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法规学后感

2024-09-03

教育政策法规学后感(共11篇)

篇1:教育政策法规学后感

在认真学习了劳凯声教授所主讲的《教育政策法规》这一课后,我感觉收获颇丰。他的讲课既有丰富而严谨的理论知识,又有贴近生活的实际案例,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依法必须履行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依照《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它是由法律规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履行。(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我们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案件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纠纷与日俱增,学生家长因学生在校期间受伤致残甚至死亡向学校索赔的金额不断攀升。校园伤害事故不仅会影响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而且成为导致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波及教育系统内部,而且已经成为一个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因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适时出台,明确了学校对学生承担的责任性质是教育、管理、保护责任,确立认定学校承担责任的划分原则是过错责任,细化了学校管理责任的范围,规定了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方式,界定了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标准,提出了解决校园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资金来源。《方法》为法院及其他处理机关严格依法处理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未成年学生和学校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

总之,新时期的老师除了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认真学习掌握《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只有更好的学法,懂法,依法执教,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篇2:教育政策法规学后感

经过差不多两个月的电化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的学习,使我获益良多,一下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网络教育的技术已经成熟,在信息通信领域,技术和使用的人群都是按照指数规律发展的。人类社会借助于纸、笔和文字进行通信大约持续了1800年。模拟通信持续了大约180年。大规模采用数字通信大约18年。在这18年中,我们又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四个方面有了重要的飞速发展。由于路由器技术和相关协议软件的飞速进步,特别是由于传输带宽的大幅度改善、IPv6及下一代互联网(NGN)技术的迅速推进,使IP网可用于IP电话、IP视频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IP网络已可以“包打天下”。显然,对于网络教育来说,所涉及的骨干传输网、用户接入网都已成熟,无线宽带接入即将投入商用。“万事具备”,网络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绝非偶然。

现代远程教育以计算机网络(以及卫星数字通讯)技术为支撑,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时深刻认识到,学习资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统的互操作对于网络远程教育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目前,虽然目前的网络技术已为教育资源在低水平上的自治与共享(例如通过 HTTP 和HTML)、学习活动的合作(例如通过各种通信工具)提供了基本技术条件,但是允许教学资源在课程知识和教学管理水平进行交换的标准却没有很好地认定,因此妨碍了教学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交流。

与传统教育相比,远程教育更加关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资源共享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最好?是困扰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前有两种方式: “一站式服务”和网络视频点播。然而,“一站式服务”方式在行政组织上有困难,各校都不愿意“把我的东西放到他那儿去”,而且单一故障点的缺陷明显,一出问题网络就瘫痪。与之相比,网络视频点播倒是各校各自负责,管理方便,可是需要知道不同的网址才能访问不同学校的资源,不便于资源共享,也不能应付大量用户同时访问同一个资源。

我国的远程教育技术已经开始进入以网络为基础的新阶段。在基础教育方面,近年来各地自发地涌现出一大批中小学教育网校;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已经批准38所重点高校开办网络远程教育;在成人教育方面,我国各地原有的远程教育系统正在向网络转移,形成多种媒体共存的新格局。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的普及和建立终生学习体系,实现教育的跨跃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关于网络远程教育的技术标准,各网络教育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和共享,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不但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将无法与国际网上教育体系相沟通,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我们可以利用国际上在相关标准研究方面的成果,在对已有相关国际标准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工作,使之既能切合中国的教育实际情况又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另一方面还要在分析和预测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需求标准开发的新生长点与突破口,使我国的标准体系既能满足我国远程教育当前之急需,又有利于促进我国远程教育长远之发展。

篇3:教育政策法规学后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的有效性是通过师生双方“共振”产生的。即只有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吻合, 引起彼此感情上的共鸣时,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 近期发生的三件事情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与学生沟通上的不足。

(一) 月考之后的醒悟

作为一位有15年教龄的社会学科教师, 我连续八年任教初三。虽然在学科教学上感觉游刃有余, 但是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上却未免生疏, 也自觉不自觉地与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 真正认识到隔阂缘于进入初三后的第一次月考。

当我拿到第一次月考的试卷之后, 我感觉题目非常简单。因为试卷上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课堂上已经讲解过的, 我当时就想, 这次学生的成绩一定不错。当成绩批改汇总出来后, 并没有出现我预料之中的结果, 自己任教班级的成绩处于十个班级的中下游, 这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冷静之后, 我不能不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排除学生的知识水平等原因之外, 我更多地从自身去反思:题目的简单只是教师的感觉, 学生未必能感觉到。我天天在课堂上讲课, 到底学生是什么感受, 我又一概不知。猛然惊醒, 问题肯定出在我这里。

(二) 一个学生的小纸条

有一天, 我打开办公室的门, 发现门缝里塞着一张纸条, 打开一看才知道, 是一个署名“又见一双翅膀”的学生写的, 纸条中的原文如下:

“老师, 您有时候太烦了, 你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 你就不要再为难他们了, 这样会使他们很尴尬。还有, 倘若你上课讲故事的话, 请一次性讲完。 (注:这是同学们对你的秘密评价, 请勿在大庭广众下读) ”

看了这个纸条后, 我的心马上一震, 原来自己和学生之间已经有了较大的隔膜。本以为当叫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时, 我想给他一点点的思考时间, 却被学生认为是使学生尴尬。我想把一个故事分几次讲完, 为下次留下悬疑, 而学生却不领情。一句话, 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一张小小的纸条, 又让我发觉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 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尴尬

由于学校工作的调整, 本学期开始, 我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在接受这项工作之后, 我首先对过去一年里学校“舒心小屋”接待学生的来访量做了一个调查, 调查发现, 学校精心布置的心理辅导室, 一年里接待的学生数量竟然是个位数。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没有心理问题了吗?事实证明却相反。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少了, 而是多了。为什么学生有问题而不来向老师求助呢?我找来几个学生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 学生的答复基本上是一致的, 现在谁还向老师求助呢?老师就知道要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生言无忌, 一语道破天机, 是教师没有与学生达成真正心理层面的沟通, 是沟通渠道的不通畅、不和谐造成的。如此看来, 心理辅导室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也不足为奇了。

以上三项事实, 时时撞击着我的心胸。我在思考:教师若没有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设真诚沟通的桥梁, 就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之中去, 也就难以把握学情。假如学生有意见和想法不愿意向老师表达, 那么建立在师生双方非通畅基础上的教育教学注定是低效的。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寻找一条怎样的沟通途径, 署名“又见一双翅膀”的学生的小纸条, 给了我启发:为什么不让所有的学生都写小纸条呢?让学生写学后感的想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撰写学后感的实践操作

(一) 对学后感的阐释

本文所定义的学后感是指师生每共同教学完成一个单元后, 教师引导学生把对学习的感受、思想上的认识变化及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形成书面文字, 反馈给教师的一种做法。经过实践, 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应该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和教育教学工作, 具有一定的普适价值。

(二) 学后感的撰写策略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撰写真实学后感的前提

如果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即使教师让学生去写学后感, 学生也很难把真实的想法反映到文字里面。那么, 建立在非平等基础上的学后感, 教师所得到的只能是非真的信息, 无助于师生关系的畅达。如何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1) 尊重学生的意见, 学后感上签署个性化名字。

就学后感上要不要签署真实姓名, 我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他们的建议是不签署真名, 而采用自己创建的个性化名字。对此, 我表示赞同。所以, 每一期学生的学后感后面签署的名字我都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学生给自己起的名字也是颇有创意, 诸如“又见一双翅膀”、“会飞的鱼”等。这样一来, 教师不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自己与学生摆在了平等的位置上, 而且有助于学生真正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更有助于教师从学生那里得到真实的信息。

(2) 用幽默的语言去拉近学生的距离。

语言的幽默应该是教师的一大法宝。特别是对于我从初三才接手的班级而言, 发挥出我语言幽默的长处来, 能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磨合期。以我在初三第一学期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为例, 学生不认识我, 我也叫不出学生的名字, 怎么迅速与学生拉近距离, 双方产生愉快的氛围?在课堂上, 我是这样做的:

教师:同学们, 到了初三, 你们原来的社会老师不再教你们啦, 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告诉你们, 是因为我们学校采取了接力赛的方式, 我现在从你们初二老师的手中接过了接力棒, 我还要在明年把这个接力棒交到高中老师的手中。

学生:原来是这样。

教师:接力赛需要我们在每一站都要拼尽全力, 正如华罗庚所说:“为学应需毕生力, 攀高贵在少年时!”我相信如果我们师生双方在今后的一年里都拼尽全力, 那么我们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你们有没有信心?

学生:有!

我当时用幽默机智的语言, 打消了学生对学校换教师的种种猜疑, 又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 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 与学生一起活动。

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 只要有机会, 我都要和任教的或者不任教班级的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 把自己“变”成一个初中生, 融入学生的团队里去。十几年来, 我一直坚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学生一起在操场打篮球、练排球。在一起运动的时候, 我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 甚至于学生还给我起了个“神投”的绰号 (因为我罚球比较准) 。大家都知道, 一般在学习成绩上不理想的学生爱打球的比较多, 在与他们一起活动的日子里, 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这话一点不假, 就连这些在一般教师眼中的所谓“差生”, 不但非常愿意和我一起活动, 还愿意在课堂上听讲了。

(4) 坚持说“你好”。

在校园里, 一般是学生先主动问候老师, 说声“老师好”。而我们的教师有什么反应呢?有教师会向学生说“你好”, 有点头的, 也有微笑的, 还有老师不太注意没有听见不作任何表示的。我的做法是, 一定要回馈给问好的学生“你好!”不要小看了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 据同学们的反馈, 我被他们私下评为学校最有礼貌的教师呢。是否与学生建立了平等的关系, 细节的把握上也是不容小视的。

2. 认真回复学生的学后感是畅达师生关系的有效抓手

(1) 学生学后感写作的要求。

当我第一次要求学生写学后感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不知道如何写。我明确了自己的要求, 那就是, 题材不限, 涉及的内容不限, 字数也不限, 但有一点要限制的是, 必须能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学习社会课的看法、想法, 表达出对教师的意见或者建议, 给学生提出宽松的写作要求。因为教师的目的不是看华丽的文采, 而是从中发现学生的真情实感。一个宽松的要求, 学生最容易接受。

(2) 教师的回复要认真、及时。

学生交上来了学后感之后, 我都是用第一时间进行阅读并回复反馈。通常是学生写了一行字, 我的回复是两行;学生写了一段文字, 我的回复是两段、三段文字。下面附上一则单某某同学的学后感及我的回复。

学生的学后感原文:

累!别睡!头不住地和课桌接触, 抬头睁开睡眼, 看见讲台上老师正讲得唾沫飞溅, 津津有味, 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突然觉得自己身边有战斗机飞过, 扫视全班, 大多数学生都在和周公约会, 四面鼾声连角起, 口水直流三千尺。阳光温暖地照在身上, 这个时候只适合睡觉, 听前面那位唐僧念经纯粹是慢性自杀。祖国的花朵应在阳光下成长, 而我们却在这里逐渐枯萎。“铃……”惊起同学无数, 一个个脖子伸得长长的, 犹如一滩鸥鹭。老师推推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 收了课本, 走前还扔下了一句话:“不错不错, 今天没有人做小动作, 只是讨论的声音大了点, 下次轻点。”一时没有忍住, 一个白眼飞了出去, 不过他是个高度近视肯定没有看见。伸伸懒腰, 松松筋骨, 计算着今天又死了几个脑细胞, 又是一天过去了。 (以上纯属虚构, 如有雷同, 纯属巧合)

我的回复如下:

首先, 我很欣赏你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你能把古诗词中的句式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 成为自己的语言, 这就是一种模仿式的创新!

其次, 感谢你用虚构的手法揭示了一定的真实的学校生活现状。你描绘的应该是下午的课堂现状, 学生们很疲劳, 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周公和温柔的阳光, 更不会有那么多头与课桌的亲密接触。老师陶醉于自己的田地里而全然不去理会学生, 学生也陶醉在自己的天地里, 南柯一梦, 双方相安无事。但是, 从你的描写里, 我能知道这是一次低效的课, 无奈的课堂, 谢谢你把真实的东西告诉了我!

第三, 你能把教师说成是唐僧, 说明在你心目中讲课的老师还不是很劣质。因为唐僧属于具有菩萨心肠的人, 具有不怕困难, 一往无前去西天取经的坚强意志。唯一不能明白的是她为什么写“听前面那位唐僧念经纯粹是慢性自杀”。难道唐僧也是牛魔王或者白骨精?

第四, 可以肯定的是上这样的课或者接受目前的教育对你而言是一种精神折磨, 你在无声地反抗。因为你觉得在慢性自杀哦, 在枯萎而不是灿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现行的教育给你们带来了不小的痛苦。所以, 教育如何改革, 课堂如何改进, 在困难面前, 我们大家与其埋怨, 不如一起面对!

学生的学后感虽然质朴, 却蕴含太多的真实, 学生的感受虽然有偏差却是真实情感的宣泄。我认真及时地回复, 希望能给他带来心灵上的安慰。事实证明,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学生对我的课越来越喜欢, 心态起来越积极。

(3) 对学后感的分类处理

学生学后感所反映的问题, 基本上分个性和共性两大类。一类是如上面单某某同学所反映的现象, 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属于共性的问题。那么对这些问题, 我除了作出书面回复之外, 还要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做公开的解释。实践证明, 学生非常喜欢听老师对他们提出问题的答复, 因为他们感觉到了他们说的话起到了作用, 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引起了老师的关注, 每当教师答复学生的学后感内容的时候, 都是一次课中他们最专心听讲的时候, 学生们满脸的灿烂笑容洋溢在脸上。

针对某一个同学的个别问题, 我一般采取书面回答的方式, 师生双方通过文字进行交流。比如, 第二次月考后, 在下发答案卷的时候, 我也没有多想, 就把分数在80分以上的同学的名字报了出来。没有想到的是, 此后, 就有一位取名“candy包”同学在学后感中这样写道:

老师, 你课堂上报出同学的成绩好像不太好, 虽然只是报出较高分数的学生, 差的则不报出来, 但是, 这样我觉得对暂时考的差的同学心理上会产生影响。还有你认为那些考得好的学生, 但他们自己可能认为考的不理想, 而你却将分数报出来, 可能他们心里会有点不舒服。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也许有偏执, 请多多包涵)

在人们都疏于用文字传达信息的今天, 不要小看了那看似冷冰冰的文字。实践证明, 学生对教师用红笔写下的文字非常重视, 它往往能起到比面对面交流更好的作用。文字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以给“candy包”同学的学后感的回复为例, 我给他写下了如下的回复:

看到你的学后感, 我知道老师错了。我当时也没有多思考, 我的做法没有考虑你们的心里感受, 所以给你们带来了不舒服, 请你们原谅老师的过错好吗?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起进步!

我相信, 看到我的回复之后, 这位同学会原谅我的做法。实践告诉我, 人和人的尊重形式是多样的, 而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尊重表现是心灵层面的尊重, 就是把学生的意见看成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 以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的态度去对待和处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师生关系就不可能不和谐。

3. 教师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是畅达师生关系的关键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实践证明, 不管你回复学生的话多么优美, 也不管你回复的文字有多长, 如果对学生的意见、建议或者提出的问题不落实在具体的行为上, 那学生是不领情的, 不但不领情, 反而会产生反作用的影响。所以, 我对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总是能不折不扣地执行, 以积极的态度去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对学生提出的缺点, 教师不折不扣地去改正。

以第二次学后感为例, 很多学生提到对我写的字看不清楚, 因为我基本上写的是行书, 偶尔还夹杂着自己独创的字, 他们就提出要我把字写端正些。一个署名“紫风铃”的学生在学后感里就有这样的话:

“……老师, 对于您的教学我渐渐开始适应也发现您真的很厉害, 幽默, 非常了解我们。但, 我还是认为您上课的板书应该清楚一点!”

(2) 对学生提出的非事实性的意见, 教师要耐心解释。

学生的认识毕竟没有成年人全面、辨证。因此, 他们的学后感内容里, 难免会有不科学的表达。对此, 教师就是对这些意见或者建议也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和解释。以一位署名“青蛙王子”的学生的学后感为例, 他在学后感里就写道:

“老师, 我发现我们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并没有什么联系, 学习社会有什么用呢?还有很多东西要我们去记忆, 白白增加我们的学习负担。”

很明显, 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课本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我就在给他的回复中写道:

“难道我们学习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真的没有联系吗?我看不是的!你看看, 我们学习了PRED问题, 就了解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我们学校门前的河道, 政府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清淤, 就说明我们在执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在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个初中生, 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 语文要学习, 社会也要学习, 语文有记忆的内容, 社会也有一些基本的常识需要记忆。要知道脑子越用越灵啊!”

(3) 以学生为镜, 查找自己的缺点。

古人说: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如果一个教师长时间不倾听学生的意见, 不免会陷于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 而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潜意识行为全然不觉。

通过让学生写学后感, 我才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许许多多的缺点, 如前面提到的板书不工整现象, 讲课声音较低的问题, 对课堂纪律要求宽松的问题, 都是学生用书面的形式给我提出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提出来, 我还一直处于一种感觉良好的状态里。

三、对学后感管道实践运用的效果分析

(一) 摸索出了一条与学生真诚交流沟通的良好途径

以前我也有与众多教师一样苦恼, 总觉得学生对教师的好心也不太领情。通过实践, 我发觉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师生双方沟通的不畅达。自从我发现并采取了让学生写学后感之后, 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课堂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活泼有序的理想状态。我还是选取一个署了自己真实姓名 (孙寅娜) 同学的学后感来说明这个效果, 孙同学学后感的原文如下:

“星期五进行了初三以来的第三次社会考试, 试卷发下来, 我感到很高兴, 反正比以前两次要好一点, 但是, 还不是我的理想目标。撇开这些, 说另外的, 我觉得你上课很有趣, 对于那些上课调皮的学生, 你只停一停, 然后再说几句幽默的话, 你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处得很好。”

(二) 探索出了一个让学生喜欢历史与社会课的好方法

众所周知, 我区初中的学生, 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 在初一和初二阶段对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是没有热情的,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此不再叙述。但是, 自从我采取了让学生写作学后感, 师生关系融洽之后, 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 改正了他们对这门学科的错误认识, 甚至他们还产生了自我责备心理。我从众多的学生学后感中选取两例予以佐证。一位署名莫晶晶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学期, 可以说是真正地学习了社会, 在这以前, 我可以说上社会课是混日子。没有思考, 同时也没有兴趣, 考个好成绩, 真是很简单, 只要记忆力够好, 八九十分没有问题。但是, 这个学期, 我对学习社会课很有兴趣, 应该感谢您的正确引导, 让课堂气氛很活跃, 感觉像是在幼儿园一样, 让我回忆起了童年的时光。这次考试有了进步, 心里很高兴, 希望能够继续保持, 再接再厉。‘是啊, 希望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另一位署名沈春红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一个月的考试又结束了, 可是我的成绩还是不很理想, 真是很着急, 真的觉得很对不起您, 真的很抱歉。您这一年的荣誉可能会毁在我们的手上, 您应该不会怪我们吧。”

从上面学生朴素的话语中, 从更多类似这样的学生的表达中, 发现他们开始喜欢上了社会学科, 我真的感到很欣慰。

(三) 开辟了一条学科老师做好德育工作的路子

古人说:汝果预作诗, 功夫在诗外。我始终觉得德育不是集会上的高谈阔论, 不是课堂上近乎教师祈求的忠告, 德育是润物无声的。生活处处有德育, 德育是需要老师用心去做的事情。

正如我让学生写学后感, 在师生你来我往的文字传递过程中, 那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却熔铸着师生真实的意见和真挚的情感。那在一般人看来平常的文字里, 却在师生双方的心灵之间铺设了一根根畅达的管道, 学生把所思所想传递给老师, 老师用心去解读, 师生双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场所。师生双方的思想、行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向善, 渐趋光明。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冲编译.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斯宾塞著.颜真译.快乐教育.海峡文艺出版社.

篇4:《触摸春天》学后感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写的是盲童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课文通过安静用手触摸、捕捉春天的踪迹,讲述了残疾人也像正常人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

盲童安静凭着自己的感觉捉住了蝴蝶,并最终放飞了蝴蝶,让小小的动物也有生活的权利。也让我们看到了她那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安静作为一个孩子,也一样拥有生活的权利。虽然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每天都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温暖的阳光下游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但是遇到生活中的一点点挫折就会手足无措。我们和安静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安静生活在黑暗中,却用平静的、美好的心灵去享受宁静的生活。我们对生活,又做了些什么呢?

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共同去创造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让我们再次在心中诉说: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美丽的世界!(黄珍奇)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叫《触摸春天》的课文,学完,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课文写了一个叫安静的小女孩。她是一个盲女,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有一次她想轻轻地摸一下月季花,雪白的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漂亮的蝴蝶,她悄然合上手,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于是安静细细地感受春天。过了许久,安静把蝴蝶放了。

作者阐述了一个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那些残疾人的渴望,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是一个健全的人,能和自己的亲人快乐地生活啊。尽管他们的愿望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康正常的人,只要相信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就一定能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在报上看到了一个故事。有一位读初中的大哥哥因为一场病烧坏了脑子,成了只有五岁智商的人。可是他爱弹钢琴,爱听钢琴的声音,所以他天天练习弹琴。过了两年,他终于小有名气,在市级比赛中得了一等奖。我想这应该是大哥哥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结果吧。他用自己的意志,自己的音乐奏响了永恒的生命之歌。

以前,我虽然觉得残疾人有些可怜,可我却没有常常帮助他们。有句话说得好,“光说不做不管用”,所以请大家把语言化为行动,去关心帮助他们,让世界多一份关爱吧!

最后我想说:“一个人的身体可以不完整,可只要他有一颗完整的心,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比什么都重要”。(郭毓凯)

朋友,你触摸过春天吗?

这是一篇课文,主人公是一个叫安静的盲女,她有着一颗对春天热爱的心。

故事发生在花园中。安静在花香中流连。她转向了一株月季花,极其准确地伸出双手,却拢住了一只蝴蝶。安静开始感受飞翔的含义,感受生命的魅力,最后安静满足地放开了手。

像安静那样热爱生命的人比比皆是:贝多芬,在弹完最后一曲的时候耳朵完全聋了,但他却拥有音乐般美妙的人生;爱迪生,一个耳光下的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雷锋用短暂的生命尽情阐释了“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愿望,他的行为让我终生受益。

安静,虽然我没有看见过你,但你热爱生活的感情全世界的人都能理解。(凌剑亮)

(指导老师:韦兰卉)

篇5:教育政策法规学后感

此次在继续教育学习网上,我选学了《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这门专业科目。让我知道了:随班就读是指在小学正常的班级里,招收少量有智障问题的或弱智的儿童,随班办学的一种形式。在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对《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的一些学后感:

1、随班就读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智障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融合,也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班就读能为智障儿童提供受最少限制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促使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融入社会主流。

2、当前的随班就读形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师资质量不高、教育方法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使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难以真正受到符合其残障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出现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从而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也限制了特殊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

3.智障儿童随班就读需加强师资培训。毕竟教育智障儿童对于普通学校里的教师来说是个重任,由于学校教师针对随班就读持有较多消极的态度,故学校应多组织教师进行适当的特殊教育学习,使学校教师都能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便于学校教师更好地根据各个智障儿童的状况,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能更有效地培养目标,使智障儿童成为能适应社会独立或半独立地生活的公民。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正确面对这些学生,给那些智障儿童更多的关爱和鼓励,采取多种积极性的策略,促进教师与这些智障儿童之间的交往,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爱号召同学们和这些智障儿童友好相处,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信心。在传统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集体教学,而对于这些智障儿童,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还采用伙伴助学的形式来帮助他们学习。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伙伴的作用,让他们爱护这些特殊学生,让这些智障儿童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篇6: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教学学后感

作为教师,面对特殊儿童这个群体,在工作的精神面貌上,特别是工作态度上更要注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让学生时刻在你的身上感受到一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从业素养。例如、守时、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等等。有人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得到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而这个播种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教师,我们自己给孩子树立的标杆,就是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

其次,我认为启智的职业教育教师要具备更多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文化素养。现代化的特殊教育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一面手”成为教学“多面手”。多年来我校先后派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在校内经常性地开展特教理论研究,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省市内外的听课、观摩活动,校内每学期进行凭优课。同时,正在研发系统的校本教材(包括职业教育教材)。教师人人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确立了多个子课题形成群众性研讨氛围。作为职业教育教师更应 “博览札记”,广泛学习、钻研本专业的各种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从而为构建独特的春晖职业教育献力献策。不仅要做“苦干型”的教师,更要向“科研型”“学者型”方向发展。

再次,培智学校的职业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职教老师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更何况启发教育弱智学生,要经常制作、使用 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更需要老师不提高自身能力。不然很难适应现代特教的发展。二是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我们孩子的认知能力所限,施教时必须经常性地反复讲解,把“深奥”的知识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还要以自然亲切的语态,生动贴切的语汇和富有情感的语调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所以良好的表达能力对职教老师来说也是是非常重要的。三是更强的教育能力。包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分层教育,综合教育以及搞多种活动的教育能力。职教学生大多青春萌动,更有学生受外界影响行为趋于社会化。所以,心理疏导就显尤为重要。老师在教育中对学生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动之以情,坚持热忱的关爱;晓之以理,坚持耐心的诱导;导之以行,坚持积极的鼓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培养。四是一定的交际协调能力。众所周知,职教学生要有实习基地。因此,与实习单位协调好各方关系,也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过程。因此,必须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而特教教师每日面对弱智学生,所教的不一定及时学会,要求做的学生不能很好去做。虽是职高学生性情却如三岁孩童;平时老实憨厚发起火来对老师又打又骂……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也是我们工作的艰巨性所在

篇7:教育政策法规学后感

课程改革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来了,这也是我们教育行业的一大趋势。但在实际中很效果甚微,最近时间刚刚学习了《新课程公开课教学教法指导--小学数学(远程教育)》,因此对数学的课改方向及进程又有了新的认识。本课程聘请全国知名教学专家做主讲和指导专家。课程目的是通过引领教师观摩各学科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及教学专家的教法指导等内容,达到指导教师在新课程中用新方法进行学科教学实践的目的。它从课程改革的背景、课改的目标和思路、课改的基本原则以及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等方面来加以具体的规划,让人真正看到了课程改革清晰的脚步。

参加了众多继续教育,目前唯有这门对教学的针对性是最强的,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案例,例如《质数与合数》《观察物体》《厘米的认识》《三角形边的关系》《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圆的面积》《长、正方体的认识》《吨的认识》《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亿以内数的认识》,每个案例又包括了课堂实录、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指导三部分,课程重点不仅仅是北京市优秀的小学数学公开课课堂实录,即优秀数学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优秀之处,课程的侧重是对这些课堂实录的评析,即由北京市知名教学专家对这些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和教学指导。不是纯粹的展示优秀的教学教法,而是对这些优秀的教学教法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给学习者除了具体方法的引导外,更多的是提供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引导,目的是避免学习者生搬硬套教学教法,而是让学习者学会和掌握教学理念与形式,从而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教法。

通过本次的学习,也发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过去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样教,特别是有人听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听课者的眼球吸引到老师这里来,怎样把老师的看家本领在一节课上都展示一下,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所以课上显得老师非常紧张、被动,很难看道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很难看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另外,我以前讲公开课总是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还美其名曰“尊重课本”。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随便处理。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篇8:教育政策法规学后感

3月15号和16号两天,我去参加了在成都市教育宾馆举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全面围绕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为重点,采取名师现场教学真实观摩、真实案例、名师分析等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临现场的名师专家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钱守旺、黄爱华等老师,这些名师不但给来自本省市的几百名数学老师亲自示范数学课堂,还给老师们带来最前沿、最前线的数学思想的指导。

倡导“简约教学”的徐长青教师指出:学科教学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他跟老师们分享了让高效课堂落到实处的宝贵建议,以及“立教为师,自觉觉他”的教育思想,让老师们终身受益。徐老师潜心研究“最近发展区”理论,倡导并践行关注生命发展的生态教育,在为成都小朋友们上《烙饼问题》的课堂上,徐老师亲和、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快速运转,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他们精彩的言语表达、大方的自我展示,积极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听课的老师们尽享了一场“玩转数学”的精神盛宴。掌声一次次为老师和学生响起,会场笑声不断,惊喜与赞叹声不绝于耳。课已尽,意无穷。徐老师用绝妙的课堂教学很好地诠释了他的教学理念:数学很好玩,数学使一切科学变得简单。

引领标杆,解读新《课标》的钱守旺老师以概念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为例。为一线老师解读了新课程的重大变化以及新课标的思想,倡导教师们要注重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特别是概念教学,钱老师指出:概念是大量经验的基础上“悟”出来的。“为理解而教”的蔡宏圣老师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向听课老师阐明了让学生理解在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蔡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六个“善于”道出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在执教《用字母表示数》这课中,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思考的过程是漫长的等待,等待的下一秒也许就是精彩!

活动结束了,但成长无止境,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颗种子,在数学教学的滋养中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每个老师都可以是一个引路人,举起火炬,山一程水一程地,带着孩子们回到数学的本质。

家相中心小学 张茂

篇9:马哲学后感

哲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启迪人生智慧的学科。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在人的一生中有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成果,进行创新,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我们公共必修课中的一部分,而且高中期间也有过初步学习,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我怀着敬仰之情去在此学习这门学问。所幸,我得到了一些体会。

对于在21世纪成长着的青年来说,谈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似乎已经是在重温上世纪的话题,再现一种“过时的梦幻”。然而客观地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氛围,在亲身体味着父辈、祖辈所没有享受过得物质财富带来的适意的同时,精神方面的问题一点也没有随之减少。激情和活力、希望和憧憬,同时伴随着的是迷茫困顿。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声称“拒绝深刻”、“跟着感觉走”,只不过是可以舒缓一下激烈对抗中的紧张情绪,长期以往,恐怕连我们自己都会感到虚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极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确看待世界的方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分辨真理与谬误、现象与本质;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使我们受益无穷。

篇10:《窃读记》学后感

《窃读记》,咋一看,“窃”有偷的意思,是贬义词,怎样偷着读呢?于是,“窃读”就刺激着我的好奇心,促使我迫不及待地要解开这“窃”的谜。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写的,主要写了她小时候很喜爱读书,一放学就急忙奔向书店看书。当她千辛万苦找到自己昨天看过的书后,便赶紧打开书,像一匹饿狼一样贪婪地读着。她很快乐,也很惧怕。因为她常常喜欢光顾书店而从不购买书,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后,训斥她并驱赶她。她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她总是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她会贴在那些大人的身边,仿佛自己就是他们的小妹妹或小女儿。每当她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侯,便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甚至要奔波几家书店才能看完。

文章里令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仔细想想,这句话有着很深的含义。老师告诉我们,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对我们来说,书籍和粮食同样重要,因为书籍就是我们的精神粮食,它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可见,读书是多么重要啊!

篇11:《思修》学后感

这学期就这样似乎波澜不惊的过去了,在思修课上感觉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每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想要与我们互动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虽然我们每次都会有一些人在下面讲话不听课睡觉什么的,但是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老师每节课都有准备视频或者小活动,参与也还蛮活跃的。在课上总是有那么一些人爱发言,很佩服一起上课的一个外班的一个女生,有一次上去讲她的爱情观,侃侃而谈却也庄重大方。

老师放的视频总是很励志,有在我们身边的成功的学姐学长,他们的努力奋斗的历程,他们的心态之类的,也有残疾的一些励志者,还有艰苦创业的大学生百万富翁,他们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只要自己奋斗,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现在的我们不应该那么浮躁,既然别人可以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学习那种精神。印象很深的是讲到一个百万富翁的大学生时,他说,别人脖子上顶着的是一颗头,我的也是,我为什么不可以?我想这可以使我们从中学习,更加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

思修课也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加懂得社交的礼仪,在正式的场合穿着什么样的服装,男生女生的礼貌坐姿是什么样的,走路也要稳要平……等等。这对我们以后踏上社会有不可否认的帮助,很必须也很受益。

思修也让我对自身修养和荣辱观有了改变,老师在课上播放了一个高校大学生毕业疯狂裸奔的视频,让我不禁思考现在大学生的荣辱观何在,对于裸奔这样的一件让人尴尬的事却毫不避讳的当街做了,所以对现在的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很必要的。

思修课上也让我们积极思考我们的人生问题,依然记得我们在思修课上做的那道如果你的生命只允许你做5件事,你会做哪5件事。这让我们很认真的思考了自己最想要做的以及最在乎的人或物。大部分同学的第一条总是关于自己的父母的,很好很正确,这次的活动我也有幸在讲台上分享了我自己的答案,对自己有了一次小小的发言锻炼,很好。思修就是让我们仔细的审视自己的人生,从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有助于我们这些迷茫的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思修课上也让我对价值观有了一定的想法。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和文化领域,或者是在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普遍的存在价值问题。人们如何理解和对待这些问题,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内容,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同他们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条件相联系的,是基于自身利益和需要的产物。正因为如此,作为人的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价值观就有了自觉与盲目、真实与虚幻、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别。一种价值观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利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

上一篇:应收账款主管岗位职责下一篇:《格列佛游记》个人简单阅读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