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的国旗下讲话

2024-07-23

世界地球日的国旗下讲话(精选8篇)

篇1:世界地球日的国旗下讲话

世界地球日,从校园环保做起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来自六年级—班的—,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4.22世界地球日,从校园环保做起》

同学们是否知道,每一年都有一个“地球日”,这个日子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而今年的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这个“地球日”的活动起源于美国,1969年时由美国民主党提议,并很快得到全美各地的热烈支持,于是4月22日也被定为了“地球日”。

诗人艾青有这样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地深沉!”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就是我们可爱的“家”!我们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虽然我们不能象太阳那样光芒四射,那么,就像一颗星星,只要我们能用微弱的星光去点缀地球这片美丽地天空,那我们就是最耀眼的星。

世界地球日,在全世界都关注我们自身环境之时,你又将选择如何作为?记得荷兰的一个小女孩对她的爷爷说:“我长大之后,要到很远的地方旅行,并要住在大海边。”她的爷爷说,这些都很好,但是,你还要再做一件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于是

小女孩长大后,选择在海边种满了美丽的紫兰色的扁豆花,成为了当地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想我们要做的绝不应该是仅在4月的某一天为保护环境而喊口号,而应该是行动!让我们不再袖手旁观,心系全球,着眼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学校是我们的家,让我们用心呵护她。先让我们扪心自问:你是否曾把纸屑随手扔在地上?你是否常将纸团随意投掷在墙角?你又是否常把包装纸随便扔在脚下呢?在校园内,当你看到脚下的一片碎纸、一个空瓶、一个包装袋、一片落叶„„你是否会弯腰捡起,将它投入垃圾桶内呢?

当你要处理垃圾时,请把垃圾送到指定扔放处;当你走路看见地上飘着纸片时,请你弯弯腰,将它捡起来;当你正想随地吐痰时,请你想一想他人的健康,用纸将痰包起扔掉;当你倒垃圾,垃圾从桶里掉出来时,请你停一停脚步,将垃圾捡起来;当你拖完地,请别忘了洗拖把,请你再耐心一些,将它挂在属于它的位置„„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个人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地球日,就会让我们的天空更加蔚蓝,让大地更加苍翠,让空气更加清新,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

篇2:世界地球日的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世界地球日,共护母亲行

1969年盖洛·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一个青年听此消息后激动的前往华盛顿会见当时的参议员尼尔森,为的是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演讲会。并毅然停止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就读专心从事环保运动。他就是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地球日”也就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并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然而,曾几何时,地球的骄傲被唾弃,在她无辜的身体上,上演着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悲剧,层层创痍萧条满目,战争的弹痕让她遍体鳞伤;曾几何时,我们的骄傲被遗忘,伤心的冲动和卤莽,让我们的地球遭受不该有的磨难和动荡。

善待地球吧!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的母亲;保护地球吧!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她是地球母亲赋予我们最宝贵的财产,是我们自身发展永恒的源泉。我们的生命来自祖先,我们的生存来自地球,我们的发展来自自我,我们的未来来自运筹。山川,是地球不弯的脊梁,高高托起人类对未来的渴望;河流,是地球殷红的血脉,汩汩流淌着人类永不停歇的幻想。

就如同,走进悲鸿中学,你一定感受到了它的洁净、整齐。虽然没有宽阔的操场,没有林立的教学楼,但我们有鲜花的装点,有绿叶的陪衬,整体布局多姿多彩,清洁有序,既优美又舒适,更令人惊喜的是那浓浓的艺术气息。教学楼中妆点着的一幅幅绘画作品,那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彩之作,天窗玻璃的彩绘、大厅上空悬挂的手工作品、厕所门上的风格迥异的画面……这些都充满了大家对校园的热爱。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和谐的画面,雪白的墙

壁上的脚印,垃圾桶边的碎纸、果皮……我们仿佛听到校园在轻轻啜泣,为她逐渐变得丑陋的容颜,更为不文明行为给她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

地球大环境,学校小环境,我们美丽的校园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营造,文明习惯要靠我们一点一滴去做起。

4月22日——一个让世界为之轰动的日子,因为就在今天,我们的地球要成为广播电台的头条新闻;因为就在今天,我们的地球要冲出困扰,成为人类最珍贵的客人!

篇3:国旗下讲话的新思路

那么,如何运用“国旗高高飘扬”这一神圣时刻对学生进行最有效、最科学的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笔者收集了以下几种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力图以全新的思路突破传统的国旗下讲话的模式,让教师乐于“烹制”这道教育大餐,让学生乐于共享这道教育大餐。

一、提问反思型

请每个年段的教师代表收集从学生中来的不良行为习惯或思想风气,在国旗下讲话时间用罗列的方式摆出问题,如乱丢现象、玩不安全游戏、乱花零用钱等,请全校班级在晨间谈话时间共同反思讨论,提出改进方案、落实措施,让身边的不良现象在班集体的监督管理下最大范围地自然消失。

二、树立榜样型

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一批值得推崇的学习榜样,在国旗下讲话时间以每周一星的方式隆重推出,选出的学生要具有典型性,有个性,不能搞形式化,也不能走过场,如选出的都是“学习 + 特长”双优生上台展示,这样的教育效果会被冲淡;应该有学习优等生,有优秀学生干部,有体育积极分子,有劳动模范,有勤奋学习的,勤学苦练的,也有孝敬父母的,有家庭贫困的,有身残志坚的,更有一些普通的学生上台展示,只要有闪光点,只要能代表全校学生中的部分学生,就应该让他们成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榜样,这样的教育必将体现出“综合发展”“全面促成”的目标。

三、颁奖鼓励型

对一些优秀路队,一些优胜班级,在国旗下讲话时采用上台领牌或公示宣告的方式实行表扬鼓励,但没有必要每周都做,这样会流于形式,起不到激发竞争意识的作用。反之,偶尔大张旗鼓地搞几次现场颁奖会,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对一些好人好事、获胜个人等以上台领奖的方式予以赞扬,这样,崇尚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让国旗下讲话的平台成为人人心中神圣而光荣的领奖台。

四、宣传激励型

对一些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班级,请他们的代表上台,把自己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以宣传的方式在国旗台上亮相,以小集体的力量感染整个大集体,从而强化竞争意识,使全校文明之风盛行。还可以选择一些进步较大的学生,让他们上台说说自己的点滴进步,在平凡中见不平凡,同时也请全校师生共同监督成长过程,从而促成更好、更完善的自我发展。

五、现场表演型

如特色班级,上台把他们班级特色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全校,这样对全校的优化管理有表率的作用;也可以把一些好人好事、文明现象或一些司空见惯的不良习气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如家中尊重长辈的故事、热爱劳动的故事、上学路上发生的事、不遵守交通法规的现象等,请大家思考:你这样做了吗?你觉得有哪些不对?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从身边事说起,从身边事改起,让每个孩子在直观的“现场教育会”上获得不同的收获。

六、主题对话型

如“怎样做人”这一主题,可以请学生上台客串,可以是师生对话,也可以是生生对话,要引导他们表达各自的真实想法,再请全校学生交互思考:该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从小该树立怎样的理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人物或历史人物,这样由己及彼的教育将更适合学生的良性发展。

七、负面曝光型

趁雨天不能在操场上进行升国旗仪式的时机,在教室里播放一些录像内容,可以是平时拍摄到的不良行为习惯或不良学习现象,也可以是教育工作中屡教不改的一些实例,用“新闻曝光”的方式引起全体学生的高度重视,对不良现象施加一种集体的压力,让这些教育的“冥顽现象”亮相于全校师生面前,育人以典型,育人以大手笔,让学生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从而敦促他们的自我意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篇4:世界地球日的国旗下讲话

关键词:地球村视域;精神探寻;文化狂欢;文学生态;悲悯情怀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6)5-0023-10

回望新移民文学走过的30多年历程,成绩斐然有目共睹,然而那种大气包举、高屋建瓴、撼动人之灵魂的艺术经典似乎还很少读到。早期的“洋打工”文学,悲苦血泪虽然真实动人,多为倾诉之作,较少触及人的心灵。初期“淘金梦”文学进而写到在异乡的生存奋斗,其物质追求与传奇色彩,更多聚焦在生活表象上的演绎。以后的“文化寻根”文学,在中西文化冲突中,表现人物的身份困扰,寻求原乡文化的乡愁,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民族归宿感。而中国崛起后在“海归”与“海不归”中演绎的移民文学,时代感虽浓烈,却显得缺少拷问人之灵魂的强音。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发展步伐加快,地球似乎变小,不同地域人们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近了。移民文学向何处去?作家面临新的挑战。

继2004年出版长篇《天望》以后,林湄再度“十年磨一剑”,出版了60万字的鸿篇巨制《天外》。两部长篇,百余万字,前后耗费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

《天外》以宏阔的地球村视野,独特而崭新的人物形象塑造,呈现出现代科技、物质发达的新世纪,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与心灵世界探求。并在跨文化的地球村语境中,从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之高度反思人类的精神生态生活,是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法国文学理论家丹纳指出:“文学价值的等级每一级都相当于精神生活的等级”,“文学作品的力量与寿命就是精神地层的力量寿命。”①《天外》攀越的高度是文学“灵魂的殿宇”,它是海外华文文学版图上新耸起的一座界碑。

一、地球村视域中的文学新人物

所谓“天外”是一种视角,天空之外也,这是一种宏阔的跨时空、跨文化的特殊视角。林湄在《天外》后记中说:“我竭力透视人性的藩篱,跨越文化、地域和时空的障碍,以特殊的视角,通过感触,认知和再思,去写叛逆的艺术。”②作家不仅仅把自己看作一个东方人或者西方人,而是把自己看作地球村人类的一员,她以博大的胸襟,世界文化的视域,希求书写地球村人类共同的命运与生存状态。这就是作家的使命。这种视野与意识正是《天外》超越之所在。

长篇《天外》以大手笔聚焦地球村中的小世界,即社会构成的细胞,这就是家庭。小说中写到五个家庭,有华人夫妻的移民之家,有华人与洋人组合的异族婚姻家庭,还有洋人之家及独身主义者白人找人代孕生女的特殊之家。《天外》通过这样几个家庭,细腻具体展现了普通人的生存境遇与烦扰。作家很欣赏《红楼梦》中贾雨村对冷子兴说的那句“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者,余者皆无大异”。小说写到的几个家庭并非大仁大恶之人,皆为普通百姓,小说写这些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洞察到人的精神层面,窥察到人的灵魂深处。“人无论活在战争时期或和平年代,……生存内容和形式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不管人在社会上扮演怎样的角色,高贵或卑微、男女老少均离不开烦扰和困扰。”③长篇的主线聚焦在移居欧洲的华人家庭郝忻与吴一念夫妇之间展开,作家倾力塑造了移民中年知识分子郝忻这位光彩照人的“独特”“新人”形象。郝忻虽然移居于科技和物质发达、环境优雅的现代欧洲,却依然被困在精神苦闷的“城堡”,小说艺术地展现了郝忻在社会、家庭与情欲三重“城堡”中痛苦挣扎、不屈探索、追寻精神升华的生命历程。

郝忻的一生,没有大波大澜的命运多舛,也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从中国到香港,后移居欧洲,他经历过“插队、求学、逃离、移民”。他一直都在探索、追寻。他下乡插队就爱书如命;上中文系读书,知识越丰富越对现实不满足;逃离到香港,十里洋场物质生活富裕、自由度宽松了,梦想和纯情却随之消逝;最后移民到欧洲,转眼二十多年,已是“生活无忧日子平静安稳”了,可是郝忻“对于西方优雅丰富的物质生活,安于清静自在闲适的活法渐渐不感兴趣了,开始追求心灵的富有与满足。”④高中时代的语文教师杨敬书早年播下的种子终于萌芽了,杨老师当年的教诲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之中:“男儿无英标,焉用读书博”给了他启发,如今他来到了浮士德居住与生活过的欧洲,研究《浮士德》与《阿Q正传》,比较中西文化。“郝忻终于找到了自己在异乡的落脚点,有盼望,有方向并于自我天地里忘其所有,不亦乐乎。”⑤他决意写一部传世之作《傻性与奴性》,然而郝忻的追寻并不顺利,途中尽是坎坷与荆棘,充满各种诱惑与困扰。他遇到一个又一个“城堡”。⑥

“城堡”之一为情欲:郝忻非神非圣,也是凡夫俗子,在现代欧洲情爱观的影响下,加之白人朋友大卫、心理医生彼得的影响以及“黑猪”的蛊惑,郝忻也曾抵挡不住情欲的诱惑,与女弟子发生关系。他的性格中也存在二重性,那就是世俗与崇高的矛盾。也就是浮士德所说的:总有两个灵魂拉扯。然而事后,他并未沉沦下去,他也曾困惑、迷茫,但他并未消沉、畏缩,听之任之,他不断反省、自责,叩问自己。可贵的是他的自我救赎:“只是觉得这个错有点冤,我不是成心故意伤害你,是黑猪趁我满目眩惑时鼓动我尽情享受……”“我不过上了黑猪的当,受骗了……,受骗了自然会上当。”⑦

城堡”之二为社会:世人看郝忻,认为他“傻”,称他“文呆呆”。他觉得自己很孤独,不愿意入帮派、拉关系。他有时神经兮兮,胡思乱想,看起来“行为偏僻性乖张”。时下皆以追求金钱、物欲、享乐为幸福,而将信仰、精神追求抛向云外,而郝忻却一心向往埋头书斋、研究比较中西文化,写出传世之作,自然会被世人看作不合时宜,打入“另类”“异族”,而视为“傻”与“呆”了。而若失去这种精神上的追求与理想,恰恰是郝忻的困惑与痛苦之所在,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进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信息高度发达的21世纪,移民到欧洲,生活是否就幸福呢?

nlc202309090326

城堡之三为家庭:家庭是人生的避风港,家是真性情的舞台。结婚二十多年的妻子吴一念精明能干、是管家理财的能手。移居欧洲以后,妻子羡慕那些会挣钱聚财的能人富豪,一直梦想“住大屋买名车提高生活水准”,抱怨丈夫无能。虽支持他从糖厂出来开办翰林院,教授中华传统文化,但还不满足,又千方百计鼓动他参入欧华公司经商下海赚钱,郝忻尝试以后,心不在焉,实在干不下去,以后又想方设法让他参政,参加“华人参政筹委会”,捞取政治资本,他同样丝毫没有兴趣。加之一时糊涂与女学生发生性关系,妻子大发雷霆,长期与他处于冷战之中而分居,对他的所谓研究不屑一顾,郝忻苦恼之极,家庭乱套,不得安宁,无法解脱。

这些个“城堡”,郝忻或被诱惑、或被逼迫、或是无奈而走进去,又在纠结、矛盾的痛苦中挣脱、逃离出来,但他始终没有畏缩,消极,他继续在寻找。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说过:“我相信将有一种意识到人生局限的文化在某个时刻重新回到对神圣意义的发掘上来。”⑧这种“意识到人生局限的文化”对“神圣意义的发掘”,就是一种信仰,一种人文精神,它是属于形而上层面的,是精神的追求,灵魂的提升,这就是郝忻所追求的精神之梦、困惑之理想。透过他的“傻气”“呆气”后面的单纯、本真,我们看到的是对生命本质、对存在的价值意义一种新的悟透,一种灵魂的“涅槃”。写到这里,我豁然开朗,突然悟到,小说《天外》的主题原来就是探寻、是寻求。“寻求”是一个古老的原型母题。歌德的《浮士德》、艾略特的《荒原》与卡夫卡的《城堡》皆是。

郝忻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画廊中独特崭新的人物形象,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其一、郝忻是体现新世纪时代特征的先知知识分子形象。其独特与新在于他的身上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烙印。他是地球村时代,知识分子先知的人物形象典型。

其二、作家不仅在表现人物的生存状态、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是在开掘人物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人物灵魂的探寻。

其三、作为移民人物形象,郝忻的精神困惑,理想追求,不仅是东方人的,西方人的,而是当今时代地球村人所共同的。这个形象具有跨地域、跨文化意义。

这个人物形象在海外华文文学人物画廊中闪亮着独特奇异的光泽。

二、中西文化传统与文化大狂欢

生活在异域而坚持用母语创作的作家,其创作在原乡与异乡都处于边缘化状态。对于移民作家,这种既边缘化而又得天独厚的所处,为他们的创作打开了双重(或多重)的宏阔视野。他们同时承继着两个以上的文化传统。从《天望》到《天外》,小说中两个文化传统交相辉映,带你进入到一个世界文化的大观园,让你享受到一次文化盛宴与大餐。季羡林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曾预言:到了21世纪,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将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再现辉煌。卡尔维诺早就所指出:“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是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⑨

林湄多次说到:“各种文化现象虽然存在差异,但同时也存在着本质的相通处和共同处,即文化的普遍性。”⑩作家承继两个优秀文化传统,融中西于一体,在叙事、对话及梦幻的超现实情景中,集中西文化经典之大成,多次频繁引用与出现中西文化经典作家与作品,将一个文学文本演绎成一个文化大文本,这在华裔移民文学作品中很少见到,令人叹为观止。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天外》中出现的中西经典作家与作品,如中国:从《易经》、《礼记》、《诗经》、《论语》、孟子、李白、周敦颐、刘过、朱熹、金圣叹、蒲松龄、《红楼梦》、鲁迅,到清代画家高其佩,近代民间音乐家阿炳等。如西方:从古希腊神话、阿里斯多芬、莎士比亚、《浮士德》、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托马斯·曼、田纳西,莫奈、凡·高、罗丹、贝多芬到黑格尔、弗洛伊德、马洛、莱辛、爱德华·傅克斯等,广泛涉及到文学、艺术、哲学、心理、神学、宗教与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粗略统计,所涉作家约在60位(种)以上,文本中的这些内容与元素,带人进入到一个世界文化的大观园,观赏到一次文化的盛宴与狂欢,极大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其一、“文本互涉”:极大丰富、深化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主题意蕴。

“互文性”或“文本互涉”,这个词语最早由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朱莉娅·克莉思蒂娃提出。强调任何一个单独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文本的意义是在与其它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无数文本的回声,在这个有无数文本织成的巨大网络中,各个文本之间既互相引发,相互派生,又相互指涉,相互呼应。”

《天外》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欧洲,小说中的人物以华裔移民家庭为主线,涉及到华人家庭、白人家庭及异族婚姻之家。小说穿插、贯穿全书的为中西两部文学经典,一部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一部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浮士德这一不朽的文学经典形象,艺术地表现了人类数百年的精神探索,表达了对人类理性力量的坚强信念。“浮士德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不甘堕落、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天外中的郝忻不远万里移居欧洲,不为贪求物质的享受、不愿做金钱的奴隶,同两百多年前的浮士德一样,他所追求的是精神的安宁,他有志向、有理想,也有困惑烦扰,也曾遭遇诱惑、鬼迷心窍,但他能忏悔反省,不甘堕落,继续探求不止。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所涉中华文化丰富多姿。《天外》在人物对话与幻境中多次出现《红楼梦》中的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甄士隐、冷子兴、贾芸等,其中郝忻与贾宝玉的相互指涉、呼应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小说结尾出现跛足道人甄士隐,郝忻由此想到他常念到的《好了歌》,因而改编为一曲现代版的《好了歌》,讽喻当下社会现状,其“互文”的现实意义耐人寻味。在郝忻与馥淑的对话中,相互借《红楼梦》中的人物谈古论今,抒发人生感悟,也是意味深长,余意不尽,这种文本指涉意义很难用一般日常会话去替代。

篇5:世界地球日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是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同学们发出呼吁,请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这方土地,保护我们的唯一的生存之地地球,很多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这些事情与我们个人无关,珍爱资源,保护地球,那是政府的事情,那是官员们的事情。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观点,人类自生存以来,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对地球的破坏已经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们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常常躁动不安。地震、海啸这样的山崩地裂撕扯着我们地球,摧毁着我们的家园,我们人类已经经历了正在经受着大自然的不可抗拒的惩罚。我们的生存无时不刻面临着威胁。

这样的说法对同学们来说也许耸人听闻,事实上他离我们很近很近,也许某一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如同上周六的420那场地震一样,瞬间就来了,我们来不及逃命,我们来不及后悔,同学们,我们不经意的一个行动对于个人来说,真的是无所谓,但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庞大的破坏或者是建设性的力量,大事不说,我们就说小事,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灯,顺便关好水龙头,本是举手之劳,很可能有的同学认为,这又不是浪费我家的水,又不是浪费我家的电,的确不是你家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学校的水电浪费将是惊人的,这么多的水电白白浪费,对资源不是一种浪费吗?资源的浪费不就是关于到每个人悄无声息的生存吗?还有乱扔垃圾,学校就这么一方土地,全校近四百名师生,每天有专职清洁工,还有全校各班的一日三扫,同学们,你们自己留心看看,刚刚清扫的校园楼道、包干区、人行道能保持多久的清洁,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哪里是扫得快破坏得最快的地方?也许同学们回答不出来,那我来告诉大家,学校最不干净的地方就是我们同学们每天进出教学楼的通道,这条通道是八三班的包干区,是教学楼后面的一条景观通道,太打眼了。我已经观察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八三班的同学早上中午都打扫得很认真,但几乎是上午一节课、中午的一节课后,教学楼的那条原本应该美美的通道上就有了从天而降的餐巾纸、食品包装袋、还有一次性的饭盒。我每天下班从教学楼后面的这一条通道走过的时候,时常觉得很惭愧,似乎觉得是我们对孩子们的教育不到位,为了责罚自己的失职,我就自罚,一路走一路捡起地面上的垃圾,当然,我的这种行为也得到了一些同学的支持,一些同学看着老师在低头,在弯腰,他也抢着说,老师,我来。每每这个时候,我就感到十分欣慰,其实,破坏环境的真的就是少数人,问题是少数人可以在校园里无所畏惧地做这些事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是对遵规守纪同学的一种不公平,因此,我们也借此机会发出一次警示,我们把校外的那种处罚方式引进我们的学校,如果哪位同学被发现随手乱扔垃圾,不仅仅要扣除本班的常规管理分,而且还要强制执行站岗的任务,直到你抓住下一位。当然,我说这些东西的主人不光是我们初中的同学,也有小学生,我就曾捡到小学生的作业本。也再次提醒,靠近教学楼后通道的七三、八三、八四、九三班还有五楼的小学两个班的同学,最容易失手,敬请注意。

篇6:世界地球日的国旗下讲话稿小学

4月22日,我们即将迎来第__个“世界地球日”。

众所周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却遭到了人类无情的破坏,生态环境一步步恶化,自然资源逐渐匮乏。水污染,空气污染,乱砍乱伐等,已经越来越多得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几乎成了奢侈品。

亲爱的队员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同样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要积极响应号召,小手拉大手,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节约水电,节约粮食。做到随手关灯,拧紧水龙头以及就餐时做到光盘行动;

2、爱护环境,不随手扔垃圾;保护花草树木,不乱折乱踩,小花小草也会“痛”;

3、不用一次性制品,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牙刷等;

4、不用塑料袋,尽量使用可以循环利用的手提袋装东西,杜绝白色污染;

5、坚决抵制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小手拉大手,让我们与亲朋好友一起努力;

6、每年春季,多多植树造林,为地球母亲增添绿色;

7、低碳出行,环保出行,绿色交通工具是我们出行的首选。

篇7:世界地球日国旗下讲话稿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节能环保,从我做起》。

节能就是节约能源。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数据,你们就会真切感受到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被环境所影响,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如果我们:少搭乘1次电梯,就减少218g的碳排放;少开冷气1小时,就减少621g的碳排放;少看电视1小时,就减少96g的碳排放;省一度电,就减少638g的碳排放;省一度水,就减少194g的碳排放。如果全中国一起行动起来,那么我们每天可以减少约290亿kg的碳排放量。那是多大的一个数据啊!

相信咱们的同学在学校会发现不环保的行为,例如不珍惜水资源,洗个手,水龙头的水流个不停;经常乱扔纸张,在抽屉或者教室的角落里有看到纸屑。

从这些事件折射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已久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做到节能、环保》,这就需要从我们自己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来爱护、善待我们生活的环境。

我们节约的每一滴水,每一颗粮食,都是对环保和节能的贡献;生活增产垃圾的合理处理,废旧电池的合理回收,对校园及其它公共绿地的爱护,对身边破坏环境和浪费现象的劝阻,都是我们对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责任。

我们随手丢掉一快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自己的父母也许正在为全家的一餐食而辛苦奔波。当教室里的电灯在毫无意义地工作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西部地区还有很多孩子仍然在点着蜡烛的教室里上课?当我们奢侈地浪费大量的自来水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糟蹋水资源的同时,其实也在毁灭一种希望?一种让蓝天、碧水和绿地永存的希望?

我们可以做到不乱扔垃圾,可以做到节约用水,可以做到随手关灯,可以做到少用餐巾纸,也可以做到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这些简单的事情,体现着我们的环保和节能减排意识。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小主人,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篇8:如何提高国旗下讲话的教育实效

话题应可感

国旗下讲话相当于一堂面对全校师生的公开课, 如果没有精心准备讲话稿, 或者话题不吸引人, 讲话内容脱离学校实际, 就很难吸引学生, 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话题可大可小, 可以关注国际国内时政大局, 可以围绕社会的热点和师生关注的焦点, 也可以围绕学生生活、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等常规问题来谈。有的学校结合节日选择对应的话题, 也有的学校制定一年的德育话题, 逐周演讲。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多年前顾炎武写的这副楹联恰好为今天的国旗下讲话作了绝妙地注解。

当然有一些国旗下演讲话题也不错, 但是却过于空洞, 流于玄谈, 缺少例子或者未能结合实际。学生听则听之, 没有往心里去, 这就没有效果。真正受学生喜欢的应该是一些切近学生实际、具体可感的话题, 倒不在于话题的大小, 关键是能否打动人心。对此可以总结为三个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比如去年5.12汶川大地震, 举国齐悲, 亿人伸手援助, 这样的话题既重大又有学生实际参与, 效果就比较好。再比如节水节里谈节水, 就容易将生活中的细节上升到责任高度, 让学生明白节水的意义。这样的话题学生喜欢听, 教育效果自然显著。

演讲须精彩

国旗下讲话不是简单的发言, 应该是一场演讲, 应该从演讲的高度去审视和衡量国旗下讲话。首先, 是演讲者的确定。很多学校习惯性地安排学校领导讲话, 也有安排老师或学生讲的。通常是根据话题选合适的人, 除了领导、老师、学生外, 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邀请花木工人、校友、社会人物等谈相关的话题;也有因人而确定话题的, 比如对师生有教育意义的特殊嘉宾、重要校友等。演讲者切忌老面孔, 要常换常新。其次, 是演讲者要重视演讲活动, 要作充分的准备, 尤其是演讲稿要准备好, 才能口若悬河、慷慨陈词, 如果照本宣科, 与观众缺少交流, 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有的学校一律要求演讲者先试讲, 有经验的老师可以自己试讲, 没经验的老师和学生必须公开试讲, 以确保演讲成功。再次, 要尽量提高演讲水平, 力求精彩。每学期国旗下讲话作为全校性的集会屈指可数, 而且又是早上这样的黄金时间, 要是敷衍一下, 这种经济成本就太高了。更关键的是作为劳师动众的校级活动, 大家期望值都比较高, 众目睽睽之下, 评价往往只有两种———“好”与“不好”。一旦不成功, 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反而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直接影响领导的威信和学校的风气。所以说, 演讲精彩是教育高效的关键。

演讲是一门艺术, 做好有难度, 但是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却很有必要。诸如外在的形象、衣着、姿势、表情等, 声音的高低强弱, 语速的快慢与节奏等都要考究。有的演讲者满口方言;有的动则训斥学生, 揭露批判不良行为, 尽管用心良苦, 但只会激起学生反感抵触, 自然没有教育效果。为了提高演讲水平, 有的学校还专门对国旗下演讲进行评价, 邀请学生代表、老师等对演讲的主题、形式、语言、演讲技巧以及演讲者的仪表等打分评议, 使得人人重视, 个个上心, 这样对国旗下讲话能起到良好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形式务新颖

升旗仪式有简单的程序, 但国旗下讲话没有固定的模式, 没有谁规定必须是一个人讲话大家闭嘴敬听。作为每周一见数十年不变的老套形式, 学生早就看腻了。如果不创新, 光从形式看, 听众就已经失望了一半。有许多老师创新出不少新的形式, 比如用英语和汉语双语演讲来宣传英语学习, 有的安排两个人演讲, 有的组织几名同学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代替演讲, 也有的安排一个团队进行诗朗诵, 效果都很好。演讲过程中有的老师穿插讲一些笑话、谜语什么的;高明一些的老师演讲时适时抛出一些话题给学生回答的机会, 从而调动全场, 形成上下互动的情势;更有一些老师随身带一些图片、实物等展现在学生面前, 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比如有位老师进行“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的主题演讲时, 他从虎门销烟的背景讲起, 讲鸦片的特点、对人体的危害, 然后取出随身带来的图片, 展示鸦片对人体的侵害, 对人性的扭曲, 对人生、家庭的改变等, 图文并茂, 情真意切, 全场学生无不感动。

当然, 形式不需要太过花哨和烦琐, 必须为内容也就是演讲主题服务。原本是利用心理上的“喜新”而行的破冰之举, 一旦变成哗众取宠, 喧宾夺主之举, 则画蛇添足过犹不及, 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此外, 演讲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控制在3—10分钟以内。而就整个升旗仪式来讲, 也应该务求简洁, 力擗繁琐冗长, 以简洁的形式烘托演讲的宏富和精彩。

氛围要创设

演讲离不开环境氛围的创设, 而环境最起码的要求是净、静二字, 此外就是空间适宜、音响设备良好。一个整洁安静、气氛和谐的环境能给演讲者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 也能给听众以舒服愉悦的心境, 也惟有这样的心境才能使观众更专注、更深入地理解演讲的内容, 在心理和情感上与演讲者形成共鸣。

有时为了特定主题的需要, 演讲现场需要适当准备一些布景道具。比如有一所学校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里演讲时, 事先准备了电影短片、《屠城血证》一书和小红旗等, 演讲者情绪激动慷慨陈词, 场下观众挥舞小旗积极互动, 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环境氛围的适当营造并非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就像要备一节课就要准备适当教具媒体一样, 当我们把国旗下演讲当作一节课去准备;把它当作一场灵魂洗礼, 做些工作也就无足道了;如果真的有一个或者几个甚至更多学生因为这一场演讲而彻底改变世界观、人生观, 树立理想, 奋发图强, 最终成为国之栋梁, 做点劳动岂值得一提?又有谁说国旗下讲话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呢?当然, 若非主题特别需要, 一般情况下也以简单便捷为宜, 适当点缀渲染即可。

教育当系统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系统的各组织共同合力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效果。国旗下讲话也需要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国旗下讲话可以成为学校教育大系统中的一环, 也以自己为中心, 串联学校其他的教育活动。国旗下讲话可以成为学校一周、一月、一个学期学习生活的总动员, 或者成为一项活动的开幕式;可以是一项主题教育系统中的一环, 协同学校其他教育活动, 也可以以国旗下讲话为先导, 引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比如有的学校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 定好计划后, 就在某月开始的升旗仪式上演讲发动, 各班级则利用晨会夕会、进行具体的教育培训, 中途安排适量的文明礼貌实践作业, 月底举行主题队会, 最后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总结。这样的教育就比较系统深入, 真正让学生沿着知、情、意、行一路走来, 效果比较好。

国旗下讲话既可以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 比如主题班会、晨会夕会、实践作业等;也可以与教学相结合, 比如联系科学社会学科谈环境教育, 联系语文学科谈阳光阅读等;还可以将学校最近的重要活动, 比如校庆、创建开放日、友谊赛等结合起来做动员。总之, 国旗下讲话要能将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充分结合起来, 形成合力, 以期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上一篇:眼泪作文600字记叙文下一篇:我的烦恼初一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