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高考作文: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2024-08-01

北京卷高考作文: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共7篇)

篇1:北京卷高考作文: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北京卷高考作文: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主席曾对当代青年这么说过。阅读近八十余年中国青年的追求,每一个追求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以国家命运作为个人命运,正是每个青年应担负的责任。

纵观历史,有许多事件与青年离不开关系。“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激起了无数青年人维护国权、誓死力争的激昂情绪。轰轰烈烈的“五四”事件直到现在仍让青年人热血沸腾。这个时代的.青年将自己的追求与祖国紧紧连接在一起,这个时代也因为青年而独具风采。无论是“五四运动”还是后来的“到抗日的前线去”甚至“到北上广去”,这一切都与祖国的发展脱不开关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作为中国的领航军,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而当今社会,许多现象与这种时代追求背道而驰,令人深表惋惜。翟天临“学术造假”一事一夜爆红,吸引众人眼球。该事件严重打击了当今社会上青年不思进取、投机取巧的心理。青年应当肩负国家责任,为国家未来谋福祉,而不是投机取巧,整日浑浑噩噩,最终不了了之。我们都出生在华夏这地大物博的土地上,生逢其时,自然应当挑起重任,为今日的中国再造辉煌。

每个时代,青年都被赋予着不同的角色。青年在每个时代都有着大好的机遇和前程。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作为一名青年,我们有责任双肩担当;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承担责任。回顾历史,先辈们的事迹闪耀着光芒。把握现在,用一名青年应有的责任,托起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今天,少年的责任已被青年所承担,时代的重任担在了青年的肩上。青年是祖国的现在,应由这些热血青年为国担当,为国无私奉献。人类首次登陆月背是中国创造,而这研发团队中,青年科学家的比例超过70%。“到北上广去!”青年生于这个时代,生逢其时,自然要用他们的全力去拼搏。青年作为先锋,带领着中国再次走向前沿。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习近平主席对年轻一代抱有殷切希望:“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青年用自己的一生回报着祖国,他们也一直用青春和热血挑起祖国的未来。

中国青年,用双肩担当,以国为荣、为国奉献,方不负祖国栽培,为祖国铺就新征途。

篇2:北京卷高考作文: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三千年文明流转,五千载神州大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而我们不同的人生就构成了不同的时代,有的人满腔热血但未遇明主生不逢时;有的人期待和平,安分随时;而我辈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生逢其时,乘着时代的东风,扶摇直上。

新中国至今已逾七十载,在这漫长又短暂的岁月中有无数变化,而不变的则是我们一直流传下来的红色精神。正值100周年,我们不禁回忆起百年前的先辈,用自己的血泪染成的红旗,带给了我们和平与富饶。百年后,我们站在这片鲜红的土地上,享受着强大的物质生活。回顾中华往昔,我们坚定的改革开放,为我们创造了盛世伟业,而在这时代变化之际,也应时刻铭记红色精神,这是早已蕴含在我们的血液之中的`精神,也是我们青年最好的传承。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特点,而如今,我们在面临时代的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重大决定。这决定,需要国家的青年来做,这就要求我们的青年需要掌握时代的脉搏,看到时代的走向。古人说,圣人非造势也,顺势也。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了。时代这条长河,谁也无法改变其走势,只能站在高处瞭望,看清之后,以自身之奋斗,带领国家这艘巨轮,行驶在长河之上,扬帆起航。

考验一个民族的时刻,往往就在于雨后初晴的时刻。保有危机意识,才是顺利的通过考验的唯一途径。不带口罩的人多了,频繁聚会的人多了,那么离时代狠狠教训我们也就近了,古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刻保有危机意识,才能在时代变化之际不被淘汰。

中国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如此紧要关头,我辈青年却有佛系之念,实不可取。看似云淡风轻,功利年代的一股清流,实则是逃避社会责任,懒于奋斗,安于享乐。故而佛系并不可取,定要重拾奋斗之心,乘时代东风。

篇3:北京卷高考作文: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认识, 在分省命题政策下, 高考英语北京卷首先冲破高考英语写作命题单一、禁锢的传统命题思路, 2004年率先在本市的高考英语卷中引入开放性作文命题。通过分析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 发现其已经有了一些鲜明的开放性特点, 但是, 要达到真正的开放, 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

一、已经形成的开放

综观2004年以来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试题, 其开放性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试题表述客观

客观、公平是试卷命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作文试题的命制极容易暗含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因此命题者应尽量选用客观性比较强的语句、语调呈现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尽力避免或排斥材料叙述过程中所隐含的主观判断及主观情感, 否则, 考生的立意与命题者的倾向一旦产生冲突, 形成对立而不一致时, 考生将会牺牲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命题者的观点, 从而影响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综观全国卷和分省卷, 命题者在叙述时流露主观倾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如2008年的浙江卷提示语为:

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两种方式各有特点。请你以“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为题, 按照以下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

(1) 独立完成:自行安排、自己解决问题。

(2) 合作完成:一起讨论、相互学习

(3) 我喜欢的方式和理由

且不说对工作方式的“合作”与“独立”的二元划分是否合理, 这种把个人的认识强加于人的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而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在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法上有了很大改观。2008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如下: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提示语只是提示考生写作的背景为英语作文比赛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 读者对象为作文比赛的评委 (judges) , 写作内容为对图画的理解, 叙述方式比较客观, 尽量让材料自己说话, 去除了以往材料叙述中的明显倾向性的阐释或评价。从外在形式来看, 将原来的表述模式“材料———命题者阐释或评价———写作要求”, 简化为“写作要求———材料”的表述模式。这种处理方法, 能比较有效地避免流露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让考生的立意角度大大增加。

2. 价值取向多元

分析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可以发现这些作文命题反映出多元的价值观念。如2006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就下面的街头雕塑向自己的外国朋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材料———街头雕塑, 颇具对比性。从雕塑中的人物特征看, 性别特征形成对比——一男一女、年龄特征形成对比———一老一少、穿着特征形成对比———女孩时髦老人传统;从雕塑情景看, 时髦女孩正坐在一张似乎是公园里的椅子上操作电脑, 老者站在她身边。这样的雕塑, 可以让学生形成褒贬均有的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价值判断, 旨在考查学生多元化的思辨能力。

这种设置的深层意义在于彰显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同主体从自我的价值观出发,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有时甚至完全相反:如有的学生可能从现代人过度地依赖电脑, 从而会给人的记忆、思维等带来缺陷的角度理解这个雕塑;有的考生则可能是从现代科学高度发达, 电脑应用会带来很多优势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判断的不同, 缘于个体的价值观念建立的基础不同。

另外,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材料中的电脑、雕塑等物品特征为北京城市考生所熟悉, 比较接近于考生的生活实际, 有利于考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达到了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开放性命题目标。

3. 情境真实可信

情境真实性既是交际性测试和任务型测试的基本要求[2], 也是开放性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如果写作的背景没有真实性的基础, 这样的开放就是伪开放, 就会把考生导入幻想、滥想;这样的开放就会脱离理性、脱离生活实际, 把开放变为随心所欲的胡编滥造。情境真实性是指开放作文题的写作背景而言, 就是说开放题的提出往往基于真实性情境, 一般具有现实性依据。例如, 2008年的高考英语北京卷写作背景为英语作文竞赛, 2007年为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谈对其的理解, 2006年为跟外国朋友逛街时看到街头雕塑、谈论雕塑, 2005年为课堂上讨论。这样的写作背景在实际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应该说都具有真实性, 所以从写作情景真实性角度审视, 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保证了真实性。

二、有待形成的开放

高考英语作文要真正开放, 命题者还可以开拓思路, 进一步加以改进, 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考英语开放性作文尝试。

1. 文题选择范围的开放

文题范围选择开放的通常做法是多题选一。多题选一是指命题者为考生 (作答者)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文题目、作文话题, 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作文材料, 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作答能力自主选择其中的某一个题目 (话题) , 按要求构思成篇、完成作文的一种开放手段。这种手段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提供几个不相关的题目;另一种是提供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规定“可任写一个方面, 也可兼写几个方面”,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化为几个题目。

多题选一相对于单一命题来说, 更多地关注到作答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考生感受生活、接触生活的情况不同, 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用一个题目或范围来考查所有的考生, 对没有此种生活经验的考生而言客观潜伏着命题的不公平, 作答时就很难避免不受该命题的干扰, 从而影响到已有写作水平的发挥。多题选一可以扩大命题的范围, 尽可能照顾考生生活经验的差异。多题选一可以组合不同思维类型的题目或话题, 命题时为了照顾考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可以将形象思维的命题与抽象思维的命题组配;为了照顾考生不同层次的写作水平, 可以将难度层次不同的题目或话题进行组配。无论如何组配作文命题, 其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参考的学生均有话说, 都能在考试中充分展现个人的写作水平。

但是这种方式目前也存在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 如何把握公正的评判标准。多题选一涉及不同评分标准的制定、阅卷老师的思维转换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将会直接影响评分的公正性。其次, 如何处理搭配问题。即多个命题如果难度不一, 或者是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思维空间的话, 就可能使卷面上的多题, 变成实际作答中的一题, 大大降低了试卷命制时试题多向性的开放意图。

2. 题目结构的开放

题目结构的开放, 是从高考命题的历时角度提出来的。近5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试题的结构大致为:写作要求+写作提示+写作材料。写作要求的内容大致是写作的根据 (一般是要求根据提示写作) , 写作词数要求 (一般要求词数不少于50) ;写作提示, 即写作要求的具体化, 交待写作背景、阅读对象、写作内容 (如演讲稿、作文比赛稿等) ;写作材料无一例外地为图画。下面以2007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高考开放性作文为例说明。

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在这个开放性英语作文试题中, 写作要求为: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写作提示为: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写作材料为图画。

从共时角度观察, 与传统的高考英语作文试题相比, 这样的结构颇具开放性特征;但是从历时角度观察, 这样的结构几年来不曾变化, 这大大地提高了考生和教师对开放性写作的预测性, 导致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形成写作程式的僵化, 从而在无意间把开放性试题转换成了封闭性试题。这样的外语写作考试导向, 与培养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外语写作教学目的背道而驰。要实现高考英语作文的开放性, 就要注意高考作文题结构历时变化, 减少考生对高考英语作文的机构预期性, 从而测出考生的真正写作水平。

我们可以把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暂且称为读图写作, 其实, 要实现作文结构历时性的开放, 具有多种命题方法。除读图写作外, 还可以有读表写作、读文写作、读句写作、直接提示写作等等, 不一而足。在读图写作、读表写作、读文写作中, 图画、表格、文本也不一定拘泥于一个, 可以是两个或者是多个, 只要注意限制在考生的认知负担范围内即可。

3. 写作背景的开放

北京近几年的开放作文命题写作背景如下:2009年为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向同学谈论对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spoken English class, your teacher shows you the following picture.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explain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8年为英语演讲比赛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7年为在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自己对其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6年为在街头向外国朋友谈自己对一尊雕塑的感受 (You and your Australian friend Jim are visiting a city in China where you see the street sculptures as shown below.You and Jim are discussing what the artist is trying to say.Now you are telling Jim how you understand this piece of art and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2005年为在课堂上向同学谈对教师展示的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the teacher shows this picture of a little boy looking into a mirror, and asks the class to discuss it.Your classmat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the class how you understand the picture.Write what you would say on the next page.) 。研究这些写作背景可以发现, 北京卷的高考英语开放作文写作情景与学校场景高度相关, 如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都把写作的场景定位在校内场景中, 更有甚者, 2009年、2007年和2005年的写作场景都设定为课堂。种写作场景校园化甚至课堂化是开放性作文中的封闭性败笔, 它的负向引导功能为:封闭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导致学生外语写作幼稚化、学院化。

高考英语开放性写作应凸显考题对现实的关注, 要求考生要立足现实、审视现实、思考现实生活、反映生活实际。作文紧密地联系生活, 这是外语学科实践性特质的必然要求。写作同生活联姻, 是近年外语教学生活化改革实践中达成的共识, 应该在高考英语写作情景中体现出来。

考虑到高考大规模、高利害的特点, 高考英语作文应该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 并不能对其进行自由主义式的开放,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对于高考英语写作命题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开放、怎样开放、应该开放到何种程度、如何科学评价开放性试题的答案等问题, 还有待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黄根初.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OL]www.ecnuce.org, 2004-07-08.

篇4:北京卷高考作文: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漫溯历史长河,多少有志之士生不逢时,却凭着信念与坚毅,在烈火中涅槃,在时代的天空中永垂不朽。越王勾践,纵于吴国之辱,却立志报仇,苦身焦思,食前尝胆,最终战胜吴国,留下千古盛名。还有那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繁杂之逆境。而司马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于逆境之中奋进不止。或许,他曾抱怨时代之不公,命途之险阻,但那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生文客抚卷喟叹。

的确,时代之于个人的险恶没有压垮坚实的脊梁与不屈的灵魂,反而使有志之士名垂千古。其实环境的獠牙并不可怕,只有我们敢于面对,去适应,去战胜一切,点亮内心深处永不灭的灯盏,终会在苦涩的枝头绽放含泪的微笑。

无臂钢琴师刘伟,在饱受失去双臂的痛苦之后,开始试图改变现状,秉承着“要么精彩地活着,要么赶紧去死”的理念,终夺游泳冠军。脚下谱曲飘洋过海,归宿落在了维也纳音乐大厅。双腿残疾的史铁生,在开始坐在轮椅上时,认为自己最不幸,后来他与地坛结缘,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弥漫着宁静的味道。他思索着,与其整天痛苦忧郁地活着,不如做一点有价值的事,于是他调整心态,卸去了烦恼,因而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重新站了起来,书写了一段由疼痛与伤痕成就的华丽篇章。

篇5: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论生逢其时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而青年身处其中,每天都在见证历史。

今天的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未来的中国发展,取决于今天青年的奋斗,而对于这一代的青年来说,摆在面前的,既是个人的人生际遇,又是宏大的时代机遇。

 

 

抓住时代的机遇,就要求年轻人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每一代的青年都在历史的坐标上直面时代的考验,树立远大理想,才能保持前行定力。面对列强的欺侮,从五四运动的理想到嘉兴南湖的红船,那时青年为救亡与图存呼喊奔走;面对技术的封锁,无数青年为了“两弹一星”身赴戈壁大漠,隐姓埋名、上下求索,争取民族的自立与自强;面对发展的差距,改革开放的大幕一经开启,日新月异的建设热潮里青年是最活跃的身影,见证着国家一步步迈向繁荣与富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胸膛里,跳动的始终是一颗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抓住时代的机遇,意味着年轻人要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化危为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每一个发展的危机中都孕育着新机,青年应善于在变局中劈波斩浪闯出新局。艰苦的磨砺是一代人最好的成人礼,曾经很多人以为他们还只是“父母的孩子”,可他们在这些“大考”面前脱掉了稚气,成为年轻的脊梁。如果要问今天的青年是否堪当大任,那么他们用行动做出的证明,给了人们最大的底气。

 

 

抓住时代的机遇,意味着年轻人要脚踏实地,用奋斗去努力创造幸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时代青年要把奋斗作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的答卷。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努力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中刻苦攻关,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高校毕业生要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踊跃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值得注意的是,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青年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塑造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依靠辛勤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青年是面向未来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天的青年既是追梦者,也将是圆梦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决于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时间与历史将选择站在奋进者一边。

 

篇6:论生逢其时高考作文

能在岁月长河里奔涌的故事都值得去歌颂,而普通人的一天只不过是在长河中飞溅而起的水花,它们或清或浊,出现了好与坏的走向。逢与不逢,更可以看做一场心理的博弈,故事有写完的一天,但我们所期待的这个“时”,是未完待续的。

如果你悲观,那故事的开头一定不会吸引观众。就好比那篇沙漠中有半杯水的故事,你的悲观让本就不多的水在唉声叹气中蒸发的更少,你会觉得这真是生不逢时,天要亡我,自怨自艾的走向尽头。

如果你乐观,故事哪怕再俗套,但喜剧一定不会缺乏观众。乐观的你,还需要故事去支撑吗?你本身就是这场故事的主角了,当你从一次次历练中走出,你会觉得这真的生逢其时,大路的畅通让心情变得更加愉悦,迎来圆满的结局。

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下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样的豪言壮语,一次次不公平的对待,让他写下这般振奋的话语,悲观的你,还真的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吗?我想你也知道,没有人永远顺利,也没有人永远失败。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否极泰来。

我们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在我们共度疫情时,在我们抗击地震时,在我们一次次跌倒又爬起来时,当一切灾难变成了过眼云烟,你还会觉得生不逢时吗?悲观的你,是否可以站起来看一下外面的世界,看一下我们正在“生逢其时”呢?

当燕子回春,当柳桃复苏,当从春开始时,新的生命力在出现,一切也应运而生,生在新时代下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更好更优秀的一面奉献给祖国,把生命的每一次奉献缝进属于我们的青春时间。

篇7:论生逢其时高考作文

战争时期文艺作品刻画出了太多的英雄,他们的信仰化为精神养料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我们从小听着杨靖宇、邱少云、赵一曼、秋瑾的故事长大,他们死得其所,为了革命、民族和信仰献出生命,他们是英雄,但他们更是符号——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上无数默默奉献、不曾留下姓名的所有人,他们有的是牺牲的战士、有的是一线的科学家、有的是为生计奔波的工人、有的是如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耕耘的农民——他们都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的勤劳、勇敢、奉献和付出,从未被传颂、没有被铭记、但是却在那觉醒的年代中有所作为、有所收获,谁又能定义他们呢?战火纷飞的年代,又何曾不是他们的年代?中国的历史,是人民的历史,而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属于这个时代,见证并亲历着民族的振兴与伟大的变革。

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当今的中国已经摆脱了饥饿与贫困,我们在祖国的温床中茁壮长大,孕育出青年人的积极进取、不畏挑战的主旋律。蓬勃发展的中国需要我们来面对全新的挑战,需要我们艰苦钻研来在国际舞台上保持独立、不被外部势力的打压而打退,不被来自自然和社会的重重苦难而击垮。现在的我们,羽翼尚未丰满,但现在我们的学习的每一个知识、写下的每一篇章,都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以及责任,也是我们为了在不久的将在能够成为社会栋梁做出的宣告与承诺。我们平凡的一天,都是先辈们革命的成就,都是长辈们兢兢业业的果实。我们只需面向人民、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时代,始终艰苦奋斗,我们便可以在这样一个机会无限的时代中下尽情发展,也会成为驱动时代发展的星星之火。

我所生活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立足于世界的大国外交为国家带来了开放、和谐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全球化所引起的政治经济的困境和危机。在后新冠疫情时代,中国迎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促进在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如何在西方国家的质疑和诋毁中岿然不动、如何推动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而这一切,都是未来我们所要直面的,也是我们新时代的“革命”。青年人生背起信仰与能力装满的行囊、走向时代所指引的方向,这就是我们的时代,是我们为了祖国发展和个人成就有所作为的时代。

上一篇: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教学项目汇报情况下一篇:2024年度总结表彰会上先进班组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