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活动场所民族团结

2024-07-02

宗教活动场所民族团结(共6篇)

篇1:宗教活动场所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宗教场所

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爱国爱教,知法守法。积极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三个离不开”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等思想,增强宗教教职人员 “四个认同”、“五个维护”的自觉性。

(二)团结稳定,教风端正。引导信教群众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四个认同”、“五个维护”自觉性,反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三)管理规范,服务社会。规范宗教场所日常管理,促进宗教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提倡健康文明生活,鼓励信教群众勤劳致富。

二、具体措施

(一)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讲经讲道、出版板报、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在宗教场所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宗教系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典型,宣传为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使宗教场所成为民族团结的一块宣传教育阵地,使宗教界人士成为民族团结的宣传员和模范践行者,推动创建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

(二)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发扬宗教界乐善好施、济世助人的优良传统,引导和鼓励宗教界有组织地参与社会公共事业和慈善活动,组织开展宗教活动场所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要求相关宗教场所明确1-2户困难群众作为结对帮扶对象,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增加新的助力。

(三)开展各民族群众心连心活动。结合各民族传统节日,组织相关宗教场所开展各类文化体育、走访慰问和联谊活动,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引导教育各民族群众互助尊重、互相帮助、和谐相处。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乡镇(街道)

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切实把民族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基本常识的学习和宣传,做到有活动、有专栏、有窗口、有图书资料等宣传设施(含国家级民族类报刊)。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基层组织建设作用明显。

(2)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地方财政收入稳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娱乐活动。热情为各族群众在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民族语文翻译等方面提供服务。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了解各族群众意愿、呼声和利益诉求,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提高群众满意度。

(3)依法维权,化解矛盾。积极向各族群众宣传城市管理规章和法律法规,帮助群众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排查影响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确保无群体性事件发生。及时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形成网格化管理。

二、具体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乡镇(街道)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活动镇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2)实行目标考核。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活动纳入到乡镇(街道)总体目标考核体系中,加大对村(社区)、乡镇(街道)各部门的督促检查力度,把创建工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履职履责报告和民主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保障创建活动顺利开展。(3)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类活动,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面向全社会大力宣传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让“三个离不开”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等思想深入人心。

(4)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要明确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以扶贫攻坚为重点,支持发展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鼓励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牧民就业和稳定持续增收。

(5)落实创建活动经费。将创建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创建活动正常开展。

篇2:宗教活动场所民族团结

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XXX党支部、居委会及全体干部职工感谢各位领导来XXX检查指导工作!

为了切实提高各族干部群众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的能力,不断推进XXX长治久安,根据乌镇学组发【2010】01号文件,关于印发《XXX2010年“学习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下面,我就社区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主要工作落实情况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X辖区面积为0.8平方公里,东起阿克托海乡,西至老党校,与南关社区接壤,南至南山山脉,北以热斯太街为界。辖区内共有1865户5702人;社区现有党支部1个,党员39名;社区配置工作人员36名(其中正式干部4名,聘用干部3名,“4050” 工作人员22名,县总工会及人事局下派干部4名,村官2名,挂职锻炼干部1名);XXX辖区有25个行政企事业单位,3所小学,5座清真寺,清真寺宗教人士9人。

二、“学习教育月”活动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1

为扎实开展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XXX党支部高度重视,统筹安排部署社区日常工作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做到工作与学习教育两不误。主要做法是:

(一)成立组织机构,及早统一思想

在镇党委召开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动员大会后,社区党支部立即成立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党员及宗教人士会议,首先在党员和宗教人士内部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确定重点,制定“学习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工作措施,对工作重点、人员职责、宣传教育措施等情况进行了明确,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我们分层次组织社区党员、干部职工、宗教人士、居民代表等200余人召开动员大会,传达全县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会议精神,动员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投身到学教活动中,为后续学教活动开好了头,带好了路。

(二)精心组织,科学安排。

这次“学习教育月”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城镇居民和学生,重点是40岁以下群体,突出青年、重点人口、流动人员、近年来被查处的宗教教职人员、地下学经人员、不放心人员和“7.5”事件后分流回来的人员,涉及层次多,受教育面大,工作要求高。要

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在时间上,我们科学安排,保证教育质量。在力量调配上,抽调精兵强将,确保工作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在政策把握上,以正面教育为主,深入揭批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宣传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在各族群众中树立各民族“一家亲”的思想,营造人人反对宗教极端思想、远离宗教极端思想的社会氛围;在工作方法上,实事求是、因人施教,分类实施。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灌输性学习与启发性学习相结合,必读与通读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学习教育的效果。在工作方法上灵活多样,把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让群众愿意学、学得进、听得懂。全面提高参学率,确保不漏一人。

(三)结合实际,确保效果。

注重把学习教育月活动与学习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重点区域治理相结合,与当前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非法反动宣传品和奇装异服治理治理等当前各项工作相结合,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把那些关于反对宗教极端的最基本、群众最需要掌握的应知应会的内容灌输给群众,分清什么是合法宗教活动,什么是非法宗教活动,什么是宗教极端思想的反动本质和其危害性,能够认清“三股势力”的本质,自觉

主动地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反动宣传品,依法从事宗教活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四)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在认真开展面对面主体学习形式的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营造氛围。

一是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将学习对象分社区党员、干部职工、宗教人士、居民、重点人员、流动人员、不放心人员等几个层次开展宣传教育。

二是利用节假日、巴扎天出动宣传员进行宣传,发放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应知应会问答题传单,组织宣讲团深入群众中进行宣讲。

三是制作远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内容的标语或宣传栏牌14个。

四是利用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宣传。社区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学习教育月”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学习教育月”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宣传干部和群众中的先进典型,为学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开展民族服饰及文艺表演共4场次。

五是开展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竞赛活动。为进一步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强化社会各界的法律意识、大局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民族团结观念,XXX于2010

年12月29日联合开展《XXX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竞赛》活动,此次活动进一步普及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40岁以下群体,突出青年、重点人口、流动人员、近年来被查处的宗教教职人员、地下学经人员、不放心人员和“7.5”事件后分流回来的人员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遵守、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篇3:宗教活动场所民族团结

本文拟借鉴审计模型和HSE的人群聚集风险调查表, 通过对北京市多家宗教场所进行实地调研, 针对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的特点构造出宗教场所活动的人群聚集风险的安全检查表, 进而为宗教活动场所聚集人群风险的安全检查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措施。

一、研究对象介绍

本次调研的城区中, 包含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活动场所, 并选取了缸瓦市教堂 (基督教) 、宣武门南堂 (天主教) 、牛街礼拜寺 (伊斯兰教) 、广化寺和广济寺 (佛教) 作为检查表的实践基地。

各宗教场所均有其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 比如佛教的佛诞节、水陆道场,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圣诞节、复活节, 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其中本次调研的宗教活动有佛诞、圣诞节、复活节、开斋节、古尔邦节。

通过对上述西城区多个宗教场所的多次宗教活动进行实地考察, 总结宗教活动场所风险有以下特点。

1) 信教群众不断增加与宗教活动场所有限承载力矛盾越来越突出。宗教活动场所人群过量聚集和拥挤疏散问题越来越突出。

2) 宗教活动场所类型多, 场所内部布局复杂, 场所外围环境复杂, 不利于人员疏散。

3)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应急管理难度大, 应急管理协同能力相对较低。

4) 宗教活动场所多为文保单位, 出于空间局限、信教群众宗教情感、文物保护需要等多种因素, 常规的防爆安全检查等安全技术和安全标准不能实施。

5) 信众的应急心理准备不足, 应急知识缺乏, 面对突发情况处置能力弱。

6) 木制结构建筑多, 可燃装饰多, 明火火源多, 消防设施不健全, 火灾隐患较大。

7) 人员流量大, 场所使用率高, 文物损失影响严重。

在这些宗教活动人群风险的影响下, 如何保证信教群众的安全是应急管理的核心, 其中安全检查表是适合自身检查与外部监督的重要手段。

二、安全检查表理论模型

(一) 安全检查的所属范围

安全态势的风险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 如图1所示, 其中安全检查属于安全态势的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分析方法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行业, 多用于安全生产领域, 上世纪90年代末, 随着中国安全防范行业的兴起, 该方法逐渐开始了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 称为安全态势的风险分析方法, 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由于人群聚集场所的变动性和复杂性, 很难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因此, 对聚集人群安全态势一般采用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定性风险分析主要包括安全检查、安全审计、安全评价与安全评估四类。本文主要针对聚集人群的风险进行分析, 所采用的是其中的安全检查。

(二) 安全检查的认知方式

安全检查是一种在状态上的确认。在检查前要先根据模型和被检查单位各自的特点制作安全检查表 (SafetyChecklist) , 其中模型通常采用审计模型 (Audit Model) 。需要检查被检单位指标与检查表内检查项的符合程度, 并且做出相应的评判。一般情况下只需检查各个检查项的有无, 用是否标注, 特殊情况无法用是否的需要对其状态进行简单概括。

(三) 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检查的流程

安全检查流程的构建采用戴明模型。戴明模型又叫PDCA循环, 分为计划 (Plan) 、执行 (Do) 、检查 (Check) 、改进 (Act) 四个部分, 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 即按照PDCA循环, 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安全检查的流程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如图2, 其中计划 (Plan) 阶段即为理论基础, 执行 (Do) 阶段为制作安全检查表, 检查 (Check) 阶段为进行场所安全检查, 改进 (Act) 阶段即根据每次检查的结果对宗教场所进行总结, 对安全检查表的理论基础进行改进, 以便下次检查。

(四) 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检查的理论基础

宗教场所聚集人群安全检查的理论基础包括审计模型、宗教活动场所特点和人群风险评估 (Crowd RiskAssessment) 。其中审计模型分三个层面:政策与策略 (机构、组织、人员) 、执行与过程控制 (执行计划、过程控制、持续改进) 、资源与保障 (人力资源、设备与设施、信息) , 详见图3。聚集人群风险评估 (CRA) 是HSE用调查表法对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进行的分析。

三、宗教活动场所人群风险安全检查表

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检查表的总体框架采用审计模型, 在大型活动的检查项上借鉴了国外的聚集人群风险评估 (CRA) 的经验, 然后参照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的特点, 特别是针对宗教活动聚集人群的入场和疏散的过程、拥挤点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对模型进行修改完善, 得出了针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检查表, 详见表1、表2和表3。

四、检查项讨论

安全检查表按审计模型分为计划层面, 执行层面、资源层面。下面将分析每个层面的构成。

(一) 计划层面

计划层面主要考察宗教场所的各项工作方案是否齐备。其中典型的安全事件包括人群踩踏、治安、医疗、食品卫生等方面。应急预案分为火灾、恐怖炸弹、雨雪天气、人群过量等, 应包括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并且做好风险评估。人员疏导方案不仅需要平时的疏散预案, 还需要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宗教方面的禁忌要考虑各个宗教派别针对食品、衣着和称呼的禁忌。

(二) 执行层面

执行层面主要涉及到宗教活动人群拥挤时的风险, 分为入场、活动现场和散场三部分。

1. 入场管理

首先, 入场入口要进行限流措施。可以采取在入口安装人流统计设备等措施, 及时监测场内人员数量, 设立饱和预警, 及时与入口人流管控人员联动, 设置警戒线, 控制进场人数, 防止入口通道聚集过量人群。也可在入口处设立明确的告知显示装置, 告知信众场内的饱和程度, 防止人群情绪失控。

其次, 需要设置入场引导, 防止人们自发式进入形成拥挤。可以设置引导人群流动的伸缩护栏、也可用布条和旗杆做护栏, 用红地毯铺地, 并且有专人负责管理;也可以由管理人员手拉手组成人墙来引导。

最后, 入场需要有缓冲措施, 包括:1) 在院内摆座椅, 增加活动容纳人数, 信众可以在此候场。适合空间比较宽阔, 人数不是很多的情况, 可以在院内进行一些宣传活动;2) 入口外移。将进口排队点向外围推, 分批次放人进入教堂, 防止人群一起拥挤进入教堂;3) 设置引导人群流动的护栏。也可作为缓冲区, 增加排队长度, 充分利用了地理条件, 适合空间比较狭小的区域。

2. 活动现场管理

首先, 需要有信息提示。包括设置疏散线路标识和安全出入口, 安全出口需分清访客入口和绿色通道;每隔一定时间通过大屏文字显示并用广播告知当前的入席率或其他注意事项;锁、门栏过高或者台阶过低都易引起绊倒或摔倒, 需要进行提示;安全人员可以佩戴红色臂章或者其他标志, 与非工作人员区分开来, 易于发现问题时及时找到安全人员;告示提示牌可以用结合佛教理念的语句劝导耐心排队, 对卫生间也应有提示。

其次是拥堵点的识别。包括拥堵点的识别和疏导, 应特别注意逆流或者十字交叉人流等双向人流, 秩序混乱, 极易造成拥堵, 影响疏散。

最后是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有些宗教场所外国人比较多, 需要设置专门的翻译人员。要照顾各类弱势群体, 老年人需要搀扶, 尤其是在通道出现斜坡的地方;残疾人员要用轮椅, 可以设定特殊的通道。有些宗教场所门口出现乞讨卖艺人员, 对寺庙的治安、名声都造成影响, 需要进行管控。

3. 散场管理

散场管理需要检查疏散通道是否通畅。场所内疏散线路, 有些场馆存在杂物堆积现象, 应及时清理;平时未使用的出口由于游客不熟悉和缺乏引导, 活动时即使开了也少有人走, 导致人群出口使用时某些口过于集中, 影响疏散, 应加强引导和宣传;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收起护栏, 以免对行人造成堵塞, 但地毯不能及时收回, 以免阻碍人流, 需要在人群疏散完后再收回。每场活动结束后, 可以考虑在容易造成人员滞留的地方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疏散, 这样可以防止由于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造成的人员滞留, 从而使得疏散通道更为通畅。

场所外出入口处疏散通道, 不仅需注意交通管制的时候, 更需注意的是当解除交通管制后, 人群疏散完之前的那段时间, 稍有疏忽便可导致拥堵;摆摊点区域通道应保持畅通;工作用车与入口应保持一定距离, 防止堵塞通道。

(三) 资源层面

1. 人力资源

主要是针对每场维持秩序的安全管理人员, 由义工和牧师负责或配备专门的安保人员。需要了解其配置、选拔的标准和培训的内容。培训以责任和疏导为重点, 尤其是识别拥堵点、建立疏导点。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预案及其职责, 有些地方采用对预案并不是很熟悉的临时义工, 对预案并不是很熟悉, 影响预案的实施, 因此平时应进行一些训练。

2. 设备与设施

可分为视频安防监控措施、防爆安检措施、通讯措施、消防措施和电力措施等。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作用在于震慑、远程监视、视频取证, 目前应做到与当地公安系统相连;防爆安检系统对于反恐防恐、检测炸弹和违禁品意义重大, 希望以后能得到推广;良好的通讯措施用于现场指挥调度、应急指挥和支援;目前宗教场所由于建筑结构和活动内容, 普遍都为重点防火单位, 消防系统应该按规定的级别进行完善配置;电力系统方面, 经调查有些晚上举行的宗教活动曾发生过停电事件, 需要提前进行通知, 并配备应急灯, 还需检查电力设施是否存在触电隐患。

3. 沟通与宣传

宗教活动需要跟预案中卫生、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进行沟通。还需要向公安系统了解近期社会上发生过的与宗教活动相关的治安案件, 这些事件可以作为参考, 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宗教活动需要处理好跟周围商户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有的宗教场所跟周围居民距离过近, 宗教活动的时候广播等声音可能会影响居民休息, 需要互相进行沟通, 保持良好关系。

宗教活动时信众有时会强烈地表达自己的宗教情感, 因此在举办活动时要考虑信众的精神状态, 避免内部发生冲突。宣传方面首先包括疏散线路的宣传, 对场所布局和疏散线路的了解程度决定了疏散的时间;另外需要针对公众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宗教场所多用木质结构, 而且烧香的比较多, 应注意防火问题。消防部门也需要针对本场所进行定期的培训。

五、结论

本文从大型活动的聚集人群风险方面, 针对宗教活动场所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采用国外的审计模型、戴明模型, 并对北京西城区多家场所多次活动进行实地调研, 制作出了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检查表。

该检查表在开斋节等一些重要宗教节日期间得到了应用, 为宗教活动事前安全自查和管理部门检查提供了科学工具。利用检查表对各宗教场所进行了对照检查, 发现了人群对流、疏散方案没有针对性等问题, 并提出了安全建议, 如设置安检设备、对入口和出口人流控制、加强人群流动和分布监测措施等。

由于调研范围有限, 不可能将所有的宗教场所和节日活动进行调研和总结, 安全检查表还需要在以后的应用中得到完善。

摘要:宗教场所作为大型活动场所, 其聚集人群的安全态势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多家宗教场所和活动的实地调研, 总结了宗教场所的安全风险特点, 然后利用戴明模型设计了安全检查流程, 接着利用审计模型和HSE调查表设计了宗教场所人群风险的安全检查表, 为宗教活动场所聚集人群风险的安全检查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措施。

关键词:宗教场所,人群风险,风险评估,安全检查

参考文献

[1]许晓光.旅游与宗教[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2]杨鸣, 江白益西.宗教活动场所治安管理初探[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3]邢晓莹.哈尔滨宗教建筑遗产的文物价值与保护[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

[4]曾豪杰.我国宗教安全问题的现状及特点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

[5]曾豪杰.浅谈宗教安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

[6]李晋业.对阿坝藏区寺庙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7]万坚, 傅炜.加强消防安全工作, 保护宗教活动场所[J].世界宗教文化, 2003.

[8]王振.城市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 2007.

[9]郭海林, 黄洪举, 倪晓阳, 李晓磊.安全风险表征指标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9.

篇4:宗教活动场所人群风险研究

关键词:宗教活动场所 人群风险

宗教场所是指对信仰宗教的公民开展宗教活动的公共场所。[1]宗教活动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宗教场所及宗教活动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都在急剧增长,据统计,目前中国拥有宗教场所8.5万余处[2]。宗教场所的安全意义重大,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关的研究,人们对宗教场所的安全尚停留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文物安全[3]、宗教组织合法性[4][5]等方面。2009年5月颁布的《消防法》将宗教场所列入人员密集场所[6],宗教场所作为城市公共场所,宗教活动又是典型的大型活动,因此研究其安全风险时重点应放在人群聚集风险的研究。

1、宗教活动及人群风险管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宗教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总成部分,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我国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基督新教),其中道教是我国固有的宗教,其余都是从国外传入的。但无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在传播中都受到我国传统政治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近年举办各种大型社会活动的数量和规模都在急剧增长而且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周期也越来越长,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2、我国的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概述

我国目前的宗教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佛教、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新教)、道教、伊斯兰教等[7]。其中道教是本土教,其余均为外来教。其中本次调研的宗教场所有缸瓦市教堂(天主教)、宣武门南堂(基督教-新教)、广化寺、广济寺(佛教)、牛街礼拜寺(伊斯兰教)。

各个宗教均有其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比如佛教的佛诞节、水陆道场,基督教(东正教、新教、天主教)的圣诞节、复活节,道教的中元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其中本次调研的宗教活动有佛诞、圣诞节、复活节、开斋节、古尔邦节。

在举办宗教活动中,一旦发生灾害,控制措施不得力,将很容易酿成大的灾难。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县密虹公园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7人死亡;同年2月1日朝觐者在麦加参加宗教活动时,人群拥挤至少造成244人死亡,200多人被踩伤;2011年1月14日,印度西南喀拉拉邦伊杜基地区一座山庙举行大型宗教活动后,人群在返回途中发生踩踏事件,造成104人死亡,50人受伤。

本文结合现场调研以及对众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到导致事故发生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害人事故发生的规律,希望对活动组织者做好事故预防与救援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风险特点

通过对上述西城区多个宗教场所的多次宗教活动进行实地考察,我们得出宗教活动的安全风险有以下特点:

(1)人员构成较为特殊

宗教活动由于人员构成较为特殊,易造成疏散困难,引发拥挤踩踏事故。首先,参加宗教活动的信众年龄层次多为中老年,有些行走缓慢、需要搀扶,有些需要轮椅,影响疏散;其次,一些场所的信众存在外国人,语言沟通不便,在疏散指挥时交流会有障碍;第三,宗教活动时信众内心宗教情绪强烈,常常会热切地希望表达他们的宗教感情,场面一旦失控,极易酿成事故。

(2)场所布局复杂

宗教活动数量多、规模大、人员多,但宗教场所布局复杂。不利于疏散。首先,有些宗教场所构造复杂,宗教建筑因历史原因多次扩建、改建、拆除、重建,建筑结构已经不是以前设计的结构,疏散线路较为复杂,难以理解。其次,缺乏安全教育,信众对宗教场所的疏散布局不十分熟悉。

(3)疏散通道不畅

疏散通道不畅极易形成拥堵点。首先,有些疏散通道十分狭窄,易造成拥堵点;其次,有些疏散通道上堆积有临时障碍物、有些通道不平坦,有些地面上会有障碍物;第三,有些疏散线路设计有问题,易产生人流交叉等双向人流;第四,有些疏散线路出入口少,未能根据人群大小设置出入口开关门的数量。

(4)现场引导不够

活动现场引导不够,疏散标志缺乏或不明显。首先,活动现场人员引导服饰不明显,管理人员与信众不易区分,不仅影响指挥,遇突发事件还不便求助信众寻找。其次,有些活动只注重入场引导,缺乏散场引导,有些游客长时间驻留,影响下一批游客的疏散;第三,活动结束后围栏、地毯收回时间过早或过晚,均影响疏散。地毯收回过早会阻碍疏散的人群,围栏不及时撤回,会影响人群的行走。

(5)疏散标识不明显

有些场所缺乏整体疏散线路图、出入口标识、人流方向标识及其他标识,有些标识虽然有,但不明显、不规范、不清晰[8]。

(6)防爆安全检查未列入活动常态标准

防爆安全检查作为防范爆炸犯罪和恐怖袭击的重要手段,现已成为机场、轨道交通、文博、大型活动等领域的常态标准。宗教活动安全对于国家安全意义重大,现在国际形势严峻,要随时提防外来势力及邪恶组织等的恐怖爆炸对宗教活动的干扰和破坏,但由于信众传统思想等各种原因防爆安检暂未实施。

(7)火灾隐患较大

火灾也是导致人员拥挤踩踏的重要原因之一,宗教活动场所作为重点防火单位,火灾隐患较大。首先,宗教建筑的材料多为实木结构,易燃烧;其次,可燃装饰多,室内外装饰品多为油漆彩绘、挂画垂帘[9]、幔帐、飘带、饰布等易燃纺织品;第三,明火火源多,寺庙常用香火、油灯、蜡烛等火源,宗教祭拜常有烧香、焚香纸等,构成了宗教场所巨大的火灾隐患;第四,消防设施不健全,缺乏演练;第五,疏散通道过窄,影响消防车通行和扑救火灾。

(8)文物损失影响严重

宗教场所历史悠久,很多都是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不论是建筑本身还是里面珍藏的经书、藏品都是无价之宝,不论从艺术价值、宗教价值、历史价值、科学还是研究价值均无法估量。

由于现实条件的不足,不可能将所有的宗教场所和节日活动进行调研和总结,这里只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宗教场所。本文希望能对日后宗教场所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起到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 YX11129。

参考文献:

[1]张万祥,试论哈尔滨市宗教活动场所的功能及其管理[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3

[2]杨鸣,江白益西.宗教活动场所治安管理初探[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59-64

[3]邢晓莹.哈尔滨宗教建筑遗产的文物价值与保护[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3

[4]曾豪杰,我国宗教安全问题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5]曾豪杰.浅谈宗教安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

[6]李晋业.对阿坝藏区寺庙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0,09(26):67-68

[7]许晓光.旅游与宗教[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8]萬坚,傅炜.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保护宗教活动场所[J].世界宗教文化,2003,3

篇5:民族团结宣讲(宗教人士篇)

各位宗教人士们:

大家好!

根据县委工作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开展民族团结宣讲,我很珍惜这次和同志们共同学习提高的机会。下面,我就从我国民族团结发展历史、民族团结在我国进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党员干部应当如何加强和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民族团结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苏联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一直以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民族政策的基石。在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是否相同,社会地位一律平等,享受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没有特权,任何民族的权利也没有被限制。各民族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为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做出过自己独特的贡献。每个民族所以能够作为一个民族而长期生息繁衍,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优点和特点。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别,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别,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的状况,既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发达地区的支援帮助,更需要少数民族群众和各族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党和国家把民族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载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贯穿于其他各项法律法规之中,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各种平等权益的实现。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有关法律规定,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充分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都有本民族的全国政协委员,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中华民族自治地方由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政府的主席、州长、县(旗)长和人大的主任或副主任;建立了1200多个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以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毛泽东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项事业,政策正确了,才能充满活力,胜利前进;政策错误了,就会失去生机,遭受挫折。生命所系,存亡一线,政策的作用可谓极其重大。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依据和手段,协调民族关系的规范和准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原则,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完整的民族政策体系。正是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中国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民族政策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是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

严格执行民族政策,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各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只有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自觉遵守民族政策,党的民族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才能畅通无阻、生机勃发。

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为我国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旧中国的民族关系是不平等的,民族之间的猜疑、隔阂、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民族内部也是不团结的。新中国的成立,彻底废除了历史上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制度,由此开创了中华民族关系的新纪元。今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中国已经确立并不断发展,各民族正为祖国大家庭的繁荣富强而共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为消除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党和国家通过派出访问团到民族地区访问,组织边疆少数民族各阶层人士到内地参观,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争取和团结民族、宗教上层人士,有效地疏通和改善了民族关系,增进了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增强了各民族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实现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党和国家采取措施,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歧视的一切有形痕迹,开展民族识别、确认民族成分,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使少数民族得以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地位登上历史舞台,实现了千百年来当家作主的夙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党和国家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明确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明确了民族关系方面的矛盾主要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巩固了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展开的新时期,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世界民族主义浪潮汹涌的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给中华民族关系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面对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国内民族问题的发展变化,明确把民族自身的发展引入民族问题的内涵,提出加快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打牢了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党还明确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科学概括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现状,集中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经受住了一系列重大挑战的考验,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民族关系实现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工作的主题,为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概括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明确指出,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把“和谐”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顺应少数民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制定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近年来,乌什县宗教总体健康、管理有序,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广大宗教界人士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来,广大宗教界人士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发扬爱国爱民优良传统,在支持党和政府工作上发挥了作用;落实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富民致富”上发挥了作用;确立正信,在与宗教极端思想作斗争中发挥了作用。

实践证明,广大爱国宗教人士是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好队伍,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是促进乌什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是可以信赖的依靠力量。同时也要看到,宗教领域还存在对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学习、理解、掌握、落实不够,对宗教规律认识不透,“说不清、说不过、说不服”的问题;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新疆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不断加剧,严重影响社会大局稳定。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宗教管理和宗教和谐。所以,广大宗教人士要持续坚持“五个认同”,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并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引导各族群众从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增强在祖国大家庭团结奋斗的光荣感、自豪感、责任感。

特别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我们的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在开展这场斗争中,我们必须做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的信教群众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施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工程;决不给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任何可乘之机,这就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尽心尽力做细做实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各项决策部署,维护乌什社会政治稳定是完全有把握的。近年来,乌什县宗教总体健康、管理有序,但是,越是在形势好的情况下,我们越不能陶醉于胜利之中,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和半点的懈怠。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对形势分析判断上来,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切实把稳定工作做得实之又实、细之又细,确保乌什宗教领域稳定。我们要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开展,把广大信教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地区和我县关于反分裂斗争的形势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广大信教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乌什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乌什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和长治久安。

近年来,我县持续开展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广泛倡导宗教领域世俗化生活。立足实际,主动出击,让宗教界各族群众融入世俗化生活。通过补贴的方式,为全县宗教人士购买西装、领带,为宗教人士家属、女洗尸员等购买“艾迪莱丝”款式的现代化民族服饰,用现代文明理念和传统服饰文化引领社会新风尚。组织宗教人士家庭“麦西莱甫”活动,宗教人士通过“吹拉弹唱”等方式,切实引导信教群众融入到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中去。组织开展了“爱国宗教人士唱爱国歌曲”“女洗尸员、宗教人士家属唱爱国歌曲”大合唱比赛;举办了第一届“爱国杯”宗教人士运动会。同时,宗教人士与周边汉族群众“结对子、交朋友”活动持续深化,信教群众与汉族群众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信任的浓厚氛围日益加深,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民族团结事业的浓厚氛围。全县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各位都出生在乌什县、成长在乌什县,都亲眼目睹了乌什县的沧桑巨变,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广大宗教人士作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要在加强学习党的政策和理论知识的同时,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教育好子女,在朋友、邻里之间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员。

篇6:民族团结及宗教问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A)。A、职责和义务 B、应尽的职责 C、应尽的义务 D、神圣的职责

2、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指(B)A、要求教徒放弃有神论,信仰马克思主义 B、要求宗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C、支持他们随意解释宗教教义 D、要求宗教参与国家政治和教育

3、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B)的根本原则 A、民族平等、民族尊重和民族共同发展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平等、民族繁荣和各民族相互尊重

4、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B)A、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 B、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宗教观

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则是(C)

A和谐发展 B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C)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

7、新疆现有的宗教有(A)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 B、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C、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

8、新疆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

A佛教 B天主教 c伊斯兰教 D东正教

9、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自(B)执行 A、2004年11月30日 B、2005年3月1日 C、2006年3月1日

10、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A)、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A制止非法 B严禁非法 C打击非法

11、新疆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

A佛教 B天主教 c伊斯兰教 D东正教

12、(B)年10月,首次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写入新修改的党章。

A 2012 B 2007 C 2009 D 2010

13、在殡葬方面,穆斯林群众实行(C)A 水葬 B 天葬 C 土葬 D火葬

14、新疆有多少个民族乡(B)A 41 B 42 C 43 D 50

15、新疆从什么时候开展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表彰的?至今已召开几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B)

A 1990年,5次 B1982年,6次 C 1981年,5次D1987年,7次

16、今年是自治区第几个民族团结教育月(A)A 32 B 31 C 33 D30

17、国务院已连续召开了几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今年召开的表彰大会是第几次?(A)A 5,6 B 4,5 C 8,9 D6 7

18、最早传入新疆的外来宗教是(C)A 伊斯兰教 B 佛教 C 祆教 D基督教

19、(A)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传入新疆的 A佛教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天主教 20、新疆历史上曾有的宗教是(ABCDE)A祆教 B道教C景教D摩尼教E佛教

21、伊斯兰教何时传入新疆(A)A公元9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初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6世纪 D公元16世纪

22、伊斯兰教何时取代佛教成为新疆地区主要宗教(D)A 公元9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初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6世纪 D公元16世纪初

23、在新疆,信仰伊斯兰教10个少数民族中大部分属于(A)A.逊尼派 B.罕百里学派 C.什叶派 D.马立克学派

25、目前新疆共有(D)大宗教。A.3 B.4 C.5 D.6

24、在新疆,下列哪个民族不信仰伊斯兰教?(C)A.乌孜别克族 B.塔吉克族 C.蒙古族 D.哈萨克族

25、目前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是指(A)。

A.民族团结 B.依法治疆 C.社会稳定 D.长治久安

二、多项选择题

1、四个认同是指什么:(ABCD)

A、对祖国的高度认同 B、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

C、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E、对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2、民族问题的五性:(ABCDE)

a、普遍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国际性 e、重要性 f、特殊性

3、马克思主义的“五观”具体内容是(ABCDE)A、国家观 B、民族观 C、宗教观 D、历史观 E、文化观

4、我国宗教实行(ABC)

A、独立 B、自主 C、自办的方针 D、共同繁荣发展

5、“两项制度”具体指的是(AC)A、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 B、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

C、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 D、领导干部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

6、宗教问题的五性:(ABCDE)

A、民族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国际性 E、群众性 F、特殊性

7、现在,新疆的宗教主要有:(ABCDEF)

A、伊斯兰教B、佛教C、基督教D、天主教E、东正教F、道教

8、党的十八大对宗教工作提出的要求转化为工作思路和生动实践,必须牢固树立(ABCD)的宗教工作理念。A保护 B管理 C引导 D服务

9、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AB)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A大杂居 B小聚居 C小集中 D大分散 F高度聚居

10、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是(ABCDE)A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B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C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D 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 E 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

11、新疆有多少个自治州和自治县?(B)A 4,8 B 5,6 C 1,2 D 7,4

12、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的基本原则是(ABCD)A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B 坚持法制原则 C 坚持教育疏导原则 D 坚持及时处理的原则

13、“四项管理”是指(ABCD)A.宗教活动场所管理 B.宗教教职人员管理 C.宗教活动管理 D.执法行为管理

14、伊斯兰教的“五功”是指(ABCDE)A.礼 B.念 C.斋 D.朝觐 E.课

15、(ABCD)属于新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A.起经名 B.割礼

C.结婚念“尼卡” D.过“乃孜尔”

三、判断题

1、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新疆“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他们的理论旗帜就是所谓的“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

3、宗教组织和其他的社会团体一样,都需要登记,要到宗教事务和民政部门登记后才能成为合法的组织(√)

4、民族宗教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是国家公务员(√)

5、党员干部退休后可以参加宗教活动(×)6、2009年12月29日自治区人大颁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地方性法规(√)

7、对正受监禁的犯人可以不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8、少数民族可以不用实行计划生育(×)

9、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各地自此成为祖国的组成部分(√)

四、填空题

1、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要牢牢把握这一条”。

2、新疆精神的具体内容是“(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3、中国共产党处理同宗教界关系时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4、1983年开始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将每年的(五)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

5、(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6、当前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7、当前新疆工作的总体战略是(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8、“三非”是指(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

9、宗教界“双五好”是指(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和(五好宗教人士)

10、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

11、新疆世居民族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

12、我区法定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

13、“三股势力”是(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

五、简答题

1、自治区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当前做好新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政治方向、着眼全局;坚持依靠群众、争取人心;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治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坚持慎重稳进、久久为功。

2、衡量新疆工作成效的标准是什么?

答: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利于推进新疆和内地融合发展,有利于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3、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创建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爱国守法好、团结和谐好、服务社会好、示范作用好、自我管理好

4、五好宗教人士评选标准是什么?

答:爱国爱教好、民族团结好、学识教风好、群众影响好、发挥作用好

5、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6、自治区下发的《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村(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见》中提出的创建活动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宣传教育发动群众、联系实际丰富载体、齐心协力维护稳定、凝心聚力加快发展。

7、《宪法》对宗教信仰自由问题是怎样规定的?

答:《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8、什么是非法宗教活动?

答:凡是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法规条例、规章的宗教活动都属于非法宗教活动。

9、三个离不开是指什么?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谁也离不开谁。

10、我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适合主义社会相适应。

1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民族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12、我国宪法和刑法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何规定?

答:《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刑法》第251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3、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4、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5、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

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14、为什么不得向青少年灌输宗教思想?

答: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法律制度。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和到寺庙、教堂学经。

15、什么是宗教极端思想?

答:宗教极端思想,是宗教极端势力和宗教极端分子为了达到推翻现政权,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的政教合一政权为目的,背离、歪曲、利用宗教并主张采取包括暴力恐怖活动在内的一切手段,去实现这一政治目标的思想和行为体系。

16、共产党员为什么不能信教?

上一篇:陕西榆林红石峡导游词简单下一篇:学习财政学课程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