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贵族文化史

2024-07-24

德国贵族文化史(共6篇)

篇1:德国贵族文化史

文 化

课程:德国文化史

姓名:杨泽昊

国 史

德国文化史

----浅析德国与德意志民族统一

摘要:

德国的统一走过了艰辛的道路,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带给德意志民族的并不是国力强盛,而是更加的迷茫,他们不知道要去往何方。于是这一千多年各路世俗诸侯与教会诸侯占山为王,凭借德国独特的地形与教皇与国王的矛盾,日益壮大,分裂割据着德国。但这期间周边法国、俄国等强大帝国慢慢兴起,造成了德意志民族的压力,迫使德意志民族的大团结与大统一在俾斯麦时期完成。

关键词:

1.西罗马帝国 2.教会诸侯 3.世俗诸侯 4.俾斯麦

一、德国民族与地理特征

探讨德意志民族,必须要从这个民族的人种起源看起。因为德意志人不同于其他文明民族,它的文明较晚,长期处于部落阶段。德意志人属于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他们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由于长期生活在中欧森林中,他们的发色呈金黄色,眼睛蓝而锐利。日耳曼的字意为自由,这与古代日耳曼人迁徙、尚武的特征符合,德意志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在《流浪者之歌》中,深刻的表现了早期日耳曼人的社会文化心态:“流浪,不断地流浪,带着血和泪仰问苍天,何处是我的归宿?灵魂在我的身边暗告:到你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儿有一切欢乐。”这种无休止的迁徙生活历练出了德国人坚强的品质基础。

德意志地区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南依阿尔卑斯山,但是东西两侧可以说是门户大开,没有自然边界,西边界限在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飘忽不定,因此德国自古以来就是欧洲各民族交往的通道,更是政治冲突的场所。西边强大统一的法国一直给予德国压力,而东面隔着波兰又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威胁,造成德国人一直生活在这种政治和民族压力下的境遇。

在国内,德国地形划分为北德低地、中部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和南部阿尔卑斯山区。这连绵的山峦、起伏的丘陵、纵横交错的河流、众多的湖泊及辽阔宽广的平原,使各个小城镇互相交流不是很轻松,更容易让人佣兵一方,占山为王。

二、自古典时代德意志民族分散居住

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前,德意志的各民族的初始状态时不统一的、分散的生活在德国的各片土地上,他们逐水草而居,较少农耕,并且各个部落不喜欢交流,他们在碰到其他部落时会互相退后,并将两个部落中间大约三四十里的土地烧焦,来防止交流。这样的分散居住导致德意志民族长期以部落形式存在,不能像是其他民族融合的越来越大。而人类又是社会性动物,所以较少人口的部落面对自然威胁时更加脆弱,这打造了德意志人的刻苦、认真的性格,只有对待事情认真,才不至于被大自然所打败。

三、德意志的中世纪

1、中世纪的开始

在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之后,大量日耳曼人部落涌入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土地,而那些涌入这里的日耳曼部落很快统一,建立了具有较强君主集权的国家。但相反他们起源的德意志,部落主们虽然演变成了领主,但是国家这个统一体还是迟迟没有建立,各个领主占山为王。

这时查理大帝出现,他借拜占庭消灭了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之际,自己成为了日耳曼各部落中最强大的一派,连年征战西欧的各部族,最终在公元800年称帝,法兰克王国西临大西洋东至易北河,几乎囊括整个西欧,这时日耳曼各部族的第一次统一,而德意志地区的各部落也纷纷归属于法兰克帝国。查理大帝去世后,帝国分崩离析,形成了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的分界线大致就与现在德语与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讲法语的西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现在的法国,而在东边的东法兰克的居民在此后长期的生活中因为讲一种语言,也渐渐产生了一种“同属一国”的感觉。这为之后的德国统一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神圣罗马帝国

如果说查理大帝只是征服了德意志地区,并没有改变德意志分散的现状的话,那十二世纪开始哈布斯堡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才是德意志统一的开始。哈布斯堡家族推行新的政策,不再把南进占领意大利作为国家目标,而是主要致力于扩大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以巩固皇权,于是得过历史上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终于有了一个有力的统一王朝。

但另一方面,皇权对于教权的让步,造成了德意志的另一种分散割据的开始。包围罗马教会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教会常常会拥有土地,与世俗领主相抗衡,这导致了各个领地间的交流困难,使整个国家的力量受到削弱,仿佛一个松散的邦联。

这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都在对抗教会力量,但在十二世纪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之后,皇帝对教会的统治地位被推翻,教会诸侯和世俗诸侯利用教皇和皇帝之间的矛盾攫取利益,损害王室来增加自己的产权。这就像是集体资产越来越庞大,后来导致挤压国有资产的问题。这之后诸侯权利扩大成为德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导致了国王和诸侯两权对立,诸侯的权利无限制地扩大,由此酿成了德国小邦分立的灾难,使德国又步入了分散的深渊。

之后的三十年战争,彻底使德国四分五裂。德国皇帝的统一帝国梦想破裂,全国分裂为296个小邦,此外还有100个以上的帝国骑士领地。

3、神圣罗马帝国的消失

1789年,拿破仑的法兰西共和国宣告成立。这个一直与德国相伴的国家焕发新生,迅速跃升为欧洲最强。一时间法国的旋风席卷了整个欧洲,迫使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头衔。并且之后拿破仑废除了300个诸侯国中的112个,仅保留了53个天主教和73个新教的诸侯过。拿破仑希望削弱奥地利皇室的力量,因此扶持正在崛起的普鲁士,正式结束了德国的中世纪,并且造成了之后德国的第二次统一。

四、第二帝国----奠定了统一德国的文化思想基础

1、统一的德国的民族意识

在拿破仑灭亡神圣罗马帝国之后,普鲁士从一个诸侯国成长为欧洲屈指可数的列强,普鲁士自信掌握德国的命运,并且跃跃欲试建立民主制度和统一德国。18世纪之后,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首先是浪漫主义文学,在民众中唤醒德国人是一个民族、拥有一个共同祖国的意识。各种学校开始使用德语,打破了拉丁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尽管法语在上流社会仍有影响,但德语已经从市井走向殿堂。民族意识的形成、爱国主义的苏醒,给德国统一提供了心理准备,从而奠定了文化基础。

2、“铁血宰相”俾斯麦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各方认为德国当时的分裂是一个现实存在。

分裂时造成德国落后和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争取统一应该是德国人的基本权利。

这时,俾斯麦出现,俾斯麦奉行铁血政策,先是1864年的德丹战争,之后1866年的普奥战争,确立了普鲁士对德国的统治地位,奥地利只好专注国内的民族问题而被排出到德国之外。这使俾斯麦声名鹊起,欧洲为之震惊,舆论惊呼“天塌下来了”,最不安的是法国,普鲁士想要统一德国,与法国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时1867年,在多次小冲突的引火下,发的冲突开始,俾斯麦就说过:“现在轮到法国了......是的,我们将要打仗,而法国人的皇帝将会自己挑起战端。”于是俾斯麦开始迅速备军,将南德许多未表态的邦国一一统一,整顿了整个德国。这时无论南德北德,争取民族统一的各种力量经由这个管道汇聚到了一起,南德各邦国,也参加了这场战争,短时间内,德国方面组成了一只五十万人的大军开赴前线。拿破仑三世却吹嘘说这只是到柏林的“军事散步”。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德军在兵力、士气、训练、装备都占绝对优势,德国迅速突入法国本土,几个战役之后,德军便击溃法军,与1870年在色当全歼10万法军,拿破仑三世被俘。攻占巴黎后,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史称“第二帝国”,普鲁士国王威廉在凡尔赛宫镜厅被拥立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的民族统一运动至此终于宣告完成。

五、德国统一尘埃落定

德国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特殊的历史原因,特殊的政治背景造成了统一道路的艰辛,最后它是在强烈的民族主义之下才统一的。分散的德意志民族,分裂的德国,导致德意志度过中世纪比其他欧洲国家晚了300年,但也正是更晚、更艰难的统一,造就了德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律感。并且显示出了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独特的风格,无论从民族精神、国家体制,还是到军事管理,这期间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才。虽然二战之后德国被分为东西两德,但是统一的整体民族思想已经深入每个德国人的内心,他们只是表面上被分为两半,但与1871年之前的分散的邦联德国不同,现在的德国心是一块钢板,不可分离的钢板。

六、参考文献

1、李平民:《德意志文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李伯杰等:《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赫伯特格隆德曼等:《德意志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刘北成:《本雅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篇2:德国贵族文化史

历史是无情地,十字军东征是东西方的一次空前的大交流。当时伊斯兰文化正处于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文化和经济的发达程度高于欧洲。十字军东征让西方人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有了更加深入广泛的了解,使西欧人丰富了他们的地理、自然科学和哲学知识,所谓的“阿拉伯数字”正是这个时候传入欧洲的。十字军骑士们及其后裔领教了伊斯兰文明的辉煌,他们扎下根来后,便开始学习读书写字,文化水平迅速提高。随着交流的深入和扩展,古老的上到重新焕发出活力,西欧的商业、建筑艺术和手工业得到了促进,东方的货物打入了西欧市场,欧洲的经济生活也开始从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过渡。阿拉伯人保存下来的古希腊罗马书籍和艺术品传入欧洲,是中世纪的西欧增进了对古典文化的了解,西欧的哲学、神学、文学都受益匪浅。

3,请简要说明宗教改革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背景:

政治:选举制,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皇帝利用教会统治国家,诸侯实力强大,没有国家教会。

军事:十字军东征,发起诗词十字军东征,大大加强教会的地位,基督教的地位牢不可破。

技术:日心说、地理大发现等。

思想:此时西欧游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早期阶段,金钱已经具有向信仰挑战的实力,逐渐显示出其威力。

主要内容:其一:因信称义。

其二:路德认为,无论是教皇还是宗教会议都有可能犯错误,这就否定了教皇宣称自己不会出错的“教皇永无谬误论”。

其三:即“平信徒皆为祭司”。

影响:

宗教:论纲引起轩然大波,对教廷的激励批评使得教廷极度不安。路德在瓦特堡期间,完成了《圣经。新约》的翻译。

政治:宗教改革在德国和北欧迅速传播,对罗马教廷怀有二心的诸侯们纷纷脱离罗马教会,另立教会,1555年在奥格堡召开宗教会议,会上双方缔结了宗教和约,即“奥格斯堡和约”。

民族性格:塑造了德国人对工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德国人对于权力的崇拜、畏惧,即所谓“顺民精神”也与此有关。

文化:宗教改革留下了清楚的印记,对德国人的精神,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后来的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发展。

4,纵观巴洛克时期的德国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如政治、艺术、音乐、文学、建筑等),你认为可以概括出什么样的总体特点?

1,动态世界观带来对动的追求,城市的生活不变。

2,二元对立的哲学观所带来的怪诞效果。

3,崇尚感性和感观的人生观。

4,轻模仿,重想象的人生观。

5,德国启蒙运动中哪一位学者对启蒙运动做出了精辟的阐释,他的三部震撼欧洲思想界的哲学巨著是什么?

康德的被称为“三批判”的三部哲学著作分别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在《纯粹理性批判》,康德把行为上学放在“可靠的科学途径上”来考察,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认识世界,是因为人具有先天的认识能力,他称之为形式。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探讨上帝、灵魂、不朽、自由等形而上学无法穷究的概念。在《批判力批判》中,康德致力于考察美学问题。

6,德国魏玛古典文学时期的美学理念和追求是什么?请列举一个你学过的文学作品为例。歌德的意大利之行,使他转向古典化,因为古典文化是西方和德国文化的基础,抛弃这个传统,西方文化将不复存在。其追求是达到对人的和谐与教育。如德国学者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

7,请简述浪漫主义运动时期,普鲁士改革的政治背景。

1,1789年,拿破仑的军队打败包括德国诸侯在内的反法联军后,着手在欧洲建立新秩序,在德国也实施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改革,废除了诸侯国家,废除了农民制、等级制度,统一使用民法典。

2,1807年普鲁士战败之后,损失了将近一半国土,还要向法国支付巨额战争赔偿,使普鲁士的国力耗尽,普鲁士丧失了欧洲列强的地位。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中惨遭败绩,使普鲁士国家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军事强国的外衣下面,普鲁士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社会、教育、经济诸方面都落后的国家,这使普鲁士的一批政治家发起一系列广泛的 改革运动。

8,简述“大德意志方案”和“小德意志方案”有什么具体方案。

1848年5月18日,所有现任和过去的联邦议会议员均被邀请前往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的圣保罗教堂参加全德制宪国民会议。

在三个问题上,产生很大分歧:

(1)帝国的幅员,这个问题派生出所谓的“大德意志方案”和“小德意志方案”。前者主张建立包括奥地利境内的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甚至包括整个哈布斯堡君主国在内的帝国,而后者主张排斥奥地利,建立普鲁士为领导的联邦。

(2)联邦还是邦联,小德意志派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政权,这个政权的代表是帝国国会和帝国政府。大德意志则主张建立相对松散的邦联制度,参加邦联的各国保持其大部分独立性。

(3)政府的形式,法兰克福议会的温和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而少数及竞拍主张建立共和国。

经过反反复复的斗争,国民议会最终于1848年3月27日通过了小德意志方案。

9,随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诞生,也出现了所谓的“德国问题”,“德国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1815年举行了维也纳会议,分裂是造成德国问题的主要原因,争取德国统一是德国人的基本权力,当其统一,则会形成侵略性的政权。

10,请简要回答“威廉时代的进步”的内涵。

1,技术发明创造的发展是其实力雄厚的经济原因。

2,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德国货就代表着优质产品。3,德国的教育事业同样飞速发展,得到极高的评价,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水准令人赞叹。4,教育的发达给科学的发达提供了人才的资源和保障,德国的科学事业同样在飞速前进。5,人口迅速增长,社会保障的加强,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

6,铁路网不断向四方延伸,海上航线不断开辟,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1,简析魏玛共和国失败的原因。

一,魏玛共和国是一个妥协的结果,它一直在对立的各党派之间寻求妥协和协调。

二,共和国实行的虽是议会民主制,但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利,这对议会民主制形成很大威胁。

三,魏玛共和国的失败与德国历史上缺乏民主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四,由于德国历史上长期的封建割据,各邦之间差异太大,大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北部与南部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十二章 一战以后德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原因有哪些

1.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欧洲相对衰落,表现在:经济衰落,交战国经济

受到重创,生产力水平远远低于战前。欧洲工业倒退了8年,失去大量海外投资,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下降,对世界经济控制力不断减弱。政治危机,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战争后期及战后,欧洲发生一系列革命运动;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对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怀疑,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国际关系,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动摇,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摧毁的四大帝国是: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历史环境的影响,一战后,虽然战胜国在削弱德国军事力量方面制定了苛刻的条款,但

并没有从根本上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相反这些苛刻的规定引起了广大德国人民的不满。

3.魏玛共和国的失败,魏玛共和国的破裂不是偶然的因素,从其成立之初,共和国存在着

大量的隐患。首先,魏玛共和国本身就是十分脆弱的,它不是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主,自由,和平的共和国。另外,在整个魏玛共和国时期,没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少数派内阁和内部虚弱的大联合一直动摇着稳定的民主政府。

4.1929年经济危机的冲击,当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到德国后,德国遭到了

比其他国家更沉重的打击,失业率的直线上升引起了德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还加剧了德国的政治危机,一方面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空前激化,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内部统治方式出现了危机,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国内矛盾。

十三,请简述“废墟文学”的由来、特点并举出一位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这是在战后初期出现的,”废墟文学“这一概念形象地再现了造就这一文学的残酷现实,反映的是一片片废墟中赤裸裸的战争死亡、毁灭和苦求生存,他们的作品常以生活的一个片段为内容,以形象地描绘来叙述故事。语言简朴,却并非平淡无味;没有高潮,没有说教,却具有深厚的震撼力,多年之后,人们便把战后初期出现的这一文学称为废墟文学。代表作家有沃尔夫冈的《面包》、《夜晚老鼠也睡觉》。

短篇:流浪人,你若来斯巴中篇:列车正点到达长篇:亚当,你到过哪里

十四,简述德国二战后”经济奇迹“产生的原因。

1,马歇尔计划的推动,自194年至1952年西德从马歇尔计划中得到了14亿美元的援助,这笔款项决定性的推动了西德的复兴建设。

2,经济学家艾哈德创造性提出的“社会市场经济学说”为西德经济的复兴提供了主要动力。艾哈德认为,人们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鉴于早期资本主义因残酷而引发了共产主义运动,而放任型自由经济又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等后果,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力求把自由竞争带来的经济活力同社会公正结合起来。

篇3:试析贵族精神及其文化意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不断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也不断创新、进步和完善。贵族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和利益阶层,是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后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独特的阶级风格形成了一定的阶级精神,这种精神自产生以来,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一)贵族的涵义

“贵族”一词出自西方,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西方近代以来以英国最为代表。它所包含的意义有好几种:一是指一个阶层,一个品德高尚的统治阶层、社会等级、一批统治者或领导者。比如活跃在古希腊广场上的理论家,在柏拉图《理想国》中可以与贵族划等号的就是他所谓的哲学家,因为他在《理想国》中所主张的城邦治理方式是贤人政治,而这种贤人政治实质上就是贵族政体。在贤人政治中统治者正是最具智慧、代表国家理性的哲学家。二是指奴隶社会或者封建社会以及现代君主国家统治阶级的上层有特殊权位或世袭权位的一群人。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或封建主对土地资产的绝对占有,就彰显了他们的特殊权位和贵族身份,“正如第14代德比伯爵1846年在上院所声称,所谓贵族,其含意是指‘这个国家中一个伟大的土地拥有者集团’”

中国古代同样有贵族存在过。西周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以“任人唯亲”为用人原则、以“世卿世禄”制和土地分封制为基础的宗法贵族政体,这种政体所反映的阶级关系是宗法氏族贵族与奴隶之间的关系,氏族贵族作为社会的上流阶层是帝王的内外亲族或者是占有大量土地财富的奴隶主,除了财富上的大量占有之外,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是他们在处理社会关系中所遵循的道德伦理规范——“礼”。他们的财产、身份、地位和权利通过血缘姻亲而世代相传,从祖先那里凭借血缘自然地继承了贵族的权力和无上的尊严,这种来源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这种权力是稳定和绝对的,从而使他们有种从容而又稳妥的安全感。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概括来讲“仁”是集中了全部道德品质的最高道德境界同时也是君子自我陶冶修养的最高目标。孔子把人间一切最美好的道德品性、最合理和最美好的理想,都附着在“仁”上面。但是孔子的“仁”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信条或说教而是希望人们能够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践行和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它的价值在于实践。因此,孔子认为一切行为能够符合“仁”这一道德规范的人就是“君子”,“文质彬彬,堪为君子”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和自我修养能够在各种社会行为中具有优秀品质的个人。“君子”要不断的学习和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他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践行“仁”、诠释“仁”。所以,孔子的“君子”就是最优秀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所表现的精神就是一种贵族精神。

氏族贵族和孔子思想中的贵族有一定的区别,首先,氏族贵族是由于血缘姻亲获得财产、地位和权利,因而不同于其他人的一群人,它是一个群体性概念,孔子思想中的贵族主要是指符合一切道德和修养即“仁”的人,它是一个个体性概念;其次,氏族贵族的构成是由于血统等先天条件,而孔子的贵族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自我修养而获得贵族品质的人;最后,氏族贵族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是“礼”,而孔子思想中的贵族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或观念是“仁”。“礼”与“仁”的不同之处在于“礼”表现为因血缘而产生的道德伦理规范或观念,如“父慈、子孝、弟悌”等等,“仁”主要讲的是君臣等社会领域内人与人之间处理社会关系时的行为准则。

贵族在起源和初始涵义中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利益阶层或优秀的个人,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不仅是财富等物质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阶级精神和人格追求,哲学家以追求美德和最高的善为目的;君子以践行“仁”和诠释“仁”为最终追求。作为拥有特殊权力的社会精英阶层,他们是国家理性的代表,目的是如何能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

(二)贵族的构成条件

从贵族的涵义和初始起源中,我们可以看出贵族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或群体,因此,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代,要成为贵族,都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

1.经济上对土地财产的占有

土地占有曾是贵族形成的原始和基础性因素,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中,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也就意味着掌握了一切,拥有了土地财富,就获得了生活和生存的权利,从而赢得了政治影响和社会地位,逐渐的就形成了贵族阶级。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大发展、大解放,之前的中下层奴隶主贵族通过占有“私田”拥有了更多的财产,而在这些新增的“私田”上劳动的大多是逃亡的奴隶,他们成为了新式的“隶农”即农奴,他们有了更多的人生自由和个人财产。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阶级关系即土地贵族与农奴之间的关系,由于生产关系的变化,之前西周分封制下的宗法氏族奴隶制贵族政体也就变革成了一种新的政体——封建贵族政体。

2.在政治地位上的世袭与继承

血统是构成贵族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土地和资产不一定就能保证是一个贵族。这里不得不进行一次“贵”与“富”的区分,或者可以通俗的讲“土豪”与“贵族”的区别。“富”多指的是物质上的丰裕,“贵”多指的是精神上的高尚,所以贵族较之于暴发户式的“土豪”更多的是品格的高尚和人格的高贵,他们不摧眉折腰、不趋炎附势、不为钱财而卑躬屈膝,始终表现出的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和不俗的风貌,这种贵族精神是通过血统来世袭和传承的,而这正是物质的“土豪”所不能够的。除此之外,贵族的身份、权利、名誉等同样通过血缘得以维系和巩固。由于血统的重要性,使得联姻也成为了一种入列于贵族的途径,通过联姻,在政治和经济上有利于家族的巩固和上升。

3.权利与地位的被册封

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西方,除了世袭之外,成为贵族的另一个重要捷径就是被册封,对王朝和国家忠诚并做出重大贡献,有丰功伟绩的人可以被国王册封为贵族,从而享受贵族的待遇,行贵族之礼,逐渐入流于贵族阶层。

4.进行教育和训练

除了册封之外,一些新富如果要入流于贵族,那么就要为之奠定基础,形成贵族品质。而接受贵族的教育和训练就成为了主要的奠基方法,除非贵族之外,贵族后裔也必须接受贵族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将他们培养成为胜任政府工作和担当领导责任的人,就像柏拉图的哲学家、孔子的“君子”。

二、贵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虽然贵族的产生和形成有特殊的社会和历史条件,是某一特定时代的产物,但是他们表现出的贵族精神有很多相似之处,勇敢、光明磊落、温文尔雅的性格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人格尊贵与“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等等,历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在这一点上东西方实现了奇妙的重合。

(一)骑士精神和温文尔雅的性格

由于西方贵族主要源于古希腊的骑士阶层,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勇敢、不畏强暴以及光明磊落的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契约精神。除此之外,贵族还具备别人不具备的特殊品格,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是具有智慧的人,他们具有卓越的天赋、良好的记忆、豁达大度而又温文尔雅的性格、热爱和亲近真理的美德。”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便是一个拥有高尚道德情操,“悲天悯人、同情弱者、温文尔雅的优秀的个体自然人的形象。”

(二)自尊意识与好学精神

由于贵族的荣誉、地位和权利,从形式上看,是从先祖那里继承而来的,这种来源的神圣性造成他们骨子里有一种强烈的自尊意识和高贵精神。他们不允许自己被别人瞧不起,不允许自己向别人卑躬屈膝,绝对不向权利和金钱低头,所以,他们十分注重个人品行修养和文化内涵,这种使命和自我要求促使他们从少年时期便开始进行文化素养方面的训练,为了做到出入合矩、进退合礼的贵族标准,他们只有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综合人文素质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贵族。这种好强心理和强烈的自尊意识致使他们形成一种难能可贵的好学精神。

(三)强烈的责任感

贵族作为一个拥有高贵品质的阶层,无论是为了自身还是家族荣誉,无不透露出一种责任感。首先,是维护个人名誉的责任感。贵族面对自己的地位和权利,他们也知道只有十分注重个人修养,不断提高施政能力,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效法,只有对自己的一切负责,才能避免“望之不似人君”的骂名;其次,是不辱先祖使命的责任感。由于贵族身份构成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关心的就是如何不辱父辈之命、不毁先祖之名,对个人名誉的维护也是为了保全先祖的名誉;最后,是对社会的责任感,贵族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是要对社会提供一种公共服务,能够“俯身下去”,有关怀和同情弱者群体,并保护他们的责任,因此他们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孔子认为用“仁”武装起来的君子最终能够“治国、平天下”;柏拉图把哲学家视为城邦的拯救者,认为只有他们才有能力矫正人的恶习和不良品性,将个人和城邦引上正途。

(四)自由的精神

这里的自由是指内心的自由,而这种内心的自由来源于独立的意志,崇尚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不被固定、刻板、统一的行为规范所制约。正因为独立的意志才不被物质所困,敢于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他们可以不惜一切去追求道德和理性的自主性、维护自己的权利、发扬自己的首创精神,哪怕付出生命。

三、贵族精神的社会文化意义

贵族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产生于过去,但却具有恒久的生命力,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而逐渐失去其价值,它能够对人的行为起到引导和支配作用,尤其在当今中国的现实社会中,对这种精神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它的推崇有利于良好的改造社会人,使其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

(一)有助于法治意识的构建

西方贵族骑士精神包括光明磊落的契约精神,光明磊落就是双方对契约的尊重,在契约下进行决斗,是对规则的尊重。契约精神在中国是缺失的,中国古代的人们更多注重的是基于血缘与人情之上的道德与伦理规范,是否违反伦理道德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评判标准,但是这种规范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失去其效力,比如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这种规范甚至荡然无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仅存于国人内心的道德伦理规范一再淡化,从而导致社会公信力的降低和对规则的漠视,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已经不能再依靠树立道德伦理来规范各种社会行为,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强有力的法律。对契约精神的推崇有利于公民形成尊重规则的意识,不仅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而且成为规则的践行者,树立了遵循规则的意识,就会形成对法律的认可,从而有利于构建法治意识,实现依法治国。

(二)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贵族与暴发户的共同之处在于拥有大量的财富,不同之处在于对待财富的态度和精神追求,贵族精神“在于超越了物欲去追求生活方式的高尚和生活质量的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由于一味的对物质的追求,致使精神生活的严重缺失,甚至出现了对封建社会中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充满向往与满满回忆的乱象。如果说丰富的物质是一个人的血肉,那么丰富的精神世界就是一个人的骨骼,只有健康的骨骼框架才能支撑起整个有血有肉的躯体。因此,贵族对财富的蔑视和对精神的追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种精神能够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素养,形成正确的财富观,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意识

贵族精神中包含着“威武不能屈”的强烈自尊精神,作为贵族不向权贵低头,不卑躬屈膝,不在金钱面前迷失自己;作为社会的一个精英阶层,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及“平天下”的广阔胸怀。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国人的自尊精神逐渐的消亡,为了追名逐利,在金钱和权贵面前,很轻易地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并逐渐麻木和习惯着“拜金主义”下的生活方式。随着个人自尊精神的缺失,民族自尊心也不断的消亡,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中容易迷失方向,产生“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现象,缺失对个人和社会的责任感,而一个失去了认同和归属的民族最终只会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对贵族精神中蕴含的这种强烈自尊精神的推崇,能够增强个人的自尊意识、增强大是大非面前坚持自我的能力,进而增强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这样,一个民族才会拥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才会有发展繁荣的动力。

(四)自由精神的推崇能够提高创新能力

自由的意志能够孕育自由的思想。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技术复制向理论创新的转变,独立意识和自由意志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只有思想的自由才能产生新颖的理论,只有理论的创新才能促进技术的进步,因此,自由精神的推崇有利于思想和精神的解放,能够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摘要:贵族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广场政治时期具有“言行和谐”精神的理论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代表智慧和理性的哲学王。贵族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但其所蕴含的贵族精神却经久不衰,体现的是一种人格的高贵和自由的精神,积淀为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文化中对自由意志和个人自尊的充分肯定。中国古代同样存在贵族,像西周的奴隶主氏族贵族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用“仁”塑造的君子。所以,本文就浅析一下贵族的内涵、精神以及这种精神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贵族,自由,贵族精神,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东篱子译注),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版.

[2]储安平.《英国采风录》.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3]《西方政治思想史》编写组.《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4]武树臣.《孔子的贵族精神》.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第10卷第3期,2010年9月.

[5]胡迪.《论贵族精神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第27卷第2期,2011年3月.

篇4:高星桥:从穷铁匠到“德国贵族”

铁匠世业买办起家

高星桥祖籍南京,1881年生于天津。高家世代以开红炉铁铺打制刀枪武器为生,手艺精湛,远近闻名。高星桥七岁时,进入天津东门里济生社的私塾念书,但他对于读书不甚上心。十五岁时,在文昌阁考童生不中,就不再追求功名,仍回铁匠铺学手艺。

高星桥对打铁颇有兴趣。几年间,不仅练得健壮高大,还掌握了一套用煤看火的绝活,熟知不同种类煤的性能。这为他以后从事煤业贸易打下了知识基础。

1900年,天津爆发义和团运动,高星桥的父亲因为善制洋枪,被义和团当“二毛子”处死。高星桥因有善于鉴别煤质的绝活,有一段时间他在煤栈里做推销员。

1908年,津浦铁路北段开工,高星桥参加铁路枕木桥梁铆钉工作,后又转任火车司炉工。当时的火车司机多是外国人,高星桥发挥在铁匠铺中练就的司炉技能,与司机默契配合,也赢得了与外国人同样的奖金。

高星桥二十八岁时离开路局,在一个朋友帮助下来到德商泰来洋行,谋到了一个走街推销井陉大砟煤的事由,后又通过关系进入了井陉矿务局当上一名小职员,任职司磅。每月工资只有十几元。但他利用这个机会对矿务局及煤业运销进行了全面了解,也初步掌握了德语。一次,洋行德籍总办韩纳根到司磅处亲自查问,高星桥以德语回话,韩纳根见其精明能干,办事用心,提拔他到洋行账房工作。这韩纳根是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的外甥,是应李鸿章之聘来训练清朝海军的,曾在水师学堂任教官。后来他利用这层关系得到了山西井陉煤矿的开采权,还通过中德政府立案,成立了井陉矿务局。

当时,井陉煤矿与英国人控制的开滦煤矿存在竞争,而井陉矿务局的中国总办是清廷军机大臣徐世昌的五弟。这位中国总办虚占其位,只拿钱不办事,韩纳根深为不满。韩纳根打算拔擢高星桥,但他位卑职低,难以服众。为了说服其它德国人,韩纳根特意为高星桥举办了一个面试会。德国人从煤的质量、性能、销售各个方面提了许多问题,高星桥均能对答如流。高星桥还带他们到大沽口进行实地考察,对于煤斤的产地、市场分析得头头是道,德国人深为叹服。1911年9月,高星桥取得了井陉煤矿的买办资格,并出任井陉矿务局津保售煤处总经理。

尽心尽职殊恩获封

高星桥对韩纳根深报知遇之恩,他不辞辛劳,千方百计要打开井陉煤矿的销路。他下矿区,观现场,看市场,经过实地考察,向韩纳根提出了许多技术上、运销上、管理上的改进意见,绝大部分都被韩纳根采纳。

为了打开井陉煤矿的销路,高星桥还带着煤斤到各干线火车上,到三北、日本三井等轮船公司的轮船上,以及津市各租界电灯房去,实验井陉煤炭的火力及生火过程,充分证实井陉煤炭的耐火力确比开滦煤强两倍,赢得不少长期大客户。在一些小工厂、小作坊,也采取这样的办法赢得了口碑。

在南方市场,开滦煤矿在刘鸿生的努力开拓下,在长江流域打开了销路,井陉煤矿在高星桥的努力下,市场扩展得也很快。当时北煤南下,运输是一大困境。高星桥与天津金融界权威魏信臣等人联合,通过津籍在沪煤商张锡三,将井陉的煤运至浦东码头,并在上海设置售煤处。因为煤质优良,供不应求,每吨可得纯利二两银子,可称一本万利。

煤炭在运输途中损耗很大,因此矿务局规定:煤斤出矿后装上火车,每辆车皮装62吨,到津交货按60吨,余出2吨作为沿途损耗。井陉的煤多是整块,因此损耗量不大,第一年年终结算时,就多出了3000余吨;高星桥明知这是售煤处的利润,仍把多出的货款如数奉交洋行账房。韩纳根对高星桥更加信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高星桥在韩纳根的支持下,购进了石家庄十余座难以为继的焦炭窑。高星桥认为,通过德国技师的改造可以使焦炭质量得到提高,于是他将原焦炭窑附近的土地收买,还扩建了300余座炼焦窑。经过改造出产的清水焦炭质量优良,后与日本八番铁厂签订长期订销合同,高星桥赚进了巨额利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高星桥参与到德国在华物资统筹之中,受到德国皇帝成廉二世的嘉许。经韩纳根引荐,德皇赐予高星桥贵族封号,使之享有无上的“尊荣”。不过,这对于高星桥的中国人身份来说,却是一大讽刺。

德国战败后,韩纳根等人被遣送回国,他把井陉煤矿的契约文件,以及德华银行、德商起士林的财产全部托付给高星桥代管经营。1920年,韩纳根又重返中国。1923年,井陉煤矿被中国政府收回,高星桥的买办职务也就此结束。韩纳根郁郁不得志,1924年病死在天津。高星桥为之殓办归国,并赠韩纳根家十万两银子。

劝业商场叱咤津门

井陉售煤处的歇业使高星桥暂受损失,但也让他结束了为人作嫁的买办生涯。已是百万富翁的他筹建了新业公司,开始盖大楼,办商场,以实业家的形象再次享誉津门。

受当时中国实业界“实业救国、提倡国货、振兴中华、服务社会”的思想启发,高星桥不惜重金在法租界梨栈一带买下三块地皮,兴建了劝业场、交通饭店及渤海大楼。

劝业场是依照上海大世界建造的津门最大的综合性娱乐商场。仅地皮一项,就花费十余万两。楼高七层,是当时天津较高的建筑之一。股东除高星桥外,尚有寓居天津的前清庆亲王载振、日本正金银行买办魏信臣、天津钱业公会会长叶兰舫等。

劝业场的开业轰动津门。1928年12月25日当天,法国驻天津领事馆官员亲临致贺,英国驻军军乐队也前来助兴,各路官员、领事、买办云集。高星桥在自家公馆大摆宴席,请客答谢。各界赠送的贺礼中,有一座银盾上面镌刻着十六个字:“劝吾胞舆,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取每句话的第一字组成“劝业商场”,用以表示劝人兴办企业之内涵。

高星桥在劝业场内各层开设了娱乐和服务场所,目的是吸引游人,繁荣市场,使游客在购买称心物品之后,不出大楼,就有各种文娱去处,从而使收益大增。八个附属营业场所名称,都冠一个天字,用高星桥的话说就是劝业场里“八大天”。所谓八大天,第一是天华景戏院,第二是天宫电影院,第三是天乐评戏院,第四是天会轩曲艺场,第五是天纬球社,第六是天纬地球社,第七是天露轩茶社,第八是天光理发馆。

交通饭店主要供在华外国人及社会上层人物入住,内设西餐部。渤海大楼是1933年开始兴建的,是当时天津最高、最新式的大楼,也是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大楼主要出租给律师、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公司、洋行的在华账房等作办公之用。

篇5:德国文化解读

糟乎?美乎?褒贬不一的德语

语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出这一民族的文化特性。在当今世界上,德语虽然不能与汉语、英语等语种的规模相提并论,却是欧洲联盟中最大的母语,全欧洲约有9000万人说着德语长大。在历史上,德语也有过它辉煌的时代。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由于德国人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德语曾一度大量进入科技领域,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科技交流语言。德语作为一种语言,人们对其褒者有之,贬者有之,其自身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糟糕的德语”

德语属印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族,与荷兰语、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英语等是近亲。因此,学过英语者再学德语,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起来会比较快。笔者有一次与几位德国朋友聊到中国的方言问题,特别提到汉字在沟通和紧密中国文化方面的极端重要性,说如果中国也使用拼音文字,那么普通话与粤语、闽南话以及吴语的区别决不亚于德语和英语的差别。一个说粤语、闽南语或吴语的中国人学习普通话,就像德国人学英语和荷兰语一样。话虽如此,德语毕竟与英语不一样。初学德语的中国人首先会在三个方面不太适应。一是德语句子结构“反常”。许多句型属于“框式结构,动词常常要放到句子的结尾,听德国人说话时,一定要等到最后句子结束,才能明白其意思。于是,德语成了一种所谓“让人着急的语言”。二是德语名词都有自己的性。凡是名词到了德国人嘴里都有它的性别。于是,桌子成了阳性物品,房屋属于中性物品,而长凳又是阴性物品。总之,一切事务都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三是数数时很别扭。无论汉语、英语,数字的表达都是先数十位数再数个位数,到了德国人口中则完全倒过来。中国人说二十八,到德国人那里就成了八和二十。德语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往往使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一时无法适应,而闹出一些笑话。

19世纪下半叶,俾斯曼由于以铁血政策统一德国并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开创社会保障制度而成为欧洲最伟大政治家,许多人因而慕名而来。其中一位美国女士专门雇了一名翻译陪她去德国国会,聆听这位德国宰相的演讲。俾斯曼的演讲很有气势,也很长,中间不断受到热烈的鼓掌。这位美国女士惟恐漏掉翻译过来的每个字,拼命靠近她身边的译员,但是译员闭口不言。她用胳膊肘推了译员几次,他仍然没有反应。这位美国女士实在忍不住了,只好问道:“他在说些什么?”得到的回答却令这位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女士意想不到:“不要着急,夫人,我在等。他的动词还没说呢。”

对德语的框式语法结构感到不满的人不只是这位美国女士。专门研究德国文化的斯泰尔夫人也曾在一篇论文中抱怨,在德国,人们根本就无法进行有意思的会话,因为德语的语法结构总是把句子的意思放到句末,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人在说话时,其他人无法中途插话,产生“插话所能起的愉快作用,而这种插话方式在法国就能使讨论活跃起来”。

对德语评价最差的恐怕要数大名鼎鼎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了。他曾在一篇名为《糟糕的德语》的文章中写道:“德国报纸上一个一般的句子都是无比卓越和印象深刻的珍品。这句子要一个通栏的四分之一;其中包含所有的10个词类——不是按正常的次序而是混杂的;主要是由作者当场构造起来的复合词,这些词在任何词典里都找不到......还涉及14到15个不同的主语,每一个都有它本身的圆括号,加上这里那里一些额外的圆括号,其中再包括3至4个插入语,都再堆在一起插入在一对大括号中间——跟在后面的才是那个动词,然后你才第一次明白那位写作者是在说些什么;在那个动词后面——就我的理解,这仅仅是为了装

饰——写作者堆上‘有、是、曾是、曾有、未成’诸如此类起这个作用的一些词语,然后这个不朽的成品就告成了。......对一个外国人来说,要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一张德国报纸,永远都是不可能的事。”这位美国大文豪还在它的《欧洲游记》中称德语是一种“可怕的语言”、“死语言”。他夸张地宣称,一位智者“可以在30小时内学会英语,30天内学会法语,而要学会德语,得花30年时间”。看来,在马克·吐温眼中,德语确实很可怕。

其实,对德语没有好感的不只是马克·吐温,列夫·托尔斯泰也曾形象地把德语比作看不到尽头的铁路线。

德语的发音也令人不敢恭维,与其它欧洲语言相比,德语听起来很生硬。一次,笔者与朋友在一起神侃时,聊到德语的发音,才知道欧洲大陆流行一种说法:“法语是贵妇人的语言,意大利语是少女的语言,西班牙语是上帝的语言。德语却成了毛驴的语言。由此可见,德语听起来好比有人把铁钉钉进木板。还好,我小时候虽然不是一个好学生,但还没有坏到被强迫去上德语课。”

魅力德语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像马克·吐温那样,对德语抱以不友好的态度。事实上,德语有着许多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

德语在一定程度上张显着德国人的思辨文化特征。有人说,颠来倒去的德语句型结构非常能够体现出德国人的思辨特性,因此,与其它语言相比,德语更适合作为学者、哲学家和法学家们的语言。正因为如此,德国成了思维的王国。

德语也反映出德国人的个性特点。例如,在大多数国家,人们把祖国比作母亲,因为祖国是养育人们成长的地方,她体现着对子女的一种母亲般的慈祥爱护。而德国人却把祖国比作父亲。在德语中,祖国(Vaterland)是由父亲和国家组成的复合词。这既反映了德国社会男性家长制的浓烈文化印记,也从一个层面说明,在德国人眼里,祖国就像父亲那宽厚的胸膛一样,给人一种安全感,是强有力的保护者。

在德语中,名词都有自己的性别特征。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德国人对一些事务的定性实在令人费解。例如,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太阳有一种阳刚之美,月亮则属于阴柔之列。而德国人却不这样认为。在德语中,“太阳”是一个阴性名词,月亮反而是阳性名词。大概德国人自己也感到这一点与其他民族的感知不太一致,一位德国作家因此专门进行了解释:“‘太阳’(die Sonne)是一位女性,与‘欢乐’(die Wonne)同韵。......太阳是一位母亲,她的温暖宛如盖在倍受寒冷煎熬的孩子身上的羽绒被。”仔细想想,德国人的解释也不无道理。在人类的共同感知中,人们从小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母亲的怀抱就是温暖的和快乐的源泉。加之在气候想对寒冷的德国,太阳被视为生命之光,因此,将太阳比作母亲,是最贴切不过了。而月亮的冷峻、严肃,的确带有明显的男性色彩。

文如其人。德国也像德国人一样,极具严谨性。由于名词有性、数、格的限制,各伺其位,不管一句句子有多么冗长,不管其中单词的排列有多么乱,人们总能有条不紊地将句子的意思理清楚,而且决不会像英语那样容易出现歧义。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用德语签订国际条约就不怕会出现不同的解释,不会出现扯皮现象。

像中国人跨地区交流时要说普通话一样,德国也有自己的“普通话”——高地德语。德国虽然不像中国那么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但“方言”成分很浓。在历史上,德语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在北德地区,人们一般说低地德语;在南部地区,人们说巴伐利亚方言、土瓦本方言和阿雷曼方言。这些方言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中部地区,如果一个外国人从东部的德累斯顿经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直到德国西部小城特里尔,他会在一路上听到萨克森方言、黑森方言和法兰克方言等中部方言。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过正轨德语的外国人初到德国时,往往会一头雾水,听不懂德国人在说什么。众多的方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体现和保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性。从这一角度,丰富的德语方言也是当今德国文化多姿多彩的原因之

一。当然,为了沟通的方便,德国人通常都会说高地德语,尤其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在电视和剧场里,高地德语还是大行其道的。

虽然有很多人不喜欢德语,嫌其发音过于生硬,句子过于冗长,但钟情于德语者大有人在。据统计,除了以德语为母语者外,世界上还有5000万人在学德语。德国人喜欢自己的语言自然不必说,外国人钟情于德语,不外乎出三个因素:

其一,是德语本身的魅力。有人认为,根据德国的音乐标准,作为一种美丽的语言应该有许多元音,有圆润的音调。德语在这方面的优势并不突出,但它有一种巨大的美学魅力,强大的组合词功能使它善于表达深沉的思想和浓烈的情感。一位俄国作家曾这样评价德语:“它更像雷格玩具箱里的塑料积木,所有部分都可以互相拼接。想用它拼装什么,都留给每个人自己决定。”

其二,人们钟情于德语,还在于现实的需要。德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人们渴望了解它、学习它,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德语这一交流工具。此外,德国作为欧盟内部最大的经济体,蕴藏着巨大的商计,吸引着周边国家的人们去那里寻找工作机会。因此,德语在波兰、俄罗斯、匈牙利等东、南欧国家以及土耳其都很有市场。

篇6:德国文化

慕尼黑一向是公认的“啤酒之都”每年秋季都会举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啤酒节——十月庆典。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纷至沓来,涌向慕尼黑,一品“巴伐利亚啤酒”,并亲身体验德国人民欢庆这个节日的热闹和喜悦。德国人对啤酒的狂热,很大部分的原因缘于此。啤酒,从历史走向未来,将一直渗透到德国文化中,成为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德累斯顿美食

秋天的时候, Gruenkohl mit Bregenwurst und Kassler(绿皱皮菜加香肠、咸肉)是汉诺威的一道特色菜。绿菜加洋葱、胡椒、盐、猪油放在锅里煮,将淹咸肉煎好放入绿菜锅里,再将香肠放在另外一个锅里用烫水单煮。最后绿菜加芥末,跟其它东西一起上桌,在此由衷地祝您胃口好!

过世界上最大的射手节时,您得立即定上数米长的Luettje Lage。在中指和食指间夹着一只装有小麦白酒的酒杯;在食指和大拇指中间夹住一个装有黑色、上酿啤酒的玻璃杯,两杯同时一饮而尽。白酒(32度)在啤酒之上-但愿!-同时入口。

柏林美食

Koelsch(科隆啤酒)众所周知,是特别醇厚的、上等发酵酿制的啤酒,市里有多家酿造厂生产。

菜单上还有Halve Hahn。按科隆方言称之为“黑面加奶酪”,标准德语则是半个黑麦小面包加一片厚厚的荷兰奶酪。如果有人认为这还不够科隆化,那么他应该去尝尝“Koelsch Kaviar” 也就是黑面包加血肠和洋葱片。

法兰克福美食

施瓦本饺子(Schwaebische Maultaschen)世界闻名、颇受钟爱。至于如何制作,可以充分发挥您的想象力。当然,真正的施瓦本饺子绝对少不了菠菜。馅儿内除了菠菜外还有洋葱、肉肠、鸡蛋、小香芹以及调料品。饺子皮儿用面粉制成。可以配高汤或者跟煎洋葱一起上桌。同时,还可搭配施瓦本风味的土豆色拉。

斯图加特是德国最大的葡萄产地之一。葡萄园有的甚至于进入了市内。最受喜爱的是宝石红的葡萄Trollinger,它只在符腾堡种植。卖酒的是所谓传统扫帚酒家,如果酒家开门,就把扫帚挂在门前。酒馆里地方虽然不大,却很舒适。当自家生产的葡萄酒与施瓦本特色菜同时上桌时,酒馆老板往往吹起口琴或者拉上一曲手风琴为客人们助兴。

慕尼黑-美食

白香肠(Weisswurst)起源于1857年。它的诞生地是“Ewige Licht”(永恒之光饭店),在慕尼黑的玛丽恩广场旁边。像其他发明那样,这种香肠的出现纯属偶然: 灌肠的人Sepp Moser 在备料时搞错了,因而就产生了世界著名的产品。当他把新产品第一次端上桌子的时候,他的常客忍不住地直舔嘴唇。

慕尼黑的另一佳肴是咸猪肘配酸菜和小面包丸子(Schweinshaxe mit Blaukraut und Semmelknoedel)。以下是四人用的菜谱:四只小猪脚圈,涂上盐和胡椒,加入未经去皮的洋葱,在煎锅内煎一个小时,时而将平底锅里炸出的油浇在猪脚圈上使之松脆,同时准备酸菜:洋葱、猪油、一包调料、水果醋和越橘。用微火炖上25分钟,然后您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德国人喜欢肉食,尤其喜欢吃香肠。他们制作的香肠有 1500种以上,像以地名命名的“黑森林火腿”,可以切得跟纸一样薄,味道奇香无比。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

德国菜以酸、咸口味为主,调味较为浓重。每个人进餐时,桌上必须备有奶油,午餐一定要以黑咖啡或牛奶咖啡结束。午餐和晚餐则用啤酒。水果凉菜必须是冷的。德国美食还有著名的德式清豆汤、德式烤杂肉、酸菜、德式苹果酥、煎甜饼等。

德国啤酒因为种类繁多而闻名于世,大约有超过 4,000种不同的牌子。酿造啤酒的最高原则就是纯。

德国大餐的典型菜谱是:

冷盘:奶油、干酪、鲜鱼或罐头鱼、灌肠制品、火腿、鱼(肉)冻配洋姜、鱼或肉拼盘、煮的或烤的家禽、蒜烤猪里脊、红烧肉、煮舌头、沙拉、稀奶油、酸奶、鸡蛋沙拉、半烹鸡蛋。

第一道菜:肉、鱼、蔬菜、米或豆类等做的浓汤,家禽或野味汤,各种肉、米、通心粉和蔬菜等做的清汤,有摊鸡蛋和馅饼的鸡蛋清汤,家常面条鸡汤,肉或鱼做的稠辣汤,农民汤,酸黄瓜汤。

第二道菜:煮的或烤的鱼配土豆和蔬菜,焖或烤的牛肉,烤家禽或野禽,肉饼炸猪排,煎薄猪排、鸡肉饼、肉饼或炸。

肉饼;小香肠和短粗香肠配熬白菜、荷包蛋、摊鸡蛋以及焦烤菜肴。

甜食:新鲜水果和草莓;新鲜水果或罐头水果,煮草莓或果冻、果酸、乳脂果汁冻,加水果汁和甜汁的露酒、布丁、苹果泥,冰淇淋;各色各样的点心。

黑森林樱桃蛋糕是德国甜点中的精品,在德国,每逢婚礼节庆总少不了黑森林蛋糕,它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时黑森林蛋糕开始风行德国,后来逐渐走向世界,今天在中国也能买到。不过要吃到口味纯正的黑森林樱桃蛋糕恐怕只得跑一趟德国了。

这种蛋糕和黑森林有什么关系?对此德国人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因为黑森林是樱桃的主要产地,有人说蛋糕上撒满了黑褐色的巧克力末,让人联想起郁郁葱葱的黑森林,还有人说因为蛋糕的主色调为黑白红三色,很像黑森林地区的传统女装——黑裙子,白上衣,帽子上坠着一个红色的绒线球恰似一颗熟透的红樱桃。

不论如何“黑森林”这个名字给蛋糕平添了几分浪漫的想象。说它是樱桃蛋糕真是名副其实,因为它的美味和芳香一大半来自樱桃。黑森林樱桃蛋糕的制作工艺颇为复杂。首先要用面粉、鸡蛋、糖、可可、香精等原料烤制蛋糕坯。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去超市购买成品蛋糕坯,放入烤箱中烤熟即可。接下来要将整块蛋糕坯横向剖成三片,这是真正考验厨艺的时刻,因为如果厚薄不均,整个蛋糕就会走形。每片蛋糕坯上要淋上4勺樱桃酒,三层蛋糕坯之间或涂奶油,或铺上一层沥干水分的酸樱桃,也可以让酸樱桃软软的卧在奶油层上。最后在整个蛋糕表面涂上一层奶油,撒上巧克力碎末,在蛋糕的边上用特制的模具挤出一朵朵雪白的奶油花朵,每一朵上放上一颗红艳艳的樱桃,整个色调于典雅大方中透出喜气洋洋,看上去实在令人赏心悦目。

不管是喜庆热闹的婚礼上,还是伴着黄昏时分淅沥的小雨,在屋内炉火熊熊的夜晚,一块黑森林蛋糕,就着一杯散发着热气的浓香咖啡,或是一杯散发着馥郁芳香的红茶,细品人生的甘甜,其味无穷。黑森林蛋糕融合了樱桃酒之醇香,樱桃之酸苦,奶油之甜香,以及巧克力苦中带香的滋味。细细品来,甜而不腻,酸而开胃,苦而清爽,再加上一股淡淡的酒香,让人陶然欲醉。蛋糕坯被樱桃酒浸得微软,不似一般蛋糕那样粗糙干松,而是入口香软欲化。奶油打得恰到好处,如丝般柔滑细腻。

上一篇:煤矿安全检查员岗位责任制下一篇:案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