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嫦娥奔月的故事

2024-07-13

大班嫦娥奔月的故事(精选14篇)

篇1:大班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和玉帝家的关系要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据茅十七考证,那时王母还没有和玉帝结婚,正与东王公两地分居。整天在昆仑山独守空房,等待帅哥上门。这也正应了那句“寡妇门前是非多”,上昆仑山去的男人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些故事,比如嫦娥的丈夫后羿求仙问道时曾经来过昆仑山,下山之后怀里就多了包不死药。这事可了不得,因为在整个人类和神仙的历史中,王母再没有把不死药送给第二个人。王母为什么希望后羿长生不老呢?除了她对后羿有意思外,很难找出第二个解释。

不过后羿当时拿了不死药却没有吃,也许还不太放心吧,就在回家之后把药给了嫦娥保管。后羿是个吕布式的人物,整天打这个杀那个,所向披靡,这种人一般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太明白女人心思。按一般女人的心理,如果别的女人不明不白送给自己老公贵重东西,一定是醋意大发,不搞个明白誓不罢休。嫦娥和后羿当时到底闹得怎么样,具体情况我们不知道,不过两人后来感情破裂却是事实,到最后嫦娥一气之下把不死药全部吃掉,立马飘飘摇摇地上了月亮,从此就定居在了广寒宫。而后羿则失去了变成刀枪不入的生化战士的机会,被自己的徒弟逢蒙杀死。

篇2:大班嫦娥奔月的故事

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版本有好几个,褒贬不一,有赞美嫦娥的,也有“骂”嫦娥无情的,各有其论,各有所理。在此我不想说嫦娥是否有情,哪个版本说的在理,我只个人喜好,侧一点来说,偏说一二个人所思所想。

关于此故事的说道,我还是就以前在《茫尘中那一永恒的叹调》中提到的三个问题来说说。

还是先说嫦娥吃药。咱不说嫦娥是否真的“病了”,需要吃药来解决,咱们可以来说道说道为什么要吃药,或者再推深一点说为什么有长生药。不管是要吃药还是有药,总之而言是有这种需求的必要性这是不可否认的。我们也可以想象的到当时嫦娥所生活的环境状况,哪怕就故事版本区别开来说,不管是想摆脱当时环境去追寻人们所向往的神仙之处,还是迷恋于凡尘烟火想长久的乐活于此尘俗,总的来说还是受生存欲的驱使,想要活着。

从古至今,关于活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深思难明的大命题,微渺如蝼蚁尚争一丝苟活之机,强如秦皇汉武此等拥鼎天下者,也难耐欲求,追寻那飘渺长生之道。所以我关于嫦娥奔月的传奇故事想到的第一个话题就是生存欲。这是任何人,甚至也可以“连累”到其它生物,这是一种最起码的初性,生者存在性。它将会驱使我们趋吉避凶,本能地寻求和保护自己,使自己的生存不受威胁,能够活着。

接着我们来说“嫦娥为何要奔月”。她为何要奔月,而不是太阳或者其它星。也许如故事本身那样,不能奔向现在人们认知中所象征着光明的太阳,那是因为他们之间有说不明的仇怨,所以既然成仙还不如化身太阴为好;也或者说为了情,也是为了心中的大光明,最终摆脱于生存的环境奔向了离地球最近,也是暗夜里最亮的星――月亮。虽这么说好似也有理,但我觉得这么寻理于故事本身还不够终结这一问题。我们不能否认我们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有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追求于美好事物的物质欲和追求于精神上的`念欲。

众所周知,月亮一直以来都象征着纯洁和美好,凝结着我们中华儿女无限的美好情愿。想想我们提起月亮时的潜意识反应,在明月之下,我们静心宁神,对月祈愿,将美好的思念与爱恋都可寄托于明月。还有,想想那蟾宫桂庭,琼楼玉阁,神品仙酿,这所有的一切都无不集尽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想所愿的所有美好事物。所以我更喜欢奔月奔的是追求,不论是对物质还是精神上的,都是在摆脱了生存欲的驱使后,又受物质欲和念欲的驱动,让自己过得好,好好地过活着。

最后来说说嫦娥在月宫里过得如何。大家都知道嫦娥奔月后“过得并不好”,因为她在月宫中是孤独寂寞冷的,是忧愁苦闷哀的;是见喜狂欢,望忧肠断,极情苦闷的;是永恒叹息的。这是为什么,按常理而论,她奔月后,无需担忧容颜的衰老与死亡的胁迫,也拥有一切世人所不可得的所梦寐的所有美好事物,为何自奔月后留给我们的却是那一清冷寥落的身影,让我们从古至今都怜惜哀叹不已。可见,不论她是否取得长生获得仙道,但她终究还是脱不去她自身极具中华元素的标符,更退不去她根深蒂固的人的定性。因为她难以超脱于情感的觅宿和初性的回轮。

我们人是感性的动物,具有人性人情的,这种感性让我们往往要高贵于其它动物,也本质的有别于其它动物。所以,在此我要说的就是性情的觅宿。在这些经典的传奇故事里沉淀着浓厚的人文文化,也正是具有了这些人文文化,才让这些经典传承至今依具有其难以被时光磨灭的价值。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人情世故的大家园,所以我们的情感性情是丰富又复杂,难以一时而论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探索我们的情感世界,甚至于去把握我们的情感世界,从而让我们更懂得自我,更随性顺情地过活。

时常静下心来观读这些被人们传颂的经典文学时,总感觉她们是不被时空所磨灭,亦历经苍尘也难以被遮掩住的缕缕魂灵,她们会时不时的冲击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当头棒喝,让我们有一番会意清明。所以总觉得我们应时常去翻一翻她们,让她们不被蒙尘,将其该具有的价值体现出来,让这些经典绽放在我们前进的路旁为我们标航起帆。

其实不管我们是谁,这些能够被大众所奉为经典又不在人文历史中所淘汰,其本就说明了其价值所在。这些经典是永生永恒的经典,不论我们是回想尘埃落定的过往,还是对于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她们都能够有利于我们认清自我和全面自我,除非我们能够超脱于对生存和物质的念欲,超脱于对情感难耐的觅宿,超脱于对初性奈何的回轮,更或者我们能够超脱于从古至今对人的定性而走到再次定性于“人是高等智能生物”。

也许有人会说,传奇故事本来就是虚构的,缥缈难寻,哪怕有一些历史的记载,但在阿波罗等登月之后的今天还谈嫦娥奔月,是不是有点故意标饰其故事本身,真的有意义有必要么。

关于此让我想起以前听到的一段对话,当然是很短暂的一个对话。有次坐火车回家的途中,对面有位女同学在看电子小说,她旁边是一位男士。男士问“看什么呢,这么认真?”,女生回应说“看《盗墓笔记》呢,写的挺好的,里面……”,那男士打断说“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尤其现在的网络小说写得太假……”,女生哦了一声便不再说了。前段时间看《王蒙活说红楼梦》,王老在谈“人生性”时评了一段话文,我感觉借来此处也可说明一二上面的问题。他说:

《红楼梦》会让你觉得是这么亲和,虽然它抽象地说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一切都是泡影,一切都要毁灭,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但是一进入具体的场面,一切又都那么可爱……所以说《红楼梦》是充满了生活的魅力。你会觉得空虚,但又觉得这种空虚很值得,因为它不是一开始就空,从空到空,而是无中生有,有再归于无,不是从无到无。从无到无有什么可说的?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有就是无,有最后会变成无。“有”本身是非常可爱的,是值得我们为之付出一切的,是值得为之承担对“无”的种种焦虑和悲哀的。即使感到种种焦虑和悲哀,也能觉得到此世界上走这么一趟是值得的。

名著《红楼梦》跟传奇故事“嫦娥奔月”都被捧为经典,时间久了,它们的价值和存在会有一定的等同性,就是有利于我们进步发展和全面提高。

我们且不说故事的真假,或者我们直接定性故事是假的,嫦娥是假的,什么仙药、月宫也都是假的,但我觉像嫦娥奔月这样的传奇故事,她的真正价值不是以她的媒介(故事本身)来判定的,而是超脱于故事形态的那些古人对生存、对活着、对追求的思索和探寻,是时至今日依旧可以启发我们,全面我们,让我们对生活和追求有方向感,有存在感,有值得我们为活而活着,为追求而追求着。我们又何必跟自个较劲,镜花水月中何必去摘花逐月,赏花之颜月之态不是更好吗。

篇3:大班嫦娥奔月的故事

故事进行到第二个段落,乘客变成了蛋宝宝,我照旧提出与刚才相同的问题,这时我明显感觉孩子们已开始东张西望,蠢蠢欲动,但在我精心提问“铺垫”下,孩子们对第三位乘客长颈鹿坐车的情节,编得和我“分毫不差”,我觉得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活动结束后,潘老师马上给了我当头一棒:“这是一个续编活动吗?简直像上故事课。”王老师也质疑:“续编是一个创造性讲述活动,而钟老师的引导却让孩子们陷入了刻意模仿的局面。”这话一针见血地刺中了我内心的想法。我试图给孩子们一个讲述模式的框架,自以为用问题“牵”着孩子,其实却陷入了“灌输模仿”的教学。

“抓住孩子最感兴趣的内容续编。”带着导师的最后建议,我重新思考,我开始重新设计教具,并准备了一个“秘密武器”。

第二研活动, 针对上次提问过多的弊端,这次我以提问直接导入:“小猴碰到了谁?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喜欢这辆出租车吗?”孩子们立刻说:“很喜欢,它像变形金刚一样。”孩子们的话正中下怀,我立刻说:“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接着把故事编完整。”

接着,我神秘地出示一张图片支架(附图一)让孩子们理解,孩子们马上说:“图片是说,小猴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小动物们怎么说的?故事最后怎么样?”看着孩子们信心十足的眼光,我邀请了天天,他说:“小猴摁了一下按钮,车窗慢慢变高变大了,座位慢慢降低了,车子变得又大又宽敞。”天天把“办法”说得非常好,我肯定了他,同时提出增加“对话”的要求。这次我邀请了班上语言发展最好的甜甜,但可惜的是她同样只讲述了出租车的变化,甚至说得更简单了。我心中顿觉失落,并忍不住指责了她。

活动结束后,反思今天的态度,我陷入了矛盾和自责,但是为什么形象的支架对孩子们一点作用也没有?是我支架设计的问题?还是我太急于出示支架,反倒让支架成了孩子们讲述的包袱?想到这一点,我对支架的运用又有了新的想法。

第三次课堂实践就在自己紧张、期待、揣测的心绪中拉开了序幕。

转眼又到了续编环节,我满怀期待的邀请了男孩东东。东东是个小车迷,他说:“小猴先摁了一下红色的按钮,车窗忽然打开了;接着,小猴又摁了一下蓝色的按钮,天窗慢慢地升高了,变得像烟囱一样;最后,小猴还摁了黄色按钮,车上的座位慢慢降低了。车子变得又大又宽敞。”东东虽然没有把对话、心理等语言要求讲得面面俱到,但他用了好听的形容词,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我立刻在“办法”符号上写下文字“形容词”肯定了他。接着,我又邀请了语言发展较好的女孩倩倩,没想到她的兴趣点也在“出租车的变化”上,还加上“嘭嘭嘭地”,“嗖地一声”等一些非常生动的象声词,我也用文字“象声词”肯定了她。第三个孩子浩天把“长颈鹿上车的过程”讲述得绘声绘色,把“钻、弯、侧”等动词拿捏得非常到位,我同样用文字记录下来(附图二)。虽然,孩子们最终也没有讲清我预想的出现人物“对话、心理”等语言丰富性的要求,但我一点也不失望。

这一次潘老师肯定了我:“钟老师有很大进步,环节层层深入,给孩子们更多讲的机会。”王老师也高兴地说:“这次教师充分关注幼儿,特别是随机出示支架这一点,我觉得做得特别好。”这次活动,导师也肯定了我,体现了《指南》中评价的“灵活性原则。”我觉得我离《指南》的要求还很远,只是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受到语言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支架运用也不是一成不变,关键在于教师做好“掌舵人”,发现幼儿亮点,灵活调整。

到今天为止,活动已经历了四研,孩子们也逐渐丰富了故事中“对话,语言,结尾”等语言讲述的要求,活动在孩子们的掌声中依依不舍地落下帷幕。

这次活动给我莫大信心,同时又激发我思考“活动的多种价值和整合的教学理念”,比如可以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延伸:让幼儿在PPT的欣赏过程中,感受现实生活中各种概念车的神奇。这样既可以体现语言讲述的要求,又融入认知发展的要素。是否能得到孩子喜欢,我将拭目以待……!

篇4:“嫦娥”奔月之后的故事

金秋10月经常会有让人振奋的事件发生,“嫦娥一号”的发射让人再次思考国家象征事件与国家形象的关系,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形象作为企业形象的重要背书,越来越关乎每个企业的战略选择。

柳传志曾经提到联想面临过的艰难选择,联想当初分析要建立一个垒球品牌有两条道路,一个是像海尔、华为那样把自己的品牌直接带到国外,另一个是到海外收购已有的知名品牌。经过慎重的考虑后,联想选择了后一条道路。原因是中国背景,现在中国的国家品牌在西方人的眼中还很难支撑起一个优良的品牌形象。

我们应该看到,在联想收购IBM的数年后的今天,柳传志说的这个现象已经开始有所改善,全球的财经世界每天都能收到来自中国的财富故事,全球的消费者每天都在接触更多的中国商品,在世界各地的机场书店中,有关中国的书籍开始被放到了醒目的位置,世界各国也一次次感受到中国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显露的科技大国形象……所有的积极信息都在提醒着受众:中国品牌已经开始变化,古老的中国文明已经开始了现代的复兴。

然后,我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是,面对这样一个大国的崛起,整个世界的感受一定是非常复杂的,这种感觉就像英国球迷在比赛中看到对手的精彩进球,当你听说邻居的孩子考入了一个比你孩子更好的中学、大学一样的复杂心情,这种简单和可以理解的原因注定了任何形象的转变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改变可能是有限的、漫长艰难的。

我们不妨回顾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自今年3月以来,“中国制造”在海外先后遭遇了奶糖含甲醛、二甘醇牙膏遭停用、玩具被召回、巴拿马药品中毒事件等一系列所谓的产品质量“问题”(包括人为炒作),本来单纯的个别问题很快上升到海外媒体对“中国制造”质量危机的集体关注与大肆报道。据说,美国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标上“China—Free”(不含任何中国元素)的“健康”食品。

这种状况与其解释为中国产品质量陡然下降(或者是突然发现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还不如理解为中国产品已经开始逐渐试图占据消费品市场的主流地位。这种由可以不用多加关注的边缘位置到主流地位的转化,一定伴随着复杂的局面和必然经历的事件。

类似问题不只出现在出口产品层面上,笔者的一位好友最近参加了一个国际行业会议,会上他被邀请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在提问交流的环节中,很多西方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泡沫何时破灭,“他们总是在问是哪些不健康的因素在支持这种奇怪的增长,好像增长是奇怪的,破灭是期待中要发生的,而对发展中的问题好像特别容易认同”。朋友心情难平。(必须说明的是,笔者认为他们只是一些完全可以理解的情感正常的普通人,并非是西方世界的真正精英。)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合而不同”的,而在过去的300年里,西方世界完全占据了全球科技、经济的主导地位,也拥有了文化上的自信心与优越感(有时可能会是傲慢与偏见),而国人面对的是300年近代史中失去尊严和沦落的国家品牌形象(当然更是指外人眼中的形象)。而国家品牌的形象与历史、文化、经济等众多的“大质量”因素相关,其分量沉重、影响惯性极大,并非像一个消费品品牌那样可以轻易地提升和再定位。

是的,“嫦娥”又一次奔向了月球,而这次不是神话了,可是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情愿听到这个现实。要求这个世界的所有人都真诚地为之喝彩,就如同要求英国球迷为德国队喝彩一样困难,尽管我们自己的媒体可以引用很多世界怎样为“嫦娥”喝彩的报道,但我们也可以轻易地在英文世界中找到我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这才是全部的真实世界。这些信息经常会提醒我们,今天,国家品牌的提升、文化信心的重建是个艰巨的长期工程,这个长期工程可能需要一系列的“神五”、奥运、“嫦娥”这些象征事件的支持,恐怕并非一代人所能完成。

篇5:嫦娥奔月的故事

这时,有一个叫做后羿的人,力大无穷,他看见老百姓们的生活很是同情,于是就登上了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满神弓,将天上的太阳射下来9个,并命令最终一个太阳朝升暮落,造福人间。

后羿所以成为了百姓们尊敬的人,之后后羿娶了一位善良美丽的妻子,名叫嫦娥,两个人的感情十分好。后羿在射下了太阳之后,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有一个叫做蓬蒙的心术不正的人混了进来,跟着后羿拜师学艺。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拜访朋友,巧遇王母娘娘,就向王母娘娘求了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就能升天成仙。可是后羿不愿意撇下自我的妻子,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嫦娥保管。嫦娥将不死药放进了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却被心术不正的蓬蒙看见了,于是就起了歹心。

几天后,后羿带领徒弟外出打猎的时候,蓬蒙借口生病留了下来。后羿走后不久,蓬蒙就手持宝剑闯入了后宅内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明白自我不是蓬蒙对手,情急之下就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之后,身子立马就飘向了天空,嫦娥牵挂自我的丈夫,于是就落在了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等到后羿回到家,明白出事之后,拿起剑去杀恶徒,蓬蒙却早已逃走,后羿只能对着天空呼唤嫦娥的名字。不久后,他发现月亮上有一个人影很像嫦娥,于是就经常对着月亮思念自我的妻子,拿出嫦娥平时喜爱吃的鲜果蜜食,遥寄相思之情。

百姓们在得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之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赏月拜月的风俗就这样传开了。

★ 神话嫦娥奔月读后感

★ 嫦娥奔月睡前故事

★ 神话小故事合集

★ 古希腊神话雅典娜故事

★ 神话小故事高中生

★ 关于月亮的故事神话

★ 嫦娥奔月文言文

★ 牛郎织女的神话励志故事

★ 古代神话的小故事

篇6: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大家听说过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吗?

从前,有一个叫嫦娥的女子,她长得异常美丽,但是,她四季都不生病,体质可好了,大家非常喜欢她。

有一天,嫦娥来到了柏油公路去参观,见到一片丰收的样子,高兴极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居民小区,美丽的都像新的一样。

晚上,嫦娥抬头看到了月亮,她高声叫道:“好美啊!要是我能够上去就好了。”从此,她每天仰头望月,盼望有一天能够上到月亮上,去探索奥秘!

吃饭时,她无意在新闻联播上看到杨利伟开着宇宙飞船遨游了太空。她突然想到:我要是能够联系到杨利伟,就可以上到月亮上了。她便找到了杨利伟,经过了重重困难,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登上了人类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篇7:嫦娥奔月的故事简介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篇8:大班嫦娥奔月的故事

[课堂实录]

1. 欣赏音乐A段, 观看毛毛虫爬行影像资料, 让幼儿熟悉音乐故事内容, 了解毛毛虫爬行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来听一段发生在花园里的音乐故事, 我们先来听一听这是关于谁的故事, 它在干什么?

幼1:一只毛毛虫在花园里爬。幼2:它的身体是软绵绵的。幼3:毛毛虫会一伸一缩地爬。

2. 欣赏音乐B段, 引导幼儿学习用手腕动作“小波浪”表现“毛毛虫爬”的动作。

师1:谁能够把自己的手臂变成这只软绵绵的毛毛虫, 来学一学它是怎样爬的?

师2:我们一起向它学一学, 手臂变成一只软绵绵的小毛毛虫, 和我这只大毛毛虫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来爬一爬。

(幼儿伸出手臂, 尝试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腕的上下起伏表现毛毛虫爬行的身体特征。)

师3:谁看出来我这只大毛毛虫爬起来的时候, 什么地方动得最厉害, 毛毛虫才会跟着音乐的节奏一伸一缩地爬?

幼1:毛毛虫的头动得最厉害。幼2:老师的手腕动得最厉害, 大毛毛虫才会一伸一缩地爬。

师:刚才大家在录像中看见这只毛毛虫吃饱了在什么地方散步?

幼1:草地上。幼2:树叶上。

师:那我们可以用身体的什么地方当树叶让毛毛虫散步呢?

幼1:可以用手臂当树叶。幼2:可以用肚子当树叶。幼3:可以在大腿上爬。 (头上、脸上、腰上……) 幼4:可以在别人的背上爬。

师:为什么要在别人的背上爬?

幼:因为在自己的背上爬不方便。

师:现在请大家在自己或者别人的身体上, 找一片你喜欢的树叶, 让毛毛虫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去散步。听一听, 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纷纷在自己或别人的身体上找一处“树叶”, 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臂“小波浪”动作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

3. 欣赏“毛毛虫吐丝结茧变成花蝴蝶”的影像资料, 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故事中“毛毛虫不吃不喝不唱歌”的原因。

师:刚才大家听到散步时毛毛虫爬着爬着就怎么啦?

幼1:毛毛虫睡着了。幼2:毛毛虫不吃不喝不唱歌。

师:为什么?

幼:因为它很困了。 (很累了)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接下去把这个故事看完, 看看毛毛虫为什么不吃不喝不唱歌?

幼1:毛毛虫要吐丝把自己绑起来。幼2:毛毛虫要变蝴蝶。

4. 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C、D段, 创编“毛毛虫吐丝结茧”的动作。

师1: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了“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 现在我们要用耳朵完整地来听这个故事, 听一听哪句音乐中“毛毛虫开始吐丝结茧, 最后变成了蝴蝶”。它变成蝴蝶后又做了什么?

师2: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听到哪句音乐中“毛毛虫开始吐丝结茧”?

幼:有一句“呜……”的音乐毛毛虫开始吐丝。

师:哪只毛毛虫来表演一下, 你会用什么动作来吐丝结茧?

(幼儿纷纷用手臂往身体的上面、下面、旁边、前面等方位, 用站着、跪着、蹲着等姿态表现“吐丝”。)

师:毛毛虫吐丝做什么?

幼:用丝把自己的身体包起来。

师:毛毛虫会怎样把自己包起来?

(幼儿纷纷用手臂将自己的肩膀、腰部、双膝等部位抱紧, 表现“毛毛虫吐丝将自己包起来”。)

师:毛毛虫吐丝结茧后“叮”的一声, 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

幼1:茧爆开了。幼2:毛毛虫变成蝴蝶从茧里钻出来。

师:小蝴蝶会怎样钻出来?谁来表演一下?

(幼儿用手臂表现“蝴蝶”的翅膀, 分别从前面、后面、上面等方位表现“蝴蝶从茧里钻出来”的过程。)

师:如果洞太小, 头先钻出来后身体要怎样?

幼:头先出来, 身体向下滑一下。

师:现在请毛毛虫们轻轻地站起来在花园里找一个空的位置, 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来吐丝结茧变蝴蝶。

(幼儿在创设的“花园”场景中自主选择手臂动作, 跟着音乐的节奏模仿毛毛虫吐丝结茧的姿态。)

师:我们刚才听到毛毛虫变成蝴蝶后做了什么?

幼1:飞起来了!幼2:在花丛里飞来飞去采蜜。

师:小蝴蝶会怎样飞?谁来表演一下?

(幼儿纷纷尝试用手臂表现“蝴蝶翅膀”, 在身体两侧上下、前后、两手交错地起伏舞动, 并用“小碎步”来移动自己的身体。)

师:最后“看看谁最美丽”, 请小蝴蝶摆一个最美的停在花上的动作来比一比。

(幼儿用站立、半蹲、后踏步、旁点步等身体姿态来造型。)

师:现在我来伴奏, 大家把小蝴蝶“从茧里钻出来、晒干翅膀、在花中飞舞、比美”连起来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

(幼儿自主选择喜爱的“飞舞”动作, 尝试跟着节奏来表现“蝴蝶飞”的姿态以及造型动作。)

5. 教师梳理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 集体表演《毛毛虫变蝴蝶》的音乐故事, 创编造型动作。

师:接下来我们要把《毛毛虫变蝴蝶》用身体动作来讲给老师们听。想一想刚才毛毛虫都喜欢在哪些树叶上散步, 想好的小朋友请你先在旁边的篮子里找一个触角头箍戴上, 打扮一下自己。然后在花园里找一个空的位置, 选一片最喜欢的树叶, 做好毛毛虫散步的准备。

(幼儿在创设的“花园”场景中自主选择自己或同伴的身体部位、“开花”的栏杆等, 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臂“小波浪”动作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 并自主选择喜爱的“吐丝结茧”“飞舞”动作, 尝试跟着节奏来表现“蝴蝶飞”的姿态以及造型动作。)

6. 自然结束: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飞”出活动室。

师:小蝴蝶们和大家再见, 我们要飞到更美的花丛中去采花蜜。

[活动反思]

在本次音乐教学活动中, 我采用了“高结构”的教学模式, 通过“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观看影像资料———理解故事情节———创编身体动作表现角色特征”的步骤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表现“毛毛虫散步———吐丝结茧———变成小蝴蝶飞舞”的故事情节。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努力倾听音乐的节奏, 积极参与故事表演, 并能迁移已有的经验来创编“吐丝结茧”和“蝴蝶飞”的动作。我在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时, 仔细观察幼儿的动作, 点评幼儿动作的优、缺点, 示范、提示幼儿该怎样将动作做得更好看, 有身体的韵律美。体现了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但由于是借班上课, 我总是担心“放”得太多幼儿会“乱”, 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预教在先”, 让幼儿按照我设计好的环节参与活动。在“教”与“放”的“度”上失衡, 没有充分地放手让幼儿自主表现。

[交流研讨心得]

篇9:大班综合活动:名字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认可并欣赏自己的名字,是幼儿形成良好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本次活动以了解名字的含义、感知名字的独特并欣赏自己的名字为主要目标,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感知、体会、交流、想象中,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大胆交流名字的由来。

2体会家长在名字中蕴含的对自己的期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把幼儿和教师的姓与名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在纸片上,姓和名分开挂到“宝宝树”上。

2磁力扣、磁力黑板。

3“响亮的名字”展板、“好听的名字”展板、“独特的名字”展板,

4旋律重复的欢快音乐。

知识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与孩子谈谈起名字的故事和名字的含义。

活动过程

导入:出示写有教师名字的纸片。

师:知道这是什么字吗?这是老师的名字。×××,我姓×,名叫××。

1引导幼儿发现名字的秘密,了解名字的独特性。

(1)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

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咱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这样大声说:嗨,我叫×××。声音一定要响亮,让所有小朋友听清楚。

(2)幼儿找名字,拼名字。

师:大家认识自己的名字吗?这儿有棵“宝宝树”。里面藏着你们的名字呢。看谁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姓和名,然后把自己的名字完整地拼到磁力板上。(用磁力扣固定)

(3)观察名字中姓和名的次序,了解孩子通常跟谁姓。

师:我们一起来看,×××姓什么?叫什么?×××姓什么?叫什么……

小结:通常名字的第一个字是我们的姓,后面的字是我们的名。

李××小朋友,他姓什么?他为什么姓李不姓王呢?一般孩子跟谁姓?

小结:一般情况下是跟爸爸姓,也有随妈妈姓的。

(4)观察、比较,了解名字的独特性。

师:这些名字姓是一样吗?姓李的有谁?姓王的有谁?一样的姓而且在同一个班,可以做朋友真开心啊。来,同姓的幼儿击掌、拥抱一下。还有哪些姓?有姓不一样名一样的吗?除了字不一样,我们的名字还有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有四个字的名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姓名排列。

小结:你们名字都不一样,与众不同,都很独特。

2探寻名字里的故事。

(1)请幼儿介绍自己名字的故事,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师:你们这些好听的名字是谁给起的呢?他们为什么给你起这样的名字呢?谁能大胆说说你的名字小故事?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名字里面包含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美好祝愿。

(2)引导幼儿说说男孩、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师:男孩的名字和女孩的名字叫起来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一般男孩的名字比较响亮、铿锵有力,女孩的名字比较温馨、文雅、清新。

(3)说说对自己名字的感觉。

师:你觉得自己的名字怎么样?是比较响亮?还是很独特?还是听起来很美?请把自己的名字卡片放到相应的展板上(响亮的名字、独特的名字、好听的名字)。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是响亮的名字。有×××……这是独特的名字,有×××……这是好听的名字,有×××……认识字的小朋友可以和我一块儿念,

3进一步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性。

(1)喊喊名字。

师:你们喜欢自己的名字吗?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把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喊出来吧。喊到谁,谁就站出来。(按顺序喊每个幼儿名字)

(2)唱唱名字。

师:你们好听的名字还能唱出来呢!不信你听:教师哼唱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唱到谁,谁就站到中间。(随音乐按顺序唱每个幼儿的名字)

4引导幼儿给自己取小名儿。

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们班还有一个小朋友叫xx呢!他是谁呢?可是,他为什么有两个名字呀?对,一个是大名,也叫冠名,一个是小名儿,小名儿是昵称。谁有小名儿?说说看。

师:我喜欢“康乐”这个小名儿,因为它代表健康快乐。你们能给自己起个小名儿吗?试试看!也可以和好朋友一块儿商量。

师:让老师把你自己起的名字写下来。带给爸爸妈妈欣赏欣赏!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认识《百家姓》,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篇10:嫦娥奔月的童话故事

每年八月十五日乃高辛氏部落的诞生日,及至这天,部落的子民们都载歌载舞,互赠木樨,共饮美酒,欢庆佳节。嫦娥作为首领的女儿,自然也会参加这一年一度的庆典,与民同乐。

忽而又到一年八月十五日,这个日子嫦娥已经度过了15个。这天嫦娥早早的起床,穿上漂亮的衣服,提着花篮准备去摘木樨,赠给她的子民们。

这时,丫头兔儿慌慌张张的跑进来说,“小姐,他又来了,你要不要见他?”嫦娥眉头一皱,“他又来做什么?““不知道,还带了一件锦袍。”兔儿咧咧嘴说。

正说话间,那寒浞已经推门而入,吓得两人往后一缩。还未及嫦娥开口,寒浞便大笑道,“恭喜嫦娥妹妹啊,今天可是个大好的日子,寒某特来道贺。”嫦娥侧过身,摆弄着手中的花篮,并不搭理。那寒浞拖着紫翎裘追身至嫦娥跟前嬉笑道“嫦娥妹妹,这是我在山神原魁处得来的紫翎裘,可御寒保暖,想到天气渐凉,特意为妹妹送来,还望妹妹喜欢。”

嫦娥面带难色道“有劳寒公子费心了,我本山野粗人,不敢受此贵重之物,望寒公子慎重收回。”寒浞嗤笑道,“小姐乃千金玉体,如何说不敢受呢,我寒某对小姐一片痴心,区区一件紫翎裘又算得了什么?纵使小姐要那龙袍凤冠我也能弄来。”

嫦娥摆手道,”寒公子休再说了,请回吧!“那寒浞见嫦娥并不甚搭理,便正色道,”哼,我堂堂一族首领亲自与你送这宝贝,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说罢自收了紫翎裘摔门而去。

原来这寒浞乃是新任寒氏族的首领,生性霸道,早对嫦娥美貌垂涎三尺,并有霸占之意,怎奈嫦娥所属高辛氏一族国富民强,遂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常借故来骚扰,以寻可乘之机。嫦娥虽为女子,但生性刚烈,寒浞每每欲求不得,渐渐心生恨意。嫦娥对此人甚是厌烦,但顾虑两族子民能和睦相处不敢发作。

话说回来,寒浞去后,心中甚是闷闷不平,见高辛氏族人皆捧花相庆,愈加不岔,盘算着如何才能抱得美人归。正愁闷间,忽有人报,东海之滨羲和氏首领金乌有请。寒浞正欲找人饮酒排遣,遂乘坐骑雪蛟欣然前往。

须臾,寒浞便到金乌殿上,金乌见寒浞一脸愁容,问道:“贤弟为何如此垂头丧,是哪个不长眼的惹得贤弟不开心?”

寒浞叹气道:“兄台有所不知,常言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得···,哎,得不到啊!”

金乌蔑笑道:“咦,我当是为何,原来贤弟是看上哪家姑娘了,如今又吃了闭门羹,哈哈哈!这有何难,任她是王妃公主抑或是富家小姐,抢来便是了。”

寒浞道:“谁说不是呢,我寒某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只是这女子乃是高辛氏帝喾之女嫦娥,真是愁煞我也。”

金乌听罢,厉声道:“区区帝喾就让贤弟如此这般,畏首畏尾,岂是堂堂一族首领所为?为兄我愿替贤弟出这口恶气!”

寒浞谄笑道:“仰仗兄台出手相助,帮小弟达成所愿,得到嫦娥,不知兄台意欲何为?”

金乌笑道:“我羲和氏与你寒氏世代交好,各自统领炎界与寒界,我羲和氏可操控时令,移星转斗,他高辛氏以木犀做繁息之源,我今若多升几轮烈日,干他河川,萎其枝叶,灭他子民,到时他自然伏地求饶,岂不快哉!”

寒浞听罢拍手称快。有兄台此话,贤弟就放心啦,遂洋洋自得其意。金乌便于殿中央坐下,双眼禁闭,口中喃喃念叨着咒语,恍惚间,万道金光从背后升起,寒浞忙用手护住双眼,无法正视。只见9只三足金乌缓缓飞向空中,瞬间大地一片火红。

这边,在高辛氏统领的大地上,人们正在尽情狂欢,刹那间万道光芒扑面而来,大地万物如同陷入火海,叫苦声、哀嚎声此起彼伏。只见树木植物瞬间烧焦,大地龟裂,河水尽干。帝喾见此状立即腾空而起,口念咒语,在空中祭出渚天幕将大地紧紧罩住,以保住仅剩的一些水分。可是,只因十轮烈日实在是太炙热,大地上的水分已丢失大半,如何够人们生存。

嫦娥见子民皆痛不欲生,死者不计其数,痛心至极。她向父亲哭道,“父亲,您一定要想办法救救大家。”帝喾道:“孩子,为父虽能暂保住水分遗失,但是那金乌之烈光却无法抵挡,酷热终将会夺走我族人性命,为今之计当另请高人相助,把那烈射打下来,方可破此劫难。”

嫦娥听罢,更是痛苦不已道:“那金乌足有万丈高,谁能有如此神力呢?”帝喾道:“我听闻北方有穷氏乃游猎民族,颇擅骑射,不如求救于彼,寻能射日之人,以救我子民。”嫦娥听罢拭泪嗔道:“女儿愿往有穷氏去请高人相救。”帝喾允之。

嫦娥遂至有穷氏部落,闻听有穷氏首领名唤后羿者,天生神力,为人谦和,深受子民爱戴,掌有一张上古神弓——极乐弓,此弓为有穷氏传家神兵,有射穿天地之势,威力无穷。嫦娥得见后羿,视之双目炯炯,甚是英俊。后羿见嫦娥两弯愁眉紧锁,楚楚动人,礼毕,问明来意。嫦娥将过往一一告知,后羿厉声道:“寒浞、金乌这等无耻之徒,残害无辜实在可恶,我愿前往宝地,助你们渡此劫难。”嫦娥欣喜万分,事不宜迟,与后羿同回高辛氏部。

后羿见此地已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再不相救,恐将灭族。后羿便弯弓搭箭向那三足金乌射去,只见那极乐弓发出一声怒吼,一团无形之气喷薄而出,有如流星坠地之势,万夫莫当。这道箭气在空中划出一道绚丽的弧线奔金乌而去,须臾只见一只三足金乌应声而落,紧接着第二箭、第三箭,箭无虚发,连射9只。大地回归如初,人皆奔走相庆。

经此一劫,嫦娥与后羿情投意合,两情相悦,遂结为连理。天帝得知金乌所做所为,下旨降罪于金乌,命他日升昼降,周而复始不得违命。并赞许后羿惩奸除恶,而那寒浞却得以逃脱惩罚,但仍死心不改,想寻机报复。

后羿射日救民之后,一时间名声大振,众人前往拜师学艺,寒浞见机会来了,便暗使一部下逢蒙混入众人,潜伏于后羿身旁伺机加害。一日,逢蒙趁后羿不在,偷偷在他的酒里下了早已准备好的寒桀散。后羿在毫无防备之下喝了毒酒,突然觉得一股寒意从脏腑深处散发出来,身体瞬间变得极寒,后羿觉万分痛苦。

原来这寒桀散乃是寒氏一族的独门毒药,人中毒之后会身变至寒,能力愈强者寒气愈重,此毒无药可解。后羿天生神力,所以他的寒气更是猛烈,周围的百花树木都受寒而死,人皆不敢靠近,嫦娥视之,心痛欲裂,但无计可施。

数日之后,中毒之状愈加严重,方圆数十里草枯川结,已无半点生灵。独嫦娥强忍极寒,敢近其身,日夜陪伴。但长此以往,子民必遭牵连无法生存。后羿每思此,深感沉痛,对子民万分愧疚。

又是一年八月十五,后羿不忍再给嫦娥和子民们带来伤害,趁嫦娥不在,纵身一跃向天空飞去,只见一团巨大的寒气凝结成球悬挂在当空,散发着洁白的光芒,与太阳交相呼应。

当嫦娥回来之后发现,后羿为了不伤害她和子民,远离部落,化身为月亮。嫦娥悲疼欲绝,日日忍受相思之苦,愿舍弃一切去往后羿身边陪他终老。她便向西王母求登月之术,西王母见她虔诚:“你取八月十五日的木樨花瓣上露水与木樨话花一起做成饼吃下便可飞升奔月。”嫦娥依言。在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吃下月饼奔向月亮而去。日日忍受着极寒,陪着后羿,成为一段佳话。

遂后人每逢八月十五中秋之际,都喝桂花酒、吃月饼、赏月,来追思这一段美丽的爱情佳话。

篇11: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姮娥①,羿妻。羿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未及服之。姮娥盗而食之,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④。故异书⑤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人常砍之,树创⑥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⑦人,学仙有过⑧,谪⑨令伐树。

【注释】

①姮娥——就是嫦娥。汉文帝名叫刘恒,汉代人避讳,不能说“恒”字,就把姮娥改成嫦娥了。

②请——求,索取。

③西王母——古代神话里的女神。最早的记载里说她人面虎身,后来逐渐演变。

④蟾蜍——癞蛤蟆。

⑤异书——这里指记载怪异事情的书籍。

⑥创——伤。这里指树被砍出的缺口。

⑦西河——古地名,在今山西省。

⑧过——过失;错误。

⑨谪——责罚。

篇12: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的启示

现在广为流传的嫦娥奔月的奔月地点,是在今山东潍坊寒亭区的奔月台。在潍坊的寒亭区有一个奔月台,附近也有着嫦娥的雕像,村落之中也流传着很多的有关嫦娥奔月的民谣。所以,很多人都将奔月台当做是嫦娥奔月的地方。

根据寒亭区的传说,故事是这样的。嫦娥本是一个擅长占月的部族首领的女儿。后羿本是一个部族的大英雄,后来带领自己的部族,在夏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俘虏了夏朝的`国君,取而代之。嫦娥听闻后羿取代了夏朝的国君,生出了爱慕之心,两人在玉兔的帮助之下,结成连理。后羿当上大王之后,穷兵黩武,残忍暴躁,最后被手下寒浞杀死,并且自己的妻子嫦娥也被寒浞占有。

寒浞杀死后羿后,将国都迁到现在的寒亭,称为寒国。嫦娥在后羿死后,变得非常的忧郁悲伤,常常登上高山,观月占卜。寒浞为了讨好嫦娥,在嫦娥经常观月的地方,建了一座宫殿,并命名为广寒宫,嫦娥经常在广寒宫顶占月。一天,嫦娥在洗澡的时候,意外掉入井中淹死。旁边服侍的侍女怕寒浞治罪,就一起撒谎,说嫦娥奔月升仙了。寒浞非常的伤心,就把给嫦娥建造的广寒宫付之一炬,想将这座宫殿烧给远在月宫的嫦娥。

除了潍坊的登月台,还有一个地方也说自己那边是嫦娥奔月的地方,那就是河南的密县,密县的故事传说和现今比较主流的嫦娥奔月传说一样,另外,密县也有嫦娥奔月的遗迹。

嫦娥奔月的启示是什么

《淮南子》中对于嫦娥奔月的描述非常的简单,书中描述的是嫦娥偷了后羿的不死药,吃下去后自己飞升成仙了。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之上,扩展到了现在人们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通过这个传说,我们可以发现古人的很多特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这个神话传说和很多的中外古代神话传说都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人们脱离了大地的束缚,可以自由的翱翔于天空之中。对自由的向往,脱离大地的束缚,是古代人民的最大的理想,所以他们才想出了那么多的成仙、飞天的故事。这个理想不是中国人特有的,古代欧洲也有很多人有着飞天的梦想。

在古希腊神话中,记载了这样的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将一双人造的翅膀绑在自己的双臂之上,向着太阳飞去,等到接近太阳的时候,翅膀被太阳的高温融化了,那个人就掉进海里淹死了。在古代中国,对于飞天的尝试也从没有停止过,有着很多人为了完成飞天的梦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被称为“中国火箭第一人”的明朝人万户,为了完成飞天的梦想,在飞天的时候,被火药炸死。嫦娥奔月表达了古人的一种,追求自由,脱离束缚的探索发现的精神。

篇13:孙家栋:笑送“嫦娥”奔月宫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履历是沉甸甸的、也是金灿灿的。他亲历、见证、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他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是惟一见证了中国卫星第一次和上百次发射的航天人。孙家栋对自己所获得的那些“荣誉”,看得很淡。他说:“荣誉属于国家,属于整个航天队伍!我个人只是具备了一点最基本的条件,主要是靠国家经济的发展,靠国家发展所创造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靠机遇。”

荣获斯大林金质奖章

2010年1月11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暖意融融。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通过红地毯,走向领奖台,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给自己颁发的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孙家栋自己却觉得很不安。他说:“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人共同协作的成果,我个人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

孙家栋的祖籍是山东牟平,孙家祖先是从清代道光初年从山东迁到辽宁省盖县的。1929年4月8日,孙家栋出生于辽宁盖县。新中国成立后,孙家栋的老家被划分到复县(今为瓦房店市)的行政范围内。3岁那年,孙家栋就开始随父亲在辽宁和黑龙江两省之间颠沛流离。

据他家乡的老人回忆,孙家栋小时候学习特别刻苦,上小学的时候就捧着厚厚的古文书阅读到深夜,而且阅读广泛,只要能找到的书,他都会拿来读。儿时的孙家栋喜欢挑老师的毛病,每当上课的时候,孙家栋都瞪着两只圆圆的小眼睛盯着讲台上的老师,一旦老师讲错了,孙家栋都会马上大声指出来,弄得老师特别难堪。

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中途因二战“失学”。1946年9月,他考入国民政府举办的锦州大学。1947年冬,解放军逼近锦州等地,学校受到影响,孙家栋回到沈阳,然后打算回老家。

在去往沈阳时,孙家栋经济窘迫,决定去找一位在沈阳的同学。在同学家,他巧遇在哈尔滨工作、出差过来的三哥孙家楠。孙家楠告诉他,哈尔滨已经解放,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很快恢复。于是,孙家栋带着憧憬的心情去了哈尔滨。1948年9月,他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哈工大预科班专修俄文。

孙家栋最大的愿望不过是想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学生,将来可以去修大桥。偏偏当时哈工大增设了汽车专业,于是孙家栋选择了汽车系。在哈工大读预科的时候,每逢十五满月,他都会在夜半时分仰望苍穹。他说:“我们的老祖宗很了不起,他们发明了阴历,通过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记录天时的变化。”如果命运顺从孙家栋的最初理想,那么中国无疑将少了一位出色的航天专家。

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回家团圆,哈工大预科班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孙家栋决定吃完难得的红烧肉就回家。但开饭后,校领导突然来到餐厅通知在场学生:留下会餐的同学,谁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请即刻报名,参加的必须赶上8点半从哈市开往北京的火车。从天而降的喜讯,让大家对那碗红烧肉已不再具有吸引力。孙家栋的第一个反应是:报名参军!能入伍已经无尚光荣,何况又是与蓝天白云为伍的“天兵”呢!来不及过多的思考,来不及与家人打招呼,更来不及吃完那碗红烧肉,8点30分,孙家栋和他的部分同学已坐在了哈尔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找到机会回老家看看。孙家栋回忆说:“到了部队才知道,因为毛主席和斯大林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答应帮助中国建立一支自己的空军,非常需要一批懂俄语的人,这样才找到了我们。”

1951年9月,孙家栋一行30人被国家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孙家栋说:“我的记忆力很好,一门功课的七八章内容,几天时间就能从头背到尾,考试时拿到试卷便能一气呵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最让孙家栋无比激动的是: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音乐堂亲切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作为被毛泽东主席接见的留学生代表都是又红又专、德智双优者,孙家栋作为在苏联著名高等学府学习尖端专业的高材生,自然被选作代表去接受毛主席的检阅。他终身难忘的是毛主席在这次接见中讲出那一段语重心长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孙家栋回忆说,当时莫斯科大学音乐堂沸腾了,掌声和欢呼声此伏彼起、经久不息,很多中国留学生激动得泪水涟涟。

当时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有一个传统:考试全部获得满5分的学生,照片会被挂在学校一进门的地方,1学年后如果能继续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数越少,照片也越大。毕业时如果能在其上保留1张大照片,便可获得1枚50克重的正面有斯大林头像的纯金质奖章。1958年4月,孙家栋就带着同学梦寐以求的斯大林头像奖章,从苏联留学归来。

被“中国航天之父”点将

归国后不久,孙家栋没有去造飞机,而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转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前身)。因为学的是飞行器发动机技术,他被安排到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孙家栋说,那时候,人们对导弹还很陌生,连翻译也不知道对这个外来物译个啥名词,有人译作“飞弹”,有人译作“可控制的弹”,最后还是钱学森拍板,译作“导弹”。

这年“五一”节前,孙家栋第一次见到了时任五院院长的钱学森。当时钱学森经常到总部检查工作,并亲临设计现场和大家讨论问题,对快速进步的孙家栋青睐有加,两人的接触次数逐渐多了起来。

起初,五院的科研工作是仿制苏联“P-2”导弹。面对苏联提供的一堆图纸,除了钱学森以外,孙家栋他们谁也没见过真导弹。再一看周围的同志,有学力学的、数学的、化学的、纺织的、文史的,五花八门,就是没有一个学导弹理论的。孙家栋所学的航空理论还算与导弹专业离得最近。

1960年,正当中国导弹事业从仿制开始刚刚起步,赫鲁晓夫背信弃义,撤走了在中国工作的专家,停止供应“P-2”导弹的资料、数据和图纸,妄想把中国的导弹事业扼杀在摇篮中。面对困境,中国的科技人员跟着钱学森,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道路。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即这年9月10日,中国用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近程弹道导弹。那时,孙家栋已经担任了导弹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时隔不到两个月,这年11月5日,中国又成功发射了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准确击中目标。之后,孙家栋又升任为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从仿制苏联“P-2”导弹到国产东风导弹的研制工作,孙家栋把所有的智慧和精力都倾注其中,心想这辈子就情结导弹了。

人生之路有时也像江河一样,冷不丁就发生了大拐弯。1967年建军节前的一个下午,正满头大汗地趴在火箭图纸上搞设计的孙家栋,突然被通知:“为了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院长向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推荐你去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就这样,38岁的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当时,苏联、美国、法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日本也在加快准备,孙家栋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很快他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战略眼光。经过详细考察,他从不同专业角度和技术特长出发,最终选定了戚发轫等18人,这就是中国卫星发展史上有名的“十八勇士”。

根据实际情况,孙家栋大胆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把卫星的工程任务概括为简单、明确的12个字“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说服一些老专家,去掉了原设计方案中的卫星探测功能,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此基础上,再发射有功能的卫星。攻克重重难关后,卫星初样在1969年10月基本告成。

1970年4月24日21时34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这一天,中国人被一种特殊的激情点燃了。《人民日报》出版套红的号外,所有的广播电台都在热线链接同一条消息,全国人民竞相奔走相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啦!

当晚,当“东方红一号”卫星高奏着悦耳的《东方红》乐曲从北京上空飞过时,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正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值班,他仰望星空,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降生般百感交集,泪水忍不住刷刷地滚落下来。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总重量173千克相当于苏、美、法、日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钱学森曾对别人说:“看来,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的确敢干事,会干事。”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这天下午1时多,孙家栋是通过电视新闻获悉噩耗的。他震惊不已,拿筷子的手僵持了好久才放下……

享有“卫星之父”之美称

2009年4月15日,刚刚过完80大寿的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指挥并见证了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颗航天飞行器,其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超过三分之一。为此,他有一个美名:“中国卫星之父”。

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几大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设有总师。而孙家栋则被人们尊称为“总总师”。知情人说:“航天各系统太复杂了,都是牵一发动全身。搞这种大工程总是会有矛盾,矛盾无论多么错综复杂,孙总都能给出妥当的解决方案。”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携带着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喷射出巨大的烈焰,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离开发射台,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然而,正当这颗卫星经变轨、远地点发动机点火进入地球准同步轨道,向预定工作位置漂移的时候,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通过遥测数据发现,装在卫星上的镉镍电池温度超过设计指标的上限值,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就危在旦夕了。

孙家栋果断地发出了打破常规的指令:“立即再调5度!”正常情况下,这道指令需要精准确认后,按程序审批签字后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各种手续都已经来不及,尽管孙家栋的指令已经被录了音,但没有指挥部会商签字,这道命令很难执行。如果孙家栋没有很高的威望,操作人员也是不会执行他的命令的。要知道,孙家栋在这紧急关头果断处置是需要何等的胆识!将需要承担多么巨大的风险!

现场的操作人员为了慎重,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草草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据,要孙家栋签名,孙家栋毅然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3个字的分量和风险,犹如战场上的“生死置之度外”,需要把个人的一切顾虑抛到脑后,孙家栋的选择没有一丝迟疑……

天上的卫星执行了地面的指令后停止了温度上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热失控被制服了,卫星终于化险为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验证了降温决策的正确性,这一绝招也引起了同行们的惊叹。

航天事业充满了高风险,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孙家栋从来没有被挫折吓倒过。有一件事情他至今难以忘怀。1974年11月5日,孙家栋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运载火箭,矗立在一望无垠茫茫戈壁的发射台上。就在运载这颗卫星的火箭点火之后,出现意外,大家都懵了。孙家栋带着大伙把眼泪一抹,直奔发射现场,决心一定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这次惨痛的失败,孙家栋至今记忆犹新:现场一片火海,数年的心血化为灰烬。在西北寒冬夕阳余辉下,茫茫大漠中,人们用手抠,拿筛子筛,边掉泪边寻找卫星残骸的碎块,哪怕一点碎片都要把它收集起来。最后查清原因,竟然是一个非常小的产品故障——火箭中一根导线的铜丝断了,但是外头胶皮套没断。“火箭发射的时候,一震,它就有时候离开,有时候接上,就这么简单一件事。”

他回忆说:“在航天工作中,质量是第一位的,哪怕一个极细微的问题,也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果。在现场看,一片火海,半个天是红的。那阵子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确实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跑到一个单独的小房子里嚎啕大哭。随后,我惟一能做的就是鼓励大家不要灰心、不能丧气,不能被失败吓倒。”此后,孙家栋更加精益求精地要求自己、要求身边的人。1年后,新的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终于冲出大气层,又平安返回预定的着陆点……

在关键时刻,平时严谨沉稳的孙家栋一次次挺身而出,不仅在他熟悉的高风险的航天科技领域,就是在当年国人都陌生的承揽卫星发射服务方面,同样义无反顾。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正式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业务。这一消息震动了国际航天界——要知道,美国和欧洲在当时垄断着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发射外星,中国航天人不仅要懂得研制火箭发射卫星,也必须学会与国外商家打交道。孙家栋这个“造卫星”的专家又担当起“生意人”的角色。

1988年,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生产的通信卫星,起名“亚洲一号”卫星,并准备让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将其送入太空。但卫星要从大洋彼岸运到中国,必须有美国政府发放的出境许可证,争取许可证的使命便落到了孙家栋的肩上。整个谈判期间,作为谈判代表团团长的他,面对种种谬论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句句中的。艰苦谈判之后,签署备忘录之前,他晕倒在谈判间里。

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内,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在现场经历多少次发射,那次发射特别激动、最紧张。”孙家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旁边人的心跳也能感觉到,就是那种心情。有人告诉我,卫星发射成功,美国华侨流着泪激动地说‘中国的卫星能飞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这种跳动着的爱国情怀促使航天人更加把航天精神浸润到每一个航天产品上去。

21点30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雷霆般呼啸着拔地而起;21分钟后,精确地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亚星”的入轨精度是休斯公司31颗同类卫星中入轨精度最高的。听到现场的美方专家由衷地说“没想到中国的运载火箭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时,孙家栋自豪地笑了。

如今回想起当年向美国人“叫板”的情景,孙家栋依旧百感交集:“我突然想到小时候,老人常说‘洋火、洋油、洋车’,身边到处是外国产品。终于,我们的火箭能发射美国卫星了,那种激动与自豪,难以用语言形容。”他还深有感触地说:“谈判实质上是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的实力增强了,我们说话的分量自然就加重了。”

出任“嫦娥工程”领军人物

2004年2月25日,中国各大报纸以醒目标题发出人们关注的消息:“嫦娥工程”领军人物确定。时年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出任总设计师。

有人劝说,“都到了这个年纪,取得了那么多荣誉,还是‘保持晚节’为好,要是我,我看没有必要承担风险挑重担。”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他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但孙家栋没有一丝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在孙家栋看来,探测月球有两个目的,一是探索宇宙奥秘,二是开发空间资源。其中开发资源就看我们将来对月球认识到什么程度,这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但如果你不起步,你不去,将来这个领域就不是你的。”

嫦娥舒袖神话浪漫,但卫星探月道路艰辛。不知经过多少个昼夜,攻克了许多个难关,孙家栋和他带领的团队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嫦娥一号”卫星终于研制成功了。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指挥员气壮山河的“点火”口令,“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运载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喷射着烈焰腾空而起,冲出地球,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11月5日11时37分,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卫星成功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

那一刻,现场直播的电视镜头捕捉到了这么一个场景: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人们欢呼跳跃,拥抱握手。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去擦眼泪。这时,“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走过去和孙家栋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个镜头令许多人动容。欧阳自远回忆说:“激动得手都是冰凉的,我们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一样,胜利那一刻的激动无以言表!”

2010年10月1日傍晚,中国“嫦娥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孙家栋介绍,“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给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正式落月前再进一步进行一些科学项目的验证。首先就是发射的轨道,“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后,卫星先是围绕着近地飞行一段时间,然后再按照严格的奔月时间奔月。而“嫦娥二号”发射是由火箭直接发送进入奔月轨道,所以为了可靠,“嫦娥二号”先做一次验证。第二个是在落月过程中逐步降低绕月轨道,“嫦娥一号”围绕着月球飞行时的轨道高度是200公里,“嫦娥二号”的绕月轨道降低到了150公里,然后再继续降低,一步步地实验,来验证我们轨道计算测控等等的技术符合不符合将来卫星“落月”实际情况。第三个任务就是探测落月点。载人这方面也有一个比较长远的计划,从载人的发展来讲,登月是必然的,但是什么时候上要根据我们国家技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在正在探讨这个问题。

熟悉孙家栋的人都说他的心目中有两个“嫦娥”:一个是绕月飞行的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一个是与他相守一生的爱妻魏素萍。

当年,魏素萍是哈尔滨市立医院的内科医生。孙家栋与魏素萍是通过战友的照片介绍而“认识”的。当时,孙家栋对着照片左右端详,越看越心仪,立即提笔写了一封信,一支丘比特之箭就这样由北京飞向了哈尔滨……

25天之后,孙家栋利用“五一”放假踏上了驶往哈尔滨的火车。在哈尔滨秋林百货公司大门口会面时,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在目光相遇的瞬间,不约而同地认出了对方……当年,孙家栋的母亲说起这件事,笑眯眯地乐开了:“这实际是月下老人早就用红线把他俩拴在了一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啊!”

第一次见面后的100天,即1959年8月9日,孙家栋和魏素萍在北京南苑举行了简朴、热闹的婚礼。虽然此时魏素萍不知道孙家栋具体做什么工作,但100天的书信往来已经让她深深地爱上了学识渊博的孙家栋,感觉自己喜欢的这个人可信赖、可依靠。不久,魏素萍由哈尔滨调到北京,成为航天系统某医院的心血管科医生。

婚后的日子里,魏素萍终于领会了丈夫工作的忙碌感和神秘感:孙家栋不是加班就是开会,否则就是一去几个月的出差,即使回到家中,也没闲过。两人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一晃就是几十年。

奉献是孙家栋生活的主旋律,即使在年届八旬之后,孙家栋仍然在超负荷地工作着。他的老母亲去世时,孙家栋也只是深夜赶回来,站站脚又连夜返回。魏素萍自打和孙家栋结婚就没见他空闲过,丈夫对祖国的贡献和辉煌的事业让她自豪。可孙家栋却觉得欠着妻子许多情,家里的事全靠妻子。

从一见钟情到相伴变老,但他们的感情依旧甜蜜、浓烈。当年,孙家栋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后回到家里,亲手给妻子戴上这枚纯金奖章。他动情地对妻子说:“这枚功勋奖章,也有你的一半!”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闲下来后,打算多花点时间陪陪她。”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每当听到这首历久而弥新的老歌,孙家栋都会联想到当年那首从“东方红一号”卫星上传来的铝板琴奏出的美妙乐曲。近40年飞逝如电,那音乐至今仍那么清晰悦耳地回荡在他的耳畔。孙家栋业余爱好很多,但后来因忙于工作,每天清晨在老伴的陪同和“督促”下才去打打太极,爱好只保留了欣赏音乐这一项。对于流行音乐,孙家栋自嘲道:“我对流行音乐接受得较慢,开始听不进去,等我感觉有点喜欢了,人家都早已流行过去了。”

孙家栋有个爱好,喜欢看天。其实,他更喜欢看火箭腾空而去,将颗颗卫星送上太空的壮丽情景。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脑子里只要装了问题,就会觉得茶无味、饭不香,他会沉默寡言,日思夜想。有好几次,有时是半夜,有时是凌晨,魏素萍醒来发现床上的老头不见了,细听房间没有一丝动静,吓得她大喊。孙家栋却很沉稳地说:“你睡你的觉,不要大惊小怪。”原来,孙家栋夜里起来看到窗外挂在空中的那轮明亮的月亮,他总会身不由己地到凉台上看上几眼,他仔细看着月亮在慢慢地移动,心里在默默琢磨月亮与“嫦娥工程”总体的一些技术方案的联系。

大智慧需要好记性。据说,孙家栋工作一生竟没有一本笔记本。即便到了七八十岁的高龄,开两天大会,总结时仍然凭记忆就能游刃有余。他的侄儿孙忠胜说:“对于四叔,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乡里的老人们经常夸他是‘神童’。四叔6岁刚上学的时候就能够过目不忘,不管多难记的东西,只要老师讲上一遍,或者在黑板上写上一遍,四叔都能牢牢记住。”而今,他每天翻阅的是有关各国的大量航天资料和航天专业书籍。孙家栋说:“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就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篇14:初探大班民间故事的选材要点

[关键词]天台民间故事 生活经验 年龄特点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90

在天台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口耳相授积累了很多的民间故事,它不仅记载了天台人的智慧发展历史,而且形成了天台本土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些故事往往叙事性强、极富想象力和传奇色彩,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因此,在教育活动中,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既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又能促使语言能力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选材。

一、选择民间故事,要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学习民间故事,首先离不开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因此,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相符合的故事,是选择内容的前提。我们主要考虑内容的浅显化。一些活泼可爱的角色、接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是孩子们喜欢的对象,容易被幼儿接受。如《智训赖天大王》《老虎学艺》《破铜钱》《骆驼和马》《苍蝇的来历》等。

例如,《老虎学艺》讲述了一只老虎拜小猫为师学艺的故事。猫师父兢兢业业地教授老虎本领,老虎却是本性难移,到头来想把小猫吃掉,幸亏小猫还没有把爬树的本领教给老虎,要不然小猫就没有命了。这些形象幼儿平常经常接触,欣赏完之后,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老虎是个大坏蛋,连自己师傅都想吃掉”“我们对待坏人就不能对他好”……

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还比较低,如果选择的故事“内容过深”,他们就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中就不能集中注意力,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差。在一次主题观摩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选择了《隋塔的传说》作为教学内容。课堂上,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但是,由于幼儿对“五百罗汉”“观音”这类的人物传说了解不多,对这个故事内容也不感兴趣,所以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无法回答,要么答非所问,导致接下来的活动不能有效开展。后来,我们开展了研讨活动,达成了共识:幼儿的原有经验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情感的迁移。幼儿之所以会对教师的提问毫无头绪,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支撑。

二、选择民间故事,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有意注意和形象思维快速发展,其语言发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变通性日渐彰显。因此,我们在选择故事的时候根据大班幼儿现有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爱好,优化故事语言,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听懂故事的同时都有话说、都喜欢说。

1.故事语言要生活化

民间故事大多是很早以前传下来的,有些故事的语言幼儿不理解,我们教师就进行反复推敲,并给以通俗化、形象化的修改或解释。在教学活动中,我常常把繁琐的语言简单化,甚至偶尔会把方言转化为普通话来帮助幼儿理解,给幼儿一种生活化的感觉。如“五百罗汉斗观音,枉费一番心,今朝却是罗汉斗修元,叫你鹅门钻”,可以讲成“以前五百罗汉与观音斗法,是白白地浪费了一番心思,今天罗汉和我济公修元斗法,我倒要叫你们来钻鹅门”。原话固然语言精练、句式工整,但这种文言表达方式致使幼儿根本无法理解,更谈不上欣赏,修改后的语句更贴近生活,也更通俗易懂。

又如《狗腿子》的故事,原民间故事篇幅很长,有很多的文字描述都是天台的方言,幼儿听得有些茫然,于是我们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了改编,改编后的故事简短易懂,更贴近生活,更接近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听得就聚精会神了。如:

2.故事语言要童趣化

幼儿天真烂漫,他们对事物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幼儿选择想象丰富大胆、语言幽默风趣的故事,让幼儿感受语言带来的幽默和愉悦。此类故事有《老鼠嫁女儿》《先生牛》《白字先生》《翘脚诗》《硬燥辩店》等。

例如,《老鼠嫁女儿》讲述了四只老鼠抬着花轿嫁女儿的故事。语言极为轻松活泼,如“四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一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嘭啪”等,这些词语以轻松俏皮的手法表现了主题,幼儿在欣赏故事时既身心愉悦又智慧益增。

此外,在天台方言系统中本身就有一些词汇极富童趣,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采用这些词汇。如一位教师给大班的幼儿选择了《四角尖嘴粽》这个故事进行教学,在故事内容中出现很多的天台词,如“三寸金莲”“辣椒头”等,有了天台方言的故事,孩子听得更认真了,还不时发出嘻嘻哈哈的笑声。

三、选择民间故事,要贴近幼儿的道德导向和情感教育

语言是情感的表达,是情感的外显,没有情感的语言是不富生命力的。因此,选择民间故事内容进行语言训练时,要符合幼儿的情感特点。孩子在听故事时,往往只注意到故事中显著的特点,易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吸引,如某句特别搞笑的话,某个夸张的细节,而其中隐含着的思想美是不易被孩子注意,甚至易被教师所忽略的,而这些内容有的是孩子终身受益的。我在教学中,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去挖掘隐含于故事中的道德美、情感美,感觉是有益有趣又可行的。

1.热爱家乡

天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众多的旅游胜地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流传着很多的民间故事。如《苍山第十潭》《九龙造天台》《国清寺的由来》《三洲潭》等,这些故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乡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例如,《国清寺的由来》讲述了智者大师云游到天台山,碰见一位神仙老僧定光,老僧给了他一座银峰,智者大师后来取名“净名堂”,并创建了天台宗,来朝拜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寺里容纳不了更多的和尚,在大师点化下,智者大师千辛万苦地制造图样,圆寂后弟子按照图样造好了国清寺。现在“寺若成,国即清”的六字还刻在国清寺的石碑上。

又如,《饺饼筒》故事讲述了南宋时济公在国清寺为僧,看见和尚每餐吃饭后都会剩下一些饭菜,倒了又觉得可惜,就把这些菜肴在糊拉拖里卷起来供下一餐食用,这便是饺饼筒的来历。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饺饼筒又做成了美味的食品,在清明节、七月半等节日时,还把它当做了“祭品”。

我们将这些故事以上课、教研、晨间谈话等形式讲给幼儿听,并通过多媒体、实际操作等辅助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内容,使幼儿感受到天台的特色、天台的风土民情,从而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惩恶扬善

大班幼儿的道德情感进一步地发展,他们能分清好与坏,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济公救少女》《济公惩恶棍》《棒打寿联飞》等故事能帮助孩子分善恶、明是非,长期的熏陶感染下,孩子就会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一个善良、勇敢、正直的人。

例如,《狗腿子》描述了赵老爷站在桥上收取过桥费,管家狐假虎威帮忙,济公把管家的腿变成狗腿的故事。在讲完这个故事以后,我让小朋友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们不能欺负别人。”有的说:“不能太贪钱。”有的说:“济公真了不起!”……从他们对济公惩恶扬善的赞美,对赵老爷贪得无厌的批判中,我们已然明白:孩子幼小的心灵已懂得区别善恶。

又如,《济公救少女》这一民间故事塑造了济公足智多谋的形象。故事中由于恶少年不慎跌落水中淹死,他的家人到衙门告状。济公知道消息后,就在家里穿着羊皮袄烤火,并告诉前来求救的姑娘要她放心。在公堂上,县太爷要姑娘杀人偿命,济公还在旁边说:“知罪犯罪要罪加一等。”姑娘惊呆了:“你不帮我,还落井下石。”济公却说你没有要我帮你呀。姑娘急了:“我请你帮忙时,你不是还在家穿着羊皮袄烤火吗?”济公说:“你是疯子,我这么热的天怎么会穿羊皮袄啊。”县太爷也以为姑娘是个疯子就判她无罪了。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利用幼儿好模仿、喜欢听故事,将民间故事融入日常生活中,不仅使幼儿乐于接受民间故事,还能将传统的精神文化、民族文化传递给幼儿,优化我们的德育过程。因为在天台济公是幼儿平常经常了解的人物,课后,好多幼儿拿着破蒲扇都学着济公的样子,他们的语言表达丰富了,而且戴上济公帽表演济公时,还真能表现出济公的形态呢!

3.学会感恩

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形成,将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道德情感中,爱是核心,然而爱的情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天台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感恩的言辞和故事,它们都以不同的形式诠释着感恩的内涵。如《宠子没良心》《抱孙教儿》《四兄弟天打死》等。

如《抱孙教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家里贫穷,儿子觉得自己爸爸眼花耳聋,又赚不了钱,每天给他剩饭剩菜吃,可是父亲却还是每天带着孙子,一些邻居都劝老父亲不要做了,可是老父亲却做了一首打油诗:“曾记当年我养儿,我儿今日又生儿。我儿饿我任他饿,莫教孙儿饭我儿。”儿子听到这首诗后,呆了好久,顿时醒悟过来了。从那以后,儿子餐餐端到老父亲面前,恭恭敬敬地叫父亲吃。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几辈人的特别关爱,但很多的孩子从小只知道被爱,却很少关心别人。我们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感恩的道理,将感恩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播撒在幼儿的心田,使孩子感受到爱的真谛。

总之,民间故事的选材重点应立足于儿童,用儿童特有的好奇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特有的澄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选取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加以艺术构思,有策略的选择,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上一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下一篇:初中生清明节祭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