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医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培育计划管理办法doc

2024-07-10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医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培育计划管理办法doc(精选1篇)

篇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医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培育计划管理办法doc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医交叉学科基础研究

培育计划管理办法

(校科发[2009]29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研究振兴计划的相关部署,加强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水平,突出科研优势与特色,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拓展基础研究领域,培育科研新增长点,实施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医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培育计划(以下简称“理工医交叉计划”),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研究振兴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 理工医交叉计划旨在鼓励、引导、组织理、工、医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学科交叉运行机制的探索,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导向,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开展国际、国内高水平科学合作研究。

第三条 理工医交叉计划面向学科前沿、面向基础研究,突出理工学科优势,侧重理工科向医科交叉,鼓励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通过合作方式,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优先支持基础好、跨度大的交叉学科方向,优先支持具备学科交叉研究团队或研究平台的研究和方向。

第四条 理工医交叉计划每年组织申报和评审一次,采取研究项目和研究方向相互结合的支持方式,并坚持优先支持和重点支持的原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专家评审,向。

第九条 理工医交叉计划对申请者的要求:

1.申请者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精神。

2.A类申请者应具有中级或以上级别专业技术职称并已获得博士学位,项目组应具有相关的研究工作基础和一定的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研究条件可以通过合作研究解决实现。

3.B类申请者作为学术带头人应具有副高级或以上级别专业技术职称并已获得博士学位,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具有广博的多学科知识;此外,项目组应具有良好的理工医交叉学科研究工作基础,具备交叉研究条件或具备合作研究条件。

4.申请者或参加人员同期只能申请或参加1项A类或B类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或参加人的在研项目合计限为2项。

5.鼓励理学学科、基础学科和优势学科广泛开展校内外交叉合作研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提出研究方向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的项目。

第十条 理工医交叉计划每年受理一次,受理时限以当年度正式通知为准。申请者根据通知要求提交《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医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培育计划申请书》及有关附件材料,通过所在基层单位审核及合作研究单位审核后提出申请。

第三章 评审与批准

第十一条 理工医交叉计划的评审程序为征求建议、发布指南、第十五条 理工医交叉计划采取项目负责人制,获资助项目负责人在接到批准资助通知后,按照规定开展项目研究工作。

第十六条 获资助项目负责人于资助计划实施开始,每年12月1日前应认真填写《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医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培育计划年度进展报告》,由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基础与国际合作研究部组织对获资助项目的研究工作进行中期评估。评估情况由科学技术委员会向所在基层单位通报,并作为今后拨款的依据。不参加中期评估或中期评估不合格者,中止拨款。

第十七条 资助期限结束后3个月内,获资助项目负责人应认真撰写《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医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培育计划总结报告》,并附主要论文、专著、研究成果以及获科技奖励等有关材料,经所在基层单位审核评议后报送基础与国际合作研究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结题验收,确属研究成绩突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可以连续资助。

第十八条 获资助项目负责人发表、出版与理工医交叉计划资助有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以及鉴定、上报成果等,均应标注“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医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培育计划”字样,英文为“Supported by Program for Interdisciplinary Basic Research of Science-Engineering-Medicine 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缩写为“IBRSEM”。

第十九条 理工医交叉计划获资助者一般不得变更。因连续一年以上出国或调离本科研岗位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使获资助项目无法继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知识管理不只是工具的简单使用下一篇:xx支部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