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2024-07-17

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精选6篇)

篇1: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内容摘要】:农村中学由于地处农村的特殊原因决定了农村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有限,单兵作战,更是效率低下。这就要求:农村中学的教师在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以提高中学语文学习水平,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标关于语文学习强调学会分享与合作的要求。

【关 键 词】: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教育理念。新课改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第1页――共8页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

而要使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发挥小组优势,合理地、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一点尝试。

第2页――共8页

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起到组织作用。例如:在组建小组时,我发现一些学习能力差,不善言辞的同学往往找不到伙伴,这就需要老师在中做工作,帮助他们找到小组,以使活动顺利进行。在各小组积极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组织,以保证各小组都能将自己的成果最大限度展示。

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起到协调作用。小组学习的协助者指教师在学习中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达到自我监控的学习目标。这是教学中教师有目的的扶,而不是单一的追求结果。

其次,教师对所进行的活动,要建立什么样的小组,应有清楚的认识。

无论是学生确立的,还是教师确立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师都应有全面的、准确的把握,有详细可行的计划,胸中应有本次主题的最理想的小组构建。例如:2007年9月,为了迎接祖国60华诞,我让同学们举办一次“迎国庆”手抄报活动,最理想的学习小组应是:有擅长画的、有擅长写的、有擅长版面设计的、还有字体非常漂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活动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最后,充分了解、把握每个学生知识结构及个性特点,组建最理想的小组。

不同的语文学习活动,需要不同的分组。在分组之前,我们要对参

第3页――共8页

与本次活动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多少学生,男生多少,女生多少,乡下同学多少,街面同学多少,矿上同学多少,哪些性格开朗,哪些性格内向,哪些善于表达,哪些善于组织,每个同学部有什么特长。然后根据不同的活动特点,再进行分组。

在进行“网上读写与交流”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考虑到农村家庭条件有限,多数家庭没有信息来源渠道,有的只是一台电视机,多数家庭没有电脑,更莫说在网上进行读写与交流,即使有些学生接触过,也不会很深刻,而街道和矿上多数家庭有电脑,而且接触较多,有深刻认识。因此,我便让街面上的口齿伶俐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这样既发挥了街面同学的优势,同时,也使农村的学生学到了关于网上读写和交流方面的知识。

反之,我在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时,我就让农村的孩子作为组长,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对野生动物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的优势,以便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使街面的孩子学到知识。

当然,不同活动有不同特点。我们还可以进行其他的分组方法。如举行“赛诗会”活动时,我们可按性别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小组就近组合和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1.小组就近组合 小组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

第4页――共8页

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的活动可以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预习《中国石拱桥》时,让小组成员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有关桥的种类和形状等。教师还可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

第5页――共8页

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拿来较厚的纸共同搭出不同形状的桥,学生从中不仅理解了“拱形”的意思,还比较出了“拱形桥”承受力较大的优点;还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赵州桥的形状,并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的理由,由此,学生理解了“各有”的意思,也为进一步体会石拱桥的优点提供了直观和体验。

又如,教学《沁园春•雪》时,教师运用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来到”袁家沟,并让学生都感觉自己就是当时正在眺望北方雪景的毛泽东,根据诗歌内容想象所望景色,让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再通过组内、组间交流,准确全面地把握词作所传达的丰富感情。再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习小组围绕“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展开讨论和交流。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

第6页――共8页

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2.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教学生如何“培养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指出其优劣,讨论交流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不要写错别字”后,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教学“正确使用字典和词典”后,开展查字、词典比赛,要求学生制作词语卡片等;教学说明文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运用学过的说明文写作知识写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

为了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

第7页――共8页

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改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参考文献】

[1].浙江师大学报:《在激扬文字中重塑人格》社科版(金华),1997,6。[2].周世忠,《以人为本 因道习文》,2003年第10期《中学语文教学》。[3].林荣凑,《随笔功用与写作指导》,2002年7期《中学语文教学》。

[4].洪胜生,《树立教学新理念 把准作文方向盘》,2002年6期《中学语文教学》。[5].倪谷音主编《愉快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第8页――共8页

篇2: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摘 要: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建设

几年来,我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又担任班主任。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繁重,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常感困惑多多,如一座大山压在我的心头。怎么办?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破釜沉舟。语文“备课组”的教师在一起反复讨论、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讨。小组怎么建设?怎么运作?我想结合我们的基本作法,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搞好小组组员搭配,明确组长职责

在小组建设中,学生搭配最为关键。做到五“搭配”:将学生按语文成绩好坏进行搭配,胆大的和胆小的搭配,口才好的和口才差的搭配,板书能力强和板书能力差的相搭配,男生和女生恰当搭配。总之,学习小组搭配尽量做到均衡,以便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

小组搭配好之后,然后选好语文学习组长,让语文学习组长明确职责和任务。组长的任务:(1)收发作业本、练习册、导学案;(2)协助教师批阅练习册、学案中部分训练题;(3)指导本组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补习;(4)记录本小组成员上课发言和课外学习的情况;(5)维持本小组日常学习的纪律;(6)协调小组成员上课展示、质疑等工作。

二、重视组员培训工作,选好小组组长

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6――8人一组,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大,兵教兵,提高了学习效果,小组的作用有两个:(1)方便学生学习讨论;(2)是方便检查作业,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班主任,我在给学生排座的时候就关注了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的高矮;(2)学生的学习情况;(3)学生眼睛健康状况,给学生排的座位要适合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适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使每一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一个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的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长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因此选择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应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展示的学生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要求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总之,让每一个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学生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小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小组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究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经常课堂上看到的场面:(1)小组内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当然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有围绕主题,讨论时候气氛热烈,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小组学习,只有在充分阅读,独立思考地基础上进行,否则,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起不到高效之作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精心指导

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有时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给学生反复灌输“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展示很精彩”.曾一度,小组学习开展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很多学生上课时为了表现自己,给自己的小组多捞一点学分,只抓住一些肤浅问题讨论,表面上看,我们的课是活了,但我们觉得课堂的语文味明显少了很多。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缺乏深度和准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师课前对教材把握不准,教学设计没有做到“两化”,即:教学设计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总之,问题的设计要让基础差的学生有事搞,基础好的吃得饱,难易适度,把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三者兼顾。并且教师对较难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让学生做无头的苍蝇,在课堂上乱飞乱撞。课前如果教师不充分挖掘教材,不把问题预设好,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那结果就是学生对问的分析和理解就是“盲人摸象”.因此,小组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精心指导。

篇3: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 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 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 因而, 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 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 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

为追求步调一致, 教师包得过多, 统得太死, 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性, 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我认为, 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那么如何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学习呢?在我看来:

首先要明确老师的职责:

一、老师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教师不再是维持纪律、施加压力的监工, 而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投入“独立思考→相互探讨→交流看法→实现目标”这一渐进、相关联的合作过程, 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亲身感悟。有了精心组织, 合作学习就会活跃、和谐、有序地进行, 不会出现乱糟糟的现象。

二、教师是小组学习的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 所思所想, 做到点拨深化。优等生在合作中思维敏捷, 操作熟练, 速度快但爱干扰人, 重点是引导他们去帮助其他同学, 使“吃不下”的学生能够分享别人的长处, 从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有所获, 增强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 达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目的。同时, 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评价他人, 当学生只会挑别人的毛病时, 应及时鼓励说“要多学习别人会读书、爱发言的优点, 不要光挑别人的毛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关注学生的互动评价过程。

三、教师是小组学习的决策参与者

在新课程环境下, 教师有了课程开发的权力, 有了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 同时也有了决策的责任。因此,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提出易于学生接受理解的问题, 而绝不能是深奥的, 是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能感悟的。由于教师合理的决策和师生共同的参与, 学生在动手、动嘴、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个和谐的、民主的、活跃的、有序的、全新的课堂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

如果每一位教师能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充当好组织者的角色, 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充当好合作者的角色, 就一定能克服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定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在合作中得到主动发展, 迸发出解决问题的火花。这样, 我们的课堂不就更生动、更活泼, 更有乐学的魅力吗?不就真实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吗?

明确了教师的角色, 那我们在小组教学中该如何操作呢?

一、合理分组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 在每一次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 小组成员都要进行分工, 明确各人的责职。而在分组时可以采用就近的原则, 这样既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个成员在分组时都可以进行各种角色的尝试、体验,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而又责任明确, 在合作的过程中是忙而不乱。要想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还要帮学生形成角色认知, 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谁, 该干什么, 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 又有利于形成合作工作的展开。

二、明确目标

合作目标是进行小组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每一次合作之前, 小组成员必须明确将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这是进行有效合作的保障。这样在小组合作中, 学生就会把合作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形式, 减少合作学习的干扰和盲区。

三、设计情境

在教学中, 我们应尽量从实际的情境引入, 问题由学生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而提出, 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实际或生活中发生的热点问题,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达到有效地进行数学认知活动的目的。学生参与活动时能全身心地投入, 有效地促进了合作学习, 教学效果很好。

四、设计活动

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是引发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 是能否进行有效合作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既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 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全面、准确的分析。学习的过程是“要我学”还是“我要学”, 学生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状态, 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因此, 精心设计能让学生产生合作需求的教学活动是进行有效合作的关键。当然, 有效的合作, 还必须考虑对合作团体的评价, 合作学习倡导“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把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改为学生互评、自评, 从而引发学生更有力的合作行为, 进行更有效的合作学习。

五、合理评价

1. 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过程的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作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的标准。

(1) 你是否能够积极地投入小组合作学习, 主动地与组员交流;

(2) 你与本小组的人员关系是否融洽;

(3) 你是否愿意将你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4) 你的想法一般能否被组员认同;

(5) 你的想法是否与众不同;

(6) 你是否总能很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

2. 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课堂板演、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数学小测试, 以检验本阶段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习得情况。本阶段的评价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

3. 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所提问题的新颖性、价值性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合作、交流程度、思维敏捷性等方面来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以学生自评及学生间的互评为主。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发现某小组或某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意义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新颖时, 应及时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提高自身素养影响他人才是合作的真正目的, 修养自身, 触动他人, 彼此相得益彰才是人类合作的精髓。

篇4: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关键词:课程改革 合作学习 激励 评价

本人从教十几年来,一直非常注重教育理论学习,在学习中更新观念,大胆的把新的教育理念融于实际教学当中。在新课程改革中,与其适應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学习被教师引进课堂。由于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因此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在我们农村教育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就简单讲下我的做法及反思。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气氛,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激励、促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间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内容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关键部分(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也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当中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活泼、爱想象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育教学中就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把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让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教育教学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要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须有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以及评价的标准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部完成,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的任务,这样可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探究与合作

小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合作,这一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整个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互相交流,形成小组内的学习成果。学生每个人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承担一种特定的角色,换句话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每个人,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4.合作交流与评价

交流与评价是学生间总结学习的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清楚地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还让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取长补短,积极总结。在倾听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给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用小五星、小红旗以示奖励。

三、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学生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说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可根据班内的情况,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能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过程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能获得自信。

2.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为评价的根据

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此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非常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将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把整个评价的核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且一步步迈向成功。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从而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3.教师参与学习活动并指导

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参与,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哗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会更加有效!

4.把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空中楼阁,落不到实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已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篇5: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好基础。历史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教学方式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老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新的观念、新的角色,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教材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对于合作教学的理解是:

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小组合作为核心: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共同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同时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以前传统班级教学中各种棘手的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从学校应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基本假设出发,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6、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以自然座位进行组合。前后桌四人位一小组。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互助合作。有助于老师的管理,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7、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合作学习目标结构能够激发团体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因此,完成任务更为积极、主动,成就动机也更为强烈。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全班集体教学,在奖励与评价方面以全班或个人为奖励对象。只能有少数人获胜,结果使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甚至逃避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8、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积极影响。在生生互动中,学生通过组内质疑、探索、练习,逐渐培养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态度、能力和观点,促进了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生生互动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决不仅仅是教师通过书本形式的教材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而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的体系。学生在与教师的教学交往中不是被动地复制或承受外界影响,而是有选择地接受教师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形成与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应确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观,把学生主体性发展放在一切发展之首。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整个教学过程的启动、进行都必需由师生双方共同决定。在传统的集体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领导、权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操纵者、控制者。相应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服从者,自主程度较低。小组合作学习则不然。他密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关系,利用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领导力度减弱,教师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得到增强,由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通过教学交往,学生感受到教师或同学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尊、自信,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通过教学交往,学生与教师、同学等不同交往对象发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与沟通,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社会知识适应性都得以发展;通过教学交往,学生得以参与教学过程,并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教学交往还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与集体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利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教学交往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个体社会化。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交往结构上存在着互补。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交往全面、充分地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人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①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②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过程。

1、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方法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预习的问题、教给合作的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2、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目标,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例如:老师提出预习课文18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这段历史可谓家入户晓,老幼解知。可查找的资料很多,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网络及电视剧中。来源多需要梳理,同学课分头,分人物,分历史阶段整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让学生体验自己探讨、发现历史新知识,引导他们产生问题,进而主动去探究。

1、阅读《三国演义》或历史片断

2、三国鼎立局面是怎形成的局?

3、曹操、刘备、孙权与课文重点的联系。

4、你喜欢那一位历史人物,为什么?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归纳,完成课标。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提出问题,教师加以指导说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巩固。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这个知识点。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相互展示资料。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资料。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言,最后各小组代表作总结发言。这一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学生对理解与解决一个问题有了一定认识。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课堂气氛热烈。l、教师在小组讨论、学习前提出要求:

1、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人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有的还要求学生写出知识要点)。

2、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自由发言。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全班交流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小组汇报情况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是学生进一步看书学习,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总之,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

4、复习巩固阶段以确认目标的达成。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相结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拓展,并简洁的总结。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4、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看结论组织讨论,寻找依据,对讨论中产生的正确与错误的想法与结论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通过教师中介学习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重视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应共同协作,取长补短,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5)激发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中,多采用竞赛方式,对于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有促进作用。而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更能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团结,使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出来。

篇6: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针对同一任务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的任务进行探究,担当不同角色,协作交流,最终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新理念的环境下,针对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实施策略我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教育形成的学习方式依然存在学生心中,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疑惑。可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必要的。

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

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授课环境等因素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研究设计,根据学期教学内容确定小组人数。常见的分组有:(1)固定分组,根据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座位较为固定的特点,相邻座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这种分组有一定的稳定性,优点是随机进行,操作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安排座位时应考虑小组成员的特点。充分发挥优等生良好的带动作用,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2)自由分组。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相互熟知,充分发挥小组内每名学生的优点。

2.开展小组竞赛。

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优,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教师的巧妙引导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做起:(1)培养小组成员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成员都要服从小组的领导。(2)引导学生学会修正意见,使其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并产生新的见解。(3)要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4)引导每个小组进行反思。如这一次合作,我们找到了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是否都赞同这个观点;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是否都理解了这个问题,还提出了哪些有创意的问题,通过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和合作。

三、抓住时机,有效合作。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高,为什么呢?我认为,原因在于教师在设计合作的问题并不适合学生合作。因此,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又如在教学《制作电子小报》一课时,独立完成一幅作品,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此时将任务进行分解,布置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构思、有的学生查找图片、有的同学找资料,学生通过小组相互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有效地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责任感和阶段成就感的驱使下,最终达成对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学习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学生才愿意合作学习,才有合作的激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对于学生“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对于学生“力所不及”的问题,则要引导学生解决。

四、对小组及成员进行有效的监控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监控。因为,他们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水平还较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监控,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教师要让每一个成员都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去,首先必须进行明确的分工,根据个人的性格和特长建立个人责任分工表,以便在以后能及时进行跟踪和指导监督。其次,在监控、跟踪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共同奖励与督促、组织学生进行资源共享,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对小组成员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关心、适时的认可,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并不断从中发现新的知识。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心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一定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五、评价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作品的评价交流可以采用组内自评、组内互评、全班交流。小组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为了给每个同学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展示交流和自评互评的活动,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修改完善。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上一篇:宁夏鸣翠湖的导游词下一篇:写给好心人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