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上册练习题

2024-07-20

数学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精选8篇)

篇1:数学七年级上册练习题

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练习题

1.在梯形面积公式S=(a+b)h中,已知h=6厘米,a=3厘米,S=24平方厘米,则b=()厘米.

A.1B.5C.3D.4

2.已知甲组有28人,乙组有20人,则下列调配方法中,能使一组人数为另一组人数的.一半的是.

A.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B.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C.从乙组调12人去甲组

D.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或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3.足球比赛的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是0分,一个队打了14场比赛,负了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场.

A.3B.4C.5D.6

4.如所示,在甲图中的左盘上将2个物品取下一个,则在乙图中右盘上取下几个砝码才能使天平仍然平衡?()

A.3个B.4个C.5个D.6个

篇2:数学七年级上册练习题

一、精心选一选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cm B.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线段AB的长度 C.线段AB的中点C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 D.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AB 2.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A.∠1=∠3 B.∠1=180°-∠3 C.∠1=90°+∠3 D.以上都不对

3、.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比∠2小40°,则∠2的度数是()

A.20° B.25°

C.40°

D.65°

124.如图4,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CB上一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D=AC-BD B.CD=

12BC C.CD=12AB-BD D.CD=AD-BC

图4 5.如果线段AB=13cm,MA+MB=17 cm,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M点在线段AB上 B.M点在直线AB上 C.M点在直线AB外

D.M点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 6.下列图形中,能够相交的是().

7.已知点A、B、C都是直线l上的点,且AB=5cm,BC=3cm,那么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A.8cm B.2cm C.8cm或2cm D.4cm

8、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所得平面图形如下,则该物体可能是()

9.如图所示,∠AOD=∠BOC=60°,∠AOB=100°,给出下列结论:

①∠COD=20°;②∠AOC=∠BOD;③∠BOD=40°,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 B.只有②

BDC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C.①② D.①②③

10.如图所示,∠1=15°,∠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是()

COAB2DO1AA.75()B.15° C.105°

D.165°

11.如图所示,已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AM上一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MB

12.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6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A.南偏西30°方向 C.北偏东30°方向

二、填空

13.如图,三棱锥有________个面,它们相交形成了________条棱, 这些棱相交形成了________个点.B.南偏西60°方向 D.北偏东60°方向

14.如图1-4,A,B,C,D是一直线上的四点,则 ______ + ______ =AD-AB,AB+CD= ______ - ______ .

15.如图1-5,OA反向延长得射线 ______,线段CD向 ______ 延长得直线CD. 三.解答题

16、如图所示,已知A、O、B三点共线,∠COD=120°,OE是∠AOC的平分线,OF是∠BOD的平分线,求∠EOF.

DCEAFOB

17.如图所示,AB∶BC∶CD=3∶4∶5,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M、N两点的距离为16cm.求线段AB、BC、CD的长.

AMBCND

18、右面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把-10,7,10,-2,-7,2分别填入六个正方形,使得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

19.读下面的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出图形.(1)点P在直线AB上,但不在直线CD上。(2)点Q既不在直线l1上,也不在直线l2上。

(3)直线a、b交于点,直线b、c交于点,直线c、a交于点。(4)直线a、b、c两两相交。

(5)直线a和b相交于点P;点A在直线a上,但在直线b外.

20.如图4,AB=24cm,C、D点在线段AB上,且CD=10cm,M、N分别是AC、BD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篇3:数学七年级上册练习题

一、一题多用, 尽显习题的训练功能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中重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 因此, 课本从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开始, 几乎每个练习都安排有一组口算的习题。怎样用好这类习题呢?

也许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做一做、写一写得数, 然后校对一下答案就算完事。而我认为这样不能起到口算训练的效果, 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中“熟练”的要求。

我在做此类习题的时候, 常常会安排这样的几个层次:

……

1. 全体起立, 每个学生从第一列开始认真报一报每一题的得数, 不比谁报得快, 只比谁报得准。

(学生认真地报答案, 陆续报完并坐下。)

2. 老师找到了那么多认真报得数的学生, 比如××、××, 还想继续找出几个最认真的。起立, 从最后一排往前再报一遍。

(兴许个别学生没报完就坐下了, 从后往前再报一遍可以给予弥补。)

3. 大家都报得非常认真,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比赛。

(随意地指题, 让两个学生同时报答案, 几次后分出胜负。可以进行两三组比赛。)

4. 大家都想赢?这样吧,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练习的机会, 等会儿我们再比。自己认真地再报一报答案吧。

5. 同桌两人比比看, 看谁有进步?

6. 拿出你的笔, 写上你正确而漂亮的答案。

……

当然, 并不是每一次口算的练习都要经过这6小步, 可以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应用的。

总之, 一组简单的口算习题, 我们可以多次地、多种方法地使用, 达到口算训练的目的。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家庭作业, 我们不能指望学生在课后、在家里进行多少口算练习,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课堂上的每一次练习机会。

二、启发思考, 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发展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在课堂, 主要的依据是教材。同样的教材, 由于教材智力因素挖掘程度的不同, 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不一样。对于课本习题同样如此, 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从而获得不同的收获。

例如课本第92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当学生做完该题后,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说:“第一组的得数越来越大, 第二组的得数越来越小”。有的学生说:“8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大, 得数也越来越大;7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小, 得数也越来越小”。还有的学生说:“8加一个数, 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 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大1;如果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小1, 得数也会一个比一个小1”。甚至还有学生有这样的发现:“8加上双数结果还是双数, 8加上单数结果就变成了单数”……

有时, 做完习题后,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的发现往往会比我们期待的更多、更精彩。

三、举一反三, 领会习题的内在意义

有些习题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但它却不是以一个新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的, 教材也没有安排相应的例题教学, 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 却是全新的。例如课本93页练习十二第9题填表:

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格, 读懂表格也是一个难点。像这样的习题, 就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直到理解其内在的含义。我在处理时, 是这样做的:

……

1. 通过观察、讨论, 正确找到表中的3个数学问题, 并正确解答。

2. 说说自己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有什么体会?

3. 练一练:

说说找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该怎么解答?

4. 比一比, 与刚才的表格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5. 再练一练:

你又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呢?怎么解答?

6. 与刚才的表格又有什么不同呢?

……

通过练习, 学生不仅学会了看表格的方法:有时需要横着看, 有时却需要竖着看;还知道完成表格首先要找到问题, 再根据具体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用加法, 有时却用减法等等。当然,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变式练习:

如此“举一反三”, 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解答表格中的问题, 而且还能体会到用表格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捷与明了, 习题的价值与意义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强化细究, 体现习题的思维价值

有些习题, 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是需要“深入加工”的, 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例进行细究。

例如课本第58页练习七的第4题:

不计算, 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画“√”。

当学生正确地做完题目, 说清“为什么”后, 我随手写下了“3+5=8”, 并抛出问题:根据你刚才的体会, 你能很快地编出得数比8小的加法算式吗?学生有的减少第一个加数, 编出了2+5、1+5、0+5;有的减少第二个加数, 编出了3+4、3+3、3+2等等;还有的同时减少两个加数, 编出了2+4、2+3等等。接着,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又提炼出了方法:只要让其中一个加数减少, 或者让两个加数同时减少, 就能让得数变小;相反, 就能让得数变大。同样地,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8-2=6”编出得数比6小 (或大) 的减法算式。

如此“细究”, 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 拓展了思维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可能。

五、多样呈现, 落实习题的预设目标

有时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 能真正实现习题的目标价值。

例如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是多少, 再数出来。如果像课本那样直接呈现给学生, 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准”而舍去了“估”的过程, 直接用数的方法得到答案, 这样就达不到“估一估”的目的, 怎么办呢?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

……

1. 投影出示有10个草莓的图片, 数一数有多少个草莓?

2. 投影出示习题中的第一幅图, 只能看一会儿, 要求估一估比10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3. 数一数草莓到底是多少个,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4. 出示习题中的第二幅图, 仍要求只能看一会儿, 估一估比刚才的14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5. 认真数一数、圈一圈,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

表面上看, 这样的处理与直接出示习题让学生做没有什么分别, 从量化的作业结果来看, 也不会区分出什么优劣。但是这样的处理, 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估”了, 既落实了习题的预设目标, 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由此可见, 习题的呈现方式也不是单一的, 而应是多样化的。

六、渗透孕伏, 品味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

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往往会认为数学思想是那么高深莫测, 不会在一年级涉及, 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到四年级才教学, 低年级没有这部分内容, 所以不用管。其实不然, 在一年级上册, 很多习题中就蕴含了数学思想, 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就要求我们在习题教学时, 不能忽视平时的渗透孕伏。

例如课本第8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当学生做完这三组题后,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自己做题的体会。学生很容易发现每组的两道题得数是相同的, 而且学生发现, 算下面的题目就是像上面的题目那样“想”的, 例如算9+5, 就可以想9+1+4, 这样能算得又对又快。显然, 学生对于“9+5”转化成“9+1+4”已经有了很真实的体验, 转化的数学思想也就在学生的脑海里发芽了。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 但可以提炼的数学思想与解题策略却也不少。例如学统计的时候, 就蕴含了分类的思想与列表格的策略;结合小棒图认数,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画一画图形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运用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减法想加法又是互逆思想与倒推思想的渗透……这些都值得我们在进行习题教学时注意。

篇4:数学七年级上册练习题

【关键词】 苏科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解读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67-01

0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颁布之后,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2](苏科版)新教材随之取代了旧教材,与修订前的教材(笔者着重关注的是2007年3月第3版的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相比,修订内容有较多的变化。本次教材修订,仅从目录上看,有以下几个章节的变化:第一处第2章2.1节中“比0小的数”的标题改成了“正数和负数”;2.2节增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第三处第3章增加了3.6“整式的加减”;第四处第4章4.3节中“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标题改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五处第5章5.2节中“图形的变化”的标题改为“图形的运动”;5.4节中“从三个方向看”的标题改成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从这些目录的调整变化不难发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的完整性、严谨性、科学性上下了功夫,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除了目录上的调整,在教材的具体内容安排上也有了不少的改进,增加了一些更利于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新栏目:以问题情境展现知识;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几何部分更关注动态几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

在使用新教材[3]的过程中,我格外关注了各章节新旧教材的对比,从中受到了许多启迪,有以下感受。

一、版面及栏目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更加图文并茂,给人以生动、亲切、活泼的感觉,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每章的章头都安排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一翻开教材就能初步了解学习该章内容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3.2代数式一节中将旧教材的【议一议】中四个小问题更换为一道统一的例题,峰谷分时电价计费问题,既贴近了生活实际,又囊括了本节“单项式、多项式、系数、次数”等重要概念,使得内容更统一、更完整。

二、强调了新知学习中的过程性目标,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教材之所以新,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改变了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前教师是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现在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数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现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现实性,帮助学生积累有关数学操作活动经验,获得一定成功经验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3.4合并同类项第2课时中求较复杂代数式的值时,在旧教材呈现的“先化简,再求值”的方法旁边新教材加入另一种求法,即“直接将字母的取值代入到原代数式中求值”,加入另一种方法做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身感受到简便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三、创设简明的情境,引领问题探究

教材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走进生活,贴近生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切入主题。注重创设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思考、创新。

例如在3.5去括号一节中,将旧教材中“农田周围修防护林带”问题更换为“假期勤工俭学购入卖出报纸”的问题情境,使用更加简明的问题情境作导引更加容易抓住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行新课知识的探究。

四、几何部分加强了规范的推理和计算,体现出严谨的几何逻辑关系

在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中,定义“线段的中点”、“角平分线”等概念后,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在运用合情推理的方法探索发现“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后,用“因為……所以……”的表述方式通过简单的推理(此时只出因与果,不出由因得果的理由),证实这些性质。上好几何的起始课,既关注几何学习的方法,又要关注几何学习的规范。

五、例题的设置更注重梯度,并加强与小学内容过渡衔接

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加为学生考虑,能顾及到各层次水平的学生,在例习题的编排上更有梯度,更注重衔接,尤其在初一起始阶段关注学生对中小学知识的顺利衔接,思维方式的转变。

例如在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中【试一试】对方程2x+1=5的变形过程,左边列出的小学的“三数关系”的思维过程,右边是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方程变形的代数思维过程,体现了中小学教学的衔接,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以上是本人在初次使用《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新教材的一些感悟和分享,不到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只要教师不断钻研新教材,在教育教学中多感悟新教材,一定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使得新教材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5:数学七年级上册练习题

1.方程2m+x=1和3x-1=2x+1有相同的解,则m的值为().

A.0B.1C.-2D.-

2.方程│3x│=18的解的情况是().

A.有一个解是6B.有两个解,是±6

C.无解D.有无数个解

3.若方程2ax-3=5x+b无解,则a,b应满足().

A.a≠,b≠3B.a=,b=-3

C.a≠,b=-3D.a=,b≠-3

4.把方程的分母化为整数后的方程是().

5.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起跑,t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等于().

A.10分B.15分C.20分D.30分

6.某商场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时发现,二月份比一月份增加了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少了10%,则三月份的销售额比一月份的销售额().

篇6: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复习题题

我们经常听见这样的问题:你的数学怎么那么好啊?教教我诀窍吧?其实学习这门课没有什么窍门。只要你多练习总会有收获的,希望这篇初一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能够帮助到您!

1.下列各题中叙述正确的是()

A.两数相加,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C.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2、下列各数中是负数的是A.?(?)B.??221B.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D.符号相反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C.(?2)2D.?(?2)3

3、如果+200表示收入200元,那么支出-50元表示元

4、下列语句:(1)所有整数都是正数;(2)所有正数都是整数;(3)奇数都是正

数;(4)分数都是有理数;(5)在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多余三个

5、数轴的.三要素有、、。

6、①若│-a│=5,则a=________.

②化简:|3.14-π|=_________

③如果x<0,且x2=25,那么x=_________

7、解答下列几题:

(1)、0.36+(-7.4)+0.3+(-0.6)+0.64;

(2)、-(-21)+(-13)-(-25)-(+28)-4

(3)、(-5)×(-6)×3×(-2)

(4)、-63÷7+45÷(-9)

(5)、(—9)7的底数是,指数是,可读作,它表示,—97的底数是,指数是,可读

作,它表示。

8、一粒钮扣电池能够污染60升水,北京市每年报废这种电池10000000粒,如

果该电池不回收,每年报废的这种电池将污染的水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升。

9、①、-18a2b的系数是_______,次数是_______.

②、多项式2x-yz-3x+1的次数是,常数项是.

10、一个三位数,个位上数字是a,十位上数字为b,百位上数字为c,那么这个三

位数可表示为()

A、c+a+bB、100c+10a+bC、100c+10b+aD、c+10a+10b

11、化简:(4x—2y)—[5x—(8y—2x—x—y)]+x

12、合并:7a2-2ab+2a2+b2+3ab-2b2

13、去括号:⑴、-a-(-3a+2a-1)=

⑵、-﹙m-2n﹚+﹙-m2﹢2n2﹚=

14、下列方程中,解是x=4的方程是()

A.3x?2?10B.3x?8?5xC.x(x?1)??4(x?1)D.3(x?2)?3x?2

15、某校初一有甲、乙两个班,甲班有学生90人,乙班有学生40人,求从甲班32

调多少人到乙班,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相等,设应从甲班调x人到乙班,依题意,所列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数学七年级上册练习题

经历了一学期的努力奋战,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刻就要到了,期中考试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我们一起来通过这篇期中考试卷练习题提升一下自己的解题速率和能力吧!

一、选择题(10*3=30分)

1.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

A.胜二局与负三局

B.盈利3万元与支出3万元

C.气温升高3℃与气温为﹣3℃

D.小明向东走10米与向北走10米

2.据统计,截止到今年10月底,我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约为1193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应记为()A.1193109元 B.0.11931013元

C.1.1931011元 D.11.931012元

3.﹣2的倒数是()

A.B.2 C.﹣2 D.4.运算结果是()

A.8 B.4 C.8 D.4

5.在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

6.的平方根是()

A.4 B.4 C.2 D.2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个 A.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是1、0 B.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0

C.无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D.算术平方根一定是正数

8.下列式子运算正确的是()

A.B.C.(﹣4)﹣5=9 D.﹣32=﹣9

9.下列各组数 中:

①﹣52与(﹣5)2;②(﹣3)2与﹣32;③﹣(﹣0.3)5与0.35;④0100与0200;⑤(﹣1)3与(﹣1)2,相等的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10.观察下列各式:3=3,32=9,33=27,34=81,35=243,36=729你能从中发现底数为3的幂的个位数有什么规律吗?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回答:32018的个位数字是()

A.1 B.3 C.7 D.9

一、填空题(8*3=24分)

11.的相反数是.12.用、、=号填空:.13.64的平方根是,64的算术平方根是,64的立方根是.14.3.14表示精确到位,它表示大于或等于小于.15.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a+1和a+11,这个数是.16.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为5,则x2+(a+b)2018+(﹣cd)2018的值为.17.若m、n满足,则nm=.18.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1!=1,2!=21=2,3!=321=6,4!=4321,则 =.二、简答题 19.计算

(1)3+(﹣13)﹣(﹣6)(2)

(3)4+3(﹣2)3(4).0.(1)在图1数轴上表示数;

(2)通过观察图2是面积为10的阴影正方 形,结合上题请在数轴上画出数.21.把长宽高分别为50cm,8cm,20cm的长方体橡皮泥,制作成一个立方体,请问立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2.通常,高度每增加300米,气温将下降1.6℃,现地面气温是﹣4℃,那么(1)高度是2400米高的山上气温是多少℃?

(2)气温是﹣20℃的山顶高度是多少米?

23.租车司机小张某天上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政府大道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上午的行程是(单位:千米):+15,﹣3,+16,﹣11,+10,﹣12,+4,﹣15,+16,﹣18.(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达目的地时,小张距上午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在出发点的什么方向?

(2)若汽车耗油量为0.6升/千米,出车时,邮箱有油72升,若小张将最后一名乘客送达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问小张今天下午是否需要加油?若要加油至少需要加多少才能返回出发地?若不用加油,请说明理由.24.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问题:

大家知道 是无理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 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地写出来,于是小明用 ﹣1来表示 的小数部分,你同意小明的表示方法吗?事实上,小明的表示方法是有道理,因为 的整数部分是1,将这个数减去其整数部分,差就是小数部分.又例如:∵,即23,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2).请解答:

(1)如果 的小数部分为a,的整数部分为b,求

(2)已知:10+ =x+y,其中x是整数,且0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0*3=30分)

1.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

A.胜二局与负三局

B.盈利3万元与支出3万元

C.气温升高3℃与气温为﹣3℃

a+b的值;

D.小明向东走10米与向北走10米

考点: 正数和负数.分析: 首先审清题意,明确正和负所表示的意义,再分析选项,选择正确答案.解答: 解:A、胜二局与负三局,符合相反意义的量,故选项正确;

B、盈利与亏损才符合相反意义的量,而盈利与支出不是相反意义,应为盈利3万元与亏损3万元,故选项错误;

C、升高与下降才符合相反意义的量,而升高3℃与气温本身为﹣3℃不是相反意义的量,应为气温升高3℃与气温下降﹣3℃,故选项错误;

D、东行和西行才符合相反意义的量,而东行和北行则不是相反意义量,应为向东行20米和向西行20米,故选项错误.2.据统计,截止到今年10月底,我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约为1193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应记为()

A.1193109元 B.0.11931013元

C.1.1931011元 D.11.931012元

考点: 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3.﹣2的倒数是()

A.B.2 C.﹣2 D.考点: 实数的性质.分析: 根据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可得一个数的倒数.4.运算结果是()

A.8 B.4 C.8 D.4

考点: 立方根.分析: 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求出即可.5.在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考点: 无理数.分析: 由于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 解:在 中,6.的平方根是()A.4 B.4 C.2 D.2

考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专题:计算题.分析: 先化简 =4,然后求4的平方根.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是1、0 B.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0

C.无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D.算术平方根一定是正数

考点: 实数.专题:计算题.分析: 原式利用绝对值,相反数,以及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判断即可.解答: 解:A、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为0,错误;

B、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为0和正数,错误;

C、无理数的绝对值一定为正数,正确;

8.下列式子运算正确的是()

A.B.C.(﹣4)﹣5=9 D.﹣32=﹣9

考点: 立方根;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乘方;算术平方根.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乘方分别求出每个式子的结果,再判断即可.解答: 解:A、结果是4,故本选项错误;

B、结果是4,故本选项错误;

C、结果是﹣9,故本选项错误;

9.下列各组数中: ①﹣52与(﹣5)2;②(﹣3)2与﹣32;③﹣(﹣0.3)5与0.35;④0100与0200;⑤(﹣1)3与(﹣1)2,相等的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考点: 有理数的乘方.分析: 根据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可得答案.解答: 解:①﹣52=﹣25,(﹣5)2=25,互为相反数;

②(﹣3)2=9,﹣32=﹣9,互为相反数;

③﹣(﹣0.3)5=0.35,故③相等;

④0100=0200,故④相等;

10.观察下列各式:3=3,32=9,33=27,34=81,35=243,36=729你能从中发现底数为3的幂的个位数有什么规律吗?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回答:32018的个位数字是()

A.1 B.3 C.7 D.9

考点: 尾数特征.分析: 观察不难发现,每4个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进行循环,用2018除以4,余数是几则与第几个的个位数相同.解答: 解: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20184=5032,32018的个位数字与第2个数的个位数相同,是9.一、填空题(8*3=24分)

11.的相反数是 ﹣.考点: 实数的性质.分析: 本题需先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即可求出 的相反数是多少.解答: 解: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得:

12.用、、=号填空:.考点: 有理数大小比较.专题: 计算题.分析: 先计算得到|﹣ |= =,|﹣ |= =,然后根据负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小进行大小比较.解答: 解:∵|﹣ |= =,|﹣ |= =,13.64的平方根是 8,64的算术平方根是 8,64的立方根是 4.考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专题: 常规题型.分析: 分别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平方根的定义和立方根的定义即可进行求解.解答: 解:∵64=43=82,64的算术平方根8,平方根是8,立方根是4.14.3.14表示精确到 百分 位,它表示大于或等于 3.135 小于 3.145.考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分析: 根据近似数的精确度求解.解答: 解:3.14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它表示大于或等于3.135小于3.145.15.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a+1和a+11,这个数是 64.考点:平方根.专题: 计算题.分析: 利用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且互为相反数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a的值,即 可确定出这个数.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3a+1+a+11=0,解得:a=﹣3,则这个数为(﹣9+1)2=64,故答案为:64

点评 : 此题考查了平方根,熟练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16.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5,则x2+(a+b)2018+(﹣cd)2018的值为 24.考点: 代数式求值;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分析: 首先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为0可以求出(a+b)2018,然后根据互为倒数的两数之积为1求出(﹣cd)2018,再求出x2,最后进行实数运算得到结果.解答: 解:∵a、b互为相反数,a+b=0.∵c、d互为倒数,cd=1.∵x的绝对值是5,x2=25.故 x2+(a+b)2018+(﹣cd)2018=25+02018+(﹣1)2018=25﹣1=24.17.若m、n满足,则nm= 9.考点: 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分析: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m、n的值,代入所求代数式计算即可.解答: 解:∵,m﹣2=0,n+3=0

篇8:数学七年级上册练习题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习题变式教学,教学策略

复习课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习题变式教学, 使一题多变、多题重组, 能给人新鲜感,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保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只有在初一数学复习课中有所收获, 将基础打好, 才能在初二和初三的复习过程中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

一、习题变式教学对数学复习课的意义

习题课教学指的是以学生解题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 其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知识,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从中吸取广博的实际知识、技能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对习题课教学进行研究, 优化习题教学的实际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想要学好数学, 除认真听讲外, 更重要的是对所学内容, 可通过做习题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欢做熟悉的题目, 但问题的背景发生一点变化就会手忙脚乱。 因此习题变式教学便呼之欲出, 教师通常将精心设计的变式情境呈现于课堂, 课堂因变化而显得生动, 学生的兴趣也由此被激发, 注意力被吸引, 教师的这种变式教学和变式训练很受学生欢迎。 当然,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 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 在变式的过程中体验如何去变, 使学生不仅能解决“变”出来的问题, 更要学会如何去变, 这样的习题变式教学才会更有效和深入。

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一些最简单的命题入手, 设计一些有层次、有梯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例题、习题, 训练学生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 发展学生的广阔思维。

二、习题变式教学的具体策略

现在的教学资源很丰富, 用哪种复习资料, 教师和学生很难作出选择。 通过与几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的交流, 加上自己所做的研究, 我认为教师所选用的复习习题首先要“源于课本”, 然后对它进行变式, 使它“高于课本”, 变式时要紧扣复习目标。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搞好习题变式的教学, 特别是搞好课本习题的变式教学,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更重要的是能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如何进行课本习题的变式教学? 下面我对此谈谈看法。

1.题目条件一般化

题目条件一般化是指将原题中特殊条件, 改为具有普遍性的条件, 使题目具有一般性。 将课本习题条件一般化, 引导学生挖掘条件, 是设计变式题首先考虑的一种方法。

2.改变题目背景

改变题目背景是指在某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改变另一些条件的形式, 使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在教学过程中, 变换习题的形式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实际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强烈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在习题变式过程中要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的身边”, 通过联系实际的习题变式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改变题目条件和结论

改变题目条件和结论是将原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有所变动和加深, 但所用的知识不离开“源题”的范围, 这种变式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授课类型而定。

将常规题变为探索题, 是设计变式题的又一途径。 由常规题变出来的探索题, 对学生来说更具创造性和挑战性。

三、反思

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方式就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都是由课堂教学方式所决定的, 因为这样的习题变式教学是结合新课标所提供的一种成功经验。 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不再以传统模式为基础, 而是以变式问题链条方式提出本节需要解决及等待解决的问题, 真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呈现知识产生、发展及应用过程。将点、串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四、总结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 需要我们引导学生一题多解, 让问题由点构成线;引导学生一题多变, 让问题由线构成面;引导学生一题多用, 让问题由面构成体, 才能充分挖掘题目的潜在价值, 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复习课中享受到乐趣, 才能使学生更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岿.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理论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08:103-104.

[2]项卫丽.数学复习课“变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考试周刊, 2013, 17:32-34.

[3]夏飞.谈谈变式训练的设题方法[J].中国数学教育, 2011, Z3:57-59.

上一篇:双城镇宏庄小学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汇报材下一篇:卫计委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