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2024-07-15

高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共12篇)

篇1:高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通过最近两个月对高等有机化学的学习,我体会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高等有机化学相对于本科期间的基础有机化学,更加深入地解析了化学结构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从根本上理解有机化学,以及有机化学反应。

在高等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应当注意一些问题,比如:

在理论课的学习中,要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讲课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在课下跟同学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向老师请教,不懂的尽量弄懂,不要留有疑问。

在有机实验中,要多看,多思考,注意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作实验要细致,不能急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要尝试着解释,实验出错了,也要认真寻找失败的原因,思考为什么其他人能做得很好,而自己却做得不甚满意。

在学习高等有机化学的过程中,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对有机化学的认识,也更清晰,更深入,能从问题的根本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想对高等有机化学课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跟看法,对于研究生的课程,个人觉得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在实验课程设计上,应该不能再向本科期间那样,按照书本上的实验过程和步骤进行实验,更多的是应该让学生自主地查阅文献,设计实验过程,锻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有效训练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在理论课上,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展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让大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高等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来。

篇2:高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要注意应用有机结构理论来理解、分析和比较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例如,在比较烷基氢、烯基氢和炔基氢的酸性强弱时,要运用价键理论进行分析和理解;在比较烯烃和卤代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活性高低时,要运用电子效应进行分析;在比较卤代烃和酰卤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时,要运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进行分析;在学习芳烃和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时,要运用芳香性和取代基效应进行分析和理解;在确定卤代烃消去反应的位置和立体选择性时,要运用立体化学知识进行分析。

篇3:高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一、理论课教学

在理论课教学中应以实用为原则,删除较深的理论部分和复杂的反应历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通俗易懂,注意强调最基本的原理及结论的学习。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可学。”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情趣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某一种活动的巨大精神力量。因为有机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说一些与我们生活有关又非常熟悉物质。例如:一次性饭盒给我们就餐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它是由聚乙烯制成,聚乙烯是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对环境的污染是极大的,那么我们应该生产一种什么样的一次性饭盒呢?再如为什么要普及无磷洗衣粉?因为过去的洗衣粉中含有机磷,它的化学稳定性非常好,当其虽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去时,能使鱼虾等水中生物大量死亡。那么有机磷在洗衣粉中起什么作用,我们用什么样的无毒无害的有机物来取代有机磷,从而既能完成去污作用又不造成污染,通过改进研制这就是现在的无磷洗衣粉。这就是生活对有机化学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听后非常感兴趣。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有机化学教学不能够照本宣科,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的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追求有效劳动是人的本能。也就是说,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是有用的。学生知道自己学习有机化学的用处,就会喜欢有机化学,积极投入到有机化学学习之中。例如:在讲醇和有机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酯这一化学反应时,书本上就是方程式,显然是枯燥无味,学生是不会感兴趣,更谈不上如何把知识学好,但是如果先讲市场销售的固体清新剂和液体清新剂的化学成分,当同学们知道这就是酯,然后马上讲它的制作过程,最后再讲书本上的方程式,这种讲法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学习有机化学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用。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学习好有机化学的动力。

第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用到教学中,实现分层教学。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变抽象为形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有机物的结构和反应的本质,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反应机理是有机化学的难点和重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制作成很多教学课件,利用计算机模拟三维空间分子结构和反应机理的全过程,通过彩色动画的形式,动态的描述将问题层层导入,使难讲的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第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1]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要多疑多问,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教师对学生萌发的创新精神要及时认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全体学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课教学

首先,化学实验改为绿色化学实验,绿色化学实验是我们实验课教法上改进的重点。实现了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一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对污染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仿真,用文字、声音、动画和图像的效果,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可见用多媒计算机系统展示化学实验能做到鲜明、生动、安全;用虚拟技术可以让学生学会操作昂贵的精密仪器,掌握有毒、危险和复杂的实验方法。例如:气象色谱的操作技术和乙酰苯胺的合成技术。

其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既是为某一理论提供依据,又是创建和形成新理论的素材。”因此,实验课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浓硫酸急速加入,烧瓶底部就会变黑。作催化剂用的乙酸为什么不能象高中时一次加入到烧瓶的底部等等。这些问题在学生大脑中不断发生冲突,不断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这种情景的出现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行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增加设计实验,可强化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在创造性思维中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升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为此,我每学期都增加设计实验,例如:乙酸乙酿的合成。学生就会结合学过的知识,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反复研究设计实验方法,教师确定实验方法合格后,开始实验操作,最后得出实验数据。

通过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们和专业课教师的认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浅议高等学校的生态化学教育

关键词:高校;化学教学;生态化学;实施策略

毋庸置疑,化学的研究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问题。面对种种环境报复人类的大灾害,人们开始反思化学和化学工业。生态化学无疑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实施生态化学教育就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生态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保护地球家园,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是一个十分紧迫重要的问题,而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元凶是化学和化学工业,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都与化学有关,环境与化学密切相关。然而,化学不仅在资源的开发上,而且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化学在节能、防污和保障人类健康与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备受社会关注。生态化学的要义就是用化学的手段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产物、副产品以及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的使用与产生。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该具有生态化学的理念,掌握生态化学的知识,这是时代的要求。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高校有义务实施生态化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并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技能,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生态化学教育的探索与实施

生态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一种指导思想和方针策略,它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上沒有明确的规定,但却体现在各种教材中。高校化学教师要把生态化学的理念和知识贯穿到化学教学的全过程。

(一)在理论教学中渗透生态理念

高校化学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教育的范例,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结合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实际,创设情境、氛围,把生态化学的理念渗透到教材的内容上,渗透到教师的语言、教学的方法手段和习题练习中。但要做到自然和谐,切记生搬硬套,与生态化学无关的内容不能牵强附会,随意联系。

化学教师还要做到活用教材。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的编写相对滞后。所以,化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优化重组、拓展和更新,并灵活补充教学内容,特别要增加化学教材中有关生态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国内外在生态化学领域中的先进成果,使学生的生态化学意识能够在一个完整的链条上得到延续。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生态意识

化学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同时,在实验中规范实验操作、优化实验设计方案、更新和改进实验内容及方法,对学生生态化学理念的培养都会大有益处。

首先要规范实验操作。严格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实验习惯,这对将来从事化工领域工作的学生十分重要。实验进行时,在不影响结论和现象的前期下,尽量减少实验药品用量,预防环境污染;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做好实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严禁学生随意倾倒实验垃圾。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生态意识。

其次是采用微量化实验。微量化实验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在微型化的装置中来获取化学信息,尽可能减少中间生成物的转移过程,减少附着在器皿上的试剂量。其优点是试剂用量少,实验室排废量低、污染少,实验费用低、时间短且安全可靠。微量化实验不仅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再次是优化实验设计方案。选用试剂,尽量考虑无害的环保物质。选用溶剂和催化剂,优先考虑各种替代品,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对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的实验,可采取封闭实验。要改革、创新实验装置,改进实验方法,尽量实现有毒有害气体的零排放。如SO2、CO等有毒气体放出的实验,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对于产生污染物的实验,可采取循环实验。用前一实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为下一个实验的材料。这样,既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又给学生渗透了生态化学理念,一举多得。

另外,生态化学理念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应将现代教育方法融入课堂。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和三维动画为一体,不仅能寓教于乐,还可使化学实验生态化,无疑是实现生态化学教育的有效手段,应该大力提倡。

(三)在实践教学中提高生态素质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使学生把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到实处,把被动地接受生态知识转化为自发主动地培养生态意识。如组织学生测定雨水、工厂废水的ph值,了解空气质量评估的依据;带领学生收集废旧电池、废旧塑料,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与危害;利用环保日(如“植树节”,“爱鸟日”,“土地资源保护宣传月”等),倡导和带领学生进行义务宣传活动,感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可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增加生态知识,提高生态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态素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组织学生深入到工矿企业(如化工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等)实地考察学习,撰写调查报告并交流心得体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能让学生看到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认识到环保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三、结语

作为一门长盛不衰的科学,化学始终走在各个学科的前沿。人类要通过它认识和改造世界,但也要保护和持续利用世界。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生态化学教育已成为高校化学教育的一种战略策略。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将生态化学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将生态化学理念深植于学生头脑,为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化学与社会[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秀兰.高校化学实验绿色化探讨[J].广东化工,2009(8).

篇5: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一、编写说明 课程代码: 学

分:2 课程学时:32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适用专业:食品学院各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考核方式:考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也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高等有机化学是在基础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有机物的结构理论与有机反应机理。是在更高层次上从理论上研究有机物结构及反应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有机反应的实质,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和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同时注意联系有机化学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体系

本课程是在《基础有机化学》之后开设,要求具备较系统全面的有机化学的知识,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官能团反应的基本知识。本课程要求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一)、理解反应热力学,反应动力学,过渡状态理论,反应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反应进程的控制等基本概念,了解有机反应的一般研究方法,掌握有机反应中的重要活泼中间体,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等的构型、稳定性及反应活性。

(二)、掌握有机化学五大反应(亲核取代,亲电取代,亲核加成,亲电加成,消去反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和反应的立体化学。

(三)、掌握几种重要的亲核重排反应和亲电重排反应的特点,理解各类重排反应机理。

(四)、了解周环反应的理论解释(对称性守恒原理、前线轨道理论、能级相关理论及 芳香型过渡态理论),掌握前线轨道理论解释和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σ 键迁移反应的选择规则。

(五)、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及质谱基本原理,熟悉四谱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碳负离子反应(4学时)

理解碳负离子的形成机理,掌握碳负离子与醛、酮、酯的缩合反应,熟悉碳负离子的烃基化及和活泼烯烃的加成反应,进一步了解乙炔负离子,氰基负离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巩固烯胺,witting反应在有机合成的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羟醛缩合反应、Claisen-Schmidt反应、Claisen反应、Perkin反应、Stobbe缩合、Claisen缩合、Dieckmann缩合、Thorpe反应、Knoevenagel反应、Michael反应。

难点内容:Darzens反应和烯胺反应。第二章

重排反应(4学时)

理解重排反应的形成机理,掌握缺电子重排反应过程,熟悉富电子重排、自由基重排、芳香族重排。初步了解重排反应过程在有机合成里应用。

重点内容:掌握缺电子重排反应过程及应用,理解Stevens重排、Witting重排、Feitch重排、Favorskii重排、Claisen重排。

难点内容:重排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第三章

周环反应(4学时)

要求了解前线轨道理论,理解电环化反应机理、环加成反应机理、σ迁移反应理论,熟悉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σ迁移反应过程。

重点内容:理解周环反应理论和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σ迁移反应过程。难点内容:周环反应理论。

第四章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3学时)

理解反向合成法与切断法的基本概念;熟练运用逆合成法和切断法对复杂有机物进行分析并合成;掌握切断法中的几种策略。熟悉有机合成反应中的控制单元的选取、反应性差异的利用、潜官能团的利用、极性转换的利用等知识。

重点内容:逆合成法和切断法对复杂有机物进行的分析与合成。难点内容:有机合成中切断法的熟练运用。第五章

紫外光谱(3学时)

了解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理解有机分子价电子的跃迁类型和UV吸引带;Beer-Lambert 定律和UV表示法;影响紫外光谱与可见光谱的因素,λmax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相应的经验公式。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重点内容:最大吸收波长与化学结构间的关系。难点内容:紫外光谱的应用。第六章

红外光谱(4学时)

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官能团对应的特征吸收带,掌握红外光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重点内容:熟悉常见官能团对应的特征吸收带。难点内容:红外光谱的应用。第七章 核磁共振谱(5学时)

了解核磁共振光谱形成的基本原理(原子的自旋,磁场中核的自旋取向数,核的回旋,核磁共振,实现核磁共振的方法及核磁共振仪),熟悉核磁共振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屏蔽效应,化学位移,峰面积与氢核数目,峰的裂分,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掌握核磁共振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重点内容:熟悉常见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难点内容:核磁共振光谱的应用。第八章 质谱(5学时)

了解质谱和仪器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离子的主要类型及形成,了解常见基团的裂解过程,掌握质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重点内容:熟悉常见离子的主要类型及裂解过程。难点内容:质谱的应用。

三、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成绩评定标准:成绩评定为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教材的选用:

《高等有机化学》,汪秋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2 版。《波谱学原理及解析》,常建华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2、教学参考书:

(1)Francis A.Carey, Richard J.Sundberg.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4th Edition [M].Springer,2001

(2)《有机化学

(二)》讲义(吴德贤编,四川教育学院印刷);(3)《有机结构理论》(扬善中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4)《高等有机化学基础》(荣国斌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5)《高等有机化学习题集》(沈世瑜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6)《高等有机化学习题解答》(王永梅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7)《立体化学》(叶秀林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高等有机化学》(何九龄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9)《21 世纪有机化学发展战略》(杜灿屏、刘鲁生、张恒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0)Miller, Bernard,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and Mechanisms, Prentice-Hall, Inc.Simon & Schuster, 1998。

执笔人:韩晓祥

篇6:高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一.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每小题3分,共12分)

1.+CHCl3phCH2N+Me3ClNaOH / H2OCH2N2Cl

Cl

2.OCOCl

OCOCH2Cl

ClCH2CH2CH2OC6H5KOH

3.C2H5OHOHCH2I2ZnCuOC6H5

OH

4.二.问答题

1.OPhOCCHBr和CHBrCOPhOAB

预计哪个反应快,说明理由并写出产物的结构。(3分)

在醋酸中溶剂解反应,O答:B比A快。苯环上邻位取代基PhOC即邻基参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BrPhCHOCOPhHOAcPhCHOCOPhPhCHOCOPh+Br可作为分子内的亲核试剂参加反应,OOCCH3HOAcPhCHOCOPh

2.在3-甲基丁烯中光照二苯基重氮甲烷得到三种主要产物,试解释每一个产物是如何生成的。(10分)

PhPhN2PhPhPh+PhPh+Ph

:PhPhN2hvPhPhCPr ipriPhAPhPr i+PhPhBPhPhPh

HPhAPhPhHPhPh

篇7:高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辑部:

兹有我单位,,等同志撰写的论文(题目为:),经审查,不涉及保密内容,符合科研论文公开发表的基本要求,署名无争议。同意推荐贵刊发表。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公章)

篇8:高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高等医药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校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食品专业及化学化工等专业都开设了有机化学实验。随着实验人数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过程中用到大量的化学试剂及耗材,不仅使实验成本不断增加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开展旨在降低实验成本、环境友好的有机化学实验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1 精心选择实验题目,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在实验题目的选择上 ,可根据大纲要求 ,尽量选择低毒、 低能耗、 污染小、 实验成本较低的实验。如我们开设了正溴丁烷的制备。醇和氢卤酸作用可以得到相应的卤代烃,溴化氢的来源可以用40%氢溴酸,也可以用溴化物如溴化钠或溴化钾与浓酸作用得到[1]。我们通过浓硫酸与溴化钠制得溴化氢作为反应原料,并连有尾气吸收装置,废气污染得到最小化处理。得到的正溴丁烷作为2-甲基-2-己醇制备的反应原料,两个独立实验串联进行不仅节约了实验成本,而且降低了污染。同时,学生们的节约意识及实验态度得到提高。

2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微型有机化学实验

微型有机化学实验 (microscale chemical experiment或microscale laboratory简称 M.L)具有诸多优越性,被誉为是 “化学实验的革命” ,现己成为国内外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热点,是对常规化学实验改革而发起的化学实验新方法和新技术。微型有机化学实验不是对常量有机化学实验的按比例缩小,应该是在基本理论不变的情况下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创新和发展。开展微型化学优点在于能够节约实验成本、环境友好、三废少、提高学生谨慎操作习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秦箐[2]等在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中取得较大成功。目前,该课题组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实验的微型化(试剂用量为常量的1/20)及绿色化。对其有机合成部分进行了微型实验研究 ,对其基础操作部分则不仅进行了微型实验研究 ,还将原用的有毒试剂更换为无毒或低毒试剂。如:重结晶及过滤、简单分馏、薄层色谱、柱色谱、正溴丁烷的制备、己二酸的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制备等。

3 探索绿色有机化学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3]。有机化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然而有机化学实验多用到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化学品。随着现代化的普及及工业化迅猛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应适当灌输“绿色”思想,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灌输“绿色”思想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绿色有机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为降低实验成本提供可能。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一味提高反应产率/收率的思想,在教学实验中尽可能的选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实验项目。同时,应该在现有试剂用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着眼于缩短反应时间、减少原料用量及引入“原子经济学”思想。

4 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反馈机制

现有的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如试剂昂贵、实验过程中恶臭气体排放、实验污染严重、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把握不准、实验耗时较长等。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 ,在实验结束后努力实现信息客观有效反馈,对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做及时改正。其次,进行实验教学成本跟踪,避免浪费。再次,及时进行课程总结,对于那些试剂昂贵、污染严重的实验项目及时予以纠正,并需求可代替的方法及课程改革。

5 药品仓库进行数字化管理

根据2009年相关数据统计,试剂成本占实验教学成本的60%以上,对环境保护造成一定的压力。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实验教学成本,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试剂使用效率,实现绿色化实验教学,已成为实验室管理和改革的重要内容。化学药品库房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单元,是教师开展科研、日常实验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药品仓库的科学有序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因此,高等校应该加强药品库房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

南京理工大学就高等学校校危险品库房的数字化管理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一定成绩。郜涛介绍了用C++Builder 数据库程序编写相应的数字化管理模块,并最终有效地应用到南京理工大学危险品库房的数字化管理中,为药品仓库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参考[4]。

6 试剂的回收和再利用。

实验室的废气物有废气、废渣、废液。废弃主要经由通风系统排人大气,废渣一般应集中无害化处理,废液包括废水和废弃的有机试剂,对于有机溶剂,一般应采用蒸馏、分馏等后处理,使之能继续使用。试剂的回收和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节约实验所需试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如我们在将重结晶和熔点测定两个实验串联到一起,重结晶得到的乙酰苯胺作为熔点测定的样品,常压蒸馏我们采用乙醇为研究对象,回收的乙醇反复利用,节约了大量试剂。

总之,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既注重实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也要重视环保和节约。高等学校开展节约型化学实验,不是几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完成。在教学中要不断积累一些好经验,以学生为根本,以减少实验室废液污染、降低成本为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是医药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过程中用到大量的化学试剂及耗材,不仅使实验成本不断增加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对环境造成危害。文章结合我校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些教学经验,从六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医药院校开展节约型有机化学实验。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节约型,绿色化学

参考文献

[1]李敏谊.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2]秦箐,黄桂宽,谢集照,等.微型化学实验与绿色化学在医药学教学中的实践[J].高教论坛,2007,12(6):19-23.

[3]贡长生,张克立.绿色化学化工实用技术(第一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篇9: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的化学教学

关键词:医学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素质教育

医学职业教育是以为医技行业培养专业性强、技能性高、实用性大的高级医技人才为目标的,它的行业明确,目的性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如何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发挥它的应有作用、更好地实施教学呢?要给予化学教学正确的定位,充分发挥其学科特点,注重技能培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于教学始终。

一、正视化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大多职业院校是从原中专学校转化升格的,教师首先要进行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精髓,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医学职业院校各专业都有自己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化学教学的学科目标应紧扣专业目标,其任务是为专业目标服务的。依据教学大纲,理清教学内容中哪些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哪些是拓宽知识,大胆取舍,轻重得当,学以致用。但绝不等于脱离培养目标,面面俱到,学非所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理论讲解到实验要求,都要服从于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1.注重教学整体效果

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因此,(1)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2)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3)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医技人才。

2.合理安排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

3.注重学生思维开发

学习化学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指导阅读;(2)指导练习。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比如,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单元的“硫的化合物”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自学的方式,上课时先将学习提纲提供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这时教师再将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的性质以及硫酸根的鉴别讲给学生、做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又有了感性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作总结。通过这种学习激发了自学的兴趣,增强了自学的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课前必须精心准备,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5.发挥学科特点,重视实验教学

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6.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化学课时有限,教师应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教学,比如,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取舍,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可将一些性质验证实验如氯和钠及其化合物性质、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移动等改为演示实验,或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而将课时集中用在一些技能性强、临床常用和后续课程也需要用到的实验上,如托盘天平的使用、固体物质的称量、液体的移取、物质的加热、溶液的配制等,作为重点要求,要求学生人人会用,熟练掌握。

7.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学生素质的培养

实验结果固然重要,在通过实验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中,同时也应该注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不能随心所欲,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程序化、规范化、精确化,防止学生走过场、大而化之、草草应付,良好的习惯、认真的作风不是说说就会有的,而是在平时的要求中逐渐养成的;(2)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的成功与精确是实验的最终目的,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有成功就会有失败,之所以有精确度要求是因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要求学生客观地对待实验结果,失败或误差大不要紧,关键是能找到失败与产生误差的原因;(3)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技术工作者来说,其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建立在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的,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冷静思考出现的现象、自主解决实验中的各个问题,是我们对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余先纯.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9(09).

[2]张丽娟.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3]鞠永熙.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医学教育探索,2005(06).

(作者单位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篇10:高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在我国化学类核心期刊表中居第一位

据北京大学出版社于年出版的《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中公布的结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位居化学类核心期刊表(见附表)中的第一位。 核心期刊研究工作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中“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个子课题。这次出版的要目总览(第三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工作研究会主持, 经148位专业人员依据一次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 二次文献的分布和引文分布的`三大规律, 以电子文献数据库为检索工具, 采用多种指标综合筛选法, 历时一年多时间的潜心研究, 并经214位学科专家评审鉴定所获得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按照课题组的界定, 学科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 刊载论文较多, 论文学术水平较高, 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 因此这部核心期刊要览不仅具有理论价值, 而且还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表化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序号 期刊名称 序号 期刊名称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9 催化学报 17 结构化学 2 分析化学 10 有机化学 18 分析试验室 3 化学学报 11 高分子学报 19 化学试剂 4 物理化学学报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 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5 化学通报 13 无机化学学报 21 分子催化 6 应用化学 14 化学物理学报 22 分析测试学报 7 中国科学, B辑 15 化学研究与应用 23 分析科学学报 8 色谱 16 中国稀土学报 * 引自《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年,卷(期):200122(2)分类号:关键词:

篇11:高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高等植物金属抗性中有机酸的作用及其机理

植物的金属抗性可通过避性和耐性途径获得.具有螯合能力的有机酸在植物的金属外部排斥(避性)机制和内部耐受(耐性)机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在金属的外部排斥过程中,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复合体,降低土壤金属的移动性,达到体外解毒的目的.超积累型植物的内部耐受机制主要体现在,有机酸可与金属元素发生螯合作用,将离子态的`金属转变成低毒或无毒的螯合态,从而降低细胞内金属离子的毒害效应.有机酸的种类受植物种类、金属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作 者:孙瑞莲 周启星 SUN Ruilian ZHOU Qixing  作者单位:孙瑞莲,SUN Ruilian(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周启星,ZHOU Qixing(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刊 名:生态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年,卷(期):2006 25(10) 分类号:Q94 关键词:有机酸   金属   螯合效应   抗性  

篇12:高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摘要:结合当今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中出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进行了探讨与反思。要成功地实施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必须做到:

(1)要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

(2)要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

(3)要与化学学科特征衔接;

(4)要与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相适应;

(5)要有实验教学激励配套政策支撑。

关键词:高师院校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目前,各种高校教育教学类刊物和高校化学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中有关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文章很多,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例如,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暨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西安,7)的论文集中共有21篇论文[1],其中,实验中心教学与管理论文7篇,基础实验教学论文1篇,综合实验教学论文1篇,专业实验教学论文1篇,学科(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实验教学论文6篇,化学实验论文5篇。可见,化学专家、学者及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人员都极力关注、探讨实验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疑问甚至困惑,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与反思。从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化学实验教学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等方面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反思并提出观点。

1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学校的任何教学改革,都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也不例外。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学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多数要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素质。

目前,一些高等师范院校化学院系将原有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化化学、化工基础和化学教学论6门实验课程分设的局面完全打破,重新设置3门实验课程,分别为: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其中,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就是原有的化学教学论实验。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是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门研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原理、过程、内容、方法和技术,以及化学实验设计与改进的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化学实验课程(例如以前的无机化学实验课、有机化学实验课和物理化学实验课等,或者现在的基础化学实验课和综合化学实验课)。后者着重帮助师范生认识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前者则是作为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途径,它以师范生已有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着重训练和培养师范生独立从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技能,以及开发和利用化学实验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初步能力,为师范生毕业后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创新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具体的教学目标是:

(1)巩固和掌握相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

(2)学会化学实验探究,提高解决中学化学实验疑难问题能力;

(3)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学会改进和设计化学实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能力;

(4)研究国内外化学实验研究成果,学会设计新的化学实验,为中学化学教学服务。

基于上述目标,高等师范院校设置的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应该是师范生走上中学教学岗位之前的一门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和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必修课,不仅要培养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做一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实验研究能力、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对新型化学教师的要求。

因此,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应与培养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这一目标相一致。否则,就成了教学改革秀。

2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

在明确了化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之后,是否了解培养的对象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内容?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否符合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是否符合基础教育改革理念?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实验更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科学探究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一个重点和亮点,改革后的中学化学课程强化了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作为即将走上中学化学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更应具有实验探究能力。而目前的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材中,验证性实验居多,探究性实验较少,这极大地影响了师范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增加探究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属于综合实验,是培养师范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增强探究性实验的内容有多方面,可以是:实验条件、装置的探究;实验步骤、实验产物的探究;实验异常现象、失败原因的探究;实验绿色化、趣味性的探究;生活化实验、现代化实验的探究;教学讲演实验的探究等[2]。

3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化学学科特征相衔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实验教学历来都受到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特征。实际上,化学是一门动手做实验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应将化学实验放在突出的教学位置,才能凸显化学学科的特征。“纸上得来终觉浅,晓知此事须实践(实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因此,化学教学中,与化学相联系的教学问题,能够用实验去探究的教学问题就不要用纸上谈兵或凭空想象的现象或脱离实际的争论,而应多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来说出有与无、对与错、好与差、行与不行等。这种教学理念完全符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思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3]。在让学生探究之前,化学教师对自己积累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案例应亲自动手试做一下,这样既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又能完善其方案和掌握其操作关键,还能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学。例如,在用蒸发皿、医用碘酒和打印纸做碘蒸气检验指纹实验时,出现了蒸发皿口径大小的深蓝色斑块的异常现象而使指纹迹不明显,意识到打印纸里含有大量的淀粉并进行了验证[4];又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是土红色,教学中人们一直认为土红色物质是氧化亚铜,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种土红色物质就是金属铜[5]。

因此,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化学学科特征相衔接,要突出化学实验的功能。化学实验中常有异常发生,而学生对此往往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还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正确指导学生实验。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Ihear,Iforget;Isee,Iremember;Ido,Iunderstand.”这充分揭示了实验在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相适应

什么样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由于社会经济条件、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限制,目前的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质量与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差距,实验课程教学都习惯于循环式分组实验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一般按3个环节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操作、课后写出实验报告,各个环节都以教材为主。这种模仿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范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抑制了师范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教学方式方法相适应,不要出现“用新坛装陈醋”的教学改革。 根据化学实验教学规律,任何专业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可以分成4个层面,即:第一层面为重视基础实验,强化训练实验技能,要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主动练习”的教学方式;第二层面为增加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探究能力,要采用“学生主动探究,教师重点指导”的教学方式;第三层面为加强设计实验,着力培养实验能力,要采用“学生自主设计,教师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第四层面为拓展课程内容,提高实验创新能力,要采用“师生共同探究,创造新的实验”的教学方式。这四个层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互渗透,有分有合,有多有少,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师范生学习兴趣,发挥师范生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师范生化学实验能力和实验教学能力。

5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有实验教学激励配套政策相支撑

一个好的教学改革必须要有好的教学配套政策来支撑,这样的教学改革才能持续进行。尤其是在既要财力物力又要智力体力的实验教学改革中,更要有好的教学配套政策来支撑,否则,再好的实验教学改革设想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因此,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与教学配套政策相支撑。任何专业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都应有相关实验室建设的配套政策、相关实验教材编写的配套政策和相关实验教学激励的配套政策来支撑,使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能够持续、高效进行下去。

5.1应有相关实验室建设的配套政策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不同于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光说不做或多说少做都是不行的,它要有大量的物质条件(必要的实验室数和仪器设备台套数,以及充足的实验消耗品等)支撑,要有高水平教师的指导,较高的师生比(1:12~1:15),一定比例的实验员队伍,合理的实验课时数和实验室开放制度,才能保证师范生人人有足够的实验时间和有效的实验效果,使他们从中获得实验体验,迸发出创新的灵感,产生出创造性的行动,这样才能确保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真正成功。因此,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有相关实验室建设的配套政策。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现有2个90m2的学生实验室,1个40m2的预备室和1个20m2的药品仪器室,8位教师,实验课时数将由现在的51学时调至85学时。

5.2应有相关实验教材编写的配套政策

教材是人类育人智慧的沉淀,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资源。一本优秀的教材,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愉悦。但是,就化学而言,高等师范院校所编教材大都是东拼西凑,没有重大突破,今天使用的物化实验教材跟50年前的教材相比,有许多实验无论是格式还是内容都没有太大的变化[6]。可见,实验教材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有相关教材编写的配套政策。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任何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而言,教材编写要遵循整体性、层次性、渐进性、选择性和关联性等原则;要有熟悉专业实验教学的专家组成教材编写队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分步完成相关层次的实验教材编写。这样编写出的实验教材,才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学院成立以院领导负责的实验教材编写组,统一组织相关专业实验教学专家,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初步编写出相关层次的实验教材稿,近期将由安徽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基础化学实验Ⅰ、Ⅱ》、《综合化学实验Ⅰ、Ⅱ》和《专业化学实验》教材。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的教材名称为《化学实验研究与设计》[7],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5.3应有相关实验教学激励的配套政策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还在于实验教学人员。如果没有相关实验教学激励政策,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无从调动,实验教学改革还是低效运行的。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存在一种现象:搞科研工作好比体育竞赛上的个人项目,成果(论文、科研项目等)好记载、好评价、好奖励,且奖励力度大;搞理论课教学工作好比体育竞赛上的集体项目,成果(按课时计教分、学生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分值高低等)比较好记载、比较好评价、比较好奖励,但奖励力度不够大;搞实验课教学工作好比国家号召全民健身运动,教师不是固定指导学生实验,而是分组轮流指导学生实验,成果难记载、难评价,唯一奖励的是教分酬金。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里,教师的精力主要是投入到科研上,很少有人愿意从事理论课教学工作,而愿意从事实验课教学工作的人则更少,即使有教师参加实验教学工作,有的是为了增加一点教学工作量,以满足教师岗位验收需要,其精力不在实验教学上,也不去研究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却一直处在低效运行和应付之中。

鉴于此,要想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关键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激励的配套政策,极大限度地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就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激励的配套政策可有:

(1)尽量固定教师指导同组学生不同实验,强化教学督导组和学生评价的力度;

(2)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力度,并与评优和职称评定挂钩;

(3)加强实验课时监控,调高实验课教分计算办法;

(4)鼓励实验室开放,加大力度奖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的实验研究成果等。目前,我们学院已初步在这些方面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政策,并对指导本科生创新实验研究、实验室开放和发表实验教学研究论文都给予了一定的奖励。

综上所述,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实施,必须要做到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基础教育课改相呼应、与化学学科特征相衔接、与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相适应和有实验教学激励配套政策相支撑。

参考文献

[1]陕西师范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09

[2]熊言林,江家发,阎蒙钢等.化学教育,,27(1):4254

[3]熊言林等.化学教学,,(1):1112

[4]李世凤,熊言林.教学仪器与实验,2009,(8):1618

[5]熊言林,魏先文.化学教育,2006,27(2):5960

[6]杨红.浅谈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陕西师范大学,2009:58

上一篇:就业招聘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时间都去哪了作文高三参考