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

2024-04-17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精选6篇)

篇1: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

贾祖璋

一、设疑问,摄全文(1)

二、作说明,讲知识(2-13)

外部形态

生态 -果实

果实内部

有关知识

三、提建议,表意愿(14)

篇2: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

一、设疑问,摄全文(1)

二、作说明,讲知识(2—13)

外部形态

生态—果实

篇3:《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设计

1 说教材

1.1 本节课的地位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中等职业教育高教版《语文》教材下册说明文单元的第二篇, 是说明文的典范文章。说明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在初中的学习中, 学生已掌握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2 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 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培养目标, 制订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学习课文逻辑说明顺序,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2) 了解引用、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 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

能力目标:掌握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升文化修养和学会如何做人。

1.3 重难点的确立

学习逻辑说明顺序和引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通过观察, 抓住事物特征,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这对养成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无疑有着深刻的意义。而本节课的关键点是如何利用教学策略讲透课文内容, 让学生熟练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 学情分析

依据布鲁姆的教育理论, 在教学前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药剂专业新生, 由于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说明文, 积累了一些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知识,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但是, 由于说明文给人的印象不如其他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 不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精美的科学小品, 写得生动形象, 通俗活泼, 让人读来饶有趣味。因此, 针对文章的这些特点, 笔者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入手,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未来的岗位联系起来, 从而完成了设定的教学目标。

3 说教法与学法

3.1 教法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笔者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1) 设疑激趣法: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设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诱导法: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对事物进行观察, 突破教学的难点。

3.2 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比较以及分组练习等方法, 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做到学以致用,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4 教学过程的设计

说课的关键是如何将教法、学法运用于教学过程。本次课1个课时, 共6个部分, 环环相扣,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掌握技能、提高素质, 更好地适应社会。

4.1 导入新课 (时间2分钟)

通过荔枝实物、图片展示, 预设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并设置问题:“荔枝产地在哪?几月成熟?冬天能吃到荔枝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4.2 讲解题目 (时间2分钟)

通过对题目中“南州”、“六月”、“荔枝”、“丹”4个词语含义的讲解, 让学生体会到题目的高度概括, 既简洁又富含诗意, 并引出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具有科学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

4.3 介绍作者 (时间3分钟)

通过作者写作风格的介绍, 使学生在了解荔枝科学知识的同时, 感受到生物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4.4 掌握重点 (时间25分钟)

采用了精讲点拨法、启发诱导法、分组练习法。本节课包括两个重点: (1) 第一重点, 学习课文的逻辑说明顺序,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精讲点拨5分钟, 分组练习10分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 总结出课文的内容结构。利用设疑, 启发学生思考, 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采用了由外到内的空间说明顺序和由主到次的逻辑说明顺序。着重讲透逻辑说明顺序, 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使学生明白在介绍和说明事物时必须要注意顺序, 遵循客观规律, 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当你们走上工作岗位后, 在向病人或顾客介绍药品时, 是不是也需要讲究顺序呢?”这样, 很自然地将课文的逻辑说明顺序与工作岗位要求中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联系起来。通过“学生分组、分角色介绍药品”的情景教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强化职业能力和技能培养。练习时教师边指导边鼓励, 学生边思考边练习, 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意识, 突出训练学生在医疗岗位上表述具体情况时必须要注意逻辑说明顺序, 及时表扬语言条理清楚的小组和个人, 对练习时出现逻辑思维混乱的学生给予鼓励,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后, 将学生的练习成绩进行统计, 作为教学效果评估的依据。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学以致用, 突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 第二重点, 了解引用、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精讲点拨5分钟, 启发诱导5分钟。让学生熟悉课文, 分组讨论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并体会有什么表达效果, 利用小组发言, 师生共享答案。例如, 课文多达十几处引用了古诗词, 如《过华清宫绝句》, 通过杨贵妃爱吃鲜荔枝需快马运送的故事, 说明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 使学生体会到引用古诗词可增强课文的文学趣味。通过列表总结, 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课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还激发起学生努力提升自身古诗词文化修养和工作技能的热情。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 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情趣以及高超的职业技能对于我们将来工作质量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再如, 讲授列数字的作用时, 举出文中的语句“荔枝大小, 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 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等,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客观、具体的特点。再选取一份内科病历, 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准确、什么是平实、什么是周密。通过“平卧位 (不能说成平躺着) ”、“轻度贫血貌 (不能说成轻度贫血的样子) ”以及“未引出病理征”等几乎没有任何修饰的文字叙述, 指出这就是语言的平实、准确和周密, 且这里运用了专业术语, 比说明文的语言更严谨。通过这份病历让学生明白, 学好说明文, 培养准确、严谨、周密的文风对将来工作的重要性, 并为顺利通过医学考试、书写规范的医学文书以及适应岗位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4.5 突破难点 (时间15分钟)

教师启发诱导5分钟, 学生观察比较10分钟。通过分析教学目标, 总结本课的教学难点———掌握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 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多种与荔枝有相似外壳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教师启发诱导。要求学生从荔枝外壳的整体到局部, 再由局部到整体, 带着问题, 全面地、细致地、专注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 并将其与有相似外壳的水果进行比较, 从而抓住其特征并进行描写。然后, 要求学生与课文的描述进行对比, 取长补短, 及时表扬写作有创新的学生。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 往往愿意继续进行实验和探索, 产生新的思想。由于进行了认知前提的有效补偿, 我们将观察力的培养引申到药店销售员介绍药品的过程中, 使学生明确全面、认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是药店销售员准确向顾客介绍药品的前提条件, 能为药品销售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最终突破教学的难点。

4.6 总结拓展 (时间3分钟)

采用了归纳总结法。小结是一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师生共同回顾, 总结板书, 用符号和不同颜色标出重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试着运用所学的逻辑说明顺序和严谨、周密的语言风格写一篇介绍柑橘的说明文。考核分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 体现了岗位的要求, 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并评估教学效果, 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教学目标, 极个别学生综合素质较差, 可通过个别辅导予以强化。

5 板书设计

板书分成3个部分, 课文的知识部分包括逻辑说明顺序和引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对应写出技能部分, 包括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和培养严谨、周密的语言风格, 最后写出相应的态度部分, 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会如何做人。这样设计层次清晰, 由浅入深, 使知识和技能相互结合。同时, 使态度目标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 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6 教学反思

篇4:《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第一教时,下面我从七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讲读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使学生体会到只有抓住特征,才能有可能将事物说明白。那么《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说明文单元的起始课,它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2、教学重点: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本文自身的特点,我将第一教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以下两点:

①通过认真阅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本文属科学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讲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大纲要求出发,有取有舍,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确立本教时的难点是: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也是教学重点②)

本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荔枝的特征作具体的说明,内容较多,通过理清顺序和结构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明确本文的学习思路。

4、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文中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

B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

C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

① 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②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说明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仔细地科学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专业的感情。

二、说学情

我认为制约职专一年级学生学习本文的两点不利因素是:

①客观因素:学生普遍反映不喜欢上说明文课,认为说明文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文体。

②主观因素:“荔枝”对闽南地区的学生来说,已经太不新鲜了。三、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一)教法的选择

1、自主与合作探究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学习过程由制导向自主和自由学习拓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同时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点拨法:根据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火花,提高学习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选择以上几种教法的依据

1、依据现代教育学理论:根据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打破教师以教为中心,单向灌输的陈旧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几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

2、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本文是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富有诗意的科学小品,又是说明文单元的首篇,利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享受说明文教学带来的乐趣,达到认知水平提高与情操品德教育双重目的。

3、依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这一年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渴望被人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创设宽松的民主氛围,把学生摆在主动探求者的位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自主与合作讨究法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四、说学法

学法指导: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到“会了”。现代教学论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强调学生自主的主体意识。在职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体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1、观察法或课外阅读法: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荔枝或时令水果的构造或者查阅有关荔枝资料的书籍。

2、朗读体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诗文、资料,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在情感得到满足和愉快后能更加深刻获得知识。

3、练习法:结合本文课后练习题一、二、三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重难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五、说课堂教学程序: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强调“以生为本”,一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因此,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的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说明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理念及职专生的感知水平,我确立以下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扫清障碍

①准备工具书,自查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②参照书上“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导入新课,激起兴趣(10分钟)

①导语:你们对荔枝真的很了解吗?你们知道吃进肚子里面并非是荔枝的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吗?

②明确文体: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灵活的形式通俗简短地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特点:科学性、文艺性

③多媒体展示有关荔枝生态知识(为学习知识目标打好基础)

④作者简介(完成德育目标)

⑤处理生字词(巩固基础知识)

(这样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朗读课文(17分钟)

思考:①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有何创意?(完成课后习题一)

②作者笔下的荔枝与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荔枝异同点?(完成知识目标A、B和德育目标)。

③概括文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三(突出教学重点①)

(朗读课文品味科学小品语言为第二教时分析比较平实性说明文与科学小品做铺垫。提出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理清结构(突出重点②,突破难点)(15分钟)

师质疑:练习册上的辅导要点和课后习题三对本文的结构划分是否正确(如把荔枝的花归为荔枝的果实内部)?

让学生独立理清说明顺序、结构,并画出本文结构图,然后找不同程度的几个同学讲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余的同学则认真听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根据学生的讨论和阐述,老师点拨并给予明确的答案,但不是标准答案,因为本没有标准答案。

(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5、总结本节课(3分钟)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介绍荔枝是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的,主要介绍荔枝果实的形态特征,次要介绍荔枝其他知识,如生产情况。

总之本课教学程序的设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学习,有利养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充知识,更好学习锻炼归纳表达能力。

六、说练习设计

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要求学生抓住特征,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自己熟悉的某种植物或动物说明文;并请个别同学在上《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时进行口头交流。

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新课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科普类说明文。作者贾祖璋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使之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准确性。它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学习说明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学会从哪些方面来阅读此类作品,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编写教材的意图和单元教学的要求,和本文自身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史料及诗文

2、学会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

3、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4、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说明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

2、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3、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

态度情感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态度

2、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

根据本文自身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下两点:

①鉴赏语言特点

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本文属科学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讲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大纲要求出发,有取有舍,突出重点。

(4)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确立本教时的难点是:

①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也是教学重点②)

本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荔枝的特征作具体的说明,内容较多,通过理清顺序和结构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明确本文的学习思路。

②“引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目的及作用。

二、说教法

1、自主与合作探究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学习过程由制导向自主和自由学习拓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同时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点拨法:根据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火花,提高学习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南州六月荔枝丹》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的视野。

根据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体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1、观察法或课外阅读法: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荔枝或时令水果的构造或者查阅有关荔枝资料的书籍。

2、朗读体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诗文、资料,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在情感得到满足和愉快后能更加深刻获得知识。

3、练习法:结合本文课后练习题一、二、三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重难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强调“以生为本”,一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因此,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的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说明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理念及学生的感知水平,我确立以下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扫清障碍

①准备工具书,自查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②参照书上“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导入新课,激起兴趣

①导语: 多媒体展示“荔枝”的特写镜头,请学生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眼中的荔枝。

②明确文体: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灵活的形式通俗简短地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特点:科学性、文艺性

③多媒体展示有关荔枝生态知识(为学习知识目标打好基础)

④作者简介(完成德育目标)

⑤处理生字词(巩固基础知识)

(这样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朗读课文(17分钟)

思考:①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有何创意?(完成课后习题一)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

②阅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选取荔枝的某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或课文的原话详细准确地表达荔枝的特征。(突出教学重点②)

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图谱—移植—发展生产

③、再读课文,筛选信息,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及顺序(突出重点②,突破难点)

让学生独立理清说明顺序、结构,并画出本文结构图,然后找不同程度的几个同学讲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余的同学则认真听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根据学生的讨论和阐述,老师点拨并给予明确的答案,但不是标准答案,因为本没有标准答案。

(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4、细读课文,分析表达方法

提问:这篇课文在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时,运用了哪能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

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

1、打比方: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让读者更易理解。

如把荔枝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把成片的荔枝林比作“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把稀奇的荔枝品种比作“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等

2、列数字,使得事实确凿,更具说服力

如介绍荔枝大小时说,“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如介绍荔枝贮藏时说,“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又如介绍荔枝结实时说,“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等等。

3、举例子,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说服力。

如唐明皇为了让杨贵妃吃上鲜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如为证明广东很早就有荔枝,用了“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的例子。

4、引用,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解决难点)

本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引用。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多达二十多处。注意引用的目的及作用 放在重要地位。

a.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给人感觉开头新颖,引人入胜,并为后文作者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据。

b.徐勃《咏荔枝膜》,说明荔枝味美。

c.引用白居易的“一日而色变,……色香味尽去矣”,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d.杜牧的诗歌“长安回望绣成堆……无人知是荔枝来”,一方面说明荔枝不耐贮藏,另一方面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e.苏轼的诗歌“罗浮山下四时春……不妨长作岭南人”,一方面为大力发展荔枝生产展现了一幅蓝图,另一方面说明荔枝的味美。

5、揣摩语言,体会本文的科学性,文学性,趣味性,准确性。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请学生讨论合作完成①科学性,准确性

(1)明确的科学术语。如“片峰”“果肩”等。

(2)语言的准确还表现在确数、约数的运算上,如“一年开花两次”、“大约重60克”、“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达四五十克”等等。

(3)语言的科学性还表现在语言的周密上,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紫色”中的“大多数”、“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中的“通常”、“荔枝的肉的细胞壁特别薄,……一般都不留渣滓”中的“一般”、“荔枝晒干或烘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中的“完全”,……

这些词语的运用,十分准确表达了信息。

②、文学性,趣味性

(1)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上。从标题开始,相继引用了陈辉、郭明章、邓萧、徐勃、杜牧、苏轼等诗人的诗句,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2)问题上,可编织故事。

(3)在表达方式上,可有生动的描写,巧妙地比喻,个性化的拟人 等。

6、总结本节课(3分钟)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饶有兴味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的特点,又有清新怡人的诗意,知识与思想并重,诗情盎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科学小品。把握说明顺序,理解说明方法,探究说明技巧,感受语言魅力是学习科学小品的四大要素。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是学习说明文的重要导向,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充知识,更好学习锻炼归纳表达能力。

五、说练习设计

1、你从本文的学习中悟到了什么?

2、选取你身边的一种地方特产,运用你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向人们介绍。

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一、设疑问,摄全文(1)

二、作说明,讲知识(2-13)

外部形态

生态-果实

果实内部

有关知识

三、提建议,表意愿(14)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3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荔枝的生态、结构及生长等科学知识。

(二)掌握本文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三)理解文中“引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鉴赏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从感性知识入手)你吃过荔枝吗荔枝与其他水果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吃过。荔枝表皮粗糙,呈红色,肉白嫩,特甜等。

教师提示:学习本文,我们将对荔枝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文体知识及作者简介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解释“科学小品”文体特征(可投影):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2作者简介:

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宁县人。早在三十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他撰写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了《生物学碎锦》(课文就选自此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很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课文探究

1正字、正音:

缯()绡()醴酪()绛囊()

褐色()贮藏()一骑()佗()

襄()蘖()啖()渣滓()

2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生字及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释或工具书读一读、悟一悟。然后,学习小组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关于荔枝的哪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

(2)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如有不当之处,请加以更正。

(以上讨论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自读、讨论、反馈。

学生自主阅读探讨可得:

(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成熟期六月——阳历7月

颜色丹——红色

本文以诗为题,凝练、新颖,同时概括力强,多角度提供了关于荔枝的重要信息,对理解全文起到了举“纲”的作用。

(2)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壳如红缯——错(正:块状裂片、粗糙);膜如紫绡——错(正:白色薄膜);瓤肉莹白如冰雪——正确;甘酸浆液如醴酪——正确

3本文介绍了不少荔枝的有关知识,学生细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概述各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说明顺序。

讨论探究后,班级交流,教师点拨:

(1)关于荔枝的有关知识:(板书)

外部形态 外壳:块状裂片、粗糙

主 由 颜色:深红色、紫色

外 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内↓

↓ 果实: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次 内部结构 内膜:白、薄

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无核。

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长

产地:我国

习性:喜温暖

(2)主要说明顺序: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先主后次。

(四)布置作业

1编写文章结构提纲或画出结构图。

2找出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3读一读,说说文中除了介绍荔枝的知识,还有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本文除了介绍荔枝的知识,还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讨论后交流。明确:

1说明方法有:

(1)举例说明(2)比较说明(3)列数字说明(4)诠释说明

(作用略)

2介绍荔枝知识以外的内容有:

(1)引用诗文及其作用:

《荔枝图序》 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咏荔枝膜》 说明荔枝膜的轻薄

《过华清宫绝句》(一)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惠州一绝》 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2)引用掌故及其作用: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 说明荔枝性喜温暖

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 说明荔枝性喜温暖

(3)运用比喻极其作用:

绛囊、红星、珊瑚珠 说明荔枝颜色呈红色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说明荔枝成片成林的绚丽美景

教师点拨:本文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作者十分注重其文艺性和趣味性,大量引用了古代的诗文和掌故,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文化内涵,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

画出文中引用的古诗文,读读,议议,背背,并逐步学会欣赏。

(二)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引用的古诗文。

2找一篇课外科学小品文进行阅读,了解有关科普知识,学习其写作方法。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品味语言

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作者在注意突出文艺性、趣味性的同时,更注重体现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何处

师生讨论后可得:

1明确的科学术语。

(1)裂片中央有突出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2)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

2适当的列出数字。

(1)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2)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3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1)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2)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教师点拨:

学习文艺性说明文中“文艺性笔调”的特点:

(1)文体上,可编织故事。

(2)内容上,可穿插诗文、掌故、传说等。

(3)在表达方式上,可有生动的描写、巧妙的比喻、个性化的拟人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相关文章:

1.《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2.《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案

3.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

4.《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设计

5.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6.《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

7.《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反思

8.《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范文

篇5: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具体又包含三个方面)

1、教材简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苏教版必修五第一专题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专题是说明文单元,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使学生体会到只有抓住特征,才能有可能将事物说明白。那么《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说明文单元具有代表性的起始课,它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2、教学重难点: 本文属科学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讲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大纲要求出发,有取有舍,突出重点。 我将第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以下两点:

①通过认真阅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3、教学目标:

在明确教材特点和重难点后,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A、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B、训练学生观察与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独立找出文章要点并归纳,体会多种说明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仔细地科学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专业的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以杜朗口教学经验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意识。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现代教学论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强调学生自主的主体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体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1、观察法或课外阅读法: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荔枝或时令水果的构造或者查阅有关荔枝资料的书籍。 2、朗读体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诗文、资料,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在情感得到满足和愉快后能更加深刻获得知识。 3、练习法:结合本文课后练习题一、二、三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重难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具体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强调“以生为本”,一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因此,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的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说明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理念及职专生的感知水平,我确立以下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扫清障碍 ①准备工具书,自查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②参照书上“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导入新课,激起兴趣:①导语:你们对荔枝真的很了解吗?你们知道吃进肚子里面并非是荔枝的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吗? ②明确文体: 科学小品特点③多媒体展示有关荔枝生态知识(为学习知识目标打好基础) ④作者简介(完成德育目标)【这样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朗读课文:思考:①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有何创意?(完成课后习题一) ②作者笔下的荔枝与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荔枝异同点?(完成知识目标A、B和德育目标)。 ③概括文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三(突出教学重点①) (朗读课文品味科学小品语言为第二教时分析比较平实性说明文与科学小品做铺垫。提出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理清结构(突出重点②,突破难点):师质疑:练习册上的辅导要点和课后习题三对本文的结构划分是否正确(如把荔枝的花归为荔枝的果实内部)? **让学生独立理清说明顺序、结构,并画出本文结构图,然后找不同程度的几个同学讲自己的分析结果(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5、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学生精读课文,自由质疑 2.教师整理学生的提问,为探究定向。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仅仅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吗?

(2)为什么要写荔枝不耐贮藏这一点?能否从课文中删去?(3)有关荔枝花的文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4)最后一段引用苏轼的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

6、聚焦说明方法,分析语言特色,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小组组长记录讨论要点,并代表本组发言。

7、体验反思,学以致用

提问:参考以下资料,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性文字。

荔枝,……

8、总结本节课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介绍荔枝是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的,主要介绍荔枝果实的形态特征,次要介绍荔枝其他知识,如生产情况。 **总之本课教学程序的设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学习,有利养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充知识,更好学习锻炼归纳表达能力。

八、解读练习设计 :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要求学生抓住特征,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自己熟悉的某种植物或动物说明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一、设疑问,摄全文(1)

篇6: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1-10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荔枝的外部形态、内部组织。

(2)掌握本部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 。

(3)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领会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2、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教师适当引导点拨为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不读死书尽信书,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本部分内容的说明顺序

2、本部分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明朝诗人丘浚(xùn)在七言诗《咏荔枝》中写到“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诗人对荔枝无以复加的赞美和推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自学感悟

1、学习1-10自然段

(1)默读2-10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完成下表:

(2自然段) 果壳

(3自然段) 颜色

外部形态 (4自然段) 果形 外

(表) (5自然段) 大小

荔枝

(6自然段) 膜

(里) (7自然段) 肉

内部构造 (8自然段) 贮藏 内

(9自然段) 核

荔枝的花 (10自然段) 花

师生小结: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分作者采用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方法,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两方面给我们介绍了荔枝的知识。

(2)第1自然段写的什么?这个开头有什么好处?

(以小学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为引子,引出“荔枝”这个话题。这个开头既亲切活泼,又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原原本本地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诗句,为后文提到的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了依据。起到了引出说明对象,总挈全文的作用。)

(3)课文第8自然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本段介绍荔枝的贮运。首先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然后用科学的数据加以验证,最后引用典故说明荔枝保鲜之难。这段内容与上段介绍果肉关系密切,可视为有关果肉知识的补充。

(4)第10自然段可否归入荔枝的内部结构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可以。荔枝的花不属于荔枝的内部结构范畴。)

(不能删除。由荔枝果实想到花,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介绍花,给人完整的印象。)

师生总结:课文的1-10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主要介绍了荔枝的果实,按照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说明。

(三)合作探讨

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本文除了介绍荔枝的知识,还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教师点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讨论后交流。明确:

1 说明方法有:

(1)举例子 使说明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如: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现实的)

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枝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调查的)

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古籍记载)

(2)打比方 使说明更形象生动

如:绛囊、红星、珊瑚珠 说明荔枝颜色呈红色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说明荔枝成片成林的绚丽美景

(3)列数字 使说明更准确有说服力

如: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估计数字)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儿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花开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会四次之多。(准确数字)

(4)下定义 揭示事物的特点

如: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5)引用

①引用诗文及其作用:

《荔枝图序》 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咏荔枝膜》 说明荔枝膜的轻薄

《过华清宫绝句》 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惠州一绝》 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②引用典故及其作用: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 说明荔枝性喜温暖

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 说明荔枝性喜温暖

教师点拨:本文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作者十分注重其文艺性和趣味性,大量引用了古代的诗文和掌故,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文化内涵,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

(四)扩展阅读

1、比较阅读

下面一段说明文简要地介绍了另一种果树石栗。阅读时把它同《南州六月荔枝丹》比较一下,分析这段文章说明的顺序,指出说明的重点,体会加粗的词语在句内的表达作用。

广州是一个树木葱茏的城市,少说也有一两百万株树木簇拥着它。广州的街道树有好多种:榕树、紫荆、凤凰木、玉兰等等。而特别多的一种街树是石栗。这种树木枝叶异常繁茂,叶子心脏形,碧绿得仿佛刷上了一层绿油,在阳光下常常灼灼闪亮。这种树开一种米黄色的小小的花,有一种奇特的香味(在马来亚的回教堂里,我就曾经常常闻到一种和石栗花味很相似的香气)。它结成的果实有点儿像核桃果,一层肉质的硬皮里面,包藏着一枚或两枚坚果。“石栗”的名字,大概就是由此而来了。这种坚果坚硬异常,用手或牙齿是压不破、咬不开的。得用石头或铁锤才能把它砸裂,里面,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略具圆形的果仁。每年秋天,石栗果常常落满街头,有的是整个掉落,有的是爆裂开了,滚出了它的坚果。

(节选自秦牧《“石果”的秘密》)

学生思考,然后自由发言,并集体评议。

(1)秦牧《“石果”的秘密》中这一段先概括写广州街道上的树,然后详细写“特别多”的一种:石栗树。

(2)说明石栗树的顺序是:枝叶(着重写叶)→花(着重写香味)→果实。其中写石栗的果实是全段重点,说明的顺序是: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先略写外形,再详写内核“坚果”,最后写石栗果的成熟。说明“坚果”的顺序是:外壳(突出它的坚硬异常)→果仁(颜色、形状)。

(3)这段文章中加粗的“特别”“异常”,分别强调石栗树之多和枝叶之茂盛,符合实际。用“有点儿”“大概”,是为了使语言表达严密一些,不作绝对肯定。这些词语用得很有分寸,准确地反映了对象的性状、特点,使说明具有科学性。

2、推荐阅读

荔枝图序

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①。叶如桂,冬青;华如桔②,春荣③;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④,膜如紫绡⑤,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⑥,南宾守乐天⑦,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日者云。

注:①帷盖:车帷上面的圆顶。②华:同“花”。③春荣:春天开花。④缯:帛类。红缯:红色缯绸。⑤绡:生丝织品。⑥元和:唐宪宗年号。元和十五年为公元820年。⑦南宾:即四川忠州,今忠县。公元819年,白居易任忠州太守。乐天:白居易字乐天。(吴小如注释)

赏析:就拿白居易笔下的荔枝树及其花、叶、果实等来说吧,作者不仅用极简洁的文字描绘出荔枝的整体,而且通过文字的叙述竟然同时横跨过春、夏、冬三个季度。尽管序文是为一幅静止的图画而撰写的,但绘画毕竟是平面的,从画面上不仅不能看到“核如枇杷”“膜如紫绡”这些包在荔枝壳内的东西,更无从体验其瓤肉的色与味。在作者笔下,尽管他一连打了十个比方(“如帷盖”“如桂”“如桔”“如丹”“如葡萄”“如枇杷”“如红缯”“如紫绡”“如冰雪”“如醴酪”),可是我们读后立即对荔枝的色、形、香、味各个方面都有了具体感受。这魅力还小么!何况作者还怕只设譬喻不足以穷其色、形、香、味之美,又加上了两句:“大略如彼,其实过之。”紧接着作者进一步阐明摹绘荔枝图和写序的目的:原来荔枝之为物十分娇气,果实如离本枝,不出三五日便“色香味尽去”。为了让荔枝永葆其鲜丽佳美的本来面目,在没有摄影、录像技术的千载以前,作者只能利用平面而静止的绘画来补救于万一。前人或谓白居易撰此文是“特为荔枝立传”(清人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评语),我以为,作为一位诗人和有正义感的士大夫,虽然遭到远谪巴蜀的厄运,但他之所以要人作画和亲自撰文,主要还是为了体现出他那爱自然、爱生活的本性,怀着一颗推己及人的热诚的心,把出产在当时尚属于穷乡僻壤的新鲜荔枝介绍给中原和后世的人们。作者明白表示,他是为了许许多多“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日者”才这样做的。从而可以看出,这时身在贬所的白居易,依然保持着当年写《秦中吟》时期的仁民爱物的高尚人品。因此,这篇看似平易浅显而实属精心结撰的小文就不仅是为了记录自然、玩味生活的闲适之作了。我更进一步揣测,作者是否有以荔枝自拟的涵义,为了引起和提醒当政者和广大的士大夫阶层的重视,希望不被人遗忘,更不希望等到“色香味尽去”时,把那鲜美甘甜的佳品当成过时的.无用之物而等闲弃置,才写成这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章呢!

另外,从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方面看,这篇序文也大有值得欣赏借鉴的地方。作者对荔枝的描绘有六朝小赋的遗韵,却不露堆砌罗列的痕迹。这是由于文章把对偶句式融汇于参差错落的排比句式之中,然后又把整齐划一的排比句式同参差错落的散体句式有意无意地交织到一起,于是自然而然给人以空灵活泼而不是纤佻细碎的感觉。读起来只感到生机盎然、情趣洋溢。只有通过这样的描述,才能起到因小见大、寓庄于谐、既堂堂正正而又美不胜收的良好效果。从诗人的文章里我们毫无意外感觉地获得了一次诗的享受。

(五)课堂作业

1、在本文中,作者按照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合理地安排了文章的结构。请按题意填空。

(1)课文第2至9自然段按( 由表及里,由外到内 )的说明顺序写荔枝的果实,其中,第2至4自然段写荔枝果实的( 外部形态 ),第6至9自然段写荔枝果实的( 内部构造 )。

(2)第10自然段写荔枝的( 花 ),课文将这一内容安排在介绍果实之后,根据的是( 由主到次 )的说明顺序。

(3)课文先写荔枝的( 生态结构 ),再写荔枝( 生产情况 ),也是按(由主到次)顺序进行说明的。这样安排符合我们对荔枝这种水果认识了解的一般顺序。

2、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有关荔枝的知识,试指出下列引诗的具体说明对象。

(1)飞焰欲横天

( 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2)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荔枝壳膜的形状和颜色)

(3)红云几万重

(果实成熟时荔枝林的颜色和形态)

(4)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 荔枝不耐贮藏)

(5)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古代历史上移栽荔枝的情形)

(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时以飞马运荔枝供宫中享用的情形)

(7)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古人对荔枝美味的赞颂)

3、指出下列各段所用的说明方法。

(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下定义)

(2)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举例子、打比方)(3)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列数字、打比方)

(六)知识积累

画出文中引用的古诗文,读读,议议,背背,并逐步学会欣赏。

(七)写作锻炼

以下两道题,按要求完成任意一题。

1、参考以下资料,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性文字。

荔枝,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革质,侧脉不明显。……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果实心脏形或圆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呈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果肉(假种皮)新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美而有佳香。

2、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出产的一种水果或其他特产,力求写出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准确地加以介绍;妥善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写作顺序,写得简单明了,有条不紊;运用说明、描写等多种手法说明事物,有意识地打比方,使文章通俗生动。

(八)小结点拨: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课文1-10自然段的学习,了解了荔枝的有关知识,分析了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习作者对待学习的态度,要有怀疑精神,不死读书,也不读死书。

(九)下堂提示

1、自学课文第11-14自然段。分析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和作用。列出本文提纲。

2、本文的说明语言有哪些特点?

3、通过学习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十)板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果壳

颜色

外部形态 果形 外

(表) 大小

枝 (里) 膜

内部构造 肉

贮藏 内

上一篇:健康管理中心章程下一篇:初中学生评价方式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