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2024-08-03

激发学习兴趣高效课堂(精选6篇)

篇1:激发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课堂

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较大容量的真正有效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锤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乐学、愿学的动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因为对语文的兴趣而喜欢语文课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以《与朱元思书》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诗文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而这篇课文属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课文中蕴含着大量的美的资源,如语言美、景色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等,因此,我把“熟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提高审美能力,及通过想像对美的再创造能力”确定为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在活动中,以“导”为激发兴趣的前提,以“读”为激发兴趣的手段,以“美”为激发兴趣的因素。通过阅读,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因素的文章中去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诱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精心导入,诱发兴趣

师:(出示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同学们,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皆喜好山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他们无限的情思,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之作,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了哪些山水作品?

生1:唐朝时期杜甫的《望岳》

生2:南朝时期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生3:北魏时期郦道元的《三峡》

生4:……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不错,刚才所举的这些作品所描绘的景物特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象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师:(投影出示元朝吴桓赞的“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好山好水遍天下,但自古至今,首推浙江杭州的富春江。不知我们同学想不想到富春江一览江上奇特美景?

生:(齐答)想!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话很有道理。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一堂好的课必须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产生对新知识的迫切需要。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之后,学生们通过两位古人的诗句对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强烈地诱发出了学生走入文本的动力。

二、注重朗读,培养兴趣

师:让我们跟着作者吴均一起走入富春江。……大家是想听课文录音还是想听老师朗读?

生:听老师读。

在学生兴趣被激发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在此环节中,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听课文范读的形式,这也非常有利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师:(激情朗读之后)哪位同学对老师的朗读作一点评?

生1:老师读得很有感情,节奏停顿都很明显。

生2:老师在读课文时,语速不快,显得悠闲自在,非常陶醉。

生3:……

师:那么哪位同学先来试读一遍?(学生踊跃举手)这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

师:(学生读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突然发现唯有一位女同学没有鼓掌)请问你为什么不为他鼓掌?

女同学1:我认为他读得并不怎么样,感情不够丰富,语调也缺少变化,甚至个别字音也不够标准。

师:那么你有没有信心读得比他更好呢?

女同学1:有!

(当这位女同学自信地读好之后,全班响起了更为热烈的掌声,这其中也包括我)

本环节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辨文言文的句读和重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放声自读,体验朗读的乐趣,然后再一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同学个别朗读……在经过多次的接触文本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能力,更重要地是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课文,为后面的语言品味垫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时也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学习文言作品的愉悦感。

三、品味美文,激增兴趣

师: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特征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全文总领句,二、三两段围绕该句分写“异水”和“奇山”两方面。

师:很好,你对全文整体把握能力不错。那么,你能不能说说“独绝”的意思?

生:独一无二

师:是的,富春江山水之奇美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接下来,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二、三两段,再次走进富春江,去领略奇山异水,并用“富春江的_______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句话。

生1:富春江的水美,美就美在水的清净。我主要是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中读出来的。

生2:富春江的水美,美就美在水流的激越。我主要是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一形象的比喻句中感悟出来的。

生3:富春江的山美,美就美在山中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我主要是从山中“负势竞上”的山峰、“泠泠作响”的泉水、“嘤嘤成韵”的好鸟、“千转不穷”的蝉和“百叫无绝”的猿等景物上看出来的。

师:(不失时机地)这位同学读课文很仔细,而更非同小可的是他那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审美分析能力,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给他以肯定和赞赏。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是的,在这“皆生寒树”的高山之上,我们听到的是那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了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学生陶醉于这奇妙的美景之中)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一些过于讲究程序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因此,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齐声朗诵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进一步走近文本,去与作者同喜同悲、共乐共怒。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对美的资源进行感悟和再创造,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关照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个半开放型的题目:“用‘富春江的______美,美就美在_________’说一句话”,使课堂上出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现象,学生在这美景和美文中徜徉甚感意犹未尽。

四、审美创造,扩展兴趣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因此,请你根据作者的介绍,再结合个人的体验,展开想像的翅膀,选择文中的某一景点向同学们作一创造性的描绘。(教师出示几幅景点画面以供学生选择参考,如“水皆缥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等等)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尤其是文言文语言的特殊性,使其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再一次去解读作品,对作品的不确定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地思考和探索,多角度地观察,更新途径重新审视,藉此来提出创新的观点。结果通过学生作业的批改,我发现许多学生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对作业的讲评,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让学生产生了一种创造美、享受美、收获美的成就感。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好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迫切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以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作指导,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安排高效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效率,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篇2:激发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摘 要】农村学校教育观念的滞后,教学方式的陈旧,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了多年,但新课程理念在许多农村学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在绝大多数学校,做教师的依旧是一本教案、几支粉笔,做学生的依旧是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依旧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填鸭式,满堂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到头来,教师忙得焦头烂额,学生累得苦不堪言,教学活动收效甚微。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构建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浓厚的兴趣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培养出了曾参、仲由等著名的七十二弟子,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教育史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读中学期间成绩并不好,甚至连许多测验都不及格,是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对各种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最终成为了举世公认的大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仅接受了三个月的正式教育,是他母亲的引导和他自己对一些不解之谜的浓厚兴趣吸引他坚持不懈的探索,最后成就了1093项发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肯定的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经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阶段,好奇心强,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别具一格的教学活动,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以积极探索的姿态,在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累累硕果。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

教师进课堂时必须是衣冠整洁,精神饱满,给学生留下阳光的印象。讲课时,语言要规范正确,语气要和蔼可亲,语调要抑扬顿挫,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有时,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如给他优先提问的“特权”等等。“棒极了!”“真不错!”“我等待的就是这样的回答!”这些美好的话语,我们要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如饮甘露,如沐春风,平添一股强劲的学习动力。

课堂上,教师既要做慈祥的长者,更要做知心的朋友,要建立起一种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健康友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资源。

农村学校条件落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但通过“普九”,基本上拥有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设备,我们绝不能让其当摆设、装门面,而是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做到物尽其用,而且“好钢用在刀刃上”。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一部分时,指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揭示宇宙奥秘方面的书籍,学生们遨游于浩瀚的书海之中,如饥似渴,如醉如痴,饱餐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对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月球与人类的关系等奥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探究。

另外,学校电教器材室里有投影仪、录放机,有各年级各册语文教材的幻灯片、磁带、光盘,我会根据教学内容,或播放录音,或放映幻灯,或利用课件,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

2、创设情境氛围。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使学生觉得“学而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文言文的学习是农村初中学生很“感冒”的事情,按常规教学方式费时费力,我在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氛围这一方式,结果出乎意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通过编排课本剧,创设情景氛围。

例如,我在教学蒲松龄的《狼》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一人扮演屠户,一人扮演狼,一人旁白,随着情节的推进,屠户遇狼时的恐惧、避狼时的机智、杀狼时的果敢,狼的阴险、狡诈、贪婪、愚昧,被扮演者表演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学生则时而胆战心惊,时而屏声静气,最后欢呼雀跃,他们在被扮演者制造的气氛所感染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人类聪明智慧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实物说明文《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我把课堂变舞台,让三个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弄清了人物的身份、从事的活动、相互之间的关系,弄清了船头的空间布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由于改变了以往那种单一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放松。(2)通过绘制简笔画,创设情景氛围。在教学《口技》一文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较大的嘴唇的简笔画,笑问学生:“大家知道这画上画的是什么吗?”学生答道:“这是一张嘴呀。”又问他们:“这张嘴看起来简单吗?”学生回答:“是。”接着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随着课文内容的展开,在嘴唇的左边,我画上了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等道具的简笔画,在右边,我画上了“犬吠”、“儿哭”、“夜鼠”、“倾盆”、“救火”、“泼水”、“曳屋”等表演内容的简笔画,对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百千求救声”中的“百千”我分别用多个小圆圈、小三角形、斜杠等符号来表示,同时,我还配以简洁的身体语言和时强时弱、时急时缓的口述,将口技者的表演情景朴素地再现在黑板上。我将左边简单的道具和右边精湛的表演技艺进行比较后,又回过头问学生:“刚才哪张嘴还简单吗?”学生不假思索的答道:“不简单啊。”随后我在上、下嘴唇简笔画中分别写上(口技人)“高超技艺”和(古代人民)“聪明智慧”八个字。教学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咬文嚼字,只有简洁明了的绘画,学生对课文的精髓却心领神会。(3)通过使用课件,创设情境氛围。

在教学课外古诗《望天门山》时,如果让学生直接阅读,学生很难理解“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等问题。我下载了这首诗的教学课件。课件作者根据诗的内容设计出这样的情景:两座高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由静到动,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青山碧水、红日白帆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恰当地理解了全诗的意境。这样,既释疑窦,又启蒙昧,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动画的刺激下,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引入竞争机制。

开展各种具有竞争性的语文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态,使活动变得富有刺激性、挑战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纠错大王”活动:成语是语文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约定俗成、不能随意更改的,但现实生活中有的生产厂商为了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就在成语上面“大动手脚”、“大做文章”。某制药厂的广告“‘咳’不容缓”,某服装厂的“‘衣’鸣惊人”,某热水器的“随心所 ‘浴’”„„另外,还有近两年物价上涨催生的“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等网络热词,我要求学生留心现实生活中的语文信息,搜罗汉字的误用现象,并开展评比展览,学生们踊跃参加。这次活动共纠正了285个误用的汉字,蒋红花同学因纠正53个错误用字而赢得了“纠错大王”的称号。“我是小小书法家”、“诗歌朗诵擂台赛”、“讲故事英雄会”等活动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4、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引导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有用,从而产生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小知识“多音多义字”时,我给学生讲述了《湖南日报》“法制与社会”栏目中刊登的一个小案例:有两村民甲和乙,原本关系不错,但为了还钱的事儿,弄得反目成仇。当年村民甲向村民乙借了5万元,立了字据。两年过后村民甲还了3万元给村民乙,也立了字据。又过了数年,村民乙要村民甲还钱时,矛盾终于产生了。说到这,我顿了一会,问学生:“你们猜怎么着?”学生一时摸不着脑儿,但又想知道个究竟,我说:“问题呀,就出在村民俩立的字据(就是通常所说的借条)上!借条上除了函头、借主、借款日期外,只有这样一句‘还欠款2万’,村民甲坚称自己只欠2万(‘还’读hái),村民乙认为村民甲欠自己3万(‘还’读huán),二者相差1万元,这不闹翻了吗?”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多音多义字在“作怪”!现实生活确实离不开语文知识啊!

又如在学习“繁体字”的知识时,我曾问学生,假设你有一个邻居老奶奶,她是空巢老人,她的儿子汇了一笔钱给她做生活费,老人家叫你帮她取一部分出来使用,你能帮得了她老人家的这个忙吗?能替她老人家填写好一张取款单吗? 这些生活中看起来很普通但又与语文知识密切相关的事情,经过教师的点拨,竟能引起学生那么浓厚的兴趣!

篇3:激发学习兴趣 创高效课堂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垄断课堂, 教师当演员, 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 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 教师越教越吃力, 学生越学越没劲, 从而导致学习兴趣被湮没, 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教师要研究学生, 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 “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 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 运用英语, 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 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处于主动状态。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 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 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 课堂气氛就越活跃, 教学效果当然也就会越显著。教有定则, 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 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 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 多法配合, 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 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 要精讲多练,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 广开言路, 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 既掌握了知识, 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 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从而产生知识的迁移, 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复习旧知识, 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 形成整体。另外, 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 来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 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 强化记忆,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英语课堂教学中, 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 能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结合起来,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 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 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 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增强, 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 随之而来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 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反之, 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 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 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会产生逆反心理, 信心下降。因此, 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 对具体同学提出具体要求。使成绩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 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 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 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 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 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 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 教师也不可指责, 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 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 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 多表扬, 少批评, 多肯定, 少否定, 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 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四、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在课堂交往中, 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 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 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 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 表现出“厚爱”, 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 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 骄傲自满, 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 感到自卑, 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对学习失去信心, 教学中, 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 关心每个学生, 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 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 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 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 变得生气勃勃, 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培养能力。

篇4:激发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课堂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教育家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随时激励、启发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设法为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感兴趣的同时,不断获得成功的经历与体验,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强烈愿望。这种教与学的情感交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是学习心理上的核心。喜欢思考,善于思索是学习心理品质的重要内容。基于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智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过程则会达到最优化,学生的学习就会优质高效。

1.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探索。学生思维的活跃,带来情绪的高昂,激起对所学科目的浓厚兴趣。

2. 提高主动思维的动力。鼓励与表扬是学生主动思维的动力。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希望,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并能随时给予帮助,不能讽刺、打击,多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适时加以表扬。“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下,自然会产生对教师的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良好的心理品质得以发展。

三、调节学生的认识过程

人的情感总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它对认识过程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因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保持一种与学习内容相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其情境中触动情感。如我在处理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We/They are from…Do I/they/we speak Chinese/ English/French/Japanese?Yes, …do./No, …don’t. 时,出示四面红旗,将全班学生按纵行分成四组,操练国籍、国人、国语的表达,教学情景实际自然,学生的表现积极主动,气氛活跃,接受效果颇佳。

四、构建高效课堂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必须做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最大优化。“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1. 采取快乐学习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充满着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信任的目光、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消除他们的拘束感和害羞心理;全力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的一切创造欲,抓住其点滴进步予以表扬,使其产生成就感。当他们得到老师的关爱、尊重与理解时,就会将心理产生的欢乐作用于对这门学科的热爱,从而兴趣油然而生。

2. 创设教学情景。情景是进行语言交际的必要因素,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由情促趣。没有情景,教学活动就容易脱离实际。正如克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我们应把情景引入课堂,师生共同参与一个个真实或接近生活的教学情景,有意识地创设一种聊天式的活跃气氛,由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调动起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思维。

3. 开展有效的交际活动。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交际的功能主要通过群体语言的交流来体现。成功的英语教育模式,必须变灌输式为多项交流的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学生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带有竞争氛围的活动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交际的目的。依据教材内容和课型特点,教师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各种交际活动,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

4. 创新模式提高效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依据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并制作教学软件,以声色光影结合、动态模拟展示的多媒体情境创设,将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置身于生动的语言环境之中,增强了感染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兴趣盎然。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构建高效课堂,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质量观的过程,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篇5:激发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永州市零陵区石山脚乡中学 黄孝香

【摘 要】农村学校教育观念的滞后,教学方式的陈旧,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学生兴趣 语文课堂 高效 构建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了多年,但新课程理念在许多农村学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在绝大多数学校,做教师的依旧是一本教案、几支粉笔,做学生的依旧是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依旧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填鸭式,一言堂,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其结果是教师累了,学生苦了,教学活动收效甚微。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构建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浓厚的兴趣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培养出了曾参、仲由等著名的七十二弟子,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教育史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读中学期间成绩并不好,甚至连许多测验都不及格,是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对各 种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最终成为了举世公认的大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仅接受了三个月的正式教育。是他母亲的引导和他自己对一些不解之谜的浓厚兴趣吸引他坚持不懈的探索,最后成就了1093项发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肯定的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经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阶段,好奇心强,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别具一格的教学活动,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以积极探索的姿态,在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累累硕果。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

教师进课堂前必须是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讲课时,语气要和蔼可亲,语调要抑扬顿挫,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

课堂上,教师既要做慈祥的长者,更要做知心的朋友,要建立起一种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健康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有时,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如超常规的加分、给他优先提问的‚特权‛等等。‚好极了!‛‚就是这样!‛‚棒极了!‛‚你真行!‛‚真不错!‛‚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们要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如饮甘露,如沐春风,平添一股强劲的学习动力。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资源。

农村学校条件落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但通过‚普九‛,基本拥有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设备,我们绝不能让其当摆设、装门面,而是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做到物尽其用,而且‚好钢用在刀刃上‛。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一部分时,指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揭示宇宙奥秘方面的书籍,学生们遨游于浩瀚的书海之中,如饥似渴,如醉如痴,饱餐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对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月球与人类的关系等奥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探究。

又如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望天门山》,进行多媒体教学。如果让学生直接阅读,学生很难理解‚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等问题。我根据诗的内容设计出这样的情景图:两座高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由静到动,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青山碧水、红日白帆的情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全诗的意境。这样,既释疑窦,又启蒙昧,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创设情境氛围。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使学生觉得‚学而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

文言文的学习是农村初中学生很‚感冒‛的事情,按常规教学方式费时费力,我在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氛围这一方式,结果出乎意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蒲松龄的《狼》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一人扮演屠户,一人扮演狼,一人旁白,随着情节的推进,屠户遇狼时的恐惧、避狼时的机智、杀狼时的果敢,狼的阴险、狡诈、贪婪、愚昧,被扮演者表演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学生则时而胆战心惊,时而屏声静气,最后欢呼雀跃,他们在被扮演者制造的气氛所感染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人类聪明智慧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实物说明文《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我把课堂变舞台,让三个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全班学生边朗读、边指导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弄清了人物的身份、从事的活动、相互之间的关系,弄清了船头的空间布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由于改变了以往那种单一的枯燥乏味的讲授方式,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放松。在教学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的结尾时,我也采用了这一方式。我先放录音带,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低沉悲愤的朗读,加上栩栩如生的画像,创造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境界。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学生的感情随之进入高潮。这时,我用低沉的声音分析:韩麦尔先生在与学生分手时有千言万语要讲,但他激动得说不出,悲愤得道不出,他的心在颤抖,血在沸腾,他无法控制自己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无法表达对侵略者的切齿之恨,于是尽全身之力写出‚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几个大字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响亮地回答:‚表示了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的信念,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不难看出,在这样的氛围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质得到了学生充分的理解。

3、引入竞争机制。

开展各种具有竞争性的语文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态,使活动变得富有刺激性、挑战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纠错大王‛活动:成语是语文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约定俗成、不能随意更改的,但现实生活中有的生产厂商为了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就在成语上面‚大动手脚‛、‚大做文章‛。某制药厂的广告‚‘咳’不容缓‛,某服装厂的‚‘衣’鸣惊人‛,某热水器的‚随心所 ‘浴’‛……另外,还有近两年物价上涨催生的‚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等网络热词,我要求学生留心现实生活中的语文信息,搜罗汉字的误用现象,并开展评比展览,学生们踊跃参加。这次活动共纠正了285个误用的汉字,蒋红花同学因纠正53个错误用字而赢得了‚纠错大王‛的称号。‚我是小小书法家‛、‚诗歌朗诵擂台赛‛、‚我是小小故事家‛等活动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4、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引导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有用,从而产生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我给学生举了这样一个小例子:有两村民甲和乙,原本关系不错,但为了还钱的事儿,弄得反目成仇。当年村民甲向村民乙借了5万元,立了字据。两年过后村民甲还了3万元给村民乙,也立了字据。又过了数年,村民乙要村民甲还钱时,矛盾终于产生了。说到这,我顿了一会,问学生:‚你们猜怎么着?‛学生一时摸不着脑儿,但又想知道个究竟,我说:‚问题呀,就出在村民俩立的字据(就是通常所说的借条)上!借条上除了函头、借主、借款日期外,只有这样一句‘还欠款2万’,村民甲坚称自己只欠2万(‘还’读hái),村民乙认为村民甲欠自己3万(‘还’读huán),二者相差1万元,这不闹翻了吗?‛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多音多义字在‚作怪‛啊!

又如我曾问学生,假设你有一个邻居老奶奶,她是空巢老人,她的儿子汇了一笔钱给她做生活费,老人家叫你帮她取一部分出来使用,你能帮得了她老人家的这个忙吗?能替她老人家填写好一张取款单吗?

这些生活中看起来很普通但又与语文知识密切相关的事情,经过教师的点拨,竟引起了学生那么强烈的兴趣!

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保护好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唱主角,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追求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和获得,实 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蔡梓权《成功之法 成才之路》 龙门书局出版(2008年版)

篇6:激发语文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激发语文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文/陈雄斌

摘 要:语言文字是沟通器械,是表述工具,是知识海洋之本源;思想之表述,文明之传承,思维之拓展,舍语文莫能为之;一个新时代的人才,假设语文水平低下,就犹如宝镜蒙尘、良马受勒。从学用结合、陶冶情操、拓展词汇量谈起,强调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兴趣,要深入了解作品,提高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阐述了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之优势,最后以细细品味文学语言与形象结尾。

关键词:语文兴趣;高效课堂;学用结合;创作背景;文学语言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可以说,语文方面的综合素质主宰着这85%,若是口将言而唇闭,笔欲文而纸掩,纵然技艺超群,与人难以沟通,自己之见解不能表述,亦必英才难展,一生无为。教学以来,履职尽责地打造高效课堂,下面将体会逐做例举。

一、学用结合,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拓展词汇量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否则,毫无意义。一次,我播放多媒体,崇山峻岭,层峦叠翠,有身临其境之感。我说,同学们,杜甫的哪一句诗最适合形容眼下的情境,对文学感兴趣的几个学生异口同声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的时候,里面有如下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形容春雨的轻盈纤细与绵绵不绝。我让学生用古诗来形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指出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篇文章,相互映衬,交相辉映,非常有益于理解。

二、深入了解作品,提高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

古人说言为心声,也就是说作品是为作者服务的,作品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范文网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写出了作者的经历。我们教给学生鉴赏诗词,需要告诉学生要对作者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要把作者当作自己的朋友,这样对了解诗词有很大的帮助。诗者,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含蓄、精练是诗词最大的特点,欣赏诗歌,必须深刻理解“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充分发挥想象、联想之妙,尽心体会作者之乐、之苦、之思,如此方能体会诗词之妙,然后尽享作者之精神。比如《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名篇,此曲绘制了一幅秋郊夕照图,但见天涯游子,马上踟蹰,小桥残旧,流水缓缓,人家参差,古道荒凉,晚秋之暮,漂泊凄楚,西风劲吹,景物萧然,瘦马不堪,枯树依稀,昏鸦凄鸣,夕阳余照,气氛悲凉,羁旅彷徨……此曲极其别致,文简义富,九种景物,二十八字,凝练干脆,结构精巧,顿挫有致,意蕴深远,风格浑朴,音响斩截,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高度赞扬,称之曰:“秋思之祖”。学生通过我通幽洞微的分析,无不对这首小令喜爱有加!

三、教师本身要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

《木兰诗》的结尾说到: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般性的解释是: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虽然表面上对诗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是并不能真正让学生明明白白。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加上自己的感悟,找到了最准确的解释。

沈德潜《说诗语》中讲道:“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边防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也”。也就是说,两个词汇本来应该放到一起来说,可是,诗词有一定的限制,音节有一定的要求,只有省略字数,才能够达到诗词的要求,但是在解释的时候,就要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来讲,这是诗词的一种特殊结构,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如此,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也是如此。不懂得互文之修辞说,解释就牵强附会。比如说,明月属于秦朝,关属于汉朝,解释不明了。雄兔、雌兔看它们的脚和眼睛就能分辨出雌雄,怎么能够说分辨不出来呢?应该是秦汉时候的明月秦汉时候的关,雄兔雌兔脚扑朔,雄兔雌兔眼迷离。这样在课堂上讲解,学生水澄珠莹,云散月明,个个义理昭融,如拨开乌云见日月。

下课铃声响起,我留了三个问题作为作业:

1.如果你是木兰的战友,同行十二年,你能够知道木兰是女郎吗?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2.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形象,要求生动具体,让别人读了以后,感觉到木兰就出现在眼前,如果能够用现代诗的语言来描述更佳。

3.假如当年的木兰来到我们身边,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木兰交流?在你心目中,木兰和历史上什么样的英雄相似?

四、细细品味文学语言与形象

高尔基说到语言,美其名曰“文学的第一要素”,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在领略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栩栩如生的文学作品的形象,历经千年而不衰。他们“青春永驻”,通过优美的作品而永远留在读者心中,激励着读者,感染着读者的精神,给读者以力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唤起读者的渴望,修复读者的苦难,减轻读者的哀痛,他们能够激发读者的思想情感,表现一定的生活,有独特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代表性,作品中的形象代表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审美水平。

如,学习安徒生的《丑小鸭》的时候,我带领学生仔细阅读了全文,仔细品味其中打动人心的文字:“‘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这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通过反复地品味,我们能够感受到丑小鸭的形象,明白了它怎样地去努力,怎样的谦虚谨慎、谨小慎微,怎样的胸怀大志;丑小鸭历经了难以忍受的苦难,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的结果是变成了白天鹅。我带领学生一起体会人生,在人生的过程中,长夜漫漫,起起落落,坎坎坷坷,绝对不会一帆风顺,遇到了困难我们一定要忍受,要把它克服,我们要把困难踩在脚下挺起胸膛,我们要有顶天立地的志向,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像丑小鸭那样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要靠教师细心研究,别出心裁,只要认真付出,终会得到报偿。

参考文献:

王道澜。语文课堂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

上一篇:学校女生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七一党课讲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