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部文明生产管理

2024-07-27

运行部文明生产管理(精选6篇)

篇1:运行部文明生产管理

关于推进HSE(含文明施工)管理体系运行的规定

为进一步推动施工现场HSE和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实现HSE管理体系运行的“四全”原则(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充分发挥HSE管理体系的管理功能,推动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结合当前施工现场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以下管理规定:

一、对于重复发生的低标准、老毛病、旧习惯等“低级”违章违规问题,一经发现立即给予

经济处罚。

二、对于管理性、指挥性违章违规问题,凡被广西石化相关部门查出的给予处罚,被通报的加重处罚,如果被监理查出的,将要求施工单位限时整改完成,原则上当天整改完的,可以不处罚,限定时间内没有整改完的,给予处罚并酌情停工处理,拒不整改的给予停工整改处理。

三、本单位当周自查自检出的HSE(含文明施工)方面问题并给予处罚的起数,必须多于监

理查出问题的起数,否则将接受追究主管领导(HSE经理或施工经理)管理失职的责任及处罚。

四、对于不称职的HSE(含文明施工)管理人员(包括HSE经理或施工经理)监理将向PMT1

提出罢免或更换的建议。

五、上周受到经济处罚单位的项目经理要在本周监理例会上宣读罚单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

措施。

六、监理周报要汇报本单位上周HSE(含文明施工)自检自查情况及对存在问题的经济处罚

结果。

七、各单位要在宣传板上开辟HSE(含文明施工)工作公示栏,对本单位以及上级管理单位

查出的问题及其处理结果醒目公示。

八、推行“一元罚单”制。各单位项目经理在作出对存在问题整改并保证不再重复发生的承

诺后,可采取只罚一元的处罚,但类似问题重复发生时,项目经理必须接受经济处罚。

抚顺诚实石化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广西项目监理部

(一)2011年6月27日

篇2:运行部文明生产管理

为进一步改善变电站站容站貌,加强变电站文明生产,变电运维室认真开展专项清理排查工作,重点对所辖各变电站内、外有无影响设备安全或对设备安全造成隐患的事物进行排查,促进变电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努力营造“舒适”的设备运行环境。

此次变电站卫生清理工作一是对变电站的卫生和堆放的杂物进行全面清理。由于现在是春季,大风天气较多,塑料袋、树叶等垃圾容易吹到站内,若挂到设备上将会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因此从室内到室外,从电缆沟到电缆层,从主控室到高压室及其它功能房,对站内的卫生清理工作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二是全面清除站内杂草。俗话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变电站的室外设备场地及主楼前后等多处地方都长满了小杂草,如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对设备的稳定运行以及变电站的文明生产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通过及时对其喷洒除草剂对这些“障碍物”进行清除。三是确保变电站场地干净整洁。大家手拿扫把、抹布、拖把等卫生工具,认真仔细清扫,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备品备件摆放整齐相符。

清理前

清理后

篇3:运行部文明生产管理

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 ( 原小浪底建设管理局) 作为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单位, 承担着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运行管理和融资还贷等任务。无论是在工程建设期还是运行管理期, 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都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水资源统一调度, 充分发挥枢纽效益; 严格库区和枢纽管理区的管理, 创建规范、和谐管理区; 加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 不断提升、改善枢纽管理区生态环境。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积累了可观的自然生态资源, 实现了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1 枢纽运行管理的主要做法

a. 坚持水资源统一调度, 充分发挥枢纽综合效益。小浪底水利枢纽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 km, 下距黄河花园口128 km, 控制着黄河90% 的水量、近100% 的沙量、92. 3% 的流域面积, 对黄河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枢纽自建成投运以来, 坚持水资源统一调度、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 严格执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调度指令, 精准控制下泄流量, 确保每天下泄流量偏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情况, 强化上下游及全流域水情预测、降水及气候影响预测及分析, 科学把握蓄水时机, 及时进行蓄水运用, 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 多次为下游城市供水、灌溉用水及调水调沙用水等提供水源保证。

b. 严格库区水行政执法, 规范库区管理。2011年底, 按照水利部批复的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管理体制改革“三定”方案, 成立库区管理中心, 负责小浪底和西霞院水库水政监察、库区管理政策研究等, 会同水库管理单位承担水库土地、水面和水资源、水域、水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防汛抗旱及监测等相关设施管理和保护等工作。经过近3年的努力, 针对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岸线长、地域广, 库区周边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 违法水事案件易发、频发的特点, 理顺了库区管理机制, 明确了库区运行和管理的职责, 形成了库区管理合力, 库区管理工作逐步规范; 1通过强化执法巡查、加强日常监管, 库区各类水事违法活动得到及时制止; 2通过水政、渔政联合执法, 实现坝前2. 4 km养殖网箱清理目标;3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排查解决库区遗留问题; 4坚持实事求是、不等不靠, 深入库周地质灾害影响区域, 开展实物指标抽样调查, 建立了库周地质灾害观测及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 为解决库周地质灾害影响问题奠定了基础、赢得了主动; 5是针对小浪底水库库周采矿企业向库区违法弃渣等问题, 采取“宣传、告知、举报、诉讼、执法”五措并举的综合治理手段, 有效遏制违法弃渣、违规建设等水事违法活动, 保障了库区无新增违章建筑。

c. 加强沟通协调, 强化对库区及枢纽管理区周边建设行为的监督。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投入运行, 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及管理区周边的建设活动也日趋活跃。为保证枢纽运行安全, 加强水资源管理, 保障水库安全, 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同库区两岸地方政府建立了定期会商及协调机制, 对涉及枢纽运行管理及周边建设有关事宜通报相关信息, 对需要协调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参加两岸配套引水项目审查, 就引水规模、引水调度方式、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等提出意见, 确保相关要求在建设方案中得到体现。对涉及库区或枢纽管理区的道路、码头等建设项目, 在选址阶段就及时与设计、项目建设单位沟通, 提前制止不合适的建设规划, 避免项目建设单位不必要的时间及资金投入。

d. 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 持续推进枢纽管理区生态治理及修复。小浪底水利枢纽及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建设及运行管理严格遵循“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的原则,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在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各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 努力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小。小浪底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始于1991年, 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施工区环境状态, 对施工区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 取得水、声、气、壤等环境本底背景值937个, 相应制定了小浪底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环境监测计划。建设期间, 建立了完善的施工区环境管理机构和移民安置区环境管理机构, 引进了环境监理机制, 形成了完善的小浪底工程环境管理体系。为改善施工区生产生活环境, 对饮用水水源地周围污染源进行清理, 加强对化粪池的管理, 完善生产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加强道路养护, 控制道路扬尘; 对废弃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采取科学合理的卫生防疫措施, 确保施工区人员身体健康。在移民区积极推行粪便和垃圾无害化处理, 提倡移民安置区水冲式厕所的建立, 集中堆放和清运垃圾, 改善移民村卫生习惯, 减少疾病传播渠道和途径。同时, 严格落实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 采取工程、生物及管理等多种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工程投入运行后, 持续加强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的投入, 结合水利风景区建设,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持续进行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到2013年底, 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区累计种植草木总面积达493. 3 hm2, 种植白杨、大叶女贞、雪松等乔木126万株, 灌木384万株, 地被34. 15万m2。坚持建设与养护相结合, 强化绿地养护及更新, 保障生态建设效果。对永久性占地采取了围栏等保护性措施, 杜绝了樵采、盗伐、放牧、垦殖等活动。

2 枢纽运行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a. 枢纽综合效益显著。科学拦蓄黄河上游出现的洪峰, 控制小浪 底水库下 泄流量不 超过3 500 m3/ s, 极大减轻了黄河下游防洪压力。2012年小浪底水库首次达到EL. 270. 10 m水位运用。连续14年安全度汛, 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胁。利用水库调节增加供 水1 023亿m3, 提高了下 游地区266. 7万hm2灌区的灌溉保证率, 为10次引黄济津、济淀和济青提供了稳定水源, 提高了引黄灌区的灌溉保证率。15次调水调沙, 8. 7亿t泥沙被冲入大海, 黄河下游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1 800 m3/ s提高到约4 100 m3/ s, 有效减缓河道淤积速度, 塑造了有利于长久运行的坝前淤积形态。黄河实现连续14年不断流, 库区和下游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截至2014年8月, 小浪底水 电站累计 发电743亿k W·h, 相当于节约煤炭2 600万t,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54万t, 为黄河文明复兴崛起再添绿色动能。

b. 规范、有序、和谐的库区、管理区初步形成。库区、管理区已建立顺畅、有序的管理机制, 违法弃渣得到有效遏制, 原有违章建筑已拆除, 没有出现新的违章建筑, 网箱养鱼逐步规范, 移民遗留问题和库周地质灾害问题正按计划进行处理。

c. 库区及枢纽 管理区环 境得到大 幅提升。2006年7月河南省济源市气象局根据小浪底水库及周边 ( 80 km范围内) 14个气象站蓄水前后20年的降水、气温、日照等8个气象要素变化数据, 对小浪底库区蓄水对库区及周边气候变化评估研究表明: 小浪底水库蓄水后, 广阔的水面蒸发增加了周边的空气湿度, 降低干燥度, 减轻了蒸发量和植物的蒸腾量, 作物的抗旱性能有所提高[2]。库区蓄水后使周边的雨量增多, 促进了植被的生长, 加速了生态环境的好转。同时, 库区小气候发生了变化, 周边湿地生态状况大为改观, 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观, 生态效益凸显。枢纽管理区通过持续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文化小浪底、休闲翠绿湖、生态西霞院”的格局初步形成。小浪底水利枢纽及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百佳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国家AAAA级风景区”和“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成为吸引全国人民旅游参观的“观瀑”节; 水库下闸蓄水后形成的“北方千岛湖”, 已成为郑 - 汴- 洛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观。

3 经验和体会

小浪底水利枢纽加强运行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多年的实践表明, 要加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 推进水利工程生态文明建设, 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 领导高度重视。枢纽管理中心各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枢纽运行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每年的工作报告中均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在年度投资计划及预算中对相关项目做出安排。对具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沟通协调。

b. 密切跟踪相关政策法规, 积极贯彻落实。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在枢纽运行管理中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政策法规, 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密切跟踪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变化, 及时学习、执行。

c. 强化顶层设计, 科学制订规划, 严格规划执行。枢纽管理中心通过制订五年发展总体规划, 明确枢纽运行管理及生态建设的中长期建设目标及任务。通过制订枢纽管理区总体规划, 明确枢纽管理区各区域的功能定位, 确定开发和保护区域, 有计划、分步骤进行治理、开发。

d. 持续保持适度的资金投入。枢纽运行管理及生态建设必须保持可持续的、规模适度的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强对已建设设施的维修维护, 确保其持续发挥功能; 二是要保持对水库及周围环境、相关工程设施的监测连续性; 三是要按规划进行管理区的开发建设, 逐步提升生态修复及建设水平; 四是要加强对水库调度、泥沙淤积、水库水质及周边环境变化的研究,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尽可能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促进枢纽综合效益得到长期发挥。

4 枢纽运行管理及生态建设的主要制约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和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受体制机制、气候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影响,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运行管理及生态建设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a. 水库管理的法规支撑不足。目前还没有法律对库区范围内涉水行为予以全面规范, 《小浪底水库管理办法》尚未颁布实施,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修订进展缓慢等诸多因素导致库区管理工作中可以直接应用的硬性规定较少, 库区管理工作缺乏有针对性的法规支持。

b. 库区及枢纽管理区范围已经划定, 但还没有划定相应的保护区, 造成周边的开发建设直接影响到库区及枢纽管理区。

c. 气候、上游用水等变化, 直接影响到小浪底水库蓄水。截至2013年底, 小浪底水库仅在2012年蓄至EL. 270. 10 m库水位, 且持续时间很短, 距离EL. 275 m的正常蓄水位还有较大差距, 直接影响到枢纽综合效益的发挥。

d. 随着枢纽周边经济发展, 项目开发建设、旅游、矿产资源开发及养殖等产业迅速发展, 不可避免地对枢纽运行管理产生影响, 增加管理难度。

e. 小浪底水利枢纽及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发电收入是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唯一的收入来源, 受来水量不均衡影响, 发电收入不稳定, 且随着工程投入运行时间的增加, 枢纽运行维护及相应设施改造工作量随之加大, 制约了对生态建设方面的进一步投入。

5 进一步加强枢纽运行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为落实十八大精神, 水利部先后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 确定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对提升河湖管理生命, 促进河湖休养生息,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要求。作为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工程, 进一步加强小浪底水利枢纽的管理, 持续发挥其综合效益, 提升小浪底水库库区和枢纽管理区生态建设生命水平, 对维持黄河健康水平, 促进黄河中下游和库区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 笔者认为, 需要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 充分学习把握现有的政策法规, 积极促进相关立法。要认真、深入研究国家、水利部有关水库管理及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 把握相关文件精神, 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贯彻。密切关注水库、大坝管理相关法规的修改完善, 积极推进《小浪底水库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 夯实水库管理的法规基础。

b. 探索推进小浪底水库管理及岸线保护等规划的制订, 协调水利部与地方政府尽快划定小浪底水利枢纽及西霞院反调节水库保护区, 做好相应的水域岸线登记和确权划界工作, 进一步明确责任区域、责任主体及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c. 加强库区水行政执法, 坚持制止违法弃渣、违章建筑、违规养殖等行为。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水行政许可部门的沟通协调, 规范水工程建设规划、涉库建设项目审查、库区采砂等行为。

d. 加强对区域气候、流域水文气象、水土保持等的预测分析, 深入研究水库及相关支流泥沙淤积情况, 适时调整水库运用调度规程, 积极推进洪水资源化利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黄河有限的水资源。继续坚持水资源统一调度、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 强化调度运用管理, 满足水库下游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需要。

e. 继续加强同周边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 对库区及库区周边进行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按照统筹规划、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确保效果的原则, 在强化对小浪底水利枢纽水水资源、库区及管理区管理的前提下, 充分开发利用水土及生态资源, 发展旅游、生态养殖等产业。

f. 继续加强枢纽管理区生态建设。摸清枢纽管理区自然资源状况,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根据发展需要, 补充完善枢纽管理区及库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继续加强资金投入, 确保生态建设水平和效果得到持续提升。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争取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发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库区及枢纽管理区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补偿, 以进一步提高枢纽运行管理水平, 增强生态建设能力的可持续性。

摘要:从坚持水资源统一调度, 严格库区水行政执法管理, 强化对库区及枢纽管理区建设行为的监督和持续推进枢纽管理区生态治理及修复等方面总结了小浪底水利枢纽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分析了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小浪底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实践表明, 小浪底水利枢纽在运行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较大成效, 对维持黄河健康水平, 促进黄河中下游和库区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管理,生态建设,管理实践

参考文献

[1]殷保合.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4.

篇4:运行部文明生产管理

关键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35-02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把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实处,必须构建一套既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又符合高校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化运行机制。”所谓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运行机制是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各种内在的因素和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机理,其要内容包括:一是领导机制;二是目标管理机制;三是经费投入机制;四是动力机制。

一、领导机制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关键在领导,关键在能否建立和健全运行高效的领导机制,所以,领导机制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精神文明建设是全校上下、各教学单位、各机关处室、各职能部门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职责和共同的任务,渗透于高校教学、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从上到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步调,齐心协力,共同行动,共同奋斗,需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立体化的运行高效的领导机制,进行统一的组织指导、协调行动和管理建设。健全和完善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作机制,就是要建立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党政各职能部门和工会、团委、学生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各教学单位、各机关处室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构筑上下通畅、左右协调、运行高效的良性工作机制,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领导机制是高层次的工作机制,负责从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决策规划到整个过程的领导和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超前研究,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等有超前认知和宏观把握,要长远规划,整体部署,全面展开。要善于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研究和制定保证精神文明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实施细则和行动计划,保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全面贯彻落实。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把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内容具体化、指标化,把其溶入到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中,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和良好的氛围效应。要定期地调查和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切实做好对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工作,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目标管理机制

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模式中比较流行、比较实用的科学管理方法之一,它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将目标管理引入其中,建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管理机制,才能把日常大量的复杂的具体工作变成秩序井然、层次分明、方向明确的工作,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引上科学化和责任化的轨道,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目标落到实处,这是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管理机制,首先建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设置机制,根据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的目标蓝图,通过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结合高校的实际,上下级共同协商,建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即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确立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将学校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部门单位、各师生个人的分目标,做到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员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在制定目标时,要坚持实事求在原则,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师生的素质,政工队伍的现状,精神文明建设以往取得的经验进行全面调查分析,要充分考虑到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预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有效论证。在目标分解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分目标都有确定的责任主体,实行目标责任制,做到权、责、利三者明确具体,而且相互对称。所有的目标要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每一个成员的分目标都是整个总目标有机组成部分。其次,要建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过程管理机制。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性和自觉性,一旦确立了目标,管理者不要过多干预其具体事项,但并不等于管理者可以放任自流,相反,由于形成了目标体系,一环失误,就会牵动全局。因此,管理者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督促检查必须贯串始终,必须确保目标的实施有严格的计划性,要制订出具体措施、办法,尤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问题,抓住薄弱环节,并根据党的中心工作和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目标,使目标既保证一定的稳定性,不朝令夕改,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一成不变。必须随时跟踪每一个目标的进展,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协商、及时处理、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纠正偏差,确保目标运行方向正确、进展顺利。再次,要建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机制。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达到预定的期限后,管理者必须严格按照目标管理方案或项目管理目标,逐项进行考核并作出结论,对目标完成度高、成效显著、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或个人按章奖励,对失误多、成本高、影响整体工作的部门单位或个人按章处罚,真正达到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如果预定的建设目标没有完成,应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切忌相互指责,以保持相互信任的良好气氛。同时,管理者要开始研究下一阶段的建设目标和工作计划,为开始新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良性循环做充分准备。

三、资金投入机制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持久的、艰难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要深入、持久、健康、高效的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构建强有力的资金投入机制,即必须建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说,“必要的物质和资金保障机制并没有或者没有较好地建立起来,投入资金同所需要取得的成果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比例失衡。”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常常是既没有资金投入规划,也没有工作资金预算,更没有制度保障和机制约束,人们常常是为了开展、完成一项工作而临时去筹措或挤挪资金,那样必然出现应该办的事无资金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以至于出现该办的事不能办或办不到预期要求的结果,所以,建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是建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如何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其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建设精神文明要有物质保障。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就难以落实。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必须的资金。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有效地筹资机制,逐渐形成对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投入的体制。”建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就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经费纳入每年的正常的行政经费开支的总体预算,根据教育拨款政策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拓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经费来源渠道,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以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的社会资金为必要补充,逐步形成政府、学校、个人、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设立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经费,统一管理使用,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唯有这样,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才能真正落实,使基础设施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适应,才能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科技水平,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和活动平台,不断拓展和延伸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使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案真正落实到实处,从而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个有机的动态活动过程,这个过程的有效运行依靠一定的机制来支持和推动,这种机制就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动力来源和作用方式,是能够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现优质、高效运行并为达到预定目标提供激励的一种机制。动力机制的作用,就是激发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运行。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角度来看,可以把决定和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种动力要素区分为两大类——高校外部动力要素和高校内部动力要素。高校内部动力要素主要包括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主体的综合素质和高校内部管理激励机制;高校外部动力要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建设大环境、社会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需求状况、科学技术和政府支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动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动力机制的形成和运行以各动力要素的功能为基础,各动力要素功能的发挥又有赖于要素之间的整体协调。动力机制的目的就是产生强大的动力,推动高校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效有序运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各动力要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度必须协调一致,并行不悖。为了发挥动力机制的整体效应和强大动力作用,首先,必须提高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主体要素的功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主体是从事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动力机制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主体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者和广大师生员工。这两类活动主体的综合素质和行为目标对动力要素的作用效果、动力机制的启动和运行都至关重要。 领导者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是动力机制的决定性因素。领导者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养,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具有批判性思维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战略管理眼光,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善于把握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善于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多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方式,多开展富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活动,引导和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要创造更多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新载体,最大限度地吸引群众参与,使人们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广大师生员工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也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逐渐形成一种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养、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的内在要求,并把这种要求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动力。其次,高校要建立能够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和鼓励人们勇于创新的其他激励制度。实施恰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吸引广大师生员工向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期望的目标靠近。再次,高校充分挖掘利用外部资源,在资金上,高校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经费的投入,为广大师生员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外部环境上,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强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储备,不断谋求发挥动力机制最大功效。

以上四种机制,不是孤立存在、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由领导机制、目标管理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和动力机制四种机制构成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螺旋式上升的循环系统,并贯穿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整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四种机制既有顺序,也有交叉和交互作用,共同支持和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循环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盖新玲.再谈新时期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3):227.

[2]纪伦.对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三点思考,[EB]内蒙古大学新闻网 ,2005-9-20.

[3]孙冰.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及相关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2):43-44.

[4]李长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1-21(2).

篇5:运行部文明生产管理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构建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应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是近几年来我们煤炭企业党组织形成的共识。然而,如何构建这个运行机制,在构建过程中应把握好哪些环节,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仍然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探讨。根据十矿的实践,我们认为构建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要注意把握好建立系统的领导体制,制订合理的指标体系,进行严格的监督考核,实施荣利一体的奖惩措施四个关键性环节。

一、建立系统的领导体制

建立系统的领导体制是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强力领导的前提条件,是构建科学运行机制的基础环节。所谓系统的领导体制就是领导机制设置、领导责任划分、工作制度辅设均具有系统性,具备上下通畅、左右协调、运行高效的特点和国能。

机构设置形成系统。从矿、区队到班组都要设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或岗位,对精神文明建设实行三级领导或管理:第一级是党委,是全矿领导或管理的决策机构。第二级是区队党支部、各科室,它们是本单位或本部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者。第三级是班组,班组长是班组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人。实行三级领导或管理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上级领导、指导、支持下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形成上到顶、下到底,统分有序、系统的领导机构。

职责划分形成系统。每一级(个)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或职位,都应该承担与机构、职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矿、队、班组三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领导者所承担的责任也要上下对应,形成系统。如矿党委的责任是领导全矿的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是制定计划、抓队伍和机构建设,管理考核,组织全矿创建活动,对精神文明建设负全责;区队党支部的责任是领导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结合本队实际组织落实矿党委安排的各项工作;班组长的责任是按照党支部的布置,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落实在班组,落实到人头。这样党委安排的工作能够政令畅通,一抓到底,解决往常那种上边紧,下边松的棚架问题。

制度辅设形成系统。制度是落实责任、完成任务的保障,在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制度中,既要注重是否适用,是否便于记忆,是否便于操作这个问题,更要注重制度辅设的系统性问题。制度辅设系统性是机构设置系统性,责任划分系统性发挥作用的保证,没有一套系统的工作制度做保证,落实责任便成为空中楼阁。所谓制度系统性就是针对不同的工作从安排布置、督促落实、检查考核、奖惩兑现所建立的各项制度间应具有内在联系,从上到下从初到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例如,职工政治学习,矿党委要建立“职工政治学习月安排制度”、“职工政治学习调查研究制度”、“季检查考核制度”、“奖惩兑现制度”。区队党支部要建立:“职工政治学习点名制度”、“政治学习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经济分配挂钩制度”等,这些制度虽制约的内容、起到的作用不同,但其宗旨都是提高职工的理论素质,增强职工的政治意识。这些制度都应该围绕宗旨这个主线去订立,去运行。这就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这样,从领导机构设置、领导职责划分到工作制度覆盖三位一体,构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责任明确、运行规范的系统领导体制,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强力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制订合理的指标体系

合理指标体系的设定,是完成阶段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的前提条件。指标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考核得分的公正与否,影响着奖惩兑现的合理与否。所以,制定一套覆盖面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制定考核指标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把指标定实。所谓实,就是既不偏高、又不偏低。偏低的指标,不需要努力就能达到、起不到指标应有的激励作用,既不利于工作,也无益于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过高的指标,职工能望而不能及,同样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同样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各项指标一要实,要坚持两不定的原则,即:轻而易兴举便能达到的指标不定;高不可攀的指标不定。在制定考核指标的过程中,一般要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意见下发至各科室、各党支部,由各科室各党支部根据矿总体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讨论制定本单位的考核指标。第二阶段,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到各科室、各党支部测算各单位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准,以此为依据依据,修订矿及各科室、区队的考核指标。第三阶段是将修订后的考核指标反馈到各科室、各区队,充分发动职工提意见,进一步将其完善。通过这些程序产生的指标,由于来自于职工群众,又使用于职工群众,基本可以避免偏低、过高的现象。

二是把指标定细。这里的“细”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每项工作都要有指标,就是制定出的指标要具体明确,包容性强,覆盖面广,使每项工作都有标准,都可以进行考核。其二是分项工作达到什么标准得几分,距标准要求差距多大扣多少分,都要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如果指标定的不细,不具体,过于原则和笼统,执行过程就缺乏明确的约束力;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凭主观估测的成份就大,不同的考核人员对同一工作考核后会得出不同的考核分数,使考核显出较大的仲缩性、随意性,致使职工对考核结果产生异议,发生争执,既影响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又影响职工对考核工作的信任工。

三是把指标定协调。在指标制定过程中,既要看前看后,又要顾左顾右,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大指标与小指标的制定,在通常情况下,小指标之和应略大于大指标;A指标与B指标的衔接,要分析它们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寻找出最佳的比率,使它们相互协调,互相匹配。

三、进行严格的监督考核

考核是对各项工作好坏的评判,考核结果是奖惩的依据,所以考核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可靠。为了考核严格,要力求做“三全”。一是把各项工作全部纳入考核范围。把产量、质量、安全、效益等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与党的建设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捆在一起全部列入考核范围,不断隔山、不留空档。这样,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而且对党、政、工、团组织及班组及职工个人所负责的工作都进行了衡量。哪面工作达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差距,都清清楚楚。二是对矿职工全部考核。无论是党委书记、矿长、还是劳模、一般职工都要按标准接受考核,这样,既能体现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可改变领导以前那种总当局外人,对人严、待己宽的现象。三是全矿职工参与考核。矿队两级考核都要有职工参加,职工代表要定期更替,让职工轮流当代表参加考核,使每个职工都有参与考核的机会。

这样不仅有利于职工进一步了解考核过程,增强对考核结果的信任度,而且能够有效地真情 以监督保证作用,避免徇私情、走过场的现象发生,能够有效地维护考核标准的严肃性、公正性。

四、实施荣利一体的奖罚措施

“奖罚”是上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结尾,又是下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始。这项工作对路与否,影响着士气,影响着精神文明工作能否继续深入持久。从往常情况看,做好这项工作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坚持荣利一体的原则。就是政治荣誉和物质利益要结合进行,不可偏废。过去个别单位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重精神鼓励,轻物资奖励,而对物质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同样是先进,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相差很大,时间长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就失去动力和信心。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对它(他)们进行精神上鼓励。掀起奖励,一是对他们付出超额劳动的一定补偿,二是对他们工作成就的认可,三是促使他们更加爱岗敬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去。而对大多数没有受奖惩的单位及个人来讲这是一个导向,这个导向告诉大家,精神文明建设确实重要,干的好也会荣利双收,甚至升迁,干不好照样挨批评,受罚,甚至丢官。

(二)合理地把握奖罚幅度,奖罚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大家更好的干工作,然而,如果奖惩的幅度把握不当,奖惩过重或过轻,不仅起不到应有的奖励效果,还会产生挫伤职工积极性的作用。奖惩幅度的介定应同时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被奖者所作贡献的大小,被惩者所犯错误的大小,二是职工的思想及经济承受能力,三是单位生产经营情况能否允许。只有同时考虑这三项因素,制定的奖惩幅度才会客观,符合民意,具有理想的激励作用。

(三)及时进行。奖惩工作要抓紧及时进行,不要拖拖拉拉。去年的奖惩会到今年四五月份才开,奖励资金年而半载不给兑现,这同样会失去“奖惩”应有的激励作用。

上述可见,构建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慎重、深入扎实、艰苦探索及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把握好领导体制的建立这个基础性环节,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健全制度,把握好指标体系的制订、监督考核的严格公正这两个关键性环节,还要把握好奖惩兑现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唯有如此,构建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才会科学合理,运行高效。

文章

来源莲山

篇6:生产运行部-2012总结

生产运行部的管理职能由CNG输配场站与维修抢修中心两部分组成,在职员工从去年的4人,逐步发展到现在的11人。过去的一年,在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生产运行部紧紧围绕公司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生产不放松,认真做好部门内部管理,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截止11月19日,实现安全运行144天,为公司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下面将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确保实现安全运营管理的目标,协助做好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及规范化施工

通过去年全公司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今年3月10日城区中压管网正式开工建设,生产运行部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围绕工程建设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配合施工单位完成建宁大道、绣林大道及南岳山路路由的了解,对施工路段的管位进一步确定,对前期施工路段的管材、管件、阀门及其它材料摸底。配合施工单位与荆州技术监督局接洽取得开工告知书 2、3月10日城区中压管网工程开始施工起,到6月30日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安排部门员工深入施工现场,对中压管网施工的质量(管道走向、沟槽的开挖、深度、管网的焊接以及回填)和安全文明施工进行点对点全程监督,与管道经过的单位进行协调,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二、认真落实对燃气设施投入运行前的校验检测工作

为确保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投入运行,依据燃气设施进行检验的种类,与市技术监督局计量所协调落实燃气设施的校验事宜,完成了首批500块燃气IC卡表、3个安全阀、11块压力表、2台流量计、8个温变压变的检测效验。

三、组织落实首期中压管网及紫荆苑小区置换、点火工作。

为保障公司运行的安全,中压管网正式运行前进行了严格的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随后进行了氮气置换管道内空气、天然气置换氮气的操作,达到点火通气的条件。

和中压管网一样,对紫金苑小区进行了氮气置换空气,然后进行全面的查漏检漏、调压、保压。当一切准备都合格后,进行了天然气置换氮气,正式点火通气。

四、加强部门的内部管理,建立生产运行工作规范

1、制定生产运营管理制度。

完成了本部门相关的管理制度,编制CNG减压站的岗位职责,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巡线管理办法、消防器材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生产管理制度,CNG场站工艺流程图,日常运行表格、台账等。

完善阀门井,调压箱等的表示桩、标识牌的警示工作。配合按环部编制了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及爆炸燃烧应急抢险预案、场站应急抢险预案、调压箱(柜)应急抢险预案、阀井(室)应急抢险预案

2、组织落实对员工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完成部门员工不同工作岗位的分工。生产运行部现设经理一名,站长一名,生产调度专责一名,计量管理专责一名,维修抢修专责一名,安全巡线专责一名, CNG加气专责一名,输配操作工四名,维修抢修工四名,安全巡线员二名。

从6月30日起我们完善了对场站24小时值班运行和中压管网及阀门井巡线、倒班、交接班工作。熟悉减压撬操作流程,做好运行台帐及表格的记录和存档,完成每天中压管网,阀门井,小区管网的日常巡线及分输站减压撬设备的巡检。对管线周围的施工进行跟踪

部门员工参加质监局特种设备操作工取证。分别到宜昌中燃,澧县天然气,天门中燃进行了短期的实地学习,对CNG减压撬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流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3、积极参与中压一期和紫金苑小区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4、9月28日,对紫金苑小区部分居民用户点火通气,截止到目前,紫金苑小区共有35户居民用户用上了清洁环保的天然气。每月配合客服中心对用户进行入户安全生产检查。解决客服中心各类投诉电话。

5、建立突发事故处理的应急处置模式(日常管理;应急启动;应急工作分工等参加了中压管网、场站以及小区庭院管网的应急预案演练.)

6、完成2012年工器具的采购申报,建立生产运营备品备件管理。为更好的维护和保管设备,也是对突发事件做到机灵应变,及时反应,我们队采购的材料进行了入库台账管理,同时进行了分类,分为普通公用工器具,抢险公用工器具和易耗品工用具。

7、加强设备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给各种设备设施进行了编号建立了档案,建立了生产设备责任卡,确定了责任人,保证设备设施的日常保养、维护按时按要求进行,CNG的工作一步步都开始走向正轨。

8、加强场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从2012年6月30日开始,伴随着石首市CNG减压站的投产运行,CNG场站加强标准化建设管理,从对制度的执行着手,统一着装;每周召开例会传达公司会议文件精神,学习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总结上周工作,计划下周工作;每天对撬装设备进行两次全面检漏,每小时对各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每天对配电房进行两次安全巡检和记录。

截止11月19号,城区管网安全运行

天;CNG减压站已安全平稳运行144天,总卸气量637标准立方米,自9月28号通气后,居民的日均用气量为8.3标准立方米(由于现在是用的管存气,这个数字是估算数字),自9月12号至今配电房用电1968度,日均用电59度。

二、存在的不足

目前生产运行部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员工的天然气专业知识以及抢维修的动手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有些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不够强,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对待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还不够迅速,需多组织应急演练。

三、2013年工作计划

中压管网运行后,我们将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的经验教训,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状况,全力搞好今后安全运行工作。我们生产运行部要科学规划,合理分工,完成场站运行和中压管网及阀门井巡线倒班、交接班工作,做好运行台帐及表格的记录和存档。做到即时发现问题,即时整改落实,做到有据可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管网的安全生产运营。

1、按照公司岗位编制要求,认真落实定岗工作,完善岗位职责,建立可行生产运行考核细则,做到奖勤罚懒。

2、着力理论培训、实际操作培训、岗位操作练兵等加强对员工应知应会的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3、建立日常维护维修工作模式(客户报修、城区管网维护维修等)

4、继续深化场站标准化管理工作(员工着装标准、记录准确规范、环境清洁、设备维护清洁有效、安全警示标志清晰、接待来宾安全有序等)。

5、建立规范的生产运行调度管理模式,确保连续、安全、稳定供气

6、加强计量管理,建立计量设施台帐,确保计量准确,减少输差。

7、加强团队的自身建设,增强责任心、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在思想认识上,要端正工作态度,持续加强自身和员工专业知识教育培训和考核;在标准化建设上,持续完善制度建设和日常巡线以及抢维修的落实;在安全隐患整改上,更加深入的进行复查核实,并做好预防工作和预案编制。

对庭院小区生产运行,始终保持安全第一的信念,在点火通气前,每户进行安全检查,确定没有漏点和隐患后对报装用户进行点火通气,同时进行安全用气告知。在通气后每天都安排维抢中心员工进入小区进行压力、安全等检查,联合客服中心进行户内安全检查。在人员分工上,我们一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性格的不同,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小区、中压的巡线巡检都有专人负责,巡检时填报《中压巡线记录》、《阀门井日常巡检记录》,巡线完毕及时汇报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同时对巡线质量进行抽查,检查员工是否认真做好安全巡检工作,是否按要求填写相关数据,尽量在平时把工作做细致,不留安全隐患。

在公司领导正确指导和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下,生产运行部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和缺点,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方法开展工作。今后生产运行部将继续寻找差距和薄弱点,强化部门自身素质,在工作中坚持国家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提高人员安全意识,真正做到安全为天,不松懈不麻痹,为公司安全生产贡献部门最大的力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运行部文明生产管理】相关文章:

网络运行部管理制度04-23

运行部交接班管理制度05-05

配电运行管理06-23

运行管理报告06-27

生产平稳运行08-21

长效运行管理09-04

运行管理质量05-05

配电生产运行05-13

运行检修管理05-17

生产运行成本05-21

上一篇:梦想高中生每日演讲稿下一篇:再见!七年级!离别青春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