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应用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2024-06-23

分数除法应用题练习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分数除法应用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练习十第6~1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比较,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列方程解的应用题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⑵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⑶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重难点:沟通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曾此前,不同形式的训练,小组合作探究,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学法:独立练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⑴小黑板出示,说出下列各题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2① 一袋面粉用去了。

31② 歌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少。

37③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是国画,101⑵根据方程X+X=60自编实际问题。

5讨论交流,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22⑶黑板出示:学校举行美术展览,X副作品中有,是水彩画。

59① 国画有72副,求作品总数的方程是 ② 水彩画是40副,求作品总数的方程是 国画和水彩画共有112副,球作品总数的方程是 国画比水彩画多32副,求作品总数的方程是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 指导练习

⑴投影出示第(1)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4① 弄清单位“1”,画出线段图。②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算式。③ 比较归纳。⑵出示第(2)题。① 独立审题画线段图,列出方程或算式,② 交流订正。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归纳。⑶出示(3)(4)小题。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5① 独立画线段图,然后解答1反馈。② 说说每题有几种解法?他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③ 以上各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三.反馈应用

⑴完成教材41页练习十第6题。组织读题,找出单位“1”,然后独立解答。

⑵完成教材41页练习十第9题.组织分析讨论,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和什么。

⑶完成教材41页练习十思考题,独立观察,寻找规律,在交流。三. 课堂作业

教材42页练习十第11 12.13题。

课后反思:

③ ④

篇2:分数除法应用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练习八第4、6、8、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⑵能熟练的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演练结合的过程,体验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自主学习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突破方法:演练结合,及时反馈

难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提供案例,引导分析,发现归纳的方法解决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质疑问题,演练结合。

学法:分析发现,归纳运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练习卡。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⑴口算.(师出示卡片,生口算)

332132÷3 ×2 + ÷ 57554313111÷3 3÷ ÷ 6× 25323⑵把下面各题补充完整。

334÷3=()×()3÷=()×()1 ÷=557()×()6÷=()×()

3=()×()823355÷=()×()÷

71414⑶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对。

53282014155÷10

21÷

×

÷

÷ 67392715193835+ 46

二、指导练习。

⑴完成教材练习八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⑵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观察所作习题,发现了什么?那几题商大于被除数,那几题商小于被除数?说说理由。⑶完成教材练习八第9题。

提问:1分钟等于多少秒?半秒等于多少秒?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⑴算算比一比。

1234412÷25 8× ÷8 10× 3×5 35555+5 34÷2 4÷13 ⑵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整数。

()11÷3=733()5×3()59÷()4=()27 ⑶完成练习八第8题。

独立做题,集体订正。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提高

四、课堂小结

篇3: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

一、联系整数应用题进行教学

分数应用题与整数应用题之间的共性体现在它们都可根据相同的数量关系来解题。而学生对整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熟悉,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帮助学生找出数量关系, 通过数量关系来解题。

如:“一辆汽车每分钟行4/5千米, 20分钟行多少千米?”

让学生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很熟悉整数应用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 从这点上说, 它和整数应用题是一致的。

二、理清分数乘除法三类应用题的关系

这三类基本应用题是: (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其解题依据是相通的。

如:100米的3/4是多少?可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来解, 列式为, 可以转化为第二类应用题:75米是100米的几分之几?解法为。还可转化为第三类应用题:已知一条路的3/4是75米, 这条路长多少米?解法为=。由上可见:若把100米设为A, 75米设为B, 3/4设为C, 根据原题意可以得出A×C=B, 再根据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又可得出: (1) C=B÷A。 (2) A=B÷C, 从而把原题转化为后两道题。

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这三类应用题的相通点, 帮学生理解题意, 并进行这三类应用题的对比练习, 学生深刻地了解了这三类应用题的联系之后, 教师再逐步加大练习难度。也可让学生自己编应用题并解答, 教师再从中渗透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 让学生真正达到“自悟”。

三、帮助学生找准单位“1”的量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 而单位“1”的量常存在于关键句中, 如何找出单位“1”的量呢:

1. 倍数与单位“1”结合理解。

(1) 鸡有50只, 鸭是鸡的5倍, 鸭有几只? (2) 鸡有50只, 鸭是鸡的1/5, 鸭有几只?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 其实找出一倍数与找出单位“1”的量的方法是相同的, 也就是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即:一倍数×倍数=几倍数与单位“1”的量×相对应的分率=比较量, 这里的一倍数就是分数乘除法中单位“1”的量, 倍数就是分数乘除法中相对应的分率, 几倍数就是分数乘除法中的比较量,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只要仿照以前找准一倍数的方法来找单位“1”的量就不难解决了。

2. 找准关键句, 理清解题思路。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 都有关键句。在这些关键句中常出现分数, 根据分数的概念, 找出分数中分母是把“什么”平均几份的, 而这里的“什么”即为单位“1”的量。如“一堆货物的1/4”一句中, 引导学生说出“1/4”这个分数中分母“4”是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通过思考, 学生看出是把一堆货物平均分成4份, 那么“一堆货物”即为单位“1”的量;再如:“一年级人数是二年级人数的2/3”一句中, 抓住“是”这个字, 可以告诉学生“是”在这里和“等于”的意思是一样的, 这样学生就容易看出这里是把二年级平均分成3份, 那么“二年级”就是单位“1”的量。

一些题目的关键句叙述不完整, 如:五 (2) 班有45人, 女生占2/9, 女生多少人?关键句“女生占2/9”中只有一个量“女生”, 而另一个量省略了, 可引导学生联系前后句学着扩句子:“五 (2) 班有45人,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9, 女生多少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9”, 即全班人数为标准量就是单位“1”的量。又如:“一种商品降价2/7”, 叙述更简单,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句意, 让学生明确本句意为“现价比原价降低27”, 即原价为标准量。

四、用反推法帮助学生找出数量关系

反推法是从所求问题出发, 找出获得解决所求问题的充分条件的方法。利用反推法, 可以逐层找出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 这些未知的充分条件必然与题中已知条件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找出这些数量关系之后, 就能求出充分条件, 最终解决所求问题, 利用反推法解决, 环环紧扣, 思路清晰,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如:我校有女生150人, 正好占男生的5/9, 全校有多少人?

在解决此题时, 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要求“全校人数”, 我们必须先知道什么?题中男女生人数都是已知条件吗?只给出了女生人数, 那么男生人数如何去求呢?男生人数又和什么量之间有关系呢?这样可得出关系式:。据此求出男生人数, 再根据全校人数等于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求出全校人数。解题过程包含了两个关系式: (1) 全校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2) 。

五、通过画线段图找出具体量的“对应分率”

新课标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直观: (1) 充分地发挥图形带来的好处; (2) 让孩子养成画图的好习惯; (3) 重视变换, 让图形动起来, 把握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4) 在学生脑中留住这些图形。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 更为重要。一旦用图形把一个问题描述清楚, 就有可能使这个问题变得直观、简单, 从而帮助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可帮助表述、记忆一些结果。画好线段图会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的一些具体量整合在一起, 使其对应的分率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如:“男生是女生的2/3, 男生比女生少10人, 男生有多少人?”可先确定单位“1”的量, 画出表示女生的线段, 题中提出男生比女生少2/3, 所以应把表示女生的线段平均分成3份, 而男生的线段图应画成相等的2份, 男生比女生少的10人, 即为具体量, 那这个具体量如何在图中表示呢?画出以下线段图。

学生通过作图、观察, 得出:10人占了女生的1/3, 也就是说已知女生的1/3是10人, 求男生多少就用已知数量除以所对应的分率。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又如:一本书第一天看了1/4, 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1/4还多4页, 第三天看了40页, 正好看完, 这本书共多少页?

初看这道题较复杂, 如何着手呢?可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把这本书平均分成4份, 标出第一、二、三天看的页数, 如下图:

再引导看图, 同学不难发现 (4+40) 页所对应的分率应为, 即2/4, 也就是44页占这本书的2/4, 这样原本较复杂的应用题由于画出了线段图, 就轻松地解决了。

此外, 还可以采用比的知识解决分数应用题、利用学习单位“1”的量来解决比例尺的应用题……

总之, 教师应把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放在首位, 通过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和过程, 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形成“我要学”的习惯。这样, 教学才有成效。

摘要:讲清数理, 寻求更直观的教学设计, 辅以适当的解题技巧。

篇4: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体会

一、教学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以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为基础的。为此,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以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为知识的生長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寻求解题方法。总结出用七步来解答此类应用题。一是读题,理解题意。在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勾画关键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二是找单位“1”的量。找单位“1”的量,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是从分率入手,分率前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果是总数与部分的关系,总数就是单位“1”的量,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字后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有的应用题则把单位“1”的量省略或隐藏了,这个就要看这个分率是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的量。如商店卖一种服装,价格降了。我问学生降价了谁的,学生说降了服装原价的,显然“服装原价”是单位“1”的量。当然要分清分率与与具体数量分数的关系,分数后面有单位,就是具体的量,分数后面无单位,就是分率。三是画线段图。这是学生掌握解此类应用题的一个技巧。首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的量,根据分率把线段等分成几等份,其次在线段中标出分率和已知量,同时标出所求的问题即可。四是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关键句找出数量关系或者等量关系。五是列算式或方程。借助线短图,如单位“1”的量已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就用乘法,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即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如单位“1”的量未知(求单位“1”的量),根据上述关系式就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或者用方程解即可。设单位“1”的量为x,方程x×分率=分率对应量。六是计算或解方程。七是检验并写答语。在这七步中,找单位“1”的量是关键,分析数量关系是重点,因此应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达到掌握的目的。

二、教学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三种形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在此基础上,学习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利用转化思想,就把复杂的类型转化成简单的类型了。只要把应用题中“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或少)几分之几”,转化成这个量对应分率就是1+(或–)几分之几,如甲比乙多,甲对应的分率为1+=;乙比丙少,乙对应的分率为1-=,这样转化后就变成简单的类型了,而简单的类型学生已经会解答了,学生学得轻松,效果好。

三、教学中要设计系统的练习

篇5:分数除法应用题基础练习

1、一段路长500米,已经修了

3、一段路,第一天修了

4、有杨树400棵,松树是杨树的

5、王师傅一个月的工作量是350件,徒弟的工作量是他的

6、光明小学美术组有30人,美术组比航模组多

7、果园里苹果树360棵,比梨树多

8、工厂10月份计划烧煤120吨,比计划节约了

9、修一条全长

10、甲乙两人同时绕周长15千米的公园练习跑步,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出发,行19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先画线段图再作答)

84×(21,还剩多少米没修?

2、一段路,第一天修了,正好是300米,这段路长多少米? 531,还剩900米没修,这段路长多少米? 321,松树又是柏树的,有多少棵柏树? 535,王师傅和徒弟一个月共做多少件? 71,航模小组有多少人?(画线段图表示:仔细分析把谁看成单位1)411,梨树有多少棵?

7、果园里有苹果树360棵,梨树比苹果树多,梨树有多少? 441,计划烧多少吨? 91211千米长的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两天一共修路多少千米? 5435小时两人在途中相遇。甲每小时123***111-)+(+)×

÷+×8 X-X= 8X+=

篇6: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练习冀教版

班级:姓名:成绩:

1、一根绳子长60米,用去它的30%,用去了多少米?

2、一根绳子长60米,用去了它的30%,还剩多少米

3、一根绳子用去它的40%后,还剩36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4、一根绳子长60米,第一次用了20%,第二次用了30%,共用了多少米?

5、一根绳子用去了30米,正好是这根绳子的50%,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6、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了48米,比第二次多用20%,第二次用去多少米?

7、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48米,比第二次少用20%,第二次用去多少米?

8、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40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多20%,第二次用去多少米?

9、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40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少20%,第二次用去多少米?

10、舞蹈小组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多25%,女生有多少人?

11、舞蹈小组有男生20人,比女生少60%,女生有多少人?

12、舞蹈小组有男生20人,是女生人数的40%,女生有多少人?

13、某旅游景点原来门票定价120元,十一黄金周期间上浮20%,现在每张门票售价多少元?

14、一块长50米,宽40米的长方形土地,计划将这块地的75%种上玉米,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5、一块长50米,宽40米的长方形土地,计划将这块地的75%种上玉米,其余的种大豆,种大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6、某村今年植树480棵,比去年多20%,去年植树多少棵?

17、某工厂计划8月份生产800个零件,实际超出了计划的40%,8月份实际生产零件多少个?

18、某商店雨伞按原价的80%销售,老师买一把伞花了20元,这把伞原价多少元?

19、一种品牌电脑原价3000元,某商店进行促销活动,先降价10%,一个月后,又降价10%,这种品牌电脑现价多少元?

篇7:分数除法应用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1)六年级一班有21人订阅了《小学生数学报》,占全班人数的12,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

×12=()

(2)校合唱队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4,校合唱队男生比女生少25人,校合唱队女生有多少人?

()×14=()

2、玩具厂去年出口创汇850万美元,相当于前年创汇的`54,前年创汇多少万美元?

3、阳阳的体重比付款航重5千克,佳航的体重比阳阳轻17,阳阳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4、一筐苹果,吃了一些后,还剩下23,正好是10千克,这筐苹果原来重多少千克?

5、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美国代表团获得了36枚金牌,相当于中国代表团的1217,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6、一块长方形地,宽是60米,相当于长的23,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1)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其中白菜有50千克。黄瓜是白菜的,黄瓜有多少千克?

篇8: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点滴体会

一、如何找准单位“1”的量

在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 关键是要找准单位“1”的量。这部分知识,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告诉学生把谁分了, 谁就是单位“1”, 而没有告诉学生, 为什么是这样。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 也就不知道理论依据, 所以导致一部分学生 (中等学生) 难于掌握。

对于这部分的内容, 我是这样教的:首先, 从基本概念“分数的意义”入手, 结合分数在语句的含义, 让学生理解谁是单位“1”的理论依据。这样有理有据, 学生比较信服, 掌握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比如,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3”这句话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我先提问:“1/3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答:“1/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 取这样的一份, 即1/3。”我问:“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3, 这里的1/3, 又表示什么意思?1/3是谁的13?”学生答:“女生人数的1/3, 其含义是把女生人数平均分成三份, 男生人数占其中的一份。”通过1/3与1/3在句子中的含义比较, 学生就不难看出, 女生人数就是单位“1”的量。

再如, 针对“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2/3”, 我先问:“2/3表示什么?”学生答:“2/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 取其中的二份, 即2/3。”我问:“题目中的2/3是谁的2/3?”学生答:“男工人数的2/3, 其含义是把男工人数平均分成三份, 女工人数占其中的两份。”由2/3与2/3的语句中的含义比较, 可以看出, 男工人数是单位“1”的量。用同样的方法, 学生就会很容易得出以下几个题目的单位“1”的量。

(1) 甲数的3/4是乙数。

(2) 合唱队人数的3/5正好等于舞蹈队人数。

(3) 今年产量是去年的产量的4/5。

在分析的同时, 教师在这几个例子中的单位“1”的量下面用彩笔分别画上横线, 其板书如下:

(1) 甲数的3/4是乙数。

(2) 合唱队人数的3/5正好等于舞蹈队人数。

(3) 今年产量是去年的4/5。

然后让学生观察, 提问:单位“1”的量所处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同时教师手示每题中单位“1”的量。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强, 通过找规律, 学生便能很快找出单位“1”的量所处位置 (在分率的前面) 。正因学生懂得了单位“1”的来历, 又自己总结出单位“1”所处的位置, 所以寻找起来比较准确。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对单位“1”的寻找正确率可达100%。

二、如何正确写出数量关系式

如何正确写出数量关系式, 这是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的关键所在, 所以正确写出数量关系式, 是保障列式正确的关键一步, 非常重要。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可分为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和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两类。

1. 对于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 上课前教师可设计这样一组复习题:

(1)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4; (2) 第一组学生数是第二组的1/3; (3) 五班人数是六班的2/5; (4) 现在成本是原来的4/5。然后, 教师应注意从基本概念“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 提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什么方法?” (用乘法。) “女生人数的3/4是男生人数, 怎样列式?”学生就不难写出:女生人数×3/4=男生人数。教师应让学生根据分数乘法意义, 引导他们写出以下小题的数量关系式:

(1)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女生人数×3/4=男生人数;

(2) 第一组学生数是第二组的1/3→第二组人数×1/3=第一组学生人数;

(3) 五班人数是六班的2/5→六班的人数×2/5=五班人数;

(4) 现在成本是原来的4/5→原来的成本×4/5=现在成本。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中第一列的量是语句中的什么量?等号后面的量是语句的什么量?通过观察学生就能很容易得出写数量关系的规律: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所对应的量。只要掌握了关系式的写法, 对于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列式, 就手到擒来了。即单位“1”的量已知, 直接代入数字列式, 反之, 就可以用方程解答。

2. 关于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

同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一样, 也必须让学生学会写数量关系式。教学这部分知识, 教师可以画线段图, 使学生更直观看出两种量的相等关系。学生只要把关系式写正确, 就会列出正确的算式, 这也是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的关键。

比如, 针对“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5”, 教师提问:“谁是单位‘1’ (女生) , 1/5表示什么?”学生答:“把女生人数看作是单位‘1’, 平均分成五份。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其中的一份, 即画线段图时, 先画出女生人数的五份, 再画出男生人数的六份。”

教师接着提问:“多1/5, 指多谁的1/5?” (女生人数的1/5。) “那么,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之间是怎样的相等关系?” (女生人数+女生×1/5=男生人数。)

再如, “今年产量比去年增产了1/4, 在此谁是单位‘1’?” (去年产量。) “今年比它怎样?” (多。) “1/4表示什么?”教师边提问边画线段图:

教师再提问:“比去年多了谁的1/4?” (去年的1/4。) 所以今年与去年产量的关系是:去年产量+去年产量×1/4=今年产量。用同样的方法, 教师再出示例题:今年用电比去年节约1/3, 九月份烧煤比十月份少1/10,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写出数量关系式。

以上几道例题的板书如下:

(1)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5→女生人数+女生人数×1/5=男生人数。

(2) 今年产量比去年增产了1/4→去年产量+去年产量×1/4=今年产量。

(3) 今年用电比去年节约1/3→去年用电-去年用电×1/3=今年用电量。

(4) 九月份烧煤比十月份少1/10→十月份烧煤量-十月份×1/10=九月份的烧煤量。

根据板书,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所写数量关系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 能得出写数量关系式的规律:单位“1”的量±单位“1”×几分之几=比较量。学生掌握了写数量关系的方法, 对于解答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就可以运用自如。

上一篇:我佩服蚂蚁作文下一篇:一堂难忘的主题班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