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2》观后感:榜样的力量

2024-07-07

《榜样2》观后感:榜样的力量(精选8篇)

篇1:《榜样2》观后感:榜样的力量

《榜样2》观后感:榜样的力量

由中组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各行各业党员心怀人民、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鲜活事迹。从十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先进模范党员的忘我奋斗的行动中,我看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形象、体会到了人民公仆的珍贵品格、领悟到了共产主义信念的深刻内涵。

荧幕上的这些榜样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深深热爱自己的岗位,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当成自己的乐趣和价值追求,并持之以恒付出。比如,有的为了帮助贫困山区百姓脱贫誓言“不脱贫不下山”,有的为了群众的健康而“24小时坚守”,有的时刻心系社区群众利益,有的在林区值守29年有句话说得好:“你把群众放在什么位置,群众就把你放在什么位置”。习总书记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正是由于他们把群众放在最高的位置,在岗位上热情为群众服务,从而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口碑,他们在为别人奉献时实现了自己的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做的是有意义事,他们既普通又崇高,既平凡又伟大,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点滴行动,用自己的坚定执着书写着“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优秀共产党员品质,从而走上荧幕成为榜样。

每一名党员都要向他们一样,始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把坚守的信仰、奉献的人生、勇敢的担当、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时刻牢记的信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恪守职责,扎实苦干,无私奉献,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篇2:《榜样2》观后感:榜样的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十九大之际,《榜样》专题片可谓是打响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奋斗的第一炮。《榜样》专题片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走近学习榜样、凝聚复兴力量”为主题,通过展现九组代表人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例,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共产人刚正不阿,心系群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和敬仰。

榜样是一种力量,是一杆标杆。福建省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英武帅气的飞行团长刘锐那句“作为军人就是要打仗的,打仗肯定就有牺牲。我的航线半点不改”让我们的敬畏油然而生。与对方战机剑拔弩张对峙的场景,党的军队不会退缩,共产党员更不会害怕。xz察雅县烟多镇雪东村原党支部第一书记尼玛江村,从滚滚怒江上的悬崖上“捡回一条命”也要全身心扑在改善雪东村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状况。他创办家具厂,亲自联系销售厂商,不惜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三年间,雪东村实现了从过去“搬迁贫困村”到如今“标杆示范村”的华丽转身;“身居斗室,胸怀天下”的陈先达教授被称为行走的“行走的马列字典”,在一个物欲横流、人情淡薄的社会,可能关注马列主义的人已经不多。而这位研究了马列主义60多年的老教授,对自己的信仰从不动摇,坚定地说:不仅要“姓马”还要“信马”。这为我们年轻的党员树立了一杆标杆,让我们明白我们的信仰并不是虚无缥缈、不可触摸的。我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向榜样寻找答案,榜样就在我们身边,答案就在我们眼前。陈先达教授身体力行,为我们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坚定信仰,心系群众的优秀品质。

篇3:“榜样”的力量

舍本求末在享受中指责

全球变暖领域的环境话题已经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环境被破坏就没有了发展的前提,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远了不说,现在我们身边的确有太多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再等了。西方媒体最近报道,巴西亚马逊雨林近40年消失的面积,超过450年殖民地时期消失的面积。美国杂志将中国山西天空污染的照片放在封面上,同时大力指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位于世界第二”的消息。这两个报道内容都对,言下之意,发展中国家现在大规模地破坏生态,造成的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可谓是忧心忡忡。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更是颁给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一个联合国组织,是因为戈尔一直在宣扬环保。他拍摄了一部著名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宣传他的环保理念,关注全球变暖,号召人们立即行动共同面对气候变化危机。这部影片还荣获两项奥斯卡大奖。

当然,保护环境是世界

的潮流,谁都不敢说不要保护环境。但是,说是一回事,做往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美联社将戈尔家庭从2006年2月3日至2007年1月5日不足一年时间内的电费账单公之于众,其一家共计用掉19.1万度电。而所在城市一般家庭每年平均用电约为1.56万度,一般美国家庭全年平均用电约1.07万度。由此可见戈尔一家消耗的能源实在超乎想象,像这样的“环保战士”还有很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

发达国家在指责巴西亚马逊雨林的大规模消失,以及中国山西的污染时,却很少提及巴西亚马逊雨林的消失,主要是用来种植以大豆为主的农作物造成的。在巴西被砍掉的树木中,木材50%销往美国,28%销往欧洲;砍掉树木以后种植的大豆,50%销往欧洲;还有一些土地被用来养牛,牛肉53%销往欧洲。换句话说,亚马逊雨林消失的最大获益者是西方国家,是因为他们的享受,才导致亚马逊雨林的快速消失。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参照是,在指责中国的环境污染时,日本却大量进口中国的煤,储备起来以备不虞之需。美国目前在本国探明的煤矿和石油,大多不开采,绝大多数用其他国家的。他们的环境当然保护得好,可那是以牺牲别国的环境为代价换来的。

他们只看到近几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却不说从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年间,直到几年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前5名、前10名都是发达国家。如果计算一下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总量,70%以上是少数发达国家排放的。然而,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是舍本求末,一味的指责,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只在一些表面现象上做文章。

“榜样”的力量如何像西方一样发达

不管是中国还是巴西,都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当地的人们牺牲环境发展经济都是为了过上富裕的日子,而这个富裕的榜样就是发达国家,它向全世界传递着什么是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因此,当发达国家一再标榜他们自己多么先进、多么文明的时候,又反过来指责发展中的国家试图把自己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举动,就显得很不厚道。虽然我们可以说,发展中国家可以寻找其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但是,开发现有资源是最快的致富方式,发达国家如此强有力的榜样,必然让落后地区的人们寻找最快的致富捷径;而且,落后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也是照搬发达国家以前的方式;落后国家牺牲自己的环境,开发的资源也多是被发达国家享用。卫星从太空中传输回地球的景象,地球的夜晚到处灯火通明,最亮的地区都在发达国家,他们极大地消耗着、浪费着地球的资源,却指责别人试图变成和他们一样。

发达国家夜间灯火辉煌的美丽景象,背后就是电力公司希望大家多多用电,它才好多多赚钱。因此,灯光也不只用来照明,更多是用来装点。白天睡觉晚上享受夜生活,已经是发达国家带给世界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能改掉?以前世界各地

销售商品的商店规模都很小,自从美国建起了大型商场,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必然的模式。大型商场之所以能够出现,也是因为电力照明的原因。如果没有电力支撑,大型商场里面就会很暗,而且大型商场提供了豪华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这些都是小商店无法比拟的。虽说大商场增加的巨额成本可以从高利润里赚回来,但是,它消耗掉的能源却无法挽回。

在过去,按照自然环境的规律,纬度低的炎热地区居民住宅的窗户较大,在寒冷的地区窗户较小,现在很多房子都和美国一样,落地门窗,玻璃外墙。其实,玻璃的传导性很强,外面的冷热很快就会影响到玻璃墙的里面。这种房子的出现是因为美国人用大量的电力来运转空调,使得在玻璃房里面的人,既可以享受外面的风景,又不会受冷热影响。现在已经被高消耗电力的空调生活所代替,另外还带来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结果。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即将彻底毁灭中国人几千年养成的节约习惯。

所以,当全世界的环境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候,发达国家不应该指责落后国家破坏环境,而更应该反思他们自己给全人类树立的生活榜样。在人

●白天睡觉晚上享受夜生活,已经是发达国家带给世界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能改掉?

均能源消耗上,美国是中国的四五倍。虽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不应该以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为榜样,但发达国家有什么权利不让中国人像他们一样使用能源?他们更应该做的是减少自己的能源消耗。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发达国家可谓大肆炒作,不断更新污染指标、组织各国签订《京都议定书》、制定绿色产品指标,做一些标志性的活动,比如先是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关掉造型效果灯光5分钟,随后很多城市也关掉照明灯光5分钟。不可否认,这些做法的初衷都是好的,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总有些走样,各国信誓旦旦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制定的指标发达国家没有几个能做到的,一些科学家为了支持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甚至发布了一份有些荒谬的研究报告,以阐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罪魁祸首不是工业的发展,而是全球物种多样性增加,比过去物种单一要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产品的绿色指标也成为绿色贸易壁垒,苛刻的要求不是为了环保和健康,反而成为变相保护本国经济的手段,象征性的全城停电几分钟,这种做法除了具有大喊一声的效果,还有什么作用?

发达国家愿意像落后国家的人们一样,住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吗?他们愿意自己城市的夜晚像非洲一样黑暗吗?发达国家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但是,这个榜样根本不具有普遍性,不具有普适的价值。如果中国人、墨西哥人、巴西人、印度人和非洲人都过着像发达国家一样富裕的生活的话,这个地球的资源绝对不够。有人计算过,那将需要5个地球。因此,落后国家环境的破坏,一方面有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强行提供的错误榜样。

很多人在探讨空气污染、气候变暖等重大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后果,然而这背后真正的问题是自然资源的枯竭。现在地球上的石油,恐怕不够把世界变暖多少了,也就再用个二三十年吧,这还得以人类对石油的消费不是特别快速的增加为前提。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乐观的认为,只要石油价格上去了,电价上去了,水费上去了我们就会把能源给找出来,该省的省下来。但事实上这些年基本上没有发现太大的油田。几条世界大河上,水电站该建的也都建了,而且面对今天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国家发展使用能源是不可避免的,谁想节约能源消费,发展必然放缓,落后就会被别人淘汰掉。在这个格局之下,人类不大可能通过节流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能源问题。

那么有没有替代的办法呢?我们总听专家说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现在的石油、煤炭,听上去是一种可以无节制使用的能源,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获得世界上任何一种能源,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都将存在环境和资源的代价。建设风力发电需要消耗大量复合材料和钢铁,生产它们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建设水利发电站将出现大量淹没区,淹没区将产生甲烷排放,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需要大量单晶硅或多晶硅,生产这些硅材料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其实这种能源仅仅是能耗和排放的转移。

即便如此,如果我们全力发展核电站的话,铀在6~30年之内就会被用光,这几年人们一直努力发展生物质能,发达国家把玉米烧了开汽车,粮食价格就会暴涨,发展中国家的人就会饿死。现在,我们还在羡慕西方国家的先进吗?

是先进,还是文明的倒退?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从野蛮掠夺的初期就是以一种资源高消耗的方式开始的,现在,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危害已经越来越明显。

我们都知道爱迪生是一个大发明家,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爱迪生还办过电力公司。爱迪生坚持给居民供应直流电,只是后来被交流电淘汰了。其实,爱迪生的很多发明都是为了他的电力公司。电力公司的发电厂建成后,如果仅仅只是照明用电,居民只会在晚上使用,白天的时候,发电厂的机器没有使用效率,变相增加了成本。于是,爱迪生的一大工作就是想方设法发明可以在白天用电的民用电器,例如留声机。虽然现在我们说,这些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是,他的指导思想在今天看来却是错的,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指导思想延伸到现在,这种方式现在也移植到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发展方式背后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

如果能源问题就是解决不了,怎么办?没办法,文明只能退回去,现在的复杂文明维持不下去,就退回到简单文明去。中国人最不习惯“文明退回去”这个观念,因为自有文字历史记载以来,中国文明基本上没有大的倒退。但就整个人类来说,不要说倒退,文明灭绝了的事也不少,历史也不断在验证这个真理,比如复活节岛文明怎么灭绝的?因为岛上的统治阶级曾经形成了一种传统,就是比谁的石像造得更大,造得越大就越能凸显首领的崇高地位。问题来了,要把石像立起来需要用绳子拉,而绳子是用树皮做的。结果300年中,为了拉石像把树砍光了。砍光了树木,他们就失去了众多的食物来源,也没法造船,不能去深海打鱼了。我们可以把树看作是岛上的能源,由于能源的耗尽,文明灭绝了,这不是什么非常罕见的事,复活节岛的文明就是这么灭绝了。

当全世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发达国家希望亚马逊地区能够更多地保留热带雨林,为世

界提供更多的氧气,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如果巴西当地人不砍树,世界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难道要他们继续保持原始的生活方式吗?2008年度,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共盈利452亿美元,平均每天1亿美元以上,创美国企业史年利润最高纪录,这恐怕也是全世界企业历史上年度利润最高的。它的这个高利润,一方面是石油涨价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鼓励能源消费的结果。

面对发达国家已经树立起的资源高消耗型的生活榜样,再加上发达国家时时处处都在宣扬自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落后国家再宣传要环保、要节约,哪个力量更大?在现实的享受面前,人毕竟是自私、短视的。因此,当今世界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解决环境问题,首要的就是放弃发达国家为全世界提供的榜样。发达国家能从自己做起吗?

不可以坐以待毙,我们能不能在平衡中走出一条发展新道路?

改变自己在平衡中寻求发展

北京在2008年是为数不多能够完成节能降耗要求的城市,北京能够降耗减排关键得益房地产快速升值无形加大了GDP的规模,靠泡沫增加了

●我们在无奈和不公的前提下,今天呼吁不要用一次性筷子,明天不让用塑料袋,在急于求成的心态中只抑制了表面现象。

M O C

基数;另一方面是北京为了迎接奥运会,将工业企业关闭迁移到外地。

早在2006年北京就关闭了长期担负北京燃气供应,日耗煤炭8000余吨北京焦化厂,把它搬出了北京,迁移到唐山市海边安了新家。2007年北京再次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因为北京把下一个目标首钢也搬迁走。到2007年底,完成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400万吨,只在北京石景山地区阶段性保留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到2010年,将在河北唐山的曹妃甸建成一座年产800万吨钢的新厂,而北京将不再生产钢铁。

一个个看似捷报的成就背后,是不是北京工程建设真的不需要钢材了,不需要消耗炼钢的焦炭和煤了,北京人不再用燃气做饭了?现实情况是北京由于奥运建设的需要,消耗钢材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达到空前的水平;炼钢的焦炭和煤炭更不可能相应减少;而做饭仅仅从使用自产煤气改为从陕甘宁输来的天然气。能耗和排放在北京虽然减少了,但实际上市场的需求和工厂的转移反而使整体能耗和排放进一步增加。表面上的蓝天的增加,只不过是将炉子和烟囱修到邻居家的院子里而已。这似乎和欧美、日本的减排实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需求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仅仅将能耗高、污染大的工厂搬到了别的国家,然后又对那些工厂所在国的能耗和排放问题煞有介事,还动不动就拿中国垫背。

我们在无奈和不公的前提下,今天呼吁不要用一次性筷子,明天不让用塑料袋,在急于求成的

篇4:“榜样”的力量

一点都不夸张。在来到费城的第二个赛季,霍伊斯目前场均得到12.5分,10.3个篮板和近2个盖帽,并且有着高达62%的投篮命中率,考虑到他有很多4.5米以外的出手,这样的命中率已经非常惊人了。在攻防两端霍伊斯都体现出了足够侵略性,更重要的是,现在他在比赛中拥有着更强大的信心。相比于他在76人首赛季几乎一无是处的演出,在这个夏天到底是什么让霍伊斯有了如此改头换面的变化呢?答案是,肖恩坎普,一个被1999年联盟停摆毁掉的球员。作为一个在西雅图长大的孩子,坎普一直都是霍伊斯的偶像,刚过去的那个夏天,霍伊斯又和坎普走到了一起。很多时候,他们都在进行一对一。“对抗有点脏,”坎普说,“在低位,我和斯宾塞都想打败对方。对抗中双方有很多的动肘子的时候,也有大量的真正的身体对抗。”

“的确,这很有趣,”坎普的说法得到了霍伊斯的确认,很多时候我都想马上停下来,但有一种声音在敦促我:“该死,我是在和偶像肖恩坎普一起训练啊!”其实,霍伊斯和坎普首次一起训练还得追溯到前者参加2007年选秀大会时,那年国王在第10位选中了霍伊斯,3年后他来到了76人,来到费城的首个赛季,他场均仅有7.2分和5.7个篮板入账。就在很多人以为76人不会给表现平庸的霍伊斯机会时,球队给了他一份1年400万的合同。与此同时,霍伊斯又和坎普在一起训练了。

“比赛中他有很多优势,”坎普说,“有时候我会朝他吼。我觉得现在是时候站出来证明自己能打得更好啦。”

同时在休赛期,霍伊斯还在母校华盛顿大学通过瑜伽、拳击和游泳等运动来加强自己的身体,现在他身体里的脂肪含量降到了5年NBA生涯以来的最低值。于是,我们看到了现在的霍伊斯。

“当我进入联盟时我对自己有着很高的期待,特别是相对于上赛季的个人数据来说。”霍伊斯表示,“经过深思,并且对自己说,OK,这一年必须得有所改变,我必须让自己的头对准正确的方向。”

这当然是76人主教练道格·柯林斯希望看到的。“他以前有点喜欢在外线飘着打,现在他在内线有着灵活的脚步,会运球,篮板不错,他在球场的表现非常积极,这让我们激动不已。”柯林斯评价道。

当然,进步也是同步的。相对于2003年退役时,坎普现在已经减了25公斤,现在体重116.2公斤的他几乎回到了超音速巅峰时期的体型。利人利己,何乐不为呢?

篇5:《榜样2》观后感:榜样的力量

——《榜样2》观后感:传递前行的力量

古人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做合格的党员,也是这样,需要时刻铭记党员的义务和要求,和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奉献与担当成为一种习惯。

在《榜样2》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形象,一个又一个身边平凡又不平凡的党员,在他们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职责。

他们有将军夫人、空军军官、大学教授、乡镇党委书记、有社区干部、有县委书记、有平凡的党员技工,各行各业的优秀共产党员为我们树立了难能可贵的学习榜样。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忘初心,扎实工作,信仰坚定,廉洁工作,身体力行,舍小家顾大家,带领人民脱贫攻坚,齐奔小康,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84岁的老人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江西省萍乡市南陂小学原校长。1957年8月,随甘祖昌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务农并一直从事乡村教师工作。离休后,又扶贫助学,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2013年9月,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14年2月,荣获‚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2016年,龚全珍当选江西省首届‚感动江西十大教育人物‛;12月,龚全珍家庭被表彰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年轻帅气的刘锐是第一位驾驶轰-6K飞向远海的空军飞行员。2016年9月,身为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参谋长的刘锐,再度驾驶国产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飞向西太平洋,刷新中国空军远海训练新纪录。刘锐紧跟装备升级步伐,首批完成国产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改装,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和战友一起首次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留下中国新一代中远程轰炸机的航迹。在刘锐和战友们的努力下,轰-6K多次在西太平洋上空留下中国空军的航迹。

当年,刘锐所在团被确定为全军首家装备轰-6K的部队。作为‚先行者‛和‚探路人‛,刘锐既当‚改装员‛又当‚试飞员‛,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改装。随后,刘锐一鼓作气,创造性提出‚课题牵引训练‛新思路,形成一批战法、数十套突击方案,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

刘锐带头先飞,深入南海数千公里。多次执行远海战巡任务,让他愈战愈勇——多次挑战轰-6K飞机训练极限,验证了复杂恶劣条件下作战使用数据,刷新10余项训练纪录。

刘锐将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面对危险时,甚至可能牺牲生命时,不改航线,用自己的坚持完成了巡航任务,展现了大国空军的风范,让中国的空军名扬海外。他说,战士的最终使命是作战。随时要战斗,随时上战场。正式因为刘锐和他们身后无数的海陆空战士们的坚定与无畏,正是因为他们守疆卫国的决心,我们才有了坚强的后盾。英雄战士们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们在国际上挺直了腰杆。看着刘锐和他的伙伴们巡航黄岩岛的照片,内心激动,热泪盈眶,每一个党员身上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行走的马列主义字典,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87岁高龄的教授陈先达,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60多年。当主持人问陈老:‚您信吗?‛陈老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我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自称‚80后‛的陈老说:‚只有‘信马’,才能真正‘姓马’。‛身居斗室,心系天下的陈先达老师已经出版了《处在夹缝中的哲学》《陈先达文集》等多本著作,还主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等有影响力的书籍,是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

‚对于教书,我最大的优点是认真,绝不讲没有准备的课,务求达到讲一堂课有一点思想,绝不倒‘白开水’。‛到了晚年,陈先达的哲学课堂更灵活了,‚学生们经常来问问题,我的家门永远向他们敞开。他们喜欢陪我散步,在人大的林荫道上。除了教室,我的家和林荫道都是课堂。‛陈先达教授用自己的博大精深的知识传授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

工作在基层58年吴金印,弃小家为大家,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做一辈子的事。从贫困的山区与天抗争,亲手建设了2400亩良田,在基础的建造过程中抱着搭上一条命也要帮村民造好田,建好路。在改造自己乡村,耽误了自己女儿的救治,女儿因发烧而落下了残疾,再也不能开口说话成了吴老一生的痛。可是他坚守着为人民而奋斗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的信念,为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建设小康村小康镇,直到满头白发,仍然带病坚持走在改造家乡的工作路上。他扎根乡村,带领村民们一起劳动,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带领大家买迈入小康村、小康镇。

吴亚琴和社区志愿者们建立康乐之家老年服务,把社区的居民当成自己的家人,大小事都事无巨细地过问并给予帮助。工作期间动了两次声带手术,因没有时间休息,而没有康复。生病时说不出话来,仍靠写纸条来工作。22年来,她带领着志愿者们一直在社区踏实工作,做了大量细碎又需要付出的工作,时刻把居民的事儿放心上。

还有一心扑在工作上,爱工作、爱人民、爱家庭的廖俊波同志。在国家级贫困县工作时,一个乡一个村一个家庭地跑,为每个乡村都制定合理的发展路线,在他的带领下,石圳村水渠干净了,化身为美乡村示范基地。县、乡的经济水平稳步提升。而在一次公务活动中,因为车祸,他再也没有醒过来。但是他影响了一批人,在他工作过的地方,有一批人像他,像他那样去工作。

左文学,彭远科,基层的村干部,与11名村两委委员带头,贷款120万开创村里的致富之路。目前塘约村51名党员带头,98%农户加入合作社,实现了村社合一,村民的日子逐渐好起来了。‚一个人你要活出精神来,一个村也要活出精神来,一个国家才有希望。‛

尼玛江村,在条件艰险的藏区,扎根一线,带领村民们办期了村办企业、四处寻找订单,让村办企业逐步成长,目前他所在的村成立了7个实体,让贫困村全面迈入小康。用三年时间,改变雪东村的贫困面貌。

这些优秀的榜样,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是发自内心的宗旨,并且认真践行着。

篇6:榜样的力量2

她原来是在厦门的一个小区里学钢琴,每天老师交完什么曲子,一有时间,她都会到琴行里去练(她家没钢琴),一练就是好长时间,完完全全沉浸在琴声里,好像把世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她的琴声如潺潺溪水从指尖流出,是那么悦耳动听,使听的人也如痴如醉。可惜,两年后,她搬家了,钢琴也告别了她,由于种种原因,她的妈妈没让她继续学。我们家有台电子琴,她每次来我们家都要露两手,我不禁为她感到惋惜。

后来她又去学了跆拳道,我经常看她韧带拉伤,而感到心疼,时不时劝她不要学了,但她还是咬着牙坚持下去,就如一叶小舟在海上飘,遇到了大风大浪,不是逃回去躲避和心想“完了,完了”而放弃,却选择坚强勇敢去面对一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在她身上果然灵验了,她参加了许多比赛,拿了不少荣誉奖项,但,谁知道在这些荣誉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汗水泪水和心血啊!

她还去学了拉丁舞、古筝……练得都十分不错,拉丁舞跳的很有范,古筝也弹得婉转动听,如高山流水般好听。小小年纪,一身本领,是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好少年。

想想她的这种对待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再看看我自己,我真的感到无地自容——为了学古琴,爸爸不惜买了一架古琴给我,学了一期后,古琴就静静地躺在那里,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将自己懒散的习惯改掉,向超琪学习,刻不容缓,争取做个名副其实的四好少年!

篇7:《榜样2》观后感:榜样的力量

什么是共产党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有什么样的特质?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将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榜样是生活中扎根基层、润物无声的“春雨”。一句话代表共产党员端正的工作意识:“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支月英,一个乡

村教师,用一个女人一生最好的年华守着大山里的孩子,带出了一千多名孩子,一双手,撑起了整整两代人求知的天空。支月英不忘初心、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

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而深感责任重大,不禁油然而生的敬意使我产生了向他们学习的冲动,因为我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岗位可以平凡,但不能甘于平庸。将平凡做到极致,同样可以干出令人嘱目的成绩,同样可以成为周围人的榜样。

榜样是工作中忠诚干净、克己奉公的楷模。一件事焕发共产党员无限的激情:“李干部,你是我在这个城市最恨的人,但也是唯一值得我信赖的人。交给你,我放心。”李贝没有想到,第一次给她交待遗言的,竟然是一名被她抓回的犯人。李贝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她忠爱的公安事业,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岗位上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信仰、始终坚守“牺牲和奉献”的人生信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榜样是实践中攻坚克难、抢抓机遇的前锋。一项创新焕发了共产党员开拓的精神:“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来实现。”王恩东团队的研发是从零开始的,攻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在研发过程中申请专利1147多项,获得授权100多项。正是诸如王恩东团队体现的不怕苦,在事业中永不言弃、咬牙苦干的这种拼搏于事业所展现的精神,让榜样成为看得见的“模板”。

篇8:榜样的力量

不知不觉间,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已走过八个年头、共出版96期杂志, 以其丰富性、权威性在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声誉。此时, 2010年也即将过去, 回顾近两三年的杂志, 张永和、张雷、崔彤、崔恺、马岩松、齐欣、朱锫、刘家琨、潘冀、温子先、吴钢、马里奥·博塔、马希米亚诺·福克萨斯、比雅克·因格尔斯、雅克·费尔叶这些建筑界耳熟能详的名字, 都曾经在本刊“头版人物”栏目中占据大幅版面。我们有幸在为读者呈现优秀作品的同时, 也记录了大批优秀建筑师的足迹。

虽然建筑师成为独立的职业不过几百年时间, 建筑师这个名词进入中国更是上世纪20年代之后的事, 但它俨然是备受人们尊重的职业, 建筑师中的佼佼者更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以至于近几年, 在媒体和公众中, 都出现了对明星建筑师的追捧, 一位知名建筑师的讲演动辄听众上万, 也已经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了建筑师的社会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在有利于提高建筑师的话语权的同时, 可能随之带来的浮躁也不可避免。所以, 如何更好地承担社会以及文化责任, 成了对建筑师更加严峻的考验。

我们特别在年底策划了“认识之后再认识”专题, 以多位“头版人物”回访的形式, 集合成一个年度人物专辑, 刊登了他们的最新作品。我们希望通过与这些活跃在当今建筑界人物的对话, 探寻他们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保持自己的步调, 如何在名望笼罩下践行自己的建筑理念, 如何用作品说话, 为我们树立一个榜样的力量。

上一篇:描写渴望的句子下一篇:培智学校康复训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