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2024-05-28

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精选7篇)

篇1: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治安调解,是指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劝说、教育并促使双方交换意见,达成协议,对治安案件做出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公安机关可以治安调解。

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和单位之间,在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产生的纠纷。对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调解组织申请处理。

第四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治安调解: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结伙斗殴的;

(三)寻衅滋事的;

(四)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五)当事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又挑起事端的;

(六)其他不宜治安调解的。

第五条 治安调解应当依法进行调查询问,收集证据,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实施。

第六条 治安调解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原则。治安调解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二)公正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分清责任,实事求是地提出调解意见,不得偏袒一方。

(三)公开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公开进行,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以及双方当事人都要求不公开的除外。

(四)自愿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在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达成协议的内容,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

(五)及时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及时进行,使当事人尽快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治安调解不成应当在法定的办案期限内及时依法处罚,不得久拖不决。

(六)教育原则。治安调解应当通过查清事实,讲明道理,指出当事人的错误和违法之处,教育当事人自觉守法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第七条 被侵害人可以亲自参加治安调解,也可以委托其他人参加治安调解。委托他人参加治安调解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委托书,并注明委托权限。

第八条 公安机关进行治安调解时,可以邀请当地居(村)民委员会的人员或者双方当事人熟悉的人员参加。

当事人中有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调解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第九条 治安调解一般为一次,必要时可以增加一次。对明显不构成轻伤、不需要伤情鉴定以及损毁财物价值不大,不需要进行价值认定的治安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对需要伤情鉴定或者价值认定的治安案件,应当在伤情鉴定文书和价值认定结论出具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

对一次调解不成,有必要再次调解的,应当在第一次调解后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条 治安调解达成协议的,在公安机关主持下制作《治安调解协议书》(式样附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名,并履行协议。

第十一条 《治安调解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安调解机关名称,主持人、双方当事人和其他在场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案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起因、经过、情节、结果等情况;

(三)协议内容、履行期限和方式;

(四)治安调解机关印章、主持人、双方当事人及其他参加人签名、印章(捺指印)。

《治安调解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治安调解机关留存一份备查。

第十二条 调解协议履行期满三日内,办案民警应当了解协议履行情况。对已经履行调解协议的,应当及时结案,对没有履行协议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查清原因。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的,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予以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十三条 治安调解案件的办案期限从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不履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对情节轻微,事实清楚,因果关系明确、不涉及医疗费用、物品损失或者双方当事人对医疗费用和物品损失的赔付无争议,符合治安调解条件,双方当事人同意现场调解并当场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进行现场调解。

现场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一式三联(式样附后),由双方当事人签名。

第十五条 经治安调解结案的治安案件应当纳入统计范围,并根据案卷装订要求建立卷宗。

现场治安调解结案的治安案件,可以不制作卷宗,但办案部门应当将《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按编号装订存档。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治安调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等情形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X X X公安局 治安调解协议书

编号:

主持人_________单位及职务_________ 调解地点_________________

当事人_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 _________________

当事人_________ 性别_____年龄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 _________________

调解见证人姓名_________家庭住址 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

主要事实(包括案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起因、经过、情节、结果等):

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包括协议内容、履行方式和期限等):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时起生效。对已履行协议的,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予处罚;对不履行协议的,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被侵害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本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调解机关留存一份备查。

当事人意见: 签名(盖章):

当事人意见: 签名(盖章):

主持人签名:

见证人签名:

(公安机关印章)

年 月 日

X X X公安局 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

编号:

当事人_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 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住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事人 _________ 性别_____年龄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 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事实:

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时起生效,并当场履行,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予处罚。

当事人(签名):

当事人(签名):

办案民警:

(公安机关印章)

年 月 日

篇2: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公通字[2007]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部。

公安部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八日

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治安调解,是指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劝说、教育并促使双方交换意见,达成协议,对治安案件做出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公安机关可以治安调解。

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和单位之间,在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产生的纠纷。对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调解组织申请处理。

第四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治安调解: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结伙斗殴的;

(三)寻衅滋事的;

(四)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五)当事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又挑起事端的;

(六)其他不宜治安调解的。

第五条 治安调解应当依法进行调查询问,收集证据,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实施。第六条 治安调解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原则。治安调解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二)公正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分清责任,实事求是地提出调解意见,不得偏袒一方。

(三)公开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公开进行,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以及双方当事人都要求不公开的除外。

(四)自愿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在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达成协议的内容,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

(五)及时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及时进行,使当事人尽快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治安调解不成应当在法定的办案期限内及时依法处罚,不得久拖不决。

(六)教育原则。治安调解应当通过查清事实,讲明道理,指出当事人的错误和违法之处,教育当事人自觉守法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第七条 被侵害人可以亲自参加治安调解,也可以委托其他人参加治安调解。委托他人参加治安调解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委托书,并注明委托权限。

第八条 公安机关进行治安调解时,可以邀请当地居(村)民委员会的人员或者双方当事人熟悉的人员参加。

当事人中有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调解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第九条 治安调解一般为一次,必要时可以增加一次。

对明显不构成轻伤、不需要伤情鉴定以及损毁财物价值不大,不需要进行价值认定的治安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对需要伤情鉴定或者价值认定的治安案件,应当在伤情鉴定文书和价值认定结论出具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

对一次调解不成,有必要再次调解的,应当在第一次调解后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条 治安调解达成协议的,在公安机关主持下制作《治安调解协议书》(式样附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名,并履行协议。

第十一条 《治安调解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安调解机关名称,主持人、双方当事人和其他在场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案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起因、经过、情节、结果等情况;

(三)协议内容、履行期限和方式;

(四)治安调解机关印章、主持人、双方当事人及其他参加人签名、印章(捺指印)。

《治安调解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治安调解机关留存一份备查。

第十二条 调解协议履行期满三日内,办案民警应当了解协议履行情况。对已经履行调解协议的,应当及时结案,对没有履行协议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查清原因。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的,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予以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十三条 治安调解案件的办案期限从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不履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对情节轻微,事实清楚,因果关系明确、不涉及医疗费用、物品损失或者双方当事人对医疗费用和物品损失的赔付无争议,符合治安调解条件,双方当事人同意现场调解并当场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进行现场调解。

现场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一式三联(式样附后),由双方当事人签名。

第十五条 经治安调解结案的治安案件应当纳入统计范围,并根据案卷装订要求建立卷宗。

现场治安调解结案的治安案件,可以不制作卷宗,但办案部门应当将《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按编号装订存档。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治安调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等情形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公安局 治安调解协议书

编号:

主持人___________单位及职务___________调解地点___________

当事人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

当事人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

调解见证人姓名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

主要事实(包括案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起因、经过、情节、结果等):

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包括协议内容、履行方式和期限等):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时起生效。对已履行协议的,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予处罚;对不履行协议的,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被侵害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本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调解机关留存一份备查。

当事人意见:签名(盖章):

当事人意见:签名(盖章):

主持人签名:

见证人签名:

(公安机关印章)年

×××公安局 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

编号:

当事人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

当事人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

主要事实:

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时起生效,并当场履行,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予处罚。

当事人(签名):

当事人(签名):

办案民警:

(公安机关印章)年

篇3: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维护虚拟社会治安稳定, 是公安机关在非传统领域进行的一项特殊的安全保卫工作。因此, 必须牢牢把握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互为联系、相互影响的现实特征, 密切关注、有效处置、严密防范虚拟社会各类治安问题, 切实保护网上公众的合法权益, 保障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 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和谐因素、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和谐因素中发挥特殊作用。

1 借鉴现实经验, 着力推进虚拟社会治安管理的现实化

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延伸。现实社会长期以来创造和积累的治安管理经验, 应当且可能为虚拟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所吸纳和借鉴。一方面, 要在全面准确掌握互联网络应用服务基本资源的基础上, 紧紧抓住网站、论坛、互联网信息中心与现实社区、公共场所、出租房之间的相通特性, 分别运用相对应的现实化治安管理模式对其施行有效的管理, 切实做到安全制度落实、备案资料完整、协同处置及时, 努力实现违法信息和不法行为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目标。另一方面, 要全面实行互联网依法公开管理, 建立虚拟社会治安巡查责任区, 像巡警在街面巡逻一样在责任区内进行巡查, 主动发现、处置责任区内出现的各类治安问题, 公开接受网上公众的投诉举报, 实现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前移, 增强缓解网上不安定因素对现实社会的冲击和影响的主动性, 最大程度上满足网上公众安全的需要。

1.1 构筑网络化巡控格局, 落实虚拟社会治安巡查责任区

在建立网络巡控格局时应该满足“全天候、全方位、机动灵活”的基本要求, 就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时期而言, 总警力、治安形势以及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是相对固定的, 可变的只有勤务模式和工作方式。因此, 构筑网络化巡控格局关键就在于确定科学合理的勤务模式和巡控方式, 最大限度地屯警于辖区内问题多发、流动人口多、治安状况复杂之处, 在时间上, 做到24小时不间断巡逻。在巡逻方式上, 则应采取技术巡查与人工巡查相结合、本地巡查力量和上级指定协助巡查力量相结合、专业力量和社会辅助力量相结合, 其中对重点网站和时段以人工巡查为主, 其它网站和非重要事件段以技术巡查为主, 依此增强巡逻防范的整体效能。

1.2 重点管控网上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过多且情况复杂, 是一个治安的重点问题, 这一点在虚拟社会尤为显著。网络所具有的海量信息与信息交互的即时性特点, 以及参与过程最大可能的无限制性、少屏蔽性特点决定了处在同一版面的不同地区、族群、不同文化背景与年龄结构的人们可以同时对信息加以加工和传播。

一个现象要特别注意, 在虚拟社区中的网民往往因为长期对某版区感兴趣, 使得他们能够自发的结合成为一个有着彼此呼应或者彼此“PK”的群体, 从而使得网络建构的虚拟社区有着超越时空的传播速度和冲击效果, 虽然, 虚拟社区中的人们因为大多需要通过注册而成为社区成员, 但问题也不少。在互联网开始之初, 一般的网友注册成为某个虚拟社区的会员后, 为了维护自己的信度和地位往, 往往会自觉维护着网络价值和最低限度的道德准则, 可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 尤其是互联网的娱乐性不断增强、政治性相应削弱后, 不少网友在经常光顾的虚拟社区往往会有不止一个会员身份, 即所谓的大小号, 其中小号也被戏称为“马甲”。对网友而言大号往往会比较珍惜, 一般不会利用已经具有一定信誉甚至知名度的会员身份来从事有违道德、公义乃至违法的事, 而那些用于掩饰身份的马甲就很难说了。利用不同网络身份来避免自身的两难处境的做法已经十分普遍。这给管控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网络流动人口也因此成为虚拟社会治安问题的老大难。

借鉴现实社会流动人口管理经验, 对网上流动人口要实行“以房管人”的策略, 所谓的“房”指的是网站, 而且主要是提供互动服务的虚拟社区。在管理上, 必须要掌握其数量, 确保百分百的管理覆盖面。要认识到只有管理没有漏洞, 才有可能掌控全局。可以根据当地网站数量的多少由专门的网站管理民警分片负责, 首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次“地毯式”的网站清查登记, 全面摸清网站的数量。在此基础上, 对提供主机托管和虚拟主机服务的网站 (IDC) 要加以核定, 对经核定可供出租的空间采取“挂牌”制度, 或按照“托管自愿, 责任分离”原则, 要求网站开设者实际所在地与网站空间物理所在地分离, 对没有能力或不愿自行承担网站管理责任的, 实行网站信息托管。按照有偿托管原则, 由网站所有者与托管单位签订协议, 托管单位承担治安责任。同时对IDC也要进行法制、规范教育, 使其作为责任连带方, 共同承担管理责任和治安责任, 要求IDC定期将空间出租的登记与注销情况向管理民警报告, 最理想的状况是IDC建立空间出租登记与注销情况动态数据库, 随时允许公安机关相关部门共享。要推动这一行业的整合与规范, 一方面要通过严格管理, 对不符合条件的出租空间进行整治和改造, 另一方面, 可以适当创造政策条件, 鼓励符合要求的IDC发展, 挤压不符合要求的网站出租商的营运空间。最终将网站管理和运行纳入良性循环轨道。

1.3 强化对特殊场所和特殊行业的管控

与现实社会相同, 特殊场所和特殊行业中发生犯罪行为的概率往往较高, 因此, 要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益, 有必要对涉网重点场所、特殊行业进行重点防控。如网吧、提供上网服务的宾馆、咖啡馆、阅览室、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复杂场所, 网上销售二手手机、汽车、电脑等物品的专业网站, B2C、C2C等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等。加强对这些场所、网站的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 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犯罪、并为侦查办案提供线索。

1.4 强化危险物品管控

危险物品通常是犯罪分子作案的工具, 因此, 重点加强对枪支弹药和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治安管理在虚拟社会同样重要。针对目前B2C、C2C等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销售产品的领域不断拓展, 网上危险物品的流向控制远比现实社会更为复杂的现实, 强化危险物品审核, 严格管控销售渠道显得尤为必要。

2 坚持综合治理, 着力推进虚拟社会治安防范的社会化

虚拟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必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 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防范格局, 以适应维护虚拟社会治安稳定工作的需要。重点是要加强公安机关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协作网络建设, 努力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 强化协同作战, 形成工作合力;要积极引导信息服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安全保卫组织、落实信息安全审核法定义务, 并依靠他们的力量及技术前沿优势, 组织开展信息巡查巡防和安全监测等日常工作, 把信息安全保护的防线前移, 真正做到信息安全保护工作谁运营、谁负责;要高度重视并注重发挥信息安全保护协会等社会团体在虚拟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着力培养、建强网上积极分子队伍, 依托社会力量来开展网络安全检测和技术攻防工作, 不断延伸治安防范的触角;要积极发挥网上报警处置网站的作用, 依托这一平台, 及时发布网上治安动态、病毒疫情、防范预警等信息, 提高群众自防意识, 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虚拟警察”标识建设, 落实网上报警处置工作责任, 及时高效地受理、处置好网上公众的每一件投诉举报, 让公众时刻感到警察就在身边, 激发并保护网上公众对虚拟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参与热情, 逐步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应理顺各管理部门关系, 建立“各司其职、共管共治、群防群治”模式。

2.1 理顺国家相关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我国虚拟社会管理涉及公安、电信、工商、文化、教育、政府的新闻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和单位, 国家应建立和健全法规,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以公安机关为主导的虚拟社会管控联席制度、通报制度, 以便更加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虚拟社会。其次公安机关要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 建立与网络运营商ICP的协作机制, 因为公安机关在虚拟社会治安管控中需要ICP的技术支持。再次公安机关要与网络应用的重点单位理顺好关系, 帮助和指导重点单位建立和完善安全事故或案件的通报、安全管理员培训等相关制度, 以确保重点单位的信息安全。

2.2 强化公安机关内部合作, 形成整体联动机制

警察内部的合作协调包含三部分内容, 一是同一地区不同警种之间的合作协调, 二是不同地区同一警种的合作协调, 三是不同地区不同警种的合作协调。虚拟社会治安管控涉及多个警种, 如在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控中, 需要消防、治安、网监等的共同参与, 应建立以属地派出所为主要责任人的现实巡逻机制和以网监部门为次要责任人的网上虚拟巡逻机制。派出所主要负责场所内的治安、消防等现实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和对网吧内的流动人员进行管理;网监部门主要对网吧内的上网人员网上活动情况进行管理;这样做既发挥了各自的专长优势, 又能合理使用警力, 避免职能重叠造成浪费。互联网打破了原有的地域界限, 信息在网上互联互通, 没有任何地域的概念, 而现行公安机关相关部门机构仍然依据传统的物理辖区设置, 因此, 网络的无界性和与网监机构设置的不匹配之间、东西部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产生的两组矛盾都严重的影响到虚拟社会的治安管控机制的建设。如果通过指定任务或者上级安排等方式, 来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网警之间的协作, 对于更有效的使用有限警力无疑有极大的帮助。再如各地网监开展的协侦协查工作等, 涉及不同地区、不同警种之间的协调合作。通过上述同一地区间不同警种之间的协作、不同地区之间同一警种的协作以及不同地区不同警种的协作三种模式来建构完整的协作机制, 将会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和职能的有效设定、划分都带来显著的提高。

2.3 依靠、教育群众, 形成社会防范屏障

一方面, 要依靠群众, 这是公安工作一贯坚持的方针, 要动员社会力量, 大力开展群防群治, 要走专群结合之路, 由公安机关牵头, 以各级网络安全组织、安全员、信息员、特情、“红客”、社会网络安全积极分子、网民、网管、版主以及协会、联动单位为支撑的网上群防群治网络。重点要物建一批具备数量和质量、重点突出、布局合理、反应灵敏的覆盖信息网络领域的“信息员”队伍。

另一方面要宣传、教育广大网民, 教育他们遵守信息安全法律知识、向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 使之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知识,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并掌握在虚拟社会同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的方法。近来, 一些公安局开展了“平平安安进校园”活动, 网络警察走进大中小学校, 并担任学校“网安副校长”, 结合“平安网吧”、家庭“绿色上网”等活动, 呼吁广大青少年学法、知法、懂法, 在网络上遵纪守法, 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实上, 24岁以下的网民占了全国总网民的50%以上, 管理和教育好他们, 对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治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当然, 这是一项长期的、效果显现缓慢的工作, 但从长远的观点看却是管理和控制虚拟社会治安最根本的途径。

2.4 强化培训机制, 加大网监部门在虚拟社会管控中的作用

公安网监部门的职责任务特殊、工作环境特殊、素质要求特殊, 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至关重要。要按照“不断提升网络警察发现能力、侦察能力、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复合型队伍的要求, 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实战演练和技能比武等苦练基本功活动, 不断提高网络警察的综合素质和网上作战本领, 提升队伍的战斗力。主动管理、积极管理, 深入到主要虚拟社区指导。

3 大力加强技术措施建设, 着力推进网上重要阵地控制的技术化

虚拟社会治安管控工作的工作焦点在于网上信息对抗和网络技术对抗, 要提升对抗能力, 必须大力加强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的技术措施建设, 打牢对抗的技术根基。重点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 督促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全面建立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以及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冗灾备份、用户登录和系统维护日志等技术措施, 堵塞网络安全漏洞, 遏制非传统网络犯罪的发生;督促重点网站、论坛等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落实违法信息发现、停止传输, 网站、网页防篡改与自动恢复, 发布信息自动审计等技术措施, 遏制违法信息的蔓延与传播;督促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落实信息与网络安全运行监测、用户审计等技术措施, 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4 结语

虚拟社会违法犯罪活动快速即时、跨地域无界限的特点, 决定了必须建立一套运转协调、规范有序的警务运行机制。重点是要健全网上巡查处置机制, 通过强化24小时运转的值班调度和网上巡查措施, 确保违法信息的及时发现和有效掌控;要建立健全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侦办协作机制, 密切不同区域公安网监部门之间、网监部门与有关警种之间的协作, 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网络高科技犯罪的整体作战能力;要建立公安机关与有关信息服务单位的信息巡查巡防工作机制, 规范网上违法信息 (行为) 报告、监测、处置等程序, 并规定相关工作时限, 切实提高快速处置能力;要完善公安机关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联动配合和应急响应工作机制, 强化部门之间的联动与配合, 提升综合治理的成效与效率;要实行网上违法信息举报奖励机制, 为保护网上公众参与虚拟社会治安管控工作的热情提供物质奖励。应切实满足实际需求, 着力推进虚拟社会治安管控机制的实战化。

参考文献

[1]许金锋.网络社会治安问题及对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J].2007.

篇4: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关键词:新形势;社区治安防范;公安机关

目前正是社会经济发展比较重要的时期,做好社區治安防范工作对维护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充分重视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积极的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的社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浅析了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公安机关能够做好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提出建议。

1公安机关加强社区治安防范的重要意义

社区警务的实质就是要求警察立足于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警民合作,不断增强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各项治安管理、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确保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实践中,应着力解决防范工作的具体措施、办法,狠抓落实,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实现由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转变。坚持整治与管理相结合,实现由集中整治为主向强化日常管理、防范为主的转变。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派出所领导要高度重视社区防范工作,将其当作各项警务工作的基础和根本点,坚持常抓不懈,构建起牢固、严密的社区犯罪防范体系。同时,要树立防范工作的群防群治理念,不断加强对社区治安防范队伍的培训,努力提高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繁重的社区防范工作的需要。

1.1维护社区环境,减少犯罪数量

做好社区里的防人防物工作对维护社区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针对目前,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大。人员的结构在不断的往复杂化方向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等多种因素,导致犯罪的类型和数量日渐增多。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安全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因此,公安机关必须要做好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从各个方面控制犯罪行为。

1.2维护社会的和谐,保障居民生活

社区是居民们主要的生活环境。社区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自身的利益问题。维护好社区环境包括管制偷窃、抢劫、诈骗等各种社会活动。减少这些经常发生的犯罪问题,对提高人们生活的安全感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社区治安还包括调节居民之间的关系,以及经常出现的民事纠纷等问题。公安机关要从根本上化解这样的矛盾,控制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严令杜绝打架斗殴等行为的出现。社区是一个大环境,各种各样的时间都可能在社区里出现。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社区的管制工作。多方面的减少犯罪行为的出现,维护社会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安全感。对树立公安机关的优秀形象也有重要的作用。

1.3全面落实公安机关的工作,促进社会的长远性和谐发展

社区是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主要工作场所,公安机关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的配合。如何没有社区,公安机关的工作就无从开展。因此,公安机关可以全面的利用社区这一有效的资源,进行防治工作以及群众的管理工作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内容。公安机关要在社区内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职能,为保障社会的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措施

2.1采用多样化的社区治安管理手段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完善社区防范设施,加大社区防范的科技含量。公安机关应当主动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社区治安防范的日常管理工作。针对一些使用公共安全场所从事私人用途的行为,要坚决协助有关部门加以制止。第二,要做好对现有治安防范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另外社区要安装防盗报警设施、可视监控系统等。第三,要加强对简单、经济的“软技术预防手段”的使用。比如公安机关可以引导居民在汽车、电视、录像机、照相机、珍宝首饰等价值比较高的贵重物品的指定部位标刻主人名字等标记用来防范。在社区内张贴安全警语。发放防范常识手册。发布治安预报等,这种方法针对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社区来说,有非常显著而有效的效果。因此,应该加大对这种手段的使用力度。

2.2采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模式

现代化技术管理是用知识、信息以及技术力量进行社区治安防范管理工作,大力开展治安防范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严格控制因科技发展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和负面效应,做好对犯罪行为的早期预防工作,对科技成果的使用要进行必要的道德监督和法律控制,拒绝不良分子的侵扰等。同时,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分析工具来支持治安防范管理决策系统和组织模式的良性运行,推进治安防范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目前,随着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治安防范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严峻的形势,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使治安防范管理系统工程建设迫在眉睫。例如,为适应社会日益信息化、犯罪日趋智能化的客观现实,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构建治安防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可以为治安防范科学决策提供现代化网络平台,实现智力和信息的碰撞与整合,大幅度地提升快速反应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2.3社区管理工作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公安机关的治安防范管理工作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让市场机制承担起调节治安防范管理的供求和资源配置等工作,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安服务已经逐步变成治安防范工作的重要力量。物业安全管理由于运用现代化经营手段,由专业化的管理机构按合同对业主投入使用的各种物业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管理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的提高。第三产业会占据重要的地位,治安防范管理产业化发展的节奏将不断的加快,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3结束语

公安机关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具有维护社会环境的和谐、保障群众的安全以及落实公安机关的工作等重要意义。因此,公安机关应当采用多样化管理手段以及现代化技术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管理工作,多方面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为社会和人民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郝宏建.浅谈如何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青春岁月.2015.

[2]孙春旺,项远平.加强社区治安防控的五条措施.派出所工作.2014.

作者简介:

篇5: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公安机关治安部门的民爆物品审核审批事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公安部、省公安厅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目前仍由我省公安机关负责的民爆物品审批事项,遇法规、政策等调整及需进一步规范的事项,将随时修订。第三条 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审批

(一)由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受理、核发。受理时应审验以下资料:

1、福建省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申请表;

2、有权部门核发的采矿许可证件,或建筑业企业爆破与拆除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证书,或公安机关原核发的工程爆破设计施工许可证,或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许可证件并复印件;

3、工商营业执照并复印件;

4、相应的爆破作业人员证书(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押运员作业证、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并复印件)对提供爆破服务的县、乡镇民爆服务队,审验上述1、4两项资料即可。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还应审验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文件。

(二)如申请单位提供的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县级公安机关应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现场核查;经核查合格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核发本证。

(三)本证使用范围(地点)为申请单位从事爆破作业的地域。其中采矿企业和矿产资源勘查企业为矿产主管部门准许开采或勘查的矿产资源所在地,专业爆破企业为“经公安机关批准的爆破工程所在地”。

(四)本证有效期为4年。短期使用爆破器材的单位,根据实际工期确定有效期。第四条 爆炸物品储存许可证审批

(一)由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受理、核发。受理时应审验以下资料:

1、福建省爆炸物品储存许可证申请表;

2、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或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并复印件;

3、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计的爆破器材储存仓库设计图纸,包括四邻距离图、平面布置图、建筑结构图、安全设施图等;

4、爆破器材保管员作业证并复印件。

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还应审验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文件。

(二)如申请单位提供的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县级公安机关应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对申请单位的储存仓库规划地进行现场核查,符合国家安全规定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签发同意建设的书面文件。建设竣工后,应在接到验收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组或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本证。

(三)临时存放炸药48公斤、雷管120发以下,存放时间(指开始使用爆炸物品至结束时间)不超过7天的,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防爆柜或建有安全可靠的库室,安全措施落实的,由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批准,不核发本证;

(四)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在厂区外设立的爆炸物品仓库应向仓库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申领本证;

(五)本证有效期为4年。短期使用爆破器材而设立储存仓库的,根据实际工期确定有效期。第五条 爆炸物品购买、运输证审批

(一)由运达地县级公安机关受理、核发。受理时应审验以下资料:

1、福建省爆炸物品购买、运输证申请表;

2、买卖双方合法有效合同;

3、买方单位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或使用、销售许可证并复印件;

4、卖方单位爆炸物品安全生产或销售许可证复印件;

5、相关部门核发的承运单位危险物品运输专用车辆证件复印件。

对运输烟花爆竹产品的,还应审验产品所在地烟花爆竹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复印件。对运输爆破器材的,还应审验押运人员的《爆破器材押运员作业证》复印件。

(二)如申请单位提供的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县级公安机关应在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核发《爆炸物品购买证》、《爆炸物品运输证》。购买烟花爆竹产品不办理《爆炸物品购买证》。

(三)《爆炸物品运输证》启运地应是爆炸物品实际启运地,即生产企业或生产、销售企业仓库所在地。

(四)爆炸物品销售单位向爆炸物品生产企业购买的爆炸物品需直接销售、运输往购买单位的,须向销售单位注册地或仓库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申领从生产企业购买爆炸物品的购买证,并将购买证复印件及有关说明文件(含生产企业名称、启运地点、途经县<市、区>等)交由购买单位向运达地县级公安机关申领从销售单位购买爆炸物品的购买证和从生产企业运入爆炸物品的运输证。

(五)爆炸物品购买、运输证限一次性使用,有效期为起运地到收货地一次所用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天。

第六条 爆破工程审批

(一)由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受理,分级审批。受理时应审验以下资料:

1、福建省爆破工程审批表;

2、爆破施工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并复印件;

3、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并复印件;

4、爆破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书;

5、爆破设计单位的《爆破设计书》;

6、爆破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书》;

7、爆破安全警戒方案;

8、爆破施工单位与本次爆破工程等级相应的爆破工程人员证书(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押运员作业证、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并复印件。

(二)爆破工程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按《福建省工程爆破安全管理暂行规定》(闽公通<298>号)确定的分级规定(注:该规定中“大爆破”适用<<爆破安全规程>>的硐室爆破和露天、地下、水下、复杂环境深孔爆破的规定,“拆除爆破”适用拆除爆破及城镇浅孔爆破的规定)进行审核或审批。属上级公安机关审批的,县级公安机关受理后应组织实地核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由省厅审批的要报经设区市公安局审查同意。

(三)设区市以上公安机关审批的爆破工程,申请单位应将<<爆破安全规程>>4.4.1条规定级别的爆破工程设计、施工方案送交审批机关认可的工程爆破安全评审组织或审批机关组织的由省公安厅推荐的爆破工程安全评审专家组成的安全评审小组,进行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意见书。审批机关可以派员参加安全评审会,进行协调指导。

(四)如申请单位提供的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在受理之日起8个工作日内审批或审核报设区市公安局,设区市公安局应在6个工作日内审批或审核报省公安厅,省公安厅在6个工作日内审批。

(五)经批准的爆破工程,审批机关应向申请单位下达批准通知书;不予批准的,应发给不予批准通知书并注明理由。

(六)经批准的爆破工程,爆破施工单位须在施爆前5日,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报告爆破准确时间,并按规定申请购运爆破器材。爆破结束后,应及时清退剩余的爆破器材,并在3日内将爆破情况报告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和审批公安机关。

(七)需在爆破工程现场就近加工爆破器材的,实施现场加工的单位须是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并经爆破器材生产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加工单位需购运爆炸物品作为生产资料的,应按规定向公安机关申领爆炸物品购运证件;爆破工程施工单位使用现场加工的爆破器材,应按规定向公安机关申领《爆炸物品购买证》。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受理时应认真审验实施现场加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对爆破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爆破工程审批的爆破器材使用量办理《爆炸物品购买证》。第七条 “四员”(爆破器材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押运员)作业证审批

(一)由县级公安机关受理、核发。受理时应审验以下资料:

1、福建省爆破器材“四员”作业证审批表;

2、“四员”与所在单位签订的由劳动部门鉴证的劳动用工合同并复印件;

3、“四员” 所在建设工程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并复印件,或有权机关核发的爆炸物品相关许可证并复印件;

4、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

5、“四员”本人身份证并复印件。

(二)如上述材料合格,县级公机关应及时组织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核发相应安全作业证。

(三)“四员”证有效期4年。

第八条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审批

(一)由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受理,逐级公安机关审核上报审批。申请初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的,由省公安厅审批。申请中、高级的,由省公安厅审核后报公安部审批。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由公安部统一印制,省级公安机关负责颁发。

(二)申请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培训考核工作由省公安厅负责组织,分集中培训考核和自学考核两种形式。申请初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的,参加集中培训考核;申请提高作业级别、扩大作业范围的参加自学考核。

(三)申请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在我省注册的涉爆工程单位的职工;

2、无刑事犯罪和重大责任事故记录;

3、具有高中(含高中)以上学历;

4、申请初级的,还须取得《爆炸物品安全员作业证》或《爆炸物品爆破员作业证》二年以上,或取得与爆破、土岩有关专业毕业证书或职称。申请中、高级的还须分别取得初级、中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和中级、高级技术职称,其中申请中级的,必须从事爆破工作5年以上;申请高级的,必须从事爆破工作8年以上。

(四)县级公安机关受理时应审验以下资料:

1、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审批表

2、本人所在单位出具的经劳动部门鉴证的劳动用工合同并复印件;

3、个人资历证明材料(包括学历学位证书、技术职称证书和爆破员作业证、安全员作业证、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并复印件;

4、本人所在单位出具的工作业绩证明(包括从事爆破作业的时间、经历情况并附主要设计书、获奖证明等);

5、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

(五)如申请人提供的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县级公安机关应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核并报设区市公安局,设区市公安局5个工作日内审核并报省公安厅组织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的,由省公安厅审批或审核报公安部审批。

(六)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有效期4年。第九条 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审批

(一)由燃放地县级公安机关受理,分级审批。受理时应审验以下资料:

1、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申请表;

2、燃放单位相应级别的《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许可证》并复印件;

3、燃放单位相应数量的《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员作业证》并复印件;

4、焰火晚会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方案;

5、焰火晚会燃放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6、焰火晚会燃放工程组织实施方案;

7、燃放地点平面图。

(二)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工程,由主办单位提出申请。A级的由省公安厅审批,B级、C级的,由省公安厅分别委托燃放工程所在地设区市和县级公安机关审批。属上级公安机关审批的,下级公安机关要逐级审核上报。县级公安机关认为安全保卫工作方案不符合要求的,应提出书面整改意见。经整改符合要求的,方可审批或审核上报。

(三)如申请单位提供的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县级公安机关应在受理之日起8个工作日内审批或审核报设区市公安局,设区市公安局应在6个工作日内审批或审核报省公安厅,省公安厅应在6个工作日内审批。

经批准的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工程,审批公安机关应向申请单位下达批准通知书;不予批准的,应发给不予批准通知书并注明理由。

(四)运输燃放所需的烟花爆竹应按规定向燃放地县级公安机关申领《爆炸物品运输证》。第十条 各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办理民爆物品审核审批事务时,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受理、审查、审批、发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做好警务公开工作。

第十一条 在受理各项申请时,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或本规范许可事项的,或者不符合本规范所规定的申请条件的,应即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和内容;对符合申领条件的,应当场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当场办结的,可不出具受理通知书。

受理时应认真审查有关资料,核验原件和复印件。经办人员需在复印件上签注“核验无误”并署名后留取复印件。留存的申请材料应完整建档报审。

第十二条 对不予许可的申请,应即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均应认真及时办理,按时审核审批,不得刁难、推诿、拖延。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的监督指导,发现其作出的决定有错误的,应当予以纠正。第十四条 有确需下级单位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事项进行审查把关的,应通过内部程序,在规定时限内,要求下级单位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上级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责成下级部门上报审查同意后,再按规定作出许可或核发有关证件。

第十五条 对被许可单位及人员从事爆炸物品许可事项的活动要依法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及时督促整改或依法查处。检查人员应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记录在案,归档备查。

本规范许可证件未另外再作规定的,不实行年审年检。

第十六条 本规范所涉及的证件、文书和申请审批表中的审核审批栏统一加盖公安机关爆炸物品管理专用章。证件上涉及物品数量要用汉字大写填写,首字须顶格。第十七条 证件确定的主要事项发生变化的,要督促原申请单位提供需变更事项的情况说明及相关材料,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经审查准予变更的,原发证机关应在5个工作日内重新核发证件或在原证件上作出变更签注。签注处须加盖爆炸物品管理专用章。

第十八条 各类证件式样由公安部或省公安厅统一制定,各类申请、审批表格及文书式样由省公安厅统一制定。

第十九条 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爆炸物品行政审批规定,不得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相抵触。

篇6: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一、县级公安机关治安大队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治安部门是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业务部门,它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安工作中“打防结合”“打防并举”的“防”就是治安部门的主要职责。回顾一下公安发展史,不论是在新中国的建立之初,还是在“文革”期间,县级公安机关一直设有治安部门;无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治安股,还是九十年代末的治安大队,均能证明这一点。笔者认为,县级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主要指治安大队、特巡警大队、户政部门和派出所。而具体到一个县,治安大队则是治安部门的领头雁、排头兵。治安大队的主业是抓基层基础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大作用:一是指导作用。指导各派出所抓好基层基础各项业务工作;二是示范作用。做精、做细管理、办案等业务工作,为基层派出所作示范;三是桥梁作用。就是承上启下、联络左右、沟通内外、衔接各方而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推动作用。善于发现、挖掘派出所在基层基础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培植、推广、宣传,以推动整个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当前县级公安机关治安大队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存在偏差。长期以来,治安部门基层基础工作可以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来概括。基层基础工作是软指标、虚任务、见效慢,看不见、摸不着;破案追逃、专项斗争等业务工作是硬指标、硬任务,看得见、比得出,做起工作来容易见效。一些领导在会上强调治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但当具体抓落实时,就会出现重打击、轻防范;重实绩、轻基础的不良倾向。

二是工作保障滞后,难以激励治安大队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核导向,使基层基础工作容易被忽视。目前县级公安机关的治安大队承担管理、指导、办案三大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三者的比重往往很难把握,治安大队作为一级实战单位,与刑警队一样,办案、追逃是实绩考核的重头戏,是考核的主要指标,管理和指导工作往往*边站,不计入考核内容,基层基础工作很容易被忽视。二是激励机制不到位,难以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县级公安机关治安大队的性质虽然定位在第一线,但它兼有机关、基层的双重功能,当一些配套保障措施下达后,又得不到相应的体现。如目前派出所、交警等警种会有相应的岗位补贴,治安大队的民警却无任何补助。三是保障措施落实不了,使治安民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没有办公、办案经费,车辆、电脑等装备跟不上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警积极性的发挥。

三是队伍的现状决定难以适应形势变化而产生的职能转变。警力严重不足,另外机构设置也有缺陷等等.这些都使治安大队难以充分发挥其在基层基础工作中的主导、指导作用。

三、加强县级公安机关治安大队基层基础工作的措施

综上所述,县级公安机关治安大队在基层基础工作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治安大队的现状又影响、制约着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各级领导和部门必须形成上下联动的态势,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最大限度地发挥县级公安机关治安大队在基层基础工作中的作用和效能。

一要切实纠正对基层基础工作认识的偏差。各级领导要重视抓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牢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精辟论述,从思想上、措施上、行动上真正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坚决摒弃过去那种基层基础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倾向,把基层基础工作同破案追逃等业务工作一样,作为硬指标、硬任务来抓紧抓好抓落实。要把加强县级公安机关治安大队建设,作为“基层基础年”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首先要配足配强治安大队的领导班子;其次要配足配强治安大队民警;再次要调整考核导向,让治安大队在专项斗争、专项整治、专项行动的破案追逃指标中“减负”,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做基层基础工作和指导派出所开展基层基础工作;最后要研究解决治安大队的保障措施。

篇7: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推行政务公开 转变政府职能 实现管理创新

编制说明

编制目的入编范围

项目释义

特别提示

依申请公开

信息公开目录

组织机构

政策法规

行政执法

规划计划

统计信息

人事信息

财务公开

应急管理

工作总结

工作动态

专题栏目

公众参与

Visa Application

在线查询

按照索引号、标题、内容、发文号进行搜索:全部类别 编制说明 组织机构 ├机构设置和职能 ├领导成员和工作分工 └各职能处室工作流程图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 ├省政策法规 ├市政策法规 └部门文件 行政执法 ├行政许可事项 ├非行政许可事项 ├行政监管 ├行政处罚 └表格下载 规划计划 统计信息 人事信息 ├任免信息 ├调出调入 └编制数及现有人数 财务公开 ├预算预决算 ├行政事业性收费 ├重大项目投资 ├财务收入总额 ├财务支出情况 └固定资产情况 应急管理 工作总结 工作动态 专题栏目 公众参与 ├咨询投诉 ├民意征集 ├网上调查 └局长信箱 Visa Appli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 沈阳市公安局信息公开 >> 行政执法 >> 非行政许可事项 >> 正文------------------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细化标准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细化标准

生成时间:2008.1.1 本页访问量:3

51《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细化标准

第十一条

1、具有下列治安隐患情形之一,经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的,对单位处一万

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分别处五百元罚款:

(1)未建立和落实主要负责人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的;

(2)未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制度的;

(3)未设置必要的治安防范设施的;

(4)内部治安保卫人员未接受有关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的。

2、具有下列治安隐患情形之一,经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的,对单位处一万五千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分别处八百元罚款:

(1)未根据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治安保卫人员的;

(2)内部治安保卫机构、治安保卫人员未履行《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职责的。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存在治安隐患限期不整改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二万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分别处一千元罚款:

(1)未建立和落实主要负责人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的;

(2)未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制度的;

(3)内部治安保卫人员未接受有关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的。

4、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存在治安隐患限期不整改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三万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分别处二千元罚款:

(1)未设置必要的治安防范设施的;

(2)未根据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治安保卫人员的;

(3)内部治安保卫机构、治安保卫人员未履行《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职责的。

5、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限期不整改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1)未建立和落实主要负责人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的;

(2)未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制度的;

(3)内部治安保卫人员未接受有关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的。

6、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限期不整改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1)未设置必要的治安防范设施的;

(2)未根据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治安保卫人员的;

(3)内部治安保卫机构、治安保卫人员未履行《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职责的。

7、危险爆炸性物品从业单位单位违反《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存在下列治安隐患情形之一,经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由对爆炸性物品从业单位处二万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一千元罚款;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的,对单位处五万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三千元罚款。

(1)未建立和落实主要负责人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的;

(2)未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制度的;

(3)未设置必要的治安防范设施的;

(4)未根据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的;

(5)内部治安保卫人员未接受有关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的;

(6)内部治安保卫机构、治安保卫人员未履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职责的。

第十二条

1、具有下列治安隐患情形之一,经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二万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一千元罚款:

(1)未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措施的;

(2)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未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的。

2、具有下列治安隐患情形之一,经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三万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二千元罚款:

(1)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确定本单位治安保卫重要部位,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治安保卫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的;

(2)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制定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

3、管理措施不落实,致使在单位管理范围内的人员违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情况严重,治安问题突出,经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4、具有下列治安隐患情形之一,限期不整改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五万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三千元罚款:

(1)未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措施的;

(2)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未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的;

(3)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制定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

(4)管理措施不落实,致使在单位管理范围内的人员违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情况严重,治安问题突出的。

5、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确定本单位治安保卫重要部位,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治安保卫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的,限期不整改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六万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四千元罚款。

6、具有下列治安隐患情形之一,限期不整改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1)未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措施的;

(2)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未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的;

(3)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制定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

(4)管理措施不落实,致使在单位管理范围内的人员违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情况严重,治安问题突出的。

7、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确定本单位治安保卫重要部位,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治安保卫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限期不整改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六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四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8、单位违反《条例》规定,存在下列治安隐患情形之一,经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据《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单位处二万元罚款,3年内二次违反的,处3万元罚款,3年内三次以上违反的,处五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三千元罚款;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处十万元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1)未制定和落实内部治安保卫措施的;

(2)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未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的;

(3)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确定本单位治安保卫重要部位,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治安保卫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的;

(4)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未制定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

(5)管理措施不落实,致使在单位管理范围内的人员违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情况严重,治安问题突出的。

相关解释:

(一)文件中所称“以上”、“以下”均包含本数。

(二)文件中“X年内”的计算方法:以公安机关发现违法行为的时间开始计算,至第“X”年公安机关发现违法行为的前一日止。

(三)文件中所称烟花爆竹计量单位“件”的计算方式为:整箱包装最大规格不超过60cmX60cmX60cm,单个整箱超过最大规格不足1倍的,按2件计算,超过1倍以上不足2倍的,按3件计算,以此推算。整箱包装最小规格不小于20cmX20cnX20cm。单个整箱包装小于最小规格超过二分之一的按一件计算,小于二分之一的,按二分之一件计算,小于四分之一的,按四分之一件计算,以此推算。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您是第:位来访者 今日访问量: 122

主办单位:沈阳市公安局维护运营:沈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

上一篇:庆祝9.10教师节活动总结下一篇: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