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古诗

2024-05-12

古代儿童古诗(共14篇)

篇1:古代儿童古诗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尔ěr:你,你的:~父。~辈。~汝rǔ赏析: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

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说明诗人很伤感。于平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篇2:古代儿童古诗

古代赏月的古诗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篇3:古代儿童古诗

语文新课标对7~9年级学生提出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的要求。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 教材中的古诗文无不蕴含着灿烂的古代文化, 只是显得有些散乱, 因此, 在古诗文教学中有必要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梳理, 以利于学生的积累。

一、重要作家所代表的思想文化的了解和积累

对重要作家所代表的思想文化的了解和积累, 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日常教学, 二是中考复习。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等。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除了要重视对课文注释 (1) 的了解积累外, 还要适当补充介绍该作家所代表的思想。如学习《〈论语〉十则》, 就要补充介绍孔子的儒家思想, 如孔子的“仁爱”、“礼义”思想;学习《〈孟子〉两章》, 要补充介绍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等儒家思想;学习《公输》, 要补充介绍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等墨家思想;学习《〈庄子〉故事两则》, 要补充介绍庄子的“天道无为”的道家思想、朴素的辩证思维和唯心哲学;学习《智子疑邻》, 要补充介绍韩非的以法为本, “法”、“术”、“势”三者结合,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等法家思想。同时要学生注意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比如与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联系等。在课外拓展阅读时可以选择与这些代表人物有关的文言片段进行阅读, 使学生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学说的了解。中考复习时, 教师可按作家的思想文化倾向进行归类, 如儒家思想代表人物, 有孔子、孟子等, 并了解这些人物的共同思想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了解积累儒家的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等。也可按朝代分类, 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化思潮, 如“唐宋八大家”, 不但要知晓“唐宋八大家”对散文的共同主张, 尤其要了解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散文的不同风格。“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古诗文中经常出现的, 从上古到近代, 如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杜甫的《石壕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诸葛亮的《出师表》、墨翟的《公输》等, 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芒。但由于所处历史时期不同, 他们的爱国情感也深深地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教师在让学生积累其核心的爱国主义思想时, 也需要让学生注意其时代的局限性, 如诸葛亮的狭隘的忠君思想。

二、成语典故的了解和积累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典故”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成语典故是民族文化的积淀, 成语典故的了解和积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学生的文化素养。现行中学教材古诗文中有许多成语和典故。据初步统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成语有: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怡然称快、夏蚊成雷 (《童趣》)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 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历历在目 (《山市》) ;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木兰诗》) ;刮目相看、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落英缤纷、与世隔绝、无人问津 (《桃花源记》)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水落石出、历历可数 (《核舟记》) ;天下为公、选贤与 (举) 能、老有所终 (《大道之行》) ;如履平地 (《观潮》)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游山西村》) ;不求甚解、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 ;犬牙差互 (《小石潭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峰回路转、水落石出、山肴野蔌、醉翁之意不在酒、觥筹交错 (《醉翁亭记》) ;汗流浃背 (《满井游记》) ;鸿鹄之志、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如鱼得水 (《隆中对》) ;三顾茅庐、妄自菲薄 (《出师表》) ;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 ;一鼓作气、辙乱旗靡 (《曹刿论战》) ;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有些古代寓言、神话故事或议论短文的题目就是一个成语, 如《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夸父逐日》《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愚公移山》等。对于这些成语,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其意思, 学会运用;中考复习时, 再加以系统整理。

在初中古诗文中还有许多典故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积累。如: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崔灏《黄鹤楼》;亲射虎, 看孙郎。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西北望, 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骊山四顾, 阿房一炬———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等等。对于典故, 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其出处, 还要理解其含义, 领会运用典故的好处, 以使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学会运用典故, 体现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民俗文化、礼仪文化等的了解和积累

1. 古人纪日的方法和纪时的方法。

古人纪日最常用的是“月相纪日法”, 通常用“朔” (初一) 、“望” (月中, 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既望” (望之后的一天) 、“晦” (每月最后一天) 。在《观潮》中就出现过“既望”一词。如“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古代的纪时法有“五更”纪时法:一更 (19-21点) 、二更 (21-23点) 、三更 (23-1点) 、四更 (1-3点) 、五更 (3-5点) 。如张岱《湖心亭看雪》中出现过“更定”一词:“是日更定矣”。另外用“平明 (清晨) ”、“日中“ (正午) 、“日暮 (黄昏) 、“夜阑 (深夜) ”纪时, 如: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期》)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2. 传统的节日文化。

如“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写除夕、春节的, 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写元宵的, 如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写清明的, 如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写七夕的, 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写中秋的, 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写重阳的,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 古代的礼仪文化。

古代礼仪文化, 有吉礼, 主要指祭祀神和祖先的礼仪, 如“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曹刿论战》中有:“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有成人礼, 有关个人成长的礼节, 主要是“冠礼”和“笄礼”。所谓冠礼, 是指男子的成年仪礼, 男子20岁行冠礼。笄礼则指女子的成年仪礼, 女子15岁行笄礼。《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

忌讳文化, 古人对“死”有讳称, 帝王之死曰“崩”。《出师表》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人名为皇帝避讳, 如《捕蛇者说》中的“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人”应为“民”, 避李世民讳。教育与科举制度文化, 如博士、教授等, 《孙权劝学》中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满井游记》有:“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惟此官 (作者时为顺天府教授) 也。”等级制度, 寡人、王、布衣;官职的设置及名称, 侍中、侍郎、将军、大夫等, 课文出现的例子很多, 不再枚举。

篇4:古代儿童有哪些玩具?

古代许多儿童玩具往往和节日结合在一起。古代儿童在春节庙会期间能接触到很多玩具,这些玩具大多带有吉祥意义。例如古人认为风车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春风起,风车转,四时顺,兆丰年”。古人在立春有“鞭春牛”的习俗,用土做成牛的形状,大牛肚中放置许多小春牛,大牛碎后,小春牛被人们争相拾抢,既是吉祥物又是孩子的玩具。端午节前后,大人通常给儿童佩带香包,香包五颜六色,有各种动物形状,还能散发香气,是儿童非常喜欢的玩具之一。我们现在还可以见到的布老虎也是端午时节大人送给儿童的玩具之一,有驱病避灾的含义。“兔儿爷”是清朝时中秋节的儿童玩具。“兔儿爷”用泥巴塑成,造型多为兔头人身,头戴金盔,有的还插着令旗,骑着鹿、狮子、老虎等,十分威武。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

古代儿童还有许多可以发出声响的玩具,主要有陶哨、泥哨、拨浪鼓、小锣鼓、手推响车等。古代的哨子大都做成动物的形状,有牛形、鸡形等,小孩子吹响时仿佛是牛在叫、鸡在打鸣,非常好玩。拨浪鼓我们现在也可以见到,古代儿童玩的拨浪鼓多种多样,有长形如腰鼓的,有扁形似大鼓的,还有扁圆如烧饼的。鼓两侧的弹丸有的用两粒玻璃珠子,有的用两颗树种子,也有的用磨光的酸枣核。

陀螺至今仍是深受儿童喜欢的玩具之一。现在的陀螺用各种材料做成,一般都是上大下尖,有的还涂上颜色。将尖头着地,用绳子抽它,陀螺旋转时就会形成一圈光环,十分好看。中国早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字叫做“千千”。它是一种长约三公分的针形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撑着旋转,比赛时谁转得最久就为赢家。

篇5:古代励志古诗

2. 学无止境。(荀子)

3.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4.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5.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8.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9.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10.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11.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1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3.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4.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1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6.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17.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18.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9.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20.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21.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2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3.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24.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篇6:写雪的古代古诗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嘲三月十八日雪

温庭筠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篇7:古代描写桃花的古诗

桃花的美丽一直受到人们喜欢,从古至今桃花被赋予了太多不一样的`情感,人们通过桃花,也表达了很多感情,用文字记录了千年,下面是古代描写桃花的古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萝枝,半摇青天月。

元稹《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齐己《桃花》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苏轼《桃花》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张旭《桃花》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庵遇仙记》

那时那日此门中,桃花树下初相逢。

只见仙人种桃树,未闻仙人看花红。

朝朝期待仙人顾,日日桃花笑春风。

忽闻仙踪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红。

桃花谷里桃花仙,桃花美人树下眠。

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

美酒消愁愁不见,醉卧花下枕安然。

花中不知日月短,岂料世上已千年。

不入浊世凡尘染,情愿枝头做花仙。

春来三月香风送,便是花奴问君安。

唐白居易《晚桃花》

一要红桃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宋欧阳修《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

经年种花满幽谷,花开不暇把一卮。

人生此事尚难必,况欲功名书鼎彝。

深红浅紫看虽好,颜色不耐东风吹。

绯桃一树独后发,意若待我留芳菲。

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来何迟。

无情草木不解语,向我有意偏依依。

群芳落尽始烂熳,荣枯不与众艳随。

含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盛开比落犹数日,清樽沿可三四携。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

《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桃花令》

桃花帘外春意暖,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桃花帘外开依旧,帘中人比桃花秀。

花解怜人弄清柔,隔帘折枝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自多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倚,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落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媚。

若将人面比桃花,面自桃红花自美。

唐.杜甫:《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吴融:《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宋.刘敞:《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清.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唐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唐杨凭《千叶桃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篇8:古代儿童古诗

一、精选古诗词

多数教师, 让孩子们背诵古诗词, 不加选择, 而是典型的拿来主义, 带有随意性, 随意翻阅《唐诗三百首》, 找一首孩子们没背过、简单的让孩子们背诵。有时, 看到孩子们较乱, 随意找个难度较大的古诗词, 让其背诵, 作为惩罚的手段...... 这些做法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

古诗词意境甚远, 有的古诗词, 孩子们自己不能理解, 就是老师讲了, 也未必能接受, 老师无论怎样描绘古诗词, 孩子们对其优美的意境、描绘的美都没法理解。那么, 怎样使古诗词有效教学, 让孩子们热爱古诗词, 又理解古诗词, 感受古诗词的美, 首先选择古诗词是前提。如对于《锄禾》《悯农》《静夜思》等这些音韵美、意境优、语言简短等的古诗词, 使小学生们感受四季变换的风景画、理解诗理、感悟诗意。

如对于《悯农》的教学, 诗歌难以理解的句子是“丰收之年, 农夫还是饿死”。在教学之前, 首先引导孩子们回顾《锄禾》, 是李绅写的一首反映那个时代老百姓生活疾苦的诗, 《悯农》是李绅继《锄禾》之后的反映百姓疾苦的另一首诗, 那么, “悯”你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吗?“悯农”又是什么意思?这样, 从评析《锄禾》而迁移到《悯农》, 使小学生们“温故而知新”, 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继而, 引导孩子们边看图边读, 体现看图和读的有机结合, 利于小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更体现新大纲规定的“在读中整体感知”的要求。此外, 在引导学生们读诗时, 可以引导他们一行行读, 并边读边做动作, 如“一粒”“万颗”“无”“饿死”等关键性的词语而做出相应的动作, 让孩子们边读边比画动作, 说明他们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也是意会的结果。

再如对于《登黄鹤楼》《望庐山瀑布》等的诗词,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 只需要让他们理解字面意思就足够了, 让他们对诗歌的内涵的理解和讲解, 也是对牛弹琴。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一般情况下,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 采用一句句背诵的方式, 使古诗词的教学脱离一定的语境和情境, 致使孩子们对诗歌久而生厌。

(一) 读做结合法

笔者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 一般是下载有关的课件, 精心准备背景图, 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如对于《咏雪》的诗词教学, 笔者准备了一个雪叶稀稀落落飘落的情境, 然后, 让孩子们一起边看图, 指着图片上的雪叶而数着“一片”“两片”“三四片”, 再引导孩子们思考:雪在飘, 可是雪花能1、2、3、4 的数, 说明雪下得大还是小?那么, 接下来“五片六片七八片”数字越来越大, 雪花越来越多, 说明雪下得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进而再让孩子们读“九片十片千万片”极言雪下得更大。再呈现第四幅图:雪花落进了芦苇里, 找不到雪花的情境, 于是, “飞进芦花都不见”也顺理成章被直接理解。

孩子们对这首诗歌, 从看动漫、观察图片、读诗词、做动作、思考问题、感悟诗歌等, 孩子们对这首诗词充分理解。

(二)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法

对于《咏鹅》的教学, 如果让孩子们直接朗读和背诵也不是难事, 但是呈现一群在水里游泳的大白鹅, 再以讲故事的形式简单介绍:七岁的骆宾王一天看到一群白鹅美丽可爱极了, 于是, 就用小手指着白鹅作了一首诗——《咏鹅》。再次用课件展示水里的白鹅图片, 引导孩子们说出鹅的脖子是什么形状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鹅掌是什么颜色?水波又有什么特点?这样, 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和视频, 既培养孩子们专注于观察的能力, 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三) 巧用游戏法

孩子们喜欢游戏, “玩”是他们的天性, 他们喜欢动, 喜欢想象, 喜欢扮演各种角色, 喜欢表现自己。而枯萎的小学化教学——灌输式教育, 只能让孩子们过早地饱尝学习的酸甜苦辣, 只能让孩子们对学习更加反感, 从一开始就对学习有恐惧感、畏惧感。因此, 我们的小学生教学, 应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把游戏作为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以调动积极性, 增强学习欲望。古诗词教学中, 如果也能以游戏的形式开展, 效果也定会斐然。

如开展“我是小诗人”的比赛活动, 每天让1—2 个小朋友展示自己背诵的古诗词, 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诗词的大意, 也可以让孩子们随口吟诵几句“诗词”, 尝尝当诗人的快乐和幸福感。也可以以接诗句的形式开展游戏, 利于遗忘的孩子及时复习和巩固, 避免学一首忘一首。古诗词的游戏, 也可以开展“火眼金睛”的游戏, 以填入所缺的词的形式而开展, 看看谁记得清、反应快, 如 ( ) 明月光, 疑是 ( ) 。 ( ) 望明月, ( ) 头 ( ) 故乡。通过将诗词中的重要的词语省略掉, 让孩子们给补全的方法, 既培养孩子们快速反应能力, 也促使孩子们对古诗词的反复复习、强化记忆的双重效果。

“民族的才是弥足珍贵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是文化宝库的明珠, 是经久不衰的历史文化, 值得永远历代传承。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教学古诗词, 同仁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陶行知先生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思想, 与目前深入开展的课改遥相呼应, 古诗词的教学也需要创新, 通过看一看、演一演、画一画、想一想等, 通过读写结合、情境的创设、游戏的使用等, 古诗词教学定会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 让孩子们感悟古诗词的美, 用古诗词滋润孩子们的心灵, 传承几千年积淀的瑰宝, 提高文化素养, 也提高文学素养。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本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创新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中旬刊) , 2014 (1) .

篇9:古代儿童的“课外全能娱乐班”

古代有条件的家庭,都有培养女孩学习音乐舞蹈的风尚。所以,古代人们崇尚女童学习各种民族舞蹈。而男孩子主要参加歌咏活动,在古代的一些重大节日中,男童会被组织起来进行合唱以示庆祝。

积沙成塔

大概源于生存的暗示,古代儿童对建筑类的堆积活动很感兴趣,比如把沙子堆成塔。他们会把沙塔堆得比自己还高,或者将捡来的砖瓦石块等集中在一起,动手堆砌成塔状物。儿童富有童趣,游戏再简单,也能营造出一方表现天真烂漫、活泼调皮的舞台。

争花斗草

现代城市中所栽的花草树木都是仅供观赏,严禁攀摘践踏的,采摘花草已成为不道德行为,而非娱乐了。但在古代,城市乡村中都有非常多的原生态绿地树林,儿童们经常攀树采花斗草。斗草,即拉扯双方手中的草,比谁的韧性强,看似容易,却是一项培养体能和智能的儿童竞技活动。

骑牛骑马

骑牛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骑在上面晃晃悠悠,颇有感觉。但也不是每家随时都有牛可骑,具有替代性质的骑竹马游戏却简单易行。所谓骑竹马,即是以一根竹子当马,夹在两腿间,来回奔跑嬉闹。儿童骑竹马,不仅是一种嬉戏,在古代还作为正式的民间活动,用在迎接受尊敬官员的仪式上。

捉放宠物

喜欢动物是儿童的天性,捉玩、饲养昆虫和小动物当之无愧成为古代儿童最普遍的娱乐活动。中国自唐代以来,小孩玩小猫小狗一直是一种时尚,现在的一些宠物品种,论起历史来,还是以前因为儿童喜好而从国外引进的。

自由体操

叠罗汉、倒立、顶竿,这些被现在家长看到要大呼“危险”的活动,却被古代儿童所钟爱。孩子们三五成群,从下往上一个立在另一个的身上,层层上升,具有难度和危险性——叠罗汉特别需要相互之间的协作,因此对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很有帮助。顶竿是难度更高、也更为惊险刺激的活动:成年人头上顶竿,竿顶上架一横木,儿童在上面或倒挂或站立或水平支撑……还有在竿上加圆轮的,几近于杂技表演了。

击棍打球

唐朝时期曾盛行与曲棍球相似的游戏,受成人的影响,儿童们也就有了自己的球类项目——击棍打球。比赛通常分成两队,孩子们在走动或跑步中持杖打球。双方手持弯头球杖,进行抡、运、传、射等技术,并配合战术将球击入对方球门而得分。

水上活动

在水中游玩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集娱乐、竞技、健身为一体,同时能培养孩子的吃苦、忍耐、勇敢和互助精神。在我国的石刻壁画中,凡是表现水中游玩孩童的作品,对人物神情和形象的描绘都非常生动有趣。他们或随意游玩,或与鸭相戏,或伏莲漂浮等等。可想而知,古代儿童的水上活动是多么丰富多彩啊。

篇10:古代元旦的经典古诗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篇11:写山水的古代古诗

1、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9、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10、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11、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12、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13、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1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18、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0、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2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2、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社日》

2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2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5、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2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2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3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3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2、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钱福《明日歌》

3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5、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寇准《咏华山》

3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38、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3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0、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41、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4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4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44、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45、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46、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4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5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52、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5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5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5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5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5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6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6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6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65、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6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68、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6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7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71、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2、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佚名《西洲曲》

7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7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佚名《迢迢牵牛星》

76、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7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7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81、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8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8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5、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佚名《伯牙绝弦》

86、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87、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88、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8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90、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

9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9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3、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9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9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9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97、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98、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9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00、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1、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02、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

103、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104、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

10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0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07、千点暮山三楚尽,一泓寒水九江斜。

108、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109、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

110、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111、鸟道挂疏雨,人家残夕阳。

11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1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1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15、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116、鸟道盘空上,松根抱石生。

117、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11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1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20、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21、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12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佚名《涉江采芙蓉》

123、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124、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2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6、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127、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128、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129、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3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3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3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134、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135、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136、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137、杨柳青青江水平,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38、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139、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140、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141、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42、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李白《行路难三首》

143、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4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145、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146、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牛殳《琵琶行》

14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4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49、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5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5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5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5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54、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15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5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5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15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5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60、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6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6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6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6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6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6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16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68、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169、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70、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7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7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7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17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7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7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177、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178、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

179、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8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8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8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8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8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8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8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188、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89、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19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9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9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9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9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19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9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19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98、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张养浩《双调令》

19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00、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20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0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0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05、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0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0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08、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09、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篇12:古代描写风的古诗

苒嫋转鸾旗,萎蕤吹雉葆。

扬芳历九门,澹荡入兰荪。

篇13:古代儿童古诗

关键词:儿童文献,历史文献,开放获取,中国古代

我国古代拥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其中不乏类型众多的儿童历史文献资源。随着全世界互联网开放获取运动的蓬勃发展,我国古代儿童历史文献资源中一些原本仅用于古代文献收藏的,同时也是难以获得的珍贵历史文献得以重见天日,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儿童教育、儿童研究、儿童学习、儿童生活和儿童娱乐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文献资料。因此,了解和研究开放获取环境中的我国古代儿童历史文献资源,并且免费全文地获取这些饱经历史沧桑的珍贵儿童历史文献资源,在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古代儿童图书资源

( 一) 清代儿童图书资源

《孺子歌图》是清代光绪26年( 公元1900年) 由北京汇文书院的美国人艾萨克·何德兰收集并撰辑的中国童谣图书。该书1900年出版于纽约, 由美国纽约藜威勒公司印发。全书157页,图文并茂,采用中英文对照,配有众多有关中国儿童及中国儿童家庭的珍贵摄影照片,封面上有32个中国儿童在玩耍嬉戏。我国最早的照片出现在1844年,到了1856年,中国宫廷及地方官员照相已经成为上层社会的时尚。因此,1900年出版的《孺子歌图》中的这些照片,是照相技术已经普及到民间的证明。该书的开放获取电子版图书采用了国际通用的PDF格式,源自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的文献收藏。

( 二) 明代儿童图书资源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图书,编著者为明代末期的西昌人程登吉( 字允升) 。该书本名原为《幼学须知》,清代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该书共4卷,收录的内容相当广泛,共分为28类。其中社会科学类有政治类的武职、科第,司法宗教类的讼狱、释道、鬼神,经济类的贫富,亲朋好友类的夫妇、兄弟、祖孙、父子、叔侄、外戚、师生、朋友、宾主,风俗类的婚姻、老幼、寿诞; 自然科学类有天文、地舆、时序、技艺、身体、饮食、衣饰、人事器用、珍宝、疾病死丧制作、鸟兽、花木。该书属于读《增广》会说话,读《幼学》走天下之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宋代儿童绘画资源

( 一) 《冬日戏婴图》

该图为北宋末年汴梁人苏汉臣所作。该作品现藏于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画中一只毛绒绒可爱的小花猫,正让一对小姐弟玩得不亦乐乎, 小花猫则欢快地跳跃奔跑于其间。庭院里的梅花和山茶正开得五彩缤纷, 小姐姐手里拿着漂亮的彩旗,弟弟则拿着用红线绑着的孔雀羽毛,他们似乎正在比赛看谁的东西更能吸引小花猫的注意。如此一来,可让小花猫伤透了脑筋,一时竟不知该选谁的才好。纵观全画的铺陈,无论是山石皴法, 儿童口、眼与手,皆表现的活灵活现,无一不入神似。该画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生活的情形,手法很细腻,形象写实,色彩明快。

( 二) 《秋庭戏婴图》

该图也是北宋末年汴梁人苏汉臣所作。该作品为画轴,绢本,设色。纵向长197. 5厘米,横向宽108. 7厘米,现藏于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在本幅画湖石花丛下的庭院中,两个孩子———身穿白衣、腰系红带的小姐姐和身穿红衫的小弟弟,正围站在一个空心圆凳旁,聚精会神地在玩着推枣磨的游戏。小男孩正在用手拨弄着枣磨,小姐姐则在一旁悉心地照顾着, 唯恐弟弟不小心把枣磨弄翻了。在两个玩耍孩子的周围,那些簇拥盛开着的芙蓉花与雏菊,则点明了画作所表现的秋天节令。全画的描写非常细腻和写实,体现了小姐弟俩亲密无间的美好感情。

( 三) 《浴婴图》

该图是宋代佚名画家作品的一幅扇面浴婴图,为团扇,绢本,设色。该作品纵向长35. 8厘米,横向宽35. 9厘米。此图展示了古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为婴儿洗澡。画面上有3名妇女和4名儿童,其中一名儿童正坐在浴盆中洗浴,母亲在给他洗头。另一名儿童在用双手扶着浴盆等待洗浴的同时,正在看另一名儿童脱衣。第4名儿童此时则正抱着母亲在撒娇。整个画面设色淡雅明快,气氛温馨和谐,表现出了妇女的温情慈祥和婴儿的天真无邪,无不充满了浓郁的母子亲情和现实意义。此作品现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其图像资源可提供开放获取。

( 四) 《缠枝花卉童子纹绫》

该图反映的是1973年在湖南衡阳何家皂山北宋墓出土的北宋时期金黄色缠枝花卉童子纹绫,长43厘米,宽40厘米,存在于服装残片上,质地为绫类丝织品。残片花纹为莲蓬、牡丹等,其间有攀枝童子,并以缠枝相连。孩童在缠枝牡丹和莲花中嬉戏玩耍,拙态可掬、生动形象。整个作品的图案布局协调、线条流畅。从出土墓葬的规格判断,墓主人应是宋代的一般士人。墓中出土了大小衣物及服饰残片200余件,质地以绫罗居多。该作品现在湖南省博物馆收藏,其图像资源可提供开放获取。

( 五) 《村童闹学图》

这是后人临摹宋代人画作作品的一系列绘画作品,有多幅主题内容类似的不同画作。如教室内有4个孩童和14个孩童的《村童闹学图》,也有教室内外共有8个孩童和16个孩童的《村童闹学图》。画作的主题都是描绘一群在村校读书的孩童,在炎炎夏日中,他们耐不住静静地坐着听课,乘老师打瞌睡之际,便四处嬉戏、捣蛋、玩杂耍、装鬼脸、给老师画像、玩蒙眼游戏、戏弄老师、孩童追打等,把书室弄得翻天覆地。

( 六) 《古代画家的儿童画选集》

由于我国古代儿童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儿童人物形象生动活泼自然,所以,雅俗共赏的儿童绘画和形式多变的儿童绘画图案, 互为补充、互相衬托,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我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体系。该古代画家儿童画选集,共收录了宋代的儿童题材绘画作品38幅,其中部分绘画作品的图像资源可以提供开放获取。

三、唐代儿童绘画资源

在湖南长沙唐代铜官窑遗址出土的褐绿彩童子持莲纹青釉执壶上,出现了以儿童形象在陶瓷上装饰的绘画作品。在该壶的八角形流下,绘画有一名男婴。在他赤裸的身体上系着一件红色的肚兜。他肩扛荷花莲杖,手挽飘带,彩带在臂间飘舞。该作品因为男婴的两眼望向前方,下巴微微扬起,既具有“太子”的一股傲气,又不乏孩童那一副天真烂漫的神气。由于很像托塔天王之子哪吒,故又名莲花太子图。在陶瓷装饰中以表现儿童嬉戏和玩耍的画面又称婴戏纹,自唐代出现以来发展迅速,直到明清时代,并且多数用于瓶、罐、盘、碗等器物上的装饰。

四、三国时代儿童绘画资源

篇14:古诗中的快乐儿童

这很容易使人想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牧童,更像个小雷锋。 “欲断魂”的路人刚一提问,他就热情相答,并且用手指明“杏花村”的方向。

唐代的吕岩(吕洞宾),也写过一首《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宽阔的田野,悠扬的笛声,辛劳的牧童放牧归来,吃过了饭连蓑衣都来不及脱,就倒在地上呼呼大睡。只有那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他的身上。

而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牧童》又与众不同。一个夏日的午后,袁枚去拜访朋友,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欢快嘹亮的歌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短褂、骑着黄牛的牧童在高声唱着《放牛歌》。袁枚正听得如醉,突然歌声戛然而止。原来牧童发现了树上的知了,并熟练地爬上牛背,踮起脚尖,小手伸向一旁粗壮的树干。而机灵的知了,却 “嗖”地一声飞走了。袁枚见状,哈哈大笑。回家后即赋诗一首: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相对而言,白居易的《池上》,则更为妙趣横生: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池塘中一个个的大莲蓬,清香诱人。一个小孩儿禁不住诱惑,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但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自己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小主人公天真活泼、又淘气又可爱的顽童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描绘的则是另一番景象: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草长莺飞,杨柳轻扬,正是一派大好春光。放了学的儿童们,纷纷跑回家里拿出风筝,趁着东风放上天空。这样的春天,让孩子们陶醉,也让大人们向往。

在我的印象中,古代写儿童诗最多的是宋代的杨万里。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还有《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色的蝴蝶,淹没在黄色的菜花中。令急走的儿童,茫然不知所措。

关于儿童的词句,我知道的只有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一句 “最喜小儿无赖”,把父母之爱,儿女之欢,都尽在其中。

苏轼说: “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老舍讲:“小孩是哥伦布,把人带到新大陆。”天真无邪的儿童,不仅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快乐,而且还带来了希望。

上一篇:菜品质量标准管理制度下一篇:党员写给祖国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