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

2024-07-19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共8篇)

篇1: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 认真做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

司法部出台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意见要求发布时间:

2015-03-17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司法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出台《司法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认真做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意见》共7个方面37条。

《意见》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司法行政机关是为国家法治建设和司法活动提供服务和保障的部门,在推进依法治国中承担着重要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准确把握司法行政机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作用、职责使命和基本任务,切实增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要明确司法行政机关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指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切实做好司法行政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准确把握司法行政机关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队伍、指导工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人民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基本法治观念,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适应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深入推进司法行政改革。

《意见》要求,要深入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司法行政机关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全过程,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大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创新,用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推动发展。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体系,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要求,健全完善执行矫治体系、法治宣传体系、法律服务体系、司法行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法律制度,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机关履职能力和水平。深化监狱制度改革,深化狱务公开,健全监狱执法办案责任制,加强罪犯人权保障,继续深化监狱体制改革。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推动制定社区矫正法,建立健全监狱刑罚执行和社区矫正相互衔接、统一协调的刑罚执行体系,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场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完善律师执业保障和执业权利救济机制,推动落实律师行业发展扶持保障政策,完善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依法规范律师与司法人员的接触、交往行为,健全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加快培养涉外律师人才。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完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体制。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推动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完善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建立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相衔接的运行机制。完善司法协助体制,健全完善被判刑人移管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在上合组织司法部长会议机制下的法律和司法行政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意见》强调,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努力服务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推进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着力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服务优良、运行有序的法律服务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提供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法律服务。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律师法律服务业,认真做好刑事案件辩护代理和民商事、行政案件代理工作,探索律师代理申诉制度,推动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法律服务。

大力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推出专项服务措施,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加强法律援助质量管理,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公证法律服务业,积极拓展公证服务领域,提升公证服务质量。发展和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制度建设,规范基层法律服务执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意见》强调,要认真做好刑罚执行、戒毒管理等工作,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力加强监狱工作。全面加强监狱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坚持把教育改造罪犯作为中心任务,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改造质量;完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执行变更程序和工作机制;加强监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监狱布局调整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切实抓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治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切实做好戒毒工作,坚持以提高教育戒治质量为中心,健全完善教育戒治考评机制,切实加强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和康复训练,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对接平台和衔接配合机制。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县(市、区)司法局建设,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积极推动市、县司法业务用房建设。

《意见》要求,要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突出宣传宪法,系统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推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推进完善学法用法制度,推进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大力推广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和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等做法。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积极推动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积极推动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建立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评指导标准和评估机制。扎实推进依法治理,着力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等法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意见》强调,要深入推进完善立法严格执法诚信执业,确保司法行政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大力加强司法行政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立法和《监狱法》、《律师法》修改工作,积极推进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立法,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配套规章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刑罚执行和戒毒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规范监狱执法,严格提请减刑假释、呈报暂予监外执行各环节的条件和程序,确保监狱执法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运行;切实规范社区矫正执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切实规范戒毒执法,大力推进戒毒工作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戒毒工作执法规范化水平。切实提高法律服务规范执业水平,进一步健全执业标准和工作规范体系,切实加强法律服务机构内部管理和建设,不断提高执业规范化水平。大力加强执法执业监督,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执业活动监管,大力推进司法行政政务公开、狱所务公开、执业信息公开,健全完善执法执业公开、公示制度,大力推进信息化在执法执业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执法执业水平。

《意见》强调,要切实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为司法行政机关推进依法治国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切实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党的建设,严格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从严管理干部。推进司法行政干警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抓住领导班子这个关键,把专业化建设作为司法行政队伍核心战斗力来抓,创新教育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干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坚持把律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律师队伍业务素质,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司法行政系统法治人才培养,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司法行政法治人才和后备力量。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意见》最后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始终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领导,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司法行政工作的正确方向。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系统思维,自觉把司法行政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推动司法行政改革发展。司法行政机关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司法行政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工作氛围。

(责任编辑:奚天宝)

篇2: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

面对当前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央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就政法机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司法行政机关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为维护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志在中政委第十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落实三项重点工作,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首先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才能使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真正成为自觉行动。

(一)深刻认识中央提出三项重点工作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而引发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成员收益不均、社会政策调整、社会管理失当等原因,导致社会矛盾凸显。特别是不少利益矛盾存在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如果处理不好,一旦激化,很容易产生群体性事件,进而诱发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面对当前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在理念、机制、方法、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很多方面、很多时候仍然处在应急、应对的被动状态。为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掌握政法工作的主动权,中央在深入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

(二)深刻认识中央提出三项重点工作的战略意义。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新形势下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政法稳定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政法、司法行政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三项重点工作,既着眼于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问题,又着眼于源头治理、夯实基础,抓住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体现了抓源头、抓根本、抓基础的战略思维,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深刻认识中央提出三项重点工作的科学内涵。在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是基础,社会管理创新是动力,公正廉洁执法是根本,三者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重点突出、相互影响、融为一体。实践证明,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往往是矛盾问题堆积、激化的结果;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经济发展造成社会管理薄弱环节,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秩序;执法不公不廉很容易引起民怨甚至激起民愤,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因此,推进三项重点重点,就是抓住影响社会稳定的三个关键点,从基础上、源头上、根本上“三管齐下”整体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二、把握工作主线,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贯穿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

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一条主线。落实好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这条主线,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开展各项工作。

(一)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来思考和谋划司法行政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落实好三项重点工作,首先要在谋划上下功夫。围绕三项重点工作,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研究确定新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增强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计划性、目标性和针对性,切实从工作指导上转变到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上来。

(二)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来部署和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关键在落实。要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部署和推进人民调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监狱劳教、社区矫正、安置安置帮教和普法依法治理等工作,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宣传职能,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用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上,用在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上,用在推进和落实公正廉洁执法上,切实抓住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问题,履行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责任”。

(三)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来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职能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准确定位,正确把握三项重点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系,自觉把三项重点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推进。当前,我们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推进三项重点,必须善于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实现维稳工作新突破,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四)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来提升司法行政队伍执法服务能力和水平。能否做好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衡量司法行政队伍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志。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必须从当前政法工作重要部署出发,把提高做好三项重点工作的能力作为重点任务,通过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服务大提升、业务大交流、创先争优等形式,切实提高司法行政队伍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加强社会管理的能力和公正廉洁执法的能力。

三、坚持改革创新,增强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强大动力

改革创新是推动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注入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一)创新工作思路落实三项重点工作。要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立足司法行政职能,突出抓好与三项重点工作相关的各项工作。要坚持“大调解”原则,把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仲裁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人民调解、诉讼调解,发挥公证职能妥善有效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利用司法鉴定职能妥善化解诉讼纷争。要坚持“大管理”原则,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相关社会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狠抓廉洁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

(二)创新体制机制落实三项重点工作。要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与深化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结合起来,推进、深化和完善监狱体制改革、劳教管理工作改革、社区矫正、律师工作改革、公证机构和体制改革、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等各项改革,构建有利于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司法行政体制机制。

(三)创新工作措施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围绕推进化解社会矛盾,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从预防环节入手,创新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公证服务、律师咨询等措施,有效预防社会矛盾纠纷;从化解环节入手,创新人民调解、律师参与处理涉法信访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律师参与诉前诉中诉后调解等措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围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创新监狱劳教机关与社会安置帮教组织衔接管控措施和刑释解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帮扶帮教、科学管理等措施,创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帮扶的新举措,有效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积极参与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围绕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创新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思想教育、业务建设、行风建设、执法服务规范、执法服务公开、执法服务监督等措施,及时解决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四、坚持统筹兼顾,增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整体效果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项重点工作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浑然一体的。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统筹抓好各项司法行政工作,形成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

(一)统筹发挥司法行政机关三大职能作用。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宣传三大职能,这三大职能都与三项重点工作密切相关。要注重发挥三大职能的综合优势,合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综合运用律师担任政府企业法律顾问和办理非诉讼案件、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各类法律服务机构法律咨询、“12348”法律服务专线等职能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律师参与处理涉法信访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代理诉讼、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职能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要综合运用监狱、劳教、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普法依法治理等职能,做好相关社会管理工作。要综合推进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法律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服务水平。

(二)统筹兼顾履行职能与基础建设的关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好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打牢履行职能的根基。一是要加强基层“阵地”建设。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任务等方面切实加强司法所和县级司法局规范化建设,协调落实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业务装备指挥标准和人民调解“三项经费”,建好司法行政机关的“前沿阵地”。二是要加强执法服务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监狱劳教机关执法工作规范、程序规范、责任规范和监督考核规范,提高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健全完善法律服务业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执业规范,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公信力。三是加强行政管理规范化建设。以推进机关工作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健全制度机制,细化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和目标任务,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实现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和考核监督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树立司法行政机关勤政、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三)统筹兼顾服务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不仅要着眼于履行第一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要着眼于推进第一要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既要注重化解民生领域的社会矛盾,又要注重化解转方式、调结构、城市建设、企业改制等经济领域的社会矛盾。在社会管理方面,既要注重服务社会管理事务,又要注重服务经济管理事务。在公正廉洁执法上,既要注重防止不公正、不廉洁执法服务影响社会稳定,更要注重防止不公正、不廉洁执法服务影响经济发展。

五、注重总结巩固成果,建立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长效机制。

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落实好三项重点工作,必须解决好长效机制问题,真正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一)注重深化“老典型”,持续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多年来,各地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方面推出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比如,济南先后推出刑释解教人员分类管理、平阴的“调解超市”、济阳的“三调联动”、章丘的“依法建制、依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典型经验。我们现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要继续坚持、深化、完善和提升,使这些经验做法继续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注重推出“新经验”,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注入新动力。创新是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三项重点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在许多地方需要创新,需要探索新经验、推出新举措。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引导基层大胆探索,不断创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群众期待、适应发展需求、实践效果良好的典型经验,形成新的工作动力,推动三项重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三)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新成果。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不是权宜之计,是一项从基础上、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工作,因此,要高度重视长效机制建设。在总结推广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注重将成熟的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及时建立工作制度,巩固工作成果,长期坚持下去,形成司法行政机关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长效机制。

六、制定考核标准,用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实效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司法行政工作,关键看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成效。落实好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建立科学管用的考核评价工作体系。

(一)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成效列为衡量和检验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标准,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三项重点工作落实得好不好,工作导向至关重要。要坚持把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和检查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引导各级各单位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谋划和开展工作,在全系统形成以三项工作为重点的工作导向,引导全系统自觉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二)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成效列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看领导的政绩观。要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纳入司法行政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与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业务工作目标考核等一并进行考核,在全系统树立“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重要政绩”的新观念,推动全系统自觉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篇3: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

一、深化参与社会创新管理的理论认识

社会管理创新概念的提出, 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 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 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 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 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 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 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 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 也是活动的过程, 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 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 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是我们党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首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部署, 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 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大基本目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不只是提法和用语的问题, 而是包含着深刻的理论创新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带领中华民族融入世界潮流。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 既是和谐社会的主体, 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地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人民检察院如何在地区和谐中发挥职能作用, 这对于改革和完善刑事司法工作,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创新管理, 有效促进和谐稳定社会中角色定位的法理基础

(一) 检察机关的宪政地位所决定的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 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新进展。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还不是很发达, 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还很多。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现象中, 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出在法治上, 也就是说法律意识淡漠, 没有严格地依法办事、依法办案。法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因此, 要实现和谐, 必须加强法治。现行宪法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及国家权力分化与制衡的需要, 在第129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宪法赋予了人民检察院以法律监督权。国家以根本大法的形势作出这一规定, 阐明了法律监督制度是国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检察权是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机关的根本职责就在于通过强化法律监督, 确保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保障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就要强化法律监督,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也就是说, 在我国宪政体制下, 检察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惩治腐败、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职责, 理应在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 检察机关实践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重要体现

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其检察权是人民赋予的, 必须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用来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服务, 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服务。因此,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 检察机关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立检为公, 执法为民”, 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满腔热诚地对待群众的诉求, 坚决防止各种以权谋私、执法不公、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出现。归根到底, 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观念,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实现执法为民, 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创新管理, 有效促进和谐稳定社会中应当确立的重要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参与社会创新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支配我国检察机关在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中的实践。社会创新管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 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检察机关能否有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熟的理念支持。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决改变那些片面地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 借鉴和吸收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莫于川教授讲的八种新观念:1.树立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尊重人格的观念;2.树立宪法、法律至上, 政府权力有限的观念;3.树立行政民主、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4.树立多元化、多样化、多依据的治理的观念;5.树立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的观念;6.树立政府诚信、社会诚信、官民互信的观念;7.树立接受监督、责任到位、权利救济的观念;8.树立辩证唯物、历史唯物的法治发展的观念。就荔湾区人民检察院而言, 必须强化:

(一) 法治理念

法治是对人治而言的, 实行法治意味着对人治的否定。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是民主社会的要求, 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而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 检察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主要是通过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监督纠正诉讼活动中的严重违法现象, 有效调整社会关系, 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 保障、促进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 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因此, 检察机关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中必然确立法治理念。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基本含义主要包括法律至上的观念、系统完备的法制、严格公正的执法等三方面的内容。

(二) 注重程序价值的理念

要充分认识到程序法是保障实体法正确实施的规程和规范, 是限制执法人员随意执法的有效手段, 是防止司法专横、司法腐败, 确保严格执法的法律武器。

(三) 公益理念

我国检察机关作为国家追诉机关, 代表国家对犯罪进行追诉, 维护受到犯罪损害和威胁的国家和社会利益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 因而代表公益就成为我国检察机关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四) 配合和制约相依存的理念

任何权利都应受到监督, 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要保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必须加强对执法和司法活动的监督。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要认真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法律监督职责, 但检察机关自身也同样需要监督, 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因此, 荔湾区人民检察院在构建和谐、稳定荔湾的进程中, 应进一步增强配合与制约相互依存的理念, 积极推进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 不断深化检察改革, 坚持增进司法民主性, 在各个环节建立起既协调配合, 又相互监督制约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创新管理, 有效促进和谐稳定社会中强力推动的重要内容

要推动荔湾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参与广州市、荔湾区社会创新管理, 必须强力推动的重要内容: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参与社会创新管理举措,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强化检察机关司法职能, 强化各职能部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责, 引导各职能科室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发挥党员干部模范作用, 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院 (检察机关) 与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参与基层 (社区) 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 (社区) , 努力帮助党和政府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 帮助城乡社区提高司法的自治和服务功能, 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健全司法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检察司法的监管体制, 完善社会案件防控体系,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健全司法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为检察司法提供良好环境。

6.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 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增强全体检察干警的思想道意识,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增强检察队伍在社会诚信感、正义感。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张学军.新世纪检察工作的探索改革与创新.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编印.

篇4:充分发挥教育科研部门职能作用

一、发挥科普作用,深化对发展性教育的再认识

大力宣传贯彻发展性教育思想,引导学校通过科研活动实现“四个要义”的普及,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对发展性教育的再认识,提高实施发展性教育的自觉性。

(一)利用课题研究,推动发展性教育理念实施

发展性教育的深入实施,离不开教育科研课题的推动。发展性教育理念来自于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课题研究诞生的最新产物,实施发展性教育也应放在课题研究中进行深化。课题研究对发展性教育理念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宣传作用。课题研究中实施发展性教育,本身就是对该理念的有效宣传。研究过程中对教师进行培训,发展性教育就是支撑课题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科研课题的核心理论。深入领会和全面理解发展性教育理念,是推动课题研究,实现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的重要措施。

二是提升作用。发展性教育理念来自科研,如何将发展性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需要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这些都有赖于课题研究的成果。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发展的、动态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发展性教育理论也如此,丰富和发展该理念,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从发展性教育理念本身看,也需要有一个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只有发展的理论才能发展地指导教育实践。

三是实践作用。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这是理论的终极目标。发展性教育理念作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必须在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重要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课题研究来实施发展性教育,这是最科学、最直接的途径。我们在课题立项、论证和研究中,把发展性教育作为指导,探索实践中运用的渠道、方法,就是要用发展性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专题培训,普及发展性教育理论知识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贯彻发展性教育理念需要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完成。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要实现学生主体发展,教师的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实现发展性教育的目标,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专题培训就是当务之急。进入“十二五”时期,科研部门要把发展性教育理论培训作为核心内容,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和得力措施,将培训任务落到实处。

教师培训的着力点应该放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重点围绕发展性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开展培训,进一步更新教师观念,用新的教育观念统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围绕现代教学论和教学组织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探索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实施发展性教育的主渠道;围绕有效教学目标开展培训,引导广大教师在探索有效德育、有效教学、有效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发展性教育的无穷魅力,成为实施发展性教育的专家学者型教师。

(三)打造特色活动,营造实施发展性教育的良好氛围

发展性教育不是一句口号,宣传学习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真正的实施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各级科研部门要在打造特色活动上多下工夫,深入培育和总结实施发展性教育的典型,利用典型的引路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的宣传效应。具体工作中可以围绕发展性教育的四个要义,培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县区、实施特色发展的典型学校、彰显专业发展的典型教师、体现主体发展的学生个体和群体,总结他们在发展性教育实施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理论论坛、经验交流会、教育教学活动现场会等形式,宣传和推广典型经验,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提供实施发展性教育的榜样,带动其他学校共同进步。

二、发挥科研优势,提高发展性教育实施质量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近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现今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深入实施发展性教育需要发挥教育科研的优势,以教育科研理论为支撑,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前进。

(一)把教育科研作为发展性教育实施的推进器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育科研是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中小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引领,在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改革、教育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仅我省就有多项成果和经验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专家的好评。这些理论成果的形成,有效的促进了区域教育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发展重心将聚焦在促进发展性教育实施,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育的内涵发展需要教育科研的理念引领,无论是学校特色发展,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主体发展,都需要有效的教育科研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教育规律,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调整教育发展策略,用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去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要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引领和指导各学校,把发展性教育的实施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教育科研的理念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切实发挥教育科研在实施发展性教育过程中的先导作用。

(二)把课题研究作为发展性教育实施的突破口

课题研究是促进发展性教育深入实施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省市各级规划重点课题都对教育的内涵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国家和省市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内容看,都把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研究放在首位,突出了学校规模发展完成后,如何实现内涵发展等方面。发展性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被多个地区列为规划重点课题内容,先后确立研究课题,参与学校众多,取得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均衡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多项成果。

nlc202309031943

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中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加强发展性教育理论探索。进一步丰富发展性教育思想,完善理论体系,深刻揭示四个要义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每个要义的内容,使发展性教育成为理念先进、层次分明、科学实用的理论体系。研究中要深入挖掘发展性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点,切实发挥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

二是加强实施发展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创新,探索推进发展性教育深入实施,体现学校特点的德育工作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以模式创新推动发展性教育全面实施。要积极探索实施发展性教育的操作体系,明确落实发展性教育思想的措施,使发展性教育成为学校和教师通提高教育质量的操作平台。

(三)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发展性教育实施的目标

教育科研的全部活力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教育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终点。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要善于发现和研究问题,从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教学思考、教育热点难点中发现和解决有价值的实际问题。

具体工作中,我们要通过教育科研,以研究发展性教育实施的策略为切入点,切实解决好强化德育创新、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探索心理教育渠道、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高效课堂的问题。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把科研成果推广作为发展性教育实施的策略

教育科研的核心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成果推广和转化,形成直接的教育生产力。“十二五”期间,我们把发展性教育作为科研课题立项的主要内容,实行以教育科研促进发展性教育实施的基本战略。为达此目的,教育科研部门和项目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发展规划,保证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效果。要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定期总结研究经验,为最后成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第一手资料。

注重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升,特别要结合重点课题研究总结出发展性教育实施的规律性成果、理论性成果、实践性成果,组织专家集中进行整理提炼,提升成果的理论内涵和指导价值。成果形成后,要通过现场会、成果报告会、科研信息网、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成果的宣传推广,扩大成果的辐射作用,组织相关学校将成果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成果效益,发挥教育科研在推进发展性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三、深化策略研究,形成发展性教育实施的长效机制

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科研部门要想在激烈的教育改革竞争中取得位次,必须在竞争中求发展。学校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在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同时,不断深化教育内涵,培育办学特色。发展性教育的提出,为我们占领了制高点,并且在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展望教育发展的未来,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性教育思想,在实施发展性教育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积累和研究,特别是在研究中构建实施发展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保障辽源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在先进的思想引导下有序进行。发展性教育长效机制重点包括保障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只有长效机制健全,发展性教育的实施才有保证。

推进发展性教育深入实施,提高教育整体质量,是教育科研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我们相信,只要把发展性教育摆在教育科研的显著位置,坚持不懈的通过课题研究完善理论体系,探索实践途径,就一定会迎来教育改革的新局面。

篇5: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第三期全国县(市、区)司法局长培训班26日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开班。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吴爱英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吴爱英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大任务来抓,努力提高县(市、区)司法局长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促进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

吴爱英指出,今年以来,司法部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作为重大任务,精心部署安排,加强组织领导,普遍成立了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具体意见和实施方案,加大工作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加大信息和宣传工作力度,司法行政系统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组织有力、措施得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吴爱英指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经验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决策。三项重点工作任务的提出,对于更好地掌握维稳工作主动权,更好地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吴爱英强调,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重要举措。三项重点工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社会矛盾化解是基础,社会管理创新是动力,公正廉洁执法是根本。三项重点工作任务的提出,准确回应了科学发展观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基本要求,深刻反映了新时期维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确

保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吴爱英强调,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是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司法行政每项工作职能都与三项重点工作密切相关。三项重点工作为司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抓住了三项重点工作,就抓住了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同时,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锻炼队伍,强化职能,树立形象,增强保障能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司法行政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切实把中央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吴爱英对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人民调解是基础。要更加注重组织建设,着重加强企(事)业单位和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更加注重拓展工作领域,在做好民间纠纷排查化解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交通事故等领域纠纷的调解。更加注重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围绕重大活动、重大任务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专项攻坚活动”。更加注重提高人民调解质量,不断提高矛盾纠纷的调解率、调解的成功率和调解协议的履行率。

更加注重工作创新。更加注重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要大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是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推进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大力提高矫正质量,促进社区服刑人员改过自新,顺利回归社会。大力加强组织队伍建设,确保有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大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加强保障能力建设,促进社区矫正规范运行。

要大力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是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点。要在落实衔接措施上下功夫,确保不脱管、不失控。在教育管理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实帮教责任制,教育引导刑释解教人员遵纪守法,顺利融入社会。在安置帮扶上下功夫,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要大力加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具有专业优势和独特作用。要进一步发挥法律服务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专业优势,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认真做好诉讼和非诉讼业务,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和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等,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促进社会管理创新,鼓励和引导律师为政府部门担任法律顾问,为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法律帮助。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预防化解涉及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进一步强化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建设和管理,加强县(市、区)司法局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指导督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机构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紧紧围绕服务经

济社会发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与三项重点工作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促进依法办事和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深入推进多层次、各领域依法治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要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基层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三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要靠基层,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也在基层。要持之以恒抓好司法所建设,确保2010年基本完成中西部司法所国债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加强司法所组织机构、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所务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大力加强县(市、区)司法局建设,充分发挥县(市、区)司法局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基层保障水平,全面活跃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要大力提高公正廉洁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公正廉洁执法是根本。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打牢公正廉洁执法执业的思想基础。切实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执法执业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执法执业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切实加强执法执业监督,大力推进“阳光执法”。切实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廉洁执法执业。

吴爱英最后强调,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及时发现解决影响三项重点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狠抓工作落实,完善和落实工作责任制,把深入推进

三项重点工作的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要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加大保障力度,保证三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要加大宣传和工作经验交流力度,及时总结和推广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坚持统筹兼顾,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促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今天的开班式由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郝赤勇主持。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大程出席了开班式。

篇6: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一个光荣的组织。风雨征程九十周年,是党在民族危难的关头,挽救了中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可靠的,因而作为司法干警的我们要紧紧地跟随党的步伐,积极为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科学发展,保证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和进步。

1921年7月1日,在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上,一艘小小游船上的十几个年轻人,怀着共同的理想与信念,点燃了拯救中国命运的火种——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神州大地有了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有了坚韧挺拔的铁骨脊梁,透过旧中国的迷雾,中国人看到了曙光与希望。

九十年岁月峥嵘,九十年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磨砺、抗日战争的烽烟、解放战争的炮火、抗美援朝的血战,也经历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十年“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考验。尽管历尽沧桑,风云变幻,但是依然薪火相传,党旗高扬。在一个又一个的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一次又一次地做出历

史性决策,一次又一次拯救人民于水火。当鲜花与掌声替代了硝烟与战火,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把牢底座穿的先驱者、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共产党员、那些为新中国建设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共产党员……更不会忘记党的英明决策和丰功伟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0华诞。党的旗帜上,有同志们血染的风采;党的发展进程中,有同志们的光辉足迹;党的辉煌成就里,有同志们的卓越贡献。面对如此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不应该让它成为尘封的历史,我们要将他们发扬光大,激励后人,永续传承。

篇7: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

全力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依法行政的关键和基础。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三大职能,其根本出发点就是服务人民群众。近年来,XX县司法局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为XX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2009年群众满意度均排在全省前列。

一、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满足人民群众掌握法律知识的需求相结合,推行群众工作关口前移。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与掌握各类与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而司法行政部门法制宣传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通过宣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得到普遍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提高,只有人民群众知法、懂法了,才能守法。

(一)积极创新法制宣传形式,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在不断总结普法经验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单纯印发宣传单的模式,精心编印了《司法行政工作手册》、《法律进村知识问答》“法律六进”活动系列宣传材料等法制宣传资料,并免费向广大人民群众发放;与XX县诗词学会联合举办多期法制诗词创作、吟诵大赛,并将获奖诗词和部分优秀作品编辑出版了《普法颂》一书,有效提升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实现法制宣传“平民化”;充分利用县清华文化广场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法制宣传片,使到广场休闲的群众接受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提高了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坚持推行民主法制村(社区)建设,增强群众的民主自治意识和能力。我局在注重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农村(社区)的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民主法制、管理有序的新秩序,在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宣传教育的同时,深入推进“民主法制村(社区)创建活动,引导农村(社区)依法自治,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自治的权利。

(三)开展法制巡回宣讲接访活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有效增长农民法律意识,防范社会治安问题的发生,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我县从07年开始,每年开展两次为期一周的政法部门联合巡回接访活动。在全县11个乡镇及重点村进行巡回接访和宣传。通过接待群众来访、开展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等方式,达到理顺来访人员情绪,引导来访人员合理表达诉求,针对性地解决涉法涉稳问题和提高群众法律素质,解答群众法律问题的目的。

二、把健全人民调解网络与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相结合,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近几年来,我局通过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排查在前,防范在先,在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较好地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人民调解预防、减少和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全县人民调解组织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按照属地管理,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坚持定期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先后组织了春节、“两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民间难点热点纠纷化解活动,组织广大人民调解员重点化解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医患纠纷、劳资纠纷、交通事故、涉法涉诉等矛盾纠纷,在各类矛盾纠纷排查活动中,注重发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纠纷信息员和企业、行业、特色调解组织的作用,及时有效地减少了大量民间矛盾纠纷。今年1至10月份,我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件,成功调解

件,调解成功率达

%,防止矛盾激化

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

件,制止群体性事件

件。

(二)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逐步健全。目前全县建立了县、乡、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并在乡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了调解室。各乡镇成立了以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国土所、林业站和水管站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合调解委员会,构筑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遍布城乡、厂矿企业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基本形成了“大调解”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纠纷登记、统计、文书档案管理等十多项管理制度;实行纠纷情报信息月报制、重大疑难纠纷报告制度、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等制度;加强了矛盾纠纷预防机制、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人民调解工作督办机制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了管理有章程,考核有标准,办事有程序,监督有依据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人民调解工作规范有序发展,提升了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

(三)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领域逐步拓展。为了有效整合和强化调解职能,目前全县各乡镇均结合实际逐步建立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效衔接配合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了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具体履行牵头、协调、督办、考核、问责等工作职责,逐步完善了各种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对重大疑难纠纷和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由领导小组指派相关成员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解小组,赶赴纠纷现场进行集中调解。对涉及有关人身、财产权益的民间纠纷和简易经济纠纷起诉到法院的,由法院妥善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积极配合派出所现场调解纠纷或受理派出所移交的当事人申请调解的民事纠纷,实现了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的优势互补。通过建立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成功化解了多起疑难纠纷和群体性纠纷。

三、把提供全面法律服务与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相结合,做好特殊群众的稳定工作。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是法律服务机构和全体法律工作者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窗口积极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法律需求,针对农村土地承包、山林权属纠纷、征地拆迁、家底婚姻纠纷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担任法律顾问、办理非诉法律事务和参与纠纷调解等手段,在推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区,积极协调解决拆迁纠纷和就业再就业问题,协助做好城市拆迁户、企业人员的法律服务工作;在农村,注重协助解决民间纠纷及土地流转、山林纠纷、劳资纠纷等问题,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和提花无偿法律服务,帮助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尽力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法律援助中心依托司法所和乡镇法律服务所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团组织在维护农村贫弱群众权益方面的行业优势,设立了

个法律工作站,把法律援助送到最需要的贫弱群众手中:对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做到应援尽援,简化程序,及时办理;对于一些情况紧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事件或遇到即将超过诉讼时效或仲裁时效,先不进行经济审查,及时指派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进行受理,待援助开展后再进行经济审查,实现了为弱势群众维权“快速反应”。

篇8: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

一、湖南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基本做法和主要成效

湖南省各级资产管理部门积极践行“改革、创新、发展、服务”的工作理念, 以“开拓进取、加强管理、优化服务、注重实效”为工作要求, 积极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

1.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切实履行职能职责

机构网络健全、干部素质优良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部门的支持, 构筑起了省、市、县三级各具特点又联系紧密的管理网络。全省14个市州财政局都成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 配备了专职人员。其中, 长沙市、岳阳市、株洲市财政局将机构级别定为副处级, 全省还有42个县市区设立了科级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各级财政部门在建立健全机构的同时, 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一是采取召开会议和检查调研等形式, 交流经验, 开拓思路, 研究问题, 积极探索资产管理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 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二是认真组织开展资产管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 有效地提高了资产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通过制定严格的考核评比制度, 鼓励先进, 鞭策落后, 促进形成积极进取、求新务实的良好氛围。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为切实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 全省各级资产管理部门,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办法。首先, 针对制度建设滞后、工作职责不清、管理环节缺位等突出问题, 根据财政部第35号和36号令的要求, 省财政厅拟定了《湖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暂行办法》, 已报请省政府转发到全省各市州。该办法的出台,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 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次, 为推进我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 省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还先后拟定或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工作规程》、《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转让管理办法》等。第三, 狠抓制度落实。各级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财政部第35号、第36号令和省里出台的有关制度和办法, 积极强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 重点规范了资产的使用和处置。2008年, 省厅共办理对外投资、对外合作、资产评估、产权登记、产权纠纷等审批事项资产及处置事项189例, 实现资产处置收入43112万元, 审核对外投资金额达2538万元。怀化、衡阳、娄底、自治州等市州在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资产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创新资产管理机制,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各级资产管理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一是探索建立资产配置、调剂、共享、共用机制。2008年, 省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拟定了资产调剂的办法, 在对长期闲置不用或低效运转的资产尤其是办公用房的调剂使用方面, 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长沙、株洲、常德、永州、湘潭等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 努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株洲市按照“存量调整、兼顾公平、有效利用、节减支出”的原则, 对34个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实施统一调剂, 节约财政资金1.5亿元。常德市建立了资产管理台账和调剂库, 对单位办公楼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 先后调剂解决了20家单位办公用房问题, 调剂各类资产达200多件 (台) 。二是建立资产处置进场交易机制。为规范资产处置行为, 推动国有资产有序流转,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省厅起草了《湖南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资产转让应遵循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提高国有资产交易的透明度, 该办法已呈报省政府审议。三是完善资产管理工作制度。为理顺工作程序, 规范管理行为, 提高工作效率, 省厅在借鉴其他省市做法的基础上, 拟定了资产管理工作流程, 明确了各单位在申办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事项时应履行的手续, 以及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和处理制度。

4. 强化收入监督管理, 保障国家所有者权益

近两年来, 湖南省结合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 我省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及其收益的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明确资产管理原则。郴州、张家界、邵阳等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实行“政府所有, 财政监管, 规范经营, 有偿使用”的管理原则, 结合当地实际, 制定了经营性管理制度和办法, 有效保障了经营性资产的有序、规范管理。二是实行分类管理。对规定限额以上的经济实体, 采取委托经营管理方式, 由财政与主管部门签订委托协议, 明确代管职权、经营目标和保值增值责任;对限额以下的资产则分户核定经营性资产的数额, 作为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的依据。三是严格国有资产占用费的征收管理。各级政府或财政部门先后出台了国有资产占用费征收管理办法, 明确了占用费的征收对象、征收机构、征收方式及征收标准等要求, 对国有资产占用费进行了严格征收, 促进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维护了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产预算环节不够细化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缺乏有机结合是资产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 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门预算安排与单位存量资产脱节。一些地方实行以投入控制为重点的管理模式, 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当年的预算收支的合规性, 而对支出活动结束后形成的资产, 尤其是固定资产, 往往关注不够。二是对单位自筹资金购建资产的审批制度执行不严。由于部分单位资产家底不清、收益披露缺乏透明度, 编制部门预算时隐瞒或混淆国有资产收益情况, 部分自购资产没有纳入预算中, 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三是预算编制不够规范。一些地方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比较粗, 没有细化到项目, 还有的地方对非税收入尚未进行“收支脱钩”的管理, 致使有的单位只伸手要钱, 不注重节流, 只重资产购置、不重资产管理, 只求拥有资产、不求资产效率, 只反映单位收支、不反映单位资产状况。

资产管理

2. 资产配置不够科学合理

首先, 资产购置的随意性较大, 缺乏约束。有的单位受自身利益驱动, 不顾客观需要, 一味地争资金、争项目、盲目购置。再加上部门间信息不对称, 管预算的不掌握资产信息, 管资产的不了解资金的情况, 所以难以防止资产重复购置和超实际需求的资产购置。有的单位利用财政拨款和各种规费收入自行建设办公楼、开发房地产项目, 追求办公设备的“高精尖全”, 不讲究适用性, 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设备的闲置, 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其次, 资产配置不够科学合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 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大型设备等配备方面, 单位之间存在“苦乐不均”的现象, 致使一些单位盲目攀比, 增加了行政运行成本。

3. 资产使用效率不够高

一是资产使用效率低, 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有的单位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无偿占有使用, 在资产调剂过程中不研究其合理性, 还有的单位资产既不流动也不评估, 更不用说计提折旧、考虑损耗或增值因素, 导致资产使用效率和运行绩效低。二是资产使用越位。有的单位对资产出租、出借及有偿使用缺乏有效监督, 在办理资产的“非转经”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履行资产转移审批手续, 由职能部门充当经营主体, 私底下对市场进行房屋出租、产权划转, 引起了一些产权纠纷, 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4. 资产处置工作不够规范

一是随意处置资产。一些单位为了添置高档的现代化办公设备, 将不到更新年限的资产提前报废、报损。有的单位在不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随意转让、捐赠资产, 擅自改变产权关系。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损失, 增加了财政支出, 而且容易滋生腐败现象。二是资产处置不及时。一些单位的资产已经损失, 或功能损失应报废, 或由于技术进步应进行淘汰, 却一直未申请核销, 虚增了单位资产。有些单位的资产长期闲置没有进行处理, 以至报废。有的单位对出租、出借期限已到的资产没有及时收回, 以至流失。三是资产处置收入脱离财政监督。一些单位未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而由单位自行安排资产处置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严重降低了行政事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提高了行政事业的运行成本, 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 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刻不容缓。

三、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湖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超过3006亿元。其中行政资产578.09亿元, 占总额的19.2%, 事业资产2428.21亿元, 占总额的80.8%;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1172.74亿元, 占39%, 市州行政事业资产1833.56亿元, 占61%。如何管好用好日益庞大的行政事业资产,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1.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管理办法

资产管理制度的缺乏, 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根据财政部第35、36号令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框架, 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实行对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全方位监管:在资产配置环节, 研究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和《增量资产审批制度》, 加强对资产形成环节的管理;在资产使用环节, 建立《资产调剂使用审批制度》和《有偿使用审批制度》、《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保障国家资产所有者权益;在资产处置环节, 出台《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 实现国有资产处置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有序流转;在资产监督考核环节, 建立《资产绩效考评办法》, 树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的成本效益意识, 减少或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其次, 狠抓制度的落实。省厅将按照中央和省里有关资产管理的精神, 结合工作实际, 建立健全资产购建、登记入库、维护使用、处置管理、信息统计等制度。同时, 促使省直单位完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 把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列入单位工作管理目标, 将资产管理纳入单位领导年度考核和离任审计内容等。第三,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热情, 自觉关注和监督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违规行为, 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 理顺工作关系, 形成监管活力

一是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权限。在资产管理中正确处理好“抓大”与“放小”的关系, 协调好重大资产、重要环节、重点部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形成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权责清晰、分工合作、职责到位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联动工作机制。资产管理工作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财政部门理所当然地要履行职责, 做好相关工作。但单靠财政部门孤军作战, 缺乏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是难以奏效的。因此, 我们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手协作,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共同把好资产管理关口, 堵塞工作漏洞, 减少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加强财政系统内部的工作联系。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应创新工作方式, 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沟通, 加强工作联系, 做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 创新管理机制, 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 积极探索和实践资产管理新机制, 努力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一是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体系。要严格按照财政部的要求, 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 将资产管理融入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监督、绩效考核等环节, 在下达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单位国有资产实际占有情况, 科学合理分配资源, 把管资产和管预算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资产配置基本均衡。二是建立国有资产共享和调剂机制。通过加强对行政事业资源配置的预算管理, 建立资产资源整合和共享制度, 打破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资源控制和封锁,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 防止重复建设, 节约财政支出。

4. 夯实基础工作, 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上一篇:校外安全隐患演讲稿下一篇:大学生竞选学院学生会主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