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框架

2024-06-01

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框架(精选6篇)

篇1: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框架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质量工作的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公司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公司的安全质量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级领导要坚持“管质量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工作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工作和文明工作。

第三条

对在安全质量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质量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严肃处理,触及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论处。

机构职责

第一条

设安全质量部为本公司安全工作流程的管理机构,任命分管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经理进行监管,安全部人员由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专职(或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公司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研究制订安全质量技术措施、安全质量宣传教育、安全质量规章制度、安全质量隐患治理、安全质量事故管理、安全质量应急管理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质量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事故等工作。

第二条

公司必须成立安全质量领导部门,负责对本单位的职工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制订安全质量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工作安全。安全质量部门管理人员由本单位的人员提任,并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质量管理人员。责任划分

公司安全质量主要责任人的划分:单位行政第一把手是本单位安全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工程的负责人和专职安全质量管理员是本单位安全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人员职责

第一条

协助分管安全质量经理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令、制度,综合管理日常安全质量工作。

第二条

汇总和审查安全质量措施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第三条

制定、修订、健全公司的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并对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

组织开展安全质量大检查。经常深入现场指导工作流程中的劳动保护工作。遇有特别紧急的不安全情况时,有权指令停止工作进程,并立即报告领导研究处理。

第五条

总结和推广安全质量的先进经验,搞好安全质量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

第六条

.根据有关规定,发放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七条.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并监督执行。

第八条

本安全质量单位专职安全质量管理员要协助本单位领导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和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处理本单位安全质量日常事务和安全质量检查监督工作。

第九条

参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大修工程的设计文件和工程验收及试运转工作。

第十条

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负责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提出防止事故的措施,并督促其按时实现。

第十一条

对上级的指示和基层的情况上传下达,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第十二条

各工程班组安全员要经常检查、督促班组人员遵守安全质量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设备、工具等安全检查、保养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班组的安全质量情况。做好原始资料的登记和保管工作。

职工安全职责

职工在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和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护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及劳动保护用品。发现不安全情况,及时报告领导,迅速予以排除。

防护

第一条 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例,为职工配备或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各单位必须教育职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不懂得防护用品用途和性能的,不准上岗操作。

第二条

努力做好防尘、防毒、防辐射、防暑降温工作和防噪音工程,进行经常性的卫生监测,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有毒有害作业点,应进行技术改造或采取卫生防护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水平。

第三条

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要实行每年一次定期职业体检制度。对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立即上报公司人事部,由人事部或公司安委会视情况调整工作岗位,并及时作出治疗或疗养的决定。

第四条

禁止中小学生和年龄不满18岁的青少年从事有毒有害生产劳动。禁止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哺乳期从事影响胎儿、婴儿健康的有毒有害作业。

检查整改

第一条

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质量检查制度。组织全公司检查,每年不少于二次;各单位每季检查不少于一次;各机楼(房)和项目班组应实行班前班后检查制度;特殊工种和设备的操作者应进行每天检查。

第二条

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如本单位不能进行整改的要立即报告安委办统一安排整改。

第三条

凡安全整改所需费用,应经安委办审批后,在劳保技措经费项目列支。教育培训

第一条

对新职工、实习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质量的三级教育即(生产单位、部门、班组)才能准其进入操作岗位。对改变工种的工人,必需重新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第二条

对从事管道、杆路、车辆驾驶、易燃易爆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个别工种需经有关部门严格考核并取得合格操作证(执照)后,才能准其独立操作。对特殊工种的在岗人员,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教育内容

一般分为思想、法规和安全技术教育三种主要内容: 1.思想教育,主要是正面宣传安全质量的重要性,选取典型事故进行分析,从事故的政治影响、经济损失、个人受害后果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2.法规教育,主要是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条例、本企业己有的具体规定、制度和纪律条文。

3.安全技术教育,包括生产技术、一般安全技术的教育和专业安全技术的训练。其内容主要是本厂安全技术知识、工业卫生知识和消防知识,本班组动力特点、危险地点和设备安全防护注意事项;电气安全技术和触电预防;急救知识;高温、粉尘、有毒、有害作业的防护;职业病原因和预防知识;运输安全知识;保健仪器、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和正确使用知识等。

奖励处罚

奖励内容

公司的安全质量工作应每年总结一次,在总结的基础上,由公司安全质量部门评选安全质量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安全质量有特殊贡献的,给予特别奖励。

先进集体 第一条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执行上级有关安全质量的法令法规,落实总经理负责制,加强安全质量管理;

第二条

.安全质量机构健全,人员措施落实,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第三条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质量规章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质量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条

.加强安全质量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和尘毒危害,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第五条

.连续三年以上无责任性职工死亡和重伤事故,交通事故也逐年减少,安全质量工作成绩显著。

先进个人

第一条

.遵守安全质量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保障质量安全;

第二条

积极学习安全质量知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条

.坚决反对违反安全质量规定的行为,纠正和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惩罚内容

第一条

发生重大事故或死亡事故(含交通事故),对事故单位(室)给予经济处罚,并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

第二条

凡发生事故,要按有关规定报告。如有瞒报、虚报、漏报或故意延迟不报的,除责成补报外,对事故单位(室)给予经济处罚,并追究责任者的责任,对触及刑律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条

对事故责任者视情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行政处分,触及刑律者依法论处。

第四条

由于各种意外(含人为的)因素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毁或正常生产、生活受到破坏的情况均为本企业事故,可划分为工伤事故、设备(建筑)损毁事故、交通事故三种(车辆、驾驶员、交通事故等制度由行政部参照本规定另行制订,并组织实施)。

工伤事故

第一条

从事本岗位工作或执行领导临时指定或同意的工作任务而造成的负伤或死亡。

第二条

在紧急情况下(如抢险救灾救人等),从事对企业或社会有益工作造成的疾病、负伤或死亡。

第三条 在工作岗位上或经领导批准在其他场所工作时而造成的负伤或死亡。

第四条

职业性疾病,以及由此而造成死亡。

第五条

乘坐本单位的机动车辆去开会、听报告、参加行政指派的各种劳动和乘坐本单位指定上下班接送的车辆上下班,所乘坐的车发生非本人所应负责的意外事故,造成职工负伤或死亡。

第六条

职工虽不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设备、设施或劳动的条件不良而引起的负伤或死亡。

事故伤害

轻伤

负伤后需要歇工1个工作日以上,低于国标105日,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失能伤害。

重伤

符合劳动部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中所列情形之一的伤害;损失工作日总和超过国际105日的失能伤害。

死亡

失去生命。

事故处理 第一条

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如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详细记录或拍照和绘制事故现场图。

第二条

.立即向单位主管部门(领导)报告,事故单位即向公司安全质量部报告。

第三条

开展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公司安全质量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指示有关单位进行调查,轻伤或一般事故在15天内,重伤以上事故或大事故以上在30天内向有关部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书》。事故调查处理应接受相关工会组织的监督。

第四条

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第五条

以事故有责任的人作出适当的处理。

第六条

以事故通报和事故分析会等形式教育职工。

第七条

事故原因查清后,如果各有关方面对于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劳资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交由单位及主管部门处理。

第八条

在调查处理事故中,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者,应追究其行政责任,触及刑律的,追究刑事责任。玩忽职守

各级单位领导或有关干部、职工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有如下行为之一造成事故的,按玩忽职守论处:

第一条

不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条例、规程的或自行其事的。

第二条

对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险情和隐患,不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的。

第三条

不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不听合理意见,主观武断,不顾他人安危,强令他人违章作业的。

第四条

对安全质量工作漫不经心,马虎草率,麻痹大意的。

第五条

.对安全质量不检查、不督促、不指导,放任自流的。

第六条

延误装、修安全防护设备或不装、修安全防护设备的。

第七条

违反操作规程冒险作业或擅离岗位或对作业漫不经心的。

第八条 擅动有“危险禁动”标志的设备、机器、开关、电闸、信号等。

第九条

不服指挥和劝告,进行违章作业的。

第十条

施工组织或单项作业组织有严重错误的。

总结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公司以前制定的有关制度、规定等如与本规定有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篇2: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框架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韦氏大词典把“安全”定义为,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存在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即所谓的“无危则安全,无损则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是指免除引起个人伤害、疾病或死亡的状态;或是免除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或者免除环境危害的状态。库尔曼(A. Kuhlmann)提出,安全科学最终目的是将应用现代技术引起的任何损害后果控制在绝对的最低限度内或者减少到可容许的限度内。总的说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由人、机物、环境构成的安全系统无伤害的状态,就可以称之为安全。

而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起步较早。海因里希(H. W. Heinrich)在1929年就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当时安全管理思想和经验,但早期的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安全管理主要是围绕着事故做文章,其效果有限。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专家学者开始从事故后管理开始向事故前的隐患管理转变。从表1所列出的一些专家的观点看,罗云把安全管理对象从事故系统拓展到安全系统,提出了事故预防的重要意义,但没有对安全管理实质进行解释;Papadakis和陈宝智则把企业管理中管理的功能向安全管理进行了移植,强调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功能的一种,具有企业其它管理功能同等的属性,但他们的定义没有反映出安全管理的要素与特征;丹麦标准协会的简化定义,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危险管理,适于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不适于大型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

对安全管理概念的界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简单的说明了安全管理的功能,它适用于一般的普通中小企业,海因里希、丹麦标准协会、崔政斌的定义倾向于这一类;另一类强调了对安全的系统管理,适用于大型高危险性企业,Papadakis、罗云、陈宝智的定义倾向于这一类。本文倾向于采用后一种安全管理定义,即针对大型企业集团和高危险性企业的安全管理定义。

企业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

企业能力是当前企业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专题。以沃纳菲尔特(Wenerfelt,1984)为代表的资源学派认为企业异质性资源构成了企业能力;哈默尔(1990)认为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巴顿(1992)提出企业能力的四种尺度,即知识与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与规范;王锡秋和席酋民(2002)认为,企业能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直接影响企业效率和效果的主观条件,是知识、结构和文化三个方面耦合的结果。这些专家的观点都是从企业基本属性的角度来理解企业能力,但都不十分全面。相比而言,德(Day,)对能力(capability)定义更全面:“能力是复杂的技能和累积知识的集合,通过组织程序得到锻炼,能够使企业协调行动,并充分利用它们的资产”。这个定义关注知识与技能,强调对知识与技能的累积形成了复杂的能力,对企业能力的内涵给出了较全面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即强调能力的技术属性,又强调了能力的管理属性,较为全面。

从企业能力的分类看,能力理论研究先驱克里斯蒂森把企业能力分为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国内外许多研究企业能力的专家学者也有类似的分类(史东明,2002;王毅,2002)。学术界对技术能力的研究多集中技术创新、知识管理领域;对管理能力的研究刚刚兴起,研究领域并不集中,如Mohsin(1999)的研究关注“动态技术管理能力”(dynamic tech- management capability)、Chuang和Liu(2004)的研究关注“知识管理能力”(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Shi(2004)的研究关注于“全球会计管理能力”(global account management capability)等。目前对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区分尚不明显。王锡秋和席酉民依据波特的价值链的思想,把企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与辅助能力,认为基本能力是企业完成基本活动的能力,辅助能力是企业进行辅助活动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理解,可以把技术能力理解为一种基础能力,把管理能力理解为一种辅助能力,它们都是构成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缺一不可。但必须指出,管理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由可以言传的书本知识和不可以言传的经验知识有机结合而成,在不同的领域,可言传的书本知识和不可言传的经验知识所占的比重并不一致,

企业安全管理能力

国内外学者直接针对安全管理能力的研究还未出现,已有的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安全系统效能、安全管理绩效、安全能力等。国外学者的研究关注于安全系统效能的改善。Pope和Cresswell(1980)提出通过安全管理来发现系统安全效能的差距,Petersen()、Steen(1996)和经合组织()提出通过管理对系统安全效能进行改善。国内学者在安全管理的研究方面起步本来就比较晚,在安全管理能力方面的研究就更少,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安全系统的管理现状综合评价,如陈宝智(1999)关注整个人机环境的现状;徐德蜀等(2004)关注对管理体系中人的因素;马继业等()从企业能力中的资源学派观点出发对安全能力做出了理论探索。这些学者的主要观点如表3所示。

篇3:云安全管理框架综述

1 云计算概述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给出了云计算的相关定义及服务模型[7]。云计算是指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按需、方便的通过网络访问共享资源池 (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等) 的计算模式。其设计模式的主要思想是“网络就是计算机”[8], 将网络上大量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与软件资源链接在一起构成虚拟共享的资源池, 使其具有按需服务、泛在接入、资源池化、弹性服务、可测量服务、多租户等特点。计算资源能像水、电等公共资源一样被使用, 用户按需访问, 并为实际使用量付费。云计算提供了三种服务模型:

1) 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 S) :是基于硬件基础设施开发的应用程序。用户通过瘦终端访问该应用 (例如基于Web的电子邮件服务GMail) , 而不对应用服务所依赖的底层基础设施进行控制。Saa S将桌面的应用程序映射到了云计算服务端, 除了极少数的用户配置之外, 服务提供者负责大部分的管理工作。

2) 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 Saa S) :给用户提供使用不同语言编写、安装、调试应用程序的平台, 并管理应用程序的部署及应用程序依赖的环境配置。

3) 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 S) :提供处理、存储等基础设施服务。用户可以在该基础设施之上运行任意的软件, 例如操作系统等。服务提供者只负责管理基础设施, 上层的大部分管理工作交由用户管理。

根据以上的方式, 近来又抽象出许多类似的服务模式:硬件即服务 (Hardware as a Service, Haa S) 、数据即服务 (Data as a Ser⁃vice, Daa S) 、通信即服务 (Communication as a Service, Caa S) 等[9]。在云计算服务模型中, 用户对系统的控制从顶层到底层以Saa S、Paa S、Daa S、Caa S、Iaa S、Haa S的顺序逐渐增加。

云计算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10], 其中核心服务层中的Saa S及Paa S均是以Iaa S为基础的, 所以Iaa S的安全决定着整个云平台的安全。

2 云计算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框架

2.1 云计算存在的安全问题

云计算的安全问题, 主要来自于传统Web应用领域[11], 比如1) 针对数据的非法访问、破坏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等;2) 针对网络的中间人攻击、IP欺骗、报文分析、端口扫描等;3) 针对系统平台的虚拟机及虚拟监控系统的漏洞利用等;4) 针对Web应用的SQL注入攻击、跨站脚本攻击、钓鱼攻击等;5) 针对管理协议的非法认证和授权, 特权用户非法操作、身份欺骗、逃避取证等。

然而云计算作为新的软硬件组织模式必然面临新的安全挑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12,13,14,15]。

1) 数据的安全。数据的存储、处理都超出了用户的管理及安全边界, 所以需要保证数据隐私的安全。数据迁移和回收后的彻底删除、云计算平台故障后数据的保护等都超出了用户的管理范围。这就需要云服务提供者 (Cloud Service Provider, CSP) 提供相应的证据确保数据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使得用户能确信存储在CSP一端的数据的安全;

2) 合规性。用户及CSP之间制定的服务水平合约 (Service-Level Agreement, SLA) 是保证用户获得期望服务的依据。怎样检测CSP是否履行了服务合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CSP为了更好的完成用户部署的任务, 有时需要将用户敏感信息发送给其它CSP或者用于SLA规定以外的应用。怎样确定该CSP对数据的操作是为了更好的履行SLA协商的要求, 还是处于自己私利对数据进行操作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服务提供者不但要履行SLA规定的义务, 还要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规, 标准组织制定的各种通用标准。但是数据以扩展的方式存储备份在不同的地域, 甚至是不同的国家, 这些地方的习惯、法律等千差万别, 从而使跨域管理存在极大的异构性。确认该异构CSP的行为是否符合当地法律要求是一个难点;

1) 虚拟技术的安全。云计算利用虚拟技术支持多租户共享资源, 在虚拟层实现了用户的相关数据分离。用户的虚拟机共同运行于同一个平台上, 如果虚拟机之间存在漏洞, 将不能保证用户间数据的安全, 也不能保证用户安全策略的安全施行, 所以要保证虚拟机的完整性。文献[16]指出需要一个根安全 (Root Secure) 保障机制, 要保证从硬件到虚拟监控系统的完整性, 并且虚拟监控系统上的虚拟机不能影响到虚拟监控系统及底层操作系统的安全;

2) 多租户安全。鉴于云计算的开放性, 只要用户提供一定的证明就可以访问CSP, 准入条件较低, 所以云计算用户数量巨大。怎样管理该数量的租户, 并且能识别恶意租户, 值得进一步研究。

3) 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云计算的设计理念是给用户提供按需的服务。如果用户利用云计算提供的强大处理能力进行恶意行为, 造成的破坏将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我们需要在法律范围内对用户行为进行监控, 防止利用云计算进行诸如密码破解等的恶意行为。对监管的内容进行审计, 以供日后查证。

云计算的新安全问题已经完全突破了安全的边界。基于边界的静态安全模型已不再适用于云计算的要求。所以需要考虑新的安全模型, 使其适合云计算的动态特性。新的安全模型应能适应云计算的三个服务传递模式, 安全管理应贯穿于整个服务栈, 如图1所示。云计算中的安全管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4]。

1) 灾难管理:大型的服务运营商应当具有评估自身安全缺陷、检测自身可能遭受的攻击、评估自身可信程度等的能力。应当在遭受灾难及破坏后进行完整快速的恢复;

2) 法律管理:在安全管理中首先要符合各种法律规范包括关于计算机保护的法律、隐私保护的法律等;

3) 合规性及审计:CSP与用户之间服务水平都是通过SLA来保证的。CSP应当能提供某种证据来表明自己履行了合约。为保护CSP还应对用户进行认证及身份管理, 并且适用于多租户的情形。还应当对用户及CSP的动作进行第三方审计, 以作为判断合规性及各种安全事件的证据;

4) 数据生命期的安全:数据从产生到彻底销毁, 为数据的生命周期。云计算模式中数据一般由用户产生, 由云计算提供者存储处理, 之后或销毁或返回给原始用户。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完全超出了用户的控制, 要能保证数据在云计算提供者一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需要对数据实施访问控制;

5) 可移植与互操作:往往单独的CSP完成的功能单一, 需要将服务及数据移植到其他的CSP上, 在众多的CSP之间协调互操作性, 并且要能准确的评估众多的提供者共同完成服务的安全性、可信性。

2.2 云计算安全框架

根据以上阐述的安全管理原则CSA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安全管理框架如图2所示[14]。该框架将安全控制策略模型 (Security Control Model) 及合规模型 (Compliance Model) 映射到云计算的服务模型。使得云计算的服务能按照合规模型中的规范, 决定需要将哪些安全控制策略应用到服务模型。该映射能使用户估测该云计算服务存在的安全风险, 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快速定位问题的种类, 并评估问题严重性。

IBM公司基于企业的信息安全也给出了一个云计算安全框架, 如图3所示[17]。该框架实现了云计算关于安全的四项目标:可信任、智能性、标准性、可管理性。可信性指通过系统及软件的承诺使得CSP可信。智能性指在威胁产生之前能够避免或者预警。标准性指安全框架及安全机制符合各种标准组织制定的标准或者国家法令的要求。可管理指安全模型要能提供可视化、自动管理的服务。

该模型将云计算安全管理分为5个层次, 在每个层次使用相应的安全机制实现对云计算的保护。

1) 人员和身份 (People and Identity) :建立身份管理服务, 根据用户身份对用户进行鉴别及授权。建立联邦机制实现单点登录。对特权用户, 特别是管理者进行监控;

2) 数据和信息 (Data and Information) :根据地域及用户对数据进行分类管控, 对虚拟环境下的多用户数据进行分离, 确保机密的信息得到妥善处理。使用安全的网络协议访问信息中心, 过期敏感数据要确保销毁;

3) 应用和进程 (Application and Process) :以安全编程指南为指导开发应用。对应用进行安全的测试。对应用或者镜像的改动都要有相关的审计;

4) 网络, 服务器, 终端 (Network, Server, Endpoint) :基于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策略, 防病毒等机制划分安全域, 保护服务器镜像等不被恶意攻击及滥用。及时销毁过期镜像;

5) 物理硬件安全 (Physical) :监控并控制对物理基础设施的访问, 阻止未授权访问。对物理设施进行容灾管理。

文献[16]针对云计算的服务传递模式, 建立了安全管理模型, 如图4所示。

该框架阐述了Saa S服务模式所需的安全机制。从最顶端的应用到最底端的基础设施, 所采纳的安全机制分别为:鉴别、数据隔离、授权及访问控制、基于SLA及法令的合规性、系统补丁、容灾备份等。主要保障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定位、数据完整性、虚拟机之间数据隔离、数据可访问性、数据机密性、Web服务安全、虚拟监视系统安全、可用性、数据备份、身份管理等等。

Paa S服务模型的层次低于Saa S, CSP将一部分安全责任转移到用户。主要保障平台之间协议的安全, Web服务的安全及主机间服务的安全。Iaa S层安全主要针对底层硬件设备, CSP只负责物理安全、环境安全及虚拟化的安全, 其他方面的安全需要用户自己保证。随着层次的降低安全责任逐渐向用户倾斜。

国内学者对云计算安全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文献[8]分析了云计算带来的安全问题, 提出了云计算安全参考框架如图5所示。图中左右两侧分别说明了云计算用户的安全目标, 云计算安全标准评估体系应当贯穿于整个云服务栈。

云计算安全技术框架将安全管理以服务的形式实现。针对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分别实现了安全云基础设施服务、云安全基础服务、云安全应用服务。

1) 安全云基础设施服务:针对Iaa S设计, 包括抵挡外部黑客安全攻击的能力及证明自己无法破坏用户数据的能力。考虑硬件及系统的完整性, 考虑网络安全, 考虑数据存储的机密性及完整性等。根据需求不同云计算提供商应具有提供不同安全等级的云基础设施服务的能力。

2) 云安全基础服务:针对云计算系统服务开发平台服务、数据查询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利用基本的安全机制如身份管理、访问控制、审计、密码技术等共同组成了云安全基础服务, 实现对平台的安全保障。

3) 云安全应用服务:实现对云计算应用服务的保障。利用云计算超强的处理能力及海量分布的终端实现了种类繁多的防护服务, 例如:安全事件监控与预警服务、云网页过滤与杀毒等应用。

以上云计算安全框架都运用相关的技术实现了云计算安全管控, 其核心技术都是针对系统、网络、应用的传统技术, 关键在于实现上述技术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实用化, 形成支撑未来云计算安全的技术体系, 并最终为用户提供具有安全保障的云服务[8]。

3 结论

篇4: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框架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整合 一体化 达标

1 前言

国务院在2010年7月19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上海市政府又下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0〕35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此背景下,中海集团、上海海运(集团)公司提出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要求,要求企业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的建设活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2 以职业健康体系为构架,创建“标准化”达标企业

2.1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的区别

*标准化采取强制建立的原则,而职业健康体系采取自愿原则,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标准化有量化分级,而职业健康体系无量化分级。

*标准化有起点要求采用千分制考核,而职业健康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

*标准化以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为基础,而职业健康体系以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为基础。

*标准化强调现场管理,更注重硬件建设,而职业健康强调流程管理,偏重软件建设。

*标准化是以企业自评、外部评审和政府公告的形式由政府颁发证书,而职业健康体系是由社会中介机构咨询和第三方审核颁发证书。

2.2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的共性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采用PDCA动态循环。

*要素化管理。

*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第三方审核。

*经过评审颁发证书。

3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建立

3.1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两种体系的原则,从要素和文件两个方面入手。

3.1.1整合要素。以职业健康体系要素为主线,将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整合在一起。

下表1为《职业健康体系 要求》与《标准化基本规范》要素对照表

3.1.2整合文件。文件的内容应涵盖所有的要素,文件的数量应分别满足职业健康体系认证和标准化验收复审的需要。整合时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实效性。 整合是寻求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务必要杜绝“写归写、做归做”的不良倾向,做到“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内容不缺”。

2)融通性。 整合要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先行建立的要保持,后建立的不能另起炉灶,要互为补充,相互利用。

3)可操作性。整合必须做到“两符合”、“一提高”——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符合企业实际,又要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整合、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让标准更有效地指导操作和管理。

3.2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要注意什么

3.2.1 领导的作用非常关键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一体化整合是一项前瞻性、系统性、组织性很强的工作,领导层的积极领导、参与及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

3.2.2 全员参与事关成败

体系的运行需要公司所有部门的参与,只有所有相关的员工都理解和掌握了有关的要求及实施的方法,体系的建设才能成功。

3.2.3 注重灵活性与操作性

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以结果为导向进行流程的设计或改造,简化运作流程,建立高效的、有效的、操作性强的覆盖所有活动的管理运作系统。

3.3 标准化是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的基础内容

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标准化的量化指标使体系的运行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可以相辅相成的管理标准和手段。两者各有侧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职业健康体系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来实现企业的“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将标准化要素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融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使公司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能多快好省地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运行。

3.4 整合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两种体系的步骤

我公司采用了聘请咨询师进行指导培训,企业自我整合的方式进行,分为七个步骤进行:

3.4.1 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的“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标准化建设工作小组”由生产副总经理任组长。各生产业务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3.4.2 制订推进计划。明确6个月完成整合,将整合思路、要求、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下发到各部门,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合工作全覆盖。

3.4.3开展学习、培训。请咨询师进行专业辅导培训,重点学习、理解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的要素。使工作组的所有人员掌握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所在,熟知整合的方式和技巧。

3.4.4 进行现状调查摸清家底。重新梳理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岗位、工种、人员技术状况、生产工艺、作业环境、设备状况、特种设备种类数量等。

3.4.5 开展整合设计。内容包括整合的模式、组织机构的调整、公共要素(见表1)和专业要素的确定、文件的名称及数量、记录表格的名称及数量、确定各项整合任务的责任人和职责。按13个一级要素、40个二级要素的核心要求,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设施等情况充分梳理,编制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3.4.6 修改完善文件。编制文件修改大纲,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明确文件(表格)的编排格式、编号规则、起草人员等。文件的完善由安质部负责牵头,修订顺序“自上而下”进行。重点对照标准化要求修订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力求做到每一类设备有一操作规程,每一操作岗位有一操作规程,让职工了解危险源及控制办法。在整合过程中,我公司按标准化的要求先后修订了40余项安全规章制度和近百项操作规程。

3.4.7 新文件的发布运行。做好文件运行和配套措施,如文件和表格应发放到位,并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贯标学习、培训。使相关人员熟悉、掌握标准,提高按照安全规程作业的能力。

4 标准化与职业健康一体化体系运行

4.1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我公司举办了多种层次的培训,重点是公司的安全目标、过程及PDCA循环、员工的意识培训和结合岗位进行文件培训。公司各部门按照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实施。

4.2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通过培训,使每个员工认识到自己应做什么、怎样做以及自身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从而确保能胜任自己的岗位和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3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自评。试运行3个月后,按《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标准》进行自评。

4.4 自评结果

我公司根据《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考评标准》自查自评,得分情况如下:

1)总评审分为1000分,因缺项31项,计138分,实际评审分为862分。

2)自评得分725分,扣分项61项,合计扣分137分。

3)自评总分为725/(1000-138)*100=84.1分。

5 申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5.1 我公司于2012年8月下旬向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交《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申报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

5.2 2012年11月12日,经上海市安全协会专家审核,我公司得分82.2分,达标率为86.9%。

5.3 2013年1月30日我公司被上海市安监局核准为“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 ,授予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商贸)证书。目前我司已进入巩固达标成果和持续改进阶段。

6 效果

6.1 通过自评和整改工作,对车间场地、动火区域、安全通道按规范划出警示线,改造车间氧乙炔供气管线,对全部管线进行规范标识,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危害告知书。改善了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明显提高劳动效率。

6.2 明显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有效防范风险,控制和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6.3 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

6.4 推进了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发展。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得到提升,由过去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从外部要企业安全,转为企业要安全,会管理;员工由“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安全生产理念已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了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的局面。

7 结论

7.1 按照国家规定,所有企业在2015年底前均要标准化达标,所以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整合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两体系的整合既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选择适宜的整合方式,更要充分分析、理解和掌握两者的共同之处和区别,“求大同存小异”。只有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不断持续改进,标准化和职业健康体系整合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7.2 我认为以职业健康体系为核心架构,以标准化的要素为基础,将标准化的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贯穿始终,从而建立起职业健康体系和标准化为一体的管理体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合”是一条思路,只有结合公司实际,因地制宜地建立体系文件,且通过一定时间的试运行进行磨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整合”需要领导支持、全员参与、符合公司和部门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实效性、融通性、可操作性,才能充分体现整合体系的优势。

7.3 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达标,充分说明了我公司利用职业健康体系为框架整合标准化,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成功的、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侯茜,《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www.china-safety.org.cn.

[2]樊晶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践与思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www.china-safety.org.cn.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篇5:安全社区创建框架

一、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组织机构

1、安全社区创建委员会组织机构名单(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项目组、项目组负责人及成员)

2、项目管理工作组机构成员、分工

3、各专业工作组机构成员、分工

4、组织机构图

5、社区区域示意图

二、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社区创建委员会管理制度

2、协商议事制度

3、各个项目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计划促进制度

4、委员会、项目组责任制

5、责任书

6、安全监测与监督制度(包括检查);事故与伤害预防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社区重点场所、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7、安全绩效评审与持续改进制度

8、安全社区创建档案、文件与资料管理制度(相关制度、岗位职责)

9、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三、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会议记录

四、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各项活动记录

五、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保障措施

专项资金使用记录、监督管理

六、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文件资料

1、省、市、街道、社区,安全社区创建方案、计划、措施、相关文件

2、安全相关文件资料(各级红头文件)

七、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全员参与

1、参加安全社区交流活动的记录

2、志愿者或其他群众组织名单

3、问卷调查

八、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伤害事故监测

1、本社区内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程度的评价

2、确定的社区重点控制危险源、制定安全目标和计划

3、各类安全方面事故与伤害记录、监测卡、分析发生原因、后果、分布

4、安全检查每年>4次的记录、日常隐患排查记录

九、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各安全促进项目具体材料

1、项目简介(①项目确定的理由: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结合本社区实际资源确定本项目 ②项目具体内容及负责人、成员)

2、项目年初活动计划

3、每次活动的记录:有文字、有图片

4、活动结果、群众评价反馈

5、对活动中问题提出解决、完善、改进措施,相应整

改记录及结果、检查

6、活动总结、今后工作方向、明年活动安排

十、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应急预案和响应

1、应急预案(包括各类潜在安全事故、突发事件)

2、各种救援、培训、演练资料

十一、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宣传教育培训

1、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总结

2、利用社区资源,设置宣传阵地,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情况

3、开展经常性安区教育,每季度>1次的记录材料

十二、XX街道XXX社区安全社区创建评审与持续改进

1、各项目的评定、评估标准细则

2、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

3、持续改进的计划、目标

篇6: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框架

1、安全管理目标

在整个施工期,杜绝各类重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性事故。具体指标如下:(1)工伤事故:伤亡事故率0,其中重伤率0,死亡率=0‰,实现零目标;(2)火灾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率<5000元/人·年。

2、安全方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2 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 机构职能说明:

在工程施工中,我单位将成立工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作为本项目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亲自主持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工作,并安排一名项目副经理担任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负责日常的安全施工生产。工地施工安全组织框图如图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由安全生产部、质量技术部、设备物资部、计划财务部、综合办公室等各部长、主任和施工队负责人员组成,安全生产部配备施工安全监察员5人,负责本项目工程的安全隐患检察,督促整改。另外,工地设医疗站,配备一定的医疗设备和常用药物,保证遇有紧急情况及时抢救,并负责整个工地的医疗保健和对伤员的护理工作。各施工队配2—3名安全检查员,负责各施工队的施工安全监督工作。综合办公室下设一个治安组,配备正、副组长一名,负责工地巡逻、治安及工地综合治理等工作。

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在本工程施工中,我单位将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从领导到施工工人层层落实,分工负责,使“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落到实处。

(1)项目经理

对整个工程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组织建立本工程的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安全管理细则,定期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组织定期安全检查,督促下级主管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项目总工程师

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和安全技术标准,对本工程施工中一切技术问题负安全责任。将安全措施渗透到施工组织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并

检查执行情况。组织安全技术攻关活动,从技术方面提出安全保障措施。(3)施工员(工长)

对所领导的生产班组的安全生产负责。领导所属班组搞好安全生产,组织班组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对所管范围的安全防护设施符合要求负责,对整改指令书组织落实改进,并有权拒绝上级不科学、不安全、不文明的生产指令。

(4)生产班组长

认真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有关安全生产指示,根据本组人员的技术、体力、思想等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做好安全交底,对本组人员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负责。组织本组人员学习安全规程、制度,经常检查所管人员及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及时汇报。

(5)安全人员

积极贯彻和宣传上级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制定安全工作计划,进行方针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协助领导组织安全活动,制订或修订安全制度。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参加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会审,参加生产会,掌握信息,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深入现场分析研究安全动态,提出改正意见,制止违章作业。及时填报安全报表,参加伤亡事故调查,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1-2 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所有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穿着工作服、劳保鞋、配带安全帽,特殊工作人员要配带专门的防护用品,如电焊工要配带面罩和目镜。

2、施工现场和各种施工设施、管道线路等,要符合防洪、防火、防砸、防风以及工业卫生等安全要求。

3、施工现场存放的设备、材料,应做到场地安全可靠,存放整齐,通道畅通。

4、场内道路设计、施工要做到符合行车要求,对于频繁交叉路口,派专人指挥,危险地段要挂“危险”或“禁止通行”标志牌,夜间设红灯示警。

5、施工运输便桥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机械和人员安全通过。

6、施工区内的地下线缆和供排水管道必须事先查明走向,与有关部门联系并处理妥当,才破土动工。

7、土方开挖自上而下进行,未经安全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严禁采取自下而上的开挖方法。

8、设计边坡开挖前,做好开挖线外的危石清理、削坡、加固和排水等工作。

9、严禁在开挖边坡顶、坡脚等不安全的地区停留和休息。施工现场的洞、坑、沟、井口等危险处,应有安全设施或明显标志。

10、全体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并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生产中坚守岗位,严禁酒后上岗。

11、一切起重机械在使用前要经过试车检查,使用时应设专人指挥,禁止斜吊,禁止任何人在吊运物品上或在下方停留和行走。物件悬空时,驾驶员不能离开操作岗位。

12、挖掘机工作时,任何人不得进入挖掘机的危险半径内。

13、搬运材料和使用工具时,必须时刻注意自己和周围及上下方面人员的安全;上下传送器材或工具时,禁止抛掷。

14、遇有恶劣天气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露天高空、起重作业。

15、不得在架空电力线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暂时设施和堆 7

放物品。

16、起重机通过架空电力线时,应将起重臂落下,起重机任何部分与电力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m,起重起任何部位及被吊物边缘与电力线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下表18-1规定:

表1-1:

17、不能保证与架空电力线间安全操作距离时,应采取增设绝缘屏障、遮拦等防护隔离,并悬挂醒目警示标志。

18、电工、焊工、起重机司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1-3 事故发生的急救措施

1、发生任何人员伤亡事故时,首先由工地医疗站的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后立即送往当地医院。

2、工地发生火灾时,一方面立即报告当地消防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工地消防器材紧急行动,进行扑灭工作。

3、事故发生后,保护好现场,及时将事故发生情况上报业主有关部门和工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对于重大事故要上报当地公安、检察及劳动部门。

4、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按“三不放过”原则认真处理。1-4 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保证制度

1、贯彻落实安全检查制度(1)定期安全大检查

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定期安全大检查,施工公司每半个月组织一次定 8 期安全大检查。每次安全大检查由项目经理或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带队,安全生产部、质量技术部、设备物资部、计划财务部、综合办公室以及施工队等派员参加。按照安全检查评分表对管理、设备、措施、装置、违章行为等进行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和评分,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由安全员督促落实。

(2)季节性安全检查 a 雨季安全大检查

雨季安全大检查结合防雨、防洪工作进行。雨季安全检查由安全生产部、质量技术部、设备物资部、计划财务部、综合办公室以及施工队等派员组成,主要检查防雨、防洪的各项准和应急措施;检查电气设备、线路的绝缘、接地接零电阻是否达到电气安全规程要求;检查架子和材料堆放及土方工程是否有下沉、倒塌的现场;现场的道路、排水设施等是否保持畅通等。

b 风季安全大检查

由安全生产部、质量技术部、设备物资部、计划财务部、综合办公室以及施工队等派员参加。主要检查各种暂设工程、起重设备、架设工程、电杆等有无倒塌的危险,如发现问题则随时加固。

c 冬季安全大检查

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带队,由安全生产部、质量技术部、设备物资部、计划财务部、综合办公室以及公司、厂等派员等参加,主要检查防火措施的落实情况。

d 署季安全大检查

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带队,由安全生产部、质量技术部、9 设备物资部、计划财务部、综合办公室以及施工队等派员参加,主要检查各车间的通风条件,露天作业人员的作息时间是否调整,防暑措施等情况。

(3)专业安全大检查

由工长负责组织架工、使用工种班长、安全员参加。按照表列的检查项目、内容、标准进行详细检查,确认无重大危险隐患,基本达到规程要求,检查组长签字正式验收。

(4)节前安全检查

由各级领导带队,保安组、安全生产部等派员参加,在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前,对现场、车间、库房、食堂等进行安全、防火、防中毒等大检查和节日加班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

(5)经常性安全检查

各级领导和专职安全员等,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生产车间、库房,对各种设施、安全装置、机电设备、起重设备运行状况,施工工程周围高压线路的防护情况,以及干部有无违章指挥、工人有无违章作业行为等,进行随时的检查。

2、落实安全教育、员工培训制度

(1)由安全生产部等部门组织,在安全生产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采取三级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等方法,结合安全标语宣传牌、开设安全生产黑板报、挂安全挂图或防护标准、张挂安全警示板等活动形式,使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群众化。

(2)由安全生产部等负责,积极展开员工培训。对特殊工种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持证上岗;对从事先进机械设备、工具使用,新 10 列单片机片内RAM 的容量最少也为512字节,多出256的单元将视为片外数据存储器单元。这样STC 系列就与标准51机存储器结构就。

工艺流程应用等的施工人员,必须在工作前进行具体的培训和学习,正确 掌握操作技能。

上一篇:2022中学生篮球赛规则下一篇:溶液复习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