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号令

2024-07-13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号令(精选7篇)

篇1: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号令

《黑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发布,在1999年6月1日起实行。

省长 田风山

一九

九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第一条 为保障残疾人劳动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具有本省城镇常住户口,持有所在地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无业残疾人的就业安置工作。

第三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委托,分级主管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县级以上(含县级)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残疾人待业调查,就业登记,能力评估,职业培训,就业介绍、咨询、指导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使用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同级劳动部门和上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的指导。

各级劳动、人事、财政、计划、统计、税务、工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

上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可以将其负责的按 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委托下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

第四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及中直单位,均应当按本单位在职职工总人数的1.5%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安排一名盲人就业可按两名残疾人计算。本单位直属福利企业安排的残疾人可计入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任务数内。

鼓励城乡个体工商户安排残疾人就业。

各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帮助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等方面的照顾。

第五条 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坚持就地、就近的原则,由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推荐,也可会同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向社会招收。

第六条 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当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安排适宜的工种和岗位。残疾职工在转正、定级、升级、职称评定、生活待遇、劳动保护等方面,与其他职工享有同等待遇。

第七条 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其数额按照差额人数和本地区上职工年人均工资计算。

第八条 中、省直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由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市(行署)、县(市、区)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由同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其中企业、经费自理和部分自理的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地税部门协助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进行收缴。

第九条 各单位每年应当在年底前向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机构填报由省残疾人联合会与省统计局统一印制的《单位残疾职工情况表》,逾期不报的单位按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待。

第十条 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根据《单位残疾职工情况表》确定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名单,发出《残疾就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书》,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应当按缴款通知所列的银行帐户、应缴数额和缴纳期限,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一条 企业、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管理费中列支。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单位预算中列支。

第十二条 企业需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单位担出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经财政部门会同残疾人联合会审批后,可给予减免照顾。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未经批准,逾期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第十三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项用于下列开支:

(一)补助残疾人就业前职业技术培训;

(二)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及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三)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

(四)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适当补助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经费开支;

(五)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直接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其它开支。

第十四条 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使用财政部统一制定、省财政厅统一印发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票据》,并加盖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印章。

第十五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严禁平调或挪作他用,保障金存款利息收入计入保障金。

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编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支预算,经同级残疾人联合会审核、财政部门批准后,报同级政府残疾人工作直协调委员会和上一级残疾人联合会备案。

第十六条

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报同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十七条 在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弄虚作假、拒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委托残疾人联合会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限期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滞纳金。

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残疾人联合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残疾人联合会和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的,由本单位、上级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省农垦、森工主管部门按本规定负责本系统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招待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1997年1月3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黑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同时废止。

篇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号令

通过学习2012年10月21日省政府第13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自己对从事一名小学教师在各方面的教育教学措施和实施方法有了更明确地准则,有了一面镜子,它时刻提醒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禁止做,更具体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详细说明。

第一、“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第二、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所以要将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政绩考核重要内容。

第三,关于体罚、辱骂、变相体罚学生。教师是社会人,要学会尊重别人。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与别人一样具有了基本的人权,人与人之间就是完全平等的,在人格上老师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如果体罚学生就是侮辱学生人格的表现。教师是成年人,要学会爱护弱小。一般来说教师都是大人,学生多数都还是孩子,特别是中小学生都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孩子达不到大人的要求,大人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转变成你所希望的那样,而不需要用体罚。、爱,不是体罚的理由。“恨铁不成钢”时,只能怪自己引导得还不到位,炼得还不到火候。对于这块“硬铁”、“生铁”还要多炼才能成钢。

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省政府第255号令的重要意义,明确省政府令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用规范管理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孩子,可以在各自喜欢的领域里好好发展。

篇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号令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共分为五章, 包括:总则;事故信息的报告;事故信息的处置;罚则;附则。《办法》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 应当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制度, 设立事故信息调度机构, 实行24小时不间断调度值班, 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 受理事故信息报告和举报。

事故信息上报后,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及时续报事故救援情况。较大涉险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1次;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2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事故信息举报后, 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 并将详细核实结果在2个月内报告。

篇4: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号令

CDCR-2009-00010

常德市人民政府令

第 2 号

《常德市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办法》已经2009年6月15日市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市 长:陈文浩

二OO九年七月六日

常德市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工作,加强土地调控,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根据《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277号)和《湖南省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办法》(省政府令第22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有建设用地储备,是指政府依法采取收回、收购以及征收等方式,将国有建设用地纳入政府国有建设用地储备,以保障集中统一供应土地的行为。

第三条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承担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工作。

第四条市国土资源、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物价、房管、人民银行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保证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条市国土资源局应建立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信息统计制度,对储备的国有建设用地实施动态管理。

第二章储备计划

第六条市国土资源局应会同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供需状况等,编制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计划应当包括:储备土地的位置、用途、规模和储备方式、储备资金来源等。

第七条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计划应与市国土资源局编制的土地供应年度计划相衔接。

第八条市本级范围内供应的各类经营性用地,以及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其他土地,一律先进入国有建设用地储备库后再实行统一供应。

第三章储备范围

第九条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范围包括:

(一)依法无偿收回的土地;

(二)补偿收回的土地或置换的国有建设用地;

(三)收购的国有出让建设用地;

(四)未确定土地使用权人的国有建设用地;

(五)已规划为建设用地并依法办理了转用手续的国有未利用地;

(六)政府依法行使优先购买权收购的国有建设用地;

(七)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而依法征收的土地;

(八)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约定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

(九)因城市规划变更,政府需调整使用的土地;

(十)委托储备的土地;

(十一)其他依法可以纳入储备的国有建设用地。

第十条依法无偿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包括:

(一)非住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期限届满后,土地使用权人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得批准的土地;

(二)单位撤销、迁移、破产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

(三)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国有建设用地;

(四)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

(五)处理土地违法行为依法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

(六)其他依法无偿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

第十一条依法补偿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包括:

(一)因公共利益需要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

(二)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造需要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

(三)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制等原因调整的国有划拨土地;

(四)其他应当依法有偿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

第四章储备程序

第十二条以收回方式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应当遵守下列程序:

(一)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拟订国有建设用地收回方案,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核。补偿收回的,补偿方案报市财政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共同审核。

(二)市国土资源局将审核同意的国有建设用地收回方案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三)市国土资源局根据经批准的国有建设用地收回方案下达土地使用权收回决定,注销原土地登记后进入储备库。

(四)依法补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拟定的国有建设用地收回方案中,应包括收回土地的面积、用途、位置和补偿方案等。市国土资源局向土地使用权人下达土地使用权收回通知后,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按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的补偿方案给予原土地权利人补偿,注销原土地登记,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储备。

第十三条以收购方式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应当遵守下列程序:

(一)申请收购。市本级范围内符合本办法第九条(三)、(六)、(九)、(十一)项规定的国有建设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持有关权属说明等资料向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提出申请。

(二)调查核实。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对收购的国有建设用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等权属、面积、数量、“四至”范围以及土地用途、规划部门意见、权利人要求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调查核实时不少于2人同时在场。

(三)拟定方案。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根据调查的结果与土地使用权人协商,共同委托具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对拟收购的土地及其地上建(构)筑物等价格进行评估,拟定国有建设用地收购方案。方案应包括土地位置、面积、用途、地上建(构)筑物等的数量、补偿价格、价值分析、处置前景等情况,和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对拟收购的国有建设用地及其地上建(构)筑物等出具的价格评估,并经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主任办公会议初审。

(四)方案批准。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将国有建设用地收购方案报市财政局和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确认。

(五)签订合同。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根据批准的收购方案,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购合同》。

(六)支付价款。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根据收购合同约定,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收购价款。

(七)注销登记。依法办理原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注销登记手续。

(八)交付土地。根据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原土地使用权人向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交付被收购的国有建设用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等,国有建设用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等一经交付,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储备。

(九)拟定出让。根据年度供地计划,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申请市规划局对收购的国有建设用地出具蓝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并根据规划要求对土地进行测绘、确权等工作,符合净地出让条件后,交市国土资源局依法出让。

第十四条以委托方式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应当遵守下列程序:

(一)申请委托。符合委托储备的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人应持有关权属资料向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提出委托储备申请。

(二)调查核实。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对申请委托储备的国有建设用地及地上建(构)筑物等权属、面积、数量、“四至”范围及土地用途、规划部门意见、权利人要求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和核实。调查核实时不少于2人同时在场。

(三)组织评估。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与委托人共同委托具有资格的评估机构对国有建设用地及地上建(构)筑物等进行价格评估,评估报告需经相关部门确认,将确认后的评估报告交市财政局审核认定。

(四)拟定协议。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根据调查核实的结果和市财政局认定的补偿价格或置换的房屋面积拟定委托储备协议,并经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主任办公会议初审。

(五)批准协议。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将委托储备协议报市财政局和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确认。

(六)签订协议。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根据审核批准的协议与申请委托人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委托储备协议》。

(七)交付国有建设用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等。根据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委托人应将国有建设用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等交付给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国有建设用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等一经交付,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储备。

(八)注销登记。依法办理原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注销登记手续。房屋需继续使用的,不办理房屋所有权注销。

(九)拟定出让。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申请市规划局出具蓝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并根据规划要求对土地进行测绘、确权等工作,符合供地条件后,交市国土资源局依法出让。

第十五条补偿价格的确定:

(一)申请收购、收回的国有建设用地(享受土地优惠政策的工业用地除外),对土地按原用途剩余年限的市场评估价格给予补偿,对地上建(构)筑物按残值评估价格给予补偿。

享受土地优惠政策的工业用地,对企业土地补偿按企业所付土地原实际成本占原土地总成本的比例,乘以企业土地工业用途剩余年限市场评估价格进行补偿,对地上建(构)筑物按残值评估价格补偿。

(二)因政府需要调整使用的土地(享受土地优惠政策的工业用地除外),对土地按原用途剩余年限的市场评估价格给予补偿,对地上建(构)筑物按重置评估价格给予补偿。

享受土地优惠政策的工业用地,对企业土地补偿按企业所付土地原实际成本占原土地总成本的比例,乘以企业土地工业用途剩余年限市场评估价格进行补偿,对地上建(构)筑物按重置评估价格给予补偿。

第十六条国有建设用地收购、收回补偿,一般采用挂账方式;特殊情况报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可在收购合同签订后先支付不超过补偿总额20%的价款,余款待该宗土地出让后2个月内付清。

第十七条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国有建设用地收购,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国有建设用地收购申请书;

(二)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书(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组织负责人的证明文件;

(三)有委托人的,出具授权委托书;

(四)土地使用权权属证明;

(五)房屋所有权权属证明;

(六)土地现状图;

(七)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第十八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购合同》应载明以下内容:

(一)收购国有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用途及权属依据;

(二)国有建设用地补偿价格及支付方式和期限;

(三)交付国有建设用地的期限和方式;

(四)双方约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五)违约责任;

(六)争议的解决途径。

第十九条政府依法优先收购国有建设用地的,原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收到收购款15日内,依法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手续,逾期不申请的,市国土资源局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手续。

第五章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和利用

第二十条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对储备土地上的建(构)筑物等组织拆除,并根据土地年度供应计划对储备土地进行平整等前期开发,使之达到净地出让条件。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由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依法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确定实施单位。

第二十一条储备土地出让前,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经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同意,可依法将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连同地上建(构)筑物等以临时出租、抵押等方式加以利用。

第二十二条市人民政府对产权清晰、申请资料齐全的储备土地,可以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供应已发证的储备土地,应当先收回土地使用权证书。供应已设立土地抵押权的储备土地,应当征得抵押权人的同意或者先行依法解除抵押权。

第六章储备资金

第二十三条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资金来源包括:

(一)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二)财政部门拨付的资金;

(三)储备土地的抵押贷款和委托贷款;

(四)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土地储备的其他资金;

(五)上述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

第二十四条储备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其运作接受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五条市财政、审计、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对储备资金的使用情况、储备土地的成本开支情况以及储备机构的财务状况等定期进行核查、审计。

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所需日常经费由市财政部门安排,并与储备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不得相互混用。

第二十六条各类财政性资金依法不得用于土地储备贷款担保。市国土资源储备中心不得以任何形式为第三方提供担保。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法律以及本办法的规定,拒不交还应当依法收回的土地的,市国土资源局责令限期交还;逾期仍不交还的,处以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截留或挪用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资金的,市国土资源、财政、审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土地储备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确定储备土地的收购、供应价格或者补偿标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二)未依法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实施单位,或在招投标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土地令

分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市委各部门,常德军分区司令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篇5: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号令

2010年11月05日 10:21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工作,加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的认定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是指取得财政部门认定资格的,依法接受采购人委托,从事政府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代理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

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四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由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据本办法的规定实施。

第五条 代理政府采购事宜的机构,应当依法取得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认定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

第六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分为甲级资格和乙级资格。

取得甲级资格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可以代理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取得乙级资格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只能代理单项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在一千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

第七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甲级资格的认定工作由财政部负责;乙级资格的认定工作由申请人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

第八条 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向取得认定资格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颁发《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

《资格证书》应当载明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名称、代理业务范围、资格有效期限起止日期等事项,并加盖颁发证书的财政部门印章。

《资格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有效期为三年,持有人不得出借、出租、转让或者涂改。第九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依法代理政府采购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任何方式,阻挠和限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依法进入本地区或者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拟在其工商注册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业务的,应当持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副本、《资格证书》复印件向当地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代理其本身或者与其有股权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直接或者间接供应商参加的政府采购项目。

第十一条 在政府采购代理业务中,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向委托人提供合法、方便、优质、高效和价格合理的服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不正当的手段承揽政府采购代理业务。

第十二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代理政府采购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代理服务费。

第十三条 财政部门在实施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和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代理业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作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章 资格申请

第十四条 乙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二)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三)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

(四)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开展政府采购代理业务所需的开标场所,以及电子监控等办公设备、设施;

(五)申请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之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取消资格的行政处罚;

(六)有参加过规定的政府采购培训,熟悉政府采购法规和采购代理业务的法律、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专职人员。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别提出申请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从事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专职人员不得相同;

(七)专职人员总数不得少于十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不得少于专职人员总数的百分之四十;

(八)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甲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项至第六项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二)专职人员总数不得少于三十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不得少于专职人员总数的百分之六十;

(三)取得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乙级资格一年以上,最近两年内代理政府采购项目中标、成交金额累计达到一亿元人民币以上;或者从事招标代理业务二年以上,最近两年中标金额累计达到十亿元人民币以上;

(四)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申请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乙级资格的,申请人应当向其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提交资格认定申请书,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副本和社会保险登记证书复印件;

(二)经工商管理部门备案的《企业章程》复印件;

(三)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和其他利益关系的书面声明;

(四)机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五)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开展政府采购代理业务所需的开标场所、电子监控等办公设备、设施的相关证明材料。营业场所、开标场所为自有场所的提供产权证复印件;营业场所、开标场所为租用场所的提供出租方产权证以及租用合同或者协议的复印件;

(六)申请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之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取消资格的行政处罚的书面声明;

(七)专职人员的名单、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劳动合同、人事档案管理代理证明以及申请之前六个月或者企业成立以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证明(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表或者银行缴款单据)复印件;

(八)母公司或者子公司已申请或者取得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情况的说明;

(九)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 申请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甲级资格的,申请人应当向财政部提交资格认定申请书,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材料;

(二)具备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乙级资格的,提交乙级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政府采购代理有效业绩一览表》或者《招标代理有效业绩一览表》,以及与所列业绩相应的委托代理协议和采购人(招标人)确定中标、成交结果的书面通知复印件。

第十八条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申请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与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无关的材料。

第十九条 申请人在递交申请材料复印件的同时,应当提交相应的原件,经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核对无误后予以退回。

申请人将申请材料中的复印件交由公证机构公证“与原件一致”后装订成册提交的,可以不提交复印件的原件。

第二十条 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资格认定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财政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部门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本办法规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四)申请事项属于本财政部门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本办法规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已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资格认定申请。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资格认定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财政部门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自受理资格认定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决定,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一)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依法作出认定资格的书面决定,并向申请人颁发甲级或者乙级《资格证书》;

(二)申请人的申请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依法作出不予认定资格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和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作出资格认定决定前,应当将拟认定资格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名单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

第二十三条 乙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获得甲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后,其原有的乙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自动失效。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获得认定资格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名单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予以公告。

第二十五条 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乙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之日起三十日内,将获得资格的乙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名单报财政部备案。

第三章 资格延续与变更

第二十六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有效期的,应当在《资格证书》载明的有效期届满六十日前,向作出资格审批决定的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二十七条 乙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申请资格延续的,应当满足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八条 甲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申请资格延续的,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条件,但第三项除外;

(二)《资格证书》有效期内代理完成政府采购项目中标、成交金额一亿五千万元人民币以上。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提出资格延续申请的,应当提交资格延续申请书,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副本和社会保险登记证书复印件;

(二)原《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营业场所、开标场所发生变动的,自有场所应当提供产权证复印件;租用场所应当提供出租方产权证以及租用合同或者协议的复印件;

(四)最近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取消资格以上的行政处罚的书面声明;

(五)专职人员的名单、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劳动合同、人事档案管理代理证明以及申请之前六个月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证明(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表或者银行缴款单据)复印件;

(六)甲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提交《政府采购代理有效业绩一览表》以及证明所列业绩所需的相应委托代理协议和采购人确定中标、成交结果的书面通知复印件;

(七)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条 财政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收到资格延续申请后,经审核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和要求的,应当受理申请,依照本办法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并在申请人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有效期届满前,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决定:

(一)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作出延续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的书面决定,并重新颁发《资格证书》;

(二)申请人的申请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延续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和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三十一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逾期不申请资格延续的,其《资格证书》自证书载明的有效期届满后自动失效。需要继续代理政府采购事宜的,应当重新申请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

第三十二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证书》记载事项依法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二十日内提供有关证明文件并办理变更或者换证手续。但是,机构名称变更的,应当重新申请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

第三十三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解散、破产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应当自情况发生之日起十日内交回《资格证书》,办理注销手续。第三十四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分立或者合并的,应当自情况发生之日起十日内交回《资格证书》,办理注销手续;分立或者合并后的机构拟从事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应当重新申请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

第三十五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发生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至第三十四条规定情形,逾期未办理相关手续的,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自动失效。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财政部应当加强对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实施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依法处理资格认定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政府采购管理权限,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情况,包括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程序、代理业绩以及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加强监管档案管理,建立不良行为公告制度。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处罚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并予以公告。但涉及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甲级资格的行政处罚,应当由财政部作出;涉及乙级资格的行政处罚,应当由认定资格的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财政部作出。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结果,书面告知作出资格认定决定的财政部门。

第四十条 个人和组织发现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违法代理政府采购事宜的,有权向财政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财政部门有权处理的,应当及时核实、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财政部门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财政部和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资格认定、延续,并给予警告。

第四十二条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的,由作出资格认定决定的财政部门予以撤销,并收回《资格证书》;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三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暂停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三至六个月;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取消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并收回《资格证书》;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出借、出租、转让或者涂改《资格证书》的;

(二)超出授予资格的业务范围承揽或者以不正当手段承揽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

(四)违反委托代理协议泄露与采购代理业务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

(五)擅自修改采购文件或者评标(审)结果的;

(六)在代理政府采购业务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第七十六条规定的违法情形的;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受到警告或者暂停资格处罚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在被处罚后三年内再次有本条第一款所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并收回《资格证书》;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四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对财政部门的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专职人员是指与申请人签订劳动合同,由申请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职人员,不包括退休人员。

第四十六条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和资格延续申请书的格式文本由财政部负责制定。

篇6: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号令

第256号

《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已经2012年10月21日省政府第13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姜大明 2012年11月19日

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有效控制交通违法行为,预防交通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实行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单位负责、社会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分为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车辆所属单位主体责任。

第二章

政府领导责任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涉及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负相应领导责任。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履行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

(一)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规划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保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三)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抢险救援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抢险救援队伍、装备建设,及时救援、处置、善后处理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事故;

(四)定期分析本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与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及时研究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对道路交通安全重大隐患整改事项及时作出决定;

(五)组织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文明城市创建检查考核范围;定期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督察和考核,对执行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执行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公安、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监察、司法行政、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机)、卫生、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管、旅游、气象、保险监督管理等部门和机构参加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指导、协调、督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通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督促落实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总结、推广道路交通安全防范的工作经验;组织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与评定。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落实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机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措施,组织、指导、督促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车辆所属单位和驾驶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兼)职交通安全员,协助有关部门和机构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第三章

部门监管责任

第九条 公安机关负责机动车和驾驶人的管理,实施机动车登记、查验和驾驶人安全教育、考试工作;巡查和整治道路交通秩序,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定期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和特点,及时提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道路沿线重大建设项目组织进行交通影响评价;会同有关部门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下达《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车辆所属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执行情况。

第十条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中小学校的校车安全工 4 作情况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年终考核内容;指导和督促学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乘车安全教育;对学校将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纳入综合素质评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健全汽车生产及改装企业行业管理制度,加强汽车生产企业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一致性管理;会同公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对电动自行车、燃油助力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进行安全技术认证。

第十二条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维护、养护城市道路,保持路面完好;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做好道路、停车场、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验收,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无障碍通行设施的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设置和完善交通信号灯、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物理隔离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及时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道路、桥梁。

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公路、桥梁的监测,设置和完善公路标志、标线、物理隔离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对事故多发点段 5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负责有关道路客、货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在作出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时,严格审查运输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条件、车辆技术状况、驾驶人从业资格;负责车站(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督促汽车客运站经营管理者履行安全检查职责,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公路施工报备制度,落实施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公路施工单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布设施工作业区,保证施工规范有序;严格执行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资格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当严格实施农业机械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和农业机械驾驶证的发放与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驾驶人审验和安全教育工作;严格执行农业机械驾驶人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加强资格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抢救机制,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救援体系;组织、协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道路交通事故伤员的急救、转运工作。

第十七条

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机制,督促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发布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和协查公告,对社会公众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第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机动车、6 非机动车生产企业登记制度,依法查处销售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或者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及其配件、无照经营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出售报废机动车和拼组装机动车等行为。

第十九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依法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机动车、非机动车成品及其配件生产企业和道路交通安全防护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督;依法查处非法拼装、改装机动车,生产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及其配件和未取得工业产品许可证擅自生产电动自行车等行为。

第二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导、协调和监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对存在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下级人民政府及时下达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组织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货)运输车辆、校车发生的道路交通责任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一条

旅游部门应当协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旅游包车及驾驶人员的监管,督促旅行社团运送旅客时选择具有相应经营范围的旅游包车客运车辆。

第二十二条 气象部门应当及时向媒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为有关部门和机构启动 7 应急预案以及公众了解灾害性天气信息提供便利。

第二十三条

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其公务员、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实施监察,对不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职责和程序履行道路交通安全职责的有关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酒后驾驶、涉牌涉证违法行为管理机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酒后驾驶、涉牌涉证的违法行为,应当抄告其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公安机关和监察机关。

第二十五条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制定保险费率浮动制度,将保险费率与机动车辆交通违法、事故情况挂钩;监督协调有关保险企业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理赔工作;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建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十六条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应当将构成犯罪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文明单位评选挂钩。有关单位因所属工作人员酒后驾驶、涉牌涉证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纪律处分的,取消该单位和个人当评优创先资格。

第四章

车辆所属单位主体责任

第二十七条

车辆所属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制度,教育职工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检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第二十八条

车辆所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贯彻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掌握本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

(二)建立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制度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操作规程;

(三)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等活动予以统筹安排;

(四)对本单位所属的公路营运载客汽车、旅游客车、危险物品运输车、校车安装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行驶记录仪,并保持正常运行;

(五)对本单位道路交通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督促整改、及时处理;

(六)对交通违法、事故多发的驾驶人予以离岗培训、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辞退。

第二十九条

车辆所属单位应当确定本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一)拟定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道路交通安全检查等工作;

(二)建立健全车辆管理、使用、保险、维修、保养和车辆安全运行技术等档案;定期组织车辆安全检查,确保车辆安全性能良好,制止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上道路行驶,消除事故隐患;

(三)建立安全管理台帐,及时了解掌握车辆驾驶人工作强度、违法、事故和安全行车等情况;

(四)对驾驶人进行跟踪教育,适时组织道路交通安全学习和培训,定期开展安全驾驶检查评比活动。

第三十条

以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等方式经营管理机动车辆的,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方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承包、承租或者受委托单位应当在经营管理范围内履行道路交通安全职责。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一条 辖区内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或者一年内发生2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向省人民政府作出检查。

辖区内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或者连续发生多起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作出检查。

第三十二条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的条件、程序发放许可证照或者作出其他审批决定的;

(二)对存在的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未及时组织整改或者整改不力的;

(三)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隐瞒不报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的;

(四)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处置不当、抢救不及时,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

(五)其他不履行规定职责或者失职、渎职的情形。第三十三条 车辆所属单位的营运车辆不具备规定的安全技术条件、驾驶人不具备从业资格或者存在其他重大安全隐患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公路营运载客汽车、旅游客车、危险物品运输车、校 11 车未按照规定安装行驶记录仪或者行驶记录仪不能正常运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罚款。

第三十四条 承修有交通肇事逃逸嫌疑的车辆未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公安机关对机动车修理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回收无报废证明的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对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车辆所属单位对道路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依法处罚;有关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车辆所属单位6个月内发生2起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且单位或者车辆驾驶人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车辆所属单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报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对车辆所属单位作出责令限期消除安全隐患的决定,并禁止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同时通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地及车辆所属单位所在地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车辆所属单位,是指拥有或者使用机动车辆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个体工商户以及未办理工商登记以自有车辆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

篇7: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号令

二○○九年九月八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26号令,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经2009年8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九月八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发布第27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经2009年8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员工知识产权归属所有下一篇:关于六年级元旦联欢会主持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