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步骤

2024-07-04

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步骤(通用9篇)

篇1: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步骤

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相关工作

创建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举措。我区各市(县)相继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部分已向国家园林城市迈进。同心县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已势在必行。

一、工作步骤和措施

(一)明确主体。因创建园林城市是区建设厅审批和验收,各市县实施主体均不一致,应请示县主要领导,明确创建园林城市的实施主体。

(二)制定“绿地系统规划”。创建园林城市,首先应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应由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来完成。规划完成后由区建设厅城建处审批。

(三)制定“创建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任务、目标、措施、步骤等。

(四)完善城市绿线管理制度。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控制城市绿线,规范城市绿地建设。

(五)启用城市绿化建设审批专用图章和城市绿化建设合格专用图章,规范城市绿化建设审批程序。

(六)开展城市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创建和达标活动。

(七)加大城市绿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城市绿化建设的违法行为,巩固绿化成果。

二、城市绿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城市绿化条例》(1992)

3、《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

4、《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5、《吴忠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2000)

6、《同心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

篇2: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步骤

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质量,区委、区政府决定开展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园林城市活动。根据《湖南省园林城市标准》、住建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怀化市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结合鹤城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区、街道两级政府及全社会的积极性,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城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进步。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确保在2013年把怀化唯一的主城区即鹤城区建设成山水园林相间、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生态优美、设施齐全、环境适宜的省级园林城市。经过巩固、建设、整治、提高,力争2017年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

三、工作任务

(一)成立创建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分管领导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的一把手任成员,领导小 1

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市办,由城市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根据市里的创建方案,分解创建任务,并与相关单位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

(三)抓好城东新区、主城区背街小巷的园林绿化、市政设施、景观保护和城乡结合部大环境建设工作,确保辖区各项指标达标,养护管理到位。

(四)在市直职能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完成文化山、五溪文化公园等一批公园建设。

(五)制订单位庭院绿化建设和养护评比制度,并安排街道办事处经常开展检查评比工作,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室内绿化等工作,配合城市绿化办开展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促进增加单位庭院绿化总量、确保全区区属行政事业中园林式单位占60%以上。

(六)认真组织辖区单位、居民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

四、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2年2月至5月),组织准备和宣传发动。一是成立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抽调人员到位并开展工作。二是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和完善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安排和部署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任务,签订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责任书,将创建

省级园林城市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部门工作方案。

(二)第二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全面实施。一是对照湖南省园林城市标准,全面开展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等创建工作。二是跟踪监测统计各项考核指标。三是定期检查、督办。四是邀请专家现场指导。

(三)第三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巩固申报。一是查漏补缺。二是对未达标指标及重点工程进行攻坚。三是整理健全各类档案,制作光碟,完善申报材料。

(四)第四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迎接省检。一是召开创建工作会议,部署迎检工作。二是认真做好各项准备,迎接检查验收。三是完善档案技术资料。四是召开全区动员大会,动员部署迎接工作。

(五)第五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提高完善。一是对照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全面开展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等创建工作,整体提升园林绿化品质。二是跟踪监测统计各项考核指标,定期检查和督办。三是邀请专家现场技术指导,提出整改意见并整改。

(六)第六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组织申报。一是高质量编制各种创建资料。二是认真自查。

(第七)第七阶段(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迎国检验收。一是对照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逐项搞好查漏补

缺工作,全面巩固前段创建成果。二是对不达标指标及重点工作进行攻坚。三是认真做好各项准备,迎接检查验收。

五、工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范围。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建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内容,在区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落实创建任务,成立创建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到机构、人员、任务、经费落实,确保创建工作层层落到实处。

2、明确工作职责。一是文化山居住区公园。二是城东新区建设。

(二)依法护绿

结合鹤城实际,加强城市绿化法制建设,严厉打击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

(三)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建立稳定、多无化的资金投入渠道:

1、区财政给予倾斜,保证城市重点公共绿地、防护绿地、街道绿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在公园建设上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新建公园和广场可采用“以地生财、以财建绿”的建设理念,将公园、广场规划绿线外的土地由政府控制,实行有偿出让,将所有资金全部用于公园、广场建设。

3、居住小区自筹资金搞好庭院绿化建设。

4、大力推进市场运作、多渠道、多方式解决绿地建设资金。

5、组织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求每个市民每年要植3到5棵树或完成3个义务工日。

6、开展捐资建绿,认养绿地活动。

(四)强化宣传,确保认识到位

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大力宣传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的意义、文件,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市民自觉参与意识,为创建园林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六)检查评比,确保责任到位

一是严格实行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是实行分层次的考核评比。

鹤城区创建园林城市动员大会议程

主持:唐德华副书记

一、副区长李建国宣读〈〈鹤城区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及领导小组文件;

二、各责任单位递交责任状;

篇3: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步骤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科学推进,设计,施工,管理

1 温州园林绿化现状

温州素有山水城市格局的天然优势, 城间山水相连、城外山水环绕、城内显山露水, 然而温州现代城市空间的绿色画卷却迟迟未能展开, 与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依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建成区绿地率为31%, 绿化覆盖率为36%,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m2。而温州建成区绿地率仅为20.07%, 绿化覆盖率仅为21.69%,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为6.87 m2。 (温州市住建委网上发布) 。由于园林绿化发展滞后, 市民生活环境条件差, 温州的宜居度一直停滞不前, 市民的幸福指数排名一直位于后列。

随着温州“六城联创”活动的热力展开, 温州市委、市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建设, 计划2013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然而, 温州绿化建设起步晚, 绿地面积少、整体绿量低, 在创园压力下, 部分绿化工程边设计边施工, 重速度轻质量、重施工轻设计、重建设轻养护, 重指标轻实效, 导致部分绿地苗木成活率低、功能设施不完善、地域特色缺失、文化内涵单薄、园艺水准较低、养护成本高、管养难度大等弊端。面对困境, 我们亟待研究出一条科学的创园捷径, 促进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步伐更好更快。

2 温州园林绿化工程实施要点

2.1 政策层面

温州市委领导提出:“生产环境决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生活环境决定城市的生活品质, 生态环境决定城市的品味档次。”可见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对绿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在创园过程中提出了“拆违建绿”、“拆墙透绿”、“四边三化”、“祛疤栽花”的创园工作总体方针, 并在每年上班第一天率领市四套班子动员全民植树等一系列绿化重要举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次绿色战役, 挑战的是温州人民园林绿化建设的能力, 给予的是温州城区宜居度的提高。在政策层面, 我们还需针对温州实际, 研究创园捷径, 多向兄弟城市学习绿化经验, 引进优秀施工企业、优秀设计团队, 保障绿化品质, 借优秀工程以点代面辐射绿化施工经验, 互学互比、共同进步。

2.2 设计层面

2.2.1 植物配置。

(1) 注重乡土植物。温州的乡土针叶树种:水杉、杉木、黑松、罗汉松、金钱松、柏树、红豆杉、柳杉、马尾松。

乡土阔叶树种:杨梅、樟树、浙江樟、香叶树、小叶榕、檫树、杜英、木荷、女贞、桂花、银杏、白玉兰、紫玉兰、深山含笑、白兰花、广玉兰、厚朴、枫香、杏、梅花、丝棉木、三角枫、鸡爪槭、无患子、黄山栾树、榔榆、榉树、枫杨、乌桕、棕榈[1]。

栽植乡土植物不仅苗木成本低, 成活率高, 而且能充分体现温州地方特色, 让温州人民倍感亲切。

(2) 注重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指根据栽植区的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 选用生长习性相近的树种。如建筑物的西北面应选择耐荫树种;在水位高的地方应选择耐湿树种;在风口处应选择深根性的抗风树种;在滨海盐碱地应选择抗盐碱树种等等。土壤的酸碱度可以根据当地的苗木生长状况进行判断。如绣球花开紫色花序, 则土壤偏酸性, 开红色花絮, 则土壤偏碱性。如苏铁、栀子花等苗木生长势头好, 也说明土壤偏酸性。温州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气温高, 且台风、雨涝灾害明显。因此在选择树种上, 应以抗风性强、耐高温、耐湿涝树种。如温州的市树小叶榕, 屡经台风暴雨考验, 久经沧桑, 盛而不衰。

(3) 注重常绿落叶比。温州处于南亚热带北端, 常年光照充足, 与北方的寒冷气候相比, 应更加注重夏季的遮荫效果。且温州的园林绿化处于初步阶段, 首先应满足功能需求而非观赏需求, 先绿后好, 因此更加注重绿量以及植物对环境卫生的改善。因此温州植物配置以常绿树为主。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参考, 温州地区适宜的常绿落叶比为7:3。而公园绿地为凸显植物景观的季相效果, 居住绿地为加强采光, 也可多增加落叶树种。

(4) 注重乔灌比。从视觉角度看, 由于草地与人是垂直状态而树与人处于平行状态, 具有相同投影面积的草地的成像要小于树木在人眼中的成像, 因此乔木的环境绿视量大于草坪[2]。再者乔木的养护成本远远低于草坪, 而绿量远高于草坪, 因此尽量少铺设草坪。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参考, 温州地区适宜的乔灌比应为70%。

2.2.2 加强园建配套设施。

绿地内应设置园林建筑配套设施满足游人观赏游憩, 包括亭廊、平台、坐凳等。温州河网众多, 应利用优势, 沿水系多建设亲水设施, 来满足市民的亲水天性。样式应多样化, 如草坡入水、木质亲水平台、台阶式入水平台等。同时加强沿水系及道路边的游步道建设, 形成绿色通廊, 供市民骑车游览, 跑步健身。

2.2.3 注重山水地形。

山水地形是绿地的骨架。温州素有山水城市的天然优势, 但山体破坏严重, 修复困难且造价高。建议山体复绿工程多做前期勘察及设计, 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必须加以修复;需要复绿的面层尽量采用艺术化处理, 可与雕塑、摩崖等艺术形式相结合, 做到有主有次, 而非机械的满铺复绿。

水系的营造是否成功在于其是否成一活水系。温州多洪水, 可将泄洪沟、旱溪、景观湖塘、自然河流连成一体, 成一系统, 不仅解决泄洪要求, 而且提高水质。

2.2.4 加强文化特色。

文化是园林的灵魂。绿地在满足功能、生态的前提下, 应赋予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彰显地域特色。非新无以为进, 非旧无以为守。我们要在保护历史根基的前提下挖掘其在新时代再利用的可能性。可将传统元素进行简化融入到园林设计中,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让市民感受到传统的痕迹。如位于龙湾的中国姿态黄石山雕塑公园以中国姿态雕塑为主题, 打造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雕塑群, 既实现园林景观与人文艺术的完美结合, 又打破当前城市公园人工造景基本雷同的弊端。

同时应在细节上体现人文关怀与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加强无障碍设计, 来关爱残疾人;加强景观空间的处理, 来增进市民的交流;加强地方文化的运用, 来增强地方的凝聚力。

2.3 施工层面

2.3.1 科学安排工序。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工序多为先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 后实施绿化[3]。而针对温州创园实际, 为抓住种苗时节提高苗木的存活率, 将种植工程提前, 景观工序延后。最适宜的植树季节是早春和晚秋, 即树木萌芽前刚开始生命活动的时候, 以及树木落叶后开始进入休眠期至土壤冻结前, 这两个时期树木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不大, 容易得到满足, 而且此时体内还储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又有一定的生命活动能力, 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新根的再生, 所以在这两个时期栽植, 一般成活率最高[4]。华东地区落叶树的种植, 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 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下旬也可以。早春开花的树木, 应在11月至12月种植。常绿阔叶树以3月下旬最宜, 梅雨季节 (6~7月) 、秋冬季 (9~10月) 进行种植也可以。香樟、柑桔等以春季种植为好。针叶树春、秋都可以栽种, 但以秋季为好。竹子一般在9~10月种植为好[5]。

2.3.2 加强苗木监管。

园林绿化工程中经常出现四季桂假冒银桂;香樟假冒浙江樟;银杏多嫁接苗;蒲葵因筒径、筒高未同时标注清楚多挤生苗;乐昌含笑因两侧枝条运输过程中易折断多偏冠;为保证苗木存活率, 不顾苗木的树形美观度对苗木进行重剪甚至抹头等现象。

因此苗木种植前应加强苗木的品种、规格、树形及修剪的检验。特别是直接影响苗木生长及美感的修剪。修剪苗木时应尽量保持自然树形, 有主尖的乔木应保留主尖, 不得抹头修剪, 因特殊需要重剪的乔木也必须保留三级以上自然分叉。实质上修剪与美观并不矛盾, 关键在于态度。如对广玉兰的修剪, 如对广玉兰的叶子进行交错修剪, 不仅可减少蒸腾作用, 且主侧枝及叶片都分布均匀, 使得广玉兰整个树形完整、绿意不减。

2.3.3 注重地形营造。

地形的营造不仅在于地形的美观度, 还在于地形是否稳定, 土层是否透水, 能否满足植物的生境需求。温州多强降雨, 且绿地下层多为不透水层如淤泥层, 为加强排水, 可在地形中加设滤水层, 防止苗木被淹。滤水层宜在不透水层之上, 可选择旧房拆下的砖块来铺设, 不仅有利于排水, 而且其酸碱度为中性, 对苗木的生长无影响, 经济节约。土壤的酸碱度, 影响植物的生长, 一般采用黄泥覆盖进行改良。黄泥可采用平均厚度45cm, 乔木树穴另行增补, 这种方式将黄泥用到实处, 更加科学。铺设草坪, 需在黄泥之上铺设一层砂子及营养剂再铺草坪则效果更好。

2.4 项目管理层面

项目的推进离不开项目管理方的科学管理。针对温州的创园实际, 为加速推进绿化工程建设, 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可采取政策处理、手续审批、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同步进行, 允许工程先行进场。同时鼓励代建模式, 鼓励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来引进优秀的设计团队、精湛的施工队伍。如位于龙湾的中国姿态黄石山雕塑公园通过“先行垫资、以地换资”的方式, 引进代建公司, 不仅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 同时借力代建公司的设计和施工力量, 在短短3个月内出色地完成了公园试开园。

2.5 养护层面

常言道, 三分种, 七分养。温州园林绿化建设速度快, 管养问题迫在眉睫。应提高管理人员技术, 完善管理用房配备, 提高市民素质。

根据温州的气候特点对苗木加以针对养护。夏季多强台风暴雨, 应在台风来临前对树木进行修剪, 同时加设原木支撑, 局部高大苗木如银杏可选用钢丝支撑, 而树阵式栽植的苗木可采用竹竿集体网状支撑, 来加强抗台能力。在大乔木树穴上可加设排水管以在积水时及时抽除, 干旱时浇水直达根部。

3 结语

温州的创园之路是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缩影, 坎坷而又艰辛,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克难攻坚、鞭策激励下, 在建设者们的夜以继日、狠推施工进度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速度与质量、施工与设计、建设与养护, 绿化指标与文化特色等关系的处理上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卢艳艳.温州是园林植物应用现状与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 2006 (9)

[2]王浩.园林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7)

[3]孟兆祯.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1)

[4]田如男.园林树木栽培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4)

篇4: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步骤

摘 要: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追求效益,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致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今,人们迫切需要生存环境的改善与美化。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空间环境与生态的重要保障,就要求其规划更加完善。园林城市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能从各方面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问题。

关键词: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剧增,硬化面积扩展,绿地面积缩小,道路拥堵,这一系列问题致使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日益严重。由于中国所处的特殊环境、生活理念及突发的环境状况等因素,生态环境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大力发展建设园林化城市,旨在从根本上改善和美化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

一、相关概念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所处的特殊环境中提出的,它和中国传统的园林相联系。现在大力发展建设的园林城市所提倡的理念就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可以看作是中国园林城市的前身,与霍华德所提出的“田园城市”的设想也有相似之处,它的思想是把城市的优点与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山水城市”与“田园城市”都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园林城市的相关指标

国家园林城市相关指标有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三个。具体指标如下表所示: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兰州市的常住人口达361.62万人。按照中国城市划分的新标准,属于大城市;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80~100㎡。根据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兰州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绿地率28%,绿化覆盖率3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以上,建成区绿地率31%以上,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6%以上。

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城市绿地的建设与管理。根据人以及环境的需求,统筹安排各类绿地,完善和优化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美化城市空间环境,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提高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通过各个城市地方特有的软质景观改变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增加城市的差异性,增添城市的趣味性。

四、案例分析

(一)兰州市国家园林城市的相关概况

兰州市于2002年开始创建工作。2006年,制订了实施方案,确定了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山水城市的目标,掀起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热潮。2007年,建成了“省级园林城市”。2013年,进一步推进了进程,取得了很大成效。2014年,通过了省级初验后,正式向国家住建部进行了申报。从1992年提出截至2015年,全国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共317个,其中3个直辖市,202个地级市,105个县级市,7个国家园林城区。全国共审批了18批,北京和合肥、珠海两个地级市是第1批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甘肃共有4个市获得称号(敦煌、金昌、嘉峪关和玉门),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正在积极努力与准备中。

(二)兰州市绿地系统现状

随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进程的推进,兰州基本形成了南北两山绿化及黄河两岸景观绿化的线状骨架。两岸滨河路作为城市的两条主要干道,自西向东贯穿整个兰州。近几年作为马拉松赛的主要赛段,其绿地规划受到绿化部门的重视:绿化现状较好,养护到位,乔灌草搭配适宜,景观效果突出;其沿岸为景观较为集中的地方,集中了众多的雕塑和主题公园;南北两山绿化工作也在逐年推进。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与规划的滞后,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还存在缺陷。新建的道路有一定的道路附属绿地,大部分道路缺乏绿化或质量较差,植物种类单一,景观效果不佳,管理不善。已有公园绿地较少,面积狭小,服务半径短,功能性景观设施缺乏,不能满足居民基本需求。没有形成连贯景观绿化带或生态廊道,景观连续性差,植物群落单一,层次简单,生态效应不明显。兰州市人口数量多,可用绿化面积有限,最能弥补绿化面积不足的垂直绿化,在兰州基本属于空白。

(三)兰州市创建园林城市的难点

兰州位于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植被稀少,污染严重。在创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需要面临更多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在植物物种的选择上受限,且适合冬季观景的绿化植物更为稀少。

兰州市由于地理位置限定,土地面积紧缺,致使可以拓展绿化的面积狭小。

兰州市在前期产业发展过程中污染严重,且兰州市特有的两山夹一河的河谷盆地地形及城市热岛效应,阻碍了废弃物的扩散,加剧了环境问题。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口的集聚,人口数量剧增,致使人均指标达到园林城市标准比较困难。

(四)兰州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在兰州市关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中,主采用点、线、面等形式的有机结合,形成网络化的绿地系统。规划重点是南北两山绿化和滨河景观绿化。南北两山绿化结合大型景观区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山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在逐年推进的过程中,加强后期管理,保证城市发展建设的大环境,打造宜居环境。城市中心打造以黄河两岸及其湿地为骨架,以合理的服务半径均衡布置公园绿地:结合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建成网络状的生态绿地系统;结合滨河景观节点,打造南北向的楔形绿地或生态隔离带和廊道,加强景观连续性;在后期规划中,加强垂直绿化补充地面绿化的不足,增加城市绿化率,美化城市面貌。

通过对城市已形成绿地系统的梳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各类绿地合理均衡布局,提高城市的整体绿化质量。在保护城市空间景观整体风貌的同时,实现城市山水景观特色的整体延续。尊重历史,整合现状,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绿地景观,加强本土树种的挖掘与推广,重视居住区环境建设,构建多样的绿化形式,丰富城市空间面貌,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达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打造以黄河滨河景观为重点的三十公里黄河风景线,形成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城市特色景观带。

五、结语

在一个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应使其绿地系统总量适宜,各项绿地指标都达到标准,满足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绿地系统结构和布局都合理,与城市的发展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发挥最大生态效益,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琪.兰州“一河两山”现代山水城市园林系统整合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张俊华,巨天珍,任正武,索安宁.兰州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3,(10).

[3]任震英,董晓峰.兰州市山水特色与旅游开发[J].城市发展研究,1999,(05).

[4]金晓斌,周寅康,张希.兰州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02).

作者简介:

郭莹,兰州交通大学。

篇5: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

各相关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驻市各单位:

《**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市委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7月8日

**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步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要求,依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按照“政府组织、全民参与、统一规划、严格标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绿化、高效率建设、高水平管理,全力实施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整体上水平。

二、总体目标

市区目标:2012年申报,2013年评审,确保2013年底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力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县(市)目标:2011年,**市、**县、**县、南和县4个县市达到省级园林县城(城市)标准,并申报省级园林县城(城市);2012年,**5个县达到省级园林县城标准,并申报省级园林县城;2013年,**5个县达到省级园林县城标准,并申报省级园林县城;**2个县市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县城)标准。

三、工作任务

围绕创建目标,预计投资20.8亿元,其中,市政府投资4.7亿元,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启动绿色图章,严格绿线管理。

1.启动“绿色图章”。市区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在办理规划手续时,必须由市园林部门参与规划方案评审。否则,规划部门不予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启动“绿色图章”验收,工程竣工时必须由市园林部门参与验收,凡绿地不达标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不能交付使用,确保各项工程按规定配套搞好绿化建设。

2.严格实施“绿线”管理。绿线范围内不得进行其它建设,确需进行景观改造的,必须经市园林部门认证并加盖“绿章”后,报市规划部门审批。此外,要严格执行城市蓝线控制和紫线控制,依法对城市水系水体、风景名胜、文化与自然遗存等进行有效保护。

(二)实施重点项目,打造精品工程。

为增加绿量,打造亮点,紧紧抓住创建工作的着力点,预计投资20.2亿元,其中,市政府投资4.4亿元,要努力完成以下四项重点绿化工程项目。

1.“三园一圃”工程项目。(1)**公园建设,由桥东区和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在**建设一个占地面积960亩的集果蔬采摘、花卉种植、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四星级生态公园;(2)**公园一期建设,由桥西区负责租地,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建设,利

对于拆出的大宗用地,特别是城中村改造项目要优先保证绿地达标。

2.拆墙透绿。沿街厂矿、企业、单位以及生活区所有实体围墙要一律拆除,能开放的全部实行敞开式管理,不能开放的建成通透式栏杆,增加绿化,使内景外透。此项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市级机关由两办督查室、优化办和市城管执法局督办,区级单位由四区一县政府(管委会)督办,国有厂矿企业由国资委督办,限期要帐。

3.破硬还绿。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实施破硬还绿,减少现有硬质铺装路面,有条件的停车场逐步改为林荫式停车场,增加乔木种植,为市民提供休闲空间。

4.缺株补绿。按照“统一设计、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市区街道、分车带两侧、绿化带以及单位庭院、居民生活区的边角、空白地带进行绿化,重点对花池头、墙角、墙边等藏污纳垢之地进行植绿,全面消除绿化缺株断垄、黄土裸露现象。

5.立体造绿。按照“宜绿则绿、宜花则花、宜草则草”的原则,实施墙面爬绿,阳台养绿,屋顶造绿,建设屋顶花园,优先确定一些路段,抓好典型示范,逐步推广,解决中心区、老城区绿化空间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足的问题。

6.引水扩绿。以河渠绿化为抓手,由市城管执法局和属地政府负责,对城区具备条件的河道进行扩挖改造,引水蓄水,扩大

水面面积。

7.义务植绿。按照“政府牵头、部门督导、属地负责、全民参与”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义务植树。以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生活区为载体,大力开展“3万株乔木进企业,2万株乔木进社区,1万株乔木进机关”活动,分两批完成,第一批围绕创建指标进行,第二批主要是查漏补缺。义务植树实行登记制度,由企业、机关、个人挂牌领养,确保植树的成活率和保有率。

(四)搞好精细化管理,开展容貌综合整治。

一是积极探索公司化运作,引入竞争机制,把绿化管养逐步推向社会,变直接管养为强化监督、间接管养,逐步建立公开招标、严格考核、定期评比、奖惩分明、优胜劣汰的新模式,使绿化管养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同时,重点保证大型绿化项目的中水利用。二是完善树木保护制度,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分片包段监管责任制,切实加强树木保护工作,严厉查处破坏树木行为。三是依托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加强对城市的规范化、长效化和精细化管理,以城市容貌综合整治为抓手,继续实施绿、亮、净、美“四化”工程;大力开展市区出入市口和主要街道综合整治活动,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五)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加大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

三是突出重点,打好“两场战役”:一是以今冬明春为基点,打好“绿化攻坚战役”,迅速掀起绿化新高潮;二是以明冬后春为基点,打好“绿化提升战役”,全方位查漏补缺,为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四)加大投入,落实资金。市财政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安排绿化专项经费,重点向城市绿化倾斜。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城市各类建设项目要将绿化费纳入投资预算,按规定建设绿地。绿化资金不按规定落实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同时,由市林业局按照有关规定,对市区大型企业等单位足额征收义务植树绿化费,设立专门账户,用于市区绿化。

(五)加强宣传,形成氛围。要以创建园林城市为载体,大力宣传城市园林绿化法律法规和绿化基本知识,“两报两台”等新闻媒体要开设专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声势,确保实效。

(六)强化责任,全程督导。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纳入党政班子年终政绩考核。实行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分级负责的目标考核体系。由市创建办负责组织开展检查评比活动,评比排名,量化打分,定期通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全程督查、跟踪问效,对进展快的单位进行表彰,对于行动迟缓、落实不力、影响工作的单位,要公开曝光。

附件:1.**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指挥部成员名单

篇6: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榆林实验小学创建市级园林单位实施方案 根据榆林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创建绿色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园”的意义。倡导“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绿色校园建设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弘扬绿色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我校良性持续发展。通过“创园”活动,将我校打造成一所环境清洁优美,教学规范化,富有特色的实验学校。

二、组织领导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教务处、办公室、安保室、大队部、总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创建绿色校园领导小组。形成多角度、多侧面的创园氛围。

三、工作重点

1、宣传“创园”的目的意义,普及“创园”知识。

2、教育学生爱护园林,美化环境,严禁学生的破坏行为。3制定长期护园管理制度。

4、动员师生利用多种形式打造绿色校园,为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做贡献。

四、工作措施

1、利用板报、橱窗、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家长会、校报、张贴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创园的目的意义、普及创园知识,提高师生的绿化环保意识。

2、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各班班级卫生管理办法,小学生在家、在校、在社会文明行为43条,人人从身边做起,养成不乱丢乱扔垃圾的好习惯。通过填写德育通知单,注重学生的过程管理,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3、划分环境清洁保护区,做到班班有绿化场地,有责任区域。责任到班,责任到人。

4、建立红领巾环境监督岗,设立班级爱绿护绿环“保小卫士”组织,总务处负责安排“环保小卫士”轮流值勤,定期地对全校环境进行监督,值周领导周周检查的制度,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班级每周流动红旗的评比。

5、利用综合课,将环境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6、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绿色理念渗入孩子心田。开展“弯弯腰行动”和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要通过把绿色带入教室,开展栽上一盆花,增添一点绿的活动,引导学生投身“创园”实际活动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每班至少要摆放8盆花草;教师办公室摆放花草不少于10盆。

7、广泛开展家庭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自己要做“创园”环保小标兵,还要带动家庭开展环保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优势,小手拉大手,让环保意识真正深入家庭,深入人心。

五、改善办学条件,拓展绿色人文空间

2008年暑假,我们将走廊楼梯全部粉刷。2009年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资8万多元,将校园陈旧的墙壁标牌换掉,布置了新内容,现在我们的校园是每个墙面会说话,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010年利用暑假翻修、硬化了破损的校园,地面让我们的校园焕然一新。2011年暑假我们还将水泥操场返修,改为塑胶操场,将校舍内外全部粉刷,改善办学环境。2012年根据创园办的精神指示:确保清理整治后的校园空地上植树建绿,做到无寸土裸露,不能种花种草的死角硬化地上要摆放花草盆景。力争达到校园绿地率30%以上。

绿化校园,美化环境,营造环保、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是我们每一位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紧紧抓住市“创园”契机,力争创建一流的育人环境,为市“创园”做贡献。

榆林实验小学创园办

篇7: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为了促使我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市民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化发展进程。进而加快我市现代化旅游名城的建设步伐。

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

三、我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国家园林城市指标的对比情况

⒋绿化达标道路、绿化达标公园符合要求:目前我市的少林路、市雕东路、嵩阳路、阳城路、北环路、南环路、登封大道已分别通过省级绿化达标。嵩阳公园已于年月通过省级绿化达标。但部分绿化达标道路的绿化现状亟待改进。

⒌花园式单位创建情况。

四、园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

五、目标及任务

我们已先后在嵩阳路、颍河路、少室路、环山路、北环路规划了处游园,总面积亩的绿化用地,现已建成处。

⒉搞好重要地段的美化整改工作

篇8: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步骤

近年来, 随着潜江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 周围优美的环境让王先生改变了生活习惯。现在的双休日, 王先生形成了固定的作息习惯:先带儿子到曹禺公园“泡”氧吧, 然后再去打一会儿羽毛球, 锻炼身体。穿行在这座城里, 犹如游在一座大公园里。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让潜江市市民普遍感受到了城市的变化, 透过这生命的绿色、幸福的景致, 我们听到的是潜江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铿锵脚步, 看到的是潜江市构建“天蓝、地绿、水静”的精美画卷。

绿色之家园

未来的潜江, 不应是一个只拥有钢筋水泥丛林的城市, 而应当是一个绿树成荫、天蓝地净、鸟语花香、宜居乐居型的城市。这既是潜江人民的期待, 也是潜江市住建委努力的方向。

该市住建委主任黄振林曾经强调, 一个城市靓丽不靓丽, 除了建筑是否精美之外, 关键还要看园林绿化水平。要继续加大绿化力度,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让潜江天蓝地净、鸟语花香, 让老百姓“随时都可以深呼吸”。他指出, 一座现代化城市, 一定是公共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幸福宜居之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是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契机, 也是加快建设宜居城市的有效抓手。如今, 潜江人应该围绕山水环抱的独特自然风貌, 着力书写“城在青山绿水间, 人在鸟语花香中”的城市新篇章。

每日傍晚, 已退休的刘老师必携着老伴, 步行至水杉公园, 走在林荫中, 享受着周围的湖光山色, 刘老师惬意地说:“这几年, 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每天都能享受杭州西湖一般的山水环境。”

这一切的改变, 来自于市委、市政府、潜江市住建委以及潜江人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 近年来, 该市全面实施新城增绿、老城创绿工程, 先后投入建设资金6.2亿元,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前所未有的投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园林绿化建设, 着力延伸城市绿色脉络, 拓展城市绿化立体空间, 形成“大绿绕城”的生态屏障。这一方水域, 这一片绿意, 褪去了城市的喧嚣, 滋润着潜江人民的心田。

绿是城之生机, 城市之肺。返湾湖、冯家湖、白露湖、张家湖恰似明镜, 镶嵌市域, 辉映出城市的魅力与神韵;潜江森林公园、水杉公园, 似一条宽阔的风景带, 无处不展示着绿色风情;让老城区市民推门见绿, 500米见园。在这座城市中, 绿是主色调, 是永不褪色的风景……抬头见绿、起步闻香, 绿随路至、人到景到, 悄然中, 潜江已变成了一座大公园。

生态之画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潜江市已成为湖北省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曹禺故里、江汉油城、水乡园林、龙虾之乡”产生的极强的链条辐射带动效应, 使潜江成为一方投资热土, 许多客商把目光投向了潜江。

然而, 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是, 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 多年来, 潜江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绿化、美化和城市对外形象仍处于落后地位。这样的城市形象让一些投资者望而止步。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 始终把“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以水为源、以绿为体、以文为魂, 亲水造绿、依水造景、借水造势, 做足、做精、做深“水”品牌、“绿”品质、“文”品位, 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品的“生态潜江”。

新的目标, 是机遇, 也是挑战;新的起点, 是希望, 更是责任。“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共建潜江美好家园。”潜江全市上下打响了一场造绿、护绿、爱绿的战斗。

坚持先谋划, 早规划, 围绕城市发展定位, 突出水乡园林和绿色生态, 高起点编制《潜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4-2020) 》, 构筑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绿化系统, 全力打造“城在绿中、绿在水中、人在园中”的城市生态体系。同时, 还坚持高起点建设, 依水补绿, 对河渠实施清淤拓宽、驳岸护坡、辅以植被、完善休闲设施等工程。坚持一路一景、因路造景, 大力实施道路绿化提档工程, 庭院绿化工程。在这个过程中, 全市没有旁观者, 没有局外人, 全市各相关责任单位纷纷行动起来,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热潮。

目前, 该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分别达到36.87%、32.31%、10.02平方米。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称号。绿色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潜江的知名度、美誉度, 已经成为潜江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转型发展的一张“烫金名片”。

文化之名城

一木不成林, 百花方为春。

在打造潜江这座大公园时, 除却秀美的山水风光之外, 更多的是紧扣“文化生态名城”这一立体画卷, 手握“临川之笔”, 描绘出潜江市千年的文明积淀, 展现其独特的城市品质。

该市始终坚持把城市历史文化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 通过文化挖掘、文化展示、文化传承、文化创新, 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创建品位。

晨曦中, “梅苑”上, 曹禺大剧院, 这座建筑外形犹如一本展开的书, 自然之梅与人文之梅交相辉映, 在初阳中熠熠生辉, 加上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 “中国戏剧之都”建设初具模型。

余晖中, 有着“天下第一台”的龙湾遗址章华台迎来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在这里, 你不仅可以到古楚湖游船采莲、桃花园、小龙虾养殖基地、农业采摘园, 你还可以通过放鹰台遗址、黄罗岗遗址等, 领略到潜江楚文化的魅力, 置身于此, 仿佛进入战国争雄岁月。

而兴隆枢纽水利工程景观旅游区与三峡大坝、丹江口水库形成湖北水利旅游的“铁三角”, 已经成为中国中部极具特色且不可复制的水利文化旅游名胜区。同时, 返湾湖风景区、田关岛生态休闲度假区、借粮湖农庄风景旅游区, 成了“文化潜江”的重要载体, 也是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生态园林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公园、广场、小游园, 绿意盎然, 一幅环环相扣的精美生态画卷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除此之外, 为了让潜江这座城市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让碧水、蓝天、绿地萦绕在百姓身边,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让老百姓共享创园带来的成果。在这项社会系统工程的创园期间, 潜江处处体现出浓浓的共建情怀。

市容提升工程:按照“洁、绿、亮、畅、美、智”的要求, 集中开展渣土运输专项整治、市容秩序综合整治, 道路广场的卫生亮化, 让条条街道焕然一新;

休闲景点工程:高标准改造森林公园、水杉公园、曹禺公园等休闲景点, 与民同乐;

路网畅通工程, 打通“断头路, 改造丁字路, 形成环行网, 完善城市路网结构, 方便市民出行;

专业市场工程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 规范经营行为, 提高了市容整体水平;

住房保障工程里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周围的休闲设施……无不诉说着我市创园的为民情怀;

供水供气工程:水厂升级改造, 累计开发天然气居民用户8万余户, 城区燃气普及率为86%;

污水垃圾处理工程里的河道整治、除污清淤, 使全市建成区主要河道基本达到可饮用水标准……

篇9:新余创建园林城市打造生态城

以生态立市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新余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主线,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战略,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全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中心城区区面积达到53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8.5%,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82%、47.13%、14.99平方米,综合物种指数0.79 ,本地植物指数0.82,人均乔木数量4.35株,新建水体驳岸生态化率93%,新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比重51.6%,热岛强度小于1摄氏度。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以科学规划引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新余市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组织编制和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仰天岗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新余市中心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新余市城市给水规划》、《新余市城市排水规划》及仙女湖、高新区、仰天岗、高铁组团、孔目江新城、袁河新城6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规范和保障。

以重点工程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上一篇:让学生走出泥沼作文下一篇:测量大气压实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