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细则

2024-07-14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细则(精选8篇)

篇1: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细则

荣昌县双河中心小学

班级常规检查评比细则

一、指导思想:

为规范班级常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完成学校工作,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二、评比办法:

(一)值周行政、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对师生日常工作进行定时与不定时的检查及记载。

(二)检查评比要点及分值:

1、礼仪

(1)、学生进校时及在校内未佩戴学生证、红领巾的一人次减0.1分。

(2)、午休时吵闹的班级检查发现一次减0.2分,在教室外玩耍的一人次减0.2分。

2、纪律

(1)、走弹丸、乱倒垃圾、乱涂乱画、乱擦黑板报内容、在墙上踩脚印、乱刻画桌凳、携带烟花爆竹、刀具及其它危险物品等进校园的一人次减0.5分。

(2)、损坏公物(桌凳、门窗、窗帘、瓷砖、电扇、电脑、花盆、花草树木等学校设施设备)的一人次减1 分(如果修复后则视情况扣0.2分-0.5分)。

(3)、严重违纪(私自下河塘游泳、翻越围墙或栏杆、吸烟喝酒、打架、看不健康书籍或影视剧、打电子游戏、损坏庄稼、做危险游戏、私自开电脑、私自进教师办公室、私自攀爬体育设施设备等)一人次减1分。

(4)、不能携带早餐、午餐和零食进入校园食用,否则检查发现后一人次减该班0.1分(也可抽查教室垃圾桶)。

(5)班主任不按时领取牛奶、不组织学生饮用、学生未按时饮用及乱倒牛奶的一次减0.2分。

3、两操

(1)、任上午第二节课的教师应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按队列并安全带学生到操场。

(2)、班主任必须在做课间操前及时到达操场,做操结束后组织学生有序解散;班主任未到场督促学生做操的一次减0.5分(若班主任有事或请假,自己告知副班主任,由其到场督促)。

(3)、学生做操不认真的一次减0.2分;学生无故不到场做操一人次减0.5分(生病除外)。

(4)、学生不认真做眼保健操的一次减0.2分;任课教师未组织做眼保健操的一次减0.5分。

4、清洁打扫

(1)、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教室、公地清洁未完成的一次减0.2分,未打扫的一处一次减0.5分(教室、公地、男女厕所共四处分开算)。

(2)、教室桌凳摆放不整齐、讲桌上杂乱、有卫生死角的一次减0.2分。

(3)、卫生角地面脏、劳动工具摆放不整齐一次减0.2分。

(4)、未关门窗、日光灯、电脑和电扇的班级一次减0.2分(学校原因造成门窗关不起的除外)。

5、清洁保持

(1)、平时教室、公地清洁保持差的检查时发现一次减0.2分。

(2)、教室内张贴物脱落的,桌上、墙上等公物上有乱涂乱画痕迹的一次减0.2分。

(3)、教室或公地所属的桌凳、讲台、瓷砖、栏杆、门窗、窗帘等灰尘多的一次减0.2分。

(4)、乱扔果皮、纸屑等及乱倒垃圾的一人次减0.5分,师生抓住并检举的班级加0.2分。

6、加分要点:

好人好事加分:由值周行政、教师登记在“本周小结”内,现金在拾元以上,若是财物则要简要说明其大概价值(衣服除外)。丢失财物者为本班学生时不加分。为保证加分公平,值周行政、教师都只能先登记且本周不加分,末由考核小组根据财物价值进行统一加分(0.2-1分)。

三、值周行政、教师要公正、公平、客观地按时填写值周记录本与黑板的相关内容,每周五小结评比出六面流动红旗,在下周一升旗仪式上总结检查评比情况,并把工作移交给下一位值周行政。

篇2: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细则

为了贯彻《福建省普通中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认真实施《福州第四十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特制定此检查量化实施细则。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福建省二级达标学校为契机,切实提高学校有效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正常教学秩序,确保每位教师的工作实绩得到客观评价,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此外,为加强教学常规检查作为过程性考核的权威性,每学期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将存入其个人业务档案,同时作为学职务考评和考核的依据。

二、检查办法:

学校将以不定期抽查与定期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行政人员和教研组长对每位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量化记分,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总结。检查分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与测验、辅导、教育科研六个大类,每个大类细分为多个细目,构成一定比例。

评价采用百分制。评分时先根据每个检查项目的优劣一次性确定成量化等级,分0-10个等级分(0分不填),再根据该项目在百分制所占分数重新折算成实际分。

根据总分列A、B、C、D、E五个等级:90-100分A级,80-89分B级,70-79分C级,60-69分D级,60分以下E级。

三、检查细则:

(一)教学计划(10%)检查内容:

1、外在指标:学期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是否及时、完整、具体;

2、内涵指标:学期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否对教学实际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性。

评分标准:

1、学期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表的外在指标占30%;

2、学期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表的内涵指标占70%;

(二)备课(25%)检查内容:

1、实际上课与期初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是否匹配;

2、课时计划即教案的撰写基本要素是否齐全:

①上课班级、时间、课题、课型、课时顺序、执行日期;

②教学目标要求和阶段任务的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教具媒体;

③教学设计环节包括板书设计和演示、教学双向活动和反馈(主体参与的问题、讨论、当堂练……)、重点和难点处理等;

④作业和教学后记(教龄五年(包括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每课教案都要写教后反思,教龄五年以上的教师要求按单元进行教学反思)等内容;

3、是否恰当运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幻灯、投影、影音、网络、多媒体);

4、教案是否整洁清楚,是否具有预先提前量。评分标准:

1、课时计划与总计划的匹配占20%;

2、教案的完整度与设计质量占60%;

3、现代教育手段占5%;

4、教案的整洁度和提前量占15%。

(三)上课(25%)检查内容:

1、教学目标要求是否具体、科学,阶段任务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是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恰当;

2、教学观念是否先进(教师角色、教法、学生主体、学习方式、教学评价);

3、教学设计过程是否安排合理;教学结构是否严谨有序;

4、是否恰当运用了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5、教师形象状态是否良好,教态是否自然亲切;

6、课堂组织管理是否有效,是否全程控制课堂局势。评分标准:

1、教学目标、任务、重点和难点占20%;

2、教学观念占30%;

3、教学设计过程占30%;

4、教具和现代教育手段占5%;

5、教师形象和教态点5%;

6、课堂组织管理和控制占10%。

(四)作业、测验和考试(20%)检查内容:

1、作业布置内容形式是否合当,布置数量是否适当,布置次数是否适当;

2、作业的批改是否及时,是否全批改。是否有错题纠正和相应批阅评价(如作文类);

3、学生作业是否及时上交,人数是否齐全,书写是否认真,是否订正;

4、测验内容是否科学适量,是否达规定数量(每学期不少于2次),是否认真批阅;

5、教师是否根据作业或测验情况进行导优辅差。评分标准:

1、作业布置占25%;

2、作业批改占25%;

3、学生作业情况占20%;

4、测验内容、数量和批阅占20%;

5、导优辅差占10%。

(五)课外辅导和综合实践活动(10%)检查内容:

1、是否能对学生自习课进行辅导;

2、是否能对后进生进行课外辅导;

3、是否能组织学生通过课外活动予以辅导。评分标准:

1、自习辅导占30%;

2、后进生辅导占40%;

3、综合实践活动30%。

(六)教育科研活动(10%)检查内容:

1、听课是否完成规定数量(新教师每学年不少于52节,其他教师每学年不少于32节)

2、听课是否认真规范(按时到达教室、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上课),是否做好听课记录,是否认真评课(随堂听课做简评,公开课填写评价记录);

3、积极是否参加各组内教研活动开展其它教研活动。评分标准:

1、听课占60%(听课得分=听课满分×听课数量完成率×听课质量);

篇3: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细则

就教学常规工作来看, 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每一课时的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辅导——检测等是一个环式的结构。我们都经常把这一流程称为“教学五环节”, 这五个环节之间并不存在独立性, 而是紧密地相互依存, 相互连接, 相互作用, 互为基础。它们在保证教学质量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就实际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来看, 并没有被同等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教学的管理与检查往往着重于备课本、作业本、测验卷等的台账式检查, 而忽略了备课、上课及作业的实效性, 对师生的共同成长缺乏关注。因此, 我们提出的“五精”教学常规管理认为, 应该借助过程观察实现教学常规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以课堂观察为方法, 常规管理关注教师的“教”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 是教学质量赖以提高的关键所在, 常规管理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不放, 否则, 失之毫厘, 会差之千里。以往, 我们常采用随堂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但最后的评价往往停留于课堂上教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目标明确等套式中, 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更少。为此, 我们借鉴课堂观察的成功经验, 将常规管理的关注点落实在教师的“教”上。强调“观课”的目的性, 有别于传统的随堂听课的随意性。

如《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强调课堂上至少要留出8分钟左右的时间作为学生的书面作业时间。针对这一条, 我们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如下:

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和课后的分析评价, 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是否将练习设计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 而且还能科学地了解到教师练习设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是否符合学生学情。同时从学生完成时间、正确率等方面体现教师课堂上“教”的质量。这样的观察方式, 较之于以往的作业本检查, 更能全面地分析研究教师的教学情况, 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

二、以现场调研为手段, 常规管理关注学生的“学”

“教学”两字包括教师的“教”, 也应内含学生的“学”。因此, 在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 也应将教师有没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是如何落实的, 作为关注的目标。而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检查也应该贯穿于过程中。我们认为, 现场调研是一种过程化的常规管理手段。

例如, 学生握笔、写字姿势是否正确, 课堂回答是否积极完整, 都涉及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 也是老师、家长最关注的问题。我校就先后分别进行了两次现场调研。

如对写字姿势的调研, 我们的调研方式是: (1) 现场记录:采用各班级语文老师蜻蜓咬尾巴的检查方式, 在上课时间进入各班, 当场要求学生书写一首古诗。在学生书写过程中, 记录学生存在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不正确的具体现象。 (2) 现场拍摄:由学校教研室安排一位教师, 逐一进入各个班级, 将写字姿势最标准和最不端正的五个孩子分别用照相机进行现场拍摄。将照片洗印后, 最标准的五个学生的照片贴示在教室宣传角中。最不标准的五个孩子的照片交给这个班级的班主任, 便于老师分析原因, 及时提醒。 (3) 及时反馈, 提出后续意见。印制宣传画分发给家长及班级。

对课堂上能否自信回答、完整地回答, 我们也设计了专门的课堂观察量表, 如组织部分教师对二、三年级的课堂回答情况进行现场观察、记录、调研。并根据调研报告从举手姿势、站立姿势、回答是否完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也对教师应该如何在日常课堂中进行引导, 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引导、实践, 学生的课堂回答变得更加响亮、自信。在5月份的全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 借班上课的13个班级, 他们的课堂回答时的礼仪、音量、语句的完整性等, 都得到了来自省内兄弟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以学期目标为引领, 让教学常规更落实

管理无巨细, 入微方能活。在教学管理上, “宜细不宜粗”, 管理要细致入微, 细致入微了, 才能显示出管理的活力。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 也必须抓到点子上, 必须“无微不至”。因为稍微的疏忽, 就可能会使教学管理流于形式,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在日常管理中, 大家对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常规管理十分重视。而对于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往往会略有疏忽, 对这些学科的常规管理是否落实, 更能体现这些学科的教学质量到底如何。

因此, 我们在开学初组织综合学科组全体教师, 学习教学纲要及教材, 结合该学科的教材内容、学期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 讨论后分别制定出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具体的质量检测项目和检测标准。学校的考评小组将根据学期初制定的内容和标准进行随机的检查和评价, 以此来评价综合学科组教师的教学质量。以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课为例, 我们分别制定了10米直线走、七彩阳光广播体操、跳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单双圈跳六个内容的考核目标, 并且规定了10月份的跳绳比赛、1月份的立定跳远、2月份的抽学号广播体操检测时间。这样, 评价目标源自于该学科老师自己的讨论, 而不是学校领导单方面的一相情愿, 而且检测时间都是阶段性地进行了规定。体育老师就能依据自己制定的标准, 具体进行每一节课的教学工作, 认真落实好教学常规。

篇4: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

一、在教学常规管理的观念上创新

教学常规管理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

1、弄清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质性内涵。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即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

2、弄清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什么影响来衡量,这是教学思想的重大转变。据此,教学活动应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衡量、评价一节好课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教学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更新观念,用新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教学。

3、弄清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立足点。只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起来,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二、在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上创新

要使新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必须通过在职培训来实现。

1、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管理者应创设学习氛围,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地组织教师在职学习,学习内容主要侧重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可采取培训、讲座、讨论、自学等多种形式。

2、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采用具体案例分析的形式,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3、实行拜师制度。每一位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负责承包一位初级职称的教师,并按要求履行好各自的义务,每年评选“最佳师徒”。

4、开展专项基本功培训与比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如具有学科特点的演讲、现场教学评优、现场教学论文、现场制作课件等培训与比赛。为确保培训的效果,应采取以考促训的方式,制定培训检查机制,对培训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并与评先奖优、晋升职称挂钩。

三、在开展专题教育科研上创新

教学常规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它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没有教育科研,教学没有活力,教学质量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

1、制订教研规划,完善课题方案。学校教育科研规划应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形成“全面、实在、灵活、有效”的特色,围绕教改实验确立研究课题。如教育要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怎样体现人文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怎样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怎样体现开放、创新等。

2、抓住课题实验的过程管理。课题实验能否取得成果,关键在能否规范操作行为,坚持不懈进行研究实践。因此,要重点抓好:实验计划的制订,把阶段实验目标具体化、条理化,把实验要求明确化、规范化,增强实验的针对性、有序性和可控性;组织实验研讨,以保证实验操作的正常运行,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实验资料的整理归档;阶段实验的进度和效益评估等。

3、抓好典型,积累经验,推动教学研究和改革。选择研究力量较强、实验操作较规范的课题作为典型来抓,在课堂教学过程、目标构建、形成性评价测试以及研究论文写作方面,做出示范,积累资料,推动其它课题的实验研究。要将课题研究与“导师制”、课堂教学评优、对外公开教学等活动相结合。推动教学研究和改革,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为实现其价值,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一是应用,就是直接把他人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二是移植,就是将科研成果移用到更大范围中,如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三是发展,就是在推广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对原课题再研究,使成果得到深化和发展;四是渗透,就是将科研成果中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其他老师的教学之中等。使成果“活化”为教学改革中活生生的力量,转化为教育的实际效益。

四、在教学的全程管理上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以加重学生负担为代价,应从教学管理入手,提高教学效率,改变教学管理上重结果、轻过程,管理工作未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的状况。

1、坚持依法治教,强化常规管理。我校在严格依法治教上,能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要求管好教学。能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对教学用书和复习资料、控制作业量以及学籍管理上都能严格管理。我校的常规管理科学规范,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能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建立规范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高效运转,能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抓住关键环节,注重过程管理。教学管理不能只在个别环节上下功夫,只注重课前备课和课后质量分析,忽视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因而,管理者和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上。管理者要多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掌握第一手材料,与教师一道探索教改之路。教师要在写好教案的基础上,认真写好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后记”,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的过程及蕴含其中的教学思想的轨迹;记录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的变更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记录课堂教学中随机产生的教学灵感及带有创新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记录施教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通过撰写“教后记”,使教师总结积累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做准备。

3、关注“学”的管理,依靠学生评价教学。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而不是局限于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的评价,除了必要的行政手段,领导听课、评课外,主要应依靠学生的评价来实现,评价指标设计要体现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学管理者应将学生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与之交流和沟通,以便让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篇5:教师教学常规检查评分细则

一、师德表现(10分)

无下列行为的得10分,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师德表现为0分。

1、体罚或变相体罚,调戏、猥亵学生,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

2、篡改学生志愿或为有偿招生推介生源的;

3、参与有偿家教的;

4、参与赌博、打架斗殴等严重损害教师形象的;

5、乱收费,向家长索要钱物等严重损害学校声誉的;

二、教学过程(130分)

1、备课笔记(50分)①教学计划:(5分)有教材分析;有学情分析;有教学重难点分析;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符合本班教学实际可得5分,每缺失一项扣1分,最多扣5分。

②教学进度:(5分)符合教学计划;具体到每一周;有起止日期;有主要工作内容呈现;有单元检测和学校考试安排可得5分,每缺失一项扣1分,最多扣5分。

③备课要素:(10分)备课笔记一般应有的基本要素有: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突破措施;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具备以上5项或5项以上的得10分,少于5项的每少一项扣2分。

④教学反思:(10分)有教学反思,且反思有深度、广度,对后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课课有反思得10分,每周不少于一篇得6分,每月不少于一篇得4分,每学期不少于一篇得2分,没有不得分。

⑤规范工整:(10分)备课笔记符合教学计划;书写规范工整;按进度超前备课;教案详、略得当;无抄袭。具备 以上5项或5项以上要求得10分,少于5项的每少一项扣2分,最多扣10分。

⑥备课数量:(10分)多课头老师可重点检查一个课头,毕业班和50周岁以上的老师可备实效课。

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备课,备课笔记无论是详案或简案,能做到节节(或课课)都备课,都有备课内容呈现的得10分,少于这个标准的酌情扣分。

2、作业(25分)①作业数量:(10分)中、高考科目每节课都有作业,其他学科每星期有一次作业得10分,少于这个标准的,前者每少一次扣0、1分,后者每少一次扣0、5分。(语文作文高中每学期详改的大作文不能少于5篇,初中每学期详改的大作文不能少于6篇;每少一篇扣0.5分,每一篇详改的作文按3次普通作业计算)②批改情况:(10分)批改认真;及时;有针对性评语;有等次或赋分;有批改日期的得10分,少于5项的每少一项扣2分,最多扣10分。

③纠错情况:(5分)要求有纠错本或在作业本上开辟纠错栏或其他方式进行纠错。能做到有错必纠的得5分,不能做到上述要求的酌情扣分。

3、教学效果检测(15分)①考试次数:(5分)中、高考科目每学期自己组织的考试或检测不少于5次的得5分,少于5次的每少一次扣1分。其他科目每学期自己组织的考试或检测不少于2次的得5分,少于2次的每少一次扣2分,没有得0分。

②成绩记载:(5分)中、高考科目每学期的成绩记载不少于5次的得5分,少于5次的每少一次扣1分。其他科目每学期的成绩记载不少于2次的得5分,少于2次的每少一次扣2分,没有得0分。

③对策措施:(5分)针对每一次考试的得失,都有相应 的对策措施进行补缺补差,措施符合教学实际且不少于5次的得5分,少于这个标准的酌情扣分。中、高考科目每学期的对策措施少于5次的每少一次扣1分。其他科目每学期的对策措施不少于2次的得5分,少于2次的每少一次扣2分,没有得0分。

4、教学业绩(40分)

学校依据有权威性、真实性的某一次考试或几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业绩。依据考试成绩按下列要求赋分:

赋分原则是按不同层次的班级分别考虑。① 同层次只有一个班的得32分;

② 同层次有两个班的,第一名35分,第二名30分; ③ 同层次有三个班的,第一名36分,第二名32分,第三名28分;

④ 同层次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班的,第一名40分,第二名35分;第三名30分,第四名25分,第五名20分,第六名15分,第七名10分,第八名5分,第九名及以后不得分。

一个教师带多个班级,教学业绩得分取所带所有班级教学业绩得分的平均分。高三补习班与高三普通班视为同一层次。

三、教研过程(60分)

1、论文获奖情况(10分)

教师发表论文获奖情况按下列标准赋分:

国家一、二、三等奖分别的10、8、6分;

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的8、6、5分;

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的5、4、3分;

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的3、2、1分;

同一篇论文在不同级别获奖,按最高将此赋分,不重复计算,不同论文可以累积加分,但此项得分总分不超 过10分。

2、教研课获奖情况(15分)

教师在各不同级别举办的优质课、示范课、教改课、观摩课、说课等教研课比赛中获得奖次,按下列标准赋分:

国家一、二、三等奖分别的15、10、8分;

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的10、8、6分;

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的8、6、4分;

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的4、3、2分;

此项得分总分不能超过15分。

3、辅导学生竞赛获奖情况(15分)

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奖次按下列标准赋分:

国家一、二、三等奖分别的10、8、5分;

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的8、6、5分;

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的5、4、3分;

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的3、2、1分;

每个学生一门学科只能计算本学年最高奖项,不得重复计算。不同学生获奖可以累积加分,此项得分总分不能超过15分。

4、科研立项情况(10分)

获得国家、省、市、县教科研立项且得到评估验收的分别得10、8、6、4分。

5、听课情况(10分)

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且听课应真实有效,有听课笔记及听课评价议见的得10分,每少一次扣1分。

篇6:中心小学教学常规检查细则

(2016年)

为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全体教学工作步入秩序化、规范化轨道,根据区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按照上高教委办的常规管理要求,立足于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教学常规检查细则。

一、备课:

1.教师的备课除教学常规规定的内容以外,每位教师须先备课后上课,不准无教案上课。教案应是课时教案,课时教案应做到目标明确,过程清楚,设计合理,程序完整,书写规范,教学后记具有针对性。

2.学校教导处对教师备课情况每月抽查1次,主要检查教案书写的规范情况(目标、重点、难点、作业安排、书写规范等)、篇目数量,并将检查主要情况记载在册,同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

3.所有学科备课一律采用手写备课,做到提前一周备课。

二、作业:

1.语文、数学、英语学课需布置适量的作业(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作业量布置作业),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超额布置作业。作业的批改需认真及时,使用评价性语言与学生交流;批语书写规范,并做到日期、评价、记录齐全。鼓励支持教师在作业内容设计、批阅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出大胆的革新。

2.学校教导处每月抽1次学生作业情况。主要检查作业的次数,作业设计、批改的情况和学生的书写情况。

三、听课和教研活动记录:

1.教师间开展相互学习交流的听课活动,研究课堂教学,具体要求是校长不少于20节, 业务校长不少于40节,业务中层不少于50节,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2节。

2、教师要就准时参加学校、教委办、教科研中心等业务主管部门安排的各种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不得迟到早退,认真学习,规范填写教研活动记录,活动结束后及时撰写活动心得,按要求发到各级网站。

2.学校教导处不定期抽查听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记录。听课记录主要检查听课任务的完成情况,一是检查听课节数,二是检查听课过程中的及时性评价和课后总结性评价。教研活动记录要记录详实,书写规范,学有所得,每学期不少于8次,四、过程性检测:

1、严格控制过程性检测次数和检测时间,每单元检测一次。每次检测后教师应及时批改,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写出书面的单元过关质量分析。做好检测后的反馈,检测后要及时进行讲评,尤其要注意二次达标过程。

2、学校教导处每月检查单元检测情况,主要是抽查试卷并检查单元成绩登记表和质量分析。

五、教师成长档案:

1、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记录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积极开展读书学习,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教学案例和教育故事为载体,记录自己教学的困惑和成功。

2、学校教导处每月对老师的教是成长档案检查一次。说明:为保证我校教学常规检查落到实处,学校实施以校长负责,教导处具体落实的措施。校长主要负责检查落实教师执行常规的情况。教导处每月月底检查全校所有教师的常规执行情况,并对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备查。

篇7: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细则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评价细则

一、计划、总结(5分)

1、各科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所任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总结。(1分)

2、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①指导思想;②学生情况分析及学期班级质量目标;③教材分析;④工作措施及方法;⑤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⑥考试安排。教学总结应包括下面内容:①教学任务完成情况;②教学成绩的统计及分析;③教学经验体会或失败的教训;④今后教学工作的设想及建议。(3分)

3、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师要按审批后的教学计划认真执行,不得私自更改。内容应付或照抄、下载者,一经发现,重新制定。学校常规检查以教学计划的进度为准。(1分)

二、备课(15分)

1、语文、数学、英语三种学科必须使用手写教案;其他科目可以使用电子教案,但下载电子教案必须进行修改,方可使用。(2分)

2、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在单元整组备课的基础上要分课时备课,一般超3-5课时备课。(1分)

3、每个教案必须包括下列几项内容: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③教学步骤;④提问设计和板书设计;⑤作业内容。(2分)

4、教案设计要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做到“五个突出”:(1)突出学习活动的设计;(2)突出学习活动的有效;(3)突出学习过程的预设;(4)突出练习的设计;(5)突出教学行为的反思。(1分)

5、重视练习课、复习课、活动课、试卷评讲课、语文学科的口语交际课的备课。(2分)

6、认真写好教学后记,教师要结合教案的实施情况,体会特别深刻的,应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把改进措施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体会写于教案后,以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语数英学科教学后记一般每单元1篇,以教材单元数计算。(2分)

7、要认真制订期末总复习的计划,并分教时写好复习课的教案。(2分)

8、作文教学要根据每组课文的训练要求,写好作前指导与作后讲评的教案,教师

每学期至少要写好8篇。(2分)

9、所任学科备课齐全,书写认真。(1分)字迹潦草扣0.2分。

三、课堂教学(10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教学目标明确。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紧紧围绕既定的“三维”目标组织教学。对教材把握准确,重点、难点、关键处理得当。(1分)

2、教学过程和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导、学、练,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有效突破难点,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与统一。课堂无效环节少,疏密适度,过渡自然。(2分)

3、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符合学习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学习。落实“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2分)

4、目标达成度高。课时教学目标当堂完成,每位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2分)

5、教学功底扎实。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简练,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板书规范、条理;演示正确、清楚;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关爱学生,教态亲切、自然,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增强教学效果。(2分)

6、评价学生多元化。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乐于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其自信心。(1分)

四、作业(10分)

1、作业格式要规范、要求应统一,1——2年级作业本封面应由教师用蓝或黑色钢笔楷书写明学校、班级、学科名称。(2分)

2、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都要精选,设计科学,训练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创造性、实践性。作业量要适中。语文课提倡一课一练,作文每学期要达到8篇以上;小型习作不低于10篇。(3分)

3、《家庭作业》要全批全改。(2分)少批一次扣0.1分。

4、语数外必须有书面作业;品德与生活、科学每课1次作业。(1分)

5、学生作业态度好,书写认真、规范,作业正确率高。(2分)学生作业态度不好,书写不认真、不规范,作业正确不率高。扣0.1分。

五、作业批改(20分)

1、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必须全批全改,作业批改要及时,应做到数学不过日、语文不过篇,作文不过周。作业批改要标明日期。(4分)

2、各类作业批改一律用红笔,作业批改要细心、工整,不错改、不漏改、要按题批改,不得在整张作业中打一个“√”。要按统一的批改符号进行批改,并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批改符号的意义。记分一般采用等级制。批改等次和日期要写在学生作业后两行,不准覆盖在学生作业上,第一行中间为等次,第二行右下方用阿拉伯数字写上批改日期。(4分)

3、对少数学生的作业要写上简单的鼓励性评语,不能只是简单判断对错。对学生优美词句和最佳答案要用相应的标记(如:小红旗、五星等)给予肯定;作文批改要做到详批、略批相结合。(4分)

4、批语书写认真。无错别字,学生认得出、看得懂,并成为学生写字的楷模。(4分)

5、批改根据批改情况做好记录,记录认真,重视批改后的评讲。作文批改要有讲评书面材料。(4分)

六、学习评价(8分)

1、控制检测次数和检测时间,每单元保证检测一次。期中检测和期末检测。切实用好各科检测题。(2分)

2、每次检测后教师应及时批改、登入记分册。(2分)

3、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要写出书面的质量分析报告。每次检测中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2分)

4、做好检测后的反馈,做好单元补教补学,检测后要及时下发给学生进行评讲,要备好试卷评讲课。(2分)

七、辅导(12分)

1、真正落实“从最后一名抓起”的教学理念,以求学生学习水平稳步上升。有帮扶档案。对学生的辅导要有计划,按照计划进行有目的的帮扶活动。有辅导对象,有分期成绩记载、情况分析、改进措施等。及时进行总结和档案过程材料整理,要求材料详实。(2分)

2、辅导应根据培优和辅差的计划,有相应的辅导内容。培优或辅差每周各进行一

次。(2分)

3、布置适量的辅导作业,教师要进行及时批改。培优或辅差作业每周各一次。(2分)

4、班级安全教育课开设正常,有安全教育记录。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家访有记录,记录规范,每生每学年不少于1次。(2分)

5、班级每学期至少召开1~2次家长会。(2分)

6、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师,有考核相关记录。(2分)

八、校本教研(10分)

1、必须做好《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笔记》。(2分)

2、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有《听课记录》,坚持随堂听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记录认真,有简评,有建议。(3分)

3、有自己的小研究课题,有方案及有关材料。(2分)、学校要求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应及时上交,不得下载、抄袭。(1分)

5、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研究论文。(2分)

九、出勤考核(10分)(1)、旷工一节扣1分。(2)、迟到、早退扣0.2分。(3)、事假一天扣0.4分。

(4)、病假一天扣0.1分,弄虚作假按旷工处理。(5)、长期病假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大有中心小学教导处

篇8:教学常规检查在教学管理中作用

一、教学常规检查细则

教学常规, 就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 学校的管理者在教学常规检查细则的规定下, 结合本校情况对学校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方式, 一般包括:备课与上课、作业及作业批改、学习评价、教学研究和考勤等几项要求, 系统性的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管理。这种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现行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是教学常规检查在教学管理中最突出的作用, 然而条框式的规范不仅束缚了教师的开放性思维, 更把教学当做是一种任务式的教学, 按部就班一成不变, 对教师的工作实行量化打分, 缺乏了个性化评价, 把教师放在同一个模板里同一个标准下进行评价, 漠视了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和生存状况, 指定的标准有时很难操作和执行。

二、教学常规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教学常规检查始终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也是教学常规检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学校的管理者要切实转变自身的工作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 在检查教师的同时, 反过来也要检查自身, 从中发现不足, 及时弥补, 保证学校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教学常规检查主要涉及到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学管理者三方主体, 一方面教育者在检查中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和质量起到了评估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又通过管理这一中介对学生的学施加影响。在管理环节中, 教育管理者作为一种调节反馈机制处在学生和教师的中间位置, 一方面保障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促成了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教学常规是近代普及教育运动以来随着班级授课制度的广泛采用, 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一直是教育家们考虑的一个问题。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院士巴班斯基博士的教育思想核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 所谓“最优化”就是要求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具体班级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目标明确地、有科学依据地、信心十足地选择和实施一整套教育方法, 以最小的代价取得相对于该具体条件和一定标准而言的最大可能的成果。教学常规就是教学过程优化的过程, 要求在确定教学的目的、人物、内容、规则和原则、组织、方法及评价的时候, 都要从全部系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学常规管理者要在理论基础之上做到从实际出发,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教和学的两个方面, 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提出教师在准备课程、进行课程、完成课程方面的要求。教学常规最重要的是手段, 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意在更为有效地激发教育和教学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 检查反馈成为重要一环, 可以采取当面交流、集体反馈等几种方式, 最后进行整理总结, 对各方面的优缺点都进行总结, 要求教师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完善。反馈快, 才能使常规管理及时调控, 实实在在地逐步完善。

三、教学常规检查的几点反思

现行的教学常规细则规定越来越多, 这本是一种保障教学质量的管理模式, 也是一种思想导向, 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传达。美国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再教学中最有价值的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本身, 而是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他认为, 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可以充分体现出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学生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这门学科;二是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三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四是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与“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我们的教学常规检查背离了指定初期的原意,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常规没有根据教学的更新作出实时更新。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 存在“八股”范文式的文章, 从教学实践来看, 多年来教学常规的变化微乎其微, 但是在不断细化, 不再是纲领性文件, 而成为了一种教学管理负担。

2、检查内容繁多琐碎, 检查方式机械单一。

教学管理者在指定教学常规细则中可谓事无巨细。

3、检查流于形式, 缺乏实质的奖惩制度, 成为费时费力的工作, 教师不重视, 管理者走过场。

教学常规检查在教育管理中不断反馈和修改中不断完善, 要使教学常规检查成为一种良性的运行机制, 教学参与者应共同遵守常规, 使教育工作的教学在制度规范下能个性化发展, 最大化的使教师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赫尔巴特认为教师是艺术师、工程师, 教学常规检查督促和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丁静:《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学常规的反思》, 《教学管理》, 2010.09:33-35。

[2]王继聚:《“教学检查”不是折腾教师》, 《教学管理》, 2009.4:26。

[3]李声智、孙德琳:《教学常规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教学与管理》, 2011.10:7-8。

上一篇: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报告(装修改造)下一篇:小班2010保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