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2024-07-12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精选8篇)

篇1: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直线运动

知识网络:

单元切块: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运动的描述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直加速度

线直线运动的条件:a、v0共线

运匀速直线运动s=vt,s-t图,(a=0)

动vvs?v1

t?0?at,0t?at2

典型的直线运动2规律

v2?v2v0?vt

匀变速直线运动

v-t图t0?2as,s?2t

自由落体(a=g)

特例

竖直上抛(a=g)

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图象。其中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应用。难点是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研究方法的把握。

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复习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几秒时。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例如,前几秒内、第几秒内。

3、位置:表示空间坐标的点。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注意: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s/t(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例1】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v12?v2v1?v2C.v1?v2A.(v1+v2)/2B.D.2v1v2v1?v2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概念。全程的平均速度v?2v1v2ss??sstv1?v2?2v12v2,故正确答案为D

5、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v/△t(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a的方向只与△

v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点评1:

(1)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加速

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

(2)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

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加速度是“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点评2:物体是否作加速运动,决定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加速度的增大

或减小只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增大或减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减小。

(1)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作加速运动,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来越快;

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

(2)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作减速运动,速度减小;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得越来越

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仍然减小)。

【例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那么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包括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仍相同,二是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已经相反。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1s后的速度为vt=10m/s或vt=-10m/s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得

a?vt?v010?4v?v0?10?4??6m/s或a?t???14m/s。t1t1

答案:6m/s或14m/s

点评:对于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要注意选取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6、运动的相对性:只有在选定参考系之后才能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或作怎样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上不动的

物体为参照物。

【例3】甲向南走100米的同时,乙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也行走100米,若以乙为参考系,求甲的位移大小和方

向?

解析:如图所示,以乙的矢量末端为起点,向甲的矢量末端作一条有向线段,即为甲相对乙的位移,由图可知,甲相对乙的位移大小为2m,方向,南偏西45°。

点评:通过该例可以看出,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参考系,参考系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参考系的选取要以解题方便为原则。在具体题目中,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选取。下面再举一例。

【例4】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试求河水的流速为多大?

解析:选水为参考系,小木块是静止的;相对水,船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船往返运动

的时间相等,各为1小时;小桥相对水向上游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小桥向上游运动了位移5400m,时间为2小时。易得水的速度为0.75m/s。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v线运动。

2.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为一直线: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速度。

三、综合例析

【例5】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s,即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相等.它是速度为恒矢量的运动,加速度为零的直t

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这个标量就是这个矢量,所以A错,B正确.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而位移是从物体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如果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路程就和位移的大小相等.如果物体在两位置间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它们的位移相同,路程可能不同.如果物体从某位置开始运动,经一段时间后回到起始位置,位移为零,但路程不为零,所以,CD正确.

【例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C.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解析:根据a??v

t可知,Δv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则表示?vt越大,故加速度也越大,

B正确.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没有直接联系,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加速度大小变小,速度可以是不断增大.故此题应选B.

【例7】在与x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1.03106V/m,一带电量q=1.0310-8C、质量m=2.5310-3kg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沿着x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5-2t,式中x以m为单位,t以s为单位。从开始运动到5s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m,位移为m。

解析:须注意本题第一问要求的是路程;第二问要求的是位移。

将x=5-2t和s?v0t对照,可知该物体的初位置x0=5m,初速度v0=?2m/s,运动方向与位移正方向相反,即沿x轴负方向,因此从开始运动到5s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10m,而位移为?5m。

【例8】某游艇匀速滑直线河流逆水航行,在某处丢失了一个救生圈,丢失后经t秒才发现,于是游艇立即返航去追赶,结果在丢失点下游距丢失点s米处追上,求水速.(水流速恒定,游艇往返的划行速率不变)。

解析:以水为参照物(或救生圈为参照物),则游艇相对救生圈往返的位移大小相等,且游艇相对救生圈的速率也不变,故返航追上救生圈的时间也为t秒,从丢失到追上的时间为2t秒,在2t秒时间内,救生圈随水运动了s米,故水速v?2st

思考:若游艇上的人发现丢失时,救生圈距游艇s米,此时立即返航追赶,用了t秒钟追上,求船速.

篇2: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Fx0Fy0)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y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y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a0。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

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N,摩擦力f及拉力T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fN,将f和N合成,得到合力F,由图知F与f的夹角:

arcctgfarcctg N不管拉力T方向如何变化,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即F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与F互相垂直时,T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90arcctgarctg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篇3: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一、提高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意识

近几年教材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也在不断的调整中, 但“万变不离其宗”, 基本概念、规律以及考查思路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它们是每年高考物理考查的重点, 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因此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是提升物理解题能力的基础。要想物理复习取得理想的效果, 教师首先必须立足于基础知识, 弄清楚主要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并进一步掌握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以便学生解题时能灵活运用。也就是说, 物理备考既要“知其然”, 又要“知其所以然”;既要让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熟记于心, 又要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并最终实现熟练运用的目的。

二、提高注重掌握科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自然科学, 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 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有不少学生埋怨物理难学, 听讲时觉得简单, 自己做题时却难以下手。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物理学习的精髓, 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会一味地死记公式, 见到题只会硬套公式。物理复习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有:图像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类比和迁移法等等。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带着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并适时地将这些科学方法灵活运用, 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提高注意解题方法技巧的训练与及时归纳的意识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能力, 因此无论每年题型怎么变化, 知识点的考查终归是围绕着能力要求, 并不断推陈出新。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考查, 可以变换很多方法。既可以考查理解能力, 又可以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力;既可以以常见的出题方式进行考查, 又可以用新颖的情景或新的设问角度进行考查,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题方法和技巧绝非一日之功, 需要教师平日里对学生多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参与解题过程的意识, 重视克服思维定势,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习惯, 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四、提高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复习意识

综合分析近些年来的高考试题, 不难看出, 高考命题的重点已由知识立意逐步转向能力立意, 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实验情景的考题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多。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要想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高考改革的要求。以能力立意为指向的高考试题给我们的启示是, 复习应该重视课本中的实验。因为很多高考的实验题都是以规定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写出来的。例如, 2011年江苏物理试卷中第11题———测量电阻的阻值。此题不难, 但真正拿高分的学生却不多。由此可见, 只有深刻领悟教材中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原理、科学方法和规范的实验步骤, 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提高对实验的理解能力, 从而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五、提高用每次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

每次考试之后, 我们不能将试题直接扔在一边, 无论考得是否理想, !学生均需要认真分析试卷, 看看自己的得分点是什么地方, 并对得分点加以强化;看看自己的失分点是什么地方, 分析失分的原因。若是知识点没有掌握到, 就要查漏补缺, 尽快把自己的知识上存在的不足补起来;若是马虎, 就要努力克服,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每次完成一道题目都要仔细检查一下。另外, 学生应每人准备一个纠错本, 写好自己的错题, 并标注易错的点, 并注意随时翻阅。

六、提高长远发展的意识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 不能仅局限于考试考什么, 我就学什么。现在的高考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 调整了试题难度与考查内容, 但学生仍需要用长远的眼光, 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按照课程标的要求, 切实掌握好所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 完备自己的知识体系。

篇4:浅谈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学法指导

关键词:高三物理 学法指导 “二视” “三抓”

对高三学生来说教材内容已学完,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一味死啃书本,只知应用题海战术,那么就会出现记了后忘了前,越复习不同知识点越混淆,学习负担就会越重。这样复习的效率将会很低。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如果学生一旦将科学的学习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三的物理復习可以从“二视” 、 “三抓”入手复习。

“二视”即俯览全局、正视现状。

学完了高中物理的全部内容,学生会体会到物理学科的知识点多,也能感受到各知识点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因此学生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物理不用自己在头脑中建立学科的体系,因为学科系统性很强跟着老师复习就可以了。这样的复习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还是可以做到很到位,但是一旦要求他们自己综合各知识点内容来解决问题,他们就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针对上述情况,学生刚进高三就应被要求做第一件高三复习的重要工作——静下心来查看教材目录,并根据教材目录自己在白纸上画出物理学科的树状知识结构图。我们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这个图画什么,怎样画这个图。例如:这个结构图应该显示各章节的重要内容,及各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突出主干内容。最开始的图可以简略一点,能够体现教材目录中的内容即可。这个绘图的过程正是头脑中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对前两年学习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概括。对各知识点、考点的初步梳理能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的复习不是盲目跟从老师,这样的引导会让学生建立起复习的全局观。

学生在画学科树状知识结构图时,往往会联想到自己当时在新课学习时学习的情况:这部分学得还比较扎实,理解比较透彻;这个点是懂非懂,不能很好应用;这个知识点和那个很像,具体的区别没弄清楚……。知识梳理的过程,就是学生了解自我学习现状的过程。每个学生的物理基础不同,薄弱环节也不同,在复习时,师生就应该正视现状。只有知道自己弱在哪些地方,在具体的复习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的有效性才会增加,高效的复习才有可能实现。

“三抓”即抓课前预习、抓课堂效益、抓课后“再复习”。

1、抓课前预习

学生总认为在高一高二新课教学时才课前预习。其实在高三的复习课时,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堂复习课前,在测览教材的相应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样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就有很强的针对性,为高效的听课打下了基础。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学习热情和课堂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抓课堂效益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本身,老师们的讲授中很多会带有老师自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认知、感悟,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此提高课堂效益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益如何提高呢?

(1)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在课前三分钟,应该平心静气回忆老师上堂课内容,预习内容,对老师即将复习的内容进行“预热”。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

(2)调动各种感官处理信息。物理复习课与其他科有共同点也有独特点——会有课堂实验。这需要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眼看、耳听、手记、口动、脑思调动五感来学习,这样对最大程度的调动各种感官,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将会是立体的。这样很多结论学生都可以教容易的获得。这样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的结论,会比只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很多。

(3)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同学在听课,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4)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

(5)注意和老师的交流,目光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3、抓课后“再复习”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必须时常回复到所学的东西上而加以复习…… 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这比贪学新东西而又很快忘掉好得多。”因此往往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起作用的。

如顺推法、逆推法、双向法、辅助法、排除法等,另外作业是千万不可复制的,那样毫无意义。不理解的也要及时弄明白。

(1)精读教材,整理笔记。通过课堂上跟老师一块儿复习,对教材的理解会更加透彻,知识也就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对当天的笔记进行整理,对初画的树状知识结构图进行完善。这个过程可以丰富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网络。

(2)分类练习,各个击破。物理学科一个大的知识点下往往有好几个小的知识点。建议可以将练习题按知识点分类。一个点看1-2个例题,独立完成3-5个练习题,将知识点逐个突破。复习的难度会大大减小。

(3)睡前回忆、循环复习。即在每天睡觉前把所当天所学内容回忆一遍;一个星期后看着本周的树状图将本周的内容总体回顾一遍;一个月后找张白纸,将本月的树状图重新默画一张…… 这种循环复习利于记忆。

篇5: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第一轮复习尤为重要,所用时间也是最长的。从第1周至第11周都是第一轮复习的时间。以下是我们安排的第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分章复习,列知识清单

首先,梳理知识,列知识清单。学生先认真看书,自己梳理各节知识点,列出框架,按重、难点让学生分层填写各节知识内容。对基础知识做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运用物理知识和解决简单物理问题的能力训练。

第二部,各节知识复习时,对本节的典型例题及时精析,重点强调。

第三步,分层备战,直击中考

以《点拨》中考为主,以我们选编习题为辅,对各章基本知识进行复习。做到题目新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国内外时事等社会热点问题。注重对学生物理素养及探究能力的考查。

第四步,习题选编要做到:

1、习题有梯度,面向大多数学生;

2、习题要增加信息度,做到精讲、精炼、精选;

篇6: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所谓精小的总结归纳,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以下十二个“小而精”注意事项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高三物理

1: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6: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7: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王尚老师认为这点很关键;

8: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9: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0: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王尚老师认为这点需要大家讨论;

11: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篇7: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要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本阶段中,学生要掌握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要训练自己对物理情景在脑海中再现的能力。可以说,一旦你可以将物理题目中的描述转化成真实准确的场景,你的物理学习就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第一轮物理复习的特点是:一个不落,有所侧重。一个不落是说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小问题,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打基础,时间也足够长,所以一定要全面复习,教材上每句话都要思考。但这并不是要把所有知识一视同仁,而是应该按照考纲对那些基础的而又比较难的章节多下些功夫。

那么对于物理来说,哪些知识是重点呢?

力学中最难的还是力的分析,很多学生看到力的分析就糊涂,不是落下某个力就是搞混几个力。所以,做题前先要切切实实明白单个力的特点。比如重力,何时需要考虑,何时必须忽视。力的分析,一定要多练习,多画图,从单个到多个一步步来。

功和能的知识点中,动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必须试着综合运用。在这部分要重点领悟“守恒”的思想,从这个角度去解答问题有时会使题目变得很容易。

电学部分中,比较抽象的电场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而且高考中往往是跟磁场、力学结合考查,所以要多花些时间。

篇8:浅谈九年级物理的第一轮复习

一、按照课标分析教材内容,确立活动目标

中考的物理考试都是按照物理课程标准展开的. 为了能够对物理教材的内容主旨有所明确,还要与教育部门下发的考试大纲为参考,对于考试内容的基础知识要求和知识运用能力要求有所定位. 九年级物理复习处于第一轮复习阶段,就要将复习目标定位在打牢基础知识上,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实际运用基础知识,具有操作物理实验的能力.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是要求学生在对物理知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还要强化记忆,即学生要过好记忆关; 物理学知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之后,就要从生活领域对物理知识有所深入理解,因此,学生还要提高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深化物理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物理实验是九年级物理复习阶段的重点内容,物理实验的过程,就是物理的情景再现的过程,学生运用实验演示就会对于物理知识加深记忆 ,并深入理解,那么,学生就要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高效运用课堂时间,深化活动导学

根据九年级物理的第一轮复习课程特点,将物理复习活动的内容定格,首先是物理知识的回顾,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物理重点知识要运用典型例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深化物理知识的理解. 这种物理活动的定格,可以避免复习课成为新的物理授课模式.

物理课堂复习时间非常短暂,要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率, 就要对的学生思维盲点加以明确,采取与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与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激发起来.

以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第十三单元“比热容表”教学为例. 按照中考考试大纲要求,本次课程的复习内容要对于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要有所了解,并能够牢固记忆,以便学生能够将该门知识延伸到生产实践中. 物理教师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开展复习课程,就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从实践生活中深化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2]. 本部分内容共分为三个知识版块: 比热容的物质特性、比热容的实际意义以及物理鉴别. 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应该是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在复习的过程中, 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物理特性进行归纳总结,将相关的知识规律提炼出来,以对于学生关于比热容基础知识理解过程中所存在的记忆障碍有效解决.

进入到重点知识环节,要引导学生对于比热容实际意义深入了解,就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相关的比热容现象进行分析.

经过举例对比之后,学生对于比热容知识的理解更具有深度,且能够将知识建立在概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 鉴别物质是引导学生对比热容知识的更深入理解. 主要是利用例题展开说明,进一步提出,比热容也可以用于物质鉴别,将物质密度知识纳入其中[3]. 经过比较之后,说明人们对于物质的鉴别使用密度比较而不用比热容比较的原因,即比热容测量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且测量难度较大. 通过对于知识之间进行充分比较,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还不断地扩展, 并得以提升.

三、分层引领活动,提升活动效益

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物理知识掌握实际开展分层次教学. 对于复习进入较慢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 物理教师布置难度相对较低的作业,以综合练习为主,学生可以查看资料进行解题. 学生可以一边解题,一边学习基础知识,使得整体的复习质量有所提高. 对于复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外活动,提高技巧性教学,使学生在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上,提高知识运用的灵活度.

学生在每一轮的物理复习中,还要精心组织试卷,将所复习的知识贯穿起来,不仅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还是学生对于此阶段复习的一次检验.

上一篇:教育需要智慧型校长下一篇:美容院怎么做口碑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