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

2024-07-21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精选10篇)

篇1: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

一、组织管理

1、政府重视,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政府工作计划,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

2、制定优惠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医疗,扶助贫困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

3、在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督导检查工作。

4、街道办事处设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负责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5、社区居委会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1名,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组织社区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

二、经费设施

6、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0.30元安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用于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组织宣传、协调实施、社区康复站建设及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补贴。

7、成立区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发挥技术示范、人员培训、基层指导、知识普及、咨询转介等作用。

8、社区卫生机构普遍设置残疾人康复室,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

9、社区居委会依托现有机构和设施,安排固定的残疾人活动场所,建立面积不少于30㎡社区康复站,配备经济实用、便于社区使用或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材和辅助用具、康复普及读物。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娱疗、工疗和心理疏导等康复活动,提供日间照料、转介等康复服务。

三、服务内容

10、残疾筛查、诊断:社区康复协调员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入户进行残疾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社区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11、建立康复服务档案:社区康复协调员或由社区居委会指定专人,为社区内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12、康复治疗、训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在社区服务卫生机构和上级康复机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它康复活动;指导聋儿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社区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13、康复知识普及: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组织卫生、教育、心理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内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科普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14、转介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内复杂疑难的患者转介到上级医疗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社区康复协调员根据残疾人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

四、人员培训

15、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培训制度,评估培训效果,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前应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16、基层康复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由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承担。培训内容包括: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康复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原则、工作内容、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残疾与康复基本知识等,培训每年不少于3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17、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由区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分别承担。培训内容包括:康复需求调查、残疾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实用康复训练技术、训练效果评估及训练器具应用等,培训每年不少于6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五、质量控制

18、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单位,康复室设置率达到80%;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率达到80%,培训合格率达到95%。

19、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60%。20、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0%。

21、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

篇2: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

(二类地区)

一、组织管理

1.政府重视,将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政府工作计划,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

2.制定优惠政策,保障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

3.在县(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督导检查工作。

4.各乡镇设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负责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各村委会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5.村委会设社区康复协调员1名,可由残疾人专职委员、村委会干部等担任,在乡镇残联、卫生院共同组织下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组织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

二、技术指导

6.县(市)卫生行政部门依托当地卫生资源成立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专家技术指导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当地教育资源成立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专家技术指导组,县

(市)残联成立残疾人辅助器具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指导各乡镇医疗康复技术人员、康复指导员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

7.乡镇设2名康复指导员,负责指导辖区内村医、社区康复协调员开展工作,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

8.村医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在乡镇康复指导员的指导下,为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指导残疾人在家庭开展各项功能训练。

三、经费设施

9.县、乡镇、村逐级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O.20元安排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经费,用于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组织宣传、协调实施、村医及康复协调员工作补贴等。0.依托医院、学校、康复机构等资源,成立县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作为定点转介机构,发挥技术示范、人员培训、基层指导、知识普及、咨询转介等作用。

11.乡镇卫生院普遍设置康复室,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

12.乡镇和部分有条件的村委会,依托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资源,安排残疾人活动场所,配备经济实用、便于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材和辅助器具、康复普及读物。利用农闲期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康复知识技能培训、家长培训、娱疗、农疗等康复活动,提供托养、日间照料、转介等康复服务。

四、服务内容

13.残疾筛查、诊断:社区康复协调员协助乡镇残联、卫生院共同入户进行残疾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14.建立康复服务档案:村医和社区康复协调员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为各类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15.康复训练与服务:在各类康复技术机构和专家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和现有条件,为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制定训练计划。村医负责指导肢体障碍者在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早期发现精神病患者,督促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残疾人及家属自制简易辅助器具,做好康复训练记录和随访评估工作。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残疾人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管理和租借残疾人辅助器具,组织康复期的精神病人和智力残疾人进行简单劳动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协助残疾儿童家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组织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16.康复知识普及: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组织医疗康复、教育、心理等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属、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信息和政策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17.转介服务:村医和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把各类残疾人和疑难病症患者及时转介到定点转介机构,根据残疾人在功能训练、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联系有关部

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

五、人员培训8.县(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培训制度,评估培训.效果。

19.社区康复管理人员包括乡镇残疾人康复工作专干和村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内容包括: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康复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原则、工作内容、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残疾与康复基本知识及相关康复服务等,培训每年不少于4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20.社区康复技术人员包括乡镇医疗康复技术人员、康复指导员和村医,培训内容包括:康复需求调查、残疾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实用康复训练技术、训练效果评估及训练器具应用等。乡镇医疗康复技术人员、康复指导员培训每年不少于70学时,村医培训每年不少于5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六、质量控制

21.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辖区人口总数的2%。

22.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85%。

23.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康复室设置率达到75%。

24.乡镇康复指导员和村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率达到75%,培训合格率达到90%。

篇3: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

陈伟生巡视员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要求各地按照中央1号文件部署, 结合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 进一步完善机制, 突出重点, 继续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一是抓好创建质量, 不搞平衡。检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成效的第一步, 就是要看挂牌示范场的水平。抓好示范创建的质量, 一方面, 必须用好用准评分标准, 标准本身不单是考评的依据, 同时还是引导创建单位改造升级的指南。因此, 首先要吃透标准的内容, 把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给养殖场户讲清楚、说明白。另一方面, 必须加强制度管理, 细化考核内容, 规范考核程序, 确保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决不搞地区平衡、场户间平衡。

二是抓好后续监管, 不搞“终身制”。随着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挂牌的示范场数量越来越多。今年, 司里将组织开展挂牌标准化示范场的监管检查, 发现不合格的, 坚决取消资格。地方监管不力的, 全国予以通报。省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职责, 从完善制度建设和强化监督检查两方面入手, 采取有力措施, 引导示范场发挥带动作用。

三是抓好培训重点, 不“千篇一律”。示范创建培训应围绕创建活动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作调整。就部里而言, 今年司里和全国畜牧总站组织的培训, 是针对示范创建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答疑, 同时要求农业部专家组参与分组讨论, 听取各地反映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就地方而言, 应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 有所侧重, 区别对待。对于创建单位的培训, 仍需就标准本身进行讲解;对于创建管理人员的培训, 应针对本省区示范创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解析。

四是抓好总结提炼, 不“走过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已开展三年了, 从调研情况看, 各地涌现出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 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各地要认真做好总结提炼工作, 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发现的问题, 可以共同研究, 逐个加以解决, 从而带动全国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

五是抓好“菜篮子”项目, 不“拖后腿”。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增强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农业部对此高度重视, 财务司将此项目作为试点, 率先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今后将继续强化督导检查工作, 各地也要尽快组织开展自查自纠, 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培训班上,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王爱国、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王中华、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李保明、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郭爱珍、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杜立新, 分别对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羊等6个畜种的标准化示范创建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剖析与答疑。

其间, 培训班进行了分组讨论, 针对当前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 与会代表积极发言, 建言献策, 会场气氛热烈。

篇4: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

(2012年)

一、工作目标

根据《XX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的时间和任务要求,通过调研、自查等方法,逐条落实《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标准》的各项指标,及时补缺补差,争取在硬件改善、资料规范、服务质量方面有新的提高,实现创建全国示范区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

1、积极利用旧城改造和新小区建设的时机,改善社区康复站的场地设施。原有的社区康复站,也要设法改善内部环境。所有的社区康复站,都要达到无障碍设施要求,营造宣传氛围。

2、对现有的康复训练器材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如有破损,应及时与区残联联系,统一维修。

3、各社区康复站的康复员、协调员应当选配认真负责、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如有更换,应及时上报。

4、各街道和社区康复站,应积极开展各项康复活动,及时填写康复服务记录。每月检查一次康复质量指标的落实情况,补缺补差。

5、XX区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应按创建要求正常工作,完成专业人员培训、对基层指导示范等任务。

三、保障措施

1、每月召开一次创建工作会,通报交流情况,布置工作。

2、安排2-3次的检查,加大督促整改力度。

3、在区委、政府的重视下,积极协调解决场地、经费、技术指导中心等问题。

4、争取上级残联的指导和支持。

XX区2012年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工作月度安排表

(二)创建阶段(2012年6月2012年6月)

1、组织召开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动员大会,部署我区创建工作。

2、对残疾人康复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进一步的培训,新调整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同时挖掘自身潜力,改善社区康复站硬件条件。

6、完成各项专项康复工作,如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精神病服药救助等。

7、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服务,发放康复科普读物,大力宣传和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8、加强对创建全国示范区工作的领导、检查和督促,及时召开创建工作交流会,确保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1、2012年12月,对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进行检查,提出整改建议。

2、2012年3月,对创建示范区工作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3、2012年6月,邀请市残联来我区社区视察指导创建工作。4、2012年6月-12月,向市、省残联逐级申报,迎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评估验收。

[附] 2012年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月度安排表

一月份

二月份 拟定2012年工作计划,做好创建省示范区表彰会准备工作。

三月份

1、召开创建省示范区表彰会

2、对残疾人工作者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3、送健康到北门街道。

四月份

1、完成辖区白内障摸底;

2、送健康到弋矶山街道。

五月份

1、讨论制定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方案

2、完成辖区白内障复明工程初检

3、送健康到镜湖街道

六月份

1、完成康复辅助器具招标;

2、送健康到汀棠街道。

七月份

1、康复辅助器具配发到49个康复站;

2、发放康复训练器材;

3、进行康复基础知识培训;

4、完成康复需求摸底工作。

八月份

1、完成假肢安装人员的摸底和检查;

2、开展“助学、圆梦、特殊人才”专场演出;

九月份

1、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

2、检查康复站康复服务开展情况;

3、完成0到6岁脑瘫儿童康复筛选工作;

4、举办残疾人专委及残疾人工作者手语培训。

十月份

1、召开创建示范区协调工作会议,布置迎检工作。

2、完成假肢安装。

十一月份

1、召开康复工作有关标准培训会,规范资料填写。

2、对十一个街道及社区创建省康复示范区工作进行初查。

3、省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检查。

十二月份

1、总结全年康复工作,整理各种康复档案;

2、表彰康复先进单位和个人;

篇5: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

一、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部门工作责任,做到“四个纳入”。

社区康复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与重视,离不开各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为加强对社区康复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社区康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各城区分别成立了由政府区长为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民政、卫生、财政、教育、残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把社区康复工作目标、任务、责任、措施分解到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考核各职能部门康复工作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考核部门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各街道、社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各城区把创建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好评。**年我市xx港区被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年xx区、xx区、xx区的创建工作又被授予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

为加强对社区康复工作的领导,我们从“四个纳入”着手,完善社区康复的组织领导。一是把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和社区康复服务,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二是将创建全省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纳入部门目标考核内容。建立条块统一的协调管理网络,对相关部门和单位工作目标进行检查考核。三是把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安排,建立职责明确的工作责任网络。各区残联相继制定了《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实施方案》,对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任进行了明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辖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将残疾人的医疗救助,纳入全市的医疗保障体系。全市有4968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个人交纳部分由财政部门予以全额补贴。为扩大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范围,我们积极与市医保局协商,将一级、二级的肢体残疾;一级、二级、三级的智力和精神残疾;一级盲、二级盲、一级低视力;一级听力语言残疾纳入重度残疾人员之列,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同时,各区也在医疗保障上出台了优惠政策,为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提供了切实的服务保障。

二、突出残联指导作用,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做到“四个到位”。

为了促进我市社区康复创建工作的深入发展,增强创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使基层残联在创建工作中少走弯路,市残联针对社区康复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认真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管理、规范建档。针对各级残联应准备的档案资料,市残联制定了统一规范的样本,逐级对康复协调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遵循实用性,围绕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以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为重点,着力提高基层康复管理人员、康复协调员的业务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各级残联必须规范建档、科学管理,不得疏漏马虎,说到的要写到,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记到,记到的要看到。二是加强指导、督办提高。定期下到基层残联,对康复协调员进行业务指导,在指导、督办过程中予以规范。市残联严格按照达标要求,对基层不规范的做法,限期整改。在指导、督办中发现好的典型,予以大力推广。各区残联相互参观学习,取长补短。通过指导、督办,各区的创建工作都是你追我赶,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康复经费保障到位。各区财政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不少于0.3元的标准,预算残疾人康复经费,在此基础上各区还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专项资金,全市共投入经费200多万元,为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康复服务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根据各个时期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需要,按照专项一事一报,特事特办的原则,增拨专项经费。各街道、社区抓住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经费支撑。二是康复技术指导到位。由市残联康复办公室牵头,协调各辖区内卫生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医疗机构,成立了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精神、智力残疾康复五大技术指导中心和辅助器具服务站,各类中心(站)充分发挥技术示范、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知识普及、咨询转介等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都设置了残疾人康复室。积极为残疾人开展康复医疗训练服务。三是康复协调员配备到位。全市xxx个社区通过招聘,配备了政治思想素质好,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热爱残疾人

工作,有奉献精神的同志担任康复协调员。对一经录用的康复协调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康复协调员的补贴经费由市、区两级残联共同承担。四是康复需求服务到位。面对残疾人康复的巨大需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最大限度地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近的康复服务。黄石港区在各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和精神病防治监护小组,设立了家庭病床,在医院提出了“一免三优惠”的服务措施,对卧床不起、家庭困难的残疾人,社区免费将服务电铃安放在床边,只要有难事,一按电铃就有社区干部或志愿者前来帮助。xxx区对辖区贫困精神病人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咨询费,对医疗费予以优惠10%-15%。xxx区从三个专项服务着手,实施优质服务,效果良好,社区残疾人对康复工作满意度达98%以上。xx区针对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时给予救助。家住xxx街道办事处xxx社区的精神病患者xxx是精神病人,在开展康复需求调查中了解到他弟弟也患了精神病,其父身体虚弱,长年吃药,一家人生活来源完全依赖其母,社区将这一情况上报后,及时为他们办理了免费服药救助卡。

三、突出创建工作特色,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做到“四个结合”。

我们围绕创建工作目标,结合当地残疾人工作实际,突出创建特色,将创建活动与整个残联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有力推动了社区康复创建工作的开展,使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特色服务。一是将创建活动与各项业务相结合。我们根据残疾人在医疗康复、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康复服务、就业培训、生活保障、法律援助等转介服务,将康复服务延伸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将创建活动与重点康复项目相结合。我们将白内障复明、盲人定向行走、假肢装配、精神病防治等重点康复项目与创建活动相结合。近年来,在市城区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城区创建活动,对社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发现一例,免费手术一例。xxx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依托辖区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为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送医送药。xxx区、xxx区结合社区康复的创建工作,积极做好盲人定向行走培训,通过专业老师授课,指导盲人、盲人亲友、社区康复协调员掌握定向行走基本要领,盲人及其亲友受益匪浅。为满足盲人的心理需求,xxx开展盲人“看”电影活动,先后为盲人放电影五部,深受广大盲人的好评。三是将创建活动与扶残助残相结合。我们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等节日,广泛宣传各项创建活动。通过《xx日报》、《xx晚报》、xx残联网站,大力宣传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先进事迹。同时,还利用街道、社区宣传阵地、制作宣传橱窗、创办黑板报、张贴宣传标语,举办知识讲座,印制康复宣传册,较好地普及了残疾人康复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将创建活动与工作奖惩相结合。我们将社区康复的创建工作纳入全年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对每一项具体指标进行量化,实行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统一奖惩。去年市残联共拿出xx万元对各县(市)区进行了以奖代补,有力促进全市社区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完善创建工作制度,规范创建运作模式,做到“四个建立”。

为了促进我市社区康复创建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完善社区康复各项工作流程,规范社区康复的创建行为,在工作管理上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建立”。一是建立完善康复需求的调查机制。社区康复协调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员多次入户走访,进行调查摸底,详细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时填写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建立每人一档,因人而异的康复服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建立实行各类残疾的分类管理机制。通过康复需求调查,对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了分类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和医疗服务,并分别填好《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档案》、《精神病防治康复记录手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三是建立康复效果的评估机制。各区残联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筹建集康复、训练、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康复室(站),配备康复训练器材,按照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分别建档立卡,组织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残疾人的康复训练由专业医生或康复协调员指导,制定训练计划,康复训练效果由医生进行评估并记录归档,将康复评估结果指导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四是建立各类康复人员的培训机制。努力抓好康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围绕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以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为重点内容,采取逐级培训的方法,加大对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康复指导员的业务素质,力争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热心服务、乐于奉献的社区康复工作队伍。

篇6: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

示范区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标准》的相关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的文件精神,为加强和完善炉院街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天山建材社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建立健全社区残疾人康复网络,积极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残疾人家庭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康复服务。探索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思路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运作机制,推广社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经验和方法,以点代面,更好的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不断深化和发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总体思路

把创建全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示范区工作列入社区残疾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天山建材社区创建全国社区从那既然康复工作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街道为支柱,以社区为基础,以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为对象,以社区康复服务为落脚点,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调动一切康复资源和辖区医疗卫生部门积极参与社区康复,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切实为残疾人服务。

三、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残协成立“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刘青胤(天山建材社区书记、主任)成员:徐婷(天山建材社区副主任)

马玉婷(天山建材社区委员)

布娃加尔(天山建材社区干部)

郝建辉(天山建材社区残协兼职委员)

领导小组将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创建工作步骤

1、召开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任务。

2、社区残协在社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入户调查,摸清社区残疾人的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及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的康复服务奠定基础。

3、根据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评估标准,加大对社区康复站的考评力度。分级进行评估,康复对象由康复员进行评估,康复员由指导医生进行评估,社区康复站的工作由区残联进行评估。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康复站,配置经济实用、便于社区使用和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械和辅助用品、用具及相关读物。在所有的社区成立家庭康复,制定家庭康复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制度。

5、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不定期

开展科普知识、健康知识、残疾人康复辅导等活动,发挥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家庭康复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6、组织开展精神残疾人工娱疗活动和康复训练等康复服务,做好精神病防治工作。

7、社区残协领导小组对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工作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标准》进行自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对未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标准的地方根据要求查遗补漏,争取达标,迎接沙区残联验收的准备。

社区居委会要重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升康复服务的实效,以“三个结合”为手段,以适应不同的残疾类型和不同的康复服务需求。一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服务为主,逐步提高服务层次;二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即一对一的康复到家庭的分散服务,也有把残疾人组织起来,到社区康复集中康复服务;三是服务与培训相结合,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对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培训,使他们主动参与支持康复,变“要我康复” 变成“我要康复”。社区残协要争取做到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扎实有效地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到各类康复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充分发挥本社区资源优势,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天山建材社区

篇7: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

关键词: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残疾,疗效

临床上, 脑卒中是一种比较的常见的脑血管病,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是其特点[1]。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着人们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由于对脑卒中知识了解的欠缺以及我国医疗资源的限制等原因, 导致患者留下诸如肢体残疾等后遗症。结合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伴肢体残疾患者多的优势, 探讨了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后肢体残疾患者遵医行为, 进而实现护理、康复目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发病期在1年以上的脑卒中伴后肢体残疾患者118例, 依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行规范的社区家庭康复治疗干预的干预组59例和行常规的康复指导的对照组59例。其中干预组男32例, 女27例, 平均年龄 (51.45+2.3) 岁, 病程 (6.01+1.78) 年;对照组男31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 (49.23+3.1) 岁, 病程 (5.78+2.01) 年。118例病例均符合WHO2011年颁发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标准、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病程≥1年且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活动性肝病者, 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呼吸功能衰竭者和伴有其他残疾者[2]。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病史、发病类型和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社区家庭康复治疗

干预组行由社区康复专业团队来开展针对性的社区家庭式康复治疗。团队有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等组成, 干预方式采取上门 (家庭) 治疗。 (1) 在治疗前医师需要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况, 包括家庭成员构成、教育程度、对康复治疗认识及态度等, 并建立档案或病历, 将家属纳入到指定康复计划、康复目标、训练模式中来, 并记录患者功能改善情况。 (2)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为避免因长期卧床导致的上肢屈曲和下肢伸张性痉挛,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上肢伸展和下肢屈曲体位, 加强患者的运动。 (3) 心理干预。脑卒中常常容易出现肢体障碍和语言障碍, 长期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状态[3]。社区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干预, 向患者讲解情绪状态对康复效果影响, 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 减少患者的担忧焦躁情绪, 也有利于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1.2.2 常规康复指导

为一般出院模式, 进行药物和出院宣教, 自行进行康复训练。

1.3 评定指标

采取ADL积分评定和MMT肌肉力分级评定。依据改良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积分, 时间分为入组时、6个月后和12个月后;选取肌力最弱一侧肢体进行MMT肌力分级评估, 评定节点同样为入组时、6个月后和12个月后。

2 结果

两组患者ADL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积分比较, 见表1。

两组MMT肌力分级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一方面是我国实际上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另一方面是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类似脑卒中病死率大幅下降, 但致残率却相应出现增加趋势, 本文选择脑卒中后肢体残疾具有明显的代表性。社区康复治疗作为“三级康复”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卫生部门及专家的肯定, 该治疗模式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4]。该研究选取的病程在1年以上的脑卒中伴后肢体残疾患者118例, 随机分成的干预组和对照组, 对干预组实施社区家庭康复治疗, 对照组行常规的康复指导, 结果显示两组在MMT肌力评分上从入组时、干预6个月后和12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 (P>0.05) , 说明对此类患者无论是进行一般的康复指导还是规范专业的康复治疗, 对肢体肌力的恢复均无显著效果, 分析原因可能与未进行专门的肌力训练有关。而在ADL评分上, 两组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 其评分显著高于入组时, 表明适合社区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ADL能力, 促进其功能恢复, 提高其生存质量。而进一步发现, 两组在治疗后12个月的评分要显著高于治疗6个月的ADL评分, 说明对脑卒中伴肢体残疾患者进行干预时间愈长, 效果愈佳, 防止复发的几率愈高。

综上所述, 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伴肢体残疾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斌, 曹国文, 杨文斌, 等.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7) :659-661.

[2]王松龄, 崔应麟, 王峰, 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100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 2009 (5) :46-48.

[3]张东亚, 陈杰.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8) :1309-1310.

篇8: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精)

陕残社康(2010)1号

关于印发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 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室: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开展,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开展,做好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根据中国残联《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的通知》(残联(2009)55号)和《关于印发〈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方案〉的通知》(残社康(2010)l号)要求。现将我省做好创建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抓住国家加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中央7 1

号文件精神的有利时机,认真组织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方案》的学习,及时部署贯彻,对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工作标准》和《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标准》的具体要求,扎实做好创建活动各项基础性工作。

二、各候选示范县〈市、区〉要针对本地区特点,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把培育活动中的有益经验转化为政策成果,按照方案要求做好自评工作,推动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三、各地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要加快创建活动工作进度,加强对候选示范县〈市、区)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按照检查验收方案的要求,对辖区内自评合格的候选示范县(市、区〉逐一进行复评,整理汇总相关材料,上报至省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候选示范县〈市、区〉复评达标的,于2010年5月30日前上报材料,申请审核:经省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审核于6月30 日前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条件暂不成熟的,要对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工作标准》,积极创造条件,逐条逐项落实改进达标,于2010年8月30日前上报材料,申请审核。8月30日前未上报有关材料的,面视同放弃候选资格。经省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审核于9月30

日前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地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上报的复评材料进行审核,并适时进行抽查。

附件: 1.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检查验收方案及工作用表

2.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检查验收方案(略,见《关于印发<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检查验收方案>的通知》(陕残康办(2006)30号》

3.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名单(联系人:王成 电话:029-87299464)

省创建“全国残疾人社会康复示范县(市、区)”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陕西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代章)

二0一0二月八日

附件1

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 检查验收方案及工作用表

为实现《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2)41号)中提出的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推动全国特别是农村地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在第一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工作基础上,2009年5月,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残联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的通知》(残联(2009)107号)。为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活动,提高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水平,做好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检查验收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检查验收目的

(一)通过检查验收,了解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收集资料,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二)对检查验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推广农村地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先进经验,促进和加强横向交流,推动培育活动深入开展。

(三)进一步探索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 源整合、协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使各类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的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

二、检查验收对象

检查验收对象为申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的县或县级市。

三、检查验收标准

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工作标准》制定检查验收评分表,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分表总分为100分,附加分5分。总评分达到85分,结果为达标:总评分不足85分但达到70分以上,整改后可提出第二次检查验收申请:总评分不够70分,结果为不达标,取消候选资格。

四、检查验收方式

由检查验收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验收。

五、检查验收程序

检查验收工作分为自评、复评、审核和认定四个阶段:(一)自评阶段:各候选示范县(市)按照复评工作流程进行自评,自评达标后,向省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上报材料,申请复评。需上报的材料应包括:候选示范县(市〉自查报告及自查评分表(注明总分)、县(市〉基本情况表、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调查表、乡镇及乡

镇卫生院调查表、村及村卫生室调查表、社区康复协调员调查表、残疾人入户调查表、残疾人康复服务电话问询记录表等。

(二)复评阶段:省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要成立由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社区康复专家等组成的检查验收组。检查验收组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工作标准》和本方案,严格按照复评阶段的工作流程,对辖区内的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候选示范县〈市〉进行复评。对复评达标后的候选示范县(市、区〉,省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整理汇总相关材料上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审核。

需上报的材料应包括:省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进行审核的请示、对辖区内候选示范县(市〉检查验收评分表(注明总分)、县(市)基本情况表、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调查表、乡镇及乡镇卫生院调查表、村及村卫生室调查表、社区康复协调员调查表、残疾人入户调查表、残疾人康复服务电话问询记录表、检查验收意见表等。(复评工作流程见附件。

〈三)审核阶段: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对各省上报的复评材料进行核查,组织检查验收组进行实地抽查。

(四〉认定阶段:根据自评、复评与审核结果,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对培育活动工作情况进行

全面总结和评估。经检查验收达标的县(市),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将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称号。

附: 1.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复评工作流程 2.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检查验收工作用表

附1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 示范县(市〉复评工作流程

一、听取汇报

听取候选示范县(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情况汇报,召开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参加的座谈会。

二、查阅相关资料

(一)候选示范县(市)汇报材料。(二)候选示范县〈市)自查验收报告。(三)候选示范县(市)自查验收评分表。

(四)将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文件。

(五)将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政府年度工作计划的文件。

(六)制定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落实工作的文件。

(七)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将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的文件。

(八)制定优惠政策,保障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扶助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文件。

(九)成立县(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的文件。

(十)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督导检查工作的相关记录、材料。

(十一)乡镇设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村委会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的相关文件。

(十二)县(市)财政按照辖区覆盖人口安排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经费并全部用于社区康复相关工作的文件、材料(一类地区每人每年不少于0.30元、二类地区每人每年不少于0.20元、三类地区每人每年不少于0.15元)。

(十三)成立县(市)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基层开展技术指导的文件、材料。

(十四)成立县(市)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昕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发挥技术示范、咨询转介等作用的文件、材料(仅限一类、二类地区〉。

(十五)乡镇卫生院设置康复室,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的文件。

(十六)关于人员培训的相关文件及培训通知、培训记录、试卷等材料。

(十七)县〈市)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开展调研,进行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质量控制的相关文件、材料。

(十八)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基本情况表,核查残疾人受益与服务情况。

(十九)其它文件、材料。

三、实地考察

(一)实地考察2个县(市)级技术指导中心,2个乡镇,每个乡镇考察1个乡镇卫生院、1个村,每个村考察1个村卫生室、1个残疾人康复站,并走访2户残疾人家庭(其中2个县级技术指导中心由检查验收组随机抽取,1个乡镇由当地推荐,另1个由检查验收组随机抽取,所走访的残疾人家庭要为不同类别的残疾人)。

(二)查阅乡镇材料 1.工作情况文字材料; 2.残疾人名单及联系电话;

3.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档案,核查残疾人受益与服务情况。

(三)查阅村委会材料 1.工作情况文字材料;

2.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档案,核查残疾人受益与服务情况。

(四)电话查访

查访20名残疾人康复服务情况(由检查组从残疾人名册中随机抽取确定查访对象〉。

篇9: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

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陶政〔2011〕159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创全县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社区,探索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新机制,推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现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全村共有各类残疾人61人,包括肢体残疾人、视力残疾人、智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和多重残疾人。

二、实施方案

(一)加强康复机构建设

1、依托村卫生服务室,建立残疾人康复室。设立村卫生服务室为康复中心,配备必要的康复训练器械和医疗器械,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复杂疑难障碍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并转介到上级医疗机构或专门医疗机构治疗。在村卫生服务室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它康复活动;指导聋儿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村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2、配备村康复协调员和指导员。明确分管领导,配备专人从事康复管理、组织、督促工作;明确 1 名社区康复协调员,具体承办村残疾人康复事务,组织残疾人进行社区康复;村卫生服务室明确1名康复技术指导员,协助村康复协调员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

3、设立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为优化村康复技术、设备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根据我村实际情况,设立村卫生室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相应成立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康复点,进行技术指导。康复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对全村同类残疾人康复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设备支持,并提供转介服务。

4、建立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由镇残联负责管理和组织运营,免费为残疾人服务。根据需要,免费向残疾人提供轮椅、拐杖等残疾人用品用具,并无偿配发经济实用的康复训练小器材,方便残疾人进行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训练。

(二)细化康复内容

1、残疾筛查、诊断。村康复协调员会同村卫生服务室入户进行残疾筛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进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及残疾程度,掌握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根据专人专项,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2、建设康复服务档案。针对村各类残疾人,做到专人专档。记录好每位残疾人康复训练进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及时更改残疾人康复治疗计划,建档率达到90%。

3、康复治疗、训练。村卫生服务室依据筛查、诊断结果,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和程度,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村康复协调员负责在村卫生室和上级康复机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

工疗、娱疗和其他康复活动;指导聋儿家庭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村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4、残疾人亲友、助残志愿者的培训。残疾人亲友是不可忽略的支持力量,康复助残志愿者是康复员队伍有效的补充力量,但必须针对专业性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康复成效。培训的内容为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的家庭护理、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训练的方法和训练器具的应用等。

5、转介服务。村卫生服务室对村内不能提供的康复需求转介到上级医疗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村康复协调员根据残疾人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村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

(三)强化质量控制

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为依据,做到:

1、康复室设置率达90%。村必须落实残疾人康复训练室不小于30平方米,用一到二年时间对康复训练室进行装修和配备康复训练器材,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

2、开展康复知识培训。依据镇文教卫、镇残联组织对社区康复协调员、基层康复管理人员、村卫生服务室康复指导员统一培训,康复协调员和基层康复管理人员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康复指导员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经考核合格的人员方可上岗。

3、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60%。建档率达到100%(建档率指为已筛查出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的人数占所有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总数的比例)。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的满意率

不低于90%。

4、加强网络管理,由康复协调员成立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村康复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协调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督导检查工作。

5、加强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培训阶段(2012年8月)。

1.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创建活动,明确职责和任务,培训相关人员。

2.落实场地人员和创建活动经费。

(二)实施阶段(2012年8月— 2013年5月)。

1.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2、建档立卡。在开展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中形成的文件、会议记录、人员培训等资料和各种台账,按照档案规范化的要求,分类管理、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为残疾人提供训练与服务的依据。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6月)。

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深入进行实地检查验收,评审达标后,报请镇主管部门评审,迎接省、市、县领导小组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和谐陶辛镇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而基本职责。要自觉地把残疾人的康

复工作纳入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及村工作计划,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四门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三)落实责任到人。残疾人社区康复涉及面广,是一项社会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村相关人员要按照确定的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内容,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要求,主动参与,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密切配合,构建基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四门村村民委员会

篇10: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要点

一、重点工作

落实“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年度任务目标

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及各项康复配套实施方案要求,将在第四季度组织开展“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中期检查,全面检查督导“十一五”各项康复重点任务的总体实施进度,特别要加强对工作基础较差的地区和“十一五”新开展的业务领域的督导力度。为各地康复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做好组织、政策、制度、经费、技术、人力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完成各项康复任务。完成“长江新里程计划”康复项目年度目标。

继续加快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贯彻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总结大会和朴方主席关于社区康复的有关讲话精神,与有关部委共同制发《关于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意见》。深化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典型引路作用,制定《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规范》,丰富社区康复工作内容,提高工作质量,全面推进城市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对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进行调研,启动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培育工作。督促落实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关于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研究保障农村残疾人医疗、康复权益的途径与办法。

制定下发《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验收方案》,启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阶段审评工作。

加强省级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贯彻全国省级残联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会议精神,依照会议通过的《省级康复中心检查验收评估办法》、《省级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检查验收评估办法》和《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检查验收办法》,组织全康办成员单位开展省级残联康复机构建设检查验收,全面推进省级残联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

按照《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实施细则》要求,全面实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训的学分管理和社区康复协调员资格认证等工作,加强地方残疾人康复协会建设并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康复学术交流活动,带动残疾人康复工作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强残联系统康复人员的培养,除按照逐级、分类、系统内培养为主的原则外,逐步与卫生、教育、民政系统的有关教育培训接轨,逐步建立并完善康复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各地要积极联合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强化卫生、教育系统内有关人员康复知识、康复训练技能和辅助器具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各级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优势,采取多途径办学,多层次培养,多形式授课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和力度。加强对康复管理干部的培养,全康办将举办省级康复工作管理干部培训班,强化康复管理知识,提高康复管理干部的能力与水平。

提高康复工作管理水平

按照《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对康复项目实施的督导检查,重点做好项目资金、实施质量及统计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残疾人康复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加强康复工作管理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各级康复协会和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对各级康复机构的定位、走向、功能、管理等问题进行研讨。

举办康复工作管理研讨班,为广大残疾人康复管理者创造理论研讨、工作

交流的平台,不断更新康复观念,提升康复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拟成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人康复工作管理专业委员会,加强对康复管理工作研究和指导。

注重康复政策研究与保障制度建设,启动《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工作

完善重点业务领域的相关政策、标准与规范,提高各业务领域的康复服务质量,建立长效的康复工作机制。结合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等重点领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残疾人医疗及康复保障制度的研究和建设,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

启动《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工作,筹备成立残疾人康复条例工作小组,会同相关部门、专家和地方残联共同做好康复立法的调研工作。

大力宣传普及康复知识,积极开展残疾预防

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目标,开展“康复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组织做好各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启动多部门联合推动残疾预防新一轮国家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开展残疾预防,推动康复工作从抢救康复向抢救康复与残疾防控并重的转变。

筹备第四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

全面总结第三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以来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功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如何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更好地发挥社会化工作体系的优势,完善康复服务内容和手段,提高康复服务质量,推动康复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将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成立筹备工作小组,共同做好第四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的准备工作。

二、各业务领域工作

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重点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工作;全康办、省康办与省、市政府共同推进白内障无障碍省、市、区创建工作,制定《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标准》,推进“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创建工作,并组织检查验收;做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终期总结工作;组织实施“爱心永恒启明行动”。指导地级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立低视力康复部,加强低视力康复机构规范化管理和技术指导。推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示范市县工作,出台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任职标准、定向行走训练效果评估标准、国家盲杖标准和训练指导师培训教材,坚持“六结合”,即与社区康复相结合、与盲协工作相结合、与盲校工作相结合、与就业培训相结合、与cbm合作项目相结合、与筹办残奥相结合,指导地方科学、规范地开展训练指导师培训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组织开展“走出家门 感受奥运”盲人定向行走大型宣传活动。

实施重点工程和彩票公益金、“听力重建 启聪行动”等项目,做好贫困聋儿康复救助工作;选择有条件的省、市试点开展成年听力语言障碍者耳聋预防、听力筛查、康复咨询指导、助听器验配等工作;宣传、落实《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制定《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建设规划》,加强基层聋儿康复机构建设;组织开展以“奥运精彩——我听到”为主题的第九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举办“首届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教师职业技能大赛”。

开展省级残联康复中心规范化建设检查验收,推进省级残联康复中心业务全面发展,提高规范化、专业化服务水平;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规范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康复服务质量,使更多的肢体残疾人受益;结合“十一五”康复工作中期检查,加强各省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和康复训练任务的督导检查,开展业务指导,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确保“十一五”任务顺利完成。

启动全国25个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养护试点机构培育活动,指导各地加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以试点机构培育为重点,促进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训练服务,提高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水平;配合“十一五”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任务,发挥示范窗口作用,培训社区康复人员和残疾儿童家长,指导社区和家庭开展智力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逐步完善智力残疾康复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网络。

加强对“十一五”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督导,确保年度任务完成;加大对彩票公益金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的监管力度,使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继续做好精神病防治社区康复工作,普遍利用各类社区康复站等社区服务设施进行精神病患者日间照料和职业康复;加强精神康复机构建设,为精神病患者康复创造条件;加强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指

导基层稳步开展工作。

上一篇:银行理财经理的竞聘演讲稿下一篇:道路运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