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专题

2024-06-20

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专题(通用6篇)

篇1: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专题

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

光丰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经验介绍

加强校本培训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树立教师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在基础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几年来,我们光丰小学的领导与教师们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用自己的真心、真爱、真诚书写着一部属于自己的奋斗史。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摸索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培训之路。

一、健全组织,确保校本培训得以实施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多年来我们深感教师队伍素质的薄弱。如何大面积地提高现有师资水平刻不容缓,人才的分配、引入的不切实际,只有开展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工作或许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为此我们从教师学习培训、校本教研、教研科研一体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方面着手进行培训尝试,取得了一些积累。回顾我们的培训工作,大家一致认为校本培训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学校的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校本培训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规划,专门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开放型管理体系。校长室----教研处,教导处---各学科教研组。主要培训以学科组组成。内容有师德培训、教改教研专题培训、教科研素养培训、新教师培训、心理健康培训等,同时为了更有效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我们还组成了:校长室——教研处,教导处——教师组的管理体系。培训内容有:师德培训、新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新教师组(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教师)培训重点是学习、尝试、讨论、提高,厚积才能薄发。青年组教师(工作3年以上,15年以内的教师),培训的重点:学习、实践、专题研讨、交流、形成个性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中老年组教师,自身努力自主成长,培训重点:学习、专题研究、指导、传授。在组织保障的同时做到五落实:即计划、内容、时间、地点、检查落实到位。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保证我校校本培训的正常、有序地开展奠定了基础。学校通过创设多种活动,开展专题研讨,努力为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积极鼓励教师去实践去成功,并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理论培训、校本教研、教育专题、教育科研培训为主体,以师德培训、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及其他培训为辅导的培训新路子。

二、以成长为本,开展实效性的培训学习。

我校现有教师36人,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共有48人,新教师10人,占学校总数的70%。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已逐步趋向年轻化,年轻教师素质好,有精力、有活力,观念新,思想新易于接受,但也存在着没有经验,没有特色等问题,需要专家引领,需要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展示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相反中老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班级管理和教育经验,但面对新事物不易于接受,容易出现畏难、逃避的情况,有些教师的观念陈旧,方法单一,与学生沟通不畅,他们也需要引领,交流和不断地适应。在培训中,我们以成长为本,使教师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与书籍为友”的理念。具体培训时,我们努力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们的学习热情,鼓励大家学习。通过师徒结对,做好对新教师的“传、帮、带”的个性指导,缩短了新教师的准备期和适应期,促进了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自身成长。

1、加强学习,共同提高。

在理论学习中,做到“三层次、三必须、两有、一检查”即:学习形式上分三个层次: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每周一次个人自学;在学习内容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实行两有一查,有学习记录(摘录卡),有学习体会,每月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具体是:要求每位教师,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念书籍和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的杂志、业务书籍,做好名句、佳句、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新信息摘录,每周向年级组、教研组交流自己的感悟心得,吸取他人经验。

2、结对学习。

师徒结对学习,在具体结对活动中,新、老教师共同议好本学期的学习专题,每周师徒通过自己学习阅读、交流学习体会,老教师对新教师作出学习辅导,并指导如何运用于自身教学,促进双方的共同提高。

3、读书沙龙。开展专题读书沙龙活动,通过确定教育教学专题,引导教师们去学习,然后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同认识,促进自身的提高。

4、主题讨论。

每学期我们确定新课程教学的主题研讨,如“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行为转变”、“有效地教学方式的选取”、“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如何反思与评价”、“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主题研讨通过学习——反思——实践——总结——交流展示全程进行,主题研究为教师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打下基础,也推进了课改顺利进行。

另外我们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小故事、教育叙述、微格视频等主题研究,通过多种方式的研究培训,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三、以校为本,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

校本教研是开展校本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是整合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我们从保障制度,专业引领、开展活动入手,切实做好校本教研工作。

1、制度引领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①建立学校领导目标管理、分工合作制度。学校领导宏观调控制定校本教研计划,落实活动目标及方案。同时学校领导分工合作,深入教研活动,指导校本教研。

②健全教导处组织、协调制度。教导处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问题研究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对各组的教研活动情况每学期都组织评比。并每周组织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形成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

③建立教研组研究实验制度。各学科组、备课组、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各组坚持每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观摩教研活动。

④建立教师学习反思制度。学校通过四级校本教研网络,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五个一”:即每期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完成一份成功教案,一份精彩的课堂教学,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并坚持进行自我反思,写课堂随笔。

⑤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我们要求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在教研组例会上详细汇报学习的内容及感受、收获,还要整理上交听课笔记,并结合学习到的新理念和教学新方法上一堂展示汇报课。这种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教师外出学习的效果,一人外出听课学习,全教研组都有收获,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⑥读书摘记制度。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按照年龄、教龄的不同,每学期完成50张-100张不等的读书摘记卡。摘记的内容可以是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最新理论、理念,也可以是有关课改操作时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也可以是围绕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或教学中遇到的某一常见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选择相关材料进行摘记,为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素材。摘记卡在教研组中定期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促进广大教师共同进步。

⑦一课三“思”制度。此次课程改革是全新的实践,学校要求大家做到一课三“思”:课前构思,课中运思,课后反思。“课前构思”就是在课堂实施前要精心设计课堂运作的方案,坚持不构思不进课堂;“课中运思”就是在实施过程要继续进行动态的思考,随时调整原来的方案,注重随机生成的东西;“课后反思”就是实施后,回过来再思考,再评价先前方案的优劣,并及时写下反思。

2、专业引领

新课程的实施不能没有专业的引领。专业引领的实质是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是两者之间的对话、互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专业引领的教学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同时,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应该和以往进行的教师学历培训有所区别,要十分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因此,我们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从以下方面入手:

(1)向专家学习

课改之初,按照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我们组织所有教师参加了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每学期初又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参加了学科培训。所有教师都参加了《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培训。05、06年,所有教师分两批参加了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同时,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选派教师去参加北师大、华东师大、浙大成教院、南京师大等著名院校的专题研讨培训活动,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理念。我们又先后选派教师去上海、杭州、温州、义乌、永康等地为配合新课程改革而举办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让广大教师领略了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每学期邀请教研员、特级教师、教科所专家、省市级教坛新秀来校做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这样,让所有教师既学到了理论,又领略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示范,这对我们农村教师的理论提升、规律的探索、经验的总结都是十分有益的。

(2)向同事学习

“它山之石”的确“可以攻玉”,然身边之“石”,也未尝不可。在走出去学习名师风范的同时,积极开展同事间的互相学习,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教研引领

校本研训主要立足于把老师的培训学习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让教师把培训学到的理论、名师的做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运用,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立足于实践的校本培训,形式也是多样的:

 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要求做到“三定”,即活动时间固定,每周都要开展教研活动,先听展示研讨课,再集中说课、评课;其次,活动内容规定,按期初制定的计划开展;再次,活动定中心发言人。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轮流当活动中心发言人,主持该次的评课活动,作详细的点评,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指导中,使评课不再流于形式。如:

A、上汇报课。外出培训的教师必须根据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在教研组内作一详细的专题汇报,并上一节相关的公开课。上课前,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意图,课后由教研组组织听课教师集体评议交流。

B、同上一堂课

每周由两至三位教师选取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内容上课,相同的教学内容,截然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方式,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氛围和效果。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桥》、《西门豹》等,数学组开展了《分一分》等一系列同上一堂课活动。“同上一堂课”的开展促使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更精心地设计教案,因为谁也惟恐落后,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间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C、上主题课

各个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写作指导课、口语交际课,一直被认为语文教学的难题,我校语文教研组就针对这个教学盲点,决定专门把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定为本学期语文研讨课的指定内容。几次活动开展下来,课堂也由最初的粗糙逐渐呈现精彩,老师们由担心、害怕,逐渐表现出期待、跃跃欲试。作文指导课精彩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创作的欲望被激起,学生爱上了作文,还有的甚至能在课堂上即兴创作出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如《假如》、《谁和谁好》、《我看见了风》都发表在《书画集报》、《金华晚报》和《婺州作文报》上。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集体备课、教学论坛、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课例分析、教育叙事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使教师在交流碰撞中得到成长。

(四)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培训应以课题研究作为载体与支持,以科研为先导,从宏观上把握学校教学方向,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从微观上深入教学领域,使课题研究与教师培训相得益彰。通过课题的选题和分析、实践与探索、总结与思考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首先以《更新观念,充分尝试,提高质量》、《农村小学建构性活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省级课题作为支撑,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尝试、专家引领,再次实践,培训一大批教科研的教师,其科研成果均已获得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接着在这批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几年来我们共申报课题40余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8项,区级课题30余项,做到校校有课题,各学科有课题,大部分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积极培训教师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并对如何研究、如何结题、撰写课题报告作了专门指导。研究中,教师们都能将课题研究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实践、反思中提升自我。课题研究成绩斐然:八项课题获市级奖,二项课题获区一等奖,七项课题获区二等奖,十五项课题获区三等奖。通过研究、实践,教师们科研意识强了,独立研究的能力提高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

1、师德培训: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淡薄名利,乐于奉献是对教师的要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事业的需要,是教书育人的需要。师德培训也是我们培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每年暑期我们都能按照局的要求,开展一周的培训。培训从制订计划——具体实施——反思、交流——总结撰写心得体会全程进行。平时每周又安排一次师德教育,通过学习培训,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提升。

2、心里健康培训:近几年我们每年都安排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和自学考试,40多位中青年教师取得了心理健康的合格证学校积极鼓励心理健康教师持证上岗,努力提高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

3、校际培训:每学期我们都会与上级教育部门和科研部门联系,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讨论,邀请名师来校上课指导,传经送宝,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我们也经常派出骨干教师前往山区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送教,同时我们也经常派出骨干老师外出学习培训以及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的各种比赛、竞赛活动。06学年我镇派6位老师参加区教坛新秀评比,有5位老师获得了“区教坛新秀”的光荣称号。通过校际培训,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4、以活动促培训: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师德演讲、专题演讲、我的教学小故事、如何当好班主任、各种小报的设计、展示、交流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尽可能兼顾各位老师的特长与优势,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教师们练兵,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我们清楚认识到,在传承中要勇于革新,在革新中不忘传承,才能使我们的培训工作有效,使教师得到更好的学习和帮助。在以后的培训中,我们应进一步更新培训理念,为教师搭建更多适合教师发展的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参与实践,我们校本培训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

篇2: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专题

邓绍志

【摘要】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关键措施,我校围绕校本研究的激励机制、平台构建、方法探讨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有效的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工作的推进。

【主题词】校本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施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所学校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而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它们的重要场所。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题。在六年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培训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的做法是营造学习氛围,构建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舞台。

一、运用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

良好的校本教研学习氛围源于教师的交往与参与,运用激励机制,建立教师之间横向的交流与分享,才能形成共同提高的团队意识,才能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与愿望。我们运用目标激励、需要激励、榜样成果激励等外部诱因,致力于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学习氛围。

1.目标激励——引导每个教师充分理解并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学校愿景与个人愿景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全面认真地分析各年级、科组、专业特点,归纳总结其普遍性,从上至下构成一个具有有机联系的目标体系,同时制定出有效的实施计划、信息反馈系统和检查评估制度,从德、能、勤、绩、责五个方面制定考核标准,实行量化积分考核。通过责任目标激励全体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汲取新技术、新知识,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创造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专业化成长。

2.需要激励——我们将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让学习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特点表现为实现全员学习和终身学习。而许多教师把学习看作工作之外的负担,将工与学割裂开来。学校的任务是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强化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校本教研才有生命力,才有发展后劲。我们将中高级职称的条件细化成表格印发给教师,指导教师对照条件制订个人职称晋升计划,促进了学校愿景与个人愿景的完美结合。2003——2007年我校位教师申报中高级职称,40人晋升为中级职称,20人晋升为高级职称。2005年我们制定了《骨干教师评定管理条例》,随即进行了富有实效的骨干教师的评选、管理工作,培养了校、镇、区、市四梯队骨干教师38人,占总人数的34.5%。

3.成果激励——用校本教研中各方面的典型和教师的教科研成果激励教师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超越。我们制定了《华光中学教育教学奖励方案》,设立了贡献奖、教学成绩奖励、岗位奖、综合考核奖等项目。我们通过组织举办教学论坛,评选教科研优秀论文、优秀资源;通过优质课比赛,评选教学能手;通过教科研成果展,评选学者型教师;通过开

第1页

展责任目标考核,评选先进工作者„„运用激励机制,营造了浓烈的校本教研学习氛围,创设了“我在学,你在学,他在学”的良好环境。几年来,教师在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作品15篇,论文获省三等奖以上42篇(全国一等奖16篇),课例获区一等奖以上4个(其中全国一等奖2个),教学设计、课件获区一等奖以上27个。

二、构建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构建三级学习的平台,致力于改善教师的思维品质,发展共同愿景,是促进教师成长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应把“学习化”作为校本教研教师管理的强化手段,引导教师实现由职业型向事业型、应试型向育人型、单一型向复合型、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唯有注重团队学习机制的建设,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第一,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处在校本教研中的导向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领导机构,教学处负责履行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制订系列学习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督促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

第二,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阵地作用。构建学科教研组学习的平台,抓好学科教研组长队伍建设是关键。学科组长是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是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示范者。学科组长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才能带领教师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项措施。我们的做法是制定责任目标、坚持培训制度、组织典型示范。制定责任目标即制订学科组长月工作、学期工作责任目标,以规范学科组长工作行为;坚持培训制度即一月组织一次教研学科组长培训,让学科组长做抓实校本教研的明白人;组织典型示范即坚持问题为本的校本教研方向,提供在问题中学习、在环境中解决问题、在问题中提炼问题的范例。从而更新全员观念,改善全员心智模式,净化全员精神世界,提升全员教科研品位。

第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我们着眼于解决教师的“三个格”——重视新老师“入格”培养,中青年教师“上格”提升,全体教师的“合格”保证,我们要求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师德规范的学习,明确师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方向的学习,积极参与教改科研;坚持教育教学实际案例的学习,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借石攻玉,形成教师个体的风格特长;坚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学习,以学生为本,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保证措施是建立教师校本教研个人档案及考核评价制度。构建三级学习的平台,铺设了校本教研的旅程——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抓实七个结合,为教师成长提供舞台

校本教师专业化成长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以校为本,以校为中心,以校为基础,要在学校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采取抓实七个结合的方式,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条件和舞台。

培训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校本教研是教改科研的集散地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战场,是联系教育理念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地学习,学习与工作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在实质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此我们理顺了“根据工作需要开展校本教研,根据校本教研进程组织学习培训,根据教研成果评价学习效果”的工作思路。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接受新理论,应用新技术,进行实验创新,出成果,出经验,出论文。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推行了“交流式”的集体备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上学期期末,学校组织部分家

长、学生、教师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做了深入的调研,发现学生中存在“完成作业就算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较为严重,在充分论证基础上,试行了“教学一体”的教学改革,创新备课模式。新的备课模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具体内容分为三部分: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主动参与,课后自觉巩固。备课具体过程为:(1)、寒暑假备课。寒暑假各人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自主学习方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3)、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自主学习方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自主学习方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自主学习方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自主学习方案”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4)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自主学习方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自主学习方案”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即进行课前备课,使自主学习方案具有个性特色。(5)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自主学习方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自主学习方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自主学习方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从试行近一个学期的情况来看,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师德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学校不仅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学习,还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培训教育。一是通过每月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理论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二是及时向教师传输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让教师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自觉主动工作,讲奉献、比贡献的师德意识;三是开展专题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案例培训,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师德规范,树立以学生为本,真心关爱学生的师德风尚。正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师德培训活动,造就了华光中学师德高尚、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虽地处农村,虽然学校条件较差,待遇不高,但教师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工作勤奋努力,开拓创新,一直以来,教师中无违法现象和不良言行。

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学习学习相结合。学校坚持定期校本培训学习和教研制度。通识性培训学习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培训学习,如先后统一组织了三轮计算机技术应用培训(操作基础、课件制作、主页制作技术)、说课、案例教学,“自主学习方案”研究,怎样听评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等培训学习。规定学科教研组每周半天的教研时间,集中研究实际问题,交流教学经验。根据学科专业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培训学习由教研组分散组织和教师个人自学,学校加强督导与考评。这样把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既有学校统一要求,又有各教研组和教师自我需求,有效推动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校内培训与校外访问相结合。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教师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把握最新的教育信息。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到省外学习达61人(次)。为让教师接受新课改信息,我们在我市课改前的2001年就组织了全体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到深圳南山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学习;为构建我校自主学习课堂模式,2005、2006年先后两次派行政、科组长、骨干教师共21人到江苏梅岭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考察学习。学校聘请省、市、区有关专家、学者到校为教师举行培训讲座达15次。

交流提高与督察考评相结合。学校结合说课、案例教学、自主学习课堂结构模式研究等教研活动,以组为单位,开展研究课交流,每周一节主题研究课。教研组组织教学设计、听评课、教学反思与教学再设计等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同时,每学期都认真贯彻学校、级组、备课组、个人四级课堂教学调查,及时反馈意见,重点抓好备课组和个人的教学调查工作。每学期进行的教学处、级组、科组三级课堂教学抽查都在100节以上,课后听课负责人与每位教师就其课堂教学交流、研究,和上课教师一起感受上课的“乐趣”,共同探讨遇到的困难。改变了过去视导单一的评价功能。“抽查听课”活动结束后,召开教师大会进行研讨性总结。

示范引路与教学评优相结合。学校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指导作用,一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结对指导青年教师,学校对指导工作进行考核,作为发放津贴的依据之一,二是按照教研活动的整体进程安排,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均承担有相应的教研任务,每学期必上一次示范课。同时,为了激励教师培训学习和教研工作,学校每学期均要举行课堂教学评优大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了一批教师的成长。

常规培训学习和课题研究相结合。学校要提升办学层次,必须重视科研工作。几年来,我们本着“科研要解决实际问题,科研要提升学校定位”的思想,加大了课题研究管理的力度,从课题的立项到具体的研究过程都有专人跟踪,激发了教师科研热情,增强了教师科研意识,学校课题研究从无到有,从低级别高层次,从走过场到注重实效,始终呈现一种不断提升的态势。现经审批立项的校级课题有20多项,区市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2项。其中中学教育学会十五规课题“优质语文教学研究”通过了总课题组的结题验收,并被为课题研究的一等奖。

篇3: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一、专家引领, 以理念为先导

为了树立新理念, 学校可以倡导“走近名师”行动。

一是教师通过书本走近名师。引导教师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从而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本领和廉洁从教的自觉性。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为教师创造一个终身学习和跨越时空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专门成立读书委员会, 引导师生把读书当成一种内需, 一种习惯, 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并实现与学校整体工作的结合:即“营造书香校园”与新课改结合, 与德育工作结合, 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 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通过营造书香环境, 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读书体系, 制定保证教师、学生阅读的运作机制, 从而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开阔视野, 明确服务育人的思想, 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二是学校可以聘请市、县教育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 引导教师了解教育前沿动态, 让教师多跟大师对话, 不断充电, 开拓他们的视野, 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邀请名师到学校上示范课, 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给教师很好的启发与借鉴, 使他们取长补短, 快速成长。组织青年教师到名校实地参观、考察、学习, 学习名校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先进办学理念。提高师德修养, 增强责任意识;学校还要经常指派多名教师参加省、市、县级的各项提升能力培训, 听取专家的报告, 吸收特级教师、名师的教学精华, 并将所学的经验、先进的理念以报告会的形式传达给每一位老师, 以此来引领和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多渠道的培训, 使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

二、注重实际需求, 避免华而不实

1. 培训内容来源于“本土化”。

在开展校本培训前, 学校首先要进行调查摸底, 了解实际需要, 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学校可以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访谈、数据分析等, 对本校的学科教学以及教师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找出存在的差距或不足。在调查研究过程中, 力求找到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发展之间的最佳切合点, 摸清真正存在的问题, 精选培训内容, 为下一步安排校本培训做好充分准备。

2. 培训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

校本培训是行动研究和应用研究,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改进教学方法。那种为研究而研究或为任务而研究就像是“长不了的兔子尾巴”, 不会产生实际工作的成效。只有自觉地学以致用, 才会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培训。

3. 学校不断增加资金投入, 激励教师选购适合自己的读物。

学校对于教师征订的与本学科内容相关的刊物, 在经济上给予相当的补助。多举办读书交流评比活动, 激发教师坚持读书的热情和决心, 增强教育教学智慧, 为培养理论水平高、学识过硬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学校用专题讲座的方式, 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行为进行培训;学校统一制定校本培训内容材料, 引导教师逐步提高业务水平。

5. 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

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促进本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做法。近几年来, 学校共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代表将近30人次参加各级培训和参观学习。为了放大考察学习的效能, 必须考虑建立外出学习报告会制度。因为外出学习报告会制度能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 实现考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6.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 加强对教师校本培训过程的调控。

“记录袋”中记录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一些原始的资料:一份自己最满意的说案、教案、教学评析、读书随笔、教学案例、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等。通过这些过程的记载, 了解教师学习与提高的过程, 并作为教师期末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注重创新,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以学案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已成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学案为手段、为载体、为依据、为引导, 对教学内容进行主体性探究, 最终实现学习目标。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 教学中可以是以“自主学习”为主, 利用学案的导向作用, 要求学生在课下结合相关的教辅资料、网络等来解决学习问题、掌握知识, 然后通过课上的展示、探究, 实现“兵教兵、兵练兵”的学习目的, 实现知识共享;也可以小组为单位, 依据学案的导向性, 对知识进行探究, 通过组内的“探究——交流——共享”来完成学习目标。虽然是统一的模式, 我们看到的是各学科有各自的风格, 同一学科不同课节又有不同的特色, 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特点, 但模式的主旨、理念是一致的, 内涵是统一的。

四、立足校本教研,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课题研究是引领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实验田”, 教师必须通过这个载体来实现自我的提高。科研兴校应该是学校主要的办学思路之一。重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 可以带动教师培训, 形成每个学科有课题, 每位教师搞科研的局面, 达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李镇西曾说:“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并不比千千万万的一些普通老师高明多少。如果硬要说我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话, 那就是我对体现教育的爱、执著、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了些思考, 并把它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下来, 还写成了书。仅此而已!”因此, 专业写作对教师的成长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既然是培训, 每位教师就应该是学员。因此, 布置适当量的作业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可以围绕培训主题撰写论文, 可以依据所读书目畅谈读后心得, 也可以写一写课后反思, 教育叙事等。学校可以在每年度开展相关的评比活动。促进教师在学中写, 在写中思。

以反思为轴心, 丰富校本教研内涵。首先, 引导教师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确立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反思师生关系;反思教学过程师生的交流互动;反思教学手段。学校要求教师及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出反思和评价,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推进教师自主反思、行动研究为主要特征的校本教研逐步深入。这种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以课例研究为抓手,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以自我反思为轴心的“参与式”校本教研活动, 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和空间, 挖掘了教师教育教学中蕴藏的丰富的教学智慧和创造能力, 有效地推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加强培训, 整体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校本研训,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 鼓励教师制订既切合实际, 又适度超前的个人成长计划, 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明确自我发展方向, 从教师的能力水平和实际需求出发, 分类培训。

1. 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发展。

学校安排教学能力强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 采取“捆绑制”激励发展, 制定成长目标, 徒弟成绩的好坏要与师父挂钩, 建立奖惩机制, 激励共同成长。主要是抓好“四带”工作:一是带德, 就是使自己的“徒弟”具有良好的师德, 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二是带才, 就是要对“徒弟”进行业务指导, 解答疑惑, 传授方法,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三是带教, 就是指导“徒弟”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评课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四是带研, 就是带领“徒弟”从事教研和科研, 走科研兴校之路, 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共同搞教科研, 督促青年教师总结工作经验, 鼓励青年教师抓住机遇、自我加压, 争创一流。对青年教师的帮扶, 努力做到“手把手”, 从基础入手,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带动课前课后的各个环节, 精心指导, 发现不足, 积极引导, 耐心帮助, 一旦有了成绩, 及时表扬鼓励, 使青年教师较快地成长起来, 逐渐成为学校的希望之星。

2. 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骨干教师不但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分享教育教学上的经验与得失;也可以通过区级或校级示范课、研讨课的形式就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如合作学习的开展、探究学习的运用、学案导学法的应用等) 予以解答或点拨;也可以带领身边的教师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组织相关课题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提升教师们的实践能力, 探寻教育规律。所以, 骨干教师参与校本培训能够做到与日常教研活动有机结合, 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并使培训常态化, 形成持续的专业发展推动力。另外, 当地的骨干教师是一个队伍, 分布在不同的学校和教研组, 能够做到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多点联动, 形成了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上的燎原之势。

篇4: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关键词校本教研健全制度学习氛围教研活动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凸显校本教研。三年来,校本教研已成为我校课程改革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校本教研,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拓展教育空间;开展课题研究,发展学生个性;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为使校本教研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将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中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1.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搞好搞不好,关键看领导。”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首要保证。为此,我校建立了以下制度:①校长负责制的教研制度。我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及其他中层领导身体力行,分包学科或课题、参加活动、指导教研,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经费投入;整合教导处和教研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为教师和教研员的沟通和联系创造条件。教学管理中,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我校教导处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教导主任是主要责任人。制订了船营四小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对教研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③建立教研组管理制度。学校科学设置教研组,明确教研组长的职责,制定组规。

2.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同时也使广大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具有合法性,从而使校本教研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为此,我校制订了相应的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等。

3.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学校建立了集体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公开课展示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

4.教研评价与奖惩制度。①教师校本教研评价制度。学校对教师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参与活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规范教师校本研究行为,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校本研究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②教师评价制度。学校将校本教研纳入重要的评价内容和考核的指标,引导和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③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主要体现在:看教学目标;看教学内容的处理;看组织教学;看学生活动;看教师素质;看教学创新。④教研成果奖励制度。

二、创设校本教研的氛围

1.倡导教师自学理论。教师素质提高的最佳途径莫过于自学,我校一直以来狠抓教师自学。主要体现在:每人每学期至少跟踪一本教育教学刊物,记好读书笔记;每月上交一篇教育案例、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上交一篇有价值的论文。通过几年的操作,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自学理论对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2.营造教师学习氛围。其主要做法:一是坚持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或由学校统一组织,或本学年学科自行组织。利用现代化手段观看电教录像,了解课改精神和课堂教学走向。二是开设每周四班后时间的教研沙龙。教师们自愿参加,共同分享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

3.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教师的自我对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反省。其目的是修整教学行为,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我校要求教师把教学后记作为每课教案的必备项目,并收集教师中的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经过筛选、整理,在教师中广为流传。

4.坚持组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是一种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的活动,近几年,我校主要通过组本教研活动推动校本教研。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的组本教研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校长倡导的教学“三段式”在组本教研活动中得以体现,教师们掌握了教法,学生们掌握了学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校的组本教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领导集体听课日,学年组教研,学科组教研(专科组)。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组本教研活动。

篇5:立足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专题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的根本目的,而教师的发展起着决定因素。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得好,学校的发展就水到渠成。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因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立足校本教研,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简捷途径。

在农村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学校的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把上几次公开课,搞几次讲座或编辑论文集代替校本教研。而校本教研是有着学校特色和个体性格的,“以校为本”限定了它的基础范围,它关注的是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教育教学困难及问题。外校的先进经验都是它山之石,只供借鉴学习,而不能代替本校的校本教研。农村小学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要清醒的认识以下几点:

一、理解校本教研的意义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校本教研关注的是学校发展,凸显教师主体,回归教学实践。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特色,讲究鲜明个体。学校与学校不同,当然形成的问题也就有了差异性。师资的水平,能力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一致。

二、构建校本教研的制度

学校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结合具体实际,研究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础,研究本校教学的结构状况,研究家长、学生的愿望,编制适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

三、形成校本教研的合力

校本教研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把大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作为目标,相互合作,人人发展,发展人人,齐心协力,先进带动后进,集体帮助个体,充分发挥团队的聪明才智。

我校专业引领的基本思路是立足本校,结合实际,体现学科特点,彰显教学风格。基本模式是“领导引领+学科骨干教师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对于普通教师来说,通过引领、反思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对于整个教师队伍,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骨干教师来说,在指导和引领教师的同时也向教师个体和群体学习,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让教师的素养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成长。

农村教师往往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对于教研更是缺乏主动意识。因此要注重培养教师的“研究氛围”,让教师的素养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成长。即以新理念为向导,以网络平台作载体,以常规教研带弱师,以主题教研促强师,以教学反思促个体进步,以课例研究求共同发展,通过多种模式的研究活动,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专业引领,指引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很难真正把握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此我们定期进行教师集中学习,除了学习专业文献,还组织教师观看专家讲座,名师精彩课堂,在业务会上做主题研究,学校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师素质提升”例会,内容有专题论坛,随笔交流,课堂教学经历故事讲述,书斋细语等。每位教师都能把教学中的感受、困惑、收获、喜悦与大家共同分享,同时,我校规定每学期每位学科带头人都要精心准备两节示范观摩课,并且根据教学工作计划,每位教师都要讲一节推门课,同科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以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优点与缺点进行理性的思考,写自学笔记,进行探索实践。我校每两周举行一次集中学习,有固定地点,有主持人,有具体内容,通过不同程度的学习,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校把教学反思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写出真实有用的反思。既有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还要有教学结束后的反思。反思出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反思出学生的不同见解,出现的问题,反思今后教学设计如何行之有效。学校对反思材料检查记录,对反思出来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形成综合材料。反思使教师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第四,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我校定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引导教师间进行业务交流,教研组有同伴互助帮扶计划与实施记录。教师自由结合,结对帮扶,交流互助。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成立听课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听课小组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进行指导。每次听课后,及时进行课后总结,评课研讨,发现教学过程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供大家分享,对其他教师起到了借鉴帮扶作用,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五、行动研究,实施课题。

为了保证各学科校内教研活动均衡发展,每学期初根据市教研室工作精神,适时规化校本教研工作。学校把“提高小语实践”作为课题,有专人负责实施,制定课题实施计划。积极开展“晨读”和“习作”两个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晨读,让学生每天晨诵,主要诵读的内容是古典经典的名篇;习作是农村小学教学中的难中之难,我校在汲取以往的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下措施:1、强化练笔训练,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以激发学生练笔兴趣为前提出练笔题目。2、开展“其实作文很简单”口头三分钟说话练习的校本课。3、利用班报、手抄报等提高师生练笔的欲望和练笔的自信心;4、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能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同时规定写读书笔记,让学生读有所悟;5、提高教师的课堂指导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并结合农村作教学实际,引导学生从“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在平淡真实的生活,在质朴纯真的乡村中,切切实实地提高农村孩子们的习作水平!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积极开展以教学为中心,自我反思为形式的多样化校本教研活动,以此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快研究型教师群体建设的步伐,力争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

篇6:立足基地培训 促进教师成长

——农村中小学教师义务培训基地汇报材料 山城镇中心校 2012年11月20日

山城镇中心校始建于1936年,是通化市窗口学校,梅河口市名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实,办学经验丰富。学校现有学生2220人,教学班42个,教职工153人,其中专任教师143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67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10人,县级骨干教师47人。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学校建有微机室(两个)、综合电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等,建有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双向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国家远程教育接收系统等,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基地校建立两年以来,在上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对区域内农村教师实施了有效的培训,促进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落实保障机制,确保基地培训的正常开展。

1、组织到位:学校成立由杨秀梅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由各基地成员校校长、以及教导处和教研组长组成的基地培训领导小组的基地培训管理网络,并出台了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责任分工明确,为基地培训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制度到位:学校制定《基地校本培训计划》、《基地校本培训制度》、《教学常规制度》《听评课制度》《师徒结队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基地教研活动,提高培训质量。

3、人员到位:一是实施教研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制,指导并参加基地培训活动。二是培训领导小组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教学的指导工作。

4、经费到位:为保证培训的实效,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近二年时间,学校投入到培训经费10万余元,做到四个保证,保证实验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经费。

5、激励到位:学校专门出台教师教学量化奖励制度、教育科研奖励制度,用于奖励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二、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基地培训的有效性。基地培训工作确立了“教学——教研——培训”的培训模式,立足实际:以满足基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为宗旨,全面统筹、按需培训。立足课堂: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为目标,立足常规课堂教学,追求本色课堂,打造精品常规课。立足教研:以教师上课示范引导、业务领导评课、骨干教师讲座等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1、师德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职场中教师的道德成长、新教师职业道德等,通过学习交流会、师德论坛、问卷调查、师德测试等形式,促进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

2、业务培训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解析》,教师全员参加新课程标准学科培训,培训内容是教育部2011年12月28日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2年4月——7月期间的校本培训内容重点为新课标培训。

(2)、开展教师“五个一”活动。

在教师中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天坚持学习一个小时;每月坚持读一本书;每个月坚持写2000字读书笔记;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期发表一篇论文。以年组为单位,开展学术教研沙龙,交流教育故事、讨论教学案例。60名骨干教师全部在吉林省教育社区建立博客,每天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随笔,提升理论功底,丰富底蕴和内涵,从而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3)、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针对大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学校工作实际,重点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的文献。通化地级、梅河口市级骨干教师还进行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42题的学习,并记录详实的学习笔记。二年来,学校组织集中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共30次,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教育科研与教改新动向,更新观念,逐步使其养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学历培训 学校鼓励老师参加高等教育本科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函授等教育,让教师通过参加学历培训,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截止到2012年,学校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59人,专科学历61人,学历达标率100%;

4、参加国培学习

在2010——2012年国培计划中,杨立娟、葛红、纪晓鹏、刘贵春等4名教师参加了为期三个月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职位置换学习;共有王丽等10名教师分别到武汉、长春等地参加了语文、数学、体育、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为期十五天的中短期培训;共有200多人次参加了教育技术能力(技能)远程培训;参培教师中有9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地级奖励。2012年暑期共有14名教师参加了新课标远程培训,其中7名教师获得优秀学员。国培远程平台交互性强大的学习空间,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国培教师与专家零距离接触、与学员交流情感、思想碰撞,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5、青年教师培训

近三年来,学校共补充新教师17名。其中分配的特岗教师11名,招聘的新教师2名,调入的教师3名,三支一扶教师1名。这些新教师任班主任,音乐、体育学科,填补了一线教师的不足,增添了学校的新生力量。在校本培训中,对教龄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和“五个一”工程(每学期上一堂精心准备的汇报课、设计一篇出色的教案,制作一张高质量课件、完成一篇出色的教学反思,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等制度。新教师的培训由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两部分组成。安排指导教师,开展相应的帮、学、带活动,使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教学能力出众的合格教师。

6、骨干教师培训

学校构建“校级骨干教师—县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省骨干教师”四个梯度的骨干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具有“精”“优”“名”特色名师。学校为骨干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为骨干教师创造开阔视野、继续学习的机会。加强对省、地、县骨干老师的宣传与打造,为骨干提供教师成长、专业发展的平台。创建了孙晓莺数学名师工作室,共有来自各校的16名数学骨干教师组成,工作室自成立之日起,认真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培训、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7、信息技术培训。

开展基于网络的备课和学习活动。通过集体培训、师徒结对、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设计、电子备课、photoshop、flash软件制作、美化博客空间、硬件维护等内容的培训,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再学习的能力,创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8、教师外出培训

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重复教育,要与时俱进,加入学科领域内前沿的东西。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二年来共派出外出培训 200多人次,做到了人人都有机会。教师共参加国家级培训10次,省级培训12次,地级培训6次,市级培训56次。例如:2011年3月,张士岩参加了在吉林大学举行的“名师大讲坛”;2011年7月,李长敏、高颖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高峰论坛”;2011年10月陈凤平、孙晓莺、王丽、刘福国参加了在长春举行的吉林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知识素养大赛;2011年11月,张志慧、刘玉杰参加了在松原举行的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2012年5月孙晓莺参加了在黑龙江安达举行的“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有效教学现场会”等等。

9、课题培训

学校现有 “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12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7个。实验课题有:《提高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模式的优化研究》、《应对自然灾害逃生自救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学生不良道德倾向与心理行为矫正策略研究》、《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策略研究》、《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孝道教育的深化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文明礼仪培养的教育研究》《省域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与策略研究》。100% 的任课教师都参与到科研之中,我们把课题的研究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科研工作开展得踏实有效,共有近百名教师在国家、省、地、市刊物上发表了论文。

10、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认真开展集体备课。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主讲教师的不足,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初备—主备人发言—集体研讨—形成意见—个人复备”。执行三定、四统一、五备的备课模式。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打造书香型教师团队。

近年来,我们把营建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特色活动和教育特色。要求教师要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知天下大事。每位骨干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成长记录、个人资料教案,教学随笔、读书感悟、荣誉成绩、个人相册与学生成长活动的记录等全部分类记入自己的博客之中。要求每位老师每月至少写一篇读书心得或随笔,每学期完成1万字的读书笔记。

通过几年读书活动的开展,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了一个较大地发展和跨越,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和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1年市教研明星评比中,我校张士岩等6人分别获得市教研明星的称号。学校品德教研组获得通化市优秀品德教研组,计算机组获得梅河口市优秀年组。龙云霞等六位老师的教学案例获得首届百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国家级奖项。多名骨干教师的读书征文获奖。在市新教师读书演讲赛中,艾厚霞获一等奖。仅两年来,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达30余篇,被评为各级的优秀课多达30余节,获市以上教学竞赛奖达35人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指导教师奖达200余人次。学生近两年来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达400余人次。

(3)、举行课堂教学擂台赛。以校为单位上报参赛人选,报名时提供参赛年级及科目,学科不限。教学设计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先进,合理使用电教手段,体现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明显。二年来共举行“创新杯”“桃李杯”等教学竞赛6次。

(4)、开展撰写教学反思评比活动。为切实把新课程、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反思教学行为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要求各校要把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作为检查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二年来,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品生(社)、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反思评比。

三、校际合作交流,共享基地培训的实效性。

我校是梅河口市西片教研基地中心校,通化市义务教育校本培训基地中心校。在基地教研和培训活动中,充分发挥基地中心校的领导和协调作用,积极组织基地教研,二年来基地培训活动内容丰富、精彩分呈。2011年4月份,在山城镇中心校举行了《知识问题化 问题具体化、情境化》主题培训,教导主任王丽进行了主题讲座。来自小杨、吉乐、水道、水库5所学校的老师进行了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心理健康课的展示。2011年5月在水道中心校举行了“强化阅读教学的指导与评价”主题培训活动,;2011年5月在山城镇中心校举行了基地“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2011年11月在吉乐中心校举行了基地高效课堂研讨会;2011年11月在山城镇中心校举行了基地《品味书香浸润人生》读书交流会;2012年5月在小杨中心校举行了基地数学广角、诗歌教学同课异构说课大赛。相继在2011年4月和2012年6月,基地各校共派出50多名领导和教师参观了辽宁省兴城市南一小学和清源逸夫小学。

上一篇:珍惜感情初三作文下一篇:八年级语文记叙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