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2024-09-02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共13篇)

篇1: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

(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会区别近义词,让学生在练习中了解它们的差异。

2、通过边读边体会,让学生在趣味中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3、读名言,激发学生积累格言的兴趣。

4、通过读短文,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之美,并能尝试着描写自己见到的景色。

5、引导学生通过读、比、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通过口语交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口语交际,了解怎样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组织语言,将自己观察到的特点和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近义词之间的差异。

2、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学会如何把习作写具体、写美。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想一想

1、指名读词语。

2、想一想,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后全班集体交流。

4、教师小结:每组词中都有一对近义词,他们意思相近,但还是有差别的,因此不能互换。请你们记住他们的好朋友,千万别弄错了。

5、出示近义词,让学生找出与之正确搭配的词语粘贴在黑板上。

6、想一想:你能照样子说一组这种关系的词语吗?

二、读一读。

1、出示“山水、天地、思想、谈论”4个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变魔术,在这4个词语的两个字前后,插入另外两个字,组成成语。

3、指名读成语,要求读出成语包含的感情,也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说成语的意思。

4、让学生只看前两个字,说出含有这两个字的成语。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读古代格言。

2、大概的说说读后的感受。(通过读这些古代的格言,你明白了什么?)

3、背诵并积累:这些简短的格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警示,让我们牢牢的记住他们。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自由朗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句话。

2、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你觉得火烧云美吗?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大家评一评。

4、课件展示火烧云的图片,在音乐背景下朗读短文。

二、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想一想。

1、读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自由讨论后全班交流。

3、出示例句:比一比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4、第2句用了排比句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且具有节奏感。

5、小结:要把习作写具体、写美,可以用以上几种表达方法,那样效果会好一些。

三、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和闻名世界的建筑、文化遗产,它们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2、出示图片。

谈谈你的感受。

3、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它们。

4、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6、角色扮演,互动交流。第三课时习作内容:

根据自己搜集、采访的资料,写写自己的家乡。设计目的:

1通过搜集和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和家乡有代表性的景物。

2写一写自己的家乡,尝试学习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好词好句进行描写。

3要求语句完整,有内容。教学准备:

整理自己搜集到的、采访来的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人口约970万人,是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中国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在清代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故武汉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从自己对武汉的了解出发,来写写这座城市。

二、拓展话题内容。

1、说说你想向大家介绍武汉的什么?(可以是景、可以是人、可以是特产、可以是历史文化、可以是大街小巷,)

2、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注意,重点说说家乡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3、注意说清楚一个特点,再说另一个特点,段与段之间的过度要自然。

三、指名说说,师生共同评议,明确习作要求。

(1)每个小组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可以带着资料到台前介绍。

(2)大家共同评议。

(3)在评议过程中,穿插好词好句,引导学生习作。

四、学生习作。

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运用自己学过的修辞。

五、修改习作。

1、学生自读自改

2、组内交流,再修改。

3、学生誊写作文

六、讲评

篇2: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八)》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让学生学会记忆多音字的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区别和使用近义词的能力。

3、积累格言并感悟所说的道理。培养与激发阅读格言的兴趣。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表述事情经过的能力。

5、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1)

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2、指名读成语,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

3、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和区别多音字。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认读情况。

二、读一读(2)

1、自由读词语,了解每组词的意思,并思考每组词的规律。

2、同桌对比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4、小组活动:选择其中一组词语各说一句话。

5、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由读名言。

2、指名读名言,说说你读了这则名言受到的启示。

3、指导学生描红,注意标点符号。

4、评价练写情况。

5、练习背诵这则名言。

6、练习并检查背诵名言。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

思考: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5、同桌之间互相讲讲这个故事。

二、探究与发现。

1、默读书卡中的内容。

思考:“文章”栏和“内容”栏有什么特点。

2、小组合作探究:我发现了——

3、全班交流

4、鼓励学生学做读书卡,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口语交际。

1、默读教材,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2、和同桌交流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3、和同桌就“我不向困难低头”这一话题进行交流。

4、小组内交流、演示。

5、全班交流、演示。

6、拓展:背一背有关战胜困难的名言警句。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习作八我尊敬的人 教材分析

这是一次写人的作文训练。这次作文的要求是: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你要写的人物执着追求的精神;如果你觉得他的其他品质令你敬佩,也可以说说。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根据作文提示,可以写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外语的妈妈,也可以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可以是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和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感受所写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

3、练习修改作文。

课前准备

1.选择和你一起学习、生活的亲友、伙伴或熟悉的人,了解他们身上的好思想、好品质。

2.记录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感人事例。教学要点

1.学习教材,明确习作要求。

2.了解生活中值得尊敬的人和他们的好思想、好品质。

3.确定所写的人物和他(她)的事例。

4.编列习作提纲,拟写初稿。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出示题目:我尊敬的人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看题目,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尊敬的人》这道作文题的写作对象是(),写作的范围是(),写作的重点是()。你准备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2.讨论:怎样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人? 指导:“尊”,敬重,“尊敬”是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

怎样的人值得尊敬?同学们说的对,要注意,一般是指那些品德高尚的长辈或比自己年龄大的人才值得尊敬。而比自己小的虽有值得学习的方面,也不能说成是尊敬的人。

3.指导学习“习作要求”(课件)想想:这句话具体说些什么要求(要根据中心思想选择材料;要写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三、组织交流,拓宽思路。

1.按下面要求,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习作素材:(1)你选择写谁?(2)有什么感人的事?(3)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什么样的品质? 2.各小组自由参与全班交流,并按照习作要求,组织评议

四、编列提纲,拟写初稿。

1.学习“参考片断”《好阿姨》。

(1)学生按下面思考题自学:

①《好阿姨》一文,写了()事情,感受到阿姨有()的思想品质。

②划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对表现阿姨思想品质起了什么作用? ③按下面要求列提纲: 起因:(片断中略去)(略写)经过:()。(详写)结果:()。(略写)(2)组织交流、检查。

(3)小结《好阿姨》片断写得好:①让我们感受到阿姨助人为乐的品质。②用素不相识的阿姨背“我”到医院看病,然后又背着“我”回家的具体事例反映阿姨的品质。②能抓住人物的言、行及心理活动把事例写具体。

2.照上面方法,给自己准备写的作文编提纲。

(1)学生编制提纲,教师巡视指导,辅优补差。

(2)反馈交流。指名读提纲,评议所选的事能否围绕一个中心反映人物一个方面的品质。

(3)学生修改提纲。3.按提纲拟写初稿。

一、拟写初稿,突出重点。

二、交流评议,自改作文。

篇3: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学前分析】

1. 课程地位作用分析。

探索生命的方法处于七年级第1单元第2章第二节, 由于新课程教本中呈现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 对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掌握在此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必由之路, 为以后探究性实验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2.学生分析。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 喜欢独立思考和探索一些问题, 对探究实验虽兴趣较浓, 但对问题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以及思考方法不当, 无法正常探究到底, 并且对自身提出的要求较低, 因此, 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使他们的注意力趋于稳定和集中, 尝试应用探究的一般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教师分析。要充分认识到初中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差异, 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设计理念】任课学校中的学生大都来自城市, 不少家庭中拥有盆景, 这启发笔者从植物的向光性入手, 即以生活中的事例导入新课, 显得更加自然易产生共鸣。植物的向光性现象普遍易于观察, 也为课后学生对知识的继续探究埋下伏笔。对于课本上的探究材料 (腐肉生蛆) 的选择部分学生有抵触心理, 不愿配合老师完成探究。所以对探究材料的选择作了适当改动, 使其更趋于合理。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并体验其过程。 (2) 认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教学重点: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教学难点:科学探究中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辅助教学)

2.两盆长势几乎相同的植物:一盆放于均匀光照下生长 (盆景1) , 一盆放于单侧光下生长 (盆景2) 。并将两盆植物的不同时期长势拍照, 制作成PPT用于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1.新知讲解。

导入: (上课待课堂上完全安静后在讲台上展示课前准备的正常生长的盆景1和由于单侧光影响下的盆景2, 此时班级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盆景上。)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盆植物, 说说它们之间的生长方向上有什么差异? (请举手回答, 教师巡视)

(课堂效果:学生议论, 小部分学生不知怎么表达, 大多数学生能发现盆景2两侧的长势差异较大。)

生1: (踊跃举手) 盆景1枝叶更加茂盛。

生2:盆景2植株两侧的长势差异较大。

师:很好。进一步问:那你又是如何发现的呢? (为对照实验的讲解埋下伏笔)

生:通过对盆景1和2的对比。

师:很好, 请坐。就在刚才同学们在不经意间迈出了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并且有同学在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个“为什么吧”, (先用PPT介绍两者以前的模样, 生长环境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介绍)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间讨论!

(时长约为5分钟, 学生讨论。)

生1:可能是灯光的影响。

生2:可能是肥料的影响。

生3:可能浇水不均匀导致的影响。

生4:可能灯光照射不均匀的影响。

生5:…… (也有不着边际的猜想, 应加以鼓励)

师:同学们的假设都有一定的道理, 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导致的, 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刚才同学的猜想。其实对某一生物现象的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虽然不是事实, 但需要一定的依据。刚才在对两盆植物介绍的时候有的同学对信息的捕获很到位, 发现了两者生活环境的差异——光照。但是无论我们的假设是什么, 我们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到底正确与否。

实验就和旅行相似, 在我们旅行前需要对我们打算要去的地点进行了解, 确定最佳航线最终制定成旅行计划, 然后再实施, 这就相当于我们在做实验前需要查阅关于实验的一些资料, 制定合理的实验步骤, 最后实施计划 (实验、观察、调查等) 一样。

做人需要有原则, 做生物探究实验同样也需要原则——变量唯一性原则和对照原则, 这两个原则对我们不是很陌生。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 (变化的因素) , 例如, 水、光、温度、时间、体积等都可能是变量, 但在一组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反应变量, 而此时其他的变量都应是相同的, 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变量唯一才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 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上课初所观察到的现象就源自对照, 所以对照是为了更加方便的观察出由于实验变量导致的可能产生的现象差异。

突破了这个难题后实验步骤就更加的清晰, 不要忘了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对实验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

将实验过程中有用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加以分析处理, 得出结论。实验中与同伴的经验交流, 分享自己的成败与得失对自己的进步都至关重要。在科学探究中,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科学探究的结果和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 要敢于质疑, 大胆及时的取证修正错误的知识。

同学们是否已经明白, 面对一个探究课题该如何来进行科学探究呢?哪位同学为大家总结一下?其他同学如果认为不完善可以补充。

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试验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那么对于探究盆景1和2差异的实验该如何确定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呢?

(引导:实验变量的确定可通过实验目的入手, 往往需要验证的或是探究的自然就是实验变量。然后在对照实验中的实验组加入实验变量的影响, 而实验组与对照组间除了有实验变量的差异外, 其他的条件都应相同。)

生:光照的差异。

师:非常棒, 请坐。补充:一组利用均匀光, 另一组用单侧光 (光源从一侧照射过来) 。

师:思维拓展:你还能从刚刚我们遇到的现象中提出什么问题呢?

部分学生问题展示:

生:将盆景2长势较差的一侧进行单独光照, 会不会长成盆景1的模样?

师:很好。那么我就将盆景2奖励给你做实验材料, 你课后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或是咨询老师将整个试验计划写出来, 明确其中的试验变量和如何设计对照试验。

(此时学生们思维已经有点疲劳, 先让同学们简单的回顾一下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随堂检测。

师:观看视频“大白鲨是如何撕咬猎物的?” (视频内容讲解详细, 很容易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并思考针对该视频提出相关的问题, 作出合理的假设以及实验变量是什么? (在巡视过程中, 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掌握较好, 实验变量问题较多。)

3. 课后巩固。

师:完成课本上“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试验。试验活动结束后, 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明确目的后再观察效果更佳, 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问题, 这是科学探究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两个措施达到了观察目的, 一是利用直观教具——盆景, 现象直观明显, 二是及时的提出问题, 让学生明确了观察思考的方向。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很难把握如何确定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的确定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略对实验变量确定的及时巩固, 可能也是在随堂检测过程中实验变量确定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可通过课前多准备一些实验探究的课题来练习巩固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 。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变量和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 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 (变化的因素) , 不是所有的变量都能成为探究的实验变量, 但是实验变量肯定来自于变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往往要“验证什么”、要证明“什么”、或是要探究“什么”, 即实验目的, 那么“什么”就是实验变量。如探究光照对植物的向光性的影响, 那么光照就成了该探究实验的实验变量。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形成的能力是发现和提出问题, 对于准确把握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有一定的麻烦, 所以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也很重要, 中等强度的动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无定法, 各位教师可根据课堂情况合理安排, 最终达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的目的。

摘要:本文介绍了苏教版七年级生物第2章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对课堂上学生难以把握的知识点进行了讲法探讨和反思。

关键词:实验变量,对照实验

参考文献

[1]谭静.“探索生命的方法”教学案例[J].中学生物学, 2004, (1) :57-60.

篇4: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夏天的旋律

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夏天六个节气的不同特点。2.体会作者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象来突出季节特点的写法。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化的表达。2.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散文美。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暑假生活是异彩纷呈的,作者罗兰女士说她最喜欢暑假,因为它丰富、鲜明。不同的人对暑假的印象是不同的。但对于刚刚过去的2004这个暑假,这个夏天,我相信大家的感受是相同的,这是一个激情如火的夏天,赛场的呐喊和看台上沸腾的热血构成了这个夏天的主旋律,青春的色彩因奥运会发出动感的绚丽。今天,我们就随着杨德祥一起感受夏天的旋律吧。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准确认读,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柳絮 蔷薇 栀子花 豇豆 酣畅淋漓 苋菜 艾蒿 媲美 跌宕 姗姗来迟 2.课题解说:

本文取题为“夏天的旋律”很明显是把夏天比作一首乐曲在看。一个丰富多彩的夏天,一个拥有众多节气的夏天,在作者笔下就犹如一首荡气回肠的乐曲,每一部分都是值得回味的,每一个音符都是有魅力的。作者如数家珍一般描绘着夏天整个季节的每一点变化,再现了一幅幅生动活泼、充满热力的画面。3.“逐题”分析:

本文抓住夏天的六个节气,以此为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层次清晰描绘了夏的全貌。“立夏”,夏天来临的正式宣誓,它标志着夏天来了。作者在描写这一节气时自然扣住了春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夏之交、夏天来临这一标志性特点,通过写变圆的青梅,变香的大麦,变红的草莓,出水的菱盘、荷叶,尺把长的豆藤、瓜藤,散发清香的槐树花、樟树花、野蔷薇,突出夏的迅速、快捷、热烈、鲜美等特点,更突出了夏的形形色色的绿。

“小满”,意为小麦的穗儿渐渐饱满。但饱满的岂只小麦?于是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满”,如饱满的麦穗、豆菜子和豌豆荚,马尾松的新针和竹林的新叶,占满湖畔江滩的新菖蒲、新茭白、新芦苇,黄瓜的绿藤,四季豆的青藤,葡萄的长藤,结茧的老蚕。小满诗意正浓,夏天也日趋丰满。

“芒种”,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稻、素、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忙是其特点,收和种是其主旋律。梅雨季节、龙舟竞渡、雄黄酒的神话,让芒种的日子清晰而又浓重地再现出来。飘香的艾蒿和菖蒲,栀子花开,江鲥上网,杏桃结果,绿豆糕滴翠、咸鸭蛋冒油,作者极富生活化的刻画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丰满的小满。

“夏至”,夏之及至。这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所以,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本节正是抓住夏至这一特点,展开联想,铺陈开来。“最长的一天”,按理也是最热的一天,作者由热联想到消暑的大蒲扇和芭蕉扇,又由夏夜乘凉联想到乘凉的人们聊着星座里的神话故事。当然,由热联想到知了是再自然不过了。之后,女贞花、芙蓉花为夏至增添了色彩,蝈蝈儿、蛙鼓儿,为夏至配好了音乐。闪电、雷声、雨滴、彩虹自然都会出来捧场。自然而然的联想,丰富的想象,使夏至达到了及至。

“暑”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还不十分热,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到最热。“出梅入伏”简单的四个字抓住了小暑的节气特点。文章以极富生活化的物件——晾衣绳又引入更丰富的联想:一条条攀援的藤,每条藤上都长满了叶子,开满了花朵,挂满了果子。叶子、花朵、果实,这才是小暑真正的主角。而在孩子们的眼中,云斑天牛、青翅刀螂、虎纹蜻蜓才是小暑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荷叶亭亭玉立,新稻登场,棉花挂桃,莲子应市,葡萄变紫,一系列的典型意境的呈现,揭示出了大暑的鲜明特点。

三、品味特色:

在具体描写中,本文运用了极为丰富的写作技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内容。1.通过选取典型的物候现象和特殊物件来突出节气的特点。2.运用大量的比喻,让语言生动,内容贴切。

3.采用铺陈写法,大量列举典型物象,将每一个节气的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内容表达极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为充分。

4.巧用典故和民俗,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5.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让文章呈现出灵动之美。

四、难点探究:

1.本文的标题为什么说是“夏天的旋律”,旋律从何体现?

文章写每一种节气都有和旋律有关的句子,作者是刻意的将夏天作为一首乐曲描绘,阅读时将这些材料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对全文的印象就会更清晰,对旋律的理解也更明确。2.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何效果?

文中有大量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画面丰富多彩,有动感,有乐感。读起来有琅琅上口的节奏感和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而且丰富多彩,形象贴切。使文章本身就如同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

五、鉴赏语言:

《立夏》一节你最欣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 讨论并归纳:

(1)“光是槐树花,章树花和野蔷薇花的清香,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挤”字用拟人的手法把花香浓郁的时间之长,空间之广写得十分形象。

(2)“那浓绿 深绿 墨绿 黛绿,已经把远山近水染的严严实实。”“染”字也是拟人手法,好象人工加工似的把大自然妆扮成各种绿色,范围是那么大,程度是那么深。《小满》一节你最欣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1)“油菜籽和豌豆的长长的荚儿,被圆圆的喜欢装满了” “圆圆的喜欢”不仅写出了果实的圆满,而且写出了农民收获的喜悦。

(2)“追赶花期的放蜂人,用嗡嗡嘤嘤的吟唱”主语是放蜂人,实则指蜜蜂的采花蜜闹声。“六角形的猛”,主语也是放蜂人,实则指蜂巢里填满了蜂蜜,而这也是放蜂人梦寐以求的。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把江南溢满„„,“溢”字写出了江南小满节气里,到处充满着诗情画意。

《芒种》一节你最欣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夏至》一节你最欣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小暑》一节你最欣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大暑》一节你最欣赏的形象化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篇5: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隔音符号的作用并学会准确使用隔音符号。

2、通过多读让学生发现对仗的特点,感受语言严谨工整之美,丰富语感,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诵读、背诵两句古训,从中懂得“真诚待人”的道理,以促进语言积累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成语故事的来历,理解故事内容,积累成语。

5、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墨守成规,要尊重客观事实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拼读词语,在拼读对比中去自主发现隔音符号。(讲明隔音符号的作用,使形式形成正确的概念)

2、引导学生发现总结隔音符号的使用规则:

当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3、出示另外几个音节让学生试着加上隔音符号,以培养学生规范的音节书写习惯。

二、读一读,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再读句子,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特点。

3、全班交流,学生反馈。

4、点拨感受三句的表达效果:

A:语句上相互映衬,意义上彼此补充,具有形式美。

B:读起来音响和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味。

5、指导学生齐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

6、拓展延伸:说说还有哪些对仗的句子,让大家一起欣赏。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自由读句子,并根据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

2、师具体讲解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和引申含义,让学生从中懂得“真诚待人”的道理。

3、引导学生诵读、背诵这两句话,以促进语言积累,为今后学生学习古文打下基础。

四、成语故事

1、学生熟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写了什么?“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

2、交流:这则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讲讲这个故事或说说类似道理的其他成语故事。习作(4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创新,变相思维的品质,学会变废为宝。

2、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写事,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练习修改作文,并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意见,能从别人的习作中汲取精华。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创新,变相思维的品质,学会变废为宝。

2、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写事,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引入主题。

1、指导学生看图联想,并在小组内交流意见。

2、请同学试和看图说话,将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清楚。

3、明确本次习作的主题为《变废为宝》并理解题意。

二、联系生活,开拓思路。

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变废为宝的实例。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学会变向思维,就一定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许多问题,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三、学习范文,明确要求。

1、教师念读范文,请学生发表听后感。

2、讲明习作要求:发挥想象将事情内容写具体,感情要真实。

四、创设情境,学生习作。

1、请学生表演这个故事,加入个性化的想象。

2、学生自主作文。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修改作文,并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意见,能从别人的习作中汲取精华。教学过程: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快乐的事例”。-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篇6: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读准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积累词语,培养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的良好习惯。体会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后,能表达更强烈的思想感情。读名句,体会游子征夫对故国对乡土的眷恋之情。读成语故事,理解买椟还珠的意思,并能结合实际谈启示。

教学重难点:体会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后,能表达更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1、多种形式练读,读准字音。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

2、师总结:这些字很容易误读,读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

3、思考:大家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4、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补充,指导。

踱步:慢步行走。

玷污:弄脏(多用于比喻)。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破绽:衣物等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足。)

5、让我们好好读读这些词,并把它们积累到自己的词语宝库中吧!

学生朗读,积累。

二、读一读,说说你读下列句子的不同感受。

1、自由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下列句子的不同感受。

2、分组比较读句子。

3、全班交流。

两组句子中的第一句话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一句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西山,对昆明湖,对雄伟绵延的长城的依恋之情,一句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晋祠的山、树、水由衷的赞美。

而两组句子中的第二句都只是普通的陈述句,没有强烈的情感,语言缺乏感染力。

4、感情朗读这两句话,读出作者的情感。

5、在学过的文章中找找排比句,进一步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6、鼓励学生在自己作文时运用排比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请同学们读读本题的两个句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断句。

3、结合注释,字字落实,理解诗句。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的意思是:北方所产的马南来后仍依恋北风,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向南的树枝。马和鸟尚恋旧不忘本,更何况人呢?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的意思是:狐狸死时把头朝向巢穴,而人怎能忘掉自己的故乡?“狐死首丘”是自古以来的一种说法,用以比喻人不该忘记故乡。

4、感情朗读,背诵着两句诗。

5、交流、积累其他表现思家怀乡情结的诗句。第2课时

四、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故事内容说说买椟还珠的意思。

3、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买椟还珠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买椟还珠》选自于《韩非子》一书,韩非子借用这个寓言来揭露战国游说之士巧饰辩说,华而不实,讥讽战国时国君惑于动听言辞,以致取舍失当的现象,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时至今日,这则寓言故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依然能给我们带来启示,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独具的魅力。

5、感情朗读成语故事。

6、同桌互讲述故事。第3、4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生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学生观察现状、构思作文。教学设计: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情境导入。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是公元2059年。一天清晨,刚刚从睡梦中苏醒的人们像往常一样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每日清晨播出的“地球广告”,突然,屏幕上闪过这样一则消息:从今日起,全球将停水一个月!伴随着消息的播出,家家户户的水龙头里再也放不出一滴水了。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50年后的那一天去看看吧!

2、揭示习作内容。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自读习作要求,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

2、相互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小结:写没有水的情景,人和其他生物的反应,出现全球停水现象的原因以及你的思考。

三、创设情境,创编故事。

1、引导学生想象没有水的情景。

学生自由想象、述说。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文字具有感染力的方法。(是否关注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节描写,是否将水资源充足时和没有水时的情形进行了对比)

四、鼓励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习作,再次修改。

1、赏一赏。请两位同学读他们的习作,请大家认真听:故事情节是否合理,是否富于想象。

2、品一品。对两位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主要从情节合理,想象丰富,语句通顺几个方面师生共同评议,感悟习作方法。

3、改一改。

篇7:苏教版第七册《习作2》教学设计

1、读懂“例文”《剪纸人》,初步感知介绍做小制作一类文章的写法。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领会介绍做小制作类习作的写作要领:讲明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3、弄清习作要求,摹仿例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自己做小制作情况的写法。

二、作前准备

认真想一想,需要哪些材料,应该怎么做。把材料带进来。

三、教学设计

(一)研读例文,感知写法

1、人人都有一双能干的手,它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位小朋友的`巧手创造出了什么。

2、自读思考:

(1)例文写了什么?

(2)为了把情况介绍清楚,抓住了哪些要点?

3、交流总结:抓住介绍的要点——制作所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重点要把制作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交代清楚,动词运用很准确。

为了使习作生动,可以写进遇到的困难及其克服的过程。

(二)明确要求,现场制作

1、师明确要求:

(1)动手做一做,记住制作过程,以及制作中发生的小插曲。

(2)虚心听一听,倾听别人的意见。

(3)详细记一记,记下制作的材料,制作的过程,记下小插曲,以及心情的变化。

2、生动手制作,师巡回指导。

3、组织生生之间的互评。

4、指导大家记一记。

(三)词语超市

笨手笨脚 奇思妙想 精雕细琢 画龙点睛

不听使唤 折折叠叠 妙手巧绘 神来之笔

笨拙可爱 咬牙切齿 心灰意冷 烦躁不安

半途而废 有始有终 啧啧称赞 爱不释手

(四)修改习作

1、自改。

2、找朋友互改。

3、指名读,集体修改。

【苏教版第七册《习作2》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苏教版第七册《习作八》的教学设计

2.苏教版习作教学设计

3.《习作2》优秀教学设计

4.教学设计苏教版《习作3》

5.苏教版习作优秀教学设计

6.《习作2我的同龄人》教学设计

7.课文《习作2我们的教室》教学设计

8.《习作2我们的教室》优秀教学设计

篇8: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设计)

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题一贺卡(设计)(此稿由常国富老师提供贺卡)

题一

贺卡(设计)

二时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生日贺卡的设计,贺卡制作方法,让学生重温学过的色彩,设计,制作知识,培养他们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贺卡设计制作的方法步骤贺卡。

教学难点:贺卡的设计构思。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强调在使用剪刀,刀子时要注意安全。

二,引入新

音乐《生日快乐》和贺卡欣赏引入题:贺卡——设计

三,讲授新

,听听同学门的见解,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说一说。

2,教师结合图例讲解贺卡的形式:

a折页式

b开窗式

单页式

3,教师结合前准备好的贺卡讲解贺卡的表现手法:

a摄影法

b绘画法

拼贴法

4,教师结合前准备好的贺卡讲解贺卡的组成。

贺卡一般又正面,内页,和底面组成。苏教版美术教案http://anxue贺卡(设计)正面的设计很重要,它由独特的,寓意深长的图案和鲜明的卡名(贺词)组成。内页,底面的装饰比较单纯,一般把祝词套在装饰性的画面上。

四,学生设计

在确定贺卡的形式,赠送的对象以及表现手法后,按以下步骤进行设计:

,用纸折成贺卡基本形。苏教版美术教案http://anxue贺卡(设计)外形可设计成方形或房屋形,某一部分还可镂空,例如设计为小天窗等。

2,构想好贺卡各面的图形及文字,并安排好位置,考虑色彩配置,然后用铅笔轻轻地描画出来。

3,选择合适的材料开始制作。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学生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篇9: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七:藏书票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藏书票作品,了解藏书票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色。

藏书票

2、尝试用纸版画的方法制作造型新颖、藏书票别致的藏书票的作品。

3、培养学生爱读书和爱护书籍的好习惯藏书票。

教学准备: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重点:学习制作藏书票,要有简洁、精美的画面效果。

教学难点:制作底版时,注意文字要反过来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请学生欣赏老师带来的图书。看看,图书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藏书票?藏书票有多大?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二、发展阶段。

师生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在制作底版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画面要简洁大方。

2、注意文字要反过来写。

3、票面的形式要多样,长、方、圆形都可以。

三、尝试阶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苏教版美术教案藏书票http://anxue尝试制作藏书票底版。

四、拓印阶段。

因地制宜地选取拓印方法。

篇10: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十二:厨房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家庭、学校和饭店的厨房,厨房使学生对不同风格的厨房有所了解。

2、学会从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绘画的手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厨房,画面布局合理。

3、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生活中,激发学生感知生活,厨房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各类厨房的照片和影像资料

教学重点:观察学校、家庭食堂和饭店的厨房,注意它们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画面的取舍,组织构图,布局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你家厨房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与大家说说吗?

二、教学新。

、欣赏图片。

电脑展示不同风格的厨房照片,让学生欣赏。

找出这几幅图苏教版美术教案厨房http://anxue的不同之处。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你家的厨房是哪一种风格?

2、播放视频资料。

把自己家的厨房和饭店的比较,说说不同之处。

3、走出教室。

到学校的食堂的厨房去写生。

注意画面的布局安排、餐具的取舍等。

三、作业展示。

篇11: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山茶花》是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该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该文用浓重的抒情笔法描绘了它的美、娇、艳,并使人感悟到山茶花的神韵,即“山茶花骨朵有股特别的劲儿”。进而使读者联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哲理。引发出人们更多更深的思考。另外,该文语言生动形象,描写逼真,将人能置身于茶花烂漫,芬芳四溢的花海之中,令人留连忘返,美不胜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9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8个字。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独立探究为主,教师创设情景,适时予以指导,辅以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9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8个字。【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神。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山茶花吗?(出示课件)你有什么感受? 有一位叫李华岚的作家也非常喜欢山茶花,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板书课题:山茶花 【设计意图】

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扫清障碍

1、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会认字,师生共同朗读。

墨 株 莹 潭 疏 潇 呵 骨

注意读准:翘舌音“株 疏 ”,前鼻音“潭”,后鼻音“莹”。骨多音字。

(2)课件出示会写字,教师指导书写。

茶 绝 妙 致 舒 展 即 股 般 注意读准:翘舌音“茶 致 舒 展”。注意:“舒”左右等宽,右边是“予”。

注意“股”和“般”的区别,一个左边是“月”,一个左边是“舟”。(3)课件出示本课新词,师生互动理解。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师生共同正音、纠错。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说说山茶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

2、指名交流。山茶花是一种(美丽)的花。

课文中有很多地方提到了“美”字,相机板书:美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齐读)再说说:山茶花是一种()的花。(特别)找出带有“特别”词读读

3、小结:山茶花真是美丽的花,也是一种特别的花。

4、学习设问句。

①出示反问句: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②质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出示陈述句:粉红的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教师指导设问句。)

5、学习反问句。

①出示反问句: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②质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出示陈述句: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一定很美。④学生自由读这两句话,感悟反问句的作用: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提示反问句)

【设计意图】

由词语入手,让学生边学习生词,边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一)启发引导、感受美丽

过渡:大家一起来看这朵白色的山茶花,美吗?

1.质疑:这么美的花,让我们来说说它的美吧!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现它的美吗?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出示: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学生读句子,体会山茶花的白之美。

2、体会比喻句。质疑:和刚才大家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这种方法好吗?指导“比喻”(会形象地把花的美写出来)

3、朗读:你能把山茶花的美读出来吗?

4、小结:真好!白色的山茶花真美!过渡:看,这里还有一朵美丽的墨茶呢!

5、指导墨茶

质疑: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它的美吗?(指导:你可以学着作者用比喻的方法)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肯定。

出示: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朗读。)

6、指导粉红色的山茶花

质疑:大家一起来看这朵粉红的山茶花,美吗?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现它的美吗?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肯定。

出示: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朗读。)

7、小结:朗读三句。体会花的美。

8、指导第2自然段:

过渡:作者运用比喻写了三种颜色山茶的美丽!山茶花还有别的颜色吗?

质疑:你是从课文中那句话知道的 ?(学生开书默读,思考,回答。)

出示课件:真是美极了。白的,红的,紫的,墨色的,粉红的……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指导美丽。)(朗读。)

9、指导花形:过渡:山茶花的美还不光在于颜色上,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朗读。)

10、复习山茶花的美。(闭上眼把这些美丽的景象想象成一副美丽画卷)过渡:多美的山茶花啊!颜色绝,花形美!来让我们来读读吧。配乐朗读1、2、3自然段。

(二)深入探讨,感受品质

过渡:多么漂亮的山茶花啊!(出示课件)即使你闭上眼……

1、质疑:山茶花为什么这么美呢?老花农是怎么说的?(默读4自然段。)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花骨朵的特别

(理解:“特别”: 1与众不同,独特。2格外。3尤其)

3、山茶花的骨朵什么与众不同呢?(默读5自然段,思考。)

出示: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打骨朵,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

4、引导、归纳:打骨朵的时间【早(一年)】;准备的时间长 相机板书:准备

5、让我们把骨朵想象成人,想想为什么这么早打骨朵呢?这么要一年的时间呢? 出示: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

理解:漫长的300多天,给予山茶花的不总是明媚的阳光,它还会遇到——狂风暴雨、暴风雪、烈日暴晒,从这你感受到山茶花的什么精神吗?(板书:坚忍、顽强)

6、是啊,“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朗读。)【设计意图】

注重让学生通过读进行阅读实践。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比较、评读、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自悟、自得,然后激励学生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总结:

该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该文用浓重的抒情笔法描绘了它的美、娇、艳,并使人感悟到山茶花的神韵,即“山茶花骨朵有股特别的劲儿”。进而使读者联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哲理。引发出人们更多更深的思考。另外,该文语言生动形象,描写逼真,将人能置身于茶花烂漫,芬芳四溢的花海之中,令人留连忘返,美不胜收。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册。【设计意图】

熟悉课文,强化课文理解。

六、板书设计: 山茶花

特别(准备着)

坚忍、顽强

【设计意图】

提示要点与重点。教学反思:

《山茶花》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既有美的熏陶又有很深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时做到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其中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的要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本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通过读进行阅读实践。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比较、评读、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自悟、自得,然后激励学生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的范读和多元化、启发性的评价,不仅是给学生朗读的信心,也渗透了读书方法的指导。

篇12: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能干的脚学会观察各种动物的脚。

2、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的脚的知识。能干的脚巩固各类绘画知识与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才能。能干的脚

3、培养人类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各种脚的图片资料能干的脚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脚的特征,并能用绘画和泥塑的方法表现它们。

教学难点:人的脚步是较难表现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讨论引入:(新)苏教版美术教案www.anxue.com人的脚有什么用。人的脚和动物的脚有什么不同。

人的脚和手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三、游戏:用脚拿笔写字。

四、教学脚的重点。

1、脚的大致外形,不犯基本外形错误。

2、比例相对准确。

3、线条大胆,流畅。

五、学生绘画。

篇13: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麦得斯的感情变化,明白人要知足的,贪心的人必要受到惩罚。幸福就在你身边,它永远比金钱重要。

教学重点:体会麦得斯的感情变化,明白人要知足的,贪心的人必要受到惩罚。教学难点:体会麦得斯的感情变化,明白幸福就在身边,它永远比金钱重要。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幸福的名言。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初读课文,认识和学习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读顺课文。教 师 活 动 教学资料 教学效果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9 点金术

2、齐读课题。

3、谈话:“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围绕课题质疑。

预设问题:谁会点金术?他是怎么会的?会了点金术之后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术:【释义】 ①技艺;本领:技术|医术|学术|不学无术。②方法;策略;手段:战术|权术。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一类生词:希腊、触摸、扫兴、亲吻、贪得无厌、饥肠辘辘、疾步如飞 二类词语:祈祷、赏赐、惩罚、玫瑰、愚蠢

2、理解词语。

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疾步如飞:疾步:快步。走得很快像飞一样。祈祷:也作“祷告”。指向上帝呼求、感谢、赞美等 惩罚 :处罚。

愚蠢 :愚笨,愚昧无知。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4、讨论:回答学前的提问,并说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古代希腊 :

历史上指爱琴海区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公元前3000年代后,爱琴文明繁荣。后因北方落后部落侵入,爱琴文明衰落。前11世纪进入荷马时代。前8世纪起,希腊各地先后建立数以百计的奴隶制城邦。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希腊城邦进入繁荣阶段,经济贸易兴盛,文化成就卓越。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走向衰落。前4世纪希腊半岛被马其顿王国征服,前2世纪归罗马统治。

三、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3)重点指导“贪、疾”字。(4)学生书写。

本课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有:腊、扫、肠、吻、触。注意“触”字左右一样宽。“厌”和“疾”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病字头的两点要写的小一些 “贪”上下结构,人字要写得开阔。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复述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麦得斯的感情变化,明白人要知足的,贪心的人必要受到惩罚。幸福就在你身边,它永远比金钱重要。教 师 活 动 教学资料 教学效果

提出学习目标:在体会麦得斯心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读后,说说你对麦得斯的了解。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突出“最喜欢金子”能想一想他是怎样喜欢金子的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感悟。1 自由读2—10自然段,思考:

神灵赐给麦得斯点金术后,发生了些什么事?

2、发生这些事情之后,麦得斯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

3、小组交流,体会麦得斯心理变化的过程。

4、朗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麦得斯心情的变化。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6、指名朗读课文2—8自然段,体会麦得斯的心情变化?为什么?

7、教师小结:

麦得斯的心情从欣喜万分一直跌落到情绪的低谷,甚至为自己得到点金术而感到痛苦。这是因为在他获得了金钱的同时,不但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权利,还失去了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那有那么多的金子有

什么用呢?你想对麦得斯说些什么呢?

(1)听到这话,麦得斯心花怒放,他对自己说:“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2)(看到床、衣服变成金子后)麦得斯很高兴。(3)这使他有点扫兴,因为他喜欢色彩缤纷的鲜花。

(4)现在,麦得斯开始闷闷不乐了。因为,金子既不能吃,也不能喝。

(5)“我这么喜欢金子是很愚蠢的,”他痛苦地对神灵说,“把金子都拿走,还我的女儿吧!”

三、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麦得斯得到了什么教训?你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复述课文。再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总结全文。七色花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速度。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天真善良。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找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教学重点:读懂珍妮是怎样使用七色花的花瓣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找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愿望。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初读课文,认识和学习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读顺课文。

教 师 活 动 教学资料 教学效果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如果给你一朵有魔力的花朵,可以实现你的一个愿望,你最想让它帮你实现什么愿望?

2、师述:正如同学们所说得那样,美好的愿望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20七色花,给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珍妮的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一起去同她分享吧。

3、指名朗读课题,齐读课题。

作者卡达耶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教师家庭。1910年发表第一首诗《秋》时,年仅14岁。1915至1917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写了不少报道士兵生活的通讯和特写。1922年移居莫斯科,从此正式开始创作活动。主要作品:《黑海波涛》四部曲(《白色的孤帆》《草原上的田庄》《冬天的风》《为了苏维埃政权》),中篇小说《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团的儿子》(1945)获斯大林奖金。此外,还发表中篇小说《圣井》(1967)等。1974年起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珍妮是怎样使用七色花的花瓣的。

2、全班交流。学习质疑解难。

3、提出问题,教师总结归纳,在学习课文时找答案。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3)重点指导书写“降”字。(4)学生书写。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读懂珍妮是怎样使用七色花的花瓣的。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找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教 师 活 动 教学资料 教学效果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回顾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珍妮用七色花做了些什么?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1)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2)讨论交流。

师问:这时,珍妮的心情怎样?

2、学习课文6—22自然段。

(1)讨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些什么?(2)分别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拓展学习。

1、师述:这朵神奇的七色花,让珍妮实现了不少愿望。可是,让珍妮得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的,是哪一片花瓣。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全文。

小珍妮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也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地幸福和快乐。

黑眼睛的大红鱼。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字。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好世界的向往。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勇于面对,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勇于面对,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了解海洋鱼类的生活资料。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初读课文,认识和学习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读顺课文。教 师 活 动 教学资料 教学效果

一、导入新课。

1、师述:大家知道在大海里什么动物最凶猛吗?

2、教师小结:对了,是大鲨鱼,但是有一群小鱼不怕它们,还把大鲨鱼吓跑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3、板书课题:21黑眼睛的大红鱼

4、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2)说说生词的意思。(3)指名说课文大意。

4、质疑问难,交流体会。

5、教师将问题归类,提炼出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有价值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读一读。

3、自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4、看图认识虎头鲨。

5、失去了同伴的小黑,感到怎么样

6、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7、指导感情朗读2—3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指导学生书写。

3、教师巡视。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勇于面对,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教 师 活 动 教学资料 教学效果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新课。

1、师述:失去了同伴的小黑又孤寂,又害怕,又难过,它到了哪里呢?

2、学生自己读第四自然段。

3、说说小黑在海底看到了什么奇妙的生物。在文中勾画出来。

4、海底世界多么奇妙啊,谁来读读这段?

5、小黑又碰见了很多小红鱼,他想出了一个什么好主意?

6、他的办法有作用吗?

7、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三、拓展训练。

1、师述:小黑和他的朋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后来的 故事。

3、分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学生评议,6、教师小结

7、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21、黑眼睛的大红鱼 海底:看到许多奇妙的生物 想出一个好办法:变成一条大红鱼

团结就是力量

智慧就是力量

古诗诵读 牧 童

教学目标: 1 认识“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和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和体会牧童自由快乐的生活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结合图画和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和体会牧童自由快乐的生活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古诗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大家觉得大自然美吗?

2、今天学习一首古诗《牧童》,诗中描写了郊外的景色和牧童快活的生活。

3、齐读课题。

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4、读词语巩固读音:

横野 晚风 黄昏蓑衣铺:铺开。弄:逗弄。饱饭,吃饱了饭。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5、教师讲解:这首诗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的快活的生活。诗句抒发了悠闲自得,怡然自乐的野趣。

6、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诗意描述:

诗句

(一)“草铺横野六七里”在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六七里”在这个不是实指,而是虚指。下句的“三四声”也是虚指。

诗句

(二)“笛弄晚风三四声”牧童悠闲的放着牛,吹响了笛子,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诗句

(三)“归来饱饭黄昏后”牧童回到家里已经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

诗句

(四)“不脱蓑衣卧月明”连所以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四、巩固诵读。

1、配乐背诵古诗。

2、试着诵读一下。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牧 童 草 六七里 笛 三四声 归来 黄昏后 不脱 卧月明

语 文 乐 园

(七)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2、体会诗句中赞颂的精神。

3、抄写、背诵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谚语。

4、朗读诗歌,懂得思考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词好句。教学难点:朗读诗歌,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教学时数:两课

一、我来试试。

(一)读一读。

目的:帮助学生积累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

3、思考:这些词有什么共同之处。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一些,请同学说一两个。“倏地、转眼间、须臾”

(二)认一认,读一读。

目的:自读自悟,感受名言警句的含义。并正确抄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自由朗读诗句,理解诗句含义。

2、讨论:诗句含义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全班交流。

4、老师点评。

5、学生朗读背诵

(三)写一写,背一背。

目的:在阅读中理解小诗的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

1、同学自读自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用多种形式朗读,引导背诵。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指导抄写名言。

(四)读一读。

1、自由朗读小诗,边读边想:你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思考令梦想成真”?为什么“思考令梦想成真”?

3、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小诗,读出自己地感受。

4、指名有感情朗读。第二课时

二、探究与发现。读一读,想一想。

教师介绍: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精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1、自由读相声片段,说说:这段相声讲了什么意思?

2、全班交流:带点词语是什么意思?

3、你读后,有什么发现。

4、交流自己的发现。

5、交流学习方法。

6、拓展训练: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7、教师总结: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知道这一点,对我们正确阅读、写作大有好处。

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

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

上一篇:SolidWorks公司简介下一篇:朋友搬家送什么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