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件模版简约

2024-07-16

初中数学课件模版简约(精选6篇)

篇1:初中数学课件模版简约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简约教学探究

摘 要: 简约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写满诗意、启人思维、荡漾美感的课堂。简约课堂是一种“轻负担、高效益”的课堂。农村学生基础比较差,平时很难一堂课都集中注意力,教师要探索出一套真正属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抛弃繁华与浮躁,不刻意追求精致与热闹,而是要求简单与高效。

关键词: 简约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合作学习

简约,以其简洁、节约的内涵成为当今社会所倡导、推崇的行为理念,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有效简化不必要的课堂赘述,为重点教学内容争取足够的时间,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那么,如何才能构建简约而不简单的有效课堂呢?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教学目标简洁明了

教学目标要定得切实可行,切忌大而空洞。当前许多老师在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不切实际,希望面面俱到,既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到又要考虑学生的思想教育,既强调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又要求学生有实践能力,可谓苦口婆心,费尽心机。实际上,一节数学课最基本的目标也不过是让学生掌握好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达到的是双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简洁明了,避免大而不当。

2.教学内容要取舍相宜

为了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呈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不是准备给评委老师看的,不要为了丰富,就贪多求全,而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以最简约的风格和最明了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该学什么,学来有什么用。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以前在赛课中,我总是力求完美,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为了让评委老师知道我充分准备,往往让教学内容繁冗复杂,导致效果不佳。杨九俊先生提出教学内容要取舍相宜,我逐渐领悟到教学内容应该是简单、恰当而又充实的。

教学内容要取舍相宜,就是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知新;吸收生活中的素材,充实教学内容。

3.教学环节简明化

除了从教学内容这个实质意义上对课堂教学实施简约化外,在教学环节这一形式层面上入手同样重要。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会加入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用心设计没有错,但如果教学环节过于繁杂,便容易喧宾夺主,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冗杂。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学环节做适当简明化处理。

例如,在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相似”的概念有了感性认识,因此本节教学时便无需以这个概念再次进行重复导入。教师可以直接给出相似三角形△ABC与△A′B′C′进行性质判定学习,学生便能顺利接受。

通过对教学环节作适当简化,整个教学过程明显加快,同时也没有影响教学效果。只要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节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简化教学过程,就可以使整个课堂轻松高效,对于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很有好处的。

4.合作学习提高效率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但无论从互动的广度还是互动的密度,生生互动远远优于师生互动,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发现数学课堂教学采用“一帮一”的策略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谓“一帮一”,就是事先把学生结成对子,一个好学生与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搭配,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让他们一个帮一个。对于成绩好的学生,通过教,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口头表述能力,进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对于成绩差的同学,因为是同龄人的交流,在言语上更容易理解,从而使他们彼此都受益。

5.课堂评价要及时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要适时给予评价。特别是课堂上学生的“插嘴”、出错等生成性资源稍纵即逝。在很多的公开课、研讨课中不止一次提到“你的观点保留”、“下课再研究”、“这个暂不研究”等话语。对于课堂上生成性的资源任其流失不闻不顾,或搪塞一句“下课再研究”。像这样的课堂就是一节不真实的课堂,是教师“骗”学生的课堂,教师为的是自己设计的“流程”,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被抢白“观点保留”的学生能服气吗?他能安心地继续听下去,继续积极参与课堂吗?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受到很大挫伤。这样的课当然不能算做一节好的课。

简约的课堂是一种洗净铅华、粉饰尽去的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启人思维的原生态的课堂。有效是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课堂;是看是否培养出学生较强学习能力的课堂。简约是手段,有效才是最终的目的。课堂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但正是在不断弥补缺憾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才有了进步。坚守真实、简单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数学课堂流露出本色,才能让每学生感觉到真实的教师、真实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岳,康翠.初中数学简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5,25:41-44.[2]吴文忠.构建简约的初中数学课堂[J].珠江教育论坛,2013,02:55-56.[3]樊宁.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5,20:19.[4]金鑫.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实践――解直角三角形典型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79-80.

篇2:初中数学课件模版简约

南京市上元中学 胡景明

曾经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再次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

而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虽然没有这样愚蠢的“渔夫”,但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愚蠢行为:认为我们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再“节外生枝”;老师总期望学生能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会努力的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任凭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当然偶尔也会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陷阱”而兴奋不已;为自己在课堂上规范的流程,缜密的操作而暗自得意;我们为学生的默契配合,亦步亦趋而深感欣慰。而如今,新课标新理念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是知识的奴隶。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现代的教育者,再也不能停留在过去,捧着一本教案,在课堂上掩盖矛盾,忽视合理的诱导,弹性处理的方式,将教案进行到底了。

一:首先,简约化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1.从“学生的困扰——数学有什么用?”谈起。

刚进入初中,学生常常会感到一种学习上的压力和不适应。因此,经常会有学生问道:学习数学究竟有什么用?的确,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但作为老师,我可以告诉学生们数学是一门应用科学,还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是所有科学的核心,它更是一种文化;我可以告诉学生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分析资料、进行计算、完成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我可以举出天气预报、优选原理、交通事故、股市行情、电话收费、统计图表、家用洗衣机的电路甚至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计划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我还可以在谈话的结尾告诉他们:数学作为中小学的核心基础学科,对大家的理性思维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同学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基础,对大家现在或者将来参与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实,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的过程。

但这样的回答能否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呢?倘若冷静地审视一下我们的数学教学,其实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绝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很好地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割裂的事实。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本来就是零距离的,而我们的数学的教与学与生活的距离有多远?这些活生生的现实不得不使我们对下列问题进行思索:

能否实现“大众数学”?——大众数学的提法已经提出很多年,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教育体系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掌握有用的数学。我们的新教材也在试图使“大众数学”成为现实。但新教材的实用功能与智力价值在追求短期效应的功利心和变味了的频繁考试压力下还是否能得以体现呢?

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与反思。——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数学教育的缺陷,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少讲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应用,学生陷在解题瓶颈里,很多学生甚至到了初二就对数学内容的枯燥、教学的形式化表现出厌烦和恐惧,这也难怪不喜欢学习数学的中学生的比例一直很高。

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何在?——本来一个学生经过多年的数学学习和研究及应用数学的实践,应该形成严谨、求实、灵活、坚韧、讲求效率、崇尚简洁完美的科学态度。学会通过设问、探索、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去适应环境,从而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和交流走向自觉的完善和发展。数学的教与学对于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习惯,做人和做事的态度,面对未知世界挑战的举止等都应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遗憾的是现实中的数学教学现状确是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学习的真正动力是兴趣,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兴趣之源。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好的内因。“兴趣——乐趣——志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必由之路。倘若数学课堂教学完全脱离生活,只能导致更多的学生厌学,因此有更多的学生问:学习数学有什么用?数学教学也只剩下“应试”这一功利性的价值,这是可怕的,更是可悲的。

因此我认为,让学生能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并有意识地应用数学,这不仅数学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而实现这一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的过程,终究要回归到课堂教学上来。只有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够使得数学教学的更有魅力,更具简约力。2.从“陶行知的生活教学理论”谈起。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因为生活是变化的,所以教育是动态的;因为生活是丰富的,所以教育是全面的。由此而展开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终身的。“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支柱,是生活法与教学法合一,“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整体过程,把教、学、做三位一体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根据陶行知的博大精深的生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含义可以演绎为三层:(1)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关注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3)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与需要,关注丰富的社会生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与学问题的存在,启示我们去思考教与学角色的重新定位与转变。教师和学生都应有着双重身份:作为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身分应是努力从生活中寻找课题的探索者、学习者。作为学生,一重身份是学,另一重身分应该是“做”——关注生活,有应用数学于实践的意识。但是,学生的双重身分绝不能是靠他们自己来领悟到的,这种意识是教师通过合理而可行的方式教给学生。这样的想法如何得以实现?解决的思路何在?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挑战课堂教学——交待问题的实际生活背景,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时应立足于“做”而不是讲,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而不以仅仅有正确的解答为满足。要让学生在问题、困难、挑战、挫折、成功的交替体验中,在选择、判断、协作、交流的轮换操作中,经历一个个学数学、用数学,进而发现问题,走向新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比如:可以把数学建模引入课堂教学。

挑战学习方式——新教材的出现,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那些既能体现数学的发展方向,反映现代数学的全貌,又能从学生的现实背景中发展并为学生所掌握的内容。这必将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一方面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从生活中寻找课题,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去收集、编制与现行教学内容相关但可操作性和活动性又特别强的题目,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在日久天长之中显现潜移默化之功,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甩掉负积累——这里的负积累提的是我们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之中所不自觉地接受的消极负面的东西(如“分数永远是第一位”的观点,过分形式化等),只有甩掉负积累,我们才不会把自己固化在一个旧的模式里面,使创新成为无本之木。也只有我们老师甩掉了负积累,才能帮助学生甩掉负积累,使他们从初中到初中顺利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逐渐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

打开自然书——我们学的知识从哪里来?若一直追问下去,归根结底都来自于自然这本书,因此,我们教师应当适时适度地带领学生去读自然书,在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同时,应当学会读自然这本书——知识发生的本源,去探索、发现前人未曾涉足的新问题、新规律。

二、行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开始,创造是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完成。

举个例子:

1.教学内容生活化----数学美是动态的平衡,变化中的永恒。

例如:在探究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后,课本利用求根公式求得了x1+x2和x1x2的证明,是否还有别的证法呢?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终于由学生自己探究出利用“对比系数法”证明的新证法。

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为x1和x2,则有a(x-x1)(x-x2)=0,整理得ax2-a(x1+x2)x+ax1x2=0,对比系数得-a(x1+x2)=b,ax1x2=c,从而x1+x2=-b/a,x1x2=

c。a这里还没有结束,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仿照上述证法,“回去再当一回科学家”,探究一元三次方程ax3+bx2+cx+d=0(a≠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这样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超越了课本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又比如:我在平方差公式ababa2b2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有一位同学设计出了这样一种方案—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直角梯形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其面积=abab=1abab,另外,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221212ab,所以22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差。其面积 =1abab1a21b2,两边乘以2,得ababa2b2。222除了给学生介绍自然率的历史外,我还告诉学生阿基米德等速螺线的画法,让学生在课后借助于几何画板自己去探索。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更可贵的是它点燃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为他们打开丰富世界的一扇窗。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能够使得很抽象的东西建立在学生原有生活的经验上或和现实模型形成对应,便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如数学归纳法的生活化,椭圆的定义与性质的生活化、充要条件的生活应用(几个家用电器中的重要电路),讲排列组合可以去发现快餐店配菜方案的秘密等。

2.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模拟函数的建立。

在初一数学第二章函数的应用举例一节中,我通过天气预报和生产预测的实例给学生介绍了数据拟合的概念,并举了二次函数拟合与指数函数拟合的例子,同时给他们留了一道课外作业:以本班期中考试的数学和物理成绩为样本,研究同学们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并用我们学过的函数进行拟合。并提示同学们可借助于几何画板来研究。课后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兴奋、苦恼、困扰、欣喜的过程。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成功感,增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数学活动方式生活化----让数学软件进入课堂。

几何画板被引入中学数学课堂,真正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投入地去动手实验、去发现、去创造成为可能和现实,学生可以利用这个软件去构建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去研究他所关心的个性化的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以发展。如研究和发现二次曲线的性质,模拟无法用其它工具描绘的图形(如分形)及头脑中想象的图案等。一个小小的数学软件,可以使教与学的地位发生变化,学生成为双重主体——既可成为课堂的主体,又成为课下研究和探索的主体。如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总结图象几类变换和规律,用几何画板研究分形等等。

4.有应用数学于实践的意识----善读自然书。欧拉公式的生活应用,用数学观点解释生活现象。

例:出示局部地图,地图中蕴含着引人入胜的数学问题,如“四色猜测”,“货郎担(一笔划)问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等等。如问:交叉路口、小区和道路的数目三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篇3: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简约教学探究

1.教学目标简洁明了

教学目标要定得切实可行, 切忌大而空洞。 当前许多老师在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不切实际, 希望面面俱到, 既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到又要考虑学生的思想教育, 既强调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又要求学生有实践能力, 可谓苦口婆心, 费尽心机。 实际上, 一节数学课最基本的目标也不过是让学生掌握好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达到的是双基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简洁明了, 避免大而不当。

2.教学内容要取舍相宜

为了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的呈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内容不是准备给评委老师看的, 不要为了丰富, 就贪多求全, 而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化简”书本知识, 以最简约的风格和最明了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 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该学什么, 学来有什么用。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以前在赛课中, 我总是力求完美, 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为了让评委老师知道我充分准备, 往往让教学内容繁冗复杂, 导致效果不佳。 杨九俊先生提出教学内容要取舍相宜, 我逐渐领悟到教学内容应该是简单、恰当而又充实的。

教学内容要取舍相宜, 就是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 温故知新;吸收生活中的素材, 充实教学内容。

3.教学环节简明化

除了从教学内容这个实质意义上对课堂教学实施简约化外, 在教学环节这一形式层面上入手同样重要。 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会加入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 用心设计没有错, 但如果教学环节过于繁杂, 便容易喧宾夺主, 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冗杂。 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学环节做适当简明化处理。

例如, 在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 由于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相似”的概念有了感性认识, 因此本节教学时便无需以这个概念再次进行重复导入。 教师可以直接给出相似三角形△ABC与△A′B′C′进行性质判定学习, 学生便能顺利接受。

通过对教学环节作适当简化, 整个教学过程明显加快, 同时也没有影响教学效果。 只要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节奏, 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简化教学过程, 就可以使整个课堂轻松高效, 对于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很有好处的。

4.合作学习提高效率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 但无论从互动的广度还是互动的密度, 生生互动远远优于师生互动, 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生生互动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教学中发现数学课堂教学采用“一帮一”的策略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一帮一”, 就是事先把学生结成对子, 一个好学生与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搭配, 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 让他们一个帮一个。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 通过教, 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口头表述能力, 进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对于成绩差的同学, 因为是同龄人的交流, 在言语上更容易理解, 从而使他们彼此都受益。

5.课堂评价要及时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要适时给予评价。 特别是课堂上学生的“插嘴”、出错等生成性资源稍纵即逝。 在很多的公开课、 研讨课中不止一次提到 “你的观点保留”、“下课再研究”、“这个暂不研究”等话语。 对于课堂上生成性的资源任其流失不闻不顾, 或搪塞一句“下课再研究”。 像这样的课堂就是一节不真实的课堂, 是教师“骗”学生的课堂, 教师为的是自己设计的“流程”, 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 被抢白“观点保留”的学生能服气吗? 他能安心地继续听下去, 继续积极参与课堂吗? 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受到很大挫伤。 这样的课当然不能算做一节好的课。

简约的课堂是一种洗净铅华、粉饰尽去的课堂, 是一种富有意境、启人思维的原生态的课堂。 有效是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懂”, 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课堂;是看是否培养出学生较强学习能力的课堂。 简约是手段, 有效才是最终的目的。课堂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 但正是在不断弥补缺憾的过程中, 我们的教学才有了进步。 坚守真实、简单的数学教学, 才能让数学课堂流露出本色, 才能让每学生感觉到真实的教师、真实的课堂。

摘要:简约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写满诗意、启人思维、荡漾美感的课堂。简约课堂是一种“轻负担、高效益”的课堂。农村学生基础比较差, 平时很难一堂课都集中注意力, 教师要探索出一套真正属于学生的学习方法, 抛弃繁华与浮躁, 不刻意追求精致与热闹, 而是要求简单与高效。

关键词:简约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岳, 康翠.初中数学简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 2015, 25:41-44.

[2]吴文忠.构建简约的初中数学课堂[J].珠江教育论坛, 2013, 02:55-56.

[3]樊宁.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 2015, 20:19.

篇4:初中数学简约课堂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简约课堂;教学

良好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如何使初中教师的授课变得简单,学生的学习变得快乐,是教师常常对自身提出的问题。如何为学生营造心旷神怡课堂氛围,也是教师们常常自问的另一个问题。针对常见的两个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三个方面,但是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不能只是通过一堂课就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数学素养的提高的过程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因此简约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高效与优质”,通过优质的教学、高效的备课,从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基础能力的发展。事实上,在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当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好教学内容外,还应该使得学生们了解课堂之外的拓展内容,并让学生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

二、直接的情景引入

有许多人不理解,数学并不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科,工作之后也很难运用到数学知识来帮助自己,那么学生为什么要去精益求精的钻研学习呢?教师要把数学作为学生的生活中的兴趣去培养,也要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将其作为一门应用的学科。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师的教授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合理的利用时间,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高效的事情。如情景代入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的去探求新知,但是教师也并不需要为了情景而设置情景,这样很容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有时候过于繁杂的情景设置不仅会让教师陷入手忙脚乱的境地,还会让学生不明所以。因此,教师设置的情景是要贴合于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而设定。依据当前学习的单元、课时安排、教材来去繁抽简,去掉一些拔高的环节,抽去一些简单无价值的部分,稳抓重点、突破难关、简繁适度,对有限的教材做灵活的变化。对课堂资源充分利用挖掘,争取把不断增加各种因素转变为删繁就简。学生能够很快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不必再去寻求重点和难点。情景的设置同样也要注重合情合理,不能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如果要求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股票的问题,学生会对之迷茫,感觉不贴近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情景同样也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该尽量靠近学生的生活,提出和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让数学变成一门生活中的学问。教师在设置题目的过程中,还可以一题多变,让现有的素材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用处,让课堂更加生动多彩。

三、自己动手带动课堂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一直都在强调引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能力,具体实践过程应该是怎样的,也一直是教育者的思考内容。在初中的数学教育中,对立体几何的研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一些几何模型,比如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长方体等。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去理解抽象的立体几何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它们由什么平面组成,各个平面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这些问题会逐步的在学生的脑海中清晰,于是针对这些问题做以引导辅助,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构架更加清晰明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教学手段更加简洁化。

四、化被动为主动

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虽然教育改革中强调了要理解学生、研尊重学生,但是本质上学生的被动地位并没有改变。教师一直处于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用以教授学习为主,而学生只是接受配合,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初中数学的课堂学习拘泥于形式,过于流程化。学生对于教师讲的内容无法理解,只是通过无休止的习题练习或是课外补习进行自我学习,在身心俱疲的同时,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探究数学问题,而教师也从教授变成引导,由教育者的主导者转变成引导者,学生也会对初中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教师应该坚持把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将数学课堂的求实、求真而又活跃的本质进行充分发挥,以简约的方式让初中的数学课堂变得高效。此外,教师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对教自身的学内容进行充分合理的精简,将各个分散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的、系统的整合,使其形成一个完善的模板,同时也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感受到数学带给自己的快乐以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娜.论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J].学周刊,2013,05:140.

[2]石慧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与“不简单”[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34-137.

[3]刘岳,康翠.初中数学简约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09:52-55.

篇5:简约不简单——个人简历模版

求职意向:▲基本信息姓名:性别:

籍贯:年龄:

民族:婚烟状况:

身高:体重:

毕业院校:学历:

专业:联系方式:

E—mail:

▲兴趣爱好

▲教育经历

1998.09 —2003.07

2009.05 —2009.1

2▲工作经历

2001.03—2005.08

▲自我评价

聪明勤奋

篇6:初中数学课件模版简约

薛法根,男,1968年出生,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师。200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2年,获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担任苏州市小学语言教育研究会会长,参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审工作,现任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在《人民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等60余篇论文,专著有《薛法根教学思想经典课堂》《智慧教学》等。

在翻阅语文名师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薛法根老师的大名总是与一些新鲜的语词连结在一起。诸如“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让语文课充满智慧”,以及语文教学的“大道简约之美”、“生命拔节的声音”等等。这些新鲜语词之所以“新鲜”,是因为它们透射出一种语文教育新思想的光辉,给人以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新秩序的警醒与启示。的确如此,当我们满怀着新奇的兴致走进薛法根老师“智慧课堂”的时候,在尽情领略其课堂教学的“大道简约之美”、倾听课堂教学“生命拔节的声音”的过程中,深深地感悟到薛法根老师的这种语文课堂教学探索,是在继承教学传统的基础上重建语文课堂教学新秩序,开拓语文教学的新境域,是让语文融入生命的河流的大智慧、大气度和大风范。

关于薛法根老师的这种语文课堂教学探索有不少生动的论述。为使我们对这种论述有具体化、实践化的认知,在这里,我们不妨另辟视角,先来品赏一个小小的教学案例描述,然后叩问薛法根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新秩序的建构与阐释:

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_______________,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线上各加一句话。(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看法?

生:在还没有允许钓鲈鱼的时候,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的情况下,爸爸诚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来,汤姆很不情愿地把鱼放掉了。(这个学生说得结结巴巴,不太连贯)

师:去掉“在”和“情况下”这几个词,再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这样的表达会更清楚。(学生去掉了这几个词,说得更连贯了)生:正当汤姆想违反规定,把大鲈鱼拖上岸的时候,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从爸爸的语气中听出一点挽回的余地也没有了,只好把鱼放掉。

师:你的记性真好,老师都没有你记得这么多。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正当汤姆高兴地把大鲈鱼钓上来的时候,爸爸坚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

师:无可奈何这个词用得好。

生: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师:小朋友,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写的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可见,巧妙但不繁琐的教学设计很艺术地向学生传授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丝毫没有做作之感。

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说:“语文课承载着太多的‘使命’,„„我以为‘大道至简’,语文课必须反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他还提出了“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的“六简”好课设计观。

简约的课堂去掉了许多浮华和急功近利,语文非本质的东西少了,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语文本质的东西——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据说佛家悟禅有三个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教学便是这第三个境界的现身情态体现。下面我们便从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萃取了几个精彩片段加以归纳研究,来看看薛法根老师是怎样营造充盈着言语智慧且富有大道简约之美的语文课堂的。

一、语文课堂生活世界的回归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有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源泉,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迸发出无限生机活力,展现出亮丽的风景。可惜的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上,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 活,单调、乏味,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对此,薛法根老师强调,语文课堂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语文应与生活携手同行。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教学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是指向零散、琐碎的日常生活,而是直指学生充满诗性生命体验的内心生活。只有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生活、精神世界,才能打通语文与学生生命世界沟通的隔膜,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在薛法根老师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真切地感到了他对学生内心生活世界的唤醒。如在教授《少年闰土》“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一段时,在学生领悟少年鲁迅当时狭隘的、单调的、无奈的生活现状的基础上,薛法根老师便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反思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少年时代的鲁迅相比有什么异同、与少年闰土相比有什么异同?我们企盼这样的童年吗?比较,使学生对文本、对生活、对自己、对童年就有了更加深切的思考,对生活、对生命就有了自己的体验!这样一来,语文课堂进入了学生生活世界,语文学习也回归了生活的本真,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被积极地调动了起来,获得了与文本、与生活深层的心灵对话,语文的三原色在生活的调色盘里幻化出五彩缤纷的图画,课堂因生活而变得灿烂多姿。

语文生活世界的回归,还意味着将学生的生活融入语文,实现生活的“语文化”。《语文课程标准》曾对语文做过如下界定:“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的规律。”王尚文先生也动情地描述道:“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须将所教学的语言有效地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语言介入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唯一途径就是介入他的生活。”“介入生活”就是从生活中攫取语文教学的无尽资源,使语文教学以生活为契机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世界的共同成长,从而求得生命的发展。薛法根老师认为,让学生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树立起生活课程意识。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对于教师而言,如果把教科书当作不可更改的景点,就会坐拥了一棵大树,却放弃了整个森林,看不到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还有比这更丰富、更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看不到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比这更鲜活、更生动、更贴近学生心灵的“语文事件”。所谓“于留心处皆语文”,将课堂学习的语文课本与学生的“生活课本”契合起来,使学生的真实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内容,使之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心灵,语文课就成了演绎学生生活世界的多彩舞台。对于学生而言,有了如此贴心的“生活文本”,他们必然对如此灵动而充满生命气息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激情洋溢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才能超越既定的语文课程内容,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撼,并从中体验到自己的智慧力量和创造的快乐,这便达到了薛法根老师所说的“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而因语文诗意地生活”的境界。

二、语文课堂教学生命价值的叩问

生命是与生俱来的最自由,最富有个性和活力的无休止运动。语文教育的生命价值在于正视生命,尊重生命,塑造有个性魅力的人。然而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漠视学生个体生命,扼杀个性,生命被教育放逐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里,薛法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引人深省的故事:在《初冬》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让学生将雾散后的美景画出来。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太阳,不仅画出了太阳的光芒,而且画出了太阳的笑脸,非常传神。可惜,这位老师却嫌画得太大,生怕其余的景物画不下,于是就擦去了。后来上来画的,都没有第一个学生画得好,老师只好自己画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太阳,可惜的是再也看不到那个太阳所特有的神采了。要知道,孩子的生命是具体的、鲜活的、充满灵性的,而不是“教育工厂”里生产出的大批量的统一规格的产品,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有着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理解,语文教育的旨归就在于唤醒学生独特的灵动气质,帮助孩子打开眼界,让他们看到自己是独特的“这一个”,而不是“那一群”,让他知道,正是他存在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赋予人类世界以生命的意义。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说,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学生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如果我们的教师读不懂儿童的独特的语言和情感,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必定难以激发儿童的活的生命力。我们不应把儿童看做未完成的作品,然后按照成人自己的人生预设去教训儿童,也不应从成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去利用儿童,而应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这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

在语文课堂上,薛法根老师正是以尊重学生的生命独特性来规划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起跑线的。正如他所说:“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在于它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薛法根老师向学生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是啊,不为钓鱼又是为什么呢?薛法根老师没有搬出教参中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语文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进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语文教育具有引领生命不断向上发展的功能,理解生命、善待生命,用耐心和柔情扶助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是每一个教师生命意识的终极体现。语文教师应该静心倾听生命之花怒放的声音,他应让学生最终体会到:语文学习永远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即使自己现在的生命存在还很稚嫩,但在不懈地坚持和攀援中,终有一天会臻于成熟和完善的彼岸。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薛法根老师让一位女孩子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当她读到“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这一句时,卡了壳:她把“灯绳”一直读成“灯线”。一连四次,她都在这儿卡了壳。薛法根老师让她停下来,摸了摸她的头鼓励她说:“你很勇敢,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你更有毅力,读错了再读,一直努力着!相信你一定能自己读对它!”于是,她再次鼓起勇气大声朗读一遍,完全正确!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同学们源自内心的真诚的祝福!接着,薛法根老师让她完整地朗读了一遍这个段落,全班又一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说,语文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语文课堂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 里“拔节”的声音!的确,语文课的目的就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语文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应该不仅仅是语文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成长体验,书写自己的人生轨迹。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确立生命意识,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三、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智慧的探寻

生成,是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它是教学活动中师生间交往活动的即兴体现,是一种出人意料而又万分难得的智慧灵光的闪现。语文课堂因预设而有效,更因生成而精彩。因此,薛法根老师认为,我们不应忽视课堂中精心筹划的预设,也应将生成作为一种理想的课堂价值追求。教学,理应充满智慧的挑战;课堂,应该充盈生命的活性。

语文课堂中的生成虽有随机性,但也不是信手拈来的,它源于师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源于师生对文本言语智慧的细节关注。从文本的言语细节入手,读懂文本,悟出言语细节处所蕴含的理、志、意、趣;找寻文本中最能打动人心、引人共鸣的“动情点”,在文本的言语智慧凝结处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融通,语文课堂便能达到一种师生情感喷涌的“制高点”,课堂智慧的生成也就随缘而至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薛法根老师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是怎样巧用言语细节诱发学生情感和智慧生成的:

师:自由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要把它读好了。好的标准是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读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指名一生读第一自然段)师:他读得正确流利。看一下,汤姆和爸爸在什么时候钓鱼? 生:晚上。

师:我们中国人喜欢什么时候钓鱼? 生:早上。

师:外国人喜欢钓鱼,但却是在晚上,这叫浪漫。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汤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种浪漫的情调读出来。你再来读一次,提醒你一下,“明月”、“慢恻”这两个词特别注意一下。(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得很有感情,大有进步)师:你读得真好,老师要奖励你,奖励你什么呢?奖励你再读一自然段。(生笑逐颜开地读第二自然段)师:看得出你是钓鱼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节。(又一生读,有明显进步)师: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什么是涟漪? 生:鱼饵抛下水面时,荡出的一圈圈波纹。(众惊叹)师: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渔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又一生读,读得更好了)师: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仅要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又一生读,读得更好)师: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生读第三自然段)你读着读着,我心里也有涟漪了。(众笑)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说,教师与学生的智慧,是在课堂教学细节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是那般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推敲、品味教学的细节,是我们发现、收获教学智慧生成的极好方式。教学智慧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教学智慧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刻意播种的,刻意的追求也难以寻到教学智慧的踪影。那种作秀式的表演教学,重复那些“噱头”以博得听众的笑声,并不是教学的智慧。而那种利用学生的天真与无知人造的笑话,就是对学生、对教育一种变相的玩弄。教学智慧的生成必定出自善良的心,出自教师对教学、对学生真诚的爱意。从教学的无数个细节中流露出来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机智,还有教师的教学品格。品格高雅,课堂自然充满清新、充满智慧、充满灵性。

如果说注重文本细节处的体悟是语文课堂智慧生成之本,那么超越文本的解读便是智慧生成之源。薛法根老师认为,智慧生成的火花来自于三个火种:善良的心灵、深刻的思想、鲜活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理应培育学生善良的心,其次是引领学生在超越文本之外的生活中去进行言语实践,并在这样的言语实践中萃取生活的哲理与文学的浪漫,从中让学生懂得在超越文本的现实生活中做一个聪慧而善良的人。在教学活动中薛法根老师坚信:尽管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积累、人生经历与生活经验的制约,他们对课文内容和生活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大而化之的,带有个人经验色彩和想象性的,但正是这些理解却往往 是充满灵性的、闪耀着创造光芒和智慧火花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薛法根老师善于以贴近学生内心体验和生活实践的教学文本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巧妙地使教学内容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让每一个学生进入自己新的角色,激活已有的生活积累,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在执教一年级语文《做什么事最快乐》,薛法根老师便向文本发起了挑战,以超越文本而又贴近学生心灵世界的新信息、新情景的提供,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恰当的处理,促发了学生智慧灵光的生成。

师:每个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想一想:当小青蛙问你“做什么事最快乐”的时候,你该怎样回答呢?(学生开始窃窃私语)师:你是谁? 生:我是大花猫,替主人捉老鼠最快乐。

生:我是蜻蜓,捉蚊子最快乐。

生:我是乌龟,游泳最快乐。

师:自由自在地生活也是快乐的。

生:我是太阳。

师:(惊奇地)哦?太阳最快乐的是什么? 生:我是太阳,照亮人们最快乐。(掌声)’

师:你有一颗伟大的心!生:我是花,我们用自己打扮美好的世界最快乐。(热烈的掌声)师:是啊!太阳、花草……他们都有生命,他们都在尽自己的努力为别人做事,做有用的、有意义的事!生:我是一棵树,我吸进二氧化碳,放出新鲜的空气最快乐。(掌声)师:呼出新鲜的氧气!空气就清新了!。

生:我是风,我让炎热的人们感到凉爽最快乐。

师:带给人们凉爽!多么善良啊!生:我是萤火虫,在黑夜里为人们照明最快乐。(热烈地掌声)……

可见,生成是语文知识技能运用的“生命化”过程,语文文本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智慧和精神的养料,只要我们“悟得其妙,用得其精,超得其度”,学生 的智慧之维便会朝向超越文本之外的生活空间舒展开来,精神也会更富有,更美丽,这是单指向文本之内的僵死的、封闭的课堂永远做不到的。语文,永远以超越性的智慧生成而精彩!

四、语文课堂教学的大道简约之美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这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语道出了薛法根老师内心深处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本体认识,也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语文学科不可能成为面面俱到的万能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在内容和环节的设计上都应力求做到删繁就简,明快睿智。而实现这一目的本身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头脑中务必对语文学科的目标和职能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我们的语文是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到底要为孩子做些什么?对此,薛法根老师简单向我们作答:语文课堂教学,应给予每个孩子快乐与进步,让他们享受童年。简单地说,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越学越聪明!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之所在!

语文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是单纯语言技能的简单作加,而是言语文化的凝结与升华,语文课需要让学生穿越于语文文本的丛林里,领略语言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的言语智慧在课堂上“亮”起来!其实这一过程的实现并不需要教师繁文缛节的追问,也不需要顾此失彼的“作秀表演”。薛法根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很多有益的尝试,无不向我们展示着语文教学“大道至简”的别样美丽: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薛法根老师在教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就大胆打破了常规教学中“熟识字词—逐段分析—领会全篇”的讲解秩序,而是另辟蹊径,根据学生独特的语言认知特点对全篇内容进行了整合重组,并结合生活整合实践活动设计出简约明快的三个教学环节,这对学生言语智慧的生成却起到了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听写四组词语(包括:①蝉、悠闲、自由自在;②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③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④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这一教学过程不仅巩固了学生日常所能够积累的生字、词语,而且培养了学生短 期记忆的能力。

2.联系四组词语,教师示范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并在讲后用上这四组词语进行故事复述。这一环节的设计教给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听记复述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对所记词语的及时运用,将书本上的词语化为自己的词语,丰富了学生的言语表达,可谓一举多得。

3.指名复述故事,组织学生评议。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这样的重组教学,看似简单平实,学生却在简约流畅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听、读、悟、习”等多项综合能力的发展,真可谓受益匪浅。

薛法根老师对简约明快的好课观有着自己独到的体识,他认为课程设计的“简约之美”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要科学、可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教学内容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发现那些为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语文教学价值,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学环节简化: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么玄、这么深奥。比如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却因这种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惧,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勤老师培养了懒学生!”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教学方法简便: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教学媒介简单: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省略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 “浪费与作秀”。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学用语简要: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一句广告语说的好:简约而不简单!薛法根老师大道至简的教学背后蕴藏着的是他多年来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深厚总结和对语文课堂教学人本价值的深入思考。在薛法根老师看来,语言不仅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存在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语文学习便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精神与精神的融通。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言语智慧的开启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这种对话的生成,为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的生存发展、和更多生命的和谐对话提供种种可能。

简约是一种教学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教学本体的独特体验,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爱意,来源于教师丰富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发现和深刻体认。最后,我们撷取薛法根老师的一段精彩论述来为本篇作结:

上一篇:儿童节短信:最纯洁的六一节祝福语下一篇:《终身成长》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