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案设计

2024-08-04

水的净化教案设计(精选6篇)

篇1:水的净化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蒸馏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简单的水净化处理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为主结合其他形式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

导入课题

设问过渡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教师引导

学生动手

制作过滤器

学生讨论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预留问题

设问过渡

投影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阅读探究

预留问题

阅读探究

教师提问

投影练习

设问过渡

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

学生深思

总结教育

布置作业

同学们,自然界的水是否都是无色无味,澄清透明呢?展示三杯水样:井水、河水、污水,请大家看一看。请前面的学生闻一闻自备的玉带河水,能否尝一尝,为什么?

我们怎样把这些浑浊的水变得较为纯净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水净化的一般过程。投影课题。

同学们,你们家在没有用上自来水之前,饮用的是河水,还是井水?你们家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水进行简单净化的?

教师见机提问:

这些白色物质是否有净水作用呢?

同学们,我们如何把这些沉淀和水分开?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教师先举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实例: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

(教师表扬学生,夸奖他们是生活有心人)

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

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倾听、总结

实验室通常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分开。

教师示范

投影:操作提示,并进行指导

同学们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清澈程度如何?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澄清?

教师倾听

大家再闻一闻、看一看过滤后的水,和过滤前相比哪些性质基本无变化?

如何把水中的颜色、气味也除掉呢?

大家参看教材p57~58,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制简易活性炭净水器

教师展示制作较好的简易净水器,表扬肯定学生。

请大家看一看,闻一闻滤后的水,和处理前有什么不同?

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课件投影),简介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掉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去色去嗅。

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为何在下面?

同学们知道我们所用的自来水的水源来自于何处?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长江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

播放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影片。

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

若水量不同,肥皂的量不同,现象又有何不同;用不同硬度的水洗衣服时,产生肥皂泡沫是否相同。

请同学们回忆日常生活,长时间烧开水的茶壶内壁有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如何形成?生活中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一杯是加明矾并过滤后的井水,一杯是纯净水,你能采取什么样的简单方法加以区分。

刚才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这些操作净化后的水能否用作医疗上的注射用水?

在实验室,我们可以使用装置(投影蒸馏装置,并展示实物),采取蒸馏的方法制得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蒸馏水。请同学们说出蒸馏净水的原理,其中包含了水的哪些物态变化。

通过水的汽化和液化,可以使水得到较高程度的`净化。事实上,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资料等作一下了解。

同学们,我们要使被污染了的河水,得到初步净化,要经过哪些操作?

由此我们看到,若使污染的河水变得更清更蓝,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水的净化很复杂,洁净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我们都要为身边的水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治理污染的水。

一位学生用透明的杯子盛接一瓶教室里的饮用纯净水,展示。大家看一看,该学生闻一闻,尝一尝。同学们说一说这种洁净的水的有关物

理性质。

学生回答:

井水、河水……加明矾……

把明矾加入盛井水的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并记录现象,交流……

(有白色物质生成)

阅读教材p55,回答。(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白色物质,能够吸附悬浮于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使它们从小颗粒变为大颗粒,从水中沉降出来。)

学生激烈讨论……

学生甲:用漏勺子将煮熟的饺子和汤分开;学生已: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

学生思考,归纳。

回答: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同桌之间合作,动手制作过滤器,并过滤加明矾静置后的井水。

学生回答: 过滤后的水较澄清。当山泉水通过山上的小石块、沙层时,小石块、沙层起到了过滤的作用。

学生回答: 仍有臭味、仍显黄色。

动手制作简易活性炭净水器,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把过滤后的玉带河水通过简易净水器净化处理。

学生回答: 基本无气味,无颜色。

课后讨论探究,解答。

学生回答:长江水,东城河水……

欣赏观看。看后简要说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两位学生分别用硬水(准备的井水),软水(教室里的纯净水)(用水槽盛装)加肥皂水洗涤毛巾(水量同,肥皂的量同),其他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56内容回答。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54内容,了解硬水有哪些危害。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不能,因为净化程度不高。

学生回答:汽化和液化。

学生集体回答……

写调查报告。

通过熟悉的事物进入课题。

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

借助课件告知目标。

发挥学生运动智能。

发挥学生语言智能,

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迁移到课堂,以建构知识。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展现和发展学生运动、人际关系智能。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并体现运动智能。

。通过评价他人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展现和发展自我认知智能。

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

通过影片,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知识。

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

借助熟悉的生活知识,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体现建构知识。

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篇2:水的净化教案设计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初步了解硬水与软水,并学会鉴别,硬水软化方法。

(2)了解吸附,静置,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掌握过滤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2)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获取净化水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爱惜水,爱护水的思想。

(2)通过水的净化,感受化学对生活,社会的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掌握过滤的操作。

三、教具准备:

三瓶水样样品(浑水,湖水,自来水)

明矾

活性炭

肥皂水

铁架台

漏斗

玻璃棒

烧杯

试管

滤纸

蒸馏装置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三瓶水样样品

讨论: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过渡:人类可直接食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要珍惜身边的每一滴水,怎样将含有杂质的天然水净化成可食用的淡水呢? 这就需要水的净化。

2、新课讲授:

学生观察:自来水厂的净化水过程

(一)、不溶性杂质去除方法:(板书)

1、静置

实验:一杯浑浊的水静置一段时间的水

现象:水中细小的泥沙沉到杯底,水的上层液面比较浑浊

问题:经过静置后,水并没有变澄清,怎样将水中悬浮杂质去除呢?

2、沉淀

实验:在浑浊的水中加入明矾,搅拌后静置

现象:水中上层液面变澄清

说明: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达到净水效果。

问题:怎样才能使杂质与水分离呢?

3、过滤

要点:一贴

——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的水润湿滤纸)

二低

——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

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

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

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的作用 :

引流

实验:

过滤实验

(边讲边做实验)强调:

过滤去除的是不溶性杂质

注: 学生自己总结过滤要点及不规范操作造成的结果。讨论:生活中利用什么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净化水?

(二)、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吸附(活性炭)——消毒(氯气或漂白粉)强调:活性炭吸附色素和臭味 问题:家中的自来水是直接饮用了吗? 实例:烧开水时有水垢生成。

(三)、硬水与软水

1、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问题: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

实验: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硬水与软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泡沫的情况。现象:软水中浮渣较少,产生的泡沫较多。

硬水中浮渣较多,产生的泡沫较少。问题:硬水有哪些危害?(在课本上画出来)

问题:既然硬水有危害性,怎样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呢?

2、降低硬水硬度的方法:

工业上: 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

生活上: 煮沸

实验室: 蒸馏

3、介绍蒸馏装置

强调: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暴沸

冷凝管的接水口一定要下进上出。

加热蒸馏烧瓶时要垫上石棉网。课外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 课堂练习:学练优考点一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知道天然水的净化过程。掌握过滤的操作,知道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

六、板书设计:

(一)、不溶性杂质去除方法: 静置

沉淀

过滤(一贴 二低

三靠)(二)、可溶性杂质去除方法:

吸附(活性炭)——消毒(氯气或漂白粉)

(三)、硬水与软水

1、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分:肥皂水

软水中浮渣较少,产生的泡沫较多。硬水中浮渣较多,产生的泡沫较少。

七、布置作业

学练优

篇3:水的净化教案设计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的设计原则之一是把新课的主题巧妙地融入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中,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水的净化》中, 笔者以当时热播影片“少年派奇幻漂流记”中主人公在茫茫大海上为了生存而智慧净水的视频导入新课, 学生立刻被视频中的净水方法所吸引。这样精彩的、新颖的、唯美的课堂导入, 不但能瞬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能够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展开新知识的学习。因此, 教师想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课堂, 实现课堂导入的生活化无疑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学, 探究理解新知

一堂好的化学课, 其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力求让学生解决一些具体的生活问题。本课题首先从生活中的天然水样出发,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 认识天然水体中常见的杂质类型, 从而明确除杂对象, 为学生学习常见净水方法, 设计净水流程奠定了基础。

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 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笔者在设计这一内容时, 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难溶性杂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常用的过滤液体的物品, 如纱布、漏勺等,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过滤器, 理解过滤原理及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 介绍生活净水中常见的过滤器, 顺势引出实验室里相对更精密的过滤器———滤斗的制作过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 使学生经历了从“感性—理性—应用”的科学认知过程, 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实用价值。

而教学沉淀这一方法时, 笔者采用倒叙的手法, 特意巧设在介绍过滤之后, 以提高过滤的效果为现实情境, 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 引导学生把沉淀与过滤组合提高净水的效果, 因势利导地向学生渗透净水方法的优化组合思想, 为学生自主设计净水流程埋下伏笔, 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突出净水方法的优化组合。从而多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水, 利用水,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活性炭吸附时, 笔者让学生将过滤后的水样和饮用水样对比, 再次延伸到生活中, 介绍生活中的活性炭过滤器, 这种过滤器能去除水中颜色吗?效果如何呢?为什么可以去除颜色?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为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特别是利用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自制活性炭过滤器, 为学生提供处处可见的学习材料与环境, 实现科学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理念。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自我发现原有认识中的片面成分, 理解化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 提高实践能力, 对净水作出价值判断, 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参与生活实践运用知识, 解决生活问题

本课题在学以致用环节, 紧扣社会热点问题, 结合“母亲水窖”安全饮用水进校园活动, 向学生布置为偏远地区的学校设计净水流程的任务, 把写有水源、沉淀、过滤、消毒、吸附、蒸馏、饮用水的卡片组合设计合理的净水流程, 笔者打破常规的照本宣科的教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优化教学程序,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 化学服务于生活。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真实的生活中, 解决实际问题, 而在解决问题时强化和升华了已获取的知识,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激励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形成最终的科学观。

总之, 教学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 引生活之水, 浇课堂之花。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时要兼顾教学的社会性和科学性, 将生活化素材作为教学资源, 并与学科内容有机融合, 展现学科思想和方法。尤其重要的是通过生活化教学, 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程伟.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析[J].中学生数理化, 2012 (10) .

[2]张玉娟.引生活之水, 浇课堂之花[J].化学教与学, 2010 (2) :58-59.

篇4:初中科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1.了解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以及几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2.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和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方法。

3.通过对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的讨论,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与存在问题,探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天然水过滤等实验操作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保护水资源。

三、教学过程

介绍引出仙岩的河流:我们都生活在仙岩,那接下来我就带大家走入河流,请看录像。

〔播放录像〕:仙岩河流的现状,突出河流的污染情况。

〔学生评价〕:仙岩的河流如何?乐清市乐成镇的河流如何?

小结:河流污染已不是局部现象,而是许多地方的共性。

(一)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板书)

讨论1:我们是否有对水造成污染?

提供洗衣机、座便器等的图像,提醒学生每天都有可能对水造成污染,强化学生对生活废水造成水污染的认识。

提问:河流被污染的原因还有哪些?

结论:工业、农业、生活废水都会对水产生污染(板书)。

讨论2:受污染的水会造成哪些危害。

录像: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结论:水污染不仅会使可利用的水资源更少,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工农业的生产。同时会造成水中的浮游植物或水葫芦等大量繁殖,阻碍交通,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

对比:多媒体展示楠溪江、桂林等地的水,产生强烈的对比,增强学生对保护水资源必要性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水的净化

学生讨论:以前人们净化水的可能方法。

小结:沉淀法;过滤法;消毒;蒸馏法。

1.沉淀法

学生实验:泥浆水的静置。

观察:沉淀下来的是什么(上课之前每组学生代表领取半杯泥浆水,此时已沉淀了十多分钟)?

结论:沉淀下来的是密度比水大的颗粒。

问:水中的悬浮颗粒怎么办?漂浮颗粒怎么办?

学生实验:将沉淀后的水倒出一部分然后加入少量明矾静置。

问:与单纯静置比较,沉淀物有什么区别?水质如何?

结论:沉淀物的颗粒较小。

讨论:沉淀法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结论:沉淀法只能使水中原本会下沉的颗粒或悬浮的微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却不能除去这些沉淀。另外,溶解在水中的杂质和漂浮的杂质没有除去,所以不能直接饮用,而且明矾还有一定的害处。

2.过滤

讲述:以前人们在竹筒中装沙过滤水,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教师:实验室里用滤纸来代替沙子,请观察它与普通纸的区别。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就用肉眼观察,好像区别不大,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上面有很多的小孔。由于孔小所以许多杂质都被阻挡,过滤后的水会比较干净。

学生实验:动手用滤纸进行过滤泥浆水(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过滤这种方法,所以学生的操作會五花八门)。

[成果展示]请同学们将过滤的水进行展示。

(有些学生的水较为干净,有些学生的水较浑浊,也有些学生没有过滤出水。)

(1)收集事实证据:各组互相观察对比滤液的澄清度并请没有成果或过滤之后的水比较浑浊的同学进行示范。

学生讨论并规范滤纸的折叠方法(由成功的同学演示)。

(2)评价与交流:成功小组介绍经验,实验失败者则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操作的进行反思,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价交流反思的活动,各抒己见,点评各小组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

(3)修正与归纳:在互相评价交流中,在思考和讨论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存在的操作问题一个个找出来,又一个个想办法解决;学生不断地发现错误的操作,不断地修正已有的“经验”,从中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完善归纳,最后初步解决了滤纸的折叠方法、滤纸和漏斗边缘、滤液的高度的问题、玻璃棒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4)规范操作形成技能

a.观看过滤的正确方法(Flash动画片)、研究片中做法与同学的做法不同之处。

小结:操作要领为一贴、二低、三靠。

b.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过滤,并进行成果展示。

(三)实际应用,进行小结

1.自来水厂的水净化的方法中有哪些是过滤,哪些是沉淀,哪些是消毒?

2.我们每一天都排放生活废水,请利用今天这(下转第15页)(上接第11页)节课所学知识,提出一些生活废水的处理方案。若学生无法回答用图片进行提示。

(四)拓展应用,课外探索

(1)做一个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2)制定一个在家或在学校的节水计划。

(3)研究家用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

(4)利用滤纸、木炭粉、可乐瓶、细沙、砂砾、碎石等物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器。

四、教学反思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这种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来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水资源状况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方法,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介绍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考虑到节水和水污染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宣传、报道的资料非常丰富、易得,相关内容也很好理解,因此节水只是以举例的方式简要给出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节水思路;防治水污染则只从污染源角度简明概括引起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篇5:自然第七册教案7、水的净化

课 题

7、水的净化

备课日期 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 10 月 31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蒸馏水和纯净水的用途。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

准备

1、沉淀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

2、过滤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

3、制取蒸馏水实验:圆底烧瓶、乳胶管、烧杯、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直角形玻璃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净化水。

2、指导学生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净化。

3、指导学生学习用消毒的方法净化水。

4、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提问:通过《水污染》一课的学习,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体健康的?

2、讲解:自然水域的水由于种种原因,混入了各种杂质,其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有溶解于水的杂质,如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须经过处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杂质,才能饮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叫做水的净化。(板书课题)

(1)观察:每组实验桌上有两杯混浊的水,观察水里有哪些杂质?

(2)学生汇报。(水里有泥沙、木屑、细菌等)

(3)讲解:怎样除去水中的这些杂质?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杂质,有一个单间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沉淀。(板书:沉淀)为了加快沉淀,还可在水中加入明矾,明矾经过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国农村,没有用上自来水的地区,就是在水中加入明矾沉淀,使水变得干净些。

(4)演示沉淀实验,边示范边讲解:①加入适量明矾。②用玻璃棒搅拌。③静置,过一会儿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5)学生实验。(由于静置时间较长,把观察沉淀后水的变化放在过滤实验后进行)

(6)学生观察、讨论:沉淀后的`水发生什么变化?(沉淀后的水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上面漂浮着比水轻的杂持质,下面有一层泥沙类杂质,中间的水比较清澈)

(7)小结: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家里的烧水壶、热水瓶等时间用长了,壁上会有水垢,这就是水中杂质长期沉淀的结果。

(1)讲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杂质,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杂质。沉淀后的水还会有重量很轻的物体在水中,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讲解过滤操作方法:

①折:正方形滤纸两次对折成4层的小正方形。

②剪:把滤纸剪成圆形。

③展开:把滤纸展开成圆锥形,大小和漏斗一样。

④湿润滤纸:用滴管取清水,从下往上湿润,滤纸与漏斗之间不能有空隙。

⑤把漏斗放入铁圈,使漏斗玻璃管口尖端紧贴烧杯壁。

⑥玻璃棒顶在三层滤纸处,倾斜成600,把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倒入的污水不能超过滤纸边缘。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观察、比较并讨论:过滤后滤纸有什么变化?过滤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

(5)小结: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

(1)讲述: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细菌、病毒。要想杀死它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或氯气等消毒药品。我们把煮沸和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毒”,其中煮沸是既简单又可靠的消毒方法。

(2)总结水的净化方法。

(3)学生填写课本第23页中的结论。

课后感受

篇6: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课前合作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对于自来水净化过程的难点突破,采用课堂启发讲解,课后小组合作制造 “自来水生产模型”的方式,加深认识。硬水和软水知识较为抽象,通过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介绍,促使对其形成感性认识,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的危害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课文安排的演示实验3-4(蒸馏水的制作),由于其直观性不强、讲解费时,故改用多媒体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蒸馏水制作”的教学短片,使学生可以在有限时间内,直观地获得大量信息。

二、教案:

课题

水的净化

授课人:陈建辉.学校:团山中学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仪器药品

仪器:烧杯、药匙、漏斗、滤纸、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平底烧瓶、石棉网、酒精灯、试管、碎瓷片、带橡皮塞的双直角导管、冷凝管、锥形瓶、滴管、多媒体等 药品:河水、自来水、蒸馏水、明矾、肥皂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

1、陈述: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2、提问: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4、陈述: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1、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2、回答: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3、思考、回答:不纯净,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4、听课

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解新课

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在你们带来的那杯污浊的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2.怎样还可以变得更澄清呢? 3.陈述:农民为了净化水,会去药店买一种廉价的物质——明矾,洒入水中,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这种净水方法称作吸附法。

4、组织实验:请同学们把适量明矾加入到污水中,并搅拌,静置观察现象。

5、提问:还有什么物质也有这种吸附能力呢?讲述: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现代科技发展,发明的纳米新型材料做净水器的过滤层,自来水通过时,它不仅能吸附不溶物、臭味,甚至连细菌也能除去,使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

6、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

7、肯定同学答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

8、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互派一位同学,观察评价对方小组的实验进程。

9、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

10、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

11、教师总评:同学们观察仔细,评价也很正确,可见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请大家看投影。

12、引导: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是不是也这样净化水呢?请同学们看课文图3-15。

13、补充讲解:这里用的絮凝剂的作用和明矾相同。在消毒灭菌时,主要是往水中通入适量的氯气,这样千家万户就可以使用较纯净、安全的自来水了。

14、启发: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按图中提示,利用身边材料合作建设一个小型“自来水厂”,下周上课时把作品交流。

15、提问: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之后变澄清了,这样的水是否是纯净物呢?

16、到底是不是纯净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硬水和软水就知道了。1.回答:烧杯底有些固体颗粒。上层水更清澈,下层水较污浊。2.回答:静置的时间长一些。3.听教师讲解,记录。4.实验、观察现象。

5.回答:活性炭。听教师讲解、记录。

6.回答:沉降下来的不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层,而没有彻底分开。7.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8.分小组做过滤实验。9.学生评价: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

10.回答:我们课前预习后有一起讨论,总结了这个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在实验前,回顾了整个实验过程,做到胸有成竹。

认真听教师讲解、记录。

11.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回答: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是: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杂质,接着用活性炭吸附,得到更澄清的水,最后投药消毒。12.听讲、思考、记录。13.思考、兴奋、讨论。

14.回答:是,因为它澄清透明。不是,它可能还含有一些被溶解的杂质。15.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1.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3.感受到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生产的贡献。4.引导,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

5.检查预习成果,训练过滤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

6.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7.分享成功。

8.辅导学习方法,理清思路,掌握好过滤的操作技能。9.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10.扩宽知识面。

11.启发学生自制“自来水生产模型”,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自来厂净水方法和过程的科学认识。

12.激疑,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三、硬水和软水

1、讲解: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性的杂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象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引导: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把肥皂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

3、讲解:产生大量肥皂泡的是软水,肥皂泡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硬水有许多危害,大家可以看看书,说说它的危害。

4、讲述: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5、讲述:如果我们除去硬水中钙和镁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下面请同学观看“蒸馏水的制作”的教学短片。

6、讲述: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

7、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使用硬水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1、听讲、思考、理解、记录,明确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2、观察、描述:一个烧杯中有很多肥皂泡,另一个烧杯却很少。

3、阅读教材,说硬水危害: 1)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

2)锅炉里结水垢有爆炸的危险。

4、通过教师的讲解,认识到硬水的危害及软水的应用。

5、听课,了解硬水软化的几种方法:煮沸,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蒸馏。观看教学短片。

6、认真听教师讲解。

7、回答: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卫生安全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1.从生活例子出发,感性地认识硬水和软水。2.学习硬水和软水的签别方法。3.了解硬水的危害。

4.学习硬水软化的方法。通过短片的观看,在有限时间内,传递了大量信息,直观地学习了蒸馏的实验方法。

5.明确水的蒸馏原理。

四、本课总结: 请同学看投影。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

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认真听教师讲述,疏理一堂课的所学知识。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

1、课后作业p56 1、2、3

2、社会调查p56 4

3、预习课题4 爱护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

(一)水的净化 1.沉淀法 a净置沉淀

b吸附沉淀(如絮凝剂明矾,活性炭)2.过滤法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上一篇:精选光棍节幽默祝福语下一篇:我最敬佩的清洁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