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论文

2024-08-21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论文(精选11篇)

篇1: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论文

3.1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运动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进行机械地灌输,教学失去趣味性,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下降,因而使得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受到影响。体育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通过体育运动的演示以及基础动作的掌握,让学生通过自主锻炼、运动的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对体育比赛或体育动作进行观看或阅读,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3.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体育教学首先以学生熟练体育运动中的各项机能,再让学生通过自主运球或团队比赛的方式,有序地开展体育活动,并在自身经验以及知识的引导下,合理开展体育运动,然后通过教师指导、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总结自身体育运动中的不足之处;通过教师对学生体育动作以及技能的指导,若学生发现自己的体育动作是正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信心;若发现自身动作是错误的,会对自身错误的动作进行纠正,有助于学生产生体育学习的动力,进而积极、努力地学习。体育教学资源不仅局限于教材,也可将生活中的体育比赛或体育新闻作为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时下热门、学生关心的话题和体育展开教学。体育具有趣味性、时代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分析,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能够通过体育比赛将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因素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体育教学需要将学生掌握的团队合作在体育合作中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除了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还需要根据与同学、他人进行合作,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

篇2: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论文

师生沟通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小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高,大多数小学生都非常信赖和仰慕教师。如果小学生喜欢该门课程的教师,那么其就会想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努力、认真、听话的一面,并且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相反,若学生不喜欢课任教师,则可能出现厌倦、乏味,甚至抵抗的心理,而成为学困生。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重视师生交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同时注重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加强教育水平;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4.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因此,教师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以及亲切的`举止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包容,从而能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学项目比较复杂,导致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或在项目练习过程中频繁出现失误。而且部分学生不愿吃苦、集中力不足等,都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个时刻,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对体育动作进行逐步讲解和示范,为学生讲述体育动作正确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加以表扬,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4.3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多为观察教学,观察教学是在教学前将教学的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逐一讲解,其中心任务是对教材中所提及的内容进行观察;而在素质教学要求下的体育教材对传统教学中的观察教学进行了创新与优化,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观察体育教学转变为实践体育运动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前先让学生对体育技能以及动作进行观看,并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动作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设计各种关于体育动作的小游戏,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而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小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强健体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并运用多种方式实现自身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积极性,为小学生终身运动事业建立良好的基础。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小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发达,第二信号系统不发达,好奇心强、意志力薄弱的特殊心理以及骨骼、神经、肌肉等的发育并不完善的生理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学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5.1.2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小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体育锻炼提供强劲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终促进小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

5.1.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师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这3方面。

5.1.4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不断学习教育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做到技能和知识储备双提高,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贯彻到实际的教学中。

5.2建议

5.2.1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练习的难度,让学生逐渐培养其对于体育的热情。

5.2.2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并不相同,在日常的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要合理,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地运用教法,同时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

5.2.3针对学生的特点,技能性的体育项目不需要过分强调,掌握主要的技术要领即可。强调学生对于某项或者某几项运动的喜爱程度,在教授形式上可以较多选择体育游戏,将技术教学、体能训练融入游戏之中。

参考文献:

[1]陈丽.浅议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策略[J].时代教育,,15(12):164-165.

篇3:浅议小学体育课中体育意识的培养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更新慢

因为体育课程符合小学生爱玩、爱动的特点,小学生应喜欢上体育课,但实际情况是小学生并不喜欢体育课,他们并没有从体育课堂上找到乐趣,这是广大体育教师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有很多小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体育课,总想脱离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而去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这个现象在女学生中尤其明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内容陈旧,没有突出学生的爱好兴趣,更没有兼顾不同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很多同学给体育课的评价是,没有意思,一个动作练一节课。

2. 体育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体育课很边缘化,体育课被挤占是家常便饭。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能保证每天1小时的,也只达到22%。近年来,大家都期望通过将体育课列入到必考科目中,进入升学考试的范围,但仍有些人说,体育成绩的提高在平时的锻炼,不是几节体育课的事,仍然占用体育课的时间。

由于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使得体育教学管理存在很多漏洞,比如体育课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教成什么样就教成什么样,能教多少就教多少。学生则认为能学多少就学多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学好学坏也没什么区别。

由于不被重视,小学在师资力量、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等方面比较贫乏,学生只能学到零碎的、间断的、毫无系统可言的知识和技能。

3. 体育课堂缺乏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往往是靠意志力来完成的,但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这些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社会与家长给予他们太多的爱,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听到学生喊累,体育教师也就心慈手软了,就不在增加运动量。久而久之体育课就是“玩”的课,达不到意志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

1. 增强体育投入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靠教学投入,改善硬件条件。在师资配备方面,要坚持引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要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师资进修培养等多种方式,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用更科学的方法引导小学生的学习。另外,在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的建设中,经费的投入是保障,要用更加先进的体育教具和体育设备,保障教学活动的开展。

2. 体育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指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自觉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意识要靠体育习惯来培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它伴随着人的一生。

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意识。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讲一些参与体育运动的好处,采用趣味教学法,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使得体育教学融入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既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又能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

通过体育竞赛,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竞赛既是技术、战术与身体素质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它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竞赛准备的过程要足够长,才能取得好成绩。一旦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就会激励学生更高的参与热情,体育意识也就形成了。小学体育竞赛的平台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学校运动会,这是全校范围内的比赛,要求的水平、技术、意志力等各方面过硬。二是小学体育课堂中搞的小型比赛,比如赛跑、跳绳比赛、排球比赛等,以学习某项技术、掌握某项技能,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为目的小型比赛,可以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3. 通过体育文化营造运动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重视。体育文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的途径。要通过完善校园体育设施,撰写体育标语、悬挂体育宣传画等方式,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学生在学校体育文化的熏陶下,变体育运动为一种自觉行为,真正喜欢体育,爱上体育,终身坚持体育锻炼,这次是真正的体育意识。

体育文化的构建还要依靠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比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表演、体育锻炼等各项活动,让学生了解体育、欣赏体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及体育意识。

摘要:体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同,但在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仍有很多问题在困扰着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影响了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本文探索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提高,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张肖萍,巩洁.太原市迎泽区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与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2(10).

[2]车志宏,柴凤鸣.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03).

篇4: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培养策略

一、优化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教学创新,创设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课堂,有效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使他们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发挥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对体育课堂的束缚,拓展体育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行学习和提高,有效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并在积极的锻炼活动中认真分析和探究,不断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技能。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使教学活动和新课改教学理念充分结合起来,改变“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方式中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兴致高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锻炼任务。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竞赛的方式进行练习。竞赛规定如下,每个人练习五次,把五次的成绩相加,距离最远的算作优胜者。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一方面通过立定跳远分析自己动作中的不足,反思如何能跳的更远;另一方面,用心观察其他学生的动作,学习跳得远的同学的技巧和方法。通过五次比赛,学生能始终保持高度的参与热情,并且在每次的跳远中都能获得新的收获。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环节,有效调动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使他们快速掌握了体育动作,并积极地进行了体育锻炼。

二、开展游戏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个性活泼,对好奇的都有浓厚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有效教学,把体育锻炼项目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玩耍,并完成体育锻炼任务,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以游戏方式开展的体育课堂上,学生为了完成游戏,能克服身体的疲劳,积极地参与进来,有助于培养他们坚韧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对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学习任务,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短跑时,教师可以结合游戏开展趣味化的教学,让学生开展抱球跑的游戏,谁先跑到终点,获得一枚小红旗作为奖励。在游戏中,学生快速地掌握了短跑的动作要领,并精神高度集中,随时准备参与到游戏中,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结合游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传统游戏进行改编,还可以让学生想出游戏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高效进行。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锻炼积极性,使他们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锻炼任务。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体育锻炼。例如,在进行体育课上的热身运动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排队做运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热身动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热身活动。在热身环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用语言给他们创新各种各样的情境,如在浩瀚的大海中,想象自己是一条自由自在的小鱼;在风景宜人的春天,想象自己是一株破土而出的小草;在广阔的大草原上,想象自己是一匹驰骋的骏马……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生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趣味性的热身动作,使体育教学在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主动进行体育活动的探究,使课堂教学在充满趣味的过程中进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讨论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是一个个体,他们的体育能力不同,掌握体育动作和领悟体育技巧的能力也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他们进行合作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把自己对动作的认知和领悟说出来,和小组成员进行分析和探究,找出运动中的不足,并在锻炼中体会其他学生的运动技巧。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能有效解决在锻炼中遇到的问题,掌握体育技巧,不断提高他们的体育综合能力。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相互帮助中高效进行。

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他们锻炼主动性的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体育知识的主体,让他们充分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结合探究加强对体育项目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一定强度的锻炼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己已有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理论进行新动作的分析和探究。完成学习内容后,教师从学生中间选出一名学生,担任体育课堂的“小老师”,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并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练习。在“小老师”的组织下,课堂氛围活跃,学生都积极地进行发言,并按照“小老师”的要求进行排队、分组训练等活动项目。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精神面貌良好,学习态度认真,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

篇5: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论文

标签: 教育

摘要:全面培养小学生素质,促进小学生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将孩子培养成新世纪的优秀孩子,是当今社会教育部门和孩子家长的共同呼吁,也是对孩子们的未来负责。体育作为一门比较优秀的课程,它能够在锻炼孩子身体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本文通过体育课程对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几点体育教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希望能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做一些贡献。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体育课程;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将他们的需求进行转变,将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作为未来生活目标。阴齿人们将体育活动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为了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家和家长们希望从孩子小的时候出发,培养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孩子的将来做好准备,用健康强壮的身体和良好心理素质来应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1、小学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小学是一个人生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它对孩子的一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孩子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的模仿能力,并且孩子们的身体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灵也十分的纯洁,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体育课程能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

小学阶段的孩子身体正处于一个生长力极其旺盛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良好的外界刺激对孩子的身体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极力提倡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孩子健康身体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进行教学,让孩子承受比较良好的外界刺激,在外界的刺激因素下对学生体内的生长因子加以刺激,从而促进孩子的身体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强壮,能够抵御来自各方面疾病的侵袭,为孩子的身体形成一个良好的防护伞。

其二、体育课程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 体育是一项用途极其广泛的活动,在孩子阶段对其进行体育的教学,除了能够让学生拥有强壮而健康的身体之外,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教师的合理教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长跑让孩子们在其中能够适应自己的感觉,教导他们坚持就是胜利,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坚定的走下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学生们共同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孩子之间的纯洁感情。

其三、体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会直接参与在其中,它教育学生的体育技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多种体育活动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通过体育活动中的竞技来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落寞,通过增强他们在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自然的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独立、创造和自信心及拼搏的精神,为未来的生活的培养良好的情感意识。

2、将体育课融入小学素质教育几点建议

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上述体育教学对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素质,提升孩子在未来生活中的竞争力,下面就将体育教学具体应用于小学的素质教学做以下几点建议。

2.1、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

小学的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相关的教学人员应该根据小学生还身体和心理的特点,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素质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安排学生进行适度距离的长跑,既不会让孩子承受不住,又让孩子在长跑的过程中体会到体育课程的乐趣。另外,小学生的身体还处于生长时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超强度的训练,从而避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身体受到伤害,使孩子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

2.2、针对学生性格进行分层次教学

小学生虽然还处在一个心智发展不是很齐全的阶段,但是他们却具有不同的性格,他们在体育课堂中将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除了将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考虑在内外,还要将学生的个性特征考虑在其中,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孩子们在体育教学中的兴趣。通过对孩子们在某一行体育运动的的具体表现进行排行,筛选早体育活动中表现较强烈和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分层,让不同的学生均能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中发挥,全面培养素质。

2.3、教学中体现团结和尊重规则的素质培养 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的学生都是娇生惯养的,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坚持不下来,并且他们独立的生活环境,他们对其他同学很难产生感情,阴齿团结意识和尊重他人尊重游戏规则的意识较差。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特点,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通过一定的游戏教学来培养孩子们相互合作的精神,并且在游戏中学会尊重游戏规则,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互团结,尊重生活规则,尊重他人。为自己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孩子的素质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孩子的综合素质对孩子的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针对目前社会对孩子素质教育的极度需求,相关的小学教育机构应该重视体育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改善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从而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篇6: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论文

【摘要】在当今时代,现代化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新型教学方式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机整合。现代体育信息技术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改善体育教学的质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要以信息技术为契机,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实践

在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对教育领域的全面渗透和重要影响都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无论我们赞同与否,信息技术与现代大学体育教学的结合的发展趋势都不会得到逆转。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对传统体育教学的理念、目标、方式、内容、手段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学生学习方式,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增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能力,提升运用的有效性,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向更深、更广层次的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就成为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必须予以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在大学体育教学整合运用中应具备的条件

1、构建适宜、优质的信息技术环境

将信息技术引入大学体育教学中来,必须要有适宜的、优质的信息技术环境作为基础,才能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整合提供保障。这一方面要求高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大投入,引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软硬件设施,比如多媒体教室,为广大师生提供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的机会,使教师能够在满足学生需求和愿望的基础上,突出体育教学的娱乐性、特殊性、知识性、实用性的特点,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去获取相关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引导下掌握更多体育训练、管理、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技术动作、注意事项、训练步骤等等,构建良好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让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的运用变为现实。

2、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将信息技术与大学体育教学相整合并将其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来,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它在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及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自然而然会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个体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这直接关系着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能性以及质量。因此,体育老师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大学体育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性,是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对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模式、内容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其次,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必须要求体育老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比如互联网体育教学资源查询与下载、多媒体软件的制作与使用等。这就要求学校应当加强这方面的信息技术培训,支持、鼓励老师不断学习、探索对网络体育教学资源的使用、设计,具备一定的网络基础水平。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实践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教材选择多样化、教材内容多媒体化、教材资源网络化、教学方式多元化、学习方式自主化都是信息技术应用下的特点。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合理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1、运用信息技术,突破体育教学难点、重点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辅助体育教学的工具,更是一种模式、方法和理念。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无论是体育理论知识还是体育技能教学,教师都应该时刻树立一种信息意识。我们知道,体育学科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应当体现这一特殊性。最大的特殊性或者说重难点体育教学是通过各种身体锻炼来理解和掌握体育技能及原理的。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克服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文字、图画、声音、视频等于一体的特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比如,在讲解跨栏的技术要领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和下载相关的资料和视频,比如可以慢镜头播放我国110米栏奥运冠军刘翔的夺冠视频,并进行动作的分解、分析,使他们了解到起跑到第一烂的技术、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并就其中的摆动腿等技术难点通过对比视频播放,让学生明白摆动腿落地才算完成使命,摆动腿攻栏是否积极,落地是否快速都直接影响着栏间跑速度。通过视、听结合,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感知,学生的动作感觉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技术中的重难点自然会得到有效克服。

2、整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巧妙的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山羊分腿腾跃教学中,通过制作flash课件将助跑-双脚上板起跳-推手与分腿-屈膝缓冲落地这一连串动作进行直观、立体、全面的展现,在栩栩如生的动画效果、生动形象的教学画面、试听双重调动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急切的想要通过练习来掌握这些技术要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体育教学,其实质在于将体育教学的内容、体育教学资源、体育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和潜力。

【参考文献】

[1]高宗贵.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04).

[2]徐国忠.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寻刊,2010(09).

篇7:探究体育教育中体育训练论文

1.提高体育教育和训练水平的必要性

1.1提高体育教育训练水平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是文化课程教育很好的辅助,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进行速度训练、力量训练,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增强耐力,提高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育水平,改进教育模式,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手段融入体育教育训练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观,培养学生形成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在体育教育训练中增强学生运动积极性,培养真正拥有健康体魄的积极乐观的新型人才。

1.2提高体育教育训练水平对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1.2.1体育教育训练的目的除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观念,锻炼健康体魄外,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调查显示,科学适量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帮助学生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减少负面的.情绪出现。

1.2.2在体育教育训练的过程中,许多体育项目讲究团队合作,要求学生以敞开的胸怀接受和帮助队友、相信队友,在长期训练中形成良好的默契和积极健康的心态。

1.2.3提高体育教育训练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适应体育锻炼的强度,培养学生树立坚忍不拔,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学习进步的精神,进而帮助学生铸造更加坚韧的精神世界,在运动和生活领域不断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体育运动精神。

2.提高体育教育训练水平的途径

2.1完善体育教育训练考察标准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各高校都在进行着教育的创新与改革,体育教育训练的创新也势在必行。在这一创新过程中,考察标准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传统的文化课程还是体育教育训练课程,都要有一定的考试和考核来检验教学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但是,考察标准不能一味的“一刀切”,只注重学生的最终成绩。体育教育训练成果考察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当然,对于身体素质本身就比较优秀的学生,应当予以充分肯定,但对于身体素质较弱,却认真参与训练,并取得较大进步的学生也应该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应当建立一套既顾及体能优秀学生,有兼顾后进学生的考察评价标准,以达到鼓励先进,带动后进,前后兼顾,全面发展的目标。

2.2增强体育教育训练中的趣味性

作为教育中的一环,体育教育也难免会有其他传统教育课程枯燥的一面,并且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本身就不多,我们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课堂模式,将枯燥的体育教育训练和趣味教学结合起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田径为例,众所周知,田径是在体育教学中并不是十分热门的项目,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其发展速度较慢。但是,作为竞技体育中的一种,它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在传统的田径比赛中加入健康的有趣的元素,例如许多趣味运动会中常常出现的两人三足比赛,负重赛跑等等,喻锻炼于娱乐,减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负担感和逆反心理。

2.3善用良性竞争,增强学生参与热情

竞争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驱动力,也是人们不断学习,积极向上的乐趣所在。我们可以在体育教育训练中引入适当的竞争,进行小规模的比赛,使学生找到不断提升自我,挑战自我的动力,保持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姿态。同时在不断的比赛中,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运动家精神,养成好的心理素质。以乒乓球教学和训练为例,传统的训练,以练习为主,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一味的友情切磋和无竞争训练会消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就竞赛积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效仿网球比赛的积分制度,将平时的练习,视作小的比赛,进行积分排名,每次比赛的胜负列入个人积分当中,根据积分进行个人排名。这样,使得平时的训练也有了意义,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2.4注重课堂反馈,增强师生互动

2.4.1教育是师生间的互动,不是作为传道者的老师的一言堂。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多多走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在学习和训练中遇到的困难,懂得他们在体育训练中的想法,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适应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使他们自愿、自发配合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和训练要求,用很短的时间,获得更大的进步。

2.4.2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一样,应该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和他们达成共识,用乐趣与信念催动他们前进,而不是挥舞手中“学分的皮鞭”驱使他们被迫前进。

2.4.3体育教育是一门科学,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完善,需要抱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探索、创新。相信在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事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3.结论

篇8: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论文

1.体育教育内容, 形式单一

目前, 我国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单一, 陈旧, 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一来, 体育课的课堂效果就将大打折扣。我们不难看到, 如今所有的中小学基本上都是以体育课作为对学生体育教育的唯一教学手段, 在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们眼里, 这是学校的一门课程, 他们必须要接受, 但没有几个小学生是真正喜欢上体育课的。其实并不是他们都不爱运动, 而是他们都对上课的内容和形式从本能上感到反感和厌烦。我们做过一项调查与统计, 在一所重点小学, 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 结果是只有20%的学生能做到对体育课保持积极性与主动性, 大多的孩子觉得体育课可有可无。

2.体育教育手段缺乏创新

在教师进行体育课的教学中, 他们往往侧重于技巧的传授, 然后让学生反复的操练, 要求刻板, 趣味性极差, 很多小学生对一味的进行跑步, 跳远等项目的训练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 反而喜欢参加另一些课外的活动, 于是, 很多时候是教师在主动的教, 学生们却在被动的学, 这样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讲也很难使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学校重视不足, 投入少

因为体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在短期之内, 又看不到明显的效益。基于这样的矛盾, 很多学校并不重视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 这样一来, 就算有了新的项目, 学校的硬件设施无法跟上, 学生们还是只能学习一些陈旧的项目, 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长此以往, 是不利于他们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的。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意识

针对上面出现的情况, 我们在体育教育中如何来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意识呢, 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与方法。

1.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人对某个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的心理倾向。俗话说的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们一旦对体育产生了兴趣, 就不会出现学校和家长逼迫他们去学的现象, 而是他们自己要求去学, 主动去学。而且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 不是短期内就能够实现的, 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只有学生们自己先对体育产生了足够的兴趣, 才能使他们增强对体育的意识。那么, 如何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呢?

(1) 开展各类体育兴趣小组

学校在开设体育课程的同时, 可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 以及他们的喜好, 挑一些好的体育项目开展课后的兴趣小组。这样的话, 就有利于学生们在课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喜欢的项目, 又因这样的兴趣小组气氛比较活跃, 自由, 孩子们在其中能找到乐趣, 时间一长, 对体育的兴趣与积极性就在无形之中被调动了起来。

(2) 组织各项体育竞赛

在学校, 各类的竞赛是必不可少的, 就体育而言, 每年一次的运动会已经成为惯例, 但在平常, 小型的体育竞赛却不多见。今后, 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小型的体育竞赛, 通过这样的竞赛培养小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这样意识的形成, 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 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增强老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作为授课者, 在教授课程的同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 知道他们的想法, 而不是一味的教, 还需要和孩子们进行交流与沟通。在学生们眼中, 老师的形象尤为重要。一位上六年级的学生告诉我, 她不喜欢她们的体育老师, 每次上课都很凶, 所以也讨厌一切的体育课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要想让学生们喜欢体育课程, 首先要让他们接受这个老师。老师要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与威信, 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这种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 甚至能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4) 适当的鼓励与表扬

体育课是一项特殊的课程,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大多以实践为主, 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意考察学生们的接受情况, 适当的进行认可与鼓励。这种认可与鼓励对于小学生这个群体来说是十分适用的。孩子们会因此引以为荣, 在以后的学习中, 就不感马马虎虎, 因为他们想要的是不断的被认可与肯定。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对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努力创造一种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吸引的教学环境, 这种环境能够很好的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对学生体育意识与情懆的培养起着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学生们就能端正态度, 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3.加快改革学校教育体系

针对如今小学的体育建设现状, 我们也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摆正自己的认识, 加快体育事业的各项建设。因为只有转变观念, 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 才能使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才能将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落在实处。

三、总结

总而言之, 学校的体育教育对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我们在意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后, 一定要及时更新观念, 以新课改为实际出发点, 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 针对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 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身份, 从单纯的传授者变为帮助者, 沟通者, 通过学生与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 加上学校的积极配合, 我相信学校一定能为小学生体育意识与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费云梅.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江苏卷) [C], 2010.

篇9: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对人的成长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作风和意识,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人的潜能和精神世界的自由状态。体育精神的核心表现为人的一种信念和追求,在体育运动中面对困难,有勇气、有耐力、有顽强的意志力以及友爱团结的精神。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可以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着手。

一、在体育课堂上宣扬体育文化和精神

体育文化总是与人们的体育生活紧密相连,规范着人们的体育行为,又影响着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信仰。小学生对体育文化的了解,可以侧面增强小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从理论上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

1.从与小学生切身相关的体育知识讲起,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的教授指出:体育精神的核心在身心健康,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普遍对身高问题比较看重,小学生也时常处在社会、学校和家长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因此,从与小学生切身相关的体育知识开始讲起,可以首先引起小学生对体育的喜爱和向往,为更好地培养体育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奥林匹克运动会讲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经过百年发展,作为一种体育文化现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奥林匹克秉承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超越自我,从而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是体育精神的核心体现。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们,更是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表现,勇敢地克服各种困难,这对于小学生是一种启迪,能令小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体育精神。在课堂上讲解体育名人的运动故事,如邓亚萍在七八岁时,为了训练自己的球技和意志力,在腿上绑上沙袋,把木拍换成了铁拍,在不懈努力下,她在10岁就获得了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冠军,进入国家队后,克服自身的不足,最终成为“乒乓皇后”。用邓亚萍的故事引导学生在平时的体育运动中,学习邓亚萍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力和坚定的决心。在运动会和体育故事的讲解中,让小学生形象地感知体育精神,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埋下体育精神的种子。

二、在体育运动中弘扬体育精神

小学生天性爱玩,体育游戏更是他们的最爱。在体育运动中,小学生的思想、能力、情绪、意志和心态等问题会表现得特别明显,表现也各有不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的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时机,因势利导,使他们能正确地看待体育运动,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意志力,在体育运动中培养体育精神。

如,跳绳游戏不论是在体育课上或者课间活动中都是小学生最乐意玩的体育游戏,这种游戏更能演变成许多体育花样,可以正面跳、倒着跳、侧面跳、扭麻花跳,还可以单脚跳、双人跳、多人轮流跳等。在体育课中,体育教育者可以抓住跳绳的特点,向小学生演示跳绳的多种玩法,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在小学生学会多样玩法后,将跳绳游戏和体育舞蹈结合起来,组织学生排练跳绳舞蹈,引导学生感受体育舞蹈的轻松愉悦、美感以及动感,实现自身精神世界的轻松、自由,从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力是体育人都具备的品质之一,也是体育老师重点培养的体育精神之一。在体育活动中,通过比赛形式和言行激励,逐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比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两人三足游戏,有的因成员失误,整个小组比赛失败,因而气馁、沮丧,失误的成员感到愧疚和不安,而成功的小组中成员们的喜悦溢于言表。作为教育者,要抓住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失败与成功,激励失败的小组继续训练,面对困难不要气馁而是要想办法战胜困难、超越自身,同时为大家讲解这个体育游戏的重点就在于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只有个人之间团结友爱,才能促成集体的成功,这也是体育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接下来逐级加大难度,两小组合为一大组,开展四人五足比赛,同时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又或者在长跑比赛中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尤其是一些体型稍胖、缺乏体育训练的小学生,当他们落在队伍最后时,有的旁观学生会嘲笑、讽刺他们,老师要及时制止这种行为,带领旁观者一起为落后者加油,甚至可以陪着他们跑下去,告诉学生不管怎样,都要跑完全程,“大家都在旁边看着你呢,他们都在期待你能跑到终点”,激励学生完成体育运动,在他们跑到终点时,带领全班学生为他们欢呼,将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体育精神通过老师言传身教和学生亲身体验,渗透在体育活动中。

总的来说,在体育课堂上从理论和实践活动中,抓住时机引导小学生,让小学生从中更好地理解体育和体育精神,并从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实现体育精神的核心要求,为小学生更好地成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李月月.不为最先,不耻最后:小学体育精神教学探析[J].教育论坛,2014(22).

篇10: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论文

【摘要】在广泛的艺术范畴中,舞蹈是与体育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翻开人类史,体育与舞蹈几乎是同步起源、相互溶合、共同发展,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二者时常交织在一起,舞蹈使体育趋于完美,体育丰富了舞蹈的创造内容和表演艺术。

【关键词】初中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舞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219-01

在体育活动中,韵律活动和舞蹈是重要的关系,它包括律动组合、舞蹈基本动作、韵律体操和集体舞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既具有健美的形式和风格,又具有教育性和民族形式;既锻炼身体,培养正确、优美的身材姿态和韵律感,又能反映出人们的生活,表达思想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发展表现力,培养文明行为和创造精神。目前我们身边有很多体育舞蹈的融合成果,例如:拉丁健身操,拉丁就是舞蹈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健身操是体育运动,两者的结合就变身为体育舞蹈的形式。体育舞蹈是舞蹈与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们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在初中校园里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将舞蹈元素逐渐融入当中,不仅可以增加活动的内容,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能锻炼学生的肢体语言。开展体育舞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这是因为体育舞蹈起源与发展是根据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格而形成的。端庄挺拔,高贵典雅,充满异国情调。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各民族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和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和外来文化的内涵,培养了文学修养以及经常独立地观察、联想、分析和综合能力。体育舞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气质和鉴赏能力,因为体育舞蹈是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和体态美于一体。具备一定的艺术细胞,举足之间会给他人一种美的姿态、美的举止、美的礼仪。同时,体育舞蹈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根据外国学者对参与体育舞蹈的选手进行能量代谢指标的测试,发现其能量指标接近或高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实践表面体育舞蹈能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对加速新陈代谢有较大的影响,的确是健身的好途径。体育舞蹈还成为在校学生的社交途径,学生繁忙的学习已经心身疲惫,从紧张的学习中投入丰富的课余生活中,年轻人渴望互相交往,通过参加舞蹈俱乐部协会能够提高技能,培养乐观心态,具有优美的身资和良好的气质,无疑增添了学生的信念,在众多的社交对象面前,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通过这一途径同学们培养了开朗的性格和社交能力。

因此,在本校的课外活动中,我尝试着将舞蹈元素加入其中,教授一些基本的舞蹈知识和一些基本步伐。自己也尝试着自编了一些课程,教学案例如下:

教学任务: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排舞的含义。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排舞的基本步伐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排舞的步法和组合。4.通过复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排舞组合。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

有一种舞蹈,可以万人齐跳,气势磅礴,那就是排舞。对于很多人来说,排舞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词汇。但是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反而比较陌生,到底什么是排舞?排舞有哪些特色?适合哪类人群跳?在正式加入到这个活动之前,让我们先来扫扫盲。

教师总结:

什么是排舞?就是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它融入了拉丁、华尔兹、探戈、恰恰等现代最流行的音乐,易学、易跳,既可单独跳也可群体跳,是一种无国界群众性的健身舞蹈。在欧洲、美洲、日本及上海等地,它已作为一种非常盛行的舞蹈广为流传。

排舞最大的特点就是,脚步动作有严格的规定,必须众人一致,手部动作则可以自由发挥。排舞现在有3000多支舞曲,每一支舞曲都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舞码。新舞曲的编制,必须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证才能够在全球发行推广。所以,同一支舞曲,全世界的跳法都是统一的。由于不断有新的舞步和舞曲出现,跳排舞始终有新鲜感。排舞协会还会在全世界举行比赛,参加的人数经常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也是排舞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

跳排舞,可以学到优雅的姿势,还可以放松心情,舒缓紧张的情绪,并且轻松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对工作压力大、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白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休闲方式。另外,对于习惯晨练的老人来说,排舞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手段。

经过了一年的教学时间,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提高,班级的团结和互助也更加明显。当然,开展活动老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玩,这样效果会比你不参与只做指导好的多,一些比较老的游戏也能重新带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要注意,当你和学生在一起玩的时候,不能再把自己当作老师,而是他们的朋友。由于入学的学生条件差距比较大,学生的素质和接受、理解能力都有很大差异,往往制定的教学内容在一部分学生中行之有效,而在另一部分学生身上行不通,所以我们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因材施教。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肩负着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神圣历史使命,是国家未来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的重要环节,因此,能否搞好课外体育活动,是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整体效益,涉及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大事,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只有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加入更多有利的因素,才能真正将其做的更完善,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也更能体现出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曾四清,从体育兴趣与运动行为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J]。中国体育科学学报 2002(8)

篇11: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论文

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把体育课改为《健康与体育》、《保健体育》、《体育与健康》等,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都把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有的单独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有的把体育与健康合并成综合性课程。

为了更加鲜明突出体育课的目的,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健康的发展。新大纲大大增加了选修教材的比例,使课程内容弹性化、多样化,为各地区、学校和教师与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更好地结合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选修教材完全由学校自由选择,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造成使用教材的随意性。为此,新大纲在选用教材中分为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两大类,限制性选修的意思就是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由学校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大纲规定的限选内容中选定修习一至二项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扩大限制性选修的授课时数,又可以保证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内容,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另外,给出相当大的比例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代科学的健身方法、新兴体育项目、必修内容的提高和拓宽,以及由学校置换的其他内容。可以说,任选的范围是很大的,特别是开了一个新的口子,叫做由学校置换的其他内容。也就是说,学校可以根据大纲规定的选材原则,置换大纲以外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因此,新大纲扩大了选修教材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教学内容,这就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留了很大的余地。同时,体育教学也活了,开放了,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置换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新大纲体现“放开、开放”的一种思想。

田径教材在新大纲中仍占首位。在充分发挥田径教材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的同时,又前所未有地加大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

(3)体操教材是3-6年级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教学时数与旧大纲基本相同,但减少了许多内容,并给教师改造教材、灵活地选用教材留有余地。

(1)选修教材的比重新大纲由过去的30%增至50%。由于必修教材比重的减少,基础知识的比重由过去12-14%,减少到8-10%,并更新了许多教学内容。

新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突出健康意识的培养,突出集体运动中合作意识培养,增加了环境与健康、心理健康、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安全锻炼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等内容。这些新的内容与时代息息相关,是现代生活中过健康文明生活必须知道的基础内容。

(2)新大纲田径教材的教学时数基本未变。主要是考虑其锻炼身体的效果比较好。通过教材改造和教法改革,田径教材的教学也是可以得到学生欢迎的。此外,新大纲在保留田径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又大大地精减了许多辅助性练习,增加了教材的弹性和选择性。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教材多、课时少的矛盾,同时也给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3)体操教材的教学时数新大纲相对增加了,而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精减。主要考虑的是,初中学生体操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而体操对于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增强大小肌肉群的力量,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增加体操教学内容的相对时数,使学生比较扎实地学习体操动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心理发展也有很好的作用。

(4)武术教材的教学时间由过去的6-8%增至10%。除规定内容外,还安排了自编、自选拳的内容,改变了过去规定过死、过细的做法,有利于各地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发扬光大中华武术。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论基础?

一、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因素分析

探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是课程实施研究的重要内容[2]。关于影响课程标准实施的因素有很多,结合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笔者认为在实施课

程标准的过程中应着重注重下列几个方面:

(一)课程标准本身的特征是行动的指南

这里主要是指变革后的新课标要能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具体表现在:课程标准的需要与适切性,课程标准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课程标准的规模、复杂性要适中,以及课程标准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强调课程标准本身的特征的重要性在于课程标准本身是实施者行动的指南,它使实施者有章可循,因此,一个好的制度设计是清晰、明了,难易适中,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育行政者的支持是关键

教育行政者越是积极支持课程标准变革,课程标准实施的程度就越大。学校校长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为支持改革,校长可以采取的措施很多,例如,从组织上保证改革的推行;调整资源分配和教师人手;把当前的改革和先前的改革、学校的常规结合起来;积极回应教师的各种忧虑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等;除了校长之外,直接负责改革事务的体育组长也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体育组长必须处理好与其他中层管理人员如副校长、教务主任的关系

教师是影响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因素,对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教师在课程标准实施中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课程标准实施首先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这是课程标准实施的前提。理想的实施,至少应当包括参与者要理解改革所包含的先决条件、价值和改革方案的具体假设,无论改革来自学校的内部或外部,最终决定改革是否合适的是教师[3]。第二,课程标准实施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适的过程。教师最了解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境因素及实施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调适课程的只能是教师。但如果教师对课程标准实施缺乏兴趣,担心课程标准实施会影响自己业已形成的教学优势,就不可能主动参与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第三,课程标准实施的成功实现,需要落实到课堂,要有教师的支持与合作。教师的工作处于教育体制的基础层,课堂是课程政策传达的最后一站,教师课堂教学拥有相当大的自主空间。每位教师的教学,彼此孤立,时间一长,就可能产生教师“不愿观察别人的教学,也不愿被别人观察;不愿影响别人教学,也不愿被影响”的问题。然而,教育创新的有效实现,需要持续和系统地让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与合作,“行动研究”思潮所倡导的也正是“合作”的理念。第四,课程标准实施是教师再创造的过程。教师是课程标准的决策者,是一个将现有材料转变为课堂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如果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缺乏课程标准实施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那么课程标准实施最终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学校体育思想的关系?

1.是民国时期蔡锷将军提出来的理论思想,具体内容为:以救国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救

国论;以尚武为内在精神的尚武为先论;以军事为教育内容的军事体育论;以强民为基本途径的体育强民论。这个思想为培养革命中坚促进军队近代化;宣传‘尚武乐军’改良社会风气;推行国民体育、促进教育发展;实践尚武尚力、弘扬爱国精神;倡导西方体育发展近代体育等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军国民体育思想从属于军国主义教育形式,它服务并完全服从于国家或战争的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军事技能的社会公民,因而在现实中突出地表现出工具性和军事性。与之相对,源于欧美国家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实际需要和自由发展,并具有与军国民体育思想相对立的教育目的、内容、实施方式和价值取向等。

上一篇:初中地理辅导方法下一篇:临时供电供水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