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李清照优美文章

2024-07-23

描写李清照优美文章(精选8篇)

篇1:描写李清照优美文章

遥望千年前的南宋,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你又孤单的站在郊外,昏鸦尽,小恨立谁知。眼望天空,希冀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子回时,月满西楼。但却等候来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作为南归诗人,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去让你单独承受,压得一个柔弱女子喘不过气来,情何以堪!

国破山河在,虽身处南方,心却始终围绕北方公转。她一个女子空有报国之愿,在国破家亡时能做些什么呢?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还在想念他吗?昨夜雨疏风骤,又一次打乱了她那脆弱的心灵,多少事欲说还休!惟有楼前流水,应忘我,终日凝眸。伫立窗前,窗外,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花替人愁!但一花凋落,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你心中的黄花始终盛开着,烂漫了整个季节。

李煜把愁化为流水,向东流去;王西厢把愁驮上马背;你却想把愁放到船上,只恐双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衣襟沾湿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今夜又想起了您,易安居士,您还好吗?

那个淡淡眉痕起轻愁的嫣然女子,让我爱慕不已。那个才华横溢惊醒古今文坛的才女,让我总也放不下暗恋的情感。我暗恋你的柔情百转,暗恋你的满腹才华,暗恋你在历史变故中的大义情结。

脑海中,总有一轮素月,总有一叶孤舟,衬着一个孤零零的倩影,随着历史的长河漂流。

你是从那个惊起一滩鸥鹭的小舟上走来的嫣然女子吗?你就是那个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出生在官宦人家快乐的小女子吗?你是那个饱览父亲所有藏书,让历史文化风韵浇灌得自己外美如花,内秀如竹的女子吗?

让后人总不能忘记的是,你应和张文潜的那首“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而写下了: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这首诗,让那些诗意浓郁的才子们终于知道了,一个初长成的李家才女,竟然也会笔走龙蛇惊响一片雷声。

你也曾拥有一个让世人羡慕的爱情。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门当户对。你们的相爱,为后人缔造一对爱情的神话,一份爱的甜美。

总喜欢想起,那个倚门回首的易安,不曾看透这红肥绿瘦的凋零。相聚时,买来一枝春欲放,翘首回眸,只喜欢花香四溢,轻嗅那彤霞晓露痕。一声笑,一生情。云鬓斜簪,问郎君比比看,花颜何能比奴面?这情境,怎一个乐字了得?

总会想起初秋的那枝黄花,一份爱情的甜蜜,一份彻骨地爱恋,一份痴痴地思念,在西风中摇曳不止。

你手把一盏残酒,和着一声声雁鸣,独自品味那满溪岸的落花。此时,总想起你正经历着颠沛流离之苦,你正满怀惆怅,不知几何能休?你眉头山峰聚,聚起一片片的黄花,飘香了清秋,一声叹息,更瘦遍了汀洲。

你焉何晚来独登西楼?是否为了将一杯淡酒,品出的郁郁清香,去抵挡那晚风急疾?却只见,那一场梧桐落雨,播散了你的一腔幽怨,飞溅起世间的点点离愁。此时,你是否感觉到,那薄雾浓云已经凉透你的衣袖,空气中只有金兽香炉中的紫烟飘溢。此时,西楼已经月满,那才下眉头的相思苦,又聚心头缠绕,环绕在心中不变的只是这凄凄惨惨更戚戚!

离散多久已经忘却,这年年岁岁春色依旧,一枝红杏闹不起两地相思。片片落叶悄悄报知秋的萧瑟无味。只能听枕上三更雨声,那点滴霖霪,愁损了你飘零的心。听着那悠悠箫声,弹着那铮铮琴曲,只是不明白,飘絮般的身世,为何却浇不灭心中的一份真情。这心地,怎一个愁字解得?

最欣赏,你这个娇弱的小女子,在那场历史变故中,流亡之中,面对国家的残破,面对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心潮起伏,吟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个柔弱的小女子,一个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忡忡的封建女子,在深深的历史苦海中,虽然像一叶孤舟也曾无助地飘摇,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来的豪气,让后人无不敬佩!

每每想到此时,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总让我望月长叹:易安,当之无愧的才女!当之无愧的女中豪杰!

……其实最受我们青睐的,是漱玉泉,因为她传说是当年李清照每天洗漱沐浴的地方。晚来风急,藕花争渡。泉水碧波喷涌,环顾处绿树成荫,夕阳晚照,清风撩人,仿佛可以看到易安的诗意就在那泉与柳的空隙间环绕纷飞了。

顺着泉水流淌的方向漫步而去,是清照故居的亭阁走廊。渐走渐深,便置身于楼台园林的围绕之中。朱红色的圆柱、曲折的走廊、刻满宋词的石墙、青翠养眼的芭蕉……甚至就连那无处不在的杂草,也似乎氤氲了太多的诗意而一醉涂地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恐怕最深的,不是那芭蕉丛生的林园,不是那曲径通幽的木门,不是那巍然高耸的楼阁,也不是那清冽甘甜的清泉,而是李清照内心那份不为人知的伤愁和庭院里取之不尽的诗意吧……

神思仿佛回到千年之前的南宋,正感动于易安命途的坎坷和才华的精绝,几声闷雷一晃,撕开了那一层层不知何时悄悄聚集的乌云。巨大的雨点倾盆而下,我们被困在了那朱红色的亭阁里。举目四视,竟不见一点现实的气息,完全是狭长的檀木走廊、颤抖的杂草、摇摆的蕉叶和错落而立的亭台楼阁。泉水依旧袅袅环流,只是被风雨拉扯的不那么平静闲逸了。我竟然忘却了这时空是在哪一点,以为自己真的来到李清照生活的那南宋故居了。不只是我忘却了整个世界,一行几人此刻鸦雀无声,都陶醉在了这“困境”之中。狂风肆虐,百草起舞,雨连成了帘幕,冲刷着眼前的一切。安静之中,熟悉的“残荷听雨”之声又被奏起,仔细寻找之下,原来这一次是那碧绿的芭蕉,在和这骤雨共鸣。“林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看来方文山,必然也曾幸运地被一场骤雨困于庭院深处,幸运地听到了“雨打芭蕉”,看到了古城门环上穿越千年的秘密……

那一刻听雨,不记得要分离。雨过天晴,时过境迁。从回忆中苏醒过来,我的眼前是异乡的梧桐。此刻我孤零一人,不再是残荷听雨,不再是雨打芭蕉。往事成烟,故人不再。雨过、倾听,一曲曲雨里,听到的,是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是一段段童话般的回忆,是流逝的年华,是枯黄老去的岁月……

记得约定,永不忧伤。只是仍要等那么一场雨,故事中的人都在,听一段时光的追叙,看一遍,不会随时间老去的、被雨声记录的流年。

残荷听雨,不诉离殇……

一条幽径,总在迂回曲折中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

一波巨澜,总在潮起潮落时迭出惊心动魄的鸣响。

一个故事,总在遗憾悲惋中产生肝肠寸断的凄凉。

一种人生,总在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岁月不居,逝者如斯,生命之河川流不息,泛舟河上因为有了挫折的相伴,人生才会更加美丽。人生因为挫折而美丽。

苏轼

谪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入朝野,屡屡难重。成败任西东,豪迈放纵,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这首词映射了苏轼的一生„„.苏轼的一身才气注定了他出世做官的结局,可步入官场又怎样,官场的污蔑,得道者的排挤,只因身有“不平则鸣”的思想,所以让他举步维艰,气喘吁吁。乌台诗案,无辜被诬,先下牢狱,再贬黄州。面对不公,苏轼并没有自甘堕落,高峰塔顶,抛洒热酒,决心远离官场;面对挫折,苏轼并没有随波逐流,田园境地,躬耕陇亩亦快然自足。所以,行杭州西湖,留下了他美丽的苏堤,黄州赤壁,流传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

苏轼一生挫折,但面对挫折,苏轼给人留下的是一种顽强后的从容。我们看到的是他的美丽,因挫而美。

无言胜似有言声,欲对君前弹一曲,波平月明难诉心

一直很欣赏陶渊明,因为他散淡自然的秉性,因为他“穷则独善其身”的旷达,更因为他“东篱把酒赏雅菊,静看南山享人生”的性情,陶渊明是幸福的。采菊东篱,躬耕南亩;清酒为伴,素菊为友。这份惬意,这种怡然不是久居官场追名逐利得人能得到的。所以,陶渊明器官隐居了,驾一叶扁舟,在沉闷了一个季节

丹桂飘香的季节,东篱的菊花也开得绚丽浪漫。黄花朵朵,如秀美的容颜。丝丝荷瓣蛟龙起舞般摇曳生姿。陶渊明看着,看着淡雅精美的枝上菊,飞舞如蝶;陶渊明品着品着甘甜醇美的杯中酒,香气清散。悠然见抬头,他看见被夕阳余晖深吻的南山。轻轻的云朵淡然飘过,散乱的轻松苍翠欲滴。

一瞬间,他沉醉了。任黄花纷飞,散落他的杯中。此刻,他飘然如仙。

云雾迷蒙,南山被披上一层薄纱,静静被掩埋了。飞鸿掠过东篱,轻轻落在醉心于东篱美的陶渊明身旁。陶渊明纵情地品着他的酒,酒入柔肠,几番心绪几番情。他没太多的言语,只是一杯杯地啜饮。也许,在他的心中,东篱把酒的闲适就是一切吧!

篇2:描写李清照优美文章

论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

文如其人,一个没有旷达胸襟的人很难想像可以写出如此旷达的作品。中国历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但是在失意中还能写出如此大量名垂千古的旷达之作的,东坡是第一人。本文拟从苏轼的作品来分析 苏轼面对逆境时超然自适、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

处于政治夹缝中的苏轼总是被打击的对象,一贬再贬。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苏轼性格中耿直刚毅的一面。

一腔忠君爱国之心,却被见疑流放。在黄州的这段时间,成了苏轼最失意的日子,也是一段生活上穷困潦倒的时光,但是虽然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他却依然保持着旷达的心胸,傲岸的心性,从容面对,淡然处之。正像他在黄州所写的《定**》那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然而厄运没有到此为止,59时苏轼又受到了政治迫害,被流放到时为瘴疠之地的岭南(广东惠州),三年后,再贬到荒僻异常的海南(海南儋州)。直到65岁才遇赦北归,此时的苏轼已经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年,长期的流放生涯,恶劣的生存环境,使苏轼在一年后就病逝了。

综观苏轼的一生,正像他自嘲的那样:“心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虽然在政治上苏轼空有满腔抱负无法施展,但是在逆境中苏轼却创作了大量名震文坛的盖世华章。从他的作品中,让我们来细细体会这位坎坷一生的大文豪面对逆境时人生态度吧。

一、处变不惊,执着追求

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苏轼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率真,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明知与当权者相左,仍保持独立见解,不阿附权贵,不投机取巧。“一肚子不合时宜”。当风雨袭来的时候,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惶失措,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他相信风雨总会过去,太阳总会出来。就像普希金的诗中所写的那样:“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因此他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乌台诗案”使苏轼受尽凌辱和折磨,尝尽世态炎凉,身心受到重大打击,从监狱出来后,来到黄州,在这最落魄的日子里,“回首向来萧瑟处”在他看来却已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晚年他被放逐到更为荒远的岭南,由于荒山路远,生活条件艰苦,许多人把岭南当作是不归之路。然而苏轼来到了惠州却吟道:“报道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悠然自得地酣然入梦,结果后来他又被迫渡海,离别亲人,白首投荒来到海南。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他依然满不在乎:“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我认为,这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正是苏轼独立不倚的政治操守的象征,他自甘孤寂,不随俗俯仰,这是多么高洁的品性。

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信念在苏轼的身上始终执着坚定。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这样评价他:“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恶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身害。用此数困于数,然终不以恨。”苏轼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乌台诗案”就是以文字获罪的,但是他仍然不改其志,在屡遭贬谪的晚年,写下了批判现实的力作《荔枝叹》,怀着“至今欲食林甫肉”的极大愤慨,在厄运面前,他从不屈服,而是坦然面对,恪守道义,讲究风节。

二、随缘自适、超然物外

苏轼有兼济天下之志,也有经世报国之才。《宋史》(《东坡先生本传》)中记载:“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吾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当时的考官,文坛领袖欧阳修也很赏识他的才华,曾兴奋地对梅圣俞说:“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不仅如此,“其为文章,才落笔四海已皆传诵。下至闾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盖当时所未有。”《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明·李绍)苏轼在文坛中的声望,达到了“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的地步,可谓是当朝第一名士,而且也曾经位极人臣,显赫风光。然而,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苏轼一次又一次地抛上抛下。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很容易使人产生愤世嫉俗,悲观厌世的念头,苏轼没有。

他嘲笑自己“老来事业转荒唐”,从现实局促的功利之心的束缚之中解脱出来,去欣赏当地的鱼肥水美、竹茂笋香。在逆境中他抱着“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的态度随缘自适。

三、寄情山水,力求超越

夜不寐,前尘恍惚如隔世,悄然谢幕。情难绝,泪眸问花花不语,独对空闺,花残无人叹。孤枕邀落寞之怨,彼岸是谁频频呼唤,令我难眠。

w.zww.cn,你也可投稿。

小荷作文网 ww

沧桑的岁月,魂无处归,离人泪,不忘黯然。炊烟升腾,撩起难言的心事。痴情如此,无情亦如此,谁怜我?

挣断琴弦,离别的回眸,成了清灰色的恨。记忆寻旧人踪迹,不知何方。柔情满腹,芳草荒芜,思情乱纷飞。敞心扉,惘然若梦,落红飘飘,谁与我共婵娟?过客挽不住,往事烟消云未散。寄予笔端一腔感伤,幽怨自我,垂柳听风弄舞。

心乱如麻,乱花沉醉,红霞描梦似千百年。

久久不言,一夜春风带来满地伤寒,轻颤指尖。夜漫长,愁肠心间,眼帘低垂,雨中潮湿了伤痕。点点忧伤,乱了心绪,过眼烟云,尘埃飞扬,呓语断续,不堪回首,相思淡淡亦浓浓,眉梢情字陷沉思。十指相扣,愁绪同落花。

梦中依稀相随,醒时才知空幻一场。花开一季,灿烂一生,却是独掩于心底。

说不眷恋,是真是假,唯我知。飞花皆落泪,长恨离别愁滋味,如今又是重蹈覆辙。别有一番味道,多情客与无情人。细雨丝愁,杜鹃蹄命,我却听寂寞哀号。

幽怀梦里,碎语呢喃,花谢花开,各自为安,相见不曾相识,祭奠已逝的华丽。跌落了荒凉的天地,回梦后深邃的眼眸,远远相望,醉意朦胧。心碎了,风花雪月的爱恋,缥缈的美,寻不着最初的笑意。

悲歌漂漾,如诉如泣,水月镜花,终究注定是路人。

别亦难,思无尽,离愁绕。强颜欢笑,凄然的落寂,茫茫沧海,自倾自品。你拂袖而去,梦里的记忆烙我心。

倩影迷离,皓月当空,朝朝暮暮,一笔一字总关爱恨情愁。祭暗香,葬笑颜,掬泪花,漫遐思,听雨声声,篇篇哀字。梦如蝶舞之艳美,奢华的帷幕,寂寥寥,倦叶悲哀,潇潇冷月。流星滑过,许个愿。岸边,花儿静默。

轻纱遮掩憔悴的心,曼妙的身子只为曾经曼舞。望不穿,柔碎了宁静。眉心若冰,倦意袭来。

角吹寒,空窥春意,波心荡漾,念往昔寒烟衰草赋凄词。我犹恋,沉吟至今悲寂寥。欢惨离愁浸凉风,忘了过客不返,独守孤枕等候,欲语迟迟不开口。

千呼万唤,始终不见人影,低眉手挽两鬓发,心中无限心事声声思。远处宛若琴声三两声,幽咽花语自凋零。曲调有情,人绝情,别有幽愁当诗意。

曲未终,人已散,各自天涯悄无言。

暮去朝来,晓梦蝴蝶,双飞燕。长亭外,虚景虚情,许多哀愁言尽意未止。一抹斜阳伴伤字,风雨都曾来过,如今已平静。冷漠灼伤了心儿,尘灰沾染,凝眸望去却如若昨日。

篇3:好文章离不开描写

一.人物的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描写手法之一, 语言描写要求准确、生动、形象, 要符合生活实际, 力求使用生活化的语言。例如:朱自清的《背影》, 全文写父亲的语言只有四句, “事已如此, 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要紧, 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这些语言就是生活化语言, 看似平白, 却饱含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之情。而平白如话的语言也符合“父亲”这一形象特征, 闻其声如见其人, 让人读来回味无穷;同时,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 人物性格丰富多彩, 有的人爽直、有的人含蓄, 有的人诚实、有的人狡猾……性格差异使每个人说话的习惯不同, 因此, 还要善于捕捉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课内课外, 我们读过的名著名篇中, 有些人物的语言就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如: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 对鲁智深的语言的描写, 把鲁智深爽直、粗鲁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人物的动作描写。

写人物, 离不开描写人物的动作。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特征, 以及人物的精神品质。巴尔扎克《守财奴》有这样一段 描写: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敲出一块金板下来, 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 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 他手臂一摆, 使劲一推, 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文段中, “掏”、“放”、“盯”、“摆”、“推”几个连续动作的描写, 把葛朗台对金钱的极度占有欲望和嗜钱如命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 再看朱自清的《背影》一文, “望父买橘”情节, 作者用了连续动作描写父亲买橘的过程, “攀”、“缩”、“微倾”写出父亲的老态, 买橘的艰难, 同时也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

一些典型人物的经典动作会让我们记忆深刻, 孔乙己的一“排”一“摸”;胡屠户的一“伸”、一“缩”、一“揣”;严监生临死前两个指头的一“伸”……这些极富表现力的动作描写会给我们写作启示, 写人物时围绕人物的动作细描细画, 力求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三.人物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描写手段, 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一些作品对人物心理刻画采用直接描写方式。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中, 对若瑟夫的一处心理描写极为细腻, 若瑟夫给于勒叔叔付牡蛎钱, 看到穷苦潦倒的叔叔时, 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 父亲的弟弟, 我的亲叔叔。”传神的描写, 内涵极为丰富, 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 与大人的势利、刻薄形成了对比。而金钱社会的亲情冷漠却让人顿生悲凉!有的作品对人物心理描写, 则是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或景物描写间接地表现人物心理。孙犁的《荷花淀》 中, 老头子用篙狠狠敲打敌人后, 向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 鲜嫩的芦花, 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正在迎风飘散。优美的景物映衬出老头子极为痛快的心情;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写到:“梦里也记得元旦的, 第二天醒得特别早, 一醒, 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 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 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 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文段中对阿长的动作、神态描写无不暗示她的心理:迅哥儿, 快说“恭喜”啊。因此, 写人物要善于描写人物心理, 这样, 你所写的人物才有血有肉, 更加丰满。

四.人物的肖像描写。

写人物离不开肖像描写。人物的肖像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心理、外貌特征, 成功的肖像描写会使你笔下的人物更加鲜活。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对少年闰土了也进行了贴 切的肖像描写:“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子。”鲁迅紧紧抓住“紫色圆脸”、“小毡帽”、“银项圈”三个特征, 把一个生活在海边, 饱受风吹日晒的农村孩子形象活脱出来, 给人留下鲜明印象; 《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肖像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的美丽漂亮, 狡猾泼辣跃然纸上。一些名篇名著中的人物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肖像描写必不可少;除此, 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还应进行细致的神态描写。神态是人物内在情感的外露, 是人的性格与精神面貌的体现, 惟妙惟肖的神态描写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 让人能透视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篇4:选好习作素材写出优美文章

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完成一篇习作(也可自拟题目),形式不限。

1.我心中的英雄——

2.小雨来,我想对你说

3.中国,我为你骄傲

4.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5.当国旗升起的时候

脑洞大开

今天,我们就来完成一篇这样的习作,题目自选,形式不限,只要能够表达你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写出你心中最想写的内容即可。也就是说,结合上面的几个题目,你可以自由地选择材料,自由地表达思想,自由地抒发情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指点迷津

无论你选择哪个题目,在写作时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材料选择要真实。例文《我心中的英雄》的小作者就选择了自己亲眼看到的事物,眼看着柔嫩的小植物在寒风中“哆嗦”,并且慢慢地枯萎,本来作者对它的生存已不抱希望了,可是,“它竟用尽全身的力气,让最后一根枝条站了起来” ,让“生命重新焕发出了青春,又变得五彩斑斓起来”。正因为是自己亲眼所见,所以感受特别真实,写起来也有话可说。

2. 选择材料要典型。所谓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要能说明问题。例文《我心中的英雄》的小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一盆极不起眼儿的小植物”,在历经寒风的摧残后,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长出了新的枝叶。小植物这种对生命不息、拼搏不止的追求,是可以让很多人受到鼓舞的。这正是本文选材的独特之处。

篇5:描写李清照优美文章

北方春天的柔情你永远不会懂,非要到那春燕呢喃、花红柳绿时你才知道,可是春即将挥手辞别了。

要拥抱这里的春天吗,那么和我一起去读懂春雨吧!

当第一场春雨夹雪飘落时,我们来一起感受春的柔情吧。闭上眼睛,伸出双手,雪花还有春雨一同融于手心,凉凉的但绝不像冬天的刺骨。细细的声音慢慢地入耳,那是春的寄语,细细柔柔的温暖着大地冰冻的肌体。残雪渐渐的在消融,冬天那最后一点狂傲的心不再挣扎,一丝一丝的在这场春雨中退却。

春天是慈爱的母亲,而春雨就是她温和的训诫。初春的脚步很慢,总是宽容的对待桀骜的`冰雪,一场又一场的春雨,轻轻柔柔的将房前屋后、山边野外的残雪融化,带着母亲对孩子般的爱润泽了土地。

淅淅沥沥、淅淅沥沥,这是母亲的爱语,在唤醒沉睡中的孩子。泥土中的种子听到了她的呼唤,像孩子一样急切的想掀开被子,去看阳光。淅淅沥沥、淅淅沥沥,春雨把泥土润泽的如棉花一样柔软。

在一个阳光的早晨,不经意的看去,路边竟不知何时已经充满了绿意,嫩嫩的绿芽上没有一点泥土。它们争先恐后的沐浴着朝阳,沐浴着春风,它们快速的成长。

“轰隆隆”春雷乍响,又是一场春雨,拍打在蓬勃的树冠上,倾注在绿油油的稻田里。这是一场清冽的春雨,所有生命都为之振奋的春雨,此时的春雨已不再是“润物细无声”,她正在述说着对生命热烈的爱。

如果你一路在欣赏着春雨,那么在那满树的樱花里,你一定已经听到,春天弹奏的生命乐章;如果你一路在欣赏着春雨,那么在那看是满地的泥泞中,你一定已经闻到,春天酝酿的生命芳香。

篇6:描写初春的优美文章

初春,那一抹新绿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

还没来得及脱掉厚厚的冬衣,那被裹得紧紧的一颗心此刻还有着经历严冬后的余悸,冬天真的走了吗?偶尔一瞥,但见湖边的垂柳迎风舞动起嫩绿的枝条,犹如丝绦一般,袅娜多姿,在铅灰色的背景下,格外醒目。

“啊!这是初春的一抹新绿呀!”我心中暗喜不已。

初春,那一抹新绿,那是一抹生命之绿。

燕子声里新春至。

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春天又返回人间。

在冰封大地,万物萧索的冬日里,有一种力量在潜藏着、蓄积着,默默地等待着勃发的时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终于,生命的绿液里流淌在树干里,流淌在枝条上,流淌进一个个小米粒似的苞芽里。

看那犹如春姑娘长发飘逸的柳条上,生命的活力蕴积在幼芽内,那是一种生命力的迸发,那是一种生命力的无声吟唱。

看哪,“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柳条翩翩起舞,向人们传递着春的信息。

有人说,春天是在冰雪中孕育而生的,也有人说,春天是燕子衔来的,我却宁愿相信,作为冬的终结者,春天是自己脱胎于寒冬,历经凤凰涅槃似的磨练应运而生的。

初春,那一抹新绿,那是一抹希望之绿。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初春,那就是“萌”字,是啊,初春不仅是一切生物嫩芽的苏醒、萌发和成长时期,也是人们心中各种美好理想的编织和希望种子的播种时期。

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又仿佛是一首含蓄朦胧的诗篇,初春就是一副不施粉脂、素面朝天的模样,没有千态百娇,风情万种的姿态,也没有姹紫嫣红,雍容华贵的外表,而就是把新春的第一抹希望呈现给了人们。

“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抹初春的新绿若隐若现,忽若在前,又忽若在后,妙不可言。

她踏着凌波微步,姗姗而来,却将一个生机勃勃的希望带来。

不管是“润如酥”的春雨,还是“柳如烟”的春景,这一抹新绿在人们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初春,那一抹新绿,已被我深深地收藏在心底。

初春时节

初春的季节,冬寒的凛冽逐渐飘摇在了微风中,烟青的细雨也即将进入了尾声,彩虹桥沿路的海棠花就要含苞待放了吧,有着金丝清羽的鸟儿也很快会来占据各自欢喜的那株海棠花枝了。

想想距离上一次独步滨河公园有多久了?好似上一个世纪般的久远,从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开始了封闭式的蛰居,离开网络,离开手机,离开所有的虚华,把所有的思想都紧锁于书本之间。

可无论身在南京,还是出发之前,都一直惦念着一个人的滨河,终于,再一次的把心放逐在了山水草木间,当穿过了林间陌上,在凉薄的风里、潇潇的雨中,与浮华红尘隔河眺望着,拉开了长长的一段界限,不理纷嚣,不媚艳俗,只是意境闲适的靠着树下,追逐着回忆里那些温柔的画面。

我知道自己从来就是和漂亮拉不上边儿的,更是在与浮华世界格格不入下让自卑日渐滋长,而绝大多数人的劣根性都是自卑和自尊成正比的,如此也就造就了一些人眼里的清高和孤傲。

一直以来,自己只是一个内心脆弱到不堪一击的小女人,却总是在奢靡世界里扮演着女强人的角色,用着孔乙己的思想来做个顽强的小强,在爱的世界里,更是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不会让任何人窥探到我的脆弱。

缘由因为自卑所以拒绝走出去,未成想,由此却爱上了看书,这半生,也就与诗书作了闺中密友,记得他说过,格格是属于夜的精灵,想必他说的是对的,无论春夏秋冬,每个夜晚都会习惯拿起放在枕边的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取一个舒适的姿势,拥衣掩住半个身子,或躺或坐,或半躺半坐,手捧书本就徘徊于另一个世界,打开书页的瞬间就湮没了世俗的喧嚣,忘却了红尘纷扰。

当这林黛玉般的身子突如其来的再一次受到波折后,一股寒流浸入我的骨髓里,乃至冰冻起整颗心。

内心纠结万分的需要自己做出艰难的抉择,多想像个小女孩一样撒撒娇耍耍小性子,可是,却早已习惯了小强这样的扮演,就算偶尔拭去妆容,也只会依然让自己心神疲惫。

靠在办公室内的栏杆上,推开玻璃窗,无意识的把手轻轻伸出窗外,感受着有一丝温热的风拂过指尖,也许是指尖离心的距离有些远,冰凉的心依然未能解冻。

看着风吹着绿化带里本该有了绿意生机的树木,风语也凄惶,阵阵吹苦了树的心,那些厓过刺骨北风的绿叶在枝头却被春风给吹皱,已然失去了生机,想必是再也留不住了,树枝一颤,树心一痛,未成枯竭的叶便哗哗地响,簌簌地落,连同我那些往昔的陈事,旧年的回忆一齐落下,再也不见了。

饶雪漫说过,“我们就是这样苍老的,从时光的一端碾转到时光的另一端,请别说再见,不需要再见! ”

既然不需要再见,那么我要把回忆抱紧在怀里,不舍落下,不忍落下,不愿落下,就算到了世界的另一端,我也将抱牢它。

初春,研墨留香

看到了那一抹鹅黄、看到了枝头上一个个嫩绿的芽苞、看到了陌上的泥土已经松软、看到了溪水欢快地流淌。

欣喜的心情自不必说,尽忘情地喊着:“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尽管眼前的气候还有些寒冷、尽管四周还是一片萧瑟,可我们还是听到了春姗姗来临的跫音,感受到了大地的觉醒。

初春,与之相遇,是令人欣喜的。

也许的大地沉寂的太久,也许是寒冷的桎梏与难耐。

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盈盈的心便开始盼望春的来临。

总是在一个人的时光里任思绪飘逸,去想春天的那一树桃红、去想陌上的草长鸢飞、去想杏花烟雨的.好时光。

与初春相遇又是叫人小心翼翼的,如:驻足、凝眸、屏气、静静地看或远远的欣赏。

不敢碰,不敢踩踏,竟然有了呵护婴儿般的心境,呵护这来之不易的春色。

走进大自然,近观远眺,没有寻到地上的一叶小草与树上的一片绿叶。

站在桥上,我却寻到了春,她有了起笔,有了那一抹润泽。

河水盈盈,岸边有一两棵垂柳,那纤细柔软的柳枝不知从何时起呈现出鹅黄色,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得那么婀娜多姿,妩媚娇羞;河的对岸的三两朱春梅,一朵朵花儿正在枝头上灿烂地绽放。

它们红扑扑的、鲜艳艳的、远看似缩小了的玫瑰般楚楚动人,又有着彩霞般惊艳的美。

春梅,在这没有绿叶的枝头 ,在这还有些寒冷的气候里,她独自绽放、独自灿烂。

春梅她的秉性里有着腊梅那般坚强、刚毅、傲然、尽管是春天了,但初春还是如冬天一样冷冷的。

春梅可算是,不畏严寒,不服使命,挑开了门楣,是报春的信使者,她是装饰了初春的风景。

若是要找寻春天:站在陌上,风吹过来,你就会感受到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凌冽,不再像冬天寒冷的北风吹在人的脸上如刀子般割的疼痛感。

而初春的风已变得柔和了许多,仿佛有了人情味似的。

站在风中用心捕捉:能嗅到春梅浓烈的馨香;能嗅到淡淡的泥土的芳香;能嗅到一股股清新的空气,这就是春天。

若是要找寻春天: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太阳变了,变得不再像冬天那样捎着停留,就溜走了,冬天的太阳有一点慵慵懒懒的,缺少了精气神似的。

而现在的太阳对大地好像多了一份眷恋、多了一份热烈,也多了一份激情。

太阳一出来就灿烂地照耀在大地上,这就是春天。

如果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下,轻轻地嗅着春梅的花香,凝眸河岸上垂柳的鹅黄,谁说这不是春天?

若是稍着留意,在身边也能找到春天。

操场上:孩童们把厚厚的棉衣脱在一边,跑着,笑着。

他们拽着手中的线,仰望着天空中飞舞的风筝,此时的春天,就是孩子们额头上亮晶晶的汗珠儿。

春天来了,有什么不能放下的,我们潇洒地将之放下,告诉自己,已经过了。

正如冬天冰封的大地,都已溶解。

而现在大地在觉醒,正以磨刀霍霍向牛羊的架势,在不多的时间里给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一叶,有那一片新生的绿色在田野里荡漾,有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初春,是一年中的开始,那些旧殇陈事我们妥帖的安放,写意一份好的心情,在这崭新的扉页上研墨流香:写一阕婉约的诗词、写一首缠绵的歌、写一段温暖的话语、写一句人生的缄言,执着着自己的梦想。

初春,是一个前行的开始。

在暖暖的阳光下跟自己说,把所有的时间过成自己的良辰,与己宽容,与人和善,不拘泥于那些碎碎念念的琐事,将日子过好,将一颗心在文字里儒养,做一个淡然有书香味的女子,任时光悠悠的走过,兀自优雅,兀自拥书入怀 。

初春,我会为一朵花欣喜,为一抹鹅黄心动,为鸟儿的欢唱驻足。

初春正徐徐的打开一卷绝笔丹青的画卷,只待我们慢慢地尽情的欣赏,也是我们梦想启航时候。

篇7:优美文章段落描写环境

2、当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时,当我们站在雄伟的万里长城脚下时,当我们站在神秘的西藏布搭拉宫时。我们都会惊叹祖国的建筑是如此辉煌壮观,祖国的文化是如此灿烂!大自然是如此神秘!

3、我爱听那春天潺潺的小溪的歌唱,那清脆的声音仿佛一泓清泉流进了我的心田,那澄澈的溪流似乎围绕在我的周围,欢快地唱歌、跳舞;我爱听那夏天的竹林,微风穿过这片竹林,泛起一阵涟漪,置身其中,好像有一位乐师在摇动着沙锤,让人抛掉了心浮气躁,使我们的心境像湖面一样平静,不起一丝波澜;我爱听那秋天的枫叶翩翩起舞,那动人的声音,将我带入我心中的原野,那么的和谐,不觉已沉醉在那迷人的声音中,无法自拔!

4、温暖的秋阳从云朵中洒下一丝丝耀眼的光芒。枫叶就显得更娇艳、红润了。一会儿变成了镶满宝石的红头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一会儿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烈火。一会儿又变成了华丽的红地毯,给大地增添了一份鲜艳的色彩。难怪唐代诗人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呢!

5、让我们走进森林,看,小鸟的鸣叫;小溪的流水;茂密的树木;新鲜的空气;……这所有的一切会带走你的疲劳,让你来到一个精神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你的眼睛,让你一直保持旺盛的精神,忘掉所有的记忆,唯一的记忆就是森林的美。

6、早晨,一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不坐车,也不邀伴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欣赏大自然的交响曲。你听,“哗哗哗--”那是交响曲的第一个音符,第一份色彩。“哗哗哗……”小溪欢快的唱着,像一曲无字的歌谣。我看到小溪这么真挚的邀请,也跟着小溪唱和了起来。

7、我们沿着弯曲的山路一级一级向上爬,清澈的溪水唱着歌,弹着琴弦欢快地往下流。它们碰到悬崖,就聚集成一条条美丽洁白的瀑布飞流而下。流到平坦的地方,就汇聚成一潭潭清水像光滑的绸缎缓缓地流动。

8、一座座苍翠欲滴的山,峰峦雄伟;一条条晶莹剔透的溪,清澈见底;一座座古色古香的亭,小巧玲珑;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塔,高耸入云。我真想用相机拍下来。

9、雨后,站在树下,侧耳倾听,那是鸟儿的欢唱,他们为大自然而欢畅,好一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可谓写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篇8:关注细节描写彰显文章亮点

一、谋篇重主题细节更显情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成功的细节描写具有较强的表现性,往往蕴藏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要善于捕捉细节描写的亮点。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们应指导学生在谋篇布局之时,把细节描写放在文章最重要、最显眼的地方,这或许是使人心音共鸣之处,或是情节波澜起伏之巅,或是挫折柳暗花明之时。

总之,细节描写着笔之处应该是最能够体现文章主题的情节,这可以使它最大限度地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再者,细节描写一般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融入了作者感情,能以情感人,把它放在体现文章主题的情节上,更能激起读者共鸣,成为文章的情感激发点,一举两得。

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的细节描写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作者谋篇之时并未把细节落笔在父亲奔丧回家或父亲差使交卸这两个情节上,而是把几近工笔的细节描写挥洒于父子话别的场景上。究其原因是前者并不能很好地体现父亲对“我”的爱,然而文章的中心恰恰是要展现父爱,因此父子话别中父亲为“我”买橘子这一情节无疑是作者细节描写落笔的首选。

茅盾说:“人物服装的描写不是没有目的性的,不应该为描写服装而描写服装。”言下之意就是细节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无论是写景状物、写人叙事,都必须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服务。学生在谋篇布局时,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把细节描写安排在表现主题的情节上,把它应用得更妙,把它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

二、写法重个性描写更典型

“细节描写着眼于刻画、描摹,使客观事物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而鲁迅亦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倘若是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所谓“画眼睛”就是写出最能表现一个人性格的特点来。由此,我认为细节描写不仅要筑其“形”,更要琢其“魂”,这就应该在进行细节描写时斟酌其写法。

通常在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训练中,我们往往把动作分解法、摹形绘声法等方法逐一授予学生,并反复强化练习,遗憾的是,学生的作文仍未能体现出人物的独特个性,描写仍显粗糙简略,不够典型。究其原因,以上所述的传统描写方法只是细节描写的基础,它只是细节描写的外在之“形”,但如果要塑造独特、典型的描写对象,这远远还不够的。

那怎样才能绘声绘色地凸显描写对象的个性,把细节描写的“魂”展现出来呢?我认为首先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魂”之内涵所在,如王熙凤先声夺人的虚伪大笑与林黛玉笑中带泪的隐忍微笑,同样是笑但“先声夺人”与“笑中带泪”才是二者个性所在,亦是细节描写“魂”之表现。其次,让学生在理解其涵意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思维素养,让其学会运用个性化的修饰词语来进行细节描写,凸显对象的个性,发掘细节描写“魂”的意蕴。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戴”一“穿”,一“走”一“探”,寥寥几笔确实已经描摹出父亲的外貌与动作,但父亲的个性却未能展现出来。于是“黑布、深青、蹒跚地、慢慢、肥胖的、微”这些修饰词语的运用,对于用以描写父亲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读者能从中读出朱自清父亲的年老颓唐、身材肥胖、腿脚不灵便这些个性化的特征,又能感受到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简朴的爱。

因此,成功的细节描写不只要塑其形,更应琢其魂,而琢其魂的关键就在于运用了传统描写方法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个性化的修饰词句来凸显描写对象的独特性,塑造富于特征性的形象,克服概念化的倾向。

如高考优秀作文《母爱默默的》一文中:“那是一个数九天气的夜晚,上完晚自习往宿舍去,却发现路边蜷着一个人。本来倒没注意,但当眼光触及那双破棉鞋时,我定住了脚步,是母亲!她抬起头抖了抖身上的雪,用笨重的步伐走到我身边,冻得伸不直的指头还死死扣住一个包。我打开包一看,一双新棉鞋和一些鸡蛋。我用手一摸,鸡蛋上还留有余温。她开心地拿出一个鸡蛋,剥开送到我的嘴边,看着她请求的目光,我含着泪咬下了一口,当知道她在雪地里等了我近两个小时后,我心疼地怒斥她:‘为什么不到班级里来找我?’她委屈地低下头,用手语告诉我:‘我不想让人知道你母亲是哑巴,他们会笑话你。’这时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文段的成功之处在于考生为了表现哑巴母亲默默的爱意,不仅对母亲进行了分解动作描写,更重要的是恰如其分地添加了一些精当的修饰词“用笨重的步伐、冻得伸不直的、死死、开心地、请求的、委屈地”,如此一来母亲的笨拙、隐忍以及对“我”深沉的爱跃然纸上。该考生用于描写母亲的一连串动作真实、细致,再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词语,文章更富有感染力,让人动容,震撼心灵。

因此,学生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节描写时,应该运用个性化的、精当典型的修饰词句,塑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使之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不可复制的,甚至可以作为某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标志。

三、语言重修辞细节更生动

高考考试说明上要求:“记叙性文章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语言风采,提高语言表现力。”

但碍于部分学生阅读量的不足,其积累的词汇有限,直接影响了写作时的语言表达,造成写记叙文时即使能运用细节描写,但语言刻板,缺乏灵动。有鉴于此,我们可从“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具体入手,指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节描摹,使对象更加形象生动,为文章增色。

“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在细节描写过程中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进行合理的想象,在特定的语境中,顿时化平常为神奇,别有韵味。而且我们更应指导学生善用耳熟能详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借代等,尽量避免剑走偏锋,尽可能把修辞锤炼得准确、运用得巧妙,力求表达得恰到好处。

鲁迅的《药》中有这么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用“硬硬的”一词来借代白花花的大洋,这样表达,给人的感觉是新鲜而又形象的。再有“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在这特定的情境中,这只“鸭”显得不简单,一方面它传神地写出了看客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他们的麻木不仁,另一方面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语言表达鲜明而生动,这都有赖于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部分学生喜用环境描写作为文章的开头,但由于腹中词穷,往往落笔之处未能引人入胜,更有甚者只能堆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云淡风轻”等一系列词语,致使环境描写并未能很好地服务于文章的中心,语言更显苍白无力。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巧用修辞入笔,润色其文的环境描写。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把荷花的清新、脱俗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凭借的是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修辞手法。作者巧用比喻、拟人、排比这些修辞手法对荷塘进行细节描写,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足以想象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点缀其间的白色荷花,作者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含羞答答的小家碧玉如在眼前,而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淤泥而不染”这一特性的,便是描摹荷花形态各异的排比句、比喻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如此一来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画面饱满,语言优美隽永。

虽说细节的成功“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源于真情实感,”但是恰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把你的观察和感悟有效而艺术地传递出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能使文学语言更富形象性,情感也更浓烈,从而产生一定的艺术美感。

因此,写记叙文时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来进行细节描写,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学生在训练写作的过程中,稍稍用心,适当地造出几个漂亮的比喻句、拟人句或排比句,会使得描写对象更加形象丰满,情感更加贴切自然,甚至能平添气势,使文章更具文采。

上一篇:棒棒老师作文下一篇:约翰逊兄弟“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