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建议

2024-07-06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建议(共6篇)

篇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建议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要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基层干部群众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多举措并举,创新学习“十九大”精神载体,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和领会十九大精神,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将彪炳史册。

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把学习十九大文件、领会十九大精神、落实十九大部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自觉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为此,多举措并举,创新学习“十九大”精神载体,就要精心组织新闻宣传。可以创新学习的载体,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网站等媒体进行学习和宣讲,可以精心策划、集中报道,开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栏。深入解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综述、社论、评论和理论文章。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可以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将宣讲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形式载体,探索方法手段,努力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二、抓住重点,深入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全面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是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要原原本本地认真研读,全面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既要从总体上全面把握报告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可以着重把握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韩振峰对十九大报告解读的几个方面:

(一)、新时代“举什么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明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举什么旗”的问题。十九大报告开篇就强调了大会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代表方向,旗帜代表形象,旗帜凝聚力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起正确的旗帜,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聚集在这面旗帜下整齐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坚持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二)新时代“走什么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十九大报告明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走什么路”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来的。它的基本要求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有坚持道路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

(三)、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拥有五方面的精神状态

十九大报告明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拥有以下五方面的精神状态:

一要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状态,这就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二要有“四个自信”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报告中所强调的“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三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报告所要求的“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四要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报告中要求的“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五要有“居安思危,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这就是报告所要求的“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四)、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九大报告明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的问题。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五)、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牢记使命,按照目标,建设伟大思想工程。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这要求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时候需要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紧密结合各级各部门实际,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上下功夫;在推动当前各项工作上下功夫;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难题上下功夫。

总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最重要的是落实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上。紧密联系实际,把握时代要求,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照自身的工作,明确新的目标任务,看看哪些工作还需要改进和加强,有针对性地完善思路和举措。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任务上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篇2: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宪法实施工作非常重视,把宪法实施的重要意义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对如何加强宪法实施工作作出了明确具体的部署。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号召全党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宪法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强化理论素养、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坚决维护宪法权威。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二中全会强调;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社会各项活动要以宪法为依据,一切治理活动都在宪法框架内进行,没有任何超越宪法的特权。同时,一切公民权利都依宪法来保护,一切违宪现象和行为都应接受审查和追究,这为新时代宪法实施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下,要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厘清职责定位,更好地对接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把握宪法精神,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树标杆、作表率,推动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宪法法律的浓厚氛围。

篇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学习,十八大,精神

在我国改革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圆满胜利在北京召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奋发、满怀自豪,让世界为之瞩目。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全国上下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各单位各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认真学习贯彻中。通过认真学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上的讲话,使我充分的认识和领悟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 我们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具体来说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这次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应该说这反映了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学习,明确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发展规律、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要大力推进素质工程,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三要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体职工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五要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形成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党组织要及时掌握学习情况,切实加强领导,总结推广经验,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实现小康社会,认真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关系到全党和全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正确认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和谐建设,都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3)解放思想,结合实际,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内涵。

篇4: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会议首先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从各个方面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城市发展的成绩、问题以及经验,提出今后的方向和创新的任务。第二,梳理现阶段、今后时期城市经济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经济重大问题和下一个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第三,建立新时期城市经济理论体系和推进城市经济学科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的成绩、问题,今后的方向和创新的任务

周道炯: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历程,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城市面临的问题。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1980年代末,随着乡镇企业的起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乡村工业化模式以及“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过程。与此相适应,我国在该时期采取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小城市人口占全國城市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大城市人口比重逐年下降。进入19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资金积累、居民收入都步入快速成长的轨道,1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在城市扩张和内部空间重组的双重作用下,郊区化现象日益明显,也造成了城市无序蔓延、耕地流失等问题,加剧了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2000年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这一共同的动力机制下,我国城市发展呈现出一些普遍症状:城市形态演化剧烈,空间聚集与扩散并存,水平扩展与垂直扩展并存;城市建设失控,生态压力巨大,水资源严重短缺,三分之二以上城市缺水,三分之一城市严重缺水,城市环境品质下降;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以较低的资源和能源效率、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取得的;许多城市在大规模旧城改造中,历史风貌和传统肌理遭到破坏;城市识别感不强,城市形象“千城一面”;城乡和区域收入的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因此,对城市经济理论研究必然提出新的任务和挑战,进入一个新的理论创新和发展时期。我们有必要对30年城市的发展和理论的前进进行认真的回顾,做出科学的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接受新的挑战,完成新的任务。

王茂林:

在探讨城市理论创新问题的时候,我想专门讲一个问题,我们政府工作怎样创新?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真正使我们的政府成为一个服务型,成为一个承担公共政策的政府。

第一个问题,首先是对政府的定位,到底这个政府是干什么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就是一个生产型的政府,或者说生产经营型政府。政府的80-90%的精力都在直接引导经济。政府去引导经济对我们发展中的国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真正的政府责任没有体现。我认为政府首先是一个公共职能的政府,五个金光灿灿的大字,确定了政府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第二个问题,政府怎么管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建一个背一个包袱。煤气、液化气、自来水、污水厂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交给市场运作。要制定产业政策,包括产业布局这种全面的规划,为了实现你的规划,就是我们的政府,通过产业政策,通过经济杠杆,通过中介机构,逐步地把我们各级政府,特别是发改委这种直接审批的项目,除了涉及到国家安全、国家重大的民生项目以外,一般的项目都可以是备案制。用经济杠杆限制它,这个项目是政府支持的,从税收、贷款各个方面优惠;这个项目是不支持的,不要给贷款,从税收方面进行限制,用经济杠杆来约束。光用行政命令管不行,现在私人资本占有相当比重,人家不听你的,你就用经济杠杆来对付。这样经济是不是就管不好呢?我看不见得,经济杠杆很好。

李京文:

我们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特点。第一,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接近世界水平,城市也比较多。我们现在已经有600多个城市,2万多个建制镇,而且这里面也有一些比较大的,发展比较好的城市。第二个特点是我们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距很大,这些情况跟我们的区域政策也很有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也出现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城市发展在这个阶段很快,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资源和我们环境的承载力,很多城市的资源很紧张,环境污染非常厉害,水资源、土地资源都浪费得很厉害,这是出现的一个很重大的问题。第二,由于城市化过程,我们的城市人口在大城市之间,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很大,也反映出我们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需要,除了不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以外,这些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以后,他们也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一些服务,如居住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虽然表面上城市化水平提高了,但是实际上城市的发展是重数量,轻质量,重表面,轻内涵。表面上是城市,实际上很多城市本身还一半是农村,一半是城乡交错,没有完全发挥城市的作用,没有达到辐射或者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所以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的经济发展问题还是要搞清楚,而且政府的任务不仅仅是经营,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我们老百姓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上面,城市安全、食品安全、健康问题、教育问题等等。城市的经济发展,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问题。我们现在的城市化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多,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逐步地为我们的城市健康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朱铁臻:

我最近到了广东,广州佛山顺德区下面的一个小城镇让我非常受启发,就是它没有像样的生产行业,它没有森林,也没有木材加工厂,但是它是中国最大的家具市场。这里不生产家具,但是却是全国最大的家具市场;它不生产钢铁,它是全国比较大的钢材市场;它没有化工,但是它却有全国比较大的塑料产品市场。

这说明什么问题?就说明当今我们城镇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眼光不能仅仅盯住就是一个产业发展或者就是一个工业发展,而必须重视到我们整个三次产业的有机协调。尤其是现在我们的现代服务产业,怎么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么一个小镇,十万人,一年能够给国家创造的税收是多少?是13个亿。所以可以看出来我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我们未来经济中,它占的地位,它起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我们要根据十七大的精神,要有一些新的思路,有一些新的思考。最近我承担了一个小课题,是研究当今世界现代化发展国家有什么特色的问题?

未来的城市发展,非物资产品的生产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少,服务型的产品生产比例会越来越大。城市的发展不能总盯着搞工业、搞生产,这是我们十七大报告里面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城市的发展要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一个比较突出的地位,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我们知识经济到来的情况下,要重视我们的知识、智慧、创意,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杨重光:

从城市经济来讲,目前城市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比如说城市土地经济问题,城市房地产发展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投融资的问题,城市交通的问题,城市金融的问题,城市生态建设的问题,城市区域规划等等问题。作为现代的市场经济和现代的城市经济,确实要非常强调城市金融,因为城市金融或资本对城市经济的方方面面的控制力是越来越强。现在发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开发商大量囤积土地,使住房的价格急剧升高,与我们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金融的调控水平非常有关系。所以今后城市的领导不能把握金融,驾驭金融,那么这个城市经济就很难得到健康正常的发展。所以对于金融的研究非常重要,我们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有金融的专家,我想应该在这方面显示出自身的一个特色,能够把金融问题研究得更好一些,也是为城市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倪鹏飞:

过去城市化的发展很有经验,但是根据研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总的来说不是很成功的。有一个数字,我们去年研究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非常吃惊的现象,现在全球城市化人口当中有1/3是处于贫困的状态,在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比例更大。在这种情况之下,从全球的角度说城市化成功,在发达国家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发展中国家目前不能说是成功的。中国过去的城市化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并且我们研究发现和全球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差不多。一个是城市里出现了大量的无业贫民,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许多国家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脱节,也就是说城市发展并不是通过产业带动来实现,大量城市的人口没有就业。

另外,从聚集的情况来看,我们说的载体和聚集的关系来看,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量的城市土地资源存在着浪费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新的道路。

钮德明:

从80年代搞大规划,这几年又搞区域规划,我深深感觉到京津冀这块地方后劲很大。从自然资源来说,这个地区有平原、山地、海洋、草原;從经济形态来说,有游牧经济、农耕经济、工业经济,还有后工业经济;从空间来说,长三角、珠三角发展余地空间狭小,环渤海天津、北京地区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利用;从人力资本来说,北京,天津、河北非常有优势。所以说总体优势,从长远来看,京津冀地区不要觉得一直落后在后面。我感觉主要障碍还是体制,并且有很多中央单位都集中在这里,这样一个交织的情况下,要把体制问题随着改革深入解决,自然它的后劲就发挥了。

梁本凡:

当前新型城市化道路要解决问题。一个是城内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已经进城的农民工怎么进行他们身份的转变、待遇转变、素质转变。第二个,城市化是跟产业结合的,城市的产业要实现升级转型。京津冀这个地方,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高度分离,北京已经达到了后工业化时代,河北工业化指数还是40%多,而且在北京和京津冀周围存在很大的贫困带,所以产业化的二元结构不是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结构,是产业化的二元结构,要实现无缝对接和协调发展。第三个,现在城市的发展存在着特大城市很富有,中小城市很困难,所以我觉得城市的公共财政支出理论创新应该提出来。公共财政用之于民,以民为本,以民为先,城市的财政支出理论应该有一个统筹协调的问题。

陈世嘉:

上海要加快“四个率先”、“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就是说,我们想把城市经济先进的东西推广给全国各省市、各部门领导决策,为全国服务。在改革开放中,上海这方面做的是很突出的。历史已经证明改革开放推进的深度越深,上海这个城市的张力越大。现在上海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机遇,新的发展必须以服务全国为平台,更多地思考上海如何进一步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在进行综合开发改革试点那一天就开始克服全能型政府的弊端,打造公共服务体系。

今后时期城市经济关注的重大问题和重点研究课题

杨重光:

现在很多同志都提到了我们要走新型城市化的道路,我想这个提法是很科学的,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我们由工业化提出新型工业化,因为城市化是工业化推动的,既然是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动力,同样要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推动的也是一个新型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已经提出来了,有一些机构也都在做研究,但是我想仅仅是一个研究的起点。新型城市化和我们传统城市化究竟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不同?新在哪里?是值得很好思考的。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几个关系需要加以考虑:

第一,我们的城市化是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还是市场主导型的?

第二,我们的城市化是产业促进的还是规划带动的?按照城市的发展规律来讲,经济发展了,产业发展了,城市就发展了。但是我们很多城市可能都是自上而下,先抓规划,规划多少就是多少,有的土地规划出来了,但是没有切实地来进行建设,使土地浪费。

第三,是一元化的城市化,还是多元化的城市化。有的人提出来城市化就是农民进城,特别是大城市,除了这个好像就没有城市化的道路可走了?我们的城市化是一元化的城市化还是多元化的城市化?我想是多元化的城市化,既可以是大城市也可以是小城镇,这样的例子很多,江苏的华西村、广东的一些农村,现在成为地地道道的城市,只是体制上还有一些区别。

第四,是产业带动型的还是社会协调型?从形态上城市是一个孤岛,还是城市与区域共进的?

第五,是集中型的城市化还是分散型的城市化?我想我们既要搞集中型的城市化,也要搞分散型的城市化,太大了该分散就分散。在城市化当中,要考虑城市化的时代特点,要考虑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要考虑城市化的国情和具体的情况,所以城市化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要走出一个新型城市化的道路,这个道路走起来也是很艰难的,这和我们原来的城市化是有一些差别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小小的拐点。

张锋:

现在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来看,应该说还是非常突出的,尽管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跟城市化的进程很快,应该说成绩还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的。就拿我们苏南来讲,基本上是全面实现小康了,但是太湖蓝藻的事件已经颠覆了这个概念,这是我们很有必要地来研究这些,这个课题也很大,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些工作。

一个是对江苏走过的城市化道路进行认真的梳理,对于江苏要走的城市化道路要深入地研究探讨。我们江苏在发展小城镇上有很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光是大中小并不是找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对于我们沿海地区来讲,我们国家的区域太大了,不应该是只有一个统一模式,应该有各种特色模式。从我们江苏的情况来看,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走原来自下而上的,而是要走协调大中小发展,多元化协调发展的节约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像江苏土地资源短缺得很,应该走一个节约化的城市发展道路,把生态的发展,生态的建设,有机地和城市化发展结合起来。

倪鹏飞: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这里面有几个方面应该强调,一个是要集中聚集,或者是说要紧凑型城市。因为中国的人口条件因素决定的,必须走集中聚集这条道路。第二个,必须通过产业来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和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但是必须先有产业发展,才有城市发展。现在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就把城市建设搞得非常好,城市建设它能控制,许多地方的产业并没有发展起来,都是搞房地产,通过这些把所谓的GDP上来了。再一个,我们的农民工的问题,就是迁而不转。总的来说,城镇化从农民变成市民了,无论是就业还是社保,都要有一个转换,包括文化方面的转换。再一个就是城乡双赢,中央也强调得非常多,各地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一定要探索走出一条城乡双赢,而不是城乡双输的道路,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依靠市场,一个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李树琮:

如何研究探讨行政区划改革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问题,我觉得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所指的区域经济,应该是经济区域的区域经济,这才是真正的区域经济,但是根据我们国家的现实来看,我们所研究的区域经济,实际上只是城镇区域的区域经济,市场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应该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

陈光庭:

城乡一体化是什么概念?是城乡一样化了吗?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大家都说现在我们进入了高速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实际上我们的城市化有很多虚假的东西,我们虚假的城市化东西不少。城乡一体化,实际上是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郊区,城市发展中把二元体制解决了。过去有人反对提出“离土不离乡”,让农民到城市中生活,那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农民也没有在城市过多消费。所以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这个特色并不是把农村并到城市里去。

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要不要有民族的文化?实际上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几乎都是那种走西化的道路,我们在建设新农村也好,建设城市也好,如何表现民族文化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我觉得城市特色的危机没有解决,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是不是城市现代化就只有高楼才能表现?我们中国的城市特色到底是什么?中国的民族文化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表现出来?十七大报告中对文化问题提了很多,号召我们要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所以我觉得如何在城市建设中来提高发扬民族文化,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王圣学: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发展,我感觉城市经济理论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还是以大城市为中心,或者以城市为中心,怎样处理好城市经济和区域发展的关系。其中一个就是大都市圈的概念,城市群的概念,现在比较有共识的就是沿海三大城市群。现在各地都提出很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包括河南提出的中原城市群,西安大都市圈等等。目前各个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很大,像中部郑州提出郑汴一体化的问题。由于西部大开发,陕西这边最近也在搞一个城市群的问题,搞一些讨论和调研。如何继续发挥大城市的中心作用,处理好城市和区域的城市经济关系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的一个重点。

建立新时期城市经济理论体系和推进城市经济学科建设

张巨功:

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作了全面系统阐述,这是对我们党29年来理论创新成果的总结和升华。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表述显示出,未来在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的思想理论成果,都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学会推进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与创新也必将坚持这个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首次提出“人均GDP翻两番”,这深刻反映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新目标充分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表明我们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有了深化和拓展,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顺应民意。过去我们一直把民生问题作为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来写,在十七大报告中单独列出来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民生正成为我们党的工作重点。所以可以说,今后城市经济改革实践和创新应该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

杨重光:

从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理论体系上来讲,要解决城市发展的理论问题。城市发展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城市究竟怎么发展?依靠什么来发展?它的模式是什么?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根据30年的经验,我们现有的城市发展,从理论上来讲,有几个方面:跃进式的发展、外力促进理论、内生自然增长理论、科技创新理论、区域带动发展理论、项目带动发展理论、产业集群聚集理论、地方新农村建设推动理论、模仿效法型理论。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根据中国的特色,自主创新发展,这种发展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国内国际的环境,也要根据地区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发展。所以城市经济理论本身就是一门学科,根据过去30年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推进今后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在发展当中创造、促进城市经济学科的建设。其他还有一些理论,比如说城市产业理论,城市就业理论,城市财政分配理论,城市现代化建设理论、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城市市场体系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我们从学会建设和体系建设方面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目前研究的还很不够,今后的研究任务还是非常重的。特别是搞学术建设的老师,今后给学生们讲城市经济建设,旧的版本可以参考,但是要有新的版本,要适合我们的时代特色以及适合我们中国国情的中国城市经济学,所以我们的老师在这方面应该更下工夫来探讨这些问题。

李树琮:

我们这个学科发展应该谋求与区域经济研究相结合的路子。因为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是姊妹学科,谁离不开谁,研究区域必定研究城市,因为城市是区域中心,研究城市必定研究区域。而根据现在的实际来看,很多的城市就是区域,有城市,有地级市,有县级市,有诸多小城镇。有很多区域经济研究的问题,在城市经济的理论研究中都有体现。比如大都市圈,京津冀或者环渤海,大都市圈实际上是城市经济的研究范畴,也是区域经济研究的范畴。但是不是所有的城市问题都是属于大都市圈,不是那样的情况。

龙永枢在座谈会总结发言中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处在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和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任务,做了精辟的论述,深刻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历代核心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这个报告,是我们学会研究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向。我们要把报告的基本精神和内容,结合中国城市经济实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次“城市经济理论创新和体系建设座谈会”就是要我们进一步担负起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的任务,梳理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组织好研究队伍,分别拿出研究成果。

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并提出了切实的战略性要求。每个城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市发展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城市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质的飞跃。城市建设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结合本市实际,为实现小康建设目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继续努力。

总的说来,十七大精神指导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以概括成为几点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设,只有好,才有快。第二个转变,是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变。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挥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仅有30%,而发达国家达到70%。同时我国的科技依赖程度超过50%, 而发达国家不过5%。从50%到5%的转变对我们经济发展来说,任重道远。第三个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七大中具体提出要求三个转变:一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三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例如,我们外贸依存度达到60%左右,而美国和日本仅仅18%,和20%。据有关测算,我国在以单位GDP产出能耗作为表征的能源利用效率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之大。若以日本为1,则意大利为1.33,法国 为1.5,德国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我国高达11.5。这三个转变的文章,也是我们要努力研究的。第四个转变,是从单纯生产型城市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我国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切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循环经济、节能节减排是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终选择。第五个转变,是经济发展评价标准从实现GDP总量提高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转变。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目标的根本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最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扭转收入分配向两极分化的趋势。第六个转变,是建立一个向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解决经济高速发展中的消费价格上涨和资产价格和高位攀升,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

篇5: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总结

对标新时代 把握新要求 谋求新作为

2018年9月XX日至XX日,我参加了省公司组织的第二期“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班”,通过五天培训,使我对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将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对供电公司在新时代应有怎样的新作为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下面就本期学习谈谈认识体会:

一、总体感受

总的感觉,这次集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站位点高、落脚点实,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重温了入党诗词,研读了《矛盾论》和《实践论》等经典著作,观看了《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等专题纪录片,对加强国有企业从严治党、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创新开展党建工作进行了探索研究。

短短五天培训,时间紧促、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实用性强,既有理论解读,又有辅导授课;既有班级活动,又有专题研讨。专家们的讲授醍醐灌顶、如沐春风,带着思考、带着问题虔诚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洗礼,在汲取这些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同时,作为一名党总支书记,必须把这些具有指导性的理论转化为谋划好工作的措施,为XX事业贡献力量。

二、集训收获

一是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于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回顾过去五年经济社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地变化,这五年间,人民群众所享受的每一项实惠都有电力的影子。在党中央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锋号”的决胜阶段,我们不应缺位,更不能缺位,融入新时代,对标新目标,展示新作为。

二是新矛盾提出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当前国情的清醒认识,也是对我们下达的全新任务;作为供电公司,我们一定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新精神、新部署、新要求上来。

三是新使命更需新担当。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工作没有好不好搞之分,只有不忘初心、忠诚履职;工作没有重不重要之分,只有统筹兼顾、齐头并进。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电力改革相结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勇于开拓,锐意进取。

三、下步打算

一是当好“举旗人”。首先,高举落实“十九大”这面旗。采取集体学习、专题培训、报告宣讲等形式,学习贯彻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组织理论大讲堂、“心得体会”大家评、知识要点“小竞赛”,深入推进贯彻落实。其次,高举“旗帜领航 三年登高”这面旗。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细化完善落实计划,推进“旗帜领航 三年登高”进基层、进班组、进站所,末端见效、落地生根。最后,高举党建窗口这面旗。充分发挥党建“窗口”作用,巩固“文明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成果,大力开展“创新党建我有责”活动,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二是当好“掌舵人”。抓好班子建设,学习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党总支对支部、支部对党小组的指导帮带作用,细化完善各级组织的职责分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班子成员分别围绕“不忘初 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每月轮流上党课;积极创新学习方式,建立研讨式学习模式,重视学前调研,提高发言质量,增强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当好“领头人”。系统总结近年来党建特点规律,积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拓展应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搞好在线学习、研讨交流,拓宽教育渠道、弘扬正能量,增强教育广泛性、鲜活性和吸引力。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实践活动的制度化和常态化,通过创新党建载体,促进党建质量提升,切实当好公司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头人”。

四是当好“代言人”。当好“代言人”,就是当好党的形象代言人。狠抓反腐倡廉,开展好“以案明纪、守住底线”警示教育活动,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及时处理,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形成严管严治的新态势;大力开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系列活动,切实解决干部员工作风顽疾,坚决纠正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责任心不够、工作不严不实等现象。

篇6: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批准的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对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更好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大会和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双重责任,既要带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掌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又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各级党组织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热潮,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更加坚定地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定地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二、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力求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前提是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八个明确”的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充分认识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伟大工程的决定性作用,紧密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推进伟大工程;深刻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准确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安排;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深刻领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八个方面重点任务;深刻领会党章的新规定新要求,切实把党章要求贯彻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全面准确,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突出重点,把着力点放在中央《决定》提出的“六个聚焦”上;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把组织部门的职能职责摆进去,学思结合、学用贯通。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组织部长要带头学习、带头思考,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全员学习培训,推动组织系统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上走在前、作表率。中央组织部将举办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

三、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要求,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党的十九大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出全面部署,赋予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任务新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八个方面重点任务,立足组织工作职能职责,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力戒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以新气象新作为和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一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贯穿体现到干部、人才和基层党建等各项工作中。牢固树立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观点,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换届后新班子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以“关键少数”为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坚决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全党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学习新党章,推动全党形成自觉学习党章、模范贯彻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坚决维护党章的良好局面。

三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突出政治标准,把政治过硬作为“高素质”的第一位要求,深入考察了解干部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表现,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坚持知事识人、依事择人,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注重培养选拔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帮助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四要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大作风教育、纪律教育力度,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继续用好谈心谈话和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完善干部监督制度体系,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促使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自觉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进一步加强选人用人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深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不断完善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分领域、分类别施策,分层次、分责任落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建好建强基层支部,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推动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六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突出抓好体制机制改革,抓好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抓好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抓好统筹协调、部门协作、上下联动,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加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力度。

四、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落实到做好当前工作上。当前,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培训。抓紧制定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计划,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培训。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纳入党校、干部学院、行政学院的必修课,采取举办培训班、学习班等方式,集中一段时间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等党员教育系列平台,广泛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按照党中央部署,中央组织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筹备举办新进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组织开展省部级干部集中轮训,并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工作作出安排。各级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要结合实际,灵活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更多正能量。

二是集中力量做好全国和省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有关工作。依照宪法和政协章程的规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将于明年3月换届。明年初,省区市人大、政府、政协也将陆续换届。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要求,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换届有关工作。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照法律和章程办事;突出政治要求,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保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质量,切实防止“带病提名”“带病提拔”;严肃换届纪律,深刻吸取湖南衡阳、四川南充和辽宁等地相关案件的教训,严密防范和严厉查处拉票贿选、破坏选举等行为,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及时掌握和妥善处理换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

上一篇:VB常见问题总结下一篇:两项补贴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