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4-07-03

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用9篇)

篇1: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是近年来土壤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有关植物、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最新研究结果,指出植物的作用因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植物种类、同种植物不同的基因型,甚至同一植物不同根的区域而异;而土壤的作用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植物和土壤类型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上的作用存在互作关系.不同的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长期连作、大量的.外援化学物质的应用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而施用有机肥、免耕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作 者:王光华 金剑 徐美娜 刘晓冰 WANG Guanghua JIN Jian XU Meina LIU Xiaobi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1刊 名:生态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年,卷(期):25(5)分类号:Q938关键词:土壤 植物 根际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土壤管理

篇2: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摘要:采用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于的7~9月中旬对高浓度CO2(700和500μmol・mol-1)处理下的红松幼苗根际和根外0~1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红松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部分细菌物种的出现,或原有细菌数量的丰富以及原有物种的.消失或其数量被削弱的现象,但主要建群种未变.作 者:贾夏 韩士杰 赵永华 周玉梅 JIA Xia HAN Shijie ZHAO Yonghua ZHOU Yumei 作者单位:贾夏,JIA Xia(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54)

韩士杰,周玉梅,HAN Shijie,ZHOU Yumei(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赵永华,ZHAO Yonghua(长安大学资源学院国土系,西安,710054)

篇3: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草地退化与其着生的土壤退化不是同步的,但草地土壤肥力水平、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种类有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增高而呈减少趋势;退化草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元素流失[5,6]。对新疆草地而言,氮肥的流失最严重,因此对新疆草地施氮肥非常重要。笔者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退化草地土壤肥力、牧草种群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昭苏马场退化草地上施肥的较合适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在伊犁昭苏马场草原工作站的围栏退化草地内进行,昭苏马场于2005年建成,位于北纬40°30′~43°9′,东经81°18′~81°30′,海拔1 600~4 800 m。该场河流众多,水量充沛,以特克斯河及其支流为主。属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类型,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2.9℃,年均降水量475 mm以上。该区冷空气活动频繁,灾害性天气较多。土壤为黑钙土,p H值8.02,含有机质12.53 g/kg,全氮12.32 g/kg,全磷1.32 g/kg,全钾3.46 g/kg,水解氮362.00 mg/kg,速效磷14.43 mg/kg,速效钾86.50 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尿素(N≥46%)由新疆石化研制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施尿素75 kg/hm2(A)、150kg/hm2(B)、225 kg/hm2(C)、300 kg/hm2(D),不施肥为空白对照(CK)。小区面积为600 m2(20 m×30 m),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间隔3 m。在牧草生长的初期5月20日浅耕后,人工表面施肥,8月15日收割牧草。

1.4 测定与分析方法

在每小区,每隔15 d随机取3个1 m2(1 m×1 m)的样区,齐地剪割,进行牧草地上部生物量的测定;另取3个1m2(1 m×1 m)的样区进行牧草群落结构分析。土壤样品分析参照有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测定分析结果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肥料对退化草地牧草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施不同量的肥料后,对退化草地的牧草地上部生物量明显增加(图1),并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对牧草地产量的增产效果相应增大。结果表明,与CK相比较,各施肥处理明显增加了牧草地上部干重,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A和处理B的牧草地上部平均鲜重分别为33.60、35.02 t/hm2,比CK的23.46 kg/hm2增加鲜草1.4倍以上,但相互间无显著差异;处理C和处理D的牧草地上部平均鲜重分别为37.92、38.48 t/hm2,比CK增加鲜草1.6倍以上,相互间的差异也不显著;处理C和处理D对牧草鲜重的增加与CK相比较,分别增产61.6%和64.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充分表明了施尿素225 kg/hm2时,对退化草地的牧草生物量的增加效果最佳。

2.2 施肥对牧草种群结构的影响

天然草地的退化,除了草地土壤肥力降低和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外,牧草的种类也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鼠洞、蚁包大量出现,尤其是优良牧草鸭茅的消失和橐吾的大量出现成为草地退化的主要标志。从试验结果表明,对天然退化草甸草地在施肥前进行浅耙可以破坏杂类草的的生长势头,减缓其生长。经过2年的围栏封育,在不浅耙状况下的牧草地生物量较低,优良牧草比例低,占30%,杂类草占50%以上。浅耙施肥处理后,草地的草地群落变化明显,优良牧草种类增多,杂类草所占的比例降低至20%~40%。在处理C和处理D中,禾草种类和产量明显增加,这说明合理施肥是加速天然退化草地恢复的有效措施。

2.3 施肥后退化草地土壤肥力的变化

退化草地的恢复,单靠封育围栏虽然可以改变草地土壤结构,但不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对于植物群落结构单一、生物量小的草地,要加速草地的恢复重建,进行合理施肥管理很有必要。经过草地施肥,退化草地的土壤肥力状况有了明显提高,在0~20 cm土层中全氮、速氮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表1)。各施肥处理与CK比较,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速效氮、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明显,最大增幅分别为33.15%、19.25%和12.44%。

2.4 经济效益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施肥对退化草地增产,增收的效果,分别以当地鲜草0.05元/kg(鲜草产量折合为习惯留茬高度的牧草产量)、尿素1.0元/kg,计算了施肥后的净收益(净收益为牧草的收益减肥料成本)。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对牧草干重的增加效果显著,但扣除肥料成本,与CK相比分别增收270.0、301.5、345.0、348.0元/hm2。综合分析说明,处理C不仅能显著增加退化草地的牧草生物量,而且能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3 结论

在退化草地表施尿素225 kg/hm2能显著改善0~20 cm土层的土壤肥力,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24.31%左右,全氮含量增加15.56%,有机质提高10.91%。同时,牧草的群落结构得到改善,牧草种类增多,杂类草所占的比例降低至10%~30%,品质较好的禾草占到60%。与不施肥比较,牧草鲜重增加61.6%,净收益为345.0元/hm2,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

摘要:在昭苏马场退化天然草甸草地上按75、150、225、300kg/hm2用量进行单施尿素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施肥对退化草地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在020cm土层中以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最明显,且按施肥量增加,速效氮含量增加3.87%33.15%;牧草种类增多,生物量增大,种群结构改善。施尿素225kg/hm2时,经济效益最好,净收益为345.0元/hm2,牧草产量为37.92t/hm2,是对照的1.6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关键词:退化草地,施肥,土壤肥力,群落结构,牧草产量,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柱.面向21世纪的中国草地资源[J].中国草地,1998(5):1-8.

[2]陈敏,宝音陶格.典型草原地区退化草原的改良及提高生产力途径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9,13(4):379-386.

[3]许鹏.草地调查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孙吉雄.草地培育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崔恒心.新疆牧民定居与饲料地建设方案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篇4: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香瓜 ;土壤线虫群落 ;营养类群

中图分类号 S15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10.011

Abstract Different fertilizer-insecticides were applied to the soil where Cantaloupe were cultivated to observe the number of nematodes and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 in the rhizosphere. Pot experiment showed that Avermectin fosthiazate (GR), composite Bacillus spp. agent + amino acid, composite Bacillus spp. agent, lime nitrogen or Trichoderma reduced the total number of soil nematodes in the rhizosphere of the potted cantaloupe, plant parasitism, omnivorous nematodes, fungivorous nematodes, predatory nematodes, especially the omnivorous nematodes.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fertilizer-inseticides on the number of nematodes in the rhizosphere, the composite Bacillus spp. +amino acid treatment, the Avermectin fosthiazate treatment, and the lime nitrogen treatment all had achieved a good control effect, averaging 58.34%~100%, and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control effec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ecological safety, the composite Bacillus spp + amino acid has a broader application space and is worth further research and extension.

Keywords Cantoloupe ; soil nematode community ; trophic group

土壤线虫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形态和习性多样,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类群[1-3]。其中植物寄生性线虫主要取食植物根系,造成植物根系畸形、腐烂、营养吸收困难等,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随着果蔬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植物寄生性线虫病害的发生呈现逐年加重趋势。在黑龙江、山东、辽宁、北京、河南、湖北、江苏、云南和海南等地都有根结线虫病害严重发生和流行的报道,造成作物减产10%~20%,严重可达30%~40%,甚至绝产[4]。本文研究不同药肥措施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和植物寄生性线虫的控制作用,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持续管理和线虫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药剂为:5.5%阿维·噻唑磷颗粒剂(河南金田地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 g复合芽孢杆菌水剂(海南霖田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20%氨基酸水剂(海南霖田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石灰氮(宁夏大荣化工冶金有限公司生产),2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山东泰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香瓜品种为白玉。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及处理

试验主要采用室外盆栽的方式进行,盆直径22 cm,高18 cm。供试土壤取自海口市三门坡镇谭门村香瓜常年种植基地,土壤为砂土,将0~40 cm土层土壤混合均匀,装盆,直播香瓜种子,每盆留苗1株。试验共设6个处理,3次重复,每6盆为1个处理,(1)AS处理:5.5%阿维·噻唑磷颗粒剂1 500倍分别在出苗后7 和15 d灌根2次;(2)FA处理:2亿/g复合芽孢杆菌水剂300倍+20%氨基酸水剂300倍分别在出苗后7和15 d灌根2次;(3)FH处理:2亿/g复合芽孢杆菌水剂300倍分别在出苗后7 和15 d灌根2次;(4)SH处理:种植前石灰氮1∶500拌土;(5)MM处理:2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分别在出苗后7和15 d灌根2次;(6)对照处理(CK):清水。

1.2.2 指标调查

1.2.2.1 土壤线虫种群数量调查

试验第2次灌根(2015年7月13日)后40 d(2015年8月23日),分别从6个试验盆中取0~20 cm土壤拌匀。取100 mL土样用改良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在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土壤线虫的计数和鉴别,计算土壤中线虫总数和不同种类线虫数。

nlc202309090127

1.2.2.2 根结线虫防效调查

试验第2次灌根(2015年7月13日)后40 d(2015年8月23日),调查所有盆栽香瓜根结线虫的发病情况。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根系上无根结;1级:10%以下根系有根结,但根结相互不连接;2级:10%~30%根系有根结,仅有少量根结连接;3级:31%~75%根系有根结,半数以下根结连接,部分主根和侧根变粗并呈畸形;4级:75%以上根系有根结,根结之间相互连接,多数主根和侧根变粗并呈畸形。

药效计算方法如下[5]。

病情指数=×100

防治效果(%)=×100

1.2.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线虫种类鉴定结果

试验共鉴定出5目8科的土壤线虫,其中植物寄生性营养类型为垫刃目4科7属,非植物寄生线虫包括杂食类营养类群、食真菌类营养类型和捕食类营养类群共4目4科(表1)。

2.2 对香瓜土壤线虫总数的影响

不同药肥处理中土壤线虫的总数不同。从图1可以看出,土壤线虫总数由高到低为CK>FA>MM>FH>AS>SH。线虫总数不同药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各处理与空白对照间均差异显著。由此可见,5.5%阿维·噻唑磷颗粒剂处理、复合芽孢杆+20%氨基酸处理、复合芽孢杆处理、石灰氮处理、木霉菌处理能够明显降低土壤线虫总数。

2.3 对香瓜土壤线虫营养类型的影响

图2为不同药肥处理对香瓜根际土壤线虫营养类型的影响。不同药肥处理植物寄生性线虫数量为CK>MM>FA>FH>SH>AS,土壤植物寄生性线虫数量AS处理最少,与CK、MM、FA、FH之间差异显著,但与SH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AS、SH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土壤植物寄生性线虫。杂食类线虫数CK显著高于其他药肥处理,其他药肥处理间只存在少量杂食性线虫,且差异不显著。说明MM、FA、FH、SH、AS均能降低香瓜土壤中杂食性线虫种群的数量。食菌类线虫数量高低为CK>FA>MM>FH>AS>SH,食菌类线虫数量CK与SH处理间显著差异,与FA、MM、FH、AS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说明SH处理能明显影响土壤中食真菌类线虫的种群数量。捕食类线虫数量大小为CK>FH>MM>FA>SH>AS,AS处理中未检测出捕食类线虫,但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

2.4 对香瓜土壤根结线虫数量的影响

根结线虫是为害香瓜,造成大量减产的主要线虫。由图3可见,香瓜土壤根结线虫数量为CK>MM>FH>FA>AS>SH,根结线虫数量SH处理最少,与MM、FH、FA、AS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CK差异显著。说明MM、FH、FA、AS、SH处理对香瓜土壤根结线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5 对香瓜土壤根结线虫发病情况的影响

由表2可知,5个处理间根结线虫的平均防效顺序为SH>AS>FA>FH>MM。SH处理对盆栽香瓜根结线虫的防效最好,但与AS、FA处理差异不显著;MM和FH处理的防效最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M和FH处理与SH、AS、FA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 结论

5%阿维·噻唑磷、复合芽孢杆+20%氨基酸、复合芽孢杆、石灰氮、木霉菌处理均能够降低土壤线虫的总数,但不同处理对土壤根际营养类型的影响不一样,石灰氮拌土处理对降低田间线虫的整体数量更好。

植物寄生性线虫是危害香瓜的主要线虫,特别是根结线虫。利用生物菌防治根结线虫有很多报道,例如loannis等[6]的研究表明,由坚硬芽孢杆菌制成的生物菌对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Kiewnick等[7]利用淡紫拟青霉制成的生物菌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番茄根结线的发生,而目前,海南在防治根结线虫时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本试验通过对比几种化学物质和生物菌对根结线虫数量的影响及盆栽防治效果,复合芽孢杆+氨基酸处理和阿维·噻唑磷、石灰氮处理均取得不错的防治效果,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复合芽孢杆+氨基酸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 诚,曹志平,白娅舒,等.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3):31-35.

[2] 张 微,刘满强,何园球,等. 长期施用不同无机肥对旱地红壤线虫群落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4,25(8):2 361-2 368.

[3] 江 春,黄 菁,李修强,等.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红壤旱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11,48(6):1 235-1 241.

[4] 彭德良. 蔬菜线虫病害的发生和防治[J]. 中国蔬菜,1998(4):57-58.

[5] 刘 芳,李劲松,廖新福,等. 几种复混药剂防治厚皮甜瓜南方根结线虫的效果[J]. 中国蔬菜,2016,29(2):27-29.

[6] loanis O G, Dimitrios G K, Demetra P A. A nocel non-chemical nematicide for the control of root-knot nematodes[J]. APPL.Soil Ecol, 2004, 26: 69-79.

[7] Kiewnick S, Sikora R A.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e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gye incognita by paecilomyces lilacinus strain 251[J]. Biol. contr., 2006, 38: 179-187.

篇5: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农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如DDT和HCH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曾广泛使用,在停止使用20a后,在土壤中仍然可以检测到DDT和HCH的残留.利用BIOLOG微平板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意在反映有机氯杀虫剂类POPs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了HCH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颜色平均变化值(AWCD)的变化速度和最终能达到的AWCD值要高于空白土壤,并且随着农药浓度的加大,AWCD值的变化速率也越来越快,最终能达到的最大值也呈比例增大.加了DDT后的土壤与空白土壤的AWCD变化速度和程度相差不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空白土壤、HCH 0.5mg/kg、HCH 1.5 mg/kg各处理间土壤的AWC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空白土壤、DDT 0.5 mg/kg、DDT 1.5 mg/kg各处理间土壤的AWCD值达不到显著性差异的水平(p>0.05),表层土壤的.AWCD值要高于第2层土壤(p<0.01).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来看,当加入到土壤中的DDT和HCH含量稍低时,微生物会利用农药为碳源进行分解作用,从而刺激了微生物的生长,这时表现出丰富度、均匀性和多样性都呈增长趋势.但当农药的浓度进一步加大时,反而会抑制某些种的微生物生长,另外一些种则对加入到土壤中的农药有一定的耐受性,从而表现出群落的均匀性下降,而丰富度升高.在相同施用浓度下,DDT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度的影响要小于HCH.虽然BIOLOG方法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如果从群落和生态系统而不是从物种层次来看的话,BIOLOG则为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使人们从更广泛的尺度上比较微生物群落的不同.

作 者:张红 吕永龙 辛晓云 史艳飞 明宾 ZHANG Hong U Yong-Long XIN Xiao-Yun SHI Yan-Fei MING Bin 作者单位:张红,ZHANG Hong(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太原,030006)

吕永龙,U Yong-Long(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辛晓云,史艳飞,明宾,XIN Xiao-Yun,SHI Yan-Fei,MING Bin(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太原,030006)

篇6: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概述了大气CO2浓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土壤酶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根际微生物的.优势种群的变化趋势和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问相互影响的研究是今后的研究趋向.

作 者:辛丽花 韩士杰 郑俊强 周玉梅 李莉 XIN Li-hua HAN Shi-jie ZHENG Jun-qiang ZHOU Yu-mei LI Li 作者单位:辛丽花,XIN Li-hua(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16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

韩士杰,郑俊强,周玉梅,HAN Shi-jie,ZHENG Jun-qiang,ZHOU Yu-mei(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

李莉,LI Li(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161;辽宁省微生物研究院,辽宁,朝阳,12)

篇7: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铅在土壤-青菜系统中迁移分配及对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3种典型土壤类型中Pb在土壤-青菜系统中的转运及Pb污染对青菜Pb含量、土壤硝化细菌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在土壤-青菜系统中的.转运是非线性的.青菜地上部Pb含量与0.43 mol/L HNO3和0.05 mol/L EDTA提取态Pb显著相关,青菜Pb含量与0.01mol/LCaCl2提取态Pb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认为,0.43 mol/L HNO3和0.05 mol/L EDTA提取态Pb可成为土壤Pb植物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青紫泥和滩潮土中添加Pb浓度为125~625 mg/kg,对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不明显.以基于人体健康风险、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植物毒性为依据,计算得出的总Pb临界浓度分别为:黄泥砂土140、59和12263 me/kg,青紫泥790、292和13902 mg/kg,滩潮土1266、418和30422mg/kg.

作 者:胡宁静 骆永明 HU Ning-jing LUO Yong-mi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南京,210008;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刊 名:土壤  ISTIC PKU英文刊名:SOILS 年,卷(期):2006 38(5) 分类号:X13 关键词:铅   转运   农作物安全   土壤污染临界值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植物有效性  

篇8: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修复,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群落结构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土壤受石油烃类、多环芳烃、农药等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日益严重[1]。据统计,我国仅石油污染的土壤面积就达80km2 [2]。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在过去30年间,欧、美、日、澳等国家纷纷制定了土壤修复计划,巨额投资研究土壤修复技术与设备,使土壤修复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3]。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功能使污染物毒性解除或转换为其他物质,被认为是一项绿色可持续的修复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生物修复过程中功能微生物群落检测是评价修效果、描述和预测修复进程的一项重要参数。传统的检测方法是采用菌落计数法,然而,90%~99%的环境微生物在实验室人工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不能够进行常规培养[4]。因此,20世纪90年代微生物生态学在研究方法和概念上掀起了一场革命,不依赖于微生物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手段成为详细研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5]。鉴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常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子生物学技术按照其原理、功能进行了回顾、比较、总结,为今后的应用提供参考。

1 微生物群落结构鉴定所采用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方法

1.1 指纹图谱技术

遗传指纹图谱技术采用通用引物或特定引物对系统发育基因(如16S rRNA)或功能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分析分离后的扩增产物信息可以了解特定微生物群落的遗传概况。本文对常用的几种指纹图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在土壤修复领域的应用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1.1.1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T-RFLP)

T-RFLP技术采用荧光标记引物扩增16S rDNA序列,而后用限制性酶切PCR扩增产物,根据片段的大小将其分离开。分离开的片段可以通过DNA测序仪以电信号的形式表示出来。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建立了基于Web (http://trflp.limnology.wisc.edu/index.jsp)的T-RFLP数据分析方法[6]。使用者通过选择研究的TRFs的数据库、上传测序数据、选定所使用的限制性内切酶等操作检索获得每个峰可能代表的微生物。Yu S[7]等成功地将T-RFLP技术用于监测多重生物刺激后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的盐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可以检测到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土壤修复的不同时期的变化。使用该技术可进行自动化、高通量的测试,然而,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切下的有可能不止一种微生物的DNA片段,因而T-RFLP技术仅可作为一种半定量的方法[8]。

1.1.2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

SSCP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区分相同大小但不同二级结构的PCR产物。单链DNA二级结构差异可以在非变性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分离,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对凝胶进行染色观察单链DNA。此外,单链也可从胶中切割回收,进行PCR扩增或在大肠杆菌中克隆测序。Lee DH等[9]1996年首次将SSCP应用到环境样品微生物群体多样性分析,验证了不同菌株间条带的特异性。赵阳国等[10]认为 SSCP对数量大于1.5%的微生物类群检测效果较好,对于比例极少的类群, 则需特异的PCR 引物来完成[10]。此外,SSCP技术适合于小于400 bp碱基序列突变的测定, DNA 片段长度的增加会导致突变检出率降低[11]。

1.1.3 变性(温度)梯度凝胶电泳(DGGE/TGGE)

DGGE/TGGE最早是一种应用于检测DNA的点突变的电泳技术。Myuzer G[12]最先将该技术应用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研究表明该技术在进行微生物区系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差异分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亲缘关系的主要分子工具之一。PCR-DGGE在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该技术可以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并给出相应的菌株信息[13,14,15]。此外,该技术准确性高,重现性好。任瑞霞等[16]采用DGGE和磷脂脂肪酸分析法(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两种方法对沈抚灌区水改旱田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

1.1.4 核糖体基因间隔序列分析(ribosomal intergenic spacer analysis, RISA)

RISA分析法主要对rrs和rrl基因(intergenic spacer, IGS)之间间隔序列进行长度多态性分析,引物目标区域在邻近区域内部,因此rrs部分基因可以被共扩增,通过测序可以对种群中的特定种类进行分类学鉴定。undefined等[17]采用RISA与实时PCR技术联用分析发现,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后多氯联苯污染场地中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放线菌、α-和γ-变形菌具有明显的群落优势,其中放线菌的优势最为明显。然而,RISA法灵敏度较低,可检测到的微生物种类多样性偏少,Rosano-Hernández MC[18]采用RISA法研究墨西哥坎佩切海岸受石油污染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该技术可获得的微生物多样性较低,仅能检测到5个种群的17种菌。

1.1.5 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 ARDRA)

ARDRA技术是美国最新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生物鉴定技术,可对种属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该方法可以在16S rRNA基因序列上区分细菌种的差异,每一特有的ARDRA类型代表了一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UT)。OTUs的多样性可用来估计分离物中存在的最低限度的细菌种的数目。ARDRA技术已成功地在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应用[19,20]。该技术的主要缺陷是工作量偏大,很难再设重复,不适宜大量土壤样品的高效分析[21]。

1.2 实时PCR技术(real-time PCR)

实时PCR技术是在定性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通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积累使每一个循环变得“可见”,最后通过Ct值和标准曲线对样品中的DNA(或cDNA)的起始浓度进行定量。实时PCR是目前确定样品中DNA(或cDNA)拷贝数最敏感、最准确的方法,最小可以检测到1~2个基因组拷贝[22]。此外,该技术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产物无需后处理,且不需杂交、电泳、拍照[23]。目前在环境生态领域主要用于多态性分析、环境样品的特殊基因检测、定量及单核苷酸多态SNP测定等研究[17,24]。实时PCR技术在微生物群落结构检测时仅能够针对特定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整体结构检测还需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

1.3 核酸杂交分析技术

与rDNA的保守和变异序列同源的DNA片段可制成寡核苷酸探针,用于杂交分析。探针可用在不同的杂交技术中,包括菌落和PCR扩增子的杂交、群落DNA的斑点印迹、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azation, FISH)技术等。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自动化程度更高的DNA微阵列技术(DNA microarray)。

1.3.1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

FISH 技术主要是采用特殊荧光染料标记核酸探针与细胞内特异的互补核酸序列杂交,根据激发探针的荧光来检测信号。该技术可以规避PCR扩增造成的偏差,精确性和特异性更高,而且具有可视性的优点,可用于监测和区分环境中的不同的微生物,评价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FISH技术通常使用的靶序列是16S rRNA,可进行微生物种属特异性检测。目前,FISH技术已应用于监测不同土壤污染类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跟踪以及种群的动态变化[25,26]。

1.3.2 DNA微阵列技术

DNA微阵列技术是利用单链DNA或RNA分子(目标分子)与固定在固体支撑物上的互补分子(探针)可以进行杂交而发展起来的技术[27]。与传统的核酸膜杂交技术相比,芯片技术具有小型化(基片上可以固定数千个探针)、高灵敏度、快速检测的特点。结合在“探针”上的被检测核酸可通过放射自显影或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杂交信号强弱和分布,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分析,获得目的材料中有关基因表达强弱的表达谱。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群鉴定所用到的芯片主要有两种,一种称为系统发育的寡核苷酸芯片(POAs),芯片中含有用于分类的寡核苷酸探针(如16S rRNA基因),该芯片主要是用于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系统发育分析;另一种是群落基因组芯片(CGAs),芯片中含有不同菌株或种群的全基因组序列,该技术可以根据可培养的成分描述微生物群落结构[27]。Liang Y等[28]采用GeoChip芯片研究了东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功能结构,研究发现,功能基因丰度和多样性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污染土壤的细菌、古细菌和真菌总量分别下降了10%、40%和80%。一些功能基因(如pgl、 rbcL、 nifH 和nor)和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漆酶等编码基因的丰度显著降低。相反,一些编码降解邻苯二酚、联苯等酶的基因丰度显著增加。该技术在修复进程的快速监测、修复现场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主要缺陷

目前,已发展出许多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但这些技术在检测精度、可重复性等方面。本文对常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的灵敏度、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等进行了比较(表1),以期有助于研究者根据需要选取适宜的分析方法。此外,本文还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缺陷进行了总结。

2.1 基于PCR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样品的采集和样品DNA的提取质量

样品DNA提取前的收集、运输、储藏等环节都非常重要,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对后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产生很大影响[29]。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样品的储藏温度和对氧气的隔离问题。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温度和空气会使样品中的DNA/RNA发生改变[30]。

此外,环境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主要是腐殖酸、多糖和酚类物质)和无机盐类,在进行DNA提取时,这些杂质的去除效果将会对DNA后续分析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常用的环境样品总DNA提取方法可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31]。间接提取法是通过离心、洗涤等方式去除样品中的杂质,而后进行细胞裂解和DNA提取,这种方法对DNA的破坏较大,易造成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丢失;直接法是直接对样品处理而不进行杂质去除,这种方法对DNA损伤小但样品中杂质去除不干净,对后续的扩增和分析会造成较大影响。

2.1.2 亲缘关系较近的菌株分辨能力差

rRNA是研究细菌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重要指标。以16S rRNA为基础的菌株鉴定和分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16S rDNA序列在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 对相近种或同一种内的不同菌株之间的鉴别分辨力较差。而23S rRNA分子较大(约3 kb),尚未在细菌的分类和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

2.1.3 PCR扩增过程的偏差

PCR是一项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PCR产物的质量会对后续的菌群结构分析产生重大影响。因而,PCR扩增过程中引物和扩增程序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到扩增特异性,也要保证扩增效率,尽量避免异源双链和单链DNA等人工产物的形成[32]。此外,在采用16S rDNA通用引物对于复杂样品DNA的扩增,尤其是野外环境样品时,会产生大量的嵌合体、突变体、异源双链等PCR人工产物,这些人工产物的出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评估过高,也会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造成重大影响。

2.2 基于DNA杂交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

核酸杂交技术在环境上的应用的一个重要局限是操作复杂,步骤繁琐。如果要从含有较多干扰核酸检测污染物的样品(如土壤)中提取核酸, 则需要做特殊处理。此外,准确估算样品中有关基因的拷贝数的方法尚有待进一步建立。从诸如水样等样品中检测低丰度的、或在整个微生物群落中所占比例较小的微生物类群时,核酸杂交技术的灵敏度还需大幅度提高。芯片技术在环境上的应用还需要克服特异性、敏感性、可定量等问题的挑战[33]。目前,很难用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实验室甚至同一个实验室的不同实验间进行数据比较[34]。当提取的环境样品DNA或RNA量不够时,基因芯片杂交的灵敏度也会下降。此外,在快速的处理和发掘分析杂交数据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处理复杂的环境样品中仍有困难[35]。

2.3 基因序列数据库存储的物种信息太少

目前已登记的大多数基因序列都来自于可培养的微生物。因此,根据这些序列设计出的PCR引物和探针特异性太强,不适于未知系统发育分类和功能研究。现在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新信息补充到GeneBank中,但现有的数据库相对于巨大的未知环境微生物资源来讲,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3 展望

篇9: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黄土高原;草田轮作;苜蓿;小麦;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S18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2-0353-03[HS][HT9SS]

收稿日期:2014-05-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201558。

作者简介:陈应武(1972—,男,甘肃临洮人,副教授,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E-mail:chengyw_gau@163com。

黄土高原是我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年水土流失量达16亿t[1]。 将豆科牧草引入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为主的禾谷类作物轮作体系,建立草地农业系统,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提高农民收入、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并已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多种轮作体系中,苜蓿 (Medicago sativa—小麦轮作具有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土壤动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基础。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分解者和消费者之一,在土壤动植物残体分解营养物质循环土壤发育和熟化等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保护的日益重视,土壤动物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关于土壤动物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4-12]。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动物的地理和生态分布[6,9],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群落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4,7-8],土壤动物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的功能[10]和对环境变化的指示作用[12],施肥灌溉放牧和环境污染等人为干扰措施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5-13]等方面,而有关我国黄土高原苜蓿—小麦轮作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的研究未见报道。鉴此,本研究以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最常见的苜蓿—小麦轮作体系为对象,开展了两种作物田土壤动物区系的研究,以期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草地农业提供基础资料 。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JP2]典型黄土高原农业区土地不同利用方式试验在甘肃省西峰市以北18 km 什社乡境内。海拔为 1 297 m,[JP3]冬春寒冷干燥,秋季多风,夏季炎热,年均气温8~10 ℃,极端最高气温396 ℃,极端最低气温为-22 4 ℃,>5 ℃年平均积温 3 446 ℃。无霜期平均为 161 d,生长季255 d,年降水量480~660 mm,多集中在7—9月,年平均蒸发量1 504 mm。自然土壤为黑垆土,有机质缺乏,其含量在1%以下,土壤含氮量低于01%,pH 值为80~85。

12研究方法

2012年5月和9月在试验区取苜蓿—小麦轮作制度的试验地,选取苜蓿田和小麦田作为处理,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共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56 m2(14 m×4 m。在每个小区内随即选取3个25 cm×25 cm的采样点,按照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用手捡法采集不同土层的土壤大型动物,分类装入盛有70%乙醇的小瓶,带回室内进行分类鉴定并统计数量。同时在每个采样点的内壁用 100 mL 的土壤环刀取样,分0~5 cm、5~10 cm、10~15 cm 3层取样,在实验室内分别用干漏斗法(Tullgren分离中小型土壤动物,并分类鉴定统计数量[13-15]。对所得数据进行群落结构分析,并用最常用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s丰富度D′和Pielou的均匀度指数J进行α多样性的测度[15-16],其中:H′=-∑PilnPi;J=(-∑PilnPi/lnS;D′=(S-1/lnN,Pi为物种i个体数,S为样方内物种i的全部总数,N为全部物种的类群数。

2结果与分析

21草田轮作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变化特征

通过对2种处理农田的土壤大型动物的调查显示(表1:共有27类在试验区发现,27类在苜蓿田均出现,小麦田24类。总体来说两种农田的大型土壤动物均多分布在表层(0~10 cm,每个类群大型土壤动物基本都是苜蓿田大于小麦田,這说明苜蓿田具有高的土壤大型动物的类群数,在轮作[FL]

[F(W30][HT6H][J(]表1草田轮作中苜蓿田和小麦田不同土层土壤大型动物概况[HTSS][STB][J][JY]

[HJ5][BG(!][BHDFG3,W18,W42W]科/目名[B(][BHDWG12,W21。2W]麦田(头/m3苜蓿田(头/m3

[BHDWG12,W7。6W]0~10 cm10~20 cm20~30 cm0~10 cm10~20 cm20~30 cm[BW]

[BHDG12,W18Q,W7。6DWW]金龟甲科Scarabaeidae (成虫000 133 000 267 000 000

[BHDW]金龟甲科Scarabaeidae (幼虫400 000 000 1067 533 133

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成虫000 000 000 267 000 000

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幼虫533 000 000 933 133 267

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 (幼虫533 133 000 400 267 000

叶甲科Chrysomelidae (幼虫133 133 000 800 133 000

步甲科Carabidae (成虫133 000 000 267 000 000

步甲科Carabidae (幼虫133 000 000 133 000 000

叩头甲科Elateridae (成虫000 000 000 267 267 000

叩头甲科Elateridae (幼虫533 000 133 1867 400 267

象甲科Curculionidae (成虫000 000 133 1067 000 000

象甲科Curculionidae (幼虫267 000 000 1600 933 667

蚁科Formicidae(成蟲2800 2400 2133 5733 3200 1467

土蜂科Scoliidae (蛹267 667 000 267 133 133

土蜂科Scoliidae (幼虫933 533 133 1600 1067 267

小蜂科Chalalcididae (幼虫133 133 000 267 000 000

盲蝽科Miridae267 000 000 1200 000 000

土蝽科Cydnidae933 400 000 2000 933 267

瘿蚊科Cecidomyiidae (幼虫400 000 000 400 000 000

大蚊科Tipulidae (幼虫533 000 000 400 133 000

蟋蟀科Gryllidae133 133 000 533 267 133

蠼螋科Labiduridae000 000 000 800 133 000

夜蛾科Noctuidae (幼虫400 000 000 933 133 000

弹尾目Collembola2000 267 000 7467 1333 000

蜘蛛目Araneae133 400 000 1600 133 000

蚰蜒目Scutigeromorpha267 000 267 533 000 000

线蚓科Enchytraeidae3067 533 400 2800 1600 800

种类数22126271810

个体数14933 5867 3200 35467 11733 4400 [HJ][BG)F][F)]

[FL(22]种植小麦后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数下降,从而表明在草田轮作中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由高到低的变化。

小麦田和苜蓿田大型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个体数和类群数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小(表2,即0~10 cm>10~20 cm>20~30 cm。在同一土层(0~10 cm,10~20 cm或20~30 cm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个体数和类群数均表现为苜蓿田大于小麦田(表2,这说明在草田轮作中苜蓿田具有高的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而且群落稳定程度高,轮作小麦后土壤的大型动物多样性下降且稳定性程度也降低。[FL]

[F(W9][HT6H][J]表2草田轮作过程中土壤大型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变化[HTSS][STB]

[HJ5][BG(!][BHDFG3,W6,W9。6W]样地土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DMargalef多样性指数D′Simpson多样性指数J个体数S类群数N

[BHDG12,W6,W9,W9。5DWW]麦田0~10 cm256308089112002200

[BHDW]10~20 cm19218407843001100

20~30 cm1131090532400600

苜蓿田0~10 cm274311090264002600

10~20 cm23626308788001800

20~30 cm19617808233001000[HJ][BG)F][F)]

[FL(22]22草田轮作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变化特征

干漏斗法调查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结果(表3显示:共有10类出现在研究区,苜蓿田这10类中小型土壤动物均有分布,除了双尾目和植绥螨科两个类群外,其余也均分布在小麦田。两种农田中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的表现均呈现集中分布在表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个体数和类群数减小。

苜蓿田和小麦田的同一土层土壤中小型动物的类群数均表现为苜蓿田大于小麦田(图1,这说明苜蓿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程度高,在轮作为小麦田后其类群数减少。

苜蓿田和小麦田的同一土层土壤中小型动物的数量(图1显示:0~5 cm土层较其他土层具有高的小型土壤动物数量,说明土壤动物的数量密度主要集中在0~5 cm, 而且表现[FL]

[F(W13][HT6H][J(]表3草田轮作中苜蓿田和小麦田不同土层土壤中小型动物概况[J][HTSS][STB][JY]

[HJ5][BG(!][BHDFG3,W18,W42W](科/目名[B(][BHDWG12,W21。2W]麦田(万头/m3苜蓿田(万头/m3

[BHDWG12,W7。6W]0~5 cm5~10 cm10~15 cm0~5 cm5~10 cm10~15 cm[BW]

[BHDG12,W18Q,W7。6DWW]跳虫科Poduridae4100 1267 000 11067 1600 333

[BHDW]甲螨目Oribatida633 033 000 1300 123 000

寄螨目Parasitiformes200 133 000 233 100 100

双尾目Diplura000 000 000 067 033 000

真螨目Acariformes700 267 033 1300 333 133

瘿蚊科Cecidomyiidae (幼虫033 000 033 034 023 000

植绥螨科Phytoseiidae000 000 000 067 033 000

蜘蛛目Araneae133 000 000 167 000 000

双翅目Diptera (幼虫033 000 000 186 000 000

隱翅甲科Staphylinidae(幼虫033 133 000 144 126 000 [HJ][BG)F][F)]

[FL(22]

[F(W20][TPCYW1tif][F]

为苜蓿田大于小麦田;5~10 cm和10~15 cm土层小型土壤动物的数量较接近。总体来看土壤小型动物的数量表现为苜蓿田大于小麦田。苜蓿田土壤动物的密度高,在轮作为小麦田后其密度急剧下降。

3结论与讨论

黄土高原农作区,小麦田轮作苜蓿后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也可明显提高其个体数量,反之,苜蓿田轮作小麦后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这种作用主要发生于表层土壤层。已有研究表明,土壤动物对于土壤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土壤环境的任何明显改变都会导致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17-18]。苜蓿—小麦轮作后,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发生了明显变化。苜蓿由于是多年性宿根植物,而且种植后保持若干年,这样土壤环境和食物相对稳定,而且凋落物覆盖地表,这种相对环境有利于土壤动物的定居繁衍,所以土壤动物多样性程度较高。这说明,由于苜蓿为宿根性植物,而且苜蓿田多年定植,保持了土壤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在苜蓿田轮作为小麦田后,土壤翻动改变了苜蓿田土壤结构,使得一些土壤动物由于物理机械原因而死亡,一些类群因不适于苜蓿—小麦田这种种植植物轮换,一些不适合小麦田的土壤动物从群落中退出,但还有较多的类群因生态幅较广而保留下来,[JP+1]同时以小麦田为寄主的类群加入了进来,从而使群落类群多样性和种群数量改变。另外,由于小麦生育期短,植被收获和种植使得植被间断,加之每年反复翻动土壤,土壤和植被的稳定性较之苜蓿田差,土壤动物群落的波动性高,多样性相对差。反之,小麦田轮作为苜蓿田后,随着土壤和植被环境条件的改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小麦田高,土壤植被的扰动低,所以苜蓿田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多样性程度较高。所以,黄土高原农作区,小麦田轮作为苜蓿田后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也可明显提高其个体数量,这种作用主要发生于表层土壤层。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1][(#]盛彤笙,任继周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与农业格局[J] 农业经济问题,1980(7:2-7

[2]任继周 黄土高原草地的生态生产力特征[C]//任继周黄土高原农业系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6

[3]高崇岳,张小虎,刘照辉,等 适宜庆阳黄土高原地区的八种轮作方式综合评价[G]//任继周中澳技术合作甘肃草地农业系统研究与发展项目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33

[4]张淑花,张武,张雪萍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土壤动物生态分布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20(2:92-95

[5]刘任涛,赵哈林 沙质草地土壤动物的研究进展及建议[J] 中国沙漠,2009,29(4:656-662

[6]黄玉梅 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J] 西部林业科学,2004,33(3:63-68

[7]Doblas-Miranda E,Sánchez-Pińero F,González-Megías A Different microhabitats affect on soil macro-invertebrate assemblages in a Mediterranean arid ecosystem[J] Applied Soil Ecology,2009,41(3:329-335

[8]Frouz J,Arshad A,Frouzova J Horizontal and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acroarthropods along a spatio-temporal moisture gradient in subtropical central Florida[J]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2004,33(5:1282-1295

上一篇:传达贯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下一篇:环卫环境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