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S版

2024-07-16

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S版(共6篇)

篇1: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

S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体会顿号的用法。

2、学生能找出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3、激发学生认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兴趣,并和同学分享。

4、阅读新三字经(节选),增强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标点和句子

1、引导学生读句子,悟顿号的用法。

◎读下面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

●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的路上断了粮,跟随的弟子都饿得爬不起来了。

●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黄帝时代一系列灿烂的制作和发明,诸如衣冠、宫室、舟车、蚕桑、文字、音乐、历法、指南车,等等,为古代中国的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小组交流:

什么情况下用顿号?可举具体的例子来说。

练习: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2.每逢三五日,她都要去赶集,在农贸市场上总能看到她采购时讨价还价的身影。

3.语文课本第三册四五单元是小说,同学们学习得很有兴趣。

答案:1.“原子弹氢弹”间加顿号,“发射回收”间加顿号

2.“三五”间加顿号。3.“四五”间加顿号。

二、修改病句。

1、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修改病句?

2、修改病句有哪些方法?

(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3、师生共同探讨修改病句的步骤。

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4、我们会经常遇见那些病症呢?(出示投影讲解)

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5.修改病句有哪些方法呢?

师生共同总结:

修改成分残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个部分。如:“放声歌唱。”这一句缺少了基本成分“谁”,所以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修改的办法是补上这一部分,可改为:“同学们放声歌唱。”

修改意思重复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显然“不正确”重复了“错别字”的含义,修改的办法是把“不正确”或“错别”去掉一个,保留一个,成为:“我把不正确的字改正过来了。”或者:“我把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修改用词不当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以及错误的性质。如:“小刚十分爱护时间。”“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保护,用在“时间”前面不恰当,可改用“爱惜”,成为:“小刚十分爱惜时间。”

修改词序颠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如:“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读句子后就能发现先讨论报告再听报告是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必须是先听报告再讨论报告,成为:“我们听了并且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5、引导学生当小医生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在艺术节活动中,受到美的薰陶。

(2)英勇的炮兵部队击落了许多飞机和坦克。

(3)来参观的人都夸耀我们学校的环境美化好。

分别请三个同学说一说,三个句子各自的病症,应该怎么改。

(第一句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应改成我们或大家受到美的薰陶。;第二句第三句词语搭配不当,坦克不能用击落,夸耀有炫耀的成分,应改成夸赞。)

6、再次运用实践。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三、拓展交流。

1、你觉得丫丫查阅相关资料后,制作的这个名人小档案有什么益处?

3、除了简介和名言之外,还可以记录一些什么内容?

二、阅读平台

1、不会的生字查一查字典。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三字经中出现的人物的相关资料。

3、提倡通读新三字经全文,全班进行朗诵比赛或根据新三字经内容讲述相关的故事,了解历史。

语文大课堂寻找名人足迹

语文实践活动目的:

1、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各个领域的名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2、培养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汇总、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自己最想了解的名人的资料。

实践活动过程:

三、交流搜集内容。

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涌现了多少名人啊!他们像璀璨的星辰,装点着民族历史的天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搜集、整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今天想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名人是谁?并用几句简洁的话语来为大家描述他。

2、同学发言之后,大家评议,谁介绍的语言最精炼,最能让大家了解这位名人的特点。

(此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后学会抓重点,提炼精华,而不是面面俱到。)

四、交流搜集经过。

1、以四人一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搜寻这位名人的事迹资料采取了哪些途径。

(图书馆、书店、互联网、询问长辈、直接采访等。)

2、在你搜集资料过程中用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有没有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总结: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回头看,我们要好好珍惜,更要吸取经验,以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在积累和反思中成长。

3、请同学介绍自己是用以什么方式来整理搜集来的资料的。

五、交流搜集内容

1、先在组内交流,每个人将自己整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

2、各组选出最有特色的在全班汇报。

3、大家评议,内容是否翔实;

选择事迹是否突出鲜明;

是否能展现这个名人的特色;

是否有自己对这个名人的客观评价。

六、师生交流如何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介绍这位名人的。

1、以21---25课为例,想一想,这些传记类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的精神气质,使主人公成为独特的“这一个”,而不是千人一面。

(2)将史料的真实性与描写的生动性有机结合,力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换言之,要有文学性。

(3)择要介绍,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介绍人物的主要贡献,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生平经历,(或取一个截面)只要能突出主题就行。

2、以小组为形式,互相再精选材料。

作业:将整理后的放在班里的名人网站上,大家共同浏览,并评选星级。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篇2: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S版

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 教学

要求

.区分多音字和形近字,并准确组词。

2.能进一步体会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借助资料学习革命烈士诗《囚歌》,并积累一组颂扬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成语。

4.围绕自己看过的影视片清楚地说一段话,并进行互评。

5.写一篇习作,简要介绍一部影视片的精彩片段。

重点

难点

.区分多音字和形近字,并准确组词。

2.围绕自己看过的影视片清楚地说一段话,并进行互评。

3.写一篇习作,简要介绍一部影视片的精彩片段,注意描述的内容要具体。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一 体会字、词运用的精妙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字、词,说说加点的字、词好在哪里。

这几个句子都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要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字、词的妙用。首先指出这些字、词的含义,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使用这些字、词有什么妙用。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一“暖”一“寒”,既写天气情况,又写心理感受。“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红军战胜困难后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人民和连队主力而歼灭敌人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3.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闹个睁眼瞎”是指弄成个文盲。这里形象地说明了没有文化的坏处。用词非常形象、生动。

4.他锁着眉头,没吭声。

一个“锁”字,形象地说明了许世友同志在激烈的战斗中还不忘关心、爱护老百姓的财物的崇高精神。

●下列句子里,哪个字或词用得最精彩,请在这个字或词的下面加上点,并说说理由。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个“绿”字就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描述出来了。“绿”字使全诗大为增色,全诗都“活”了。

2.我们欢快的笑声,惊醒了树上的鸟儿。

“惊醒”,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鸟儿当做人来写,形象、生动。

3.雪花也急了,和北风一起敲打着家家户户的门窗。

“急”和“敲打”是拟人的用法。一个“急”字,说明了雪花来得很迅速;而“敲打”则说明了风力很大。

4.等人一走,麻雀瞬间就会把撒落在地上的面包屑收拾得干干净净。

“瞬间”说明非常迅速。而“收拾”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麻雀当做人来写,非常形象、生动。

二 拓展与交流

这些故事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由于它们都非常形象、生动,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不怕牺牲、奋勇杀敌,以及爱护百姓的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也非常有教育意义,它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奋发图强,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付出自己的努力。所以这些故事现在读起来仍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 阅读平台

.理解词语

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人:坚定的革命者。

狗: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活棺材:监牢。指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这里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本诗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歌表达了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3.叶挺同志在反动派面前表现出的精神,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认为哪个词最准确?

四 积少成多

本部分出示的词语都是一些成语,我们要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造几个句子来进一步掌握这些成语的用法。注意这些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的含义,不要用错。

我喜爱的影视片

一 交际内容

从我们看过的有关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影视片中,选一部印象最深刻的介绍给大家。

二 交际步骤

.回顾观看过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片。搜集相关资料制成卡片,如: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精彩情节等。

2.讲的时候要讲清影视片的名称,主要人物是谁,事迹有哪些,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动作配合表达,加深听者的印象和认识。

3.讲的时候还可以讲自己和周围人的感受。这部影视片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收获,这些收获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自己从这部影视片中学到了什么。也可以把自己的收获与别的同学交流。

4.在别的同学讲述的时候要认真听,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体会别人的收获,提高自己的认识。

5.可以先分组活动,然后在全班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影视作品推介会”。推介会中,要充分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介绍,然后小组推荐发言,最后依据评价标准评出“最佳讲解员”。

描述一个精彩片段

一习作内容

本部分是“口语交际”的延续。要求写一篇习作,向别人简要介绍一部影视片的精彩片段。

二习作要求

.介绍一部影视片的精彩片段,把这部分内容写下来,形成一篇习作。

2.描述的内容要具体,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写完后认真修改,读给同学们听。

三习作构思

本次习作练习是“口语交际”的延续,你可以根据课本上的“习作讨论平台”的内容进行构思,也可以按自己设计的步骤来完成习作。

.仔细回顾自己要描写的精彩片段,有条件的最好再看一遍影片。

2.要学习本组课文的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同时还要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打动读者。

3.要体现先说后写的原则,可以把自己要写的内容说一下,然后下笔写要写的内容。

4.完成后,要自己反复读一读,认真修改,最好读给身边的人听一听,认真吸取别人的意见,再次修改。

例文赏析

《亮剑》的一个精彩片段

我非常喜欢观看电视连续剧《亮剑》,并深深地为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而震撼。

电视剧中有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精彩片段:李家坡阵地上硝烟弥漫,几架日军的飞机轮番俯冲轰炸,八路军攻击部队伤亡惨重。李云龙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清楚楚后,主动向旅长请战。李云龙决定与日军指挥官山崎进行白刃战,要活劈山崎为战友报仇。叭!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八路军开始攻击,但遭到日军顽强抵抗,日军嚎叫着还击。八路军突击队员们不断倒下,后面的候补射手又迅速补上,双方杀红了眼,第一突击队的机枪手们竟全部阵亡,战斗异常惨烈。这时,李云龙挥舞着鬼头刀,带领独立团的一千多号人发出排山倒海的杀声,一千多把刺刀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部队潮水般涌上阵地,把日军打得人仰马翻、全军覆没,山崎本人也被机枪打成了筛子,面目全非。独立团的战士们站在山顶欢呼雀跃,而李云龙却因为没有亲自活劈山崎而愤愤不平。

“李云龙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句名言让我非常感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课

篇3: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S版

师:要把一件事做好, 就要掌握它的规律。同学们读到的文学作品, 看过的动画片、电视剧, 故事情节也是有规律的, 如果你们掌握了这个规律, 再读文章时就能很快读懂。你们知道吗?吸引人的故事, 总有意外出现。 (师板书:意料之外) 哪个故事里有意料之外的情节呢?

生:《西游记》里师徒四人总是遇到妖怪, 而且是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妖怪, 这就是意料之外的情节吧?

师:是呀, 这正是《西游记》引人入胜的地方。

生:《小英雄雨来》也是这样, 村里人都说雨来死得可惜, 但是, 出人意料, 雨来没有死。

师:对, 这都是说意料之外的情节。但是, 你们要注意了, “意料之外”的情节不是凭空而来的, 意外是要有前提的。一个好故事, 既要在意料之外, 又要在什么之中呢?

生:意料之中。

师: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意料之中, 这不自相矛盾了吗?

生:意料之外, 生活之中。

师:这个说法还不错, 意料之外的事情, 要在生活之中可能发生, 要让读者觉得这个意外合情合理。所以, 好故事既要做到“意料之外”, 又要做到“情理之中”。 (师板书:情理之中)

深入课文, 认识意料之外的结局

师: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的好故事, 它就是《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故事。哪个同学了解这个故事, 给我们讲一讲故事的大概内容。

生:武松赶路, 经过一个酒馆, 就进去喝酒。当他要离开酒店的时候, 店家拦住了他, 说他要经过的景阳冈上有老虎, 可是武松不相信。后来, 武松真的遇到了老虎, 武松把老虎打死了。

师:讲得不错, 基本上讲出了故事的经过, 但是, 还没有讲出故事的精彩。

生:是不是应该把好的内容全都背下来呀?

师:背下来只是记住, 而你并没有理解文章, 没有理解, 是发现不了精彩之处的。下面, 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见识一下作者是怎样精心安排故事情节的。 (请同学朗读“武松趁着酒兴, 只管走上冈来”至“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师:先读到这里, 这一段已经写得很精彩了。同学们都知道这个故事最后的结局, 但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 读到这里时, 你们认为武松和老虎谁更有获胜的可能呢?

生: (异口同声) 老虎!

师:为什么?

生:老虎是野兽, 多么凶猛啊。

师:理解文章不能脱离文章凭空想象。你仔细阅读文章, 要根据课文内容来回答问题。

生:老虎特别凶猛。文中说老虎是吊睛白额, 长得就很凶猛。

师:说得对。动物的眼睛有神, 皮毛又亮丽, 说明它身体健康强壮。如果双眼无神, 毛色暗淡, 那不是衰老了, 就是生病了。看来, 武松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生:老虎出现的时候, 忽然起了一阵狂风, 我觉得从这句话也能看出老虎很凶猛。

师:这个地方找得非常好, 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生:走路都能带起一阵风, 说明老虎速度非常快。

师:对, 速度快, 才可能带起一阵风, 而且这里还用了一个形容词——狂。狂风可不是一般的风, 它除了因为老虎速度快, 还因为老虎有什么特点呀?

生:老虎的力气大。

师:如果是一只小老鼠, 就算它速度再快, 力气再大, 也不能带起一阵狂风。

生:我明白了, 是老虎的体积大!

师:武松遇到一只什么样的老虎呀?这是一只身强体壮、动作敏捷、速度飞快、体积庞大的超级特大号大老虎。可是, 武松什么样子呢?

生:武松喝醉酒了, 走路都踉踉跄跄的, 这种状态下, 怎么能打赢老虎呢?

师:对。这酒还有一个名字, 叫“三碗不过冈”, 熟悉这个故事的同学都知道, 武松一共喝了十八碗酒, 到山上又是酒劲上来的时候, 他肯定不是老虎的对手了。

生:武松赶了一天的路, 还刚喝多了酒, 正准备睡觉呢, 结果老虎来了, 他怎么能对付得了呢?

师:喝醉的人都睡得特别死, 武松正要入睡, 这时老虎出现了, 是武松最累最困倦的时候。武松和老虎刚一出场, 两者就有很明显的强弱对比。这让我们以为, 武松肯定要被老虎当点心吃掉了。但是, 结局并非如此, 这就叫做“意料之外”。 (请同学继续朗读“武松见了, 叫声‘哎呀!’”至“又闪在一边”)

师:先读到这里, 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 这一部分描写武松和老虎的一串动作, 是发生在多长时间之内的?

生:特别短, 只有一分钟。

师:你们感觉一分钟的时间很短, 但就这部分的内容而言, 一分钟已经很漫长了。老虎向武松扑来, 腰胯一掀, 虎尾一剪, 虽然只是三个动作, 但都是连续的。我认为三个动作应该是在两秒钟之内完成的, 而武松就在这两秒内, 躲过了老虎的三次袭击。从武松躲开老虎的三个攻击动作, 可以看出武松的什么特点?给同学们三个选择:酒量大、力气大、胆量大。

生: (争论) 酒量大!力气大!胆量大!

师:同意是酒量大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

生:武松喝了那么多酒, 还能和老虎打, 当然是酒量大呀!

师:认为是力气大的同学也来说一说。

生:喝了那么多酒, 还困倦了, 应该没有力气了, 可武松还能躲开老虎的攻击。

师:说了这么多, 我倒是支持“胆量大”。

生:老师, 武松没有打老虎, 他一直在躲, 怎么是胆量大呢?

师:这正说明了武松胆量大呀。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你们在森林里遇到老虎, 你会有什么反应?是躲开老虎的袭击, 还是和老虎打?

生:我肯定吓得拔腿就跑。

生:我连跑都不会了, 坐在地上, 尿裤子了。

师:武松遇事冷静, 他没有立刻和老虎拼命, 在战略上, 这叫“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武松又勇敢又冷静, 这些内容都是为打虎做铺垫。 (请同学继续朗读“原来大虫拿人, 只是一扑”至“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师:武松又一次受到威胁, 连手中的武器都没有了, 故事情节就要在这里发生转折了。如果这是一部影视剧, 一位英雄就要诞生了。在电视剧里, 英雄到最后都是赤手空拳和歹徒搏斗, 这样才能体现出英雄的气概。 (请同学继续朗读“那大虫咆哮, 性发起来”至结尾)

师:你们看, 最后武松打死了老虎, 整个故事不断变化, 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 一个喝醉了酒的武松, 竟然赤手空拳打死了猛兽, 这真是意料之外的结局呀!在《水浒传》里, 还有一个打虎的好汉, 但大家并不是特别了解这个故事。

生: (疑惑) 他是谁呀?

师:你们看, 同学们都不知道这个英雄是谁。他不但打死了老虎, 还打死了四只, 他就是李逵。李逵背着母亲进山, 去给母亲找水喝, 等李逵端水回来的时候, 却发现母亲不见了, 而地上有血迹。知道母亲是被老虎吃了后, 李逵去找老虎, 遇到一只就杀死一只。你们知道为什么李逵杀了四只老虎, 武松只杀了一只老虎, 但武松打虎的故事却这么出名吗?李逵杀虎, 是见一只直接举起刀子就砍, 一刀解决一只老虎, 非常顺利。而武松打虎的情节却一波三折, 让读者的心都跟着悬了起来, 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延伸课外, 见识情理之中的铺垫

师:刚才我们说到, 一个好故事, 不仅要做到意料之外, 还应该在情理之中。如果武松打虎的故事开头就是课文的开头, 那它合情合理的劲儿还不够。武松醉酒, 又那么疲惫, 怎么可能打死一只那么凶猛的老虎呢?但是, 如果你把武松上景阳冈之前, 在酒店喝酒的内容也读一读, 你就知道武松能打死老虎是在情理之中的。 (发放拓展阅读资料, 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二回“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 来到阳谷县地面”至“一面说, 一面摇着头, 自进店里去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武松在酒店喝酒这部分内容, 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打死老虎这件事是在情理之中的。 (生默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 十分钟后)

师:谁来回答, 文章的哪些地方是为武松打死老虎做铺垫?

生:店家只让喝三碗酒, 武松却喝了十八碗。

师:这能说明什么?

生:说明武松不听劝。

师:你找的地方对, 可是解释得不正确。不听劝就是打死老虎的原因吗?你们看, 店家说一个人最多喝三碗, 可是武松却要十八碗, 他一个人喝了六个人的量, 这……

生:说明他一个人的体力能顶六个人。

师:酒量大, 说明身体强壮, 这就为打死老虎做了铺垫。按照这个思路, 谁来分析一下文章的其它部分?

生:武松每次要酒喝, 都添了肉, 他添了六次酒, 就要了六次肉, 那就是十二斤。一个人能吃这么多肉, 太厉害了。

师:分析得真好, 饭量大也是身体强壮的象征。

生:武松喝了那么多酒, 却一直没有醉倒, 这也说明他不是一般人。

师:对, 这也是一点。这酒的名字叫“出门倒”, 但武松一直走到了山上, 看到青石板才要睡, 武松不容易醉酒, 精力旺盛。

生:还有一点, 酒店的小二说, 要凑齐三二十人一起上山, 但武松说他一个人就可以, 这能看出武松是很勇敢的。

生:我还发现一处, 文中说老虎已经“坏了三二十条大汉的性命”, 可是后来武松却没有送命。他喝酒吃肉顶六个人, 打虎却顶得上二三十条大汉, 他可真是个英雄呀!

师:回答得好, 这也正是作者的精心安排, 如果这个数量调个个儿, 武松喝酒吃肉顶二三十条好汉, 打虎只顶六个人, 他就成了饭桶了。只有把课文和课文之前的原文放在一起读, 这个故事才完整。语文书中的课文, 有时受到篇幅限制, 只能选取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 我们小学高年级的同学要学会阅读原著, 开阔视野。在向课外延伸的阅读中, 你会发现, 一本薄薄的语文书变厚了。

备课笔记

教师是一座桥

曾经, 我梦想着自己长大后变成一位大画家。

那时候, 我十一二岁, 睡觉的时候常把徐悲鸿、齐白石的画册压在枕头底下, 幻想着大师的绘画天赋从他们的画册里爬出来, 钻进我的脑袋里。我整天画呀画, 老师讲课用的挂图是我画的, 学校的黑板报也是我画的, 小学毕业, 我送给老师、同学的礼物, 也是我的画作。可是, 上初中以后, 我遇到了于善明老师, 他“断送”了我的画家梦, 让我沉醉在作家梦里。

于老师负责学校的文学社活动, 专教我们怎么写作文。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征文活动中, 我获得了二等奖, 获奖名单张贴在校门口的宣传栏上, 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写得那么大, 贴在那么显眼的地方, 我把自己的名字贪婪地看了又看, 觉得只有“马士钧”这三个字最漂亮。唉, 可惜呀, 我获得的不是一等奖, 如果获了一等奖, 我的名字就可以写在最上面了, 那不是更加光辉灿烂、耀眼夺目吗?虽然我画过那么多挂图、板报, 但是没有一次让我的名字如此赫然地出现在众人面前。我要写写写, 写出能够获得一等奖的作文, 让自己的名字更上一层楼。

那时候, 于老师五十多岁, 是个整天笑眯眯的小老头儿, 由于听力差, 他跟我说话, 总是贴得很近。当了好几年学生了, 还没有一位老师与我这么近距离地进行交流。于老师喜欢把学生拉到身边, 单独辅导。无论是读到作文里的优点, 还是发现了毛病, 他的嘴角总是微微上翘, 挂着微笑, 小眼睛眯缝着, 像两个逗号。在他的微笑中, 我的写作热情高涨起来, 淹没了绘画热情, 作家梦就这样扎根在我的心中。

有一次, 我写了一篇几千字的“长篇作文”。于老师说, 这不是作文。我一听, 有点傻眼了, 难道我白费工夫啦?谁知, 他的话还没说完, 他接着说, 这是小说呀!啊?我竟然会写小说!我的热血沸腾起来。于老师把这篇小说推荐给报社, 竟然发表了。我是当时第一个发表作品的文学社成员, 立刻一鸣惊人, 当选文学社社长, 成为备受瞩目的校园名人。我人生中, 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了。

篇4: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S版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篇5: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S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培养认真查字典的好习惯。

2.完成本单元的练习题,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3.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

难点

.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2.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认真查字典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3.完成读读背背,阅读短文。

投影。

一 语海畅游

.自学汉字。

默读自学提示。

明确要求。

朗读“门票”内容,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查字典自学汉字。

同桌交流:说说用什么方法查字典,理解字义。

投影出示生字,集体认读。

2.照样子,组词语。

读例子中组的词语。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口头组词。

独立完成练习。

集体订正。投影出示学生组的词,进行评价。

劝:→→→

招:→→→

终:→→→

二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默读古诗《游子吟》,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学生字。

了解作者。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其诗感伤遭遇,多寒苦之音。有《孟东野诗集》。

朗读古诗。

①读准字音,把古诗读正确。

②反复诵读,把古诗读流利。

理解古诗的意思。

①自己理解。

②小组进行交流。

练习背诵。

2.我的采集本。

朗读“我的采集本”的内容。

说说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互相交流各自的采集本。

三 阅读平台

.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3.朗读短文,读准字音,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4.理解短文内容,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组织讨论。说说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美滋滋的,脚步也显得格外轻快”。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漫画,培养观察能力。

准备漫画图片。

一 能说会道

.默读说话提示。

2.明确说话要求。

把自己见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与爱心有关的一件事讲给同学们听。

讲述时要把事情说清楚。

听的同学要听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或让讲述人再说得具体一点儿,也可以对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讨论。

进行评议。

3.分小组进行说话练习。

4.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二 笔下生辉

.看图作文。

要求:

认真观察四幅图,明确图意。

按图的顺序把故事写下来。

写完以后读一读,看看四幅图的内容是否写完整了。

2.指导看图。

投影出示漫画《放假第一天》。

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看看图中说了一件什么事。

观察每幅图,想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关系及所发生的事情。

第一幅图:放假第一天,天还没亮,父亲和一位邻居来到儿子的卧室。

第二幅图:他们将儿子连床一起抬上了汽车。

第三幅图:父亲驾车在公路上行驶。警察叔叔帮助维持秩序。

第四幅图:天亮了,父亲躲在树丛后。儿子睁开眼,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色,高兴极了。

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按图的顺序把故事写下来。注意这四幅图的内容要衔接。

例文:

放假第一天

放假了,儿子从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了。晚饭以后,他带着对假期的美好憧憬甜甜地睡着了。清晨,父亲和一位邻居叔叔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儿子的房间。原来,父亲看到儿子平时学习很紧张,很想让他放松放松,于是决定把儿子带到牧场,在放假第一天给他个惊喜。

他们悄悄地来到儿子的床边,小心翼翼地将儿子和床一起搬了起来,轻轻地抬上了汽车。父亲开着汽车缓缓地走着。街上太乱了,父亲怕吵醒儿子,不时地提醒着周围的人不要大声喧哗。这时,一位警察叔叔赶了过来,问明了情况。他很受感动,急忙疏导交通,请大家不要喧哗。在大家的帮助下,父亲把车开到了郊外的牧场。

篇6: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百花园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5.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能力。6.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三、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去看一看。

1.语言与标点

(1)归纳、总结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则: 这节课,我们先到百花园的第一个景点——“温故知新”园去看看。步入“温故知新”园,快看,“语言与标点”景点区立了个牌子,在提醒游人什么?

谁来读读给我们的提示?

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人物语言的描写。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描写人物语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出示第一题,请同学自读。

仔细阅读三位学习伙伴的话,看你受到什么启发?

再读这道题,认真观察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怎样点标点符号?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不加提示语时标点不同的点法。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符号的点法。(2)实践: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①先仔细阅读、观察,判断提示语位置。

②按照总结出的提示语不同位置点标点的方法点标点。③集体反馈。重点指导第三句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怎样点。2.拓展与交流

离开了“语言与标点”景区,我们随着人流,又来到一片童话树林——“拓展与交流”景区。谁来读读介绍这个景区的话?

(1)同学们想进到童话树林中,欣赏美景吗?快读读宁宁与丫丫的话。概括一下宁宁、丫丫好的读书方法。

宁宁的方法是:抓住主人公和身上发生的事件把握主要内容。丫丫的方法是:弄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2)回忆我们本单元学其他课文时好的读书方法。如;抓住中心词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捋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等。

(3)在阅读童话时,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3.阅读平台

同学们总结了方法,快进到童话林中,观赏林中的——阅读平台。自己按照刚才介绍的好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你读懂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小蚂蚁的想法和蜘蛛的做法:一个想一劳永逸,一个每天通宵达旦地劳动,一天也不敢间断,使学生了解到童话介绍了蜘蛛生存的常识。同时告诉我们只有努力不间断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生存,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交流方法:你是怎么读懂这些内容的?用什么方法? 4.积少成多

(1)了解歇后语

同学们,从童话林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景区——“积少成多”区。快看看这个景区有什么特点?

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谁认识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打比方方法把意思说清楚。这是歇后语。(2)积累歇后语 读记书上的歇后语。说说自己积累的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活阶段)

1、同学们,学校马上要开展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优胜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是向社会展示我们风采的机会,你们想报名吗?

2、好,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我们班的故事大王的竞选活动(板书)。我们要挑的故事大王不仅要讲的绘声绘色,所选的故事还要能使听众受到教育。

二、明确任务(指导阶段)

1、怎样才能当好故事大王呢?出示活动建议、活动评价要求,带领学生研读。

2、通过指导一个组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 交流,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适时揭示板书: 讲故事的人:

(1)仪态:大方、礼貌;(2)语言:生动,吸引人。(3)感情:情感到位。听众:

文明,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补充故事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

1、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一个人讲故事,其他三个人听、听后交流。

2、全班交流:推荐两名学生汇报,全班同学做评委,四、总结评议

1、你们的评委工作做得怎样?(引导结合板书)

2、可请评议者或刚才的讲故事的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重新展示

3、评选“故事大王“及“优秀评论家”

第三、四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编一编童话故事,当一回童话作家。

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小天使,张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飞呀飞,大家飞上蓝天,飞过巍巍的群山,飞过一望无际的田野,飞过绿绿的草地,我们来到了——童话王国。

二、创编故事

(点击课件,出示画面)1.大家看,这么多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聚在一起,他们都有谁?快认认他们。2.这么多童话人物聚集一堂,他们每个人可都是身怀绝技,本领高强,他们中的不是同一课书出现的三位随便凑在一起,就能发生许多有趣的事。

你选的是哪三位呢?

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你打算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什么道理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3.根据自己的设想大胆地想一想。4.把最精彩的一个镜头画下来,可画成连环画形式(一幅或两幅)(画一画),画好之后说一说童话故事。(说一说)

5.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把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评一评)

三、自拟题目

同学们,请你自己给编的故事拟个题目。可以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

四、编写故事,小组交流。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阅读并背诵楹联。

4、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

5、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教学重点: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教学难点:

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百花园”,在这里回顾旧知、学习新知、大胆实践、习作表达,使我们的语文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有信心吗?

二、“温故知新”栏目的学习

1、读读书上的这三句话,想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2、看,学习小伙伴已迫不及待的说出了我们的发现,快读读“泡泡框”的话。

3、学以致用,你也能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读读练习题的要求。问:“仿照例子”怎么理解?我们仿的是什么?

(仿写法,就是在描写景物时,赋予它人的神情、动作和情感。)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完成练习。通过读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写。

三、“拓展与交流”栏目的学习一个单元学习之后,可以通过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阅读收获的?看,这是“丫丫”和“宁宁”和我们的书面交流。

对,我们读到的是“阅读笔记”,从内容看,丫丫阅读中更多的感悟了一些阅读方法,宁宁注重了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对我们的读写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用心阅读,你会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东西。

想一想,在前四课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可以写?写的形式多样,可以摘录,可以仿照样子学写阅读笔记。

四、“阅读平台”栏目的学习阅读《七月的天山》,理清文章的层次。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七月的天山

(1)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2—4)气候 进入天山:

景物:蓝天、雪峰、云彩、雪水、鱼儿 再往里走:密林、山 走进天山深处:花

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

五、“积少成多”栏目

放录像:看,这是我国的著名景点岳阳楼、颐和园、大明湖、杭州的九溪十八涧。在美妙壮观的大自然面前,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句,其中“楹联”是最具魅力的一种表达形式,至今,在景点还能读到。

出示书上楹联,学生朗读,配合画面畅谈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六、作业

1、阅读《语文大课堂》,按要求自主成组,确定调查内容。

2、给出一周时间,学生分组展开调查活动。

第二、三课时

一、学习倡议书。

1、结合学生的调查数据,帮助学生归纳调查收获。

2、依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倡议书给写给谁(部门),写些什么内容?

3、读书上例文,明确格式。

明确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的位置和写法。

二、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阅读本单元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些美妙的文章,引领我们观赏了一幅又一幅内涵丰富的画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介绍出来,然后彼此交换阅读,从中增加见识,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哪次游览印象最深?

(二)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

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

同学们在以往的习作中,了解到,文章要言之有序。那这篇习作,如何达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生:我认为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比如《海上日出》的2、3自然段就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景物的变化的。)

(生:我觉得应该按我们游览的路线来写,先到那儿,再到哪儿。一一写出来。)

是的,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叶圣陶爷爷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按游览顺序这样安排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金华城——罗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如此这般,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呢?

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然后自主选择在括号里填一填。

()()()()

3、讨论。

如果一次游览去了五六个景点,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为什么? 对,在尊重游览经历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写一些景点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

在游览中,景点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是一些人文景观。无管那种,只要你感觉它是这处景点的代表作,是你喜欢的,那么就应该好好观察,并在习作中抓住其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如何把景物特征写的具体形象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用语言再现景物色彩,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演示文稿出示:

(1)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2)夜丁香的茎是棕色的,十分坚硬,好像是自卫的武器。瞧,那碧绿的叶子,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绿得可爱、诱人。

2、描写景物的形状。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只要仔细观察,你一定能捕捉到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而景物的形状就是你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写假山石形状的奇特:

湖边有许多假山石,人们可以坐在上边歇息。这些假山是多么奇特:有的像一只怒吼的雄狮,正准备扑向猎物;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地唱着歌;有的像白玉无暇、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上面两段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护栏”上的图案和山石的各具神态。

(四)通过回忆,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和写法

(五)学生自主习作

(六)自查互评,修改完善,展示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赏。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区分多音字和形近字,并准确组词。

2、能进一步体会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借助资料学习革命烈士诗《囚歌》,并积累一组颂扬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成语。

4、围绕自己看过的影视片清楚地说一段话,并进行互评。

5、写一篇习作,简要介绍一部影视片的精彩片断。教学重点:

1、区分多音字和形近字,并准确组词。

2、围绕自己看过的影视片清楚地说一段话,并进行互评。教学难点:

写一篇习作,简要介绍一部影视片的精彩片断,做到描述的内容具体。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到百花园去看一看,你们看这里的花朵很有特色,仔细看看,能发现什么?

1、出示多音字:谁能准确地组成词语,就可以把他们带回家,种到自己的花盆里。

挨ái()挑tiāo()撒sā()āi()tiǎo()sǎ()建议:可以先查查字典,看看同一个字的读音不同,字义有什么不同。

2、出示形近字:这里的花又有什么特点呢?你有什么办法把他们带回家吗?

脑()呻()莹()瞪()添()

恼()伸()萤()澄()舔()提示:仔细看看这些字有哪些规律?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更好地区分这些字呢? 咱们比一比,看看谁组的词多。

二、看来同学们都很细心,既发现了鲜花的特点,又准确的组出了词语,祝贺你们得到了鲜花。其实,不仅是字词有这样的规律,本组课文中在描写方法上也有规律可循。

1、我们仔细读读P82三位学习小伙伴的话,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2、交流一下课文的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读过之后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故事生动,吸引人。)

3、我们还能从本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语句吗?可以摘抄1—2句。

三、本组课文讲述的是战争时期的故事,向我们描述了很多英雄的事迹,今天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歌再来认识一位革命烈士,他就是《囚歌》的作者叶挺同志。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我们先来自由读读这首诗。

2、能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老师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4、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四、叶挺同志在反动派面前表现出的精神,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认为哪个成语最准确?

(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不屈不挠„„)

1、其实有很多成语可以表现革命志士的伟大精神,我们都来看一看。

2、自由读读,通过查字典或词典理解成语的意思。

3、试着把这些成语背下来。

第二、三课时

一、导入: 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欣赏了一些精彩的影片,相信同学们在课下也曾看过不少影视作品,大家能不能把自己看过的有关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影片,选择一部自己印象最深的介绍给大家?

1、先来看看活动的建议,了解一下,自己在讲述和倾听时应注意什么?

2、自己先准备。

3、在学习小组内介绍。

4、小组推荐发言。

5、依据评价标准评出最佳讲解员。

二、在讲述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向他人介绍的影视片精彩片断写出来。讨论:如何做到描述的内容具体?

1、仔细回顾自己要描写的精彩片断,有条件的最好再看一遍影片。

2、要学习本组课文的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同时还要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打动读者。

3、写后,要自己反复读一读,认真修改,最好读给身边的人听一听。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表假设或让步的关联词语,体会其用法并懂得正确运用这些关联词。

2.通过评价本单元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几位人物,加强对本单元训练要点的理解和体会。

3.积累名言警句,丰富语言,受到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熏陶。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通过写一件关于诚信的事,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的联系,培养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正确运用表假设或让步的关联词语。

2.通过评价本单元的印象深刻的人物和围绕诚信说心里话,加深对本单元训练要点的体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通过习作懂得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写法。

4.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

一、完成“词语和句子”。1.出示课件,明确学习要求。

2.自由朗读两个句子,弄懂两个句子的基本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1)“如果„„就„„”是表示假设的关联词,“如果”表假设,用在前一个分句,“就”用在后一个分句,是根据前一个分句推出结论或提出疑问。

(2)“即使„„也„„”是表示假设和让步的关联词,“即使”表示假设和让步,先承认假定的情况,再转如正意。

3.课堂练习。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进行填空练习,学习运用,加深理解。

(1)(即使)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2)(如果)你不遵守诺言,(就)会推动别人对你的信任。4.用“如果„„就„„、即使„„也„„”各说一句话。

二、完成“拓展与交流”。1.启发谈话

本单元的课文中,有几位可敬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刘东东;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语文老师;信守诺言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勤劳、诚实、纯朴的小女孩;用特别方式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库伯;诚实守信的林海燕等。明确交流的内容及要求。

(1)读一读宁宁的日记,想一想宁宁是怎样评价丹尼斯的爸爸的?

(2)本单元课文中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评价他们吗?

3.组织交流。(1)小组交流。

(2)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师生评议,全班交流。4.完成“积少成多”。

1.小组朗读名言警句,初步了解每句话的意思。2.小组交流自己读了这些句子后的体会。3.熟读成诵。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诚实守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说给同学们听一听。5.把这四句名言警句认真地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后,我们被文中主人公诚信的美德深深地打动了。你有过“承诺了别人的事情一定想办法完成”的经历吗?你听说过有关诚信的故事吗?你对讲诚信有什么看法呢?让我们围绕“诚信”这个话题,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吧。

二、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要求。1.读一读“活动建议”,想一想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是什么?

2.这次口语交际要讲的内容是什么?重点指导学生明确这次活动要讲的是自己亲身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讲诚信或不进诚信的故事。

三、确定内容,小组交流。

1.回忆自己经历或听过的讲诚信或不讲诚信的故事。想一想哪件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故事。讲的时候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清楚。还可以适当使用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语,以增强表达效果。

3.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展开讨论。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价。1.出示课件,明确评价要点:

(1)发言是否观点明确,有实例,表达是否连贯。(2)故事是否真实,能否准确地说明观点。

(3)评价、补充或反驳他人发言时要有礼貌,并恰当使用文明用语。2.每小组派出代表讲一讲之自己的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启发谈话。诚信乃做人之本。你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吗?你有过失信的经历吗?今天就让我们选择一件关于诚信的事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朗读本次习作提示,帮助学生了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学生知道本次习作主要写:

1.克服困难,信守诺言的事;2.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完成答应了别人的事; 3.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无法做到的事。

三、走进“习作讨论平台”确定习作内容,打开习作思路,安排习作步骤。1.你想选择哪件事来描述呢?它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你答应了谁?后来遇到什么困难?结果怎样?

2.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

3.在写遇到困难和想办法解决困难这部分时,应该写得具体些,并把你当时的想法写出来。

四、説“诚信“,评说议写。1.説一件与“诚信“有关的事。2.小组交流。3.选代表説。

4.按上面要求评一评,议一议,指导学生把事情説具体。

五、想一想写作提纲,拟好题目,学生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习作,师生评改。

一、学生继续习作,完成初稿。教师巡视、点拨。

二、展示交流。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请大家评一评。(读评2至3篇)

评议时,提示学生: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否写清楚写完整。

2.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外貌描写把事情经过写具体。3.是否把自己当时的想法写出来。

三、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评改,提出修改意见。

四、进行自我修改。

引导学生修改自己习作时要考虑老师提出的要求及同学提出的建议。

五、把修改后的习作认真誊抄在作文本上。抄写时注意不写错别字。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体会顿号的用法。

2、学生能找出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3、激发学生认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兴趣,并和同学分享。

4、阅读新三字经(节选),增强语言积累。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标点和句子

1、引导学生读句子,悟顿号的用法。◎读下面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

●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的路上断了粮,跟随的弟子都饿得爬不起来了。

●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黄帝时代一系列灿烂的制作和发明,诸如衣冠、宫室、舟车、蚕桑、文字、音乐、历法、指南车,等等,为古代中国的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小组交流:

什么情况下用顿号?可举具体的例子来说。[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练习:

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2.逢三五日,她都要去赶集,在农贸市场上总能看到她采购时讨价还价的身影。3.语文课本第三册四五单元是小说,同学们学习得很有兴趣。答案:1.“原子弹氢弹”间加顿号,“发射回收”间加顿号 2.“三五”间加顿号。3.“四五”间加顿号。

二、修改病句。

1、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2、修改病句有哪些方法?

(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3、师生共同探讨修改病句的步骤。(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4、我们会经常遇见那些病症呢?(出示投影讲解)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5.修改病句有哪些方法呢?师生共同总结。

6、引导学生当小医生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1)在艺术节活动中,受到美的薰陶。

(2)英勇的炮兵部队击落了许多飞机和坦克。(3)来参观的人都夸耀我们学校的环境美化好。

分别请三个同学说一说,三个句子各自的病症,应该怎么改。

(第一句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应改成我们或大家受到美的薰陶。;第二句第三句词语搭配不当,坦克不能用击落,夸耀有炫耀的成分,应改成夸赞。)

6、再次运用实践。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同时,也没有写谁看到听到。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我们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嘹亮的歌声”。

三、拓展交流。

1、你觉得丫丫查阅相关资料后,制作的这个名人小档案有什么益处?(便于保存、方便记忆、长期积累积少成多、用时方便、可以和同学交流分享。)

2、除了简介和名言之外,还可以记录一些什么内容?

(事迹、可贴上小图片、还可以写自己对他的评价,甚至可以列举一些相关书目)

第二课时

一、阅读平台

1、不会的生字查一查字典。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三字经中出现的人物的相关资料。

3、提倡通读新三字经全文,全班进行朗诵比赛或根据新三字经内容讲述相关的故事,了解历史。

二、语文大课堂---寻找名人足迹 语文实践活动目的:

1、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各个领域的名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2、培养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汇总、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自己最想了解的名人的资料。实践活动过程:

(一)、交流搜集内容。

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涌现了多少名人啊!他们像璀璨的星辰,装点着民族历史的天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搜集、整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今天想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名人是谁?并用几句简洁的话语来为大家描述他。

2、同学发言之后,大家评议,谁介绍的语言最精炼,最能让大家了解这位名人的特点。

(二)、交流搜集经过。

1、以四人一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搜寻这位名人的事迹资料采取了哪些途径。(图书馆、书店、互联网、询问长辈、直接采访等。)

2、在你搜集资料过程中用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有没有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总结: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回头看,我们要好好珍惜,更要吸取经验,以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在积累和反思中成长。

3、请同学介绍自己是用以什么方式来整理搜集来的资料的。(普通文本,剪贴报,小报,电子版ppt等)

(三)、交流搜集内容

1、先在组内交流,每个人将自己整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

2、各组选出最有特色的在全班汇报。

3、大家评议: 内容是否翔实;

选择事迹是否突出鲜明; 是否能展现这个名人的特色;

是否有自己对这个名人的客观评价。

三、师生交流如何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介绍这位名人的文章。

1、以21---25课为例,想一想,这些传记类的文章,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的精神气质,使主人公成为独特的“这一个”,而不是千人一面。

(2)将史料的真实性与描写的生动性有机结合,力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换言之,要有文学性。

(3)择要介绍,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介绍人物的主要贡献,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生平经历,(或取一个截面)只要能突出主题就行。

2、以小组为形式,互相再精选材料。作业:将整理后的文章放在班里的名人网站上,大家共同浏览,并评选星级。

第三课时

习作:二十年后再相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精神抖擞!老师今天想请你们听首歌,愿意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听完后,可要告诉我你听明白了什么哟!

课件播放《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听懂了歌曲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对,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祖国,一定更美!板书:二十年以后

二、启发谈话,拓展思路

1、二十年以后,有一天我们相约在一起了。二十年不见,当我出现在你们面前的一刹那,你们肯定不敢相信站在大家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曹老师,大胆地想像一下,二十年以后的曹老师会是什么样子?

指导学生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想像说话。

小结:是啊,二十年后的曹老师已年过半百,皱纹已布满我的面颊,青丝中也夹杂着白发。见到阔别二十年的你们,我怎能抑制信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呢?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2、创设情境:二十年后再相会 师:噢,你们是二十年前我在民族团结小学六年级一班的29个孩子吗?啊,那是谁呀?我怎么认不出来了?指名学生想像并模拟当时自己语言、动作。

在创设的情境中,尽量启发学生想像说话,说出自己二十年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在哪个岗位上发挥作用。

小结:我太高兴了,因为我的弟子中有这么多有出息的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们个个都比曹老师强。

三、同桌交流,自由表达

1、二十后,我们相聚在一起,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变了,物也变了。咱们学校,咱们社区,咱们的城市,„„可能变成什么样了呢?放飞你想像的翅膀,任你的思绪飞扬,把你的想像给同桌说说吧!

2、你打算重点写哪几个人,他们的样子、职业、谈吐等都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可用今昔对比的办法,重点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一定要合理。再在两人小小组之间交流评议。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么投入,老师真不忍心打扰你们。来,把刚才给同座说的内容说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吧!

四、全班汇报,相机指导

1、找三组同学说,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的意思表达更完整,更清楚!

2、请同学评议,评议的角度,(1)想象是否合理

(2)是否表达了师生间,同学间,二十年之后再次相见后之间浓浓的情。

五、师生赛写,初拟草稿

同学们的想像果然丰富多采。二十年后的世界十分精彩!你们的创造和劳动会使咱们祖国更美好!多想乘坐时空快车去二十年后的世界看看呀!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去吗?好,拿起笔,把你想到的二十年的情景写下来吧!老师跟你们一起写,看我们谁写得又快又好!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修改评议,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一、师生继续作文。

二、小组评议,各组推荐一篇优秀文章在全班念。

三、全班交流,及时评议。

四、师读自己写的作文,生评议。

五、总结:

听了刚才同学们写的作文,我好想自己减去二十岁,跟你们一样年轻,共同沐浴二十年后的和煦春风,共同撑起多彩的世界!把你们的作文修改好,抄在作文本上吧,老师会把优秀作文推荐到学校文学社发表!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要求:

1.通过重点字词体会本单元心理描写的句子。

2.了解学习名著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中活学活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唤起对名家笔下的人物的敬仰,钦佩之情。

重点难点:

1.赏析名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语言魅力。

2.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形象写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教学用具:名家作品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

一、心理描写: 1.学生自读例句,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感悟作者是在怎样的故事发展情境中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2.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3.汇报交流。

1)投影分别出示三段心理描写的句子,采用多种形式读通,读出感情。2)找出加点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二、拓展与交流:

1.请学生读一读这段话,思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4.展示交流。把你课前搜集到的内容给大家展示。

三、阅读平台。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拜读了意大利作家的作品《卡罗纳》。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想一想:面对遭遇巨大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小组交流。

四、积少成多:

1.学生自读名言警句,体会名言警句的意义。2.小组交流。

把自己的体会与小组同学交流。3.全班交流。学生反复诵读。

4.学生互相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导入话题: 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召开一次名著赏析会,共同欣赏名家笔下个性鲜明的人物。

二、活动建议:

1.从读过的名家作品中选出一两篇,从中选取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或心理活动的片段读给同学听,再说说这些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2.此外,还可以给大家讲讲某个人物的其他故事,及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3.其他同学可以边听边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文章的题目、作者、精彩语句等,听后还可以补充质疑。

三、口语交际:

1.在学习小组内介绍。2.小组推荐发言。

3.师生间根据评价依据评出最佳讲解员。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让我们喜欢或佩服的人,请选一个自己喜欢或佩服的人写一篇作文。

板书:我喜欢(敬佩)的一个人

二、引导审题,明确要求:

1.从题目中你们知道了什么信息?这篇作文要求的内容是什么? 2.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呢?

(写清楚喜欢或敬佩的原因,通过主人公的事迹或行为进行表现。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对他的喜欢或敬佩之情。)

三、理清思路,深入探讨: 1.片段品读,领悟写法。

(1)出示课文片段,领悟语言的精妙:(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几位学生读片段,全班交流。2.小组讨论、交流习作的注意事项。

(1)事例是否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事情叙述的经过是否通顺、清楚。(3)叙述过程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3.指名发言、交流,师生评议。4.小结:

四、自由表达,完成初稿: 请大家完成一篇习作,注意把所写的人的特点表现出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情感要真挚。

五、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选择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习作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改。2.小组内互读习作,先请同伴提意见,再自己修改。

六、总结拓展:

上一篇:教你填写招聘会上的个人简历下一篇:第22个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