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行业现状

2024-07-18

企业信息化行业现状(通用6篇)

篇1:企业信息化行业现状

制药行业信息化现状:六大不足与九大需求

制药行业被认为是资金雄厚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对外,在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下,跨国制药企业正虎视眈眈,包括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医药企业,已相继在我国抢滩设点。对内,改制以及GMP认证等问题又使当前的医药企业忙得不亦乐乎。如何在内外夹击的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已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

制药行业被认为是资金雄厚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对外,在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下,跨国制药企业正虎视眈眈,包括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国医药企业,已相继在我国抢滩设点。对内,改制以及GMP认证等问题又使当前的医药企业忙得不亦乐乎。如何在内外夹击的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已成为摆在制药企业面前至关重要的一道坎。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与服务手段、降低成本正是成功的医药企业得以制胜的“名医良方”。

制药行业信息化现状

制药企业一般包括四大类:药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和玻璃仪器。作为典型的连续型生产制造型医药企业,由于生产药品和化学试剂等特殊商品,制药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业特征:如药品类别繁多;编码无规律,有效期须进行严格控制;对专利(配方)有较强的依赖性;销售范围广,各销售片区、各品种的销售情况不易从总体上把握;药品定价影响因素多而复杂,销售终端资源(医院、药店)难以控制;药品更新快,但新品的研发周期长等。

另外,以药医分离、连锁经营、GSP达标为标志,封闭了近50年的医药产品流通四级批发制被完全打破。在沉重的市场压力下,如何把药品卖出去,成了各家企业经营的核心。因此,机制创新、优化流程、强化管理成了各大制药企业的重头戏。面临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势必要启用新的营销模式。因此,从根本上改革管理手段已经刻不容缓,经营和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开展。

医药信息化涉及到哪些软件呢?从药品流通角度来说目前有几个环节。第一个是生产厂家的内部管理,主要涉及到ERP系统;从生产厂家到批发企业、配送企业、医院的过程,则涉及到物流系统、网上交易系统和CRM系统等;医院里还有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据介绍,目前大约20%的大中型制药企业已经实施完成ERP的实施,并主要是集中在进、销、存及财务等模块;而大约有50%的制药企业正在推进和实施ERP,也基本上集中在供应链、分销、资金管理等领域。从当前一些制药企业实施ERP的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从营销做起。

制药信息化六大不足

随着医药流通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全面推行和定点药店的实施,医药领域的信息化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但呈现很大的不平衡性,如医院信息化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制药企业、医药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相对于医院落差较大。目前,制药行业信息化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信息化管理机制陈旧。有待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管理数据,来解决企业的信息化机制问题。二是配送中心与计算机系统不健全。现代制药企业一般都形成了以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生态链模式,涵盖的终端包括药品零售商、医院等,有的制药企业还有专门的药店零售连锁终端,因此连锁对中国药企来讲是一个非常新的课题,不健全的配送模式跟信息化系统结合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融合。

三是扩展规模时不顾信息化的能力。在国家宣布扶持组建制药企业百强和销售终端50强的政策下,出现了盲目扩张,而管理系统并没有跟上的现象。

四是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五是连锁企业缺乏有效的连锁化业务管理系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分销物流系统缺乏。六是医药企业选择系统的时候,重表面轻内核、重产品轻实施、重产品初期运行轻维护和服务。

制药信息化九大需求

企业需要的管理软件有九种,中国制药企业最需要物流管理,这是中国企业要走的第一步。物流管理软件可以使企业决策人非常清楚原材料、零配件、成品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毛利及流转录用等情况。物流管理也可以延伸到业务管理,对药店来讲就是药店连锁。

建立了物流管理以后第二步是生产管理,生产管理一定是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以后,企业需要在生产和流通的环节中对工作人员的参与时间、实施成本、人员素质、技能需求以及所需的培训项目等进行管理。

第四是产品设计管理。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非常需要把产品从创意开始,到产品调研、产品设计、产品设置、产品工艺等过程都用计算机管理起来。

第五是财务成本核算。管理会计是企业最需要的,只有在对物流成本管理很清楚,对人力成本的分析也很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财务成本核算。产品设计管理软件也要在财务成本核算软件之前实行,这样就使企业的每一项投入都可以非常精确地计量。财务成本核算不仅需要对具体的物品、生产、人员进行管理,还要对市场调研、市场开拓、资金成本、固定资产管理等企业相关成本进行管理。

第六是财务报告。中国加入WTO以后对财务报告有很大需求,因为各个国家的会计制度完全不一样,同样一张票在各个国家的财务属性可能完全不一样。现在香港就有这种企业,它会花几百万港币把凭证在香港重新做,因为内地的情况根本不符合香港财务制度的要求。

第七是财务报告分析。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分析软件,使企业领导对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单位的财务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八是企业决策分析。企业领导需要经常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决策分析,决策分析的数据必须及时、准确,分析手段也需要不断创新。

第九是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即ERP,然后进行电子商务建设,建立健全的医药生态链信息化系统,这是最后一步建设系统。

制药企业管理信息化思路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化已成为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我国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10多年的历史,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药企业信息化规模、层次和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如何响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增强经营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制药企业加入WTO后的竞争力,是摆在制药企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如何通过实施GMP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向社会提供安全有效的产品?如何准确把握外部市场,了解企业经营现状,整合企业内外供应链?如何精细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制药企业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协助其有效地在GMP规范下有效地管理生产经营流程,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帮助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制药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

全面质量管理

以GMP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软件技术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从产品的研究设计,到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GMP标准,确保药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严格批次管理,以确认实现不良产品的追踪溯源,从源头上解决质量问题。其基本核心是以用户为

中心,强调提高人员素质、工作质量、工序质量以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快速响应市场

通过实施企业ERP,梳理和优化企业运作流程,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实施销售与分销系统,以及客户关系系统,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规范市场运作,加强渠道管理,密切经销商与企业的合作管理,提升销售服务水平。以营销为龙头,通过对渠道的掌控,有效管理市场需求,精确市场预测,以计划为核心,全面协调采购、生产、销售、发运等关键管理流程,实现企业内部各环节的业务协同,快速响应渠道和市场需求。为各层级决策者提供实时的决策支持及灵活的预测分析,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辅助领导决策。

精细成本控制

建立企业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将联副产品纳入成本核算,实现成本的精确核算。以产品为主线,全面核算企业采购、生产、存货、发运、市场等各环节发生的实际成本,并通过与标准成本的比较,找到成本波动的规律以持续改善管理效能。支持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成本全过程管理,实现成本管理精细化,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篇2:企业信息化行业现状

摘自:支点网

据有色协会了解,有色金属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独立、部门级的应用系统;多数企事业建立了覆盖整个企业主要业务部门的信息通信及网络系统并实施了财务管理系统;大多数大型有色企业基本建立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如公司网站、办公平台、电子邮件系统等);许多重点有色企业还应用了计划管理、生产调度管理、设备管理、原材料管理、劳动人事、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部分大型重点有色企业建立了生产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系统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有色金属企业目前的大型有色企业大多数还是国有或控股企业,这些大型企业是信息化的主力军。这些大型企业系统应用日趋完善,实现了基础管理,简化了中间环节,在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综合竞争能力,信息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内有色金属企业从90年代开始自己研发管理信息系统(MIS),之后逐步开始管控一体化系统、集成制造系统(CIMS)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初步应用,重点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已初步建成了体现ERP思想的整体产销系统。有色金属企业的信息系统对企业自身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自动化生产水平和资金积累水平整体上有很高的要求,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历史积累等方面的不同,国内有色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件和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如中国铝业、五矿集团、西南铝业、金川集团、铜陵有色、忠旺集团等企业,以战略为导向,提升企业竞争力、改善产品质量等为主要目标,采用整体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方法;内容覆盖了硬件网络平台建设、企业资源计划(ERP)、对基础网络、过程自动化等升级改造等。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完整信息管控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及企业效益的提高,ERP在有色金属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部分企业已经上了ERP系统,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有些有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些大型企业上了国外的ERP系统,中国铝业、亚洲铝业、五矿集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忠旺集团等十几家有色金属企业使用了SAP ERP系统。而有些有色金属企业采用了国内ERP系统,如用友、金蝶等国产ERP系统;据了解,重庆华丰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华丰铝业)、中铝瑞闽、金堆城钼业采用了金蝶ERP系统;金川集团公司、宁夏东方钽业、天津大无缝、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渤海铝业等有色金属企业采用了用友ERP系统。有些企业部分业务实施了ERP系统或正在进行ERP系统的前期调研工作,这些有色企业ERP的实施为同行业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宁夏东方钽业是国内最大的钽铌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先导型的钽铌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稀有金属钽铌及铍合金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ERP厂商建立了长期、战略的合作,解决企业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借助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东方钽业顺利完成了ERP实施。系统于2007年12月完成内部验收后开始投入使用。

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是中国铝业公司控股的企业,具有铝加工行业的典型特点,主要表现为原材料规格少(主要是铝锭),产成品规格多,主营生产高精度铝板带,其中冷轧铝板带材产量在全国同业位居前列。中铝瑞闽在成功建立了财务、物流一体化管理系统后,逐步实现对采购、销售、生产、成本、绩效等各项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通过ERP系统快速地解决了车间工序排产和成本管理深入应用中的难题。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一期完成后为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公司管控力度,决定实施ERP项目(二期),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ERP系统。2007年10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ERP项目(二期)正式启动,ERP项目二期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针对管理需要对一期已上线的部分企业进行系统整合与优化;二是在目前还未实施SAP系统的股份下属成员单位中依据基础条件实施SAP系统。

有色金属企业MES系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如自贡硬合金、西南铝、山东铝业公司,株洲冶炼集团等;中国铝业正全面规划MES系统。部分企业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后逐步实施产销一体化,通过产销一体化达到集团管控一体化和车间管控一体化的目的。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连续4年举办了“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活动。2007年,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自贡硬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天元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有色金属企业,被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评为2007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企业。

总的来说,我国的有色金属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大量投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IT供应商和广大有色金属企业信息化工作者辛勤努力和积极探索下,有色金属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成绩是可喜的。

有色金属行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应用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管理,实质上是一个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过程。近几年多数有色金属品种价格处在高位,企业经济效益相对较好,有些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现况,认为不搞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同样有效益。特别是企业高层对企业信息化重视不够,对信息化建设总体认识不足。由于对信息化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个别有色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带有很大盲目性,未能准确把握自身需求,为此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从目前有色企业看,许多企业内部管理层次过多、跨度大、层层上报,有意无意地造成了效率低下,信息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失真;财务账目不实、帐是算出来的,采购销售环节“暗箱操作”、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浪费”以及产品质量缺泛竞争力等一些突出问题

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管理控制粗放,不规范、核算不够精细,生产管理方面的过程数据与管理数据分离,不能满足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等问题,在相当部分的有色金属企业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从总体看,这些问题与漏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支撑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信息化进展不平衡

有色金属行业信息化与钢铁行业相比起步较晚,钢铁行业属于大规模、产品相对单一的行业,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比较成熟。而有色金属企业数量大、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有色金属除部分企业外多数有色企业在信息系统方面还处在各自独立运行的状态,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从整个行业看多数有色金属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特别是众多的中小有色金属企业,业务流程、管理还不够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机构尚不健全,企业信息设备设施规模小、利用率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应用水平还相对较低;在信息化建设进展上极度不平衡,处在同一条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如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差很远,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同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的信息化进展同样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不能形成业务流程的整合和协同工作。不同规模的有色金属企业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规模、技术力量及信息化项目的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就有10多种有色金属品种,如铜、铝、铅、锌、锡、镍、镁、钛、汞、锑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汽车、冶金、包装、国防和高科技等重要部门。有色金属行业品种多、采用的工艺及设备各不相同,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与钢铁企业相比普遍偏小。由于金属品种、工艺、生产流程存在很大差异,信息化应用的程度也存在较大的不同。

(三)由于有色金属的特殊性,行业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

由于有色金属的特殊性,金属品种多,工艺不同,信息化项目可比性较差,应用系统适用率低,同等规模企业缺乏信息化成功案例。企业的信息化所涉及到的组织、业务、技术复杂程度相当高,与钢铁行业相比其信息化实施难度要大。钢铁行业通过多年的信息化经验积累,形成了一整套钢铁企业信息化共性的技术方案,并在实践中最终形成了自下而上纵向的四级集成结构体系,目前有色金属企业众多,除部分大型企业如中国铝业等建立了团体内部整体结构方案外,目前还缺乏行业整体信息化规划和整体方案。

(四)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信息化人才是关键,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有色金属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种多,加上有色金属行业的特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地处偏远,企业缺乏吸引专业信息化人才的条件和环境,人才得不到有效解决,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众多企业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缺乏信息化方面的高级人才,特别是即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使得信息化建设工作迟迟不能开展。

中小有色企业人才匮乏更为突出,有色金属行业的特点就是品种多、企业分散、规模偏小,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又单一,很少能像一些大的集团公司一样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它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多数信息化项目采用外包方式交给外部的IT软件公司去做,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很难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事后沟通难、维护难等问题经常发生,企业的应用难以深入。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更多困境

中小企业的业务、管理不规范,业务流程可变因素多,职能、人员分工比较粗放;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较差,基础数据不准确,不及时;信息化资金投入压力大,信息化人才缺乏;高层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这些问题使得信息化实施会遭遇更多困难。

篇3: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探究

关键词:烟草,信息化,建设规划

1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现在烟草行业发展要求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烟草行业竞争力的基本方式。烟草企业成本的增加, 要求行业必须采取新的方式去提高利润。行业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 提高运行管理效率, 还节约成本, 一个简洁的系统可以帮助烟草企业利用信息工具来获得准确实时的市场信息, 了解客户需求。

其次加强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 对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烟草企业实现物资集约化, , 管理集约化,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与监管水平, 在日常管理流程层面加强风险防范。还可以帮助烟草行业树立管理规范的外部形象, 保证行业可持续发展。

从加强中烟草专卖管理的角度来说, 信息化也是烟草行业电子办公、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烟草专卖执法与政策落实, 这无疑是烟草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近阶段各种高科技烟草违法与犯罪不断上升, 烟草专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市场管理力度, 从根源上做到对烟草行业违法犯罪风险的预防、发现、处理, 进而净化整个烟草市场。

2我国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取得了不小的发展, 但目前来说烟草行业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2.1各地烟草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进度存在差异

大多数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但仅仅是从业务的人工操作到电脑上的转变, 对获得信息的利用不足。特别是在整合供应链信息方面, 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部分企业甚至在内部仍旧存在信息孤岛, 在内部信息上得不到良好的交流与利用, 不仅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也带来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问题你。

2.2烟草信息专卖局管理中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特别是在我国多所烟草专卖局普遍存在轻服务、重设备, 造成信息化建设标准多他、端口多、漏洞多。

2.3在实际运作中重在交流死角

烟草专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垄断行业, 这一管理格局始终没有打破, 单位之间, 部门之间, 行业之间信息交流受阻。虽然存在大量可利用信息, 但是分散在各个职能单位与部室, 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的整合。虽然普遍建立功能强大的网络系统, 但是计算处理能力并没有发挥, 例如始终没有建立行业层级的数据交流中心。

2.4管理制度存在差别

从调研来看, 大多数烟草企业在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 做到了高度重视企业管理, 尽可能规范、有序地进行, 这些企业管理系统运作较为成功, 信息化建设事半功倍。也有很多企业虽然建成了信息管理系统, 但由于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与信息化建设不匹配, 影响到系统使用效果。

3建议与策略

3.1明确目标任务

加强烟草数字化管理, 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烟草公司机关管理单位牵头, 其余职能部门协同合作, 才可以推动烟草信息化建设。国家烟草总局制定烟草行业发展规划方针, 需以此为准头, 各地区工商企业制定具体的信息化建设实施工作方案。协调发展、统筹兼顾, 全面促进数字化烟草建设进程, 推动烟草数字化的建设步伐。

3.2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

首先, 要加强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遵循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按照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 对烟草行业不断加强行业监管, 提高建设目标服务质量。其次, 加强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 实现支付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协同供应链管理和企业内部资源规划的结合, 提高市场水平。此外, 加强建设管理决策系统, 建立一个全面准确的定量管理系统, 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定量分析, 不断完善行业监督和科学决策的努力, 提高行业自律功能, 杜绝大量资产和无效的投入, 减少腐败和浪费, 预防经济及其他犯罪。

3.3建立信息化应用检查考核机制

在现代烟草企业管理中, 考核一直是推动烟草专卖管理中应用的必要举措。行业单位可以建立网上检查考评机制, 通过网络抽查, 对信息系统应用情况提高了解。如采用交叉联合评定的方式对公司全员进行考核, 或者对专卖人员采取交叉检查, 找出在信息应用中发现的不足以及问题, 共同制定改进方式。

4结语

信息化建设一直是烟草企业关注的发展,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效率和减少消费, 并能提高流通产业的速度和市场的交流频率, 从而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烟草行业需要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重点探索、深化运用, 从而推动产业进步。同时, 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 分析和解决, 以满足行业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伟雄, 黄福同, 俞玉存等.基于关键业务分析的战略信息规划法研究[C].//2008年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08:495-500.

[2]李令闯.提升烟草商业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 2008, 22 (05) :113-115, 139.

[3]柯进军, 刘峰, 陈永德等.襄阳市烟草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湖南农业科学, 2014 (03) :88-90.

[4]颜玫, 邹暾.服务导向的烟草商业全面信息化平台建设[J].中国烟草学报, 2012, 18 (03) :82-86.

[5]李娜, 乔晓娇.我国烟草信息化统一的研究[J].物流科技, 2010, 33 (05) :139-141.

[6]颜玫, 蔡喆, 文雅玫等.湖南烟草商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烟草学报, 2015 (02) :90-93.

篇4:企业信息化行业现状

关键词: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04-02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高效信息网络,以此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在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实现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顺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让电力行业更好地应对市场中的各种挑战。

1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大部分电力集团和供电公司都建立了信息网络,开发了OA、GIS、ERP和人资等应用系统。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以高速电力通信网络为基础,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各大电力企业的国家电力信息网络和数据库,电力行业也开始普及各种电力信息安全装配。电力通信网络综合运用了各种现代化传输手段,例如光纤等进行信息传输。电力行业利用电力通信网等传输通道和信息接入技术,综合网络语音和视频传输等通信手段,实现企业内部的连通和资源

共享。

2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是指信息传输中出现“信息孤岛”,信息与信息在功能上没有关联和互助,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和互换,信息应用与业务流程脱节。在电力行业不断深化变革的过程中,可能有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之前的应用不匹配或者更高级的应用程序与之前的应用程序不兼容等情况,进而产生“信息孤岛”。电力行业普遍存在信息难以整合和数据交换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编码系统。由于电力行业本身的复杂性和应用面较广,导致电力行业各信息系统间缺乏很好的连贯性。

2.2 电力行业信息建设体制不健全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很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现在很多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比较精简,信息化专业人才配备更少,在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很多隐患。信息化建设中也没有健全的配套设施,无法实现现行管理制度和相应配套设施的衔接。电力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改革,在电力行业在软件应用自动化上已有了较快发展,可以满足电力行业各环节的要求,但在信息系统软件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市场上现有的很多软件虽然比较成熟和优秀,但这些产品没有根据电力企业的需求来分析和设计,也无法满足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2.3 电力行业管理模式阻碍信息化发展

由于电力行业垄断的特殊性,管理者普遍存在重视安全生产、忽视企业管理的思想,导致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分割、分散。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电力行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其必要途径,而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管理模式革新作支撑。现在电力行业管理革新还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推行难度很大。电力行业在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建设既不能发挥电力信息系统应有的作用,更不能完全实现信息化建设。

3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对策

3.1 完善信息化管理设备

对电力行业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将信息化管理软件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化,以此来构建出完善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对电力企业内部的信息平台进行优化,主要从软件优化与硬件优化两个方面展开。对硬件设施进行更新,对相关软件进行细致化,将软件细分为相应的子模块,同时保证这些子模块的相互联系,在维持系统一体化的同时让其功能得以延展,使其功能更加全面。

3.2 制定信息标准化规范

制定信息标准化规范是电力行业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规范的电力信息标准能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很多“信息孤岛”,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人员在实现信息化过程中没有重视最基本的信息标准化,在技术平台和信息编码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信息化的要求和着眼点不同,可能有不同的信息化标准。这就需要电力行业应用统一的信息化组织架构和数据中心,以保证标准化、一致性的关键信息覆盖企业的各个组织和部门,将企业管理者、电力员工和业务操作连成一个整体。

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该认真制定企业整体规划,从最基层业务开始进行调整和优化,整合信息资源以实现信息化建设中的系统集成,信息标准化可以有效保证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的贯彻实施。

3.3 推进电力行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

电力行业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革新可以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的进程。一直以来电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低,缺乏实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原始动力。在现有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下,电力部门在传统运营模式下很难从根本上推进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电力行业结合市场化的要求,注重管理体制创新,推进电力行业体制改革,为实现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电力行业在大力推动体制变革、加快电力行业市场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推行精细化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完善企业的工作流程,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4 注重信息安全和运维体系建设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和项目组合,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企业运行的各个领域,企业也应该更加关注信息安全问题。在建设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同时,也要构建强壮的IT运行管理体系,找到信息化的准确定位和恰当切入点,改变以前静态的被动式运维管理,运用动态的主动式运维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信息技术运维的风险。

信息化建设会随着基础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建设策略。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还处在改革时期,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先进行整体规划,综合各种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因素,重点支持核心业务,然后根据科学合理的规划稳步推进建设进程。

4 结语

在新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电力行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保证电力事业和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电力部门应尽快适应并投身到信息化建设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良好的对策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完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体制,真正实现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玲.电力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中国电机工程

学会理事长陆延昌的讲话[J].电力信息化,2010,2

(10):45-46.

[2] 王宏伟.电力行业信息化、集团化、整合化特征凸现

[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6(2):58-59.

[3] 倪吉祥.加强信息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电力—

2006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致辞[J].电力信息化,

2011,8(12):25-27.

作者简介:盛琳洋(1983—),女,山东招远人,招远市供电公司专业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管理学硕士

篇5:企业信息化行业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新的电力企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当前的电力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具体目标均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电力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新体制下的资产整合来实现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而成本的控制和效益的提高一定是由财务信息来体现的。因此,新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会计电算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发展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不仅要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求,而且更加强调符合企业的管理特色。

一、我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基于基础会计核算软件的业务模型成熟,财务信息化正在由核算型向管理分析型转变,开始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辅助职能。

我国电力行业的财务信息化经历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电力企业内部充分展开了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业务的应用研究。开始出现了单项业务处理的应用程序,其中以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燃料管理等单项业务的发展最为突出;90年代初,以《远方通用会计核算系统》为代表的核算系统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预示以我国电力行业会计核算为基础的业务模型开始成熟。到了90年代末,为了解决2000年问题,以《远光财务管理新纪元》为代表的核算软件开始在电力系统内大面积推广,成功地实现了核算软件的升级换代,进一步促进了财务信息化与业务模型的发展与完善。2000年底,随着《远光集团报表系统》以及后来的《远光财务实时信息系统》在全国电力系统的全面应用,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财务信息化开始从单一主体财务信息的静态化向集团企业群财务信息的动态化方向发展,并且注重于信息的实时性与完整性,从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角度去满足企业管理与决策的需要。部分企业已经在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开始采用集中核算、FMIS、ERP等系统方案。以上的发展历程充分的说明了我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已经完成了从单项业务处理到核算系统的发展历程,开始在向集中核算与企业资源规划等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迈进,为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所需的人才基础较好,素质相对较高。

从1987年开始,国家电力公司为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为基础人才的培育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先后在长沙电力学院和南京高等电力专科学校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内数千名财会人才接受了相应的技能培训,是电力行业开展财务信息化的坚实基础。目前,电力系统内财务人员基本上都通过了不同程度的知识培训。在文化程度上,35岁以下的财会人员已占到财会总人数的50%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已超过70%。

3.基础设施较好,现代化财务管理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各电力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每年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都非常大,有资料显示:仅2002年第三季度电力行业的IT总体采购额就达22亿元。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到了全国90%以上的省市,甚至部分已经铺设到了县级企业。完善的网络基础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截止2001年底,以“远光电子财务平台”为基础的《远光实时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充分表明以集团财务管理和目标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架构的形成。

4.电力企业领导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较高。2001年6月,在青岛召开的国家电力公司2001•年财务工作会议上国家电力公司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利用信息革命和科技的成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道路。” 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谢松林在接受《中国财经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必须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力争实现三个达到:达到实时反映,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时间上的基本同步,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达到远程控制,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空间上的基本同步,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的基础上,在技术上实现“过程的控制”功能;达到协调统一,实现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各种业务信息的集成,推进集中式财务管理,充分满足公司决策需要。„„,建立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财务信息与其它业务信息的融合,促进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从浙江电力的SAP,到河南电力的远光FMIS、山东电力的PeopleSoft,以及辽宁电力的集中核算项目等等,都充分展示了目前各企业领导的支持力度。

5.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财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网络资源的建设滞后于财务信息化发展。

当前的财务信息化的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经济实力强,发展得比较快,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较高。而在边远或西部地区则发展的较慢;从企业的管理结构上来看,一二级机构发展的水平和应用的程度都很高,三级企业有的甚至还停留在手工业务处理的流程。

在国电公司内联网中,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网络带宽较窄,一级网络的带宽基本上是128Kbps,且承担着多种业务数据的通信任务。随着业务需求的增加,网络流量的增长,现有网络带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另外,在基础设施投入上有“头重脚轻”现象,即以国电和各网省公司为龙头的一、二级网络投入较高,但三级网络缺乏投入,使得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网络限制,阻碍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2)软件应用重复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的信息标准难保统一,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开发”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仍然存在着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的问题。由于没有做到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采集、处理口径不一,各子系统移植性较低。另外,由于应用的软件不够统一,没有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造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企业的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信息在集团内部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表现在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业务信息数据按纵向和横向分割,形成诸多信息的孤岛。

3)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内部拥有各类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有从事控制与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但是对于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员欠缺。而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于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意义非常重大。4)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

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的认识不够强。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在企业信息化投入中缺乏重点。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手工模仿上,对于现代化管理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

二、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要求。

电力体制改革的直接结果是组建了多个全国性的公司和多个区域性的公司。它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从此电力行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新组建的各大集团公司而言,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将会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从集团公司的角度,以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对各分、子公司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一个从组建阶段就应该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的本身就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控制。新组建的各企业集团旗下都有着几十甚至数百个分子公司,它们在地理上处于分散状态,各自都曾受不同背景、不同领导和不同制度的影响,在企业利益、管理风格和核算方法上都表现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如果及时的将这些不同的文化和风格进行统一和规范,管理上就可能出现一盘散沙或者力不从心的局面,就有可能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因此,就要求实现对这些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实现同步管理,加强财务的监管,提高集团的资金利用率,避免出现因“乱担保、乱借款、乱投资”等行为所带来的损失。

2.在原有的体制下,厂、网之间的投入、价格、成本、收益、现金流等都没有明确划分、独立评价。厂、网分开之后,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都必须从独立企业的角度去精确地进行各项核算和评价。过去由于是一体化经营模式,电厂是纯粹的报帐制费用单位,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概念;电网既是输电企业也是供电企业,只负责电力营销,也没有明确的利润观念。随着改革的落实,各电力企业由一体化转为竞争化,彻底打破原有的垄断格局。在发电环节,发电企业原则上都要成为独立电厂,要与电网经营企业在财务、人事上完全脱钩,即“厂网分开”。所有电厂每天数次向电网报出自己所要求的上网电价,而市场将各电厂的报价进行从低到高排列,并按所需电力负荷的预测,从低价开始录取,录满为止。未被录取的电厂将面临不能发电的危险,因此,这将促使发电厂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厂造价和运行成本。在电力的终端销售环节,由于实行供电商在各供电区之间的市场准入,通过颁发供电许可证,培养更多的电力零售商,实现竞争。

3.发电侧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要想表现出极强的盈利和竞争能力,则降低成本(主要是燃料成本)、优化配置、精确报价是财务信息化的核心需求。由于在电力交易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将会面临因为报价过高而停发电的危险。因此发电企业非常需要一个包含燃料管理、成本费用控制、融资管理、价格测算和竞争报价等在内的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在竞争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4.对于新成立的网公司而言,失去了“以厂养网”的利润来源后,电网企业只能通过开源节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源的运行效率来增加效益。在输变电环节,一个电网可以向其它电网报价竞争,同时也必须允许其它电网将价格更低的电力销售给自己区内的企业。本地区有电不用,而从其它地区买电,这对计划体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网公司对于购电费管理、销售管理、资金管理、投资和融资管理、成本控制、资本性支出的控制等的管理需求比改革前更为突出,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三、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财务信息化将会实现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会从单一会计主体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发展到以集团公司为主体的集中式管理和控制模式,并进一步延伸到上下游企业(用户)。

由于电力产品本身具有的不可储存的特性,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处理,必须采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一调度。受此影响,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特点也应要求集中式的管理。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贯通。今天,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高速性能CPU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

在集中模式的管理体系下,从管理、控制、评价的角度,原有的各下属会计主体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责任中心;从企业资源的角度,各会计主体的资源将成为整个集团公司资源的一部分;从核算的角度,各会计主体仍然保持相对独立,能分别形成对外报告。分公司和某些重要的控股子公司都应该按此方式管理。另外,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必然会把管理范围从本企业、本集团扩展到上下游企业(客户)。例如:把上游的发电企业和其他设备(服务)供应商,把下游的客户,与电网企业本身纳入到同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互联网和数据交换标准的发展,正在为这种超越单个企业和集团、理性配置和优化整个社会资源的系统提供越来越成熟的工具和平台。

2.财务信息化将会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贯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将会从财务部门本身的管理业务发展到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资源配置和控制的依据和目的,是以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依据和目的。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状况最集中的体现,是企业管理架构中核心的部分。企业的(而不是部门的)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应当包括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过程。

3.应用范围:从管理部门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

为了实现对企业资源、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动态的配置、管理和控制,必须把应用范围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来确定原始业务发生点。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业务流程发生,不能随意改变原始业务发生点。

4.财务信息化将非常提倡时效性,数据的采集将会从滞后提高到实时。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可分为获取信息、资源配置和状态控制两类。

获取信息对时效性的要求较低,可以允许有一定的延时;实现的成本也较低,可以采用数据分散存放和处理、通过数据同步定期集中的方式,也可以直接通过广域网查询。

资源配置、状态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完全实时。如:按照甲供电局某一备品的储量,调配到乙供电局;按照省电力公司对某一供应商的授信,控制各下属企业对该供应商的付款等,都不允许在配置、控制时有任何的延时。实现的成本也较高,因为完全的实时只能在数据集中存放的方式下实现,需要高性能的数据中心主机、高速可靠的网络。

因此,在财务信息系统实施时,应按照不同的获取信息、或资源配置和控制的要求,确定时效性的等级,这也决定了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存放方式和业务处理模式:在需要进行实时资源配置和控制的范围内,数据必须实现集中存放,业务将进行统一处理。

5.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将会从事后的核算发展到实现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全面管理是以优化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

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把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各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配、分解到各个对象、项目、作业和流程,实行实时、动态、严密的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

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数据,能根据管理和控制的各种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查找、比较、分析,建立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评价体系,提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提高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作者:广东远光软件服务总监汪平)

参考资料:

《国家电力信息网》 《中国会计网校》

篇6: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的现状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摘要]目前,电力行业在落实网络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在此背景下,当代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应以加强系统漏洞扫描的方式应对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继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本文从当前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分析入手,详细阐述提升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的措施,旨在其能推动当前电力行业信息管理手段的进一步创新。

[关键词]电力行业;现状;网络安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网络信息管理中,但随着网络平台开放性的不断增加,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在此基础上,为了给予用户一个良好的网络服务平台,要求当代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对信息网络安全措施的应用,以此达到良好的信息管理目标。以下就是对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现状的详细阐述,希望能为当代电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借鉴。

一、当前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1.1 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经过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因而在此背景下,安全防范意识的薄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当前电力行业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也逐渐凸显出防范意识较为薄弱的问题,即部分电力部门在内部数据整合过程中未实现网络安全维护平台的构建,导致信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全面掌控到信息管理现状,导致信息安全风险问题凸显。此外,未实现对本单位网络安全现状的清晰认知也是当代电力行业信息管理中体现出的主要问题,为此,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且应注重培养信息管理人员形成主动预防意识。

1.2 病毒泛滥

近年来,随着网络病毒侵袭案件的不断增多,公安部门出台了《第九次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报告》,并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网络病毒侵袭事件已经占据了全部类型的70%,为此,应注重强化对其的有效处理。此外,从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网络现状分析中也可看出,随着计算机病毒木马品种的不断更新,其对杀毒软件的整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部分电力部门未引进新型的杀毒软件,导致其在实施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病毒泛滥的现象,最终由此影响到整体信息管理水平。另外,由于网络病毒主要存储于网页及移动介质中,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要求电力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病毒传播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病毒防御手段。

1.3 存在系统安全风险

系统安全风险也是影响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因素之一,而导致系统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电力系统网络运行过程中需要通过服务器及交换机系统来开展服务环节,但由于部分电力部门此类系统中存在着一定安全漏洞,致使其在网络信息管理过程中易受到系统安全风险的影响而凸显出服务器配置错误现象,最终由此影响到信息的有效管理;第二,网络通讯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也是系统安全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电力部门在开展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着重对其提高重视。

二、提升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的对策

2.1 加强系统漏洞扫描

在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中加强系统漏洞扫描是非常必要的,对此,首先要求信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系统安全脆弱性的检测,继而在掌握系统实际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计算机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并对此问题展开有效解决,最终达到良好的安全漏洞处理状态。其次,在系统漏洞扫描过程中注重对漏洞扫描技术的应用也至关重要,即有助于促使电力行业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能对网络层及操作系统层展开有针对性的扫描行为,并将扫描结果以安全评估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提升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率。

2.2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电力行业信息管理人员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因而在此基础上,当代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强化对其有效落实,且应注重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到培训项目中,使其在培训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最终由此避免安全风险的产生影响到信息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此外,在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宣传网络病毒防护也非常必要,即其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规范自身操作行为,避免不规范操作现象感染网络病毒。

三、结语

就电力行业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其在实施信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系统安全风险、病毒泛滥、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相应的问题影响到了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而在此背景下,电力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从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入手来引导信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提高自身网络安全意识,避免系统安全风险的产生影响到信息的安全性。另外,系统漏洞扫描行为的开展也有助于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为此,对其应提高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悦.浅谈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防护及措施[J].广东科技,2012(9).

[2]方泉.美国电力行业信息安全运作机制和策略分析[J].中国电力,2015(5).

上一篇:工地试验室质量手册下一篇:佛教悟道经典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