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材料

2024-07-20

防爆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材料(共7篇)

篇1:防爆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材料

防爆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材料

——南阳防爆

一、主导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和水平

1、公司具备研发、制造能力

作为中国防爆电机行业排头兵企业,南阳防爆集团始终以提升我国防爆电机技术水平为己任,多年来致力于电机节能与防爆安全技术创新,坚定不移地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加快主导产品更新换代,大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始终保持比行业领先一步,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目前,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

(1)公司拥有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机设计与生产管理软件。在行业中率先成功应用了二维CAD、三维CAD、PDM、ERP等设计和管理软件,并应用引进LDW公司电磁计算软件、ANSYS结构分析软件和ABSOFT电磁分析软件,有效保证了产品设计的高效与质量。

另外,实施了有限元分析技术、模态分析测试技术在电机结构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和经验数据。将设计-模态分析-模拟装配-等各个环节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体系,并结合远程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相互印证,查找不足,确保了开发质量,为产品研发提供了新的模式,将产品设计质量问题由事后处理逐步转向事前预控,减少事后处理的难度和成本损失。

(2)开展各类技术研究与攻关,提高防爆电机整体性能 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大型增安型同步电动机防爆关键技术课题研究”,实现了防爆、自动控制、电力电子、电机等多专业技术的有机结合,顺利通过了科技部验收。

开展满足新标准的电机绝缘结构攻关、减振、降噪技术攻关、电机滑动轴承漏油攻关等研究工作,提高了各类产品的可靠性。

(3)装备高精尖设备,提高制造精度,提高产品档次。

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机械加工装备,如:重型数控车床、大型数控落地镗铣床、大型电机数控专用键槽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拥有国内一流的电工制造设备,如数控绕线机、数控涨型机、机器人包带机、国内最大的真空加压浸漆系统(V.P.I),用于电机绕组的制造和绝缘处理;拥有引进德国申克技术的动平衡群、转子超速试验设备和国内一流的振动频谱分析技术。能完成各类电机部件精密机械加工、高低压电机绕组绝缘处理、整机合成等。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大、中、小型电机制造工艺成龙配套。

公司配备国内一流的产品检测试验设施,拥有8座电机试验站,包括国内同行业最大的7500电机试验站;电机行业首家通过国家认可实验室CANS认证;具备美国IEEE—112B标准检测能力(可实测电机杂耗)。

先进的工艺、检测技术和装备,为提高研发水平,保证制造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并满足了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2、主导产品介绍(1)高效节能电机

公司作为首家取得中国电机节能产品认证企业,南防集团始终坚持: 开发高效节能电机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水平同步!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形势的需要,先后自主研制出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符合IE3效率标准超高效电机、符合IE4效率指标的铸铜转子超超高效率电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同期进入国际市场,产品广泛销往欧、美、澳、新市场;

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低压、高压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始终引领着国内高效电机的发展方向和潮流。积极致力于高效电机推广工作,为我国高效节能电机的推广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工作中,承担了国家2011年推广任务量的十分之一,为承担推广任务量最大的企业。

(2)防爆电机

从产品种类看,我公司生产的防爆电机种类比较齐全,除隔爆型、增安型电机外,还有无火花型、正压通风型、粉尘防爆型等多种防爆电机,可与国外防爆电机种类相媲美,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国际市场上也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我公司防爆电机产量占防爆电机行业总产量的20.2%,市场占有率第一,近10余年来,一直保持防爆电机行业领先地位。

① 隔爆电机

防爆电机是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易燃、易爆场所的关键设备,作为防爆电机的专业生产厂家,长期致力于防爆电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完成了高、低压隔爆电机的更新换代。

我公司在引进、消化、吸收德国西门子技术的基础上,又引进了德 国LDW公司的高压紧凑型电动机先进技术,自主研发出全新一代高压隔爆型电动机,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引领国内中型高压紧凑型隔爆电机的发展潮流。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交流变频调速已经成为电气传动的主流。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着手研制变频电机,2005年已完成了高低压系列变频调速电机开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公司的防爆电机正向大型化、复合防爆方面发展。② 增安型电机

增安型防爆电机作为我公司的另一类主导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2区T3组爆炸性气体环境中。该类产品主要包含异步机和同步机两类产品。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增安型异步电机的容量,完成了一大批大型增安型电机的研制,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

我公司生产的大容量增安型同步电动机采用国际最新的防爆标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目前该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3)轻型汽轮发电机

引进英国先进技术,研制出QFW系列2P、4P轻型汽轮发电机,在性能、效率、可靠性等方面均高于国内现行的2P发电机,在国际上属于新一代高效节能型发电机产品,主要应用于钢铁行业的TRT项目、石化行业热电联产、垃圾焚烧发电、秸秆发电、天然气发电、煤层气和瓦斯发电等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公司现已占据TRT发电机市场份额的60%以上。(4)防爆风机

采用机、电、控一体化技术,研制出新一代高效节能矿用防爆对旋式主通风机,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以此为依托,开发出煤矿用防爆对旋局部通风机、轴流辅助通风机、地铁隧道风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公司生产的矿用风机在煤矿用主通风机市场占有率20%以上。

(5)专用电机

公司研发出各种煤矿专用电机,与掘进机、运输机、采煤机、乳化液泵、装岩机、绞车等配套。还研发出了管道泵电机、风机专用电机。新近开发的低压防爆发电机,与井下用移动柴油发电机组相配套,填补国内空白,满足隔爆ExdI要求,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6)新能源装备电机 ① 核级电机

我公司研制的核级电机,通过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的产品鉴定,鉴定结论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我公司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局许可证审查,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核岛内、外1E级核电机设计和生产制造许可证的企业。

② 风力发电机

我公司是“河南省风电联盟”成员单位,相继开发出了双馈风力发电机、恒速恒频空冷异步风力发电机,已批量出口美国。

(7)军品电机

公司先后于2006年取得二级保密资格认证,2007年通过武器装备科 5 研/生产许可认证和“国军标(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取得了“装备承制单位名录”注册,正式进入军工产品生产领域,研制的低噪声低振动电机已得到了军方认可。

(8)产品的集成化、成套化

研发出与电机配套的各种检测仪表、控制电器如防爆电控箱、球面滑动轴承、空气冷却器等产品,实现电机、电控产品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

二、产业链及产业技术路线分析

1、重点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作用

防爆电机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从中国电气工业协会防爆电机分会反馈的数据来看,南阳防爆集团公司防爆电机产量持续10余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

公司主导产品防爆电机属于特种电机,主要应用于具有危险气体的场所,产品质量要求非常高,用户对配套用户有着严格的遴选条件和程序。而且防爆电机、尤其是高压防爆电机有着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的特点,产品针对不同行业的机械设备有不同的设计要求,每个行业甚至每类设备对其电机的性能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对于进入防爆电机行业的企业而言,必须要对防爆电机所配套的机械设备的用途性能及使用工况了解后,制定出该设备对电机性能的要求,并掌握设计制造防爆电机各个环节的技术难点,才可能提供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我公司进入该行业已经40年,对用户行业的设备配套要求非常了解,而且通过多年的合作,我们的产品在逐步的替代用户行业的进口产品,彼此已经非常信任。新进入的企业要想在防爆电机行业得到承认,提供出适 6 应用户需求的产品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学习。

我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优势、是博士后工作站设站单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多年来重点服务于我国能源行业,高端市场、核心市场已经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出口产品分别取得美国UL和CC、欧共体ATEX和CE、加拿大CSA、挪威NEMKO、南非SABS、澳大利亚SAA等多项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在国内同行业取得国际认证最多。产品出口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GE能源集团和油气集团、德莱塞兰、日本神户制钢等国际知名公司构建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主品牌出口达50%以上。

2、关键技术及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2.1增安型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制造技术

优化电磁设计,保证tE时间和性能指标;从便于维修安全可靠出发,将励磁机整流盘置于轴承之外;采用多种措施,防止机械火花和电气火花、加强绝缘、可靠防电晕,提高可靠性,提高防护等级;加强监控,保证可靠运行,加大励磁和整流元件的容量,保证安全运行,无刷励磁系统特殊设计,保证投励准确,无冲击、无振动。

该产品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秀新产品奖,申请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80%。

2.2 矿用防爆对旋主通风机设计制造技术

气动设计采用三元流动理论;各级风筒采用组合结构,特殊设计,驱动电机;设防爆制动装置;对旋风叶进行振频测试和模态分析,保证动态和静态强度。该产品获南防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新产品奖,7 申请专利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3大容量隐极套片式同步发电机设计制造技术

发电机为箱式空水冷结构,圈式线圈,VPI处理;转子为隐极迭片结构,全阻尼绕组,转子两端设护环,轴流式对称内风路;发电机效率的国家标准高0.2~0.5%;转子温升比普通发电机低10~15℃;采用三相励磁、发电质量高、谐波少,抗干扰能力强;振动小;采用双通道自动电压调节装置,可在多种状态下运行,提高了运行稳定性。

这是自主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工信厅一等奖,申请专利9项,独占国内市场,并批量出口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2.4掘进机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制造技术

与掘进机一起进行结构设计,保证现场使用。双绕组双功率设计保证各种工况适用。水道防锈处理;水道承受压力大,冷却效果好;加强处理的H级绝缘结构,满足煤矿井潮湿、多尘环境,结构分析技术用于产品主要零部件设计,优化了产品结构,完整的监控装置,保证电机可靠运行,优化轴承结构、寿命核算,优选轴承及润滑脂。

该产品为配套掘进机的新型防爆电机,已申请专利2项,正在申报省级成果。

2.5隔爆型防爆发电机设计制造技术

将发电机、主励磁机、副励磁机置于一个隔爆外壳内,保证安装尺寸实现;转子采用凸极迭片结构,线圈直接扁绕;励磁机定子铁心不用迭 片结构,而用钢板割成,省工省时,增设AVR接线盒,综合容纳各种引线;内设轴向通风系统;

作为进井下移动电站关键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专利4项。

2.6中小型超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制造技术

中小型超高效率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效率,美国将从2010年开始实施,我国已制订普通效率、高效率的标准,正在研究制订超高效率标准。我公司为适应出口要求,已完成出口美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超高效率电机的研制。

优化电磁设计,合理分配电流密度、磁感应强度;调整损耗分配方案,调整电磁参数和结构参数;研究风路系统及风路元件,降低噪声及损耗;选用优质电磁材料,提高加工精度,严格过程控制,保证装置质量。

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工信厅一等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7铸铜转子电动机设计制造技术

铸铜转子是实现超高效率的有效和必然途径,是当今世界的最新技术,只有西门子公司等1~2个公司掌握此技术。我国将此项目列入重点节能产品项目,制订国家标准,研发此种电机。

此种电机的关键技术在于用铜代铝作为转子导条的电磁设计;铸铜转子的压铸技术,硅钢片的热处理技术及降低成本的技术。

国内无厂家生产,国外仅1~2家生产,此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申报专利2项,正拟申报省科技成果。

2.8各种型式的接线盒设计 针对电机的不同功能和用户要求,开展独特的接线盒设计,已申请专利10项。

2.9隔爆型自动排水组件

隔爆型电机要安装排水塞,既要方便排水,又要防爆防尘,研究排水装置的结构、材料、试验方法已申请2项专利。

2.10低噪声电机设计

低噪声是环保的要求,通过对噪声机理的研究,采用有效措施,降低电磁噪声,优化风路,降低风动噪声,采用消音措施,消除已有噪声,低噪声电机比普通电机噪声可降3~10分贝。

3、重点企业产业技术路线分析

南防集团一路走来,连续10余年始终引领行业发展,关键在于公司紧跟国家步调保持一致,在国家每个发展阶段,根据国家政策导向进行内部改革,使企业不断适应国家发展新形势。十二五,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基调定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按照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2011年南防集团确定了加快“六个转变”的发展策略,通过公司发展方式的变革带动防爆电机产业的转型升级。

南防集团作为行业的排头兵、具有20个亿的营收规模、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美誉度,企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基于企业的技术能力,公司可以走专业化高端电机制造的路子,专门制造替代进口的高端电机,促进高端设备的国产化。目前公司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核级电机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超超高效电机与发达国家同步推向市场,承担着国家高效电机推广的最大任务量,公司目 前多个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一步,公司在这一方面将会走的更远;

(2)基于企业的品牌和市场能力,公司可以走批量分包的路子,大规模订货,通过技术转化,按零部件分拆外包,从而带动整个周边区域制造业的发展。我公司从2004年开始实施OEM战略,目前已经培育合作伙伴70余家,年OEM业务额3亿元。

(3)基于国际同行业的发展轨迹和目前我国电机产业的不足,公司作为行业排头兵,应引领行业企业向设备成套、项目总包方向发展。电机设备成套主要指电源装置、电机、被拖动设备整体设计,提高系统的匹配性和运行效率。目前我公司已经开始生产风机和电气,尝试在向产业的两端发展,在向国际的知名企业看齐。

(4)基于国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引导方向,公司着力从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计划在全国主要用户集聚区建立客户服务中心,从卖产品向为用户提供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服务转变,目前正在按计划推进。

上述四条发展途径,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这也是公司下一个5年、10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按照前10年公司的平均发展速度保守估计,到十二五末,企业具备做到50个亿以上规模的条件,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看目前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困难能否得到有效解决。

三、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南防集团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在实现上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也面临着重重的困难。

1、企业面临搬迁、扩能压力

从区域来看,南防集团初建厂厂址位于原郊区,目前所处区域已经属于城中心地区,按照规划这一地区将作为城市主要居民住宅区,企业巨大的人流、物流量已经决定了企业不再适宜继续在原地从事生产,企业面临着搬迁要求。

从企业发展来看,南防集团经过40余年的发展,现有厂区从当年30万千瓦的设计能力,发展到了现在600万千瓦的产量,产量扩大了20倍,现在厂区生产密集程度已经很高,现场作业面积严重不足,企业目前所处区域已经没有扩能条件,所以企业面临搬迁需求。

从市场需求来看,南防集团多年来的产品品质,铸就了公司的市场信赖度,公司订货爆满,产能不足,交货期拖期已经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核心因素。尽管近年来公司连年限制订货,但交货仍拖期严重,目前交货期满意度仅55%。为了提升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企业存在着扩能压力。

从新产品产业化来看,南防集团40余年的发展,一直依靠领先于行业的产品更新速度获取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公司产能不足,已经制约了新产品的产业化。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角度,企业需尽快扩大产能。

2、企业面临工艺装备改造压力

从产品结构来看,南防集团的产品结构越来越向高端化、专用化方向发展,个性化的定制产品比重越来越高,目前公司内的工艺条件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继续向高、精、尖端发展的需要,企业面临着技术改造需求。从设备状况来看,经过40余年的发展,现有的设备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南防集团近年来每年的技术改造投资额都在8000万-1亿,但是企业基础装备不能满足公司产能发展需求、不能满足产品更新换代需求、不能满足新产品产业化的需求,企业需要投入的高、精、尖设备太多,工艺条件改造的压力巨大。

3、企业搬迁、扩能面临的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公司决定搬迁,并提出了搬迁扩能方案,按照保守的估计,公司整体搬迁、扩能工程投资额在12.6亿元左右,再加上工艺装备的改善和给未来的发展留有一定余量,预计投资额至少在15个亿以上,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单纯依靠自身积累,集中进行巨额投资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

近年来,为缓解市场需求的压力,南防集团依靠自身能力,先后在南阳市高新区、生态园区投资建厂,但形成的产能仍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增速,并且由于生产区域分散,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管理幅度迅速上升。

4、周边资源配套困难

南防集团在市场需求旺盛、内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2004年开始实施OEM,整合周边资源补充公司产能,近几年公司OEM业务量翻番增长,目前与我公司协作的周边企业达70余家,但普遍存在小且分散的特点,这些企业依靠自身能力,想要实现与南防集团发展相匹配的增速,难度非常大。

另外,随着南防集团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对外协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周边企业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的协作半径逐步扩 大,现在已经扩到浙江、江苏地区,今年上半年,外协能力明显的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

针对近年来南防集团带动南阳市周边制造企业发展,并逐步有形成防爆产业集群的趋势,南阳市政府经研究提出了南阳防爆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这一规划如能得到推行实施,将会极大的促进南阳市防爆产业的发展,确立南阳在我国防爆电机产业的重要地位,为我国的防爆事业做出贡献。目前实施的难点在于协作企业搬迁扩能压力太大,短期内难以形成集聚区的规模协作效应。

防爆电气产品

安智电气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电气的产品已涉及高低压电机、风机、发电机的智能控制和保护;工厂、矿用防爆电器;防爆空调;防爆仪表等七大类5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规格。

1、安智公司产品结构简介:

1)电动机、水泵、空压机、掘进机、皮带机电气控制及保护产品系列以及照明、系统、PLC控制产品系列配电产品:

① 工厂防爆场所:

以BXK系列隔爆电气控制箱、eJX系列接线箱、eCC系列增安型电气控制箱、BXPK系列正压型电气控制箱为主的用于石油、化工等IIA、IIB、IIC场所的各类电机、主机的供电控制、保护解决方案;AJB系列工厂用模块化动力、照明配电箱及其配套防爆按钮、防爆指示灯为主的IIB、IIC场所的各类低压配电系统产品系列。

②矿用防爆场所:以KBZ系列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QBZ系列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启动器、QJR系列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软起动器为主的煤矿井下1140V,50Hz 14 鼠笼电机的控制保护方案;以QJZ系列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真空磁力启动器、QJRY系列矿用压缩机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软起动器、KXB矿用隔爆型掘进机电气控制箱、QJZ-2*100系列双回路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真空磁力启动器、KXJ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制氮装置用控制箱为主的矿下掘进机、压缩机、矸石机等主机的控制保护方案。2)矿用对旋式轴流主坑道风机电控及监控产品系列

①现有GGIDA、XGNF1、KYN28A系列矿用对旋风机高压开关控制柜和GDK系列矿用对旋低压开关控制柜;

②ABM系列风机在线监测监控系统; 3)发电机励磁及并网柜成套产品

AGE系列励磁柜和配电柜配合完成发电机出口、并网、运行解决方案。4)防爆空调:

BCKT系列防爆窗式空调、BGKT系列防爆柜式空调、BFKT系列防爆分体式空调、BFP系列防爆风机盘管、BC系列防爆除湿机、BHF系列防爆风冷恒湿型空调机为主的危险场所的制冷、恒温恒湿控制系列空气调节产品。5)测温仪表、温度传感器及安全栅

测温仪表:WTZ温度巡检仪;RTWb本安温度巡检仪 WZD系列电机专用热电阻 S2000;S800系列安全栅

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市场检验,以上产品基本上构成了对集团主导产品电机、发电机、风机防爆和非防爆场所使用时的成套控制和监控能力。

篇2:防爆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材料

一、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基本结构

(一) 大企业

大企业主导是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内企业规模结构最为显著的特点。铁西区内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0多户,其中,装备制造企业占60%以上。聚集区拥有沈阳机床集团、沈鼓集团、沈重集团等一批“百亿”企业,同时还拥有沈阳市70%以上的存量资产,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大,形成了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输变电装备、重矿机械、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主导产业和铸锻、仪器仪表、模具及压铸件、机床功能部件等基础产业集群(见表2)。沈阳机床、特变电工等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中国创造”的影响力。围绕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主导行业,在本地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外部支撑条件的协同下,面向国内市场和部分国际市场,初步形成了总装企业与配套企业协作发展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媒体资料和实际调研整理而得

资料来源:根据《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整理

(二) 创新基础条件

依托大企业及其周边配套企业,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与本地创新资源形成了较好的互动关系。特别是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产业技术基础,以及所在地区的创新活动和创新基础,为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和竞争力强化创造了良好条件。沈阳科技资源丰富,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位居第5位,拥有高等院校27所、独立科研机构120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家。目前,沈阳铁西装备制造集群汇集了2所理工科大学、5个国家级科研院所;拥有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个国家产品检测中心,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5万余人,技术工人20万余人。

(三) 公共管理服务

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目标,在突出装备制造业物流、大宗散杂物流,打造物流基础设施、装备物流信息和物流运营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铸锻、化工、冶金、汽车四个专业园区等为支撑,与装备制造业基地相配套的物流体系。此外,独特的政策优势也为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创造了重要条件。除了一般的政策支持外,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具有非常独特的政策优势。这些政策涉及到财政资金资助与奖励、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多个方面,如设立总额为20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对重大技术装备专项等给予15%的国债专项补助资金,加大税收返还力度(5年)等。

二、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调查分析

这里从创新意识、创新资源、合作网络、创新活动、创新绩效五个方面对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对铁西新区30家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共获得27份有效问卷。对样本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和汇总,基本信息见(表3)。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问卷计算

(一) 创新意识

主要从企业所在区域的创业和创新价值观、企业的创业和创新意识、企业对市场和技术机会的认知度,以及企业对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的认知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就铁西新区“企业所在区域的创业和创新价值观”而言,该项的平均值为0.40。“人们对生活水平持有的看法”、“想创业或创新致富的人的比例”,以及“成功人士获得的社会地位和尊敬”等指标值分别是0.26、0.30和0.63。这些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铁西人具有较强的创业和创新价值观。关于“企业表现的创业和创新意识”,得分相对较低,平均值为-0.48。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企业认为创新和创业机会不多。同时,由于集群内惨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到企业对“创新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该项指标值仅为-0.96,绝大多数企业能够接受“损失约三分之一”的财产风险。就“企业对市场和技术机会的认知度”而言,集群内的企业具有一定的认知度,该项得分的平均值为0.53。此外,铁西企业对“利用外部创新资源的认知度”不是很高,该项得分的平均值为-0.04。就“同行业、本地及外地大学科研机构合作”而言,认为尤其需要加强同行企业之间的合作。整体上讲,当地具有浓郁创业、创新文化,对创新风险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对市场和技术机会具有较清晰的认知,但是对外部创新资源的认识有待加强。

(二) 创新资源

主要从集群内企业的研发基础设施情况、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强度和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集群内企业的研发基础设施情况”而言,有44.44%的公司设有专职的研发机构。但企业设置的研发机构水平却处于较高的层次,达到市级实验室技术中心水平以上的企业比例为51.85%。就“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强度”而言,在过去一年中,集群内有55.56%的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有所增加,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10.92%。这说明集群内有1/2强的企业积极从事研发工作,并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就“技术人员投入强度”而言,在过去一年中,集群内有38.46%的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占员工总人数比重有所增加,这些企业的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为7.66%。这说明集群内企业越来越重视在研发和核心技术人员上的投入。整体上讲,集群内研发投入和技术人员投入有所增加,但是需要激励更多的企业加强创新资源的投入。

(三) 合作网络

主要从企业所在区域的合作网络基础、合作的参与程度和企业合作创新的深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企业所在区域的合作网络基础”而言,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步具备了合作的网络基础。其中,回答“经常有技术交流会、产品展览会”的企业比重为22.22%,分别有74.07%的企业认为没有因对方不守信用而受挫折的情况,14.81%的企业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多。但是,知晓“以促进合作为业务的专业协调机构”、“地方政府合作研发项目”和“技术信息交流平台或场所”三项的企业比重分别为25.93%、30.77%和40.74%,这说明这些方面的合作网络基础工作还有待加强。就“合作的参与程度而言”,集群内企业对合作创新的参与度还需要加强。其中,集群内部企业间合作参与程度又高于同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同时,在过去的一年中,有69.23%企业都从外部(大学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引进了人才。就“企业合作创新的深度”而言,集群内参与合作创新“洽谈/合作/咨询/合作/转移件数/引进人数”的平均数为7.77件。整体上讲,集群已经初步具备了合作网络基础,企业间合作好于同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尤其需要加强同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的参与程度和创新的深度。

(四) 创新活动

主要从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和企业产品开发、商业化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就“企业研究开发能力”而言,该集群内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实施过研发项目和申请过专利,所占比重分别为51.58%和33.33%。研发水平较高,有29.63%的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过国家、省、市级研究成果。在过去一年中,集群内企业实施研发项目、申请专利和取得国家、省、市级研究成果的平均项目数为0.38。就“企业产品开发、商业化能力”而言,有92.59%的企业在过去一年中,进行了新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有近30%的企业拥有国家级或省级、市级驰名商标。整体上讲,集群企业的产品开发与商业化能力较强,好于企业的研发能力,集群的研发水平亟需提高。

(五) 创新绩效

主要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和技术水平提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就“企业销售收入增长”而言,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依然有77.78%企业过去一年中销售收入增加,并且有14.81%的企业认为与大学科研机构、其他企业合作创新对此有“较大贡献”或“有贡献”。就“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言,有51.85%的企业认为过去一年中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有18.52%的企业认为与大学科研机构、其他企业合作创新对此有“较大贡献”或“有贡献”。整体上讲,集群创新促进了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有近20%的企业认识到加强同大学科研机构和其他企业合作创新对销售收入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性。

三、加强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建议

尽管近年来铁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有的企业订单已经排到了几年之后,但是,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支持集群持续创新的机制,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前,需要重点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科学定位国有企业

装备制造产业的战略性,决定着国有企业或者国有资本必须进入,而且要发挥主导作用。这就需要协调好中央直属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以及其他类型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建议那些涉及重大国计民生的装备行业,弱化国有企业的盈利导向,强化其国家职能。该类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就是保持最低有效生产规模(但能够快速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以满足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和保护相对独立的生产技术体系(包括人才储备)。调查发现,这类国有企业事实上在发挥着“创新孵化器”的作用,培养了大量的技术骨干和新的创业者,而这些主体又成为了该类国有企业的外围配套企业甚至竞争者。对于其他竞争型的装备制造企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必须强化盈利导向,同时积极鼓励非国有资本进入。

(二) 培养集群软实力

经过合理选择投资者、招商引资等集群形成初期的必要政策支持之外,围绕沈阳铁西进而沈阳装备制造的品牌和品质提升设计相关制度,应是当务之急。地方政府要逐渐从侧重招商引资的初级工作,转向有助于提高集群声誉和持久吸引力的相关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这将直接影响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措施可以涉及区域声誉文化培育与强化、区域内产业关系网络优化、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氛围营造等内容。这些涉及软实力的相关制度设计是集群本地化特点和专有竞争优势维持的关键之所在。

(三) 建设新型产业关系网络

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一个多种行业聚集的现代工业区,每个行业相对自成体系,地区内的产业配套率不是很高。有的领先企业或主导企业的本地化采购比率仅为30%左右。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地配套质量和水平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在高品质供应商没有进入当地的条件下,全球化采购客观上弱化了本地产业关联。因此,积极采取措施在吸引世界高水平零部件厂商进入的同时,可以重点培养一批本地化的高水平零部件供应商,在总设计、总装厂与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用户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四) 推动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上市

篇3:防爆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材料

辽宁特别是沈阳具有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是中国现代工业发源地之一。辽宁的装备制造业一半在沈阳,而沈阳的一半在铁西。作为有着近一个世纪工业文明史的铁西工业区,在“一五”“二五”时期就已成为国家重点重化工业基地,不仅创造出中国工业史上500多项第一,更有“共和国装备部”和“装备制造业之都”的美誉。目前铁西区内装备制造企业产品共有90大类,1000余个系列,近万个品种,装备制造业产值已占全省的22%以上。可以说,铁西代表着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是辽宁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域。同时,经过近几年的超常规发展,铁西初步走出了一条改造振兴的新路,成为老工业区成功改造的典范。现在,区内装备制造企业大量聚集,拥有沈阳机床集团、沈鼓集团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排头兵”企业,吸引了美国GE、日本三菱等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建厂。而且,国家高度重视以铁西为发展龙头的沈西工业走廊建设,其重大战略意义和极强发展后劲对于形成符合国家新型产业基地要求的区域发展格局,迅速提升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集中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因此,找准相应的对策措施,加速推进以沈阳铁西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将铁西打造成具有较大规模体量、产业结构合理、自主研发能力较强、具有世界影响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是辽宁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最佳依托。

积极推动综合配套改革和制度创新,为装备制造业聚集提供更加良好发展环境。要推进装备制造业这一关系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的聚集,首要任务就是要形成具有布局相对集中、企业关联度较大的产业聚集地带,在具备聚集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创新、配套协作等其他效应的显现。积聚并释放这些产业聚集优势,需要国家、省市政策的大力扶持,为装备制造业聚集提供最根本保证。国家制定的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以及沈阳市将铁西区与沈阳经濟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的战略举措,为铁西老工业区的再次腾飞、装备制造业的高度聚集创造了基础条件。近几年,国家又给予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很大的政策支持,豁免了企业历史欠税、帮助重点企业股权、债权进行“缩水回购”,并且拟命名沈阳市铁西区为“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示范区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这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优化了企业资产,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注入了强劲动力。为进一步加速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议把以铁西为发展龙头的沈西工业走廊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将规划建设面积达850平方公里的沈西工业走廊与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一样,确定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铁西可利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条件,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企业产权制度、金融制度、用地制度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为促进装备制造业的聚集和加速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此外,还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投入、商业化运作等多种形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交通、运输、能源等各方面为装备制造业聚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满足招商引资与入区企业建设、生产的基础需求。

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吸引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向铁西聚集。国内外许多地区的成功发展经验表明,通过全面开放把特定类型产业在区域内聚集起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是发展区域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日本东京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我国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都是通过全面开放促进产业聚集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铁西几年来的大发展、快发展也是得益于始终坚持全面开放。铁西把区内企业整体搬迁改造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产业空间布局与产业链条优化重组结合起来,并利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资本入驻铁西,初步形成了聚集规模优势。下一步全面开放战略的实施应针对薄弱环节及发展的关键部位展开。铁西应加快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公司总部向铁西聚集,进一步提高整体实力,解决虽聚集了以沈阳机床、沈鼓集团为代表的众多装备制造企业,但缺乏具有极强影响性和带动力的世界级企业和行业牵动大项目的问题;应千方百计使国内外装备制造产业的先进技术、装备、人才和资本向铁西聚集,解决装备制造业尽管已形成了重装、汽车及零部件、火电、化工、交通等众多产业、门类较齐全,但普遍存在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核心技术不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应加快基础配套园区和专业产业集群向铁西聚集,解决尽管专业园区和仪器仪表、模具、铸锻等十大产业集群虽已初具规模,但尚未构建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有效协作配套体系的问题;应加速以交通、物流、金融、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生产性服务要素向铁西聚集,解决铁西目前拥有的各种生产性服务要素远远不能满足企业不断增多和对物流、交通运输需求增加的问题。这些薄弱环节的有效解决将促进区域内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聚集的核心竞争力。要打造世界先进装备制造聚集区,仅靠简单的聚拢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产业聚集的实质就是生产要素不断聚集与创新的过程。铁西近几年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目前拥有一批国际知名产品,数控机床、盾构机已经具备了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实力,高压开关产品的制造技术已经跻身国际先进水平,100万伏特高电压开关设备技术填补了国际上在电网工程应用中的空白,实现了国家电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并且有沈阳机床、沈鼓等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控机床、鼓风机等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近20万平方米。但整体来看,仍然是核心技术引进的多,关键部件依赖进口产品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少,企业的科技投入不足,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不够。要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应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研究机构、大学、风险投资机构等组织构成,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知识链组成战略联盟或各种合作,形成具有聚集经济效应和大量知识溢出的经济网络,使参与者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长期可持续,能够产生巨大的创新集合效应。装备制造业是事关国家战略的基础性产业,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应给予有效的、长远的、具有牵动性的激励政策,为基础科学发展与前沿技术和创新经济研发提供支持保障。在铁西可考虑设立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包括装备制造业振兴基金和重大装备研发风险基金,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提高国产成套装备的竞争力。

加快人才培养引进,为装备制造业聚集提供强大人才支撑。推进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铁西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培养出众多的产业技术工人,技术型人才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高科技研发人才严重短缺。而且,由于东北等老工业地区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短,市场发育不健全,相对缺乏培养现代企业家队伍的厚实土壤,一流企业家数量不足。对铁西而言,加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应在整合资源、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破除人才流动壁垒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能力。同时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使企业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提高企业家经营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还应不断强化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意识,消除保守观念,使企业家能站在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谋划企业未来,推动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重点引进科技领军人物和整建制的研发团队,对带成果、带项目、带专利来铁西创办科技企业的人才给予创业资助。要完善人才使用机制,通过期股、期权、管理和技术要素入股等方式,建立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的要素分配制度,形成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经营者和核心技术骨干的积极性。

篇4:防爆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材料

介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评价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从竞争优势理论出发于1990年提出著名的“钻石模型”,该模型强调四个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相关产业、需求条件和支持产业等,同时还指出机会和政府两大变数的重要性。钻石模型指导了很多国家和地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但是只是提出了产业集群评价的基本框架,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1]。基于对中东欧创新体系的研究,瑞德塞维克 ( Radosevic,2002) 提出了包括国家层次、行业层次、区域层次和微观层次的“四要素模型”,该模型指出了不同层次要素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影响,并认识到企业网络构建和网络结盟是提高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2]。但该模型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缺乏微观的分析和描述。我国学者也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评价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杨锐( 2010) 提出了用于产业集群创新分析的NRC框架模型,其中N代表网络 ( Network) ,R代表资源 ( Resource) ,C代表能力 ( Capability) ,并运用此模型对三个不同的产业集群进行了案例分析[3]。该模型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供了崭新的分析框架,但该模型是否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尚有待检验。

同时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协同度评价,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科贝格 ( Koberg,2003) 等设计了8个问题并运用5分法测度了企业内部跨职能的协同机制[4]。胡树华( 2012) 等人对我国产业集群从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自主创新力和产业效益贡献力作为评价产业的三个要素,构建了产业的“三力”评价模型,在该模型中对“三力”的同步协同能力做了评价[5]。但是从产业角度出发进行的评价研究过于宏观。孙鹏和罗新星 ( 2012) 从区域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度出发进行评价,并以湖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是对两个产业的协同度测量评价,普适性较差[6]。

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目前主要是从内部运行机制,合作主体及主体间的关系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进行评价,注重对影响要素、集群合作层次和外部环境的研究,能从一定程度上完善创新体系的相关政策,改善外部环境,促进集群内部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具体到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从提高协同能力出发对科技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并没有从微观层面上解决集群内部企业间合作程度的评价问题。出于对此类问题的考虑,本文从协同理论出发,构建评价模型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内部科技创新的协同能力进行评价。

1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协同度评价模型

1. 1 复合系统组织结构

所谓的产业集群就是指集聚在一定地域范围的企业及其关联机构之间高度互动、共享各种资源、具有专业化分工,并嵌入到当地的创新社会文化环境[7]。从产业集群的定义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要素主要是装备制造企业,除了企业之外还有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包括: 装备制造业科研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和机构和当地高校的相关研究机构等。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一个协同合作的过程,在这个合作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合作的主体,企业的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备、技术和信息等都是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的管理水平一方面能提高企业环境认知度,改进工作程序和提高工作绩效等,另一方面也能加强企业的危机意识,提高企业协同创新的合作度。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资源可以归纳为企业的能力。从管理学的角度,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投资类型和风险意识影响巨大,多元的创新文化与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合作。企业具有良好的声誉更能促进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合作。企业与企业或相关机构进行协同创新,需要合作体之间建立比较牢固的信任关系,还要保持实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与资源流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1 + 1 > 2协同效应[7],对方也要做出必要的承诺,履行合作义务承担相关责任,这就是合作主体间的关系。除了以上两个要素之外,还要有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内外部环境的支持。因此,可以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体系看作是一个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三个子系统,分别是企业子系统、关系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整体功能。其结构如下图,其中虚线方框部分为关系子系统,双虚线方框内为环境子系统,实线方框部分为企业子系统,这里的企业仅指产业集群内部的装备制造企业,非营利的相关机构 ( 如产业集群内的高校、社会中介及科研部门) 不在企业子系统内。

1. 2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设定

假设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系统由n个子系统构成,用S表示,Si就表示系统中的第i个子系统或要素,其中i = 1,2,3,…,n。子系统Si的序参量变量用Ψij表示,i代表子系统,j代表对应序参量,其中j = 1,2,3,…,m。如果用α和β 分别表示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Ψij的下限和上限,则αij≤Ψij≤βij。假设i系统中最佳序参量为Ψik,该子系统的有序度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序参量为Ψi1,Ψi2,Ψi3,…,Ψik,该部分Ψij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度越高,第二部分序参量为Ψik + 1,Ψik + 2,Ψik + 3,…,Ψim,该部分Ψij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度越低,其中k [1,m]。序参量对系统有序性的贡献值,一般用W表示,其中W [0,1],则子系统i序参量对系统的贡献率就是Wi( Ψij) ,可以得出子系统序参量贡献率的表达式如公式 ( 1) 。

由以上的定义可得,Wi( Ψij) 的取值大小反映了对系统有序的贡献程度,其值越大说明对系统有序程度的贡献率就越大,反之相反。

从总体上看,序参量变量Ψij对系统Wi有序程度的总贡献可通过Ψij的集成来实现。子系统的总体性能由各要素序参量数值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共同决定。为了方便计算,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进行集成,定义子系统有序度如下式:

1. 3 协同度计算

对于系统的整体协同度可以从子系统的有序度出发。假设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协同创新的各子系统序参量的有序度在初始时刻t0时为,E0i( Wi) ,i = 1,2,3…,n,对于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时刻tl时,对应的子系统参变量为E1i( Wi) ,i = 1,2,3…,n,则定义E为系统协同度。

上式中表示子系统i从t0时刻到tl时刻有序度的变化量,

θ的含义是当且仅当E1i( Wi) - E0i( Wi) > 0时,系统有正的协同度,反之相反。根据式 ( 2) 可知,理论上分析E可能为负值,负值表示协同方向相反。为了研究方便主要分析E∈[- 1,1]。当E = 0时,说明系统内没有协同; E的值越大说明系统的协同度越高; 当E = 1时,表示系统协同一致。其协同关系如表1所示。

系统协同度E综合考虑了各子系统的状况,当一个子系统的有序程度变化较大,而其他的子系统有一个有序程度变化幅度较小或者不变化,整个系统不能处于比较好的协同状态,表现为E的绝对值变小。该模型的构建将系统的协同程度可以用数值方式表示出来,给系统协同度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2 复合系统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评价模型框架,可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科技协同创新系统分成企业、关系和环境三个子系统,评价指标的构建也是从这三个维度出发。通过文献整理,在重点参考张方[8]、陆杉[9]、李进兵[10]等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得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本文采用CRTIC法对子系统进行权重的确定。假设ξi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对系统的影响程度,用Si表示对应的评价指标的标准差,ρij表示第i个指标对第j个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则

ξi的值越大则说明第i个指标的影响力越大,其作用也就越大。将ξi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相应各指标的权重为:

通过专家咨询,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各指标的打分,使用SPSS 17. 0软件确定相关系数ρij和各指标的标准差。计算得出S1、S2、S3分别为0. 101、0. 087、0. 074。关系子系统与企业总系统相关系数ρ12= 0. 3961,企业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的相关系数为ρ23= - 0. 6994,关系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相关系数ρ13= - 0. 9333代入公式 ( 3 ) 可得对应的影响程度分别为ξ1= 0. 4279,ξ2= 0. 3686,ξ3=0. 3135。ξ1,ξ2,ξ3的数值代入公式 ( 4) 得出三个子系统的权重分别为0. 385、0. 332、0. 283。同理得出其他各层次的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3结 论

篇5:防爆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材料

关键词: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建议

在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装备制造业具有极高的带动效应,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平台的升级,也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力量;装备产业整体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平高低是衡量国家技术、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生产服务水平和产业升级的标志。作為制造业基础和创新载体的装备制造业,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建立是我国经济从投资导向发展到创新导向阶段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业肩负迫切的时代使命来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一、装备制造业概念及分类

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了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一般包括机械工业、材料、电子和零配件等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体。装备制造业的特点主要是: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大。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产业范围包括机械工业含航空、航天、船舶和兵器等制造行业和电子工业中的投资类产品。通常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

二、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迅速扩张的市场容量被国外市场吞噬

我国对石油装备的需求不断扩张,但是由于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较弱,所以大部分的市场需求被国外进口产品占领。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投资有用于购买进口产品,其中石油装备的依赖进口。

2.工程技术人才数量少,层次分布不合理

石油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然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占所有大中型企业人员的比例不过。并且这些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中级工占而高级工只占。与美国的高级工比例相比,我国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存在严重不足,成为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3.政府的研发投入比较低

21世纪以来,装备制造业所占政府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的比重己经上升到了的水平。但是,由于政府科技投入在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很小,只占到左右,因此政府科技投入实际只占到企业科技投入的。

三、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1.培育具备系统集成能力的装备龙头企业、优化和下游用户的创新协同机制

随着装备产品竞争日趋激烈,装备行业领导企业开始重点构建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逐步外包或者剥离产品的生产部门。系统集成商是同时掌握特定用户领域生产工艺知识和装备产品知识诀穷、并且提供自动化控制平台的集成解决方案提供者。系统集成项目周期一般比标准型产品生产周期长,需要大量定制化的研发,因此高度知识密集、需要大量工程技术和研发人员支持。在整个装备产业链的价值增值传递的过程中,系统集成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鼓励装备企业与下游用户之间建立起研发合作机制,从而实现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工艺水平和装备工业的创新能力。

2.鼓励装备产业集群,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和先进制造服务业的发展

产业集群有效地结合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优势,有明显的产业特性、地域特性和聚集特性,在共同的文化、制度背景下,形成高度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产业氛围,使分工更专业、技术创新节奏更快。产业集群创新环境包括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平台与规制、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产业集群外部的产业发展技术、市场环境。装备制造具有显著的技术积累、技术专有的特性,因此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更有利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但是,我国各地区市场分割、产业集中度较低等因素造成一部分产业集群还不发达;相比之下,国内汽车、船舶、工程机械、铁路设备等行业的产业集群正趋于成熟。

3.稳定经济增长、加快结构转型

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在于提升国内市场需求条件,也即对于高端装备需求的结构升级。我国制造业的低集中度导致了上游装备产业的整合过程缓慢;因此,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政府应当积极推动我国制造业部门的市场集中度提升,才能有效推动装备产业的整合。未来,知识经济和新型工业化范式将以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政府应当积极促进经济转型、推动新型工业化范式,从而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全球崛起。我国政府应当利用市场机制来积极扶持新兴技术产业,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范式的转型和装备制造产业的全球崛起。

四、结语

综上,本文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和产业竞争优势的分析,提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积极促进经济转型、扶持新兴产业、培育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装备龙头企业、优化装备制造和下游用户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装备产业集群、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和先进制造服务业的发展、完善人才和资金要素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 崔万田,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篇6:防爆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材料

一、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对盘锦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 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在产业集群内, 大量专业化的企业集聚在一地, 通过分工与协作, 实现规模生产,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盘锦市已经形成了实质性工业园区和与产业配套的专业化市场, 集群内不同的企业根据各自的不同专长, 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 形成一个密切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价值链条。由于产业集群可以达到较高的专业化分工程度, 因而能够形成几乎是最高的产业劳动生产率, 可以实现区域内原料和能源的充分利用, 降低生产成本。

(二) 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由于其地理位置接近, 产品相似, 相互之间交流频繁, 有利于把握市场和技术方向, 进行合作创新。另外, 企业也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 或与其他企业联合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目前, 已进驻盘锦市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的企业建立的技术开发机构近40家, 其中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 大大增强了盘锦市的自主创新能力, 部分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填补了国内空白。例如, 在钻井设备方面, 盘锦市拥有世界最大的陆地钻机成套中心, 从而也增强了区域竞争实力。集群内产品畅销全国各大油田, 部分产品出口到欧美、中东、中亚、非洲等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地。

(三) 培育了新的地方支柱产业

产业集群充分利用群内企业数量多, 企业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以及分工协作使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占有一定的份额, 可以逐步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盘锦市的石油装备产业集群通过利用本地的资源、市场、人才等优势使其做大做强, 正逐渐成为盘锦市的支柱产业, 其产值已由2004年起步2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110亿元, 每年以超过100%速度增长, 在当地的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四) 形成了知名的品牌

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 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 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区域品牌。盘锦市的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正是这样, 例如, 中油辽河宝石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辽河钻机目前为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 2008年获得了辽宁省名牌产品称号;盘锦市天意石油装备有限公司为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钻机顶驱生产商, 2008年获得辽宁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称号。品牌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知名品牌不仅代表某一个企业, 而且代表一个地区的形象, 这对于促进盘锦市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帮助。

二、盘锦市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基地用地紧张限制了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规模

盘锦市石油装备制造基地规划面积是35.7平方公里, 在这有限的区域内, 按照功能分成了钻井装备制造区、采油装备制造区、石油专用管材加工区、油气田环保产品生产区、炼化装备制造区、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区、新能源装备制造区和研发孵化区8个专业区。在这8个区域中, 还要建设一个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石油装备研发大厦”。这几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企业涌入基地, 基地的工业用地日益紧张, 这必将对石油装备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前景有所制约。

(二) 基地内的知名企业相对较少无法形成更大的产业聚集效应

随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发展起来的盘锦市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与其他油田的企业相比, 存在历史较短、知名度较低等问题。目前, 盘锦市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内较为知名的企业仅包括辽河宝石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辽河油田派普钻具制造有限公司、辽宁天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辽油晨宇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家, 其企业规模、产品的知名度和产品产值与江汉油田石油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的江汉三机厂、江汉四机厂、江钻股份、钢管厂相比, 有较大差距, 不足以形成产业优势, 品牌效应还不够强, 无法形成更大的产业聚集效应。

(三) 基地内企业的研发水平还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在稠油开采等方面的技术已经添补了世界技术的空白, 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顶驱、发动机组、液压、电气控制装置等装备的内部关键部件还需要依赖进口。由于企业研发力量分散, 缺乏装备研发的整体策划, 在科研立项、成果转化、系统成套、现场试验、信息反馈等方面存在脱节现象。在关键技术上, 还难与国际同行业内拥有的高精尖和成熟技术的企业相抗衡。因此,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还不是很多, 数字化、集成化低, 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 基地内相关技术人才还比较匮乏

技术人才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 也是实现产业集群升级与持续发展的动力。然而, 基地内很多企业的技术人才都比较缺乏,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也影响了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例如, 钻具行业技术含量高, 涉及的专业多, 并且每个专业的知识都涉及到该主业的前沿知识。要保证产品质量, 有许多难题需要自主攻关。另外, 随着钻井工艺水平的提高, 各种深井和特殊工艺井开发的增多, 对钻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要求生产企业要有较高的研发能力和较强的技术队伍, 不断开发新的钻具产品, 适应市场的需求。但是派普钻具是刚起步的企业, 专业技术人员较少, 多数从事与钻具制造相关的业务, 人员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 对该行业知识有深入研究的技术人员较少, 一定程度影响了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三、进一步发展盘锦市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对策

(一) 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 不断扩大集群规模

一是要合理规划利用基地用地, 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企业, 不能盲目引进, 乱占土地。并应根据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 适当地扩大基地面积, 以保证产业集群的规模化发展。二是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服务基地企业的水平。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园区内的配套服务, 建立园区服务机构, 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物业服务、金融服务等各类服务。三是要积极发展融资担保机构, 建立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 建设金融服务平台, 解决资金融通不畅。四是要利用产业集聚效应, 积极发展物流产业, 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 搭建为产业集群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 建设物流体系, 形成原材料供应、产品加工制造和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为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 积极引进、培育产业集群的构成主体, 提高集群的吸引力

树立“大发展要有好项目、快发展要有大项目”的理念,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要牢牢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盘锦市被纳入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和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的大好机遇, 广泛吸引国内外大型跨国公司和境内外投资者, 通过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技术, 促进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作为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 打造国际化品牌, 以提高集群的吸引力。在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 还要树立“抓大不放小”的思想, 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聚集能力, 发挥出聚集效应。

(三) 增强企业研发的能力, 不断提高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一要加大研发投入, 保障科研攻关。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研发经费投入体制。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石油装备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引导, 企业也要积极主动加大研发投入,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应占到销售收入的1%-2%, 重点企业占到3%-7%。二要抓好企业和行业技术中心建设,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石油装备制造行业技术中心, 着力攻克产业发展和资源有效利用的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争创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联合, 着力攻克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三要着力抓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石油装备制造技术与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管理集成技术、高性能基础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新型材料加工技术等的有机结合, 通过技术的优势达到增强竞争实力的目的。

(四) 促进人才集聚, 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保障

人才集群是产业和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 因为人才集群蕴含的技能和智慧促进了产业集群的质量增长, 即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世界闻名的硅谷高科技园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硅谷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所以, 盘锦市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聚集。这就需要:一方面, 政府出台针对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制度, 不仅要奖励高层次人才, 而且还要奖励引进人才的组织, 以此推动集群内企业广开门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疏通人才流动渠道, 维护人才流动中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另一方面, 政府可以联合高校、专业的人才咨询机构, 为企业搭建一系列的培训平台, 向企业经营者灌输现代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观念和技术, 加强企业间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交流, 努力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凯, 李世杰.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篇7: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分析

关键词:装备制造業集群;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创新

装备制造业是区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宽领域,大规模,高质量的产业系统。由于产业集群具有显著优势,最近几年装备制造业发展得越来越集权,而且装备制造业集群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点。但是在国内,装备制造业集群仍然处于基础发展阶段。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创新领域还有许多缺憾和不足,这就导致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一个不利位置。我们知道,技术创新对装备制造业集群有许多积极的作用,比如提高生产技术,减少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此外,技术创新对于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竞争力提升有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因,接下来对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装备制造业集群建立了技术创新系统,此外,本文还总结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 、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动因

(一)核心企业的利润驱动

为了保证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并且追逐额外利润,创新主体必须进行创新活动,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核心企业控制着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供应,核心企业拥有这个产业的领先技术,技术创新为这些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需求驱动

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分析,我们发现国内需求对装备制造业有驱动作用,除此之外,国内需求也支撑着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市场需求既是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源泉,也是其终极目标。

(三)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技术进步和应用新技术产生的巨大利润是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强有力的推动力,高科技的应用对于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改革和发展都是一种趋势。

(四)政府的政策引导

由于大多数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术政策引导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政府政策是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尤其是那些针对特殊地区发布的政策。

二、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过程

(一)技术创新的决策过程

随着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其市场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外部最佳选择的需求,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开始进行技术创新。首先,核心企业会评估目前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然后,核心企业要确认市场需求和集群的创新能力,这样,一个初步的创新策略制定出来。

(二)关键资源的整合过程

装备制造业的生产一般都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它们的生产和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比如人力,财力以及集群内外部的创新组织,对这些资源的高效利用,尤其是知识资源,对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有直接影响。

(三)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过程

装备制造业特殊的市场结构为其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安全性,集群中核心企业的技术发展需要从相关企业和机构获得技术支持,指包括几个方面的合作: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企业与中介机构的合作以及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四)创新的扩散和升级

技术扩散是潜在使用者通过一定的渠道对创新技术的传播过程,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的同类企业之间扩散,企业之间的一些潜在差距一点点缩小,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就会开始。技术扩散的最终结果是,集群中的技术水平加强而且技术储备也增加了,技术扩散和升级不仅获得了合作创新,同时也加快了新一轮的创新并且迎来了循环的创新升级。

三、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技术创新的投入要素

对于装备制造业集群来说,技术创新活动的创新投入要素是必备的先决条件,因为要素投入水平代表着技术创新的实践创造能力和潜在输出力。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能力对技术创新决策有重要的影响。建立高效的创新机制,杰出的创新人力资源以及不断增加的创新基金,都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条件。

(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过程往往伴随着技术变革,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它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优秀的技术创新能力得益于获取技术和知识整合,在这种方式下,装备制造业集群可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竞争力。

(三)技术扩散渠道的影响

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技术扩散渠道对技术扩散有重要影响,技术扩散渠道为核心企业到中小企业的技术扩散提供了途径。近几年来,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最主要渠道,这对于集群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是有益的。

(四)技术创新因素的组织

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协调与合作的过程,不仅仅是在内部组织之间,也包括内外部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要形成一个合理高效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加强企业,高校与科研组织的联系,促进知识整合以达到技术创新目标。

(五)政府政策的影响

政府政策是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最基本的影响因素。装备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表明其发展与政府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主要的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德国,它们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的原因就是政府的重视。

四、结论

本文集中分析了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因和过程,并建立了创新系统,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影响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的主要因素。以下是对本文的总结:

(一)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循环积累过程,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决策过程,关键资源的整合过程,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过程,创新的扩散和升级过程。

(二)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由一系列的活动组成,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许多相互作用的创新项目有关。

(三)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有:技术创新投入要素的影响,技术扩散能力的影响,技术扩散渠道的影响,技术创新因素组织的影响,政府政策的影响。(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麟.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科学进步与对策,2009(9)

[2] 李凯,李世杰.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与实证[J].管理世界,2007.(12)

[3] 刘友金.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 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5] 牛俣庄,张智勇.制造产业集群闭环价值链模式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6] 纪淑娴.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

上一篇:清点储存卡作文下一篇:招贴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