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7-17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共11篇)

篇1:“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初中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进“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导入、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科学评估等环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得乐趣,并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定义、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初中数学教师打造高效、高质课堂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

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教学活动不仅指教师从事教育的过程,还包括学生主动学习这一行为。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必将被新的教学模式所代替。“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围绕“导学结合”与“互动探究”这两个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较快发展,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最佳教学方法。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但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点的深入研究和整合,以及有效掌控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或课堂秩序,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1.“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定义

“导学互动”指的是以“导学结合”及“互动探究”两者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为“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为“自学导纲”,就是教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来引入新课,再让学生单独完成已经编写好的导学提纲; 第二步为“合作互动”,指的是学生在自学中独自发现问题,并经小组讨论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来解决,得出的共性难题经教师精讲完成; 第三步为“导学归纳”,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简单概括,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归纳和总结;第四步为“反馈训练”,属于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主要包括课堂训练和反馈指导两方面内容。

2.“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有:(1)将一节课堂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单位。在一节课堂的时间内,教师需完成三点要求: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以及对学生学习程度的检测;(2)以“导纲”为课堂的主线,进行组织教学。“导学提纲”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依据及主要思路,实行“导学提纲”教学,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教师掌控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或者课堂秩序;(3)以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学”,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自学导纲,自我的提前认知

“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的核心要义在于要变教为导,要增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互动环节,要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想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有意识的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借助自学导纲的形式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初中数学课程中存在一些以概念理解与吸收为主的教学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可以很好的以自学导纲的形式为主,让学生们首先通过自学过程来展开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吸收。这是一个很好的铺垫,过程中不仅锻炼与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有了自学基础后也能够为教师的授课过程提供基石,当教师再来进一步剖析这些概念时学生在理解上也会更容易。“中位数与众数”是概念性较强的一节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时仍然是以概念的透彻理解为主导。本节教材是上节平均数的延续。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节内容的教学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能够让大家逐渐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基本能力。学好本节课,也将为本章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会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自学环节,会让大家首先自学课本中对于相关概念的描述与定义,通过自学导纲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我会让学生们将重点集中在对于定义的理解及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求取方式上。此外,学生容易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当做众数,大家在自学时我也会将这个问题明确指出,给大家的自学过程指出更清晰的方向。

2.教师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与互动

互动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关键,同时也是新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关键。“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与分析问题的时间,并且适用于大多数的学习任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问题解决上,通过相互合作,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才智,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开展互动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师生进行合理的互动,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新知识,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确保学生的学习方向的正确性,保证优质、高效课堂的建立。另外,教师也要对于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让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可以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其既有知识体系当中,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

3.对课堂学习情况的科学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对学生学习引导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在教学工作的安排上,教师要通过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学生所学知识脉络进行梳理,让学生在正确方向的引导下,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合理的评估,才可以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帮助学生建立后续有效的教学课程计划,让学生保持学习信心与热情。教师还要对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一些具体知识,进行精细的分析与讲解,并且突出好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关键数学知识,实现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初中是学生一生中最为关键的转折点,而初中数学的学习与研究更是影响学生今后在数学方面的能否入门的关键时期。对于初中生来说,根据自身学习的能力与兴趣的情况自主学习,比教师填鸭式的灌输知识更为有效。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权,在自主学习中找寻快乐,在互相讨论中找寻突破点,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找寻自信。

篇2:“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组织的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以学案为纽带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化学;学案;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组织的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科学探究过程;是一种学生感悟真理的艰难发现过程;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是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方法的过程。“学案互动导学”的思想恰恰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学案互动导学”这种形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学案的内涵

学案是课堂师生互动的知识纽带。学案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三、何为学案互动导学

“学案互动导学”是以一体化的教学案为载体,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教师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并思考“问题讨论”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老师进行适当的诱导和指导,然后经过“思维训练”,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案互动导学”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

四、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学案内容的组成要素

学案内容主要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学法指导、导学思考题、目标检测题、推荐作业等要素组成。学案的编写包含三条线: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编写时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挖掘,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此找到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的最佳思维网络,并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从而大力训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导学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学生是这种认识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学案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学生自学的条件,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以学案为载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导学中由学会变为会学。(2)指导性原则。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案设计中,学法指导应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教材的阅读、疑难问题的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要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完整的体系。(3)启发性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解除疑惑。(4)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3、学案实施的策略

(1)课前预习。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重点难点。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对基础知识中尚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中及时得到解决。(2)课堂学习。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主动发问、师生交流与讨论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的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促成教学目标的落实;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点拨学生探索。对于学案中的思考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反馈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3)课后反馈。为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老师应要求学生课后对学案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老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做到“堂堂清,天天清”,不留知识的盲点。

五、几点体会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互动导学”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装的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学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

2、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案互动导学”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学生方法,调整和克服了学习中的不良心理,以学案为载体,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

3、实现了大面积教学质量提高

篇3:“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生硬地将数学课本上的公式列在黑板上,按照书上的例子举出几个例子,演示出证明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然后根据原有例子的基础上设计出几个新的需要思考的题目,要求学生解答。接着进行讲解和考核。这种生硬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持续了很久,并无太大改变。学生学习起来感觉生硬无趣,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平等的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领导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则处于被动状态,这样致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在中学数学课堂所实施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利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 任何的数学定理都不再是通过口头传述的,而是让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从互动中总结出来的。例如,在学习定理“三角形两边长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准备好三角尺和直尺,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量出三角尺三边的长度, 然后计算出三角形三条边中任意两条的和大于第三条边。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些身边的三角形物品的边长, 再用加法算算两边之和是不是大于第三边。这样的方式,使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增加了感情,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展了自学能力。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是一种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和进步的模式,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授予者,他们同时也是学习者。在每一堂课上,在教学的时候,因为学生在讨论的时 候会有很 多问题 , 教师可以 将这些问 题记下来 ,进行整理 , 下次讲课 的时候可 以把它们 作为重点 来讲解。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明白 学生认为 的重难点 究竟是什么。

与此同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也可以密切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时候,学生不再害怕老师,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勇敢地提出来,不把任何一个问题留到课下。同学之间的友情也可以帮助对方好好学习,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他们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不足,用自己的长处帮助别人弥补不足,再通过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最终促进了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减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定理和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一方面要赶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要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因为学生之所以觉得辛苦是因为以往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而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第一次学习知识点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牢记下来,在接下来的家庭作业的巩固后,便更难得忘记。

结语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的“导学互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上,不仅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感觉轻松自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积极向上,兴趣会大大提高。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发展,人们对于软实力越来越重视,提高软实力最关键的是提高教育水平。作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主要研究的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种模式和以往的传统模式不同,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未来的教育事业会有很大帮助。

篇4:“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数学;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作用下,初中数学教学要创新教学模式,进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将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作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其思维和学习能力,然后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初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各个知识点有效的向学生传授,需要加大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度,继而促进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模式,将教学理念转变成导,进而促进学生学习,使得学思结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自学导纲。教师设定教学情境,然后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编写好的导学提纲。第二,合作互动。第三,导学归纳。主要是教师对知识加以简单概括,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和总结。第四,反馈训练。总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导学互动教学在初中数学中推广的可行性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主要学科,在新课程标准的作用下,教学内容也有所改变,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导图,然后选择与生活相关的案例,使得数学教学内容更加完善。为了确保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加大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由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激发其创造力和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提升。因此,导学互动能够满足初中数学教学的需求,其在教学中的推广具有可行性。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时期,学生十分在意外界的评价,甚至是存在叛逆的心理,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引导,所以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下,通过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其学习数学知识,因而导学互动教学在初中数学中推广的可行性比较强。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加强互动教学

某初中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采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并加强互动教学,使得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相交弦定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相交弦定理的含义,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经过圆内一点引两条线,各弦被这点所分成的两段的积相等),然后通过作出图形进行验证,使得学生对该定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1]。然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作图,并验证相交弦定理。其中图1是相交图。

学生们通过分析,作出图形1,假设弦AB、CD交于点P,根据相交弦定理,则PA·PB=PC·PD,然后连结AC,BD,结合圆周角定理进行推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出∠A=∠D,∠C=∠B。∴△PAC∽△PDB,∴PA∶PD=PC∶PB,PA·PB=PC·PD。

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并自我思考和相互合作,学生间共同探索数学知识,从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2.反馈训练和导学归纳

教学反馈是数学教学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训练。例如,在“反比例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对各个知识点加以讲解,针对课后训练题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外练习册上选择具有价值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进而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加以强化[3]。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总结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学习完数学单元知识后,学生一定要将所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归纳重点内容,从而构建完善的数学体系,对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开展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为了满足新课改要求,需要加大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开展合作教学,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秀梅.“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5(27):72-72.

[2]周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4(90):68-68.

篇5:“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北桥中学 殳玮岚

一堂历史课是否成功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正确处理了学生与老师的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是否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关系配合紧密融洽,是否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导学案的使用为原来较为枯燥的历史复习课注入了新的活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导学案”教学模式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从而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借助“导学案”,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脉络,并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答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交流,并在“导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特别注重材料的运用,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材料解决具体的问题。只有学生慢慢学会阅读了,然后能够简单理解了,才会让原来枯燥的历史知识变的鲜活。此时让学生再回看课本,让学生明确其实课本也不过是N个材料的集合体。以前特别恐惧的材料题不再那么可怕了,学生才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他们才能更喜欢历史,更深入地学习历史。

1、利用历史导学案使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传统的预习,教师只是口头上反复的予以强调,并不作任何指导,学生对预习的理解就是大体的浏览一遍明天的课程。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基本上是不检查,预习流于形式。使用导学案之后,学生具体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帮助解决,同时也使学生能真正带着问题走向课堂,也可以帮助学生关注教材中的细节问题,强化学生记忆;还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认真阅读和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这样将被动预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行为,提高了课堂效率。

2、更加注重培训学生,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导学案”是手段,是凭借。学习爱好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带

有情绪色彩的熟悉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探求真理、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为乐之者”,布鲁纳也曾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一直保持兴奋的状态。老师通过为学生设计一定的学习方案,实现“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的转变,老师由台前走向了幕后,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同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学案导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增强了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对学生来说,老师讲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能力提高了多少。

3、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教学大纲进行的琢磨研究,把该学生自己完成的部分和老师重点讲解的部分进行反复斟酌确定。知识框架、问题、例题、补充知识等都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节省了板书时间和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在课堂上完成了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规范答题的考试能力训练。因为每节课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都是以问题的形式体现,学生随时都要组织正确的答案来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经常在课堂上训练,既解决了问题、复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全面内战的爆发》预习、展示的基本流程是: 小组分工板书,全班分六组,同学们的展示题目可分六部分:

第一组:前因:国共恩怨。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国共两党从1924年到1949年合作与对峙的四个阶段及具体历史事件。

第二小组:书写的是,温故:抗日战争。也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局部抗战、时局转变、全面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重要会议、最后胜利几个部分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第三小组:知新:谈判前的背景。以网络格式展示国共两党谈判的目的。第四小组:较量:谈判过程。也以网络格式展示重庆谈判国共争执的焦点和代表。

第五小组:协定:谈判结果也以网络形式展示《会谈纪要》的内容及未达成的协议

第六小组:内战:烽火硝烟。体现的是战争的进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4、展示环节以“激励”为手段,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学生,最重要的是把鼓励和赞赏也一并送给他们,展示环节学生的行为越来越规范,我们的课堂也真正地闪烁人文的光辉。

教师要努力“放手”,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学生要用历史的语言诠释历史,让学生养成用历史语言回答问题的习惯。要实现初中生由“是什么”的被动记忆到“为什么”的自主探究转变,要求实现“教案”到“导学案”的转变,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弥补学生历史知识与能力的不足,激发学史兴趣。通过导学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通过“导学案”,从老师、同学那里吸取经验,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长期实践下去,学生就会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篇6:导学案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下洼二中 王新燕

从上学年开始,学校开始尝试“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导学案”教学模式不是对课堂教学的重新定位,而是对“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提炼,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使用该模式,同时对太谷模式不断整合,形成符合自身实际有利于提高质量的教学模式,现将自己实施课改进行阶段总结。

一、理论依据

导学案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为特色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产生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生

命力。

1、导学案教学法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

2、导学案教学法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导学案教学法解决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3、导学案教学法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通过所学的内容,在知行方面获得提高和发展。导学案教学法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自由发表

见解、不断获得知行的提高。

二、教学流程

(一)编写导学案

1、概括标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将课标要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

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2、科学设置导读问题。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思想品德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有粗浅、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灵活设计练习内容。学习是为了运用,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思想品德科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性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简单知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

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导学案的运用

1、正确把握“导学”与“自学”。“导学案”编写好后,课前下发给学生,以备上课时使用。提前下发让学生预习完成不太现实,农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从小未养成预习良好习惯,在初中思品课中培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只能放在课堂上完成。上课后,学生根据“导读题”自主学习,教师作三点指导:一是读书要快,尽量节省时间;二是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问题在书中勾画出来;在“导学案”上填出来;三是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要让他们进行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手、动脑。

2、真正做到师生共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及时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事,学生完成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和广度,否则,教学流于知识的重复讲解,将使学生失去信心,弄巧成拙。具体到思想品德课程中每个框题的教学,教师根据导学案中的主干知识框架,用提问的方式把知识要点过一遍,并运用针对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三、结果与反思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导学案教学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有效的,其主要意义在于:

1、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学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习惯。

2、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通过导读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导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导学案”,只须做适当的记录,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和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更加便于搞好考前复习

将若干个导学案结合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切实减轻课外负担。“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5、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学生在自学时间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上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导学案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与提高。一是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讲得还是过多。二是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的空间,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们以后编写导学案上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三是为了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讨论、训练和考试,加强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校正和补救,防止知识缺陷或积少成多,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四是从长远看,“导学案教学法”不应停留在追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而应通过围绕“学案式”教法的使用使学生会学习,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题意识以及自我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总之,“导学案教学法”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将导学案教学法引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思想品德课程所面临的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获得一个理想的硕果。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科学发展 国强民安

3.1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地位、作用;了解现代科技与教育的作用;知道“科教兴国”的含义及意义。

能力目标:理解我国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紧迫性、必然性,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参与实践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祖国的强大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难点:科教兴国战略。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法,讨论法等。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学

1、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2016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者,启发学生思考:这体现了我国在实施什么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导入复习3.1课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2、出示复习目标

(1)识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科技和教育的作用。(2)知道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和中学生分别如何做。

3、熟读课文

4、构建本课知识结构图。

二、引探

活动一: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材料。活动探究:

(1)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问题,我国必须坚持实施哪些战略?(2)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3)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谋划策。

3、交流展示: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选出最适合题目的答案,然后展示。

4、小结

刚才的探究我们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投入到科技创新的热潮呢?引出下一个活动。活动二:培养创新人才

1、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材料。

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自行研制的航空母舰正式出坞下水等。

2、活动探究:

(1)上述材料共同传递出哪些信息?

(2)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在推进科技发展的征程中建立功勋?

3、交流展示: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选出最适合题目的答案,然后展示。

4、小结

三、引练(多媒体展示习题)

四、引展

一、2016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中国奥运健儿勇创佳绩,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思考:(1)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厉害了,我的国!科技成果呈井喷状态说明了什么?

篇7:“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导学案的学习模式已越来越受到老师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巩固反馈三个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过程。但是尽管如此导学案还是遇到了和很多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浅谈一下几点认识:

(一)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人回答问题,或者没人进行小组讨论。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列举几点。

1.同学们不敢发言,很多同学在众人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更别说在众目睽睽之下起来回答问题了,他们可能生性如此,没有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也有可能曾经发言过,但是回答错了,所以算是受到挫折了,从此以后就害怕再发言了。

2.同学对所讨论的问题不会,就不能发言,可能是问题过难或者问题学生上课听课不认真,对知识掌握不好自然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一则他可能不会,二则他可能会,但是担心回答错误,因为他心虚,所以会没有自信。

(二)课堂气氛活跃,却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同学们在一块交流的热火朝天,讨论的不可开交,但是谁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有的在那相互调侃,有的在聊游戏,还有的在那交头接耳,左右打闹,这样课堂是热闹了,但是只是热闹了,学生玩的倒是挺开心他们学到东西了吗?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呢?应该做到以 下几点:

首先,制定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案必须涉及老师所要讲的重难点内容,类似于提纲却又高于提纲。老师将当堂所授知识点列在活动单上,在上课之前发于学生,使学生做好课前的的预习工作,其次,提高学生的活动性和参与性。改变传统的一贯的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打造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格局。讨论,留下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期待老师讲解。

最后,导学案要讲究时效性。不同群体,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老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在他们似懂非懂,想说又说不清楚的时候加以纠正和讲解,便可使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篇8:“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导学互动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摆脱了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将导与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 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通过不断增加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同时,也通过师生间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和交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并且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使其能够独立的分析、 解答问题,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 导学式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 问题导入环节

教学导入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提出新颖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要求,还要充分顾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特点,在确保问题具有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外,还要确保其问题的新颖性、吸引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 例如,在设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的导入问题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类似“金字塔的侧面是什么图形”、“其侧面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等问题,这样可以快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快速的融入到问题的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实施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氛围、质量的重要形式.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拥有充足的空间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探究,使分析、 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轻松愉快,也使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2].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时,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合作交流,并在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对于学生探究的内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补充,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接受掌握新知识.

3. 课堂教学评价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的指导,还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不仅要运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度进行评价,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优质的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外, 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制定出高效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学生能够长期的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3]. 同时还要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具体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将其灵活的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作用

一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需要教师将更多的经历放在组织教学活动、关心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方面,也会促使教师更加认真的准备教学内容,不仅锻炼了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和信心,在接受和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过程中,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在师生. 生生的互动交流中进行合作探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其形成合作意识,注重团队精神,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篇9:“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导学互动 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2-055-01

0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作为现代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借助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并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够锻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导学,预习所学知识

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初中数学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前进行导学教学,借助数学问题,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我思考,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在此阶段进行导学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导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接受水平,并且要保证问题的趣味性和高质量。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这一部分内容时,课前导入阶段要注意两点,第一,导入问题的设计,教师可以以运动会的长跑运动员为例,比赛开始运动员慢慢进入状态,中期达到最好状态,后期状态慢慢下降,由运动员的综合状态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引出二次函数;第二,学生自学阶段,教师要给予指导,指导学生重点自学哪些内容。这样一来,教师通过设计适合学生学习阶段的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在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会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互动学习,丰富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和核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因为其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学习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来实现课堂的互动教学。例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了课前的导读,对所学知识有了简单的了解,进入到了课堂的学习环节,教师通过小组教学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各小组对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采用积分奖励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全等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的区别有哪些?学生积极思考,此时教师可以简单提示,将答案汇总给组长,由组长统一阐述,然后在根据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并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的学习中,小组学习、教师指导的形式,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实现了有效的互动,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帮助。

三、导学归纳,锻炼总结能力

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使得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发现数学的学习规律,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导学归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做好课堂知识的復习和巩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归纳,教师板书的形式进行课堂总结,再一次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对“反比例函数”进行总结时,可以这样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画法等。教师在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时,还要把函数相关的知识融入进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相应的奖励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会使课堂始终处于互动的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通过数学问题的“导”和学生的“学”,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应用中,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导学阶段,借助数学问题导入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互动学习,形成师生、学生间的有效互动,最后通过知识归纳,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最终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 参 考 文 献 ]

[1]曹文营.试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11-112.

[2]周长辉.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2):23.

篇10:“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应用

当前教育教学背景下,互动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展开学习,按照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特点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与学习计划,确保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互动教学法,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降低课程理论性给学生带来的乏味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为将来生活打好坚实的道德基础,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概述

互动教学法即在课堂中师生能够有效进行对话,师生可以产生语言或者肢体上的互动,其中也包含学生间的互相讨论与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还是新知识获取与生成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纳者,还是新事物、新科技的主要接受者,师生间的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这样的变化让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开始变得更具开放性与生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不可避免的会碰到新知识与新问题,正是这些不断变化的东西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从而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思维。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现如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始终未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用口头介绍给学生传递知识,无法与学生展开平等的沟通与交流,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产生厌烦,师生之间存在隔阂。追根究底是由于下面这几点造成的:第一,教材内容的改变,教师无法快速深入对教材展开全面的研究;

第二,课堂教学中未能实现平等沟通,学生比较拘束,不能良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第三,无法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始终存在。因此,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势不可挡,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利用互动教学模式成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情感交流互动

第一,教师在备课环节,针对性对教学内容展开设计,让教学内容更富有情感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要为学生传播文化理念与道德素养。让学生学习这门课之后,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观念,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出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第二,课堂导入环节加入情感教育,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第三,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让师生和谐共处,实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目标。第四,在课外活动中引入情感教育。为初中生提供道德与法治课时,教师要适当组织学生展开课外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积极发挥出情感教育的作用。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有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的演讲、主题班会等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更主动表现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帮助学生释放自身的情感。

(二)问题探究互动

问题探究互动的方式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展开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师生一同进行探讨,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在设计问题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与理解力等方面的因素,向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或者贴合实际生活的问题。比如学习《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能够向学生举例前一段时间里女星安以轩被麦当劳外带饮品烫伤的案例,然后向学生们提问:“如果自己被麦当劳的外带饮品所烫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维护好自身的权益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直批麦当劳包装不当的行为,认为这样的包装不当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要起诉麦当劳。经过查询相关新闻,看到这样的事件屡屡发生。教师先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之后逐一进行点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有哪些不足,经过这堂课的学习更好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

(三)案例教学互动

互动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法属于较为典型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方法能够深入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其中所隐含的道理,还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发挥出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深化学生吸收与理解知识点的印象。并且,除去教材中所给出的案例,教师还能够收集社会上的一些热点案例,让学生找出实际生活当中的案例中所隐含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利用实际生活案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引导,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自主对课本知识进行探究。例如讲解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中有关《中华一家亲》的内容时,教师能够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介绍2020年新冠疫情下,各地区各族人民支援武汉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相关道德内容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观念。

(四)情境教学互动

第一,运用生活化教学情境展开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教师在平时生活当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综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例如探讨有关人教版《生活需要法律》这部分的知识点时,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引入当做背景,在课堂中将相关法律知识引进来。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们讲解日常生活当中从网络上购买到假货的事情是商家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直接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且,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时,给学生创设出生活当中坐车的情境,让学生选择是否要给老年人让座。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生活当中容易碰到的有关道德与法治的问题,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真正价值。

第二,采用角色扮演展开互动教学。情境教学法当中的角色扮演,是由学生对课本中的角色展开扮演,再现情境。在教学中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犹如置身真实的情境中一般,进行深入思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把最终的结果归纳出结论。若是有时间的情况下,还能够采用情景剧的方法展开教学。初中教师负责对剧本材料进行收集的工作,教师在备课阶段,根据教材重难点知识找到对应的材料,及时弥补。教师要紧紧围绕材料,设计出情景剧。教师组织多名学生排演情景剧,对某一事件进行再现,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情景剧中,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构建起师生间良好的关系。而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步伐,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五)模拟法庭互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当中,教师通过利用模拟法庭的教学方式进行互动教学,按照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法律知识点。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如果教师单纯利用传统的口头讲解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将无法深入的理解与掌握这门课的知识点。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采用模拟法庭的互动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教师讲解有关《法律为我们护航》的这节课当中,教师以“侵犯未成年人权利的案件”作为主题,组织模拟法庭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充当法官、律师以及被害者的角色,模拟法庭,让学生准确了解法律的内涵,让学生深深的意识到法律不可侵犯,更好的激起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深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发挥出互动式教学的作用。

总而言之,互动式教学模式依然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贴近实际生活的特殊性质,所以在这门课中运用互动教学模式非常容易。教师们要采用情感交流互动、问题探究互动、案例教学互动、情境教学互动、模拟法庭互动的策略,真正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11:“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引言

“互动”(interactive)这一概念源于社会心理学。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在其著名的“符号互动论”(symbolicinteractionism)中最早阐述了“互动”的内涵及方式。他认为,“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动,人们可以借助于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1937年,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发展了米德的理论,创造了符号互动论术语,他认为“互动是个人与他人和群体之间意义理解和角色扮演的持续过程。”可见,“互动”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而符号是双方相互作用与影响不可或缺的媒介。这里的“符号”具有广泛的意义,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都归属于“符号”的范畴。而语言无疑是所有符号中最丰富、最灵活、最有效表达意义的符号。显然,“符号互动论”对于语言学及与语言学密切相关的语言教学研究都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互动”概念被运用到语言教学领域后,包括Long、Rivers、Lantolf和Brown在内的许多语言学家曾研究过互动理论在语言教学领域的表现形式及应用等问题。其中Brown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观点。他认为,“互动是在真实交际或者类似真实交际中让语言学习者创造和表达目的意图、学会运用语言的最好方式之一”。由此可见,“互动”在语言教学尤其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汉语口语课为研究对象,拟对互动教学模式在这一课程中的应用问题加以讨论。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汉语口语课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互动理论被引入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后,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学者就互动教学模式做过一些研究。卢娅(2003)以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为着眼点,阐释了其与互动式教学的关系;陈岩、赵宏(2005)以汉语综合课为对象,研究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指导原则等问题;邹晓青(2007)讨论了汉语听力课的互动教学模式;孙冬惠、李勉东(2009)以对外汉语教学的总原则为指导,讨论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建构原则。总体来讲,近几年互动教学的理念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其重要性已被汉语教学界广泛认可,但到目前为止研究成果数量还较少,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对欠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尚不能满足一线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教学中的很多具体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汉语口语课的必要性

汉语口语课是一门语言专项技能训练课程。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语交际能力,即“说”的能力。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训练中,“听”和“读”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输入信息的理解能力;而“说”和“写”培养的是在理解输入信息基础上的口头和书面反馈能力。就“说”的技能来讲,能正确解读他人的话语并恰当地口头表达自己的意图或想法,是汉语口语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因此,汉语口语课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输入、输出信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其输出的信息是在教学目标指导下精心备课的结果,意在作为一种有效的言语刺激作用于学生,使他们就此作出言语反馈,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反馈作出评价或改正,学生在这种汉语言语输入和输出的练习和积累中,把掌握的具体言语表达方法组合起来逐渐内化为口头表达能力,从而使言语交际能力大大提高。由此可见,汉语口语课的特点、教学性质和目的决定了其是最能体现教学互动关系的一门课,将互动教学模式运用到汉语口语教学中十分必要。

四、汉语口语课的互动教学表现形式

根据互动发生的场所,汉语口语课的互动表现形式可分为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根据互动发生的对象可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一)课内互动

课堂内的教学活动是口语课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互动的参与者。教材、教具等硬件设施作为辅助材料为互动提供了外部环境。课内互动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有计划地设计课内互动的形式和内容,并在课堂这一稳定环境中加以实施。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讨论话题的喜好、学习难点以及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等情况,从而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另外,教材作为课内互动及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其编写具有从易到难、知识点排序合理的特点,符合一般学习者的学习规律。教师在教材的指引下组织课内互动,可以使学生科学地、系统地掌握学习内容并循序渐进地提高言语交际能力。课内互动的缺点是口语教学的交际环境是虚拟的,缺乏真实性;教学内容涉及的层面单一,不够丰富,不能满足不同生活背景和交际背景学习者的切实需求;课内参与者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交际者身份单一。

(二)课外互动

课外互动是课内教学互动的补充形式。它包括学校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参观、社会调查等,同时还包括学习者在课堂外通过与他人交流、沟通主动学习的过程。学校组织的课外互动课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仍然不可或缺。课外互动的环境真实多样,交流的对象也形形色色,学习者口语课堂上学习的表达方法和言语功能在实践中得到练习和巩固,学习者会感觉学有所用,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大大加强。学习者个人与他人的交流虽然也是学习练习的过程,但是这种学习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学到的内容也不一定准确,无法替代正规的课堂学习。由此可见,课堂内外的口语教学也存在互动关系,以课内互动为主,课外互动为辅,内外结合互补的口语互动教学方式最有利于学习者口语水平的提高。

(三)师生互动

在汉语口语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可分为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小组以及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主要表现为问答,包括教师问学生答和学生问教师答。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就某个话题分组讨论的过程。教师分配好讨论任务后,要给每个小组加以协调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任务中遇到的语言点及汉语表达方面的困难。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互动经常运用于知识点的复习、非思考性基础问题的掌握等方面。处理好这三种师生互动的关系至关重要。三种形式各司其职,得以综合运用,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偏颇于一对一师生互动会使班里其他同学缺少练习机会,以致班级整体口语水平发展不平衡。如果只侧重于全体学生的互动,教师则很难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以致无法做出宏观的教学规划。

(四)生生互动

课堂内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作用,教师也不可忽视,应该合理利用。由于汉语水平相当,学习目标相近,学生间往往存在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竞争的互动关系。课堂上生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有益补充。生生合作完成对话、互问互答、情景表演等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五、汉语口语课互动教学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一)学生情绪紧张焦虑,羞于开口

兴奋与焦虑是学习者在口语课上情绪表现的两大特点。口语表达是信息输出的过程,与听力、阅读等信息接收过程相比有明显的主动性。说话者没有时间反复推敲话语意义,必须迅速灵活地作出反应。因此,口语课上学习者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习一门外语,是否可以流利地口头表达是鉴定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学习者往往很在意自己在口语课上的表现。过高的期望使他们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情绪焦虑,害怕说不好而出丑,羞于开口。这很不利于开展课堂互动活动和口语水平的提高。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减压,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知道出错是每个外语学习者必然经历的过程,出错不代表出丑;其次,为学生创造积极而轻松的课堂环境。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回答对的多加肯定,回答有误的,教师可以用商讨的语气讲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回答和想法。完全否定学生的意见,是对他们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极大伤害。另外,教师有时无意间偏向表达能力强、爱说话的学生,而忽视了不爱说、说得慢、害羞的学生,形成课堂上一半滔滔不绝,一半沉默不语的局面。时间久了,受到忽视的学生会对口语课完全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对于比较害羞的学生还要多加鼓励。

(二)个别学生过于兴奋,滔滔不绝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对教学过程必须有总体规划和把握,尤其在互动活动占主体的口语课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力极强,很积极地争取表达机会,得到机会后便滔滔不绝,还常常跑题,其他学生失去了表达的机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发挥调控作用,适时调节课堂节奏,做到既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其他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安排座位时,教师要适当考虑这个因素,可以让表达欲望强的学生和比较害羞、不爱讲话的学生邻座,这样二者可以相互调和补充。

(三)课堂环境不够真实,表达受限

前文讲过,课内互动的一大缺点就是表达环境不够真实。经常有学生跟老师抱怨:“上课时老师讲的我都明白,我说的大家也都明白,怎么出了教室就都不明白了呢?”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多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互动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比如做买东西这样的情景练习,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在自由市场、小商店、超市等购物场所的视频资料,还可以自带一些实物道具,例如食品、水果等。这样可以给学生以真实感,一定程度上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创造相对真实的课内互动环境。

参考文献:

[1]卢娅.汉语口语教学中情感因素与互动式教学[J].职业教育研

究,2003,(12).[2]陈岩,赵宏.对外汉语教学综合课的互动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

教研究,2005,(8).[3]邹晓青.对外汉语听力互动式教学初探[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

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4]孙冬惠,李勉东.对外汉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J].汉语学习,2009,(6).[5]李燕,贾放.“互动假说”与语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及效用研究

[J].语言文字应用,2007,(S1).[6]时丽莉.“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2).[7]林清书.关于教学语言互动的两个问题[J].修辞学习,2005,(1).[8]韩炜.多元互动习得模式研究与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J].四川

外语学院学报,2004,(5).[9]林大津,谢朝群.互动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J].现代外

语,2003,(4).[10]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CharlesW.Morris.Mind,Self,&Society[M].Chicago:the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2.[12]RiversM.Interactive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13]LantolfJ.SocioculturalTheory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14]BrownH.TeachingbyPrinciples:AnInteractiveApproach

上一篇:非正式融资下一篇:试论中华民族声乐的学习策略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