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研究

2024-07-14

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研究(共8篇)

篇1: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研究

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行业投资战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石油焦行业简介1第一节石油焦产品简介

1一、石油焦定义

1二、石油焦性状态

3三、石油焦的质量指标4第二节石油焦主要加工工艺分析7第三节石油焦产品主要用途分析8 第二章石油焦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10第一节石油焦的主要生产方法10第二节石油焦的工艺技术发展趋势1

1一、重油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双向组合工艺1

1二、减压渣油掺合油浆生产优质焦1

2三、同时生产两种规格焦炭的延迟焦化工艺1

4四、生产煅后石油焦17第三节中国石油焦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分析20 第三章2011-2014年中国石油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22第一节2011-2014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2

2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分析2

2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2

5三、对外贸易变化情况分析27 第二节2011-2014年中国石油焦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29

一、国家考虑制定石油储备管理法规29

二、伊拉克议会通过《石油提炼投资法》

31三、新《能源法》可能回归“大一统”管理模式

32四、合作开采原油出口税政策将调整3

4五、甘肃起草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37第三节2011-2014年中国石油焦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40

一、国家4万亿元投资的能量带动40

二、整个经济面恢复快于预期42 第四章世界石油焦市场分析47第一节世界石油焦市场生产情况分析47第二节世界石油焦市场需求情况分析48第三节2013-2014年世界石油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49 第五章2010-2014年中国石油焦市场现状分析51第一节2010-2014年中国石油焦发展情况分析

51一、国内石油焦市场现状分析

51二、国内石油焦行业生产现状分析52

一、2010-2014年中国石油焦生产能力分析5

5二、2010-2014年中国石油焦产量统计分析56第三节2010-2014年中国石油焦主要省市产量统计分析59

第六章2010-2014年中国石油焦需求情况分析61

第一节2010-2014年中国石油焦需求量分析61

一、国内石油焦市场需求情况分析61

二、国内石油焦需求结构分析63

三、2010-2014年中国石油焦需求量统计分析64

第二节2010-2014年国内石油焦市场价格情况分析67

一、2007年国内石油焦市场价格分析67

二、2014年国内石油焦市场价格分析68

三、2014年国内石油焦市场价格分析70

第七章2011-2014年中国石油焦产品进出口统计分析75

第一节2011-2014年中国石油焦行业进出口分析7

5一、2011-2014年中国石油焦行业进口情况分析7

5二、2011-2014年中国石油焦行业出口情况分析76

第二节2010-2014年中国石油焦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分析

二、2012年中国石油焦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分析79

三、2013年中国石油焦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分析80

四、2014年中国石油焦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分析82

第八章2010-2014年中国原油市场分析87

第一节2010-2014年中国原油市场现状分析87

一、国内原油储量现状分析87

二、国内原油市场现状分析88

第二节2010-2014年中国原油生产情况分析91

一、国内原油加工行业现状分析91

二、2010-2014年中国原油产量分析92

第三节2010-2014年中国原油进出口情况分析95

一、2010-2014年中国原油进口情况分析95

二、2010-2014年中国原油出口情况分析96

第九章2010-2014年中国石油焦下游需求行业分析100

第一节电解铝行业100

一、国内电解铝行业现状分析100

二、2010-2014年中国电解铝生产情况分析102

三、电解铝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05

四、国内电解铝行业主要企业简介107

第二节碳素行业109

一、国内碳素行业现状分析109

二、2010-2014年中国碳素制品生产情况分析111

三、碳素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12

四、国内碳素行业主要企业简介114

第三节硅行业118 79

二、2010-2014年中国硅制品生产情况分析1

21三、近年国内硅行业进出情况分析12

3四、硅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2

4五、国内硅行业主要生产企业简介126 第十章2014年中国石油焦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分析131第一节2014年中国石油焦市场的区域竞争分析131

一、荆门石化石油焦报价小幅上调131

二、金诚石化石油焦价格小涨132

三、沿江地区市场稳中小升134

第二节2014年中国石油焦市场竞争格局分析138

一、利好因素持续支撑市场138

二、市场涨势不断,销售喜人141

三、集中度分析143

第三节2011-2014年石油焦行业竞争态势预测分析第十一章石油焦行业内优势企业竞争及财务分析147

第一节××××厂147

一、企业简介147

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48

三、2011-2014年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50

四、2011-2014年企业盈利偿债能力分析153

第二节××××厂156

一、企业简介156

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58

三、2011-2014年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61

四、2011-2014年企业盈利偿债能力分析163

第三节××××厂165

一、企业简介165

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67

三、2011-2014年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68

四、2011-2014年企业盈利偿债能力分析170

第四节××××公司174

一、企业简介174

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77

三、2011-2014年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79

四、2011-2014年企业盈利偿债能力分析180

第五节××××公司183

一、企业简介183

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84

三、2011-2014年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86

四、2011-2014年企业盈利偿债能力分析189

第六节××××公司192

一、企业简介19214

5三、2011-2014年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97

四、2011-2014年企业盈利偿债能力分析199 第十二章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202第一节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202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行业供需情况预测分析20

3一、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产量预测分析20

3二、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需求量预测分析20

4三、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进出口预测分析206 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市场价格预测分析210 第十三章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行业投资分析212第一节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行业投资环境分析212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13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行业投资风险预警21

4一、政策风险21

4二、技术风险217

三、市场风险219

四、环保风险220 第十四章2014-2018年中国石油焦行业发展政策分析22

4一、中国石油焦行业存在问题分析22

3二、中国石油焦行业发展策略分析224 图表目录(部分)图表:石油焦产品标准 图表:2010-2014年国内石油焦产能统计分析 图表:2010-2014年国内石油焦产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0-2014年北京石油焦产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0-2014年天津石油焦产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0-2014年河北省石油焦产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0-2014年黑龙江石油焦产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0-2014年上海石油焦产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0-2014年江苏省石油焦产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0-2014年山东省石油焦产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0-2014年河南省石油焦产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0-2014年广东省石油焦产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0-2014年中国石油焦需求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1-2014年国内石油焦进口量统计分析 图表:2011-2014年国内石油焦出口量统计分析 图表:2007年中国石油焦市场价格分析 图表:2014年中国石油焦市场价格分析 图表:2014年中国石油焦市场价格分析 图表:2007年石油焦出口国家分析 图表:2014年石油焦出口国家分析 图表:2011-2014年××××厂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图表:2011-2014年××××厂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4年××××厂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图表:2011-2014年××××厂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4年××××厂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2014-2018年石油焦预测分析

图表:2014-2018年石油焦求量预测分析

图表:略···················

篇2: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研究

如何才能全面了解石油信息化行业的市场情况?如何才能深入挖掘石油信息化行业的市场潜力?如何才能把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市场方案?中国报告大厅推出《2012-2013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让你快速的了解石油信息化市场情况,挖掘石油信息化市场潜力。石油信息化市场调研不仅仅是堆砌数字,它可以提炼出可执行的信息,能带来切实的回报。

石油信息化报告简介及目录

石油信息化报告简介: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石油和化工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实现了“稳中求进”总体目标。

石油信息化报告目录

2012-2013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一、2012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现状

1、市场规模

2、行业结构

(二)发展特点

1、发展环境

2、业务发展

二、2012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应用现状

(一)应用需求

1、总体需求

2、主要应用系统需求

(二)应用特点

1、基础设施

2、业务系统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服务热线400 817 800

市场研究专家企业贴心顾问

3、信息资源

4、信息安全

5、IT管理

三、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发展影响因素

(一)政策

(二)经济

(三)社会

(四)技术

查看完整石油信息化报告:

宇博智业如何帮助企业?

1、宇博智业市场研究的四大优势

宇博智慧运用10多年的市场研究经验,形成了独创的数据分析模型和数据支持平台,依托专家资源优势、资源整合优势、数据信息优势和调研分析优势助力客户赢战市场。

2、宇博智业从四个维度洞察市场

宇博智业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项目一线调研、行业运行监测、产品趋势研究、一手数据研究四个维度洞察市场,当好客户的参谋。

3、宇博智业咨询服务的六大事业群

市场研究事业群通过信息、技术和服务的整合助力客户赢得市场先机;品牌咨询事业群通过创新品牌运营理论和实践凸显客户品牌价值;投资顾问事业群通过一站式服务让客户坐拥智慧服务;信息技术事业群通过“中国报告大厅”挑选和享用我们的研究成果;软件开发事业群提供的ERDS企业资源决策系统为客户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管理咨询事业群让客户尊享企业跨越式发展。来自非凡分类信息,请在联系时注明。非凡分类信息是一个用户产生内容的平台,网站对用户发布的内容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法律责任。请使用支付宝等货到付款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要使用银行付款或其他没有保障的付款方式。

篇3: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研究

6月14日,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成立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出任院长。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的成立, 旨在满足国家能源战略需求, 研究能源战略相关的复杂性、前沿性和综合性问题, 创新科研组织和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加强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 建成服务国家制定能源战略与政策的“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下设资源评价与战略研究、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能源市场与金融研究、能源政治与舆情研究四个方向, 集能源战略、经济、金融、政治和舆情研究于一体。

篇4:中国石油战略研究

关键词:地缘 进口集中度 石油安全

能源是经济的首要问题,它不仅是一种国民财富的象征,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从而影响一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与中亚地区接壤且石油消费量日益增长的国家,如何从战略角度研究能源安全并借助地缘优势开展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对解决中国当代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石油现状

(一)供需缺口愈来愈大

当前,中国石油的供需形势并不乐观。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按最新的数据212亿吨计,只占全球的4%左右,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特别是石油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7年石油进口量创记录近2亿吨。据中国地质科学院估算,未来20年中国石油消费需求将年均增长7.7%,而21世纪前十年,中国原油产量年均增长只有0.5%。因此,据专家估计,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到2010年约1.2亿吨左右,2020年将达到2.1亿吨左右。若此缺口由进口来弥补的话,据IEA《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预测,2010年、2020年、2030年中国的进口依存度将分别上升61%、76.9%和82%。

(二)进口集中度过高

石油进口集中度反映石油进口来源地的集中程度。进口集中度高,表明石油进口来源太过集中,不利于分散风险(其中,石油进口集中度=本国进口石油最多的前三位国家的石油净进口量之和/本国净进口石油总量)。目前,中国原油进口结构:中东56.2%,非洲22.5%,亚太地区14.4%,欧洲中亚6.9%,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其次是非洲。这种进口结构风险很大,2007年中东仍然是中国石油进口最多的一个地区。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东还将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沙特是其中翘楚。对此,能源研究战略专家认为:较高的进口集中度加上没有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造成中国石油进口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三)运输渠道比较单一

从中国石油进口运输方式来看,除了一小部分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陆路运输之外,很大部分是通过海运实现的。中国石油运输渠道单一使得中国石油进口风险很大。我们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主要是通过波斯湾、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牙运输的,运输距离远、运费比较高。过分依赖中东以及西非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成为中国石油的掣肘。马六甲海峡本身的安全隐患以及美国对其的战略控制、印度对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西部入口的驻军和控制都对中国的海上运输线带来不可忽视的威胁。

中亚石油状况

首先,据能源专家估计,即使不把里海石油计算在内,中亚也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积区,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能源库之一。而里海石油储量一般估计在1500-2000亿桶,约占世界储量的18-25%,还有的估计在6000亿桶左右,可能成为“第二个波斯湾”。其中,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80-220亿桶,总储量为950-1170亿桶;土库曼斯坦已探明储量和总储量分别为15亿桶和335亿桶;阿塞拜疆为30-110亿桶和270亿桶;伊朗和俄罗斯的总储量分别为120亿桶和50亿桶。其次,中亚石油具有分布广,品位高,杂质少的特点。再次,中亚人口稀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能源需求不大,因而中亚石油出口潜力巨大。

虽然,里海法律地位、油气出口管道之争等问题影响着中亚石油的发展进程,但展望21世纪,中亚石油潜力巨大,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其原油净出口能力可达4340-5450万吨和7580-7810万吨。首先,中亚石油仍有进一步发现的可能性。中亚石油尚处于开发的初期,遵循探明储量逐年递增的规律,中亚石油潜能巨大。其次,中亚石油已具备了进入国际石油市场的基本政治条件。西方国家为了获取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会采取一切手段和努力予以保障。另一方面,俄罗斯现在正处于国力缓慢恢复期,除力争更多的石油权益外,不会与西方及里海沿岸国家发生相关冲突;至于作为里海沿岸大国的伊朗,即使不考虑其政府谋求与美等改善关系的因素,单就其力量和影响亦不足以危及里海石油开发进程。

与中亚展开石油合作对中国的石油安全的重大意义

(一)可以弥补中国石油的供需缺口

根据IEA《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的预测,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将从2005年的22.46亿吨标准油攀升至2030年的38.19亿吨标准油。2010年之后,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石油的供需缺口会越来越大。积极与中亚开展石油合作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巨大的供需缺口。

(二)有利于来源多样化和维护中国的石油安全

如前所述,中国石油安全现在存在的主要隐患在于:一是石油来源地单一,进口集中度高。二是海上“生命线”比较脆弱。石油输运主要靠远洋船队,其中中国船队运输量仅占20%左右。为了保障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受制于人,必须降低石油进口集中度,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增加石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程度。因此,除中东和俄罗斯的资源外,利用中亚的资源也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中亚石油资源对解决中国的石油安全隐患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中亚石油与中东石油运送方式不同,可以突破海运的限制,采用管道运送的方式。二是就油气来源的多样化策略而言,印尼、马来西亚、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均已成为中国的进口合作伙伴,但就资源基础、产量来看,这些地区都不能与中亚相提并论。三是从成本核算角度考虑,中亚的石油资源开发成本低廉,其石油成本为7美元/桶左右,而中国是13.3元/桶,低投入高产出,能够开发利用中亚的石油资源,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项前景利益可观的投资项目。

(三)有利于保护中国石油资源

从长远来看,中国石油储产量能否大幅增加,就在于西部油田。然而开采西部油田难度大、成本高,在经济上不合算,为了保证国家长期能源安全,在西部增加储量而不增加产量,使之成为中国的能源后备基地,比现在大规模开采,更具有战略价值。这既符合比较成本理论,又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对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起积极作用

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省是中国对外开放最重要的沿边地区。从西部大开发战略来看,我们不能只把新疆当作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地来规划,更要考虑到西北部未来自身的发展需要。加强与中亚的石油开发与合作,把部分原油和天然气留下来以利于新疆今后油气化工业的发展,这对于促进新疆乃至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五)对东亚地区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随着亚洲经济发展,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能源需求急剧增加,都希望利用中亚的油气资源确保能源多元化,而中国是这些国家利用中亚能源的重要通道国。中国积极推进中亚里海地区东向的油气管道建设表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加,开始积极推行外向型外交,实施地区战略延伸,以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和安全的外部环境。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宋心德.墨西哥湾发现大油田 石油储量大增[DB/OL].新华网,2004-08-31.

篇5: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现状

中国石油的战略安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权威人士指出,所有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作用是必然会出现的。除石油出现危机外,今夏电荒、煤荒亦接踵而来,中国面临着能源危机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79%,原油消费年均增加5.77%,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2622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9112万吨。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石油净进口量增加了7倍,外贸依存度已经逼近30%。最迟在200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规模就将突破1亿吨大关。

国际能源机构(IEA)在其《石油市场报告》中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引擎,并且中国的工业和交通领域还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经济发展趋势方面的资深研究人士分析称,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对原油消费需求自然也会增加。2003年前三季度,国内GDP增速为8.5%,而同期原油消费需求增长竟高达9.2%。

中国的石油用量,已由2002年的每日495万桶,增至2003年的每日539万桶,今年则已增至每日570万桶。据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最新数据和预测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占近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

中国原油需求持续膨胀。科技部“中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对中国2010年和2020年的石油需求做了预测,分别为2.80亿吨和3.60亿吨;中石油研究报告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7亿吨、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

在庞大的需求背后,是中国的石油储备和开采能力的日益窘迫。目前中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仅为14.8,已开发油区的储采比只有10.9。在这样的储采比配置下,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目前年产油在1.8亿吨,到2020年至多也就能达到2.0亿吨。保守估计,在2005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大致为1.0亿吨、1.5亿吨和2.0亿吨。按目前的开采速度,中国将在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的局面。

据预测,如果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维持在7%以上,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但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难以超过9%,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越来越脆弱。一旦世界风云突变,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

安全隐患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买家。然而,随着世界油价的飙升,中国获取石油的代价已经越来越大。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平静地徘徊在20美元附近的国际原油价格,最近已经疯狂地赶上和超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达到41美元/桶。

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或长期供应能力不足,也不是由于政治、军事冲突而对我国实行石油禁运。上海社科院刚刚完成的《2004中国国际地位报告》关于能源方面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东地区突发事件引起的国际油价波动,当然也不完全排除由于其它国家间的重大冲突造成短期石油供应受阻波及中国。

粗略估算,如果每桶石油的价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的进口量推算,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的外汇(1吨折合为7.3桶),而进口达到1.5亿吨则需多支付11亿美元。

据投资银行美林公司估计,如果每桶原油平均价格达到33美元以上,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减少0.5个百分点。由于中国是东亚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显然全球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的影响不会低于上述数字。以现在中国每天进口200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那么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万美元。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大伟认为,中国石油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供求矛盾日益显著、原油进口通道单

一、原油供给受制于人和应对石油风险能力脆弱等。

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90%以上进口的石油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进口原油运输4/5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一旦遇到战争、外

交或是其它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能源安全问题,还取决于原油进口来源地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等因素。

从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看,2002年80%以上进口的原油来自10个国家,60%以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5个国家。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东、非洲地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而且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从非洲进口原油,大都采用海上集中运输,其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安全隐患突出,石油进口面临较大的运输风险。

此外,由于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受制于它国日益突出。从目前中国同大国之间的关系来看,美、俄、日等国在能源领域已对中国构成了较大牵制,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的环境并不十分理想

国际经验证明,战略石油储备具有三大功能:一是保障供给。即保证一段时间内的石油应急供应,使国民经济各重要部门特别是军队能够正常运作;二是稳定油价。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本身对市场就起着制衡作用。尽管石油储备是对付石油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但其真正的作用在于遏制油价的上涨;三是威慑作用。在紧急情况下,国家能及时利用战略石油储备,减轻和限制石油武器或石油危机的冲击力,为解决危机和其他一系列问题赢得所需的时间,还可迫使潜在对手慎用“石油武器”。

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早从1993年就已经开始酝酿,直到2004年才正式得到批准。按照规划,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预计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准备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预计2007年至2008年,大连、黄岛、舟山其他三大石油储备基地将陆续竣工。四大基地建成后,总共能形成约10余天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再加上逃? 石油储备能力,届时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可超过30天。

也就是说,15年后,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也才只能满足全国30天的消费。而据有关资料披露,目前已经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发达国家,美、日、德、法四国的政府储备加上民间储备,可分别满足158天、161天、117天和96 天的石油消费。相比之下,我们的战略储备远远不及。这就难怪国务院官员称,向战略储备基地注入第一桶油,“从整个中国能源战略来说,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构建石油储备体系不只是注油这么简单,有关石油储备管理模式的选择、管理办法的制定、新储备基地的选址、符合中国需求的储备规模和油品结构、战略石油储备立法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然而,即便是这样,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开始注油,也牵动了世界的目光。一者,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储油数量堪称巨大,这极有可能打破国际石油供需的平衡,引起国际油价的波动;二者,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开始注油,从长远必然拉动国际石油市场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油价;三者,中国启动石油储备,是在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并接连创出年内新低的敏感时期,时时观察着国际油价的世界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国际炒家的视线都紧盯着中国。出人意料的是,镇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开始注油的消息,并没有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油价仍维持着下跌趋势。这说明:第一,中国启动石油储备的时机选择是恰当的;第二,中国注入镇海石油储备基地的石油主要来自国内,策略是正确的;第三,中国不是国际油价高企的“罪魁祸首”,“中国威胁论”再一次被事实否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中国的石油储备“将采用一个可控的、渐进的方式来完成”;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主要不会采用商业化采购方式从国际原油市场进油,而将以合作开采的“份额油”为主要储备油源。这表明,中国不希望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注油引起国际油价波动。

起源

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起源于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当时由于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发达国家联手成立了国际能源署IEA。成员国纷纷储备石油以应对石油危机。当时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又规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种形式。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达到90天以上。它本身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断供给为目的同时具有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目前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达到了7.27亿桶原油这使得美国不仅可以有效地保障石油供应安全同时还可以利用原油储备作为武器与欧佩克OPEC争夺国际原油定价权。反观中国如果没有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既无力充分保障国家原油安全亦无力争取国际原油价格定价权。

早在1993年随着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便对是否需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展开了首次讨论。此后有关中国发展战略石油储备将对市场有何影响这个问题始终不绝于耳。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讨论正式始于2000年。当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为6000万吨对外依存度尚不到30%。但当时80%的进口原油却来自中东进口依赖单一而漫长的海路。基于规避原油供应不足或中断风险的考虑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海运公司、石油公司等方面组成讨论组专题研究油源的多元化和建立石油储备问题。2001年在十年规划中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石油战略储备的计划。自2003年起我国开始启动第一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在海岸沿线的青岛黄岛、大连新港、宁波镇海、舟山岙山开工建设四大地上石油储备基地并同时开始调研二期战略油库选址。

篇6:中国石油工业发展趋势

一、中国石油工业概况

我国石油工业起步较晚,但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石油石化工业已经发展迅速,已建成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振兴我国民族工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重要支柱产业。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从原油开采到附属产品产业链较为完善;我国不仅是世界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我国大型石油化工装置和化肥装置等通过引进,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次,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石油资源矛盾突出;研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要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中国石油工业发展趋势

1、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

炼油工业:炼油工业主要是结构调整,扩建现有炼油企业,提高炼油企业的集中度,加强炼油能力的完善配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油品质量,提高柴汽比。淘汰一批工艺落后小炼油装置,并建设几个进口原油加工基地。乙烯工业:当前我国石化产品发展空间巨大,加快乙烯工业的发展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突出重点。我国要立足现有企业改扩建,抓紧完成国内现有大型乙烯装置的二轮技术改造,并根据市场、资源条件和地区布局调整,控制布点新建,统筹兼顾中西部地区的乙烯工业布局,加快乙烯工业的能力建设、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资源、规模、效益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附属产业精细化工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工形成了产品门类基本齐全的工业体系,有约20 - 25 个门类,产品数量约3万种,未来5 年,化工新型材料,汽车、建筑、交通用新型高档涂料,电子和信息产业用的功能材料,胶粘剂和专用化学品及纳米材料等将成为发展的主要品种;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重要化工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及新品种、电子化学品、饲料添加剂、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高性能橡塑助剂等,将成为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要把握住这些商机,精细化工就要在强化自主创新,突破核心催化技术、现代反应工程技术和精细化工加工技术,开发环境友好工艺方面实现突破。

篇7:中国石油与壳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农民照常耕作,管线正常施工。李缓 摄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宋鹏 通讯员陈东)6月17日6时,晨雾初散,江西省贵溪市泗沥镇泗沥村上港西村农民王荣才一大早就蹲在自家田埂前,随手抓了把土捻了捻,满意地笑了:“还是老样子噻。”前不久,一条输气管线从他家三亩地下穿过。根据业主规定,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竣工资料里必须有地貌恢复合格证,上面要有农户签字,没有农户签字不能交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新疆油建公司承建西二线(东段)南昌—上海支干线,施工段涉农用地的4000多户农民全部签字通过,一路绿灯。而王荣才就是在地貌恢复现场验收交接时愉快签字的农民之一。

当时施工时,王荣才非常不放心,虽然见过高铁施工,但地里深埋管线还是头一遭,毕竟动了自家的“地气”。他和村里几位看稀罕的妇女远远看着机组施工,最后看到熟土重新覆盖在稻田表层,安心了。“他们这些干活儿的娃很负责任。”令王荣才满意的不仅仅是他家稻田的恢复,看着周边毫无二致的水渠、农田小道,他很舒心。

新疆油建公司承建的第3标段途经江西省东乡县、余江县、贵溪市三个县(市),线路全长89.37公里。管道沿线多为稻田、林地、苗圃。保护基本农田段土壤自然结构成为项目部施工的重中之重。施工中,员工像对待自家的“自留地”一样,把开挖的生土和熟土分别放置。管沟回填时,先将生土填到下层,然后再回填熟土。工程结束后,派专人用专用设备检查是否有焊条头等工业垃圾遗留。对于施工中无法避开的天然次生灌木丛等林地和园地,开挖之前,公司派出专人拍摄施工地段地貌照片存档,为后期地貌恢复提供参照样本,完工后在管线两侧5米内人工播撒草籽,种植浅根系灌木和草本植物。

有一次管材拉运,由于是重车,轧坏了田间土路。项目部从村石料厂买石子,雇本村车辆拉运铺路,恢复路面,既没耽误村里人赚“现钱”,又“鸟枪换炮”,土路变成宽阔的石子路,村民直夸项目部人员“真是替俺们着想的好大哥”。

工程开工至今18个月来,这个公司保持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事故为“零”的纪录。截至6月17日,项目部已完成管线沿线地貌恢复80公里,大约3100亩地。在由监理方出具的地貌、植被保护验收单上,在“合格”栏下全部是“对钩”。“见过大场面施工大世面”的当地政府和老百姓都说,跟其他施工建设单位比,中石油的队伍环境保护、地貌恢复的工作态度和措施是最好的。

点评:责任,赢得信任

土地,对中国农民意味着什么?三个字:命根子。

所以,土地的征用或租用,是令许多施工单位头痛的事。

然而,当新疆油建施工的西二线(东段)南昌—上海支干线从地下穿过时,没有任何阻拦,4000余户农民愉快签字放行。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新疆油建靠的啥?两个字:责任。

正是对国家的重任,对农民的担当,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双任荷肩,成就了这一路绿灯,完成了这一路畅行。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事先周密考虑,措施严谨细致,以诚待农民,以爱对土地。这是实实在在的爱护,这是真真正正的担当。

因为担起了责任,所以铸就了信任。

这就是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这就是中国石油始终如一的行动。

中国石油与壳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图为中国石油与壳牌集团战略合作签字仪式现场。记者 李炯 摄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李向阳 张立岩)6月20日,壳牌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成员一行访问中国石油总部,双方举行深入友好会谈,并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壳牌海外投资公司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还签署了加拿大油砂资源、非常规天然气及工程技术等相关合作协议文件。

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董事长蒋洁敏在致辞中说,中国石油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能源公司。壳牌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创新性的能源企业。两个公司拥有相似的愿景和前进方向,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优势互补的战略契合点,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的合作是着眼于长远、高效和规模化的战略合作,是覆盖了国内外和上下游业务在内的全方位合作。合作协议将为未来双方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化注入新的活力。

壳牌董事会主席约玛·奥利拉说,这次访问,使我们的中国之行变得十分特殊。全球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壳牌和中国石油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合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签署的其他协议也体现了两个公司在不同领域合作取得的成就。我们双方将发挥优势,在国际上积极开展合作项目,为满足中国能源需求做出贡献。

签约仪式前,蒋洁敏与壳牌首席执行官傅赛举行会谈,就双方的进一步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据悉,壳牌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成员在中国期间,将赴大庆油田参观,了解重点工程技术服务情况,交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还将访问双方1999年开始合作的长北项目。

篇8: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

2012年12月, 我国石油净出口量达到612万桶/天, 首次超越美国, 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出口国。预计到2015年和2020年, 我国石油缺口将分别达1.8亿吨和2.7亿吨。在此基础上, 我国各大能源企业纷纷展开了国际化经营战略, 而在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 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制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政策的滞后性

当前, 我国相应政策调整明显滞后于石油“走出去”步伐。首先, 在外汇管理、项目审批、税收政策方面, 缺乏一整套适应石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政策体系。其次, 国内企业对于国外市场无序竞争严重, 在一些重点国外市场和项目上经常出现本国多家企业恶意竞争的情况, 而政府又缺乏有序和有效的协调机制。最后, 缺乏经贸、军贸关联互动和互促的机制, 难以支撑专业化、地域化和国际化运作和发展的需要。

1.2 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 外部贸易环境不容乐观。如我国企业50%以上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地区, 而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活动及控制对我国石油企业在当地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俄罗斯虽然采取大国间平衡的国际策略, 但对中国的石油供给始终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等。

1.3 国际化经营风险较高

由于地缘政治、战争的潜在威胁, 以及东道国法律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 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进程中面临较高风险。如中东地区, 当地动荡的政治局势大大增加了我国石油企业在当地发展的风险。

2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内部制约因素

2.1 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国石油企业长期以发展国内市场为核心战略, 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实践经验, 同时由于竞争机制尚不完善,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能源勘探及开发市场, 我国企业明显准备不足。首先, 对东道国石油勘探和开发的历史与现状、投资环境等缺乏了解, 也没有完整的世界含油气盆地、成藏组合和油气田的数据库数据。其次, 新项目开发的决策体系和项目的技术与经济评价方法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项目竞标的过程中, 往往会陷入被动的局面。最后, 优势技术的选择面窄, 在海上勘探开发、稠油油藏开发、LNG等领域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

2.2 制度不完善, 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近年来, 我国石油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同大型国际石油公司相比,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 相关制度尚不完善, 管理水平较为滞后, 很难同海外石油业务经营环境相适应。因此, 亟需在管理制度、过程控制、资源优化、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安全环保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另外, 当前全球石油勘探开发难度不断提升, 若要保障石油供应, 亟需突破钻探“瓶颈”技术难题 (剩余油描述、密井网调整、特殊工艺井施工等) , 加快核心技术和特色技术的配套完善, 打造能够与国际石油巨头竞争的核心技术。

2.3 人力资源积累不足, 缺乏技术创新

高素质的人才积累是石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近年来, 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对驻外石油业务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不仅是要掌握专业技术, 还需掌握一定管理、外语以及法律知识, 并要对东道国风土人情以及政策法规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另外, 人才管理体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也对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产生了一定影响。

此外, 技术创新能力低也是制约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因素。国外跨国石油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十分重视, 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开发, 如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都投资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从而使其掌握了整个行业的核心技术。而我国石油企业的技术研发则明显滞后, 尽管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院校形成了产学联盟, 但实际上仍是各自为营、独立开发, 直接影响了技术服务企业的信息共享, 部分石油企业的独立研究院创新能力滞后, 仍然是以购买技术和设备为主要的发展方式, 技术依存度高, 创新能力低。

2.4 文化冲突

在实行国际化战略的我国石油企业中, 大型国有企业文化同东道国市场文化的冲突, 企业内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籍的员工之间的冲突较为明显, 对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造成严重制约。

3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对策建议

3.1 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我国石油企业若要进入国际市场, 扩大海外的影响力, 需要按照国际化的运作模式来开展经营活动, 建立起符合国际化运作模式的管理机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就是建立符合国际化运作模式的管理机制, 建设适应国际化需要的管理制度, 从制度上明确管理程序, 实现流程化的管理方式, 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活动中发挥更大效果。具体而言, 首先要借鉴国外石油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先进经验, 引入世界先进石油企业经营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其次, 要在企业管理体系的设计中引入动态调整机制, 保证企业能够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 加强制度设计和人员管理,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2 培育国际化经营理念

遵守国际标准来组织生产活动和项目运作, 是我国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生产经营的前提。这不仅要求企业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要与国际标准接轨, 更加要求在管理标准与资产、资金运作上与国际接轨。

3.3提升人力资源国际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和系统培训, 建定并完善人力资源考核体系, 通过制定各类激励制度和竞争机制来增强企业的活力。另外,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国际化战略为基础, 加强人力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 企业应根据部门和专业需要建立专门的涉外人才库, 从而打破部门和单位在人事上分割的问题, 实现人力资源统一管理, 从而在人力资源的角度有效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 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此外, 还应该配备相应的外籍员工, 从而对企业各类事物加强进度管理和控制。企业应对外籍和本国员工一视同仁, 充分信任员工, 并积极主动维护东道国员工的合法权益。

3.4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针对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技术劣势, 企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重视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的结合, 从体制机制的角度加强专业技术研究及开发。应以各类科研基地为支撑, 充分利用并吸收国内外各类科研力量和资源, 加强科研技术的主动创新能力。科技研发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 因此企业应重视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企业提供雄厚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Ed Clark.Strateg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within industries and across borders[J].Chemnitz:Journal for East European Management Studies, 2008 (12) .

[2]王秀岩.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识别方法[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7 (06) .

[3]唐守安.国际石油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J].国际石油经济, 2007 (08) .

[4]赵益康, 郝洪.国际石油公司价值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5) .

上一篇:城镇新增人口住房问题研究下一篇:北京市订餐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