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2024-08-01

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状况调研报告(通用7篇)

篇1: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普遍增强。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形势下,依然存在着一些城市低收入家庭,这些家庭目前还在为各种各样的生活难题所困扰,有的甚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要靠亲朋的接济才能解决。为了深入了解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状况,我们课题组一行5人对

沧州市区125个低收入家庭开展了专项调查。在调查之前,几乎所有成员都认为这些低收入家庭中肯定充满了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但调查的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

一、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现状

我们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37.5元以下,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总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的。在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125份,其中,三无家庭、单亲家庭、重病家庭、重残家庭、其它家庭各25户。实际回收125份,回收率100%。由于导致家庭收入不高的原因各有不同,他们的思想状况也有所区别。

1、三无家庭。三无家庭指的是无工作、无住房、无收入来源的家庭。在25户三无家庭中,经济来源方面,有13户家庭靠亲友接济,占52%,有户寄居在亲戚家,占20%,其它的完全靠低保金生活;工作意愿上,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户,占%,其中,有户由于工作技能及身体条件等原因未能实现充分就业,占90%,其它两户就业愿望不强烈;家庭负担上,有未成年子女需要扶养或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占40%。在思想上,这25户中65%的家庭为收入太低而发愁;32%的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焦虑;80%的人为看病而担忧。在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尽管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普遍感到不很满意,但没有怨天尤人,对政府和社会给予的一些救助政策和措施普遍感到比较满意,存在着强烈感恩的心理。他们认为,要解决目前的生活状况,最大的困难就是就业问题,其次是住房和子女的教育问题,希望政府加快对廉租房政策的落实和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及将来的就业问题予以关注。、单亲家庭。在25户单亲家庭中,母子(女)一起生活的18户,占72%;父子(女)一起生活的7户,占28%。其中,子女还在上中小学的16户,占64%;上技校或大学的5户,占20%;走上社会的占16%。在这些家庭中,经济来源方面,有22户家庭靠亲友接济,占88%,其它的完全靠低保金生活;工作意愿上,有劳动能力家庭20户,占80%,其中,有18户由于工作技能及身体条件等原因未能实现充分就业,占90%。在思想上,68%的家庭感到不幸福,对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不够;与三无家庭不同,他们最大的思想压力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其次才是自己的收入和就业问题;与三无家庭相同的是对政府的救济和帮扶政策和措施,他们普遍感到满意。、重病家庭。在2户重病家庭中,患尿毒症的10户,占40%;患恶性肿瘤的3户,占12%;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2户,占8%;其它的象永久性瘫痪、严重脑损伤、严重帕金森病和严重精神病的占40%。在25户重病家庭中,经济上全部来自亲朋及社会救助。在思想上,他们对社会给予的一些救助措施普遍感到满意,对社会存在感恩的心理,但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普遍感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影响他们生活的最大困难首先是治病费用太高,其次就是报销比例偏低,对报销后的费用也难以承受,有的都影响到了基本生存。比如,有的家庭由于是因病致贫,尽管有医保,但高昂的医疗费仍然使得有些家庭(尿毒症患者占了一个很大的比例)思想波动很大,有的甚至产生了厌世轻生的念头。他们的想法是不愿再给家庭、亲朋和社会增加负担,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大病和重病能免费治疗。、重残家庭。在25户重残家庭中,先天残疾(如小儿麻痹证患者)的占了60%,其它的占40%。在这些家庭中,大多伤残者配偶的工作也不稳定,相对稳定者只有40%,致使他们经济上全部来自于亲友或社会。在思想上,尽管他们的生活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只有36%的人群感到不幸福,大多数家庭对自已的生活状况还是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激程度最高,思想上也最稳定。他们最大思想压力就是子女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问题。、其它家庭。其它城市低收入家庭主要是指那些对没有把精力放在家庭增加家庭收入的群体,如因纠纷长期打官司家庭、好逸恶劳家庭等。在思想上,他们对社会的感恩程度最低甚至没有,对社会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很深,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普遍感到很不满意。比如,有很大比例的家庭认为其生活的困顿是由于社会的不公平引起的等等。这些人群的思想认识亟需正确的诱导。

以上就是我们对我市低收入家庭的一些调查结果,为了能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对每个家庭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下面是关于问卷统计的情况:

城市低收入家庭调查问卷统计

查内容

调查结果(以户为单位)

家庭人数

1人:户;2人:20户;3人:90户;3人以上:户

家庭人均收入(除低保外)

零收入:20户;0~500:45户;500~1000:40户1000以上:15户

导致生活贫困的原因

伤残:30户;疾病:31户

;能力不高:60户;其它:4户

子女入学情况

小学:42户;中学户;技校及以上:户

家中就业人数及收入

0人:21户;2人:22户;2人以上:4户

家庭最高学历

小学及以下8户;初中92户;高中及以上:25户

参加过哪些保险

医疗保险:124户;养老保险:58户,其它:无

家中未就业人员是否有工作意愿

有:121户;没有:4户

对社会的满意度

满意:90户;较满意:20户;不满意:15户

是否愿与其它低收入家庭结成互助关系

愿意:121户;不愿意:4户

有无住房

有:%;没有:%

家庭支出占总收入比例

食品支出:%医疗支出:%;其它.%

对预期

好一些:%;没什么变化:%;更差:%

你希望获得何种形式的社会救助

低保高一点:120户;就业培训:80户;提供贷款:户;其它:户

二、城市低收入家庭思想状况分析、物质缺乏但精神积极向上。根据我们的调查,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抱有信心的达90%以上,面对现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等、靠、要,更没有埋怨和仇恨。为了改变现状,他们积极向上,积极寻找新的工作岗位,包括从事着那些人们普遍认为不体面的工作。、生活困顿但心存感恩。城市低收入家庭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弱势性,使得他们普遍承受着相对贫困的境遇,而且绝大多数还遭受着绝对贫困的尴尬和煎熬。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对国家的相关政策非常理解,对政府的救济措施非常体谅,尽管生活困顿,但对国家、社会的感恩之心都是发自肺腑的。

3、经济拮据但思想稳定。人们收入差距的拉大,相应地影响着他们社会地位的变迁。城市低收入家庭由于长期生活在经济拮据的状态,因此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感,但他们并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把一切责任都推给社会和政府,而是认为收入低受自身素质不高(诸如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文化知识、没有专长或技能单一)的局限所致,进而表现出来的思想非常得稳定,对于他们的自立自强至关重要。

三、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几点思考。

第一,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是低收入家庭的最后一道“防护网”。社会养老、失业、基本医疗、住房等措施对于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劳动、民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应更多地给予重视和关心,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倾斜。对于因物价上涨等因素给低收入家庭生活构成的影响,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提高补贴,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第二,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目前,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新一轮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牵动着每一位老百姓的心,更牵动着城市低收入家庭本来就已敏感的神经。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中患重特大疾病群体,政府部门应采取如设立重大疾病保障基金等有效措施来切实保证他们拥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因此,加快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真正实现病有所医是一个需要政府重视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三,切实注重就业问题。我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结构调整,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政府应对再就业工程加大关心力度,多组织一些有关劳动就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个人素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对于低收入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除劳动者自身应更新择业观念外,有关部门应对低收入家庭的劳动者尤其是失业者加大培训力度,免费为他们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同时为低收入家庭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给予更优惠的创业政策,为低收入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第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教育问题。教育部门应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提供更多的帮助。随着教育费用的攀升,教育支出在居民中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低收入家庭由于收入水平较低,且收入中75%以上的支出都用于衣、食、住、医方面的必要开支,而用于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就非常有限,这就严重影响了低收入家庭对于教育方面的投入。因此,为了让这部分家庭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教育部门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对于收入在贫因线以下的家庭,除减免学杂费外还应给予其他方式资助,以降低这些家庭的教育负担,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能与中等收入家庭的子女接受同等教育。

第五、给予低收入家庭以真诚的精神安慰。据调查,部分低收入家庭由于承受了太多的心理压力,致使精神同物质一样面临贫困。因此,政府和社会对低收入群体不仅是物质的简单给予,还应给与他们相应的精神安慰,用关爱来温暖他们的心理,消融他们的冷漠,减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化解对贫富差距的怨恨,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未来的憧憬。

总之,尽管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但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从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状况入手,下大力度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和思想问题,就能真正提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有力的群众基础。

篇2: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对长沙市开福区低收入家庭的问卷调查

会计系xx级本会xx班 xxx

实践时间:2012年1月10日—2012年2月10日

实践地点: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普遍增强。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形势下,依然存在着一些城市低收入家庭,这些家庭目前还在为各种各样的生活难题所困扰,有的甚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要靠亲朋的接济才能解决。为了深入了解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状况,我对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125个低收入家庭开展了专项调查。在调查之前,我认为这些低收入家庭中肯定充满了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但调查的结果却出乎意料。

一、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现状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37.5元以下,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总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的。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25份,其中,三无家庭、单亲家庭、重病家庭、重残家庭、其它家庭各25户。实际回收125份,回收率100%。由于导致家庭收入不高的原因各有不同,他们的思想状况也有所区别。

1、三无家庭。三无家庭指的是无工作、无住房、无收入来源的家庭。在25户三无家庭中,经济来源方面,有13户家庭靠亲友接济,占52%,有5户寄居在亲戚家,占20%,其它的完全靠低保金生活;工作意愿上,有劳动能力的家庭23户,占92%,其中,有16户由于工作技能及身体条件等原因未能实现充分就业,占69%,其它两户就业愿望不强烈;家庭负担上,有未成年子女需要扶养或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占40%。在思想上,这25户中65%的家庭为收入太低而发愁;32%的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焦虑;80%的人为看病而担忧。在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尽管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普遍感到不很满意,但没有怨天尤人,对政府和社会给予的一些救助政策和措施普遍感到比较满意,存在着强烈感恩的心理。他们认为,要解决目前的生活状况,最大的困难就是就业问题,其次是住房和子女的教育问题,希望政府加快对廉租房政策的落实和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及将来的就业问题予以关注。

2、单亲家庭。在25户单亲家庭中,母子(女)一起生活的18户,占72%;父子(女)

一起生活的7户,占28%。其中,子女还在上中小学的16户,占64%;上技校或大学的5户,占20%;走上社会的占16%。在这些家庭中,经济来源方面,有22户家庭靠亲友接济,占88%,其它的完全靠低保金生活;工作意愿上,有劳动能力家庭20户,占80%,其中,有18户由于工作技能及身体条件等原因未能实现充分就业,占90%。在思想上,68%的家庭感到不幸福,对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不够;与三无家庭不同,他们最大的思想压力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其次才是自己的收入和就业问题;与三无家庭相同的是对政府的救济和帮扶政策和措施,他们普遍感到满意。

3、重病家庭。在25户重病家庭中,患尿毒症的10户,占40%;患恶性肿瘤的3户,占12%;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2户,占8%;其它的象永久性瘫痪、严重脑损伤、严重帕金森病和严重精神病的占40%。在25户重病家庭中,经济上全部来自亲朋及社会救助。在思想上,他们对社会给予的一些救助措施普遍感到满意,对社会存在感恩的心理,但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普遍感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影响他们生活的最大困难首先是治病费用太高,其次就是报销比例偏低,对报销后的费用也难以承受,有的都影响到了基本生存。比如,有的家庭由于是因病致贫,尽管有医保,但高昂的医疗费仍然使得有些家庭(尿毒症患者占了一个很大的比例)思想波动很大,有的甚至产生了厌世轻生的念头。他们的想法是不愿再给家庭、亲朋和社会增加负担,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大病和重病能免费治疗。

4、重残家庭。在25户重残家庭中,先天残疾(如小儿麻痹证患者)的占了60%,其它的占40%。在这些家庭中,大多伤残者配偶的工作也不稳定,相对稳定者只有40%,致使他们经济上全部来自于亲友或社会。在思想上,尽管他们的生活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只有36%的人群感到不幸福,大多数家庭对自已的生活状况还是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激程度最高,思想上也最稳定。他们最大思想压力就是子女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问题。

5、其它家庭。其它城市低收入家庭主要是指那些对没有把精力放在家庭增加家庭收入的群体,如因纠纷长期打官司家庭、好逸恶劳家庭等。在思想上,他们对社会的感恩程度最低甚至没有,对社会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很深,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普遍感到很不满意。比如,有很大比例的家庭认为其生活的困顿是由于社会的不公平引起的等等。这些人群的思想认识亟需正确的诱导。

以上就是对我市开福区捞刀河镇低收入家庭的一些调查结果,为了能更好地说明问题,我对每个家庭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下面是关于问卷统计的情况:

城市低收入家庭调查问卷统计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以户为单位)

家庭人数

1人:3户;2人:20户;3人:90户;3人以上:12户

家庭人均收入(除低保外)

零收入:20户;0~500元:45户;500~1000元:45户;1000元以上:15户

导致生活贫困的原因

伤残:30户;疾病:31户;能力不高:60户;其它:4户

子女入学情况

小学:42户;中学:53户;技校及以上:30户

家中就业人数及收入

0人:21户;2人:82户;2人以上:22户

家庭最高学历

小学及以下:8户;初中:92户;高中及以上:25户

参加过哪些保险

医疗保险:124户;养老保险:58户,其它:无

家中未就业人员是否有工作意愿

有:121户;没有:4户

对社会的满意度

满意:90户;较满意:20户;不满意:15户

是否愿与其它低收入家庭结成互助关系

愿意:121户;不愿意:4户

有无住房

有:85%;没有:15%

家庭支出占总收入比例

食品支出:53.5%医疗支出:31.25%;其它:15.25%

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好一些:51%;没什么变化:19%;更差:30%

你希望获得何种形式的社会救助

低保高一点:120户;就业培训:80户;提供贷款:15户;其它:25户

二、城市低收入家庭思想状况分析

1、物质缺乏但精神积极向上。根据调查,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抱有信心的达85%以上,面对现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等、靠、要,更没有埋怨和仇恨。为了改变现状,他们积极向上,积极寻找新的工作岗位,包括从事着那些人们普遍认为不体面的工作。

2、生活困顿但心存感恩。城市低收入家庭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弱势性,使得他们普遍承受着相对贫困的境遇,而且绝大多数还遭受着绝对贫困的尴尬和煎熬。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对国家的相关政策非常理解,对政府的救济措施非常体谅,尽管生活困顿,但对国家、社会的感恩之心都是发自肺腑的。

3、经济拮据但思想稳定。人们收入差距的拉大,相应地影响着他们社会地位的变迁。城市低收入家庭由于长期生活在经济拮据的状态,因此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感,但他们并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把一切责任都推给社会和政府,而是认为收入低受自身素质不高(诸如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文化知识、没有专长或技能单一)的局限所致,进而表现出来的思想非常得稳定,这对于他们的自立自强至关重要。

三、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几点思考。

第一,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是低收入家庭的最后一道“防护网”。社会养老、失业、基本医疗、住房等措施对于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劳动、民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应更多地给予重视和关心,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倾斜。对于因物价上涨等因素给低收入家庭生活构成的影响,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提高补贴,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第二,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目前,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新一轮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牵动着每一位老百姓的心,更牵动着城市低收入家庭本来就已敏感的神经。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中患重特大疾病群体,政府部门应采取如设立重大疾病保障基金等有效措施来切实保证他们拥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因此,加快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真正实现病有所医是一个需要政府重视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三,切实注重就业问题。我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结构调整,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政府应对再就业工程加大关心力度,多组织一些有关劳动就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个人素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对于低收入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除劳动者自身应更新择业观念外,有关部门应对低收入家庭的劳动者尤其是失业者加大培训力度,免费为他们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同时为

低收入家庭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给予更优惠的创业政策,为低收入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第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教育问题。教育部门应为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提供更多的帮助。随着教育费用的攀升,教育支出在居民中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低收入家庭由于收入水平较低,且收入中84%以上的支出都用于衣、食、住、医方面的必要开支,而用于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就非常有限,这就严重影响了低收入家庭对于教育方面的投入。因此,为了让这部分家庭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教育部门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对于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除减免学杂费外还应给予其他方式资助,以降低这些家庭的教育负担,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能与中等收入家庭的子女接受同等教育。

第五、给予低收入家庭以真诚的精神安慰。据调查,部分低收入家庭由于承受了太多的心理压力,致使精神同物质一样面临贫困。因此,政府和社会对低收入群体不仅是物质的简单给予,还应给与他们相应的精神安慰,用关爱来温暖他们的心理,消融他们的冷漠,减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化解对贫富差距的怨恨,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未来的憧憬。

总之,尽管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但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从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状况入手,下大力度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和思想问题,就能真正提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有力的群众基础。

附:

城市低收入家庭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

亲爱的朋友:

您好!

这是一份关于城市家庭收入水平的调查问卷,本问卷不会涉及个人隐私问题,问卷将只用作调查研究,希望能占用您5分钟的时间帮忙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家庭人数:

A.1人B.2人C.3人D.3人以上

2、有无住房:

A.有B.无

3、家庭人均收入(不包括低保):

A.零收入B.0—500元C.500—1000元D.1000元以上

4、导致收入不高原因:

A.身体有伤残B.身体有疾病C.个人工作能力不高D.其他

5、经济来源:

A.外出打工B.亲友帮忙C.社会最低保障金

6、您的家庭负担:

A.有未成年子女需要抚养B.有老人要赡养C.其他

7、您子女的入学情况:

A.小学B.中学C.技校及以上

8、参加过哪些保险:

A.医疗保险B.养老保险C.其他

9、家庭支出占总收入比例:

食品:医疗:%教育及其他:%

10、您家中未就业人员工作意愿:

A.愿意B.不愿意

11、对社会的满意度:

A.满意B.较为满意C.不满意

12、是否愿意与其他家庭结成互助关系:

A.愿意B.不愿意

13、您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期:

A.会变好B.没有变化C.会变差

14、希望获得何种形式的社会援助(可多选):

A.社会最低保障金数额提高B.就业培训C.提供贷款D.其他

再次感谢您的配合,祝您和家人生活幸福!

篇3: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大量研究显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在当代医学模式的改革上, 出现了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趋势。心理健康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代各类群体中, 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其他群体, 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现率要高于其他群体。至今, 全国各高校已发生多起心理不健康致死案件, 其中多起事件起因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有关。

一、家庭经济困难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一) 家庭经济困难界定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颁发的8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界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 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各高校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 通常衡量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会参考各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当前, 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意义。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资助体系。各高校按照国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建立起各自的操作模式。

然而, 在各地各高校的实际认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如何准确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指导意见, 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需要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 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但是现实社会中会存在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也能盖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的公章, 甚至存在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盖公章时却被拒之门外的现象。此外,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一, 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状况存在差别, 因此, 来源于不同地区和城乡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判标准的相对性, 在认定工作中不能以家庭经济状况为单一指标进行衡量。一些研究者引入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这一多维因子来衡量学生家庭情况, 这将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更加客观并符合实际情况。

(二)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界定及衡量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家庭环境。社会学研究显示, 起初的家庭环境量表主要测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即测量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本。最近研究表明,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是简单的单一变量, 它反映了个体的人格特质及其所处环境的特点, 包括:较高的智力、勤奋、坚定、上进、长辈的鼓励乃至婚姻状态等诸多因素[1]。例如Cassidy和Lynn所做的一项追踪研究发现, 个体在16岁时的智力、成就动机、外向性、心理稳定性和所受到的父母鼓励等因素, 能有效地预测其到23岁时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2]。由此可见,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是家庭经济和教育水平的代表, 更反映了父母乃至其祖父母的多种人格特质, 他们之间的关系, 以及他们所创造的家庭环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Socioeconomic Status) 是家庭成员的社会与经济地位的衡量, 根据家庭成员获得或控制的社会资源数量进行的社会层级划分。这些社会资源通常包括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这一概念已经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 用以衡量个体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本。

当前对于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测量通常从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收入状况及职业等级三个维度进行。不同的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会选择不同的维度, 有的选择其中一种, 也有的研究者综合几种。但是, 研究者发现, 在职业等级评价上还存在诸多的缺陷, 比如不适合测量无工作的人, 而且职业等级的划分会过于主观化, 导致当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分类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性。综上, 更多的研究者使用受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两个指标衡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存在过大的差异成为影响个体成长的重要不公正因素。通过对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查研究显示,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显著相关性。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妨碍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 低家庭经济收入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总数的五分之一, 而普通大学生心理不正常的人数是普通大学生这一群体总数的十分之一。很多研究者在探究不同地区家庭经济情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影响时, 发现较高家庭经济收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来自较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总体而言, 低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低于较高家庭收入大学生。

1. 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水平较低, 社会支持水平较低。

较低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研究显示, 低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偏低, 他们缺乏可使用的支持因素, 他们对社会支持的感受性也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 因此, 在面对压力时无法获得及时、必要的心理支持, 从而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3], 这可能与低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体验到的压力源更多及压力值相对较高有关。有研究显示, 低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面对的压力源与一般大学生存在差别, 家庭经济困难通常是造成他们焦虑等负性情绪的首要生活事件。此外,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 较低家庭经济收入大学生自我体验到的压力更大。

2. 消极情绪发生率更高, 自评症状显著存在。

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中, 普遍存在自卑、封闭、焦虑、敏感、敌对等负性情绪。与普通大学生相比, 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 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可能以躯体病痛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会更内向、存在更多的内心冲突, 道德更加自律, 更容易体验到焦虑、敏感, 并且敌对情绪更容易发生。其中, 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女生更容易表现出恐怖、焦虑及人际敏感。

目前, 在考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 90项症状清单是常用的测量工具。最近, 常被用于各高校筛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研究表明, 除精神病性以外的所有项目, 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 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均显著高于非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4]。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学生是发生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

部分来自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学生由于经济拮据, 视野局限和交往能力欠缺, 一时无力改变现状, 容易产生敏感、自卑, 继而出现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 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弥散性的仇视心理而出现偏执、敌对等一系列偏激的心理行为[5]。因此, 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更需要身边人的关怀、尊重、支持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二) 家庭受教育水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大学生在身体、心理发育过程中, 外界不良环境因素极易使得他们产生各类心理问题。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及计划生育导致的独生子女的普遍性, 父母对子女的各项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儿女心理健康成长, 对很多家长来说, 是很难把握和调控的。有研究显示, 父母文化程度越高, 其《90项症状清单》各症状因子分值越高。

有研究显示, 家庭受教育水平与学生获得社会支持呈现出显著性的相关, 父母受教育水平低, 即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获得社会支持较少, 尤其是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较少。有学者认为, 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因为, 虽然感受到的支持不是客观显示, 但是被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 而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变量/中介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有研究发现, 主观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为重大, 主观支持水平低的学生, 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较低。

三、结语

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 评定学生困难与否或者困难等级的主要标准是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或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和城市农村的双重差异, 来自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城市、农村的学生, 他们的家庭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由此导致低家庭经济收入学生的判别标准是相对的。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不能以单一的家庭经济状况标准来衡量,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包含受教育水平、父母的职业和家庭收入三个维度, 只有综合这三个维度才能更好地衡量家庭的状况。

社会经济地位的过大差异成为影响个体成长的重要不公正因素。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与拥有较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相比, 有显著性的差异。在家庭收入这一维度上, 低家庭收入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水平较低, 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在《90项症状清单》的测量中, 他们在除了精神病性的其他因子 (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 上, 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这一维度上, 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学生, 其《90项症状清单》各症状因子分值显著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学生。因此, 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中, 国家、学校除了要给予学生经济资助外, 更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上的帮助与扶持。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工作者应该通过各种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方法引导、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接纳自己;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可以为他们提供条件改善自身经济水平, 如勤工俭学等, 并协助他们通过各种合理途径改变现状;各高校管理层可以从制度上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使他们在实践中自强自立, 走出自卑、敏感的阴影。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能以单一的家庭经济状况标准衡量,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包含受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三个维度, 只有综合这三个维度才能够更好地衡量家庭的状况。较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显著低于拥有较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因此,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工作中, 国家、学校除了要给予学生经济资助之外, 更要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扶助。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教育水平,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任春荣.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SES) 的测量技术.教育学报, 2010 (10) .

[2]叶婷, 吴慧婷.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感恩的补偿和调节效应.心理学探新, 2012 (32) .

[3]佟月华.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03 (4) .

[4]吴梅丽.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新生心理的影响——以广州大学城2006届新生为例, 四川教育学报, 2009 (3) .

篇4: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题目:对做好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

校:

级:12

号:

名:

指导教师:王

救助的思考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3

一、当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特点…………………………………………4

二、当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中存在的问题……………………………4

(一)低保户确定标准不够科学……………………………………………………4

(二)低保户确定过程不够公开……………………………………………………5

(三)低保制度执行比较僵化………………………………………………………5

三、对策建议…………………………………………………………………………5

(一)加强政府在救助制度建设中的基础地位……………………………………5

(二)增强社区在救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6

(三)加强社会公众在救助工作中的辅助作用……………………………………6 参考文献………………………………………………………………………………7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救助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应改变单纯的政府发放生活救助,动员各个层面,构建多维度多角度的救助体系。笔者在开展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特点,指出现阶段的救助体系中存在着低保户确定标准不够科学、低保户确定过程不够公开、低保制度执行比较僵化等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政府在救助制度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增强社区在救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社会公众在救助工作中的辅助作用等建议。

[关键词] 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救助

对做好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的思考

做好对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对城市贫困人口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解决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确保城市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社会救助机制,对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应改变单纯的政府发放生活救助,动员各个层面,构建多维度多角度的救助体系。政府应按照“分类施保”要求,对残疾人、重病、慢性病人、单亲子女就读大中专院校家庭,给予重点保障并提高补差标准;社区应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成立了评议、审核、审批小组,聘请监督员、协管员对申请和享受低保的家庭进行民主评议、公开监督,增加了救助工作的透明度;社会公众按照“乐善好施”要求,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给予他人关爱和帮助。

一、低保低收入家庭的界定

什么家庭属于低保低收入家庭?有什么标准?

二、当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特点

首先,年龄偏大。在笔者针对北京市某社区的调查中,年龄在40以上最多,占47.6%;其次是年龄在18—40岁的占32.4%,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20%。由此可以看出,低保对象多数都属于中老年,是家庭生活的依靠和主要经济支撑者,他们肩负的经济负担重,承受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大。

其次,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低是低收入家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文盲的占4.3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6.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6.3%,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9.0%。从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分布构成看,呈现出明显的中间高两头低的“∩”型状,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62.4%,可见,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由于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低,很难获得再就业培训的一技之长,这确实给他们重新就业带来困难,因此很少有人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便就了业,也是在一些技能要求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岗位上,所得的工资自然也不会高。

再次,从业偏少。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从事小商小贩、干个体的占到5.6%,在外打零工的占到70.4%,在家闲居、无业的占16.7%,零就业家庭占7.4%。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低收入家庭都是在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中下岗职工家庭和无业家庭占了较大比重。

二、当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保户确定标准不够科学

目前民政部门采用“家庭人均收入”的办法来确定低保对象,一方面,目前城市居民就业的多样性和隐蔽性,申报低保对象的收入情况很难掌握,如果他们通过隐报、瞒报等掩盖自己的实际家庭收入,审核部门无法鉴定。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人均的形式,有的家庭虽然人均超过低保的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的难以支付诸如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大项支出,这一问题在部分空巢老人和下岗家庭表现尤为突出。

(二)低保户确定过程不够公开

从对部分社区居民的访谈中了解到,在低保申请过程中,存在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将个别不属于低保对象的家庭确定为低保对象的现象,而且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特别缺少民主评议及张榜公布等关键环节,影响了低保对象确立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度。此外,这一现象也有引发骗保、人情保等腐败现象的产生。

(三)低保制度执行比较僵化

在调查中发现,存在重入保轻退保现象。贫困户列入低保,脱贫后退出低保比较少。自推行低保政策以来,退出低保的人,除个别死亡的和极少数由于群众举报退出的外,几乎没有其他退出人员。这一方面反映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部分社区居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在激发低保家庭主动脱贫机制建设上存在不作为的倾向。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在救助制度建设中的基础地位

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救助工作的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公平合理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首先,要统一低保准入标准,完善低保对象动态评定机制。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以民政部门为主,会同财政、物价、统计、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入户开展城市居民就业情况、生产项目、经济收入等方面调查,量化、细化核定项目和内容,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定指导意见,统一家庭收入核定标准,统一标准。凡是达到要求的,一定要使其享受低保,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其次,要统一低保审批程序,完善申报审批机制。要在总结现有经验基础上,推进低保对象申报审批工作规范化。确定低保对象应经过申请、评议、调查、复核、审批、答复六道程序,将列入低保对象的姓名、人数、金额三项内容在社区或一定范围内统一进行公开公示。应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规范操作,从申报到审批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再次,要统一群众评议办法,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将城市低保的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等政策规定全部上墙,聘请有威望的社会知名人士为社会救助工作监督员,拓宽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信箱和投诉电话,对群众的举报投诉,及时派员入户调查,限期将调查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投诉人。最后,要建立低保退出标准,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做到定期审核,对低保对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真实全面地掌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收入、生活状况,及时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予以清退。此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目前低保资金的投入主要依靠行政拨款,因此一方面要主动与上级政府协调,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预算。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的机制。

(二)增强社区在救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社区作为直接落实对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救助主体,应当在严格落实各项法规制度的同时,紧密结合社区特点和实际困难,适度调整,确保有效开展救助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切实提高困难群体的实际保障水平为目的,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等各级的制度和标准,对行政拨付的低保资金,应首先用于提高标准,确保低保户的基本生活,其次用于扩大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具体来说,在工作中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统一执行新的低保标准,即把早期享受低保的人员补助标准提高,与现行标准一致;二是对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户,应适当提高实际补助标准;三是对那些家中有重病人或供孩子上大学的家庭,延长低保金发放时间,待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再取消低保;四是对家庭收入的核算,既要执行相关规定,更要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对确实丧失劳动能力的,不应计算最低收入,县政府及劳动保障、教育、卫生、工商、建设、城管、税务、电力、广播电视、司法、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及区、市有关规定,减免低保对象有关费用,并对低保对象进行就业扶持,从而真正提高低保对象的实际保障水平。把各种类型的困难群众纳入信息化管理,并进行动态数据分析,内容可涉及社会救助的全部范围,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援助、灾害救济、临时补贴、退职生活补助以及低保边缘户的救助等,对困难群众实行实时审批、即时救助,减少审批审核手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三)加强社会公众在救助工作中的辅助作用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帮助低保对象的良好风尚,构建一个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城市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 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对低保的性质有正确认识,认识到低保不是困难者的终点,而是困难者新的起点,困难者不能永远躺在政府救助的温床上消极颓废,使有能力脱贫的低保对象和广大群众认识到享受低保不是最终目的,脱贫致富才是真正目标。要积极发挥非政府、非盈利部门的作用,依靠社会福利社团和慈善团体,广泛发动各类社会捐赠,建立救助基金作为低保制度的有益补充,建立稳定、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

[参考文献]

[1]乔世东.革新城市低保运作模式的必要性及思路——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2]乔世东.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低保的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03)

[3]陈志发.城市低保对象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1)

[4]王磊.城市低保基层实践问题刍议[J].宁夏社会科学,2008(5)

篇5: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一、家庭人员及经济收入情况

1.户主:填写低收入家庭的户口本上的户主姓名。

2.联系电话:填写低收入家庭的联系电话,或者填写容易联系到的户主、主要家庭人员的手机、小灵通。

3.家庭成员:填写低收入家庭成员的姓名。

4.关系:填写低收入家庭成员与户主的关系,如夫妻、父子等。

5.三无人员:经民政等部门认定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

抚养人的人员。

6.家庭人均年收入:是指该家庭每一成员(包括户主)2006年全年合计总收入除以家

庭成员数得出的人均年收入金额,应按实填写申报。

家庭收入包括每一家庭成员的:(1)工资、奖金、年薪所得;(2)住房公积金的单位

缴存部分;(3)住房补贴;(4)房屋承租经营所得;(5)劳务报酬所得;(6)股息红利及存款利息所得;(7)其他所得。

二、住房情况

1.房屋坐落:有住房的填写住房地址,有多处住房的要分别填写;无住房的填写现居

住地址。

2.建筑面积:指低收入家庭居住的房屋建筑面积。建筑面积以房屋租赁契约、房屋所有

权证或房屋买卖合同等合法证件中标明的面积为准,有两处以上住房的房屋面积应合并计算;

借住房屋、自行搭建的临时房屋不计入房屋面积;

人均建筑面积:按低收入家庭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拥有的住房建筑面积。

3.房屋属性:

(1)已购公房:指通过房改售房购买的公有房屋;

(2)私房:指除已购公房外,其他拥有所有权的房屋;

(3)承租单位自管公房:指承租单位的住房;

(4)承租直管公房:指承租房管部门的直管公房;

(5)借住房屋:指借住亲属或朋友的房屋;

(6)自行搭建的临时房屋:指未经规划、建设、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没有获得

规划许可、土地使用证等批件而自行搭建并用于自住的房屋;

(7)租赁补贴房屋:指廉租住房保障家庭领取租赁补贴后自行租赁的房屋;

(8)实物配租房屋:指房管部门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

篇6: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2008

民发〔2008〕1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推进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解决,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我们制定了《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统计局证监会

2008年10月22日

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

为规范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以及其他社会救助工作中的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制定以下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城市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标准的城市居民家庭。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扶养关系并共同生活的人员。

二、民政部负责全国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管理工作。

县(市、区)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管理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具体工作。

三、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可以承担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日常服务工作。

四、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价格、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金融、税务、工商、统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有关工作。

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工作机构能力建设,落实必要的工作人员和经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采取调配、招用等形式,配备必要工作人员。

六、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公布一次。直辖市、设区的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县(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由县(市)人民政府制定,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

七、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主要包括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两项指标,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统筹考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工资标准以及住房保障和其他社会救助的关系,以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按照不同救助项目需求和家庭支付能力确定。

八、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在一定期限内拥有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包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工薪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家庭财产是指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存款、房产、车辆、有价证券等财产。

九、家庭成员按照国家规定获得的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教育奖(助)学金、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以及见义勇为等奖励性补助,不计入家庭收入。

十、城市居民家庭在申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或者其他社会救助时,应当提供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等状况的证明材料,并以书面形式一并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核定其家庭收入状况的申请。具体申请程序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十一、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通过书面审查、入户调查、信息查证、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低收入核定的家庭至少最近6个月的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有关个人、单位、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十二、经申请低收入核定的家庭授权,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对家庭成员的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查询。公安(户籍和车辆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住房城

乡建设(房地产)、金融、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和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具体查询办法由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十三、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为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的城市居民家庭出具家庭收入核定证明。

十四、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举报箱或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十五、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可直接认定为城市低收入家庭,不再重复进行家庭收入核定。

十六、城市低收入家庭应当按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如实申报家庭人口、收入以及财产的变动情况。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报情况进行核实,并将申报及核实情况报送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口、收入以及财产的变动情况,重新出具家庭收入核定证明。

十七、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按户建立收入审核档案,并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人口、收入、财产等变动情况,以及享受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或者其他社会救助的情况,及时登记归档。

十八、各地应当逐步建立城市家庭收入审核信息系统,有效利用公安(户籍和车辆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住房城乡建设、金融、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等政府部门及有关机构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方便信息比对和核查,建立科学、高效的收入审核信息平台。

十九、申请低收入核定的家庭不如实提供相关情况,隐瞒收入和财产,骗取城市低收入家庭待遇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取消已出具的家庭收入核定证明,并记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有关部门建立的诚信体系。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不如实提供申请低收入核定的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有关情况,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请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处理,并记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有关部门建立的诚信体系。

二十、城市家庭收入审核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篇7: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一、保障对象:

申请住房保障应当以家庭为单位,其家庭成员必须具有本市城镇户籍,在本市生活。

二、申请条件:

申请家庭收入符合政府公布的低收入家庭标准;申请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政府公布的住房困难家庭标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标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2008年本市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标准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 750 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08年本市申请经济适用住房保障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标准为: 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再16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根据锡致发(2008)86号文件《无锡市廉租住房保障办法规定》:

1、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的全部收入总和,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各类保险金等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2、家庭住房是指全部家庭成员名下承租的公有住房和拥有的私有住房。申请家庭现有二处或二处以上住房的,住房面积应合并计算。

3、2007年12月31日以后,住房拆迁时认定的补偿面积和住房转让面积,应计入申请家庭的原住房面积。

三、申请手续:

申请家庭应当推举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居委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无锡市崇安区城镇居民低收入住房家庭保障申请审批表》;

2、申请家庭户口簿、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明、婚姻证明原件(夫妻离婚的应提供离婚证明);

3、申请家庭收入情况证明(低保、特困家庭提供《无锡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无锡市特困职工优惠证》);

4、申请家庭住房情况证明(房屋所有权证、租住公有住房租赁契约或租住私房租赁合同);

5、其它有关证明和资料。

四、社居委工作流程:

1、收到完整申请材料后,社居委应当在13个工作日内通过审核材料、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家庭的收入和

住房状况等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送街道复审后,报区住房保障部门。

2、首次公示。对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区住房保障部门将公示送在申请家庭户籍所在地社居委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 7 天。公示表拍照存档,照片发至区住房保障办公室邮箱,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区住房保障部门签署意见,并报市住房保障部门审核。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下一篇:海外代理商与海外经销商的开发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