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亲人的作文怎么写

2024-07-03

我的一位亲人的作文怎么写(精选5篇)

篇1:我的一位亲人的作文怎么写

《写自己的一位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写自己家中一件最感人的事情,以本单元课文为例学习把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教学重点:

把最感人的地方写具体。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把人物特点写具体,注重细节描写,从细微处见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你的身边,哪些人是你的亲人?亲人与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写自己的一位亲人。(齐读课题)

二、回顾本单元课文

1、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的,向我们介绍了那些亲人?

2、写了这些亲人的那些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莲叶青青》《地震中的父与子》《母亲的呼唤》板书:典型事例

3、课文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

板书:人物描写

外貌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4、(展示课件)判断下面的句子各属于什么描写,体现了人物的哪些特点?通过以孩子们熟悉的课文为例,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其写法,知道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具体,写丰满,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紧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动作描写)

2、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外貌描写)

3、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来,向那片废墟走去。(心理活动描写、动作描写)

4、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语言描写)

5、迎着天边灿烂的晚霞,我看到的,竟然竟然是一张憔悴不堪、泪眼模糊的脸。那散乱的头发,那喜极而泣的神情,那声嘶力竭的呼喊,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

(神态描写)

三、明确习作要求 打开课本104页(展示课件)笔下生辉

我们讲述了自己家中感人的故事,现在就动笔写一写自己的一位亲人吧!

1.你想写谁?为什么写他(她)呢?

2.写人离不开写事。你打算选他(她)做的哪件事来写呢? 3.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齐读)

1、读了习作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逐条理解)(板书要点):

写一位亲人

选一件典型的事来写 写出真情实感。

四、观看图片,激发说写的欲望,小组合作进行说话训练。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亲人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1、观看图片,你想到了什么?用一句话说一说。过渡:这些看似平常的往往却常常蕴含着浓浓的亲情

2、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提示:(教师读)

1、讲述自己的一位亲人的最感人的一件事。

2、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

3、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

4、要说真话,诉真情。

3、汇报学习情况

五、例文引路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为了写好这篇作文,老师这里给你提供一篇例文供欣赏阅读,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课件出示例文:

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身材高大。他方方的脸,宽宽的肩膀,总是身穿一套深蓝色的运动休闲装,手拄一根拐杖,显得那么精神。别人都说我爷爷心肠好,可我总认为爷爷特爱“管闲事”。

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我和爷爷在公共汽车上。有一个青年站在我身旁,嘴里嚼着一块口香糖。“啪”,他头一低,把嚼着的口香糖吐到了车厢里,然后悠然自得地哼起了小曲。车上的乘客都无动于衷。只有爷爷皱了一下眉头,长叹了一口气。

到了终点站,那个青年头也不回地跳下了车。我也随着人流绕开那块粘在地上的口香糖,下了车。这时,我突然发现爷爷不见了,我不由自主地向车厢里望去,爷爷的确在车上。我赶紧上了车,对爷爷说:“爷爷,到站了,下车吧。”爷爷没理我。售票员说:“老大爷,下车吧。”爷爷还是没回答。只见爷爷走到那口香糖前,轻轻地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餐巾纸,左手扶着扶手,吃力地弯下腰,用那张纸裹住口香糖捏了起来,又用纸的另一面使劲擦着。这时,我和售票员阿姨都惊呆了。

爷爷直起身,对售票员说:“哎。现在的年轻人,别提了。”阿姨说:“老大爷,您真是个好人呀。”爷爷摆摆手,谦虚地说:“这么点小事,谁都能干。”

你瞧,我爷爷是不是特爱管闲事呀?

1、例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的写的?

2、例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板书:开头 中间 结尾

3、中间部分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 板书:详写 略写

4、红色的提示你发现什么? 板书:前后照应

5、例文按什么结果写的?

板书:

总—分—总

六、明确写作要求(展示课件)习作要求:

1、写自己的一位亲人的最感人的一件事。

2、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作文,注意前后照应,写出真情实感。

4、描写人物时,要用上外貌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

参考题目:

妈妈笑了 勤劳的奶奶

倾斜的伞

无言的母爱

父爱是一座山

藏在被角里的爱

雨中的大伞

我有一个好爸爸

粗心大意的哥哥

七、动笔写作文

板书设计

写自己的一位亲人

开头(略写)

前后照应 文章结构 中间 典型事例(详写)

总---分---总

结尾(略写)

篇2:我的一位亲人的作文怎么写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正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电视,躺在沙发上简直舒服极了,不一会儿我感觉肚子非常的疼,连忙叫妈妈,老妈赶快把我送往医院。

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由于我病的有点厉害,必须要打点滴,所以妈妈就陪着我在医院里打点滴,妈妈陪着我,打完针后,找到一个位置扶着我坐下来,我说妈妈我饿了,他立马去附近的小卖部买了几个面包给我吃,我说妈妈谢谢你。

有一次我渴了妈妈就会给我倒一杯温开水来给我喝,每次我喝完都会觉得心里非常舒服,我要是累了妈妈就会拿个枕头帮我垫着,妈妈一直这样关照着我,这样我就能安心的睡觉了,我要是觉得有点无聊妈妈就会带我出去走走,在大厅里逛逛,就这样妈妈白天上班,中午有时间就会陪我,等到我的病好了,但是我看见妈妈的.黑眼圈越来越重了,精神也越来越差了,但是她还是装作一副精神饱满的样子,我觉得应该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这不仅仅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对家人的负责,我的心里对妈妈有说不出的感激,这不仅仅是妈妈在这段时间对我的照顾,还是因为在平日对我的关照。

篇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记叙艺术

一.记叙文要在结构布局上找路子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布局结构就必须考虑到人物的肖像、性格、身份、心理、语言等,适时地加以反映。《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结构布局遵循了好多方面的游戏规则,值得我们初学写作的人借鉴。

1.显而易见的总体形式美。元代学者乔吉在论述散曲的结构时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本文开头简洁,结尾有力,中间内容充实、丰富,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与乔吉的理论很契合,使文章显得浑圆缜密。

2.奇峰对插的主体对称美。本文的主体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侧重写徐老师的貌丑性凶,第二层侧重写徐老师的敬业爱生,前后两层的叙述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使作品结构布局匀称,对读者产生一种对称感,从而得到一种美感享受。

3.贯通自然的伏笔照应美。“照应”亦称“呼应”,指作品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呼应能使作品结构更加周严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本文采用了多种方法的照应。

(1)题文照应。文章第一句话“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就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2)首尾照应。文章开头,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用“印象最深”、“受益”“最多”来概括“我”不能忘记这位国文先生的原因。结尾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结尾“将近五十年了”与开头“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响应,突出了相隔时间之久,将近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但先生的音容笑貌竟记得如此清晰;作者又从空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听说他已早归道山”,阴阳两隔,更添惆怅之情,足见“印象”、怀想之深。“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又与正文的第一层相呼应。文末的“怅惘敬慕”可谓点睛之笔,“怅惘”是因为一直“未能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先生已不在人世,“敬慕”是因为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此又与正文的第二层内容照应。

(3)伏笔照应。伏笔,就是上文为下文而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照应,就是在下文适当的地方与前文照应。首尾的伏笔照应上文已作了论述,下面谈一谈本文主体部分的伏笔照应。文章第二段首先交待徐老师的“凶”,再通过外貌表现“凶”,第三段交待了他迫于“自卫”的骂人习惯,进一步写“凶”,重点写自己一次挨骂的经过,处处呼应、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徐老师“凶狠”的性格特点。主体部分第二层先总写自己受益最多,接下来的几段分别从几个具体方面的叙述来与之响应。

4.过河架桥的衔接过渡美。过渡,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衔接,由前一种意思自然地引出后一种意思,使人感到中间没有间断或跳跃。它的任务是把文章前后的段落、层次连接起来,文气流畅,转折自然,使人有一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本文第七段“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这句话就将文章主体前后两部分连贯起来。

5.灵活多样的段落展开美。这里所说的“段”就是文章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本文大部分的段落都是围绕某一中心进行阐述,总分总,分总,总分等多种形式交替出现,富于变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古人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就是说,行兵布阵打仗,要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安排部署兵力,而不能按教条去做;流动的水只是顺着地势随意流淌,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同样的道理,文章的布局结构也是千变万化的,也要根据材料、立意、形势等实际作出安排。但“原型启发”对初学者来说作用很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不愧是习作者学习结构布局的样本。

二.记叙文要在写好过程上下功夫

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离不开事。对事件,则必须将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及事件中的人物关系写清楚。《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对“过程”的交待可谓清清楚楚。

一般对于尊者长者的回忆常常总会规避一些缺点和不足,而梁实秋对国文先生徐锦澄的描写与交代,却可以用“大不敬”来形容。从作者的思路来看,也许这样写,更能反映出他对这位徐老师的认识过程。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老师或朋友,最初接触,感受到的可能是他们的缺点,可是日子长了,他们的这些缺点却在我们心目中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倒是他们的另一方面的优秀品质和黄金般的心。作者正是沿着这样的认识过程自然而然地写下去的。

主体部分的两层次组材也是按照一定“过程”来组材的。第一层先写徐老师的外貌,再写徐老师的习惯,重点叙述自己一次挨骂的经过,符合与人的相识规律。第二层写徐老师的教学过程也是按一定次序写的:先写选编教材,再写读课文、改作文、教作文,步步深入。

不仅如此,这篇文章几乎每一段都按一定的过程写,比如,第十一段,写徐先生教作文技巧,就是按:教用字的技巧;起承转合的技巧;说理的技巧。由易到难,顺序井然。

应该说,梁实秋先生的文章很讲究内在的联系,可谓气脉贯通,精气神十足。

三.记叙文要在表现技巧上求变化

1.多样的刻画人物手段

梁实秋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他抓住了徐老师的特征,对徐老师的肖像、语言和行为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刻画,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貌古怪: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袍子上“油渍斑谰”。动作语言与众不同:“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一次酒后去上课,把梁实秋无故痛骂了两个小时,说:“你是个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这些描写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凡是读过这些文字的人,谁会记不住呢?

2.多变的衬托表现手法

俗话说:“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因为红花在绿叶的衬托下会显得愈发的美丽娇艳,否则,就算光秃秃的枝桠上长满了红花,也难显其美。衬托的表现方法很多。根据性质来分,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根据对象来分,可分为以物衬物,以物衬人和以人衬人等等。

(1)反衬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却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达到了欲扬先抑、似贬实褒的效果。

再比如:在学生不想上国文课的情况下,别的老师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而徐老师却是“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2)正衬

以我受益最多,进步大,作文技巧“至今受用”,衬托了徐老师教学能力强、水平高。

四.记叙文要在真情真意上引共鸣

记叙文无论是以记人为主,还是以叙事为主,都是为了写情写意。无论你是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技巧,目的是传情达意。《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虽然徐老师的形态特征,让人过目难忘,但是,作者表达的是对老师的“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怀念”的思想感情。

不仅如此,梁实秋先生还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了每一位读者。人生体验多种多样、无限丰富,一个文学文本触动了一点人生体验,就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心弦的长久回响。我想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触是不会相同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老师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即使是同一个人,读不同的遍数也会产生异样的情愫。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多遍,教了好多遍,我也有许多想法,但是做一位让学生敬佩的老师,始终没变,也始终是我的追求。好的记叙文给人的启发就是多,就是大!

这样的文章对于那些苦于寻找写作方略,作文时又不免胡编乱造的学生而言,真真是样本!

篇4:胜似亲人作文怎么写

在村子里,住着几户人家。我然而汉族小姑娘,我的邻居然而一位苗族老奶奶,她的儿子到城里去了,难得回来一次,我的妈妈然而个勤快人,经常到老奶奶家去帮忙买米,买盐,扫地,洗衣服。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然而,我的心里也早早地打定了主意。

在风和日丽的早上,我便蹦蹦跳跳的跑到老奶奶家,呀,家里没人。却看见一大堆的衣服还没洗呢!我便系上围裙,挽上裤腿和袖子,开始洗衣服了,刚洗了一半,正在晾衣服时,熟悉的身影走,我亲切地喊了一声“奶奶”,奶奶了我在帮她洗衣服,一把将我抱在怀里。用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小脸蛋,对我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可真然而比我的亲人还要亲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篇5:胜似亲人作文怎么写

在一个贫苦的村庄里,有一位苗族老奶奶。她的亲人都到外地去了。

老奶奶的邻居小女孩李丽。很关心老奶奶。帮她干很多家务。有时候还凌晨4、5点起来,给老奶奶做早餐。

冬天,李丽放完学,就飞快地跑到老奶奶家。因为她明白老奶奶的衣服还没洗。一到老奶奶家,李丽就拿起肥皂往衣服上刷。当她刷完衣服时,两只手都被冻肿了。这时老奶奶走到李丽身边。搂住李丽,亲切地对李丽说:“你虽然不然而我的亲人,但你比我的亲人还要亲!”李丽微微一笑。对老奶奶说;“我早就把您当做我的亲人了。”

上一篇:和谐文明企业下一篇:新教师见习期师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