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教学设计

2024-07-31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教学设计(共9篇)

篇1: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掌握教学相长和亦师亦友两个概念。、学生通过阅读一些小故事,能从中学习到与老师正确地进行沟通,会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两个概念

教学难点: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分析一些小事例中。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学生欣赏图片,教师讲解:看到这一组图片后,我们明白了,时至今日,在求学的路上,不知不觉中有那么多老师陪伴着自己。那么,在你与老师的交往中,有哪些让你不能忘怀的是吗?回忆一下,完成下面的表格。(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引出教学相长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教师: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教学相长。你知道教学相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吗?让我们在书中找到并划到书上吧。、欣赏一下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小故事。

学生阅读故事。

教师:其实师生的交往并非一直是风平浪静的,偶尔也会出现几朵小浪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奇的遭遇。(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教师:如果你是小奇,你会怎样做?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学生应该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老师的表扬意味着对我们的肯定,能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但老师的批评则是对我们的关心,提醒和劝诫,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教师:不光是我们,古人也曾对老师的批评疑惑过,让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一则小故事。(第页的阅读感悟)

教师:你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呢?对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我们称之为亦师亦友。一些伟人在尊师重道方面给我们起到了一个很好地榜样,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几个伟人。(出示第四张幻灯片)

教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当我与老师发生矛盾,我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

教师:书中也给我们提供了几种建议,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教师总结:学了这一课,我们应该明白: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三、拓展空间:

出示最后一张幻灯片。

篇2: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教学设计

师生交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2.明确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3.知道彼此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

能力目标

1.掌握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2.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培养尊重老师的情感。教学重点

在合作、分享、尊重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难点

处理好与老师“亦师亦友”的交往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的课堂活动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师生交往中的事例。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好,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走进老师。如果从幼儿园算起,我们与老师交往已经有九年的时间。在与老师交往中,老师都扮演者怎样的角色?打开ppt

运用你的经验,想一想在图中四个场景中老师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通过刚才的经验分享我们来学习课文

一:教学相长

1.教学相长的含义

研读教材第6 6页正文第一段.

思考问题:

1.教学相长的含义是什么? 同位同学讨论一下,推选一名同学回答。

2..教学相长对于我们和老师意味着什么?

问题提示: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② 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阅读阅读感悟和正文最后一段回答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怎么去做?

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

1.阅读教材第6 7页“探究与分享”同位同学讨论一下并推选一名同学回答。

①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 师的批评?

②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问题提示:

①语文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数学的批评也是正确的,小奇应该认识到数学课上的错误行为。

②处理好发展特长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向数学老师承认错误。通过刚才的活动探究我们知道了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研读教材第6 7页正文。

3.思考问题同排同学讨论并推选一名同学回答。

①为什么要认真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②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分别意味着什么,有什么作用?

③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批评?

问题提示:

①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②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 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③老师的表扬要谦虚,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阅读阅读感悟了解快马扬鞭这个成语的来历。

二:亦师亦友

研读教材第6 8页正文第一段讨论回答。

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

问题提示: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这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阅读教材第6 8页“探究与分享”同排同学议一议:(1)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研读教材第6 8页正文第二段。

讨论:

①什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 ③ 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什么?

③为什么要把尊重老师当成我们的基本道德修养?

相关链接:从毛泽东敬重徐特立和习近平敬重北京师范大学老师说明了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1.尊师重道是道德修养的起点。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也”。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不辞辛劳,不求报偿,无私奉献。我们应该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尊师重道,他就不会去尊敬父母、朋友和同学,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也就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就会在生活中处处碰壁。2.尊师重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尊师重道的本质是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育。因此,提倡尊师重道,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敬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从而引导人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当前,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包括尊师重道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可见,尊师重道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阅读方法与技能:在日常的师生交往中,大家与老师发生过碰撞或不愉快的事吗?请回答。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阅读69页最后一段讨论:1老师在我们成长的作用是什么?(知识学习的指导者,精神 成长的引路人。)

2我们为什么要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因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回忆:

一. 教学相长(新型的师生关系)二.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当堂巩固

1.教学相长,从学生的角度看(B)(1)具有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

(2)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3)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成果。(4)老师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学。

A(1)(2)(3)(4)

B(1)(2)(3)C(2)(3)(4)

D(1)(3)(4)

2.下列行为中属于不尊重老师的是(A)(1)上课偷看课外书(2)课堂上睡觉

(3)上课铃响后,同学们慢悠悠地走进教室。(4)背后议论老师的缺点。

A(1)(2)(3)(4)

B(1)(2)(3)C(2)(3)(4)

D(1)(3)(4)3.作为学生我们要尊重老师,最重要的是(C)A主动与老师沟通与交往。B对老师有礼貌 C尊重老师的劳动

D正确对待老师提出的要求

4.当自己被老师错怪时怎么办?(B)(1)要求自己冷静,避免冲突(2)请同学代自己向老师解释清楚。(3)谅解老师的误解。(4)当面和老师辩清楚。

A(1)(2)(3)(4)B(1)(2)(3)C(2)(3)(4)

D(1)(3)(4)拓展空间

篇3: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同学们在课前准备好适合学科学习的笔记本, 听课前先复习前面的笔记, 并预习新的学习内容。

在预习时要学会带着问题思考, 问题的产生都是围绕课题、框题主题, 也就是在主题前面加上“为什么说”“怎样理解”“什么是”“怎么样”等疑问代词, 问题就产生了。预习的关键在于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自主预习时, 标示出不理解的地方。培养良好的学习预习习惯, 必须要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起始阶段, 只要坚持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课堂上专心听讲, 做好笔记, 积极参与

上课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课堂准备。上课前要准备好课本和相关的辅助资料, 集中精神等待老师和学习课堂的到来。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里, 教师为了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地让学生知道、了解、感悟、内化相关知识, 会结合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就需要同学们摒除与课堂无关的想法和行动, 全身心投入到课堂里, 当需要讨论时认真听取老师的讨论要求, 热烈投入讨论中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需要看视频讨论总结时, 全神贯注地看视频思考相关问题, 讨论汇报时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想法;需要同学进行小品表演时, 积极参与, 结合生活实际体味小品中的真实情景, 说出自己所思所想;需要我们通过听故事案例启发思考时, 认真听老师讲故事或者案例, 发表自己的意见…‥总之在课堂上, 我们同学要做到尊重老师, 尊重同学, 尊重课堂, 尊重班级, 积极参与。专心听老师讲课、同学发言, 积极参与辩论、讨论、表演、发言、汇报,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课后复习

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复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要点和重难点。复习阶段可以同桌互问互答;可以选择播放相关知识视频语音, 边做其他事情边听;可以是老师课堂上反复提问加深记忆。如此循环复习, 利于巩固知识。

在复习中遇到难懂、易混淆不清的知识点, 可以请教学习相对优秀的同学, 也可以和老师交流加深理解。多和老师交流沟通, 能帮助我们在交流中巧妙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以便更好更快地学习、成长。

四、做好练习

《道德与法治》注重的是对同学们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也就是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培养, 因此很少有纸质的课后作业, 大多都是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完成的。为加强知识记忆, 巩固已有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会要求同学做一些课堂练习题, 这也是一种把知识转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形式, 同学们通过做练习题了解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因此要求同学们认真做课堂练习, 注意掌握各种不同题型 (选择题、参与题、简答题、评析题、实践探究题) 的解题方法, 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达到训练和巩固已学到的知识。

五、关心时事、广泛阅读

关心时事、广泛阅读, 这有利于同学们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这就要求同学们多看新闻, 多阅读课外书本, 扩充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收听网络时事新闻、阅读时事刊物、看报纸等途径了解时事, 关心国家大事。

篇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教学活动建议

访问家庭和学校附近的老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典型例题]

例1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严复

解析:张謇是清末状元,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参考答案:C

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实业救国”得到发展,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他就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范旭东

2.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到日本人在中国创办的纱厂参观学习

B.用轮船运送货物

C.业务员给张謇发电报

D.组织职工观看电影《定军山》

3.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主要是因为他创办了()

A.大生纱厂

B.南通博物苑

C.南通师范

D.福新面粉厂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高呼:“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矣。”“今”指的是()

A.洋务运动后

B.辛亥革命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抗战胜利后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

D.海外华侨支持民族工业

6.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荣氏企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之一。在创办之初,适逢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创立了庞大的家族企业。根据本单元知识,你认为荣氏企业创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③内战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8.1895年,一个法国记者来到中国,他在北京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A.所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B.见到许多举人联名上书要求变法

C.用电报向国内的报社发送新闻消息

D.买一本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康熙字典》

9.1902年,实业家张謇在企业经营中不可能做到的是()

A.给在上海的商户打电话商讨业务

B.乘轮船旅行

C参观北洋舰队

D.订阅《申报》,了解世界大事

10.我们使用的许多工具书是由商务印书馆印制的,下面关于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创办于洋务运动中

B.它的总部在北京

C.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D.是由陈独秀创办的

11.1910年,一位河南人到上海出差,在他的日记里不可能记述的事情是()

A.见到许多外国商人

B.乘坐轮船游览黄浦江

C.到照相馆照相留念

D.见到许多中国人都剪掉了大辫子也赶时髦把辫子剪了

12.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影响政治、经济,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俗。下列现象中哪些不是由辛亥革命引起的()

A.人们业余生活中看电影娱乐

B.男子觉得留辫子不再是时尚

C.中山装成为时装和革命的代名词

D.女子缠足被看作是保守的象征

二、非选择题

13.认真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这些企业的创办者分别是谁?

(2)这些企业都属于_______。

A.重工业

B.军事工业

C.轻工业

D.民族工业

(3)从这些企业的特征来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具备什么样的行业特征?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以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1899年他创办了大生纱厂。(1)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2)针对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提出了什么口号?他的目标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15.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他一生创办了许多实业,因此他一生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请你收集资料,围绕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这一中心,为他撰写一段传记。要求:内容详实,符合史实,语言精练,不超过200字。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2.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科技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

(2)举行小型读书报告会,谈谈阅读鲁迅等著名文学家作品的体会。

[典型例题]

例1假如你是晚清的一位读书人,在1906年,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

B.参加科举考试

C.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

D.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对进化论思想充满兴趣

解析:京师大学堂建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时期,《海国图志》在

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写成,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现在戊戌变法前,所以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都有可能。但是在1905年清政府就已经废除科举制了,因此,参加科举考试是不可能的。

参考答案:B

例2抗日战争期间,借助一个寓言故事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的画作和作者是()

A.《愚公移山》、徐悲鸿

B.《奔马图》、徐悲鸿

C.《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D.《开路先锋》、聂耳

解析: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表达了中华民族会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抗击日本的侵略。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1905年,在《申报》上可能登载的新闻有()

①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②京张铁路由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③废除科举制度④皇帝下诏退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中国人可以乘火车从北京直达张家口最早是在()

A.1876年

B.1881年

C.1905年D.1909年

3.郭强为《开心辞典》栏目提供了一个涉及近代科学技术的题目: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它于1909年完工,它令外国人折服。它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4.右图人物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致使我们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包括()

①他设计和主持施工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②探索出制碱新工艺③撰写《制碱》一书④向世界公布制碱奥秘,打破帝国主义制碱垄断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与这一成就有关的科学家是()

A.茅以异

B.李四光

C.詹天佑

D.侯德榜

6.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终止,许多中国人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清醒,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其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为之著书立说的著名思想家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张之洞

D.孙中山

7.魏源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整理成书,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你认为这里评价的著作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海国图志》

D.《制碱》

8.它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被翻译,1898年完成,是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书,但它不是简单地转述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吸取精华,打击封建势力,宣传变法维新。这本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制碱》

C.《天演论》

D.《变法通义》

9.决定创办右图所示大学堂的是()

A.李鸿章

B.光绪帝

C.慈禧太后

D.张之洞

10.科举制度是我国对世界选拔人才方式倒出的重大贡献,它经历了一个盛衰演变的过程。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揭开了科举的先河

B.唐太宗、武则天为完善科举制做出了贡献

C.宋代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

D.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11.在新文化运动中,它借“狂人”之口,大胆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它是周树人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它是()

A.《孔乙己》

B.《狂人日记》

C.《阿O正传》

D.《祝福》

12.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化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由无产阶级领导

B.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都把反封建作为自己的使命

D.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13.下列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在民族危难之际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C.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

D.它创作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激励许多青年走上抗日战场

14.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灾难,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团结御辱,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下列文艺作品中,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5.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所著的批判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作品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6.下列作品中,歌颂主题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小二黑结婚》

B.《黄河大合唱》

C.《李有才板话》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非选择题

17.梳理线索是我们学习和巩固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请阅读下面材料,给材料命一个恰当的标题,并梳理出材料线索。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第一批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1903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18.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让你比较魏源与严复这两位近代思想家,你会采用什么方式、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19.本单元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你最敬佩哪一位,请说说你敬佩他的理由。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1.C 2.D 3.A 4.B 5.B 6.D 7.C 8.D 9.C

10.C

11.D12.A

13.(1)分别是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范旭东。(2)C D(3)主要集中于轻工业。

14.(1)《马关条约》。(2)“实业救国”。不能实现。因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严重阻挠下不能独立发展,这决定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行不通。

15.略。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

1.A 2.D 3.D 4.D 5.D 6.B 7.C 8.C 9.B 10.C 11.B 12.C 13.D 14.A 15.D 16.B

17.标题提示:围绕近代教育改革命题即可。线索:(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2)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建立,教育改革迈出重要一步。(3)1903年,新式教育体制诞生。(4)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18.用表格法从两人的生活时代、主要著作、思想主张等方面进行比较。

篇5: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教学设计

正视发展挑战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 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

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

“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

3.师生共同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三)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1.材料展示:为鼓励市民按政策生育,解决“生得起、生得好”的问题,湖北省襄阳市政府办下发通知,将围绕孕前、孕期、分娩到分娩后全生育过程,为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孕产妇提供七项免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全面实施基本生育服务免费制度。

2.问题:这样做有利于落实什么基本国策?对这一国策你有什么认识?

3.师生共同总结:(1)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累计少生四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2)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目标导学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一)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1.材料呈现: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快递业的包装物主要集中在快递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包装箱(瓦楞纸箱)、胶带以及内部缓冲物(填充物)等七大类。2016年,我国快递业包装物共消耗快递运单约312.8亿枚、编织袋约32亿条、塑料袋约68亿个、封套约34亿个、包装箱约37亿个、胶带约3.3亿米……这些不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袋、胶带,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近3000万吨。

2.思考: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资源形势,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

3.教师讲解: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二)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1.材料呈现:2018年2月27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好的环保长效机制就

是坚持严格依法办事。环保督查它本身就是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不存在放松的问题。在当日的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透露,环境保护部正在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明确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

2.思考:环境保护部为什么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

提示:我国的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

3.师生共同总结:

(1)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2)我国环境质量虽在进一步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4.结合教材第77页“探究与分享”,设计辩论赛。

甲:经济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

乙:经济发展能够避免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

5.学生分成两组,准备材料,进行辩论。

提示:经济发展不是一定会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坚持绿色发展,就可以避免资源短缺。

6.师生共同总结: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瓶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7.作业布置:结合教材第80页“拓展空间”内容,制作向社区居民宣传土壤保护重要意义的手抄报一份,并互相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我国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了我国面临严峻的形势,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知道了我国资源环境面临严重危机,资源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知道了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明确了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6 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四、板书设计

正视发展挑战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五、教学反思

篇6: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教学设计

1.如何了解教师职业?(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p61-62(1)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

(3)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2.如何走进风格不同的老师?(要学会接纳和尊重不同风格的教师)

(1)原因: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态度: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3)意义: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归纳提升

3、如何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P64(1)承认老师的差别。(2)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3)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4)主动交往。

4.怎样理解“教学相长"?P66(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学生的态度及发挥的作用: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①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②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5.如何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P67(1)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2)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6.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P68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7.在师生交往中,怎样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P68-69(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①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

②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归纳提升

8、与老师发生分歧时的处理办法:P69(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变。如果是老师的原因,要思考怎样与老师沟通。(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相信老师的善意,愿意理解老师,做到有理恰当表达,无理主动认错。

篇7: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教学设计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校七年级(2)班班风优良。班里最近转来的新同学赵刚,不到半年时间,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逐渐改掉了一些不文明的习惯。赵刚的这一变化说明良好的班风()A.能为学生解决一切困难 B.是难以形成的

C.能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品格 D.能使每一个学生在任何方面都很优秀

【解析】选C。赵刚在进入某校七年级(2)班之后逐渐改掉了一些不文明的习惯,是由于良好班风的熏陶。由此可见,良好的班风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品格,故C正确。A、B、D观点是错误的。【变式备选】

教导青少年融入集体,养成青少年自觉的纪律性,这是青少年道德培养最重要的部分。对于这句话你的理解是()A.在集体中能培育学生良好品格

B.只要融入集体,我们的品格都会变得优秀 C.集体生活能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 D.集体生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提示】选A。

2.某校七年级(3)班,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艺委员等班干部,都能做到各负其责,而且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分内事,把集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抓,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说明了()①在集体中每个人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职责 ②我们在集体要承担责任,做有担当的人 ③班级事务是班干部的事,我不参与也无所谓 ④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在集体中培养学生负责任态度知识点的理解应用能力。题干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说明了①②④是正确说法,而③的说法明显错误。【知识拓展】责任感

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 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觉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3.七年级小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为此,他感到很苦恼。他若要摆脱苦恼,就应该()①积极主动融入集体生活 ②与同学和朋友沟通

③在交往中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 ④孤芳自赏,排斥他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集体生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知识点的理解应用。集体生活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①正确;②③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具体做法,符合题意。④中排斥他人的做法不利于交往。4.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展现他的才华和生命的价值。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在集体中能涵养品格 ②在集体中能成就自我 ③在集体中能发展个性 ④在集体中能实现自身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在集体生活中成就自我的具体表现。成就自我表现在能涵养品格和发展个性,实现自身价值是成就自我意义的延伸。①②③④都正确。

5.个性和集体融合起来,不会失去个性,相反,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得到高度的觉醒和完善。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环境 B.集体生活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C.集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D.在集体中学习他人优点,有利于完善个性

【解析】选B。本题考查集体中我们应该怎样发展个性。题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集体,B选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说法错误,但符合题目要求。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启示我们在集体生活中()A.排斥比自己品德高尚的人 B.看不起品德不如自己的人

C.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反思自己的缺点,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D.和不同的人都能友好交往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俗语的理解能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启示我们在集体生活中要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反思自己的缺点,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因此C项正确。A、B做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二、简答题

7.“集体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因此,每个人都应关爱集体。为什么说集体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解析】本题考查集体生活成就自我的表现。强调了集体对于个人的重要影响,从品德培养和性格培养两个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因为集体生活成就我们。(1)我们在集体中可以涵养品格。(2)我们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能力提升】

某校七年级(2)班正在创建校级优秀班级,可是最近班上的几件事让班长小强忧心忡忡,第一件事是班里最近新转来一位同学,这位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加上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就愈加孤独了。第二件事是班里有几位同学对待班级的事务不热情,只考虑自己,不为集体着想。第三件事是小强发现同学们在学校除了学习,课外活动开展的太少,不利于同学们个性特长的发挥。

假如你是小强请你开动脑筋完成下面三个任务,为顺利创建优秀班级做贡献。(1)如何帮助新转来的同学走出孤独。

(2)让没有责任心的几位同学转变态度,你会跟他们说些什么。(3)如何在班级中发展同学们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同学们的个性发展?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集体生活成就我。第(1)问从集体生活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角度回答。第(2)问从集体生活培养负责任的态度能力角度回答。第(3)问联系实际从集体生活发展学生个性角度回答。答案:(1)①发动同学伸出友谊之手关心帮助新同学,让他感受集体的温暖。②告诉这位新同学要大胆地融入集体,因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③在交往中学会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友好相处。(2)我们一定要在集体生活中培养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①在集体中,每个人有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

②我们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责任感,做有担当的人。③班级是我们的家,我们要让这个家变得更美好。(3)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体育、文学艺术、书法绘画、摄影、演讲、网络等活动,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篇8: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

A:成为一个没有缺点的人 B: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C:成就任何事业 D:获得想要得到一切

2.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在集体中,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我们在交往中学会()

(1)与所有人相处(2)接纳一切(3)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4)学会友好相处 A:(1)、(3)、(4)B:(1)、(3)C:(2)、(3)、(4)D:(3)、(4)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B:在集体中,我们承担的职责不同。

C:我们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责任感,做有担当的人。D:在集体中,每个人的角色和责任都是相同的。

4.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个人是否完美,是由个人和周围世界的交往与联系是否完美决定的。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的平台。

A:快乐生活

B: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 C;发展个性 D:工作学习

5.在集体这个平台上,我们()

(1)展示自己的个性(2)发展自己的个性(3)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4)可以为所欲为 A:(1)、(3)、(4)B:(1)、(2)、(3)C:(2)、(3)、(4)D:(3)、(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个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B: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与集体无关

C:在集体生活,每个人都展现自己的个性,了解和认识他人的个性。

D;每个人在集体生活中,在了解个人是他人的过程中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7.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发展和完善个性的“明镜”,也是集体生活中重要的学习资源。在集体生活中,以下做法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

(1)向一切人学习(2)学习他人的一切(3)包容他人的不同(4)学习他人的优点 A:(1)、(3)、(4)B:(1)、(2)、(3)C;(2)、(3)、(4)D;(3)、(4)

8.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要()(1)积极参与共同活动,把握机遇(2)自主发展,使自己的个性不断丰富(3)一切为自己着想,(4)一切为他人着想

A:(1)、(3)、(4)B:(1)、(2)C:(2)、(3)、(4)D:(3)、(4)

9.2016年国庆节,学校要举行文艺晚会,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也报名参加了集体合唱项目小组。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小组分析了队员的情况和影响比赛的各种因素,共同制定了训练计划:队员每天提前办小时到校进行配合训练,严格遵守训练计划,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针对上述内容,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A: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B: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共同活动

C:我们要把握机遇,为集体贡献力量,使自己的个性不断丰富 D:集体活动有我不多,无我不少 10.简答题

中学生张亮进入初中后总是独来独往,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他认为只要独善其身就好,集体生活没有什么意义。请你回答:集体生活对涵养我们的品格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B

5、B

6、B

7、D

8、B

9、D

10、简答题:

(1)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我们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责任感。做有担当的人。

篇9: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五、六课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的作用;

2、运用多媒体和各种活动创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倡导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认识我们的情感世界。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积极、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

升国旗仪式

想一想:

面对国旗、听着国歌你会有什么想法或什么感受?

提示:自豪、激动……

教师讲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感世界。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不断创造、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向他人传递情感正能量,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品味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丰富的情感

(多媒体显示)

提示: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在书上,与同学分享。

活动一: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活动内容)

问题:(1)你有过以下情感体验吗?在生活中还有那些情感体验?

教师强调:生活中我们因为不同的情境会有着不同的情绪表现。同时作为社会的人,我们需要与他人交往,渴望得到真挚的友谊。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同时,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分组讨论:

(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②情感与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3)阅读教材,归纳情感分类

提示:根据不同层面情感要求分类

教师总结:情感的分类

基础性情感:安全感;高级情感:道德感;正面的体验:爱的情感;负面情感:恐惧感;还有两方面混杂的体验:敬畏感。

目标导学二:情感作用

活动二忆一忆

(1)回顾你的成长经历,让你体验深刻的情感有哪些?

(2)你现在最希望获得哪些情感?你会怎样的方式表达你的情感需要?

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例如:我们需要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我们都渴望得到爱与关怀;我们参与社会事务离不开责任感、胜任感。

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活动三:情景分析

(多媒体显示情景)

情景一

教数学的张老师很严肃,一开始我和一些同学都怕他,可现在我觉得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前一段时间我生病在家,张老师来看我,给我补课,还给我带来他亲手包的鸡汤,虽然我不喜欢鸡汤,但因为是张老师为我做的,我还是很开心的喝了。现在,数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每天放学一定先做数学作业,虽然有的题比较难,可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不懂就去问张老师。

(1)”我“对张老师的情感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学数学有什么影响?

提示:态度转变、对老师的情绪变化

教师总结:我对张老师有害怕到喜欢,我感觉到安全感和信任感等,从而影响我喜欢学习数学。

也就说,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情境二

(1)为什么钱学森要感谢他的爱人?这种情感对他有什么影响?

提示:音乐给钱教授帮助,让他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

教师总结:情感在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它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情境三

在不同时期我对妈妈的需求

(1)在上面的情境中,“我”对妈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提示:注意不同时期,我们对妈妈的需要不一样,从而产生不同情感。

教师总结:从小时候对妈妈要求到后来关心妈妈。从需要妈妈的爱,到我们爱妈妈,关心妈妈。

让我们知道,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在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展中,我们的情感才可能更加丰富、深刻、我们的情怀才可能更加宽广、博大。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让我们学习到情感与情绪不是一样的,它们二者是有联系和区别的。在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利用好情感对我们的作用,培养正面的情感体验,克服负面影响。让丰富的情感世界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美好。

四、板书设计

丰富的情感——安全感、道德感、爱的情感、恐惧感、敬畏感

我们的情感世界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情感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培养宽广、博大情怀

第二框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教学目标:

1、了解情感如何产生;分析负面情感体验对我们的影响;理解生活中不断创造、传递美好情感体验。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我们在情感中的成长,对正负情感体验。

3、引导学生培养、传递正面情感体验,把握好负面情感体验对生活的影响。保持身心愉悦,逐步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情感产生及负面情感体验对我们的影响;生活中传递正面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负面情感体验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图片)

父母与子女

师生关系

朋友关系

教师讲述:我们由于有了父母的爱、老师的爱、朋友的爱使我们快乐中成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在品味情感中成长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体味美好情感

活动一:情景再现

(多媒体显示情景)

情景一

东东喜欢看侦探小说,常常一看就是一夜。有时,他根据故事情节就能够准确的“破案”。他觉得在读侦探小说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的体验。

思考:(1)阅读后,谈谈感想?

提示:老师在教学生涯中充满了回忆。在老师的小盒子里每一个小包都是他对这个学生的爱。

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这些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情境二

七年级(4)班的亮亮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以“成长”为主题的青春仪式。在“向青春献礼”环节,亮亮邀请父母一起分享他成长中难忘的故事。说到动情之处,亮亮情不自禁地与父母相拥而泣。

(2)你如何看待东东和亮亮的情感体验?

提示:东东破案后的快乐体验;亮亮对父母产生情不自禁的感情。

(3)在生活中,你有哪些美好的情感体验?说出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自己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教师讲述:在不同情境中我们会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我们也要爱我们的父母。

情境三

浩浩代表班级参加年纪辩论会,发挥失常,感到心里不舒服。他决定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加强辩论技能的学习,希望在下一次辩论会中为班级取得好成绩。

(4)浩浩为什么心理感觉不舒服?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表现?

提示:羞耻感表现

(5)浩浩这样的感受有什么意义?

提示:浩浩的是一种羞耻感的表现。

(6)怎样看待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分组讨论)

生活中某些负面的情感体验尽管不那么美好,但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它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动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思考:你知道哪些创造正面情感的技巧和方法?

提示: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情感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不能强迫。我们不愿意被别人自己强迫喜欢或不喜欢,同样也不能强迫他人给予我们美好情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

我们知道了情感的怎样获得来源,同时掌握一些创造正面(美好)情感的技巧和方法:①选择完成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②帮助他人③走进博物馆或大自然;④欣赏艺术作品等方法,培养我们的正面情感体验。

目标导学二:传递情感正能量

活动三:情境分析

(多媒体显示情景)

情境一

小明学习成绩友谊,但在班里总是以同学的生理特点和确定起绰号为乐,逐渐他的同学都不愿意和他玩了。他感到很郁闷,把烦恼给妈妈说了。妈妈告诉他“如果有同学拿的胖,取绰号取乐,你会有什么感受?”小明想想,知道自己怎么做了。第二天,小明向那些同学道歉,开始关心,帮助同学,利用自己学习好的优势帮助学习困难。

(1)小明遇到什么问题?他又是怎么做呢?

提示:讨论、分析、结合情境谈做法。

教师归纳:(2)传递情感正能量的途径有哪些?

①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并不总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东西来影响环境。

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学会关心他人,掌握技巧。

②我们的情感需要表达、回应,需要共鸣。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3)大军送给邈邈的仅仅是一本小书吗?

(4)为什么大军会认为这本小书是“我们”的礼物?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总结:传递情感正能量的意义

通过情境让我们知道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多一份美好。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我们要在利用正面的情感体验,通过改变环境传递正能量,传递美好的情感,掌握关心他人的技巧。学会与他人交流,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多一份美好。

四、板书设计 :

在品情感中成长

1、体味美好情感

2、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3、传递情感正能量

第六课 “我”和“我们” 第一框 集体生活邀请我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的含义;理解个人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通过设置情景,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的集体才能发挥合力,才能产生巨大力量。

3、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热爱集体的习惯。

教学重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集体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PPT图片):

图片一:根据学校规定,我们组建了各种社团,大家可有共同语言了

图片二:我们班在校运动会上再创佳绩,我可兴奋了。

想一想:看了这些集体生活的图片,怎样用一些关键词描述自己在集体中的感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集体的温暖

活动一:感悟歌曲

(多媒体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问题:在歌曲中,哪一句是歌曲的中心句?

提示:要让世界充满爱,每个人应该献出一点爱。

想一想:什么是集体?

提示: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教师补充:如果把世界看成一个集体,这个集体的联结程度通常情况与以下因素有关:

(1)成员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2)集体对成员的重要性;

(3)成员间相互交流的频率;

(4)成员对共同目标的共识程度;

(5)成员间的默契程度;集体存在的时间长短。

活动二:情景探究

情景二:下雨了,某同学忘记带雨伞,学校准备“爱心雨伞”。

情景三:班级里有学生生病在家,不能上课,同学,老师打电话关心问候,并帮助该同学复习功课。

讨论:当同学拿到爱心雨伞后,当同学老师关心你是,心里是什么感受?

提示:在这样的集体中会被感动,会感觉到温暖。

教师总结: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在集体中成员能感受到温暖。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加入某个组织和团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关爱,减少孤独和寂寞,获得安全感。

目标导学二:集体的力量

情景一:(出示PPT)学校组织班级演讲比赛的活动照片。

思考:(1)在获得荣誉的过程中,你的付出和感受。

(2)自己在演讲比赛中能拿到奖,在这个过程当中,哪些人给予你了怎样的帮助?

教师讲述:得奖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让我们感到自豪,得奖是因为老师和同学共同奋斗的结果。

教师归纳:集体力量的来源

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情景二: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

思考: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水喝?

提示:通过分析三个和尚所说的话,表明他们有依赖思想,如果在集体中,每个人都像这三个和尚的做法一样,无法发挥集体的力量。

思考: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关系?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

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情景三: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卡拉扬说,我只强调三个音,使我的乐队变成团队。第一是‘起音’起音不齐,乐曲就乱;第二个是个人的‘专业音’,每个人要表现出自己在专业上最好的最精准的音;第三是‘团队音’当你展示自己的‘专业音’时,还要考虑到整体,是否干涉到别人的音。

思考:以上事例说明集体有怎样的力量?

教师总结: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三、课堂小结

以“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结尾,让学生再次感受团结的集体才能发挥出集体的力量。

板书设计

“我”和“我们”

1、集体的含义

2、集体的温暖

3、集体的力量

第二框 集体生活成就我

教学目标:

1、知道在集体生活中,担任的角色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在承担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角色意识;懂得集体生活对于涵养品格、发展个性方面所起的作用;理解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学会承认并包容他人的不同个性;

2、通过“运用你的经验”设置情景导入集体生活对个人的品格与个性方面的影响,以集体生活为载体,讨论个人的发展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反思及观点的归纳提高学生的思维与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对集体生活的正确认识,通过集体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集体生活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集体生活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

情景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了。

情景二:从村小来到初中,将近一年的寄宿生活大大提高了我的生活自理能力。

情景三:早上受到同学们郎朗读书声的感染,我也情不自禁的大声读起来。

想一想:集体生活对自己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提示:学生从学习、培养能力、养成习惯等不同的方面思考阐述

教师总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集体生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集体生活能涵养我们的品格,能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综合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能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讨集体生活与我们个人的关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集体中涵养品格

(PPT展现元元给老师的一封信)想一想:

(1)元元是一位负责任的主编吗?你从信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让同学找出体现元元负责人的表现。)

提示:元元担任主编后很负责任。因为他做事很真真,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主动自觉的完成任务。

(2)担任主编后,元元的收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提升了自己的交往能力。主动自觉的完成任务,培养了主动自觉的人生态度。

元元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生活变得充实了,在充实的生活当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

教师总结:

集体生活是如何涵养品格的?

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在集体生活中所担任的角色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同时,我们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做一个能担当的人。集体生活可以培养积极、主动、自觉的人生态度,可以提升了自己的交往能力,还可以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

目标导学二: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PPT展示课本60页探究与分享)

想一想:

(1)四位同学的个性特点对于他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提示:甲同学:她追求完美的个性,这样的个性能激发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充分发挥特长,这是同学甲的优点。但是,考不好会哭,这是她脆弱的一面,她要在追求完美的同时,逐步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增强自己的韧性,让自己的性格变得再完美一些。

乙同学:他在集体生活中认识到了自己个性中的不足,即“小心眼”于是,他调整自己,改进了不足,最后加入了班级足球队。

丙同学:他虽然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乐了自己,又给集体贡献了力量。

丁同学:个性是乐观,用自己的乐观个性去感染身边的人,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快乐着自己。

想一想:说出自己的个性特点,你的个性特点能帮助你在集体生活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吗?

提示:每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一个个性特点,并举出事例说明这个个性特点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教师总结:

怎样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①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②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发展和完善个性的“明镜”也是集体生活重要的学习资源。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

③集体给我们发展个性提供了平台。集体生活为我们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在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参与共同活动,把握机遇,自主发展,使自己的个性不断丰富。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集体生活成就我”,集体生活能涵养我们的品格,集体生活能发展我们的个性,我们要在集体中,在与他人的不断交往中,认识自己的个性,不断完善、发展、丰富自己的个性。

板书设计

集体生活成就我一、在集体中涵养品

1、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2、集体生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二、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1、在集体中我们展示个性、发展个性、不断完善自我。

上一篇:一次有趣的秋游日记400字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作文: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