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09

制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现行制度月”学习心得体会

为期一个月的制度学习,使我更加清楚认识到学习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就我个人学习情况,结合工作实际谈下心得体会。

一是通过学习,对林局的规章制度有了全面深刻的掌握,也认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汇编》是围绕我局2017年树形象、带队伍的总要求,以加强全局规划化管理,推进各项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目的,对原有各项制度进行“立、改、废、”的基础上汇编而成,制度共分为七个部分,含110项制度,涵盖了我们日常工作的范畴,对各项工作起到严格的规范作用,让我们的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守。

二是对照制度学习,查找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对制度学习不深、不透,导致工作中制度执行不到位。作为工作人员,清楚掌握单位规章制度是很必要的,特别是与自己岗位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学习,更加清楚自己工作应该怎么做,找准工作的重心和准则,提高工作执行力。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3710制度落实不到位,工作台账有安排登记,无办结签名;没有建立请示和报告登记备案薄(单位一份,党办、纪检、工会各一份);信息报送具体流程不明确,手续不全,信息发布保密审查表需签字报送;假期规定制度的执行不严格,有请假无销假。

三是明确以后工作的准则。只有掌握单位的规章制度,明白具体的工作要求,才能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才能更好的把工作做好。同时要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制度与守制度相结合,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完善,为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工作打坚实的基础。

篇2: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共同爱护好。通过学习,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我认真思考,要更好地贯彻执行本办法,个人认为需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树立好一个观念,那就是合规观念。公司规章制度是以负面惩戒来防范、杜绝我们业务经营中的一些风险,正如我们常说批评教育只是手段,目的还是要确保业务经营合法合规,因此,学习好、执行好公司规章制度的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有强烈的合规意识,牢固树立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中“合规创造价值、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管理理念和风险理念。

二是坚持两个原则,在工作中要做到合规,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就必须坚持从我做起的原则,公司规章制度适用的对象为全行员工,那么它的执行和落实就要全行每一个员工从自身做起,达到以点拉线带面的全局效果;就必须坚持从细节做起的原则,细读公司规章制度,各类违规行为涵盖各个阶层、各项业务、各种环节,特别是诸多看似常见、看似轻微的细节之处,往往是最容易触犯之处。以第九节违信贷业务规章制度行为及处理来看,擅自篡用他人C3密码进行业务操作的最严可给予开除处分,而我们实际操作中经常有使用他人C3用户进行业务的。因此,我们在执行《员工违规章制度处理办法》时要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畏之心。

篇3: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是动员全党凝聚共识、齐心协力、攻坚克难, 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行动纲领。《决定》集中了全党智慧, 特别是总结汲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治国理政的新鲜经验而形成的纲领性文献。《决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 对全面深化改革立论高远、内涵丰富、目标宏伟、重点突出、路径清晰、举措有力、亮点纷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决定》把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关涉民生方面的改革摆到重要位置,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 全面领会, 以《决定》为依归, 以《决定》为统领, 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开拓进取, 把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

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论述的深化和凝炼, 突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要义, 阐明了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与保障制度的内在关系;确定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模式和检验标准。

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板块”, 而且是涉及人数最多、时间跨度最长、变数最多、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项保险制度, 素有“世界难题”之称。30年来, 我们一直在探索用中国智慧破解这道难题, 积累了一些体现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实践经验, 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全民医保制度初步建立。通过学习《决定》, 感到完善制度的目标更明确了, 重点更突出了, 路径更清晰了, 信心更坚定了。而感触最深的则是要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要义和总体要求, 完善医保制度, 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可靠的医疗保障。

(三)

一般说来, 较为成熟定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具有强制性、统一性、公平性、适度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等基本属性, 而且遵循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个人 (家庭) 承受能力相适应、权利与义务 (待遇与责任) 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数法则”的作用等基本原则。但就其最本质、最重要的环节而言, 公平与可持续则是核心要义。核心要义虽不是医保制度的全部内涵和充分条件, 但它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纲”, 纲举才能目张。

《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正是基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实状况, 借鉴国际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切不可等闲视之, 掉以轻心。完善医保制度必须紧紧围绕公平与可持续进行, 扭住了这两个中心环节, 就是抓住了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总开关”“牛鼻子”。否则就是不得要领, 就是没有找到“窍”, 要嘛事倍功半, 要嘛“一步向前一步错, 几分用力几分差”。

(四)

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医疗保险制度, 就要把公平、可持续两者的内涵和在医保制度中的重要性, 以及公平与可持续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楚、搞明白。

公平,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属性, 作为二次分配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强调公平, 这样才可以熨平或缩小初次分配形成的过大差距;公平, 是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基本追求, 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说;公平, 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不平则鸣, 不平则乱。孟德斯鸠早就说过:“公平正义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公平, 首先要制度公平, 就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一视同仁, 没有厚此薄彼, 没有身份歧视等问题。公平绝非“排排座, 吃果果”的平均主义, 尤其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 主要是参保和享受待遇的机会公平, 而不是获得同样的医疗服务或医疗费用 (结果) , 其特征是“一人为大家, 大家为一人”。正因为如此, 医疗保险的“大数法则”才能发挥化解“小概率”的疾病风险, 特别是少数社会成员及家庭发生的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

可持续, 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内在要求, 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保障诉求, 是衡量保障制度好坏优劣的“金标准”。只有可持续的制度, 才是好制度;只有可持续的保障, 才是靠得住的保障。“今朝有酒今朝醉, 哪管明天喝凉水”的制度, 绝不是一个好的制度, 凡是没有长期打算、“火烧眉毛, 只顾眼下”的主张和举措, 不但无益, 绝对有害, 必须彻底摒弃。可持续的物质基础是医保基金。因此, 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要则, 医保基金不能保证中长期平衡, 医保制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必然难以为继, 遑论“可持续”。

所以, 公平与可持续之于全民医保制度, 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断然不可或缺, 必须紧紧围绕这两个中心环节, 深化改革, 完善制度, 才能扎实有效, 善作善成。

(五)

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医保制度, 就要正确对待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既要巩固改革成果, 又要有问题意识。《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宏大命题, 我理解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对过去我们所进行的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所初步形成的基本制度框架是充分肯定的, 是基本体现公平和可持续理念的;二是针对现行制度, 还存在着一些不够公平、不可持续的弊端和问题, 所以才要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 使之变得“更加公平可持续”。还是那句老话, “成就当中有缺陷, 辉煌背后存隐忧”。改革历来是因问题倒逼出来的, 深化改革就是为了克服缺陷、解决问题、消除隐忧。

缺陷, 主要是制度安排、体制机制、管理服务方面的缺陷。譬如, 城乡制度尚不统一, 政策标准各异, 主张自愿参保 (与社会保险的基本属性和全覆盖的要求相悖) , 管理体制不顺, 管理资源分散 (既影响效率, 又浪费资源) , 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无论是筹资机制, 责任分担机制, 还是风险共担机制都无规范明确的规定) , 支付制度与支付方式的改革刚刚起步 (价格形成机制、谈判机制等还处于探索阶段) , 基础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的建设刚刚起步, 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 经办管理能力还适应不了全民医保的需要, 特别是喊了多年的“三医联动”的格局并未形成, 对医保制度改革形成障碍, 并使改革效应大打折扣, “旧患未除, 又添新病”, 使得全民医保释放出的巨大医疗服务需求又酿成了新的“看病难, 看病贵”, 等等。缺陷就是问题, 问题如得不到解决, 前景岂不堪忧?!

先贤有言,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医保制度改革也是由问题倒逼出来的。医保制度的完善健全又何尝不是呢?如果没有问题, 干嘛去完善健全呢?不是没事找事吗?!所以, 深化改革, 完善制度, 既要坚守既定的基本制度, 巩固业已取得的成果, 又不要回避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 影响公平可持续的问题, 一定要敢于面对、善于解决。完善健全的过程, 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

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是在新时期、“深水区”打的一场攻坚战。所要解决的都是涉及体制机制、涉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必然会有干扰和阻力。正如《决定说明》指出的, 阻力主要来自体制内。因此, 要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攻坚克难。什么是“硬骨头”?就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而言, 凡是影响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部门利益等都是“硬骨头”, 都在必“啃”之列。

当前, 要乘学习贯彻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东风, 下决心啃掉五块“硬骨头”——既是为构建公平可持续的医疗保障制度扫清路障, 又是检验学习《决定》的效果和改革勇气、政治智慧、执政能力的标尺。

五块“硬骨头”是:1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理顺管理体制, 由一个部门统管医疗保险;3实行依法参保并把规范的、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诸如缴费比例和年限、保障水平和费用分担等等) 建立健全起来;4切实把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建设好 (切忌搞歪了, 把好事办砸了) ;5以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和支付方式为切入点, 推进医保经办机构改革和经办能力建设, 助推医疗服务、药品等价格形成机制和谈判机制建设, 发挥好全民医保的基础性作用。

《决定》指出, 我们必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多年改革实践中深切感受到, 这三个意识极其重要, 没有这三个意识什么也干不成, 更别说啃“硬骨头”了。前述五块“硬骨头”, 是明摆着的, 中央早有明示, 十八大报告和三中全会《决定》都有明确要求, “啃”与“不啃”的利弊分析“连篇累牍”, 而且有的已向国人作了承诺, 并列出了时间表, 但至今问题依旧。“弊端与浪费齐飞, 新规共旧制一色”。怎不令人扼腕痛惜!

篇4:古代帝王的学习制度

经筵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味道研经”,探究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二是“以古证今”,亦即以史为鉴,吸取统治经验教训。经是治国理政的心法,史是治法。康熙的一段话最有解释力,他说:“经者,虞夏商周治天下之大法也。《书传序》云: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固可得而言矣。盖道心为人心之主,而心法为治法之原。精一执中者,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者,商汤周武相传之心法也……所以明此心之微妙也。帝王之家所必当讲读。”这段话道出了帝王之家讲读经史知识的原因。

“经筵”一词最早见于唐代,于宋代形成完备制度,但皇帝的御前讲席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西周时期,专门负责帝王及储君教育的师、傅、保等官职开始被设置。据《周礼》记载,周代君主教育主要内容为六艺之教,即礼、乐、射、御、书、数。不过,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地位尊崇的师、傅、保等官职逐渐被废止不用,也是极为自然的事情。

自汉代儒家学说获得独尊的地位之后,儒经便成为君王研习的主要内容,设立御前讲席,延师入庭成为汉代帝王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汉武帝时,儒生倪宽善治《尚书》,“见上,语经学。上说之,从问《尚书》一篇”。然而,汉武帝的诏儒学之士入内讲经之举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并未形成经常之制。甘露三年,汉宣帝于石渠诏诸儒讲《五经》同异,石渠讲经之后,诏群儒入禁庭讲论经学遂成为常制,后世视之为“经筵之始”。东汉建初四年,汉章帝仿效汉宣帝诏诸儒“会白虎观,讲五经同异”。

虽然汉代尚未有“经筵”这个词,但经筵始于汉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其特点是,讲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汉代官制中并未设置专司讲读的官职,两汉四百年间,御前讲经者众,但均是授以他职。不过,讲读官员的赏赐机制业已形成。赏赐包括授官及物质性赏赐。除此以外,讲经甚得上意的,还有机会入内教授太子。讲读之官讲经御前,虽是臣子,却兼得“帝师”之尊。儒家素将尊师作为传统,所以讲读官的地位颇为尊贵。西汉辅佐宣帝的大将军霍光曾有语:“人主师当为宰相”。后代讲读官虽也备受尊崇,但始终不及两汉。此外,汉代君主还倡导辩经及互相论难的学风,并亲自兼任儒学裁决者。石渠讲经中的汉宣帝及白虎观讲经中的汉章帝都是学术论难的裁决者。可以说汉代的经筵除了作为君主的学习课堂外,更成为学术论坛,变成学术讨论之所。

李唐统一中国后,社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帝王崇学之风复起。唐太宗继位不久即建立弘文馆,诏内学士轮番宿直以讨论经籍。开元三年,唐玄宗以“读书有所疑滞,无从质问”为由,诏儒臣入内侍读。开元十三年,唐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设集贤院侍讲学士、侍读直学士,经筵“于是有常职矣”。唐穆宗时,设置翰林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国家正式设立经筵官职,并有了所属机构。翰林侍讲学士待遇颇高,恩礼尤重。唐代设立经筵官的目的是“从容近对,延访大义”,这就决定了入选者必是“强记博识,待问而不匮,守道而无邪”,可以启迪圣意,对皇帝起到规劝、谏讽作用之人。经筵专门职官的出现是经筵制度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从此经筵制度逐渐向正规化、完善化进步,慢慢踏入成熟阶段。

宋代重文抑武的统治方针为经筵制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北宋的皇帝均重视经筵。宋太祖在尚未统一全国之时,就常常召饱学之士入宫讲读。宋太宗“自开宝以后好读书,尝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仅自己喜欢读书,还时常劝宰相等官员研读经史。更是数次赴国子监听讲,召儒臣入讲之举更是屡见不鲜,此外还正式任命吕文仲为侍讲。真宗设立翰林侍讲、侍读学士官职,将经筵制度推向制度化。其后的诸帝大多于继位初即开经筵,经筵讲学逐步成为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宋经筵制度无论在职官体系还是运作流程上与前代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完善。职官体系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北宋经筵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职官体系,设置了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崇政殿说书等一系列讲读官职,并规定了其相应的班秩、俸禄、职掌,等等。虽屡有变更,但始终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经筵制度亦成为皇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形成了较为严格的经筵运行机制。经筵的开讲时间、结束时间、讲读内容及方法、管理机构,甚至连教材的编写都有了较为明确的准则规范。

与宋代相比,明清时期的经筵官地位呈明显下降趋势。整个明代,官员地位低下,被喜怒无常的皇帝杖责也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这决定了明代经筵中的君臣关系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在宋元时代士大夫一直倡导的“坐讲”,在明代几乎成为奢望。清代诸帝并不像明代皇帝那样荒唐任性,在经筵中,他们能够做到尊重讲官。尽管如此,清代的经筵官已绝非“师儒”的角色。清朝皇权极度高漲,皇帝确立的是“主奴”形式的君臣关系,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与尊严几乎被抹杀。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清代的经筵官已没有了宋代讲官的个性,他们甚至也不再追求所谓的师道尊严。

经筵制度到了明清虽说渐趋成熟,但逐渐仪式化,在帝王教育中由主导地位沦为次要地位。比如,宋代开经筵很频繁。每月经筵开讲的具体时间,或双日讲读,甚至每日开讲。明代规定每月逢二开经筵。这样,每月只讲三次,寒暑还要免讲。而且,明代皇帝多为性情古怪之人,常常因沉迷宴乐或其他事务而临时停开经筵。清代规定的开经筵次数较明代更少,清代规定每岁春二月和秋八月各举经筵一次。即便是规定一年两次,很多时候都无法做到。

明清以来不仅是在制度上还是在具体实施中,经筵次数较宋代大为减少。如此,其他的教学形式必然应运而生。日讲的出现就是对经筵的一个有效的补充。“日讲”,顾名思义,就是每日讲读的意思。明清以来,除日讲之外,还存在其他的帝王教学方式。明隆庆六年,出现了“午讲”仪。进呈讲义也是君主教育的一种方式。讲义进呈只是在非经筵时期作为皇帝学习的辅助形式偶尔出现。

篇5:财务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中小学财务制度》学习情况总结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日趋完善,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小学校财务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此,财政部、教育部根据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新制度按照“保持原有制度体系框架、适应财政管理改革要求、突出中小学校行业特征、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原则。新制度是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教育行业财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5月21日,区教育局、财政局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及民办幼儿园相关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财务管理培训,这次学习邀请了市财政局相关部门的专家,就《中小学财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国库集中支付及零余额账户管理》为我们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讲解,针对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本次学习时间虽短,但就是通过这短短的一天,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更进一步认识到财务知识的重要性。对提高我们学校的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教育局工作安排,我校领导在培训结束后高度注视此次财务制度学习落实情况,立即安排相关人员落实学习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对《中小学财务制度》进行了认真、扎实地学习,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学习落实情况

1.学习活动安排:这次的制度学习由总务处安排组织,利用6月9日全体教工会,由总务处主任宣读《中小学财务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方案》及《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校长强调财务管理制度和每个教师的利益关系以及财务管理对学校发展的深远影响,要求每个教师认真学习制度,提高思想认识。

这次的财务制度学习,人员多,任务重,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会记笔记,会后由工会检查学习笔记,校委会成员、总务处相关成员要写出深刻的学习心得体会。

2.学习方式:采用集中学习文件为主、自主学习为辅的方式。

3.学校的学习目标:希望通过组织这次财务制度学习,让全体教师了解《中小学财务制度》,使学校的财务管理公开化、透明化。校委会成员、总务主任、财务人员熟读相关制度,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学校整体学习效果

在这次财务制度学习过程中,每个教师认真聆听文件精神,并做了详细的会议记录笔记。通过这次财务制度学习,全体教师对中小学财务制度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掌握财务知识的重要性。全体教师从思想上明确了中小学校校长是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财务管理责任涉及中小学校财务活动的全过程,校长在预算管理、负债管理、食堂管理、代管款项管理、决算管理、在建工程管理、资产管理、票据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责任,明确了校长在财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三、学校的学习打算:在以后的学校工作中,我校将于每学期利用全体教工会时间集中学习财务制度,学习我校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作用。使我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运行进一步规范化。

四、学校今后工作目标:我校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各种财务制度,如会审会签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2.严格财务审批手续,做到收有凭,支有据,支出票据上的事由、经手人、领导签字等手续齐全。学校的报销票据由会审会签小组审核,未经审核的票据不得报销。3.认真履行校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制度。会计每月做出下月支出预算,将当月的收支明细上报校长,由校长在全体教工会上做财务汇报,使我校的经费收支公开化、透明化。4.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等内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做到账账相符、帐卡相符、帐物相符,并确保体育器材、图书、仪器等正常使用。

2013年6月26日篇二:学习新财务制度心得体会

学习新财务制度心得体会

5月25日利辛县教育局组织乡镇校长、报帐员、会计到利辛县学习了“中小学财务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对全县中小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我现就学习谈谈认识:

首先,为什么要对现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修订。现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是由财政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并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实施15年来,对于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日趋完善,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小学校财务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此,财政部、教育部根据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

其次,新的财务制度有什么特点。新制度按照“保持原有制度体系框架、适应财政管理改革要求、突出中小学校行业特征、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完善:

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全面规范学校收支行为。中小学校应将各项收支全面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二是突出财政优先保障地位,强化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不得对外投资,不得举债,其办学经费由国家财政保障。

三是加强绩效管理,细化财务监督。中小学校应建立健全内部控

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

四是明确校长负责制,突出校长在财务工作中的管理责任。中小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

五是针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如食堂管理、教学点预算编制、基建工程核算、经营活动、资产管理等进行制度规范。

新制度是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教育行业财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出台,是我国教育经费管理的又一重大成果,为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

俗话说的好“打铁先需自身硬”,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当今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整个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各项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改善方法和创新思路,履行各自职责,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到自已的责任。

李伟

2013.5.26篇三:财务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财务管理学习心得

财务管理是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通过财务管理的学习,我对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意义、财务管理的手段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让我从财务管理的学习中深刻体会到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大意义。

内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各企业应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与控制网络,搞好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防范和减少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效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理顺财务组织结构

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得好坏,关键取决于其组织是否有效。企业组织结构既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内部条件和财务战略,决定其适宜的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内部摩擦和降低组织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区域分布状况,按管理控制成本与效率相适应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的职务分工、严格的职位设置和严密的授权管理,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确保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运行。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企业未来的行为事先安排和计划,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使企业按照既定目标行事,从而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预算管理应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利润预算,使企业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预算编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为月度预算,进行月度经济活动分析,找出问题和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也便于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就可以时时把握企业全年利润目标的动脉,发现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约束性和奖惩激励机制,实施后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三)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市场历来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低风险低收益的谨慎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往往使企业在决策面前进退两难。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衡量风险的程度,结合自身的承受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权衡得失,选择最佳方案以较小风险取得较大效益,是现代企业所共同追求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出决定之前要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一系列防范、保全和补偿措施,使企业在风险出现时不致惊慌失措,束手无策。

(四)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建设

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越性,现代企业必须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优劣,加强财务人员素质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企业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培训和学习,建立财务人员业务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有效的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五)建立科学的财务考核指标体系

没有完整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就很难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现代企业必须要建立既能反映企业资产利润效率,又能反映盈利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要把绝对数指标与相对数指标相结合,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覆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财务指标计划,并实行动态管理,将业绩考核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奖惩决策的执行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促进企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六)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要有新思路、新方法,要针对当前企业财务资金集中管理和监督控制中的主要问题,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入手,大力推广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以实现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的目的。因此,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进而逐步引进、消化、开发使用国际先进的erp系统软件,是企业内部信

息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企业应结合实际,积极引进开发运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总之,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阶段,作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企业制度因而也在探索与实践之中,这就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要为适应新形势不断进行调整和探索,以使财务活动有效地、充分地反映、监督和调控经营活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只有这样进一步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才能促进管理素质和层次的全面提升,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的挑战,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篇四:学习新中小学财务制度心得体会

学习新财务制度心得体会

鸣沙镇五道渠完小 吴 娜

本次教育局组织乡镇校长、报帐员、会计学习了“新的中小学财务制度”,下面根据这次本人学习,来浅谈一点认识。

财政部、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新制度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现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是由财政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并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实施15年来,对于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日趋完善,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小学校财务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此,财政部、教育部根据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新制度按照“保持原有制度体系框架、适应财政管理改革要求、突出中小学校行业特征、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完善:

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全面规范学校收支行为。中小学校应将各项收支全面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二是突出财政优先保障地位,强化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不得对外投资,不得举债,其办学经费由国家财政保障。

三是加强绩效管理,细化财务监督。中小学校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

四是明确校长负责制,突出校长在财务工作中的管理责任。中小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

五是针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如食堂管理、教学点预算编制、基建工程核算、经营活动、资产管理等进行制度规范。

新制度是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教育行业财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出台,是我国教育经费管理的又一重大成果,为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脚踏实地做好财务经常性工作 ;

二、摸清家底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

三、量入为出增强收支按预算管理的意识;

四、财务公开加大对财务的监督力度;

五、腿勤手勤发挥核算和服务的职能;

六、自我充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学习新财务制度心得体会

学 校:五道渠完小

姓 名:

时 间: 吴 娜 2013年9月篇五:学习财务管理的心得体会

学习财务管理的心得体会

时光匆匆,转眼,一学期的学习又要结束了。首先,不得不说的是,我非常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课堂氛围轻松、活跃,老师讲课通俗易懂,知识面广且大都结合实际,引领我们以自己的观点剖析当前的一些经济现象,并培养了我们对个人理财的一些观念。此外,我还非常欣赏老师的教学理念——想同学之所想,及同学之所需,真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跟着老师学习。

在这学期学习财务管理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的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比如经济法、统计学、会计学基础等。有了这些知识作为铺垫,在本学期学习之前我对财务管理也大体有个模糊的概念,知道无论是对于一个企业还是个人,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都具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经过这一学期系统理论的学习之后,我有了一条清晰的脉络,明确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以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为基础,以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收益分配为基本内容,以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为基本环节和方法,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实用方法。通过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回顾整理和个人的认识,我做了以下总结:

首先,我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它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也是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如: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会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和核算、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系统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我知道了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

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投资、资金营运、筹资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企业资金投放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筹资活动和分配活动中,与企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财务关系。这些财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供货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的环节(职能)主要有:财务规划和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其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具体总结如下:

一是要了解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情况,重点要掌握一篇报告:即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三部分;二组词汇:即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状况的词汇,包括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和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情况的词汇,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二是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现在,即企业现在的健康状况如何;利润表反映企业的过去;现金流量表透视企业的将来。

三是对资产负债表要做到“三看三注意”,三看主要是:一看资产增减变化并找到变化的原因;二看健康,如负债率是否高,短期偿债能力是否强等;三看真实的企业,利润是可以干出来的,也是可以算出来的。三注意主要是:一要注意表中的资产代表历史,而历史不代表现实;二要注意表中的负债可能是风险,而表外的“或有负债”也许是更大的风险;三要注意表中的资产是企业的资源,但不代表全部,如品牌、营销网络、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无法在表中体现。

四是对利润表要做到“五看”:一看结果;二看结构;三看成绩:关注财务成果、市场表现、基本业务活动等三个层面问题;四看问题:获利能力,包括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五看人的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如成本结转方法、折旧计算方法、费用摊销方法。

五是对现金流量要关注。对企业老总说,现金就是企业的“血液”;对财务人员说,现金就是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

六是制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让好人不变坏,让坏人没机会。过去的经验不一定是良药,必须认识到每一步决策都不是重复过去,而是创造未来,而且思维定式永远存在,需要不断地打破它,克服它,有了好的开始,仍要努力经营,保证决策正确,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我觉得财务管理是一个把企业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重要工具。就像以前的那个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放小麦粒的故事一样。国际象棋一共八八六十四个格子,如果不算过的话,谁知道从一粒开始,每次加多一倍的话,到最后一个格子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财务管理也一样,所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篇6:公司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公司制度》的认真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日常遵守法规的自觉性。公司管理制度是实现公司职能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度是一把尺子,是用来衡量评价和约束公司员工行为的尺度标准。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就要求公司必须规范和约束员工的各种行为,同时又为员工提供公平、公正的平台,保障每位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和用运上下功夫。

规章制度的学习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员工。在今后工作中将公司各项制度落实在行动上,做好日常的每一项工作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尽己所能。

篇7:规章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必将努力约束好自己,遵守校规校纪,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学会认真反思自己在生活学习上的一些不足,不断提升自己。

“不成规矩难成方圆”,大学之所以称得上是半个社会,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准则。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就是一部这样的“法律”,它指引我们大学生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作一名跨时代的大学生,为家,为校,为国争光。××××一系列的管理规定,是我们日常学习、生活、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我们莘莘学子的大学生活的指明灯,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依法管理的依据。学生我必将严格遵守,配合学校工作,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大学生。

通过学习学校章程、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管理规范,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使我认识到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增强了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认真学习和理解规章制度的内在本质和深刻内涵,对我以后的日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深刻明白了学校章程,宿舍管理规定和课堂考勤管理办法,××××学生申诉处理办法的详细内容,认识到这些规定的真正目的在于为维护广大师生切实利益,进一步促进××××的可持续发展。

在不断深入学习××××各种管理规定后,对我的内心触动很大,各项工作的制定是为了提高个人的执行力,让每个人有一个积极心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集体意识。个人力量再强大也是有限的,如果不能熟悉掌握规章制度,不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就可能犯错误。我通过这次的学习,可以能更好的奉献班级,为××××的壮大贡献微薄之力,做优秀积极的当代大学生。

篇8:从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说起

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已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 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 完善小企业会计法规制度, 在学习过程中可采用比较法进行。具体是: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之比较;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之比较。

一、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之比较

(一) 适用范围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形式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 。符合规定的小企业, 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若选择执行了《企业会计制度》, 就不能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而《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 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以及金融、保险企业外, 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企业, 均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二) 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比较

1. 客观性原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也就是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中不再规定必须提供“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

2. 相关性原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其差别在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再要求“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为必备的内容。现金流量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确定是否对外提供。

3. 历史成本原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 各项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 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 企业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其后, 各项资产如果发生减值, 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 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另外,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不同:小企业仅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三项。

(三) 会计科目设置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会计制度》少设了25个一级会计科目。因为:第一, 小企业经营业务相对简单, 可将《企业会计制度》中的部份科目进行合并;第二, 小企业会计核算简化或者没有某科目要反映的经济业务, 故少设。

(四) 会计帐务处理的比较

1. 资产清查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表已取消了资产待处理项目, 企业在编报前必须将待处理的资产进行处理, 因此财产清查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而《小企业会计制度》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小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时可直接进行处理。

2. 简化了长期投资的核算。

《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制度》都规定应根据不同情况, 对长期股权投资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由于小企业投资的业务比较少, 按重要性原则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简化的成本法或简化的权益法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权益法简化核算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 取得投资时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第二, 不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

3. 简化了借款费用的核算。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须与资产支出数挂钩。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 要求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 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挂钩。

4. 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作为其入账价值。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按照协议或合同约定应支付的价款和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 作为其入账价值。避免了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较为繁琐的计算。

5. 简化了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 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核算。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所得税的处理采用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付税款法, 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均在本期确认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 而不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加以反映。这简化了时间性差异的核算。

(五) 会计报表填报要求的比较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和其他有关附表。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 而且报表的内容比较简单。

二、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之比较

(一) 适用范围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的适用范围为:没有公共受托责任并且需要向外部信息使用者 (如不参与管理的所有者、现有或潜在债权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等) 提供财务报表的企业。该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在规模方面明确中小企业的定义和范围。另外, 小型报告主体不包括具有公共利益的公司如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公司以及有能力将股份或债券公开发行的非公司主体。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不对外筹集资金, 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对外筹资”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 “经营规模较小”采用了原国家经贸委等四部门制定颁布的中小企业规划标准, 主要从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三个方面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中小企业划分做出规定。

(二) 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在概念和一般性原则方面提出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完整性、可比性、及时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在财务报表披露原则方面提出权责发生制、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一致性、可比性等重要原则。在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原则为: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可理解性、权责发生制、谨慎和重要性等。

(三) 会计账务处理的比较

1. 存货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规定, 存货按照成本和可变现价值 (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至完工出售发生的成本) 中较低的金额计量。而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小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 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 若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部分, 应当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2.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规定, 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日公允价值入账, 为租赁发生的其他直接支出也要计入租赁资产成本。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 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后的金额作为其成本”。

3. 借款费用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规定, 借款成本可以采用费用化模式 (在发生当期全部记入当期损益) 或资本化模式进行处理。资本化模式的会计处理参照国际会计准则23号。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建造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 包括小企业以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等, 都可以记入固定资产成本”。

4. 所得税的核算

由于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和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规定采用债务法加以核算。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税核算一律采用应付税款法, 不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这样做的前提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已经尽量减少了暂时性差异, 比如只对存货、应收账款和短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和年限只有原则性的规定, 企业要选取与税法一致的核算方法等。

(四) 会计报表填报要求的比较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规定, 中小企业应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利润和留存收益表, 现金流量表, 母公司还应提供合并会计报表。这样规定主要是因为该准则适用范围包括中型企业。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最为简化, 只要求小企业提供两张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应提供一张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小企业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决定是否编制现金流量表。

综上所述, 我国小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便于会计人员实际操作;当前我国和国际上的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在一些方面尚存差异, 主要原因包括规范本身适用范围的不一致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征求意见稿) 以“中小”企业为规范对象) , 规范制定者对市场经济发达程度、会计人员总体业务水平等国情方面存在差异的考虑等。可见, 小企业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下一篇:中职毕业典礼校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