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验收测试报告

2024-05-28

天网验收测试报告(共3篇)

篇1:天网验收测试报告

天网工程验收项目组分工

为了做好工程验收前期的准备工作,保证工程顺利验收,特分工如下:

一、总负责:

全面负责工程验收,以验收工程的外部协调为主。

二、技术负责:

负责工程验收的技术管理,以验收工程的内部协调为主。

三、后台负责:

1、系统功能演示、答疑,准备书面的演示内容表格,并提前上机实习,做到演示万无一失;2、3、4、制作各处的设备清单,并负责验收人员的签字; 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的保管与签字。

指挥中心机房与各处机房中的设备、线路、软件、整洁等检修一遍,保证验收顺利通过。

四、前端负责:1、2、3、4、利通过。

五、资料管理: 前端功能介绍、答疑,做到万无一失;

配合后台制作各处的设备清单,并负责验收人员的签字; 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的保管与签字。

督促各施工队检修前端故障点,减少故障率,保证验收顺

1、资料保管、提供、答疑;

2、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的保管与签字。

六、后勤服务:

1、会议用品准备;

2、会议辆准备、专家接送等;

3、会议签到、会议记录;

4、其它临时性任务。

年月日

篇2:功率模块的验收测试

雷达固态发射机用功率模块具有数量大、品种多的特点, 功率模块 (尤其是进口元器件) 对测试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规范模块的功率验收测试流程, 能够较好地对功率模块实施控制。

1 功率模块的功率测试验收流程

1.1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是验收测试的关键步骤, 充分的准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因测试带来的误差, 测试前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7方面开展:

1) 文件资料:按技术协议规定, 检查供货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齐套性, 包括出厂时供货方自测数据 (若供货方为外方, 代理方应提供抽样验证测试数据) 、产品合格证明资料;

2) 验收测试依据:检查验收测试准则、测试工作规定等相关依据的齐套性、版本的有效性、符合性;

3) 仪器仪表:按照测试规定, 准备相关测试用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的精度应略高于模块指标精度要求, 并且在检定有效期内;

4) 测试夹具:夹具应符合测试装配要求, 并且在规定使用次数内。如有必要, 供货方应提供测试夹具, 并附带此夹具上标准样件的测试数据;

5) 标准样管:按规定检查标准样管的有效性, 必要时可使用供货方提供标准样管。若供货方为外方, 代理方应提供标准样件的复验性测试数据;

6) 抽样:按照测试规范中的标准进行抽样, 应遵循全面覆盖的原则, 减少抽样带来的误差。根据前期测试情况, 可以适当减少或增加样本量;

7) 测试软件:测试用软件应经过相关机构或相关人员的认可或评审, 软件版本有效。

1.2 功率测试系统

不同的功率模块功率验收测试系统不同, 但基本构成相似, 现以一典型功率模块的功率测试系统为例, 阐述验收测试过程。

1.2.1 功率测试系统框图

功率模块测试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注:DUT包含测试夹具、调谐器、待测功率模块等。

1.2.2 功率测试系统校准

1) 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上标校定向耦合器1、定向耦合器2在测试频率点的耦合度 (曲线D1、D2) ;

2) 按如图1所示的连接测试系统, 暂不连接DUT、电源、电流表, 隔离器2直接与隔离器3连接;

3) 将曲线D1输入到功率计1、曲线D2输入到功率计2修正参数中;

4) 调节信号源、功放、可调衰减器, 通过功率计1、示波器的监控, 检测定向耦合器1输出端口功率信号达到技术规范的功率要求;

5) 接入DUT、电源、电流表等仪表, 按验收技术要求进行测试。

1.2.3 测试仪表要求

1) 信号源要求:

频率稳定度高, 功率输出变化小;

2) 功放要求:

脉冲工作状态下, 功率输出波形应符合要求, 无瞬间的过冲输出, 脉宽内输出增益平坦度变化小, 可通过功率分析仪观察波形是否达到要求;

3) 功率计要求:

在信号源、功放输出无畸变时, 选择数字式峰值功率计可满足测试要求。若信号源、功放输出发现畸变时, 需要选择具有图形分析功能的功率分析仪, 确定时间轴上的功率测试点。

1.3 功率验收测试工作流程

1.3.1 功率验收测试工作流程图

功率验收测试工作流程见图2。

1.3.2 功率测试系统由双方 (验收方、供货方) 共同进行确认

1) 测试标准样件;

2) 比对验收方验收系统标准样件测试数据、供货方标准样件测试数据 (若供货方为外方, 代理方提供标准样件复验性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

3) 对测试数据进行误差分析, 若测试误差超出允许范围, 暂停测试工作。双方对测试系统进行分析找出误差产生的原因, 调试系统, 再次进行比对, 直至误差在双方认可的允许范围内, 才能开展验收测试。

1.3.3 功率测试工作流程

1) 以连续测试为一次测试, 每次新的测试段开始前, 应对测试系统进行校准, 测试标准样管, 与供货方数据比对, 确定测试系统的有效性, 并记录测试夹具的使用次数;

2) 按技术文件逐项测试验收, 保留完整的测试数据;

3) 在测试夹具使用寿命达到1/2次数或3/4次数时, 停止验收工作, 先目测检查夹具是否损坏、变形等结构变化, 再以标准样件为基准, 检查夹具是否会引起测试误差, 若误差超标, 检查系统, 确定误差是否由测试夹具引起, 以决定是否需要更换夹具;

4) 在测试夹具达到使用寿命时, 立即停止验收工作, 供货方提供新夹具。在新夹具投入验收测试前, 需要以标准样管为基准, 检查测试夹具的有效性;

5) 完成全部器件验收测试, 整理数据, 形成功率模块验收测试报告。

1.3.4 异常情况的处理

1) 验收测试数据突然出现连续性未达到技术指标的模块, 暂停验收工作, 验收方、供货方 (或代理方) 共同检查测试系统的有效性, 特别是测试夹具的有效性;

2) 连续出现验收测试数据与供货方测试数据偏差较大, 暂停验收工作, 验收方、供货方 (或代理方) 共同检查测试系统的有效性, 特别是测试夹具的有效性;

3) 测试时, 连续出现模块损坏情况, 应立即停止验收, 验收方、供货方 (或代理方) 共同查找损坏的原因。

2 测试误差分析

2.1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主要来自以下5个方面:

1) 系统校准的误差分布。系统的误差主要由定向耦合器1和定向耦合器2引起。在满足功率计1、2最大允许输入功率要求的前提下, 定向耦合器1、2尽可能选择耦合系数适宜的器件, 例如:功率计1最大允许1 W输入, 合理选择定向耦合器1的耦合度, 使输入到功率计探头的功率值在0.5 W~0.7 W为最佳。在系统标校时耦合度精准性直接影响最终器件测试精度;

2) 供、验双方测试系统不一致引起的误差。供货方和验收方在系统测试的校准方法不统一、校准时所选频率的不统一, 可通过双方沟通, 统一校准方法和校准频率, 比对标准样件的测试数据, 消除此项误差;

3) 不同测试夹具引起的误差。供货方测试夹具和验收方测试夹具的不同引起测试数据绝对值的漂移, 此误差可通过首次比对标准样件的测试数据消除;测试夹具的磨损, 不可避免地引起数值偏差, 故在测试时设置两道控制, 每次开始测试时, 先校准测试系统;每天统计测试夹具的使用次数;在达到1/2、3/4的寿命次数时, 对通过样件的比对测试, 确定测试数据的有效性;

4) 安装在测试夹具上的被测件, 由于安装位置的偏差, 传输线阻抗发生了变化, 引起输出端测试功率的变化。此项误差可通过2种方法减小到可接受程度, 向供货方提出测试夹具需要满足的安装定位结构要求, 重新设计测试夹具, 限制安装偏差引起的电性能指标偏移;在现有测试夹具上, 要求供货方提供批次功率模块测试数据分布图并给出一次测试置信区间, 在参照供货方测试数据的基础上, 判断一次测试的准确性;

5) 所选仪表的量程不符合测试精度的要求, 使测试数值精度达不到要求。

2.2 随机误差

此类误差主要由以下2项构成:

1) 测试系统的随机误差, 仪表稳定度等因素形成;

2) 测试人员人为误差, 可以通过培训的方法, 规范测试流程, 将此项误差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2.3 测试误差分析计算

在熟悉测试流程后, 在同一测试系统中、不同时段, 2名测试人员对同一只功率模块四个相临频点, 每个频点进行10次测试。得到一组测试数据, 见表1。

注:x1, x2, x3, x4代表4个相临频点。

假设测试值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计算均值的置信度为0.99的置信区间。

置信度为0.99, 1-α=0.99, α/2=0.005, n-1=9, t0.005 (9) =3.2498。置信区间计算结果见表2。

此组测试数据从误差角度分析, 判断此次测试的其他器件一次测试值可接收。

在条件允许下, 供货方提供批次器件出厂测试数据的分布图, 同时提供一只器件的多次测试误差分布, 有此数据, 比对验收测试误差, 将为验收判据提供依据, 避免供、验两方不必要的争执。

3 结束语

规范功率模块验收测试工作, 与供货方统一测试验收方法、对测试用仪器仪表、测试夹具做出具体要求、参照批次功率测试数据分布图并给出一次测试置信区间, 减少了工作量, 对大批量功率模块的验收测试效果明显。

摘要:雷达固态发射机单元大量使用功率模块, 其具有用量大、品种多、技术指标高、测试复杂等特点, 合格的单元模块对实现分系统乃至整机的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范验收测试流程, 可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文中从实际测试验收角度对验收测试的资料、系统、流程及误差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功率模块,测试,误差分析

参考文献

[1] CHANG K. Microwave solid-state circuits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4.

[2]MATTHEW M R.Radio frequency and microwave electron-ics illustrated[M].USA: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2001.

篇3:浅谈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与验收

关键词:验证测试;认证测试;标准;抽样;文档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1638-02

The Testing and Acceptance of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LAI Shun-tian

(Fujiia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Yong'an 366000,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sampling principle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when conducting acceptance tests.

Key words:Confirmatory Test; Authentication Test; Standard; Sampling; Document

1 引言

综合布线系统被称为智能建筑的神经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就决定着智能建筑中信息传输的流畅性。一方面,综合布线的物理组成包括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电缆和接插件以及相应的配套布线产品,这些产品的质量也决定着布线系统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布线施工中,由于各布线工程集成商的工程组织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差异,综合布线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只有充分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特点,严格测试,及时改进,才能确保得到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

2 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

2.1 测试验收标准

在国际上,早在1995年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制定了ANSI/TIA/EIA 568-A和TSB-67标准。它定义了三类、四类、五类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标准。其中TSB-67所定义的内容成为测试各类型双绞线电缆链路的基本内容。随着超五类、六类线的兴起,ANSI/TIA/EIA 568-B标准于2002年正式公布,它包括五类、超五类、六类电缆系统要求。

在我国,最新的国标有GB 50339 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YD/T 926.1 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1部分:总规范》、GB/T 50312 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这些标准包括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五类电缆、超五类电缆、六类电缆和光缆的现场测试内容、方法及对测试仪器的要求。

测試链路模型共有三种:基本链路模型(Basic Link)、永久链路模型(Permanent Link)和通道链路模型(Channel)。在测试中应按照线缆级别不同选择不同的链路模型。在测试三、四、五类双绞线缆时选择基本链路,在进行超五类、六类测试时,应选择永久链路模型。基本链路包括:最长90米的端间固定连接水平缆线和在两端的接插件;一端为工作区信息插座,另一端为楼层配线架、跳线板插座及连接两端接插件的两条2米测试线。电缆总长度为94米;永久链路又称固定链路。永久链路连接方式由90米水平电缆和链路中相关接头组成,与基本链路方式不同的是,永久链路不包括现场测试仪插接线和插头,以及两端2米测试电缆,电缆总长度为90米;通道链路包括用户终端连接线在内的整体通道,总长不得长于100米。通道测试一般用于检测布线链路故障时使用。

2.2 测试参数

对超5类和更高性能的双绞线电缆,测试参数主要包括接线图、长度、衰减、近端串扰(NEXT)、综合近端串扰(PSNEXT)、等效远端串扰(ELFEXT)、综合等效远端串扰(PSELFEXT)、回波损耗(RL)、传播延迟(Delay)、延迟偏移、衰减串扰比(ACR)、综合衰减串扰比等内容。主要参数有:(1)接线图:确认链路线缆的线对正确性,防止产生串扰;(2)链路长度:对每一条链路长度记录在管理系统中,测试长度按测试连接图所要求的水平电缆小于90m。常见的测量方法是时域反射法(TDR);(3)衰减:它与线缆长度和传输信号的频率有关。随着长度增加,信号衰减也随之增加,衰减随频率变化而变化,所以应测量应用范围内全部频率的衰减;(4)近端串扰:是测量一条链路中从一线对到另一线对的信号耦合,是对性能评估的最主要的指标,在近端串扰的测试时,必需进行双向测试。也可用带有智能远端器的测试仪,可实现双向测试一次完成;(5)回波损耗:是针对电缆系统中因阻抗不匹配产生的反射信号能量而进行测量。信号反射的能量会在电缆链路上产生不希望的干扰信号或“噪声”,影响链路上信号的可靠传输。特点对千兆位以太网影响很大;(6)衰减串扰比:同一频率下近端串扰和衰减的差值。ACR值越大,接收端收到的信号的质量就越好。

在光纤的应用中,光纤本身的种类很多,但光纤及其传输系统的基本测试方法和所使用的测试设备基本相同。其基本的测试内容有:连续性、衰减/损耗。测量光纤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分析光纤的衰减/损耗,确定光纤连续性和发生光损耗的部位等。测试参数主要包括衰减、长度、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1)衰减:是光沿光纤传输过程中的光功率的减少。光通过光纤传输后,功率的衰减大小能表示出光纤的传导性能;(2)长度:测量传输光缆的长度;(3)插入损耗:是指光纤中的光信号通过活动连接器之后,其输出光功率相对输入光功率的比率的分贝数。插入损耗愈小愈好;(4)回波损耗:是指在光纤连接处,后向反射光相对输入光的比率的分贝数。回波损耗愈大愈好。改进回波损耗的方法是尽量将光纤端面加工成球面或斜球面。

2.3 测试方法

电缆的测试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电缆的验证测试和电缆的认证测试。电缆的验证测试是测试电缆的基本安装情况。例如电缆连接图,电缆的长度,电缆是否有开路或短路,电缆的连接头是否正确等故障。认证测试是指电缆除了正确连接以外,还要满足有关的标准,即安装好的电缆的电气参数是否达到规范所要求的指标。

2.3.1 验证测试

验证测试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环节,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边施工边做的测试。验证测试中常见的问题如:信息链路不通、短路、反接、线对交叉、串绕、链路超长等在施工初期都是非常容易解决的,但如果到了布线后期发现,那就非常难以解决了。在测试仪器上可以选择支持单端测试的网络测试仪,即使用这种仪器进行连接测试时,不需要远端单元,施工人员可以边施工边测试。如FLUKE公司DSP4000网络测试仪,利用高精度时域反射(HDTDR)分析测试技术和高精度时域串扰分析(HDTDX)定位测试技术就能进行故障的分析判断和定位。

2.3.2 认证测试

认证测试是所有测试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也称为竣工测试。认证测试通常分为两种类型:自我认证测试和第三方认证测试。自我认证测试由施工方自己组织,可以由设计、施工多方共同进行,工程监理人员参加。要按照设计施工方案对工程每一条链路进行测试,确保每一条链路都符合标准要求。如果发现未达标链路,应进行修改,直至复测合格;同时编制成准确的链路档案,写出测试报告,交业主存档。测试记录应当做到准确、完整,使用查阅方便。由施工方组织的认证测试。为了日后更好地管理维护布线系统,业主单位应派遣熟悉该工序的、了解布线施工过程的人员参加,以便了解整个测试全过程。目前,由于支持千兆以太网的5类、增强5类及6类双绞线综合布线系统的推广应用,和光纤到桌面的大量推广使用,使得对工程施工工艺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保证质量,越来越多的业主,既要求布线施工方提供布线系统的自我认证测试,同时也委托第三方对系统进行验收测试,以确保布线施工的质量。这是对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做法。

3 系统综合评价

作为综合布线系统,单一的链路测试不能综合体现该系统的整体质量水平,必须根据综合评价方案进行判定。在验收测试抽样测试的比例越高越好,最好能选择全部测试。因为仅以规范中规定的最低限度“光纤布线应全部检测,对绞电缆应不低于10%的比例随机抽样”去抽测,很难达到准确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首先,综合布线链路均具有不可互代性,且各链路的施工工艺均存在不同的人为施工因素;其次,链路的实际应用情况不同,一般具有重点链路和非重点链路的区别;第三,链路的位置选择除考虑长度外,还应考虑无线电干扰性、装修损伤、环境潮湿等影响系统的因素。在只能进行抽样测试时尽可能的遵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1)应覆盖各楼层/区域,不应过于集中在某一楼层/区域进行抽样;(2)应根据布线管路图,选择最近链路、中间链路和最远链路综合抽取;(3)应确保今后实际使用时重要应用链路的测试;(4)应考虑无线干扰等因素。选取离干扰源较近的链路;(5)应选取一定的备用线路进行测试。

综合合格判定要求为:光缆布线检测时,如果系统中有一条光纤链路无法修复,则判为不合格;对绞电缆进行抽样检测时,被抽样检测点(线对)不合格比例不大于1%,則视为抽样检测通过;对绞电缆布线全部检测时,如有下面两种情况之一时则判为不合格:无法修复的信息点数目超过信息点总数的1%,不合格线对数目超过线对总数的1%。全部检测或抽样检测的结论为合格,则系统检测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4 验收文档

文档资料是布线工程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楚完备的布线系统文档可以使网络维护人员对网络状况及实际物理分布了如指掌,轻松实现网络设备的随时调整,有效地简化并加速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布线文档包括了布线管理系统、布线拓扑图、综合布线的验收测试报告三个主要部分。

布线管理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种是物理结构的管理。物理管理就是现在普遍使用的标识管理系统。布线时在传输机房、设备间、介质终端、双绞线、光纤、接地线等标上明确的编号。编号方法应满足TIA/EIA-606标准即《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的规定。用户可以通过每条线缆的唯一编码,在配线架和面板插座上识别线缆;另一种是逻辑管理系统,是电子智能配线架和布线管理软件系统的结合,通过以数据库和CAD图形软件为基础制成的一套文档记录和管理软件,实现数据录入、网络更改、系统查询等功能,使用户随时拥有更新的电子数据文档。布线拓扑图是布线设计图,包括综合布线工程所有设施设备的位置、编号,及其建筑物中的位置、编号,线缆跨越的空间距离。综合布线的验收测试报告记录了布线系统每一条线路在验收时的传输性能。

5 结束语

在综合布线施工中,要优选线缆、信息模块等布线材料,聘请资深的专业单位进行设计施工,聘请专业公司进行综合布线认证测试,依据测试报告对工程进行验收,并保留所有综合布线文档,这样才能确保有一个高速、优质的信息传输系统,也能更好地进行网络系统的维护。

参考文献:

[1] 焦庆春. 浅谈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测试与验收[M]. 浙江建筑,2006.1.

上一篇:记一节精彩的班会课下一篇:小学生辩论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