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2024-07-11

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通用9篇)

篇1: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三、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1.保证输入口数据的正确性。应建立起完善的审核机制,除了软件自身的检查控制,审核人员还特别要针对一些软件无法检查出的错误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建立安全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确保电子单据不会被篡改、假冒、否认,并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明确责任。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加强会计信息化下的组织和人员控制。会计信息化下的组织机构控制。从管理的效率上来看,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对企业的整体效率有直接影响,一个不合理的机构设置不仅会导致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而且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甚至亏损。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更加要求企业优化组织机构的设置,通过岗位的设置和权责的划分,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机制,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减少营私舞弊的发生。不相容职责的恰当分离可以为避免单独一人从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提供合理的保证,按照职责设置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保证组织结构设置的精简、合理。并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实行电算化后,由于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结果,加大出现错误的风险。所以,除部分组织程序有特别规定以及不能实行职责轮流制的岗位外,员工应该轮换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同时,企业应树立员工主人翁的意识,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各个岗位的性质和业务范围进行分析,保证各个岗位人员权利和义务相适应。

3.加强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控制,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保护程序和数据的安全,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入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5)采用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U盘专用及防病毒感染,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网络传输介质、接入口的安全性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尽量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应保密。通过上述技术可基本确保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

4.要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有很多差异,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因此企业应专门指定档案管理负责人,并制定备份、归档、借阅制度以及防磁、防火、防潮、防盗措施。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而且还可以减少使用过程中错误操作的机会,从而使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企业处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这就会导致原有的控制程序对新增的内容失去控制作用,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和不合规行为。应建立一种例行过程的反馈机制,监督控制的功能。对于大的损失和发生可能性小的不频繁的损失,购买商业保险不失为最好方法。购买承保保险总额大小取决于管理者偏好以及企业能够承受系统风险所引起损失的大小。保险并不针对普通操作上的薄弱点,但是,它能保护系统因破坏者、自然灾害、盗窃文件者、盗用者、能接近系统的员工以及因失去文件、软硬件或数据中断所引起的收入损失。

参考文献:

[1]张瑞君。网络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棣华,杜晋贤。浅析会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上旬刊),

篇2: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企业实行电算化,大大提高了财务数据处理的速度、准确性和可靠性,而新事物往往具有其两面性,在给企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的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与传统会计相比,实行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从而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化操作。由于计算机的介入使得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由单纯的财务人员转变为包括财务人员、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的组合。这一变革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统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会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提高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突破了原有的封闭式的系统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内部,而是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宏观化,扩大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二、与传统会计相比,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更加广泛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有机统一。当企业的信息集成还仅限于部门内部时,财务人员与业务过程完全脱节,则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业务,其仅仅只能从财务的角度判断单据是否可以入账,如是否有领导签字、单据是否齐全等,而对业务本身内容的合理性无从判断,如当一张价格严重失真的采购发票传递到财务人员这里,由于不知材料的真实价格,其在经过简单的复核后只能根据发票付款,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只能起到一个记录员的作用而不是控制员的作用。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各部门提供的综合信息判断业务的合理性,从而避免错误的数据进入系统,使工作人员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成为可能。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在数据采集端完成更多、更实时的内部控制任务。

2.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高度的信息集成使人为的干预大为减少,业务部门人员负责原始电子单据的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电子单据也可以通过先进的条码识别技术、电子货币转账技术等进行录入和传递,从而保证了输入的快捷和准确,而如果再对电子单据的格式和内容加以规范,就会使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成为可能。

3.决策权下移。由于原始数据采集端前移至业务部门,因此决策权也下移到业务部门,关于业务的审核如其合理性、正确性也由业务部门来负责,会计部门的工作也相应地由核算转变为管理和决策。

篇3: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1 实行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1 电算化环境下存在电脑操作无形化和存储介质无纸化的缺陷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 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 因而很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同时会计数据用可见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 直观性较强, 不同的笔迹可作为控制的手段;而电算化信息系统中, 这种人员之间的联系部分地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 操作员身份的识别及授权控制等都有别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易于辨认的审计线索如笔迹、印章等在电算化环境下已无处可寻。

1.2 电算化环境下内部稽核机制削弱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 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 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 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收付款项与会计记录的分离等, 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 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 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 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广阔、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 不仅速度慢且花费大。实行电算化后, 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 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 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 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 控制效率低, 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1.3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质量有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及会计人员本身的操作水平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易于保持经济业务的连续性, 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一旦系统由于自身或操作员的失误而崩溃, 就可能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 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及对会计有关法规的理解和执行效果, 传统会计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 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而电算化系统中, 操作环境的改变使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失去了发挥功能的土壤。为了减少误操作, 提高输出会计信息质量,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功能和手段。

1.4 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对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的逐渐完善对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其核心是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型会计软件较之传统核算型会计软件具有灵活性及自由度较大、个性突出的特点, 而限于电算化及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在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业务的多样化, 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考虑和制定上, 总会存在没有涉及的地方。这使得内部控制存在没有触及的真空, 减弱了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效果。

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2.1 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

无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其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即健全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具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只是在电算化环境下, 控制的重点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 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 控制的内容更加广泛。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看, 内控制度具体包括:组织控制, 即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授权控制, 就是规定电算化会计系统有关人员业务处理的权限;职责分工控制, 是规定同一人不能处理“职责不相容”的业务;业务处理标准化控制, 就是规定有关业务处理标准化规程及制度;软件的安全保密控制, 就是规定软件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数据文件的安全保密控制, 即规定数据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运行控制, 即应用控制, 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主要是建立和执行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调阅、销毁等管理制度。

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 (1) 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 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 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 (2) 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 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2.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以上是从控制方式和系统构成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内容的认识, 下面将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探讨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 (普通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相对集中, 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制度, 部门之间实施组织控制, 部门内部实施岗位分工控制, 明确部门内部各岗位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维护人员的职权是不相容的, 必须分工明确, 不得兼任, 同时, 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专职系统操作员只能使用经编译并加密的程序, 不能再接触系统设计文件、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 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系统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能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 但可以兼任系统开发工作;会计软件维护必须经过批准并在监督下执行。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控制是为了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各种能防止、检测及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不同于一般控制, 它是为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是针对某个具体应用子系统的控制, 依子系统或应用项目和具体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在批量数据输入时, 其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审核输入前后的数据、编号顺序检验、逻辑关系检查、数据界限检查、关键字核对以及错误更正等。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开发过程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了防止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和偏差以保证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审查线索, 使系统设计合理、正确。系统开发控制分为系统开发阶段的控制和系统设计阶段的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针对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单位实施的控制, 在系统准备、分析、设计、实施以及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 对系统进行有效维护等所应制定的控制制度和措施。

系统的安全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如何采取有力的控制制度和措施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系统的接触控制、后备控制和环境安全控制等内容。

综上所述,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 但是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 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 应顺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潮流,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 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 创造更高的效益。

摘要:文章分析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强化和突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不断探索适合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措施应当是当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会计,管理,制度,电算化

参考文献

[1]覃伟.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实施指南[M].

[2]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1.

[3]李元.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北方机电工业学校.

篇4: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及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即包括了原来的手工财务过程,又包括程序设计、电算化账务处理过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所以必须针对这一现状下的新要求加强内部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性

在电算化会计中,所有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输入垃圾,输出也是垃圾”,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正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这一固有弱点,所以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

授权、批准控制是手工条件下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因而电算化功能和知识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因此,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进行修改,操纵处理结果,从而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三)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在手工方式下,信息以账、证、表等形式存储在不同的纸质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簿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但实行电算化会计后,有形记录较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大为减少,凭证、经济业务事项的说明和账簿等大多要依赖计算机方可录入、阅读或查询。如果缺乏适当的内控,那么未经批准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明显增大,而且数据改动后不留下任何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打印出的纸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

(四)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所有的会计数据和处理程序都保存在计算机中。一旦计算机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运行,如突然停电、病毒发作等都会造成数据丢失;若使用的是网络系统,还会因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或网络通讯出现问题而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因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由于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要想使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同时,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形势,经过这样的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其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电算化环境下对内控的要求。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要求处理同一笔经济业务的人员即要相互联系,又要相互制约。此外,严格的内控制度有利于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计算机本身处理出错率几乎为零,但人为造成出错和舞弊的现象有增无

减,而且一旦出现舞弊,损失巨大,因此,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加强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包括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控制和操作控制。系统开发过程控制是为了防止系统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程序源错误与偏差,以保证系统本身的顺畅运行和提供审计线索,使系统的每一项设计都合理、正确。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上机守则主要是对电脑机房内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规定,操作规程则是提出了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

(二)加强人员职能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功能与知识的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所谓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在系统中的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三)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这项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公司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设置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并且针对公司的特定状况,开发相应的技术来保护系统。

(四)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电算化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因而是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主要包括: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以及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等。

(五)加强对企业“甩账”的审批工作

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的就是用现代化的工作手段代替手工作业,但是“甩账工作”不是由各单位自行做出决定的。单位是否具备脱离手工账的条件需由政府相关部门做出全面系统地评测,以保证单位会计电算化安全、顺利地实施。但在具体运作上,由于国家没有发布一个统一的审批“甩账”的标准,各省市根据本地区具体的情况制定了一些审批办法,但在审批过程中,财政部门比较注重核算结果的正确性,而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审查则拘泥于形式,这就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财政部门应认真把好“甩账”这一关,真正为企业着想。

篇5:浅析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随着 科学 技术的 发展,计算 机数据处理技术在 会计 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 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后,会计基本上从单纯的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它也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电算化系统下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已有十几年的发展 历史。它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它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报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正确性与全面性。但在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更严峻的考验。笔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以及如何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作一些浅析。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1.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控制内容及形式与手工会计系统存在差异。在传统的手工系统下,控制的内容主要针对 经济 事项本身的交易,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控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员的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的内部牵制制度来实现的。而在电算化系统下,业务处理全部以电算化系统为主,出现了计算机的安全及维护、系统管理及操作员的制度职责、计算机病毒防治等新内容。

2.内部控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系统下,由于会计信息的核算及处理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控制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控制对象原来为会计处理程序及会计工作的相容性等,会计资料由不同的责任人分别记录在凭证账簿上以备查验,是以对人的控制为主;而在电算化系统下,会计数据一般集中由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处理,而财务人员往往只负责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和编码,并对计算机输出的各种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这样,内控对象转变为对人与计算机二者为主。

3.控制的实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以人工控制实现。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则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由于人们对程序的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加大。

4.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缺乏交易处理痕迹。手工会计系统中严格的凭证制度,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逐渐减少或消失,凭证所起到的控制功能弱化,使部分交易几乎没有“痕迹”,给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

5.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存储电磁化。电算化系统下,原先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凭证、汇总表、分类表等书面档案资料被计算机自动生成的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如光盘、硬盘等),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会留下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加大了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危险。

6.网络 的迅猛发展及其在财务中的进一步应用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网络技术无疑是目前IT发展的方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也不可避免受到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Internet在财务软件中的应用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1.交易授权、执行等内部控制方法改变。由单一的人工控制转为程序控制和人工控制相结合。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帐务的集中化处理,使会计部门传统的内部控制措施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明细账的核对等 自然 而然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内部控制措施,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

2.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内部控制具有长期的依赖性并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3.无纸化作业使会计信息系统缺乏交易痕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也就是内部控制的对象发生变化。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对象、工作情况、信息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等严格的凭证制度。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

4.控制的范围扩大。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而电算化系统下,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

5.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存储电磁化,加大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手工会计系统中,会出现由于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疲劳或处理环节过多等而产生的无意错误。会计电算化后,输入数据正确、计算机程序正确和设备正常运转三者具备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如果上述的任何一方出现差错,就会使处理结果错误。而且 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会留下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电算化 会 计 系统中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三、会计 电算化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算化系统下的会计及电算化岗位的职能权限问题。操作权限控制是一种基本的内控手段,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业务处理大部分由 计算 机操作,人为控制减少,削弱了会计审核功能。有些单位的各岗位操作权限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有的操作员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操作,使分工控制名存实亡。

2.会计人员因主观原因或技术因素造成非法操作或操作失误。这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的主要任务,因其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等很容易被仿造、复制和修改,而不会留任何痕迹,所以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或不按操作规程进行非法操作,如通过冒名顶替、盗取密码等手段来非法改动、销毁会计资料,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

3.会计软件的安全性及保密性问题。现有的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普遍存在重功能轻安全的现象,以至软件投入运行后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数据库呈开放状态、易于打开等。电脑的系统数据和会计信息资料有面临被不留痕迹的浏览、修改的风险,而现在许多单位缺乏操作的记录功能,出现问题后不便于追究责任。

4.会计资料的备份和保管不及时、不规范,导致财务数据丢失。在会计电算化法规中明

确规定,单位应坚持每天双重备份,并分人分处保管。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及时打印并按规定保管凭证和账簿,致使电脑一旦出现故障或磁性介质损坏时,部分会计资料就会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5.缺乏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目前,许多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缺乏;而系统的维护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熟悉,但对会计业务不够了解,使得在系统运行中的故障不能及时分析、排除。

四、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1、建立全面规范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 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强化内控管理,提高电算化的 科学 管理水平是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2.加强组织和人员职能控制。

篇6:电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一规定蕴涵了两层含义:一是各单位都必须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法定义务,必须履行;二是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必须健全。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主要以手工操作环境为基础。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普及,现代会计的核算手段、操作技能、信息传输及应用环境、内部会计监督对象等都发生重大变化,这对于基于传统会计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程序和对象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内部控制也就需要进行重新设计。会计作为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其输出信息的功能使得它在企业决策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会计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使会计信息系统由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从形式上看,它改变了数据的核算手段,引进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改变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导致账簿概念的重新定义和分类。从效益成本来看,以更少的人员从事更多岗位的工作,节约了人力、物力,但同时也对管理部门的设置和会计人员及岗位组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某些与审计线索有关的关键因素(如会计核算程序,数据存取方式、存储介质等),使得会计学家们研究已久的基于手工操作环境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环境下难以实施,给审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传统的企业运营方式和信息输出已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当前,掌握信息胜于掌握货币与财政,对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保密性要求给无纸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会计数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尽管有关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强化和突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探索适合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措施应当是当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实行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电算化环境下存在电脑操作无形化和存储介质无纸化的缺陷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因而很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会计数据用可见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直观性较强,不同的笔迹可作为控制的手段;而电算化信息系统中,这种人员之间的联系部分地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操作员身份的识别及授权控制等都有别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易于辨认的审计线索如笔迹、印章等在电算化环境下已无处可寻。此外,手工环境下,记录在凭证、账簿、报表等纸介质上的会计记录其勾稽关系较为明确,而在电算化环境下,由于会计记录被存储在磁盘、软盘等磁介质上,不宜实施签字、盖章等手段,而且磁介质很容易被改动,因此,如何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及如何尽可能避免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是电算化内部控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电算化环境下内部稽核机制削弱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收付款项与会计记录的分离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广阔、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不仅速度慢且花费大。实行电算化后,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控制效率低,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三)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质量有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及会计人员本身的操作水平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易于保持经济业务的连续性,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旦系统

由于自身或操作员的失误而崩溃,就可能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及对会计有关法规的理解和执行效果,传统会计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而电算化系统中,操作环境的改变使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失去了发挥功能的土壤。为了减少误操作,提高输出会计信息质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功能和手段。

(四)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对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的逐渐完善对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核心是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型会计软件较之传统核算型会计软件具有灵活性及自由度较大、个性突出的特点,而限于电算化及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在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业务的多样化,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考虑和制定上,总会存在没有涉及的地方。这使得内部控制存在没有触及的真空,减弱了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效果。

(五)网络财务是电算化环境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安全性和保密性有赖于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网络财务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的管理模式,网络财务与传统会计电算化不同的关键在于利用网络进行财务管理。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使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但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数据存储介质的脆弱性等特点,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病毒、黑客、软件自身的缺陷都会使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无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其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健全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具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只是在电算化环境下,控制的重点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控制的内容更加广泛。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1.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看,内控制度具体包括:

(1)组织控制,即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

(2)授权控制,就是规定电算化会计系统有关人员业务处理的权限;

(3)职责分工控制,是规定同一人不能处理“职责不相容”的业务;

(4)业务处理标准化控制,就是规定有关业务处理标准化规程及制度;

(5)软件的安全保密控制,就是规定软件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

(6)数据文件的安全保密控制,即规定数据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

(7)运行控制,即应用控制,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8)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和执行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调阅、销毁等管理制度。

2.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

(1)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

(2)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以上是从控制方式和系统构成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内容的认识,下面将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探讨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普通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部门之间实施组织控制,部门内部实施岗位分工控制,明确部门内部各岗位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组织控制。

从组织机构上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专职部门: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系统开发部门承担系统的研制和维护工作,系统应用部门负责软件的日常应用,这两个不相容的职务之间应当分离,以保证系统内不相容职责的相互分离以及信息处理部门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相互独立,以有效减少有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实施内部控制,需要重新设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内部牵制制度,做到各司其职,相互牵制。因此,电算化组织控制的重点应当是系统操作组和系统维护组内部的岗位分工控制及系统开发维护人员的控制。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其岗位一般设会计主管、出纳、稽核、会计核算各岗等基本会计工作岗位。实行电算化后,会计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保持与原手工系统中设置不变。电算化岗位一般可分为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系统维护员、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等。这些岗位除了特殊行业和单位一般无须另外配备专门人员,可以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来兼任。如系统管理员可以由会计主管兼任,系统操作员可以由除了出纳岗位以外的其他各岗位会计人员兼任等。但必须明确,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及维护人员的职权是不相容的,必须分工明确,不得兼任,同时,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专职系统操作员只能使用经编译并加密的程序,不能再接触系统设计文件、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系统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能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但可以兼任系统开发工作;会计软件维护必须经过批准并在监督下执行。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是为了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各种能防止、检测及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不同于一般控制,它是为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是针对某个具体应用子系统的控制,依子系统或应用项目和具体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任何运行控制系统,不管其应用领域、数据处理的方式是多么不同,运行控制按其特性都可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种类型,其目的是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输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如二次输入校验、平衡校验、总数校验等。数据输入前,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凭证格式和内容的控制、有关责任人的签章控制、控制修改的控制以及凭证审核的控制等,其控制方法视系统的处理方式而有所不同。在批量数据输入时,其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审核输入前后的数据、编号顺序检验、逻辑关系检查、数据界限检查、关键字核对以及错误更正等。在联机实时处理系统中,输入控制除了采取上述方法外,还包括设立参照文件和后批量控制等。

处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数据传递的合法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主要是对业务处理程序、方法进行控制,包括软件控制和硬件控制。软件控制是审查软件对数据的计算等处理是否正确,是应用控制的关键。主要的控制方法有程序审核、数据有效性测试、数据完整性测试、短点技术控制和设置处理上机日志等。硬件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本身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般由计算机硬件制造商进行设置。

输出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内容的及时性和适用性,如用已结账数据打印账簿应给予必要的标识等。常用方法为检查输出

数据是否准确、合法、完整;输出是否及时,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的信息;输出格式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的表示方式等是否符合工作人员的习惯。

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开发过程控制

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了防止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和偏差以保证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审查线索,使系统设计合理、正确。系统开发控制分为系统开发阶段的控制和系统设计阶段的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针对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单位实施的控制,在系统准备、分析、设计、实施以及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对系统进行有效维护等所应制定的控制制度和措施。只有搞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控制,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或维护的系统能合规、合法,满足用户的要求,才能及时发现和修正错误及防止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对于直接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而言,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则可以不予考虑。

4.系统的安全控制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如何采取有力的控制制度和措施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系统的接触控制、后备控制和环境安全控制等内容。「参考文献」

篇7: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1、确定关键控制点

本着简单易行、关键、有效的原则,将重点控制目标划分为支出审批控制、物资管理控制和岗位控制三个方面。

1.1支出审批控制

即明确审批人、审批方式、审批权限、审批程序,使支出审批体现集权与分权的统一,达到对支出进行控制的目的。具体包括支出合规性审核、支出授权审批和大额支出决策三个控制重点。

1.2物资管理控制

即侧重于物资采购程序控制和实物管理控制,具体包括物资请购与审批、入库验收、账簿记录对实物的控制印证和实物负责制四个控制重点。

1.3岗位控制

主要根据内部牵制原则,重点对物资及资金管理岗位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

2. 主要措施与效果

2.1落实支出审批控制程序

第一、实行财务开支的审批与审核相结合,在财务开支时,先由院长审批签字,再由财务科负责人对支出的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资金支付。

第二、落实大额支出会签制度。凡属基建和大型维修、设备购置和清偿数额较大的债务等大额支出项目,实行由院长、项目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等共同审签的会签制度。主要效果有三点:一是通过院长审批及财务科长审核形成对支出的双重控制,既体现了院长对整体支出的掌握,又使财务负责人能对支出从政策角度把关,以便及时发现不合规支出,并向院长反馈,防止因院长对相关财政法规及开支标准了解不全面而造成支出不合法。二是财务部门负责人通过事先审核,可对资金作适当安排,对支出的相关事项如采购物资入库、设备合同的执行等作必要的处置,从而保证了支出的合法性及资金运行的有序性。三是大额支出会签制度的实施,一方面避免了由院长“一支笔”签字而造成的主观决策失误,增加了支出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强了管理成员对医院经营管理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各层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有效地控制了支出的盲目性,降低了投资风险。

2.2强化物资管理的制约关系

物资管理控制,主要是落实药品材料采购决策控制和物资保管的职务分离。在药品材料采购方面强调请购计划的提供、计划的审批、具体办理采购等各个环节分别由不同人员负责。卫生院“药事委员会”成员参与药品购进计划的制订,并参与议定药品供应单位,无特殊情况采购人员不得办理无

计划采购。实物管理严格落实账簿记录对实物的控制,其重点是对库存物资管理部门按照内部牵制的要求,确定物资管理环节的印证关系。一方面各类实物资产的购进验收、出库调拨等有关凭证,一律由专职财产会计负责填制,并凭据核算出入库及结存情况,落实物资处置与记录分离;另一方面限制实物负责人以外的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实行实物负责制,防止物资财产在保管过程中出现人为舞弊的现象。主要效果有两点:一是物资采购的控制措施在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避免了在药品采购中出现“采购员全管、一把手拍板、财务科付款”的不良现象;二是沟通了药品采购与临床用药之间的联系,保证购进药品贴近临床需要,避免了盲目购进造成的积压或断档现象。

2.3实行重要财务岗位轮换制

对药库、药房、住院结算及资金管理等重要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制度,规定在上述岗位连续工作不得超过一年。通过岗位轮换制度的实施,能够及时发现财产管理中的差错;对个别人利用长期在某岗位工作而串通作弊、利用时间差挪用贪污资产、隐瞒差错等行为能够及时觉察。特别是对实物资产岗位,采取不定期轮换的方式,通过突击清理盘点、限时交接,可以暴露出个别人的舞弊行为,使轮换措施起到监督和防范的作用。

3.制度控制

3.1强化不相容岗位职务分离是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

不相容岗位分离是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工作,只有正确识别、确定不相容职务,对不相容岗位按照内部牵制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分离,并明确界定不同职务的职责和权限,才能在有关人员各司其职的前提下,达到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其整体功能。

3.2把握控制环节是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效率的重点

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医院管理的各个层面,只有抓住关键环节,准确把握控制重点,才能抓住要害,节约管理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完善决策层的内部控制是提高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篇8: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近年来, 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我国企业会计处理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算化逐渐成为现代企业会计处理的大势所趋, 其大大的提升了企业会计的质量与效率。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核算和管理程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 这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紊乱的现象, 因此, 有必要深入研究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是电算化会计系统能够与企业的内部机制更好的结合, 发挥更强的效率。

二、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在经济学理论中, 企业内控制度指的是企业在确定预设目标的基础上, 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全体员工共同按照章程实施的用以实现企业控制目标的过程[1]。一般而言, 内部控制与企业的效率往往是成反比的, 内部控制制度必然将加大企业的运行成本, 重者还会制约企业的的运作速度。电算化尽管改变了原有的会计计算程序, 可以加快企业的核算速度, 然而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惯用的流程, 如果处理不好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率。

三、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 实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算化会计的安全风险

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只需要通过计算机之间互联从而进行财户会计的核算、分析, 而不需要会计人员的面对面参与, 因此会增加企业内部的安全风险。在传统企业会计核算中, 会计人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同时, 记录在纸质文本上的数据直观性更强, 不同会计人员在纸上做的不同标记可以作为日后核对笔记的重要方式,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内部风险。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 由于其发展尚不成熟, 目前其主要操作手段是通过会计人员操控计算机进行核算, 缺乏必要的身份审查机制, 而且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会计核算基本无迹可寻, 因此, 需要完善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 实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算化会计的数据核查风险

在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 企业的每笔经济业务都需要经过多层审批手续才能得到最终结论, 大部分企业都非常重视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 从而有效地控制的会计系统当中的错误率。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而言, 由于其适用的主体大都为大型企业, 其经营环境较小型企业更加复杂, 经营范围更加广泛, 财务会计所涉及的信息更加庞杂, 企业内部的其他控制机制难以参与到会计核查当中。因此, 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于数据核查的控制较弱, 比较容易出现疏漏。因此, 企业急需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四、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

(一) 规范会计管理制度

对于实施电算化会计的企业, 首先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制度, 构建比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内容控制以及程序控制两方面。在内容上, 需要建立准确的基础数据库, 设置多重会计核算标准, 加强对会计系统安全的检测, 安排更多会计人员参与对核心数据的核查对账, 确保数据无误。同时, 还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控制程序, 制定针对相关人员的规范操作流程, 包括上级守则、电脑机房进入审查系统等, 完善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具体步骤与程序, 做好对每一步进程的详细记录。只有制定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 才能减少电算化会计错误的发生,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采性。同时, 这些制度也应当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进行发展完善, 适时地考察其现实操作性并进行完善。

(二) 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

为了要提高对于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还必须制定严格的会计人员管理控制制度。企业会计人员相关规章应明确规定个会计人员的职责与任务, 确立分工制约制度, 以使个会计人员之间形成相互控制的运作体系。具体而言, 首先, 企业应将电算化部门与业务部门、客户部门相分离, 从而减少会计人员对客户的接触, 避免贪污、贿赂等现象的发生[2]。其次, 当企业引入电算化会计系统时, 应将会计部门原先的会计人员予以职责调换, 重新调整系统内部的会计人员安排体系, 确保电算化系统内的各会计人员在上岗之前与企业客户无利害关系。由于电算化系统内部的主要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人员、系统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以及使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办公人员, 因此, 应预先做好调整策划, 合理地安排各人员的岗位职责。再次, 电算化会计系统还要求企业制定职权分离的管理机制, 会计人员主要做数据的核算分析工作, 而数据的管理、运用等涉及决策层面的事务则由公司的高层领导进行控制, 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系统内部安全, 防止泄露, 也可以使各员工人尽其用, 加强组织内部工作的有效性。

(三) 加强网络安全控制

当今世纪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一个时代,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现代企业运用带来了更高的效率, 但也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风险。由于企业内部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必然要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 这大大增加了企业内部的一些安全隐患, 包括网络侵权、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由于网络具有远程型、不可视性、匿名性, 由其引发的网络安全风险较之传统的人工会计时代更难以发觉、难以控制。因此, 企业急需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的网络安全控制, 制定相应的管控制度。首先, 应订立系统的操作制度, 规定能够接触财务电脑的具体人员, 未经特别许可程序, 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会计系统。其次, 还应当加强数据管理安全措施, 防止网络黑客侵入盗取数据, 定期进行系统检查工作, 并严格制定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措施, 通过各项技术的配套实施, 确保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对于企业来说, 还应加强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升级, 不断提高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积极应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适当的防范。通常来说, 计算机系统越安全性能越高, 针对计算机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就会越少。通过提高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可增强网络使用单位和个人防病毒侵袭、黑客攻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 企业内部应当从技术层面上加大对于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研发力度, 针对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安全漏洞进行重点防控, 建立数据安全违法犯罪预防系统。

(四) 其他控制制度

通过以上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可以大大地加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 对于企业来说, 还可以采取对可能危害到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安全的其他可能性要素方面进行控制。笔者认为, 首先, 企业可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对企业财务会计的数据进行严格把关。企业内部审计是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数据收集及分析基础上来为企业评估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 然后制作成报告供企业决策采用, 审计制度可以大大增加会计数据的安全性, 完整性和一致性[3]。其次, 企业还可以完善系统内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用等管理制度。

五、结语

当前,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环境的网络化与复杂化, 企业急需加强对其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由于企业经营业务的多样化原因, 企业应该加大力度, 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 并使其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只有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让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去更好地处理经营业务工作, 取得更好的经营成绩。

摘要:介绍近年来我国企业电算化会计的应用现状, 分析企业制定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安全制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之上, 分析企业应该采取的内部控制制度, 并通过制度的实施, 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控制。防范数据被盗等风险。

关键词:内部控制,安全防范,网络犯罪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中国时代出版社, 2002:88-128

[2]李元.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方机电工业学校出版社, 2005:45-56

篇9: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 安全防范 网络犯罪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我国企业会计处理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算化逐渐成为现代企业会计处理的大势所趋,其大大的提升了企业会计的质量与效率。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核算和管理程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紊乱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电算化会计系统能够与企业的内部机制更好的结合,发挥更强的效率。

二、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在经济学理论中,企业内控制度指的是企业在确定预设目标的基础上,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全体员工共同按照章程实施的用以实现企业控制目标的过程[1]。一般而言,内部控制与企业的效率往往是成反比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将加大企业的运行成本,重者还会制约企业的的运作速度。电算化尽管改变了原有的会计计算程序,可以加快企业的核算速度,然而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惯用的流程,如果处理不好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率。

三、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实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算化会计的安全风险

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只需要通过计算机之间互联从而进行财户会计的核算、分析,而不需要会计人员的面对面参与,因此会增加企业内部的安全风险。在传统企业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同时,记录在纸质文本上的数据直观性更强,不同会计人员在纸上做的不同标记可以作为日后核对笔记的重要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内部风险。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由于其发展尚不成熟,目前其主要操作手段是通过会计人员操控计算机进行核算,缺乏必要的身份审查机制,而且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会计核算基本无迹可寻,因此,需要完善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实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算化会计的数据核查风险

在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每笔经济业务都需要经过多层审批手续才能得到最终结论,大部分企业都非常重视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有效地控制的会计系统当中的错误率。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而言,由于其适用的主体大都为大型企业,其经营环境较小型企业更加复杂,经营范围更加广泛,财务会计所涉及的信息更加庞杂,企业内部的其他控制机制难以参与到会计核查当中。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于数据核查的控制较弱,比较容易出现疏漏。因此,企业急需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四、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

(一)規范会计管理制度

对于实施电算化会计的企业,首先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制度,构建比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内容控制以及程序控制两方面。在内容上,需要建立准确的基础数据库,设置多重会计核算标准,加强对会计系统安全的检测,安排更多会计人员参与对核心数据的核查对账,确保数据无误。同时,还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控制程序,制定针对相关人员的规范操作流程,包括上级守则、电脑机房进入审查系统等,完善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具体步骤与程序,做好对每一步进程的详细记录。只有制定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才能减少电算化会计错误的发生,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采性。同时,这些制度也应当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进行发展完善,适时地考察其现实操作性并进行完善。

(二)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

为了要提高对于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必须制定严格的会计人员管理控制制度。企业会计人员相关规章应明确规定个会计人员的职责与任务,确立分工制约制度,以使个会计人员之间形成相互控制的运作体系。具体而言,首先,企业应将电算化部门与业务部门、客户部门相分离,从而减少会计人员对客户的接触,避免贪污、贿赂等现象的发生[2]。其次,当企业引入电算化会计系统时,应将会计部门原先的会计人员予以职责调换,重新调整系统内部的会计人员安排体系,确保电算化系统内的各会计人员在上岗之前与企业客户无利害关系。由于电算化系统内部的主要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人员、系统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以及使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办公人员,因此,应预先做好调整策划,合理地安排各人员的岗位职责。再次,电算化会计系统还要求企业制定职权分离的管理机制,会计人员主要做数据的核算分析工作,而数据的管理、运用等涉及决策层面的事务则由公司的高层领导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系统内部安全,防止泄露,也可以使各员工人尽其用,加强组织内部工作的有效性。

(三)加强网络安全控制

当今世纪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一个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现代企业运用带来了更高的效率,但也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风险。由于企业内部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必然要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这大大增加了企业内部的一些安全隐患,包括网络侵权、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由于网络具有远程型、不可视性、匿名性,由其引发的网络安全风险较之传统的人工会计时代更难以发觉、难以控制。因此,企业急需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的网络安全控制,制定相应的管控制度。首先,应订立系统的操作制度,规定能够接触财务电脑的具体人员,未经特别许可程序,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会计系统。其次,还应当加强数据管理安全措施,防止网络黑客侵入盗取数据,定期进行系统检查工作,并严格制定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措施,通过各项技术的配套实施,确保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对于企业来说,还应加强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升级,不断提高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积极应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适当的防范。通常来说,计算机系统越安全性能越高,针对计算机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就会越少。通过提高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可增强网络使用单位和个人防病毒侵袭、黑客攻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企业内部应当从技术层面上加大对于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研发力度,针对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安全漏洞进行重点防控,建立数据安全违法犯罪预防系统。

(四)其他控制制度

通过以上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可以大大地加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还可以采取对可能危害到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安全的其他可能性要素方面进行控制。笔者认为,首先,企业可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财务会计的数据进行严格把关。企业内部审计是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数据收集及分析基础上来为企业评估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然后制作成报告供企业决策采用,审计制度可以大大增加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3]。其次,企业还可以完善系统内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用等管理制度。

五、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环境的网络化与复杂化,企业急需加强对其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由于企业经营业务的多样化原因,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并使其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只有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让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去更好地处理经营业务工作,取得更好的经营成绩。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中国时代出版社,2002:88-128

[2]李元.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方机电工业学校出版社,2005:45-56

上一篇:过大年的作文350字下一篇:托儿所保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