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联社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2024-07-08

农村信用联社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汇报(精选10篇)

篇1:农村信用联社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信用联社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市农村信用联社所辖21个信用社,2个信用分社,63个储蓄网点,服务于26个乡镇(农场)的16万农户。前些年,因内控不严,管理松弛等原因,曾是经济案件高发区,仅200年就发生5起经济案件。从200年起,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内控制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多次被人行丹东市中心支行、沈阳分行、丹

东市监管分局评为先进单位。

一、以专业的法规教育人,为内控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该联社努力营造学习制度的氛围,提高员工对法规制度的熟知程度和运用水平。首先,他们出台了《市农村信用社学习规章制度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商业银行法》《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暂行办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在学习方式上,联社采取信用社集中学习,专业岗位学习和职工自觉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员工每次学习都要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学习体会。联社绩效考核办公室定期下乡横坐标并将结果记入绩效管理之中。其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全辖干部职工对制度法规的运用水平。他们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员工30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45%。在培训方式上,重点加大了专业技能、政策法规和法制教育等内容的培训力度工。聘请律师讲授经济合同法、担保法,提高了信贷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管贷的能力;请派出所所长讲法制教育课,提高了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执行安全保卫工作自觉性。在此基础上对全辖600多名员工进行了两次内控制度,政策法规学习情况测试。对考试不及格的,被告见习上岗3个月,只发生活费350元,经补考不及格的给予下岗处理,增强了全员遵规守法的竞争意识。

二、以创新的制度约束人,构筑内控防线

(一)出台了员工家庭财产担保制度,构筑“自控防线”。

每年初由信用社(部)主任与员工及家属签订经济担保书。员工及亲属自愿以其家庭的全部财产(房产、经济收入及存款等)为员工提供经济担保;财产由家属保管,但在合同期内不能挪作他用,不得转让,出售。一旦员工违法违纪,除对其处以行政处分外,还要处理家庭财产弥补给信用社造成的损失。200年初,新城信用社主任到一信贷员家签订担保合同时,当着员工的面向其家属提出该员工有参与社会赌博问题,要求家属关注其行为。事后,其爱人和父母对该员工进行了监督、帮助、教育,使其很快改掉了恶习,不仅完成了社里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还被联社评为放贷收息能手。

(二)出台了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构筑“互控防线”。

即信用社副主任,联社科长以上干部,每人向联社审计科上交3000元风险抵押金,信用社、联社员工每人向所在单位交纳7000元,作为各类案件风险抵押金。在不发生责任风险的前提下,至退休时返还。每年年初由联社领导与信用社主任及联社科长、联社科长与科员、信用社主任与专业负责人、负责人与职工之间层层签定担保合同。合同规定,凡是信用社在岗职工每人至少要找2个以上担保人,以向单位缴纳的风险抵押金为其提供担保。一旦员工给信用社造成经济损失,首先追究担保人、信用社主任和贫乏专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同时追究担保人的经济连带责任,上限为3000元。员工若找不着担保人或没有签订担保合同的职工,要交纳双倍风险抵押金,每月发生活费350元,安排适当工作任务的比例计发。一年后对工作表现突出的补办上岗手续,否则,固定工限期调离,合同工解除劳动合同。200年年初,联社在对孤山信用社一信贷员办理内退手续前进行离岗审计时,发现该人有2万余元违规贷款未能收回,便将其7000元风险金上划联社,令其限期收回贷款,并暂缓办理内退,迫使该员工全身心收贷,将2万元违规贷款本息全部收回。经联社审计科核实后,避免了贷款损失。

(三)参加现金保险及附加的雇员忠诚担保保险,构筑“它控防线”。

联社牢固树立了“花钱买安全、花钱防风险”的经营理念,构筑起一道社会防线,一旦发生强抢等信用社自身难以控制的意外事件,能够获得社会补偿。首先开办了雇员忠诚担保保险,使信用社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点。孤山信用社一储蓄员携带7.2万元库存现金潜逃,经立案侦破未果。20天后,人保市支公司经核实后,认为确属雇员忠诚担保保险理赔范围,便全部赔偿信用社7.2万元。其次,开办了现金保险业务,收联社每年交给人民保险公司8000元保费,使联社存放在保险柜内的现金,营业柜台上点算的现金和运送(含提、缴款)现金,若年内发生火灾,爆炸,被盗,遭抢劫,现金管理售货员在遭受抢劫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等属保险责任内的损失,由保险视风险程度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赔偿。现金保险附加的雇员忠诚担保保险条款则规定:由联社每年向保险缴纳3万元保险费,凡被保险的员工在保险有效期间,在受雇过程中,采取欺骗或不忠实行为非法转移现金,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在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全年累计的赔偿最高额达150万

元,每次事故最高赔偿额为29万元,使农村信用社的现金有了可靠的社会保障。

三、以严格查处手段规范人,确保内控落到实处。

(一)分层次检查。第一层次是基层信用社自查,以各信用社主任为核心。第二层次是联社各专业科抽查。把稽核大队划归到各专业科,专业科日常业务积极开展序时检查,突击检查和整体拉网式大检查。他们针对案件高发区组

织了两次信贷大检查,发现各类违规操作性问题40多个,全部进行了处理。第三层次是审计稽核检查。联社把审计事后检查与事中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凡是涉及到大型财务开支,诸如固定资产维修,购建和出售以及大宗采购项目,绩效工资奖惩兑现等,都要审计部门事中审计,保证了大宗项目财务开支准确无误。

(二)实行整体离岗检查。200年联社对辖内6个信用社和信用分社的会计,储蓄和信贷三个专业进行了整体离岗检查,联社组织审计科,财务科,存款科,信贷科,集中人力,集中时间,深入到社,集体接管上述三个专业的工作,分别用一周时间替代他们具体操作经办相关业务,从中贯彻各项制度潜在的弊端。他们在新立信用社储蓄专业整体离岗检查中发现储蓄所下午下班后,在与保卫押运和信用社会计出纳之间进行的现金尾箱,当日业务传票及收付单证的交接程序上存在着责任不清,手续不全的问题,及时制订了《市信用社储蓄日交帐业务及调缴款业务操作规程》印发全辖贯彻执行,进一步完善了储蓄管理操作制度。

(三)实行格式化检查。他们出台了《市农村信用社会计事后监督实施办法》,对每天发生的会计出纳业务进行事后监督,会计结算,信贷和储蓄业务中贯彻规章制度情况进行再监督检查。对库存现金,重要凭证,抵押质押有价物品,资金调缴,费用开支等50多个检查项目,编制了9张检查表格,供各级检查售货员现场逐项检查登记,防止检查售货员不到现场或检查不细的现象发生。

(四)连带责任的处罚。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问题,凡是经各级检查部门应检查出而没有查出的,都要逐级追究连带责任,对玩忽职守的,要调离管理岗位。他们在贷款检查中,发现一个基层信贷员超权跨区放款5万元,未经联社审批,不公责令他限期收回了这笔贷款,处罚600元,而且对该社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信贷负责人罚款300元,对该社主任和联社信贷科长各罚款200元,同时,对联社信贷科包社科员经济处罚100元,并在全辖通报。

(五)责任包赔的处罚。联社在开展信贷检查中发现,一位退休的老信贷员违规发放关系贷款,顶名贷款,造成7万多元信用贷款无法收回,经研究决定,每月发给500元退休生活费,其余退休工资用于偿还贷款。

(六)经济和法律并重的处罚。200年4月份,他们发现一个社主管存款的副主任为完成存款计划,利用信用社在他行存款账户,公凭着空开的现金存款单,在该社会计部门无法入帐的情况下,擅自开出3张金额78万元的储蓄存款,帐前虚存,帐后虚取。联社免去了该社主任行政警告处分,罚款300元,并扣回信用社的绩效考核工资。

篇2:农村信用联社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一、群众“信用”意识普遍增强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县委、县政府率先垂范,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归还乡镇政府、学校在农村信用社的陈欠贷款283万元。同时,由县纪委牵头,对党政机关干部银行贷款进行全面清理,共收回贷款1350万元。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了农民群众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各乡镇都把“信用村”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无形资产,想方设法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形成了良好的信用氛围,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以农村信用户为主体,信用社、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户“四位一体”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二、农村信用社营销机制进一步优化

农户信贷评分体系不仅对信贷相关信息进行评分,而且对家庭信息、综合信息等能表明农户非信贷情况信息进行评分,从而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对农户进行评价。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了信用社贷款营销机制的变革,促进了信用社资金的合理使用,扩大了信用贷款的覆盖面,有效满足了农民的贷款需求。

三、金融服务经济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旬阳县建立了“创业贷款”和外出务工人员贷款制度,加大了对农村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创业金融信贷服务和支持力度;试点推行林权抵押和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拓宽了信贷条件;建立了“订单农业+信贷”服务模式,大力支持烟叶等主导产业发展;推行“富秦家乐卡”业务,实现了信贷消费一体化,还款还息智能化,开辟农户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评定授信个体工商户1842户,授信总金额3万元,组成“信用共同体”349个1109户,占授信总户的60.21%,有效破解了个体工商户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瓶颈问题。

四、密切了社群关系

信用工程建设不但给农民、个体工商户提供了经营资金,而且送科技、送信息,架起了信用社与客户的连心桥,使群众体会到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使社村、社群关系更加融洽。信用工程创建为农村信用社赢得了支持,赢得了地位,各村普遍与农信社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村级企业和村民的闲散资金,绝大部分存入信用社,壮大了农信社的实力。信用社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良好信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有效地促进了自身发展。

五、实现了和谐共赢

篇3: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一、当前农信社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内控体系不完善。

一是内控规章制度不健全, 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内控规章制度不能涵盖业务经营中的各个环节、程序。尤其是一些新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管理制度滞后, 适应不了新业务的发展。同时制度制定部门不一, 出台制度办法种类繁多, 规格不一, 缺乏一定的条理性, 造成基础执行部门制度、文件堆积成山, 并且新旧混杂, 执行过程中甚至出现文件抵触的现象。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农信社虽制定了一系列的内控制度、措施, 如强制休假、员工轮岗等, 但这些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却大打折扣, 内控制度执行不严, 查处不力, 内部稽核人员缺乏独立性, 即便发现问题, 也很难得到及时的整改纠正。三是内控制度体系不协调。部分内控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仅相互割裂, 有的甚至相互抵触。各职能部门上下自成体系, 各自为政, 撕裂了内控制度的完整体系, 也是形成风险的主要原因。

(二) 对内控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的联社领导在内部管理上重信贷资金管理、重费用指标管理、轻内控管理, 错误地认为一切行为都是为信贷业务扩张提供支持的手段, 在贯彻落实内控制度上, 也仅仅是为了应付监管检查, 造成制度“被执行”。而有一些农信社员工, 特别是基层员工, 对规章制度的认识不够, 法律意识淡薄, 把制度看作是束缚人、限制人的条条框框, 仍然难以改变以前的“熟人”思想, 在办理业务过程中, 以“熟人关系”代替“规章制度”, 造成有章不循, 加大操作风险。

(三) 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一是作为农信社内控制度监督执行的内部稽核机构———稽核部, 其工作职责是既要向上级部门负责, 又要向本级联社领导负责, 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大大降低, 很难起到有效监督的效果。二是稽核检查后评价和处罚力度有待加强。现场检查后评价制度执行不力, 部分农信社现场检查后, 并没有作深入系统的分析, 查找内控制度风险隐患, 制定有效整改措施, 从根本上防范和杜绝违规操作和经营风险。而是仅以罚款手段, 点到为止, 造成违规操作屡纠屡犯, 难以从根本上遏制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三是缺乏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 内控管理落实情况, 制度执行力有效情况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激励机制的缺失造成农信社领导、员工对落实内控制度缺乏积极性, 导致了农信社内控制度落实效果欠佳。

二、完善农信社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1.建立健全内控规章制度。

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业务行为、严格操作规程为指导准则, 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清理、查遗补缺、充实完善。根据业务发展要求, 应按照“业务创新, 制度先行”和“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编印成册, 人手一份, 保证规章制度能覆盖各项业务控制的关键风险点, 使信用社规章制度、风险防范措施嵌入到各个操作岗位之中, 促进农信社内控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和标准化。

2.强化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

要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培训, 加强对内控制度的学习, 增强员工对执行内控制度的习惯性、自觉性, 同时, 加强警示教育培训工作, 使员工对内控制度形成敬畏心理, 在业务操作过程中, 时时处处想着以制度规范行为, 以及如违规操作形成风险, 将产生严重后果。加大检查和惩处力度, 特别是对重点岗位和要害部门, 对违反内控制度的人员要严厉查处, 如违规操作给农信社带来经济损失, 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三是落实责任机制。明确农信社各级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负责内控管理责任, 一级带一级, 一级管一级, 层层落实, 确保把内控制度贯穿于业务操作的每个环节。

(二) 提高从业人员对内控管理的重要认识。

一是农信社要严格贯彻“以人为本”的风险防范理念, 在农信社系统内开展意识教育,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管理理念的学习, 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作用, 把风险意识、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位员工的思想深处。二是提高农信社管理层的内控意识和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端正领导者的思想认识, 改变领导过去“重视业务发展, 轻视规章制度落实”的错误思想, 正确处理加快业务发展与强化内控管理的关系, 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 安全是第一责任”的意识。三是要加强内控文化建设, 培养员工内控意识。通过组织合规文化理念和制度的学习培训, 让员工明确工作权限、责任和义务, 切实将内控制度渗透、覆盖到各项业务全过程, 强化员工警惕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合理承担风险的意识。形成“全员抓内控建设, 全员参与内控管理”的良好局面。

(三) 强化内部稽核监督。

加强内部稽核是促进农信社依法稳健经营, 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环节。一是强化内部稽核, 应从改革稽核机制入手, 体制上建立以省级联社或市办垂直领导的内部稽核机制, 实行人员、费用单独核算, 实现稽核部门的独立性, 树立起稽核部门的权威性。并将对辖内机构的检查监督情况作为对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调动稽核人员的能动性, 认真履行其职责。二是选好稽核岗位人员, 尽快建立一支政治、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稽核队伍。稽核人员首先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 稽核时坚持实事求是, 做到公平、公正;同时掌握必要的内部审计原理知识和查帐技巧, 熟悉农信社的各项业务知识, 这样才能看到各项业务的风险点, 检查过程中做到“全面覆盖, 重点突出”;再者, 随着农信社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要求稽核人员还应掌握一定的农信社经营管理知识,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法律知识, 努力把稽核人员打造成符合现代稽核队伍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大稽核频率和稽核面, 尤其是对那些内控意识较差、内部管理混乱、内部制度不健全、出现问题屡不整改的农信社应加大稽核频率和稽核范围。四是提高稽核质量, 注重稽核效果。对查出的问题登记台账, 逐项整改。同时认真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从深层次挖掘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制定有效整改措施, 从根本上防范和杜绝违规操作和经营风险。如果是员工故意视制度而不见, 违规操作, 要加大处罚力度, 不能仅仅以罚款了事, 要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或脱岗学习, 使之充分认识到错误, 从而在根源上遏制员工再次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

(四) 健全考核体系, 完善激励机制。

健全、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是内控管理不断发展的强劲动力。有健全的内控制度, 而没有科学的考核体系, 制度最终都将会失去他的约束力。将内控制度落实作为信用社年度综合考核项目之一, 为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设定合理的指标分值, 量化考核, 以此作为督促信用社落实制度的有力手段。另外, 完善内控管理激励机制。建立起责任明确的内部激励机制, 严格考核, 明确奖罚。目前在内控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奖惩不明现象严重, 这是导致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将内控风险管理水平与绩效挂钩, 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例如将年度绩效工资的一定比例与内控管理水平挂钩, 每季度组织量化考核, 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同时, 建立员工违规行为积分考核办法, 确定每个指标的分值和扣分标准, 保证量化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陈洪波.内控建设新方略[J].中国农村金融, 2013, 8

[2].钱红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J].吉林农业, 2011, 6

[3].陆英齐.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3

[4].张桂凤.农信社发展中应注重内控机制建设[J].吉林金融研究, 2008, 3

篇4:论当前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

关键词 农村经济 信用社 内控制度 建设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注重本身的体质发展和经济制度的改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建设良好的农村发展机制,提高农村生产能效,改善农村金融发展体制的不足,而且随着金融体制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各项农业发展业务都已经在规模和经济产能上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对于农村经济规模的发展动力而言,必须要不断的加强信用社的建设质量,完善信用社的各项制度,改善信用社的各项业务指标和人员的思想素质。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主要目的在于科学、合理的管控农村信用社内部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整体思想意识,改善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制度不完整和缺失的弱势。当前的农村信用社发展忽视了经济管理的效率,忽视了制度章程的遵守,忽视了违规违纪的现象,也忽视了农村合伙企业融资发展的困难,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是长久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发展的一种障碍和教训,对农村信用制度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引起了信用恐慌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信用合作社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责任发展不坚决,处罚力度不够,那么就会造成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监督的失效,降低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动力,让监督流于形式。所以为了近一步加强信用社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内部管理,避免内部混乱和发展障碍,防范内部资金的风险持续扩大,必须有效加强内部管理机制,改善内部控制效果。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职责划分不明确,权限不清晰

指的是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责并不明确,欠缺具体的定位和划分,在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三者之间没有做好各自的监督管理工作,导致了内部职责混乱造成了职责与行为发展的不一致,降低了内部控制能力,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2.内控制度不完善

信用社的发展有效性必须依赖内部控制机制,当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概念,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强,对整体性道德考虑和完整性的考虑不全面,造成了发展的障碍,而且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相互独立缺少衔接,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制约和相互制衡。

3.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内控机制重视程度不够

现代化经济与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要求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也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尤其是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支持与融资政策要更为优惠,对待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企业要严格审查,内部控制资本的流动也需要详细的提出对策,当前的控制仍然停留在纸质办公状态,根本提不上什么无纸化办公,信息化技术掌握较差。

4.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内部审计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内部职能机制欠缺的是工作控制能力和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环境下的审计能力不强,审计方式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而且内部处罚制度不强,内部审计对资本的无效运用和浪费要给予严格处罚,可是当前处罚制度形同虚设,内部人员的资本浪费和挥霍现象严重,对内部人员的控制较为松散,内部文化氛围也不好,员工与组织经常存在小问题,工作积极性较差,主动性较低,不能解决内部矛盾成为了员工工作的“日常”状态。

三、我国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体制传统观念的落后认识

农村信用合作社需要不断革新自我发展的观念和制度,提高产权制度的明确划分,要弥补法人制度不够完善的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因为落实存在困难所以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发展动力, 现阶段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方法存在漏洞,人员管理方式欠缺科学性与人性化,信息化办公能力较低,经营风险意识较差,信贷资产管理与经营的能力不足,许多人员陈旧观念无法改变,国际化信用管理措施开展存在困难。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找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管理当局参考。这要求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人员是知识结构合理 、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农村信用社内审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与农村信用社管理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人员学习能力不高、审计人员数量不足、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少等方面。

3.风险防控的手段欠缺灵活性

第一,信用合作社自身的风险防控方式单一,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比较落后,许多发达国家信用社管理已经由经济导向转变为了风险导向,只有避免风险的合作社才能够获得大量的经济收益,创造出新的发展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农村信用社审计制度欠缺,审计方法落后,审计惩罚制度不严谨,对内没有公正性,对外没有正确的评价性,导致了风险防控能力下降,扩大了风险系数。第二,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尚且不足,内部审计手段落后,会计电算化进展较差,会计信息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4.缺乏系统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信用社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缺乏独立有效的管理部门。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没有一个协调部门。这种分散管理的做法使得农村信用社系统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清楚了解信用社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同时,分散管理还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因无人管理而陷入真空状态。

四、解决我国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现阶段要不断完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增强经营风险与理念的国际性,运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改善信贷资产的安全保护程度,要组织干部加强带头作用,开展深入学习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的活动,培训员工开展自我加强教育与增强意识的课程,要树立勤俭节约的精神,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为发展理念,加强对职工思想教育发展的全程教育,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员工要树立全新的纪律观念,增强员工归属感与责任感。

2.加强信用社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能力

加强信用社的制度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信用社的内部控制机制目的在于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能力,对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员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充分掌握员工的行为规范和标准,要求员工达到标准,要废除一些不必要的条例,尽量约束好人的行为规范。

3.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

员工素质的高低是保证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应按照员工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性格特点等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之与内部控制的要求相适应。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必要的业务培训外,还必须加强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制度观念,模范地遵守和自觉地维护内控制度,做到有章必依,执章必严,坚决反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倾向。

4.强化内部绩效审核方式

强化绩效内部审核方案的主要措施在于强化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管控制度,要促进信用社的依法稳定建设及必须要开展内部绩效考察,强化内部稽核制度也相应的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发展,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5.树立项目管理理念,加强现场内审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一是科学计划项目安排,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审人员,确定现场实施的时间、具体检查的重点和抽样比例等;;二是确立项目整体操作的概念,从发出内审通知书到进入现场、调阅资料、抽取样本、实施检查、记录底稿、起草事实确认书、撰写初步意见、形成内审报告等所有的内审行为,均是围绕一个整体,即高质量地完成本次内审任务,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或偏差都有可能产生检查风险。

参考文献:

[1]高锦.试论当前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新西部.2011.21:30-32.

[2]王羡东.完善和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及执行力.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10:20-22.

篇5:农村信用联社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一、以组织领导为关键,狠抓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行风建设工作

一是健全行

风建设机构网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把任务分解到人,形成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搭建信息宣传平台。开辟宣传专栏和信息专刊,总结推广行风建设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全年刊发《简报》54期,起到了典型引路作用。三是健全学习教育机制。积极打造“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员工,开展全员读书活动,设置“学习园地”,建立学习、培训和考核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行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全年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30多期,参训人员达3600人次。

二、以监督机制为保障,制约权力运行,促进了行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面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使服务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并设立举报箱、公布监督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实行“开门”搞行风、“公开”抓监督。全年受理服务投诉76起,对查实的52名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或纪律处分;全年两次对145个营业网点进行优质文明服务突击检查,纠正了5类不规范行为,提高了行业服务水平。二是拓宽监督渠道和范围相结合。通过信访处理、诫勉谈话、效能监察、畅通渠道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系统内外双项监督。年内组织开展了银企座谈会、对接会、老干部和职工座谈会,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发放《征求意见书》,征求到意见和建议20余条。同时,注重加强对容易引发案件的信贷、财务、储蓄等重点工作领域、岗位和人员的监督,延伸监督触角,由八小时以内向八小时以外延伸,将案件防范关口前移。全年两次对在岗职工4523人进行了不良行为排查,排查面达到100%,对排查出的6名重点人员,落实了帮教措施。

三、以树正气行正风为抓手,创新服务举措,实现了行风建设和业务发展两不误

一是大力推行提速提效服务举措。制定出台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等一系列提速提效的规定,有效解决部分营业网点排队办理业务的问题。同时,为切实提高办事效率,部分网点根据需要,设置大堂经理、配置叫号机,既方便了客户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举措。在改善办公环境、配置便民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增设业务咨询窗口、摆放业务宣传橱窗,增强了工作透明度。适时推出“汽车银行”、“电话银行”和上门服务,特别是针对小额贷款发放问题,大力倡导营业时间围绕着季节转、看着农时转,上门营销,及时把农民群众所需的农资送到家,提供迅速及时有针对性的服务。三是大力推行全新服务举措。为提供全方面、多层次、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拓宽服务功能,市办事处创新服务举措,推广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了全市13家县级联社的469个营业网点在全省范围内的通存通兑,完成了现代化支付系统、农信银系统的上线运行,并利用网络优势开办发行“信通卡”业务和刷卡消费业务,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

四、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加大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与农业产业化调整相结合,与农村经济搞好对接。全力支持优质农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需求。全年纯投放农业贷款26.9亿元,积极支持了农村种植、养殖业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调整,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二是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搞好对接。加大对全市中小型企业和重点企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全年纯投放贷款83.9亿元,对涉及钢铁、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建筑、餐饮等多个行业进行了支持,促进了辖区企业的快速发展。

篇6:农村信用联社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发展

农村信用社融资平台建设情况汇报—发挥金融纽带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县农村信用社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认真执行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紧扣县委“一三二”的工作思路,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做实小额农贷、做优个体商贷、做强中小企贷、做大种养殖基地贷款,竭力为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企业搭建“资金桥”,唱好“服务戏”。

根据不同对象需求,我县农村信用

社推出了“助您富” 小额农贷、“跃农门”助学贷款、“家业兴”商户贷款、“家和顺”公务员小额贷款、“心连心” 创业循环贷款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并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时间,以简便、快捷的方式办结贷款手续,为农户、企业赢得商机,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党政满意、自身发展的多赢目标。具体做法是:

一、评级授信,夯实服务基础。按照五个“一户不漏”工作目标,积极开展评级授信和信息采集工作,培植优质客户。一是协调关系,争取支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地方党政对评级授信工作的支持,县政府还专门下发了株县政发【】7号文件进行安排部署。二是明确分工,全面实施。县城及工业园区的中小企业由联社业务发展部负责,乡镇信用社负责本辖区客户资源调查、评级授信、和信息采集工作。三是调查摸底,建立档案。组织由信用社主任、信贷人员、村干部、有威望的社员

代表组成40个调查摸底小组,深入农户和商户,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摸底调查,填写信息采集表,建立电子台帐,实行信息化管理。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图文电视宣传、手机短信宣传、悬挂横幅、发宣传资料、张贴公告与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评级授信工作,多种形式营造工作氛围。五是搞好评定,严格授信。坚持“摸底调查、初审初评、张榜公布、审核发证”的操作程序,对信用等级评定层层审核把关、确定额度。截止7月31日,全辖完成客户信息采集47361户,占全县总户数万户的%;受理客户申请46185户,评级授信25329户,占54%,授信金额58227万元。

二、加大投入,增强服务力度。一是小额农贷助推“三农”大发展。在满足农户传统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支持种、养、加工大户、城镇商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支持农

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加大对农民生产性消费贷款和生活性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向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达500余万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达1000余人。至7月底,我社累计投放涉农贷款27452万元,余额净增14590万元,农贷占比%,新增农贷占新增贷款比例为%。二是开辟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落实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推出了门槛低、条件优惠的“心连心”创业循环贷款,1000万元以内随用随贷,期限可达5年。已发放”心连心”创业循环贷款8720万元,重点支持了光明重机、乐泰粉末制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中小企业的发展。6月15日参加由市政府主办的“市农村信用社与百家企业贷款签约仪式”,当场就与光明重机、大成轮胎等10家县域企业签定了总金额达7040万元的贷款协议,涵盖了工业、农业、商贸、物流、加工制造和房地产等行业领域,目前已按协议全

部发放到位。三是创新机制畅通服务渠道。增加新的信贷品种,拓宽信贷服务空间,新出台了4个贷款管理办法:

1、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包括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商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管理办法;

2、公职人员小额贷款管理办法;

3、信用村镇的建设办法;

4、利率定价的机制。

三、优化服务,提升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网络系统的优势,为农户及县域商户、中小企业迅速、安全的办理资金汇兑等手续;扎实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积极开展信用乡、信用村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探索推进城镇商户和在职工薪人员授信制度,农户林权抵押,推行薪酬担保贷款、门店和房产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城镇居民客户的贷款服务;着力推行中小企业保证担保贷款、设备担保、联保贷款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票据贴现等贷款业务,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政府增税、企业增收、信用社增效。

至7月底,我社累放各项贷款39882万元,净增20700万元,余额达到73927万元,增幅%。其中农业贷款累放27381万元,占累放额的%;农业经济组织贷款累放71万元,占累放额的%;农村工商业贷款累放8991万元,占累放额的%;其他贷款累放3439万元,占累放额的%。

篇7:农村信用联社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目前信用社内控制度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信用社的部分领导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对信用社内控机制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内控意识淡薄,对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认识肤浅,忽视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少数员工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向,员工盗用客户资金、挪用库款、以贷谋私等违规违纪案件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信用社信誉和利益。

二、规章制度不健全。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各信用社应建立责任分明、平衡制约、制度健全、运作有序的内控机制。但实际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制度建设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一些业务经营存在监控盲区;有些规章制度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须重新修订,加以完善;在新业务开发推广或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时,没有及时制订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内控制度建设中重此轻彼,各取所需,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影响了内控制度建设整体作用的发挥。制度未能覆盖所有的重要业务流程和风险点,出现无章可循。

三、制度执行不到位。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是长期以来人们在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起了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的作用,在业务运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执行监督不力,责任难落实,处罚力度不够。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未执行事后监督制度,无监控设备,一人临柜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监督流于形式。一些检查往往停留在对业务凭证的审查和账务核对上,并且存在着重录入轻审查、重凭证要素轻资金对转关系、重账表核对轻内部科目对应关系,不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对风险的评估,造成内控制度执行中的深层次问题难以发现。

四、检查监督不到位。虽然现在大多数联社都配备了专职稽核员,但还存在稽核检查力量薄弱、功能不全、监控检查不到位等问题,与业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随着电子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尚未建立,对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运行以及计算机数据流向过程没有有效监督;由于稽查人员业务知识不全面,致使对计算机、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失去有效监控;监察稽查以事后监督为主,往往是亡羊补牢,事后补救,缺少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部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检查不力,无法达到内部制衡的目的。

篇8:农村信用联社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一、当前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主观上, 对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检查中发现, 不少信用社由于机构分散, 人员较多, 员工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人认为内控制度似乎可有可无。有的甚至把规章制度与内控制度混为一谈, 认为既然制定了规章制度, 就是建立了内控制度, 没有必要再谈什么内控制度建设, 忽视了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自律机制。有的虽然建立了各种内控制度, 在检查整改和案件防范上也有一定的措施, 但在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认识往往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一味强调抓业务发展、抓规模经营, 片面追求业务扩张, 造成粗放经营, 有章不循, 有的甚至把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一些信贷员在信贷管理上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片面认为发放抵押、担保贷款等于给贷款加上了“保险”, 怱略了贷款“三查”, 弱化了制度管理, 从而形成贷款风险。

(二) 客观上, 制度不健全, 体系不完善

由于多年形成的体制原因, 当前不少信用社尚未形成职责权、相互制衡、运作有序的内控体系。一些内控制度对某些岗位和某些环节起作用, 而对于另一些岗位和环节却失控, 这容易造成整体监控的力度不够, 也难以构筑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不仅如此, 有的信用社由于内控制度订立时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给管理部门在监管和处罚违规行为时带来一定的困难, 这会影响制度的执行效力。

(三) 实践中, 检查督促不力, 造成有章不循

由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现有的稽核力量明显配备不足, 因而监督检查往往不到位。从目前信用社的经营现状看, 稽核机构很难对业务部门的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 稽核也是以事后监督为主, 缺少事前、事中的监督, 这容易造成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应有的督促检查, 会使风险防范产生一定的死角和盲区。比如, 会计工作现在只局限于单纯的记账、算账和报表,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很难履行监督职责, 稽核机构参与监督管理的职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并会出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对传统业务监督检查多, 对新兴业务监督检查少;对操作的规范性监督检查多, 对业务经营中风险性监督检查少;对事后的监督检查多, 对事前的防范监督检查少, 致使内控制度建设中深层次的问题难以发现。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内控制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若不及时加以解决, 很可能给开展各项业务带来风险, 影响到经营目标的实现, 甚至可能会危及信用社生存。因此, 我认为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强化以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查防案件专项治理, 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严明岗位职责, 构建严密的控制机制

以制度管人是硬约束, 以人管人是活约束, 后者更加灵活有效。只有建立严明的岗位职责, 利用互相之间的牵制、制约才能有效地加强内控机制。因此, 在岗位设计上应坚持以下牵制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不论前台、后台, 不论一线、二线, 不论前勤、后勤, 均应坚持审批、操作、监督三权分离, 人员分离、职能分离, 避免形成在控制环节中出现漏洞。二是程序牵制原则。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 实行岗位牵制, 按业务流程顺序操作, 不能漏、逆操作程序, 更不能无程序单人操作。三是责任牵制原则。不仅强调责、权、利相结合, 而且强调岗位联保, 责任连带, 严防出现人情代替制度现象。

(二) 强化“人本控制”, 构筑坚固的防范基础

人是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道关口, 制度要靠人来执行, 人的思想素质提高了, 内控难题可以说就能迎刃而解了。否则, 即使最好的内控机制, 人不去执行, 也是一句空话, 因此, 以“人本主义”作为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信条, 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文化氛围。一是注重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引导。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帮助他们克服在内部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中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 要纠正那种“内控就是制度汇总”的片面认识, 明确内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内控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一个基层信用社的领导对内控机制的认识程度往往决定了该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许多基层信用社领导对内控制度“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甚至, 基层社发现违规事项, 隐瞒不报, 以免影响到自身的政绩, 放松了内控, 纵容了风险的存在。因此, 当前要把端正领导者的思想认识, 解决重视建立规章制度, 轻视落实规章制度的问题作为内控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要适时出台基层信用社负责人管理办法, 进一步规范其业务经营行为, 增强基层信用社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三是注重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 以“荣辱观”教育立其志, 以“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固其本, 以“三德” (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 教育引其行,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增强全体员工爱岗敬业意识和遵章守纪意识。四是因材而用, 合理岗位组合。在实际工作中, 严格重要岗位人员的选拔标准和程序, 把好用人关, 坚持按照员工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性格特点等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 使之与内部控制的要求相适应。五是建立和实行干部员工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不管是信用社管理者还是员工在同一个信用社或相同岗位满3-5年以上应予轮社轮岗, 符合轮社轮岗条件的人员,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实施的, 要说明原因, 并要实行强制休假。这样可防止长期在一个地方和一个岗位产生的众多弊端,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有效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同时, 要实行信用社“一把手”异地交流制度, 就是要求信用社“一把手”不能在本地任职, 防止亲情、友情等带来的影响弊端。

(三) 加强审计监察力度, 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

一是自控、互控防线以堵为主, 表现在事中控制, 属预防形, 是由信用社领导、主办会计和一线牵制人员执行;监控防线以查为主, 表现在事后的控制, 属纠错型, 是由职能科室和监督部门来执行。但实际工作中, 第一道防线没有得到有效加强, 第二道防线没有真正到位, 而再监督部门大有代替前二道防线作用的事实, 审计和监察执法还是翻阅传票, 记账规范, 核算差错为主, 未突出“内控”的重点, 强化内控方面发挥的作用乏力。同时审计和监察执法权威性、超脱性, 独立性未得到充分体现, 有时查出了问题, 基层社总是找出种种理由再三解释和辩解, 套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人性化管理”

刘德友

企业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生产力三要素中人 (即劳动者) 是第一要素, 它是生产工具的使用者, 劳动资料的掌管者, 新科技、新思维的创造者。自然而然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核心。人作为自然界中最有灵性的动物, 他有思想、有情感。人是有人性的, 所以对人的管理不可回避的同时也

个面子人情, 并考虑到得罪人, 最后“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以致许多问题“年年查, 年年有”。二是构筑有效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具有充分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监督体系, 实行内部控制全方位、全系统管理, 在业务职能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权力制衡、程序约束的内控机制, 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信用社主任、重要岗位人员, 通过实行轮岗、换岗、任期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 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同时, 有针对性地开展监察执法检查项目, 形成审计和监察执法二股再监督约束力量, 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使内控建设真正落实到位, 才能有效防范风险。此外, 还要正确处理授权与监督的关系、信任与岗位制约关系。如果只授权、不监督, 则容易出风险、个人会腐败, 如果不授权, 只监督, 则会死水一潭, 影响业务发展。三是履行内控监督职责, 层层抓落实。事后监督要做好对一线临柜人员的监督检查, 信用社主任、主办会计要落实对一线临柜人员和事后监督工作的监督检查, 联社职能科室要对信用社主任、主办会计、员工落实内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联社审计和监察部门对联社职能科室和信用社主任、主办会计、员工履行内控监督职责的再监督检查。在监督上既要注重个人自律性监督, 岗位间交换性监督, 同时要发挥领导人员的突击性检查监督和上级部门“回头看”监督的作用, 多筑几道监督防线, 确保万无一失。四是要建立督查考评机制, 强化责任约束, 实行程序化、规范化、责任化管理, 将责、权、利结合起来进行绩效考核。对审计、监察人员建立审计监察工作登记制度和岗位考核制度, 以增强其工作责任感, 提高审计和执法监察质量。

(四)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一是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新业务发展的需要, 对一些不适应新时期业务操作的制度, 按照《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的要求, 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 使内控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相同步, 确保内控机制没有“空白点”, 从而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内控制度体系。像我联社在去年开展“三守” (守规、守制和守序) 教育月活动期间, 对2000年以来所有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 该废止的废止, 对在用的规章制度进行整理, 并印书成册, 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性的内控制度体系。二是防范风险, 制度先行。对新的经营业务要及时制定新的内控制度, 严格操作规程、规范业务行为, 力求新的内控制度具有完整性、统一性、科学性, 并建立健全考核处罚制度, 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三是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 严格岗位分工, 因事设岗, 因岗定人, 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以及应承担责任, 使每项业务环节都纳入监控范围。同时, 对规章制度执行过程的薄弱环节, 建立风险提示制度, 使隐患漏洞及时得到

存在对人性的管理。人性是什么?答曰:人性是一种对感性、理性、自由、平等追求的欲望。而人性化是指人性的关系协调。“人性化”管理就是通过与被管理者思想的对话使企业的各项政策、制度、管理方式等等能为员工所接受, 在原则不变的前提下使我们的管理方式“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人性化”

能极大调动员工积极性。古人云:“人情之礼, 不可不察”。“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民主管理, 它尊重员工的想法和意见, 能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让员工明白自己才是企业的主人, 使员工潜在的“要我做”向“我要做”意识转变, 并使员工主观能动地参与到企业建设上来。

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金融企业, “人

堵塞。

(五) 严格责任追究, 提高内控执行力

一是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 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就对直接责任人、相关制约岗位人员、检查人员、领导人员严格依法依规严处, 追究其连环责任, 出现损失的要负连环赔偿。二是追究是预防遏制经济案件的警示防线, 通过责任追究来教育和警示广大干部员工更好地增强风险意识,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责任, 才能提高内控执行力度, 可以说没有追究就没有执行力, 内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三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使“责任追究”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是等到案件发生了或出现风险造成损失了, 才给予当时人责任追究和纪律处理, 这样的“亡羊补牢”确实有点晚了。因此, 不管是哪一级管理部门在平时的监督检查中, 只要发现违规违法事项存在, 不论是否造成损失或案件发生, 就该对责任人按规定给予处罚和责任追究, 只有这样才有威慑力, 才能提高干部员工的责任意识, 增强内控强制力。否则, 小事会变为习惯, 内控执行力弱化, 风险隐患增大, 最后积沙成塔, 出了大问题。

(六) 完善法人治理机制, 从源头上推进内控建设

篇9:浅议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建设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

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主要是利用信用社内部的各个部门通过分工的不同而产生的相互制约与联系的关系。并且通过制约与联系可以将信用社的职能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一套系统的措施与标准,让信用社的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整与严密。而且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日常的业务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风险,而通过内控制度的建设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问题,让农村信用社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还是会出现,因此就需要对信用社内控制度进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让我国农村信用社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出现的问题

1.没有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的信用社内是存在由社员代表大会,监事会,理事会组成的“三会”,并且在此制度下建立了一系列的规定。但是在信用社日常工作中,“三会”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不能在农村信用社中拥有监督权和决策权,并且在农村信用社中的执行权力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很难得到正常的利用。而且由于“三会”目前在农村信用社中没有实际的权力,因此信用社的实际管理者为信用社法人,因此信用社法人的权利也就得不到制约,对农村信用社在工作中的收益会造成一些隐患。

2.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不够

如果内控制度想要在农村信用社中发挥出很好的作用,那么就需要内控制度真正的得到执行。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中的内控制度仍然缺乏权威性与独立性。没有一个独立并且权威的内控机构,那么农村信用社也就不能拥有完善的内控制度。而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信用社稽核人员仍然属于联社领导,无法在信用社中拥有独立性,并且由于缺乏独立性,在工作中如果发现了信用社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修改建议也不具有权威性,在信用社中得不到很好地执行,对相关责任人也无法作出妥善的处理。

3.内控制度没有落实并且建设不规范

目前农村信用社中内控制度所表现出的一个明显现象就是制度得不到落实,在信用社日常工作中的一些违规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而且在信用社中的经营也注重经营规模的发展,并没有将内控制度的建设放在第一位。而且就内控制度的建设情况而言,很多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建设显得不规范,一些制度的建设无法跟上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情况,还有些制度的建设和信用社的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匹配,因此就会造成信用社内控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的情况,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的方法

1.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由于目前的农村信用社中的“三会”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在信用社中进行改进,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能够让信用社法人得到有效的约束。按照这个目标,应该在农村信用社中完善社员代表大会,监事会,理事会组成的“三会”制度,并且需要给予“三会”真正的监督权,执行权以及决策权,通过这些权力可以有效的制约信用社法人的各种权力,从而达到防止信用社中权力滥用的情况发生。

2.让内控机构具有权威性

由于目前的内控机构并没有权威性,并且稽核人员属于联社,因此很多时候不能对信用社中的一些不规范情况进行很好的管理。因此就需要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建设完善机制,并且让稽核人员拥有权威性和独立性,从而能够对信用社工作中的不规范现象进行及时的指正,并且可以很好的制约信用社法人的权力,从根源上避免了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

3.落实内控制度

要将信用社内控制度建立的完善,就需要将制度落到实处。在信用社的管理工作方面,需要普及内控制度,将内控制度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真正的显现出来。而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明确信用社中的各种责任,让信用社中每一位责任人都能够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需要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去规范信用社中的工作流程,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最好要加强对信用社中各项工作的考核,并且及时作出评价和修改建议。

4.对会计工作重视起来

如果要让内控制度真正的起到作用,就需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首先要严格按照工作规范来规范会计工作的操作流程,实施岗位分工的工作措施,让会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很明确的责任人,从而能够将信用社的工作情况以最客观,最真实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保证内控制度的进行。

三,结语

目前的农村信用社工作中的内控制度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就需要对信用社内控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改进内控制度在农村信用社中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着缺乏权威性,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制度没有落实等问题,因此就需要信用社在工作中落实内控制度,并且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让稽核人员拥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能够让内控制度的建设更加完善,信用社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勇.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不足及完善[J].时代金融(下旬),2013,(2):190-191

[2] 孙若石.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1):355,344

[3] 王羡东.完善和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及执行力[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3):12-13

篇10:公司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13年4月14日

一、制度体系的基本情况:

截至到目前,公司内部制定并仍有效、在沿用的规范性文件(含各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流程)共计57份,其中:安全、综治管控类xx份,生产组织、服务质量管控类xx份,固定资产、设备及工程管控类xx份,人力资源管控类(包括干部管理、薪酬及绩效管理、员工教育培训、考勤休假加值班管理、社会统筹管理等)xx份,物资采购、后勤管控类xx份,财务管控类xx份,其它管控类xx份。

今年年初,按照集团“持续改善管理”的目标要求和自身开展“制度执行年”的工作所需,公司对2012年之前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结合管控实际需要整理出xx份现行规章制度,并分门别类提出了保留、修订、废止的意见。xx份规范性文件中,公司将其中仍可沿用的xx份文件汇编成册并印发到各单位、各部门供日常查阅,同时为后一步深入推进“制度执行年”的工作提供基础;另外对其中的xx份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并明确了主责部门和完成时限,同时废止了xx份文件。

二、制度执行情况及相关措施:

总体上来说,以“制定好”和“执行好”为主线,通过近两年多措并举的方式,公司在制度执行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突出表现在中层管理团队、基层员工对集团、公司各方面的管控要求、管控目的更明白,对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掌握的比较到位,能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能时时刻刻按规则处事,大到一个项目的运作、一项工作的推进,小到一支笔、一件工具的购臵,都能按照集团和公司的规定去处理。

采取的具体措施:

总的来说把握了以下原则:

1、集团有明确规定的,按集团规定执行;

2、集团没有明确规定的,按公司已有的规定执行;

3、集团、公司都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公司会议集中商讨一个方案,权限范围内的按方案执行,权限范围外的报集团审批同意后执行。

1、抓好制度的“制定”环节:

一是要求出台的制度要简洁、适用、有效。公司近两年推出的各项管理规定,文字上基本上没有“穿衣戴帽”的废话,都是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有明确管控要求、可操作性强的实质性内容。二是要求制度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相互之间不存在冲突。这两个要求既是为了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操作部门和人员“无所适从”。同时通过“必要会签”的环节,避免“各自为政”、互不通气,保证制度之间不发生冲突或遗漏。

三是制度要成体系,有连贯性,要求各部门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实现集团—公司—分公司—员工自我管理几个环节的无缝联结、全面对接,使公司规章制度执行规范化、常态化。制度草案拟定后,第一步是制度主管部门——企划部会签,这个目的一是要对制度的内容、统一格式等进行审核把关,二是要对规范性文件给予单独的序列编号,确保公司内控规则体系的一致性、整体性。

2、抓好制度的“执行”环节:

一是成套整理了集团近两年下发的规章制度,并将电子版提供给了下属各单位、各部门供学习、备查。后期将择机将集团层面的规章制度也汇编成册,提供更为直观的书面版。

二是清理、完善了公司的内控制度。将2011年之前推出的45份有效制度汇编成册提供给了下属各单位、各部门,清理的过程中废止了3份制度,并计划后期修订12份制度。对于2011年及今后出台的规章制度,公司将以为单位成套整理、汇编成册,并形成惯例,方便查阅。

三是抓好集团、公司两个层面规章制度的宣贯培训,让干部员工在准确掌握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能践行到位。通过培训抓制度执行,是2010年以来公司为提高规章制度规范、有效执行的重要举措。公司规定,对集团、公司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相关工作的对口部门必须事先仔细研读,在透彻掌握、领会要义的基础上,要及时组织系统的宣贯培训。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既有集团职能部门领导、公司领导负责授课,也有公司职能部门负责人,甚至是专业技能过硬、基层实践经验丰富的部门员工负责授课;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根据轻重缓急,结合季节性重点工作,有的放矢的选择内容,保证学习培训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尽量挂钩,以增强学习效果;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既有全员轮训集中学的方式,也由自上而下、从公司到班组分层分批分散学的方式;在具体授课的方式上,既有制度条款的详细解读,也有结合日常实际、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

从今年4月份开始,公司对全员学习轮训进行了统一的安排:一个月学一个专题,每个月3期(每周四晚),员工分批分期参加,确保每个员工每个专题都学到。总体上来说,在规章制度培训上我们始终把握着两点:一是要有实际效果,将制度的关键点、核心内容准确传达给员工,让员工心中有数;二是要通过培训,让员工感受到集团和公司的制度文化氛围,从大的层面上领会到集团和公司当前在做什么、怎么做,今后准备做什么、怎么做。通过这些有实效的学习培训,我们想让员工在接受、掌握、运用这些规章制度的同时,更可以让员工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逐步回归和统一到集团和公司的发展理念上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四是分层次监督、强化各部门、各单位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把“调整观念、转变作风、提升执行力”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具体体现在:

1、通过修订中层干部管理及考核办法,加大中层管理团队在规章制度方面的执行力度,对所有中层管理人员实行“百分制”考核,中层干部的月度绩效工资直接与制度执行的质量等指标挂钩,按绩效得分发放绩效工资;

2、打造一个有效的管控流程,各部门通过每周至少一次的“周履职”方式检查各单位在规章制度方面的落实程度并进行月度考核。从职能部门“周履职”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部门通过现场调查,了解掌握了基层的真实情况,在检查公司各项制度、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程度的同时,也为基层做好了服务。

3、专门安排企划部门负责督查其他职能部门在规范性文件方面的执行情况,同时明确授权企划部加大问责力度,对未按集团或公司规范性文件执行的行为,在按规定扣减责任部门月度绩效工资总额的同时,另按干部管理办法扣减责任部门负责人的个人月度绩效得分。

五是强调与集团的沟通。公司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注意与集团对口工作的管理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使公司职能部门和集团职能部门之间形成“热线”畅通、工作高效低耗的局面,避免具体工作中因缺乏与集团沟通而导致“无用功”的现象出现,特别是要避免处理具体工作时出现“想当然”的现象。【完】

前几天在昆明参加了一个企业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培训班。回来后对是否需要在企业内开展标准化工作感到更加迷茫了。据我所知,在已知的国际知名公司里面,并没有企业标准化这样一个提法,只是在中国国内,在原有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才在政府的行政命令下出现了这样一个工作。重点在于企业内部的文档管理体制的建立,以及一个企业内多个不同的体制都存在时,如何将不同体制的文件有机的整合的问题。目前流行的做法是,文档管理的要求作为一般性的技术要求,并不只是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它适用于任何体系的文档管理,在一个企业内部,不论有多少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其文档要求都是一致的,因此,ISO9000对文档管理要求的部分就可以完成这方面的基础工作。但是,ISO9000中对文档的管理提出的要求仅仅是原则性的要求,没有具体到如何列出详细的清单,以什么样的形式查阅,以什么样的形式修改或编码,不同体系的文档如何相互索引和安排等,是采用电子版本或者纸质版本,是否包括数据文件在内等等。这些具体的内容在各个企业内部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实现了。因此,从一个企业的内部一般使用者来说,因为工作中只接触自己所需的文档,并不显得很乱。从文档的管理者来说,基于树状目录结构的存储模式,也给出了清晰的体系脉络,文档的管理上不是困难。

但是,这些只是文档管理的层面上。文档所代表的实质是一个管理体制,体制就是公司的资源以及控制的方式,其中涉及到了一个公司的方方面面。从管理者的角度看这些文件,就不是这样简单了需要看清楚的是要管理的对象是什么,这个管理过程中都有哪些活动,每个管理活动都涉及到哪些资源。这样每一个管理体系都有自己的负载的网络图,不同体系之间的网络有共同的,也有不同的部分,甚至还有相互冲突的部分。是否需要将其整合,这才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由此来看,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还是有的,但是,从一个项目的正常完成必要条件来看,需要有目的,策划,组织,行动。目的有了,就是将一个企业内部的多个体系进行整合,统一,策划也可以由一两个负责的去完成,但是到了组织和行动时,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因为这是涉及到多个体系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一统全局的有权力的人说话,这一点就不要考虑了。

回头再想,如果在一个企业内,多个体系已经共存很久了,其间并没有出现什么冲突,这种整合还有必要吗?各个体系的认证,审核各自完成,互不干扰,又没有人需要知道全部的内容,做这个工作的意义何在?

上一篇:学习感悟提升下一篇:成功销售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