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专业推荐信大全

2024-06-28

医药专业推荐信大全(精选6篇)

篇1:医药专业推荐信大全

药代成功技巧大全

当药代根据医院的调研确定了具有处方潜力的医生后,药代接下来就要发展这名医生成为我们的客户,这一行为完全是一个从陌生人到处方我们产品客户的过程。而在与医生建立客情的过程中,药代需要牢记七个阶段,即识别、认同、信任、感恩、驱动、激励、习惯。因为只有根据这七个阶段循序渐进,才能赢得未来发展。

重视识别:由浅入深

在医药销售一线上,不论是刚入行的新手,还是成熟的老前辈,甚至是懵懂的实习生,作为药代,其每天面见的多半是陌生的客户、陌生的医生。但如何结识陌生的医生,药代必须先要让相关的医生通过1-2次的拜访记住我们本人以及产品,只有如此,我们才有机会进行下一步的影响行动。

同时,药代需要记住,在我们第一次拜访某位陌生医生时,要怀着两种心态:一是认可医院的实力,认可这位医生是我们希望发展成目标的医生;二是我们是来建立互利合作关系的。

对于带金模式的药代而言,需记住我们不是仅仅给医生提供了临床费,还能对医生的工作起到帮助,给患者提供有疗效的药物。之所以要如此是因为心态决定了一个人交流使用的语言。如:

代表:“老师您好!我是A药企的药品学术专员,这是我的名片,您可以叫我小方。我看咱们医院在治疗心脏疾病上很有实力,很多病人都来院科室看病,我发现您的病人很多,我这里有一个治疗心梗溶栓的药物,疗效在其他医院使用很不错,所以这次来就是向老师请教,看能不能给各位老师的工作帮上忙。另外,我们还带有一些资源,如果老师需要,我们会及时兑现。”

医生:“你们什么药?进医院了吗?”代表:“谢谢老师的指导,我特意给您带了一份资料,您请看。”医生:“好的,该药我们常用,临床需求也大。”代表:“您说得非常对,正是因为它常用,虽然医院原来使用某厂家生产的,但由于最近经常断货,所以药剂科孙主任就换了我们的药物,我已经答应孙主任,会全力供好货,支持咱们老师的工作。”医生:“有合适的病人我会用的。”代表:“那就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我先告辞了。”

让医生认识我们,对我们的产品有了解是我们拜访客户的第一步,不能急切地就要求医生处方,在医生还没有认可时提出处方要求,会让医生内心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医生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药品,对于药代新人则应该如此表述,“老师,我听以前的同事说,您在某类疾病诊治上很有见地,对我们也是很支持的,这次来就是向您说明,我们的支持工作不会中断。请您多指点我这个新人。”

快速认同:取得信任

当医生已经了解药代所销售的产品后,下一步就进入了认同阶段。很多药代在完成识别阶段后,并不知道如何与医生建立下一步关系,其实,认同阶段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点:第一,理解。药代是否医生的工作?若理解,能理解哪些环节?笔者为何呼吁代表新手应多去医院观摩医生的工作,是因为只有深入观察才能理解医生的压力;第二,认同医生。认同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筛选药物的能力,请切记,认同的前奏是先理解再找出认可之处;第三,关怀式体谅。如:

代表:“李老师,我觉得咱们妇科医生是最累的,脑力和体力都要付出。”医生:“怎么说?”代表:“原本我觉得做药代是最辛苦的,但后来经常在科室等老师您,才发现您的工作更辛苦!”医生:“看来你是一个细心的人。”代表:“那老师您给病人开我们产品后,病人对消炎的疗效是否满意呢?”医生:“还行,有很多拿完药后就没再回来。”代表:“谢谢老师的认可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与此同时,信任也是一个重要阶段。由于药代采取的销售模式无论是带金还是学术,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法律灰色区域,安全是客户的首要需求,不仅是药物的安全,还有环境的安全。

为什么笔者向来不提倡在科室医生全齐的时候去拜访?是因为医生很担心药代的出现会带给同事误解。有时,药代不顾医生感受贸然拜访医生,会令其紧张不已,甚至会对药代产生排斥,最终影响到彼此的合作。

因此,当药代的目标医院出现限方管理措施时,工作安全对医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这时,药代不应该去诉苦,而是应克制焦虑去关心医生对安全的需求,探询医院的具体规定、对医生的规定,切勿盲目关心处方的情况获得彼此信任。如:

医生:“最近没事就别过来了,医院开始严查了。”代表:“您提醒得对,我也听说了,也担心自己不小心给老师们添麻烦,我这次过来就是说一声,我会用电话和短信与您保持联系。”医生:“这样也行。”代表:“好的,那我先走了,处方的事还需要您多支持。”

心怀感恩:加强驱动

做药代均需要怀感恩情结,有了感恩心态,一言一行才会影响到客户。倘若没有感恩意识,一些很小的因素也可能会导致事情难以成功。如一位处方量很大的客户总喜欢处方竞品,某药代希望该客户能增加自己的产品处方量,可该客户总以“他们的产品价格贵,患者不容易接受”为理由拒绝,令其心生不悦,私下大骂该客户死脑筋,抱怨竞品不给自己活路。但其实,遇到此类问题,药代应该以感恩的方式来和他交流:

代表:“您是张医生吧?”医生:“是的,你有什么事呢?”代表:“总算找到您了,我是来感谢您的!”医生:“感谢?感谢什么?”代表:“您最近给病人处方了A药对吗?所以感谢您认可我们产品的疗效,我今天还特意给您带来一些关于A药的资料,供您参考。”医生:“资料放这吧。”代表:“老师您别见外,我的工作就是推荐一些有疗效的药品支持咱们老师的工作,也会有一些费用资源,我们会及时兑付,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另外,在心怀感恩的同时,驱动因素也不能忽略。药代经常会被善意的谎言所欺骗,“有合适的病人我会用的”这句话似乎快成了医生说给药代的一种善意的谎言,但此话也表达了两种意思,一是医生用来对付药代拜访所带来的促销压力;二是表示医生理解我们的药代工作,初步接受了我们个人。但对“合适”的理解,除了医生出于专业的判断外,还有药代在资源上的投入驱动:

1、“将计就计”。在医生开始处方我们的产品时,采取“资料+礼物”的方式,头两周,每周拜访一次,留给医生处方药品的充分时间;避免采取天天晨访或高频度的白天拜访,因为高密度的促销压力会让医生产生反感情绪;

2、询问医生的需求。药代在医生说出“有了合适病人处方”的表态后,随后的拜访要以了解医生的需求为主,药代需眼光放远,如询问是否需要学分,是否需要召开学术会议与发表文章等。

3、家访。根据医生的认可程度和与药代的交往,药代可以对一些客户进行接触式家访,把一些礼物送到医生家门口,即使无法送进门但也能产生“驱动”的效果。

积极激励:培养处方习惯

在完成以上几个阶段后,陌生的医生基本都已熟悉,药代也许会对其客情维护有所松懈。但许多药代对此不重视,而一旦客户给我们的处方量突然减少后,药代们才意识到出了问题,造成被动局面。因此,药代应主动积极激励重要客户的处方动力,对于重要客户,争取1-2个月做一次家访,每个季度举行一次聚餐、重要学术资料的递送以及帮助客户解决生活上的难题等。

事实上,激励非常重要,许多药代新手接手市场后,发现处方量下降得很快,顿时心慌意乱,因为新手接手市场,对客户并不熟悉,再加上销售技能相对生涩,激励措施也缺乏,客户自然会减少处方量。此外,如果药代用一种方法可以顺利的解决某种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主动尝试用其他方法解决这种问题的积极性就会不高;医生也是如此,如果处方我们的产品可以有效地诊治病人的疾病,时间一长,处方我们的产品就会成为习惯。

笔者做外科医生时,对术后病人出现的疼痛、恶心、呕吐都会有习惯用药,也许使用的这些药物并非新药,但因为疗效显著,多次使用后,就变成了常用的处方药品。

如解决老年人的长期便秘,复方芦荟胶囊成为肛肠科医生的首选;2岁以内的孩子出现过敏或湿疹瘙痒,用扑尔敏1/4-1/2是医生的习惯用药;对待有咽炎的患者,医生多会处方咳特灵片剂,虽然咳特灵是一种价格低廉的老药,但因为效果好,早已得到医生的认可。所以,药代需培养医生的处方习惯。

篇2:医药专业推荐信大全

您好!

大大二暑假期间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了解社会,我先后两次到沿海城市做过暑期工,而且两次所选的工作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这使得我接触和了解了更多的事物,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

感谢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希望我的到来能给您带来惊喜,给我带来希望!

我叫,是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的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我很平凡,但不甘于平庸,我乐观,自信上进心强,爱好广泛,为人和善,能够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并且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年的学习深造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在校期间,我也特别注重在认真学习好专业课的同时,努力培养素质和提高能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坚信只有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我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实习期间,跟随各个科室老师的带领,认真学习,将课本知识与理论实践相结合,现在我对中,西药房,制剂室,药检室等科室的工作都有了一定经验,并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现在,我即将毕业,普通的院校,普通的`我却拥有一课不甘于平凡的心。面对新的人生选择和挑战,我充满信心。我要在新的起点,新的层次,以新的姿态,展现新的风貌,书写新的记录,医学创造新的成绩。

尽管在众多应聘者中,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拥有不懈奋斗的意念,愈战愈强的精神和踏实肯干的作风。如果把您信任和希望给我,让我施展潜能,我一定会尽心尽责,尽我所能,让贵单位满意!

最后,祝贵单位宏图事业蒸蒸日上!

自荐人:

篇3:医药专业推荐信大全

关键词:动物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三个阶段,医药融合

随着无公害畜牧业的推进和兽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行业企业对动物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当前企业的普遍需求。职业学校必须顺应养殖业和动物医药产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结合专业特色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动物医药专业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针对畜牧养殖业和兽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目前已成为教育部和财政部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更好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满足行业企业对动物医药人才的需求,笔者结合江苏地区动物医药行业对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发展需求,借助中国医药城的地理优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三阶递进、医药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初见成效。

1 “三阶递进、医药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阶递进、医药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动物医药人才这一中心,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的养成两大要素, 将人才培养分为“基本技能和通用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养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渐进的三阶段进行。1) 第一阶段( 第一学年) : 基础教育阶段。在校内进行基础课程学习,利用校内优势培养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在校内实训室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2) 第二阶段( 第二学年) : 专业教育阶段。 借助倍康药业有限公司、泰牧宠物医院等校内实训基地和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南农高科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课堂- 工作间”、 教学工场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3) 第三阶段( 第三学年) : 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阶段。通过学生进驻中国医药城、江苏长青动物药品有限公司、南京福润德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等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医药专业紧密型合作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活动,在工作岗位培养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动物疫病防治、兽药营销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形成“动物疫病防治—兽药营销—技术服务”专业结构,在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厚基础、强技能、重素养、宽口径”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毕业即就业。

2创新动物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2. 1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阶递进、医药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以优秀教学团队为支撑, 通过大量实践性改革而提出的一种新模式,既与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培养目标相统一,又能彰显专业特色。 其特点在于将动物疫病防治与兽药推广应用有机融合,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育深度融合,将教学标准与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岗位和兽药营销技术服务岗位的要求相统一,将技能考核与动物疫病防治员、兽药营销与技术服务员的职业标准相接轨,使培养的人才既具备动物保健和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又具备动物药品使用和营销技巧,在生产实践中既能提供用药指导,还能为养殖户提供畜禽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服务,真正实现兽医和兽药一站式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

2. 2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满足动物医药企业的人才质量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中明确指出: “高等职业学校要办出特色,落脚点就是专业要办出特色,就是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提升自身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 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专业建设定位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所在地江苏地区畜禽及水产养殖业发达, 2010年畜牧业产值923. 3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1. 49%[2]; 拥有众多兽药企业,根据江苏省动物卫生监督所2010年10月份统计,江苏省现有兽药GMP企业117家,兽药GSP合格企业269家,社会对兽医兽药人才的需求量大,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在进行药品营销的同时能够为养殖户提供动物保健、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等综合技术服务。动物医药专业“三阶递进、医药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中国医药城等行业企业为依托,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行业需求而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好地满足动物医药行业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3 “三阶递进、医药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

3.1校企联合,制订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起点是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办学,实现生产要素的社会重组与互换。笔者通过社会调研,了解兽医和兽药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线,也就是将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及兽药营销技术与服务的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有机融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培养目标,通过校内训练、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将人才培养工作分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三阶段,以递进式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动物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

另一方面,为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接轨,人才培养与行业规范相接轨,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接轨,本院先后与华威物( 江苏) 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江苏长青兽药有限公司、南京福润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能手,建立动物医药专业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动物医药发展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细化教学内容,科学系统地设计实训项目,开展顶岗实习,使学习过程工场化,实训任务生产化,校企指导一体化,实现专业建设和岗位需求的融合,教师与行家、能手的融合,形成“三阶递进、医药融合” 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 2医药融合,构建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未来职业中不仅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履行岗位职责,同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动物医药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主要是动物疫病防治和兽药营销与技术服务。笔者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分析以上两个核心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分析岗位任务,同时参照国家上述两个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来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通用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突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确定兽药营销、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动物传染病、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为动物医药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工场及模拟现场情境等模式教学,使教学任务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技能、要求、职业规范紧密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为学生创设开放性学习环境,同时将专业素质、企业管理等要素渗透其中,把学生培养成为“适销对路”的一线职业人,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动物医药人才培养目标。

3. 3专兼结合,建设一支优良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行业企业对人才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也就意味着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一方面支持、鼓励骨干教师赴企业生产管理一线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使教师及时地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教学之中,促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目前,本专业90% 以上的骨干教师先后赴不同企业进行了为期6个月至1年的实践锻炼,所有骨干教师均具备企业实践经验并具备双师素质。另一方面,按照校企互通、 专兼结合的原则,学院也从中国( 泰州) 医药、江苏长青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合作单位中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参与到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培养工作中来, 组建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 “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

3. 4校内外整合,搭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

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实践教学的保障。 为此,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将动物疫病防治岗位和兽药推广与应用所对应的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立了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实训中心和兽药研发与技术服务实训中心两个校内实训中心,为本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院同时还建立了一批由南京福润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江苏长青兽药有限公司、上海同仁药业有限公司等组成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工学结合实施及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校企资源共享,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过程,提高了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

3. 5多方联合,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为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到位,学院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平台,旨在对教学各个环节( 包括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的质量进行监督控制与评价,其目的是全程鉴定教学质量的全面状况,及时收集教学信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笔者参照行业规范、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共建考核标准、评价机制和质量监控网络,建立了“学校、家长和企业”三方联动的教学监控与保障平台,形成校内教师、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导师及学生家长三方相互监督、共同教育、管理和评价学生的新模式。一方面,学院不仅对每位赴企业实习的学生安排了校内导师,并且在每个实习单位安排1名校内专任教师长驻企业,参与指导和管理工学结合的学生。除此之外,学院还定期组织监督小组成员深入企业进行检查和督导,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另一方面,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接受企业教育和管理,学校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始终与家长保持联系,确保家长共同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笔者对课程考核办法也进行了改革,制订了岗位考核标准,强化了过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行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岗位技能合格证书”。

4 “三阶递进、医药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效

4.1学生专业技能明显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学生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学生在毕业前已经参与企业或行业生产实践,不但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本专业就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锻炼,经历了生产实践环境的适应过程,毕业后进入企业能较快适应岗位要求,在短时间内就能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准员工,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调查结果显示,2012届动物医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63%) 比江苏省平均值( 61%) 高出2%,平均月收入( 3 159元) 远高于江苏省的平均值( 2 779元) 。

4. 2学生专业就业率明显提高,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通过近3年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已培养学生约250人,毕业生供不应求,有些企业甚至提前一年与学校预定本专业的毕业生,有90% 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就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近几年, 本专业学生就业率均达98% 以上,专业就业对口率也明显提高,毕业生大都活跃在兽药企业、养殖业、宠物行业第一线,大多数学生经过2 ~3年的成长,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吃苦耐劳、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的精神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给予肯定,希望继续接收本专业的实习生和毕业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 3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增强,创业典范明显增多

由于实施“三阶递进、医药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就已接受企业行业实践的熏陶和锻炼,对本专业市场行情有了一定了解,熟悉本专业的实践要求,具备了创业的专业条件和信心。此外,学生在参与生产实践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机会,从而产生创造创新的愿望; 因此,不少学生成为企业创业加盟伙伴,也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即开设门店从事动物药品营销或宠物诊疗工作,还有少数学生看好养殖业从而开办畜禽养殖场, 在动物医药领域成为自主创业的成功典范。有些毕业生甚至成为学校的校企合作伙伴,为本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和实习及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也为动物医药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4. 4教师的实践技能增强,建立了动物医药优秀教学团队

为适应“三阶递进、医药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制订了教师培养计划。两年来,动物医药教学团队中的每位教师均外出接受过教育教学能力或专业能力的相关培训,学院为骨干青年教师在教科研项目研究方面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学院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建立教师工作站,每年选派3 ~ 4位中青年骨干教师进驻教师工作站进行为期6个月至1年的顶岗实践,参与企业生产全过程,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此外,学院还聘请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行家、能手加入教学队伍,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 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动物医药专业教学团队,连续两年成为学校的优秀教学团队。

4. 5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高,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调研专业发展途径、研究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等活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明显提升, 教师个体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成长,整个教学团队的综合能力也随之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近两年与多家养殖场合作开展农民培训活动3 000多人次,为江苏省兽药生产企业培训化学检验工800多人次,多次对周边地区的宠物医院、 畜牧养殖场、兽药生产企业进行指导并帮助其解决问题,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服务区域经济的同时,学院通过搭建动物疫病防治与兽药技术研究服务平台,与行业企业深度开展科研合作,动物医药教学团队仅2012年就争取到企业横向合作项目3项,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过程中多次为所在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得到实践企业的高度评价。

5体会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在动物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现实性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5.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实现改革成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意的是,应以社会生产一线的需要为目的,充分了解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引进人才培养计划,将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达到的职业知识、技能、素质完全融合到课程体系中去,并且作为考核的要点。同时在教学模式、考核模式、教学团队、管理制度方面也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标准之间的无缝对接。

5. 2管理体系不适应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篇4:医药专业推荐信大全

【关键词】专业;教育;中医药

ZHANG Zhi-bing2,LIU Yang2, ZHAO Zhen1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2. The Graduate of 2010 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43006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relevant numbers concerning non medical bachelor degrees, study places, student enrollments and graduates from 23 national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ring a decade from 2001 to 2012,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proced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non medical majors in TCM colleges. Another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as a reference to further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non medical degrees from medical universities, with balanced multi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and a reliance upon medicine and pharmacy studies.

Keywords: Specialized Field; Educ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为满足社会需求,适应时代的迅速发展,2001年卫生部、教育部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中对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提出进一步调整和减少医学类专业数量,拓宽专业口径,积极发展医学相关类专业[1]。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紧紧围绕中医药专业,结合本校办学资源优势,设置与医药学紧密相关的非医药专业或专业方向,陆续开展了非医药专业教育。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非医药专业或专业方向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及院校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基于2001年至2011年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年鉴》[2]及各院校网站公布的非中医药本科专业设置及其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等相关数据,分析高等中医药院校非中医药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现状。

1 非医药专业本科教育的初期

199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开设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招生35人,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随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结合本校办学资源优势,从专科层次的非医药专业教育开始起步,开展非医药专业教育,如表1所示。

表1 早期开展非医药专业专科教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年份院校专业招生人数

1996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科39

1996年贵阳中医学院市场营销专科50

1996年云南中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科35

199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科40

2000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专业下,以设置非医药专业方向的形式开展非医药专业本科教育,全国共有8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非医药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对照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3],涉及6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基本为管理学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如表2所示。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较少。

表2 早期开展非医药专业本科教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年份院校专业所属学科门类

199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管理学

1997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1998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

199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

1999年江西中医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

2000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计算机工程方向)医学

2000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

2000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管理学

2 非医药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

2000年后,随着全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2001年,全国共有1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非医药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已涉及7个学科门类12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本科生人数63042人,其非医药专业本科生2282人,占比为3.62%。

2001年,高等中医药院校管理学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人数占非医药专业在校本科生总人数比例达到46.54%,其次是工学门类占19.17和经济学占14.17%。

2001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非医药专业本科招生数占本校当年总招生数的16.84%,为最高,其次是江西中医学院为15.78%,如图1所示。

图1 2001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本科招生人数占当年招生总数比

从2001年至2010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生总人数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平均增长率11.52%,2004年增长最快,增长率高达21.54%。2001年至2010年,非医药专业在校生人数增长更加迅速,平均增长率39.80%,远远高于在校生总人数的平均增长率11.52%。其中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达到145.59,63.92%,33.24%,50.99%的增长率。 2005年后,非医药专业在校生人数年增长率与在校生总人数年增长率的差距逐步减小。如图2所示。

图2 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在校生与在校生总数年增长率

非医药专业本科在校生人数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十年一直是持续增长,尤其是2001年至2006年增长最快。从最初的2001年的3.62%增长到2008年的16.33%,随后2年增长相对平缓,2009年和2010年基本稳定在16%左右。如图3所示。

图3 非医药专业本科在校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比趋势

非醫药专业本科生招生数占当年学校招生总数的比例也逐年增长,从2001年的6.59%到2005年的17.8%,从2006年后基本保持在18%左右的相对稳定。如图4所示。

图4 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比趋势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本科教育,经过10年的发展,到2010年已设置的非医药专业及专业方向涉及8个学科门类30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相对2000年的3个学科门类6个专业或专业方向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如表3。

表3 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非医药专业学科分类表

学科门类管理学文学工学教育学理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

专业名称电子商务对外汉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社会体育生物技术法学保险音乐学

工商管理古典文献学生物工程体育教育生物科学医事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心理学应用化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汉语言文学医学信息工程运动人体科学

人力资源管理日语

市场营销英语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表4 2010年非医药专业本科生在校人数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

学科医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法学艺术学

比例(%)83.746.523.081.941.891.160.930.640.10

表5 2010年各非医学学科在校生总人数占非医学专业在校生总人数的比

学科管理学工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法学艺术学

比例(%)40.0918.9711.9211.617.195.743.960.59

2010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非医药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学校从2000年的8所增加到2010年的22所,各非医药专业在校生人数相对2001年有大幅增加。如表6所示。

表6 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2001年与2010年非医药专业在校生统计表

专业类别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文学艺术学医学

2001年在校生人数6043710619332321492060762

2010年在校生人数11545534116963388208016743476171150242

各高等中医药院校2010年非医药专业本科招生人数占2010年招生总数的比例,相对2001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占比最高,达到当年招生总人数的33.6%。见图5。

图5 2010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本科招生人数占各自当年招生总数比

3 非医药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

2011年,山西中医学院恢复非医药专业教育,2012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全部开设了非医药专业。开设非医药专业涉及管理学,文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最多,开设管理学科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学校共有22所。其中江西中医药大学涉及到8个学科门类,湖北中医药大学涉及7个学科门类;成都中医药大学所开设的非医药专业或专业方向最多,达到13个,贵阳中医学院1个为最少。如表7所示。

表7 2011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设置情况

学科门类

学校名称管理学文学工学教育学理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专业

计数学科

计数

安徽中医药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对外汉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85

人力资源管理 医疗器械工程

公共事业管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英语 法学 43

工商管理

长春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英语 42

公共事业管理日语

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对外汉语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心理学生物科学 135

工商管理英语 医学信息工程社会体育生物技术

市场营销 日语 体育教育

福建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 医事法律保险 6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市场营销

甘肃中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医学信息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33

广西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 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心理学 5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公共事业管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75

医学信息工程体育教育

贵阳中医学院 法学 11

河南中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 保险 95

市场营销 对外汉语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古典文献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 65

市场营销

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医学信息工程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医事法律保险 107

市场营销 国际经济与贸易

公共事业管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英语生物工程应用心理学 74

公共事业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西中医学院市场营销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应用化学医事法律保险音乐学108

公共事业管理 生物工程

辽宁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英语食品科学与工程 73

公共事业管理 医学信息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

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115

电子商务 食品质量与安全 保险

市场营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药事管理

山东中医药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 法学 95

市场营销 运动人体科学

公共事业管理 社会体育

山西中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1

市场营销

陕西中医学院市场营销汉语言文学 应用心里学生物技术 64

公共事业管理英语

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 11

天津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汉语言 应用心理学 63

公共事业管理对外汉语

劳动与社会保障

云南中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心理学 53

市场营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英语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科学 84

市场营销 生物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医学信息工程

2011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本科招生人数占各校当年招生总数比如图6,其中浙江中医药大学招收非医药专业学生人数占比最高,为36.27%;贵阳中医学院占比最低,为5.55%;其平均占比为20.8%,比2010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图6 2011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本科招生人数占各校当年招生总数比

2012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共计47200人,其中非医药专业本科招生人数共计10887人,如图7,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非医药专业学生人数占比最高,为43.40%;贵阳中医学院占比最低,为4.08%;其平均占比为21.06%。

4 开展非医药专业本科教育的背景

2001年—2012年,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非医药专业教育发展迅速,主要基于下列社会背景:

(1)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具有医药学知识背景的高质量各类非医药专业复合人才的需求逐步提高,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多种选择和继续发展的空间

(2)进入2000年,我国高等院校进入以扩大招生规模、扩大校区为主要标志的高速发展期,高等中医药院校由于医学教育的特点使得在校学生总数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须调整专业结构,发展非医药专业教育就成为一种选择。

(3)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中医药院校为公共课、基础课教师的学术发展提供平台与空间及职称评定创造条件,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逐步增设非医药本科专业。

(4)中医药院校医学单学科的特点,学科门类不全。高等中医药院校为达到更名大学对学科门类的要求,促使学校开办非医药专业,以完善学科门类,逐步向以中医、中药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方向迈进。

在上述社会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一方面为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为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基于自身特有的学科特性和资源结构,利用公共课、基础课教学资源,结合医学、药学优势,增设非医药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逐步开展以医药知识为背景的非医药专业教育。

5 非医药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非医药专业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相互渗透融合,具有很强的跨专业特征,在其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需解决问题,主要表示为:

(1)少数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定位不清晰,专业培养缺乏创新性,特色不鲜明,优势不显现,还没形成系统的专业教育体系及专业教育评价体系。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还处于探索阶段,非医药专业教育系统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2)非医药专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大部分教师的基础来源是学校公用课、基础课、图书馆或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教师数量总体上不足,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较低,在国内相应专业领域的学术影响小,缺乏学科带头人,这在相当程度上也影响了非医药专业教育。

(3)招生规模的发展速度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极不相适应,必要的教学软、硬件条件得不到保障。规模、效益与质量的矛盾逐渐显现。

(4)学生对非医药专业认同度不高,专业思想不稳定,中途转专业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是学生报考高等中医药院校,绝大多数期望是就读医药学专业,由于种种原因,被调剂到非医药专业。学生对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持有“每样学一点、样样不精通,四不像”的专业认识,不存在好感,学生对今后发展的目标缺乏明确性。虽然近年有所好转,但该现象仍较突出。

6 结语

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非医药专业教育,经过2000年前的探索阶段,2001年—201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已走过了近15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非医药专业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 毕业生逐步得到了经济社会的认可,现已初步显现医药专业支撑非医药专业的发展,非医药专业为医药专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中医药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正逐步深入,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从以往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非医药本科专业教育是创新,为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对具有医药学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必将与日俱增。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立足本校实际,建立校际之间有效的交流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专业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实验(实践)体系及教学模式,形成专业优势与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本科专业教育在今后稳步发展时期的中心任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EB/OL]. [2001-7-17].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9/200107/295.html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年鉴[G].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011

篇5:医药专业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即将走进工作岗位的中药系学生。在校近两年,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

★理论学习上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理论,阅读了医药学类书籍。同时对于文学等方面的非专业知识我也有浓厚的兴趣。在校期间完成各项课程,成绩合格。这在为日后的工作中,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社团工作上

曾担任院团委、学生会临时负责人及系团总支、学生会负责人。从一个普通干事到负责人,两年来,多次协助老师举办多项活动,组织举办晚会、游园、讲座、各类培训等,例如中药百草园寻宝、欢送毕业生实习晚会、院团委129签名活动、冬至送温暖活动、元旦联谊舞会、院团委游园活动、协办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药讲座等,受到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社团工作把我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有思想、有斗志的当代大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及经验处理工作事宜,提出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方针。

★思想修养及兴趣培养上

品质优秀,思想进步,笃守诚、信、礼、智的做人原则。同时,正在努力加入中国共产党。熟练使用Office、图片编辑等软件,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优秀等;爱好文学,曾在院报发表文章;喜欢摄影,成立中药系摄影协会;热爱文艺活动,参加多次主持、舞台演出等。诸多的兴趣可以让我在工作中避免积极性减退,提高工作乐趣,并且有利于和同事间的交往与沟通。

★社会实践上

几年的大学生活,我对自己严格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组织能力更是我的强项。节假日于校外进行勤工俭学,假期曾于进出口公司担任会计、及到医院进行实践工作等等。

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我期待着能为成为贵公司的一员!

诚祝贵单位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篇6:医药专业销售自荐信

尊敬的公司领导 :

您好!我叫陈XX,今年7月份将从XXX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所学专业为临床医学,通过3年的在校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医学知识,学习中我认真刻苦,努力钻研,非常重视对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熟悉了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及剂型特点,掌握了药物的提取、合成、检验等实验技能,这为我今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大学期间,曾多次获得各项奖学金,我还担任过宣传委员,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我是个开朗、热心的人,有较强沟通能力。我坚信: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队任何困难和挑战。如今的医疗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服务社会是我的职责,敬业是我的人生信条,年轻、可塑性强是我的资本。我将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态度迎接挑战,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公司的发展和祖国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我愿加入其中,为中国医疗事业和贵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的关注,并真诚希望我能够成为贵单位的一员, 为贵单位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殷切地期盼您的回音!

上一篇:营养0803班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3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