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

2024-07-07

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精选9篇)

篇1: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为促进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城市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研究,提出以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多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

工作模式。

(二)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引导广大居民充分、合理使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资源,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续性的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工作任务

(一)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任务

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完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和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2.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医院支援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具体方案,并督导计划的落实。

(二)医院工作任务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订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和中长期工作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

2.落实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卫生技术人员,保证外派支援人员的原工作岗位、待遇等不受影响。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任务

1.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及协作计划。

2.为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支援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3.制订合理的综合能力提高计划,有效利用医院的支持资源。

四、主要措施

1.医院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制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工作计划,培训、安排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接受、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管理人员到本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2.鼓励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要保持其离退休待遇不变。

3.各地市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中医院等,负责辖区社区医疗与护理的培训工作。

4.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协作关系和有效的双向转诊信息沟通渠道。医院应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提供便利条件,并及时将适宜在社区治疗和康复的病人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5.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制订具体措施,对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好的医院给予表彰和经费支持。

篇2: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

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现将我院《宁夏第四人民医院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宁夏第四人民医院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宁夏第四人民医院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大中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宁卫医政„2012‟222号)精神,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切实保证对口支援工作的效果,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特制定《宁夏第四人民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引导居民合理就医,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水平和慢性病的协作管理能力,健全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共同发展,促进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

区”的有序医疗卫生服务格局,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经济、合理的健康服务。

三、确定任务,明确重点

(一)确定对口支援任务

我院对口支援社区为正茂巷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怡安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签订对口支援协议

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医院分别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双方必须严格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对口支援协议书》有效期为一年,协议到期后,各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各支援医院应根据上一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情况,调整下一对口支援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重新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分别上报自治区卫生厅和银川市卫生局备案。

(三)明确对口支援重点

1、医院临床科室的中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每年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累计不少于15天的服务,其他专业的中级职称以上卫生技术人员由各支援医院根据受援社区的实际需求,安排足量人员予以支援。服务方式包括门诊、会诊、带教、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各支援医院要保证每个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都有支援医院相关

专业的医务人员在岗。

2、我院将专家资源和技术引入受援社区,建立与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管理的协作机制,重点建立由医院医生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的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4种慢性病的管理团队,形成与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科医师的帮扶带教关系,并建立相应的双向转诊机制和绿色通道,保证接受和诊治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的4种慢性病人,同时将诊断明确,可以在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及时转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医院设立医教科负责此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

(2)医院可通过会诊,预约等形式为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门诊和住院转诊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对上转的住院病人免收挂号费。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通过急救中心转送急危重症患者,同时负责通知接收医院有关部门做好接诊工作,并提供上转病人的病历和相关检查资料。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做好转诊病人的跟踪服务工作,了解和掌握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情况,并做好下转病人的健康管理工作,保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5)支援医院在下转康复期的病人时,要提前通知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并提供下转病人的有关资料和康复治疗注意事项,并跟踪指导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后续治疗和康复工作。

(6)居民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具的社区专用直通检验(查)申请单,可到我院免挂号直接进行检查和化验,检验(查)结果由医院门诊部反馈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援和受援双方要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

3、医院根据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免费接收并安排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进修培训及参加支援医院继续教育活动。

4、医院积极开展对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积极应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适宜技术,满足社区居民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5、医院与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完成上述对口支援重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需求,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开展多角度,深层次的对口支援工作。

以上对口支援重点工作内容要在对口支援协议书中予以明确。

四、加强领导,严格落实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医院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医院义不容辞的职责,组织上狠抓落实,制度上严格保障,积极主动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二)加强组织保障

医院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精心谋划,主动沟通,积极配合,合理安排,确保各项对口支援社区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三)细化工作方案

医院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沟通与协作,结合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实际需求,细化对口支援的具体工作方案,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确保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与受援社区服务站方共同协商,按月制定支援医院人员下社区服务计划安排表(见附件3),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根据支援医院人员下社区的安排计划,提前一周向社区居民公示支援医院医务人员的出诊等安排情况,并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四)时间进度安排

医院确定具体支援任务和方案,并完成《对口支援协议书》的签订工作, 4月1日开始全面组织实施,年底进行初步

评估总结。

五、重视沟通,强化考核

(一)加强沟通协调

医院和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强化配合协作意识,共同解决对口支援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营造和谐的对口支援氛围,同时要建立对口支援工作档案,使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考核评价

篇3: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初探

关键词: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对策

由于各方面原因, 农村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相对滞后, 难以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群众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 主要功能应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的城市医院, 现在却要收治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 既浪费了宝贵的卫生资源, 又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政府统一部署下, 城市医院应该积极完成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各项任务, 主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1]。

1 城乡卫生的差距

2008年底, 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58人, 农村只有2.21人;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05张, 农村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只有0.96张。2003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卫生资源城市占80%, 而全国70%的农村人口仅占20%, 全国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农民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例上升到75.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占全部贫困农民的比例上升到33.4%。

1.1 城乡医疗资源和服务质量的差距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城市医疗单位医疗技术条件好, 医学高级人才相对集中, 经济相对发达, 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有较高的支付能力, 以及大量公费劳保、医疗享受, 形成了城市特有的医疗市场, 加速了卫生资源在城市的集中, 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却因为投入少又缺乏人才支撑而难以生存和发展, 导致其卫生服务质量难以适应农村患者的需要[2]。无形之中, 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差距突显。

1.2 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体制存在巨大差距

目前,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很窄, 大部分在城市, 农村部分地区没有医疗保障, 部分地区新农合刚刚起步, 但报销比率低。这就导致农村的大部分患者存在“小病不去医, 大病不敢医”的思想状态, 使得农村中心卫生院难以有效地治疗病人, 提供服务。

1.3 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差距

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差别造成城乡人民健康状况的差别。当前, 城市医疗机构不断加大对自身硬件、软件的投入, 不断加大对城市人群健康观念的宣传和教育, 使得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紧跟城市医疗需求, 使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适应了城市医疗卫生需求的现状[3]。而广大的农村地区, 经济薄弱, 人民的健康观念淡薄, 再加上政府资金、政策的投入不足, 没有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农村建设的重要日程。

2 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意义

2.1 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可以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 三级公立医院门诊病人可分流到农村卫生机构的合计占65%;三级公立医院住院病人可分流到农村卫生机构的合计占77%。如果实现病人向农村合理分流, 自2000年至2030年30年间, 全国城市将可以节省医药费用支出6万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200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由此可见, 仅仅是“小病”进农村卫生院就可以让群众节省大笔医药费开支, 如果再做好预防保健, 使群众少生病、少生“大病”, 节省的医药费用还会更多。如果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乡镇卫生服务网络, 普遍做到预防保健下乡镇、小病医疗到乡镇卫生院、大病到三级公立大医院, 必将显著改善广大群众包括贫困居民、流动人口的基本卫生服务条件, 有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有效节省医药费用。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缺少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仍然突出, 由农村医疗机构自己培养在较短时间内较难实现。实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由城市医院下派专业技术人员, 由城市医院对口培训农村卫生工作人员, 既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农村人才短缺问题, 又能通过传帮带作用, 带动农村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快速成长。只有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高了, 技术服务能力增强了,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才会逐步得到解决。

2.2 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能够体现政府的职责

农民的基本健康保障是“公共产品”, 是一个不能靠自愿互利的市场办法解决的问题, 政府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实施城市医院支援农村乡镇卫生工作, 是落实政府卫生责任的重要途径, 也是城市公有卫生机构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专门提出要加强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实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就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体现。

2.3 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基础

“三农”问题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严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 使乡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 与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不适应。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是各级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许多贫困农村地区, 疾病损伤已成为“因病返贫”或“因病致贫”的第二主因, 而“贫”与“病”的硬性联系, 不仅使部分农民失去了维持生活和再生产的基础, 而且也正在抵消着政府扶贫减贫的努力。疾病和健康状况的恶化不仅导致贫困, 也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障碍。实施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是进一步缓解新形势下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有效途径,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3 制约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因素

3.1 城市医院自身因素限制了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能力

虽然城市医院与农村的乡镇卫生院以及村级卫生所相比有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优势, 但是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力量去帮扶乡镇卫生院或者村卫生所, 同时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人力上, 由于城市医院的医疗环境、医疗设备、医生技术水平都比较好, 吸引了大批的患者前来就医, 本身的医生数量就有可能不足, 很难派出人力到农村地区出诊, 即使派出也是集中在不重要的科室, 很难起到支援效果;物力和财力上, 每个医院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资金, 本身城市医院的发展就有可能资金短缺, 设备更新速度慢, 便没有更多的力量支援农村, 虽然有各级政府安排的对口支援任务, 最终也是走走过场, 送几件淘汰的仪器了事。从作者对一些地方的调查看, 包括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很多单位都不太看好对口支援的效果。

3.2 农村条件差, 支援人员“下不去, 蹲不住”

近些年来, 虽然农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依然无法与城市相比较, 这就造成一些城市医院派出的支援人员“下不去, 蹲不住”。一些对口支援的人员存在求近怕远、嫌贫爱富的消极思想。也有一些受援单位在生活上, 对支援医师的饮食起居和业余文化生活没有细心周到的照顾, 以致个别支援人员情绪不稳, 影响了支援的效果。一些城市医院的支援者认为, 自己学历高, 到农村和社区去医治小伤小病, 是浪费技术资源;在基层无法参与对大病的诊治, 不利于自身医疗技术的提高。同时, 由于各医院绩效分配机制不尽相同, 离院执行支援任务的人员, 实际收入有所减少。有的远离家庭, 还要增加生活开支。这一些都影响着对口支援工作的效果。

3.3 医护人员的观念影响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

无论是城市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都不十分重视上学下教的机会, 据作者对一些医护人员的访谈发现, 城市医院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巡诊指导的医生在很大程度上当作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额外负担, 缺乏自觉支援的责任和长期支援的考虑, 是因为单位有对口支援的任务, 不得不去, 所以有的只是把“下乡”当成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根本不会用心地指导工作, 更谈不上对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了。而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感觉不到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技术上的压力, 觉得反正有大病也不到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来, 所以并不认真对待去城市医院进修的学习机会, 这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对口支援工作的进展。

3.4 城市医院支援形式单一, 没有针对性影响支援效果

有一些农村的医院有自己的优势科室和劣势科室, 而村级卫生所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预防和诊治小病。城市医院在对农村卫生工作支援时大多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搞一刀切、形式化。例如山东省济宁市南旺镇卫生院的针灸科是比较有优势的一个科室, 妇产科则器械陈旧, 无法精准地检查病人病情。但上级医院进行支援时并不考虑这些, 而是完全凭自己的想象, 更多是走走形式。还有, 少数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缺乏沟通, 没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受援医院的实际派驻支援医师。例如:有的医院只考虑派遣需要职称晋升的医师, 对不符合受援医院的医师, 也没有及时调整;有些支援医院对业务量大、人力紧张的科室, 如普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等, 尽量少派或干脆不派, 以其他科室人员替代了事。同时, 受援医院主动意识不强, 没有很好借助卫生支农这个平台, 就加强医院、临床检验、培训进修、规章建制等方面规范自己。笔者对日照市、潍坊市的调查发现, 甚至很多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都不知道什么是对口支援, 即使有的知道, 也是认为支援就是逢年过节时的走访慰问。

4 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对策

4.1 进行人力支援, 变“输血”为“造血”

医护人员是医院的支柱与灵魂, 只有拥有高素质高质量的医护人员才能够真正促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因此城市医院应该采取“常下乡”指导、“请上来”培养, 使农村医院医护人员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 创造机会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他们真正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 把派人坐诊巡诊的“输血”式帮扶方式转变成“造血”式的方式, 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打造一支真正“留得住、带不走”的高素质医疗人才队伍[5]。

各级政府应该强化医护人员培训工作, 建立集中培训制度, 每年都将乡医培训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 制定专门的乡医培训工作计划, 使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各农村卫生院安排专人负责乡医的培训工作, 培训情况纳入对各相关单位的年终考核。选出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乡村医生担任负责人, 培训内容包括业务知识、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和远程教育, 鼓励乡村医生自学医学基础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 以适应群众的就医需求。

4.2 建立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互动机制

城市医院支援方和农村受援方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实践证明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医院是一个互动力才有意义[6]。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落后状况是多年来多种因素造成的, 因此, 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 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此, 城市医院要把支援农村医院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农村医院要珍惜城市医院支援的机遇, 作为自我发展的动力;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支援医院的教育引导, 增强主动支援的意识;农村医院要组织干部职工利用外部支援的有利条件, 加快内涵建设, 逐步实现自我发展。城市医院和农村受援医院要签订支援协议书, 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城市医院未按协议要求给予农村医院应有支持, 就要追究医院和医院领导者的责任, 如果农村医院在有力支援的情况下, 由于主观原因未达到应有的要求, 就要进行限期整顿, 并在一定时间内不再给予支援。

4.3 积极发挥市场机制, 实现因地制宜的支援

在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中适度引入市场机制, 有利于支援工作的持久深入和富有活力。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作为一种有组织的行为, 并不排斥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利益机制、市场需要和产业化发展上。可以鼓励城市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发挥与农村医院联系紧密、管理方便的优势, 到受援乡镇卫生院举办分院;其他城市医院也可以与受援医院组成跨地区医院联合体, 以资本、技术为纽带, 形成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长期支援合作关系。可以利用城市医院人才、技术、资金到受援农村医院所在农村开发丰富的中药资源, 兴办药材加工产业, 利用部分经营收益支援农村医院, 这样既支援了农村医院建设, 又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真正起到了支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正栋.公立医院在缓解“看病难”问题上的社会责任[J].中国医院, 2006 (11) .

[2]徐秋云.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制度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 (5) .

[3]张国红.北京市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9) .

[4]徐刚, 袁兆康.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现状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6 (7) .

篇4: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

陈竺同志在总结各地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必须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握《意见》明确的关键政策,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稳妥推进。一是多管齐下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以减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和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建立综合补偿机制为主要内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医院减少的收入主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并将医保资金作为县级医院主要收入来源。二是建立县级医院运行发展新机制。同步推进管理、监管、运行等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策的合力作用。三是以改革促发展,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县级医院能力提升。统筹改革、发展与管理任务,切实提升县级医院的技术、管理、服务等各方面能力。四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统筹发展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在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防治结合的服务格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技术合作和管理支持的力度,探索建立托管、医疗集团等相对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促进人才流动,使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

陈竺同志强调,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各项任务,必须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依靠卫生行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奋斗,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配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为改革的推进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篇5: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

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方案

为落实“河北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文件精神,巩固我省卫生支农成果,推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保障农民身体健康,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我院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对口支援单位为:段甲岭中心卫生院

二、工作目的:

1、通过对口支援,为农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2、3、改善加强卫生院管理,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

帮助卫生院开展新项目,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和应急救治能力。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1、我院决定派驻段甲岭中心卫生院医生两名,由临床各科分别派出主治医师一名、有一定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师一名,连续工作3个月轮换一次。

2、今年始,义务为段甲岭中心卫生院培训医务人员,每年可向三河市中医院派进修人员2名。

3、根据段甲岭卫生院要求,三河市中医院各科可为段甲岭卫生院免费提供会诊、手术等。

四、对口支援计划:

人 员 值 班 表

2012年1月1日——2012年3月31日 柳艳

孙红梅

2012年4月1日——2012年6月30日

2012年7月1日——2012年9月30日

2012年10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依次轮换

王凤林 贾广波刘喆

王淑娟

篇6: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

自支援医院下派人员到达我院,并未因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食宿不周,交通不便而抱怨,而是积极的投入到的工作中与我院广大医护人员一同坐诊、查房共为医院的发展劳力费心,在过去的五个月中,下派医师不仅与我院医务人员同甘共苦,还额外肩负着培养帮扶我院医务人员的工作,他们在门诊病区开展正常医疗[范文搜网-找文章,到范文搜网]工作的同时还开展技术培训,集中授课,通过查房、手术、疑难病例讲解的临床带教形式,弥补我院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不足,并且积极参加医院管理,把优秀的管理经验带入我院的部分科室,以自身的经验和专业技术作参考为我院的专科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

下派医师的到来促进了我院部分科室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我院骨科,下派医师进行临床带教了背柱骨折脱位脊椎侧前方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等一批具有较大难度手术病例,给我院的医务人员传授了新的治疗手段,在内一科下派医师为广大医护人员进行了“中枢神经解剖”促进了内科在神经专业病症上的发展,在内二科,下派医师开展了“白血病的化疗”和“血液系疾病”的授课。而在儿科和妇产科,下派医师发挥的专业特长的同时还把支援医院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到我院,加强了对所在科室的内部管理,通过四、五个月的实行后,妇科每月的经济效益与同期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增长幅度在30左右。

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的开展中,作为受援医疗单位,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弊病和不足,但新鲜力量的加盟和高级技术人才的流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院内二病区有这样一位病人,他原来在洛阳某医院治疗血液病听说荆凌华医师被下派到我院后,便专程赶到我院到内二科进行治疗,下派医师带来的不仅是病人还有优秀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有是宝贵的财富。现在县域内的广大群众不用出县就可以亨受到市级专家的诊治对于减轻一方群众的经济负担也是利大于弊。

虽然有下派活动的帮扶,但是基层医疗单位的.不足和弊端并不就因此而完全消除。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短期内基层医院的基础设备并不能得到完善,管理机制只存在于部分环节上的改善;医疗技术的提高也只能是积累并不能够促成质的突破,技术服务的提高仍需很长一段时间。而我们仍有较多的担心和顾虑,首先帮扶活动是否具有长效性,不仅在这三、五年的阶段中进行帮扶,这种帮扶活动能否具有长久的延展性,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结束后是否有一样效应;其次下派医师到受援单位对口科室工作势必会对该科室产生良好的效应,而这种影响是否会因下乡医师的替换或到期而结束,建议能否在下派医师完成下派任务后,受援单位的对口科室与下派医师所在原单位的科室,结成对子进行帮扶互助;再次,帮扶活动主要是上级医院下派人员到下级医院,是否能够进行双向交流,下级医院也可选派部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最后,建议对下派医师在经济上给予补贴,解除下派人员的后顾之忧,缓解心理不平衡的状态,更好的利于帮扶活动的开展。

篇7: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

在卫生部启动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中,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与我院结成了帮扶对子,对我院进行支援。半年多来,在省卫生厅、市、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院充分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本着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态度,与四院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协作关系。在四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得到了迅速发展,医院的诊疗范围不断拓宽,技术实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全院各项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截至20xx年底,我院年门诊量达到了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7.5%;出院病人数达到了1.35万人次,同比增长35.0%;手术例数达到了4300台次,同比增长30.3%;业务收入达到了4300万元,同比增长38.6%;新增床位77张,由年初的203张增加至年末的280张;实际占用总床天数80022天,同比增长26.8%。开展新技术项目30项,其中12项达到了三级医院先进水平;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篇,出版专著2部。全院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度提升,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市同级医院的先进行列。医院先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沧州市“三下乡”先进单位、沧州市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十佳诚信单位等荣誉称号,取得了两个效益的双赢。

现将我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以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我院本着“领导重视是前提,密切协作是基础,有效沟通是途径,明确需求是重点,创新发展是目标”的原则,首先成立了以院长张秀治为组长,副院长和医教科、护理部、院办室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常务副院长贾清海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向各科室及时进行了通报,明确这项工作的意义和影响,得到了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从而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与四院结成对子后,我院主动向四院领导详细介绍医院现状和发展思路,并多次邀请四院领导和专家到我院实地考察,针对本地医疗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我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与四院的领导、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从而使四院领导和专家对我院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能立足我院实际,共同协商确定了力争在三年内,不断完善、提高该院内科、外科、妇科的肿瘤专业水平,帮助组建放疗科,使内镜、病理、耳鼻喉专业走在沧州市同级医院的前列,逐步发展成市级重点学科的援助目标,选择了适合我院发展的援助项目,派出了我们需要的专家队伍。双方同时商定,在今后的援助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援助协议,确保援助工作取得实效。

同时,为抓住机遇,乘势借力,积极配合好帮扶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援助医院和派驻专家的技术优势,力争获取最大收益,我院要求各科室本着“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深入调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专业,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的专业走向和发展需求。这样,不仅为我院制订远期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项目的有效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真正做到了认真选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住重点,精心实施,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通过双方有效地协调沟通,四院把为我院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帮扶的根本任务,对我院进行全力支援,不仅派驻了5名专家,并经常为我院派出专家组进行指导,涉及了耳鼻喉科、肿瘤内科、胸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科、口腔科等多个专业。他们中,既有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也有年富力强、学有所成的博士、硕士。为尽快提高我院的诊疗水平,他们发扬无私奉献和“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我院各科室的不同需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医疗、教学、护理工作中。他们从不摆架子,服务态度也好;而且每人每周都要给我们上课,在专家们的影响下,我们的学习风气浓厚了,就连附近3县8乡的医务人员听说这里有省级专家讲课,也都赶来听讲座。

四院胸外科是河北省重点学科,刘庆熠副主任医师一到该院,就成功为一名79岁高龄且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和一名病变长度达18公分的食管癌患者实施手术,受到交口称赞:“不愧是全国知名专科,手术切口小,时间短,这些病人因为风险太大,过去我们根本不敢做,这次真是开眼界了”。

耳鼻喉--头颈外科的景尚华主任医师在我院先后开展了全喉切除术、颈廓清术、上颌骨截除术、颈深部颈椎间隙肿物切除术等高难度头颈部手术,受到医务人员一致好评:省里的专家不仅手把手的教手术,而且不厌其烦地讲解术前准备、术后处理,比我们出去进修学习效果还好。耳鼻喉科主任也高兴的说:“老师们不仅教专业,还帮助协调了科里人员关系,我感到科主任比以前好当多了”。

我院过去没有肿瘤内科,相当一部分病人需要到大城市就诊,四院支援我们后,尽快成立肿瘤内科就被提上重要日程。在史健博士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肿瘤内科,配备了相关药品,完善了规章制度,并对医护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史健医师还自己出钱为科室购买了《临床肿瘤医师手册》、《20xx年最新药典》、《20xx年肿瘤治疗新进展》等专业书籍。该科的建立,填补了沧州地区肿瘤疾病诊治的一项空白,在建科一周后,就收治了20多例各种晚期肿瘤及肿瘤术后患者。

妇产科与小儿科是我院的强势学科,病人多,任务重,张正茂副主任医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帮助我院开展了宫腔镜检查与治疗,共同完成了“巨大宫颈肌瘤”、“卵巢癌根治”等多例高难度妇科肿瘤手术,还成功抢救了一名胎盘早剥生命垂危的产妇。我院妇产科主任高兴的讲:“省四院专家的水平真令我们羡慕、值得学习,看了人家的手术才知道什么是规范的手术方式”。

我院儿科在主管护师王春雪的帮助下,建立了新生儿监护室,完善了科室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监护室成立不久,就成功抢救了一个AGPAR评分为1分的危重新生儿。现在儿科护士长逢人便说:“王老师给我们解决了许多护理难题,现在工作好干多了”。

此外,我院还根据发展需要,先后派送了2名病理和肿瘤内科专业进修人员。今年,又商定在继续做好原有援助项目的基础上,帮助我院成立放射治疗科,目前正就人员培训、购置设备等事宜进行协商。

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不到7个月的时间内,省四院的专家先后开展教学查房52次,举办全院大型学术讲座6次,科内讲课30多次,组织疑难危重病例讨论20多次,帮助开展新技术项目16项,指导和实施各类手术近100例;另外,为我院免费培养了病理科、耳鼻喉科、肿瘤内科等进修人员5人次,大大提高了我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院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耳鼻喉科开展了疑难手术20余例,其中3例达到三甲医院先进水平;外二科成功开展了颈段食管癌切除、胃咽底吻合术,右肺上叶切除、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吻合术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手术,填补了全市胸外科的空白;内一科肿瘤专业开展了50余例肿瘤化疗,治疗效果满意,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妇产科开展了宫腔镜、腹膜外剖宫产术、阴式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为我院医疗技术上水平、上档次夯实了基础;新生儿病房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开展了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使我院新生儿救治水平再上新高。

通过此次“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不仅使我院提高了技术水平,扩大了服务能力,而且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改善了群众的就诊条件,使广大患者足不出县就享受到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不仅受到全县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受惠的群众还辐射到附近三县八乡和山东省的相邻县乡。

三、尊重专家,贴近感情,营造尊知重才的良好氛围

四院的专家不仅为我院带来了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也带来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他们远离家庭、远离亲人,到我们这样一家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医院进行帮扶和指导,为农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值得全院干部职工尊重和学习的。为此,我院努力做到“思想上尊重,工作上配合,感情上贴近,生活上照顾”,把派驻专家当成了自己的老师、朋友、亲人,切实解决派驻专家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一是我院尽力为专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我们为专家们精心安排了宿舍,配备了床上用品、有线电视、电话、空调、暖气等生活用具,装修了卫生间和浴室;为了方便他们的学习和教学,安装了写字台和宽带上网的计算机;在医院内部餐厅设置了“雅间”,并由专业厨师负责他们的饮食,保证他们的营养和健康;为丰富全院职工和派驻专家的业余文化生活,我院还修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

二是医院有关领导经常与专家们进行座谈和交流,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上的需要和不便,并责成有关科室及时给予解决;同时,号召全院干部职工要以派驻专家为榜样,学习他们勤恳工作、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和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进一步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我院以医院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在与省四院的协作和交流中,不断汲取省四院的优秀文化,寻找文化上认同感。我院规定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举行奏省四院院歌、升省四院院旗仪式;在本院60周年庆典活动上,专门邀请了省四院王士杰院长等院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贺词。充分体现了我院对省四院领导、专家的尊重,也使专家们在我院找到了“家”的感觉,把自己当作“南医”的成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我院还注意加强宣传,扩大卫生支农的影响和派驻专家的知名度。充分利用自己创办的《新南医》院报、网站等媒体,介绍专家的专业特长和医疗信息,使“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家喻户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此外,在接受省四院帮扶工作的同时,我院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对本县2所中心卫生院进行帮扶,组织义诊活动10余次,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5次共计1000余人次,指导手术20余例,免费培养乡医9人。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院作为受援单位和受益者,深切地感受到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新时期中央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大决策,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基层医院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一项亲民、爱民、利民、惠民的德政工程。我院的工作同时也得到了卫生部督导检查组、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四、认真总结,精心规划,把“工程”项目推向深入

为巩固与省四院的协作关系,拓展帮扶范围。20xx年元旦过后,院长张秀治、常务副院长贾清海专程赶赴省四院,向省四院院长王士杰等院领导,详细汇报了上一年的帮扶工作情况以及我院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得到了省四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一致支持。王士杰院长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帮扶指导工作,继续为“南医”提供技术支持和进行人才培训,争取通过此次“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为“南医”培养数量更多、水平更高、素质更优的实用型人才,为实现“南医”的发展规划尽最大努力。

展望未来,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我院立足医院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地谋划了医院未来三年的业务发展规划。

(一)学科建设规划

1、投资500万元,新建一个以肿瘤放、化疗为主的肿瘤科,实际开放床位达到25张。

2、将耳鼻喉科、妇产科、小儿科、胸外科建成全市的重点发展学科。其中,耳鼻喉科实际开放床位由目前的8张发展到25张,耳鼻喉、头颈外科的部分技术达到三甲医院先进水平;妇产科由目前的55张发展到105张,分为妇科、产一科、产二科等3个病区,使阴道镜、宫腔镜等微创诊疗技术逐渐成为强势;胸外科由目前的25张发展到35张,使胸腔镜诊疗和胸腔主要手术日臻成熟;小儿科由目前的31张发展到50张,使新生儿呼吸机治疗技术成熟。

(二)新技术项目规划

新开以肿瘤综合治疗、胸腔镜、阴道镜、声阻抗检查、ARDS呼吸机治疗等为主的新技术项目80项,巩固普及原有的技术项目。

(三)人才培养规划

选送以肿瘤治疗专业组、病理、胸外、妇产科、耳鼻喉科为主的技术人员30余人到省四院进修学习。

(四)临床教学规划

每周一,请省四院专家分别在其帮扶指导工作的科室开展教学查房1次;周三请专家开展全院或科室范围内的学术讲座1次,周四分别举行内科或外科系统疑难危重病历讨论1次。

(五)科研方向和专著论文

1、科研方面:与省四院合作开展肿瘤方面的科研项目3—5项。

2、专著、论文

⑴ 出版专著2—3项;

⑵ 在中华核心医学、管理期刊上发表论文60—80篇。

(六)医疗工作效率目标计划

到20xx年末,力争全院年门诊量达到35.6万人次;出院病人达到2.3万人次;实际开放床位增至385张,病床使用率达到85%;住院手术达到7500台例;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不超过40%;门诊、住院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门诊费用低于85元/人次,住院费用低于1700元/人次,年平均病人费用递增速度小于6%。

篇8: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抽取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和崇文区等4个区。在所抽取的区中以每个区抽取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原则随机抽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每个社区站调查100名门诊患者为原则,共调查992名社区卫生服务门诊患者。调查对象为当日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北京市本市居民。

1.2 方法

采用偶遇抽样方法,由调查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拦截就诊患者,向其介绍调查有关事项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员为经过统一培训的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专业的在校研究生。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门诊患者对对口支援政策的认知、对支援社区的大医院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及不利用的原因和对支援医生服务的评价及不满意的原因等方面。

调查问卷经Epi Data 3.0双份录入,编写程序进行逻辑审核及质量控制。资料经Excel 2003整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有992名应答者,其中男323名,女669名;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90岁,年龄段划分为<45、45~、60~和70~各年龄组分别为52人、340人、242人和358人;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的分别为235人、282人、272人、98人和105人;其中,患有高血压535人,患有糖尿病253人,患有冠心病221人,患有脑卒中133人,不患有上述4种慢性病中任一种疾病的为312人。

2.2 对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了解情况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患者中,不管是普通患者还是慢性病(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四病中任一种,下文同)患者,听说过大、中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包括听说过有大医院医生定期来所就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出诊等服务,下文同)的比例大约占到70.00%左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0.510)(表1)。

2.3 对支援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及不利用的原因

在所调查的所有门诊患者中,分别只有19.2%和18.1%的普通患者和慢性病患者曾接受过支援医生的服务(表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667)。在所有听说过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但没有接受过其服务的门

*主要包括:有大病直接上大医院;关键在用药,什么医生看病关系不大等。诊患者中,有近1/2的患者表示是由于支援医生出诊时间限制而未能赶上其出诊时间。其他主要原因有:所患疾病与支援医生专业不对口、认为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大医院医生在社区不能发挥作用、一直很信任社区医生及认为小病不需要找大医院医生等(表3)。

2.4 对支援医院服务的评价与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在所有表示接受过支援医生服务的患者中,分别有73.3%的普通患者和77.8%的慢性病患者对支援医生的总体服务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5,P=0.206)。对支援医生服务的不满意之处主要有:服务时间短不能提供连续性服务,专业限制不能看专业外疾病,没有精密仪器辅助检测不能发挥大医院医生长处等。也有少数患者认为支援医院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好或技术水平没有期望中那么高(表4)。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础环节,是新型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4]。然而,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卫技人员素质低下、技术水平不高巳成为居民不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1]。大量的病源纷纷流向技术水平高、医疗设备先进的大、中型医院,而本应解决绝大部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门可罗雀[5]。大、中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纵向整合卫生资源,将大、中型医院闲置的优质卫生资源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来,使居民在社区就可享受到原先只有在大医院才有的专家服务,从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水平与利用率,达到分流大医院的病源、有效缓减“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目的[6]。本研究通过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方角度,评价对口支援服务利用程度及居民对其服务的评价等情况,结果显示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已得到较好宣传,但居民对大医院支援医生服务的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未利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支援医生出诊时间限制而使患者未能赶上其出诊时间,及所患疾病与支援医生专业不对口等,大部分接受过支援医生服务的居民对其服务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政策的宣传是政策推行的第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已得到较好的宣传,大部分调查的门诊患者已听说过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同时,还有30.0%的门诊患者未曾听说过对口支援政策,也提示政策宣传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所有调查的门诊患者中,只有18.3%表示在社区接受过支援医生的服务,其比例相对较低。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管是听说过对口支援政策但没有接受过其服务的门诊患者,还是已接受过其服务的门诊患者,支援医生出诊时间限制或服务时间短是主要的问题。当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保证每天有一位大医院专家,但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则是每周只有一两个半天有大医院医生出诊,使得部分习惯在社区站就诊的居民不能享受到支援专家的服务。在专业方面,支援的专家基本上是各个专科的专家,而社区的患者大多为患有多种疾病,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两者之间还需要更加细致、有效的对接[7]。出诊时间和专业的限制,加上在社区没有相应的仪器辅助检测,使得大医院支援医生的服务覆盖面和居民对其服务的满意程度受到了限制。如何适当地协调安排好支援医生的专业性质和支援时间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有12.4%的听说过但没接受过支援医生服务的慢性病患者表示未接受支援医生服务的原因是一直很任信社区医生,有16.9%的听说过但没接受过支援医生服务的普通患者未接受支援医生服务的原因是认为小病不需要找大医院医生看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的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理念已经为市民所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是防治慢性病和常见病的主要阵地[8]。

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方即社区居民的角度来看,北京市当前的大、中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在操作层面适当地协调对口支援工作与居民对支援医生服务时间和专业需求的关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摘要:目的从门诊患者的角度,了解社区居民对大医院支援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评价北京市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对992名社区卫生服务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政策已得到较好宣传,但居民对支援医生服务的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未利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支援医生出诊时间和专业的限制,大部分接受过支援医生服务的居民对其服务表示满意。结论需进一步完善协调对口支援工作与居民对支援医生服务时间及专业需求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对口支援,服务利用

参考文献

[1]周丽,彭绩,刘军安,等.深圳市社区居民择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8):930-932.

[2]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开展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Z].京卫医字[2006]172号,2006:9.

[3]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Z].京卫医字[2007]45号,2007:3.

[4]梁万年.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底功能实行慢性疾病的环状管理[J].中国老年健康,2006(1):18-19.

[5]王巧玲.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影响因素和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7):13-14.

[6]吴厚冬.“对口帮扶”和“医生下基层”工作有效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61-62.

[7]白世雄.双向转诊:医生下去了患者还没上来[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10):4-5.

篇9:公立社区医院的收支矛盾

收支两条线业已实施将近一年,不仅没有斩断医师的牟利冲动,而且社区卫生资源短缺依旧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北京市朝阳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运生谈到了他个人的一个体会:政府投入的加大,改变了以往“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局面。

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是2008年1月21日,距离这家社区医院启动收支两条线试点刚好8个月。

两年之前,以《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发布为标志,社区试点工作正式展开。按照卫生部的设想,新一轮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部由政府埋单,实行收入全额上缴财政、财政统一支出的收支两条线制度,切断医院和医生的牟利渠道,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期间,卫生部提出“两层构架、双重保障”的医改方案,建议政府投资2690亿元重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遭到包括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的多方质疑。

截至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公立社区医院收支两条线制度只有北京市一家得以全面推行,其他地区只是做了小范围的试点,如上海的长宁区、浦东区;杭州的下城区;成都的武侯区;广东的深圳、东莞市;辽宁的沈阳市、大连市等。

一个社区 多少投入

在北京市的试点中,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社区医院被分成三类:院办院管、内部收支两条线、真正的收支两条线。朝阳区第二医院下属的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为院办院管,或为内部收支两条线,在这个区,彻底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社区医院只有5家,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其中。

转制为收支两条线之前的最后一年,这家社区医院完成了1000万元的收入,35名事业单位在编员工平均每人的年收入可以达到6万。高运生说,1000万的收入当中,并不包括政府对于公共卫生的83万元投入。

转制之后,政府的投入骤然增为往年投入的10倍,达到830万元,在编员工的平均年收入被核定为5万元,20余名外聘员工的平均年收入被核定为2.5万元。

在编员工的收入少了整整1万元,高运生却表现出心理挺平衡。他对本刊实话实说:原来我的精力主要放在挣钱上,现在这个精力可以省了。

他的话可以理解为:原先的部分收入,实际上是大处方的收入,相当一部分来自医药代表。

5万元的年收入,在北京市社区医院当中并不算高。在亚运村等4家号称社区四小龙的社区医院,由于之前年收入已达5000万,在收支两条线制度施行之后,那里的在编医护人员平均年收入被确定在6万~8万元之间。

在编员工的5万元年收入,由工资与年终考核奖两部分组成,前者为45000元,后者为5000元。其中,工资包括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约占四成,绩效工资占六成。绩效工资比较复杂,由5部分组成:月、季度、绩效工资、值班费(每人每班次20元)、过节费(4个节日共2000元)、年终绩效奖(实际上就是第13个月工资)以及包括书报费在内的各种补贴。

实行收支两条线5个月之后,高运生做了第一次统计,财政补贴大幅增加,2007年5~10月之间就达到646万;同时,医院业务收入下降5%,其中医疗收入下降最多,达33.8%,药品收入由于零差率的原因上升了9.5%。这位社区医院院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医疗收入下降主要是取消了合作科室和控制了滥检查、乱收费现象。同期,东风社区医院的门诊量上升了五分之一,人均费用下降了近五分之一(18.11%)。

收支两条线是利是弊?

高运生认为,上述数据已经表明,收支两条线制度实施之后,充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切断了社区医院业务收入与个人收入之间的经济链,杜绝了大处方、滥检查和乱收费现象,药品零差率也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他透露,目前,医药代表只能在周二才能进入这家社区医院,唯一的活动场所只能在会议室。

但就在他说完这番话之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这家社区医院会议室的墙上看到了一份2007年第三季度临床用药预警公示,列出了用量前三位的药品(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克林霉素磷酸酯、宫炎康颗粒)和集中使用这三种药的7名医师姓名。

由于这7名医师过于集中使用这3种药物,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事委员会认为,此举有收受医药代表回扣之嫌。在这个临床用药预警被公示之后,这7位医师将暂时失去继续用这3种药开药方的权利。而324种零差率药品包含800余品种,不乏可替代药品。

随后,高运生爽快地承认,即使是零差率药品,也有回扣的空子可钻,“我还曾经发了脾气,说,院长的话你们不听,倒听医药代表的!”

既然是零差率药品,何来回扣的空间?朝阳区第二医院院长王洪斌为记者解开了这个谜团:表面上看起来,社区普药统购统销模式已经重回计划体制怀抱,但其中也不是没有差别;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企业哪怕亏本也要生产;现在这个时期,尽管药价被政府集中采购砍掉了21%,但厂家如果发现没有利润,立即就会停止生产。

换言之,即使324种普药价格再低,也有利润可图。“而只要有哪怕区区一块钱的利润,由于存在竞争,医药代表也会想方设法分3毛钱给医生”。王洪斌说。当然,这钱最终还是来自于药厂的前期利润。

显然,在医药分开等机制没有触动的前提下,单纯降低药价、实行收支两条线,都没有彻底斩断医院和医师的牟利冲动。

相反,收支两条线还带了消极怠工的问题。高运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承认,由于看多看少一个样,不少医师对患者说,你这病,我们这儿条件有限,看不了,你还是去大医院吧!“要是在以往,他们会千方百计地留住患者,因为留住患者就意味着收入。”高运生说。

为此,朝阳区专门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指导方案,将患者满意度作为考核医师的主要办法,并与医师收入挂钩。但是,有医师私下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患者满意度很难界定,“医师看得好,人家未必满意;看得不好,人家未必不满意”。另外,“如果医师完成了自己的门诊量,就不归这个考核方案管了”。

2007年3月中旬,朝阳区卫生局两位副局长率领该区5家收支两条线试点单位前往上海、杭州调研,上海长宁区对收支两条线的几项补充制度引起了北京同行的关注。

第一是医保预付制。在符合各项考核指标的前提下,医保部门按去年的实际发生额再加上10%预付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果服务量超过了预算,医保部门还会增加费用。

第二则是奖励机制。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的,医保部门奖励节约部分的20%,医保经费节约的,奖励结余部分的15%,有其他收入的(例如服务范围之外的特需服务),提10%奖励社区医院。

显然,这一补充条款将增加社区医院的收入,而北京市现行的“收支两条线”卡得太死,导致奖勤罚懒的机制完全缺失。

多部委医改协调小组成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咨询时表示,有奖勤罚懒、控制成本功能的医保预付制实际上已经可以独自解决社区医院的收支问题,重回收支两条线就是重回计划经济体制。

社区卫生资源短缺之困

采访的最后,高运生请记者记下一组数据:北京市规定人口与全科医师比例为3000:1,东风社区为5853:1,缺了一倍;北京市规定人口与社区护士比例为2500:1,东风社区为5620:1。

《中国新闻周刊》随后看到的另一组数据是: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的2.21%,房屋面积占全国的1.39%,总收入占1.68%,却承担着15.3%的门诊量。

从另一方面,市民们对社区医院的看法却并无太多改观。

“社区卫生服务站?看感冒、买药什么的还行,真有问题还是大医院吧。”记者在建国门附近向十几位年轻人问起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的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

按东城区的规定,每位大夫的工作量是每天15个门诊,但在外交部街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名医生每天的门诊量不足6个。与大医院相比,一边是人头攒动,一边是门可罗雀,社区医院的尴尬还是显而易见。

老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服务对象,杨大夫的病人中,80%是老年人,除此之外就是感冒、外伤包扎等小病。

老人们对于社区服务站普遍称道。建国门后赵家楼胡同的王秋珍大妈告诉记者,她每周都会去社区卫生服务站量血压,同那里的大夫都熟了,医生服务很热情,开药也便宜。

但她从来不带自己四岁的孙子去服务站看病。仅有一次,带孩子去那边打点滴,“孩子哭得嗓子都哑了,一定是护士水平不到位,扎得不好,以后可不带孩子去那边了。”

外交部街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东城区要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率达到80%,社区本来医生就少,平均每个医生要负责八百多户居民,而且社区的流动人口也多,但是上面这么规定,我们只好从表格数字上做文章。”

“政府还是应该加大对我们的投入,现在的投入固然比以前多,但还是远远不能解决这个缺口。”高运生说。

既然医疗卫生事业已经被中央定位为“公益性事业”,似乎就理应由政府加大埋单力度。

“医疗资源短缺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政府只投钱不改机制,医疗市场就是一个无底洞,永远填不满,这已经被世界各国的医改经验所证明”。朝阳区第二医院院长王洪斌说。

记者后来与高运生有过一场很短的对话:

记者:社区卫生资源的短缺,难道不应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来解决吗?

高运生:当初政府在制定社区卫生规划时,为了保护公立社区医院,才严格限制社区医院的数量。比如我们所在的石佛营西里小区,就只能有我们一家。

记者:有两家以上为什么不行呢?多开几家竞争,对居民难道不是更有利吗?即使有人赔本,按照市场机制退出不就行了?盘活医院管理体制,不也同样可以缓解社区卫生资源短缺的问题吗?

高运生沉默。

上一篇:参加职业院校校长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电磁感应定律》问题教学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