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密制度》试题

2024-07-07

《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密制度》试题(共8篇)

篇1:《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密制度》试题

《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密制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保密法实施条例》共有()。A

A.六章四十五条

B.六章四十条

C.五章五十三条

2、《保密法实施条例》自()起实施。

B

A.2010年10月1日

B.2014年3月1日

C.2014年1月17日

3、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知悉的事项。

C

A.县处以上领导干部

B.共产党员

C.一定范围的人员

4、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A

A.绝密、机密、秘密

B.绝密、机密、一般

C.秘密、机密、一般

5、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机密级不超过(),秘密级不超过()。

B

A.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

B.三十年;二十年;十年

C.二十年;十五年;十年

6、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批准。

B

A.本机关、单位的涉密载体管理人

B.机关、单位负责人

C.本机关、单位的定密责任人

7、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

B

A.保密要害部位;重要保密单位

B.保密要害部门;保密要害部位

C.保密监管单位;重要保密单位

8、涉密计算机是指在工作中运用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功能,处理涉及()的计算机。

B

A.内部信息

B.国家秘密信息

C.政务信息

9、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B

A.保密责任状

B.保密承诺书

C.保密协议书

10、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C

A.保密法律法规

B.保密形势

C.保密形势、保密法律法规、保密技术防范

11、各级机关、单位对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及时确定密级。

C

A.保密法实施办法

B.保密规章制度

C.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12、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手续。

A

A.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

B.交接

C.签字

13、领导干部阅办秘密文件、资料和办理其他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应在()进行。

A

A.办公场所

B.家中

C.室外

14、销毁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手续,并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送到()指定场所监销。

C

A.清点;公安部门

B.交接;上级机关

C.审批、登记;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15、国家秘密的标志方式为()。C

A.密级

B.密级+保密期限

C.密级+“★”+保密期限

16、制作秘密文件、资料,应送()印制。

C

A.一般印刷厂

B.内部印刷厂

C.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复制单位

17、分发涉密文件、资料的各种等级清单,要保存(),以备查询。

C

A.1年

B.3年至5年

C.10年

1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B

A.故意

B.故意或过失

C.过失

19、某领导外出时提包被窃,找回后发现包内钱物丢失,涉密文件完整无缺。这一事件()。

C

A.属于泄密事件

B.不应视为泄密事件

备的电话机、传真机。

A.加密处理

B.加密 C.非加密

3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经批准,私自留存国家秘密文件,属于()行为。

B

A.违反保密规定

B.非法持有国家秘密

C.违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36、以下不属于国家秘密的有()。C

A.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B.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C.政府公开信息

37、计算机信息系统打印输出的涉密文件,应当按相应()文件进行管理。

C

A.普通

B.一般

C.密级

38、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计算机上使用。

A

A.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

B.办公用

C.上网用

39、机关、单位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查保密工作。C

A.岗位培训

B.警示教育

C.保密教育

40、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B)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记录。

12.上级机关、单位发现下级机关、单位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其纠正,也可以直接纠正。(对)

13.机关、单位确因工作需要,自行销毁少量国家秘密载体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销毁设备和方法。(对)

14.从事涉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1年以上的法人,无违法犯罪记录。(错)

15.从事涉密业务的人员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对)16.经保密审查合格的企业事业单位违反保密管理规定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暂停涉密业务;情节严重的,停止涉密业务。(对)

17.机关、单位委托未经保密审查的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由有关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

1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泄露国家秘密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酌情给予行政处分。(错)

19.《保密法实施条例》规定: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对)

20.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条件。(对)

篇2:《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密制度》试题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第三条 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监督执行保密法律法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主管业务方面的保密规定。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保密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保密科技产品的配备。

省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关键保密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所需的经费,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机关、单位开展保密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本单位的财政预算或者收支计划。

第五条 机关、单位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不得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公开。

第六条 机关、单位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机关、单位负责人对本机关、本单位的保密工作负责,工作人员对本岗位的保密工作负责。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保密工作需要设立保密工作机构或者指定人员专门负责保密工作。

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情况应当纳入考评和考核内容。

第七条 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保密宣传教育。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形势、保密法律法规、保密技术防范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八条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以下称保密事项范围)应当明确规定国家秘密具体事项的名称、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

保密事项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制定、修订保密事项范围应当充分论证,听取有关机关、单位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

第九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指定其他人员为定密责任人。

专门负责定密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定密培训,熟悉定密职责和保密事项范围,掌握定密程序和方法。

第十条 定密责任人在职责范围内承担有关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具体职责是:

(一)审核批准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二)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变更或者解除的决定;

(三)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先行拟定密级,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十一条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级机关可以根据保密工作需要或者有关机关、单位的申请,在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内作出定密授权。

定密授权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授权机关应当对被授权机关、单位履行定密授权的情况进行监督。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作出的授权,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级机关作出的授权,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机关、单位应当在国家秘密产生的同时,由承办人依据有关保密事项范围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报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并采取相应保密措施。

第十三条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应当按照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保密事项范围没有规定具体保密期限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保密法规定的保密期限内确定;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标明的制发日起计算;不能标明制发日的,确定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保密期限自通知之日起计算。

第十四条 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机密级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记录。

第十五条 国家秘密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的明显部位应当标注国家秘密标志。国家秘密标志应当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国家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对原国家秘密标志作出变更。

无法标注国家秘密标志的,确定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

第十六条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认为符合保密法有关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规定的,应当及时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

机关、单位对不属于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认为符合保密法有关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规定的,可以向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单位提出建议。

已经依法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档案,由原定密机关、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解密审核。

第十七条 机关、单位被撤销或者合并的,该机关、单位所确定国家秘密的变更和解除,由承担其职能的机关、单位负责,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单位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机关、单位负责。

第十八条 机关、单位发现本机关、本单位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不当的,应当及时纠正;上级机关、单位发现下级机关、单位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其纠正,也可以直接纠正。

第十九条 机关、单位对符合保密法的规定,但保密事项范围没有规定的不明确事项,应当先行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并自拟定之日起10日内报有关部门确定。拟定为绝密级的事项和中央国家机关拟定的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其他机关、单位拟定的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作出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还应当将所作决定及时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机关、单位对已定密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原定密机关、单位提出异议,由原定密机关、单位作出决定。

机关、单位对原定密机关、单位未予处理或者对作出的决定仍有异议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确定为绝密级的事项和中央国家机关确定的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二)其他机关、单位确定的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在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决定前,对有关事项应当按照主张密级中的最高密级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一条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作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由机关、单位或者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保密审查合格的单位承担,制作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

(二)收发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编号、登记、签收手续。

(三)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其他符合保密要求的方式进行。

(四)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或者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按照规定报批,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单位戳记,并视同原件进行管理。

(五)保存国家秘密载体的场所、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要求。

(六)维修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由本机关、本单位专门技术人员负责。确需外单位人员维修的,应当由本机关、本单位的人员现场监督;确需在本机关、本单位以外维修的,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七)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外出,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并采取可靠的保密措施;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办理批准和携带手续。

第二十二条 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确保销毁的国家秘密信息无法还原。

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审批手续,并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销毁工作机构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销毁。机关、单位确因工作需要,自行销毁少量国家秘密载体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销毁设备和方法。第二十三条 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机关、单位应当根据涉密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系统的密级,按照分级保护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防护措施。

第二十四条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或者授权的保密测评机构进行检测评估,并经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的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的管理办法,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国家安全部门另行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涉密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管理,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运行维护、安全保密管理和安全审计,定期开展安全保密检查和风险评估。

涉密信息系统的密级、主要业务应用、使用范围和使用环境等发生变化或者涉密信息系统不再使用的,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六条 机关、单位采购涉及国家秘密的工程、货物和服务的,应当根据国家保密规定确定密级,并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机关、单位应当对提供工程、货物和服务的单位提出保密管理要求,并与其签订保密协议。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涉及国家秘密的工程、货物和服务采购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根据会议、活动的内容确定密级,制定保密方案,限定参加人员范围;

(二)使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的场所、设施、设备;

(三)按照国家保密规定管理国家秘密载体;

(四)对参加人员提出具体保密要求。

第二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或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涉及国家秘密的业务(以下简称涉密业务),应当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保密审查。保密审查不合格的,不得从事涉密业务。

第二十九条 从事涉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3年以上的法人,无违法犯罪记录;

(二)从事涉密业务的人员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三)保密制度完善,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负责保密工作;

(四)用于涉密业务的场所、设施、设备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

(五)具有从事涉密业务的专业能力;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条 涉密人员的分类管理、任(聘)用审查、脱密期管理、权益保障等具体办法,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机关、单位应当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本机关、本单位保密工作情况。下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本行政区域保密工作情况。

第三十二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机关、单位执行保密法律法规的下列情况进行检查:

(一)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

(二)保密制度建设情况;

(三)保密宣传教育培训情况;

(四)涉密人员管理情况;

(五)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情况;

(六)国家秘密载体管理情况;

(七)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情况;

(八)互联网使用保密管理情况;

(九)保密技术防护设施设备配备使用情况;

(十)涉密场所及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情况;

(十一)涉密会议、活动管理情况;

(十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情况。

第三十三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保密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泄密隐患的,可以查阅有关材料、询问人员、记录情况;对有关设施、设备、文件资料等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必要时进行保密技术检测。有关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保密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意见,对需要整改的,应当明确整改内容和期限。

第三十四条 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24小时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泄密报告的,应当在24小时内逐级报至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五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公民举报、机关和单位报告、保密检查发现、有关部门移送的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线索和案件,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或者组织、督促有关机关、单位调查处理。调查工作结束后,认为有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事实,需要追究责任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向有关机关、单位提出处理建议。有关机关、单位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六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收缴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应当进行登记并出具清单,查清密级、数量、来源、扩散范围等,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提请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协助收缴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七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事项范围,对办理涉嫌泄露国家秘密案件的机关提出鉴定的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属于何种密级作出鉴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鉴定申请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出具鉴定结论;不能按期出具鉴定结论的,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第三十八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开展保密审查、保密检查和泄露国家秘密案件查处工作,做到科学、公正、严格、高效,不得利用职权谋取利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机关、单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案件不按照规定报告或者未采取补救措施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 在保密检查或者泄露国家秘密案件查处中,有关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拒不配合,弄虚作假,隐匿、销毁证据,或者以其他方式逃避、妨碍保密检查或者泄露国家秘密案件查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协助机关、单位逃避、妨碍保密检查或者泄露国家秘密案件查处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经保密审查合格的企业事业单位违反保密管理规定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暂停涉密业务;情节严重的,停止涉密业务。

第四十二条 涉密信息系统未按照规定进行检测评估和审查而投入使用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建议有关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四十三条 机关、单位委托未经保密审查的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由有关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未经保密审查的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四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未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篇3:《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密制度》试题

XX公司是从事高科技精细化工产品的科研、生产、进出口贸易企业。企业所属的科技成果、专有技术及国际市场的商贸信息是公司平稳发展的保证,也是全体员工稳定就业的基础。为此公司的技术信息、商业信息的保密极为重要,每个员工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遵守执行公司专有技术、商业信息保密条例。

第一章 企业技术商业保密范围

1、公司的总体布局、综合能力、远景规划和反映工业经济、技术实力的重要文件、统计资料。

2、公司科技开发、生产、国际商贸的建设方针、政策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事项。

3、公司下达的企业内部文件、计划、总结。

4、公司科技开发、生产、贸易过程中的文件、资料、图纸、传真、记录等文档。

5、公司所属的专有技术工程、工艺设备资料和图纸。

6、公司人事安排与工作分工。

7、公司对国际市场的信息分析、外商动态、产品价格。

第二章 在职工作的保密要求

1、员工各负其责,保证本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不涉及其他岗位工作内容。

2、涉及公司技术、商贸、财务等方面的资料,不得随意放在办公桌上,应随时入柜加锁。

3、各部门技术档案需统一专人保管,非工作需要不得带出公司。

4、保管好技术商贸资料,不得随意丢弃,废弃不用的资料必须烧毁或用碎纸机处理。

5、非工作需要不得随意复印公司的文件、资料。

6、不得随意使用由他人负责的电脑。

7、不准传播尚未公布的内部消息,在一定范围内传达的事项不准擅自扩大。

8、不准翻阅和顺看别人桌上不需要自己知道的文件、资料。

9、与外单位接触,不得随意谈论涉及公司产品、工艺、技术、商贸、财务等问题。

10、若发生泄露或可能泄露事件,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采取应急措施补救。

11、不是本职责范围,无权向外单位介绍公司产品开发、生产价

格、商贸情况。

12、外单位人员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进入生产区域和生产岗位。

13、外单位的来访人员不得进入办公大厅。

14、不得带公司公章或空白介绍信外出办事。

第三章 应聘或离职保密要求

1、凡到公司应聘者(简称乙方),在开始试用期之前,必须与本公司(简称甲方)签订技术、商贸保密协议。

2、试用期间未被录用者,或经领导同意离职者,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聘者,必须将分管的技术资料、商贸资料、财务账款移交清楚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

3、凡在甲方及其所属单位所从事的一切科研、生产、商贸活动均属甲方商业秘密,乙方必须严格保守机密,不得擅自向其它单位或个人泄露。

4、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的科研成果归甲方所有,乙方未经甲方允许不得擅

自使用或从事相关业务。

5、所属甲方商业机密,均受法律保护,无论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都有效。

6、乙方离开公司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条例的规定,不得披露公司的相关专业和商务秘密;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的《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7、乙方因有意或无意披露、窃用所属甲方的商业秘密,甲方将诉讼法律,要求经济赔偿,或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章 泄露或侵权的经济赔偿条款

凡公司员工或离职的员工违反本条例,泄露公司商业秘密,给公司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均应承担以下责任:

(1)在甲方工作期间,退还社会平均工资以外的其它收

入。(2)退还甲方解决的住房或租房租金。

(3)退还超过社会平均工资以上缴纳的社会保险额度。(4)乙方违反劳动合同的规定,赔偿违约金50,000.00元。(5)乙方应聘甲方时,甲方代缴纳的教育补偿费10,000.00元。(6)甲方为解决乙方工作,户口调动的费用由乙方自付。(7)赔偿造成甲方经济直接损失的60%。(8)赔偿造成甲方经济间接损失的30%。

公司技术商业信息保密条例修订后,于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开始执行,经双方签字,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XXX公司

篇4:文件保密管理条例

为加强公司图纸资料管理,防止失密、泄密事件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保密工作管理办法》,制订本制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严格执行保密法,不得以任何形式泄密。2 图纸资料的借阅

2.1 公司职工借阅图纸资料时,需持有效工票(计划或工段签字确认的图纸借阅清单),资料员方可办理图纸资料借阅手续。

2.2 对于引进涉密图纸资料,资料管理员应根据相应的涉密机构人员名单进行图纸资料的借阅,非涉密机构人员一律不得借阅。

2.3 公司职工在借阅图纸后,不得擅自复制或摘抄图纸资料,未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不得私自转让、转借图纸资料或其复制品。

3.3 公司各协作公司借阅图纸资料必须遵守《图纸资料保密管理制度》及《公司资料室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图纸资料的借出、携带和邮寄

因工作特殊需要,须将图纸资料出差携带使用或邮寄的,必须按以下条款办理借出手续,并限期归还。

3.1 携带和邮寄方式必须按《公司保密工作制度》、《保密工作管理办法》执行。

3.2 职工调离公司的,必须将借用的图纸资料全部归还资料室,方可办理调离手续。销毁图纸资料必须严格执行保密制度,销毁前要详细登记造册,提出销毁报告,经厂领导批准、鉴定后运送至档案馆监销。对图纸资料保密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或个人,公司将根据情况给予奖励;对失密、泄密的部门或个人,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其中情节恶劣者,应按相关程序追究刑事责任。附则:

篇5:学习《军队保密条例》心得体会

1.体制机制方面。保密制度不够健全,保密制度更新不够,适应性较差,一些相关条例、条规陈旧、过时,无法适应现在互联网+新形势。

2.风险防控方面。虽然签订了《保密工作责任状》,但各个层面对保密工作缺少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可操作《保密工作风险梳理和防控方案》,导致对涉密风险识别不到位,防控方案简单不详实,防控意识传导不及时,措施不落地。

3.保密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是:一是文件流转、留存不够严密,有可能存在失泄密风险。二是网络信息把关不严,网上上传各种会议、资料、讲话、台账、报表存在被盗号、被下载风险。三是官兵风险意识不强,在与地方人员打交道时,有可能把涉密信息有意或无意间泄露出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军队保密工作。

(一)形成一套保密制度。结合关键风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实施条例》为基本遵循,制定一批与保密相关工作制度,包括《保密工作制度》、《保密工作实施细则》、《涉密信息管理流程》、《上网信息审核流程》,健全与保密工作相关制度、流程和标准,形成“定密、保密、结密”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态势。

(二)完善一批防控措施。分级管理,分层梳理《保密工作风险梳理和防控表》、《保密工作负面清单》,目是在各个层面找到涉密风险点,涉密主要内容,全面分析失泄密风险发生主要原因、相关制度,制定切实、可行、有效防控措施,并以《风险防控表》、《风险清单》形式固定下来,让各系统、各岗位都能知道“我岗位职责是什么?存在哪些失泄密风险、我该如何防控”等。进一步提高保密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堵塞一些保密漏洞。一是针对网上信息失泄密风险。制定《信息上传审批流程》,审批平台与部队正在搭建一体化管理平台对接,在保证工作合规前提下,减少纸质台账,减轻基层负担。二是针对网上信息容易被人“复制、粘贴、下载”风险,对于领导讲话、会议纪要等文字材料在挂网前进行文字处理,对于一些涉密数据一律隐去,能用pdf格式,尽量使用pdf格式。三是针对敏感数据,一律使用内网传播。四是对于具有一定权限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配备两台计算机,实行内、外网分开运行。四是把保密工作纳入党委季度内审,定期进行保密工作检查监督,发现涉密问题,严格按考核政策考核。

(四)营造一种保密氛围。一是加强保密文化建设,把保密文化纳入文化建设整体运行之中,制定部队中远期保密工作规划,保证保密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传达、同考核、同运行。二是加强保密文化梳理工作。在部队内开展保密文化理念征集活动,征集一批具有保密内容和军队特色格言、警句,在此基础上,编印《内部保密工作手册》,将本单位保密工作要求、规定和文化格言、诗歌等纳入其中,发挥保密文化建设凝聚、引导和同化作用。三是在企业内部开展“保密宣传周”警示教育活动,采取中心组理论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制作保密工作宣传橱窗、专题网页等多种形式,形成“保密工作,人人有责”、“保密工作在身边”良好氛围。

(五)打造一只保密队伍。一是在部队党群部门设置保密工作岗位,负责全部队密码保存、机要文件存阅、保密制度制定和检查工作。二是在涉密关键要害部门设兼职保密岗,在各单位综合组设保密工作联络员。保证保密工作在组织上整体领导、部门负责、协调联动、提升水平。三是抓好保密工作培训工作。把保密工作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青年干部培训、骨干培训重要内容切实抓实抓好。

篇6:保密法试题

姓名

职务

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下简称《保密法实施条例》)对机关、单位保密宣传教育的基本内容作出规定,要求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

、、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2.对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

,是提高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推动保密法规定的各项保密管理制度实施的重要手段。

3.根据工作职责,机关、单位分管保密工作的负责同志要担负

的责任,分管有关方面工作的负责同志要管好

的保密工作。

4.《保密法实施条例》共

条。

5.保密事项范围是对保密法规定的国家秘密基本范围的,是机关、单位定密的直接依据。

6.根据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简称

,应当明确规定国家秘密具体事项的、、和。

7.定密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需要专人负责。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8.对本单位产生的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应先行拟定密级,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

确定。

9.定密授权应当以 形式作出。授权机关应当对被授权机关、单位履行定密授权的情况进行监督。

10.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

日起计算;不能标明制发日的,确定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保密期限自通知之日起计算。

11.专门负责定密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

,熟悉定密职责和,掌握定密程序和方法。

12.机关、单位对符合保密法的规定,但保密事项范围没有规定的不明确事项,应当先行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并自拟定之日起

日内报有关部门确定。

13.机关、单位对已定密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有不同意见的,在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决定前,对有关事项应当按照主张密级中的 密级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14.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或者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按照规定报批,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复制件应当加盖

戳记,并视同原件进行管理。15.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确保销毁的国家秘密信息。

16.机关、单位应当加强涉密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管理,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运行维护、安全保密管理和安全审计,定期开展 和。

17.机关、单位应当根据涉密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信息的 确定系统的密级,按照

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防护措施。

18.机关、单位采购涉及国家秘密的工程、货物和服务的,应当根据国家保密规定确定密级,并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机关、单位应当对提供工程、货物和服务的单位提出保密管理要求,并与其签订。

19.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根据会议、活动的内容确定

,制定

,限定参加人员范围。

20.机关、单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案件不按照规定报告或者未采取补救措施的,对

依法给予处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保密法实施条例》自()起实施。

A 2010年10月1日

B 2014年3月1日

C 2014年1月17日 2.定密工作是保密工作的基础,为使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和准确,新《保密法》增加了()。

A 定密责任人制度 B 定密层级的规定 C 定密权限的规定

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A 故意

B 故意或者过失

C 过失

4.新《保密法》对保密工作方针进行了修订后,其表述为()。

A 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 B 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C 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

5.机关、单位应当在国家秘密产生的同时,由承办人依据有关保密事项范围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报()审核批准,并采取相应保密措施。

A 部门领导

B 定密责任人

C 主管领导

6.制作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由机关、单位或者经()保密审查合格的单位承担,制作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

A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B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 新闻宣传部门

7.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小时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A 12 B 48 C 24 8.《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是由()通过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委员长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9.书面形式的密件应当在其封面或首页的()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A左上角

B 右上角

C 左、右均可

10.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记录。

A 绝密级

B机密级

C 秘密级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

1、国家秘密:

2、定密责任人: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有哪些?

2、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3、单位发生泄密事件应当怎么办?

四、论述题(16分)

篇7:保密法_试题

一、选择题。

1、新闻出版的保密工作,要坚持贯彻(A)的方针。

A、既保守国家秘密又有利新闻出版工作正常进行 B、自审和送审相结合 C、新闻出版单位与业务部门共同负责

2、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B)。A、部分适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 B、参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执行 C、不适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

3、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的确定申请,有权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请后的(C)内作出批复。

A、10日 B、20日 C、30日

4、处理秘密级、机密级信息的系统,系统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审查系统日志并作审查记录,审查周期不得长于(B)。

A、半个月 B、1个月 C、2个月

5、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相联接,必须实行(C)。

A、逻辑隔离 B、使用防病毒硬件 C、物理隔离

6、新闻出版单位及其采编人员对被采访单位、被采访人申明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B)公开报道、出版。A、可以 B、不得 C、特殊情况下可以

7、《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中所称国家秘密载体,是指(C)。A、文件、资料、图表和书刊 B、电磁信息载体 C、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等各类物品。磁介质载体包括计算机硬盘、软盘和录音带、录像带等

8、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迅速查明(B),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和上级机关。

A、主要、次要责任者,及一切涉密者 B、被泄露的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事件的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C、事件属于敌我矛盾或人民内部矛盾,及处理上采用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的根据

9、国家秘密是关系(A),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A、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B、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利益 C、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利益

10、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被撤销或者合并,有关变更密级和解密的工作由(C)负责。A、原机关、单位的上级部门 B、同级保密工作部门

C、承担其原职能的机关、单位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A)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

A、1988年9月5日 B、1988年5月1日 C、1988年7月1日

12、定点复制单位不按规定张挂《国家秘密载体复制许可证》(简称《许可证》)的,县级以上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门应当责令其立即张挂,对拒不执行的(B)。

A、罚款1000元 B、吊销其《许可证》 C、吊销其营业妨照

13、涉及国家秘密的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与保密设施的建设同步进行,报经(C)审批后,才能投入使用。

A、地(市)级以上公安部门 B、县(市)级以上保密部门 C、地(市)级以上保密部门

14、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的国家教育、执(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录用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等国家统一考试的(A),在启用前均属于国家秘密。

A、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 B、试题、答案 C、试题

15、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由于出现法定情形,应当及时变更时,一般(C)。A、只能由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及时变更 B、只能由上级机关直接变更

C、由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及时变更,情况紧急时,可以由上级机关直接变更密级

16、地(市)级以上各级保密局审批本行政区域内的涉密系统。跨区域的涉密系统由(B)审批。A、各所在地的保密局 B、上一级保密局 C、各单位保密组织

17、传递秘密载体,应当包装密封;秘密载体的信封或者袋牌上应当标明(C)。A、密级 B、密级和编号 C、密级、编号和收发件单位名称

18、处理(C)信息的系统,访问必须控制到单个用户。A、秘密级 B、机密级 C、绝密级

19、处理(C)信息的系统,应当能够检测并且记录侵犯系统的事件,及时自动告警。A、秘密级 B、机密级 C、绝密级

20、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储、处理、输出的涉密信息要有相应的密级标识,密级标识(B)与正文分离。A、不一定 B、不能 C、必须

2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应予立案的情形有(C)。A、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的 B、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的 C、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

22、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后的(A)内,书面报告有关保密工作部门或机构。A、24小时 B、48小时 C、72小时

23、各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依照保密范围的规定及时确定密级,最迟不得超过(A)。A、10日 B、20日 C、30日

24、当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下落不明时,认定构成泄密事件的时限是(B)。A、绝密级30年,机密级20年,秘密级10年 B、绝密级10日内,机密级、秘密级60日内 C、绝密级24小时内,机密级、秘密级1个月内

25、销毁纸介质秘密载体,送造纸厂销毁的,应当送(C)销毁,并由送件单位2人以上押运和监销。A、个体造纸厂 B、国有造纸厂 C、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厂家

26、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C)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A、秘密级 B、机密级 C、绝密级

2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关于政党的秘密事项的正确表述是(C)。A、政党的秘密事项经保密工作部门确认后,属于国家秘密事项 B、政党的秘密事项与国家秘密性质不同,不属于国家秘密事项 C、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本法第二条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28、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A、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可以酌情免予或者从轻给予行政处分 B、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可以酌情从轻给予行政处分 C、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可以酌情从轻给予行政处分

29、设有机要文件交换站的城市,在市内传递(B)秘密载体,可以通过机要文件交换站进行。A、机密级、绝密级B、机密级、秘密级C、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 30、《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中所称党政领导干部,是指党和国家机关担任(A)领导职务的干部。A、县(处)级以上(含县处级)B、县(处)级以上(不含县处级)C、司(局)级以上(含司局级)

31、目的地不通外交信使或外交信使难以携运的,确因工作需要,需自行携运机密级、秘密级国家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的,应当向有关(C)申办《国家秘密载体出境许可证》。A、公安部门 B、海关 C、保密工作部门或保密工作机构

32、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需要延长的,由(C)决定。A、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

B、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

C、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

33、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A)。

A、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B、绝密和机密两级 C、秘密和机密两级

34、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惰节特别严重的,处(C);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A、死刑 B、死缓 C、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35、涉及国家秘密的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批工作应当坚持(A),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原则。

A、讲求科学,实事求是 B、讲求科学,简便易行 C、简便易行,实事求是

36、向我驻外机构传递秘密载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A)传递。A、通过外交信使B、通过机要交通C、通过机要通信

37、《国家秘密载体复制许可证》由(C)统一印刷。A、市保密局 B、省保密局 C、国家保密局

38、不属于国家秘密的其他秘密或者机关、单位的内部事项,(C)《保密法》和《保密法实施办法》。A、参照适用 B、适用 C、不适用

39、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媒体,应按(A)标明密级,并按相应密级的文件进行管理。A、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 B、所存储多数信息的密级 C、所存储常用信息的密级

40、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国家秘密法》的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应当(A)。A、追究刑事责任 B、进行批评教育 C、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41、处理绝密级信息的系统,系统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审查系统日志并作审查记录,审查周期不得长于(A)。

A、1周 B、半个月 C、1个月

42、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单位的(A)负责本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A、主管领导 B、分管领导 C、网络安全保密人员

43、国家秘密信息(B)在与国际网络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A、可以 B、不得 C、经批准可以

44、属于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的保密期限为(C)。A、10年 B、30年 C、长期

45、具有属于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和其他活动,(B)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规定具体要求。

A、地(市)级以上保密部门 B、主办单位 C、同级保密部门

46、绝密级的国家秘密,只有(B)才能接触。

A、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B、经过批准的人员 C、共产党员

47、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泄密事件后的(C)个月内,向《报告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规定》中规定的保密工作部门或机构书面报告泄密事件查处结果。A、1 B、2 C、3

48、对绝密级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非经(A)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

A、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 B、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的上级机关或上级保密工作部门 C、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

49、根据《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制作秘密载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B)。

A、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都应当编排顺序号 B、绝密级、机密级的应当编排顺序号 C、秘密级的应当编加顺序号

50、处理机密级信息的系统,口令长度不得少于(C)个字符。A、4 B、6 C、8

二、判断题。

1、泄露国家秘密已经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不再从重给予行政处分。(×)

2、不准使用明码或者未经中央有关机关审查批准的密码传递国家秘密。(√)

3、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国家秘密的保密期不超过20年。(×)

4、因工作需要确需携带绝密级秘密载体出境的,应当按照有关保密规定办理批准和携带手续。(×)

5、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实行自审与送审相结合的制度。(√)

6、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民用科学技术,一律不得定为绝密级国家秘密。(×)

7、保密工作部门是政府主管保密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一切管理行为都必须依法行政。(√)

8、销毁秘密载体,应当确保秘密信息无法还原。(√)

9、泄密事件已经调查清楚,已经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对泄密责任者已经作出处理,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或单位已经采取了加强保密工作的措施,即可终结该项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10、各级机关、单位发生重大泄密事件,在向其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应直接向国家保密局报告。(√)

11、对外提供涉及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国家秘密,批准机关应当报请同级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门审查同意。(×)

12、密级确定以后,上级机关或者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发现不符合保密范围规定的,应当及时通知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纠正。(√)

13、为了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复制活动家的管理,国家对印刷、复印等行业实行向政府保密工作部门申请许可的制度。(×)

14、绝密级国家秘密技术在保密期限内可以申请专利或者保密专利,但须经国家科委批准。(×)

15、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以通过普通邮政或非邮政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16、接触国家秘密事项的人员或者机关、单位的范围,由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限定。(√)

17、文件、资料汇编中摘录、引用密件中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以其中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18、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的终结期限为6个月。(×)

19、业务工作管到哪里,保密工作也要管到哪里,是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作出的规定。(√)

20、中国人民解放军内部发生的泄密事件,由军队有关单位按人民解放军的规定查处。(√)

21、因泄露国家秘密所获取的非法收,应当予以没收并上交国家保密局。(×)

22、接待境外人员参观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应当由接待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主管部门或者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审查批准。(√)

23、对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之外的情报的行为,以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情报罪定罪处罚。(√)

24、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民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单位。(√)

25、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是国家公务员必须履行的义务。(√)

26、国家秘密文件在公共场所丢失后,凡能够找回的,就不应视为泄密。(×)

27、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方针。(√)

28、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或利用职权强制他人违反保密规定以致泄露国家秘密但又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29、《查处泄露国家秘密案件中密级鉴定工作的规定》所称的密级鉴定,是指保密工作部门对其正在办理的案件中涉嫌涉及的国家秘密事项作出的鉴别和认定。(×)

30、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的保密管理,实行控制源头、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突出重点、有利发展的原则。(√)

31、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主管或者指导本系统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

32、“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33、被有关中央国家机关确定保密期限为“长期”的国家秘密事项,非经该机关或其授权的机关作出解密的决定,其他机关、单位应当对此长期采取保密措施,不得擅自决定解密。(√)

34、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或者产品,在确定密品的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同时,应当明确保密要点。(√)

35、密级鉴定应当以泄密事件案发时适用的保密范围、有关保密法规以及有效的密级变更和解密证明作为依据。(×)

36、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37、上网信息的保密管理实行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由保密工作部门对其进行保密审查。(×)

38、传递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实行2人护送制。(√)

39、军事禁区和属于国家秘密不对外开放的其他场所、部位,除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外,不得对外开放或扩大开放范围。(×)

40、涉密机关、单位收到绝密级秘密载体后,必须按照规定的范围组织阅读和使用,并对接触和知悉绝级秘密载体内容的人员做出文字记载。(√)

4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42、涉密机关、单位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本机关、单位国家秘密载体的日常管理工作。(√)

43、国家保密局对密级鉴定结论争议所作的鉴定结论和裁定为最终结论。(√)

44、国防科技成果国家秘密是指以国防为目的或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活动中产生的具有国家秘密属性的科学技术成果。(√)

45、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主管本行政区域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

46、保密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上的,以年计;保密期限在1年以内的,以月计。(√)

47、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届满,没有接到上级保密工作部门的通知,不能自行解密。(×)

48、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案件,需要对有关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以及属于何种密级进行鉴定的,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工作部门鉴定。(√)

49、纸介质秘密载体只能在本机关、单位内部文印室印制。(×)

篇8:保密法考试题

《保密法实施条例》自(B)起实施。A.2010年10月1日

B.2014年3月1日

C.2014年1月17日

定密工作是保密工作的基础,为使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和准确,新《保密法》增加了(A)。A.定密责任人制度

B.定密层级的规定

C.定密权限的规定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B)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A.故意

B.故意或者过失

C.过失

新《保密法》对保密工作方针进行了修订后,其表述为(B)。A.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

B.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C.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

机关、单位应当在国家秘密产生的同时,由承办人依据有关保密事项范围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报(B)审核批准,并采取相应保密措施。A.部门领导

B.定密责任人

C.主管领导

制作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由机关、单位或者经(A)保密审查合格的单位承担,制作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

A.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新闻宣传部门

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C)小时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A.12

B.48

C.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是由(C)通过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委员长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书面形式的密件应当在其封面或首页的(A)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右均可

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B)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记录。A.绝密级

B.机密级

C.秘密级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信息公开工作中的监督,主要体现在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D)和对拟公开信息的(A)方面。A.保密审查 B.保密检查 C.保密调查 D.保密管理

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政府信息:(ABCD)A.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B.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C.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D.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商业秘密是指,(ABD)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A.不为公众所知悉的 B.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 C.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 D.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

涉密信息系统与公共信息系统的区别在于(ABCD)。A、信息内容不同 B、设施、设备标准不同 C、检测审批要求不同 D、使用权限不同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ABCD)。”这对于禁止和限制政府信息公开来讲,是一个兜底性的条款。A.国家安全 B.公共安全 C.经济安全 D.社会稳定

对于主动公开信息的保密审查,包括(AB)两项内容。A.符合法定公开范畴的审查 B.对拟公开信息是否涉密的审查 C.信息公开合理性审查 D.信息公开合法性审查

各机关、单位应当制定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明确本机关、单位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ABCD)。A.依据 B.岗位责任 C.程序 D.奖惩措施

提供信息的部门应当对所提供的信息是否涉密和能否公开进行(A),再交由本机关单位审查人员进行(B),最终由分管领导(C)并签发;其中涉及重要内容的信息应当由审查人员呈报分管领导审核确定。

A.初步审查 B.复审 C.终审 D.送审

根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A)机制,明确审查的(D)和责任。A.保密审查 B.保密审批 C.制度 D.程序

下列国家秘密标志中,标注正确的是(ACD)。A.秘密★长期 B.机密★21年 C.绝密★15日

D.秘密★2016年1月15日至2016年7月1日

一份涉密文件的国家秘密标志为“秘密★8年”,保密期限届满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AB)。

A.经过合法履行国家秘密变更程序,可以延长保密期限 B.自行解密 C.自行公开

D.继续作为国家秘密管理

按照保密法的规定,可以确定绝密级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包括(AB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B.中央办公厅 C.宝鸡市民政局 D.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按照保密法的规定,应根据(ABCD)确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A.国家秘密事项的性质 B.国家秘密事项的特点 C.国家秘密事项的重要程度 D.国家秘密事项的时效需要

确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的具体形式包括确定(ACD)等方式。A.保密期限 B.不作标志 C.解密时间 D.解密条件

下面属于按照解密条件确定国家秘密期限标识的是(CD)。A.5年 B.2017年8月20日 C.会议结束 D.执行完毕

制作涉密载体要在(BC)进行。

A.环境良好、管理严格的印刷、复印单位 B.机关、单位内部

C.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单位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ABCDE)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 A.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B.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C.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D.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E.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机关、单位在定密过程中,对不明确和有争议的事项,由(CD)确定其密级。

A.机关、单位定密责任人

B.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国家秘密载体的(ABCDEFG),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A.制作 B.收发 C.传递 D.使用 E.复制 F.保存 G.维修和销毁

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ABC)。A.核心涉密人员 B.重要涉密人员 C.一般涉密人员 D.机密级涉密人员 E.绝密级涉密人员

公民和组织对国家安全工作有向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ACD)的权利。A.申诉 B.起诉 C.控告 D.检举

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公民和组织拥有的权利有哪些?(BCD)A.起诉权 B.检举权 C.控告权 D.批评建议的权利

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ABCD),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和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A.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 B.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 C.外商投资

D.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ABCD)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A.网络入侵 B.网络攻击 C.网络窃密 D.散布违法有害信息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坚持宗教(ACD)的原则,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利用宗教名义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反对境外势力干涉境内宗教事务,维护正常宗教活动秩序。A.自主 B.自由 C.自办 D.独立

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AD)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A.公务员教育 B.社会公德教育 C.精神文明教育 D.国民教育体系

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ABCD)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互助 B.平等 C.和谐 D.团结

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和空防建设,采取一切必要的防卫和管控措施,保卫(ABCD)安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A.领海 B.领陆 C.领空 D.内水

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下列(AB)是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的职权。

A.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 B.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

C.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方针政策 D.统筹协调国家安全事项和工作

《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工作和涉及国家安全活动中,(ABD)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A.玩忽职守 B.徇私舞弊 C.疏忽大意 D.滥用职权

国家健全(ABCD)的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使用制度。A.反应灵敏 B.运转顺畅 C.统一归口 D.准确高效

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包括(ABCD)。A.一切国家机关

B.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 C.所有公民 D.各政党

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统筹(ABCD)。A.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 B.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 C.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 D.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关于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说法不正确的有(ACD)。A.我国无法定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B.每年4月15日

C.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现已撤销 D.每年12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情报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BCD)。A.情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和谎报 B.国家机关各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于获取的涉及国家安全的有关信息应当及时上报

C.情报信息的报送应当及时、准确、客观

D.建立情报信息工作协调机制,实现情报信息的及时收集、准确研判、有效使用和共享

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坚持(ABCD),积极同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展安全交流合作,履行国际安全义务,促进共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A.互利 B.协作 C.平等 D.互信

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ABCD)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A.侦查 B.执行逮捕 C.拘留 D.预审

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包括(正确答案:ABC)。A.维护领土完整 B.维护国家主权 C.维护国家统一

D.搜集关于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

发生危及国家安全的特别重大事件,需要进入紧急状态、战争状态或者进行全国总动员、局部动员的,下列(ABD)有权限决定。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

上一篇:观潮的阅读练习下一篇: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的税务及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