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2024-07-10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精选6篇)

篇1: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

第六单元

测量

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

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说一说

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桌有多长。

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篇2: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巩固、复习分类的思想。

2、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3、培养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认识这些物体的名称、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能在参与合作探索中理解这些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几何体模型。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机器人乐乐来到我们一年(3)班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东西?(课件出示)哇,是八宝箱耶!你们想知道箱子里装了什么东西吗?

生齐答:想。

师:在你们面前有一个神奇的大篮子,现在请同学们打开它,看看都有什么?(生开箱开始,又摸又看箱子里的物品。)(一分钟后)师:现在请盖上箱子,谁来说说? 生:里面有好多东西,有圆圆的,有方方的等。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吗?(学生有的不懂有的懂会乱喊)

师:好的,不管你知不知道,上完这节课,老师相信同学们就都认识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吧。(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感知物体的形状(1)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再次打开箱子,再看一看,想一想,你知道哪些图形的名称? ①学生打开桌子上的篮子。

②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2)说一说

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②请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生1:我知道有圆形。生2:我知道有正方形。生3:我知道有长方形。生4:我知道有圆柱。

师:同学们真厉害,竟然知道镇邪图形的名称。(教师竖起大拇指,表扬学生。)(3)分一分,认一认 师:现在同学们再观察观察,这些物体中,有没有形状一样的呢? 生:有。

师:有啊,那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4)议一议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要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那些地方是相同的?

三、了解物体的特征

(1)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滚一滚。

①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体验。③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感受。(2)小组汇报:谁愿意讲一讲你的感受?(3)交流反馈

①球

学生汇报: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会任意地滚动 板书:球 ②圆柱 学生汇报:

生1: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我们叫它圆柱。生2:直直的,长长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的、平平的。板书:圆柱 ③正方体。

学生汇报:四四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板书:正方体 ④长方体 学生汇报:

生1:长长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这些面的大小不全是一样大的。

生2:六个面没有一样大,但是我发现它们前后相对应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板书:长方体。

四、课堂活动

(1)认一认,说一说。

(课件出示课文第70页上的图形)学生认一认,并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2)分一分,连一连。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71页“练一练”第一题。②指名说一说每个物体各是什么形状的。(3)数一数,填一填。

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71页“练一练”第二题 ②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

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圆柱和球?(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而且还在校园里找到了很多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用途很广泛,到处可见。小朋友们今天回家看看自己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讲给你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教学反思:

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克服在活动,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2、是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和图形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巩固左右的相对性,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及拼摆的过程。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更加准确地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能熟练地判断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及有关这些形状的物体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位置与顺序。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这几个方位,你们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现在老师说方位,你们用最快的速度指出这个方位,能做好吗? 师:好,注意听了!

(师随机说方位生指,速度越来越快.)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得还真牢啊,非常棒,给自己来点掌声.(2)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立体图形,谁还记得?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师:真棒,记得真牢。谁还记得每个立体图形都有哪些特点呢? ①学生分小组边回忆边互相说一说。②全班交流。

生1:长长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大。生2:四四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生3:直直的,长长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的、平平的,放平了可以滚动。生4:圆圆的,滑滑的,可以自由滚动

二、发挥想象,练习拼摆(1)我说你做

要求:①先放两个圆柱。

②在两个圆柱上面放一个长方体。

③在长方体上面放一个正方体。(2)自由想象

①学生自由拼图,边说边拼。老师巡视、指导。②讨论交流。

(3)摸一摸,摆一摆。

①学生分组活动,每两个学生一组玩“摸物体,摆造型”的游戏。

②游戏说明:一个学生指令,另一个学生蒙上眼睛后按指令行动。先摸出指令要求的立体图形的物体,在按指令拼搭。③互换角色多玩几次。

(4)“小小设计师”

①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谈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比如:机器人、动物、交通工具、房子等。比一比哪个小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

②小组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

③各组介绍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教师表扬鼓励

(5)“数一数” ①活动导入:小朋友们拼搭的东西真有趣。现在老师请大家数一数,一件作品中各种物体各用了多少个? ②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③要求学生说一说:搭出的图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各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73页“练一练”第2题 ① 学生仔细观察,边看边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② 全班集体汇报交流。

(2)拼搭游戏。(课本第73页第1题)

① 一名学生提要求,另一名学生按要求进行拼搭。② 两学生角色交换。

③ 比一比,谁摆得又对又快!(3)数一数,填一填。(完成课本第73页第3题)

①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② 集体交流方法并订正。

四、全课总结

篇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也是历年中考必考内容, 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 并且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基础上讲授的。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继续, 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能根据判别条件进行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 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 体验到探究的甘苦, 更能领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能服务于生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的灵活应用。

四、教材处理

(1)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根据初三学生年龄的特点, 学生年龄比较小, 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归纳推理能力较低, 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通过判别方法的推理,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意识, 通过练习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安排, 创设更为有效探索活动和更为合理的探索顺序。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方针,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六、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设计

(一) 说设计理念

想改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为学生敢创新、能创新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 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1) 让同学们一起来看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大屏幕演示) 。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学生旧知, 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别方法, 从而引进新课。

2. 讲授新课

(1) 动手实践:让学生每人拿出两根牙签或火柴 (长短不定) , 自制平行四边形框架。

设计意图: (1) 让学生在摆拼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并满足他们的好胜心。 (3) 同时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 培养竞争意识, 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从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2) 教师演示钉制平行四边形这一过程。

方法一:将两根木棒AC, BD的中点重叠, 并钉子固定, 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将两根同样长的木条AB, CD平行放置, 再用木条AD, BC加固, 得到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发现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别条件, 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解决问题。

(1) 实际生活: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 李大爷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 同学们想想看, 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2) 通过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并学以致用, 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体验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3) 例题精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的活动, 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式证明法, 开拓学生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随堂练习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C, BD相交于点O, 点E, F在对角线AC上, 且OE=OF。

(1) OA与OC, OB与OD是否相等? (2)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吗?

设计了习题组有层次的教学, 在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突出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巩固和提高。

(四) 小结

(1) 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2) 平行四边形判别的条件。

(五) 布置作业

(1) 课本P104习题1, 2, 3; (2) 《资源与评价》P70。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八、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通过问题设置,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讨论发现新知,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通过强化练习, 巩固新知, 通过小结归纳总结新知。

本节内容逻辑性较强,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在说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是正常的。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 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 反馈评价及时, 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 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期盼控制中。

九、教后要进行教学反思, 使自己不断成长与进步。我说课结束, 谢谢各位评委!

篇4: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记叙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可歌可泣的英雄们的动人事迹,讴歌了英雄们高尚的民族气节、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英雄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注意历史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全面、深入地了解英雄人物。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赏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拓宽阅读视野,可自主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最后,应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一位或几位英雄人物的事迹,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办一份小报,在班级展出。

每课教学设计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与《苏武牧羊》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篇目。首先,学习时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其次,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再次,应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自主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

(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

(三)自主散读,加深理解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学生对话

探究《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以下简称“诗A”)与《苏武牧羊》(以下简称“歌A”)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差异所在。

(二)学生与教师对话

展示自己探究的结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的理由。

(三)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体裁与手法不同

诗A是一首现代自由诗。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设疑(1~3节)时匠心独运,将雷锋比作“一滴”“渗透亿万人的心”的“小小的春雨”,来突出雷锋精神的巨大感染力;抒怀(4~6节)时妙语连珠,先将雷锋比作反射阳光的水,再将其喻为向党飞翔的鸟,又将其化作没有浪费光的灯,最后汇为化成雷的鼓声,从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艰苦朴素、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不骄不躁等方面,热情讴歌了雷锋精神;赞咏(第7节)时一唱三叹,将雷锋的足迹与“回音”“歌曲”联系起来,强调了雷锋精神的巨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歌A是一首歌词,音乐上仿照词调传统,作上下片处理。上片写苏武的遭遇和心理压力,先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再用正面描写来刻画;下片写思乡思亲的煎熬,从着笔苏武的角度说,前用实笔,暗示苏武归思正浓;次运虚笔,点染母亲、妻子对苏武的思念,表明亲情的呼唤也不肯使苏武屈服;后使实笔,颂扬苏武的爱国之隋、浩然之气的巨大的折服力。

2. 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角度,将雷锋比作一滴鲜活的水,小(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中见大(雷锋精神的感染力、感召力是巨大的)。赞扬了雷锋站在平凡的立场上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伟大的真正内涵,反复歌咏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歌A则从爱国之心、民族气节和执著的信念与坚忍不拔之毅力的角度,摄取了磨难和思念两钼镜头。歌颂了作为民族英雄的苏武为捍卫民族尊严,抵威胁利诱,历艰苦折磨,守民族气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神。

3.意境与情调不同

诗A以喻创境,以情笼境,境叠情随,引人想像:反射阳光的水、展翅飞翔的鸟,没有浪费的光,刚敲响的鼓,音符、纤维、花瓣,与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诸多画面、场景相映生辉,又与人物的高尚的情操和诗人的怀念、敬仰之情水乳交融,创设了多个极富立体感和美感,能净化人们心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而又不乏内在联系和共性的意境;而这意境中透露的情调,则又深沉而不失昂扬,激越而不失坦诚,与境和情共同营建了恃的意象美和意蕴美。而歌A则以景创境,以情润境,境简情浓,给人感染:雪地冰天,鸣风飞雁,渲染了阴冷凄苦的氛围,饮雪吞毡牧羊之举与如铡以石之志相映衬,白发红妆的思念与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大节相衬,营造了两个画面感极强,能激荡人们心灵,牵动人们魂魄,独立而又统一的意境;而这意境流露的情调则于悲愤中透露出刚烈,于凄婉中展露出大气,于缠绵中表露出激昂,于抑郁中显露出坚毅,与境和情一齐打造了悲壮激昂、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乐之美。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苏武庙(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

1.你发现《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写作目的的不同之处了吗?

《苏武庙》着眼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抒情寄愤,旨在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提倡心向故国。《苏武牧羊》侧重渲染环境之凄寒,利诱之动人,烘托人物志向弥贞,气节愈坚,不辱民族尊严的高洁操守和英雄行为。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明确]

2. 你还发现了《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对话之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 B手法 C意境 D情调 E角度 F结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1.请你收集雷锋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然后确立中心,自拟题目办一份手抄报。

2.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苏武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编写短剧本,准备在班级演出。

《金色的鱼钩》与《南沙卫士》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有诸多差异的记叙类文章。首先,要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寻找两篇文章的同中之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中的高尚精神品质和崇高思想境界,感悟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以下称《金色的鱼钩》为“文A”,《南沙卫士》为“文B”)的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发现同中之异

小组讨论两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同中之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

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事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塑造形象的侧重点不同

文A聚焦于老班长。通过老班长在长征过草地时,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着力表现老班长舍己为群、鞠躬尽瘁、遇挫弥坚的思想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老红军战士英雄个体形象。文B泼墨于驻岛官兵克服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困难,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肉体煎熬和与世隔绝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受热忍渴,奉献青春,保家卫国的动人事迹,极力展示驻岛官员意志顽强、生活俭朴、以苦为乐、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较好地塑造了解放军某部英雄群体形象。

2. 选择材料的着眼点不同

文A着眼表现老班长英雄个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着眼选择“点”的材料来表现人物。做鱼钩、嚼鱼骨、找野菜、劝喝汤、献生命等材料的选择,都与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有关,具体、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文B着眼选择“面”的材料塑造形象。赤膊劳动、盐水洗衣、雨中淋浴、高温桑拿、节水浇菜、倾情养花、苦心储水、慷慨献水等材料,虽然多为概括介绍,不求详尽,但典型而不乏感染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广大官兵的美好心灵。

3.结构文章的方法不同

文A注重从纵向安排故事情节,全文以金色鱼钩为线索,按照故事的开端(1~2段)、发展(3~20段)、高潮和结局(21~32段),来安排情节,结构文章。文B侧重从横向组织结构,全文以“缺水”为明线,以“思想感情”为暗线,按照材料的性质和主次来确定行文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4. 表现人物的手法不同

文A重视在情节发展中来展示性格,塑造形象。全篇以正面描写为主,集中笔墨对老班长作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伴随着矛盾冲突的逐步激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文B注重围绕歌颂驻岛官兵的崇高思想境界这一中心来选择、组织材料,更多地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使直接展现驻岛官兵的英雄行为及其思想基础与间接表现人民群众对广大官兵的理解及英雄精神的巨大感染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白云道上送英雄(节选)

9月16日下午,听说最后一批从抗洪前线撤下来的抗洪官兵要经过白云大道,我们也汇入了这沸腾的人流之中。

白云大道两旁挤满了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甚至有白发苍苔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孕妇。人们都带着兴奋和激动的表情,焦急而又耐心地望着英雄们将要归来的方向。

一辆辆载着抗洪英雄的军车,终于在人们的等待中缓缓开来。每一辆车的车厢板夕嘟用大红条幅写着:“向人民学习”、“向人民致敬”的标语。战士们脸膛晒得黑黑的,身体消瘦,但个个都精神饱满地唱着“咱当兵的人……”那首军营之歌。公路两旁的人群不时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泪水湿润了每个人的眼眶,人们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向解放军学习!”“向抗洪英雄致敬!’抗洪英雄们也喊起“向人民学习”等口号。看着此情此景,我脑海里涌现出在电视中看到的抗洪将士们冒着炎炎烈日扛沙袋、堵决口,在滚滚洪水中舍生忘死救群众的场面。150多辆军车渐渐远去,夜幕降临。人们面向抗洪英雄远去的方向站着、议论着,久久不愿离去。

《红岩》(节选)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哟,你看!”

两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入春以来,这种虫引艮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小萝卜头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了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小萝卜头把虫子放进去。它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把盒子重新打开……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你发现两篇文章(以下分称文A,文B)在表现人物的方法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归纳]

文A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民群众和“我”的言行、心理来表现抗洪官兵的可贵的精神和不朽功勋;文B则以正面描写为主,直接写小萝卜头的言行、心理,展露牢房里的小英雄的乐观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2. 你还发现了文A与文B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对话后提示比较点]

A人物身份与所处环境 B主题与思想感情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我国战争年代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整理成一篇小故事,准备在下周班级的故事会上讲给大家听。

《白衣天使》与《祖国的召唤》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准恰当的比较点,在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中人物情系祖国和人民,勇做巾帼第一人的可贵精神品质。再次,应扩展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文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

发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概述内容后,小组讨论两文(以下分称“文A”、“文B”)的同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同异对析]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结果:

1.颂扬的人物异中有同

两人生活的国度不同:南丁格尔夜以继日地战斗在自己的国土上,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在远离故土的法国;两人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南丁格尔从事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居里夫人在科研领域耕耘。但是她们两个人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相似:都执著坚毅,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憎恶战争,渴望和平;她们的业绩都可与日月同辉:南丁格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护士,是护理

专业的创始人;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是迄今为止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巾帼第一人的杰出贡献和精神品质,都同样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和巨大的鼓舞。

2.运用的手法异中有同

文A着眼用最短的篇幅概述南丁格尔一生的业绩,处理材料详略得体;文B侧重叙写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事迹材料,重点突出。文A用倒叙手法,于开篇总写当代护理机构的完善,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引出讴歌对象及其业绩;文B则用顺叙的手法先概写她超越丈夫逝世带来的悲哀,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殊荣,再集中写她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两文的写作手法有大相径庭之处,也有如出一辙之处。两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文A正面叙写南丁格尔的言行和业绩,用士兵传阅的诗歌小册子和马克思的高度颂扬作侧面烘托;文B正面写居里夫人的忧喜和贡献,用波兰人民对她的支持、礼遇和波兰总理的赞誉作侧面托衬。两文都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英雄行为、精神品质及这种行为和品质的巨大感染力。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刘胡兰慷慨就义》《木兰诗》节选

略。(见人教版旧课本。)

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学生阅读后,教师作异多求异的引导]

1.你发现两诗文(以下分称“文A”、“诗B”)主题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后明确]

文A通过写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员刘胡兰无视敌人的威逼利诱,在铡刀下英勇就义的壮举,表达了对残忍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的无比仇限,深情地颂扬了刘胡兰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文B通过写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赞美了木兰的勤劳、勇敢、智慧和不慕名利的可贵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你还发现了两篇诗文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B时代 C人物行为目的D手法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整理你所喜欢的一位女英雄的事迹材料,以“感悟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日记,然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纵贯古今,横及中外,从不同角度讴歌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英雄个体或群体。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宜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办小报,力求从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感悟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接受美好的思想品质的熏陶,树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舍身忘我、奋斗不息的远大理想。

[综合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英雄的影片、图片和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英雄行为的理解,激发他们爱英雄、学英雄的情感。

2. 师生对话,明确做法

A组织学生讨论英雄的含义,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英雄。

B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下载、剪报、摘抄、访问等。

C明确选材方法:可以选一个英雄的言行事迹,也可以综合多个英雄的事迹。

D讨论所选文体: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传记、读后感等。

E组织学习办报的一般知识。

二、操作

由各学习小组长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分工要明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办出特色。

三、操行评价

各小组小报办好后,在班级展出,让大家观览,然后组织同学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效果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小报作出评价。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中)

篇5: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 课件、假的人民币、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说)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人民币)你认识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借助文具商店这一情境,引出本节的主题——人民币,并揭示人民币的功能。】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1.师:现在,你们想仔细去看一看吗?下面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大家轮流看一看、摸一摸,你能发现什么呢?观察时小朋友们要互相谦让,有礼貌。2.师:你都发现了什么,谁愿意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主要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说一说。)3.个别发言,出示教材第68页“认一认”。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通过让学生亲自去看、摸,使学生对人民币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凸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购物活动。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买东西,看你会不会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

1.小组合作:组长来当售货员,其他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课本后的彩图)购买自己想买的文具。

2.师: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你能从你买的文具中选一种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买的吗?(指名说一次购物过程。)

3.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1张1元钱,我也想去买一些文具,你们愿意帮我去买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1元钱去买文具,你能买些什么呢?(小组继续购物。)

4.反馈,并板书: 1元

2角 找回8角 1角 找回9角 „„

运用课件演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 1元=10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也知道1元钱能买哪些文具,你能独立完成第69页这些题吗?(学生独立试做。)

5.师:大家都完成了,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实物投影反馈。)6.师:在你的生活中,1元钱还可以买哪些物品呢?(同桌交流。)

【通过购物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解决简单问题。

1.请学生来当售货员,老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售货员没有零钱找给老师,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然后让售货员自己去想办法。【让学生体会到兑换的必要性。】

2.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现在想不想让同学们帮你去解决呢?你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去兑换。

3.师:哪一对好朋友想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全班交流,并板书,用实物粘贴。)

5元 能换5张1元 2元 能换2张1元 5角 能换5张1角 „„

4.独立完成教材第69页“填一填”第1题。

5.师:谁想把你做的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实物投影反馈。)

【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之间可以兑换,也让他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五、练一练。(卡片)

2元=()角 30角=()元 4元=()角 50角=()元

3角+6角=()角 2元+2元+1元=()元

六、说一说。

师:人民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离不开的,在勤俭节约方面,爱护人民币方面,你是怎么做的?说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1元=10角 1元=10角 1角=10分 10-8=2(角)1元=100分 答:应找回2角。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假的钱都很感兴趣,学得很兴奋。但在钱的等值变换和找钱方面上,学生都缺少生活经验,理解不透。都用假钱来演示,来变换的。没那么抽象。

买衣服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具准备:

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一张。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天气可真不错。丁丁的妈妈去商店买衣服,我们一块去看看,好吗? 二、新授课。

1、买衣服。

(用投影仪出示主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商店衣服专柜,大家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

师:哪我们用什么来买呢?

生:钱,也就是人民币。但我们认识的人民币太小了。

大家的想法很正确,因此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

2、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出示人民币。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学生小组讨论。(2)反馈。

大家观察好了吗?哪一组小朋友愿意先说说你的观察的结果。

3、说一说。师:

现在大家又回到了商店,先接受丁丁的挑战。丁丁的问题是“妈妈手里的钱够吗?”(学生同桌商量,然后反馈。)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你们的表现认让三个小朋友都心服口服。现在有一位售货员阿姨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家愿意帮助她吗?

1、换零钱。(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教材第71页的第1题,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2、数数共有多少钱?(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3、可以怎样拿。(第3题)

师:现在老师又要考大家了,如果你们的妈妈需要100元钱,你们可以怎么拿?(1)让同桌之间摆一摆,说一说。(2)反馈。(此题有多种答案,教师鼓励孩子多想几种不同的办法。)

四、小结。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可是越来越厉害了,不但帮助明明解决了难题,还帮助老师算出买奖品要付的钱,可真了不得。板书设计: 买衣服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100元=2张50元=5张20元=10张10元 50元=2张20元+1张10元=1张20元+3张10元 50元=5张10元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付钱的方法还欠一点,还有个别学生说一张4元的钱。因为学生对于大数的钱接触比较少,而且在钱的等值变换上,是比较难明白的。用具体的钱来授课,学生变抽象的钱为具体的钱,就比较容易明白了。

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借助统计表来解决购物中找零钱的问题,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找零钱的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在找零钱的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具准备:课件、假的纸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想在咱们班开一场趣味的运动会,我们去买点东西吧!

二、找零钱。

师:展示主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体育用品商店,大家在柜台里看到了哪些你喜好的体育用品呢?

大家既然这样喜欢这些体育用品,我们就买下它们吧!

1、填表格。

出示表格,从这张表格里,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让学生各抒己见)(1)让学生独立做题。(2)反馈。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几元簧几角相减时,我们要从几元中拿出 1元,把1元当成10角,然后再和几角相减。接下来,我们再请几位小朋友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

三、麦当劳餐厅。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将这些体育用品顺利地买了下来。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餐厅好吗?

(1)请每一组的同学轮流当顾客和营业员。(2)每位顾客先选择两样你最喜欢的食品。(3)想一想,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

(4)付钱时,想想可以怎样拿?有没有多种付钱的方法。(生小组购物活动)

四、小结。

谁愿意说说,你在今天的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元、角、分的知识。

4、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一共需要多少钱? 用加法 找回多少钱? 用减法 如何付钱? 凑钱数

教学反思:

篇6: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1.2平方米=()平方分米 258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15000平方米=()公顷 4.5公顷=()平方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高8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三角形的底是1.2分米,高是0.8分米,它的面积()平方分米。

5、一块梯形的空地上底长12m,下底长16m,高8m,这块地的面积是()㎡。

6、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0㎡,若底和高都扩大2倍,它的面积是()㎡。

7、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8㎝,10厘米和6㎝,它的面积是()c㎡。

8、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分米,三角形的高是()分米。

9、两个()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0、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高是1.2米,底是()米.二、想一想,画一画,下图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8分)

三、估计下列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厘米)(12分)约()cm2 约()cm2 约()cm2

四、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1、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A、面积不相同 B、形状一定相同 C、面积一定相等

12、右图把正方形分成甲、乙两部分:甲、乙两部分的周 长(),面积()。A、相等 B、甲大 C、乙大

13、、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14、、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不能拼成()。A、三角形 B、梯形 C、平行四边形

五、求阴影部分的面积。(10分)单位:厘米

六、计算下图的面积。(10分)单位:厘米

七、解决问题。(30分)

15、笑笑家的一面墙(如右图,单位米),如果墙面刷石灰,每平方米用6.5元,共要多少元?

16、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分米,上底是9分米,下底是15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17、有一条水渠从一块平行四边形田中穿过,(如下图),这块田的实际耕地面积是 多少平方米?

18、有一块长25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地,如果在这块地四周修3米宽的小路(如下图)。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上一篇:空白个人简历范文表格下一篇:母爱的诠释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