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2024-06-28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通用8篇)

篇1: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摘要

我国旅游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客观、全面地分析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发展问题是提升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高效、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的前提条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湖泊旅游业是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并且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异军突起。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分析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青海旅游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提高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在国际旅游业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产业实践考察以及结合当前国际旅游产业竞争力标准,深入分析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的构成因素以及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同时全面剖析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造成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升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希望能够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关键词】旅游业 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目录

一、绪论..................................................................3

(一)研究背景........................................................3

(二)研究意义........................................................3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3

二、旅游业发展概述及其构成要素与衡量标准..................................3

(一)旅游业发展的构成要素............................................3

1、旅游业发展的要素条件............................................3

2、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条件............................................4

3、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结构形式以及竞争状况........................4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4

三、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状..................................5

(一)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状............................5

1、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5

2、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不断加深......................................5

3、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5

4、旅游管理不断深化................................................6

(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存问题........................6

四、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8

(一)国旅游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8

(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缺乏有效的整体调配机制....................8

(三)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投资与收入呈现严重不平衡..................8

(四)旅游支持性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水平较低..........................9

五、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9

(一)实行开发、保护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彰显青海旅游特色................9

(二)以信息化带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与国际接轨...................10

(三)加强青海政府的引导和行业协会的作用.............................10

(四)完善青海旅游支持性产业与产业链的建设...........................10

六、结语.................................................................11 参考文献:...............................................................11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融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一体,各个阶段同时并存,又以劳动密集为基础,所以,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和发展余地,参加竞争,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不仅反映了旅游业的国际地位,更重要地反映了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成长态势,它既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密切相关,也是推动我国旅游企业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重要因素。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作为我国湖泊旅游线路的典型代表,其旅游发展的提高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但是,当前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服务质量不高,基础建设不能及时跟上以及旅游发展破坏湖泊生态资源平衡的现象,本文将就此展开研究。

(二)研究意义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一方面对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现状加深的了解,从而便于制定青海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战略以及自然资源与人文科学有效结合的发展战略等,都可以引领旅游主流,有效提高青海旅游资源的竞争力,让国内外更多的旅客了解青海湖旅游的特色和特点。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发现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提高,在旅客们领略美丽湖泊生态风景的同时,有效利用湖泊资源,保持湖泊生态。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法、例举法以及数据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总结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旅游业的相关理论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学习和了解,其次,对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终,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给出了改善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二、旅游业发展概述及其构成要素与衡量标准

(一)旅游业发展的构成要素

1、旅游业发展的要素条件

旅游资源发展的要素条件是旅游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发展的要素条 件包括:物质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资本资源等,其中物质资源包括了一国旅游景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与社会人文旅游资源,它是旅游发展的首要要素;知识资源是指旅游业发展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科技信息涵盖量;人力资源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主体,是旅游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资本资源最直接地反映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旅游业各个环节资本的大量投入,会扩大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整合旅游业的集群组合状况,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2、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条件

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条件是旅游业提升竞争力的动力条件,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条件包括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条件,其中旅游业国内需求条件是指国内居民通过旅游需求消费以及崇尚的旅游新潮流来刺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为国内旅游业发展提供动力,使国内旅游资源在形式、内容、理念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此来满足国内旅游需求,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提升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国外需求条件可以促使旅游业坚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旅游发展战略,给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其它旅游业发展的先进形式、理念,从而结合本国具体国情,不断改善本国旅游业发展的各个具体环节,推出属于本国自己特色的旅游业,满足国际游客的需求,实现创汇的旅游发展目标。

3、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结构形式以及竞争状况

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结构形式以及竞争状况是决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条件,它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发展速度以及发展目标,其中国内各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向标”,也是构成各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制定有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战略以及自然资源与人文科学有效结合的发展战略等,都可以引领旅游之主流,有效提高旅游资源的竞争力;旅游产业的结构形式关系着旅游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状况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它决定了旅游资源整合的规模以及旅游资源各项管理、调配体系的构建,影响旅游资源的规模化发展,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力的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持以及与国际旅游行业接轨标准的制定,规范、有序的旅游产业竞争可以刺激各旅游产业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营造旅游特色景观以及创新与国际接轨的旅游理念,与此同时产生价格竞争优势,使各个旅游产业在竞争中得以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主要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旅游业在旅游市场占有份额来衡量,这是反映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外部特征,二是通过旅游业潜在的发展优势来衡量,这是反映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条件,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全面 把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小。

以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市场中占有的份额来衡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小,就是要整体综合分析该地区旅游业的接待人次以及在旅游业中的排位等显性竞争特征,以这些显性数据作为衡量该旅游竞争力大小的重要标准;同时要全面考虑该旅游产业的潜在发展优势,其中主要包括:旅游业目前的竞争实力、旅游业竞争的后续潜力以及旅游业竞争的未来发展力。首先,旅游业目前的发展主要是考虑游客们对目前旅游形式、内容以及旅游理念的满意度以及接纳程度;其次,旅游业发展的后续潜力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维护及创新能力、旅游资金的筹供调蓄能力以及旅游成本的承接能力等;最后,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力是指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整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它不仅与区域丰富的旅游资源紧密联系,是衡量旅游业远期发展壮大的重要标准。

三、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1、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据统计,2016年青海全区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3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亿美元,同比增长26%;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国内旅游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30%;全区旅游总收入969亿元,同比增长29%。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游客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均创下历史新高,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青海当年国民生产总值38%,成为青海的支柱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不断加深

区域内各地都对自然旅游资源做了一定程度上的挖掘,比如青海的“湖泊、风光、人文、生态”四大类旅游资源开发,青海湖的“湖泊、生态系统、动植物”主题游览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同时,各地对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发掘出各具地方特色的历史、建筑、生态、音乐和舞蹈等历史人文资源,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有青海的“双会一节”等会议的举办,使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得到了发展,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类型。

3、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交通运输业方面,近年来也发展较快,陆上交通正在逐步改善,现有多条高速公路,以及在建和已列入规划中的多条交通线路。为构建蜘蛛网式区内支线航线航班网络,建 立区内立体交通体系,在青海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12年4月1日夏秋航季起,青海机场管理集团联合多家航空公司对区内支线航班进行优化。将为广大旅客出行提供更为舒适、快捷的服务,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外,辅助性设施水、电、气、照明、污水处理、通讯、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以及停车场的路标等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建设不断完善。这些都对区域内各地旅游事业带来极大的促进,也为旅游协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旅游管理不断深化

《青海旅游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评价和监督旅游服务及配套设施、建立区域旅游形象、管理区域旅游市场营销、制定并实施旅游产业和休闲娱乐产业政策创造了条件。同时,加强对区域旅游设施、土地利用程度、环境容量及旅游业资金的管理,有利于旅游直接行业、间接行业的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地区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地区旅游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存问题

1、旅游业发展过于粗放

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青海旅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粗放型发展模式是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当前发展的最大缺陷,不仅影响青海当前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还对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将来的规模化、体系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制造阻力。

2、旅游业效益有待进一步发挥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整体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国家在建的大型工程难以与旅游业接轨,国家部门体系以及各地区旅游管理部门之间不能够有机整合、相互协调,导致各地方旅游产业无序竞争,加之青海旅游专项建设经费短缺,旅游业宣传力度有限,严重影响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青海湖区域旅游合作与协调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目前的实际效果仍不明显。目前,区域旅游合作大都是政府推动、行政撮合,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链接和表面化的呼应。区域旅游合作中短期行为居多,强调的是市场宣传和形象推广合作、旅游线路和旅游客源的合作,而在旅游其他要素合作上力度不够,无益于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由于对构建青海滨海旅游城市圈的思路和框架尚未形成共识,也缺乏相应的协作机制,使得各地区之间虽然具备形成旅游网络的条件,但是其旅游空间网络的设计和构建尚处于初级的、低水平的发展阶段。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参差不齐,无法发挥出整体效 益。景区之间如何协调、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并兼顾和带动区内其他旅游景点的发展,目前也没有一个科学的旅游规划。

3、旅游业开发水平不高

旅游产业、景区、景点等开发水平相对较低,不能与国际先进旅游开发理念相接轨,一味的只注重开挖景区、景点,却严重忽略旅游主题的凸显、与周边景区的搭配协调力度以及创新理念的运用,从而导致开发出来的旅游项目缺乏吸引力,使游览价值大打折扣。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包装及主题形象设计缺乏创意,无法形成富有个性的过硬的旅游品牌。在经济目的的刺激下,一些异地集锦仿制型的民族文化离开了原生的自然社会环境,将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一起包装、搬上舞台,以至失去了民俗的本色与乡土气息,缺乏真实的环境感受。这些都不利于旅游品牌的培育。

4、旅游业缺乏高级要素支撑

构成青海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要素多为初级要素,缺乏高级要素的注入与支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初级要素是指自然或者历史留存下来的旅游资源。青海的工业基础较差,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此外,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欠佳,旅游交通网络不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数量少、级别低,旅游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管理欠规范等诸多问题。与旅游市场体系配套的旅游服务、旅游商品产销、信息、从业人员培训以及宣传推广等,也几乎都停留在初步发展阶段。这些都给旅游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大大降低了旅游吸引力,使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5、旅游业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人员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较低,影响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条件的构建以及旅游支持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是维持旅游业继续繁荣发展的法宝,当前青海旅游行业职业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较深层次的培养,易受经济利益的趋势,严重影响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

青海旅游城市的资源适合发展多元旅游。从空间上看,旅游开发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状态,目前开发建设的众多旅游景点,都同以湖泊、生态等景观作为特色。尽管各区域旅游资源都不乏个性,但在开发时资源的个性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同质竞争的现象明显,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和低水平的建设。此外,从旅游市场状况来看,目前市场营造仅局限于企业个体行为,大部分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同行之间很少联合经营或联合营 造市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也较为松散。

四、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新形势下,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会给青海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注入活力,因此我们要全面分析当前旅游业所处的国内外各种形势,客观地、全面地分析导致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不足的原因。

(一)国旅游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是导致该区域当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青海旅游业虽然已有20多年的发展,但仍没有走出粗放发展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靠成本和质量来竞争的,而是仍处在削价竞争、打价格战的初级阶段;企业经营的产品多是常规化的产品,特色产品、品牌产品很少;多数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差,旅游饭店出租率较低,旅行社年终亏损或盈利不多占相当比例,旅游汽车公司每年有很长的淡季和停运期等,与此同时,青海湖各旅游产业之间存在的竞争方式、竞争手段以及竞争实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严重脱节,青海湖各区域旅游产业普遍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与支持,从而长期导致各旅游景点无法实现“优胜劣汰”的有效竞争结果,使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虽然繁多,但旅游景点发展、创新却更不上国际旅游业发展标准,渐渐地削弱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

(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缺乏有效的整体调配机制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缺乏有效的整体调配机制是导致青海当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由于政府各部门组织机构的职责范围不同,缺乏相互沟通、整体整合青海旅游资源的措施,致使青海旅游资源从申请审批到发展管理所经程序繁多,标准得不到统一;另外民航、铁路、水电气的供应,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也是旅游各行业和部门的消费市场,本应该有紧密协作的天然条件,但由于有关行业仍属于垄断经营的体制,在消费旺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与此同时,国家大型在建工程、已建体育赛事场馆、娱乐设施等都严重欠缺注入旅游行列的调配机制,从而使这些基础设施以及文化场所与青海旅游行业脱轨,严重影响青海旅游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三)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投资与收入呈现严重不平衡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投资建设以及维护更新与旅游行业的收入呈现严重不平衡现象,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发展最终导致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严重缺乏创新能力,缺乏扩大再建、规模化发展的有效机制,旅游业投资的不足直接导致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建设理念、设计标准以及构架水准与国际旅游行业差距明显,一味地耗用先天自然资源与历史流传下来的人文资源来换取大量的旅游产值,引起了当前青海各 旅游景点普遍存在的缺陷,例如:旅游景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与旅游景点不相匹配;旅游景点缺乏创新活力;旅游景点长期对外开发而缺乏足够资金对其实施保护措施导致的景区文物出现风化、受损坏等现象,严重制约着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四)旅游支持性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当前青海旅游支持性产业以及相关产业虽然比较全面,但其大多数都处在初级起步发展阶段,高新技术与电子商务在这些行业还没有得到普及,加之青海对国际出入境行业的旅行社、旅游带团机构设置的限制门槛、各项要求都比较严格,使这些机构的发展无法与市场竞争接轨,直接导致一种进入该行业难,而在该行业被淘汰更难的现象出现,影响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从事青海旅游支持性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旅游服务人员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有限,缺乏旅游业建设的高级人才以及引导旅游业服务人员继续深化发展的专业理论研究机构,致使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陷入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阻碍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规模化发展。

五、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实行开发、保护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彰显青海旅游特色

面对当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给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带来的困境,务必要探求能够推动当代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化发展道路,其中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坚持开发、保护与创新并重的原则是十分重要。

坚持“开发”原则要有效结合当地的民族风俗以及文化特色,开发出有价值、有发展前途的旅游观光新项目,丰富游客的游览经历;坚持“保护”原则要在开发旅游项目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旅游地周边环境以及游览地的客流承载力,禁止无限度地开发、开放游览景观,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环境污染与文物景观损坏等后果的发生,使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向“生态旅游”的标准迈进;“创新”原则是当代旅游业发展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也是提高青海当前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措施,“创新”是指在当代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入现代化气息以及人性化发展理念,把未来科技、经济、旅游等发展趋势融入到当前的旅游业各个服务、建设等环节,使游客既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又享受到高品质、现代化的旅游过程。

依托各类湖泊旅游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湖泊旅游产品。这些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节庆旅游产品、专项类旅游产品等。以丰富的产品增强青海湖泊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力。还有,可以推出湖泊观景;以及形成固定的湖泊文化旅游节。除此之外,可以以拍摄为前提,吸引外来游客驻足青海,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以信息化带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与国际接轨

青海当前旅游业还缺乏现代化科技元素的注入,旅游业信息化力度不够,因此,增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青海当前旅游行业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以现代信息化带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高效统计、调配,从全国整个旅游业着手,有效调节青海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实现旅游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促进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就要从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着手,实现旅游服务业电子化办公,把电子商务运用到旅游服务业的各个关键环节,既节省旅游服务业人力资本、运费资本等资本投入,又实现了广大游客从购票到游览观光的便捷化,从而有效提高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运转速度,提高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强青海政府的引导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青海激烈竞争的旅游业市场中,普遍出现了一味的削价竞争,而忽略了建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及创建特色旅游的有效竞争机制,从而导致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市场的无序竞争,出现“窝里斗”的竞争惨象,严重削弱了青海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青海政府对旅游业的引导以及行业协会的协调、沟通作用,是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所必要的条件。加强青海政府对旅游业的引导就是要求青海政府从全国旅游行业发展形势着眼,有效调配旅游业各个运行细节,同时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对地方旅游业过度保护的弊端,使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实现整体规模化发展;加强旅游业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就是要求旅游行业协会制定全国旅游业发展的统一规则,在统一规则的引领下根据不同旅游景区的不同情况而发展特色的旅游业,从而使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秩序得到保障,促进旅游业快速、有序发展。

(四)完善青海旅游支持性产业与产业链的建设

完善青海旅游支持性产业与产业链的建设是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正常运营的保障,也是提高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动力支柱,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支持性产业以及产业链发展至今已经初具规模,但还不够完善,与当前国际旅游业发展模式以及发展速度不相稳合,因此,我们要从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高度来完善构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支持性产业以及产业链等为旅游业服务的整条体系,有效构建以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中介机构、旅游食宿场所等服务部门为支持的旅游业完整运行体系,加速青海旅游行业的发展,大力提高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 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六、结语

旅游业是青海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对青海整个经济运营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当前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务必要认清衡量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标准,以这个标准为依据,全面分析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劣势,从而探索出一整套有利于解决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效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江莲.环境教育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2014(3):21-24.[2] 王育红.浅谈加强《旅游地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J].中国科教博览, 2013(5):30-33.[3]冯年华.关于旅游文化创新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5(3):22-23.[4]谭丽林.论旅游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J].学术论坛,2014(11):84-87 [5]张辉 魏翔.对中国旅行社业的经济分析与再定位[J].旅游学刊,2013,(5):12-15..[6]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4.[7]李开宇等.中国入境旅游受突发性旅游事件影响的时空分析及其应对[J].世界地理研究,2015(3):71-74..[8]罗明义,毛剑锋.旅游服务贸易理论政策实务.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13.[9]蒋小娟.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现状、趋势预测及策略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6):81-84.[10]高静,梁昭.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2014(9):20-22.[11]胡瑞娟.论新时期中国三大旅游市场政策取向[J].旅游学刊,2014(1):19-22 [12]徐敏,董瑾.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界,2013,(7):34-38.[13]安辉.入世后的中国旅游业[J].财经问题研究,2015(2):25-26.[14]戴斌.旅游企业国际化及其运作研究[J].财贸研究,2014(3):22-23.[15]向荣.入世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4(5):24-26.

篇2: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巡查结果还表明,青海湖地区鸟类数量稳中有增,达到15万只,越冬大天鹅数量有所恢复,过去一些不曾在青海湖畔栖息、逗留的鸟类开始在这里安家。过去被大肆猎杀几乎在人类视野中消失的狼,现在明显增多。

近年来,青海省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使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环湖43万亩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也逐步落实,开展了有关鸟类保护、湿地监测、环湖巡查、鸟类及野生动物救护等活动。同时,作为青海省的王牌旅游景点,注重发展生态旅游,建设了观鸟台,使用环保型电瓶车等措施,对鸟类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如果游客到鸟岛旅游,随处可以看到鸟儿和游人和谐相处、人鸟同乐的场景。

篇3: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在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有2个美丽又恬静的湖泊, 它们镶嵌在浩瀚的戈壁、茫茫的草原之间。其中最大的就是可鲁克湖-托素湖。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 柴达木盆地东北部, 德令哈盆地西部, 地理坐标为N37°15´~37°20´, E96°51´~96°58´, 东距德令哈市42km。托素湖是柴达木盆地最低点, 可鲁克湖是德令哈盆地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四周有多条山谷洪积扇向心于此, 总面积41100hm2。另外,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是紧密相连的一淡一咸的姊妹湖, 是德令哈市的生命之湖。可鲁克湖和托素湖虽然相距很近, 而且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 然而它们的姿态、风貌和性格却迥然不同。可鲁克湖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淡水湖, 湖水主要来源于巴音河, 是许多重要水禽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与之紧邻的托素湖为咸水湖泊, 其主要水源来源于可鲁克湖。

保护区地处青海省西部, 青藏高原中部, 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荒漠、半荒漠地带,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山地、高原、盆地等生境过渡地带为珍稀动物和众多的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据综合科学考察, 可鲁克湖-托素湖及其周边地区栖息的水禽和鸟类有130余种, 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柴达木盆地, 其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可鲁克湖还是青海省境内唯一适宜淡水养殖的中型浅水草湖, 其养殖水面占全省养殖水面积的90.5%, 在青海省渔业资源急剧衰减的情况下, 其经济地位也十分重要。

2 存在的问题

2.1 人为干扰比较严重

由于可鲁克湖-托素湖是当地生态条件最好的地区, 可鲁克湖还是青海省最大的淡水养殖湖泊, 因此, 保护区周边居民比较多, 保护区的养殖面积也较大。居民点的密集直接影响了鸟类的栖息, 破坏了湿地水生植被, 水面养殖则有引起湖水富营养化的倾向。

2.2 土地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气候干燥和过度放牧等原因, 连接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连通河两岸和可鲁克湖-托素湖周边地区的土地沙化现象严重, 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已经威胁到可鲁克湖-托素湖及其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生态安全。

2.3 湿地萎缩、栖息地破坏

长期以来, 由于进行上游修建水库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 保护区的湿地呈萎缩趋势。同时由于过度放牧和湿地萎缩, 使得保护区作为珍稀鸟类栖息地的破坏也很严重, 影响了珍稀鸟类的生存和繁衍, 影响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2.4 资金缺乏

资金严重不足是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保护和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德令哈市对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安排了一定的资金, 但也难以满足保护区保护任务的需要, 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巡护管理工作, 不能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2.5 保护基础设施、设备不足

虽然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2000年升级为青海省级自然保护区, 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 保护区的各项基础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至今仍与德令哈市林业局合署办公, 导致保护管理队伍极不稳定, 专业人员奇缺, 各项工作严重滞后, 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3 建议及措施

根据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存在人为干扰严重、植被退化、栖息地退化、资金缺乏、保护基础设施、设备和人员不足等主要问题, 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应采取的实施措施就是:

3.1 建立生态定位监测站

为及时了解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状况以及区内水文、土壤、植被等情况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便有的放矢地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需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 在可鲁克湖保护管理站建立生态定位监测站1处, 建设气象观测塔1座, 配备监测设备, 并配备专职科研人员进行长期观测。

3.2 鸟类救治站

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 栖息的候鸟众多, 春夏季在这里繁殖的鸟多达119种, 占所有候鸟种类的74.84%。规划在可鲁克湖保护管理站建立1处鸟类救治站, 建筑面积100m2, 配备相应的设备, 为栖息的珍稀鸟类提供救治。

3.3 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过程中始终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

在湿地资源整体处于资源衰竭, 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现阶段, 湿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中应着重考虑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在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 由于地处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春季干旱多风, 夏季短暂干热, 秋季多雨而早霜, 冬季寒冷漫长, 是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区。不影响着当地生态环境的质量, 也给柴达木盆地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威胁。因此, 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必要前提是要保护好现有的湿地资源。湿地的诸多效益只有在良好的生态循环机制下才能充分发挥, 生态趋于恶化的湿地只能使其资源逐渐枯竭, 资源质量逐渐下降, 从而无法保障资源的永续利用。

3.4 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

湿地资源属生态资源, 其开发利用既要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还要遵循一般的经济规律。以往那种掠夺式的资源开发以及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的资源开发方式, 带来资源严重耗损和多种负面效应。今后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应在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 以生态经济学、系统生态学和生物工程学等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 研究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模式, 实施综合管理合理开发的保护性利用。

4 结语

篇4: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问题

1 水生生物概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地域辽阔,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繁复多彩,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水生浮游动植物——水生昆虫——鱼类——鸟类——湿地的复合生态共生体系。其中水生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已知土著鱼类51种(亚种),兽类3种、两栖类9种及数量极为丰富的水生植物、经济藻类等(见表1)。水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

2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基本情况

为了保护好青海省珍贵的水生生物资源,陆续建立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1个,长江流域3处,黄河流域7处、柴达木水系1处、青海湖1处,黑河1处(见表2)。

3 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受《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与《新时期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文章启示,针对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在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注意各个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生态链完整性及管理的针对性

由于各个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及保护对象的种群动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人员只有对区内保护对象有着充分的认识,掌握其动态情况及驱动因素,才能理解管理的内在需求,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并开展客观合理的保护成效评估。

以往对种质资源保护区前期的基础调查工作,仅限于对鱼类的种类的走访、调查、监测工作,缺少对鱼类动态变化资料的监测和收集工作,更缺乏对除鱼类以外的水生生物及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工作,忽视了水生生物生态链条的整体性。

3.2 注意保护对象生活史时空连贯性的要求

通常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调查、审批、管理的过程中仅仅考虑单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没有认真研究和统筹考虑同一流域毗邻的其它保护区的关系,而许多水生生物是需要在一定流域的不同区域,不同生境特点中完成其生活史的,尤其是带有洄游性特点的鱼类,这可能需要流域内一定范围内的不同保护区的协调管理和保护才能收到较好的保护效果,才能达到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目的,整条流域的保护区应形成一张有机的网络,在这一点上不光是青海省,就是国内仍然十分薄弱,对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物种的生活史的研究工作仍然做得很不够。

4 建议

4.1 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区内水生生物的动态研究

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基础研究工作仍然不够,尤其是水生生物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是从事专门水生生物研究工作的人员十分有限,技术力量不足,重视度不够、无专门经费支持,应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和机构加强战略合作,借助其它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开展相关保护研究工作,并将重点聚焦于保护区内保护对象的动态变化研究,生态链条整体性研究,以此制定详细具体的建设管理规程。

4.2 建立管理网络

应进一步加强以流域为范围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优先区分析和整条流域保护区网络协调管理研究,以此为基础将流域生物,多样性协调保护、流域水文协调管理、保护区间关联性和互补性的管理纳入下一步工作内容,最终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协同管理网络。

篇5: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选拔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规范我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以下简称“学科带头人”)的选拔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学科带头人是指经评选,在我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或对我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某一学科领域发展有较大影响,取得了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有创新性的成果或业绩,善于组织和带领本学科梯队成员,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学科带头人选拔原则是:德才兼备、业内认可;勇于创新,服务发展;面向一线,培养人才;公平竞争,择优选拔。

第四条 省科技厅负责学科带头人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选拔

第五条 学科带头人每年选拔一次。

第六条 学科带头人的选拔范围。凡在我省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的优秀科研人员;工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的技术骨干;教育、卫生领域的优秀技术人才;国内外引进的我省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第七条 学科带头人选拔条件

㈠必备条件

1、政治素质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独到的学术见解,对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前沿有较全面的把握,在本领域中业绩突出,在同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

3、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科研人员。㈡任选条件(除必备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近三年取得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以上(含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2、近三年获得过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的主要贡献者(前三名),同时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

3、曾担任“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或一级课题负责人。

4、曾担任我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程项目的主持人。

5、曾担任省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的负责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或大中型骨干企业研发中心的负责人。

6、曾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且目前应聘在青海从事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有突出成绩的专家。

第八条 学科带头人的选拔程序

㈠申请推荐。凡符合本《办法》第六条和第七条规定:省级单位的科研人员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本单位审核后推荐;基层单位的科研人员由各州(地、市)科技部门推荐;非公经济组织的科研人员可由各州(地、市)科技部门推荐,或直接向省级科技部门推荐。

㈡评审公示。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地区、各单位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评审,对通过评审的学科带头人人选进行公示。

㈢授予称号。对经公示后无异议的学科带头人人选,由省科技厅颁发证书,纳入学科带头人管理序列。

第九条 对我省急需的优秀高层次人才,由有关部门推荐,经省科技厅审核,可直接列入我省学科带头人队伍。

第三章 管理服务

第十条 对选拔确定的学科带头人,在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排、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申请省科学技术著作出版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在选派“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青海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人才培养计划中予以优先支持;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青海省优秀专家”等选拔工作中予以优先推荐。学科带头人所在单位应从资金、项目、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支持。

第十一条 学科带头人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每年年终以书面形式向所在单位报告总结,经所在单位签署审核意见后报省科技厅备案。省科技厅建立学科带头人数据库,定期更新有关信息。

第十二条 学科带头人总结内容:

学习掌握国内外科技信息、学科发展动态方向和吸取、借鉴、推广新技术情况;参加或完成专题讲座、培训授课、服务基层、科学普及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情况(不少于2次);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不少于1篇);培养后备学科带头人及青年技术骨干情况(不少于2名);科研课题、科技项目等主要科研工作完成情况。

第十三条 由省科技厅牵头组成专家组每3年对学科带头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根据考核结

果和全省人才工作需要,对优秀学科带头人适时予以表彰奖励,并直接纳入省委省政府联系的高级专家信息库,享受在科技咨询文献查阅、省内大型科学仪器设施使用以及省外疗养、境外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对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学科带头人称号并予以通报。

第十四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经省科技厅审查核实后,取消其学科带头人称号及相关待遇:

㈠ 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㈡ 有违法犯罪行为;

㈢ 治学态度不严谨,学术上弄虚作假;

㈣ 不能很好履行学科带头人职责,考核不合格;

㈤ 因本人责任,给单位或集体造成名誉上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第十五条 学科带头人工作调动、岗位调整、科研动态、健康状况、奖惩及退休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所在单位应当及时向省科技厅报告。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篇6:青海湖作文

青海湖是一个海拔在3200米,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也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湖。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措温布”,意思就是“青色的湖”。人们用“浩瀚如海”、“神秘雍容”、“高原明珠”来形用青海湖的美。

青海湖真美呀!极目远眺,水天一色,湛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朵,远处,巍巍青山连绵不绝,近看,大片的油菜花金光灿灿。午时的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就像是撒上了一层金子,分外耀眼。一辆辆水上摩托飞驰而过,一艘艘游船载满游客自由穿梭。湖岸边,许多游客纷纷穿上藏族服饰合影留念。

篇7:青海湖作文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们到了青海湖景区,湖边的草地上,种着一些油菜花,草地上还有几匹马和耗牛,供游客骑行体验。在大西北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镶嵌着一块光滑的蓝宝石,那就是青海湖。

草原上绿草茵茵,错落着几座帐篷,牛羊在主人四周娴静地吃草,马儿在草地上飞驰,草地上低小的野花,随风摇曳,阳光洒在小草上,使它们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站在湖边远眺,是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人们骑着马儿在花海中流连,可爱的花儿让湖水看起来更蓝了,清澈的湖水衬得花儿更艳了。湖水蓝得透亮,湖边的风带着丝丝凉意徐徐吹来,拂过我的脸庞,我们骑着马儿,骑向湖边,望着那平静的湖面,我的心也仿佛安静下来,马儿静静地散步,我静静地赏景,一切都那么的宁静。水天相接,湛蓝色的天空与湖蓝色的青海湖融为一体,白云都好像要飘到湖面上,飘到我们的身旁来了。湖岸边浪花滚滚,清澈见底,手摸一摸,凉爽舒适,远处又呈宝石蓝,真不愧被当地人称为“圣水”。一眼望去,似乎看到了对岸,却还只是湖边的一个小岛。

青海湖,辽阔无垠,水质清澈,跟海比水更清,跟湖比水更广,是名副其实的圣水。

篇8: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1 保护区管理现状

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16处管理站, 43处管护点。目前保护区日常的管护仍采用传统方式, 人工巡护, 纸质记录, 巡护数据未能得到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传统的数据获取、管理无法实现对保护工作成果的直观评价, 严重影响了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科研工作开展和信息共享。

2 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1个综合数据库、1套巡护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和1个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2.1 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包括信息资源采集、数据库设计与开发、信息资源入库3个部分内容。信息资源采集是基础地理空间、业务、专题等数据采集、获取的过程;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基于对采集的信息资源分析, 根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业务特点, 设计与业务相适应的数据库结构, 实现自然保护区中心数据库的建设。

2.1.1 信息资源采集。

根据保护区信息化的业务需求, 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分为空间数据信息资源和专题信息资源2大类。其中空间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和专题地理数据。空间数据按照多级比例尺分级显示需求, 建立多级别比例尺地形图数据。

2.1.2 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充分考虑业务应用需求, 可以将数据库从整体上划分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保护区概况数据库、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生态旅游数据库、科研与监测数据库、保护区监管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库等7个应用数据库和元数据库。

2.1.3 信息资源入库。

为了满足保护区各业务管理与分析的需要, 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影像配准、融合、空间投影转换、图像镶嵌等处理, 对纸质资料进行录入、数据转换、扫描等操作, 按照数据规范化导入构数据库。

2.2 巡护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建设

2.2.1 红外相机监测系统。

在保护区内放置红外相机进行连续长时间的监测是一种相对科学的调查方法, 该监测手段对野外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 而且对动物干扰小, 适合于监测夜行性动物、活动隐蔽动物, 可以为保护区管理部门获取动物家底及分布信息提供确实的证据, 获取的大量图片和视频资料。通过系统集成对野外采集的物种图像或视频文件进行整理入库, 并对文件添加地理环境、物种信息、拍摄时间等信息。

2.2.2 移动PDA巡护平台。

在PDA平台上开发实时GPS定位位置设备, 实现GPS、照相机、巡护手簿三合一记录野外巡护的移动巡护采集系统, 直接获取地理坐标、图像 (或视频) 及文字说明等电子信息。该采集系统具有数据上传和下载功能, 下载后的野外巡护数据通过巡护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后期处理后直接入库, 提高后期处理工作效率。

2.3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包括服务平台基础功能系统和保护区概况子系统、生物多样性子系统、生态旅游管理子系统、科研与监测管理子系统、资源管护子系统、社区共管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7个应用子系统。

2.3.1 服务平台基础功能系统。

采用Web GIS技术、三维遥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构建服务平台基础功能系统, 以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三维遥感影像为背景, 并配以文字、图片、视频、地图等形式, 展示保护区绮丽的风景、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的成果。空间分析服务实现空间距离与面积计算、不同图层叠加显示、拓扑分析、缓冲区分析、淹没分析、可视预分析、DEM分析等功能, 并实现当前窗口地图输出与打印服务。通过DEM与遥感影像叠加, 可以实现保护区的三维漫游[1,2]。2.3.2应用子系统。保护区概况子系统包括自然保护区概况、保护区管护体系和保护区配套设施信息。生物多样性管理子系统分为保护动物模块、物种变化监测模块。生态旅游管理系统功能分为生态景观管理、旅游路线管理、主题旅游管理3个部分。科研与监测子系统包括日常监测、遥感监测、科研监测以及监测分析4个模块。保护区资源管护子系统包括基础设施、权属管理等模块, 保护区监管子系统包括社区管理、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监测、评估与推广3个模块[3,4]。统计分析子系统包括专题图输出、报文管理、物种生境分析3个模块。

3 效益评价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GIS) 平台的建立, 可实现在三江源保护区进行科学研究、巡护监测、森林防火、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现对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和人文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监测和动态管理;对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管理与保护;为保护区规划提供基础信息;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优化资源利用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利用GIS加强保护区宣传教育, 扩大对外合作。利用GIS卓越的可视化技术和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 可以得到适宜动物生存的空间区域、生境质量等级分布等信息, 准确地预测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人类活动干扰的分布特点和干扰强度的差异, 使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野生动物种群动态以及栖息地干扰现状等。

摘要:针对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提出了应用信息化手段, 完成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数据及管护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在日常巡护管理中引入红外相机、PDA巡护监测等新技术, 搭建基于三维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 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

关键词:三江源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青海省

参考文献

[1]杨康年, 罗文锋.基于GIS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21 (3) :243-245.

[2]李剑.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构想与主要模块实现[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6.

[3]孔令孜.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建[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相关文章:

环青海湖06-05

青海湖散文范文05-21

青海湖写景作文06-21

青海湖景区开发范文06-14

青海湖旅游攻略范文06-14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07-03

青海湖旅游规划05-16

青海湖的高一作文05-29

梦在青海湖作文06-30

青海湖景点导游词07-11

上一篇:宿迁市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先进事迹下一篇:个人总结(西部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