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夕阳红

2024-07-29

最美不过夕阳红(通用14篇)

篇1:最美不过夕阳红

最美不过夕阳红

厦门市浦头小学五年级林馨怡 指导老师 林丽雅

退休的爷爷上了老年大学后,越发精神矍铄,回家总把老年大学夸个不停。咦,老年大学有什么奥秘?能把我的爷爷变得越来越年轻?

星期天,我这条“小尾巴”缠上了爷爷,我非探个究竟不可。我们祖孙俩一走进来到老年活动中心的大门,一眼看到一群老奶奶,她们正在认真排练舞蹈,参加排练的演员最大的有70多岁,最小的也有50多岁,在排练现场,这群可爱的老太太们跟着年轻的教练,跳起欢快的舞步,伴随着音乐动感有力的节奏,迈着轻盈的舞步,浑身充满了活力。她们挥动长长的红丝带,用歌舞唱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心里的喜悦溢于言表。

爷爷告诉我:“今年不是党成立90周年吗?她们在排练《好日子》、《快乐和谐大家园》等几个节目参与演出。你看,跳舞不仅有益于老人们的身体健康,也让他们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年轻。”

我很认同爷爷的话,似乎也看到了爷爷年轻的秘密了。

爷爷参加的项目是合唱队,在三楼。我跟随爷爷到了活动室,推开门,我吓了一跳:活动室里坐了近30位老年人。他们一见到我们,都热情地打招呼:“老林,你来啦。”“老林,你的孙女真靓!”爷爷笑容可掬,也忙着跟他们打招呼。

一位身材瘦高、六七十岁的男子站在前台,面向众人,声音洪亮地说:“预备唱《我和你》。”说罢,他左手示意,一位老人弹起了

电子琴。众人随着他的指挥唱起歌儿,和声优美,感情饱满,极有专业合唱团风范。

这群老人不简单,竟能把北京奥运会主题曲唱得这么好!我顿时来了兴致。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老人们优美和谐的歌声,把我镇住了,我从心里钦佩,说没想到老同志这么新潮,会唱奥运会主题曲。

爷爷告诉我,其实,老人们会唱的歌曲多着呢。《夕阳红》、《夜来香》、《祝福中国》、《走进新时代》„„不管是民歌还是流行歌曲,他们都能唱得婉转动听,用歌声讴歌美好家园、和谐盛世。

休息的时候,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感叹到: “现在我生活很知足,觉得象待在蜜罐子里,一张口就想笑,我们要好好的活着,要好好的歌唱社会,歌唱新生活,歌唱我们的伟大的党。”

“能遇到这样的好年代,我真想再活五百年!”爷爷引用这句歌词,引来大家一阵阵的开怀大笑„„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爷爷奶奶们又动情地唱起来。是呀,当生命的航程进入老年季节,拥有一个晚年生活的一方乐土、感情交流的空间、颐养康乐的乐园,那将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无限乐趣。老人正在用生活的画笔,在人生的黄昏涂抹最灿烂的亮色。一张张笑脸在晚霞映照下显得格外灿烂,我脑海中浮现出一首古诗中的词句:“莫道桑榆晚,余霞尚满天。”

我应该找到了爷爷越来越年轻的秘密了——太平盛世,他们不但老有所养,而且老有所乐,得到精神的愉悦,心理的平衡,尽管鹤发,却能保持童颜。

篇2:最美不过夕阳红

王洪富老师退休已十余年。人退休了,还有一付热心肠。他不愿过清闲的生活,热心于社会活动,关心青少年成长。十多年来,陆续在多种报刊上发表了三十余篇文章。最近,他把这些文章拿出来汇编成册,献给学校,供青少年阅读。

他的文章语言通俗,内容丰富,但不缺文采。我们从这些文章中见到了家乡在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闻到了乡土气息,知道了高桥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及高桥人民勤劳致富的成果,还让我们读到历史事件的追忆。

这本册子有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无论是中老年还是青少年都值得一读。它帮助我们特别是青少年从中了解我们高桥这片土地上的历史知识,有趣的习俗,名扬四海的特产。

我们把这本册子推荐给青少年,推荐给学校。把它作为乡土教材,教育高桥的下一代,让他们记住我们家乡曾经发生过的事和许多美丽的传说,激励他们爱祖国、爱家乡,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努力把梦想变为现实,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感谢洪富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精神食粮。祝愿他继续为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祝他健康长寿。

是为代序。

高桥中学关工委童国梁

篇3:最美不过夕阳红

退休的爸爸查出了糖尿病

张大姐今年40出头, 她的爸爸就是在5年前查出了糖尿病。张爸爸退休前一直在事业单位上班, 几十年如一日, 妈妈是个家庭主妇。退休后二老每天都去晨练, 身体状况一直不错。就在5年前, 张爸爸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 而且出现了尿频的现象。去医院检查, 被确诊为糖尿病。那时家里的人对糖尿病都不是很了解, 就知道得打胰岛素, 知道是个“富贵病”, 其他的一无所知。张大姐说:“爸爸住了几天院就回家了, 临出院的时候, 医生还嘱咐我们, 不要让爸爸吃什么, 注意饮食和运动。”回到家后, 张爸爸就变得郁郁寡欢, 不爱说话, 不爱运动了。几个孩子基本上每天回家一次, 有一天, 张爸爸把一家人叫到一块, 对孩子们说:“我是不是快不行了, 你们几个天天回来?”张大姐和两个弟弟才意识到, 几个人每天回来不见得对爸爸的身体有好处, 并且爸爸现在的心理很脆弱。于是张大姐决定让爸爸重拾信心, 给爸爸订糖尿病杂志, 带爸爸去听讲座, 陪他打扑克、下棋。几个月后, 一家人终于又见到了爸爸那久违的笑容。

妈妈的关怀温暖爸爸的心

张爸爸充分的了解了糖尿病后, 心态变得好多了, 并且开始从饮食和运动中去控制血糖。病情控制的还算稳定。自从张爸爸查出了糖尿病后, 张妈妈也开始了解糖尿病, 帮助张爸爸在饮食和运动上有效的控制血糖。饮食上, 每天张妈妈都会算好主食的热量, 以前不喜欢吃粗粮的张妈妈, 听说糖人吃粗粮比较好, 就开始研究粗粮的吃法, 在米饭中加点玉米渣, 白面中加点荞面, 总是变着法的让张爸爸吃上美味又健康的东西。运动方面, 有时间就陪张爸爸散步、慢跑, 天气好的话二老也打打羽毛球等运动。有时候, 张妈妈怕张爸爸无聊, 就陪他多说话, 聊天, 这样日复一日, 张爸爸的病情控制的很稳定。张大姐说:“在妈妈过生日的时候, 爸爸送给妈妈一束鲜花, 并且对我们几个孩子说, 他的病一直控制的这么好, 妈妈的功劳最大, 能有这样的贤妻, 此生无憾。”此时, 张妈妈的贤惠、善良的形象已经印入我的脑海。张大姐还说, 正是因为张妈妈的鼓励, 张爸爸开始结交很多的糖友, 和他们一块儿分享抗糖的心得。

糖友的经验如虎添翼

张爸爸每次去医院复查的时候, 都会认识几个糖友。时间长了, 大家彼此都成为了朋友。张大姐说, 有个糖友石叔叔, 患病20年了, 自己控制的特别好, 心态也特别好, 经常来家里坐坐, 他会打太极, 所以有时间就约张爸爸去公园打太极, 张爸爸跟着石叔叔学会了打太极。还有个糖友夏阿姨, 在饮食上特别有心得, 总是和张妈妈说一说吃什么, 怎么吃对身体好, 张妈妈学会了之后, 就做给张爸爸。这些糖友们, 有时间就聚在一块, 要么听医院的讲座, 要么坐在一块说抗糖的心得, 他们每个人都是比较“资深”的糖友, 对糖尿病的认识远远的超过张爸爸, 但他们都很虚心的学习, 也很乐于助人。石叔叔常对张爸爸说, 自己以前对什么都不了解, 还盲目的吃药, 血糖控制的很不好, 并且看到身边有的人离去, 他就下定决心好好学习糖尿病的知识, 并且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更多的糖友, 让大家在抗糖这条路上, 觉得前途是光明的。张爸爸对张大姐说, 有这么多糖友关心我, 他们每个人都那么的坚强, 看到他们的经验, 自己觉得抗糖路上更有力量了。

最后张大姐说:“如果你的家人患上了糖尿病, 不要担心, 因为他自己比你还担心, 我们给的是关怀, 无论是心灵上的还是身体上的。做他们的坚强后盾。这样他们才会在抗糖路上走得精彩。”

编后语

接触过这么多的糖尿病患者, 每每被他们的这些故事感动着。他们之所以没有被糖尿病压倒, 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身边的家人、朋友的关心。也许只有一句贴心的话语, 也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 也许只有一个关心的笑容, 可是这些对糖友来说, 可以温暖到他们的心。从新树立起信心。

杜甫的在诗中说到:“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人都是经历过年轻时的奋斗, 到年老时的享受。老年人是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关心、去温暖的。特别是得了糖尿病的老年糖友, 他们坚强的意志力, 他们乐观的心态, 他们学习的精神, 都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去学习。可是我们也别忘记了, 给他们送去温暖, 让他们的心灵不会感冒。

篇4:最美不过夕阳红

“黄昏老人”眼中的幸福是啥样

健康活着是幸福

在公园里,每天都会有几位老人坐在小马扎上享受着清晨的阳光。其中年龄最小的刘老61岁,年纪大的也都80多岁了。“偶然间才知道我们都在一个系统工作过。能有个人和自己一起聊聊以前的事,真是太好了”,刘老笑着说,“我刚退休有强烈的失落感,老伴去上海带孙,也没有个说话的人,幸亏有机会和老同事相聚,我的生活才不寂寞了。”

“我的日子也快乐幸福”,72岁的老人杨先生说,与其冷冷清清过日子,不如培养点爱好,“我上午打太极拳,下午看报看杂志。然后剪报,健健康康活着,这样的日子就是最好的了”。

发挥“余热”是幸福

“我的时间都花在自己的爱好上,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幸福的。”73岁的老人王老先生说。“比如我就是钻研学术,发挥余热”,退休这十多年里,王老时常去外地讲学、写论文、做代理,都是关于自己年轻时专业高压电网的一系列内容。

王老说,退休了,时间也自由了。这几年出国旅行,他和老伴走了30多个国家。“在异国他乡和自己的爱人相互有个照应依靠,感觉真是甜美极了!”

帮忙带孙是幸福

“我最幸福的就是能帮女儿带外孙”,王老是本刊的特约通讯员,他特意给记者打来电话。前几年,王老和老伴从哈尔滨到长沙照顾女儿一家,王老每天的生活就是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他特别淘气,确实挺累,不过一看外孙的笑脸就什么都忘了。现在他上幼儿园了,我和老伴白天还能逛公园,参加社区老年活动。”说起照顾外孙的点点滴滴,王老语气里都是幸福的笑意。

儿女孝顺是幸福

“非常感谢我的儿子,他孝顺,鼓励我再婚”,维一星城的林老太告诉记者,她和现任老伴已经结婚快10年了,特别幸福。

林老太今年58岁,丈夫很早就去世了,那时有工作还照顾孩子她没感觉孤单。但退休后生活一下子空了,每天郁郁寡欢。“儿子与我聊了一夜,鼓励我再婚,之后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伴。”林老太说,老伴今年已经65岁了,她和老伴这10年来兴趣相同相濡以沫,两家人之间也从没发生过矛盾,“最幸福的就是过节的时候,我家算起来7个孩子,聚会20多口人,都特别孝顺,看着孩子们其乐融融,我就觉得自己没白活”,说起这些林老太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老年人常见的十大需求

健康需求 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哄哄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黄昏老人”的心理调适

“黄昏”心理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负性心理,通常表现为“情感消沉,精神退变”,是一种有害身心健康的“不安定因素”,需要通过自我调适来加以消除,以下“8感”是一些常见的“黄昏”心理及调治方法。

冷落遗弃感 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觉得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权力,生活中没有了迎来送往的热闹,觉得不能再在职权的舞台上“操作表演”,心里便会产生萧条冷落之感,这种失落的心理缠缠绕绕,挥之不去,如同被人抛弃后那种难受。

分析与调适:由于自尊心过强,同时受虚荣心的驱使,对自己的“角色转换”想不通,因而产生消极自弃情绪。从健康的角度讲,情绪消极,人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生活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丢权”变老,犹如季节转换,是人生的必然规律。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位退休老人说得好:“草随风动,权随职走,退休离职,天经地义,有什么好懊恼失意的。”记住他们的话,用平常心做好“角色退场”吧。

累赘包袱感 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赘和包袱,是“三饱一倒”的“活害”,觉得生活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煎熬,因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

分析与调适:传统的养老模式,消极的心理是引起老年人“包袱累赘感”的主要原因。老年心理学认为,关门养老,困守斗室的消极养老,自然禁闭的养老方式只会越养越老。老年人是人生的秋天,是成熟与收获的季节,历史上许多创大业的名人都是老年人,如孔子、孟子、恩格斯等。我们有理由甩掉那些不良情绪,进行人生二次创业,开创人生第二个春天。

怀旧回归感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常沉缅于对已往的追求,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怀旧情结。有过多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绪满肠;有过戎马生涯的老年人,则对战争的残酷而伤感悲哀,忧心忡忡……

nlc202309032211

分析与调适:老年人有许多反常的心理,如记不得最近的事,反而记得很久以前的事;记不得快乐开心事,反而记得悲观伤心事。中医认为,“思则气结”,过分的怀旧情绪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凡事都要往好处想,你可以回忆战争年代生龙活虎的场面,或打了胜仗凯旋时的欢快情景;你可以仔细咀嚼“不幸中的万幸”和“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两句话,这样可以冲淡你的愁绪,感到幸福的存在。

枯燥无聊感 人到老年,身心都在发生变化,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用干,整日在“吃、睡、坐”中轮回周转。这样日复一日,心理上就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感,感到生活无趣、无味。

分析与调适:生活缺少情趣,就不能老有所乐,思想观念陈旧,就会缺乏人生追求和进取心。其实,对于工作来说,老年人已画上了句号,但对于整个生活来说,老年期则是一个“逗号”,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生活要有情趣,要有阳光心态,闲暇可迷于书画、养花养鱼等,这样,枯燥无聊之感就会荡然无存。

颓废无为感 有的老年人用颓废无为的心态对待夕阳生活,他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蹦不起来了。生活懒散,啥事不干,生活如坐针毡,度日如年,自己的积极形象也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分析与调适:有一些老年人,生活很低调,心境较灰黯,常常是过去的事情不提,现在的事情不做,将来的事情不想,终日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这无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人到老年生活更需要自信,自信是人的半个生命,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人老精神不老,只有这样,生命的乐章才会奏出强音,生命的火焰才会越燃越旺。

黄昏末日感 有的老年人自认为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就像天快黑了那样的冷寂,从而产生惆怅之感。还有的老年人受宿命论的影响,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不唱春之歌,反奏黄昏曲,身心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不能自拔。

分析与调适:心理脆弱,情绪消极,情感沮丧,就会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心理学家认为,把老年期看作是黄昏末日,看作是生命的“悬崖”,是有害健康的。叶剑英老前辈曾经有诗云:“老天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现在,许多老年人都以“夕阳无限好,人间爱晚晴”的美好心态去拥抱晚年生活。你不妨走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力所能及地再为社会发挥余热,就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孤独寂寞感 人到老年,生活变化很大,首先是无所事事闲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闷得慌。看着别人忙里忙外,自己又帮不上忙,心里就会烦躁,就会产生孤独感。

分析与调适:人老退职,告别了众多的社会活动,从“大家”回到了“小家”,一时还不能接受和适应。另外,子女不孝,与老人长期分居,也会引发孤独之感。其实,老年期还有一大片生活的蓝天任人去翱翔,我们可以参加老年大学,去老年活动中心与新老伙伴谈心、聊天、倾诉,做一些有益的劳动,也可以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如收藏、书法、剪报等,让孤独慢慢淡化。

国外老人的退休生活

退休后回归田园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土耳其不少老人退休后最大的心愿就是离开城市的喧嚣,搬到郊区或是乡村,回归田园生活。

很多土耳其老人一般在退休前就会把养老的地点选好,位于土耳其南方的郊区和乡村很受欢迎,因为南方的气候相对于北方来说,更温暖、更潮湿,这跟中国的气候分布很像。选好了地方,便请来设计师和建筑师为自己盖幢温馨的房子,大都是一层的,也有两三层的。等一切都就绪了,正好是退休“回乡”的时候。

回归田园除了爱它的宁静和悠闲外,还可以亲自种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饲养鸡鸭。西红柿是家家都要种的,因为土耳其的大部分菜肴里都少不了西红柿,而这种传统的饮食方式也给土耳其老人带来许多健康的益处,如强健心脑血管、预防癌症等等。绿色蔬菜中,黄瓜、菠菜、西兰花也几乎是家家都有。

通过运动健身来养生

澳大利亚的老年人能得到政府的高福利保障,这使得老年人老有所养。他们不少人退休后就搬到城市附近风景如画的阳光海岸,从家里的二楼大阳台望出去,就可以看到碧海蓝天。

同时,水上运动也是澳大利亚老人们的一大乐趣。如果能拥有一辆水上摩托,那晚年生活就更滋润了。但这种挑战性的运动只适合于刚刚退休、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大多数老人只是到海边散散步、晒晒太阳。

在加拿大,笑得最开心的是老人,穿得最漂亮的是老人,最受社会尊敬和爱护的还是老人。加拿大老人大都喜欢“以静为乐”,到图书馆去看书,或修剪、浇灌自家庭院的花草,或到咖啡馆坐坐,享受那里的清雅与安静。

老年人平时还有一项最大的爱好就是健身。加拿大土地辽阔,首都渥太华就是一座花园城市,到处都有让人们跑步、骑车、健身的专用道。而冬天,冰雪覆盖的加拿大,人们则更热衷于室内冰球、室外滑雪、溜冰等运动。

加拿大老人运动也很讲究行头,比如专用的跑步衣、跑步鞋,专用的运动水壶;骑车则是专用的健身自行车,还戴着头盔。他们大都喜欢结队一起健身,健身结束后一起去喝杯咖啡,吃点点心,开心地说笑一番再离去。

“众乐乐”才真正快乐

德国的老年朋友们近年开创了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单身的老人们结伴而居。这样既可以相互照顾,结伴游玩,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又可以节省费用。

据报道,在德国名城德累斯顿,有一幢翻修一新的8层小楼“室友之家”,6位老年朋友共同住在这里已经有一年多了,他们中有5位女士和1位先生。其中一位是安妮塔·施密特女士,她老伴3年前突然去世后,为了避免过度伤心,她打算搬离原来的家。她与相识了60年的朋友赖斯曼一起看了“室友之家”的房子和环境,然后便一起搬了进来。搬到这里后,大家互相关心,她也不再觉得孤单。

这些老人至少一个星期在公共厨房和起居室共进一次正餐,他们还一起出去游玩,一块上剧院。一旦有人生病或是受伤,其它人很快就会提供帮助。有帕金森病的贝伦斯说:“我向室友们通报了我的问题,但他们都说没有关系。在养老院,我老得很快,但在这里,我觉得又年轻了。”

每到夜晚,老人们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室友内格尔说:“在晚上,每个人都有宁静的空间。如果我想和人谈话,我总能找到谈话的人。”

发挥余热“老来俏”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政府鼓励老人“再就业”或“发挥余热”,“高龄雇佣保险法”特别加强了对大量雇佣高龄者的企业进行奖励的制度,对高龄受雇者给予一定的补助。另外,日本政府还采取鼓励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等措施,引导老年人由“老有所养”转变为“老有所为”。

还有英国老人,不少人富有创新精神,他们除了参加志愿性的慈善机构外,不少人退休后还开创新事业,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开咖啡馆、小饭店或是做企业顾问、办咨询公司等。他们还有一种流行的嗜好:写作。他们以积极的方式丰富晚年生活。

美国老人退休之后,则既不甘端坐在家中,又不想再做“与世相争”的事,最乐于做力所能及又有所寄托的社区义工。另外,他们不改冒险性格,出门旅游成风,满世界的跑,在旅途中感受大自然和生命的搏动。

篇5:最美不过夕阳红(定稿)

——文成初中“重阳节”退休教师座谈会

一年一度秋风劲,时光荏苒又重阳。为了发扬尊师重教、尊老爱老光荣传统,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9月27日上午,文成初中工会组织开展重阳节慰问离退休老教师座谈活动。在学校的行政会议室,文成初中领导与10多名离退休老前辈们欢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光。徐文胜校长代表全体师生向老教师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徐校长向各位离退休老教师汇报了学校一年来的校园建设、学校管理、办学条件等学校发展情况,同时希望他们继续为教育事业积极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座谈中,徐校长也及时了解老教师们的身体、生活和思想状况,倾听他们的所急所盼。离退休教师畅所欲言,他们对学校的今天予以了肯定,对学校的今后发展寄予了高度期望。退休教师纷纷表示:学校为他们举行这样活动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为学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和自豪,感谢学校的惦记和关怀,一定会找时间多回学校看看,并表示要老有所为,奉献余热,将更加关注、关心学校的发展。时刻关注学校的发展,尽自己之力为学校再献余热。会后,我校领导组织老教师们参观了学校校园建设、图书阅览室、录播教室、趣味植物园以及劳动实践基地,深切感受学校的新面貌。

庆祝活动中,文成初中工会还为离退休教师送上了慰问金,让老教师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

篇6:“最美不过夕阳红”作文

放学了!孩子们欢呼着,雀跃着,奔跑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突然停止了欢呼,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路边不期而遇的一对老人。

一对老人,一男一女,年逾七旬。衣衫虽已褪色,但仍整洁如新。两鬓斑白,失去光泽的发丝半黑半白,犹如被岁月的尖刀划上的一道道凹痕。老头神态安然,关切地注视着老太太,老太太安静地依在轮椅上,她深深地将自己的身体埋在椅子里,身上盖着毛毯。似乎很胖的身体却异常虚弱,脸色苍白,好象一阵风就会把她吹跑。

老头蹲在轮椅边,抬头凝望着老太太,俩手不停地轻轻地按摸着老太太的`胳膊、腿,时而活动一下她的肘关节,并不停地问感觉怎么样,冷不冷,疼不疼,像在呵护一只弱不禁风的年迈的蝴蝶。老太太神色依旧,对老头的话回答很少,表情木然。也许她得了脑血栓,不能讲话。

一阵凉意伴随一阵风袭来,老头赶紧为老太太盖好毛毯……

他们肯定是两只曾经比翼齐飞的蝴蝶。女的漂亮、飘逸,男的刚毅、潇洒。他们也曾经有过摩擦和争吵。然而岁月的流逝带给他们相濡以沫的真情,直到永恒。

莫道桑榆晚。

篇7:最美不过夕阳红诗歌

岁岁年年,时光染白了黑发

身躯佝偻,步履不再匆匆

繁华褪尽,过往渐逝如空

我颤巍巍地踯躅

倦了,停下

陷入凝重的沉思

孤寂

渐行渐远,时光分别了亲友

秋风萧瑟,又添几分苍凉

形单影只,只恨长夜漫漫

多么想去逛一逛集市,那里人多欢腾

我尚温热的心啊

何处安放

衰老

枯藤老树,时光凋零了落叶

西山日薄,恐于病魔侵袭

风烛残年,生命规律不可逆转

可是,我不愿就此老朽

我在希望的`田野之上

等待枯木逢春

梦想

我梦想着那一天,旭日朝阳

能够住起宽敞明亮的大房间

那有专业人员照料生活起居

不为健康问题烦忧

尽情发挥生命余热

篇8:最美不过夕阳红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 交感神经的兴奋将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 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同时, 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 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时期存在, 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 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固定下来, 进而导致糖尿病。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因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而诱发糖尿病, 这些影响主要限于中老年人, 多因该年龄段人群的内分泌功能减退, 胰岛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功能下降, 促使中老年人发生糖尿病。当然, 也不是说一般的情绪不良就能导致糖尿病, 只有强烈的刺激反复、持久作用于机体, 同时机体的胰岛细胞及使血糖升高的其他内分泌腺对上述刺激特别敏感时, 才可能诱发糖尿病。

因而, 作为糖尿病的易感人群, 应当认识到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 把控制不良情绪作为预防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已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 在控制饮食、接受药物治疗以及适量运动的基础上, 更应制怒、戒愤、忌忧而以乐为本,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 努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能力, 这对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和争取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糖友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有些老年糖友, 初患糖尿病的时候, 心情非常低落。想不明白糖尿病怎么会找上自己。那么老年糖友都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呢?

1. 悲观失望。

人们几乎毫无例外地把健康视为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并且把健康和幸福联系在一起。由于糖尿病的不可根治性, 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患了“绝症”, 导致有的糖友治疗上丧失信心, 自暴自弃, 出现不配合治疗行为, 糖友有了较严重的精神症状和心理障碍。在老年及文化程度较低的糖友中表现较为突出。

2. 不相信科学。

有些糖友对医护人员的劝告感到反感。长期以来的社会历史造成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较为落后, 至今仍然受着封建迷信的影响。经常出现能根治糖尿病的虚假广告和宣传, 使不少糖友上当受骗和延误病情。一部分糖友采用民间偏方后, 不听医护人员劝告, 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且不限制饮食, 生活上不节制, 以致出现严重并发症, 如酮症酸中毒等。

3.紧张恐惧, 多疑焦虑。

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可导致患者足部坏死、尿毒症及失明, 给糖友带来极大痛苦, 甚至死亡。因此一部分糖友对自己的病情变化过于敏感;血糖稍微一升高, 就感到紧张、焦虑, 担心出现并发症, 并对医护人员查房交谈, 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敏感, 对自己病情多疑多虑, 影响饮食、睡眠使病情加重。

4.失落、孤独感。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疾病, 一部分药物价格昂贵, 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沉重经济负担, 因此一部分糖友认为自己成为家庭的包袱, 担心受到家人的反感。2型糖尿病多为老年人, 一些糖友认为自己“人老不中用了, 被人瞧不起或嫌弃”。子女因工作关系不能陪伴在身边, 就感到孤独、悲伤、精神忧郁。

老年人怎样培养出好心情

1.能善于自我培养情趣。

在体力、经济和规范允许的前提下, 学自己想学的知识, 干自己想干的事, 玩自己想玩的项目, 看自己想看的书报、画刊。自己和家人不要有过多的约束和限制活动, 不要苦着自己, 想外出旅游、逛公园、看各种节目、学跳舞、书画、电脑等等, 就马上去实现。走出家庭, 走向社会, 走进大自然, 只要觉得有情趣, 能使心境、视野开阔, 能陶冶自己的活动, 就去积极参与, 不畏流言、不惧蜚语。

2.心理上保持年轻。

谁都明白衰老是自然规律, 但未必都能做到从心理上更好地保持年轻。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完全可以不同步, 要防止人未老心先老, 5 0岁就认为自己已老了, 6 0多岁觉得自己不中用了。应当树立一种比自己实际年龄小几岁的心态, 日常生活中用加减法的方式来计算年龄, 如在着装、美容、社会活动、待人接物等方面, 在实际年龄上减5~1 0岁, 如6 0岁就当自己5 0多岁。在体力、体育运动、外出旅游等活动的时间安排和速度上, 特别在体力负重、攀高抻拉等活动量上应在实际年龄上增加5~10岁。中老年人一定要牢记在体力活动中要量力而行。

3. 广交新朋友, 不忘老朋友。

平时不忘老年朋友, 也要广交新朋友, 交中青年朋友, 与儿孙交朋友, 与老伴不仅仅是夫妻, 更要努力成为知心朋友。善于聊天、谈心, 与人交谈能缓解压抑心情、减少孤独、开阔视野, 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4. 学会风趣, 多些幽默。

常看一些有趣的文学书刊和幽默笑话、喜剧, 以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 树立高雅风度。幽默会使人笑口常开, 欢乐愉快是一种维护心理健康的防卫机制。

5. 结合个人实际情况, 科学地安排生活和娱乐活动。

切记不可机械地要求自己一定要去执行什么任务, 必须几点钟内完成, 以不强求、无压力为前提, 轻松愉快度过晚年。

篇9:最美不过夕阳红

弹性退休好处多

退休年龄是影响老年赡养率和社会福利负担的重要变量,对维持社会保障的收支平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各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纷纷从退休年龄这一变量人手寻找对策,弹性退休制度应运而生,其益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缓解养老保险支付压力

要在社会老龄化的情况下继续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无非是从开源与节流的两个大方向入手。节流的典型方式是降低养老待遇,然而福利支出带有刚性的特征,实施的可操作性不强。开源的方式主要为提高缴费率以及推迟退休年龄两种。当增加社会保险的供款率时,劳动成本也会增加,因此增加了生产成本,不但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会迫使企业通过减少雇用劳动者来降低这一成本,从而造成了大量失业。合理的弹性退休制度能够通过惩罚和激励制度达到推迟退休的效果,成为平衡养老保险基金的可行性方案。

人力资本充分利用

衰老是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到了一定的年龄界点便产生了质的改变。法定退休年龄便于统计核算,但是不利于人力资本的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由劳动者的先天禀赋以及其资本形成的过程等因素组成。不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绩效与贡献度不同,最终退出劳动领域的时间也必然存在差异。“一刀切”的法定退休制度,体现不出劳动者个体的差别,造成了人力资本的浪费。弹性退休制度显然更有利于人力资本的有限配置。

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实践曾把提前退休作为增加就业的促进手段,其实,弹性退休制度和宏观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就业岗位、适应度上也不存在完全替代的关系。相反,弹性退休制度提供了劳动力重新配置的可能,可以安排新老劳动者的衔接,解决了结构性失业的矛盾,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强制退休使得老年人一下子从全日制工作改为了彻底休息,一下子失去生活的重心,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弹性退休制度提供给老年人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权利,帮助其比较顺利地渡过工作与退休之间的真空地带,符合特定条件的老年人可以继续在一些岗位上发挥价值,工作可以带来的自我实现的满足感、适当的活动和规律的作息,使老年人的身心更加健康。

另外,弹性退休制度还可以给选择推迟退休的老年人合理的经济收科,令他们拥有了除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之外的又一有力保障。

何谓“弹性退休”

相比以法定退休年龄为界点,劳动者届时必须退休的刚性制度,弹性退休制度指在法定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有选择退休或者继续留在劳动市场的弹性空间,对于提前或者推迟退休有相应选择性的一种激励制度。“弹性”强调了两层含义:退休年龄的弹性和延长退休期间实行的工作时间的弹性

西方国家弹性退休实践

各国根据其自身的养老保障模式和福利政策等实际情况对弹性退休进行了实践。实施细则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共同点均为鼓励延迟退休,并且通过激励制度保障弹性退休的顺利运行。

法国从2004年起,法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到65岁。企业职工于14~16岁参加工作、在保险年限达到40~42年后,允许在56~59岁申请提前退休。为保证退休金足额征收,法案规定了奖罚制度:每欠缴一年退休分摊金,就减少5%的退休金;已缴足分摊金而继续工作的,每多工作一年增加3%的退休金。

瑞典职工可以选择在65岁退休,领取全额退休金。也可以在工作到70岁,每推迟一个月就增发0.6%的退休金。在60~64岁退休的减发退休金,每提前一个月减发0.5%的退休金。在60~70岁可以中断领取退休金而继续工作,也可以领取部分退休金而从事非全日制工作。

美国1983年修改的社会保障法案决定,将完整的社会保障福利的享受年龄由65岁逐渐延迟,到2022年达到67岁。最早退休年龄为62岁,每提前1个月退休的职工,其养老金水平低于法定年龄退休时的0.56%;若延迟退休,则每推迟1年,养老金增加3%,到2022年时,每推迟1年,养老金增加8%。

篇10:最美不过夕阳红(杨明顺)

----雨露乡老年人协会会员杨明顺同志先进事迹

杨明顺,1982年参加工作,曾担任过雨露乡财政所所长、林业站站长,2007至今任雨露乡文化中心主任。身为文化中心主任、雨露乡老年人协会会员,他怀着公仆之心和对老年人事业的热心,兢兢业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组织老年人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引导老年人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使协会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全乡老年人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努力学习,投身老年人事业

加入老年人协会,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他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投身老年人事业,严格要求自己,长期坚持自学,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同时,他还带领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宣传《老年法》、《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利用文化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设施,积极举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内外形势讲座,努力提高会员的理论水平。

二、扎实工作,努力服务社会

针对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他和其他工作人员一道深入基层调研、抓学习宣传、搞主题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老年人工作

作:一是建立老年人档案资料。将辖区内老年人情况造册登记,并记录开展活动和老人的一些特殊情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资料全。二是健全完善协会服务功能。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老年人座谈会等活动,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听取老年人意见建议,使老年人协会成为党和政府与老年人互相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基层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阵地。三是组织引导会员老有所为。积极鼓励老年人充分发挥工作时间长、无私奉献多、说话有份量的优势,协助有关单位做好各项中心工作,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关心教育青少年,以及调解帮教、计划生育、扫黄打非、禁毒禁赌、维护社会治安、修路改水、整治村容村貌等方面,引导老年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参谋助手。同时注重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坚持做到会员有病探访,家庭生活困难上门慰问,家庭出现纠纷协助调解教育。

篇11:最美不过夕阳红优美散文

身体本来有些不舒服,但是听说要带退休教师去乌镇,我又来了精神满口答应。

七点半没到,我就早早到了候车地点,没想到,比我早到的就是这班满头白发的老人了。

我才下出租车,就听见他们笑着跟我招呼。我来不及一一回答,只好猛点头傻笑。还没站稳,就看到老顽童、我的忘年交谢老师,正假装因我没叫她赌气捏,脸上却止不住的笑。我连忙冲过去,给她来了一个西式的拥抱,惹得一班老人都笑了。

站我旁边的顾老师把我转过去,摸摸我的头发说:“好,好,胖了,好看了!”我还没来得及回话,后面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家小三子的样子一直那么好,谁说她胖拉!”我不用回头就知道是居老师来了,他一直把我当他的小闺女看,叫我小三子。(他家里有两个女儿呢)果然,回头正看到他们老夫妇俩乐呵呵地到了。

还有握着我的手,不善于表达的赵老师;曾跟我一个办公室多年的许老师,本来身体不太好,但是学校的活动她每年都不肯拉下;还有那个一直爱跟我开玩笑的杨老师,眯着眼朝我笑……看到他们,心里真的很温暖。

我刚到学校报名的那个时候,正是他们一点一滴爱护关心我,让我成长得如此之快。如今他们都已经退休了,今天有机会见面,他们还是如此开怀和满足。

最让我感动的`是,活动中走失了一位女教师,周末的乌镇人流如潮,大家却着急得四处找她。秋寒料峭,但是在大家的焦急紧张中,我分明看到了一种久违的温情。当找齐了人时,谁都没埋怨多等了时间,都把担心换成了安慰的笑容。

一天的行程如此之快,老人们却精神奕奕,丝毫不见疲倦。他们有的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光看他们的笑容,听他们的嗓门你根本不知道这是一群退休的老教师。开着车窗,让略带凉意的秋风拂动着满头的白发,一路笑着,说着,这样的心境,真的很少在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身上看到。

他们握着校长发的一点慰问金,连连说,今天的消费都没掏口袋,还见到了老朋友,合算合算。我真的感动,为着这班年轻的老头老太。他们中有许多兼着家教,每月收入5、6千,(谢老师就偷偷告诉我,她已经净赚了一幢房子,嘘……财不外露啊)这一两百块,对他们而言,根本不算什么,但是他们这样知足,难怪这样健康和快乐。

真想我老的时候,也跟他们一样健康、豁达、快乐。

临分别,风趣的家明老师来了个首长式的挥手告别:“老朋友们,明年再见啊,我们明年——一个都不能少啊!仍旧要一起去活动哦!”满车的人都笑了,笑他的戏谑,笑他乐观。

篇12:最美不过夕阳红作文400字

只有夕阳落下了,我们才能盼着新的明天开始。

夕阳带走了悲伤,带走了忧愁,夕阳的落下是告诉我们告别了过去的一天,新的一天还会开始,让我们去期盼明天的美好生活。

夕阳把天边的云照得五颜六色的,有的半紫半红,有的金黄,有的橙红,那云彩被夕阳装点得瑰丽无比。也让青山披上了一件新衣服。绿得发亮,绿得透明。像容光焕发的老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的意思是夕阳再美,但也是短暂的。正如那些马上要安度晚年的老人们,这幸福温馨的生活马上就要过去了,他依然坚强快乐,每一天都非常开心,还有一句话叫最美不过夕阳红。这让我想到许多年近古稀的老人,仍然战斗在各个岗位上发挥余热,老当益壮,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令人敬仰。

篇13:最美夕阳红

我与志良兄是相识几十年的老朋友了, 回忆当年我们还是年轻小伙子, 人人劲头十足, 个个意气风发, 我们虽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业领域 (志良兄在石油工业系统, 我在电子工业系统) 工作, 但在计算机应用, 在推进信息化工作中, 多有交往。在祝寿活动中, 看到当年的小伙子, 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了, 真是“人生易老天难老”, “曾记当年骑竹马, 转眼又是白头翁”!面对当下的现实, 我对志良兄油然而生敬意, 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诗, 献给这位在信息化战线和石油工业战线的卓越技术专家。

诗的第一句是:“品高心路远”,

品, 指的是品格、品质。曾有副名联:“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品高, 高风亮节也。心路, 是心灵之路, 是指人的气量、心思和机智。具有高风亮节、品格高尚的人, 肯定是心胸宽阔的, 其心灵之路无疑是非常远长的。

诗的第二句是:“志壮抚苍穹”。

我们经常使用“老当益壮”、“壮志凌云”来书赠友人。我选用了比浮云更深更远的天空、宇宙———苍穹这个词。“抚”者, 抚摸也。这个虚拟动作, 象征着人和大自然友好、和谐相处, 暗示人类对大自然深层的探秘。正如毛主席说的“可上五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志良兄在石油勘探方面, 不论在大陆、在海洋, 充分饱尝到了人类对自然探秘的滋味和乐趣。

第三局诗为:“岁月歌声随”,

人的一生在歌声的陪伴下度过, 是非常有意义的。有战斗激昂的岁月, 有抒情欢快的时刻。什么是歌?我的理解就是诗和音乐的完美结合。什么是诗?前苏联伟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过:“诗———就是炸弹与旗帜。”法国诗人鲍狄埃写的《国际歌》歌词, 中国诗人田汉写的《义勇军进行曲》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词, 不就是摧毁旧世界的炸弹、指引人民奋勇向前的旗帜吗!而音乐又怎么样呢?伟大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能使人类从精神里爆发出火花。”当我们欣赏过贝多芬的《奏鸣曲》和《田园》、《英雄》、《命运》等交响乐之后, 无不为之感动, 纷纷从精神里爆发出了闪光不息的火花。

我的笔讴歌了志良兄高风亮节、心路远长、志抚苍穹、岁月如歌之后。

诗的最后一句为:“夕阳似火红”。

当下有一首《夕阳红》的歌曲, 是献给全社会老人的, 歌曲写得非常美, 由乔羽作词。我将乔羽老师的歌词浓缩、凝聚成了五个字:“夕阳似火红”, 作为我赠诗的结语, 既贴切又完美, 也是我献给志良兄祝寿的一点心意吧。

最后这首五言绝句为:

品高心路远,

志壮抚苍穹。

岁月歌声随,

篇14:最美不过夕阳红

君不见,上世纪80年代,央视播出《话说长江》,其主持人陈铎,满头白发,一脸沧桑。然而,他那潇洒飘逸,风流倜傥,儒雅温文的书卷气,倾倒多少观众!去年,笔者采访90高龄的“华夏女杰”袁晓园老人,只见她那清丽的风韵,清晰的谈吐,独到的见解,使人仰慕之余,又多了几分钦羡。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不是沧桑,而是一种迟暮之美。由此可见,银发之美是内在美、心灵美。

《北京日报》报道:“珍奥杯”全国银龄美大赛北京地区选拔赛,有99名老人角逐“北京最美老人”头衔。83岁的宋书如老太太,身披黑纱裙,戴着象征奥运五环的金饰,化着漂亮的时尚彩妆。一首英文诗,一曲《大碗茶》,震惊四座,掌声如雷。老人說:“我要展示老人健康时尚的风采。告诉大家,老年人也爱美、爱俏,追求时尚,只要心态积极向上,就可以永葆青春。”

又据《扬子晚报》报道:合肥年龄最大的征婚者,82岁的阮老太“绣球”一抛出,就被贵阳84岁的钟贵发老汉接住了。于是,钟老汉不远千里赶到合肥与阮老太“相亲”,一时成为“美谈”。耄耋老人如此时尚,如此浪漫,追求晚年幸福,真是值得称道。

由此,想到了黄宗英老人的一首诗——《别说自己老了》:别说自己老了/别老说自己老了/根本别去想我是老还是不老/青春的节奏还在我的心中跳跃/儿童般的好奇也并没有把我抛掉/未来的蓝图依然盘旋在我的头脑/追求新知识那劲头我也不输学生年少/凭什么说自己老/凭什么说自己老。

上一篇:高中班级操行评分细则下一篇:老师扒我衣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